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5章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5章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5章

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第一节内质网

#内质网膜的蛋白分析,

表明膜中含有酶至少30多种,分三种类型

①与解毒相关的酶系氧化反应电子传递酶系

②与脂类物质代谢功能相关eg 脂肪酸CoA连接酶

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相关葡萄糖-6磷酸酶(内质网的主要标志酶)

内质蛋白(reticulo-plasmin)

#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①膜性三维管网结构系统,基本“结构单位”-小管(ER tubular)、小泡(ER vesicle)扁囊(ER lamina)平均厚度5~6nm

②内质网向内与核膜沟通,向外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转换成分

③同一组织细胞中,内质网的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往往与细胞的发育程度成正相关

#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根据电镜观察,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和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

①糙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

多呈扁平囊状,参与分泌型蛋白质和多种膜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转运

分泌肽类激素和蛋白的细胞中,RER高度发达;肿瘤细胞、未分化细胞则很少

②光面内质网是呈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形态结构

滑面内质网与粗面内质网相通,是多功能细胞器;在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期,结构分布和发达程度差别很大

※有的细胞以RER为主,有的以SER为主,随着生理状态改变,两者可以互相转换

③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中存在内质网的衍生结构

髓样体(myeloid body)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孔环状片层体(annulate lamellae)出现于生殖细胞、快速增值细胞、某些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和松果体细胞及一些癌细胞

内质网的功能

(一)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修饰、分选及转运

1.信号肽指导的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中合成

①信号肽是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与穿膜转移的决定因素。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以及肽链穿越内质网膜的转移,还有赖于细胞质基质中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的介导和内质网膜上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receptor,SRP-R)以及被称之为转运体(translocon)的易位蛋白质(易位子)的协助。

②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

内质网腔中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多肽链上半胱氨酸残基之间二硫键形成的

必要条件

内膜腔面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加快二硫键形成及多肽链的折叠速度

分子伴侣(molecular

chaperone )在其羧基端有一KDEL 驻留信号肽。是细胞内蛋白

质质量监控的重要因子。协助蛋白质的折叠转运,

本身不参与

最终产物的

形成。

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

阻止蛋白质聚集或发生不可逆变性,协助蛋白质折叠(与热激蛋白70同源) 内质蛋白endoplasmin 又称葡萄糖调节蛋白94,内质网标志性分子伴侣,参与新生肽链的折叠和转运

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在钙平衡调节、蛋白质折叠和加工、抗原呈递、血管发生及凋亡……与钙离子结合 钙连蛋白calnexin

与未完成折叠的新生蛋白质的寡糖链结合,以避免蛋白质彼此的凝集和泛素化;组织折

叠尚不完全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并促使其

完全折叠

③蛋白质的糖基化(glycosylation )

主要是寡糖与天冬氨酸残基侧链上的氨基团的结合,(N-链接糖基化),糖基转移酶催化,始于一共同前体-14寡糖(2个N-乙酰葡萄糖胺+9甘露糖+3葡萄糖)

最后,寡糖转移酶 催化 14寡糖链 连接到 新生肽链 的特定 三肽序列:Asn-X-Ser 或

Asn-X-Thr(X是除Pro之外的任何氨基酸)的Asn上。糖基化后的新生肽链,寡糖链末端的2个葡萄糖残基被移去,残留的葡萄糖残基结合内质网膜上的分子伴侣,然后在分子伴侣帮助下完成折叠,被移去最后一个葡萄糖残基,包装外送;错误折叠导致肽链的疏水基团外露,被GT(监控酶)识别并重新连接1个葡萄糖,重新结合分子伴侣进行折叠

④蛋白质的胞内运输。“出芽”

A.转运小泡进入高尔基复合体,加工浓缩,分泌颗粒排吐到细胞外。

B.内质网膜泡→大浓缩泡→酶原颗粒→排出细胞。(仅见于哺乳类胰腺细胞)

2.信号肽指导的穿膜驻留蛋白插入转移的可能机制

(1)单次穿膜蛋白插入转移机制

A.新生肽链共翻译插入(cotranslation insertion)

驻留蛋白含有位于肽链N端的起始转移信号肽,停止转移信号肽(特定氨基序列,疏水区段)。当停止转移肽进入转运体,转运体与之作用,从活性状态变为失活状态,终停止对肽链的转移,停止转移肽形成α-螺旋结构,当信号肽被切除,肽链的N-端朝向内质网腔

B.由内信号肽(internal signal peptide)介导的内开始转移肽(internal start-transfer peptide)插入转移机制。当内信号肽到达移位子时,被保留在内质网膜的脂双层中,成为跨膜α-螺旋结构;若内信号肽的N-端比C-端有更多带正电氨基酸残基,则C-端插入内质网腔;反之,肽链插入方向相反。(书P110图)

(2)多次穿膜蛋白质转移插入。

≥2个疏水性开始转移肽、停止转移肽结构序列。认为多次跨膜蛋白石以内信号肽作为其开始转移信号的。

3.糙面内质网是蛋白质分选的起始部位

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胞内蛋白包括:A非定位分布的细胞质溶质驻留蛋白。B定性分布的胞质溶质蛋白C核蛋白D线粒体、质体等半自主性细胞器所必须的核基因编码蛋白。信号肽被视为蛋白质分选的初始信号。

信号斑(signal patch)是重要的蛋白质分选的分选转运信号。

(二)光面内质网都是作为脂类物质合成主要场所的多功能细胞器

1.光面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和转运

2.光面内质网参与糖原的代谢

3.光面内质网是细胞解毒的主要场所

4.光面内质网是肌细胞钙离子Ca2+ 的储存场所

5.光面内质网与胃酸、胆汁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

第二节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

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

(一)高尔基复合体是由三种不同类型的膜性囊泡组成的细胞器

1.扁平囊泡(现统称潴泡cisternae)最具特征的主体结构。每3~8个潴泡整齐排列→高尔基体堆(Golgi stack)宽≈15~20nm;囊泡相距20~30nm。朝细胞核=凸面=顺面(cis-face)=形成面(forming face)≈6nm≈内质网膜;朝细胞膜=凹面=反面(trans-face)=成熟面(mature face)≈8nm≈细胞膜厚度。

2.小囊泡(现统称小泡vesicle)

聚集于形成面,是直径40~80nm的膜泡,多数是光滑小泡,较小的是有被小泡——内质网芽生、分化而来,也称运输小泡(transfer-vesicle)

功能①完成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转运②使潴泡的膜结构及其内含物不断地更新、补充3.大囊泡(现统称液泡vacuole)

见于成熟面的分泌小泡(secretory vesicle),直径0.1~0.5nm,由扁平状高尔基潴泡末端膨大、断离形成。

(二)高尔基复合体具有显著的极性

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功能不同,由顺面到反面以此分为三个组成部分

1.顺面高尔基网(cis-Golgi network)

连续分分支的管网状结构,显示嗜锇反应的化学特征(电镜下,用锇酸进行染色……结合性强)功能①分选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和脂类,A大部分转入到高尔基中间膜囊B小部分重新送返内质网而成为驻留蛋白②进行蛋白质修饰的O-链接糖基化&穿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侧结构域的酰基化

2.高尔基中间膜囊(medial Golgi stack)

多层间隔囊、管结构,①糖基化修饰②多糖&糖脂的合成

3.反面高尔基体网(trans-Golgi network)

①分选,分泌到细胞外/溶酶体;②一些蛋白的修饰

(三)高尔基复合体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呈现不同的分布形式

细胞分布特征

神经细胞围绕细胞核分布

趋向于一极分布

具有生理极性的细胞eg输卵管内皮、肠上皮

粘膜、甲状腺和胰腺

肝细胞沿胆小管分布在细胞边缘

精、卵&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某些细胞中分散的分布状态

非极性的细胞间期位于中心粒附近,与微管有关

二、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

(一)脂类是高尔基复合体的基本成分

高尔基体膜脂类成分,介于内质网膜与质膜之间,脂类总含量≈45%

(二)高尔基复合体含有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的多种酶蛋白体系

#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是高尔基复合体中最具特征性的酶,主要参与糖蛋白和糖脂的合成。

