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一、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我们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音乐中,欢快、热烈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展现;忧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自主感受音乐节奏。举例来说,在《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步行,表现音乐所包含的从容和安稳的感觉;在《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慢步的行走,体会纤夫那种沉重的感觉。此外,指挥动作同样也是一种体态律动。在表现音乐中包含的慷慨、激昂和愤怒的情感时,指挥动作较大;而在表现平静、温柔的情感时,指挥动作幅度较小。举例来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坚定、快速,用以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在《向新世纪诉说》的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则可用柔弱、缓慢的动作,充分表现音乐的悲壮。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音调

实践证明,音调和节奏的有效结合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调和节奏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在利用体态律动展示音乐的音调时,教师可以通过人体的肌肉活动来体现。例如,在4/4节拍中,弱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强拍向下拍两只手,次强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

拍的动作中,表现强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手,表现弱拍的时候再用一只手分别拍两条腿以下;而2/4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相似,强拍的时候,教师单手上拍,弱拍的时候只需拍一下腿即可。这些动作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音乐的音调,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通过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高音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稍稍向上伸展,听到中音的时候,再将手平放在胸前;在听到低音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微微向下倾斜,让手臂自然放松,并从中体会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学习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后提问:通过欣赏音乐,你们听出了哪些内容呢然后再指导学生扮演音乐中的音调,并随着音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身体动作。通过这样的律动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诚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体态律动的运用中,同样存在一些必须注意问题。首先,体态律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应该注意适度

的问题,不能将宝贵的课堂时间全部都用在体态律动教学中;其次,在运用体态律动进行教学时,教师不能在课堂上一味地凸显自身的主体地位,应该以学生为主体,选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减少学生对音乐课的厌烦感;再次,在体态律动教学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让他们自由地学习音乐知识,减少不必要的束缚。

三、结语

综上所述,体态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音乐教师,我们应该紧随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脚步,积极转变教学思维,让体态律动教学法得到长足的发展。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一、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作用 (一)“律动”教学可以展示学生的表演天赋初级阶段学习的学生善于模仿,创造性思维还不成熟。在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中,一般以开口唱歌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约束了小学生好动的天性,间接挫伤了小学生喜欢音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律动”教学模式,充分将学习的动与静相结合。在教学基础上添加符合学生兴趣的元素,不仅可以引导学生在体态律动中提升节奏感和音乐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表演天赋。在“律动”教学中,小学生不用顾忌音乐思维模式,只需听到音乐即兴表演。按照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性,鼓励学生多表演,当小学生看到他人的表演就会主动对比分析,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的引导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表演天赋的开发。 (二)“律动”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人对音乐的感受源于心灵,尤其是还在凭感觉认知世界的孩子,对音乐的感受更加直接和敏锐。当身体处于律动状态下时,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最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乐感和节奏感的训练,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协调肢体动作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小学生精力旺盛、活泼好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不同的音乐下做出不同的动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师进行适当的鼓励和肯定,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推动世界,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教师可控制范围内,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事半功倍。 二、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上的应用 (一)从简单的“律动”教学开始对于小学生来说,应该选择简单易懂的音乐进行引导教学。音乐教师在选择音乐时,可以根据欢快的音乐让学生表达愉悦的感觉,如果是低沉的音乐,就可以让学生表达不同的音乐感觉,从节奏简单的入手,再慢慢使用较复杂的音乐。这样循序渐进,从简单到难,可以让学生更快入门,不会让学生感觉太难而挫伤学习积极性。 (二)将“律动”教学与音乐课相结合“律动”教学自身具有将抽象的音乐具体化的优势,这对于还处在直观认识世界阶段的小学生而言,更加容易接受。音乐课相对其他学科来说,实践性和操作性更强。在“律动”教学中,可以将音乐训练和律动有机结合,只要保障课堂学习活动活而不乱、动中有序、能收能放,就不限制学生的自由发挥。音乐教师作为引导者,不仅要带领学生跟上教学节奏,而且要时刻留意学生的接受能力,及时有效地调整备课进度,提高教学效率。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杨映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 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 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 着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 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 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 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段儿 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一.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 劳状态,创造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 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使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 象。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杨映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段儿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一.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劳状态,创 造课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习心情,有利于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使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创编与歌曲或乐曲相应的律动加以表演,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创编律动。 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在低段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二年级下册的歌曲中《小树快长高》、《小企鹅》等都是二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歌曲有《布娃娃弹琴》、《布谷》等。 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请小朋友做各种各样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动。 2.根据歌词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如歌曲《大树妈妈》、《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就可以根据里面的歌词来创编动作。“大树妈妈,个儿高,托着那摇篮唱歌谣,摇呀摇,摇呀摇,摇篮里的小鸟睡着了……”“画小 鸟飞在蓝天里,画小草长在春天里……”

