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电学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②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 )。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e =1.6×10-19C 。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会相互抵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自由电子),酸、碱、盐水溶液(自由离子),人体,大地,石墨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①摩擦起电: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或负电荷定向移动的反方向):

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在电源的内部,电流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②电路闭合。

6.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8.电路图:用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必须记住各种电路元件符号)

9.串联: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叫串联。(任意处断开,电路中都没有电流)

10.串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只需一个;各个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电流路径有且只有一条。

11.并联:把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叫并联。(各条支路之间互不影响)

12.并联电路的工作特点:开关可以不止一个;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电流路径不止一条。

13.判断串联、并联电路的常用方法:

①分流法:观察电路中的电流从电源正极出来经过用电器回到负极的过程中,是否有分支。如果电流有分支,则电路为并联;如果电流没有分支,则电路为串联。

②断路法:将电路中的任意一个用电器去掉后,观察其他用电器是否能继续工作。如果其他用电器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其他用电器不能继续工作,则电路为串联。

③电路工作特点法:观察电路中的各个用电器能否独立工作。如果各用电器能独立工作(相互不影响),则电路为并联;如果各用电器不能独立工作(相互影响),则电路为串联。

方法:在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时,如果电路中连接有电压表和电流表,则先把电压表所在的位置看作断路,把电流表所在的位置看作纯导线,然后再判断用电器之间的连接方式。

三、电流(I)

1.国际单位:安培(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1mA=10﹣3A,1μA=10﹣6A。

2.测量电流的仪表是:电流表○A。

3.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A,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

记住:要测量谁的电流,则电流表就与谁串联;反之,电流表与谁串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流。

四、电压(U)

1.电压: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压不一定有电流,但有电流则一定有电压。

2.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3.国际单位:伏特(V)。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1kV=103V,1mV=10﹣6V。

4.测量电压的仪表是:电压表○V。

5.电压的使用规则: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④在不超过电压表量程的前提下,电压表可以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6.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

①0~3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V;

②0~15V,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V。

(电压表的使用方法可简要归纳成:两要、两不、两看清)

记住:要测量谁的电压,则电压表就与谁并联;反之,电压表与谁并联,则表示测量谁的电压。

方法:在判断电压表与谁并联时,主要观察电压表的两个接线柱是直接接在哪个用电器的两端。

7.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人体的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

五、电阻(R)

1.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则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单位:兆欧(MΩ),千欧(kΩ);1MΩ=106Ω,1(kΩ=103Ω。

3.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基本性质。

4.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注意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强调:电阻与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无关。导体长度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

5.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阻值大小可以改变的器件。

②原理:滑动滑片改变电阻线连入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连入电路中的阻值。(注:没改变它自身的总阻值)②作用:a.保护电路;b.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c.控制变量。

②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 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②正确使用:

a、应串联在被控制电路中使用(即要控制谁则与谁串联;反之,与谁串联则表示控制谁的电流);

b、接线柱要“一上一下”;

c、闭合开关前应把滑片调至阻值最大的位置。

6.电阻箱:

②作用和滑动变阻器相同;

②原理与滑动变阻器不相同;

②使用方法:连接方式与滑动变阻器相同,连入电路的阻值大小=刻度盘指针所指数字×对应倍数之和。

六、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强调:此结论绝对不能倒过来说。

2.公式:I =U R

,式中单位:I→安(A);U→伏(V);R→欧(Ω)。 3.公式的理解:

①公式中的I 、U 、R 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即要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中计算;

②I 、U 和R 中已知任意的两个量就可求另一个量;

③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4.欧姆定律的应用:

①当导体电阻不变时,导体两端电压越大,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大,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②当导体两端电压不变时,导体电阻越大,则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即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③当通过导体电流不变时,导体电阻越大,则导体两端的电压就越大,即电压与电阻成正比。

5.电阻的串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串联,串得越多,总电阻越大)

①电流:I =I 1=I 2(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

②电压:U =U 1+U 2(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电压之和)

③电阻:R =R 1+R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如果n 个等值电阻(R )串联,则有R 总=nR 。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大,其原因是电阻串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

实际意义:用多个小电阻串联起来代替大电阻。

②分压作用:U 1∶U 2=R 1∶R 2(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压越多,反之分得电压越少)。

②比例关系: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即W 1/W 2=Q 1/Q 2=P 1/P 2=R 1/R 2

6.电阻的并联有以下几个特点:(指R 1、R 2并联,并得越多,总电阻越小)

①电流:I =I 1+I 2(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①电压:U =U 1=U 2(并联电路中电源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①电阻:1/R =1/R 1+1/R 2 (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支路电阻的倒数之和)

