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1.五年级科学课件: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2.五年级科学课件: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识别动滑轮和定滑轮。

3、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作用提出假设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

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其分类。

2、知道两种滑轮的作用以及一些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2、建立一种物体可以有多种用途的意识。

教学重点:

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

教学难点:

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

教学准备:滑轮、铁架台、钩码、线、测力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有谁做过升旗手。

2、能告诉我,你升旗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

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

4、讲解滑轮的概念。

二、探索和调查

1、你认为一个滑轮应该有哪些部分构成?

2、出示滑轮,讲解各部分名称。

3、讲解动滑轮和定滑轮的特点。

4、定滑轮除了可以帮助我们改变用力的方向,还能帮我们省力吗?

5、动滑轮又有什么用呢?

6、学生选择研究动滑轮还是定滑轮。

7、讨论实验。

8、交流、改善实验。

9、实验、记录、交流、小结。

10、要想做到既省力,又改变用力方向,可以怎样做呢?

11、讨论。

12、实验验证。

三、回顾和解释

1、生活中如果想应用滑轮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觉得必须要有哪些条件,才能比较方便地使用滑轮?

教学反思

3.五年级科学课件: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教学反思

4.五年级科学课件:形状与结构

1.折形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识别复杂形状由哪些基本形状构成。

2.能够将自然界的生物形状与人使用的物品进行形状比较。

3.能够开展实验探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复杂形状是由简单形状构成的,认识一些简单形状。

2.知道改变物体的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也会改变。

3.了解一些不易变形的物体承受力。

4.知道改变形状以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应用很广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们带来的启示。

2.体验与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务的乐趣。

3.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生产,生活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

教学准备:

老师准备模型: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蛋壳8个半圆,纸筒24个,两块板(师提前必须预做实验P18)

生准备(1)三角形纸筒、四边形纸筒、六边形纸筒、圆柱形纸筒(高度一样,底部周长一样,纸张一样,图画纸好)(2)带几张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四种基本图形

1.(出示各种图片或实物)

谈话:自然界里有各种各样的物体,他们有着各种各样的形状,你能说出下列物体是有那些形状构成的吗?

2.讲述: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圆锥体、圆柱体、立方体、球体四种基本形状构成的。

二、探究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

1.谈话:纸是我们最常见的材料之一,你能想办法给纸张改变一下形状托起一本书吗?

2.学生分组讨论。

3.老师让学生拿出提前做的各种筒形纸。

4.谈话:我们怎么来比较这几种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

5.学生讲述方法。

提醒: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如何比较结果?

6.谈话:我们用书本检测承受力,因为书本可以一本一本地放,测试时,要轻拿轻放,尽量减少书本对纸筒的撞击力,放书本是要对准纸筒中心,以防倾倒,一个纸筒只能做一次实验,不可重复使用,因为纸筒被重物压皱后,承受力大幅度下降,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7.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

纸筒形状

承受力

纸筒形状

预测

实际

三角形

正方形

六边形

圆筒形

8.小结:

三、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应用。

1.P18图,提问: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

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是有牢固的形状?

四、拓展。

1.演示(出示蛋壳)薄薄的鸡蛋壳好像弱不经风,猜猜多少本子能将它压塌呢?

2.演示,P18圆筒实验,人站在上面。

(两个演示实验都是先预测老师再演示)

3.看了刚才两个实验,你有什么想法?

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留心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物体,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改进它们的缺点?

5.五年级科学课件:搭支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

2、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固性,能设计并制作立体支架;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固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

2、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知道不同形状的结构稳固性不同。

教学难点:

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

教学准备:

搭建高塔的材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认识这个建筑物吗?(师手拿上海东方明珠塔的模型)(介绍有关东方明珠塔的知识)看到东方明珠塔你有什么感想?想知道这样美丽、雄伟、坚固的高塔是怎样建成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通过搭支架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①老师这里有几个平面支架,请你猜测一下:哪种形状的稳定性?

②学生活动:a、小组成员分工把搭好的支架摇一摇,晃一晃,比较哪种形状的支架最不容易变形,省材料。

③汇报看和自己的猜测是否一致,小结:三角形最稳固最省材料

2、解决前面开课问题

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东方明珠塔的结构,说一说它如此坚固的秘密吧!

3、加固其它平面支架

你能想办法使其它的支架变得稳固吗?(学生动手实验)

汇报(此处注意多鼓励学生)

4、拓展为后继学习准备

正因为东方明珠塔如此坚固美丽才使众多到上海的游人前往观赏,你也想搭一座这样的高塔吗?那怎样的高塔才算好呢?(高、稳、省材料)请同学们先在你的小组内设计一份高塔的图纸,咱们下节课进行一场建塔比赛好吗?

