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4单元动物的生活单元测试(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4单元动物的生活单元测试(新版)冀教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4单元动物的生活单元测试(新版)冀教版

第4单元动物的生活

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骨骼、骨连结和骨骼肌 B.骨、关节和骨骼肌

C.骨、骨连结和肌肉 D.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2.骨的形状各异,但骨的基本结构一般都包括()

A.骨松质、骨密质、骨髓 B.骨膜、骨松质、骨密质

C.无机物、有机物 D.骨膜、骨质、骨髓

3.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其骨髓位于()

A.骨松质 B.骨髓腔 C.骨松质和骨髓腔 D.骨密质和骨髓腔

4.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骨内的成分有关,老年人跌倒容易骨折是因为()

A.有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大 B.有机物含量增多,脆性增大

C.无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大 D.无机物含量增多,脆性增大

5.体育课上某同学不慎肱骨骨折,你认为固定时夹板的长度应该是()

A.长过骨折点到肘关节的长度 B.长过骨折点到腕关节的长度

C.长过腕关节到肘关节的长度 D.在肱骨长度内即可

6.下列不是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好处的一项是()

A.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B.使肌纤维增粗,骨骼肌粗壮有力

C.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D.使骨的营养更充足,骨密质增厚

7.投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要求两臂由肘部稍曲,用力快速前摆至前臂伸直并高速扔出球体。完成此过程时上臂的哪些肌肉参与如何协作完成的()A.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

B.以肱二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舒张

C.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收缩

D.以肱二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

8.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其基本结构包括()

A.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B.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

C.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和关机软骨 D.关节头、关节窝、关节面和关节软骨

9. 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B.鲸鱼喷水

C.成群的雄孔雀在雌孔雀前开屏炫耀

D.蚂蚁群中的兵蚁出动御敌

10.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

A.用摄像机拍摄非洲狮一天的生活过程,研究其捕猎方法

B.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刚毛,研究蚯蚓运动的方式

C.通过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仔过程

D.用细线绑住鱼鳍,研究其作用

11.关于动物行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各种行为都是动物对复杂环境的适应性表现。

B.动物的行为能帮助动物更好的生存繁衍。

C.两只狗为争一块骨头而打架时不会你死我活

D.竹节虫的拟态不是行为

12.关于动物行为的特点,错误的是()

A.动物的行为是神经系统和激素调节的结果

B.动物行为都是运动、变化的过程

C.动物行为都是可以遗传的

D.动物的行为对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13.鸟类在繁殖期间抢占地盘的现象,叫做“占区”,所占的地盘称为“领域”。一般说来,占区获胜的雄鸟,容易在很短时间内找到配偶。对于鸟类的这种行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鸟类的“占区”对繁殖有着重要的意义

B.是鸟类繁殖行为的一部分

C.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

D.鸟类的智力相对较高,所有行为复杂

14.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

A.两只雄海豹为争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 B.一条蛇追击一只青蛙

C.一只鹰捕食一只野兔 D.螃蟹举起螯反击

15.下列几种动物群体中,没有社群行为的是()

A.狒狒 B.蜜蜂 C.蝗虫 D.蚂蚁

16.管居沙蚕遇到危险则立即缩回到自己的管内。()

A.保护行为 B.防御行为

C.攻击行为 D.节律行为

17.下列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A.蜗牛取食菜田里的蔬菜 B.猫捉老鼠

C.小袋鼠一出生就爬到育儿袋内 D.母狼将人类婴儿当作孩子哺育

18.家燕在育雏期间,为了捕虫育雏,每天要往返数百次,对巢里的几只雏鸟,要一只一只轮流喂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家燕的行为是育雏 B.家燕的行为是繁殖行为的一部分

C.家燕的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D.家燕的行为是跟亲燕学习的

二、思考与表达(共46分)

19.(4分)连线题。

骨膜含血管和神经等,有营养作用

骨密质有造血和营养功能

骨松质疏松多孔,内有红骨髓,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骨髓致密坚硬,抗压能力强

20.(每空2分,共32分)

举重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下图是举重运动员通过挺举举起杠铃的过程。分析后回答以下问题。

A. 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

B. 运动员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置于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

C. 接着屈腿预蹲,用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以双手举过头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收回平行保持静止。

(1)当运动员站立,做准备活动时,双臂自然下垂,此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2)当运动员如左图,两手虎口相对抓住杠铃,稍用力拉直双臂时,肱二头肌处于_______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3)当运动员如中图,将杠铃举至肩际,用肩膀和双臂共同负担杠铃重量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状态。

(4)当运动员如右图,伸直双臂将杠铃举过头顶,肱二头肌处于状态,肱三头肌处于

状态。

(5)由此可见,动作是由成对的肌肉完成的。

(6)整个挺举过程是在的支配下,主要由上肢的骨骼肌提供了运动所需的

的,牵动着,并围绕一些完成的。所需的能量则和___________系统、系统、系统有关。

21.(每空1分,共10分)将下面的动物行为写在相应的行为类型横线上。

A. 壁虎遇到攻击时尾部肌肉收缩自断其尾 ______________

B. 猴群的成体之间,彼此按一定的优势序位组织起来 ______________

C. 鸟类用树枝、杂草泥土筑巢 ______________

D. 红羚羊用鸣叫警告对方不要来侵犯它的领地 ______________

E. 公鸡报晓 ______________

F. 雌雄蛙抱对,并把精子和卵产在水中 ______________

G. 金龟子装死 ______________

H.两只公鸡为争夺一只小虫而争斗 ______________

I.天敌进入巢区时,棕头鸥会群体在低空盘旋、俯冲、嘶叫或排粪,直到入侵者远离巢区为止

______________

J.牡蛎在海水涨潮时觅食,蟹类在退潮时觅食 ______________

三、探究实验(每空2分,共18分)