注: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小,其原因是电阻并联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横截面积。

实际意义:用多个大电阻并联起来代替小电阻。

变形式 R =R 1.R 2/(R 1+R 2)此变形式只适用于两个电阻并联的情况,多于两个电阻并联则不适用。 如果n 个等值(R )电阻并联,则有R 总=R/n 。

①分流作用:I 1∶I 2=R 2∶R 1(阻值越大的电阻分得电流越少,反之分得电流越多)。

①比例关系: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即W 1/W 2=Q 1/Q 2=P 1/P 2=R 2/R 1

七、电功和电功率

1.电功(W):电流对用电器做的功(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的多少)叫电功。

①电功的国际单位:焦耳(J)。常用:度(千瓦时)kW·h,1度=1kW·h=3.6×106J。

②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③电功公式:W=Pt=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s)。

④利用W=UIt计算时注意:

a、式中的W、U、I、t必须对于同一导体(同一段电路)的同一过程,才能代入公式计算,即要满足“同一性”;

b、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c、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⑤其他计算公式:W=I2Rt(多用于串联电路),W=U2t/R(多用于并联电路)

2.电功率(P):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千瓦(kW),1kW=103W。

①计算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J);t→秒(s);U→伏(V);I→安(A))。

②利用公式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a、如果W用焦(J),t用秒(s),则P的单位是瓦(W);

b、如果W用千瓦时(kW·h),t用小时(h),则P的单位是千瓦(kW);

c、公式中各物理量必须满足“同一性”才能代入公式计算。

③其他计算公式:P=I2R (多用于串联电路),P=U2/R(多用于并联电路)

④额定电压(U额):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另有:额定电流。

⑤额定功率(P额):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⑥实际电压(U实):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另有:实际电流。

⑦实际功率(P实):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⑧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随加在它两端的实际电压而改变。实际电压升高,实际功率增大;反之则减小。

a、当U实>U额时,则P实>P额;(灯很亮,将缩短灯泡寿命,且易烧坏)。

b、当U实<U额时,则P实<P额;(灯很暗)。

c、当U实=U额时,则P实=P额;(正常发光)。

⑨同一个电阻,接在不同的电压下使用,则有,如:当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则实际功率就是额定功率的1/4。(即同一用电器消耗的实际功率跟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平方成正比,P1/P2=U12/U22)

例如:一只标有"220V 100W"字样的灯泡,小灯泡电阻不变时,如果接在110伏的电路中,则它消耗的实际功率是25W)。

3.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即电流越大,电阻越大,通电时间越长,产生的热量越多。)

①计算公式:Q=I2Rt (式中单位Q→焦(J);I→安(A);R→欧(Ω);t→秒(s))。

②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Q=W,可用电功计算公式来计算电热。如热水器、电炉、电烙铁、电饭锅、电热毯、电烤箱、电熨斗等纯电阻用电器,

即有,Q=W=Pt=UIt=U2t/R(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电流不变变电阻电阻不变变电流

4.补充结论:

②在串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正比,

即W1/W2=Q1/Q2=P1/P2=R1/R2

②在并联电路中,电流对各部分电路(用电器)所做的功、产生的热量、做功的功率与其电阻成反比,

即W1/W2=Q1/Q2=P1/P2=R2/R1

②额定电压相等的用电器:

a、额定电压相等的用电器(灯泡),额定功率越大的其电阻越小;额定功率越小的其电阻越大。

b、当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时,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较暗);额定功率越小,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较亮)。可简单地记成“额大实小,额小实大”。

c、当用电器并联在电路中时,额定功率越大,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大(灯泡较亮);额定功率越小,它消耗的实际功率越小(灯泡较暗)。可简单地记成“额大实大,额小实小”。

②同一用电器接在不同电压的电路中时,它消耗的实际功率大小跟它两端的实际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P1/P2=(U1/U2)2

②两个不同规格的电灯(其它用电器)串联时,应让额定电流小的电灯(用电器)正常工作;当它们并联时,应让额定电压小的电灯(用电器)正常工作。

②两个电阻(假设R1>R2):

当它们串联接入电路中时,R1消耗的实际功率大于R2消耗的实际功率,即P1>P2;

当它们并联接入电路中时,R1消耗的实际功率小于R2消耗的实际功率,即P1<P2。

②解决串联电路的相关问题时,应抓住“电流相等”这一特征;

解决并联电路的相关问题时,应抓住“电压相等”这一特征。

八、生活用电

1.家庭电路的组成:进户线(火线和零线)→电能表→总开关→保险盒→用电器(插座)。

2.所有家用电器和插座之间都是并联的,而用电器要与它的开关串联接火线;且开关接靠近火线那一端。

3.试电笔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手必须与试笔尾金属体接触(氖管发光则为火线,氖管不发光则为零线)