三、全课小结: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

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五年级科学课件(5篇) 1.五年级科学课件:拧螺丝钉的学问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盘、小滑轮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第5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PPT课件》

《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天空中星星围绕北极星自东向西旋转,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2.从北极星在天空中的位置可推测出地轴是倾斜的。 过程与方法: 1.结合地球运动的特点,合理解释北极星为何“不动”。 2.根据星星的运动情况、模型和生活中的事例,推测地球自转的特点——地球绕轴运动。 (2)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对科学现象的解释需要得到证据的支持和从已知出发进行推理。 2.认识到多方面、多角度收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进行解释。 3.在活动中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指向北极星的。 教学难点: 由北极星看上去“不动”推理出地球自转的特点。 教学用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夜晚的星空总是迷人的,引发人们去观察,去遐想,你们曾观察过星空吗?有些什么发现呢? 预设: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二﹑了解北极星“不动”的现象 1.师:科学家们在观星时还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现象(出示图片):这是他们在夜晚较长一段时间内连续对着北极、南极天空拍摄得到的星星运动轨迹的合成图片。从两张图片中你看到了星星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预设:星星都在做圆周运动,中间一颗星星没有动。若学生没有说出来中间的星星是北极星,则老师介绍。 2.师:针对大部分星星都在做圆周运动,而北极星不动这一现象,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为什么北极星看起来不动? 3.师顺势引出课题。既然就这样的疑问,这样课我们就请全班同学一起来研究下,找一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板书课题:北极星不动的秘密) 三﹑推测北极星“不动”的原因 1.师:谁能根据我们前面学过的关于相对运动及地球自转的知识来推测一下怎样的运动情况能使我们看到的星空是这样的情景? 预设:可能是因为地球在自转,所以看到星星在动就以为是星星在转。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一课时课件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 ----《我是种植小能手》活动对象:小学四、五、六年级 活动背景: 为了更好地开展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开发课程资源,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视野。我校在城北乡人民政府和县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于2006年5月落实劳动教育基地4亩。我校劳动教育基地在全市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年度检查考评中,被评为“丽水市学生劳动实践示范基地”。 设计意图: 由于现在学生所处的“社会地位”“家庭地位”太优越,以至于他们除了学习活动之外,很少去接触和了解其它的知识。设计这样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并不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什么知识,而是想让他们通过这样一次活动,去接触和认识学习活动以外的生活,身心得到愉悦,自我价值得到体验。 活动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认识一些农作物,并能了解有关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学会查找、收集、整理资料。 (2)培养学生观察、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美化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愉悦,经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之后,自我价值能得到体验。 (2)通过活动,学生能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加深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 活动计划: 1、调查时间:二周 2、调查内容:各种农作物的名称、种植时间、成熟时间、营养或用途是否开花、科属等。 3、调查方式:实地观察,实地查找有关资料,自主选择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4、活动成果形式:学生习作、图画、歌唱,学生谈经历体验,心得体会等。 活动准备: 1、每小组准备一本访察记录本。

