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析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

例析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
例析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

例析地理学科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

摘要:综合思维即综合性分析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地理学不仅限于研究地球表面各个要素,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统一的整体,对其进行要素的综合分析、地方的综合分析以及时空的综合分析,同时地理学科能力培养的条件性更加有利于综合思维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综合思维;要素综合;地方综合;时空综合;能力综合

综合思维即综合性的分析思维,是地理学基本的思维方式,“综合和分析是地理教学中常见的一对思维逆过程,综合是在头脑中将各种地理因素和地理要素按照一定规则组

合起来,形成相对组织等级较高的地理事象的整体认识。分析则是在头脑中将地理事象整体按一定角度分解为各种地

理因素或各种要素,认识各因素或各要素之间的关系[1]。”可见,综合思维是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而不是多种思维方式的机械重组,本文结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案例,分析如何加强学生地理综合思维素养的训练。

一、地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和联系性为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素养提供平台

地理教育跨越自然和社会两大科学领域,探究过去、现

在和未来的地理状态,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地理教育内容实质不是自然、人文各要素自身,而是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地理事象、地理环境和区域地理综合体。

1.从地理要素综合角度,深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理解,

培养学生综合思维意识

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彼此孤立,而是作为整体的一部分,与其它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特征上保持协调一致,并与总体特征相统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让学生列举西北地区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的特征,以此基础启发学生“由果索因”,分析各要

素之间相互关系,综合各要素特征,可以发现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等要素的特征都体现出气候干旱的特点并与此相统一,进一步分析可知,西北地区干旱的环境特征是其深居内陆、距海遥远等空间位置的具体体现,这样的教学过程可让学生在分析地理问题时自觉养成综合思维的意识。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它要素乃至整体环境发生变化。如黄土高原一旦植被遭受破坏、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地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河流泥沙含量增加,水文条件发生变化,地表遭受侵蚀,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貌,土壤肥力下降,光合作用减弱,空气质量下降,这样的连锁反应,最终会导致整个自然地理环境的退化。某一要素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整个自然环境,

还会对其它地区的自然环境产生一定影响。黄土高原植被遭受破坏、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当地生态,使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低产落后、恶性循环的状况,也是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洪涝、风沙、盐碱等灾害的重要原因。通过上述案例教学,学生便会养成从各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综合理解各种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成因,认识开发自然资源须综合考虑的重要性。

2.从地方综合角度,分析自然和人文要素对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影响,增强学生综合思维习惯

不同区域自然和人文要素的特点有不同表现,它们之间组合和联系也多种多样,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区域特点进行地方的综合分析,对地域系统的地理特征和人地关系问题做出简要的地方性理解。如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进行“流域综合开发”的教学,除引导学生分析田纳西河河流的特点外,还应重点考虑流域的整体特征,即综合分析田纳西河流域的自然与经济背景,正确理解“梯级开发”的合理性。田纳西河流域的各组成部分之间联系紧密,构成一个整体,流域内地形起伏较大,河道狭窄、落差大,气候温暖湿润、降水丰富但季节变化显著,矿产资源蕴藏丰富;同时,由于流域内人口激增,大规模的掠夺式开发,带来一系列生态环境与社会问题。综合考虑流域内资源、环境、人口的协调发展,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将河流的“梯级开发”作为流域

开发的核心,并结合资源条件进行综合开发,梯级开发分段修建水库和船闸,既可改善航运条件,又可解决农业灌溉所需;既可抵御洪涝灾害,又可为资源开发提供丰富电力资源;既保护森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环境,又可使得地表和植被得到恢复。学生借助对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策略的学习,有助于养成综合思维的习惯,并在分析我国大江大河流域综合开发治理时做到融会贯通、综合联系,进而引申迁移、灵活运用,既从水文条件、地质条件等角度去论证,又从历史条件、经济效益、生态影响等角度考虑。

3.从时空综合角度,分析地理事物和现象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形成和发展及演化,多途径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四季更替五带划分是高中必修一教学的难点,学生缺乏时空观念,感觉该知识点较为抽象。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时空综合角度进行分析,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带划分的地理现象。为了学习方便,可启发学生先确定其中一个变量,分析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规律,如确定了时间这个变量,便可分析得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这种变化规律使得全球不同纬度地区,太阳辐射从低纬度向高纬度呈有规律的递减,据此可划分为五带;同样,如确定了空间这个变量,便可得出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

化规律,使得全球同纬度地区(除赤道外),太阳辐射在一年中呈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形成四季更替。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多样性为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提供条件

综合思维素养训练的核心是综合能力的提升,地理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实践力、想象力,各种能力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十分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其中地理实践力培养对于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提升作用最为显著,无论是地理野外考察、观察和测量、社会调查等室外实践,还是地理模拟实验和演示等室内操作活动,都可让学生自己观察、操作、联系、验证、搜寻、思索、判断、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造力。

