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材全解教师用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中学郑燕泽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问题和思考] 为什么溶洞的形态会发生变化?

[师生交流与讨论] 1、有人进入溶洞搞破坏?2、溶洞里有鬼怪出没?3、溶洞里有使溶洞变化的物质?……

[实验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在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观察现象。

结论:澄清石灰水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当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时,碳酸钙又溶解生成可溶的碳酸氢钙。溶洞形状的变化就是由于溶洞中含有浓度较高的二氧化碳气体的缘故。

情景二:探空气球和飞艇

[问题与思考] 气球为什么会飞起来?气球中装的是什么?

[师生交流与思考] 1、气球中装了气体,气体密度比空气小。2、节日的气球就是用氢气来充气的,飞得很高。3、氢气从那里可以得到,工厂还是实验室?氢气还有其它用途吗?……[电脑展示] 实验室制取氢气并点燃氢气;工业电解水制取氢气;氢氧焰焊接金属;工业上利用氢气制取盐酸等。

情景三:1、行走中的列车、轮船;2、日常使用的铁锅、铁丁以及其它铁制用品;3、桥梁和机械设备等。(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师生交流与思考] 1、它们都是什么物质做成的?这些物质有什么样的性质。2、它们从那里来,如何得到它们?

[电脑展示]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制取单质铁,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尾气点燃处理;钢铁厂炼铁的图片和动画模拟。

[结论] 通过化学手段可以制取一些重要物质,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了它,我们的生活才会更精彩。

[思考] 在生活中,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与化学化学有关的问题?(学生回答:1、黏结剂可以让不同物体黏结在一起。2、摩丝、发胶、啫哩水等是我们每天都要用到的。3、修正液对人体有害。4、房屋装修后产生有害气体。5、汽车尾气产生空气污染等等。

[交流与谈论]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以及上面的介绍,你对化学科学有了哪些认识?你能否用简短的几句话或几个词语描述一下你心中的化学?

结论:化学科学就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她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她对于我们认识和利用物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脑展示] 丰收的粮食、石油化工产品,漂亮的衣服、各类化妆品、电脑光碟、手提电脑、飞机等等。

[阅读与讲述]课本第2-3页内容

[板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情景四:远古的地球、先民们生火取食、古代炼金场面、我国出土的青铜器;化学史上有名的科学家:波义耳、拉瓦锡、道尔顿、门捷列夫。(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门捷列夫)

[电脑提示] 化学的发展简史。见附录一《化学发展简史》。强调以下:

1661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提出化学元素的概念,标志着近代化学的诞生。1771年,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建立燃烧现象的氧化学说,使近代化学取得了革命性的进展。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原子学说,为近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把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交流与谈论] 1、二十世纪诺贝尔化学奖获奖成果。(

2、我国化学家在现代化学研究中的贡献。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3—4页内容:化学的形成和发展。(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科学的成就)[板书]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情景五:由硅原子排列的两个汉字----中国,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齿轮和分子马达,神州五号返回舱。

[师生交流与思考] 现代化学研究是否已经到了极点了?现代化学的地位及化学研究有那些领域?通过对化学发展史的认识,你认为应如何比较恰当来定义化学科学的内涵。

[阅读与讲述] 课本第5—6页

[结论及板书]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思考]化学科学与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你对化学科学研究的哪些问题感兴趣?

[电脑展示] 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的一些产品和职业,如:新型药物、导电塑料、新型建筑材料、药物研制人员、化学科研人员、化学教师、化工厂工人、质检人员、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医生等。

[师生交流与思考]由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让学生开展一分钟演讲)

情景六:高中校园图片,教室、实验室、高一化学有关内容图片、高二化学有关图片、高三化学有关图片

[师生交流与思考] 高中阶段,我们将学习哪些化学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呢?我们将走过怎样的化学学习历程呢?

[电脑展示和讲述] 高中新教材体系架构。

《化学必修一》、《化学必修二》

《化学与生活》: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

《化学与技术》:了解化学在资源利用、材料制造、工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在更加广阔的视野下,认识化学科学与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化学反应原理》: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认识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基本规律,了解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基础》:探讨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应用,学习有机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物质结构与性质》:了解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认识物质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

《实验化学》: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方法,提高化学实验能力。

[板书]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化学一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情景七:一位思考中的学生,怎样才能学好化学?在日常的化学学习中应当如何探究化学问题?

[分组实验探究] 在所给的下列试剂瓶中,盛有少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溶液或固体物质,根据你现有的知识如何检验?请给鉴别出来的物质分别帖上标签。所提供的实验仪器和药品如下(均未标明):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教师巡视指导,收集学生探究结果,以备评价。

[师生交流与讨论]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什么?如何观察、思考、假说、验证、推理、判断得出结论。怎样才能学好化学

[结论及板书]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

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

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获取知识。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今天,化学已发展成为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的重要基础,成为推进现代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并且在为解决人类面临的一系列危机,如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相信大家一定特别想学好化学,也一定能学好化学,实现你的心中的梦想,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化学在人类进步中的关键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

—、化学是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二、化学科学的形成和发展

三、化学科学的探究空间

化学科学就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

高中化学必修及选修科目

必修模块:化学一化学二

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化学反应原理》、

《有机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实验化学》

化学探究的基本模式是:

提出问题→观察思考→提出假说→收集证据、验证假说→表达交流→完善证

据、得出结论。

学好化学要做到:重视化学实验的作用;重视科学方法的训练;密切联系实际;多渠道

获取知识。

附录一:

附录二:我国古代化学成就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化学发展史上有过极其辉煌的业绩。冶金、陶瓷、酿造、造纸、火药等都是在世界上发明和应用得比较早的国家。如商代的司母戊鼎是目前已知的最大的古青铜器。

