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什么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

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什么是“三、百、千、千”什么是“五经”、“四书”

“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着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着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什么是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

日常生活,激发儿童的兴趣

古代阅读教学的经验有哪些什么是评点法

熟读、精思、博览以诵读为基础熟读,记忆理解,形成语感;在熟读的基础上精思,有所感悟;在熟读精思的同时,广泛涉猎,博览群书;评点法评点法是对文章进行“圈点”、“评注”,是古代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圈点”是指在阅读时给字句画上符号;“评注”是把对内容和文字的评论写在正文旁或行间;

古代作文教学有哪些经验

注重基本功训练,读多写多改,作文从模仿入手,先放后收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三大问题

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目的问题-语文教育成了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工具,成了科举考试的附庸;教学内容问题-教学内容陈旧片面,主要是识字、读古文、作古文;教学方法死板、单一,就是诵记和模仿;

中国传统教育有哪“四大弊端”

脱离语文实际,脱离应用实际,忽视文学教育,忽视知识教育

近代语文课程与教学的巨大变革有哪些

语文单独设课;国文名称出现1912年;现代文进入语文教学;

语文学科曾用过的名称有哪些语文学科独立后的第一个名称是什么

曾用过读经、词章、字课、习字、作文、读经讲经、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国文、国语、语文、汉语、文学等名称;

“国文”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正式名称; 现代语文产生的背景是什么表现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现代语文学科是新文化运动、特别是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产物;

在“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的推动下,北洋军阀政府于1920年通令全国,小学开设“国语”,主要教白话文;中学开设“国文”仍然教文言文;

简述关于红领巾教学的讨论;

1953年,在普希金指导下因课文红领巾教学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内容涉及教学时间和效率,教师的积极性和学生的主动性及各自在教学中的作用,组成语文课的因素及分析等教学方法;这场讨论推动了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了现代文教学模式;

简述“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

为了避免语言、文学混合教学所产生的弊端,我国语文教育在1956年秋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汉语系统地讲授汉语知识,文学强调纯文学和文学史系统;这是我国第一次有组织有领导的对语文教学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的探索;时间虽短,却为以后的语文教学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二十世纪60年代初语文教育大讨论的贡献

确定了语文是基础工具的学科性质;编写出了以现代文为主的相对稳定的全国通用教材;提出了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学的原则;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对语文名称的不同认识;

对语文名称有多种认识,语言文字吕,语言文学、语言文章叶,语言文化,汉语文学,等等,不同的名称说明人们对语文课程认识不同,也说明人们在不断探索语文课程及其性质,并在不断深化对语文课程的认识;

怎样理解语文课程的基础地位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是一切学习的基础,是工作和生活的基础,“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特点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为什么说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工具,它是思维的物质外壳,任何语言的形式都是同其思想情感的内容一起存在的;学习语文不能离开它所负载的文化,离开了就要成为空洞无物的东西;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使它区别于其他工具;若不能正确理解二者的统一,就会出现各种偏差;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什么

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21世纪的中国课程顺应时代潮流,追求新的课程理念;

新课程目标体现哪些新的价值观

确立起新的知识观 ; 通过确认知识的不确定性,新课程具有了“探究本位”、学生中心的性质;确立起新的学生观 ; 新课程把学生的个性发展视为课程的基本目标;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回归生活世界是新课程目标的重要特色,它使新课程植根于社会生活的土壤;

谈谈对语文课程“三维目标”的认识;

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理念出发,加强课程目标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重要维度;从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出发,突出课程目标的实践性,将“过程与方法”作为另一重要维度;从现代社会对公民素质的要求出发,对语文“知识与能力”这一维度也有新的理解;三维目标密切联系,相互渗透,在教学中统一,在过程中统一;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作用

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评价作用、管理作用等;

语文课程目标有哪些特征

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

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突出了哪些思想

总目标是基于人的终身需要以及和谐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语文素养而提出的,其基本精神体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思想性与审美性的统一;具体说来,其中突出了以下思想;1、突出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突出了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新课程在识字与写字目标中突出了哪些方面

新课程标准加强了在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重视识字写字的姿势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强调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例如“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还强调通过识字写字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课堂阅读活动中,教师担当着什么样的角色

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教师作为文本与学生的中介,他的思想深度、文化水准、人生经验、审美水平要高于学生,他可以起向导的作用,但决不能取代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多重对话关系,如学生与作者、文本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教师与作者的对话,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必须强调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习阅读;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了解语文新课程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写作能力方面的要求

鼓励自由表达,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倡导写作的个性化,例如“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语文新课程关于口语交际的技能要求必须在哪些前提下才有意义

口语交际的核心意思是“交际”二字,所以情感态度十分重要;表现为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如自信心、勇气、诚恳、尊重对方、有主见、谈吐文雅等;

语文课程目标强调以贴近生活的话题或情境来开展口语交际活动,重视日常生活中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重在参与,体现了口语交际的实践性;

综合性学习阶段目标要求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

1.乐于探究

2.自主学习

3.主动参与

4.勤于动手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目标简析

由总目标、必修课程目标、选修课程目标构成,较好地实现了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衔接,体现了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特点;总目标要求学生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必修课程目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

语文课程标准,是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发的,用纲要形式规范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制定语文课程标准的依据有哪些

国家的政策法规,国情的特点,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规律,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等; 1978年全日制十年制学校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知识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精要好懂有用1963年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有什么特点

明确地提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质;强调语文学科的个性特色;提出:“一般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政治课,也不要把语文课讲成文学课;”正确阐述了语文教学中的“道”和“文”不可分割的科学辩证关系;指出“以道为主”“以文为主”“道和文并重”都不符合教学实际,强调文道统一;重视基本训练和能力培养;选材重视思想教育的任务;