1.能够在野外环境中运用各种工具确定方位、描述所处环境特征

学生在野外进行准确的空间定位,必须熟练掌握地图、罗盘、GPS等工具的使用,因而要求学生将所学使用方法灵活运用到实践中,实现抽象记忆到形象运用的转变;在准确定位基础上,描述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则要求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观察所处区域气象、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水文等要素的特征,形成对这些特征的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语言加工,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地表达出来,将感性认识的内

容抽象概括为理性知识,可见,表达能力也是一项综合能力。

2.能够在野外环境中运用地理眼光选择生存营地,防避自然灾害

运用地理眼光就是在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基础上将其

运用到实践活动中,从地理视角选择适合生存的场所,这一过程需要综合一系列思维活动。学生首先要凭借自身的记忆力回顾从气候、地形、水源等角度,适合生存的标准是什么;其次对照标准,对所处的环境特征进行比较论证、评价其有利与不利的方面,综合分析多种影响因素;最后做出正确选择,并制定预案以防避自然灾害。

3.能够在身边生活及社会环境中进行调查及访谈,解释评价现实问题并对发展出谋划策

地理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主动关注身边与地理相关

的社会生活以及文化现象,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大量信息,让学生结合自身兴趣确定探究主题,同时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人际沟通与合作交流的环境,在探究中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得以提升。如针对目前我县未经论证而盲目开发的各种休闲农庄,可确立“我县休闲农庄的发展现状及前景”为主题的探究活动,可由教师为学生制定好“活动单”,也可让学生自行设计“活动单”,学生利用节假日就近进行专题探究,在旅游观光的过程中,学会口头访谈、书面记载、搜集整理资料、提取信息。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

分享研究成果,并对目前我县休闲农庄的开发现状作出正确评价,针对存在问题提出改建建议,形成书面报告,为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并进一步提升学生合作交流能力与关心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初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 地理素养,即个体在受到地理知识、地理观念、地理方法、地理能力、地理情感、地理态度等多种地理因素影响所形成的一种心理品格。地理核心素养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素养。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仅包含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等构成元素的理解,还包括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因素,因此对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培养是一个复杂的、艰难的工作,这个工作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实现地理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日常教学中分阶段、有取舍地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塑造学生,提高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以课程要求为基础 关于初中地理教学活动的开展,学校和教学组都会为某一阶段的学习制定一定的课程标准或要求,从而使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一个短期的目标,有助于教师教学任务的开展和学生自我能力的提高。因此,初中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和培养需要教师在课程标准制定后严格执行,以课程要求为基础目标,在阶段性的教学活动中要努力使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这一目标。例如,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某一阶段要掌握地理符号的相关知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要求,从教材出发,布置任务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自行查找地区,查找相关的地理符号及其含义等,在课上让学生主动分享自己查找的资料和总结的内容,在这一自我实践、自我学习、知识总结和分享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地理符号所代表的含义,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在不知不觉中实现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教师可以在讲课之前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制作出针对每次课程内容的课件,然后在课件当中明确地写清楚每次课程中的知识点、重点以及难点。如,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地球和地球仪”这节课时,首先需要将本次课程的知识点罗列出来,如地球的概述、地球的运动、经度和纬度等知识点,同时要标清楚重点知识为经度和纬度,然后让学生提前预习。通过预习,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基本的了解,同时也总结出了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在接下来的过程中就可以有目标地进行学习,使不理解的地方得到解决,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提高了学习兴趣。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 一般来说,教学评价方式的应用对教学活动的效果有直接影响。传统课堂中,教学评价方式主要是教师从个人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单方面、孤立的评价,例如,对某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后,鼓励其再接再厉,或者对某名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批评,督促其改变学习态度和方法。这种单方面的、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和标准受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较大,尤其是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评价的主要方式还集中在学生的成绩上,学生的答题技巧、答题的准确度是教师评价学生的依据,但是,每名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并不相同,尤其是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多种多样,面对越来越复杂的教学实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差异进行教学评价的创新。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结成小组,在小组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或者邀请其他任课老师、班主任旁听,让其他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改变以往单方面的教师评价模式,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应用到教学当中,用科学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的进步,增强其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滦南四中高二地理教研活动(1)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科学能力是学生智力、能力与地理学科的有机结合,是地理科学素养的核心。 地理科学能力既应该包括一般科学能力,也应该包括地理学科特有的科学能力。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将地理能力目标确定为培养五项核心地理技能:(1)提出地理问题的技能;(2)收集地理问题的技能;(3)整理地理问题的技能;(4)分析地理问题的技能;(5)回答地理问题的技能。 二.高中地理教学如何体现核心素养 高中地理课标要改变了,新课标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人地协调观。 地理学是研究人地关系的学科,我们国家有很多能人,没有人地协调观,他的能力越强,造成的破坏越大。钢铁生产产能过剩,房地产库存太大,因为企业主没有人地协调观,政府官员没有人地协调观,为了短期利益,大拆大建,几百亿的项目,只考虑经济效益,不考虑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终成了既危害人民健康,又无法收回投资的怪胎。 2、综合思维 地理学具有综合性的特征。综合思维是核心素养最关键最核心的一条。将地球表层或其一定地域作为统一整体,综合研究其组成要素及其空间结构和演变过程。看到一个区域,先是整体扫描,说一说气候水文地形土壤生物人口矿产三大产业特点,然后分析它们之间的联系。第二步是局部聚焦,该区域内部的差异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大体是遵循总--分---总的思路。 3、区域认知 地理学科具有区域性的特征。

