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水性聚氨酯的制法

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015351089.html,

1、溶液法(亦称丙酮法)

把端异氰酸基预聚体溶于低沸点能与水互溶的溶剂中(丙酮最常用,因此此方法亦称丙酮法),与亲水性官能基的化合物反应,生成聚氨酯离聚物,加水搅拌实现相转移,蒸馏法回收丙酮,得水性聚氨酯乳液。

此法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步骤复便且重现性好。几乎所有的线型聚氨酯都可以用此法植入离子体,再分散于水相中成为水分散液。其分散液粒径为0.03~0.5μm,粒度可变范围较广,可为不透明或半透明或乳白色热塑性聚氨酯乳液。

2、预聚体分散法

此过程不需要大量溶剂,避免了回收溶剂的麻烦,同时也符合低VOC和无VOC未来环保要求的趋势。此工艺过程的第一步也是先合成端-NCO基预聚体,再植入离子基,使成为离子性齐聚物,加水并强烈搅拌,此间,聚氨酯预聚体形成水分散液和端-NCO基与水进行的扩链反应同时发生。加入二元胺作扩链剂可以减少-NCO与水反应的几率,最终生成聚氨酯-脲水分散液。此法较丙酮法简单,无须溶剂回收工序,节能,但产品性能稍差于丙酮法。通常是把预聚体在强烈搅拌下加入水中分散,如果-NCO活性较低或者使用高剪切力混合分散装置也可以反加料分散,即把水加入预聚体中。此法制得乳液粒径为0.1~0.5μm,且可制得具有不同交联度的聚氨酯乳液。

3、熔融分散法

将聚酯或聚醚二醇、叔胺和异氰酸酯在熔融状态下制备预聚体,用过量尿素终止使生成亲水性的双缩二脲离聚物,再将其在甲醛水溶液中分散,使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生成羟甲基双缩二脲聚氨酯齐聚物,用水稀释即可得聚氨酯双脲乳液。实际上是在低pH值情况下,分散相之间的缩聚反应从而达到扩链和交联的目的。此法反应较易控制,不需溶剂,同时也不要求高效混合装置,可制成粒径为0.03~10μm之间的分散胶粒,分散液稳定,适宜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能制备委员长中交联度的聚氨酯乳液。

此外,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还有酮亚胺法(Ketimine)、酮吖嗪法(Ketazine)。此两种方法分别用酮亚胺(酮与二胺的缩合物)和酮吖嗪(酮和肼的缩合物)作潜扩链剂,在一般条

件下它们不会与异氰酸酯反应,一旦遇水后便开始水解反应,其水解产物除了酮以外,分别为二胺和肼,而水解速度远远快于异氰酸酯与水的反应,其水解历程如下式所示:此过程中,水解反应产物二胺和肼充当分散于水中预聚体的扩散剂,扩链反应与水分散几乎同步进行,直到水加入出现相转移现象时方止。本法须使用溶剂和分散装置,可制得粒径为0.03~1μm的分散液。

端异氰酯预聚体在乳化剂作用下,使用高剪切力搅拌装置,强行分散,同时使用二胺作扩链剂也能制得聚氨酯乳液。为了降低预聚体粘度可适当加些溶剂,此法获得的乳液粒径大,约为0.7~3μm,稳定性差,易发生相分离并产生凝胶,成膜性能差,成膜需加热到100℃以上方能获得一定强度。

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B4排版)

脂肪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相同的物质发生有机反应,反应条件不同,生成的产物也不相同。以为例,铁的催化下,与液溴发生反应,生成、或;在光照条件下,与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在有Ni 做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与溴蒸气反应生成。 强化练习 烷烃测试题 1、若甲烷与氯气以物质的量之比1∶3混合,在光照下得到的产物:①CH3Cl,②CH2Cl2,③CHCl3,④CCl4,其中正确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③ C.①②③的混合物 D.①②③④的混合物 2、下列反应属于取代反应的是( ) A.C2H4+3O2――→ 点燃 2CO2+2H2O B.Zn+CuSO4===ZnSO4+Cu C.NaCl+AgNO3===AgCl↓+NaNO3 D.CH2Cl2+Cl2――→ 光照 CHCl3+HCl 3、所有同系物都具有( ) A.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 B.相同的物理性质 C.相似的化学性质 D.相同的最简式 4、进行一氯取代反应后,只能生成三种沸点不同的有机物的烷烃是( ) A.(CH3)2CHCH2CH2CH3 B.(CH3CH2)2CHCH C.(CH3)2CHCH(CH3)2 D.(CH3)3CCH2CH3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①化学性质相似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②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物是同系物③若烃中碳、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它们必定是同系物④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两种有机物的物理性质有差别,但化学性质必定相似 A.①②③④ B.只有②③ C.只有③④ D.只有①②③ 6、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祥云”火炬所用燃料的主要成分是丙烷。下列有关丙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碳原子不在一条直线上 B.光照下能够发生氯代反应 C.比丁烷更易液化 D.是石油分馏的一种产品 7、有两种气态烷烃的混合物,在标准状况下其密度为 1.16 g·L-1 ,则关于该混合物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甲烷 B.一定有乙烷 C.不可能是甲烷和乙烷的混合物 D.可能是乙烷和丙烷的混合物8、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不符合此条件的是( ) A.CH4与C2H4 B.CH4与C3H4 C.C2H4与C3H4 D.C2H2与C3H6 9、有一种无色的混合气体可能由CH4、NH3、H2、CO、CO2和HCl组成。为确定其组成,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此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气体总体积基本不变。②再通过过量的澄清石灰水,未见浑浊,但气体体积减少。③把剩余气体在供氧的情况下燃烧,燃烧产物不能使无水硫酸铜变色。原混合气体含有()A.CO和HCl B.CH4和NH3 C.CH4和HCl D.H2和CO2 10、在标准状况下,11.2 L甲烷和22.4 L氧气混合后点燃,恢复到原状况时,气体的体积共( ) A.11.2 L B.22.4 L C.33.6 L D.44.8 L O (不稳定)→