氧化还原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NADPH-细胞色素还原酶

磷酸酶类5’-核苷酸酶、腺苷三磷酸酶、硫胺素焦磷酸酶

磷脂酶类磷脂酶A1、磷脂酶A2

参与磷脂合成的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磷酸甘油磷脂酰转移酶

酪蛋白磷酸激酶

α-甘露糖苷酶

#生化区隔化/房室化:高尔基复合体不同囊泡区间分布不同酶系

#过渡性细胞器:高尔基复合体蛋白与酶的含量和复杂程度介于内质网和细胞膜间

三、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

(一)高尔基复合体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

外源性分泌蛋白具有①连续分泌continuous secretion=恒定性分泌constitutive secretion=外源性蛋白质在其分泌泡形成之后,随即排放出细胞的分泌形式。

②非连续性分泌discontinuous secretion=先储存于分泌跑中,在需要时再排放到细胞外的分泌形式

(二)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物质加工和成的重要场所

1.糖蛋白的加工和成

①N-连接糖蛋白糖链的合成和糖基化修饰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复合体

②O-连接糖蛋白糖链的合成和糖基化修饰主要或完全在高尔基复合体完成

N-连接糖蛋白& O-连接糖蛋白的主要差别

N-连接糖蛋白O-连接糖蛋白

糖基化发生的部位糙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

连接的氨基酸残基天冬酰胺丝、苏、酪、羟赖(脯)氨酸连接基团-NH2-OH

第一个糖基N-乙酰葡糖胺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

糖链长度5~25个糖基1~6个糖基

糖基化方式寡糖链一次性连接单糖基逐个添加

蛋白质糖基化意义:

①保护蛋白质,免遭水解酶的降解

②糖基化具有运输信号的作用,引导蛋白质包装运输

③糖基化形成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参与保护、识别、联络等重要生命活动

2.蛋白质的水解加工

①某些蛋白质或酶,只有在高尔基复合体被特异性水解后,才成熟或有活性;如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清白蛋白等

②A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的磷酸化,B蛋白聚糖的硫酸化,均在高尔基复合体发生和完成

(三)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

可能机制:对蛋白质修饰、加工,给蛋白质带上分选信号,进行选择、浓缩,形成不同去向的运输分泌小泡

运输小泡的三个去向:

①溶酶体酶,以有被小泡被转运到溶酶体

②分泌蛋白,以有被小泡运向细胞膜/细胞外

③以分泌小泡形式在胞质中暂存,被调控释放

第三节溶酶体lysosome

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

(一)溶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膜性结构细胞器

溶酶体由一层单位膜包裹,膜厚6nm,球形,直径0.2~0.8μm,含60多种分解所有生物活性物质的酸性水解酶,最适pH3.5~5.5

一个动物细胞通常含几百个溶酶体,不同溶酶体所含酶的种类不尽相同,导致形态大小、数量分布、理化性质的高度异质性(heterogeneous)

(二)溶酶体的共同特征是含有酸性水解酶

尽管高度异质性,溶酶体有许多共同特征:

①均是一层单位膜包裹成的囊球小体

②均含丰富酸性水解酶,如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糖苷酶、磷酸酶、溶菌酶等。酸性

磷酸酶是溶酶体的标志酶

③溶酶体膜中两种高度糖基化的跨膜整合蛋白:lgpA和lgpB,(具有高度同源性)朝向溶酶体腔,防止酸性水解酶对自身膜的消化

④溶酶体膜上嵌有质子泵,依赖解A TP 释放能量,逆浓度梯度,将H+泵人溶酶体中,维持低pH

(三)溶酶体膜糖蛋白机组具有高度同源性

脊椎动物中鉴定出一个溶酶体膜糖蛋白家族——溶酶体结合膜蛋白LAMP 或称溶酶体整合膜蛋白LIMP

①结构特点:一个较短N-端信号肽序列→一个高度糖基化的腔内区→一个单次跨膜区→C-端10个氨基酸残基的胞质尾区

②高度保守(同源性)不同物种溶酶体的不同蛋白,在功能结构区都高度保守(同源性)(氨基酸序列)

③蛋白质的极低等电点&呈酸性溶酶体膜糖蛋白结构的糖基化蛋白核心的天冬酰胺残基上连接的寡糖成分占糖蛋白重量的50%,寡糖链末端均有唾液酸,大大降低了此蛋白的等电点并呈酸性

④通用识别信号溶酶体整合膜蛋白高度保守的C-端胞质尾区,是该类蛋白从高尔基体向溶酶体运输的识别信号

二、溶酶体的类型

(一)溶酶体以其功能状态的不同可区分为三种基本类型

1.初级溶酶体primary lysosome

刚产生的溶酶体,膜厚6nm,不含明显颗粒物质的透明圆球,其囊腔中的酶无活性。

=原溶酶体(proto-lysosome)=前溶酶体(prelysosome)

2.次级溶酶体secondary lysosome

#初级溶酶体经过成熟,与其它细胞内外的膜泡融合,成为次级溶酶体,具有功能,又称消化泡(digestive lysosome)

#体积较大,外形不规则,囊腔中有正被消化分解的颗粒物质或残损膜碎片。

根据所含底物的性质和来源,分为不同类型:

由初级溶酶体经X所形成底物

自噬溶酶体=自体吞噬泡Autolysosome

=autophagic

vacuole

融合自噬体细胞内衰老蜕变或残损破碎的

细胞器/糖原颗粒等胞内物质

异噬溶酶体=异体吞噬泡Heterophagic

lysosome

胞吞作用外来异物

吞噬溶酶体phagolysosom

e 融合由吞噬细胞吞入胞外

病原体或其他外来较大颗

粒性异物所形成的吞噬体

细胞外来异物。

(吞噬溶酶体&异噬溶酶体二

者之间无本质区别)

3.三级溶酶体tertiary lysosome

又称后溶酶体post lysosome,是次级溶酶体完成底物消化、分解后,残留部分不能降解的物质于溶酶体中,是溶酶体功能的终末状态;也称残留小体residual body A这些残留小体,有的以胞吐方式释放到细胞外被清除;

B 有的沉积于细胞内,如神经细胞、肝细胞、心肌细胞的脂褐质lipofuscin

或者肿瘤细胞、病毒感染细胞、大肺泡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的髓样结构myelin、含铁小体siderosome

(二)溶酶体以其形成过程的不同可区分为两种基本类型

①内体性溶酶体(endolysosome,也称内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芽生小泡结合细胞吞饮形成的内体endosome 而来——初级溶酶体(前溶酶体)

②吞噬性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自噬体/异噬体

三、溶酶体的形成和成熟过程

(一)内体性溶酶体是由运输小泡和晚期内体合并形成

溶酶体的形成是一个有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共同参与的过程①溶酶体酶蛋白在附着型多聚核糖体上的合成为起始,在经过以下阶段

1.酶蛋白的N-糖基化与内质网转运

酶蛋白前体→进入内质网网腔,经过加工、修饰→N-连接的甘露糖糖蛋白→出芽运至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面

2.酶蛋白在高尔基复合体内的加工与转移

磷酸转移酶&N-乙酰葡萄糖胺磷酸糖苷酶催化

寡糖链上的甘露糖残基甘露糖-6-磷酸

磷酸化(在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面的囊腔中)

甘露糖-6-磷酸(mannose-6-phosphate)=M-6-P=溶酶体水解酶分选的重要识别信号

3.酶蛋白的分选与转运

带有M-6-P的溶酶体水解酶前体,到达高尔基体成熟面,被高尔基体网膜囊腔面的受体蛋白识别,介导有被小泡(coated vesicle)形成,脱离高尔基体

4.内体性溶酶体的形成和成熟

内体endosome=由细胞的胞吞作用形成的一类异质性脱衣被膜泡,分为早期内体(Early

endosome)和晚期内体。

#早期内体是指由经过胞吞作用入胞后最初的脱衣被膜泡,其囊腔中含有胞吞物质,是一个pH值和细胞外液大致相当的碱性内环境。

#晚期内体由早期内体他通过分拣、分离出带有质膜受体的再循环内体(recycling endosome)转换而来,再循环内体则返回并重新融入到质膜中。

#前溶酶体的形成

脱离高尔基体的有被小泡,脱去衣被,与胞内晚期内吞体融合,形成前溶酶体——内体性溶酶体(初级溶酶体)

