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预算与控制制度

财务预算与控制制度

一、财务预算与控制制度的作用及意义

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通常要由多个部门分别承担,共同完成。为了充分利用现有经济资源,努力提高经济效益,每个企业都应按照经营目标的要求,在开展科学的经济预测、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的基础上,编制未来一定期间的财务预算,对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筹安排。为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经营管理各环节的全部工作始终有章可循,沿着经营目标所确定的轨道有条不紊地进行,建立财务预算与控制制度是十分必要的。财务预算制度是指导对企业行动进行数量说明,综合规划和决策,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执行进行控制的财务管理制度。

制定这一制度的意义是:

1、是企业在明确其具体工作目标时凭借的财务工具之一

要实现对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控制,不仅需要一个符合企业经营方针和发展方向的总目标,而且需要一个符合总体目标,能够协调企业内部各部门业务活动的具体目标。只有通过编制财务预算,才能把生产、销售、成本、利润、先进收支等方面的目标要求,同有关部门的工作任务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工作,能在总体目标和具体行动计划的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

2、是协调各部门的日常工作的工具

企业要圆满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必须使其内部各部门密切配合,使生产经营各环节相互衔接、均衡发展,以形成一个为共同完成企业总目标而运行的有机整体,避免企业管理工作顾此失彼和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相互脱节。通过编制财务预算,可以正确地处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划分或落实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助于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不断加强企业未来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薄弱环节。

3、提供评价工作绩效的客观依据的工具

企业经营目标要得到最终实现,不仅要求将总体目标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一步具体化、明确化,而且要求对各部门所承担的经济责任和工作任务进行检查与考核,以确定其工作绩效的优劣。否则,各项具体工作目标将难以实现。

通过编制财务预算,企业内部各部门就可以把自身应实现的具体行动目标,作为它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应达到的标准,就能够根据必须达到的有关标准和特定经营水平,有目的、有步骤地安排日常工作,组织生产经;就能随时了解情况,掌握进度,发现问题,考评绩效。这样一来,企业管理者就可以把财务预算作为检查、落实各部门经济责任和计划任务的完成情况,以及考核、评价

各部门工作实绩和经营成果的客观依据。

4、调动全体职工为实现经营目标而努力工作的工具

企业财务预算的直接执行者,他们对企业各项预算指标的完成和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通过财务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一方面,可以让全体职工广泛参与有关预算的编制工作,使各项预算指标更加切实可行;另一方面,可以将企业经营目标逐级落实到更小的基层单位以及、职工个人,使之更明确、更具体。这样,就能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使职工个人具体的工作标准整个企业的总体奋斗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为财务预算的圆满实现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编制财务预算的程序

1、明确企业经营目标的基本内容

企业编制的财务预算应当是它在未来一定期间经营目标的综合说明,是包括利润、收益、成本等项目的具体化。

2、草拟分项预算

企业内部采购、生产、销售、财务、行政管理等各部门,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和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的基本内容所草拟的初步预算即为分项预算。它既是进一步汇总编制整个企业财务预算的基础,也是企业内部各部门在未来一定期间内从事生产经营应该达到的预期水平的最初反映。

3、编制总体预算

预算主管部门应当从整个企业的需要与可能出发,对部门的分项预算进行汇总、分析平衡和调整,在此基础上编制反映整个预算期间应达到经营水平的总体预算。总体预算必须综合反映企业在未来一定期间内的收益、成本和应有的财务状况,明确指出通过计划的完成所应取得的理想成果。

4、落实部门预算

企业预算主管部门应会同企业内部各有关业务、职能部门进行研讨、协调,对总体预算指标进行合理分割,将未来一定期间内的收益、成本,利润等项奋斗目标具体落实到各部门、单位及其责任人。

三、财务预算的编制方法

企业未来一定期间财务预算的特点,是以销售中的财务预算为起点,十分重视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作用,在以销售中的财务预算为主导,编制了生产、成本、现金收支等财务预算(以后简称生产、成本、现金收支预算)后,最后以预计的财务报表作为终结,充分说明生产经营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1、科学预测