中教实验:甲烷的制备与性质

甲烷的制备与性质 一、实验教学目标 1.掌握实验室制备CH 4与CH 4性质实验的操作; 2.初步学会CH 4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制取甲烷是用乙酸钠和氢氧化钠反应,一般认为是自由基反应,它由以下过程组成: 链引发: CH 3COONa → ?CH 3 + ?COONa 甲烷生成: ?CH 3 + NaOH → CH 4 +?ONa 碳酸钠生成: ?ONa + CH 3COONa →?CH 3 + Na 2CO 3 链中止: ?ONa + ?COONa → Na 2CO 3 当反应温度过高时: ?CH 3 + CH 3COONa → CH 3COOCH 3 +?ONa 链中止时产生CO : 2?COONa → Na 2CO 3 + CO 故表现为的总反方程式为: CH 3COONa + NaOH → 2Na 2CO 3 + CH 4↑ 主反应: CH 3COONa +NaOH Na 2CO 3+CH 4 CH 4的性质 CH 4+2O 2 2H 2O +CO 2 CH 4+Cl 2 CH 3Cl+HCl CH 3Cl+Cl 2 CH 2Cl 2+HCl 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Cl 2 CCl 4+HCl CH 4的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CH 4是无色、无味、可燃和微毒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结构为正四面体非极性分子,是有机物中最简单的分子。 CH 4的化学性质:通常情况下,CH 4性质稳定,不易与强酸、强碱、卤素单质的水溶液和强氧化剂反应,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甲烷中混入氧气或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CH 4的爆炸极限体积比为5%-15%),引燃温度为538℃。 三、实验用品 铁架台、酒精灯、垫木、天平、大试管、单孔橡胶塞、锥形瓶(250ml )、烧杯(100ml 、200ml )研钵、水槽、坩埚钳、镊子、药匙、火柴、集气瓶、玻璃片、120°,30°玻璃导管、直型导管、脱脂棉、石棉网、蒸发皿。 Δ 点燃 CaO 光 光 光 光

乙烯的试验室制法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 ∣ 一、几种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取 (一)、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CH 3CH 2OH CH 2=CH 2↑+H2O 3、装置:液—液加热,如图: 4、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注意: (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 (2)温度计的位置:插入反应液中但不能触及烧瓶底部,目的在于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在170℃,避免发生副反应. (3)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 (4)点燃乙烯前要验纯。 (5)反应液变黑是因浓硫酸使乙醇脱水碳化,故乙烯中混有SO 2 。 C 2H 5 OH 2C C + 2H 2SO 4(浓)== CO2↑+ 2SO 2↑+ 2H 2O (二)、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CaC 2 + 2H —OH ————→ C 2H 2↑+Ca(OH)2 ;△H= -127KJ/mol 2、装置:固+液→气 发生装置 注意事项: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

(1)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改用广口瓶和分液漏斗。 (2)实验中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 目的:降低水的含量,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 (3)制取时在导气管口附近塞入少量棉花 目的:为防止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 (4)纯净的乙炔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 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常闻到有恶臭气味。 (三)、苯的取代反应 1、反应装置 2、反应现象 3、反应原理 4、注意事项 (1)、试剂的加入顺序怎样?各试剂在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 A 、首先加入铁粉,然后加苯,为防止溴的挥发,最后加溴。 B 、溴应是纯溴,而不是溴水。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 (2)、导管为什么要这么长?其末端为何不插入液面? C 、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导气、冷凝。 D 、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HBr 气体易溶于水,以免倒吸。 (3)、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分离? E 、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溴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 F 、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色液体,这是因为溴苯溶有溴的缘故。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NaOH 溶液,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四)、实验室制备硝基苯 (1)药品的选用 (2)反应原理(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 (3)装置特点