组织区域:使地球表层的无限多样性变得井然有序 ——教学取向:使学生具有将认识对象置于特定区域加以认识的意识与习惯。 认识区域:认识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区域联系、区域发展等。 ——教学取向:掌握和灵活运用认识区域的方法,评析相关的区域决策的得失。 4.地理实践力。 我认为,地理实践力很重要,但为了安全,不让学生走到大自然中去,不参与观摩三大产业的生产,只是在学校里培养地理实践力,有些苍白。以新疆为例,从空间入手,解题思路要先整体扫描,然后局部聚焦,要注意各地理要素之间的联系,万事都有因果。还学会了分析区域农业发展、工业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更深了。 三.如何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将学生的身心健康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这就要求地理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 第二就是课程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这就要求在地理教学中,不能要求一时的成绩,更多是培养学生独立的性格,学习习惯。 第三课程内容及实施要为学生打下走向社会的基础,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能够去应对这个世界的问题,这就需要在教学中,成绩仅仅是很简单的一个方面,更多的是让学生知识与技能共同发展 四.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地理的核心素养 1.地图技能。地图既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工具。地图的类型相当丰富,既有传统的纸质地图,又有现代的电子地图。引导学生把握地图的“三要素”,且能从地图中获取、整理和运用信息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是地理教育的主体任务之一。也就是说,地理课程中的识图、绘图、用图能力的培养是地理素养的关键所在。 2.空间视角。空间视角是在观察确定地球表层各种事物空间位置关系、展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17942150.html, 运用思维导图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作者:董颖慧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9年第02期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4-0234-01 教师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教师逻辑性不强,做事拖拉,表达无序;有的教师不注重学科之间的整合,只顾的一亩三分地,找不到学科之间的联系点;有的教师没有批判意识,在教学中没有思考的习惯,只是教材的搬用工。针对以上现象,我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 1.让教师的思想起飞 如果教师的思想一直处在地平线,从来不去抬头仰视星空,更不愿飞到高处俯视大地,那又该如何带着学生的思想飞翔呢? 教师的学习无非是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网络学习、定期培训等方式,但是教师学习过后的思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尝试用思维导图,让教师们呈现出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教学中的创意。 作为教师,你是否能把小学六年自己所教的学科教材熟记于心,各学段之间的联系点在哪里,厚厚的十二本教材如何浓缩在一张A4纸上。思维导图鼓励你运用联想力去寻求知识或信息之间的相关性、不同点,帮助你高效整合信息,提高记忆力。 比如语文教师在绘制阅读策略的思维导图,各个学段,年级的阅读要求不同,阅读策略自然也就不同。三年级上册预测、四年级上册提问、五年级上册提高阅读速度、六年级上册有目的的阅读。这些策略的具体方法,他们之间的联系点,不同点。在收集到的庞大的信息库中概括提炼出简单的要点,作为思维导图的大纲主干,不费吹灰之力便可以掌握教材的全部信息。 数学教师首先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按照“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领域对教材进行分析解读,共同分享交流,在充分理解自己所执教的教材的基础上,对前或后一学段的教材进行前瞻性学習。为了加强教师对小学阶段所有教材的理解,我特意制作了小学阶段十二册的知识结构分布图供老师、家长和同学学习。 2.让学科整合的思想起飞 学科之间是独立存在的吗?肯定不是,如何让学科整合呢?依据思维导图,让各学科教师有一个整合的意思,带着各自的想象力,在学科之间做到无缝对接。

浅谈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那么,作为一名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呢?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我的实践过程: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