1972年在河北出土的商代铁刃青铜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铁器。我国古代的一些书籍中很早就有关于化学的记载。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本草纲目》(公元1596年)中,还记载了许多有关化学鉴定的试验方法。

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育才中学余长北

【课程安排】

4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钠跟水、氯气的反应),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的化学性质(氯气跟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水的反应)。

(3)进一步熟练药品的取用,加热等基础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让他们体会怎样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

(2)通过对钠跟氧气的反应及氯气性质的实验探究,让学

生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并认识到实验

过程中控制实验条件的重要性。

(3)在归纳金属钠的性质及预测氯气性质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分类、比较等研究方法在学习和研究物质性质

过程中的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对金属钠和氯气性质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让他们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

(2)利用阅读材料《含氯化合物的漂白与消毒作用》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1.知识上重点、难点:金属钠和氯气的化学性质

2.方法上重点、难点:使学生初步学会以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等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中的运用,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程序。【教学准备】

1.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详见教学过程)

(1)活动1.2.1.1 交流·研讨:

(2)活动1.2.1.2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3)活动1.2.1.3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4)活动1.2.1.4交流·研讨

(5)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2.将学生为4-6人小组

3.试验试剂和仪器:见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教学方法】

观察、实验探究、对比法

【教学过程】

〖发放课堂活动记录及报告〗

〖引言〗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一门自然科学。认识物质的性质是化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且只有深入地研究物质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利用物质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例如,通过对氢气的可燃性研究,可用作绿色能源和火箭的推进剂;通过对溴化银感光性的研究,制成了感光胶卷;通过对叠氮化钠(NaN3,在强烈撞击的情况下能快速分解并产生大量氮气)性质的研究,制成了汽车安全气囊……由此可见,研究物质的性质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更科学地认识物质的性质呢?这就是本节我们要探讨的主要内容。

〖板书〗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投影〗布置学生思考并填写活动表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评价与概括〗

1.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你认识了哪些物质?你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研究它们的性质的?

〖媒体展示实例〗

2.你认为研究一种物质的性质,应该按照什么程序来进行?你能通过实例说明吗?(可例举氧气、铁、盐酸或二氧化碳)观察物理性质预测化学性质验证或探究预测的性质分析现象并解释分类、比较、归纳、概括同类物质的性质

〖过渡〗通过同学们思考与交流,我们知道,研究物质的性质就应该首先把握研究的方法和程序。我们先探讨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板书〗

一、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

〖过渡〗通过同学们交流与探讨,研究物质的性质常常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

〖板书〗1.观察法

(1)含义: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用感官考察

研究对象的方法

〖看书(2)内容:可以直接用肉眼观察物质的颜色、状并回答〗态,用鼻子闻物质的气味,也可以借助一些仪器

来进行观察,提高观察的灵敏度。人们既在观察

过程中,不仅要用感官去搜集信息,还要积极地

进行思考,及时储存和处理所搜集的信息。观察

要有明确而具体的目的,要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

分析和综合。

(3)实例:。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2 观察·思考:

观察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实验目的】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掌握观察的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实验现象的分析,揭示物质的性质;

3、通过实验观察,认识金属钠的状态、颜色、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熔点的相对高低等物理性质。

4、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试剂和仪器】略

【实验内容】

1.观察盛放在试剂瓶中的金属钠。镊子将金属钠从试剂瓶中取出,用滤纸将其表面的煤油吸干,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钠(黄豆粒大小),观察钠块的切面。用小刀或玻璃片挤压豆粒状的钠(注意:金属钠有强烈的腐蚀性,千万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它。)

2.向培养皿中加适量水,滴入1~2滴酚酞溶液,将切好的钠投入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记录】

金属钠的物理性质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交流与讨论】

1.你是如何通过观察来认识金属钠的有关物理性质?在观察

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 通过观察金属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分析金属钠的性质;

【问题思考】

1、实验中,你注意到金属钠是怎样保存的?为什么?

2、通过该实验,你对实验观察的认识有哪些提高(对比初中阶段)?形成了哪些观察的方法以及透过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方法。

【活动评价】

【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1. 预测金属钠与盐酸的反应的现象。

2. 做一做: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观察的现象并分析

实验的结果。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概括〗通过上述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到:金属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熔点低、密度小、硬度小、展性好。查表或看书可知金属钠熔点为97.81。C,沸点为882.9。C;密度为0.97g·cm-3金属钠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板书〗2Na +2H2O ====2NaOH + H2

〖过渡〗刚才我们从“观察法”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性质。在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往往还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

〖板书〗2、实验法

(1)含义: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的性质的方法。

(2)注意的问题:在进行实验时,要注意控制温度、压强、溶解的浓度等条件,这是因为同样的反应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3)实验的步骤:在进行研究物质性质的实验前,要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等;实验中,要仔细研究实验现象,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后,要写好实验报告,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4)实例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3活动·探究

金属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

【实验目的】

1、学会通过实验来验证对物质性质的预测或探究物质未知

的性质的方法。

2、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3、认识条件控制在实验研究中的意义。

【试剂和仪器】

金属钠,酒精灯,石棉网,铁架台,铁圈。

【实验步骤】

1.将切好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使其与氧气反应。

2.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使其与氧气反应。

实验记录:

【交流与讨论】将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和将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思考】

1.这组实验对你有什么启示,理解实验法的意义。

2.在你做过的实验中,还有因条件改变而影响实验结果的情

况吗?