22. 以下是某兴趣小组探究蜗牛行为的实验过程,分析后回答问题:

取一托盘,洒上水,在盘内放些白菜叶,将一只活的蜗牛放在距离蜗牛约1厘米处,蜗牛头上有四个触角,其中一对大触角的顶端长着眼。走动时两对触角总是伸展开来,慢慢的活动,如果触角接触到障碍物,就会立即转变前进的方向。用木棍触碰蜗牛的腹足,它的头和足便缩回壳内,不再前行。

(1)蜗牛遇到障碍会绕行的行为是一个、的动态过程。离不开它的________器官和器官。

(2)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是在蜗牛系统的协调作用下完成的。

(3)用木棍刺激蜗牛的腹足,它会缩回壳内不再前行的行为,从不同行为的特点上分应属于

行为,从获得途径分应属于行为。

(4)蜗牛的行为都是适应而产生的,对蜗牛的生存和延续有重要的作用。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D

3.C

4.D

5.C

6.A

7.C

8.A

9.B 10.D

11.D 12.C 13.D 14.A 15.C 16.B 17.B 18.D

二、思考与表达

19.(4分)

骨膜含血管和神经等,有营养作用

骨密质有造血和营养功能

骨松质疏松多孔,内有红骨髓,能承受一定的压力

骨髓致密坚硬,抗压能力强

20.(每空2分,共32分)

(1)舒张、舒张

(2)收缩、收缩

(3)收缩、收缩

(4)收缩、收缩

(5)协作

(6)神经、动力、骨、关节、消化、循环、呼吸

21.(每空1分,共10分)

A. 防御行为

B.社群行为

C.繁殖行为

D.防御行为

E. 节律行为

F.繁殖行为

G.防御行为

H.攻击行为

I. 防御行为 J.节律行为

三、实验探究

22.(1)运动变化感觉感觉

(2)神经系统

(3)防御先天性

(4)个体种族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归纳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复习归纳 第三单元 植物的生活 1. 2. 种子萌发的条件 外界条件: 适量的水分(墒情不好时浇水) 充足的氧气(播种前松土) 适宜的温度(春播、地膜覆盖) 3. 种子萌发的过程①种子吸收水分,体积胀大②种子里的营养物质转化成为溶于水的简单 物质③溶于水的物质运输给胚根、胚轴、胚芽④胚根发育成根⑤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结构⑥胚芽出土⑦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4. 种子的发芽率:发芽率大于90%合格。 56蹲苗、烤田、深层施肥、“干透浇足”都是利用根的向性促进根向土壤深层生长发育 7.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根; 大量的根毛细胞:增大了吸收面积 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根尖的成熟区 根毛细胞壁薄、质少,液泡大 上部分化,形成导管 8.植物(根)细胞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大于周围溶液(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吸水,当(根毛)细胞液浓度小于周围溶液(土壤溶液)浓度时,(根毛)细胞失水。 根毛细胞吸水过程:水分通过细胞壁、膜、质进入根毛细胞的液泡中。根毛细胞液浓度降低,水分又进入相邻细胞中,逐步进入表皮内的层层细胞中,进入导管。 9.合理灌溉 不同植物生长所需水量不同 “烧苗”现象:一次性施肥过多、盐碱地都会造成土壤溶液浓度过高 10.氮、磷、钾是植物生活中需求量最多的三种元素 无机盐的作用及缺乏症

11 .合理施肥 施磷肥;生产茎或根的多施钾肥。(缺锌:苹果小叶病;缺硼:油菜花而不实) 不同生长时期需求不同:苗期施氮肥;中、后期施磷、钾肥; 不同土壤:碱性土壤施酸性肥料;酸性土壤施碱性肥料;沙地多施农家肥。 不同肥料:施肥应以农家肥做基肥,适当追加化肥 12.无土栽培:根据植物生活所需要的无机盐种类和数量,按一定的比例配制成培养液,在无土的基质中培养植物的方法。(原理:植物的根吸收的只是水和溶于水的无机盐) 13.芽的分类 按着生位置:顶芽和侧芽 生长点:使芽轴伸长,发育成顶芽 按发育情况:叶 芽 结构 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花 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枝条 混合芽 幼叶:发育成叶 芽 轴:茎 14.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发育的现象。 (用材林等保护顶芽;苹果树、棉花、番茄、行道树等是去掉顶芽,促进侧芽生长。) 15.叶片的结构 16、探究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的实验:过程:暗处理一昼夜(消耗有机物)、选叶遮光(双面遮,一半面积)、酒精中氺浴加热(脱叶绿素)、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现象:未遮光部分变蓝。 结论:光合作用产物之一是淀粉。(淀粉是主要产物,可进一步形成其他有机物。) 17、光合作用放氧实验:上升的气泡内是氧气。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使将要熄灭的火柴棍复燃。 18、意义:①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植物本身需要,人和动物的食物来源。 ②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动植物的呼吸及燃料的燃烧。维持碳氧平衡。 ③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植物动物人生命活动需要。 19、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注意:二氧化碳气体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20、同位素标记光合作用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水,水是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 21、增强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 ①延长光合作用时间:地膜覆盖、大棚种植。 ②增大光合作用的总面积:合理密植、立体种植 ③可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施加有机肥或适当施用碳酸氢铵肥料。大棚或温室中可直接喷施储存在钢瓶中的二氧化碳。合理密植,良好通风。 ④立体农业:复种,间作,混、套种。 22、叶的横切装片制作过程:取一新鲜叶片放于载玻片上,一片薄纸夹在两个刀片中间迅速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汇总(冀少版)