本次课程改革为什么用“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1.从功能目标上看,从重视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的人的单向度发展转向重视“全人”发展,由重视选拔

取向的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2.从课程内容上看,改变过于重视书本知识的繁难偏旧现状,密切课程与社会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3.从课程结构上看,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强调学科间的联系与综合;

4.从教学方式上看,由关注怎么教的具体方法问题转向关注为什么教的目标问题和教什么的内容问题,

关注教学的本质问题,努力引导、帮助和促进学生学习;

5.从课程评价上看,改变以往的评价过于强调甄别的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从课程管理上说,增加了一定的弹性,有利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选择利用;

什么是语文教材

泛指对人的语言文字产生影响的一切书面的、非书面的语言材料;特指根据语文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写的,供语文教学中师生使用的材料;专指语文教科书,即课本

语文教材主要有哪些功能

语文教材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智德启迪,语文历练,语文积累,知识扩展;

中学语文教科书的内容要素形成了哪几个系统

范文系统;知识系统;实践活动系统;助读系统

如何正确认识和把握使用语文教材

正确认识和把握语文教材,首先要具备三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是转变教育思想观念,认识课程与教学的关系;二是要有真本领,即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功底,善读善写;三是有责任心,愿意刻苦钻研,精益求精;

统观全套教材,了解编辑意图;熟悉整册课本,明确教学重点;钻研教材内容,研究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材,适当调整;

语文教学设计的正确指导思想是什么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强调师生交往的互动性和互惠性;

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强调结论和过程的统一;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强调认知和情意的统一;

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

语文教学设计的主要内容

明确语文教学目标;安排语文教学内容;选择语文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过程;组织语文教学评价; 如何理解“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维度

情感不仅指学习热情、兴趣、动机,更是内心体验和情感世界的丰富;态度不仅指学习态度、责任,更是指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价值、科学价值、人类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统一,人类价值与自然价值的统一;

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 行为主体应是学生,而不是教师;

2、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可评价、可理解的;

3、行为目标陈述有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方式,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陈述方式;

4、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

5、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

6、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 例:“培养学生革命的骨气,提高学生写议论文的水平;”

上面的语文教学目标的陈述是错误的,指出其错误,分析其错误原因;

一般情况下,语文教学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语文教学目标陈述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上面的陈述的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其次,行为动词尽可能是可测量的,可评价的,可理解的,以便于教学时把握和评价时适用,上面的陈述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测量和评价,故其陈述是错误的;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1、语文内容与语文形式统一的原则

2、语文教学中发展智力的原则

3、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全面训练协调发展的原则

4、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原则

语文教学内容设计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教学内容要恰当,教学内容要充实,教学内容要做到重点突出、难点分散、疑点明确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要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要依据教学目标与任务,要依据教学内容,要依据教师素质,要依据学生特点,要依据教学的组织形式、时间、设备条件

语文教学方法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1、多样性原则;

2、综合性原则;

3、灵活性原则;

4、创造性原则;

语文教学评价有什么意义

测定学习成绩,鉴定教学效果,检验管理水平,获取反馈信息,预测发展方向

语文教学评价应注意什么问题

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都是必要的,但应加强形成性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应重视定性评价;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根据各学段目标达成的要求,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简介教案的内容及要求

课时计划包括课题,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课时,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后记等;教案必须具有科学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

关于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目前影响较大的有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音识字、字理识字、字族文识字等;

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哪些方面

边读边思边动笔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勤于读书的习惯,质疑问难的习惯,健康读书的习惯

阅读能力的要素有哪些

阅读感受力阅读理解力基本阅读能力,阅读欣赏力,阅读评价力,阅读创造力,阅读迁移力

朗读技巧的训练突出哪四个方面

朗读是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方法;是把无声的文字化作有声的语言;把单纯的视觉作用转化为各种感觉的综合作用,从而加强对书面语言的理解和掌握;

朗读技巧的训练应突出停顿、重音、语调、节奏等四个方面

朗读与默读、精读与略读的不同要求

朗读的基本要求是:用普通话,正确,流畅,有感情;默读是不出声的阅读,视觉接受文字符号后,直接发射给大脑,立即理解;应注意:1、速度;2、理解; 3 、习惯;

精读是一种为了达到对读物的充分理解而进行的阅读;这种方式要求认真、仔细、精确地研读读物,最后完全理解阅读材料的内容和形式;应注意:1、全面理解,逐次研读;2、仔细品味,融会贯通;3、读思结合,边读边记;4、灵活运用多种精读方式;略读训练要注意把握大意,抓住重点;提高阅读速度

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法包括哪几个环节

20世纪前期,苏联教育家凯洛夫创立了五环节教学法:1、组织教学;2、复习旧课;3、讲授新课;4、巩固新课;5、布置作业;

组织课堂讨论要注意什么问题

1、明确目的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教师要有民主的态度

什么是“读读、议议、讲讲、练练”教学法试举例说明;

该方法是阅读评点、谈话、讨论、讲解指导、组织练习等各种阅读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具有广泛的

适应性;其一般程序为:指导学生阅读;组织学生讨论;精讲;进行口头或书面练习;例如略

什么是“情境教学法”

利用生活场景、图片、幻灯、投影、录像、演课本剧等方法,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具体直观的情境中观察、体验、思考、练习,从而掌握教学内容,完成训练任务 ;

什么是写作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写作一般指的是学生写文章、写短文;