甲烷的制备与性质

甲烷的制备与性质 一、实验原理 Δ CH 3COONa+ NaOH====Na 2 CO 3 +CH 4 点燃 CH 4+2O 2 ====2H 2 O+CO 2 CH 4+2Cl 2 ====4HCl+C 甲烷制备装置 二、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甲烷的制取 称取4.5gCH 3 COONa,1.2gCaO,1.2gNaOH,混合加入研钵中,研细混匀。将药品装入干燥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塞上带导管橡皮塞并固定于铁架台上。预热 1min 后,再对试管底部加热,约1~2min,即有大量CH 4 生成。点燃,火焰高度 达4~5cm,5min可收集500mLCH 4 。 2.甲烷的性质 (1)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反应 取一只试管,加入约3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通入甲烷,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无变化。 (2)甲烷与溴水反应 用排水法收集满一试管甲烷,然后再加入约3mL溴水,塞上塞子振荡,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无变化。 (3)甲烷在空气中的燃烧 甲烷经验纯后点燃,可看到浅蓝色火焰。在甲烷火焰上方倒置一个干燥的小烧杯,观察现象。换一个用石灰水浸润的烧杯罩在甲烷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淡蓝色火焰(夹杂有黄色火焰)。 (4)甲烷与氧气混合爆鸣实验 以H 2O 2 为原料,MnO 2 为催化剂,用排水法收集2/3体积的氧气,再收集1/3体积 的甲烷,盖住瓶口,用抹布包住集气瓶,瓶口对住火焰点燃,发生爆鸣。 三、实验应注意的事项 1.此实验成功的关键取决于药品是否无水。即使是新购回的无水乙酸钠,亦应事先干燥后再使用。 2.该实验中的CaO并不参与反应,它的作用是除去苛性钠中的水分、减少苛性钠与玻璃的作用,防止试管炸裂,同时也使反应混合物疏松,便于甲烷的排出。

实验室制甲烷

实验室制甲烷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加热)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条件为加热,浓H2SO4)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业制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制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加压) 乙烯氧化法:2CH2=CH2+O2→2CH3CH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乙酸的制取 乙醛氧化为乙酸: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和加温) 加聚反应: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条件为催化剂) 氧化反应: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条件为点燃)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甲烷的制备及性质实验精编版

甲烷的制备及性质实验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甲烷的制备和性质》教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甲烷的原理及其操作技术实验室制法 2.了解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通过对比的实验方法来加深对甲烷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甲烷的制备 实验室中,甲烷可由无水乙酸钠,氢氧化钠和氧化铁共热来制取,药品比例为CH 3COONa:NaOH:Fe 2O 3=3:2:2。 反应式如下:CH 3COONa+NaOH →CH 4+NaCO 3 由于反应温度较高,在生成甲烷的同时,还会产生少量乙烯、丙酮等副产物。其中乙烯对甲烷的性质鉴定有干扰,可通过浓硫酸将其吸收除去。 2、烷烃的性质 甲烷和其他烷烃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与强酸、强碱、溴水和高锰酸钾等都不反应。 氧化反应:CH 4+2O 2→CO 2↑+2H 2O 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生成卤代烷烃。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剂: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三氧化二铁、澄清石灰水。 仪器: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塞子、集气瓶、毛玻璃片、酒精灯、托盘天平、研钵、水槽、药匙、火柴 点

四、实验操作 ㈠甲烷的制备 称3g无水乙酸钠在研钵中研细,继续称取2g氢氧化钠在研钵中研细,最后称取2g氧化铁在研钵中研细,最后将三样药品在研钵中混合均匀,拿纸槽小心地将药品加入到干燥的试管中。 装配好仪器后,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防止副产品丙酮的冷凝液倒回试管底,引起试管爆裂。准备好性质实验所用的试剂后,开始用小火微热试管全部,然后用较大火焰加热混合物。加热时应将火焰从试管前部逐渐向后移动,先验纯,然后收集甲烷气体。 关键操作:(1)装药品之前一定要先进行气密性检查,并且保证是干燥的试管; (2)药品尽量混合均匀,使反应充分进行; (3)酒精灯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从前往后缓慢移动,保证充分反应的同时,防止药品因气流作用冲出堵住试管口。 【实验现象】:药品缓慢融化,试管壁上有水珠产生。 (二)甲烷的性质 燃烧:先验纯甲烷气体,然后点燃导气管口流出的气体,观察火焰的颜色。往火焰上方倒扣一个洁净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现象;再往火焰上方罩一个集气瓶(集气瓶中事先倒有澄清石灰水),观察集气瓶内壁有何现象。 关键操作:要等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然后点燃;燃烧时可用黑色的背景来帮助同学观察火焰颜色。 【实验现象】: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烯烃和炔烃 (定稿 带答案)

第X课时烯烃和炔烃 高考目标与要求 1.以烷、烯、炔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根据有机化合物组成和结构的特点,认识加成、取代反应。 3.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 1.烷烃、烯烃、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 2.物理性质 (1)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烃的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2)甲烷、乙烯、乙炔的结构和物理性质比较

3.甲烷、烷烃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化学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甲烷的性质稳定,与强氧化剂(如KMnO4)、强酸、强碱等均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燃烧,可以发生取代反应。 ②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 甲烷与Cl2发生取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烷烃的化学性质 和甲烷类似,通常较稳定,在空气中能点燃,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① 稳定性:通常情况下,与 强氧化剂 、 强酸 及强碱都不发生反应,也难与其他物质化合。 ② 可燃性:

③ 取代反应:与气态卤素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 如乙烷和氯气生成一氯乙烷:CH 3CH 3+Cl 2― ―→光 CH 3CH 2Cl +HCl ④ 高温裂解:如重油裂化过程:C 8H 18―――→高温 C 4H 10+C 4H 8 4.乙烯、烯烃的化学性质 (1)乙烯的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 a.乙烯在空气中能燃烧,火焰明亮带有黑烟。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C 2H 4+3O 2―――→点燃 2CO 2+2H 2O b.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现象为KMnO4溶液的紫红色褪去。 ②加成反应 a.定义:有机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断裂,两端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b .乙烯与溴水、H2、HCl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③加聚反应 合成聚乙烯塑料的化学方程式为n CH 2==CH 2― ―――――→一定条件 CH 2CH 2 (2)烯烃的化学性质 ①与酸性KMnO 4溶液的反应 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发生 氧化 反应。 ②燃烧

甲烷的制取

一、 实验名称:甲烷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 二、 实验目的: 1、 掌握甲烷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甲烷的性质 2、 联系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 三、 实验原理: 1、 甲烷的性质:在通常状况下,CH 4为无色无味的气体。在标 准状况下,CH 4的密度比空气小,为0.717g/L ,极难溶于水。甲烷燃烧产生明亮的淡蓝色火焰。 2、 甲烷的制取: CH 3COONa +NaOH △Na 2CO 3+CH 4↑ 3、 甲烷氧化反应:CH 4+2O 2 点燃2H 2O +CO 2 四、 实验药品与仪器: 药品:无水乙酸钠、NaOH 、生石灰、高锰酸钾溶液、10%H 2O 2、溴水、澄清石灰水 仪器:铁架台及铁夹、硬质大试管、酒精灯、橡胶单孔塞、玻璃导气管、集气瓶、毛玻片、水槽、分液漏斗、锥形瓶、镊子、试管 五、 实验内容:

1、甲烷的制取: (1)试剂的预处理 由于所用试剂无水乙酸钠、NaOH、CaO均易吸水,使用前需在烘箱中进行除湿处理,再转移至研钵中研细后备用。(2)制取甲烷 按质量比,CH COONa:NaOH:CaO=4.5 : 1.2 : 1.2,分别称 3 取已处理过的乙酸钠4.5g,NaOH 1.2g和生石灰1.2g混合均匀。将混合后的药品装入干燥试管,药品平铺在试管中后部,管口略向下倾斜,塞上带导管橡皮塞并固定于铁架台上。由前向后预热 1min后,再对试管中下部集中加热,约1~2 min,即有大量CH 4气体生成。(该实验中的CaO并不参加反应,它的作用是除去NaOH中的水分、减少NaOH与玻璃的作用,防止试管炸裂,同时也使反应物混合疏松,便于甲烷气体的逸出)。 (3)甲烷气体的收集 由于甲烷气体不溶于水,所以可以采用排水法进行收集。在收集甲烷气体时,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待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收集一试管甲烷,瓶口对住火焰点燃,若不发生爆鸣,开始收集甲烷气体,反之,则重新收集)。反应装置如图所示: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 乙醇浓硫酸 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 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 (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 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 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 入液面以下) (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 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 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③吸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防止溶液暴沸。 (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 答:① (乙醇+浓硫酸) ② (c+浓硫酸)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几个为什么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为什么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下?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 CH 3-CH 2 -OH CH 2 =CH 2 ↑+H 2 O,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 副产物乙醚,因为: CH 3-CH 2 -OH+HO-CH 2 -CH 3 CH 3 -CH 2 -O-CH 2 -CH 3 +H 2 O。 该反应属于“液体+液体生成气体型”反应,两种液体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

甲烷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二甲烷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 2010级化学1班1223实验室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甲烷的实验室制法、了解甲烷的性质; 2.练习不同的实验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烷的物理性质 通常状况下,甲烷是无色、无味、可燃和微毒的气体,其密度小于空气。 2.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COONa+NaOH Na2CO3+CH4↑ CH 【改进方法】 (1)取3g无水乙酸钠,2gNaOH,2gFe2O3,分别研细混匀; (2)CH3COONa:CaO:NaOH=2:3:1,分别研细混匀。 本次试验采用改进方法(1)。 【反应机理】 链引发: CH3COONa CH3COONa 甲烷生成: CH3NaOH CH4ONa 碳酸钠生成: ONa CH3COONa CH3Na 2CO3 链终止: ONa COONa Na2CO3

当反应的温度过高时: CH 3CH 3COONa CH 3COOCH 3ONa 链终止时产生CO : 2COONa CO Na 2CO 3 【Fe 2O 3作用】 (1)加快反应速率; (2)传热性能好,产生气量大; (3)密度大,可以固着反应物。 3. 甲烷的化学性质 CH 4+2O 2 2H 2O+CO 2 三、实验操作过程与实验现象 1.甲烷的制取与收集 (1) 试剂的预处理 取3g 无水乙酸钠,2gNaOH ,2gFe 2O 3分别放在烘箱中烘干, 再分别研细,混合备用。 (2) 装置气密性的检验 将导管浸入水中,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 出,停止加热,导管倒吸一段水柱,则气密性良好。 (3) 甲烷的制取与收集 按图1连接装置,取(1)中混合后的样品加入干燥试管中, 管口略向下倾斜,塞上带导管橡皮塞并固定于铁架台上。预热1min 后,再对试管底部加热,约1-2min,即有大量甲烷生成。用排水法收集甲烷。 点燃