2、联系一个种植农作物的典型村。 3、教师或有条件的学生可准备照相机或摄像机。 活动过程: 一、田埂漫游,疑团重重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吃的粮食和蔬菜都是谁种植出来的吗? 生:农民! 师:那你们能说得出哪些农作物呢? 生:…… 师:不错!大家知道很多,今天我们就去认认这些农作物。 2、田埂漫游 带领学生参观种农作物的典型村,让他们观察、辨认各种农作物。在这过程中不断以问题来刺激他们,使他们产生很多的疑惑,从而激发求知欲。 如:①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农作物吗? ②你们见过它们开的花是什么样的吗?它们又是什么时候开花的呢? ③你们了解它们是何时种植、又是何时成熟收割的呢?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篇) 五年级上册科学课件1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2、能绘制温度变化曲线图和物体影子长度变化曲线图,并能分析曲线图发现一天里温度与影子长度的变化规律。 3、培养、训练学生的空间思维与想象力。 4、设计制作一个太阳钟。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开展小组的研究活动。 7、科学知识。 8、知道一天里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情况及所引起的太阳高度的变化情况。认识一天中随着太阳高度的变化,物体的影子会发生方向与长度的变化。 9、认识一天中气温也会随着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变化。 10、知道能够利用影子的变化来测定时间。 11、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提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太阳与影子的奥秘,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探究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 1. 看书上的插图,小结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 2. 大家认为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与影子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把大家都认同的意见记下来。 3.分组汇报(提示倾听,避免重复发言)。 学生每回答一条教师都询问大家:“你们同意这种观点或这种说法吗?”教师在副板书处做好记录,对于学生有争议的意见做上记号,暂不作评判。 (二)提出问题,作出预测。 1.提出问题:一天中,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物体的影子、气温到底会怎样变化呢? 2.分组讨论,作出预测,把预测的结果写在科学文件夹上 (三)探讨观察方法,设计观察计划。 1.那么你们认为怎样观察可以验证我们的预测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制定观察计划。我们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计划最可行。 2.拿出科学文件夹,学生讨论设计,师巡回指导。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件 苏教版五年级科学课件一 教学目标 能够连续观察记录物体的影子变化。 科学知识: 1、知道一天中阳光下影子变化的规律。 2、懂得一天中气温和影子与太阳的运动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持之以恒的观察品质。 2、意识到完整的观察记录对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影子的形成及变化规律。 认识影子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 教学准备 教师——课间带领班级几个学生给影子的位置、长短做记号 分组——记录纸,粉笔,橡皮泥。铅笔,温度计,白纸,尺子,指南针,手电筒,细铁丝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节科学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到操场看太阳,观察阳光下的影子。 (板书:太阳和影子) 二、学习新课 1、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1 )提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阳光下哪里有影子?是什么的影子?并可以选择一些影子用粉笔把它画在地面上 ( 2 )分组活动; ( 3 )教师巡视并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影子?影子和实物有什么不同? ( 4 )游戏:踩影子 ①介绍规则:两人一组,一个人踩另外一个人的影子,一分钟后交换,尽量不让别人踩到自己的影子。 ②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游戏活动。 ( 5 )回教室讨论心得并汇报; ( 6 )师生共同小结:影子的产生有 2 个条件,一要有光源,二要有不透明的物体。 (7 )讨论:从早上太阳升起到傍晚太阳落山,物体的影子有变化吗? 2、了解影子变化规律 ( 1 )出去观察刚才做记号的影子 ( 2 )观察老师事先做记号的影子 ( 3 )汇报发现:一天中影子的长短、位置是变化的。 3 、模拟太阳运动过程中影子的变化 (1 )谈话:一天中影子是怎样变化了?由于时间的问题,我们不能马上在课堂上观察到。但是,我们可以进行模拟实验。 ( 2 )看书,了解实验方法 ( 3 )学生讲述实验过程,教师补充; ( 4 )分组实验; ( 5 )汇报: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影子的长短和太阳的高度有什么关系? ( 6 )预测:气温的变化和太阳的运动会有关系吗? 第二课时 三、巩固总结: 1 、提问: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期末复习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期末复习课件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课件:期末复习课件 一、回顾与目标 在本期的科学课程中,我们探索了许多有趣的科学现象和实验。现在,我们即将迎来一个令人兴奋的阶段——期末复习。在这个单元中,我们将回顾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帮助大家巩固所学的知识,并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主题回顾 1、物质的变化在这个主题中,我们学习了物质形态的变化,如固体、液体和气体的转换。我们还了解了化学变化的特点,如生成新的物质。通过实验,我们学会了观察和描述发生的变化。 2、动物的行为在动物行为这一主题中,我们学习了动物是如何进行交流、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的。我们观察了动物的行为,并尝试解释它们的作用和意义。 3、地球和宇宙在地球和宇宙这个主题中,我们探索了地球的构造、地形和气候。我们还学习了关于太阳系、星座和宇宙的基本知识。通过模型和模拟活动,我们了解了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4、技术与设计在技术与设计这个主题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技术

解决现实问题。我们尝试设计并改进各种产品,如简易机器人、桥梁和建筑模型。我们了解到技术对于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 三、实验与活动 为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我们将进行一系列实验和活动。请准备好以下的实验材料: 1、制作火山模型的材料,如橡皮泥、塑料瓶和彩色珠子等。 2、观察动物行为的视频或图片资料。 3、制作简易机器人的材料,如纸箱、胶带、电池和小电机等。 4、观察星座和行星的望远镜或模拟软件。 5、制作桥梁和建筑模型的纸箱、胶带和颜料等材料。 四、复习策略 为了更好地准备期末考试,我们建议大家: 1、复习课堂笔记和重要知识点,确保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重做实验和活动,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3、完成课后练习和试卷,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课本,其课程既有基础科学知识,也有生命科学、环境科学、能源科学等方面的内容。下面,本人将详细介绍五年级上册的各单元课程内容及学习要点。 第一单元:万物互相作用 本单元主要介绍物体的物理性质以及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重点研究牛顿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相关知识,同时涉及一些简单的物理实验。 第二单元:植物的多样性 本单元主要介绍植物的分类方法、植物的生长和繁殖等知识,以及木本植物的外观结构和根、茎、叶等重要器官的功能和特点。学生需要在实际观察中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并通过比较不同植物的异同,加深对植物的认识。 第三单元:人体的长大 本单元主要介绍人的生长发育、营养均衡、饮食健康等知识,以及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联系。课程内容涉及骨骼、肌肉、皮肤、眼睛等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运动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学生需要进行动手实验来了解身体的一些基本结构和功能。 第四单元:太阳系和星空 本单元主要介绍太阳系和星空,通过学生对天文知识的了解,增加学生对宇宙的认识和探索兴趣。通过学习太阳系、月亮、

星座的基本知识,以及进行实地观测,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和视觉观测技巧。 第五单元:能源与环境保护 本单元主要介绍能源的类型和利用,以及环境污染和保护知识。课程内容包括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节能与环保等方面的知识,介绍了环境保护的理念和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的学习要点如下: 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2.让学生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3.教育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人体生命的基本特征; 4.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天文学知识和视觉观测技巧; 5.让学生了解不同形式的能源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总之,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的认识和探究将会让学生们对科学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也会让他们对自然世界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五年级科学齿轮课件