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课前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譬如在讲授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讲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我让学生收集描友谊的诗句;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等。在学生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时分抽选学生诵读、展示。这样的作业既能培养学生收集、甄选资料的能力,又能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的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积累,提高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文修养。 2、根据课文内容和文体特点,创造、再现课文情境。譬如,在讲四年级上期《搭石》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让学生参与课堂表演体验的方法。上课时,我在讲台上放上几张白纸作为搭石,告诉孩子们白纸以外的区域就是溪水,让三五个孩子跟着我一起走搭石。学生一看可以上台和老师一起表演,情绪高涨,纷纷踊跃争取。在再现情境的过程中,分两组进行,一组同学与我配合默契,提脚、落脚,动作协调一致,让学生很直观的感受到动作的协调美和韵律美时。另一组同学表演时,我几次故意打乱脚步,让后面的孩子步伐大乱,纷纷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培养方法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尽管地理学界对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的界定有不同的说法,但不难看出各个说法都体现出了一些共同的思想,认为地理素养是个人能够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观察事物且运用地理学的技能来解决问题的内在涵养,而地理核心素养是学生借助地理学习过程中形成的解决实际问题所需要的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最需要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而就目前而言,综合地理学界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观点,笔者认为地理核心素养包含了地图技能、空间视角、综合思维和人地观念四个大的方面。 1.地图技能 在中学阶段,地图技能不局限于掌握地图“三要素”,还包括识图、绘图、用图等方面的能力。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门语言,对于帮助学生学习地理有显著的效用,想要提高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识图素养。识图不仅要认识各个类型的地图,还需要能够从地图中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地图信息来解决实际地问题。 2.空间视角 地理这门学科是研究人类所生存的地理空间的一门学科,非常关注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以及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致力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和变化发展规律。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能够观察并确定各个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间变化规律的能力是学习地理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 3.综合思维 地理学是以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的学科,所包含的内容复杂多样,如大气、水文、土壤、植被、人口、聚落、经济、交通等一系列地理要素,而自然环境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因此,在学习地理时不能割裂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对这些地理要素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综合思维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

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古人云:“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是讲多思、善思、深思对于人们行为的成败极为重要。思维是人脑所特有的功能,因此,思维能力又可称之为“脑功”。作为一名机关干部,要具备较强的说功、做功和写功,但绝不可忽视强化自己的“脑功”,因为说、做、写都离不开大脑的思维,而且说、做、写的质量又都与大脑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所以,机关干部必须不断加强脑功修养,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一、机关干部特有的思维品质 机关干部除了应具备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品质之外,还应有其独特之处。根据机关工作的需要,机关干部还必须具有以下四种思维品质。 一是“越级”思维。“越级”思维是指站在自己的上级、甚至上上级的位置上去思考问题。因为机关干部要给党委、首长当参谋,如果不站在上级党委、首长的高度考虑问题,而只是站在本部门和个人业务工作的角度考虑问题,最多只能对分管的业务工作提出一些建议,不可能对全局性的问题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这好比一个人观察地形,当他站在山顶进行观察时,他就能把周围的地理位置看得一清二楚;如果他站在半山腰或山下某一地点进行观察,那么他看到的只能是局部的狭小地域。因此,提高一级想问题是机关干部必备的思维品质之一。 二是“超前”思维。在受领任务之后、领导作出决策之前,机关干部根据工作进程和事物发展趋势,根据领导在某一阶段、某一时期的总的意图,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地思考谋划,准备好意见和建议,一旦领导需要即可立即提出。这就是机关干部的“超前”思维。离开了超前思考,对工作的发展方向和趋势认识不清,就很难提出对领导有新的启发和重要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就会落后于领导的工作思路和工作节奏。有的机关干部在接受任务和遇到问题时,不是自己先想点子、拿主意,而是先问领导怎么办;对下一步的工作,不是主动提出如何办,而是领导叫怎么办就怎么办。这种只会听招呼不会搞预测、只会跟着跑不会先探路的机关干部是做不好机关工作的。 三是“同步”思维。我们不能要求每个机关干部考虑问题都跑在领导前面,也不能要求机关干部对每一个问题都想在领导前面,但最起码要与领导的思路同步。要想做到与领导同步思维,必须注意三点:一要注意围绕领导者的主要职责思考问题。作为一个领导者尽管日常事务很多,但他最为关注的是自己所负责的主要工作。机关干部只要围绕领导的主要职责多用心、多思考,就能与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或者说思维是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在人脑中的反映。思维反映的内容不属于事物的表面现象和外部关系,而是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内在关系。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加强科学的思维方法训练 辨证唯物主义要求人们的思维必须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思考问题。它是正确的思维路线,是科学的思维方法和世界观,使人们学会全面地、发展地、实事求是地看问题。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些心理学家指出,学生学习的欲望取决于教师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启发式教学能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探索过程。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适当提示、布置作业、新旧知识联系均可具有启发式。 三、加强语言训练

是否具有思维的逻辑性是评价人思维能力高低的重要 标志。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同时加强教师的语言修养和学生的语言训练,培养其言语的逻辑性与联系性,如要求学生说话完整、清晰、有条理、语词简练、结构严密等。 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影响 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先把某一问题归一类型后,完全搬用这一类型的解决方法,会失之偏颇,这是定势的消极作用。要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抑制其消极作用,解决问题时要善于分析、审视,善于变通,不为定势所束缚。要多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加强思维方法和技巧的训练。 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思维是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实践是培养思维能力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要在实践中发展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通过实践的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灵活性、独立性等品质。 六、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造动机,可以不断地给学生创设变化的学习环境,珍视其发现、帮助其