晚期内吞体:细胞膜胞吞作用形成的小泡与其他胞内小泡融合,降低了泡内pH值,称晚期内吞体

#溶酶体的成熟

前溶酶体膜的质子泵将胞质中的H+不断泵人,腔内pH从7.4降到6.0左右,溶酶体酶的前体从M-6-P膜受体上解离,去磷酸化而成熟

而膜M-6-P受体以出芽形式重返高尔基体成熟面

(二)吞噬性溶酶体是内体性溶酶体与来源于胞内外的作用底物融合形成的

四、溶酶体的功能

(一)溶酶体能够分解胞内的外来物质及清除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二)溶酶体具有物质消化与细胞营养功能

(三)溶酶体是机体防御保护功能的组成部分

(四)溶酶体参与某些腺体组织细胞分泌过程的调节

(五)溶酶体在生物个体发生于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第四节过氧化物酶体(peroxisome)

一、过氧化物酶体的基本理化性质

(一)过氧化物酶体是一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膜性球囊状细胞器

#形状多为圆/卵圆形;偶见半月形、长方形。直径0.2~1.7μm;

#(区别于溶酶体) 独特特征:①常含电子密度高、排列规则的晶格结构——尿酸氧化酶。被称为类晶体/类核体;②过氧化物酶体膜的内表面可见高电子密度条带状结构,称为边缘板(marginal plate)

(二)过氧化物酶体具有较高的物质通透性

过氧化物酶体膜不仅可以允许小分子物质自由穿越,一定条件下还可以允许一些大分子物质的非吞噬性穿膜转运,从而保证了过氧化物酶体反应底物及代谢产物的通常运输。(三)过氧化物酶体含有以过氧化物酶为标志的40多种酶

氧化酶50%~60% RH2+O2→R+H2O2

40% 2H2O2→2H2O+O2

过氧化氢酶

(标志性酶)

过氧化物酶2H2O2→2H2O+O2仅存在与血细胞等少数

几种细胞类型中

苹果酸脱氢酶、柠檬酸脱氢酶

二、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

(一)过氧化物酶体能有效地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及其他有毒物质

氧化酶与过氧化氢酶催化偶联,有效清除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和毒性物质,起到保护作用

(二)过氧化物酶体能有效地进行细胞氧张力的调节

过氧化物酶体耗氧占细胞耗氧量的20%,但是当细胞出现高浓度氧状态时,可增强氧化能力来调节,避免高浓度氧的损害

(三)过氧化物酶体参与对细胞内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分解转化

过氧化物酶体参与对细胞内脂肪酸等高能分子物质的分解转化

过氧化物酶体的另一功能:分解脂肪酸等高能分子,使之转化为乙酰辅酶A;然后将其转运到细胞质中再利用,或供能(进入线粒体内)

三、过氧化物酶体的发生

两种观点:①与溶酶体起源相似,酶蛋白在粗面内质网上合成,加工后以小泡形式转移、分化②与线粒体相似,一分为二而来,其酶蛋白等在胞质中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经分选信号序列或导肽引导进入新的过氧化物酶体

第五节囊泡与囊泡运输

一、囊泡在胞内蛋白质运输中的作用

(一)门控运输gated transport 有特定的分选信号(eg核定位信号)介导,并通过核孔复合体的选择性作用,在细胞溶质与细胞核之间所进行的蛋白质运输

(二)穿膜运输transmembrane transport通过结合在膜上的蛋白质转运体进行的蛋白质运输,细胞溶质→内质网、线粒体

(三)小泡运输vesicular transport 膜性细胞器之间(是真核细胞特有)

二、囊泡的类型与来源

细胞内物质定向运输的囊泡类型至少10种以上

(一)网格蛋白有被小泡产生于高尔基复合体及细胞膜

网格蛋白有被囊泡可产生于高尔基复合体,也可介导细胞内吞作用有被囊泡产生过程如前述(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

1.高尔基体产生的网格蛋白囊泡,介导从高尔基体→溶酶体、质膜外的物质转运

2.细胞内吞作用形成的网格蛋白有被小泡则是将外来物质转送到细胞质或从胞内体输送到溶酶体

#结构特点(直径50~100nm)

1)外被以网格蛋白纤维构成的网架结构,并因此得名

2)在网格蛋白结构外框与囊膜之间约20nm额间隙内填充覆盖着大量的衔接蛋白

衔接蛋白:形成相对于外侧网格蛋白框架而言囊泡内壳结构;介导网格蛋白和囊膜穿膜蛋白受体的连接,形成和维系了网格蛋白-囊泡的一体化结构体系

发动蛋白/ 缢断蛋白(dynamin):在膜囊芽生形成时,发动蛋白与GTP结合,并在外凸(或内凹)芽生囊膜的颈部聚合形成环状;随着其对GTP的水解,发动蛋白向心缢缩,直至囊泡断离形成

(二)COPII有被小泡产生于内质网、介导从内质网到高尔基复合体的物质转运

①COPII有被小泡由糙面内质网所产生,因覆盖有衣被蛋白II(coatomer protein II,COPII)而得名。属于非网格蛋白有被囊泡类型。

②COPⅡ外被蛋白由5种亚基组成,其中Sar蛋白属于一种小的GTP结合蛋白,通过水解GTP,调节囊泡外被装配

③当Sar蛋白结合的GTP→GDP,活性→失活,囊泡去装配→无被小泡

④COPⅡ囊泡负责从内质网到高尔基体物质转运;阻断此囊泡外被蛋白聚合,能阻止内质网形成出芽小泡

⑤当COPⅡ囊泡从内质网生成后,在向高尔基体转移中,常彼此间融合,形成“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然后沿微管运行到高尔基体的形成面

⑥当COPⅡ囊泡与靶膜融合前,水解结合的GTP,囊泡脱包被蛋白

⑦COPⅡ囊泡对物质转运的选择性机制:COPⅡ蛋白能识别结合内质网跨膜受体蛋白胞质侧的信号序列;而跨膜受体蛋白内质网腔侧选择性结合可溶蛋白质(三)COPI有被小泡的主要功能室回收转运内质网逃逸蛋白

1.COPⅠ也属于非网格蛋白,COPⅠ囊泡最早发现于高尔基体;负责内质网逃逸蛋白的捕捉、回收转运,及高尔基体膜内蛋白逆向运输

2.COPⅠ外被蛋白有几个蛋白亚基组成,其中α蛋白是GTP结合蛋白,可调控外被蛋白复合物的聚合、装配、囊泡运输

3.COPⅠ囊泡形成过程:

①胞质中游离的α蛋白结合GTP

②GTP-α蛋白结合高尔基体膜上的α受体

③COPⅠ蛋白亚基聚合,诱导转运囊泡芽生

一旦COPⅠ有被囊泡脱离高尔基,COPⅠ蛋白即解离(GTP水解)

三、囊泡转运

(一)囊泡转运是细胞物质定向运输的基本途径

1.囊泡的芽生是主动的自我装配过程,参与此过程的成分在进化上非常保守

2.囊泡的形成伴随物质的转运;囊泡的轨迹和归宿,取决于其转运物质的定位、去向

3.细胞外物质→膜囊泡→胞内体/溶酶体

4.外输性蛋白→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细胞膜/溶酶体→细胞膜

5.囊泡双向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信息传递重要途径&基本形式

(二)囊泡转运是一个高度有序并受到严格选择和精密控制的物质运输过程

1.囊泡短距离转运:简单弥散方式运行,内质网→高尔基体

2.囊泡转运长距离:骨架蛋白和运动蛋白协助完成,如神经细胞

3.囊泡转运,对运输蛋白,严格检查质量、加工修饰,决定去向;对于逃逸蛋白,高尔基

体及时甄别捕捉,由COPⅠ有被囊泡遣返

(三)特异性识别融合是囊泡物质定向转运和准确卸载的基本保证

1.囊泡抵达靶膜后,正确识别是相互融合的前提,然而识别机制所知甚少

2.可溶性N-乙基马来酰亚胺敏感因子结合蛋白受体soluble N-ethyl maleimide-sensitive

factor attachment protein receptor, SNAREs家族在囊泡运输和选择性锚泊融合过程的作用引起近年的关注和研究。该家族一对成员参与:囊泡相关膜蛋白VAMP 与联接蛋白syntaxin 。被转运囊泡表面有V AMP类似蛋白,叫v-SNAREs,靶膜上存在对应序列——(联接蛋白)靶SNAREs,叫t-SNAREs。以上两者互相识别,特异互补3.普遍认为:转运囊泡与细胞器膜上有各自特征的SNAREs互补序列它们之间高度特异