五年级科学齿轮课件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玩玩具吗?(出示风车玩具)这是什么呀?(风车)大家再熟悉不过了,风一吹风车就能转。今天我还带来一个自己制作的风车玩具,但是我这个风车呀不用风吹也照样能转。你信吗?注意观察,奇迹就要发生了。(转动齿轮让风车转动)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到底在哪里?(反过来看后面的齿轮)看来齿轮在里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到底齿轮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齿轮的作用。(板书课题:齿轮)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齿轮 今天我也带来一些齿轮请大家看大屏幕,仔细观察这些齿轮有什么共同特点?(圆的、周围有齿)生活中我们把这种边缘有齿,能转动的轮子叫做齿轮。你知道中间的孔是怎么用吗?(拿起泡沫塑料和一根轴演示)如果我想把齿轮固定在这个位置,把轴穿过齿轮中间的孔,这样就固定好了。 2、让齿轮转起来 老师给你几个齿轮你能把它们固定好吗?再试试能不能让所有的齿轮一起合作转动起来? 小组活动。 玩完了吗?是不是所有的齿轮都可以组合在一块转动?有没有不行的?(有),齿的距离大小分隔一样才能一起转,(出示不同的那个齿轮)那这个行不行?能组合在一块吗?(不能)同学们的这个发现很重要。齿轮的齿只有互相咬合起来才可以运动起来。 (活动一) 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齿轮的齿只有互相咬合才可以运动。那我们就让这两个齿轮咬合在一起,这样就能转动了。当他们一起转动时,你还会有什么发现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下来。在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提一点建议(课件出示)小组分工合作,认真观察,及时

交流,并把记录填写下来。 小组实验。 完成的小组快速坐好。刚才在实验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能把发现的及时记下来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而且大家分工合作做得非常好,现在咱们来交流一下,把你的发现与其他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1)一个齿轮转另一个齿轮也转。 师: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组的发现? 生:转动一个,另外一个也转。 师:老师将齿轮标号1、2,你的意思是转动齿轮1,生说齿轮2也转动 师:老师也试试,果真如此,我们把力量施加给齿轮1,齿轮2转动的力量从哪里来呢?谁来说说你的看法。 换句话说,我们把力量传给齿轮1→2,是这样吗? 师:那根据刚才的分析,谁来说说齿轮有什么作用呢? 生:概括齿轮作用:传力 师:如果转动2,那么齿轮1也转动。 生:转动其中任何一个其他齿轮都转。 (2)一个齿轮顺时针转动另一个齿轮逆时针转动。 师:齿轮还有其他作用吗?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地发现。 生:转动的方向不一样, 师:谁和谁的转动方向不一样?你能具体的说说吗? 师:要想让齿轮1顺时针转动,和它咬合在一起的齿轮2就会(生:逆时针转),要让齿轮1逆时针转动,齿轮2就会(生:顺时针转) 换句话,齿轮2的转动方向靠齿轮1的转动方向来改变。 师:谁再来给齿轮的这个作用起个名。 生:改变转动方向 (3)大齿轮转的慢,小齿轮转的快 师:来,哪个小组再来说说你们观察到得现象? 生:大齿轮转的慢,小齿轮转的快。

五年级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课件三篇

五年级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课件【三篇】 大部分小学生对科学产生了浓重的兴趣,已经具备初步的研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以下是无忧考网为大家整理的五年级科学土壤与植物的生长课件,希望对你们的学习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爱科学】 授课目标: 1 、激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为今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2 、使学生领悟到人的周围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亲密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3、初步认识怎样学科学 授课重点: 1、发学生对科学课的兴趣,使学生从第一节课就爱上科学课, 为今后的科学课打好兴趣的基础 授课难点: 1、学生领悟到人的周围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亲密的关系, 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授课过程:略 板书设计:

我们的生活与科技 我们的生活各处离不开科学和技术 授课小结: 第一次上科学课,学生们特其余喜欢,经过表达,察看和实验,使他们领悟到人的周围各处有科学,科学与人有亲密的关系,少年儿童要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激发了热爱科学、学习科学的浓 厚兴趣。 【我的五个好帮手】 1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换参加科学研究的积极主动性。 2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难点: 使学生知道人体有五个重要器官教法:操作法课前准备: 1花坛图片、铃铛、闹钟、口琴等,水果糖、醋、酱油,各样 质地玩具。 2口袋、蒙眼布、准时器、香蕉、书、 授课过程: 活动一: 1察看花的颜色(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2听声游戏(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3尝糖的味道(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4闻瓶中液体的气味(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5用手或脸布皮肤感觉,辨别毛绒玩具。(小组讨论:用什么发现答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ppt