实验室制乙烯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乙醇、浓硫酸 2.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实验室最好用煤气灯)、导 管 3.实验步骤: 1)检验装置气密性。(将导管伸入盛有水的水槽中,微微加热圆底烧瓶,发现有气泡 产生,冷却后导管内有一段水柱不下落) 2)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在冷却和搅 拌下缓缓将15mL浓硫酸倒入5mL酒精中,由于浓硫酸稀释时会放出大量的热,为了防止乙醇受热挥发,可以待冷却后分批将浓硫酸注入),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入液面以下) 3)加热(圆底烧瓶下垫石棉网),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变成乙烯。(由于 会有副反应发生,会产生CO2、SO2等杂质气体,所以最好先将制得的气体通入10%NaOH溶液除杂) 4)生成的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现象。(正常的实验现象是紫红色褪去) 5)先撤导管,后熄灯。(防止水倒吸使仪器破裂) 4.反应原理:CH3CH2OH CH2=CH2↑+H2O(分子内脱水,消去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万一考理论):排水法收集(注:乙烯难溶于水,不能用排空气法,因 为乙烯的式量为28,与空气式量29接近) 6.实验现象:圆底烧瓶中溶液变黑(变黑是由于乙醇氧化生成C,具体见后面);气体使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实验中需要注意的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浓H2SO4在此反应中作催化剂与脱水剂的作用,浓H2SO4过量是为了促进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③吸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生成乙醚)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 5)为什么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下? 答: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 CH3CH2OH CH2=CH2↑+H2O,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 副产物乙醚,因为: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H2O。 该反应浓硫酸与乙醇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且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 6)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 答: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 +2H2SO4(浓) 2C+2SO2↑+2H2O ; C+2H2SO4(浓) 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7)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则说明混有SO2②除去用NaOH溶液(吸收)+品红溶液(验证吸收完全,现象为品红不褪色)

甲烷的制备和性质检验.docx

甲烷的制备和性质 一、.目的要求 1.熟悉实验室制备甲烷的原理、方法。 2.验证甲烷的性质。 二、实验原理 甲烷是最具代表性的烷烃,也是最简单的烷烃。实验室中常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共热的方法制备少量甲烷,其反应如下: CH3COONa+NaOH====CH4十+Na2CO3 甲烷中的碳是饱和的,分子中的原子均以d键结合,所以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和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强还原剂等发生反应。在较特殊的条件下,甲烷也显示一定的反应能力,如可在空气中燃烧,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5.53%~14%)时,遇火花即发生爆炸。在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卤代反应等。 三、实验用品 1.试剂 1.4g无水醋酸钠、0.4g氢氧化钠、0.4gFe2O3、0.1%高锰酸钾溶液、澄清石灰水、 2.仪器 普通试管、大试管(或硬质试管)、玻璃尖嘴导管、玻璃漏斗、酒精灯、水槽、铁架台。四、实验装置实验室制备甲烷的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室制备甲烷装置 五、实验步骤 1.甲烷的制备取一支干燥的大试管,称取无水醋酸钠1.4g、氧化铁0.4g和固体氢氧化钠0.4g 放到干燥的研钵中进行快速研磨,混匀,然后迅速转入大试管中。按图连好装置。大试管口要略向下倾, 2.甲烷的性质 (1)甲烷的稳定性取1支试管,一支加入约2mL0.1%高锰酸钾溶液,,然后通入甲烷,观察溶液的颜色无变化,说明甲烷不和强氧化剂反应。 (2)燃烧试验 先检验甲烷的纯度,在试管口不点燃甲烷,听到“噗”的一声时,甲烷纯净。然后在制取甲烷装置末端连接一玻璃尖嘴导管,并在上方罩一玻璃烧杯,点燃从尖嘴流出的气体,火焰的颜色为黄色、玻璃烧杯内壁上有水珠。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发现有白色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新编(鲁科版)化学选修五:1.3.3《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学案

新编化学精品资料 第3课时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学习目标定位] 1.熟知烯烃、炔烃的化学性质,会写烯烃、炔烃发生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根据加成产物会判断烯烃、炔烃的结构,学会鉴别烯烃、炔烃的方法。 1.判断下列说法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烯烃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链烃(√) (2)炔烃的官能团是碳碳叁键(√) (3)符合通式C n H 2n (n ≥2)的烃一定为烯烃(×) (4)炔烃与同碳原子数的二烯烃、环单烯烃互为同分异构体(√) (5)分子中碳原子数≤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 (6)工业上常用乙烷与氯气反应制取氯乙烷(×) (7)分子通式为C n H 2n +2的烃一定是烷烃(√) (8)乙烯分子中的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内(√) 2.(1)乙烯的结构简式是CH 2===CH 2,官能团是,空间构型是平面形结构,分子中 6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2)写出乙烯与下列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溴水:CH 2===CH 2+Br 2―→CH 2Br —CH 2Br ; ②H 2:CH 2===CH 2+H 2催化剂,CH 3—CH 3; ③HCl :CH 2===CH 2+HCl ――→催化剂 △CH 3CH 2Cl ; ④H 2O :CH 2===CH 2+H 2O ――→催化剂△CH 3CH 2OH ; ⑤制聚乙烯:n CH 2===CH 2――→引发剂CH 2—CH 2。 探究点一 烯烃、炔烃与卤素单质、氢气、氢卤酸的反应 1.烯烃分子结构与CH 2===CH 2的分子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所以烯烃的化学性 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相似。