的相互识别和作用,使转运囊泡在靶膜上停靠,从而保证了定向运输与准确卸载

(四)囊泡转运是实现细胞膜及内膜系统功能结构转换和代谢更新的桥梁

1.囊泡转运的发源地:细胞膜& 内质网

2.囊泡转运集散中心:高尔基复合体

3.内质网产囊泡→高尔基体(形成面→成熟面)→细胞膜/溶酶体→细胞膜

4.细胞膜来源:囊泡→胞内体/吞饮体→溶酶体

5.囊泡不断产生、存在、穿梭于质膜与内膜系统间,介导物质运输,并融汇更替内膜系

统不同成分之间的膜,形成膜流

第六节细胞内膜系统与医学的关系

内质网的病理变化

1)内质网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是肿胀、肥大

或囊池塌陷

2)肿胀主要由于钠离子和水分的渗入

3)低氧、辐射、慢性肝炎等引起内质网

肿胀,甚至囊池塌陷,核糖体脱落4)内质网囊腔中包含物的形成和出现是

某些疾病或病理过程的表现特征

5)药物中毒/肿瘤导致代谢障碍,内质网

中出现包含物;

6)某些遗传性疾病导致蛋白质、糖原、

脂类在内质网中累积

7)内质网在不同肿瘤细胞中呈现多样性

的改变

8)低分化癌细胞:内质网稀少

9)高分化癌细胞:内质网发达

10)低侵袭力癌细胞:内质网少,葡萄糖-6-

磷酸酶活性下降,分泌蛋白合成较多11)高侵袭力癌细胞:内质网较发达,各种

蛋白合成比低侵袭力癌细胞均显著

增高

12)有人认为孔环片层也是肿瘤细胞常

见内质网改变

高尔基复合体的病理形态变化

1.功能亢进导致高尔基体的代偿性肥大

2.细胞分泌功能亢进,高尔基体结构肥

大,分泌旺盛

3.毒性物质作用导致高尔基体的萎缩与

损坏

4.乙醇等毒性物质,造成肝细胞高尔基

体脂蛋白合成分泌功能丧失,高尔基

体自身萎缩、破坏;脂类堆积——脂肪

5.肿瘤细胞分化状态影响高尔基复合体

形态

6.低分化癌细胞:高尔基体不发达,只是

些核周围的分泌小泡

7.高分化癌细胞:高尔基体特别发达,典

型高尔基体形态结构

溶酶体与疾病

①溶酶体酶缺乏或缺陷疾病多为一些先天性疾病

②40余种先天性溶酶体病,因某些酶的缺乏或缺陷导致

③ 1.泰-萨氏病(黑蒙性痴呆)

④患者缺乏氨基己糖酶A,阻断GM2神经节苷脂的代谢,导致其在脑、神经系统、心、肝的大量累积,致病

⑤ 2. Ⅱ型糖原累积病

⑥缺乏α-糖苷酶,糖原代谢受阻,沉积于全身组织,如脑肝肾心

⑦某些药物引起获得性溶酶体酶缺乏疾病:①磺胺类药导致巨噬细胞pH 升高,溶酶体酸化低,不能有效杀菌,导致炎症

⑧②抗疟疾、抗组胺、抗抑郁药在溶酶体中蓄积,或代谢中产物蓄积,导致溶酶体病,比较少见

⑨溶酶体酶的释放或外泄造成细胞或组织损伤性疾病

⑩ 1.矽肺

11肺中吸入的矽尘颗粒→巨噬细胞吞噬→吞噬性溶酶体→矽酸分子→结合溶酶体膜→使膜不稳定破裂→巨噬细胞自溶→周围组织被消化→恶性循环→成纤维细胞增生→分泌大量胶原→肺组织纤维化→肺功能障碍

12 2.痛风

13嘌呤代谢紊乱→高尿酸血症→尿酸盐沉积于关节等组织→被白细胞吞噬→尿酸盐氢键结合溶酶体膜→使膜不稳定破裂→白细胞自溶、组织炎症→恶性循环→组织肉芽肿、肾结石和慢性间质性肾炎

14溶酶体酶释放→类风湿关节炎等

过氧化物酶体与疾病

原发性过氧化物酶体缺陷所致的遗传性疾病

1. 遗传性无过氧化氢酶血症

因缺乏过氧化氢酶,抗感染能力低,易发口腔炎等

2.Zellweger 脑肝肾综合征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肝肾细胞中过氧化物酶及过氧化氢酶缺乏→导致电子传递障碍→严重肝功能障碍、肌肉张力减退、脑发育迟缓

疾病过程中过氧化物酶体的病理改变

甲亢、慢性酒精中毒、慢性低氧症:肝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增多

甲状腺功能低下、高脂血症:过氧化物酶体数量减少、老化发育不全

病原体感染、肿瘤细胞:过氧化物酶体数目大小改变

缺血性组织损伤:过氧化物酶体内出现片状、小管状结晶包涵物

复习题

1.超速离心从细胞分离出的“微粒体”,主要成分是什么?

2.内质网膜的标志酶是什么?

3.粗面内质网主要负责合成加工转运什么蛋白质?

4.粗面内质网与滑面内质网形态上各有什么特点?

5.粗面内质网有哪些功能?

6.信号肽假说内容是怎样的?

7.滑面内质网有哪些功能?

8.试列举出粗面内质网中的3种分子伴侣名字,它们功能如何,羧基端有何特点?

9.粗面内质网中的糖基化有何特点?

10.滑面内质网的解毒机制有何特点?

11.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12.为什么说高尔基复合体有显著极性?

13.高尔基复合体最具特征的酶是?

14.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有哪些?

15.高尔基复合体糖基化的特点是?

16.三级溶酶体的别名是?在不同细胞中沉积,可分别称为什么?

17.所有溶酶体中共约多少种水解酶?最适pH是多少?

18.溶酶体为何能保持低pH?

19.溶酶体为何不能消化自身的膜?

20.按形成过程,溶酶体可分为哪两类?

21.溶酶体水解酶分选信号是什么?

22.内体性溶酶体形成经过哪5个阶段?

23.溶酶体功能有哪些?

24.过氧化物酶体区别于溶酶体的独特结构特征有哪2点?

25.过氧化物酶体的酶分成哪3类,各有什么作用?

26.过氧化物酶体的功能有哪些?

27.过氧化物酶体的标志酶是什么?

28.网格蛋白介导的有被小泡产生于哪里?

29.内质网产生的有被小泡多由什么蛋白介导?

30.高尔基体蛋白逆向运输、向内质网运输的有被小泡,多由什么蛋白介导?

31.囊泡转运的功能作用包括哪4点?

32.乙醇主要在肝细胞的哪个细胞器解毒?乙醇可以影响哪个细胞器导致脂肪肝?

33.泰-萨氏病是什么代谢障碍导致的?