律动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的应用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主宰课堂,一般采取语言、动作等形式将音乐知识展现给学生,学生难以建立深刻认知,也无法产生音乐学习兴趣,甚至无法在倾听、感受音乐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发展。面对此情况,我尝试将律动教学法应用其中。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律动教学法;应用策略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强调课堂教学的实施以学生为中心,要求教师立足课堂教学的特点,给予学生体验机会,帮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所学,理解所学,应用所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音乐作为小学阶段的基本学科,教学活动的实施同样要实现如此的课改要求。为了完成教学要求,我在实施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灵活地应用了律动教学法。律动教学法是一种集交流、互动等于一体的教学模式,符合新课改的教学要求,且其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给予学生发挥自主性的机会,满足学生的音乐学习需求,还可以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堂中,学习音乐、倾听音乐、感受音乐,实现音乐能力的发展。音乐教学包括感知音乐要素、感受歌曲情绪、音乐实践等内容。在组织音乐教学活动的时候,我一般立足音乐内容,采取不同的策略应用律动教学法,帮助学生在切身的感知和体验中,积累音乐经验,享受音乐学习乐趣。 一、利用律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 音乐要素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纵观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尽管教师会对音乐要素给予重视,但是其在以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往往采取语言讲述的方式,将什么是音高、什么是音乐速度等讲解给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因为刚刚系统地接触音乐,其音乐储备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对抽象的音乐知识是难以建立深刻的理解的。而且,在教师的大量知识讲述过程中,学生会慢慢地失去音乐学习兴趣,造成音乐教学质量低下。尤其不少学生在被动接受音乐要素的时候,错误地认为音乐学习就是背诵音乐要素,建立了错误的音乐学习认知,严重地影响后续学习的发展。为了解决此问题,我对小学生进行观察,尝试立足其活泼好动的特点,将律动教学法应用到音乐要素教学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身体的过程中,自主地感知音乐要素,加深理解。以《小青蛙找家》为例,本节课的知识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精心地为学生设计了“水中游戏”活动。首先,我在课堂教学之初,为学生呈现了一则谜语:黑黑的身子,大大的脑袋,细细的尾巴,在水里游来游去,青蛙叫它小弟弟。在说谜语的过程中,我会利用多媒体播放第一部分的音乐,并模仿小蝌蚪在水中游泳的动作。在这样的律动教学中,学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中律动编创的重要性

摘要:新课标要求我们的音乐教学是创新的教学、灵性的教学,它鼓励音乐创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此,创作、创编便成了音乐课上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音乐老师们都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创编歌词、即兴舞蹈、编排情景短剧等等环节,音乐课堂气氛很热闹。 关键词:律动编创音乐课 一、律动的含义及分类 1.律动的含义。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2.律动的分类。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另外,还可以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来创编律动。使学生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静动结合,相辅相成,以动态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从而更快达到教育教学目的。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劳状态,营造音乐课堂的学习气氛。小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任务是比较辛苦的,长时间的学习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在学生进入音乐教室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做一些音乐律动,可以缓解上一节课带来的疲劳,同时也可以是学生尽快进入到音乐学习的氛围中。 二、在教学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在歌曲的过程中,如果让学生们不停地