4.保险丝:是用电阻率大,熔点低的铅锑合金制成。它的作用是:当电路中有过大的电流时,它升温达到熔点而熔断,自动断开电路,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保险丝串联在干路火线上。现在家庭电路中多用空气开关代替保险丝,也能起到电路中电流过大时断开电路的作用。

5.三孔插座与两孔插座的区别和连接方法:

三孔插座多的一孔与大地连接,三脚插头多的一脚与用电器金属外壳连接。(左零右火上接地)

6.漏电保护器:当家庭电路中出现漏电现象时能起到断开电路的作用。

7.低压电路中的触电形式:单线触电,双线触电

8.引起电路电流过大的两个原因:一是电路发生短路;二是同时工作的用电器总功率过大(I总=P总/U)。

9.安全用电的原则是:①不接触低压带电体;①不靠近高压带电体。

高考物理电学实验复习总结

高考物理电学实验 第一讲 电学实验基础知识 近几年高考物理电学实验的考查不断推陈出新,但仍然是基于两个基本的实验原理,即R =U/I,和E =U外+U 内.从考查的形式上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从机械记忆向分析理解与迁移应用转变;二是在试题情景设置上多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更注重综合应用能力的考查;三是注重实验中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为学生进入高校的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高考电学实验题是“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侧重考查实验思想和方法,考查动手操作、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和简单的实验设计能力。电学实验虽然常考常新,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其中”,不变的实验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理论讲解 一、明确电路结构 除“测电源电动势和内阻”外,其他实验的电路结构都可以分为测量电路和控制电路两部分,如图1。 二、电流表、电压表的选取 1.顺序问题 一般情况下电源是唯一性器材,首先由电源的电动势E出发, 由E 或所测元件的额定电压来估算所测元件的最大电压U m ,以此来 确定○V表量程;再计算电流表的最大电流I m 或者由所测元件的额定电流来确定错误!表量程。 2.可获取的实验数据宽度问题 基于实验测量精确度的 ,实验可获取的数据宽度下限是电表量程的1/3,上限是电表量程和Um (I m)二者中的最小值。选择电表时,能获取实验数据宽度越大的电表,就是应选择的电表。 3.选择电流表、电压表时不考虑U m (Im)超过量程的问题,因为有控制电路可以控制。 三、两种控制电路的比较 2.两种控制电路的选择 (1)根据关键词选择 凡题目中要求“测量数据从0开始”、“数据变化范围大(图象、特征曲线、多测数据)”, 电路图 负载R 上电压U调节范围 负载R上电流调节范围 闭合电键前触头处位置 相同条件下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分压接法 R R+R0 U 0≤U ≤ U0 U0 R+R0 ≤I R ≤U 0R a U0I R 限流接法 0≤U ≤U0 0≤I R ≤U 0 R a U 0(IR +I aP ) 比较 分压路调节范围大 分压电调节范围大 保护电路 限流电能耗较小 测量电路 控制电路 图1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作者:教育人 ?[ ?标签: ?知识点总结 ?物理概念 ?]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三物理电学的知识点总结,电学是物理中的重难点,很多问题都要仔细谨慎,这篇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于同学们学习和理解电荷、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电能、生活用电等物理概念和实际做题有所帮助! 十四、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①电荷只有正、负两种。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正电荷;而与毛 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的电荷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③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④电荷的多少称为电量。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都是 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橡胶、塑料、玻璃、陶瓷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又如常态下,气体中可以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自由电子和正、负离子)极少,因此气体是很好的绝缘体,但在很强的电场力作用下,或者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由于气体的电离而产生气体放电,这时气体由绝缘体转化为导体。所以,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界限。在条件改变时,绝缘体和导体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闭合电路,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断路也叫开路,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短路。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形。 (初三物理电学的知识点,下一页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等知识点...) 初三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十五、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由于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带电的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三效应:热效应、磁效应和化学效应,其中热效应和磁效应必然发生。 2、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大小的物理量,简称电流。 ①定义:每秒通过导体任一横截面的电荷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I=Q/t ②单位:安(A)常用单位有毫安(mA)微安(μA) 它们之间的换算:1A=103 mA=106μA ③测量:电流表 要测量某部分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必须把安培表串联在这部分电路里。在把安培表串联到电路里的时候,必须使电流从“+”接线柱流进安培表,并且从“-”接线柱流出来。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