写作训练的内容主要有:育人训练;积累训练;思维训练;语言训练;技能训练;文体训练;写作速度训练

联想的方式主要有哪些

联想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包括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三种;通常所说的“爱屋及乌”、“睹物思人”、“瑞雪兆丰年”等,都属于接近联想;“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属于相似联想;“读书有`蜜蜂式`和`蚯蚓式`,是博采百花酿成花蜜,还是吃进泥土又排出土粒”,属于对比联想; 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包括哪些内容

1、善于联想与想象;2 、深入地思考生活;3、全面、辨证地看问题;4、多角度、多侧面地认识事物;

学生书面语言训练应达到什么要求

1、准确;

2、简明;3 、得体;4 、生动;

记叙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写清楚;

2、写具体;

3、恰当运用议论、抒情;

说明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抓住事物的特征;

2、掌握说明的顺序;

3、语言准确、平实;

议论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指导学生立意;

2、选用恰当的论证方法;

3、表达准确、严密;

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要点是什么

1、强化常见应用文的格式训练;

2、语言要简明得体,注重规范性

写作教学的一般过程是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定向;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学生参与;交流讲评,互相沟通;

写前指导应注意什么问题

写前指导应适度、恰当;应把重心放在激发兴趣、开拓思路上,并给学生留下思考想象的空间,注重开启学生情感这一源泉;使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有方法可循;指导方式以集体为主,一般采用讲解法、谈话法和讨论法;

作文批改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有针对性,讲求实效;多批少改;内容兼顾形式;

作文讲评的主要要求有哪些

要有重点;发挥多种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作文讲评的常见方式是什么

综合讲评;典型讲评;专题讲评;对比讲评;

命题作文有什么特点

命题作文是由教师出题目,学生据题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

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教学的意图,实现作文教学的系统性和规范性;能够密切配合阅读教学,便于教师进行指导、批改和讲评,避免作文教学的片面性和盲目性;但如果命题不当,就会使学生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味,达不到训练目的;

想像作文训练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关联式想象作文;扩展式想象作文;延伸式想象作文;假想式想象作文;寓意式想象作文;科幻式想象作文;

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启发思考,激活想像,让习作者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话题作文与“供料作文”的区别主要在于:从审题上说,话题作文强调的是“有关”,不在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而供料作文的主旨要与材料吻合;从文体上说,话题作文淡化了文体意识;从结构上说,供料作文中的“料”是必须使用的,

而话题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仅起一个帮助学生理解话题的意思,写作时可以不联系材料;

什么是研究性作文训练其训练程序通常是怎样的

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当中选择和确定研究性题目,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地收集资料,加工处理资料,并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训练程序如下:选择课题;设计方案;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及时评估与交流;

口语交际训练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1、口语交际态度:耐心专注地倾听,自信负责地表达;

2、语音辨识力;

3、话语记忆力;

4、话语理解力;

5、话语的评判力;

6、口语表达能力;

7、口语应对能力;

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方法有哪些

听讲;诵读;复述;答问;讲述故事和见闻;专题演讲;即席发言;讨论或辩论,等等;

语文综合性学习有何特点

1、整体性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整体性特点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

2、开放性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课程内容具有开放性;课程范围具有开放性;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

3、实践性强调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4、自主性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 自己选择学习目标,安排学习内容,选择学习方式,选择指导教师,决定活动结果呈现的形式;

5、生成性随着学习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出现,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和体验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是语文综合性学习生成性的集中表现;

兴趣的种类有哪些

需要所产生的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目的的兴趣,叫间接兴趣,又叫理趣;

由选择所产生的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得兴趣,叫直接兴趣,又叫情趣;

具有审美价值的兴趣叫乐趣;

语言感知能力的获得靠什么

语感能力的获得,不是单靠查字典或其他工具书,也不是单靠书面学习,而是根据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真切的生活经验所形成的对于语言文字的感知能力;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

语文教师的专业能力一般包括哪些方面

1、语文教学设计能力

2、语文教学实施能力

3、语文教学评价能力

4、语文教学研究能力5 、班级和团队组织能力6、运用教学语言的能力7、语文教学应变能力

什么是语文教学研究其最大特点是什么

语文教学研究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和语文教育研究的方法,研究和解决语文教育历史和现实中得理论和实践问题,认识和掌握语文教育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理论,促进教学改革;