2018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体会(教师职责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2018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心得体会(教师职责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产生极大影响,感受到教学工作的艰巨。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次培训,学习内容非常实用,在这短短的几天培训中我以“围绕教师职责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内容”作以下学习体会:通过此次培训提高了我的思想认识,我清楚地知道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职责是多方面的,既要提升个人的素养和知识能力,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也要对学生的发展有系统性专业性的认识,教育的发展,学生的成长等问题如何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寻找有效合理途径,是一名有担当、有责任心的教师的心中必须有的思想。通过此次培训更新了我的观念,强化了自己的责任心,我对自己的以往的教学方式和观念进行了一些反思,更新自己的思想,补足思想观念的短板,让自己有教学理念更加做到因材施教。激励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和反思,并对教学和教研工作有了新认识。 另外,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的问题,通过这次远程培训我认识到课堂的组织和授课的方式等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要有相应的技能和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让学生在各学科的课程要求完成身心的素养成长,在学科的延伸中让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形成个人自主自律的核心素养。 这次远程培训让我受益匪浅,开拓了我的视野,提升了我

的教学能力,虽然培训是短暂的,钽收获绵长,今后我将更加努力在教育事业的这条道路上前进。 1、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信息素养是终身学习者具有的特征。在信息社会,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组织、运用;通过网络与学生家长或监护人进行交流,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环境中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身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2、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要。信息社会呼唤信息人才,如果我们培养的人才缺乏捕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综合思维教学初探—以水稻种植业为例

基于核心素养的主题综合思维教学初探——以水稻种植业为例 广州市从化区第二中学曾笑梅 摘要:过去“满堂灌”、“一言堂”陈旧的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当今高考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而主题综合思维复习正好契合最新的高考要求,提升复习备考的有效性,收获地理核心素养教学的实效。鉴于此,笔者以水稻种植业课例,进行主题综合思维的教学初探,旨在转变教师的陈旧的教学观念,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探讨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主题综合思维 一、主题综合思维教学的背景 (一)地理核心素养的提出 随着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实施,各学科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重新的定位,为促进学生终身发展,学生通过地理学习或者其他地理实践活动而形成的内在的、比较稳定的内涵或修养,即地理核心素养。 [1] 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素养的精髓,是指最有用的地理知识、最关键的地理能力、满足终身发展所必备的地理思维。它主要包括人地观念、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能力四个要素组成。[2] 传统地理素养培养以大量的地理知识(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依托,关注对“学过的”内容的再现和运用的能力,这种思路导致老师以“掌握多少”来评价学生的地理学习情况,而学生则以“学过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地理素养。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大部分高中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存在高分低能的情况,主要表现不能用地理学科的视觉观察现象、认识问题,不能用地理观点分析问题,即使掌握了基础知识,但未能内化为观念,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 2017年考纲所确定的高考地理科考核目标与要求:地理学科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区域地理要素主题综合思维复习,是对过去的复习方式的全面升级,契合最新的高考要求,提升复习备考的有效性。 (二)当今高考命题特点决定主题综合思维的重要性 全国卷的试题特点,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主旨;考查形式多是“主题+区域”或“区域+主题”。从试题风格来看,取自生产与生活的新情境素材,以小区域为载体,一道综合题常常是围绕某个主题,设置3-4个问题,每个小题常常是串式纵深设问,一问到底,并且各个小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重视对学生新、旧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例如2016年全国卷I卷36题,围绕茉莉花这一主题设问,由浅入深,层层追问,形成“茉莉→区位因素(气候、地形)→影响(茉莉花茶厂集聚)→(改造)措施(茉莉脱贫致富)”的问题链,由一个主题的展开,考查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因此,以区域要素主题综合思维进行教学非常有必要,尤其适合用于高三复习备考工作中。 二、地理核心素养主题综合思维的培育策略 围绕地理的某个主题,依据地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则,选取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的区域。然后深入地挖掘主题,围绕主题精心地设置问题探究,可以收获培育地理核心素养的实效。下面,笔者就水稻种植业这个农业生产对象作为主题,以案例1 水稻种植业为例,探究该主题的普遍性;案例2广州市2017年调研考试文综第36题为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2017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地理(word文档)

原创精品资源学科网独家享有版权,侵权必究! 1 二、学科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 (一)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它们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 2.综合思维 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是一个综合体,在不同时空组合条件下,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综合决定着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发展。“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3.区域认知 指人们运用空间一区域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能力。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多种多样。将其划分成不同尺度、不同类型的区域加以认识,是人们认识地理环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区域认知”素养有助于人们从区域的角度,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学.科.网 4.地理实践力 指人们在考察、实验和调查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考察、实验、调查等是地理学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地理实践力”素养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和感悟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课程目标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通过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地理教育的角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体目标如下。 1.学生能够正确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影响的不同方式、强度和后果,理解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阶段性表现及其原因,认同人地协调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形成尊重自然、和谐发展的态度。