电学专题 一、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岀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岀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 1、实验目的用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2、实验原理:R=U/I 3、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定值电阻R两端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 4、实验电路 5、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阻、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又保护电路) 6、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岀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岀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计算岀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⑤: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电阻R Q电阻兔的平均值1 2 3 ※知识点二: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1、实验目的用电流、电压表测小灯泡L的电阻 2、实验原理:R=U/I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4、电路图: 实物电路

实物电蹲 5、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又保护电路) 6、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岀电压表、 电流表的示数,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计算岀每次测量得的电阻值并填入表格中。 ⑤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记录表格: ?实验中注意事顼: (1)连接实物时,连线不能交叉,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目的是防止短路引起电流过大保护电路。(2)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Rx的阻值,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误差。(3)测小灯泡L 电阻时要测岀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岀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但不能求平均值,因为小灯泡的亮度电流、电压变化时、温度是变化,从而使电阻变化。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当电流、电 压变化时,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 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特点: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 u t K L 。在串联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l=U/R的变形公式U=IR可得:电阻R1两端的电压 = . = U1=IR1,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IR2所以,即,该式表明串联电路的电压分 配特点。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的关系:设串联电路的分电阻阻值分别为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通过这个电路的电流都是I,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1=IR1,U2=IR2 ;由于U=U1+U2,因此IR=IR1+IR2,由此得出R=R1+R2。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填空版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欧姆定律: 电功: 电功率: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 1+P 2,也可以跟据P=UI 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 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但此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 第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 U R、P = W t、P = UI、Q = I 2Rt 。其他 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 P U(5) U = IR (6)R = U I(7)R = U2 P(12)P = U2 R(13) P = I 2R (14) W = Pt (17) Q = I2Rt 这八 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初中物理电学详细知识点 一电荷电荷也叫电,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1.①电荷只________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正电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负电荷。 ②同种电荷互相____,异种电荷互相____。③带电体具有____________ ____④电荷的多少称为________。 ⑤验电器: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是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工作的。 2、导体和绝缘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是常见的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等是常见的绝缘体。__________________是常见半导体 理解:导体和绝缘体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能变成导体,例如在常温下是很好的绝缘体的玻璃在高温下就变成了导体。 3、电路将用电器、电源、开关用导线连接起来的电流通路 电路的三种状态:处处连通的电路叫通路也叫________,此时有电流通过;断开的电路叫______也叫______,此时电路中没有电流;用导线把电源两极直接连起来的电路叫________。 4、电路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是电路连接的基本方式。 理解:识别电路的基本方法是电流法,即当电流通过电路上各元件时不出现分流现象,这几个元件的连接关系是串联,若出现分流现象,则分别在几个分流支路上的元件之间的连接关系是并联。 二、电流电压电阻欧姆定律 1、电流的产生:________________形成电流。 电流的方向: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电流的方向 理解:在金属导体中形成的电流是________________,因此金属中的电流方向跟____________相反。而在导电溶液中形成的电流是由带正、负电荷的离子定向移动所形成的,因此导电溶液中的电流方向跟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而跟负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②电路中电流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流经用电器、开关、导线等流回电源的负极的。 电流的效应:________、________和化学效应 2、电流强度:____________,简称电流。 ①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叫电流强度,简称电流。公式:____________ ②单位:________ 常用单位有_______、________ 它们之间的换算:1 A=____mA=____6μA 4、______是形成______的原因,______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5、①电压的单位:伏特,简称伏,符号是V。 常用单位有:兆伏(MV)千伏(KV)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总结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 知识点回顾 一、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改装: 三、测定电源电动势和内阻: 四、测定金属电阻和电阻率: 五、器材选择: 六、电路纠错: 七、示波器的使用: 八、用多用电表探索黑箱内的电学元件 九、传感器 知识点和考点 一、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原理:欧姆定律IR U= 处理方法:内接和外接(都有误差) 例1、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制作一种传感器,需要选用一电器元件。图Array 为该电器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有同学对其提出质疑,先需进一步验证该伏安特性曲线,实 验室备有下列器材:

①为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程度,电流表应选用 ;电压表应选用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以上均填器材代号) ②为达到上述目的,请在虚线框内画出正确的实验电路原理图,并标明所用器材的代号。 ③若发现实验测得的伏安特性曲线与图中曲线基本吻合,请说明该伏安特性曲线与小电珠的伏安特性曲线有何异同点? 相同点: , 不同点: 。 二、电压表和电流表 (1)电流表原理和主要参数 电流表G 是根据通电线圈在磁场中受磁力矩作用发生偏转的原理制成的,且指什偏角θ与电流强度I 成正比,即θ=kI ,故表的刻度是均匀的。电流表的主要参数有,表头内阻R g :即电流表线圈的电阻;满偏电流I g :即电流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值,此时指针达到满偏;满偏电压U :即指针满偏时,加在表头两端的电压,故U g =I g R g (2)半偏法测电流表内阻Rg : 方法:合上S1,调整R 的阻值,使电转到满流表指针刻度 再合上开关S2,调整R ′的阻值(不可再改变R ),使电流表指针偏转到正好是满刻度的一半,可以认为Rg = R ′。 条件: 当 R 比R ′大很多 (3)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 方法:串联一个分压电阻 R ,如图所示,若量程扩大n 倍,即n = g U U ,则根据分压原理,需串联的电阻值 g g g R R n R U U R )1(-== ,故量程扩大的倍数越高,串联的电阻值越大。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 0.02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 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实验室常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①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15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5伏. 14、熟记的电压值: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④安全电压是:不高于36伏;⑤工业电压380伏. 15、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国际单位:欧姆(Ω); 常用:兆欧(MΩ),千欧(KΩ);1兆欧=1000千欧; 1千欧=1000欧.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一、相关物理量 物理量英文字母单位 1、电流I安(A)毫安(m A)微安(μA) 2、电压U伏(V)毫伏(m V)千伏(KV) 3、电阻R欧(Ω)千欧(KΩ)兆欧(MΩ) 4、电功(电能)W焦(J)千瓦时(kw.h)伏安秒(V AS) 5、电功率P瓦(W)千瓦(KW)兆瓦(MW) 6、电热Q焦(J) 二、相关公式 1、欧姆定律I=U/R U=IR R=U/I 2、电功W=UIT W=Pt(普适公式) W=I2RT W=U2/R*T (纯电阻) 3、电功率P=W/t P=UI(普适公式) P=I2R P=U2/R(纯电阻) 4、电热Q=I2Rt(普适公式) Q=W=UIt=pt=U2/R*t(纯电阻电路)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1、串联电路 2、并联电路 ①只有一条电流路径①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电流路径 ②开关在任意位置作用都相同②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条 支路 ③各用电器直接相互影响③各用电器之间独立工作,互不影响 =I1+I2 ④电流处处相等即I1=I2④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即I 总 ⑤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⑤总电压等于各支路两端电压

A B C 即 U 总=U 1+U 2 即 U 总=U 1=U 2 ⑥总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⑥总电阻比最小的电阻还要小 即 R 总=R 1+R 2(相当于导体变长了) (并联后相当于横截面积变大了) ⑦串联正比分压 U1/U2=R1/R2 ⑦并联反比分流 I1/I2=R2/R1 ⑧W1/W2=R1/R2 ⑧W1/W2=R2/R1 ⑨P1/P2=R1/R2 ⑨P1/P2=R2/R1 ⑩Q1/Q2=R1/R2 ⑩Q1/Q2=R2/R1 四、相关实验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的关系,注意控制变量法 (一)欧姆定律: 1、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两端电压的关系 ①电路图 ②变阻器的作用 ③实验过程 ④实验结论 2、探究导体中的电流和导体电阻的关系 ①电路图 ②变阻器的作用 ③实验过程 ④实验结论 (二)伏安法测电阻 ①电路图 ②实验原理 ③变阻器的作用 ④实验过程 (三)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①电路图 ②实验原理 ③变阻器的作用 ④实验过程 (四)探究电功与电压、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会描述实验过程,并根据电路图判断探究的内容 (五)探究电热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会描述实验过程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

电学实验:1.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2.改表 3.伏安法测电阻 4.测电阻率(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的使用) 5.测电池的阻与电动势 一. 基本电路 1. 滑动变阻器的分压、限流接法: 分压与限流的选择依据: 1) 题目中明确要求待测电阻两端的电压U ,通过待测电阻的电流I 从零开始连续可调 2) 若用限流式接法,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仍大于某个串连在电路中的用电器(比如安培 表)的额定电流(或最大量程),则必须用分压式接法。 3) ·待测电阻Rx 与变阻器R 相比过大,这时,我们可以认为如果采用限流式,变阻器 电阻的改变对电路的影响十分微弱,从而起不到改变电流的作用。 ·与之相反,如果待测电阻Rx 与变阻器R 相比过小,则应采用限流式。 有些题目中采用试触的办法来判断。如果电流表变化较大(这里的变化指的事变化率),说明电压表分压作用明显,说明待测电阻阻值和电压表接近,说明是大电阻。反之,如果电压表变化明显,说明电流表分流作用明显,说明待测电阻是小电阻。 2. 电流表的接与外接 原因:大电阻接,测安培表(电阻小)的分压效果不明显,小电阻用外接,则电压表(阻值很大)的分流效果不明显 ·当待测电阻R x V A R R 时,视Rx 为大电阻,应选用接法;当R x =V A R R 时,两种接法均可。