生物初二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与播种幼苗 一、种子的基本结构 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的整体叫做胚 1.单子叶植物: 1)果皮和种皮:两者紧贴在一起,不容易分开,保护种子的内部 2)胚芽:生有幼根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在与胚芽相对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连接胚根与胚芽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连接茎和叶的部分 5)胚乳:储存着营养物质 6)子叶:一片,不肥厚。种子萌发的时候,他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芽、胚轴、 2.双子叶植物: 1)种皮:坚韧,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在凹陷一侧的种皮上有种脐 2)胚芽: 生有幼叶的部分,将来发育成茎和叶 3)胚根: 在与胚芽相对的一端,将来发育成根 4)胚轴: 连接胚根与胚芽的部分(2片子叶在此相连),将来发育成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5)子叶:两片,肥厚,储存着营养物质 3.双子叶种子与单子叶种子的异同点: 同:①都有种皮和胚 ②都贮存有供植物发芽的营养物质 ③胚都是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异:①结构不同,单子叶种子多一个胚乳 ②子叶数目不同,双子叶种子有两片子叶,单子叶种子有一片子叶 ③单子叶种子有胚乳,双子叶种子没有胚乳 二、种子萌发过程: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 三、种子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适应环境的表现)。 四、挑选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90% 五、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完整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梳理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汇总 (2)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 破,发育成根。 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 出。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3)植物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的表现)。(4)挑选种子要选择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外界:适宜的,适量的,充足的 第二章根的吸收与水肥管理 第一节根的生长 (1)根的生长具有、向水、。这些特性,分别与根的生长、吸收和无机盐有关系。 (3)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1) 形成了中空的,有利于水分的运输。2) 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3) 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4)实际应用 1.根尖的各个部分对根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应注意保护,使其少受损伤,这样可以使根得以快速恢复生长,有利于成活。 2.植物体“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必须注重根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1)蹲苗:农作物定苗后,要先使土地干旱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灌溉,这种锻炼幼苗的方法叫做蹲苗。蹲苗能使植物的根向发展,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防止。 2)烤田:当水稻秧苗成活后,要将稻田里的水排干,这一措施称为烤田。通过这一措施土壤水分减少,促使水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动物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Zoology 2011,46(6):134 140 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刘佳李忻怡张育辉 *陕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西安 710062 摘要:两栖动物的性别决定机制主要包括遗传性别决定(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 ,GSD )和环境性别决定(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 ,ESD )。近年来,在两栖动物性别决定和性腺分化机制的研究中,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探讨性别决定相关基因及其相互关系方面的研究已获得新的成果。本文通过对DMRT 1、DAX 1、SF 1、SOX 3、SOX 9、FOXL 2、CYP 19、CYP 17在两栖动物性别决定中作用的分析,显示DAX 1、SF 1、FOXL 2、SOX 3均参与芳香化酶基因转录的调节,其中FOXL 2、SOX 3促进了CYP 19的表达,DAX 1、SF 1则与CYP 17的表达调节有关。这些结果提示,两栖动物性别决定相关基因通过作用于CYP 19、CYP 17的表达调控性别决定过程,基因和温度分别在GSD 和ESD 过程中通过影响雌、雄激素的水平而决定两栖动物性别。 关键词:两栖动物;性别决定;基因;温度中图分类号:Q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0-3263(2011)06-134-07 Sex Determination-related Genes in Amphibians LIU Jia LI Xin-Yi ZHANG Yu-Hui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China Abstract :The sexual phenotype of amphibians is determined either by chromosomal factors (genetic sex determination ,GSD ),or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environmental sex determination ,ESD ).Recently ,new findings on the sex determination-related genes and their interactions have obtained by utilizing molecular biology methods.Several genes such as DMRT 1,DAX 1,SF 1,SOX 3,SOX 9,FOXL 2,CYP 19and CYP 17have been found to play roles in determining the sexual phenotype of amphibians ,with DAX 1,SF 1,FOXL 2and SOX 3involved in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aromatase gene.FOXL 2and SOX 3promote CYP 19expression.DAX 1and SF 1can influence CYP 17expression.Sex-determination genes play their roles by act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CYP 19and CYP 17.Both sex-determination related genes and temperature determine sex of amphibians by affecting estrogen and /or androgen levels.Key words :Amphibians ;Sex determination ;Gene ;Temperature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130770243); *通讯作者,E-mail :yu-huizhang@163.com ;第一作者介绍刘佳,女,硕士研究生;E-mail :liujia1986jj @ sina.com 。 收稿日期:2011-07-03,修回日期:2011-09-22 动物性别决定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热点内容。哺乳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Y 染色体性别决定区(sex-determining region of Y-chromosome ,SRY )在性别决定中起着主导作用, SOX 9、SF 1、WT 1和DAX 1等基因也参与了胚胎性别决定的过程 [1] 。鸟类的性别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EFT 1和DMRT 1分别为雌性和雄性的性别决定候选基因 [2] 。爬行动物的一些 物种是遗传依赖性性别决定,另一些则为温度依赖性性别决定,其中温度可能通过控制性别基因表达或调节雌激素水平来决定性别 [3] 。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七年级生物教案人教版 【篇一: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全册生物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章、人的由来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Ⅰ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分析比较得出人与类人猿的本质区别 2.根据图片、资料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3.根据课文中的观点澄清一些科学上的误解 能力目标: 1.能够区分科学事实、观点和假说 2.收集信息并尝试判断整理信息 3.在讨论交流中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认同人类起源与发展的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概述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难点:1、认识到古人类化石和遗物等对研究人类起源的重要性 2、认同现代人类是在与自然环境的长期斗争中进化来的观点 三、课前准备: 教师:查阅有关生物进化的观点、学说、证据; 现代类人猿生活的录象片;实物投影仪等。 学生:搜集有关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资料、现代类人猿的分布以及生活状态的图片资料。 四、课时分配:2课时 Ⅱ教学过程 以往的生物教学主要让学生背诵课本知识 ,因此学生只是机械性地死记课本内容,一碰到理论联系实际地问题就无从下手。为此我们应从传统的教学方法、观念中解脱出来 ,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大