乙烯实验室制法复习课程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 药品:乙醇浓硫酸 2. 装置:圆底烧瓶、温度计、铁架台、水槽、 集气瓶、双孔橡皮塞、酒精灯、导管 3.步骤: (1)检验气密性。在烧瓶里注入乙醇和浓硫酸 (体积比1:3)的混合液约20mL(配置此混合液应 在冷却和搅拌下将15mL浓硫酸满满倒入5mL酒精 中),并放入几片碎瓷片。(温度计的水银球要伸 入液面以下) (2)加热,使温度迅速升到170℃,酒精便脱水 变成乙烯。 (3)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乙烯。 (4)再将气体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观察现象。 (5)先撤导管,后熄灯。 4.反应原理:(分子内的脱水反应) 5.收集气体方法:排水集气法(密度与空气相近) 6.现象: 溶液变黑;气体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7.注意点: (1)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什么是1:3? 答:浓硫酸是强氧化剂,在此反应中氧化乙醇,如果浓硫酸的量少就会很快变为稀硫酸而达不到实验效果。 (2)浓硫酸在反应中的作用? 答:①催化剂②脱水剂(③吸水剂) (3)为什么要迅速升温到170℃? 答:如果低于170℃会有很多的副反应发生。 如:分子之间的脱水反应 (4)为什么要加入碎瓷片? 答:防止溶液暴沸。 (5)为什么反应过程中溶液逐渐变黑? 答:① (乙醇+浓硫酸) ② (c+浓硫酸) (6)怎样证明生成气体乙烯中混有二氧化硫气体?怎样除去二氧化硫气体? 答:①证明用品红溶液 ②除去用NaOH溶液+品红溶液 (二氧化硫使溴水及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方程式)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几个为什么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栾春武 一、为什么温度计必须插入液面下?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反应原理: CH3-CH2-OHCH2=CH2↑+H2O,温度要迅速上升到170℃,防止140℃时生成副产物乙醚,因为: CH3-CH2-OH+HO-CH2-CH3CH3-CH2-O-CH2-CH3+H2O。 该反应属于“液体+液体生成气体型”反应,两种液体混合后,装于圆底烧瓶中,加热要用到酒精灯,只有当温度计插入液面下,但不能接触瓶底,才能准确测出反应时反应液的温度,避免副反应的发生,确保产物的纯度。 二、为什么在圆底烧瓶中要加少量碎瓷片? 因为反应液的温度较高,被加热的又是两种液体,所以加热时容易产生暴沸而造成危险,在反应混合液中加一些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暴沸,避免意外。 三、为什么收集乙烯用的是排水集气法? 因为乙烯的密度和空气的密度相接近,而且乙烯又难溶于水,故采用该方法。 四、为什么浓硫酸与乙醇的体积比按3:1混合? 因为浓H2SO4在该反应中除了起催化作用外,还起脱水作用,保持其过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浓H2SO4保持较高的浓度,促使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五、为什么制取乙烯时反应液会变黑,还会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因为在该反应中还伴随有乙醇与浓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 C2H5OH +2H2SO4(浓) 2C+2SO2↑+2H2O ; C +2H2SO4(浓)CO2↑+2SO2↑+2H2O,由于有C、SO2的生成,故反应液变黑,还有刺激性气味产生。 例题1.实验室制取乙烯,常因温度过高而使乙醇和浓硫酸反应生成少量的C和SO2。某同学设计下列实验以确定上述气体中含有C2H4和SO2。 (1)试解释装置Ⅰ中反应液变黑的原因:________。并写出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Ⅱ、Ⅲ、Ⅳ、Ⅴ装置可盛放的试剂是:Ⅱ____、Ⅲ____、Ⅳ____、Ⅴ____(请将下列有关试剂的序号填入空格内)。 A. 品红溶液 B. NaOH溶液 C. 浓H2SO4 D. 酸性KMnO4溶液

甲烷实验室制备及性质定稿版

甲烷实验室制备及性质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陕西师范大学实验报告 年级班组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地点 实验名称甲烷的制法与性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实验室制取和收集甲烷的方法及其性质实验的操作技巧; 2.练习不同实验的演示教学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烷的制备: 2.甲烷的性质: 甲烷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极难溶于水。在通常状况下,甲烷比较稳定。在特定条件下,甲烷能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

三、实验仪器、材料及药品 铁架台、酒精灯、托盘天平、研钵、水槽、坩埚钳、药匙、火柴、集气瓶、玻璃片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生石灰、高锰酸钾溶液、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溴水、澄清石灰水 四、实验内容 的制取与收集 (一)CH 4 (1)如图连接好装置(先不装入药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在托盘天平上称取4.5g无水醋酸钠,1.2gNaOH,1.2gCaO,在烘箱烘10分钟后在研钵中研细混匀。将药品装入干燥试管,管口略向下倾斜,塞上带导管橡皮塞并固定于铁架台上。 (3)点燃酒精灯后,先均匀预热试管,然后集中在试管的中下部加热,导气管开始有气泡冒出。待气泡快速、均匀冒出时,即表示管中空气排尽。先在一个干燥试管收集气体进行验纯。若气体以纯净,再开始收集。 甲烷制备实验装置 (4)实验完毕,先取出导管再撤离灯火,以防水被倒吸。