反复的唱歌,不仅让学生的嗓子受不了很疲劳,而且学生们觉得也比较枯燥,如果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用形象的语言和逼真的律动,让学生感受歌曲,表现歌词内容,这样学生们会很开心地来主动学习老师的动作并且不由自主地进行模唱,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而有序,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不仅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集中了学习注意力,而且会达到“寓教于乐”的优化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创造力。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学生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在聆听欣赏音乐作品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针对这一现象,我们教学一线的教师要及时鼓励孩子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创编一些符合歌曲特点的律动。 3.建立了新型师生关系。在音乐律动中,教师和孩子们手拉手一起转圈,一起走,一起跳,一起拍手,一起坐下,一起蹲下等等,一起笑着歌唱律动,在课堂上,音乐老师的教法使师生关系更靠近一些,这样我们和孩子们是一起表演的伙伴,是好朋友,孩子们的感受和想法在音乐老师面前可以大胆表现自我和自主创编。 4.可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小学音乐教学中,歌曲比欣赏的乐曲要多,在课堂教学中歌唱时的简单律动可以提高学生们的节奏感,也可以提醒歌词从而使学生们快速背过歌词,在很多民族音乐作品学习中加入学习民族舞动作还可以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音乐的分段和特点,并且记忆深刻,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 一、体态律动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音乐的节奏 我们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在音乐中,欢快、热烈往往用快速的节奏展现;忧伤、庄重往往用节奏较慢的音乐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体态律动,自主感受音乐节奏。举例来说,在《瑶族舞曲》的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步行,表现音乐所包含的从容和安稳的感觉;在《伏尔加纤夫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讲台上进行慢步的行走,体会纤夫那种沉重的感觉。此外,指挥动作同样也是一种体态律动。在表现音乐中包含的慷慨、激昂和愤怒的情感时,指挥动作较大;而在表现平静、温柔的情感时,指挥动作幅度较小。举例来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的欣赏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动作可以坚定、快速,用以表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百折不挠的伟大精神;在《向新世纪诉说》的学习中,教师的指挥则可用柔弱、缓慢的动作,充分表现音乐的悲壮。 (二)运用体态律动体现音乐的音调 实践证明,音调和节奏的有效结合是表达音乐情感的重要方式,因此音调和节奏是相辅相成、联系紧密的。在利用体态律动展示音乐的音调时,教师可以通过人体的肌肉活动来体现。例如,在4/4节拍中,弱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一只手,第四弱拍和弱拍相同,强拍向下拍两只手,次强拍向下拍一只手;在3/4 拍的动作中,表现强拍的时候,教师可向上拍手,表现弱拍的时候再用一只手分别拍两条腿以下;而2/4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相似,强拍的时候,教师单手上拍,弱拍的时候只需拍一下腿即可。这些动作能够直观形象地体现出音乐的音调,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通过体态律动,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欣赏 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学生能够通过肢体动作表现出对音乐的感受。例如,在运用体态律动表现高音时,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稍稍向上伸展,听到中音的时候,再将手平放在胸前;在听到低音的时候,教师可指导学生将身体微微向下倾斜,让手臂自然放松,并从中体会节奏的快慢和音调的变化等。例如,在《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欣赏学习中,教师可以在音乐欣赏后提问:通过欣赏音乐,你们听出了哪些内容呢?然后再指导学生扮演音乐中的音调,并随着音调的变化,灵活地改变身体动作。通过这样的律动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感知音乐,进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 二、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时应注意的问题 诚然,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运用体态律动能够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但是一切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在体态律动的运用中,同样存在一些必须注意问题。首先,体态律动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方式,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运用中应该注意适度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训练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训练 摘要: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在中国,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

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 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2.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

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法

中学音乐课中的律动法 在我国,由于受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人们认识的不同,律动教学更多的则是用在小学音乐课堂上,而在中学音乐课上却很少涉及。笔者认为,律动是活跃中学音乐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手段。 一、律动符合中学生心理成长的需要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小学阶段有了明显的提高,思维能力有了进一步发展,情感日趋稳定,个性逐步形成。在音乐方面,他们的音乐听觉能力比小学阶段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注意力已能较长时间集中在感兴趣的音乐作品上。但是,中学生因为年龄、生理等各方面发生的变化,再加上小学阶段和中学阶段音乐教学的不连贯性,心理上会有很大变化,已不像小学生那样积极、踊跃,变得怕羞起来,唱歌、表演觉得不好意思,在课堂上显得较沉闷,但无论他们怎样看待自己,认为自己有多成熟,都掩盖不了他们好动的天性。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范围,引导他们投入到音乐中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打破沉闷的教学氛围,营造一种积极热烈、健康活泼的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美的享受。律动正符合了中学生这种心理上的需要。 二、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音乐课堂气氛活跃、生动,师生情绪饱满,教学任务完成较好。相比较而言,中学音乐课则显得较呆板,情绪调动不够,究其原因应是 多方面的,但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学音乐课上缺少律动。