教科版五班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ppt 1、新教科版五班级科学上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复习学问构造生物与环境物生态系统生物非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空气、阳光、水、温度、土壤等发芽条件:空气、水、适合的温度生长的条件:还需阳光、养料等生产者绿豆芽蚯蚓对环境的要求:阴暗、潮湿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群落生态瓶制作:组成及作用:相互关系-结论〔启示〕:维护生态平衡环境恶化的缘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生物的生存依靠于环境,并且会去适应环境环境恶化对人类的警示:训练:单元试卷生物的活动影响自然环境种子发芽试验植物的一生是从种子发芽开场的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阳光?空气?土壤?水分?温度?比照试验:比照试验设置比照组的目的是对试验中要争辩的条件进展比较,没有比照组,试验的结果将无法确定。设计种子发芽实 2、验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种子发芽必需要有水吗?我们的推想绿豆种子发芽必需要有水。两个组违反的条件温度、空气、阳光、土壤〔其他条件均违反〕。各三粒大小违反的绿豆种子不违反的条件试验组得到水,比照组得不到水试验方法:种子发芽试验我们观看到的结果:绿豆种子发芽必需的条件是:确定量的水、空气、适合的温度绿豆幼苗生长幼苗生长需要:水分、空气、温度、阳光、土壤;不同的生长条件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软硬试验结论阳光下的幼苗无阳光下的幼苗有无阳光下的幼苗生长试验记录茎:淡绿色;叶:绿色。茎:白色;叶:黄色。茎:比较硬、比较粗茎:比较软、比较细说明绿豆幼苗的生长需要阳光。观看绿豆芽的生长怎样让已经发芽的绿豆芽生长得更好一些我们提出的问题绿豆芽的 生长是否需要阳光我们的猜想绿 3、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违反的条件空气、土壤、水分、违反的温度〔其他条件均违反〕不同的条件试验组有阳光、比照组无阳光试验方法把种有违反绿豆芽的花盆中的一盆放在阳光充分的地方,一盆放在黑暗的地方,保持其他条件违反,过一段时间观看。观看绿豆芽的生长我们的觉察:阳光下的绿豆芽茎粗大、茎叶颜色翠绿;阴暗处的豆芽茎较细小,茎叶颜色偏黄。说明在阳光下的绿豆芽生长的较好绿豆芽对水的需求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水终上,每天在纸的同一段滴水,保持吸水纸一端潮湿。1234512345绿豆芽的生长需要水根向着有水的一端生长植物的生长需要确定的环境。当环境转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转变。植物是怎样适应环境的?香蕉,松树,仙人掌的叶同它们生存的环 4、境有什么关系?香蕉生活在热带,亚热带.那里水分充分,气候酷热,所以它的叶子比较宽大.松树生活在温带和亚寒带,寒带,它的叶子呈针状,可防止叶 子被冻伤,削减水分的散失.仙人掌生活在沙漠等缺水的地方,它的叶比较厚,有 利于水分的储存.其实,仙人掌上的刺才是它真正的叶,别的是它的茎.这是环境 和基因型共同作用的结果.蚯蚓的选择植物的生存需要确定的环境,动物也是这样吗?蚯蚓的生活环境:光亮or黑暗枯燥or潮湿你怎样证明?蚯蚓宠爱潮湿还是枯燥的环境?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铺上枯燥的泥土,再在另一端铺上潮湿的泥土2、将10条蚯蚓放在盒子中间,盖好盖子3、5分钟以后翻开盒盖,做好观看和记录。5、再把10条蚯蚓放在中间,再做1次。蚯蚓喜 5、欢潮湿的环境其他动物与环境各种动物都宠爱生活在确定的环境中不同的动物对环境有不同的要求企鹅、天鹅、青蛙、大雁、狼,这些动物适应什么样的环境?企鹅:冰天雪地的寒冷南极。天鹅:繁殖于北方湖泊的苇地,结群南迁越冬。青蛙:绝大局部生活在水中,也有生活在雨林潮湿环境的树上的,卵产于

教科五年级科学下《二 热 空气的热胀冷缩》优质课课件_5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①、气体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 ②、通过课件模拟“微粒”运动明白:热膨胀、冷收缩现象与物体内部微粒的运动相关。 2、过程与方法: ①、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②、用文字或图画实行描述和交流; ③、尝试用“创新设计实验”解释实验现象; ④、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能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并合作完成探究活动,体验合作的愉快; ②、在实验中,获得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证明观点的体验,对热现象产生更浓的探究兴趣; ③、体验科学就在我们身边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多种方法观察空气的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难点:观察空气体积变化的方法设计、用“新设计实验”解释热胀冷缩现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烧杯、锥形瓶、气球、热水、冷水、蜡烛、打火机 学生准备:矿泉水瓶、吸管、蓝墨水染的有色液体(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观看微视频,复习旧知 师:这真是个魔法喷泉吗?同学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生:这个喷泉是利用的是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个原理。 师:老师就知道这个问题肯定难不倒大家,上节课我们探究了水和很多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2、提出问题,引出课题 那么如同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么空气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空气的热胀冷缩?”(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导入很简单,但却能够唤起学生的“热胀冷缩”知识,这既是对旧知识的复习,也为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埋下伏笔。从“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自然过渡到探究“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让学生能够自然迁移所习得的知识。 (二)、探究空气是否热胀冷缩 1、问:空气是透明流动的物质,既然要做实验,我们首先就要抓住空气,你有办法抓住空气吗?