胆创新 ,勇于探索 ,注重运用多种方法和形式 ,强化对学生各种能力的 培养。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知识提炼 知识结构 知识提炼 (1)精子与卵细胞在输卵管内完成受精。 (2)受精卵不断分裂,发育成胚泡,植入到子宫内膜中,这个过程 叫着床,它是怀孕的开始。 (3)胎儿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 (4)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从母体的阴道中排出,这个过程叫分娩。(5)男性主要的性器官是睾丸,可以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6)女性主要的性器官是卵巢,可以产生卵细胞和分泌雌性激素。 二、教学目标: 1.能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能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能描述受精过程和胚胎发育的过程; 能力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能力;通过观察图片、看录象提 高观察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增强孝敬父母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受精和胚胎发育 难点:胚胎的发育过程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 学生:回家问妈妈几个问题。(写在生物档案夹上) ①我是从哪儿来的? ②妈妈怀孕时的感受。 ③妈妈怀孕多少个月才生下我? 五、教学设计: 六、教学过程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大家已经知道人类作为一种生物是由森 林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我们每一个人作为一个个体又是怎样来到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秋最全面)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与播种幼苗 (2)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 (3)植物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适应环境的表现)。 (4)挑选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90%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完整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外界: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 (2)实际应用 第二章根的吸收与水肥管理 第一节根的生长 (1)根的生长具有向地、向水、向肥性。这些特性,分别与根的生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关系。 (3)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1) 形成了中空的导管,有利于水分的运输。 2) 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 3) 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 (4)实际应用

1.根尖的各个部分对根的生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移栽植物时,应注意保护根尖,使其少受损伤,这样可以使根得以快速恢复生长,有利于成活。 2.植物体“根深才能叶茂”“壮苗必先壮根”。因此,在作物种植过程中必须注重根的生长,促进根的生长,提高作物产量 1)蹲苗 农作物定苗后,要先使土地干旱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灌溉,这种锻炼幼苗的方法叫做蹲苗。蹲苗能使植物的根向纵深发展,扩大吸收面积,有利于作物的生长,防止作物倒伏。 2)烤田 当水稻秧苗成活后,要将稻田里的水排干,这一措施称为烤田。通过这一措施土壤水分减少,促使水稻根向土壤深处生长,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发育。 3.在山坡或河堤上植树种草,可利用植物根系的分布来蓄水、固堤。 第二节根对水分的吸收 (1)细胞吸水与失水 1)当细胞质浓度>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吸水 2)当细胞质浓度<周围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2)根从土壤中吸水的过程 根毛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这样的结构很适于吸收水分。根毛在土壤中与土粒紧密的贴在一起。土粒之间的水分含有无机盐,这样的液体叫做土壤溶液。 在一般情况下,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总是·大于土壤溶液浓度。于是,土壤溶液里的水份就通过根毛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渗入到液泡里。根毛细胞液中的水分可以通过根表皮以内各层细胞之间的间隙进入导管,也可以逐步渗入到根表皮以内的每层细胞,最后进入导管,再由导管疏松到茎和其他器官 (2)实际应用 如果一次施肥过多,肥料中的无机盐溶解后,就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大增加,就会使土壤溶液浓度大大增加,甚至会大于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这样根不但不能吸水还会失水,使植物萎蔫甚至死亡,造成“烧苗”。发生这些情况时要及时灌溉(浇水必须浇透),稀释无机盐,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3)实际应用 合理施肥就是要根据作物的种类和不同的发育时期来施用肥料。 1) 对叶菜类作物多施氮肥,对果菜类作物多施磷肥,对根菜类作物多施钾肥 2) 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时期对各类无机盐需求量不同,苗期应多施氮肥,中、后期应多施磷肥和钾肥 3)根据土壤的不同性质施肥,如碱性土壤应多施酸性肥料,沙土地保肥能力差的,多施农家肥。 第三章芽的发育与整枝打杈 (2)实际应用