让律动进入中学音乐课堂,把听到的音乐反映出来。比如,欣赏《瑶族舞曲》,这首乐曲感情丰富,形象鲜明,生动地描绘了瑶族人民欢庆节日时的歌舞场面。这首曲子由复三部曲式结构写成,三段乐曲的情绪对比比较明显。在给学生初听和分段欣赏时,让学生仔细体验每段乐曲的情绪和所表现的意境,并让学生即兴创作一些简单的律动,在加以鼓励之后,把创编较好的动作给以适当引导,并加上教师自己创编的动作,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构思讨论、编排,能力较弱或放不开的同学可让他们打拍或指挥,一少部分同学给自配打击乐,当完整欣赏乐曲时,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组同学都较好地表现了三段乐曲的情绪,特 别是律动的一组,男女同学很好地配合,更让学生兴趣盎然,情绪高涨。这堂课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心理品质,培养了他们的成功感,且创造了一个极为和谐的音乐氛围。 三、律动能增强节奏感 奥尔夫早就提出,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是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生命力的源泉。他强调从节奏入手,进行音乐教育,并且强调要结合语言的节奏、动作的节奏来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人无不具有天生的节奏本能,不过需加以诱发、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自然的节奏和律动,如走路、呼吸、拍手、跳跃等来训练学生的基本节奏,引导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比如,教唱《闪闪的红星》时,通过队列行进使学生认识行进的节奏,进而感受进行曲的特点;教唱勃拉姆斯的《摇兰曲》时,让学生通过划船或模仿在风中摇摆的树枝使学生感受摇摆的节奏,进而体验摇兰曲所表现的意境;通过教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音乐律动对儿童的重要性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音乐律动对儿童的重要性新课程把音乐教育的基本目的和目标界定为:通过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和享受成功的欢愉。在教学中我根据小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将体态律动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律动是以发展儿童协调性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儿童在伴随着音乐的活动中,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一定的形象,通过表演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从中学到一定的音乐知识。律动是一项普遍受到小朋友欢迎和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在音乐教学中能恰当的利用律动,我们将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首先,它具有其他学科不同的优势,它变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为生动形象的肢体动作,符合小学生好玩的心理特征。并充分体现了愉快的教学。其次,律动实现了在教学中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作用,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每位学生都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创造者,使学习不再有负担,师生关系融洽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乐于参与音乐活动,也能从中发觉出一些有特殊音乐才能的人。所以,音乐律动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多沿袭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跟唱、听唱、机械模仿等传统教学模式。这种被动倾听的读谱学唱教学割裂了音乐语言与身体语言、心理语言的沟通,使得音乐课堂枯燥乏味、沉闷,学生喜欢音乐却厌烦上音乐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在本能听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赏能力,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在教学中,我主要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将音乐和律动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在音乐教学中凡参与律动的孩子,对律动无不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又夹杂着孩子生性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 而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更适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是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的综合教学。 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在低段音乐教学中,主要是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一年级上册的歌曲中《爷爷过生日》《雁群飞》《小列兵》等都是二拍子的歌曲。三拍子的歌曲有《青蛙合唱》《小鼓响咚咚》等。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请小朋友做各种各样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律动。