二.实验器材的选择 标准:安全(这里所指的应该是用电器的最值,而不是电源与元件的)、达到要求 顺序:电源----电压表----电流表----变阻器 ·电源:不超过最大即可 ·电表:如果示数不超过量程的1/3,则选用较小的 ·滑动变阻器:安全、确定围是否足够,参考电路(分压与限流对其要求不同) 分压式: 如图1所示,在滑动变阻器分压式接法中待测部分电压随滑动变阻器调节滑动距离变化图像,图中的k表示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与待测电阻的比例。 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的比值越大时,滑动变阻器先移动较长距离时待测电阻电压变化较小,而后移动很小距离时待测电阻电压却急剧上升,这在实验操作中是难以控制待测电阻取适当电压的;而当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的比值越小,待测电阻上电压随滑动变阻器调节距离变化越接近线性关系。 因此,分压式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选用阻值较小的(小于待测电阻)。 2、限流式接法中应选择阻值与待测电路电阻接近的滑动变阻器 如图2所示,在滑动变阻器限流式接法中待测部分电压随滑动变阻器调节滑动距离变化图像,图中的k表示滑动变阻器总阻值与待测电阻的比例。 从图2中可以看出: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比值越小,待测电阻上电压随滑动变阻器调节距离变化越接近线性变化,但电压变化幅度却很小,不便于取多组有明显差别的数据多次测量;而当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比值越大时,虽然待测电阻上的电压变化幅度很大,但滑动变阻器先移动较长距离电压变化幅度较小,而后移动很小距离电压却急剧上升,这在实验操作中是难以控制待测电阻取适当电压的;而当滑动变阻器与待测电阻阻值相接近时,待测电阻上电压随滑动变阻器调节距离变化接近线性关系,且待测电阻上的电压变化幅度较大。 因此,限流式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选用阻值与待测电阻相接近的。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填空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期末考试基础识记 团泊镇中学李国海整理 一、内能和内能的利用 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和。 2. 扩散现象是指:不同的物质互相接触彼此的现象。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分子无规则运动越,扩散越快。夏季的公园里花香阵阵就是扩散现象的一种。 3.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力和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当固体被拉伸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大,作用力表现为,气体分子之间距离很远,彼此间几乎作用力。所以气体具有性,又容易被。 4.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与分子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 5.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①②③④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和。①做功: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将机械能转化为能)。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会(将内能转化为能)。 做功改变内能的实质: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主要是机械能)的相互的过程。②热传递:热传递是热量从温物体传到温物体或从同一物体的部分传到部分的过程。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的单位是。(热量是变化量,只能说“吸收热量”或“放出热量”,不能说“含”、“有”热量。“传递温度”的说法也是错的。)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热量,温度,内能减少;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内能; ③热传递的条件:存在差。如果没有,就不会发生热传递。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上是的。 7.比热容:比热容是表示物体吸热或放热能力的物理量。物理意义:水的比热容c水=,物理意义为: kg的水温度升高(或降低)℃,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为。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比热容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物态有关,与质量、体积、温度、密度、吸热放热、形状等。水常用来调节气温、取暖、作冷却剂、散热,是因为水的。比较比热容的方法:①质量相同,升高温度相同,比较吸收热量多少(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比热容。②质量相同,吸收热量(加热时间)相同,比较升高温度:温度升高,比热容大。 8.热量公式:Q吸= Q放= 9、热机是利用___________的机械;内燃机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10、活塞在汽缸内往复运动时,从______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一个_______ ,汽油机是由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四个冲程的不断循环来保证连续工作,一个工作循环,曲轴和飞轮转动_____周,活塞往复____次,对外做功____次。依靠飞轮惯性完成的冲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吸气冲程:进气阀门_______,排气阀门_______,活塞_______运动,压缩冲程:进气阀门,排气