34. Ⅱ型糖原累积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5.痛风是什么疾病,主要临床生化指征是?致病原理和后果是?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总结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 第一节微管 真核细胞中细胞骨架成分之一。是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柱状结构。还能装配成纤毛、鞭毛、基体、中心体、纺锤体等结构,参与细胞形态的维持、细胞运动、细胞分裂等。微管蛋白与微观的结构 存在:所有真核细胞,脊椎动物的脑组织中最多。 直径:24-26纳米中空小管 基本构件:微管蛋白α、β异二聚体。13根原纤维合拢成一段微管。 极性:增长快的为正端,另一端为负端。(与细胞器定位分布、物质运输方向灯微管功能密切相关) γ微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对微管的形成、数量、位置、极性的确定、细胞分裂有重要作用。 存在形式:单管(存在于细胞质,不稳定)、二联管(AB两根单管构成,主要分布于纤毛和鞭毛)、三联管(ABC三根单管组成,分布于中心粒、纤毛和鞭毛的基体中) 一、微管结合蛋白 碱性微管结合区域:明显加速微管的成核作用。 酸性突出区域:决定微管在成束时的间距大小 种类:MAP-1,MAP-2,MAP-4,tau 不同的微管结合蛋白在细胞中有不同的分布区域:tau只存在于轴突中,MAP-2则分布于胞体和树突中。 三,微管的装配的动力学 装配特点:动态不稳定性 装配过程:1、成核期(延迟期)α和β微管蛋白聚合成短的寡聚体结构,及核心的形成,接着二聚体再起两端和侧面增加使其扩展成片状带当片状带加宽至13根原纤维时,即合拢成一段微管。是限速过程。 2、聚合期(延长期)细胞内高浓度的游离微管蛋白聚合速度大于解聚速度,新的二聚体不断加到微管正端使其延长。 3、稳定期(平衡期)胞质中游离的微管蛋白达到临界浓度,围观的组装与去组装速度相等(一)微管装配的起始点是微管组织中心 中心体和纤毛的基体称为微管组织中心。 作用:帮助大多数细胞质微管装配过程中的成核。 γTuRC: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的渗入。可能影响微管从中心体上释放。 中心体:包括中心粒,中心粒旁物质。间期位于细胞核的附近,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星状体:新生微管从中心体发出星型结构

细胞生物学笔记-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如何学习细胞生物学? ?抽象思维与动态观点 ?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同一性(un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问题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结构与功能(动态特征); 细胞的生命活动; ?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 ——What we know//How we know.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 microscopy)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扫描遂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 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离心分离技术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 放射自显影技术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三节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细胞的培养 细胞工程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微分干涉显微镜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DIC) 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video-enhance microscopy)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电镜与光镜的比较 电镜与光镜光路图比较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主要电镜制样技术 负染色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SPM(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三、扫描遂道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 (80年代发展起来的检测样品微观结构的仪器) 包括:STM、AFM、磁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 原理:扫描探针与样品接触或达到很近距离时,即产生彼此间相互作用力,如 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隧道电流)、原子间作用力、磁力、摩擦力等, 并在计算机显示出来,从而反映出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电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A型题 1. 世界上第一个在显微镜下看到活细胞的人是 A. Robert Hooke B、Leeuwenhoek C、Mendel D、Golgi E、Brown 2. 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3. 被誉为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的是 A、中心法则 B、基因学说 C、半保留复制 D、细胞学说 E、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4. 细胞学说的提出者是 A、Robert Hooke和Leeuwenhoek; B、Crick和Watson; C、Schleiden和Schwann; D、Sichold和Virchow; E、以上都不是 二、X型题 1. 当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热点集中在_______等方面 A、细胞信号转导 B、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调控 C、细胞的生长及分化 D、干细胞及其应用 E、细胞的衰老及死亡 2. ______促使细胞学发展为分子细胞生物学 A、细胞显微结构的研究 B、细胞超微结构的研究 C、细胞工程学的发展 D、分子生物学的发展 E、克隆技术的发展 三、判断题 1.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 2. 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 3. 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4. 英国学者Robert 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 5. 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四、填空题 ?细胞生物学是从细胞的显微、亚显微和分子三个水平对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开展研究的学科。?1838年,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认为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一切细胞只能来自原来的细胞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 第二章细胞的起源及进化 一、A型题 1. 由非细胞原始生命演化为细胞生物的转变中首先出现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细胞器; D、核仁; E、内质网 2. 在分类学上,病毒属于 A、原核细胞 B、真核细胞 C、多种细胞生物 D、共生生物 E、非细胞结构生物 3.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A、细菌 B、双线菌 C、支原体 D、绿藻 E、立克次氏体 4.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的细胞器是 A、中心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复合体; E、溶酶体 5. 一个原核细胞的染色体含有 A、一条DNA并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B、一条DNA及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C、一条DNA不及RNA、组蛋白结合在一起; D、一条以上裸露的DNA; E、一条以上裸露的DNA及RNA结合在一起 6. 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体积一般比原核细胞大; C、有多条DNA分子并及组蛋白结合构成染色质; D、遗传信息的转录及翻译同时进行; E、膜性细胞器发达 7. 下面那种生物体属于真核细胞 A、酵母 B、蓝藻 C、病毒 D、类病毒 E、支原体 8. 下列哪种细胞属于原核生物 A、精子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细胞 D、裂殖酵母 E、绿藻 9. 原核细胞的mRNA转录及蛋白质翻译 A、同时进行; B、均在细胞核中进行; C、分别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行;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题库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分布!结构!功能!] 第一节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人和多细胞动物体内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各种组织的细胞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相邻细胞表面形成各种连接结构,以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和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这种细胞表面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细胞连接。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的唯一一种。 ?分布:广泛分布在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 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 ?特征:“焊接线(嵴线)”两个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状结构连在一起。非点接触处有 10-15nm的细胞间隙。“封闭索sealing strand”由跨膜蛋白颗粒形成,交错形成网状,环绕在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 ?参与蛋白:40+种,主要是穿膜蛋白和胞质外周蛋白。穿膜蛋白中有两类已确定,闭合蛋白 &密封蛋白。 闭合蛋白Occludin 65kD 4次穿膜蛋白 自己识别自己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 密封蛋白Claudin 20~27kD 肾小管上皮Mg2+ ?功能:①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 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组织中的物质回流入腔中,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②形成上皮细胞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定义:一类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主要作用: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丽的牢固粘合 ?主要功能:参与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的维持、细胞的迁移运动&发育、分化等过程 ?分布:广泛分布在动物各种组织中,尤其需要承受机械力的组织(eg.上皮、心肌、子宫颈)?蛋白:①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 在细胞质面与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丝或中间纤维)相连,另一侧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②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sion protein,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其胞内部分与胞内锚定蛋白相连,胞外部分与相连细胞特异 ?分类: (一)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1.黏着带adhesion belt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装结构 ?蛋白:钙黏着蛋白cadherin。是Ca2+依赖性黏附分子。在质膜中形成同源二聚体。 ?胞内侧的锚定蛋白:α、β、γ连环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纽蛋白(vinculin) 等,锚定肌动蛋白纤维 ?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特别是为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提供了抵抗机械张 力的牢固粘合。动物胚胎发育使上皮内陷形成管状、泡状器官原基,对形态发生起重要作用

医学细胞生物学试题及答案大全01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医学细胞生物学: 是指用细胞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细胞的结构、功能、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疾病关系的科学。 细胞学说: 是指Schleiden和Schwann提出的:所有都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 简答题: 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 原核细胞 细胞壁有,主要成分肽聚糖 细胞膜有 细胞器 核糖体70S(50S+30S) 染色体单个DNA组成(环状) 运动简单原纤维和鞭毛 有 转录在细胞核内 翻译在细胞质内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 分子量可达到上万或更多的 螺旋结构。其主要特点是:DNA分子的碱基均位于双链的内侧,通过氢键相连,且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蛋白质二级结构: 在一级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氢键在氨基酸残基之间的对应点连接,使蛋白质结构发生曲折的结构。有三种类型:a螺旋结构:肽链以右手螺旋盘绕成空心的筒状构象。b折叠片层:一条肽链回折而成的平行排列构象。三股螺旋:是胶原的特有构象,由原胶原的三条多肽链共同铰接而成。 第五章1-5节

名词解释 单位膜:细胞膜在光镜下呈三层式结构,内外两层为密度高的暗线,中间层为密度低的亮线,这种“两暗一明”的结构为单位膜。 液态镶嵌模型: 1.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 2.磷脂分子脂双层以疏水的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两面组成的生物膜骨架。 3.蛋白质或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镶嵌在其中、或横跨脂双层,体现了蛋白质分布的不对称性。 该模型强调了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 被动运输: 物质顺浓度梯度运输, 主动运输: 物质逆浓度梯度运输, 能量,分为离子泵、伴随运输(协同运输)。 易化扩散: 进出细胞, 通过膜囊 运输 具有选 Na-K ATP酶,具有载体和酶的活性。由a.b 两个大小亚单位组成,大的a亚单位为该酶的催化部分,其细胞质端有ATP和Na+的结合位点,外端有K+和乌本苷的结合位点,通过反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进行活动。该酶在Na+、K+、Mg2+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才能被激活,催化水解A TP,为Na+、K+的对向运输提供能量。 简答题 1、简述细胞膜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的分子结构及特性。 细胞膜由流动的脂双层和镶嵌在其中的蛋白质构成。 蛋白质镶嵌在脂双层的表面、或镶嵌在其中、或横跨脂双层,具有分布的不对称性。 磷脂分子脂双层的疏水尾部相对,其极性头部朝向两面组成的生物膜骨架。