【拓展延伸】〖课后作业〗

预测:金属锂和金属钾与氧气反应的现象和产物。

【活动评价】

〖媒体展示或描述上述实验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概述〗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迅速被氧化而生成氧化钠,失去金属光泽(因此金属钠通常保存在煤油里);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生成过氧化钠。

〖板书〗4Na +O2 ==== 2Na2O

2Na +O2 ==== 2Na2O2

该实验验证了金属钠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的性质。

〖板书〗3、分类法:

在研究物质性质时,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研究,可以总结出各类物质的通性和特性;反之,知道某物质的类别,我们就可推知该物质的一般性质。

〖板书〗4、比较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找出物质性质间的异同,认识物质性质间的内在联系,对物质的性质进行归纳和概括。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填写活动表

活动1.2.1.4交流·研讨

1.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金属钠与金属铁的性质。

2.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预测金属可能具有哪些共同的性质?

1.在研究金属钠性质的过程中,你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小组讨论〗

〖表达与交流〗

〖课件展示上述现象、分析和结论〗略

〖评价与概括〗(课件,略)

〖概述〗上面是研究物质的性质时常用的四种方法,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方法;在研究物质的某方面性质时,可能只用到一种或两种方法,但在研究物质的整体性质时却常常是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综合应用。

二、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过渡〗

通过初中化学的学习,我们已经对科学探究的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其实,人们对物质性质的研究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研究物质

性质的内容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通性和特性。那么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是怎样的呢?

〖板书〗1.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学生阅读教材、提问并归纳〗(媒体展示)

首先,要观察物质的外观性质(包括物质的存在状态、颜色气味等);

第二、要对物质的性质进行预测;

第三、设计并实施实验来验证所做的预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与预测相一致的性质,并对实验中所出现的特殊现象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第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概括出物质的通性及特性。

〖媒体展示图1-2-6,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

〖过渡〗前面我们探讨了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程序和研究方法,现在我们利用其程序和方法来探究氯气的性质。

〖板书〗2。研究物质性质的案例——研究氯气的性质

〖引述〗氯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工业上,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量用于制造盐酸、有机溶剂和杀菌消毒剂等。氯气对人体有强烈的刺激性,吸入少量会刺激鼻腔和喉头黏膜并引起胸痛和咳嗽,吸入较多量时使人死亡;氯气也是大气污染物。所制取和使用氯气时要有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投影〗布置学生阅读、观察、记录并填写活动表

活动1.2.2.1 研究氯气的性质

【活动目的】

1、通过研究氯气的性质的探究活动,模拟和领会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基本程序;

2、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3、通过氯气与铁、铜、氢气的反应实验,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

4、培养学生实验的安全意识和环保意识。

【活动用品】

1. 仪器:集气瓶试管水槽坩埚钳铁架台胶头滴管砂纸

2. 试剂:氯气、铁丝铜丝氢气

【活动内容】

一、认识氯气的物理性质

【交流与讨论】

1.你知道通常从哪些方面认识物质的物理性质吗?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参考书(新人教) 说明 为了帮助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更好地使用教科书,我们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2(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实际,组织编写了本教师教学用书,供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教科书中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王晶、王作民、李桢、吴海建、孙琳琳、张晓娟、宋锐等。 本书的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吴海建。 图稿绘制:李宏庆、张傲冰。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 本章说明 (1)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5) 第三节化学键 (6) 教学资源 (8)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14) 本章说明 (14) 教学建议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7)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23)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31) 教学资源 (36)

人教版高中化学教师用书必修1WORD版

说明 本书是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内容和要求,结合高中化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编写的,供使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从有利于教师理解和体会课程标准,以及更好地使用教科书出发,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教学目的;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教学深广度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作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教学设计对节的内容特点、知识结构、重点和难点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对教学设计思路、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等提出建议;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中的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则是对节后的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化学知识、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为了丰富化学课程资源,本书最后编入了科学家谈化学的内容,以开阔教师的视野。 本书内容仅供教师参考,授课时的教学方法由教师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参加本书编写工作的有(按编写顺序)王晶、韩颖、陈新智、郑长龙、任学宝、李文鼎、王作民。 本书的审定者是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是乔国才。 参加图稿绘制工作的是李宏庆。 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大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进一步修改。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4年6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说明

高中化学教材全解鲁科必修1第01章第3节物质的量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物质的量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都非常小,仅一滴水,就含有大约1.67×1021个水分子,这么小的粒子,我们无法用肉眼计数,这样惊人的数字,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但在科学实验和实际生产中,人们又经常需要知道一定量的物质究竟含有多少微观粒子,我们怎样计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的数目呢?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注意:(1)这里的微粒是指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或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等微观粒子,不能指宏观颗粒。 (2)“物质的量”是一个专用名词,不能拆开。例如,不能说“氢气的量、硫酸的量”,而应说“氢气的物质的量、硫酸的物质的量”。 【知识·链接】 基本物理量是由人们根据需要选定的,在不同学科中和不同时期,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有所不同。例如,在力学中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是:长度、质量、时间;在热学领域中则采用长度、质量、时间、温度为基本物理量。1971年前国际制中采用的基本物理量是六个,即: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发光强度。1971年起又增加了物质的量为基本物理量,使基本物理量增加到七个。 2.阿伏加德罗常数:我们把0.012kg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近似值为6.02×1023mol-1,符号为N A。 (1)阿伏加德罗常数带有单位,其单位是mol-1。 (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准确值是0.012 kg 12C中所含有的碳原子数目,近似值是6.02×1023 mol-1。 (3)N A数值巨大,作用于宏观物质没有实际意义。 【交流·研讨】 为什么选用0.012 kg 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确定是以一个12C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值。12C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选用12g正是因为“12”这个数值能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联系起来。如某原子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 r,1个12C原子质量为ag,则1个R原子的质量为A r·a/12 g,1mol R原子的质量为N A·A r·a/12 g,N A·a=12g,所以1molR的质量即为A r·a/12 g,同理可推得1mol某分子、离子等的质量(g),其数值正好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或式量,这给物质的量的计算和应用带来极大方便。 3.摩尔: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尔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 注意:在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而不使用该粒子的中文名称。例如说“1mol氧”,是指1mol氧原子,还是指1mol氧分子,含义就不明确。又如说“1mol碳原子”,是指1mol12C,还是指1mol13C,含义也不明确。 粒子集体中可以是原子、分子,也可以是离子、电子等。例如:1mol F,0.5molCO2,1000mol CO32-,amol e-,1.5molNa2CO3·10H2O等。