(完整版)七年级生物下册连线题训练

七年级生物下册连线题训练 1、显微镜结构与功能用直线连接起来。细胞壁控制细胞内外物质进出 细胞膜保护细胞,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质内含有遗传物质 细胞核是进行生命活动的重要场所 2、请把构成植物体的几种重要组织与他们主要分布用线连接起来。 保护组织根尖的分生区、茎内的形成层 基本组织根茎叶内的导管、筛管等疏导组织根茎叶的表皮等 分生组织果肉叶肉幼嫩茎等 3、我们食用的是下列蔬菜的哪个主要

部位,请用线连接起来。 黄花菜根 冬瓜茎 菠菜叶 白萝卜花 黄豆果实 甘蔗种子 4、下列构成器官的主要组织用线连接起来。 心脏 汗腺结缔组织 肋骨神经组织 胸肌肌肉组织 脊髓上皮组织 肠腺 5、将下列器官与其所属系统连线

脑呼吸系统 肾脏泌尿系统 骨运动系统 心脏消化系统 小肠循环系统 肺神经系统 6、请将花的结构与其发育对应结果准确的连接起来 花瓣胚 子房果实 子房壁果皮 胚珠种子 受精卵掉落 7、下面是几种植物、植物类群、及类群

特点将对应部分用线连接起来。 银杏藻类植物无根茎叶 水绵被子植物无花种子裸露桃树苔藓植物具有茎叶根为假根 铁线蕨裸子植物具有根茎叶孢子繁殖 葫芦藓蕨类植物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8、请你连线 鸭嘴兽能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跟人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袋鼠卵生的哺乳动物 鼠母兽有育儿袋 鲸我国特产的哺乳动物 黑猩猩终生生活在海洋的哺乳动物白鳍豚门齿终生生长 9、鲫鱼下述结构有哪些生理功能,请用

线连接起来。 鳃压碎食物 侧线调节身体的比重 咽喉齿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 鱼鳔感知水流和测定方向 肠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 10、请连线 章鱼腔肠动物 海豚软体动物 河蟹甲壳动物 珊瑚虫鱼类 海马爬行类 海龟哺乳类 11、选取下列各种动物所属动物类群和呼吸方式。 ①蚯蚓 A环节动物 a用气门呼吸

冀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2015秋最全面)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与播种幼苗 (1)种子的基本结构。胚根、胚芽、胚轴构成的整体,叫做胚 双子叶种子单子叶种子 同①都有种皮和胚②都贮存有供植物发芽的营养物质 ③胚都是由胚根、胚芽和胚轴构成的4、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 叶的部分 异无胚乳有胚乳 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 两片子叶肥厚,储存着营养物质一片子叶,不肥厚,种子萌发,将胚乳里的营养物质,转 运给胚芽、胚轴 (2)种子萌发过程 种子接触水分,便吸水膨胀,使种皮软化且透性增加·,从而使外界的氧气容易进入胚和子叶。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胚得到营养物质后,细胞分裂速度急剧加快,胚的体积迅速增大,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随着幼芽的生长,胚轴也在伸长,并弯曲着拱出地面,有的将两片子叶带出地面,不久子叶展开,露出胚芽。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这时就生长成一颗幼苗了。 (3)植物的休眠 有些植物的种子虽然具有完整的活胚,外界环境也很适宜,但成熟后不能立即萌发,需要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芽,这种现象叫种子的休眠(休眠是在逐渐适应环境的表现)。 (4)挑选种子要选择粒大饱满的种子,发芽率要大于90%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1)种子萌发的条件 自身:具有完整的活胚,已度过休眠期 外界: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充足的氧气 (2)实际应用 第二章根的吸收与水肥管理 第一节根的生长 (1)根的生长具有向地、向水、向肥性。这些特性,分别与根的生长、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有关系。 (2)根尖各部分的功能: 各部分名称位置结构特点功能根冠根尖顶端较大,排列不整齐保护分生区 分生区位于根冠上面,被 根冠包围 体积小,壁薄、核大、质浓、排列整齐、 细胞进行分裂(细胞增多) 具有很轻的分裂能力,不断 产生新细胞 伸长区位于分生区上部细胞逐渐停止分裂,细胞内有一个大液 泡,细胞迅速伸长(细胞增大) 细胞纵向伸长,根伸长最快 的地方,能吸收水分和无机 盐 成熟区在伸长区上部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细胞内有一个大液泡,停止分裂,内部 细胞开始分化成导管 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 位,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 积 (3)成熟区适于吸水的结构特点: 1) 形成了中空的导管,有利于水分的运输。 2) 根毛大大增加了吸水面积。 3) 根毛细胞壁薄、细胞质少、液泡大。(4)实际应用

生物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腔肠动物教案

新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概述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 (1)利用观察的方法研究动物。 (2)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概括能力、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交流人类生活对动物和生态环境的影响,认同爱护动物和环境的意识。 (2)关注血吸虫病等寄生虫病的预防。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一整年的生物学习,学生们了解了植物的大致类群以及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所以八年级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课外知识也较丰富。但由于西安处于北方内陆地区,有些学生对于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比较陌生,所以本节的学习主要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腔肠动物及扁形动物。本节教学充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尽量以学生熟悉的动物为代表,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望,在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教学重点: * 1.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2.腔肠动物、扁形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具准备: 教学ppt,视频资料,水螅模型。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 教学目标 1.概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腔肠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学时难点

