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长恨歌

《长恨歌》赏析

好的艺术作品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失色,而是在历史长河的涤荡中愈加光彩夺目。《长恨歌》就是这样的作品

一篇优秀的艺术作品往往有复杂的主题,《长恨歌》也不例外。因此我更想谈谈个人对主题的理解。人们对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思想历来争论不休,有所谓爱情说、政治讽喻说、双重主题说等等,我更赞同讽喻说。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是全篇纲领。,接着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姊妹兄弟皆裂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讽刺意味是极明显的。这一部分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

诗人通过宫中生活的写实,向我们介绍了诗中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李、杨永恒的分离与彼此痛苦的思恋,又把他们的悲剧放大了,使他们的爱情悲剧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全诗写得婉转细腻,却不失雍容华贵,没有半点纤巧之病。明明是悲剧,却又那样超脱,实为浪漫与古典兼备的绝妙典型。着力在情的渲染。诗人从反思的角度写出了造成悲剧的原因,但对悲剧中的主人公又寄予同情和惋惜。读后令人荡气回肠,不愧为千古绝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