高中化学教材全解鲁科必修1第04章第2节铝 金属材料

第2节铝金属材料 在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以看到铝的“影子”。然而,在一百多年前,铝却被认为是一种希罕的贵金属,价格比黄金还贵,甚至还被列为“稀有金属”之一。据说有一次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举行了一次宫廷宴会,来宾都用金碗喝酒,唯独皇帝一人在用铝碗,来宾都对皇帝的铝碗羡慕不已。真是怪事,铝怎么比金子还贵?这件事说起来也不奇怪。当时,一公斤钠价值2000法郎。当时,铝是用钠还原法制出来的,因此就更贵了。那么,铝到底有什么样的性质和用途呢? 研习教材重难点 研习点1铝与铝合金 【温故·知新】 钠、镁、铁性质的相似性 (1)物理性质:都是银白色,有金属的光泽,都能导电,都能传热,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2)化学性质:都能与非金属单质(如氧气、氯气等)反应;都能与酸反应;都能与某些盐溶液(如:CuSO4溶液)反应。 1.铝 (1)物理性质:硬度较小,银白色质轻,密度为2.7g/cm,具有一定的耐磨性,有很好的延展性和导电性,熔点低(666.4℃),沸点高(2467℃)。 (2)化学性质 ①与非金属反应 a 与氧气反应: 常温下,铝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失去金属光泽。 点燃时,金属铝可以在氧气中燃烧:4Al+3O2点燃 2Al2O3 说明:该反应放出大量热和耀眼的白光,因而铝可用于制造燃烧弹、信号弹、火箭推进剂等。 【知识·链接】 英阿马岛战争中英方的一艘现代化驱逐舰被阿方导弹击中后,燃起滔天大火,无法扑灭,导致舰艇沉没,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驱逐舰夹板上大量使用铝,铝在高温下发生了燃烧,生成氧化铝。 b. 与氯气、硫等非金属反应 2Al+3Cl2点燃 2AlCl34Al+3S 点燃 2Al2S3 ②与酸的反应 a. 与非氧化酸(盐酸、稀硫酸)反应,有氢气生成:2Al+6H+=2Al3++3H2↑。 b. 与氧化酸(硝酸,浓硫酸)反应,无氢气生成:Al+4HNO3 (稀)=A l(N O3)3+NO↑+2H2O 注意:Al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会钝化,但加热可反应。 ③与碱的反应

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1教材全解教师用书(全套word版)

第1章认识化学科学 学习导言 ▲章节知识概说 本章作为从学科内容和方法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介绍了化学学科的研究对象,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和趋势,通过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的关系;认识化学反应的本质;引入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认识化学学科的发展过程,重要作用,并介绍了化学学习的方法。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本章通过激起学习兴趣、介绍学习方法、学习化学工具三步曲,使学生认识了化学科学。学好本章,对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意义。 ▲课标理念感悟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合成新物质的一门科学,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的发展趋势。了解金属钠和氯气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的化学性质;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等有关化学计量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体会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科学研究方法在研究物质性质过程中的应用,了解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程序;体会定量研究方法对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事例,认识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第1节 有人说,化学中的“化”即“变化”,“学”即“科学”,化学实际上是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这句话尽管不尽严谨,但谁又能说它没有道理呢?试想,溶洞奇观、碳的燃烧、五颜六色的焰火……,哪样不是化学变化呢。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规律?我们如何控制这些变化,为人类造福?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化学世界吧。 研习教材重难点 【温故·知新】 1、物质变化的分类: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大类。物质的变化是中学化学学习的基础,贯穿整个化学学习过程,同学们应善于对这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加深理解,努力提高化学水平,培养相关能力。 2、化学反应的特征 (1)基本特征:化学反应的最基本特征是质量守恒定律,既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2)归纳特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反应,可归纳为“五个不改变,两个一定变,一个可能变”。 “五个不改变”:从宏观上分: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质量不变。②元素种类不变。从微观上分:③原子种类不变。④原子数目不变。⑤原子质量不变。 “两个一定变”:从宏观上看:①物质的种类一定改变。从微观上看:②分子的种类一定改变。 “一个可能变”:分子总数可能改变。 研习点1化学是具有创造性的、实用的科学 1、化学科学的涵义:化学科学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的自然科学。在理解化学科学的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和分子等; (2)化学研究的内容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和应用等; (3)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领悟·整合】 人们在长期的认识和利用大自然的过程中,逐渐建立了研究对象不同的各门自然科学,化学就是其中的一门。许多科学是从化学科学分支而出的。就中学化学中的知识而言,是学习其他许多科学的基础,例如生物学、医学等都与之相关;就中

高一化学知识点全解电子版

高一化学知识点全解电子版高一化学知识点全解 一、原子结构和化学键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在化学学习的初期,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基本概念。 1. 原子结构 原子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不带电荷。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电子的电荷为负。 2. 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由具有相同原子数的原子组成,是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解的化学物质。元素可由化学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的符号为O。 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经化学键结合形成的物质。化合物的化学式能够表达出化合物中各元素的种类和原子数目,如水的化学式为H₂O。