如何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

如何提升教师的思维品质 听《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有感 孟利革日上午,扬州大学农学院礼堂里“现代与经典”小学语文高级研讨会在精彩上演。参加的老师们当然包括我在内都在等在盼着王崧舟老师的观摩课,可主办方却在王崧舟老师的观摩课前安排了一场40分钟的李政涛的《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有点不解,王崧舟老师是语文界的奇才,他的教学设计无可挑剔,是语文界的大师级别,无人能超越,在他前面出场,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转念一想主办方肯定别有用意吧。姑且往下听听。 主持人介绍李政涛为知名教育专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主任,为我们带来的是以《课程教学改革与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为主题为的报告。 李政涛教授在报告伊始指出,李教授听了6000节语文课发现教师都会遇到自己的瓶颈期,瓶颈有:激情、积累、思维品质。在人工智能日益发达的今天,未来许多的工作,包括医生、教师等职业都有可能被机器人所取代。但是在哲学这点上,人工智能永远都无法替代或超越人类,因为哲学的修炼能引领人类的价值观以及对思维的训练。我们未来的

教育改革要高度重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而教师思维品质的培养是前提,没有好思维品质的教师很难培养出好思维品质的学生。我一听就感觉器宇不凡,思想新潮,瞬间吸引了我的所有注意力。 李政涛教授认为教师思维品质的提升主要可从清晰度、提炼度、开阔度、精细度、合理度、生长度(反面就是自我固化、自我板结化、自我化石化)这6个维度展开。时间有限重点阐述了第一点清晰度。自我训练: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课或听课、写课六大技能。李教授举了个例子如: 评课,什么才是评课高手呢首先必须是1.鉴赏家。2.批评家-知道问题和症结。3.建筑家-系统改进重建的具体建议和方案。这里忌讳抽象和套用。听到这里有一种特别强烈的感觉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哪如何成为评课高手呢李政涛教师仿佛知道台下老师所想,立刻给出了使用性的做法。成为优秀评课高手的做法:1.有一个模仿对象。李教师的模仿对象是他的博士导师叶澜教授。叶澜教授就具有强大的思维的的透析力、穿透力、融通力。有思想的方法与有方法的思想高度融通。没有思想,就没有魂;没有方法,就没有根。我们太容易就思想说思想,就方法谈方法。这样就是没有方法的思想和没有思想的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养 上唐中心小学付义泉手机: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至少我们在思想上对素质教育有了一个较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但是作为一名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一名扎根农村教育近三十年的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深地感受到当今咱们学校的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众所周知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从上到下单纯地、一味地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校考不好,局长给压力,老师考不好,校长给压力,学生考不好,老师、家长给压力,这样我们教师的教育培养方向自然发生扭曲,与我们的教育方针、任务脱离轨道。习主席提出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当今教育所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立德树人,又如何得以实现?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这样一个现实环境下又应如何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学理解和实践? 一、重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语文教学理解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意义,我查找、收集并理解了一些资料。我们先要明白一个概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关键能力。它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落到学校教育上,它就同学科课程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是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是教学升华为教育。而语文教学要立足于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这个词汇在新课标中前后共出现十多次,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关注思维过程提升思维品质 在当下不少教师的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被轻视现象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主要表现有三个方面:一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被教师的思维活动代替。课堂上教师重视思维结果,忽视思维过程;或是课堂上教师侃侃而谈,断然占用了学生的思维活动空间,未能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或是教师的提问虽然引起了学生的思维,但学生的思维展现往往是歪的、错的,教师没有抓住错机去推行鼓励学生自我纠错或发动学生寻错、议错、改错的举措,而以教师“抢注”的方式代替,学生的思维被“斩断”于萌发时期,久而久之,代替的是懒于思考依附他人或错误的定势。二为学生的思维过程被优秀生的思维过程代替。课堂上优秀生说得多、齐答多,久而久之,中下生就在那里静候,等待别人的回答、做题,稍勤快的学生抄而做之、抄而仿之,懒一点的学生干脆什么都不动了,思想走神或呆在课堂里。三为思维过程被学辅书代替。现在的学辅书大量充斥,亲眼目睹我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第一时间不是自己动脑而是去翻学辅书,寻求现成的答案,当问题与学辅书上不相符时,顿时就呆在那里。就拿查字典来说,字典是工具书,查字典是一项最基本的能力,但学生懒于查字典,以课课通等学辅书代替查字典的过程,不但遏制了自我的思维过程,连用好工具书的能力也被取代了。 有效的课堂必须凸显学生思维展现的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合理的教学手段不断激活思维,从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一、加强互动交流中的思维力度 新课程强调互动、合作和交往。但是我们要深化课堂的思维状态,必须加强小组合作的思维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而不是叽叽喳喳,探究有形无实,交流浮于表面。 合作学习的精髓是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对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思考的,我是怎么思考的;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我有什么想法,大家互相交流,这叫分享彼此的经验、彼此的思考和彼此的智慧。例如,合作中互助,你这个不懂我讲给你听听,我有困难你帮助我;合作中相互欣赏,你这个想法真棒等。如果有这样基于分享、互助、欣赏的合作,那么这个合作肯定是有内在吸引力的合作,是充分展现学生思维过程的合作。 在实践中很多合作学习的案例充分说明了它对于学生思维展现是锦上添花的。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三下语文《燕子》一课时,“燕”这个字的教学,就让我引发了思考。以前教学中我是这样指导学生书写的。先展示“燕”字的实物图,让学生观察燕子的外形,然后用简笔画的方式画出:“燕”字的上部分是燕子头部,不要忘了下面的一短横;中间部分“口”是燕子的身体;分开列在口字两旁的部件像燕子的翅膀;四点即是燕子的尾巴。教学后自我感觉这样的教学从实物图引入,把这个字用燕子的身体部位来记忆很是形象,学生记忆也非常快,颇为满意。 “现在的课堂不能只有知识的授受,还要关心学生是怎么学会的,他们学的过程有什么的体验。”此语让我思绪万千。上述案例似乎精彩,但学生是被学的。怎样突破这个瓶颈呢?我们又重新定位――“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重新预设了小组合作的学“燕”字的接力赛。我在黑板上画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 课堂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脚步不断调整,“提高小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这一改革春风也在课堂教学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为此,在课堂教学上要主动打破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适时创新课堂教学,传授自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乐趣,为小学生的自学做好万全准备。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自觉、主动、积极地获取知识。传统的教学课堂教学模式也渐渐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而小学作为终身教育的基础阶段,在新课改的推动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自主学习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学习方式,逐步得到师生们的关注。 一、打造有趣的教学环境,提高小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 孩子们天生对新鲜的事物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活泼有趣的东西。教师在教学时如果能够抓住这一点,将课堂营造出一种欢快、和谐、明朗的氛围,使孩子们的心情都能放松下来,将自己完全融入到课堂之中,对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积