在编制销售中的财务预算时,首先要根据历史销售资料、目前经营条件和社会需求动向,对未来一定期间内的销售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经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鉴别后,确定理想的销售目标,然后据以编制销售预算。

2、生产中的财务预算(以下简称生产预算)

生产预算是在预算的基础上按产品分别编制的,主要是具体安排企业在预算期间的产品生产活动,确定预算期内有关产品的生产数量有其分布状况。

产品在生产预算中,有关的生产量应与其销售量相对应。在具体确定预算其产品生产产量时,还必须考虑预算期初和期末标准库存量。预算期产品预计生产量的计算公式为:

预计生产量=预算期末预计库存量+预算期预计销售量-预算期初预计存量3、直接材料预算

以生产预算为基础,考虑期初,期末存货的合理水平其变动,可进而编制直接材料预算,直接材料预算一般包括预计材料采购量的确定和与材料采购相联系的预期现金支出的计算。

直接材料预计采购量可按下式计算:

直接材料预计采购量=预算期预计生产需要量+预算期末预计材料库存量-预

算期初期预计材料库存量

采购材料预期现金支出可按下式计算:

采购材料预期现金支出=上期采购预算期支付的材料价款+预算期采购并支付

材料价款

4、直接人工预算

5、制造费用预算

制造费用一般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之外的其他有关费用。通常包括固定性制造费用预算和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两部分,以及同制造费用相关的预期现金支出。

6、产品单位成本预算

在编制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项预算的基础上,即可编制产品单位成本预算。在编制产品单位成本预算时,一般还应同时编制期末产成品存货预算。

7、销售与管理费预算

销售费用是指为了实现销售需要支出的有关费用,包括直接销售费、广告宣传费、运费、保管费、销售事务管理费等。管理费是指全企业一般性的行政管理费,包括企业行政管理和办事人员工资,福利保健费,报刊、杂志等。

8、现金预算

现金预算是概括地反映企业在整个预算期内现金收支、余缺及其筹集与运用情况的预算。现金预算的内容包括:

①现金的收入和支出。现金收入是指预算期的现金收入和预算期初的现金余

额。现金支出包括整个预算期的全部现金支出,除前述有关预算中?的材料、工资、费用等有关现金支出外,还人心所向购买设备、上一次税款等方面的

现金支出。

②现金多余或不足。现金多余或不足是指全部现金收入同现金支出的差额。

③资金的筹集和运用。资金的筹集和运用是反映企业在预算期间取得,使用和

偿还借款的有关情况。

9、预计损益表的编制

根据以上所编的有关预算,即可汇总编制企业在整个预算期间的预计损益表。

销售收入减去成本(又分为变动性制造成本和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即为边际贡献;边际贡献减去固定成本(又分为固定性制造成本和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即为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减去利息费用即为税前利润;税前利润减去所得税即为税后利润。

10、预计资金平衡表的编制

预计资金平衡表是在上期末资金平衡表的基础上,根据前述预算中的有关资料加以分析,计算而编制的。在资金占用方向分别计算项目的预算其实和预算期末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以及专项资产的金额,并分别加以合计。公式如下: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价-折旧

流动资产=材料+产成品+应收账款+现金及存款

合计=固定资产净值+流动资产+专项资产

在资金来源方向分别计算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项资金预算期初和期末的金额及合计。公式如下:

固定资金=国家固定资金+企业固定资金

流动资金=国家流动资金+应付账款

合计=固定资金+流动资金+专项资金

企业预算编制流程图

流程负责部门

……………………. 公司总经理会议

……………………. 财务部

……………………公司总经理会议

…………………….. 公司各业务部门

………………………财务部

…………………….. 资金管理委员会

……………………. 董事长会议

………………………. 公司各业务部门

全面预算工作流程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