电学 知识点总结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知识点总结 第1节 两种电荷 知识点一、原子及其结构 常见的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有的分子由多个原子构成,有的分子只有一个原子构成。但原子也不是最小微粒。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揭开了原子具有进一步结构的秘密。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比原子小得多。原子核由带正点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知识点二、摩擦起电及原理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记忆口诀:玻正橡负。 (3)摩擦起电原因: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本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知识点三、两种电荷 (1)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的物体的现象。(梳子上面粘有头发)。 (2)大量的事实及实验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负电荷)。 (3)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丝绸带负电,玻璃棒带正电);用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记忆口诀:玻正橡负。 (4)电荷之间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如果两个轻质小球相互吸引 带负电 核外电子 带正电 原子核 中子 电中性 原子 不带 带正 质子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大全知识讲解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 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知识点总结大全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电路的几种状态: ①、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 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②、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 特点: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 本支路上用电器。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 和电路闭合.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 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 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 出;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②0~ 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12、电压(U)是使电路中形成电流的原因,国际单位:伏特(V) 常用单位:千伏(KV),毫伏(mV). 1千伏=1000伏=1000000毫伏. 13、电压表的使用规则: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 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电学公式归纳与简析 初中物理电学公式繁多,且各种物理规律在串并联两种电路中有时完全不同,使得学生极易将各种公式混淆,为了使学生对整个电学公式有一个完整的了解,形成一个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现将初中串、并联中的物理规律以及电学公式以两个表格的形式归纳总结如下: 一、电学中各物理量在串并联电路中的规律比较表(一)

二、电学中各物理量求解公式表(二) 分析: 1、对于电功、电功率、电热三个物理量,它们无论是在串联电路还是并联电路中,都是总量等于各部分之和。同学们在解答这类题时应灵活选取公式进行计算。如以计算电路中的总功率为例,既可以根据P=P1+P2,也可以跟据P=UI进行计算,其它几个物理量的求解也与之类似。 2、用欧姆定律I= U R求电路中的电流,让学生明白此公式是由实验得出,是电学中最基本的公式, 但此公式只适合于纯电阻电路(所谓纯电阻电路即电路中电能全部转化为热能的电路)。 3、电功率求解公式P = W t与P=UI这两个公式为电学中计算电功率时普遍适用最基本的两个公式, 第一个为电功率的定义式,也常常作为用电能表和钟表测记家用电器电功率的公式。第二个公式是实验室用伏安法小灯泡功率的原理,也是计算用电器电功率的最基本公式。 4、虽然表中公式繁多,但电学基本公式只有4个,即:I= U R、P = W t、P = UI、Q = I 2Rt 。其他 公式都是导出公式,同学们可以在掌握这4个公式的基础上进行推导练习,很快就会熟悉并掌握。 5、应熟练掌握的几个比较重要的导出公式。具体公式:在表中分别是如下八个公式(2)I = P U(5) U = IR (6)R = U I(7)R = U2 P(12)P = U2 R(13) P = I 2R (14) W = Pt (17) Q = I2Rt 这八 个公式在电学解题中使用的频率也较高,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初中物理电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电学知识总复习提纲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 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叫正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 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叫负电荷。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 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或者带电多少。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电荷的多少; 单位:库仑(C )。 7、元电荷(e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量, e =1.6×10-19C 8、异种电荷接触在一起要相互抵消。 9、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拓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路 1.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2.电流的方向:在电源的外部,电流从电源正极经用电器流向负极。 3.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4.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5.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①有电源 ②电路闭合 6.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等。 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导体内部有大量的自由电荷。 7.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 8.电路的基本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9.电路的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开路(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断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绝对不允许。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能量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物理电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2012中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电荷 1、带了电(荷):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 6、电荷量: 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量。 单位:库仑(C ) 元电荷 e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二、电流 1、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注:该处电荷是自由电荷。对金属来讲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对酸、碱、盐的水溶液来讲,正负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方向的规定: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注: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到负极。 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 3、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 电路中有电源 电路为通路 4、电流的三种效应。 (1) 、电流的热效应。如白炽灯,电饭锅等。(2)、电流的磁效应,如电铃等。(3)、电流的化学效应,如电解、电镀等。 注: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我们可以通过各种电流的效应来判断它的存在,这里体现了转换法的科学思想。 (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或物理问题我们往往要抛开事物本身,通过观察和研究它们在自然界中表现出来的外显特性、现象或产生的效应等,去认识事物的方法,在物理学上称作这种方法叫转换法) 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①摩擦起电 1e=1.6×10-19C

高中物理电学实验专题总结

电学实验(经典)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到的原理公式为:Ir U E I U R +== ,。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 及电流I 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以减少测读误差。 ⑵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⑶应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来选择仪器,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熟悉实验原理,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总之,最优选择的原则是:方法误差尽可能小;间接测定值尽可能有较多的有效数字位数,直接测定值的测量使误差尽可能小,且不超过仪表的量程;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在大功率装置(电路)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里,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流、电压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物理电学知识点总结 1、电路: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电路图:用统一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 2、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开路:断开的电路;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3、电流的形成: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任何电荷的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 4、电流的方向: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 . 5、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6、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7、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电路的几种状态:

①、串联电路: 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叫串联电路。 特点: 电流只有一条通道,通过第一个元件的电流一定大小不变地通过第二个元件,只要电路中有一处断开,整个电路都断开。 ②、并联电路: 把元件并列地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组成的电路叫并联电路。特点: 电流有两条或多条通道,各元件可独立工作。干路开关控制整个电路;支路开关只控制本支路上用电器。 8、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 9、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盐水溶液等.