极性来说发挥重要作用。为调动学习语文知识的主动性奠定坚实基础。 二、发展学生课堂自主学习能力,巧妙运用小组合作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能锻炼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为提高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依照自己的自主学习任务完成自主学习。待学生自学完后,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内容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确定课堂的教学环节。结合不同学年段的学生学习能力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培养方法。教师需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都能在小组合作中思考重点内容。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 学生是知识学习的主人。在开展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给学生留出充裕的时间,让他们都能充分去积极思考、感悟、加强情感体验、不断探究,切记千要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走过场。如果学生的自学只是简单的走过场,会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同样也会影响课堂的教学进度,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一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升”培训小结

“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升” 专题研训(高级)培训小结 采一抹春绿,携一缕春风,借一韵春阳,春天,是求实者勤奋者的季节! 春天,我们迎来了桐庐县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养提升专题研训(高级)培训,我 们来自于全县不同学校,而我,更是荣幸地成为“2017年小学语文教师核心素 养提升专题研训(高级)培训班”中的一员。时光匆匆,留不住时间的脚步,将 近三个月的培训学习中,我每次认真地做好听课笔记,回到学校尝试把习得的 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回顾学习时光,让人感慨万千,收获颇丰。 一、学习内容丰富,理论实践结合 教授们给我们授课的内容有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诗词吟诵技巧、核心素养 内容、阅读教学策略、作文教学、教师成长等教育教学研究。 有着丰富一线教学经验的杭州市开发区教研室、特级教师沈小玲是位美女 教授,她为我们讲授的《语文课堂:“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是核心价值》让我 至今还历历在目,当我们的学员提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上束手束脚的,难 以开展不起来”时,沈老师给我们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她说“怕老虎就不 养猪了吗?”让我们明白,教改工作并不那么平坦和顺利,我们作为一线骨干 老师,担负的使命更为艰巨;沈老师叫我们关注儿童天性,切记用成人的思想 歪曲,她说,儿童天性是去功利的,阅读教学要回归兴趣的天然,不要给阅读 教学太多的附加。沈小玲老师还推荐了她著的《风过小铃》,我仔细拜读,和 她一起享受和畅惠了风中传来的那悦耳养心的铃声! 桐庐的民间文化人物王樟松教授讲的《诗词·桐庐·诗人》,让我们认识 李白、苏轼、王阳明、张大千、施肩吾、戴叔伦等名士流连停驻、结交同好的 秀水青山就是桐庐,他们写出了许许多多关于桐庐的的诗词,原来小小的桐庐县,钟灵毓秀,地杰人灵。他说真正的文化人,必须推动一个区域的文化发展。桐庐很多最基层的历史文化,都是口口相传,没有文字记载,需要我们一点一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聚焦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聚焦中美贸易摩擦的实质 素养材料 美国政府2018年4月3日晚发布征税产品建议清单,在1300个税号产品中,中国信息和通信技术、航天航空、机器人、医药、机械等行业产品赫然“上榜”,而中国具有比较优势、并形成贸易顺差的普通工业品却被“放过”。明眼人都可以看出,美国的目标,不完全是顺差,而是针对中国的产业,试图阻断中国制造2025中所列高端制造的发展进程。这不仅是一场贸易摩擦,还是一场技术战、产业战。对此,我国必须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只有这样才不会受制于人。 素养培养 2017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于6月27日至29日在大连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实现包容性增长”“工业4.0”被认为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2016年中德合作建设的首条“工业4.0”示范线已在沈阳落地,该示范性的建设充分体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包容性增长。据此回答(1)~(3)题。 (1)德国选择在沈阳建设首条“工业4.0”示范线主要是因为沈阳() A.工业基础雄厚B.交通运输便利 C.消费市场广阔D.劳动力充足 (2)中德合作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是() A.增加就业人口B.扩大企业规模 C.降低生产成本D.增强竞争力 (3)包容性增长即倡导机会平等的增长。下列措施有利于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是() ①反对投资和贸易自由化②加强中小企业生产能力的建设③加强各阶层人员的技能培训④鼓励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兼并 A.①②B.①③