3. 化学键 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的力。常见的化学键包 括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电荷互相吸引而形成的键,形成离子化合物。共价键是由共享电子而形成的键,形成共价化合物。金属键是金 属中金属离子形成的键,使金属具有特殊性质。 二、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法 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法是描述化学反应和计算反应物质量比 的重要工具。 1. 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发生的物质变化和反应条件。化学 方程式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组成。 反应物位于方程式的左侧,产物位于方程式的右侧。方程式中 箭头“→”表示反应的方向。

2. 化学计量法 化学计量法是用数值表示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质量比。根据化 学方程式中的系数,可以计算出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比。质量比 可用于计算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 化学计量法有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 摩尔质量:元素或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或原子质量)的单 位是摩尔。 - 摩尔比: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比即为摩尔比。 - 摩尔关系: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通过反应物或产物的摩尔 比确定其他物质的摩尔质量或摩尔数量。 三、化学反应和化学能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物质变化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 式表示。在化学反应中,常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和变化。 1. 反应类型 常见的反应类型包括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 原反应等。

高一下册化学教材详解

高一下册化学教材详解 高一下册化学教材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探索化学科学的奥秘,深入 了解化学原理和应用。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建立化学知识 框架,提高化学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一、化学反应原理 在高一下册化学教材中,化学反应原理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化学反 应原理包括反应类型、反应方程式、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学 习化学反应原理,学生将能够理解不同反应类型的特点,掌握反应方 程式的写法和平衡的原理,进一步了解反应机理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学生将会了解到酸碱中和的定义和 特点,学习如何写出酸碱中和反应方程式,并进一步了解酸碱中和的 反应机理。此外,教材还会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等其他重要的化学反应 类型,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和掌握化学反应原理。 二、离子反应和溶液的性质 离子反应和溶液的性质是高一下册化学教材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学 生将学习离子反应的基本原理,了解溶液的电解性质和酸碱中和等相 关概念。 在学习离子反应时,学生将了解到离子反应的本质是离子间的化学 反应,通过配平离子方程式和了解离子的溶解度规律等,学生能够更 好地掌握离子反应的特点和应用。同时,学生还将学习溶液的电离度、溶液的电导性质等内容,加深对溶液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三、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在高一下册化学教材中,学生将深入学习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命名、化学式等知识。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化学学习的基础,通过系 统性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熟练掌握元素和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为后续 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例如,学生将学习化学元素的周期性表和周期性规律,了解元素的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等。此外,学生还将学习化合物 的命名和化学式的写法,了解不同类型化合物的特点和性质。 四、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高一下册化学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 将学习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原理、热力学方程、反应焓等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反应的放热和吸热性质,掌握如何计算反应 焓等内容。 五、实验技能和实践应用 高一下册化学教材中也注重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和实践应用。学生 将通过实验活动,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方法,培养实验观察和 数据记录的能力。 此外,教材还会涉及一些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酸碱中和 在饮料酸碱度调节中的应用,氧化还原反应在金属清洁过程中的应用等。通过实践应用环节的学习,学生将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与实际应 用的联系,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沪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沪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该教师用书是根据沪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材编写的,内容覆盖了高中化学的基本知识点和实验操作技能。教师用书的目的是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内容,掌握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更好地进行教学。 教师用书的第一章是关于物质的分类与性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常见物质的性质。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物质分类的原则,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掌握物质分类的方法。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展示不同物质的性质,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第二章是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能量变化的规律。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化学反应的特点和能量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能量守恒定律。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演示不同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 第三章是关于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原子的基本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组成和特点。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原子的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组成和元素的特性。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的相关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第四章是关于化学键与化学方程式。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键的形

成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化学键的类型和化学方程式的表示规则,帮助学生理解化学键的本质和化学方程式的意义。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演示化学键的形成和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五章是关于溶液的配制与浓度计算。这一章主要介绍了溶液的配制方法和浓度计算的原理。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溶液的配制步骤和浓度计算的公式,帮助学生掌握溶液的制备和浓度的计算方法。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演示溶液的配制和浓度的计算,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以上只是该教师用书的部分章节和内容介绍,整本教师用书还包括了更多的知识点和实验操作技能。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灵活运用这本教师用书,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知识。同时,教师用书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评价方法,帮助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提高教学效果。 沪版高一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是一本重要的教学参考资料,它内容丰富、结构清晰,适合教师使用。通过学习和运用这本教师用书,教师可以更好地教授高一化学必修一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

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 一、教材简介 本教材为化学必修第一册,是高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化学基础知识,包括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原理、元素周期表、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等。本教材强调实验和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教材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 1. 掌握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 2. 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性质; 3. 掌握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4.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 5. 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素养。 三、内容解析 本教材共分为七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若干课题。以下是每个单元的主题和主要内容: 1. 第一单元:物质结构基础。主要介绍原子的结构、元素周期表、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等基本概念。 2.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原理。主要介绍化学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化学平衡、酸碱反应等基本原理。 3. 第三单元: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介绍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钠、铝、铁等元素及其化合物。 4. 第四单元:有机化合物。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分类、结构和性质,如烃、醇、羧酸等有机化合物。 5. 第五单元:化学实验基础。主要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如实验器材的使用、实验安全等。 6. 第六单元:化学计算基础。主要介绍化学计算的基本方法,如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的计算方法。 7. 第七单元:化学与生活。主要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食品添加剂、化妆品等。 四、实验指导 本教材包含多个实验,每个实验都有详细的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实验: 1. 钠与水的反应:通过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通过制备硫酸铜晶体,了解结晶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乙烯的制备:通过制备乙烯,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和实验安全。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课时1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依据。(重点) 2.认识分类方法的应用。(难点) 3.感受分类方法对化学学科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 常见的分类方法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 交叉分类法 1.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即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2.举例 教材整理2 树状分类法 1.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种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2.举例 [特别提醒]物质的分类标准不同,同一种物质可能有不同的归类。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探究1交叉分类法 (1)用交叉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请连线) 【提示】 (2)交叉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提示】交叉关系,如对Na 2SO 4 进行的交叉分类: 探究2树状分类法 (1)请用树状分类法对初中所学过的化合物类型进行分类。【提示】 (2)树状分类法中所涉及的类别之间是什么关系?举例说明。【提示】有并列和从属关系两种,如物质的分类中:(1)并列关系: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