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兴趣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成功中的喜悦和乐趣,回极大地唤起学生的创新热情。音乐课堂如何唤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使学生能够投入到愉快的学习当中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体态律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它既有助于小学生记忆歌词,也有助于激发小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 关键词:体态律动小学音乐兴趣音乐感受 体态律动是指将人的肢体动作和韵律感密切结合在一起,使二者相互配合、紧密呼应。韵律感是指随着音乐所传递出的信息,通过人的肢体运动将音乐表现和展示出来。在小学音乐课授课过程中,很多小学生非常喜欢音乐,但是却并不喜欢上音乐课。究其原因,还是因为音乐课对学生来说缺乏吸引力,音乐课仅仅是将其他功课的学习内容变成了唱歌,老师的授课方式以及学生们的学习形式基本没有多大的变化。在学习新课标的同时,所感悟到研究我们的学生,创造出我们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师生共同营造和谐、愉快、合作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借助体态律动,推动对音乐要素美的感受,进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已经成为当前广大教师所共同探讨的课题,正如柯达伊一再强调的:“音乐理论的唯一目的不是传播专有名词和概念,而首先是实践,我们必须帮助学生体验并学会唱、读、写他们所听到的旋律。”律动活动中可以让学生更为直接、形象地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时值、强弱和音色等要素,使学生在普通教育中能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具备多方面的、基本的音乐能力。 从事音乐教育教学十几年了,我一直认为体态律动在音乐课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低年段,律动配合歌曲教学,能够更好的、更完善的、更准确的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在律动中感受节奏、节拍利用人体动作来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因为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节奏感。 一、在音乐教学环节中加强律动铺垫,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体态律动”教学模式的启发下,为创设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如:在教唱歌曲《秧歌舞》时,我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听音乐进教室的作法。这就是我带领学生共同扎起彩绸,在欢快、热烈的秧歌音乐伴奏下,扭着秧歌进教室。又如在《法国号》一课中,我设计了跳圆舞曲的环节,学生们跟着音乐围成圆圈顺时针跳,邀请自己的小舞伴跳,学生在开心的同时感受着三拍子特有的律动。再比如五年级的欣赏课《森林狂想曲》一课,乐曲分三个乐段,这三个乐段我分别设计了三个不同的动作去表现,拍手、响指、跺脚,学生们兴趣提升了很多,模仿者老师的动作为乐曲伴奏,不用老师多说变理解了乐曲三个乐段的不同意境。体态律动可以使小学音乐课堂变得生动而有趣。使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内容以轻松、愉快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体态律动教学法,使之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进而促使其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这是非常必要的。 二、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律动,增强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创设舞台,展示自我。“体态律动”教学模式启发了我们,在音乐教学中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的人际关系,坚持以学生为主,教师则普通身份加入,通过适当点拨,发挥向导作用,促进师生间相互交往和愉快合作的和谐关系,从而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健康的个性,使学生的更多的参与,合作过程中得到素质上提高。我在音乐课上设计了“小小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最高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如在六年级的欣赏课《天堂》中,我教同学们两个蒙古族简单舞蹈动作,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翩翩起舞,同学们既理解了蒙古族音乐的特点,又感受到了美丽的草原。再如,一年级新教材中的《幸福拍手歌》,教师也可以提示学

浅谈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特点

浅谈小学音乐律动教学的特点 发表时间:2019-06-10T16:39:28.25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2期作者:蔡琏[导读] 小学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基础时期,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采用律动教学的方式,活跃音乐课堂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艺术情感,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蔡琏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水头镇鹤溪小学 325400 【摘要】小学是学生个人成长的基础时期,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积极的采用律动教学的方式,活跃音乐课堂的教学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艺术情感,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关键词】小学音乐;律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032-01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喜欢探究趣味性的事物,长时间的文化课程对他们探究知识的热情产生了一定的阻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律动教学的方式可以改善这一消极的课堂局面,完善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加速学生发展的进程。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小学音乐律动教学进行粗浅的解析,希望可以得到广大教师的认可。 一、多种律动方式,优化课堂氛围 在我国小学音乐的发展历程中,很多教师都采用传统化的教学模式,枯燥的音乐教学使得课堂的学习氛围略显单调,对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积极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不同的曲目采用不同的引导方式,有助于提升小学音乐的教学有效性。首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音乐节拍为学生带来不同的感受,和他们一起对律动的动作进行设计,既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教师的教学中,还可以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让音乐课程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多的乐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分别播放节奏感不同的曲目,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差异,完善学生脑海中音乐学习的思维模式,带动他们更好的参与到律动教学当中。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歌词的不同创编律动动作,这种创编方式实现了语文与音乐的学科整合,促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教师的积极引导可以帮助学生对歌词产生更多的联想,促使其更好的沉浸于歌曲的学习当中。比如,在进行“好朋友”教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一起依据歌词做动作,改善以往小学音乐枯燥的教学局面,为小学音乐注入更多的活力,形成积极活跃的优质教学氛围。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进行适当的生活引导,拉近音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音乐的亲切感。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依据歌曲形成的情境进行动作的创编,为学生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他们以更好的精神面貌投入到音乐知识的学习当中。不论哪种创编形式,教师都要给予学生充足的自我发展空间,培养他们音乐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小学音乐的高效发展,让律动教学为学生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二、不同形式律动,点燃参与热情 音乐律动是一种在音乐伴奏下根据不同的音乐进行反复动作的教学方式,教师对其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带动学生取得更多的收获。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固定律动,在每节课特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律动教学,帮助他们缓解文化课程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知识探究的欲望,让音乐为他们带来放松的感觉。在固定律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简单的游戏,引导他们跟随音乐的节奏一起拍手,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音乐的节奏感促使其对音乐更加的亲切。其次,教师也要适当的进行即时的律动教学,让音乐课堂为学生带来新鲜感,进一步提升其参与音乐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即时律动的时间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而定,让即时律动为音乐课堂的教学带来焕然一新的感觉,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教师的教学当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形式的律动教学,可以有效的削弱文化课程给学生带来的消极影响。和学生一起在音乐课堂中创造更多趣味性的内容,让惊喜点燃学生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从而为学生积极的学习状态做出更多的铺垫。 三、高效律动教学,培养创新思维 小学生处于行为习惯的养成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教育部门越来越看重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小学音乐的教学过程中采用律动教学的方式,非常契合这两项要求,可以为小学生的成长营造更加优质的空间。首先,律动教学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依据音乐的不同自行设计动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我建议教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几个人一个小组对动作进行设计,降低他们心中对成人的畏惧心理,给予学生充足的互动空间提升他们自主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习他人的优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的学习中体会到更多的乐趣,从而带动其积极的参与到律动教学的音乐课堂当中。其次,小学生身体处于发育的阶段,教师在传统课堂的教学中让学生对歌曲反复的进行歌唱,不仅降低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会对他们身心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律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一起对歌曲进行聆听,让学生在肢体动作和音乐节奏中进行学习,提升了他们参与音乐学习的热情,促使其对歌曲产生更多的领悟。另外,律动教学为学生利用肢体参与音乐学习提供了宽广的空间,激发学生舞蹈方面的潜能,提升学生四肢协调发展的能力,再加以教师积极的引导,律动教学对学生未来的成长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 结束语:小学是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律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了传统呆板的教学方式,让音乐课堂为学生带来更多的乐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参考文献: [1]刘莉.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价值探究[J].艺术科技,2013(6)