最大特点,就是理论联系实际,教学促进研究,研究提高教学;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教学论 语文教学论学科的起源与发展 ● 我国的语文教育源远流长,对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有很长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语文教育现象作了深入的观察分析,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如:学与习结合,学与思结合,因材施教,启发式提问等)。后来,历朝历代都有一些文人学者对语文教育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 如,宋代的朱熹和他的《朱子读书法》,元代的程端礼和他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清代的唐彪和他的《读书作文谱》、《父师善诱法》,王筠和他的《教童子法》等。但是,以上研究还并未把语文教学问题作为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学科来进行研究,更没有作为学校里的一门课程来开设。 ●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中国现代新学 制诞生了。在新的学制下,类似于今天的语文课的“中国文字”(初小)和“中国文学”(高小和中学)课开始从史学、经学和伦理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为了培养中学“中国文学”课的师资,在当时的优级师范学堂(相当于今天的高等师范院校)开设了教授法课程。 (不过,当时的教授法还不是一门独立的课程,而是包含在教育学课程之中,是教育学课程中的一部分内容,名之曰:各科教授法),这便是中学语文教学论学科最初诞生时的情形。☆ ●1919年,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改“教授 法”为“教学法”,并率先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的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教学法的名称便逐渐在全国推开。☆●1939年,国民党政府教育部颁布的《师范院校分系必修及 选修科目表施行要点》中规定,各系均要开设“分科教材及教法研究”,把教材研究正式规定为课程内容。学科名称遂由教学法改为教材教法。 ●建国以后,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材教法经常是交叉使用的。 一直到了80年代中期,教育界掀起了一股学习外国,研究学科教育学的热潮,于是,在民间,好多学校开始把学科教学法改为学科教育学。但也有一直没有改的,还有改为学科教学论的(因为相应的硕士点叫学科教学论)。一直到1997(?),教育部修订的师范院校教学计划才改学科教材教法为学科教学论。不过紧接着,相应的硕士点改为课程与教学论,所以,新近编写的好多语文教学论教材就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学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教学任务 ?性质 中学语文教学论是向学生阐述语文教学规律,培养学生从事语文教学实践能力的界于语文与教育两个学科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实践为主的课程。☆ ?研究对象 1、语文课程问题。包括课程的性质、目标、课程结构、课 程内容、课程资源、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 2、语文教材问题。包括教材体系、教材体例、教材编写原则、教材选择和使用要求、教科书制度等。 3、语文教学问题。包括语文教学原则、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阅读教学、教学、口语交际教学、语文知识教学、课外语文学习等。 4、语文教师问题。包括语文教师的工作性质、职业要求、知识结构、能力素养等。 ?教学任务 1.学习语文教学的理论知识,包括宏观的规律性知识和微 观的操作性知识; 2.进行教学基本技能训练,包括训练如何钻研教材,如何 备课、如何讲课,如何批改和讲评学生作文,如何命题考试,如何组织课外语文学习活动等等。 3.与其他学科配合,增进学生对语文教学的认识和感情, 热爱语文教学。 ● 怎样学习中学语文教学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理论(看书、听讲);实践(联系实践学习,投身实践:课堂练习、教育实习等) 2、听课、读书与训练相结合 3、课内和课外相结合 课外阅读、课外练习 4、学习历史与研究现状相结合 ● 1、语文教学法学科起源于何时?具有怎样的性质? 2、为什么要学习中学语文教学法,它有何作用? ●阅读书目: ●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大出版社 ●饶杰腾《语文学科教育学》,首都师大出版社 ●张鸿苓《语文教育学》,北师大出版社 ●谢象贤等人《语文教育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于亚中等《中学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松泉《语文教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韦志成《语文教学艺术论》,广西教育出版社 ●周庆元王松泉《语文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教程》,高等教育 出版社 ※语文课程的性质、内容 ●第一节语文学科性质的定义及理解 一、语文名称的演变 ●1.语文学科独立设科时期:1902年,张百熙拟定了《钦 定学堂章程》又为“壬寅学制”,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禄合订《奏定学堂章程》又为“癸卯学制”,第一个经清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学制: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语文也开始独立设科,始称为中国文字、中国文学。 ●2.辛亥革命前后: ●蔡元培、梁启超就认为中国文字、中国文学并不限于文字、 文学,提议定名为“国文”。辛亥革命后,1912年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中学校令施行规则》,规定中小学一律开设“国文”课,这是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

历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试卷与资料答案

历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试 卷与资料答案 一、考试解读: part 1 学院专业考试概况: ①学院专业分析:含学院基本概况、考研专业课科目: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考试情况; ②科目对应专业历年录取统计表:含华南师范大学相关专业的历年录取人数与分数线情况; ③历年考研真题特点:含华南师范大学考研专业课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各部分的命题规律及出题风格。 part 2 历年题型分析及对应解题技巧: 根据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科目的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题等),分析对应各类型题目的具体解题技巧,帮助考生提高针对性,提升答题效率,充分把握关键得分点。

part 3 近年真题分析: 最新真题是华南师范大学考研中最为珍贵的参考资料,针对最新一年的华师考研真题试卷展开深入剖析,帮助考生有的放矢,把握真题所考察的最新动向与考试侧重点,以便做好更具针对性的复习准备工作。 part 4 2019考试展望: 根据上述相关知识点及真题试卷的针对性分析,提高2019考生的备考与应试前瞻性,令考生心中有数,直抵华南师范大学考研的核心要旨。 part 5 华南师范大学考试大纲: ①复习教材罗列(官方指定或重点推荐+拓展书目):不放过任何一个课内、课外知识点。 ②官方指定或重点教材的大纲解读:官方没有考试大纲,高分学长学姐为你详细梳理。 ③拓展书目说明及复习策略:专业课高分,需要的不仅是参透指定教材的基本功,还应加强课外延展与提升。 part 6 专业课高分备考策略:

①考研前期的准备; ②复习备考期间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③考场注意事项。 part 7 章节考点分布表: 罗列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专业课试卷中,近年试卷考点分布的具体情况,方便考生知晓华师考研专业课试卷的侧重点与知识点分布,有助于考生更具针对性地复习、强化,快准狠地把握高分阵地。 二、华南师范大学历年考研真题与答案: 汇编华师考研专业课考试科目的2011-2018年考研真题试卷,并配备 2011-2018年真题答案解析。首先对每一道大题的解答思路进行引导,分析真题的结构、考察方向、考察目的,向考生传授解答过程中宏观的思维方式;其次对真题的答案进行详细解答,方便考生检查自身的掌握情况及不足之处,并借此巩固记忆加深理解,培养应试技巧与解题能力。 2018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7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6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5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2014年华南师范大学902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答案详解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3.1956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4.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研复习 什么是课程什么是课程论 课程各级各类学校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什么是教学什么是教学论 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 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境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教育史上曾出现过的三大课程流派的是什么 学科中心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和相应的技能为目标;人本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以追求人的和谐发展为目标,希望在教育过程中实现和发展人的本性、人的尊严、人的潜能;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的课程目标是主张根据社会的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课程活动; 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是什么 中国古代的礼记·学记篇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什么 一般认为,最早的较为系统的教育学专着是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里面有教育原理、教育制度、学校组织、课程设置、教学法等;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哪几种 在我国,教学的词义主要有四种; 教学即学习指自学和通过人教而学两种不同途径的学习 教学即教授 1912年公布的师范学校规程中规定教育学科包含教授法,教学即有了教授之义; 教学即教学生学 1917年后,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据此,“教学”的含义即“教学生学”; 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根据凯洛夫的教育学中,“教和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的观点,“教学”的含义是:教师教和学生学; 教学理论流派主要有哪些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以知识授受为逻辑起点、从目的和手段进行展开的教学理论体系;行为主义的教学理论把刺激—反应作为行为的基本单位,认为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的教育理论体系;认知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是促进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或改组的教学理论体系;非指导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即促进,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教学理论体系; 在人们的思维和研究中,“教学什么”和“怎样教学”的不同侧重会导致怎样的结果为什么 突出“怎样教学”,孕育出了以教学方法为核心和取向的“教学思维”方式,促进了教学方法的发展;但内容决定形式,仅有教学方法的花样翻新,无法使教学出现质的变化,会影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突出“教学什么”,孕育了以课程为核心的“课程思维”方式,使人们自觉地站在“教什么”的课程立场来认识和解决“怎样教学”的问题,但开发出的课程必须要有适当的教学方法来实行,才能保证课程改革的成功;忽视教学方法,课程改革会最终搁浅; 语文教学法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认识语文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语文课程与教学规律,指导语文课程与教学实践; 什么是“三、百、千、千”什么是“五经”、“四书” “三、百、千、千” 我国古代流传的最着名的蒙学读物,即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主要作用是集中识字; “五经”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着作的合称,中国古代教育教材; 什么是文选读本 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如昭明文选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 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有哪些 集中识字,为读写打基础;使用韵语和对偶,便于朗读、记诵;正确处理“文”与“道”的关系;联系