3.总结上述氧气的性质实验,可得如下表格: 实验试剂或条件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溶液无明显现象(高锰酸钾 溶液不褪色) 甲烷性质稳定 溴水无明显现象(溴水不褪 色) 甲烷性质稳定 在空气中点燃 看到浅蓝色火焰。 在火焰上方倒置一个干 燥的小烧杯,可观察到 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 换一个用石灰水浸润的 烧杯罩在甲烷火焰上 方,可观察到石灰水变 浑浊,说明有CO 2 生 成。 甲烷具有可燃性

甲烷的结构与性质(9-13)

课题:甲烷的结构与性质烷烃 主编人:肖显维审核人审批人周次 所需课时姓名班组组评 【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3、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学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学习难点】甲烷的空间结构 【学法指导】了解甲烷的物理性质,结合课本及有关资料,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结合模型,理解甲烷的空间结构本学案供9---13班用 【自主学习】 一、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存在:。 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为:, 对应的CH2Cl2有几种结构? 常用的分子模型有两种。 3、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用 或收集甲烷。 4、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与不反应,与也不反应。因为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一般用箭头而不用等号。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 (2)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材实验3-3)将一瓶甲烷与一瓶氯气混合, 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高压汞灯照射, 观察到什么现象? 化学反应现象:光照时,氯气的黄绿色逐渐,瓶壁上有 生成,液面, 试管中有少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常如何验证HCl的生成呢? ②常温下,除了CH3Cl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无色液体,为什么我们看到黄色油珠呢? 。 其实,在该反应中,生成的有机产物除一氯甲烷外,还有 。 请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取代反应的定义: <归纳小结>:甲烷取代反应 条件: 特点: (3)、热分解: CH 4 二、烷烃通性 1.烷烃的概念:烷烃又叫_____________。结构特点是碳原子间都以______键结合成_______,碳原子上剩余价键全部跟___________相结合. 2.烷烃的通式:______________(n≥1) 3.烷烃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里碳原子数的增多,呈规律性的变化.如常温下其状态由变到又变到_______沸点逐渐________相对密度__________。 名称结构简式常温时的状态熔点/℃沸点/ ℃相对密度水溶性甲烷CH4-182 -164 0.466 乙烷CH3CH3-183.3 -88.6 0.572

一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有机化学专题复习∣一、几种重要物质的实验室制取(一)、乙烯的实验室制法1、药品:乙醇、浓硫酸浓硫酸+H2O =CHCHOH ↑ CH2、反应原理:CH 170℃2322: 3、 装置:液—液加热,如图 4、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注意:(1)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和脱水剂。)温度计的位置:插入反应液中但不能触及烧瓶底部,目的在于控制反应液的温度在(2. 170℃,避免发生副反应 3)加入碎瓷片是为了防止液体暴沸。( 4)点燃乙烯前要验纯。(。(5)反应液变黑是因浓硫酸使乙醇脱水碳化,故乙烯中混有SO2浓硫酸OH 2C HC52△ C + 2HSO(浓)== CO2↑+ 2SO↑+ 2HO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2224(二) 1、反应原理: CaC + 2H—OH ————→ CH↑+Ca(OH) ;△H= -127KJ/mol 22222、装置:固+液→气发生装置

注意事项: 1)反应装置不能用启普发生器,改用广口瓶和分液漏斗。( 2)实验中常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目的:降低水的含量,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制取时在导气管口附近塞入少量棉花(3 目的:为防止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 )纯净的乙炔气体是无色无味的气体。(4 用电石和水反应制取的乙炔,常闻到有恶臭气味。、苯的取代反应(三)、反应装置1

、反应现象2 、反应原理3 4、注意事项(1)、试剂的加入顺序怎样?各试剂在反应中所起到的作用? A、首先加入铁粉,然后加苯,为防止溴的挥发,最后加溴。、溴应是纯溴,而不是溴水。加入铁粉起催化作用,实际上起催化作用的是FeBr3。B )、导管为什么要这么长?其末端为何不插入液面?(2 C、伸出烧瓶外的导管要有足够长度,其作用是导气、冷凝。气体易溶于水,以免倒吸。D、导管未端不可插入锥形瓶内水面以下,因为HBr 、反应后的产物是什么?如何分离?(3) E、导管口附近出现的白雾,是溴化氢遇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氢溴酸小液滴。烧杯底部是油状的褐、纯净的溴苯是无色的液体,而烧瓶中液体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F溶液,振荡,再用分液色液体,这是因为溴苯溶有溴的缘故。除去溴苯中的溴可加入NaOH 漏斗分离。、实验室制备硝基苯(四)(1)药品的选用)反应原理(包括主反应和副反应)(2 )装置特点3