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的作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律动的作用 在音乐活动中,要感受音乐的节奏,更好的发挥相象力,创造力,是离不开律动的,这时孩子的感受对认识表达音乐起着重要作用。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形式,不仅能调动课堂气氛,引发学生兴趣,更适合小学生爱动的特点,是唱、动、表演等多门艺术的综合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凡参与律动的孩子,对律动无不怀有浓厚的兴趣。然而这种兴趣又夹杂着孩子生性好玩、好动、好奇的特点。律动教学中从歌表演到音乐游戏、集体舞,既有自娱性的趣味,又有游戏性的组合还有交流性的舞段。为孩子们兴趣的满足提供了物质和精神上的丰富内容。 一、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因为孩子具有好奇、好动的天性,所以在音乐课堂中加以进一步的引导利用,教师放手大胆让孩子去动、去玩、去实践、去感悟音乐,既培养孩子的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孩子的思维,也培养了孩子创新的个性和能力。而在培养孩子创新的同时,则可以积极运用肢体律动来表现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很多时候我都会在课堂的开始或者最后留几分钟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我会选择学过的适当的音乐,让孩子根据歌曲和我的要求做动作。当音乐响起时,学生可以在教室内任意创作动作,并随意走动;如果音乐停止,可以请学生维持音乐静止时的动作,也可以用某个指定的动作静止,甚

至可以做机器人的动作。做快动作、慢动作等。直到音乐再次响起时,再继续创造动作,或滑稽、或优美、或跳跃、或笨重,教室内充满欢声笑语。孩子在音乐的响响停停中,自然地跟随音乐节奏律动。双方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又培养了孩子肢体创作能力,以及音乐感受能力。他们在动作的同时,头脑中也就有了有关这类活动的想像。有的孩子在做律动时不仅仅是手、身体在动,就连嘴里都发出相应的声音。对于大班的孩子当要求孩子们用不同的方法来拍同一个节奏型时,他们便能开动脑筋想出各种不同的拍手、拍肩、跺脚。经常进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能大大促进孩子想像力与创造力的发展。 二、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基础,是获得知识的开端,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要让孩子轻松、愉快、有效地学习,关键是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天性好奇、好动、好玩。注意力很难集中,所以,他们需要有那么一种力量去吸引他们,那也正是“兴趣”。而看似无声的“肢体律动”他能像一个庞大的吸铁石深深的吸引着孩子的注意力,它的“手舞足蹈”正是迎合了孩子的心理,所以运用肢体律动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不时的穿插一些肢体律动,不但可以调节课堂的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校长管理论文 “律动”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仅仅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往往很难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必须运用一些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灵活、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律动式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快速调动起课堂气氛,也能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个性。律动式教学法是唱与动的有机结合,具有较高的自娱性和游戏性,能够全面激发出小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采用固定律动与即兴律动有机结合的方式 固定律动是指固定在课堂中的某一时间段,进行一些常规的律动,这样做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也可使课堂气氛得到有效的改善。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可能进行长时间的学习,这会让他们产生心理的疲倦感。尤其是小学音乐,教师可以在上新课之前,或者课堂的中间安排一些音乐律动。律动的方式可以是与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是结合音乐拍子的动作。 在进行固定律动的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状态,运用即时、有效的即兴律动来提高学生的主动意识。即兴律动是指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内容、旋律或节奏等,来即兴创作一些律动活动,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来自己创作。这样也可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发现,一些低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很难做到安静地去听音乐,他们有时自己会情不自禁地加入一些动作,这说明儿童也会对音乐做出一些情感上的表达。所以教师应该很好地利用这点,对学生们进行正确的引导,积极地鼓励学生去主动创编一些与歌曲内容相符的律动方式,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思维。