细胞生物学 翟中和版 总结笔记第七章

Cell biology 细胞生物学 第七章真核细胞内膜系统、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 细胞内被膜区分类:细胞质基质、细胞内膜系统、有膜包被的细胞器 第一节细胞质基质的含义和功能 一、细胞质基质的含义 (1)含义: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可分辨的细胞器以外的胶状物质 主要含有: (1)与代谢有关的许多酶 (2)与维持细胞形态和物质运输有关的细胞质骨架结构

细胞质基质是一个高度有序的体系,细胞质骨架纤维贯穿在粘稠的蛋白质胶体中,多数的蛋白质直接或间接地与骨架结合,或与生物膜结合,从而完成特定的功能。细胞质基质主要是由微管、微丝和中间丝等相互联系形成的结构体系,蛋白质和其他分子以凝聚或暂时的凝聚状态存在,与周围溶液的分子处于动态平衡。 差速离心获得的胞质溶胶的组分和细胞质基质溶液成分很大不同。胞质溶胶中的多数蛋白质可能通过弱键结合在基质的骨架纤维上。 二、细胞质基质的功能 (1)蛋白质分选和转运 N端有信号序列的蛋白质合成之后转移到内质网上,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再转运到高尔基体。其他蛋白质的合成都在细胞质基质完成,并根据自身信号转运到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核中,也有些蛋白驻留在细胞质基质中。

(2)锚定细胞质骨架 (3)蛋白的修饰、选择性降解 1 蛋白质的修饰 辅基、辅酶与蛋白的结合 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糖基化 N端甲基化(防止水解) 酰基化 2 控制蛋白质寿命 N端第一个氨基酸残基决定寿命 细胞质基质能够识别N端不稳定的氨基酸信号将其降解,依赖于泛素降解途径 3 降解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 4 修复变性和错误折叠的蛋白

热休克蛋白的作用 第二节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 细胞内膜系统是指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互关联、由膜包被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 研究方法:电镜技术免疫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离心技术和遗传突变体分析 一、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内质网是由封闭的管状或扁平囊状膜系统及其包被的腔形成的互相沟通的三维网络结构。 (一)内质网的两种基本类型 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糙面内质网:扁囊状整齐附着有大量核糖体 功能:合成分泌性蛋白和膜蛋白光面内质网:分支管状,小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思考题 2007动物生物技术 钟蔼敏(200730380129) 张铭倩(200730380127) 张松柳(200730380128) 一.填空题 1.如果用降解微丝的药物处理细胞,则可阻断_________的形成。 2.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具有专一性,可以将胞吞作用他为_________的胞吞作用和 _____的胞吞作用。 3.所有的真核细胞都有_______胞吐途径,特化的分泌细胞有一种_______胞吐途 径,两者都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进行的。 4. 物质通过细胞质膜的转运主要有3个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激活信号的不,离子通道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细胞内外的离子差别分布只要两种机制所调控:_________、_________。 7. 主动运输的三种基本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写出下列类型的离子通道的名称:

9. 根据泵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特性,ATP驱动泵可分为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主要运转小分子。 10 .Na+ —K+ 泵是由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组成的四聚体。 11. 协同转运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12.ABC蛋白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器官的细胞质膜上分布丰富。 13.Na+ —K+ 泵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非题 1.吞噬作用是很多原生动物摄取营养的一种方式。() 2.所有真核细胞都有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整合的 稳定过程。() 3.胞吞和胞吐这种运输方式常常只能同时转运一种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 4.非特异性的胞吞作用可以被某些病毒所利用。() 5. 离子通道是连续性开放的。(X) 6. 协助扩散与酶催化反应相似,存在最大转运速率,因此可用达到最大转运速率 一半时的葡萄糖浓度作为其K m值。() 7.耦联转运蛋白直接利用水解ATP提供的能量(X) 8.协同运转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又称为次级主动运输。() 9.不同的载体蛋白对溶质的亲和性不同,GLUT1对葡萄糖的亲和性比GLUT2低.(X) 10.载体蛋白是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普遍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 11.协同转运是一类由Na+ —K+ 泵(或H+ 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不需要消耗 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总结

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能量转换 一、基本特征 1.詹纳斯绿Janus Green B 一种活体染色剂,专一用于线粒体的染色。它可以和线粒体中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结合,从而出现蓝绿色。 2.结构 1)外膜(outer membrane):线粒体最外层所包绕的一层单位膜,厚约5~7nm,光滑平整。 在组成上,外膜的脂质和蛋白质成分各占1/2。 2)内膜向基质折叠形成特定的内部空间内膜(inner membrane)比外膜稍薄,平均厚 4.5nm,也是一层单位膜。内膜的化学组成中20%是脂类,80%是蛋白质。(基粒分为头 部、柄部和基片三部分,是由多种蛋白质亚基组成的复合体。基粒头部具有酶活性,能催化ADP磷酸化生成ATP,因此,基粒又称ATP合酶复合体) 3)基质为物质氧化代谢提供场所线粒体中催化三羧酸循环、脂肪酸氧化、氨基酸分 解、蛋白质合成等有关的酶都在基质中。还含有线粒体独特的双链环状DNA、核糖体,这些构成了线粒体相对独立的遗传信息复制、转录和翻译系统。 4)内外膜转位接触点:核编码蛋白质进入线粒体的通道 3.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 1)线粒体基因的转录 i.线粒体mRNA不含内含子,也很少有非翻译区 ii.每个mRNA5ˊ端的起始密码为AUG(或AUA),起始氨基酸为甲酰甲硫氨酸 iii.线粒体的遗传密码也与核基因不完全相同 iv.UAA的终止密码位于mRNA的3ˊ端。某些情况下,一个碱基U就是mtDNA体系中的终止密码子 v.线粒体与核密码子编码氨基酸三联体密码有差异 2)线粒体DNA的复制 mtDNA的复制起始点被分成两半,个是在重链上,称为重链复制起始点(O H),位于环的顶部,顺时针合成;一个是在轻链上,称为轻链复制起始点(O L),位于环L的“8点钟”位置,逆时针合成。D型复制。mtDNA复制不受细胞周期影响。 4.线粒体靶序列引导核编码蛋白质向线粒体转运 1)核编码蛋白在进入线粒体需要分子伴侣蛋白的协助 线粒体含有4个蛋白质输入的亚区域: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翟中和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第九章核糖体(ribosome) 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第一章绪论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 细胞生物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细胞生物学》复习题第七章

第七章细胞骨架与细胞的运动 1.名词解释:细胞骨架、微管组织中心(MTOC)、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γ-TuRC)、中心体、踏车运动、驱动蛋白、动力蛋白。 ※细胞骨架:真核细胞质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由3种不同的蛋白纤维结构组成——微管、微丝、中间丝。 ※微管组织中心:微管的聚合从特异性核心形成位点开始,主要是中心体、纤毛的基体。帮助微管装配的成核。 ※γ-微管蛋白环形复合体:可形成10~13个γ-微管蛋白分子的环形结构(螺旋花排列),组成一个开放的环状模板,与围观具有相同直径。可刺激微管核心形成,包裹微管负端,阻止微管蛋白渗入。还能影响微管从中心粒上释放。 ※中心体:是动物细胞中决定微管形成的一种细胞器,包括中心粒和中心粒旁物质。两个桶状、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包埋在中心粒旁物质中。在细胞间期,中心体位于细胞核附近,在有丝分裂期,位于纺锤体的两极。 ※踏车运动:微管的聚合与解聚持续进行,经常是一端聚合,为正端;另一端解聚,是负端,这种微管装配方式,称“踏车运动”。 ※细胞内各细胞器和所有的物质转运都与微管密切相关;微管的物质运输由微管动力蛋白(或马达蛋白)完成,共有几十种,可分为三大家族:驱动蛋白kinesin,动力蛋白dynein和肌球蛋白myosin家族(肌球蛋白以肌动蛋白纤维为运行轨道) 驱动蛋白与动力蛋白的两个球状头部是与微管专一结合,具有