(2)从属关系: [认知升华] 升华1交叉分类法与树状分类法的区别 交叉分类法是对同一物质以不同的分类标准或角度进行分类;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物质按不同的属性进行逐级分类,各级之间为从属关系,同级之间为并列关系。 升华2物质的树状分类 [题组·冲关] 1.符合如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 A.NaHCO3 B.Cu2(OH)2CO3 C.NaCl D.Na2CO3 【答案】 D 2.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HNO3应属于() 【导学号:95432022】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3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含答案

第二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1 ,掌握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 中的应用。2。了解 化学计算中常见的命题规律和常 用的解题方法。 间课前自主预习 知识梳理 1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 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WL) + / M 微观:N A x 4/(g • mol -1) %数端野可 溶液的体积O HL R HL )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mol • L -1) ⑴物质的量浓度(c)和溶液质量分数(7。)的换算 关系是C = lOOOpzo ~~M 0 ⑵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应用 ①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 量之比, ni "2° ②同温、定容时,气体的压强比等于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 H1 ni ③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比等于它们的 尔质量之比,即段= 观 曼 他

Mi Mi Q

④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任何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相对分子质量倒数比,即%黑。 2。在化学反响方程式中的应用 2Na + 2H2O =2NaOH + H2 t 化学计量数之比2 扩大6。02X1()23倍 2X6。02X1023: 2X6。02X1023: 2X6。02X1023: 1X6。02X1023物质的量之比2 moi 2 mol 2 mol lmol

结论: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 的量之比。 效果自查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5 点 燃⑴化学方程式2H2+02= 2H2。的意义为2 mol H2和1 mol 02在点燃的条件下完全反响生成2 mol H2O() (2)0。1 mol Zn和Fe的混合物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响,一定生成0。1 (3)0。1 mol Al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响,生成3。36 L H2( (4)将铝投入到硫酸溶液中,当有3 moi电子发生转移时,反响的 铝为27 g() (5)1 L 0。1 mol/L 硫酸中参加0。2 mol Fe,生成0。2 mol Hz( [答案]⑴ J (2)V (3)X (4)V (5)X 2。 l。15g金属钠与水反响,得到100 mL溶液,贝IJ: (1)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o (2)反响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解析]〃(Na)=就扁=0。05 mol 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气体的 r 体积为V,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 2Na + 2H2O=2NaOH + Hz t

2020-2021学年新教材人教版化学选择性必修2教师用书:第2章 第1节 共价键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共价键 发展目标体系构建 1.能从微观角度分析形成共价键的粒 子、类型,能辨识物质中含有的共价键 的类型及成键方式,了解键能、键长及 键角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理解共价键中σ键和π键的区别,建 立判断σ键和π键的思维模型,熟练判 断分子中σ键和π键的存在及个数。 一、共价键 1.共价键的概念和特征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微点拨:共价键的方向性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并不是所有共价键都具有方向性,如两个s电子形成共价键时就没有方向性。 2.共价键的类型(按成键原子的原子轨道重叠方式分类) (1)σ键 形成由成键原子的s轨道或p轨道重叠形成

类型 s-s型 s-p型 p-p型 特征 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做旋转操作,共价键的电子 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征称为轴对称 (2)π键 形成由两个原子的p轨道“肩并肩”重叠形成 p-p π键 特征π键的电子云形状与σ键的电子云形状有明显差别:每个π键的电子云由两块组成,它们互为镜像,这种特征称为镜面对称;π键不能旋转;不如σ键牢固,较易断裂 共价单键为σ键;共价双键中有一个σ键,另一个是π键;共价三键由一个σ键和两个π键构成。 二、键参数——键能、键长与键角 1.键能 (1)键能是指气态分子中1 mol化学键解离成气态原子所吸收的能量。键能的单位是kJ·mol-1。键能通常是298.15_K、101_kPa条件下的标准值。例如,H—H 的键能为436.0 kJ·mol—1。 (2)下表中是H—X的键能数据 共价键H—F H—Cl H—Br H—I 键能/(kJ·mol-1 ) 568 431.8 366 298.7 断裂为气态原子,则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吸收863.6_kJ的能量。 ②表中共价键最难断裂的是H—F,最易断裂的是H—I。 ③由表中键能数据大小说明键能与分子稳定性的关系:HF、HCl、HBr、HI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师用书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1.遵守实验室规则 走进实验室,首先要认真阅读并牢记实验室安全规则。 2.化学实验安全措施 (1)特殊化学试剂的存放方法 ①易吸水、易潮解、易被氧化的物质应密封存放。 ②受热或见光易分解的物质应用棕色瓶盛放,并存放在冷暗处。 ③易燃、易爆的化学试剂应密封保存,并置于冷暗处,远离电源和火源。 ④剧毒化学试剂要单独专柜保存。 (2)填写下列标志所对应危险化学品的类别