二、结合音乐特点创编律动方式 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可以根据音乐的节奏、拍子来创编相应的律动动作。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通常以二拍子和三拍子为主。如,三年级学习的歌曲《嘀哩嘀哩》《剪羊毛》《全都认识我》等都是二拍子或三拍子的歌曲。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以根据歌曲的节拍,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理解程度,做出各种各样的二拍子或三拍子律动。音乐教师也可以结合歌曲的歌词内容来进行律动动作的创编,在教学《国旗国旗多美丽》时,我们就可以根据歌词内容来创编运用。让学生一边唱着“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一边做着各种自己所想到的动作,使小学生的音乐热情得到全面激发。另外,教师还可以根据音乐的情景来进行律动动作的创编,可以让学生听着优美的音乐旋律,发挥自己的想象,然后创编一些符合音乐意境的舞蹈动作。 三、结合实际选择合理的律动素材 律动素材主要是在音乐的引导下小学生进行学习的几种基本步伐、动作、组合动作等一系列的活动。一般情况下,音乐律动大多是模仿动作的组合。想要对音乐中的各种形象来进行模仿,从而选择合理的律动素材,就要求教师对小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具备深刻的认识,只有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提高了,才能够使律动素材与教材所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有机结合,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小学生的积极情绪得到有效培养。 四、教师要始终保持积极的情绪 教师在音乐课堂上的情绪很容易影响到全体学生的学习状态。当教师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用积极、热情、愉悦的情绪去教学或进行律动时,整个教室就会充满融洽、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学生的积极情绪也自然会得到良好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律动教学的运用

小学低年级音乐课中律动教学的运用 音美组车丽媛 律动教学是根据音乐情绪的起伏做有规律的韵律动作,以身体各部的动态来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从而达到提高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和进行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或欣赏乐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常会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或者根据歌词做动作,或模仿乐曲中的乐器演奏动作,这种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的形式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针对这一现象,我在本学期低年级的教学中格外注重律动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创编与歌曲和乐曲相应的律动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下面结合教学谈一谈律动教学运用上的一点心得。 一、律动教学的必要性 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强调,音乐课最重要的作用是唤醒儿童的音乐意识,这不仅是音乐学习的需要,更是儿童的本能需要。所以,鼓励学生运用除了耳朵、和嘴巴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来表现音乐,他们对音乐的反应就会变得充满无穷无尽的生命力,进步也会惊人的快。抓住这一特点,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会为音乐课平添许多生动和活力。律动这一环节可以根据教学需要穿插在一节课的不同时间段内。如课前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集中注意力;课中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身心得到片刻轻松;课尾可以把教学推向高潮,使师生在共同表演和交流中拉近距离。 二、在律动中培养学生感悟音乐 借助律动来表现音乐意境,使音乐直观形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感悟音乐的意境和风格 1、感受音乐意境在《大海的歌》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大海的摇篮》和《海上风暴》两首欣赏作品风格的不同,鼓励学生用对比鲜明的动作来表现他们所感受到的音乐。 2、感受音乐风格在歌曲《草原就是我的家》的学习中,我运用了蒙古族舞蹈骑马、挥鞭、勒马等基本元素,使学生在律动中体会到蒙古族音乐的韵味和草原人民的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在《彝家娃娃真幸福》的创编中也根据彝族基本舞蹈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学