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10、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等.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 11、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要从”+”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 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 ④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实验室中常用的电流表有两个量程: ①0~0.6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02安; 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安.

高中的物理电学实验经典模型总结

电学实验经典模型总结 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一)电学实验中所用到的基本知识 在近年的电学实验中,电阻的测量(包括变形如电表内阻的测量)、测电源的电动势与内电阻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实验。它们所用到的原理公式为:Ir U E I U R +== ,。由此可见,对于电路中电压U 及电流I 的测量是实验的关键所在,但这两个量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的方法却多种多样,在此往往也是高考试题的着力点之处。因此复习中应熟练掌握基本实验知识及方法,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1.电路设计原则:正确地选择仪器和设计电路的问题,有一定的灵活性,解决时应掌握和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即“安全性”、“方便性”、“精确性”原则,兼顾“误差小”、“仪器少”、“耗电少”等各方面因素综合考虑,灵活运用。 ⑴正确性:实验原理所依据的原理应当符合物理学的基本原理。 ⑵安全性:实验方案的实施要安全可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要注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⑶方便性:实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便于进行数据处理。 ⑷精确性:在实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的选择上,应使实验误差尽可能的小。 2.电学实验仪器的选择: ⑴根据不使电表受损和尽量减少误差的原则选择电表。首先保证流过电流表的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的电压均不超过使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的1/3),以减少测读误差。 ⑵根据电路中可能出现的电流或电压范围选择滑动变阻器,注意流过滑动变阻器的电流不超过它的额定值,对大阻值的变阻器,如果是滑动头稍有移动,使电流、电压有很大变化的,不宜采用。 ⑶应根据实验的基本要求来选择仪器,对于这种情况,只有熟悉实验原理,才能作出恰当的选择。总之,最优选择的原则是:方法误差尽可能小;间接测定值尽可能有较多的有效数字位数,直接测定值的测量使误差尽可能小,且不超过仪表的量程;实现较大范围的灵敏调节;在大功率装置(电路)中尽可能节省能量;在小功率电路里,在不超过用电器额定值的前提下,适当提高电流、电压值,以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明确目的 →选择方案 → 选定器材 → 拟定步骤 数据处理 → →误差分析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最新版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总结 电学专题 一、伏安法测电阻 伏安法定义: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这种用电压表电流表测电阻的方法叫伏安法。 ※知识点一:伏安法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 1、实验目的用电流、电压表测定值电阻的阻值。 2、实验原理:R=U/I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定值电阻R 两端的电压通过它的电流 4、实验电路 5、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电阻、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又保护电路) 6、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压表、电流表的示数,计算出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计算出测得的电阻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求出电阻的平均值。 ⑤: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将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 ※知识点二: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 1、实验目的用电流、电压表测小灯泡L的电阻 2、实验原理:R=U/I 3、需要测量的物理量小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4、电路图: 5、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若干、电流表、电压表、小灯泡、滑动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同时又保护电路) 6、步骤: ①: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断开开关,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阻值最大处)。 ②:检查电路无误后,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指针指到合适的位置读出电压表、 电流表的示数,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③调节滑动变阻器,另测几组电流和电压的数值并将测量数值填入表格中。 ④:计算出每次测量得的电阻值并填入表格中。 ⑤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7、记录表格: ◆实验中注意事顼: (1)连接实物时,连线不能交叉,开关应断开;滑动变阻器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目的是防止短路引 起电流过大保护电路。 (2)测定值电阻Rx的阻值时,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Rx的阻值,目的是为了求平均值减少误差。(3)测小灯泡L电阻时要测出三次电压、电流值,算出三次小灯泡的阻值,但不能求平均值,因为小灯 泡的亮度电流、电压变化时、温度是变化,从而使电阻变化。测量三次的目的是为了观察当电流、电压变化时,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变化情况。 二、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的规律 1、串联电路中电压分配特点:在串联电路中,导体两端的电压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即。在串联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I=U/R的变形公式U=IR可得:电阻R1两端的电压U1=IR1,电阻R2两 端的电压U2=IR2所以,即,该式表明串联电路的电压分配特点。 2、串联电路中总电阻和各部分电阻的关系:设串联电路的分电阻阻值分别为R1、R2,串联后的总电阻为R,通过这个电路的电流都是I,根据欧姆定律,可得U=IR,U1=IR1,U2=IR2;由于U=U1+U2,因此 IR=IR1+IR2,由此得出R=R1+R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