标志 类别爆炸品易燃品氧化剂剧毒品腐蚀品 (3)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 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酒精着火移开可燃物,用湿布或沙土盖灭 烫伤或烧伤先用水冲洗烫(烧)伤处,再涂上烫(烧)伤膏 浓酸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NaHCO3溶液 浓碱沾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硼酸溶液 试剂溅入眼睛内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4)“三废”的处理方法 废气:不能直接排入大气,要进行回收处理。 废液:不能直接倒入下水道,要倒入指定的废液缸内。 废渣:不能随意丢弃,要进行分类处理。 [特别提醒]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H2SO4沿玻璃棒(或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中。 过滤和蒸发 1.过滤 (1)适用范围: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特别提醒] 过滤操作口诀:

漏斗烧杯玻璃棒,三样仪器不能少。 一贴二低三要靠,滤渣记得要洗涤。 2.蒸发 (1)适用范围: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2)实验装置:写出下图中仪器名称: 1.过滤时,玻璃棒的末端是放在三层漏纸一边还是放在一层滤纸一边? 提示:放在三层滤纸一边,否则会使滤纸破损而造成过滤失败。 2.过滤和蒸发操作时均使用到玻璃棒,二者的作用相同吗? 提示:不相同;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而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 3.蒸发操作中停止加热的依据是什么?能否将蒸发皿中液体直接加热蒸干? 提示:当蒸发皿中有较多固体析出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不能。 1.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滤纸和漏斗内壁之间无气泡。 二低⎩ ⎪⎨⎪⎧ 滤纸边缘略低于漏斗口漏斗里液面略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 ⎧ 倾倒液体的烧杯尖口紧靠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漏斗下口尖端紧靠烧杯内壁 2.过滤后洗涤沉淀的方法

高中化学选修三-教师用书(人教版)

本书根据教育部制订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3〕》的内容和要求编写的,供使用该书的高中化学教师教学时参考。 全书按教科书的章节顺序编排,每章包括本章说明、教学建议和教学资源三个部分。 本章说明是按章编写的,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分析和课时建议。教学目标指出本章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要到达的目标要求;内容分析从地位和功能、内容的选择与呈现以及内容结构等方面对全章内容做出分析;课时建议则是建议本章的教学课时。 教学建议是分节编写的,包括教学设计、活动建议、问题交流和习题参考答案。教学设计对各节的内容特点、重点和难点、具体教学建议等作了较详细的分析,并提供了一些教学方案供参考。活动建议是对“科学探究”“实验”等学生活动提出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问题交流是对“学与问”“思考与交流”等栏目所涉及的有关问题给予解答或提示。习题参考答案则是对各节后的习题和每章的复习题给予解答或提示。 教学资源是按章编写的,主要编入一些与本章内容有关的教学资料、疑难问题解答,以及联系实际、新的科技信息和化学史等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科书,并在教学时参考。 由于时间仓促,本书的内容难免有不妥之处,希望广阔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改良。 本书编写者:吴国庆、李俊、徐伟念、王建林、郑忠斌、胡晓萍、陈学英、王乾〔按编写顺序〕 本书审定者:李文鼎、王晶 责任编辑:李俊 责任绘图:李宏庆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化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2005年6月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教学资源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本章说明 教学建议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高一化学教材全解教师用书

第一节《走进化学科学》教案 深圳市南山区育才中学郑燕泽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准备】 金属镁、氧化铜粉末、活性炭、氢氧化钠溶液、澄清石灰水、浓盐酸、碳酸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石蕊试液、酚酞试液、PH试纸、酒精灯、火柴、试管、胶头滴管、玻璃片、药匙、砂纸等 多媒体教学平台 【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

新教材 人教版高中 化学 必修第二册 教师用书word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七章| 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1课时碳原子的成键特点烷烃的结构 图说化学·开启快乐学习之旅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成功提取青 蒿素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 医学奖。研究团队从1973年初开始测 定青蒿素的组成与结构,结合仪器测 定和科学推测,测定了甲基、过氧团、 带有酯基的六元环等部分结构片段, 判断出青蒿素分子中所有原子以何种 方式连接形成骨架,直到1976年最终 确定青蒿素的分子结构。那么有机物 分子有何结构特点呢? 明确目标要求 1.知道有机化合物是有空间 结构的,以甲烷为例认识有 机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 点。,2.知道同系物、同分异 构体的概念,能根据结构式 或结构简式判断它们是否 为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 (一)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1.甲烷的分子结构 电子式为H×·CH,·×,×·,H ·×H,结构式为CHHHH。 2.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键的个数成键的类型碳骨架形式与其他原子成键 每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单键 双键 三键 多个碳原子之间可 以结合成碳链,也 可以结合成碳环 碳原子不仅可以和碳形成 共价键,而且可以和H、O、 N、S等原子成键 (二)烷烃1.烷烃的结构(1)甲烷的结构

分子结构示意图球棍模型空间填充模型 结构特点4个C—H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即键角为109°28′),是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4个氢原子分别位于4个顶点 [微提醒] 碳原子成键的复杂性 ①碳原子也可以与其他的碳原子形成双键或三键,如C===O、C≡N。 ②碳原子间构成的碳链可以带支链,也可以与其他原子形成环状物,如。 [微辨析] 同系物与同分异构体 ①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一定不是同系物,互为同系物的化合物一定不是同分异构体。 ②CH2===CH2(乙烯)和(环丙烷)相差一个CH2,但二者结构不相似,也不是同系物。 ③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同分异构体,如CH3COOH和CH3CH2CH2OH,二者分子式不同。 (2)烷烃结构特点 单键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 饱和碳原子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 2.烷烃的命名——习惯命名法 (1)表示 碳原子数(n)及表示 n≤10 1 2 3 4 5 6 7 8 9 10 甲烷乙烷丙烷丁烷戊烷己烷庚烷辛烷壬烷癸烷 n>10 相应汉字数字+烷 (2)当碳原子数n相同,结构不相同时,用正、异、新表示。 如:C4H10的两种分子的命名: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同步教师用书:第1章 第2节 课时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课时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重点) 2.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并能运用N A进行计算。(难点) 3.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及应用。