《课程与教学论》综合复习资料

课程与教学论 活动课程:活动课程亦称经验课程、儿童中心课程。是与学科课程对立的课程类型。它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因此,活动课程也称动机论。活动课程的思想可以溯源到法国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家卢梭。1课程设置应当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为中心;应当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内容;教材编排应注意儿童的心理结构。杜威认为儿童有四种本能,并相应地表现为四种活动:语文和社交的本能和活动;制造的本能和活动;艺术的本能和活动;探究的本能和活动。课程设置就应当以这些本能为基础,并尽量满足这些本能的要求。他主张教材应当心理化,应当把各门学科的教材或知识恢复到原来的经验,通过教学把它变成儿童个人的直接经验。 显性课程也叫显在课程、正规课程、官方课程,指的是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与隐性课程相对。 隐性课程”一词是由我国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对其下的定义是:学校政策及课程计划中未明确规定的、非正式和无意识的学校学习经验 课程实施的研究价值: 1了解课程变革的实际2,理解课程变革的失败的原因,3.对学习结果以及影响学习结果的可能的决定因素作出解释4,不至于将课程实施与课程变革过程的其他方面相混淆。 1、简述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的基本观点。根据很多美国课程学者的归纳,课程 实施主要有三个基本取向,即“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与“课程创生取向”。 忠实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即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 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实现程度高,则课程实 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取向的基本特征集中体现在其对课程、课 程知识、课程变革、教师角色的性质以及研究方法论的认识方面。相互适应取向 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 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课程创生取向认为,真正的课程 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 教育经验的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2、课程改革是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 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 观的过程。就是传统学习方式的"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向现 代学习方式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转变过程。 第一章:概论 课程与教学论的历史重要事件 1632年,捷克夸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949年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行为目标之父)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一、选择题 1.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发展轨迹顺序正确的是( D ) A.教授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B.教学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C.教学法→教授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D.教授法→教学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E.教授法→教材教法→语文教学法→语文教学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2.我国现存最早的文选读本是( C ) A.《古文观止》 B.《千家诗》 C.《昭明文选》 D.《文章正宗》 3.我国教育史上语文学科从古代传统教育的综合性社会学科中独立出来后的第一个正式名称是( C ) A.读经讲经 B.语文 C.国文 D.国语 E.母语 4.新中国成立后,设立语文课程,“语文”的含义是( D ) A.语为语言,文为文学 B.语为国语,文为国文 C.语为语言,文为“文言” D.口头为“语”,书面为“文” 5.1956年,我国语文教育的重大改革是( A ) A.汉语、文学分科教学试验 B.阅读、写作分科教学试验 C.文言、白话分科教学实验 6 .选出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表述正确的项:(ABCD ) A.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B.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C.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D.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7.《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第四学段学生能认识常用汉字:(C ) A。2500个B。3000个 C.3500个 D.4000个 8.下列描述符合语文课程评价新理念的是( ABCDE ) A.以发展为本,淡化甄别与选拔,激发被评价者的内在发展动力,促进新的自身价值的实现。 B.坚持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C.将注重结果的评价重心转移到注重过程评价上来。 D.打破单一的评价方式,提倡评价方式多样化。 E.评价主体要多元化。 9.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的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领域:ABCDE A.识字与写字 B.阅读 C.写作 D.口语交际 E.语文综合性学习 10. 语文考试命题的依据是 C 。 A.语文教科书 B.语文教学参考书 C.语文课程标准D.语文教科书和语文教学参考书11.“语音语调,正确规范,高低适度,快慢适宜,声音连贯,停顿恰当,感情充沛,节奏鲜明。”这种阅读方法是。(A )A朗读B默读C精读D略读 12. 教杜甫的《石壕吏》时要求学生设想老妇人从军后的故事,并进行复述,这是( C )。 A.详细复述 B.简要复述 C.创造性复述 D.概要复述 13. 学过莫泊桑的《项链》一文后,让学生续写《路瓦栽夫人的故事》,这主要是培养学生的 A 。 A想象能力B观察能力C理解能力D鉴赏能力 14.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 A )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 1 “语文独立设科”时间和内容 答:时间:1904年单独设科;内容:①随着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制度改革而出现,现代语文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的产物;②鸦片战争打破了中国的封闭状态,也带来了教育思想和制度的变革;③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奏章学堂章程,中国历史第一个由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现代学制,史称“癸卯学制”,我国现代教育由此开始;④学制对语文课程的修业年限,课程设置、宗旨,教学任务和时间,教学原则,教材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把语文课程从古代的综合性学科中分离出来,标志着传统语文教育向现代语文教育过度; 2 教学: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助灯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堂管理、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学记是最早的教学论专着; 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课程论:依据对科学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几个发展阶段; 答:①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②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③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④语文教学法时期1939-1978⑤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⑥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 第二章 1 1963年,张志公发表论工具一文;发展了工具论理论; 2 我国古代阅读教学方面的主要经验有:熟读,精思,博览; 3 国文百八课是1935年夏丏尊,叶绍钧合编的; 4 “三百千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5 四书五经,大教学论,学记王筠的教童子法朱熹的朱子教学法 6我国古代的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主要经验有哪些 答:阅读教学:1熟读,精思,博览2评点法写作教学:1注重基本功训练2多读多写多改3作文从模仿入手4先放后收 第三章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阶段目标两类;总目标有十项,前五项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两个维度;后五项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知识与能力”维度;阶段目标把义务教育的九年分为: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第四学段7-9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材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材部分) 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20 分) 1. 课程:课程是为各级各类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它的目的、内容、范 围、分量和进程的总和,包括为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而营造的学校环境的全部内容。 2.现代课程论:课程论是依据对学科系统、学生心理特征、社会需要的不同认识和价 值取向而建立起来的关于课程编订的理论和方法体系。 3.教学:教学是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其 中包括两大类:一是呈示、对话、辅导等主要行为方式,一是激发动机、课程管理、 交流、期望等辅助行为方式。 4. 教学论:教学论是教育学中的一门分支学科,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 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做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 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中国古代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学论专著;在西 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拉特克和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夸美纽斯写了一本著名的《大教学论》,是最早的一部教育学。) 5.语文课程现象:是指语文课程在发展、变化中所表现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课程 外在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6.语文教学现象:是指语文教学活动所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和联系,是语文教学外在 的、活动易变的方面。 7.语文课程规律:是指语文课程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8.语文教学规律:是指语文教学及其构成要素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 9. 三百千: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历时最久、最具代表性的蒙学读物是《三字 经》 ,《百家 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 。主要作用是用韵语化的方式集中识 字。 10. 五经:汉代以后以“五经”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 育。 即经过孔子整理 的 《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的合称,包含了古代政治、教育、 文化、 哲学、伦理等方面的内容,在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11. 四书:宋代以后以“四书” 为主要课程的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 育。 是儒家经典的代 表 性著作《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四部著作的合称。长期成为封建政 府科举取士的考试用书。 12.“五经”“四书”: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教育,汉代以后以“五经”为主要课程,宋代 以后以“四书”为主要课程。“四书”“五经”作为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典范,一直 被沿用到清末。他们在思想内容方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但它们对整个 汉语文教育 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后世的政治、文化、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重 大影响。 13. 文选读本:文选读本是我国古代用来进行读写训练的主要教材。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 集是南朝(梁)太子萧统编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其后影响较大的还有宋代真德秀编的《文章正宗》,谢枋得编的《文章轨范》,清代吴楚材、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姚鼐编的《古文类辞篡》、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等。各类文选读本,所选的大都 是各个朝代的名家名篇,有利于学生阅读和仿作习文。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久的是《 古文观止》。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2古代语文教材分为蒙学教材、文选教材、儒家经典。 3 《文选》开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先河,显示出中国文章大国风范。 4朗读法包括朗读、背诵、吟诵等。 5导读法的创造者是钱梦龙。 6、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7、作文批改坚持点拨、启发原则就要多就少改、多批少改多启发学生,点化学生。 8、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9、语文教师要“精”于语文专业,“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语文: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2、语文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双基、语文能力、思想修养、品质、文化品位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3、文道统一:语文训练,简称为“文”,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简称为“道”,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品质的教育。语文教育合思想教育必须统一起来。 4、批改:教师对学生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修改意见及努力方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特色有哪些? 答:传统的集中识字、吟诵、涵咏、感悟特色;语文基础知识合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特色;文章编选的典范性特色。 3有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考研书北师大

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考研书北师大 北师大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教育资源,一直以来都是考研复习的热门选择之一。对于考研的语文科目来说,北师大的相关教材和教学理论是考生们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理论和学习方法三个方面来介绍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 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内容丰富多样。这门课程主要包括课程理论、课程设计和教学论三个部分。课程理论部分主要讲述课程的定义、课程发展史、课程改革和课程评价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趋势。课程设计部分重点介绍课程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设计符合教育目标和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论部分则主要探讨了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技巧。 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和实践操作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同时,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研究和实践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 考研语文科目的学习方法也是考生们关注的重点。北师大的《课程