低年级音乐中的律动教 学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杨映 律动又称为音乐动作,是在音乐伴奏下,根据音乐的性质、节拍、速度、力度等,有规律地反复地做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它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开发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学习音乐舞蹈奠定基础。瑞士着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人对音乐的情绪体验及人对自身情绪体验的认识反映都是通过自己的身体和动作来进行的,在音乐训练中,只训练耳朵和嗓子是不够的,人的整个身体都必须经受到训练。音乐教学要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美感,感觉美,欣赏美。对于小学低段儿童,关键是利用律动来接受音乐 教育,接受音乐美的熏陶。 一.根据律动的性质,将律动划分为固定律动和即兴律动,将它们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 1.固定律动是在课堂中某一特定时间里,进行的常规律动。它可以缓解疲劳状态,创造课 堂气氛。 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长时间的学习会让小学生产生心理疲倦。针对这一现象,我在学生上新课之前安排了一些音乐律动,这个律动可以和节奏有关的游戏,也可以根据拍子做动作。如可以让学生听着变换的旋律打固定的节奏型,这对节奏的掌握很有帮助。或者根据本堂课要教唱的新歌的节拍让学生跳跳基本舞步(低段音乐教学中一般为二拍子和三拍子)等。这样既缓解了学生的疲劳状态,使学生大脑得以调整,还调节了课堂气氛,保持了学生愉快的学习心情,有利于 进行下面的新课教学。 2.即兴律动是根据音乐含义、节奏作即兴创作的律动,它可以是教师创作,也可使学生自己创作,更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 传统的小学音乐教学是将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放在首位。而现在,作为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学则要把创造性贯穿于审美教育的始终。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低年级学生学习歌曲时,他们往往不满足于安静地听音乐,他们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加上一些动作,这表明边唱边动作或边听音乐边动作更符合儿童表达情感的特点。所以,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对学生加以正确的引导,鼓励他们创编与歌曲或乐曲相应的律动加以表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二.根据歌曲(乐曲)的特点可以有以下几种方式来创编律动。 1.根据拍子来创编律动的动作。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律动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运用 作者:刘晓蓉单位:重庆市巫山县平湖小学摘要:中国小学音乐教学整体上还停留在初级阶段,音乐课堂没有充分发掘学生的内在音乐潜力,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上也收效甚微。律动与音乐本就一体,大部分音乐课堂都忽略学生的律动教学,在课堂上实现音乐律动教学有益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律动教学;小学;音乐课堂 在中国,小学音乐科目一直得不到重视,大部分的小学音乐课堂都流于形式,课堂的主要学习内容便是单纯唱歌,不管是在培养学生乐感还是发掘学生音乐天赋上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在小学生群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小学生自身都很喜欢音乐,但奇怪的是他们中大部分人都对音乐课不太热衷,甚至觉得上音乐课很无聊,这样的现象使我们反思,我们的音乐教学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做出改变? 一、音乐教学的重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由小学生的大脑发育所决定的。学生在小学时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期,这个时候要能够抓住时机进行大脑音乐开发,那么效果将是事半功倍的,要是等到学生大脑发育基本成型的时候再进行音乐教育,那

么不仅费时费事,而且效果不会很理想。纵观大多数在音乐领域上取得一定建树的人,他们绝大部分在小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音乐教育,音乐天赋在小时候就得到良好开发,一般而言小时候没有展现音乐天赋但是长大后大放异彩的人实在寥寥无几。众所周知,人的左右脑分管不同的领域,右脑要比左脑发达很多,而且右脑又是音乐与艺术的领域,学生进行音乐学习也有利于右脑的智力开发。音乐教学如此重要,但是我们的小学音乐教学却一直停滞不前,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教学手段来使音乐课堂焕发活力,提高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二、律动教学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 一般的小学音乐课程内容都是学生端坐于座位上,进行歌曲的学习和演唱,但是律动教学却不同,律动教学主张释放学生的天性,并用旋律加以引导使学生在课堂上与音乐共舞。小学阶段这个年龄的学生大多都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正是天性得到释放的时候,但是传统的教学一直束缚着学生,压抑了他们的天性,尤其是在音乐课这样强调感受与艺术的课堂上,学生更加应该获得自由权。在律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在互动中培养协作能力,也学会更加开放地去表达展示自己,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