第一节:腔肠动物 一、腔肠动物 1、代表生物淡水:水螅 海水:海葵、水母、海蜇、珊瑚虫 2、水螅的结构:内胚层、外胚层、消化腔、触手、口、芽体 3、腔肠动物的特征:①身体呈辐射状②体表有刺细胞③有口无肛门 二、肠腔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1.食用:海蜇 2.珊瑚虫的分泌物形成珊瑚礁:形成岛屿、加固海岸、为海洋生物提供栖息地。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4单元动物的生活单元测试冀教版

第4单元动物的生活 单元测试卷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6分) 1.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是() A.骨骼、骨连结和骨骼肌 B.骨、关节和骨骼肌 C.骨、骨连结和肌肉 D.骨、骨连结和骨骼肌 2.骨的形状各异,但骨的基本结构一般都包括() A.骨松质、骨密质、骨髓 B.骨膜、骨松质、骨密质 C.无机物、有机物 D.骨膜、骨质、骨髓 3.股骨是人体中最大的长管状骨,其骨髓位于() A.骨松质 B.骨髓腔 C.骨松质和骨髓腔 D.骨密质和骨髓腔 4.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骨内的成分有关,老年人跌倒容易骨折是因为() A.有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大 B.有机物含量增多,脆性增大 C.无机物含量增多,弹性变大 D.无机物含量增多,脆性增大 5.体育课上某同学不慎肱骨骨折,你认为固定时夹板的长度应该是() A.长过骨折点到肘关节的长度 B.长过骨折点到腕关节的长度 C.长过腕关节到肘关节的长度 D.在肱骨长度内即可 6.下列不是体育锻炼对运动系统的好处的一项是() A.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 B.使肌纤维增粗,骨骼肌粗壮有力 C.增强关节的牢固性和灵活性 D.使骨的营养更充足,骨密质增厚 7.投掷实心球是中考体育考试项目之一,最后用力是投掷实心球的主要环节,要求两臂由肘部稍曲,用力快速前摆至前臂伸直并高速扔出球体。完成此过程时上臂的哪些肌肉参与如何协作完成的()A.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 B.以肱二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收缩,以肱三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舒张 C.以肱二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收缩 D.以肱二头肌为主的伸肌肌群舒张,以肱三头肌为主的屈肌肌群收缩 8.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其基本结构包括() A.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B.关节头、关节窝和关节软骨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

备课本冀教版八年级上册 生物 全册教案 班级______ 教师______ 日期______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南,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进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为主要突破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以学生学习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渐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合作和探究过程中真正体验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二、学情分析 我担任八年级(1)班的生物教学,学生通过上学年的生物学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对生物的学习方法有了初步的掌握,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生物学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大部分学生对生物学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为八年级的教学打下了较好的基础。但仍有少数学生的生物学基础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不按时完成作业、主动性不足、学习效率低下、成绩不太理想等现象。因此,通过本学期教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课堂管理和调控和学习方法指导,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让他们端正学生态度、学习得法,还要促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及时巩固、持之以恒的良好习惯,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明显的进步,学习成绩有大面积的提高。 三、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包括《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六单元: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两个单元内容。教材的编写注重从生活实践出发,广泛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基础性,体现先进性;内容编排图文并茂,加强了启发性,具有较强的可读性;栏目设置丰富多样,注重创设问题情景,突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编写具有弹性,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要注意类别知识的横向对比,又要注意结构知识的纵向梳理,还要注意基本知识的多向迁移,搭建过渡桥梁、构建知识网络,力求做到形散神聚、融会贯通。 四、教学目标 1、认识动物的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的适应性特征。 2、知道动物行为的种类、意义,理解动物行为大多是通过运动来完成的。 3、了解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都与它们的行为有密切的联系。 4、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的知识。 5、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方法及意义。 6、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7、通过学习使学生有意识地保护生物,促进生物圈的和谐发展。 8、积极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成绩。 五、具体措施

两栖动物前景堪忧

两栖动物前景堪忧 ? 在全球已知的大约8000种两栖动物中,至少有1/4被认为受到威胁,濒临灭绝。但是由于缺乏两栖动物物种的数据,人们只对大约44%的两栖动物的灭绝风险有最新 评估,而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这一比例都接近100%。 现在,研究人员在近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上报告称,他们利用这些缺乏数据的物 种已知的生态、地理和进化属性,模拟了其灭绝风险。评估结果表明,至少还有1000个 物种受到了威胁。 美国耶鲁大学PamelaGonzález-del-Pliego表示:“我们发现,1000多种缺乏数据的两栖动物正面临灭绝威胁,近500种濒临灭绝或极度濒危,主要分布在南美和东南亚。我 们需要采取紧急的保护行动,避免这些物种的灭绝。”目前,共有2200种两栖动物被认 为缺乏数据。它们灭绝的危险状况根本不为人知。 为了预测这些缺乏数据的物种状态,González-del-Pliego和同事运用了基于特征的 空间—系统发育统计框架。换句话说,他们利用这些物种已知的生态、地理和进化属性, 以及这些属性与灭绝风险的已知关系,预测这些鲜为人知的物种是否可能受到灭绝的威胁。 总的来说,他们的计算表明,在2200个缺乏数据的物种中,有一半面临灭绝威胁, 主要分布在新热带和东南亚。其中,大约有500种物种可能濒临灭绝或极度濒危。其中3 种可能已经灭绝。而且,一些最脆弱的物种可能也是最鲜为人知的。 新的预测证据有助于对目标物种和地区做出适当保护。研究人员表示,在新热带地区,受威胁物种与预测受到威胁的缺乏数据的物种有着非常相似的地理分布。因此,如果人们 试图保护现有濒危物种所在的地区,也将能保护缺乏数据的物种。 González-del-Pliego说:“我们需要迅速行动起来,把两栖动物作为一个高度优先 保护物种,并把缺乏数据的物种纳入保护策略。”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 第一章种子的萌发和芽的发育 第一节种子萌发的过程 3、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结构的比较: 4 1)、吸水膨胀,软化种皮且透性增加,氧气进入胚和胚乳