ATP酶活性,水解ATP供能完成与微管结合、解离、再结合的动作。 驱动蛋白:由两条重链和两条轻链组成。一对与微管结合的球状头部——ATP水解酶,水解ATP产生能量进行运动;将货物由负端运输向正端。 动力蛋白:目前已知的最大的、最快的分子运输蛋白。由两条重链和几种中等链、轻链组成,头部具有ATP水解酶活性。沿着微管的正端向负端移动。为物质运输,也为纤毛运动提供动力。在分裂间期,参与细胞器的定位和转运。 2.三种骨架蛋白的分布如何? 微丝: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 微管:主要分布在核周围,并呈放射状向胞质四周扩散。 中间纤维:分布在整个细胞中。 3.微管由哪三种微管蛋白组成?各有什么结构功能特点? α管蛋白,β管蛋白,γ管蛋白。 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各有一个GTP结合位点。 α-微管蛋白的GTP不进行水解也不进行交换;β-微管蛋白的GTP 可水解呈GDP,而此GDP也可换成GTP,这一变换对微管的动态性有重要作用。 γ管蛋白定位于微管组织中心,对微管的形成、数量、位置、极性、细胞分裂有重要作用。 4.哪一种微管蛋白有GTP酶活性? β-微管蛋白。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试题

细胞生物学第六章试题 一.填空题 1.原核细胞的呼吸链定位在()上,而真核细胞则位于()上。 2.线粒体内膜上参与电子传递的四个复合物分别称之为(),琥珀酸—辅酶Q还原酶,()。()。 3.线粒体和叶绿体一样,都是具有()层膜结构的细胞器,都能传递()并产生(),不过二者产生能量的动力不同,前者称为(),能源来自(),后者称为(),能源来自()。从产生能量的部位来看,线粒体是发生在()上,而叶绿体是发生在()上。能量的储存,都需要借助偶联因子,但线粒体偶联因子的取向是(),所以H+是顺浓度梯度回流的方向从(),而叶绿体的偶联因子的取向是(),故H+是顺浓度梯度回流的方向从(),从产生ATP所需的质子来说,线粒体只需要()个H+即可产生一个ATP,而叶绿体则需要()个H+。4.线粒体中蛋白质的合成类似于(),其实氨基酸为()。 5.线粒体的增殖,大约有()()()几种方式。 6.光合作用的过程可分为四大步骤:()()()() 7.有三类原核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它们是()()()。 8.线粒体外膜的标志酶是(),内膜的标志酶是(),膜间隙的标志酶是(),基质的标志酶是()。 9.叶绿体有三种不同的膜,它们分别是()()()。 10.实验证明组成叶绿体的蛋白质有()()()三种合成方式。 二.名词解释 1.生物氧化 2.暗反应 3.电子传递链 4.光反应 5.氧化磷酸化 6.光合作用 7.质体 8.呼吸链 9.卡尔文循环 10.细胞色素 三.简答题 1.简述F0-F1ATP酶复合体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 2.线粒体的遗传密码与通用遗传密码的基本区别。 3.怎样解释含有氯霉素的培养液中线粒体内的RNA聚合酶活力比对照组高? 4.列表比较氧化磷酸化与光合磷酸化的异同。 5.什么是进化假说或称经典假说,分化假说? 6.简述光合系统Ⅱ的结构及其功能. 四.综合题 1.为什么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2.比较叶绿体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异同.

医用细胞生物学 期末复习

《医用细胞生物学》期末复习 ?绪论(P1—3) 什么是细胞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任务? 1.细胞生物学是把细胞形态和功能相结合,以整体和动态的观点,把细胞的显微水平,亚 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有机结合,研究细胞的基本生命活动。细胞生物学是一门从细胞、亚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学科。 2.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①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②细胞和细胞器的功能;③细 胞的增殖和分化;④细胞的衰老和死亡。 细胞是谁发现的?细胞学说的内容? 1.英国物理学家Hooke(胡克)首先描述了细胞壁构成的小室,成为“cell” 荷兰科学家Leeuwenhoek(列文虎克)用较高倍放大镜发现了精子,红细胞,肌细胞等2.“一切生物,从单细胞生物到高等动、植物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 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 ?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方法(P6—9) 什么是分辨率?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分辨率分别是多少? 1.分辨率是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 2.肉眼的分辨率为0.2mm;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是0.2μm,而电子显微镜的最大分辨率可 达1.14nm。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组成结构? 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三部分:①光学放大系统,为两组玻璃透镜:目镜和物镜;②照明系统:光源、折光镜和聚光镜,有时另加各种滤光片以控制光的波长范围;③机械和支架系统(镜筒、镜柱、镜座、物镜转换器、调焦装置),主要是保证光学系统的准确配置和灵活控制。 常见的光学显微镜的种类? ①普通光学显微镜;②荧光显微镜;③相差显微镜;④微分干涉显微镜;⑤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P3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在结构特征上的主要区别? 见附表。 ?细胞的分子基础(P41—52) 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 1.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每个核苷酸分子由一个戊糖(核糖或脱氧核糖)、一个

细胞生物学试题

细生大礼包第三弹 第六章.线粒体与细胞的能量转换 PART1 教学大纲 1.教学内容 第一节线粒体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 第三节线粒体与疾病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线粒体是由双层单位膜套叠而成的封闭性膜囊结构,线粒体的化学组成(尤其是各区间标志酶),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特点,细胞能量的转换分子——ATP,丙酮酸在线粒体内生成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是各种有机物进行最后氧化的过程,也是各类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呼吸链概念,氧化过程中伴随磷酸化的藕联,1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释放的能量,化学渗透假说。 熟悉:线粒体的形态数量与细胞的类型和生理状态有关,线粒体的遗传体系,核编码蛋白质向线粒体的转运,葡萄糖在细胞质中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一分子葡萄糖经过三羧酸循环的总反应式,呼吸链和ATP合酶复合体是氧化磷酸化的结构基础,根据结合变构机制A TP的合成。 了解:线粒体的起源与发生,NADH+ H+ 通过线粒体内膜的穿梭机制,F0基片在A TP合成中的作用,与细胞死亡有关的线粒体机制,线粒体控制细胞死亡的假说,疾病过程中的线粒体变化,mtDNA突变与疾病。 3.重点与难点 重点:线粒体的组成结构,细胞呼吸与能量转换。 难点:电子传递链,氧化磷酸化,ATP生成。 Part 2 题库 一.填空题 1.线粒体是细胞的基地,其主要功能是。(七) 2.线粒体的嵴由向内腔突起而成,其上面的带柄结构是, 由、和三部分组成,该结构具有活性。功能是。(七) 3.线粒体各部分结构中有各自特殊的标记酶,它们分别在外膜是________,外腔是___________,内膜 是__________,膜间腔是______________。(七) 4.线粒体基因组共由个碱基组成,含个基因,可分别编码rRNA、tRNA和蛋白质。(七)