教师的思维品质读后感

教师的思维品质读后感 教师的思维品质读后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师的思维品质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月份,我们”心窗”读书小组共同阅读了于漪参与著作的《教师的思维品质》一书。读书的过程也是我们重新温习《心理学》中关于思维的相关知识的过程,结合书中的生动案例分析和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边学习边领悟,突然有一种”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觉。此刻,大学时生涩而又抽象的心理学专业术语瞬间变得具体、准确而又生动形象了。方才感悟到”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这句话的深刻和正确。学得一点点与读友们共同交流: 智育的核心实质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恩格斯曾说过,人类的思维乃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在培养智能方面,最关注的基本点应该放在哪里?那就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水平,让地球上这枝”最美丽的花朵”在每一个学生身上绽放。智育的核心实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在智育的过

程中,注意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是必要的,因为那是前人千百年来艰苦思维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但他不是智育的唯一目的或根本目的,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学习书本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学习——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根据马克思主义原理,只有到了共产主义,才能实现每个社会成员的全面发展,消灭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差别。消灭这种差别的途径,自然是使体力劳动者的思维能力达到与脑力劳动者的平衡和平等。我们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这种理想境界还极其遥远。然而,如果我们在智育中,真正在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上下功夫,经过一代代的努力,就会逐渐消除社会成员思维发展的不平衡,进入我们所向往的理想境界。其意义将非常深远而伟大。所以,作为教师,智育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努力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 教师的思维高度决定着学生思维发展的高度 教师的思维具有双重性,是自向性和他向性的对立统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运用自己的思维来解决和处理自身的教学问题,还必须运用自己的思维,去引导、培养学生,使之学会如何运用他们自己的思维去认识和理解世界,去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去解决和处理他们学习和生活所遇到的问题。 表面上看起来,优秀的教师课堂上显示的似乎只是其高度的语言修养,其实同时体现的是其内在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发散思维与创造性思维水平,是其丰富的知识经验与思维机敏性的高度统一。 教师在思维活动过程中,不但自身要尽力避免因抽象化效应等因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教学提纲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

小学数学教师学科核心素养竞赛试卷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 1.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2. 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3. 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应由单纯的记忆、模仿和训练转变为( )、()与实践创新。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和已有的()基础之上。 5.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 );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6.2011最多能写成()个不同非零自然数的和。 7.有一本书,买9本需22元多,买11本需26元多,这本书每本()元。 8.如果数学小组中女孩人数比全组人数的50%少,而比全组人数的40%多,那么这个数学小组最少有()人。 9.一个凸多边形有n条边,它的内角和是()度。 10.12+14+18+116+132+164+1128+1256+1512+11024= 11.从0到2011共2012个自然数,从中任意取出两个数并求和,共可以得到()种不同的和。 12.将从1开始到2011的连续奇数依次写成一个多位数:

13579111315171921……200720092011,则这个数是()位数。 13.自来水管的内直径是2厘米(π值取3),水管内水的流速是每秒10厘米。连续流淌10分钟将流掉( )升水。 14.某市居民自来水收费标准如下:每月每户用水3吨以下,每吨1.80元;超过3吨的,超过部分每吨3.00元,某月甲、乙两户共交水费24.30元,已知甲、乙两户用水量的比为3∶4,甲户交水费()元。 15.两块铜锌合金,第一块与第二块的重量之比是2∶1,第一块的铜与锌之比是1∶2,第二块的铜与锌之比是5∶4。将两块合金融化后混合成一块新的合金,新合金的铜与锌之比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1—10题为单选题,11—15题为多选题。) 1.一个三角形的底边与高都增加20%,那么,新三角形的面积比原三角形面积( )。 A.增加20% B.增加40% C.增加44% D.增加2 2% 2.在2000多年前,是()给出圆的概念:“一中同长也”。 A.墨子 B.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 C.祖冲之3.下面数列()是斐波那契数列。 A. 1,2,3,5,8……B.1,1,2,3,5,8……C. 2,3,5,8,13…… 4.某班同学买了100瓶汽水,喝完后5个空瓶可以换得一瓶汽水,他们最多能喝到( ) 瓶汽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