2)、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子叶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供胚吸收利用(3)、胚根尖端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4)、胚轴伸长,把两片子叶带出地面(子叶出土) (5)、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 5、玉米种子的萌发过程: (1)、吸水膨胀,软化种皮且透性增加,氧气进入胚和胚乳 (2)、在酶的作用下,贮存在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并经过子叶转动给胚,供胚利用 (3)、胚根发育成根 (4)、胚轴伸长,并钻出土面(子叶留土) (5)、胚芽逐渐发育,形成茎和叶 6、大型的、子叶不出土的种子(豌豆、玉米)播得深些 小型的、子叶出土的种子(菜豆、棉花)播得浅些 第二节种子萌发的条件 1、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1)、提出问题:种子萌发需要哪些环境条件? 2)、做出假设:(根据生活经验:温度、空气、水分,等。)

3)、设计实验:材料用具:大豆种子40粒、罐头瓶4 个、小勺1个、餐巾纸、标签4 张、清水 4)、完成实验: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1 号瓶和 2 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 3 号瓶和2 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 号瓶和2 号瓶,说明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空气。 结论:种子萌发需要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注意:阳光、肥料、土壤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 2、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1)、胚必须是完整的;(2)、胚必须是活的;(3)、充足的营养物质。(4)、种子在寿命期限之内。 3、在外界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为什么下面情况的种子不能萌发:干瘪的种子;昆虫咬坏的种子;储存时间过长的种子;处于休眠期的种子;已死亡的种子。 4、(1)、播种之前先松土:为了给种子提供充足的空气。(2)、浇水:为了给种子提供适量的水分。(3)、春播:为了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4)、地膜覆盖:为了提高土壤的温度,使种子得到适宜的温度。 5、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发芽率=(发芽的种子数量÷供检测的种子数量)× 100% 第三节芽的发育 1、芽的分类: (1)芽可以分为顶芽和侧芽(着生位置不同) (2)芽可以分为叶芽、花芽和混合芽(发育结果不同) (3)着生在枝条顶端的芽,叫做顶芽;着生在枝条侧面的芽叫侧芽。将来发育成茎和叶,形状瘦长的芽,叫做叶芽。将来发育成花,形状饱满肥大的芽,叫做花芽。 4)主干和侧枝顶端的芽都叫顶芽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共2套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1《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教案(共2套济南版) 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一、教学目标: 说出水螅的形态结构特点。 描述蚯蚓的形态结构及运动方式。 举例说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教学重点: 无脊椎动物的类群及特征 三、教学难点 各代表动物的结构。 四、教学用具 蚯蚓、挂图、尺子、玻璃板、白纸等。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新 课前播放动物世界视频,能说出被发现的植物有多少种? 自然界还有一类,它包括的种类比植物的种类更多,这类生物,就是我们现在要开始学习的——动物。 地球上的动物可以首先根据有没有脊椎骨,分成两大类:

身体里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身体里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本节课来学习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线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 讲授新 我们先来学习一类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请同学们观看录像边放录像边讲解。然后播放水螅的捕食过程。 讨论: 尝试描述水螅的外部形态特点。 水螅是如何捕获食物的? 水螅的体壁和消化腔各有何特点? 指导学生讨论。师生一块儿得出结论。 扁形动物 设问:请同学们看猪肉绦虫成虫的标本,观察它的体形与腔肠动物水熄的体形有什么不同之处?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又一类动物--扁形动物。 展示猪肉绦虫形态图. 出示血吸虫挂图,学生观察形态。 观察涡虫形态。 指导学生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环节动物:

播放蚯蚓。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蚯蚓 讨论: 尝试描述蚯蚓的外部形态特点。 用手触摸蚯蚓会有何感觉? 尝试描述蚯蚓的运动方式。 怎样区分蚯蚓的前后端。 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 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结: 通过本节的学习要知道腔肠动物、线形动物、扁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代表动物及各种动物的生活环境、形态结构,归纳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节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腔肠动物 水螅 生活环境:池塘、河沟 形态:圆筒形 结构:口、触手、消化腔、体壁 扁形动物 猪肉绦虫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最详细)

八年级生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无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 1、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和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2)代表动物名称:水螅、海蛰、海葵、珊瑚虫等。 2、常见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名称及与人类的关系 (1)环节动物:身体有很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 常见的环节动物有:蚯蚓、水蛭、沙蚕等 第一,蚯蚓在土壤里活动,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 蚯蚓与人类第二,能提高土壤肥力 的关系第三,是优良的蛋白质饲料和食品 第四,处理有机废物 (2)软体动物:身体柔软,有贝壳保护 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乌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和章鱼(贝壳退化成内骨骼)等 与人类的关系: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有害:有的危害农作物,传播疾病 3、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名称 (1)主要特征:身体由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代表名称:虾、蟹、蜘蛛、蜈蚣、苍蝇、蝗虫等。 二、鱼类 1、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体色:体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易被上下敌害发现(保护色)。 (2)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3)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4)用鳍游泳,鳍是鱼的运动器官(背、胸、腹、臀、尾鳍),胸鳍和腹鳍有保持鱼体平衡的作用,尾鳍能够保持鱼体的前进方向。 (5)用鳃呼吸鳃由鳃丝、鳃耙和鳃弓组成,主要部分是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6)雌雄异体,体外(水中)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1)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2)代表动物:淡水鱼类(中华鲟、草鱼、青鱼、鲢鱼、鳙鱼、鲫鱼、鲤鱼)和海洋鱼类(鲨、带鱼、银鲳、魟)等。