与教学论》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加讲座和研讨会等方式来深入学习课程内容。同时,北师大还提供了一些经典案例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参加课外活动和实习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研语文科目中的重要教材之一。该课程内容丰富多样,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学习该课程,考生们不仅可以掌握课程设计和教学理论的基本知识,还可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因此,选择北师大的《课程与教学论》是考生们备考语文科目的明智选择。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资料 语文课程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培养学 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课程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表达的技巧, 还培养了对文化、历史和人类思维方式的理解。因此,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语 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包括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三个方面。语言文字是 语文课程的基础,它包括词汇、语法、修辞等内容。学生需要通过词汇的积累 和语法的学习,掌握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修辞,掌握 修辞手法,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文学是语文课程的核心,通过学习文学作品,学生可以了解文学的特点和作品的内涵。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学生可以培养自 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修辞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修辞手法, 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生动有趣。 其次,语文教学论是指教师在语文课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教师在语文 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同时,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学习需求,采用 不同的教学策略,如个别化教学、合作学习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如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复习语文课程和教学论时,学生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首先,可以通过阅 读相关的教材和参考书籍来复习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学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 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理解作品的主题和内涵。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做一些

练习题来巩固自己的语言文字和修辞知识。其次,学生可以参加一些语文辅导班或培训班,通过听课和参与讨论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教学能力。此外,学生还可以参加一些语文竞赛或活动,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比拼来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 总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学生在学校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它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学生需要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如语言文字、文学和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语文教学论,掌握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通过合理的复习方法和适当的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语文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教学论,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

东北师范大学84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22年考研专业课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847语文课程与教学论2022年考研专业课真题 一、简答(10*4=40分)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整体教学评价的建议。 2.《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 年版)>对教材编写的建议。 3.《普通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有哪些特点? 4. .<普通语文课程标(2017年版2020年修订)》设置了“语言建构、梳理与探究”任务群,该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有哪些? 二、论述(20*3=60分) 1. 统编版教材使用人文主题搭配语文要素的“双线组元”的编写模式。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在教学中如何进行“双线”教学?、 2. 以一部文学名著为例,论述如何在高一年级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教学? 3. 结合具体例子,谈谈初中语文如何开展革命文化教育? 三、教学设计(50分)

杜甫的《登高》和李清照的《声声慢》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负页,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结合两位作家和作品的“同构性”,写不少于400字的文学评论。(20分) (2)以“生命的诗意”为主题,结合两首诗歌设计三项专题设计,要求写出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资源,并体现中华传统文化教育。(30分)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 提纲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学习提纲 【前言】此学习提纲以王文彦主编的教材《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为蓝本整理 语文学科发展 1.光绪二十九年 (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癸卯学制”,这是我国现代教育的起点,也是语文这门学科独立的起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堂设“中国文字”科,高等小学堂、中学堂设“中国文学”科。 2.“语文”学科名称的确立:“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语文语文课本之时。 年,语文学科改为“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21世纪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正式启动。 语文学科性质 学科名称的含义:“语文就是语言的意思,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语文是以汉民族言语为核心,以文学教育为重点,包含语言、文学、文章、文化等综合因素的学科。 语文学科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的内涵: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是人类交际的基本工具;语文是基础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课程。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的定义:P84 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基本标准,是规范语文课程和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P84“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请按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价值理念: 1、一个根本出发点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2、语文课程性质的二元融合,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3、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融为一体。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笔记(含考试大纲)

东北师范大学885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笔记(含考试大纲) 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大纲 第一编语文课程论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功能 1.语文课程的性质 2.语文课程的功能 3.语文课程的地位 第二章语文课程的理念与目标 1.语文课程的理念 2.确立语文课程目标的意义与依据 3.初、高中语文课程目标 4.语文课程目标及其特性 第三章语文课程资源 1.语文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2.语文课程资料筛选机制 3.语文课程资源利用的原则和策略 4.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领域、策略、途径 第四章语文课程的测试与评价 1.语文课程测试的性质与类型2.语文课程测试的方法和题型3.语文试卷的编制 4.语文课程评价及其作用 5.语文课程评价的问题、要求、方法 第二编语文教材论 第一章语文教材总论 1.语文教材及其价值 2.语文教材的类型 3.语文教材编写的特点4.地方(乡土)教材的编写 5.语文教材的使用 第三编语文教学论 第一章语文教学论与语文学习论 1.语文教学论和语文教学论的性质、研究对象、任务、研究方法 2.语文学习的性质、类型、内容