第5课 刺激与反应(教学课件)(共24张PPT+视频)五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列(冀人版)

第5课刺激与反应(教学课件)(共24张PPT+视频)五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系 列(冀人版) (共24张PPT) 复习 1、铁生锈与()()()等因素有关。 2、怎样防止生锈: 第五课 刺激与反应 1 2 3 情景与问题 探究与发现 应用与拓展 目录 CONTENTS 当我们听到汽车鸣笛时,会马上避让……人体感官时刻接收着来自外界环境的刺激,并做出反应。 感官感知环境的刺激需要哪些条件?又会做出什么反应呢?

情景与问题 活动名称:研究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 活动方法: 三个人为一组,一人为测试者,两人为被测试者。活动前被测试者都戴上眼罩,其中一人还要戴上耳套。活动开始,测试者从距桌面20厘米高处分别扔下一张纸巾、一把钥匙。要求被测试者听到声音后举手示意。 人感知环境刺激需要哪些条件?让我们通过活动来发现秘密 探究与发现 被测试者能听到两种物体落下的声音吗?这是为什么呢? 被测试者纸巾钥匙 不戴耳套不能听到声音能听到且响亮 带耳套不能听到声音不能听到 为什么能听到钥匙的声音,而听不到纸巾的声音? 人的耳朵是一个非常灵敏的感觉器官,它能听到细微的声音,但由于纸巾落下的声音太小,戴上耳套后阻隔了一部分声音,剩余的声音不足以刺激我们的耳朵,所以就听不到声音。 探究与发现 通过以上活动,我们可以得出耳朵要听到声音需要哪些条件? 我们听到声音,需要有接受声音的耳朵及物体发出声音,当声音刺激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探究与发现

思考: 如果环境的刺激(如声、光、气味等)或者感官发生了变化,我们产生的感觉会有变化吗? 让我们进一步寻找问题的答案。 探究与发现 材料:米尺、大头针、棉花等。 实验方法: 一人为被测试者,背对桌子,坐在相距两米远的椅子上。 另一人为测试者,分别从距离地面5 厘米、10 厘米、20 厘米、40 厘米、 60厘米、80 厘米的地方扔 下大头针。 被测试者听见声音后,举手示意。 被测试者用棉花堵住一只耳朵,重复上面的实验。 用双耳听时,刚开始听不到声音,随着高度的提高能听到细微的声音,接着声音越来越大,用棉花堵住一只耳朵听时,声音没有双耳时大,能听到声音的高度也不同。 解答 刚才我们进行的是耳朵的刺激与反应,那么其他感官产生的感觉也是环境刺激与感官发生反应后形成的吗?你可以喝一口饮料,再捏住鼻子喝一口,体会饮料的味道是否一样。 思维拓展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5篇)

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5篇) 1.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科学概念: 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 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 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板书:白醋

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 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 3、实验: 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 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 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 2.五年级科学下册课件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教学准备】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铁架台、棉线、一根宽1厘米长30厘米的木条、稍大金属片。

五年级科学课件(优秀5篇)

五年级科学课件(优秀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一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 2、太阳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太阳是地球上的光源和热源 3、光强温度就高,光弱温度就低 过程与方法 1、对光和热的关系作出推测 2、通过用多面镜子和一面镜子照射探究光与热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自然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2、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就能更好地生产和生活 二、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凹镜、凸镜,相关课件及图片 分组实验:小镜子、温度计、不锈钢勺、放大镜 三、教学重、难点 认识阳光的强弱和温度的关系,以及怎样才能得到更多的光和热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1)许多光源在发光的时候也在发热。太阳带给我们光明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温暖。光的多少与强弱和温度的高低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看法 3)师补充:光源的两大类,热光源与冷光源 2、光的强弱与温度 1)让我们通过实际的观测来验证我们的想法 师启发:怎么样才能得到强弱不同的光呢?怎么知道光强与光弱时温度有什么不同呢? 2)师生共同归纳出实验的两大步骤 观察一面镜子和多面镜子反射的光强弱有什么不同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它们的温度 将小组数据记录在书上的表格中 3)各个小组汇报数据,绘制柱状图 4)结合图表,分析一开始的假设 3、凹面镜和凸面镜的介绍 1)学生阅读书上的资料,并相互说说 放大镜、铜镜、奥运圣火的取得、普里斯特列 2)条件许可教师演示 六、作业设计 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二