物质 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教材整理1 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它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其单位为摩尔,简称摩。 2.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 教材整理2 阿伏加德罗常数 1.把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叫做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为N A,通常用6.02×1023_mol-1表示。 2.N A指1 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一定要指明何种粒子,如1 mo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N A,而原子数目为3N A。 3.涉及稀有气体时注意He、Ne、Ar等为单原子分子。 4.物质的量、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粒子数(N)之间的关系为n=N N A。如0.5 mol H2O中分子数为3.01×1023。 [探究·升华] [思考探究] 探究“物质的量”的含义与应用 (1)“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有何不同?试从概念、研究对象、单位等方面进行比较。

【提示】①概念不同:“物质的量”是度量物质所含微观粒子集体多少的一个物理量,而“物质的质量”是描述物体所含物质多少的物理量。 ②研究对象不同:“物质的量”研究对象是微观粒子;“物质的质量”研究对象可以是宏观物质也可以是微观粒子。 ③单位不同:“物质的量”单位是摩尔,“物质的质量”单位是克或千克。 (2)“1 mol小米”和“1 mol氧”这两种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不正确。①物质的量度量的对象是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离子、原子团、中子、质子、电子等,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而不能指宏观物体,因此“1 mol小米”说法错误。 ②在用“mol”为单位衡量物质时,要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表述要确切,如“1 mol O”表示1 mol氧原子,“1 mol O2”表示1 mol氧分子,“1 mol O2-”表示1 mol 氧离子,而不能说“1 mol氧”,因为“氧”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这里的氧指代不明确,因此“1 mol 氧”说法错误。 (3)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是如何规定的? 【提示】 1 mol粒子数是指0.012 kg 12C含有的碳原子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 (4)阿伏加德罗常数与6.02×1023有何不同? 【提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是单位为mol-1的物理量,其数值约为6.02×1023;而6.02×1023仅是一个数值。 [认知升华] 有关物质的量、摩尔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概念的理解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含答案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第一课时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 学习目标:1.能记住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以及金属钠的用途。2.知道金属钠与氧气、水等反应的现象及化学方程式。 1.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为,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很容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为 ,达到稳定结构,因此金属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 2.钠的物理性质 钠的物理性质既有金属的一般性,又有其特殊性: 一般性:银白色金属,热和电的良导体。 特殊性:质软,密度比水小,熔点低。 3.钠的化学性质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钠在空气中表面变暗:4Na +O 2===2Na 2O ; (2)钠在空气中燃烧:2Na +O 2=====点燃 Na 2O 2; (3)钠与水反应:2Na +2H 2O===2NaOH +H 2↑。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自然界中钠存在游离态() (2)钠的熔点低() (3)钠与O2反应时,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4)钠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 [答案](1)×(2)√(3)√(4)√ 2.取一块金属钠,放在燃烧匙里加热,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金属先熔化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花③燃烧后得白色固体④燃烧时火焰为黄色⑤燃烧后生成淡黄色固体A.②⑤B.①②③C.①④⑤D.④⑤ [解析]钠燃烧时,先受热熔化成闪亮的小球,然后燃烧,燃烧时火焰为黄色,燃烧后生成淡黄色的过氧化钠固体。 [答案] C

知识点一 钠 1.钠与氧气的反应 (1)实验探究 (2)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的主要变化 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完全转变为Na 2CO 3粉末,此过程中的主要变化与现象有: 银白色金属钠(Na )――→O 2①表面变暗 (生成Na 2O )――→H 2O ②出现白色固体(生成NaOH )――→ H 2O ③ 表面变成溶液(NaOH 潮解)――→CO 2④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 2CO 3·10H 2O ) ――→风化 ⑤ 白色粉末状物质 (生成Na 2CO 3)

—新教材课标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教师用书:43第二课时 共价键 含答案

第二课时共价键 学习目标:1.知道共价键、极性键、非极性键的概念和实质。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结构式表示简单的共价分子结构。3.能从化学键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1.共价键与共价化合物 (1)共价键的形成过程 ①氯分子的形成过程 请你根据上述图示,用电子式表示其形成过程: Cl·····+·Cl·· ·· ―→Cl·· ·· Cl·· ·· 。 ②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氯化氢分子的形成过程 请你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H×+·Cl·· ··―→H·×Cl·· ·· 。 (2)共价键 ①概念: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②成键三要素:

a.成键微粒:原子。 b.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的或不同种的非金属元素。c.成键条件:成键前原子最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状态。 ③分类 (3)共价化合物 ①概念: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 ②四种常见的共价化合物 a.非金属氢化物:如NH3、H2S、H2O等。 b.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SO2等。 c.酸:如H2SO4、HNO3等。 d.大多数有机化合物:如CH4、CH3CH2OH等。 (4)共价分子的电子式与结构式 ①常见分子的电子式和结构式 ②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2.化学键 (1)化学键 ①化学键概念:使离子相结合或原子相结合的作用力。 ②分类 ③化学反应的本质: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上就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由电离方程式HCl===H++Cl-可知,HCl分子中存在离子键() (2)加热熔化氯化钠晶体和加水溶解氯化氢时,均发生化学键的断裂() (3)非极性键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