《甲烷的制备及性质实验》

《甲烷的制备和性质》教案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甲烷的原理及其操作技术实验室制法 2.了解甲烷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3.通过对比的实验方法来加深对甲烷性质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1、甲烷的制备 实验室中,甲烷可由无水乙酸钠,氢氧化钠和氧化铁共热来制取,药品比例为CH 3COONa:NaOH:Fe 2O 3=3:2:2。 反应式如下:CH 3COONa+NaOH →CH 4+NaCO 3 由于反应温度较高,在生成甲烷的同时,还会产生少量乙烯、丙酮等副产物。其中乙烯对甲烷的性质鉴定有干扰,可通过浓硫酸将其吸收除去。 2、烷烃的性质 甲烷和其他烷烃的化学性质都很稳定。在一般条件下,与强酸、强碱、溴水和高锰酸钾等都不反应。 氧化反应:CH 4 +2O 2→ CO 2↑+2H 2O 取代反应:卤代反应生成卤代烷烃。 三、实验试剂和仪器 试剂:无水醋酸钠、氢氧化钠、三氧化二铁、澄清石灰水。 仪器: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塞子、集气瓶、毛玻璃片、酒精灯、托盘天平、研钵、水槽、药匙、火柴 四、实验操作 ㈠ 甲烷的制备 称3g 无水乙酸钠在研钵中研细,继续称取2g 氢氧化钠在研钵中研细,最后称取2g 氧化铁在研钵中研细,最后将三样药品在研钵中混合均匀,拿纸槽小心地将药品加入到干燥的试管中。 装配好仪器后,试管口应稍微向下倾斜,防止副产品丙酮的冷凝液倒回试管底,引起试管爆裂。准备好性质实验所用的试剂后,开始用小火微热试管全部,然后用较大火焰加热混合物。加热时应将火焰从试管前部逐渐向后移动,先验纯,然后收集甲烷气体。 关键操作:(1)装药品之前一定要先进行气密性检查,并且保证是干燥的试管; (2)药品尽量混合均匀,使反应充分进行; (3)酒精灯加热时要先预热,然后从前往后缓慢移动,保证充分反应的同时,防止药 品因气流作用冲出堵住试管口。 【实验现象】:药品缓慢融化,试管壁上有水珠产生。 (二)甲烷的性质? 燃烧:先验纯甲烷气体,然后点燃导气管口流出的气体,观察火焰的颜色。往火焰上方倒扣一个洁净干燥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现象;再往火焰上方罩一个集气瓶(集气瓶中事先倒有澄清石灰水),观察集气瓶内壁有何现象。? 关键操作:要等导管口有连续的气泡冒出时,然后点燃;燃烧时可用黑色的背景来帮助同学观察火焰颜色。? 【实验现象】: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时火焰呈淡蓝色; (2)烧杯内壁有水生成,说明甲烷燃烧产物为水; (3)杯壁有一层白膜生成,即燃烧有二氧化碳生成。 点燃

氢气的性质与与制备复习过程

氢气的性质与制备 1、下面实验室制取氢气并验证氢气性质 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制取氢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为 ,反应类型是 (2)B装置的作用是 ,不能取消B装置的原因是 (3)C装置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中的现 象是. (4)C装置的一个显著优点是. (5)实验开始时,应先通入氢气一会儿,然后再加热,这样操作的目的是.实验结束时的正确操作是.(6)该装置可验证氢气的性和性. 2、学完氢气的制法和性质后,同学们想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化学老师为大家准备的药品有:碱式碳酸铜、锌粒、稀硫酸,同时提供了如图所示的仪器: 根据老师提供的仪器与药品,某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你帮助他们完成此方案。 (1)在实验方案的空白中填写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行反应Ⅲ的实验,开始时应先___________,过一会儿再_______________。 (4)完成反应Ⅱ与反应Ⅲ的实验应选用的仪器有(填仪器序号,要求仪器不能重复使用)____________。3、目前,有人提出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 如右图所示: (1)这是一种最理想的氢能源能源循环体系,类似于绿色植物的 光合作用 (2)太阳能和水是用之不竭的而且价格低廉,急需科学家研究的 是

(3)实验室里下图中的几种仪器装置都可以制得氢气,其中: ①使发生或停止发生氢气操作均比较方便的装置是(写编号),能够充灌升空的小氢气球的装置是 ②在D装置中a中的液体应是;b中的液体应是,其作用是 。 ③使D装置发生氢气的操作顺序是 。 4、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用氢气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 数。设计的实验装置如下图: ⑴写出仪器名称:A ,D 。 ⑵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实验时先检验氢气纯度,然后关闭开关C,打开开关B,点燃氢气并 迅速插入乙装置中,直至火焰刚好熄灭时关闭B,冷却至室温后,下一步操作是,在乙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即达到实验目的。 ⑷若将上图中的甲装置撤去,用CO气体代替氢气进行上述实验,实验能否达到同样目的? (填“能”或“不能”)。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应如何改进? 。 5、兴趣同学为制备纯净干燥的氢气,准备了下图所示的A. B. C三种装置。其中A装置最大的特点是可以随时使反应发生或停止。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关闭弹簧夹时,A内的反应随即停止是因为; (3)装置B的作用是;装置C的作用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