【教学背景】: 《浮力》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沉和浮》单元的第5课。学生通过前面四课的学习,探究了构成物体的材料、重量、体积大小对沉浮的影响,感受到在水中的物体有浮力存在。从本课开始,学生着重研究浮力问题,分析物体沉浮的秘密。第5、6两课将引导学生从浮力和重力的的关系,解释物体沉浮的原因。本课主要是学习用实验探究浮在水面的物体、上浮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测量方法;分析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下一课探究下沉物体受到浮力的大小及原因,旨在经过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排开的水量)有关,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就越大。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2、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也越大。 3、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弹簧秤测量泡沫塑料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2、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方法的改进有利于研究的顺利进行。 2、懂得数据在分析解释现象过程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感受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并会测量。 【教学难点】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准备(每小组)】: 小水槽(借用物体沉浮套件中的水槽,并在其外壁贴上容积刻度)、水、大小不同的泡沫塑料块3块、弹簧秤、细线、滑轮(可借用简单机械实验盒中的滑轮)、小竹棒(长度略短于水槽的宽度)、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感受浮力:请同学们用手把泡沫塑料块压入水中,注意体验手的感觉。 2、根据学生汇报,板书:像泡沫塑料块这样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就是水的浮力。(揭示课题) 二、研究浮在水面的物体受到的浮力 1、出示用线系着的泡沫塑料块:同学们已经学过用弹簧秤测物体的重力,请测一测泡沫塑料块的重量,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2、此时的泡沫塑料块一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你能把它画下来吗? (学生试画泡沫塑料块的受力图,拉力=重力) 3、猜一猜:让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面时,它的重量会相同吗? 4、测量泡沫塑料块静止在水中的重力。质疑:是重力等于零吗? 5、解释:泡沫塑料块静止浮在水面上时,重力并没有消失,而是与浮力相互作用,抵消了,此时,浮力=重力。(贴图示板画) 三、测量上浮物体在水里受到的浮力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选5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精选5篇〕1 教学目的: 1、知道天空中的星星围绕北极星顺时针运动,北极星相对“不动”,是因为地球自转的结果。 2、能根据“北极星相对不动”等事实证据,推测地球绕地轴自转,而且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3、做模拟实验研究北极星。 4、主动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北极星“不动”的机密。 5、体会到多角度、多方面搜集证据,有助于更好地解释现象。 教学重点: 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地轴始终是倾斜的。 教学难点: 北极星看上去“不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 硬纸片两张,水彩笔,地球仪,转椅,四季星座运行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学习:

谈话:人们在夜间观星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北极星不动,而其他的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 二、探究北极星为什么“相对不动”: 1、看图:〔P82页两副图〕这两副图有什么一样之处? 〔1〕星星都在怎样运动?是否都有一个“圆心”? 〔2〕“圆心”是否在天顶位置?是不是与天顶有一定的倾斜角度? 2、讨论:照片中为什么北极星保持“不动”? 〔1〕小组交流 〔2〕模拟实验一:在一个纸板上画出北极星和北斗七星等星星,然后转动纸板,观察北极星是否不动,其他星星都围绕北极星运动。再用一个纸板当作地平线,然后旋转纸板,观察,哪些星星能被观察到,哪些不能被观察到,从这现象中能想到什么? 〔3〕模拟实验二: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在夜间能看见星星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怎样能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北极星“不动”呢? 用一个转椅代表地球,在教室墙上贴一颗星星当作北极星,请一位同学坐在转椅上,当眼睛盯着北极星看时,北极星好似是不动的,假如视点落在哪一颗星星上,周围的星星就会围绕哪一颗星星运动。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优质教学课件PPT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分析优质教学课件PPT 2019.2五下教材分析(三四单元)010203第一单元沉与浮第二单元热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五下教材的主要教学内容五下教材的主要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的意义和方法。2.帮助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 能力。3.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单元主题 1.时间在流逝 2.太阳钟 3.用水测量时间 4.我的水钟 5.机械摆钟 6.摆的研究 7.做一个钟摆 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让学生对时间段有直接 感受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日暑、水钟和摆钟的构造和原理指导学生对摆钟的制造原理和设计进行了更为深人的研究和探索设计思路本单元从感觉时间 开始,通过探究计时工具的发展,了解时间从模糊到精确的过程,让学生感知、体验时间,建立起初步的时间概念。并意识到科学与技术的发展是相 互促进的。单元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在一系列活动中,获得关于太阳钟、滴漏、水钟、摆钟等计量时间工具的直接认识。提高对时间的感知和计量 的能力。2、指导学生经历一些基本的探究和制作活动过程:(1)经历一个“设计——制作——验证——反思——改进”计时器的实践过程。(2 )经历制作太阳钟、水钟的活动过程。(3)经历一个完整的研究“摆”的活动过程(观察-提出问题-假设-制订研究方案-控制变量的实验-结 论)。(4)经历用各种方法寻找时间留下的痕迹的活动过程。3、学生在制作记时器的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人类对“时间”的认识和探索过程 ,从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并认识到时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6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通用6篇) 小学五年级科学课件篇1 【教学重点】 设计比照试验。 【教学难点】 在设计比照试验中严格掌握变量,并留意收集试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预备】 每组一份:长方形扁纸盒两个,黑布、塑料薄膜、玻璃片、蚯蚓15条、干土、湿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见过蚯蚓吗?一般在什么地方见到它们?你们觉得蚯蚓喜爱怎样的环境? 2、学生自由发表。 二、试验一:蚯蚓喜爱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 1、我们先来讨论蚯蚓喜爱黑暗还是光亮的环境,该怎样设计试验呢? 2、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引导他们进展比照试验,并留意掌握条件。 3、出示试验器材,争论试验步骤:

(1)把长方形盒子一端剪去一局部,盖上玻璃片,再在另一端用黑布包住。 (2)在盒底放入塑料薄膜,以爱护蚯蚓,便利它爬行。 (3)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4)5分钟以后翻开盒盖,做好观看和记录。 (5)再做2次。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试验材料,学生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沟通,概括:蚯蚓喜爱黑暗的环境。 三、试验二:蚯蚓喜爱枯燥还是潮湿的环境? 1、过渡:那么,蚯蚓喜爱枯燥还是潮湿的环境呢,让我们也来设计一个比照试验。 2、学生设计试验,自由发表自已的。 3、教师出示材料,在沟通中概括出比拟合理的试验步骤: (1)在另外的盒子两端分别铺上同样土质的泥土,不同的是一边枯燥,一边潮湿。 (2)把5条蚯蚓放在盒子的中间,盖好盖子。 (3)3一5分钟以后翻开盒盖观看,并记录观看结果。 4、分发记录单和相关试验材料,学生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5、收回材料,组织沟通,概括:蚯蚓喜爱潮湿的环境。 四、动物对环境的需要和适应: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课件(精选7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课件(精选7篇)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课件篇1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求知欲,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等过程。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现象都有了解,但并不明白现象发生的本质缘由。 教材(教学内容)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过程与方法技能,如观察、记录、简单实验等,因此在理解探究以及培养探究技能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强调实验前后的推测,解释要有充分的依据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能够准确说出毛细现象的原理 (2)学生能够举出三个日常生活中出现毛细现象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白纸变色以及一系列对比实验,讨论的方法,学生能自主探究出毛细现象产生的条件以及原理,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并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习的求知欲以及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提高对日常生活现象的观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对毛细现象的认识 (2)知道毛细现象的原理并将其推至日常生活中 难点: (1)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 (2)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以及能力的培养 (3)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 讲授法,实验法,演示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白纸,粉笔,铁丝,玻璃,木棍,有颜色的水,烧杯(或者其他容器) 教学过程 导入(2min) 师:“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了,那大家平常见到的水都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水管”“河流”“矿泉水” 师:“那么,这些从水管里出来的水,河流中流淌的水,就你们的观察来看,它们都是朝着哪个方向流呢?是往高出还是往低处? 生:“低处” 师:“对,大家异口同声的回答到【语言过于书面化,可以采取更口语化的方式如“同学们都说到了…..”】水都是往低处流的,其实古人对这样的问题有同样的思考。同学们应该都听过这句俗语,就是‘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也符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现实。那么,大家认为水有没有可能往高处流呢?谁来说一说你自己的看法? 生:“水不可能往高流,原因......” 师:同学们都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接下来我们就要进入今天的主题,水到底可不可能往高处流呢? 生:“水会往高处流,原因......” 设计意图:引入今天的主题,水往高处流的现象 教学内容(28min) 1)5min 师:“下面老师来给你们变个小魔术,大家看到老师在讲桌上都放有什么工具呢?” 生:“水杯,白纸,红颜色的水” 师:“好,非常棒,下面老师就要开始变魔术了哦”撕下一块白纸,将其下半部分深入水中

2022年五年级科学课件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原创不容易,【关注】,不迷路! 五年级科学课件 五年级科学课件1 科学五年级下册课件 第一单元沉与浮 1、由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在水中的沉浮状态(不改变)。 2、物体的沉浮与自身的(质量)和(体积)都有关。 3、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同,重的物体容易(沉),轻的物体容易(浮);如果质量相同,体积小的物体容易(沉),体积大的物体容易(浮)。 4、体积大、质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质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5、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浮的。 6、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7、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8、相同重量的橡皮泥,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大越容易(浮),它的装载量也(增大)。 9、要用橡皮泥造一只装载量比较大的船,一是(重量不变的前提下造得尽量大,使船排开的水量大),二是(做些船舱,放物品时使船身保持平稳)。 10、钢铁制造的船能够浮在水面上,原因在于它(排开的水量)很大。 11、把小船和泡沫塑料块往水中压,手能感受到水对小船和泡沫塑料块有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力我们称它为水的(浮力)。 12、上浮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3、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14、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时就(上浮),浮在水面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当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小于)重力时就下沉。

15、下沉的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 16、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与浸入水中的体积有关。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大)。 17、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18、当液体中溶解了(足够量)的其它物质时,如盐、糖、味精等,有可能会使马铃薯浮起来。死海淹不死人就是因为海水里溶解了大量的(盐)。 19、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0、比同体积的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21、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所以马铃在清水中(下沉),在盐水中(上浮)。 第二单元热 1、衣服本身(不能)产生热量,它只能减缓身体向空气散发热量的速度,起到(保暖)的作用。 2、装有热水的塑料袋能浮在冷水盆中。因为相同重量的水在加热时体积会(变大),加满水的试管上面包一块气球皮,加热时气球皮(鼓起来了)。 3、水受热以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4、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其它的液体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所以装液体的瓶子都不会装满。 、常见的物体都是由(微粒)组成的,而(微粒)总在那里不断地运动着。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与物体内部的(微粒)运动有关。 6、铜球在加热后(不能)穿过铁环,冷却后(能)穿过铁环,说明铜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条加热后会(变长加粗)、铁轨铺设时分段并留有缝隙,都说明大多数金属都有这样的性质。 7、许多固体和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气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8、有些固体和液体在定条件下是热缩冷胀的。如:(锑)、(铋)、(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