3.语文学习过程的意义和特点 4.语文学习的方式 第二章语文教学原则 语文教学原则的内容、确定原则的依据和贯彻原则的途径 第三章阅读教学 1.阅读理念和阅读教学理念 2.体验和感悟的性质和意义3.体验和感悟的目标、方法、原则 4.阅读教学的层次和角度5.阅读教学模式6.阅读教学基本方式7.阅读教学基本方法8.分类文体的阅读教学 第四章作文教学 1.作文理念和作文教学理念 2.中学生作文习惯的意义和方法 3.作文教学的原则、要求 4.作文教学过程 5.分类文体的作文教学 第五章口语交际教学 1.口语、口语交际、口语交际的特征 2.口语交际教学和口语交际教学的特征、内容、策略 3.口语交际教学与听话教学和说话教学 4.口语交际教学设计的基本形式 第六章语文综合性学习指导 1.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念、目标 2.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评价 3.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第七章现代语文教学媒体 1.现代语文教学媒体及其特点、作用 2.现代语文教学媒体选用原则和要求 3.语文多媒体教学和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的要求 第四编语文教师论 第一章语文教师的使命和素养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要点(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要点 第一章语文课程的性质特点 1.语文的本质:我们认为,语言是以言语为根本质的包含文字、文学、文章、文化等多元素在内的一个综合体。 2.语文的特征:符号性、工具性、A、语言是思维的工具B、语言是交际的工具。C、语文是信息的载体。D、语文是文化的载体。人文性。 3.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一门具有多种属性的人文应用课程,其特点一般表现为工具性、人文性、文学性、综合性、社会性等。期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国,其他则为其一般特征。 4.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理论基础(1)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融合。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语言教学就会陷入科学主义的泥潭,如果我们只重视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语言教学将沦为人文主义的乌托邦。2社会发展研究理论的进步(3)关于人的理论研究的发展。 5.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除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征之外,还取决于三个方面: 1语文学习过程的特殊性。2 国家人才培养目标的必然要求3社会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综上所述,无论从理论研究发展的成果还是从中国现实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角度看,语文课程都必有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语言课程的本质牲,也是语言教学的独特个性。 6.人文教育的特点:一、民族性:语言不仅在语音、语汇、语法、倏等方面具胡鲜明的民族性,而且在神韵、气质、风骨上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语文教育活动的本质内容,就是学习民族语言与其所包容的民族文化精神,了解民族思想情感和生活的历史。二、时代性。语文教育活动的内容来自于广阔的社会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文化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及其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往往制约着语文教育,要求语文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潮流,与时代生活的节奏同步,反映时代文化精神的内在,表现时代文化精神的风貌和物质。从而为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服务。三、复合性。 7.人文教育的途径一、语文内容及教学主体对内容的理解二、言语内涵,即通过语文本身所蕴涵的人文性,来实话人文教育。三、言语行为及言语态度。四、语文的形式美。 8.语文课程的功能不应该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矢量积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高中语文矢量积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首先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一的民展奠定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项功能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语言教育的功能和人文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语言课程与教学目标 1、课程目标: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育任务和学科内容,使学生达到的培养目标。2语文课程三个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语文课程三个目标的实质:a过程与结果的统一b认知与情意的统一c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的基本精神:1 突出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2 突出现代社会对语文能力的新要求。3突出语文课的实践性本质 语文课程的阶段目标。。。。。。。。。。语文课程的总目标。。。。。。P30 第三章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素养:对语文有长久的修养和训练,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常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 3、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1)热爱祖国语文-----爱国主义情愿具体表现。(2)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正确态度。(3)丰富的语言知识(4)扎实的语言能力(5)较强的语感(6)发展思维能力(7)良好的个性(8)健全的人格 4、语文素养的构成要素的结构特点:首先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性概念。其次,语文素养是一个动态实施过程。再次,语文素养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 5、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将会人我们带来怎样的启示? 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作为语文课程的目标理念的形象展示,它实质在于倡导语文教学应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2、语文素养的“冰山模型”必然会促进语文课程的建设和教学实践的深入忆改3、“冰山模型”还启示我们:语言素养的形成和发展绝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也不一定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界限。需要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师协同一致,连续地努力。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

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 第一篇:大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笔记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 一、填空题 1新课标规定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2古代语文教材分为蒙学教材、文选教材、儒家经典。3 《文选》开我国文选型语文教材的先河,显示出中国文章大国风范。4朗读法包括朗读、背诵、吟诵等。5导读法的创造者是钱梦龙。 6、新课程目标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7、作文批改坚持点拨、启发原则就要多就少改、多批少改多启发学生,点化学生。 8、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9、语文教师要“精”于语文专业,“博”于文化科学知识,能以正确的教育理论指导教学。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1、语文:口头语和书面语的合称 2、语文素养:是指人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语文实践(修习培养),在语文双基、语文能力、思想修养、品质、文化品位等方面所达到的高度。 3、文道统一:语文训练,简称为“文”,是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语文能力的训练;思想教育,简称为“道”,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所进行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思想品质的教育。语文教育合思想教育必须统一起来。 4、批改:教师对学生作文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指出作文的优缺点、修改意见及努力方向。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

程。2中国古代语文教育的传统特色有哪些? 答:传统的集中识字、吟诵、涵咏、感悟特色;语文基础知识合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特色;文章编选的典范性特色。 3有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你认为这句话对吗?为什么?答:对。“教学有法”是说教学是一门科学,有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可循,具有较为普遍和相对稳定的“常法”、“常式”;“教无定法”是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是由教材内容与形式的丰富性,教学对象知识能力基础,性格心理的差异性等因素所决定的,作为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和研究各种教学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优化组合,努力创新,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4简述写好作文总批的要求。 答:要视学生为朋友,充满爱心;评语要突出重点;评语针对性要强;评语要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分析、评价题 答案要点:A老师的性质观:工具性;B教师则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B教师的教学效果好。前者学习语言是静态的,词句的理解脱离语境,支离破碎,忽略了词句装载的情与意;灵魂没有了,学生不仅不感动,反而产生了想象不到的错觉与误解。后者可看出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调动了自己的感觉器官与思维器官,感悟到文字的表现力,对语言的理解有情有意,因而能用比较准确、流畅、动情的语言加以表述。学生主动性得到发挥,不仅有的同学对课文的理解有创意,而且大家受到恋国恋乡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侧面。成功的读文教学不仅使精湛的语言文字大放异彩,而且他们装载的思想、智慧、高尚的纯净的感情会伴随着语言文字流淌到学生的心中,哺育学生健康成长。 一、论述题 2、语文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受多种因素制约。内部因素如学科本身的特点——综合性,文学性,实践性,模糊性;语文学习的长期性;语文教材编写的质量。教师本身的素质;外部因素如应试教育或素质教育环境,教育体制以及学校的软硬件设施等。其中,教师的素质尤为关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