1997-2016年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武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武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武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武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全书是武汉大学高分已录取的学长收集整理的,全国独家真实、可靠,是真正针对武汉大学考研的资料。我们将所有的资料全部WORD化,高清打印。真题编写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即使是小题也明确指出了考察的知识点,对于做题帮助更大。同时,我们在分析历年考研真题的基础上,针对武大考研,编写了详细的复习备考讲义,明确列出考研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提升成绩。初试大家只需要准备我们的资料+教材+配套辅导书就足够了,不用再四处寻找其它资料。 全套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内部信息汇总 “备考篇”主要汇总了考武汉大学生物专业必备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历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考难度及竞争情况分析,根据历年真题的考察范围而归纳的考试大纲,学长对于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及本专业课的复习策略等。掌握初试必备的信息,才可安心复习。 二、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后期真题及答案均免费更新,请在备注处留下邮箱,更新后会第一时间将电子档发给大家。 201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9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8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7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6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单选(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 A.细胞核 B.细胞膜 C.细胞器 D.细胞质 E.细胞 2.DNA双螺旋模型是美国人J. D. Watson 和英国人F. H. C. Crick哪一年提出的()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E.1955 3.下列有关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叙述,哪项有误() A. 原核细胞有细胞壁,真核细胞没有 B. 原核细胞无完整细胞核,真核细胞有 C.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有核糖体 D. 原核细胞无细胞骨架,真核细胞有 E. 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真核细胞有 4. 下列有关原核细胞的描述那项有误() A. 原核细胞无内膜系统 B. 原核细胞无细胞骨架 C. 原核细胞无核糖体 D. 原核细胞无细胞核 E. 原核细胞有单条染色体 5. 以下有关蛋白质的描述,哪项不正确() A. 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 B.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特异的氨基酸排列顺序 C.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两种形式 D.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是指蛋白质的三、四级结构 E. 按不同功能,蛋白质可分为结构蛋白和调节蛋白 6.蛋白质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脂肪酸 B.戊糖 C.核苷酸 D.磷酸 E.氨基酸 7. 跨膜蛋白属于() A.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B.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C.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 D. 整合蛋白或外周蛋白 E. 运输蛋白 8.下列哪种结构不是单位膜() A. 细胞膜 B.内质网膜 C.糖被 D.核膜外层 E.线粒体外膜 9.下列哪种物种不是第二信号() A、cAMP B、cGMP C、AC D、NO E、Ca2+ 10.受体的化学成分及存在部位分别是:() A、多为糖蛋白,细胞膜或细胞核内 B、多为糖蛋白、细胞膜或细胞质内 C、多为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质中 D、多为糖蛋白,只存在于细胞膜上 E、多为糖蛋白,只存在于核内 11. 矽肺与哪一种细胞器有关()

细胞生物学第七章题目

第七章细胞骨架 一、选择题: 1.下列物质中,抑制微管解聚的是() A 秋水仙素 B 长春花碱 C 紫杉醇 D 鬼笔环肽 2 . 骨架是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以()纤丝为主的纤维网架体系。 ADNA蛋白质和DACRNAD蛋白质和RNA 3研究细胞骨架常用的电子显微镜技术是()。 A 冰冻蚀刻电子显微镜 B 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 C 暗场电子显微镜技术 D 整装细胞电子显微镜技术 4.下列哪条能够将所给的句子补充完整且无误,“肌收缩中,钙的作用是()”。 A 是肌球蛋白的头与肌动蛋白脱离 B 将运动潜力从质膜扩大到收缩肌 C 同肌钙蛋白结合,引起原肌球蛋白的移动,结果使肌动蛋白纤维同球蛋白头部接触 D 维持肌球蛋白丝的结构 5 微丝结合蛋白中,使肌动蛋白单体稳定的蛋白是() A a-辅肌动蛋白 B 细丝蛋白 C 抑制蛋白 D 溶胶蛋白 6. 下列有关核基质叙述正确的是() A.是细胞核内的液体成分 B.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并有少量RNA和DNA C.是由核纤层蛋白与RNA形成的立体网络结构 D.是由核纤层、中间纤维相联系的以蛋白质为主的网架结构。 7. 角蛋白分布于 A.肌肉细胞 B.表皮细胞 C.神经细胞 D.神经胶质细胞 8. 以下关于中间纤维的描述哪条不正确? A.是最稳定的细胞骨架成分 B.直径略小于微丝 C.具有组织特异性 D.肿瘤细胞转移后仍保留源细胞的IF 9. 中间纤维之所以没有极性是因为其 A.单体不具有极性 B.二聚体不具有极性 C.三聚体不具有极性 D.四聚体不具有极性 10. 鞭毛的轴丝由 A.9+0微管构成 B.9+1微管构成 C.9+2微管构成 D.由微丝构成 11. 鞭毛基体和中心粒 A.均由三联微管构成 B.均由二联微管构成 C.前者由二联微管、后者由三联微管构成 D.前者由三联微管、后者由二联微管构成 12. 微管α球蛋白结合的核苷酸可以是 A.GTP B.GDP C.ATP D.ADP 13. 以下关于微管的描述那一条不正确? A.微管是由13条原纤维构成的中空管状结构 B.紫杉酚(taxol)能抑制微管的装配

(完整版)医学细胞生物学笔记

第四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 (简单了解,考试题目较简单) 一显微镜 1普通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主要用于染色标本的观察 2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用于观察培养的活细胞(无色的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适用于观察体外培养的活细胞的结构和活动 3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C显微镜):适用于活细胞之类的无色透明标本的观察,广泛应用于各 种细胞工程中的显微操作 4暗视野显微镜:适用于无色透明标本的观察(活细胞),但不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检测、细胞结构的三维重建;、微操作、定点破坏培养物中的 某些细胞,实现对某些特定细胞的保留 6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表面或内部特定的抗原 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 1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透射电镜TEM用于观察和研究细胞内部细微结构;扫描电镜SEM用于观察标本表面精细的三维形态结构;高压电镜2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三.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细胞的分离:利用物理性质不同(沉降和离心);利用不同类型细胞与玻璃或塑料的黏附能力不同;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采用带有荧光染料的特异性抗体来标记悬液中的某些特定细胞,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将被标记的细胞分离出来(悬液:用蛋白质水解酶处理组织块,并加入一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以结合溶液中的Ca2+,再通过轻微振荡使组织解散) (2)细胞的培养(cell culture):从组织分离出来特定的细胞在一定条件进行培养,使之能够继续生存生长以至增殖的一种方法,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条件:培养基;支持物;其他(CO2浓度、适宜的温度、PH) A原代培养:由起始实验材料所进行的细胞培养 B对已有的细胞(原代培养所得的培养物或已有的培养物)进行继续培养 C细胞系:通过原代培养所得的细胞培养物(可以含有原代培养所用的起始实验材料的所含细胞) D细胞株(cell strain):由单一类型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系 四.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相互接触并且合并而形成一个细胞(基因型相同的细胞形成融合称为同核融合,基因型不同的细胞形成的融合称为并核融合);细胞融合的方法:生物诱导法,化学诱导法,物理诱导法 五.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A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又称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B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与肌动蛋白相连的锚定连接(隔状连接、黏合带、黏合斑);中 间丝相连的锚定连接(桥粒、半桥粒) C通讯连接:间隙连接、化学突触、胞间连丝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 (重点内容)、

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试题b卷

-学年第一学期医学细胞生物学期末试题B卷 (级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法医\预防医学\留学生) 姓名专业学号成绩 *所有试题请答在答卷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型选择题(以下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纸上) 每题分,共分 一、型题 、一分子碱基和一分子戊糖和一分子磷酸组成一分子 . . . . . 、两条互补的链能形成双链结构是依靠 .肽键 .氢键 .二硫键 .疏水键 .盐键 、油镜使用的油为 .汽油 .煤油 .石蜡油 .松节油 .香柏油 、培养原代细胞时,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组织块剪下后要用酒精清洗以防细菌污染 .吸管取用培养液后要再次过火以防污染 .全部过程可以只使用一根吸管以简化操作 .剪刀使用时放在火焰上方“过火”时间不能太长,以防金属退火 .组织块移入培养瓶后要立刻浸入培养液中以防细胞因缺乏营养而死亡、实验中分离细胞核所用的是 .超速离心法 .密度梯度离心法 .差速离心法 .密度梯度平衡离心法 .浮集法 、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合并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叫 .细胞融合

.细胞吞噬 .细胞识别 .细胞分化 、实验中显示微丝的染料是: .台盼蓝 .考马斯亮兰 .伊红 .染液 .甲基绿 、在电镜下观察生物膜结构可见 .三层深色致密层 .三层浅色疏松层 .两层深色致密层和中间一层浅色疏松层.两层浅色疏松层和中间一层深色致密层.上面两层浅色疏松层和下面一层深色致密层、决定血型抗原的化学成分是 .蛋白质 .寡糖链 .核苷酸 .胆固醇 .磷脂 、肌细胞中钙离子的释放与下列哪种结构有关. . . . . 、高尔基复合体的小泡来自于 .高尔基复合体反侧 .内质网 .细胞核 .高尔基复合体顺侧 .细胞膜 、下列细胞器中由两层单位膜围成的是 .高尔基复合体 .溶酶体 .线粒体 .微体 .以上都不是 、溶酶体不具有的功能是 .细胞外物质的消化 .细胞内物质的消化 .细胞的免疫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教案 .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细胞全能性) 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简史1.细胞学创立时期 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 细胞学经典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 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4. 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