最新冀教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整理

自然界:①提高空气湿度,增加降雨量。②调节气候,减轻干旱③参与自然界的水循环(6)强弱的调节叶内水分多时,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蒸腾作用加强 叶内水分少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 29、叶是蒸腾作用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 23.绿色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通过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生物圈中所有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通过蒸腾作用促进了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为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等产生了巨大作用。绿色植物是生物圈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四单元动物的生活 1、动物的运动方式:水中运动的主要方式是游泳(次要方式漂浮);陆地运动方式:蠕动(蚯蚓)、爬行、行走、奔跑、跳跃。空中运动基本方式:飞行(次要方式滑翔) 2、动物运动的意义: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徙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 3、动物的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表现在: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依靠游泳运动,陆地上的动物可以有爬行、行走、跳跃等多种方式,动物在空中主要进行飞行运动。 4、不同的运动方式不仅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动物的身体内也有不同的结构与之相适应。 5、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在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下,运动系统起着运动、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6、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骨膜:起着营养和神经作用,内层的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后的修复有关;骺骨软骨层(成年后骨化成骨)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7、骨的成分:有机物:以骨胶蛋白为主,与骨的韧性有关,可以燃烧,成人约三分之一。无机盐:以钙盐(碳酸钙CaCO3)为主,与骨的坚硬性有关,溶于酸,成人约三分之二 此外还含有:水骨是人体的钙库。 在成人骨中,有机物约占1/3,无机物约占2/3,所以骨既有硬度又有弹性;在儿童少年的骨中,有机物多于1/3,无机物少于2/3,则这种骨的弹性大,硬度小,不易骨折,易变形;老年人骨中,无机物多于2/3,有机物少于1/3,则这种骨的硬度大,弹性小,易骨折。 8、关节结构:关节面(关节头与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腔 9、关节的特性:a、灵活(①关节软骨既光滑又有弹性②关节囊内壁可以分泌滑液)b、牢固(①关节囊由坚韧的结缔组织构成并附有许多韧带②关节头和关节窝一凸一凹相互吻合)发生骨折要特别注意骨膜的保护 9、骨骼: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也即: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构成)。单块骨不是骨骼。 10、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 11、运动的完成: 运动系统:骨——杠杆;关节——支点;骨骼肌——动力屈肘和伸肘运动肌肉的变化 当神经传来兴奋,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的收缩为动力形成的。骨骼肌的收缩要受神经系统的协调和控制。运动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肌细胞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细胞的呼吸作用)。 12、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单独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如:屈肘时是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是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手臂提重物时与吊环运动员十字支撑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收缩;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与肱三头肌都舒张。 13.动物行为的特点:①是一个运动、变化的动态过程②动物行为的产生由外界刺激或体内

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植物部分13章第一学月考试题

2012-2013上学期巨龙中学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 班级姓名考号分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在种子的萌发过程中,最先突破种皮进行发育的是()A胚芽B胚轴C胚根D胚乳 2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内,子叶的作用或特点是()A只有一片,没有什么作用 B吸收大量的营养物质并转到胚乳中贮存起来 C贮存大量营养物质 D 转运营养物质,供胚芽、胚根等发育 3、菜豆种子的结构包括()A胚芽、胚轴和子叶B种皮和胚 C胚芽、胚轴和种皮D胚芽、胚轴和胚根 4、小明看见两位农民正在播种:一位播种,一位用土覆盖,只盖了很薄的一层土。你帮小明判断一下,他们种的种子是()A大豆B玉米 C 小麦D白菜 5、下列各元素中,植物需要量不多的是()A钾B磷C氮D锌 6、种植百合,然后取其地下茎入药,需多施() A 含氮的无机盐B含磷的无机盐 C含钾的无机盐D含锌的无机盐 7、1千克绿豆可以发出近10千克豆芽,在此过程中,各物质的含量变化为()A有机物和水分增加B有机物增多,水分减少 C有机物和水分减少D有机物减少,水分增加 8、植物缺少含钾无机盐的症状是() A 植物矮小瘦弱,叶片发黄,叶脉呈淡棕色 B植物体特别矮小,花和果实成熟缓慢C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D茎秆软弱,容易倒伏 9、既能发育成植物的茎和叶,又能发育成花的芽是() A 顶芽 B 混合芽 C 侧芽D花芽 10、下列适于播种的发芽率是() A85% B95% C75% D65% 二、填空题。(每空1.5分,共30分) 1、位于种子的最外面,对具有保护作用。 2、在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促进根的生长的措施有 和。 3、根之所以能够吸水,是因为根毛细胞液浓度周围土壤溶液的浓度,土壤中的水分依次通过、、进入根毛细胞的液泡中。 4、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的生长期,对各类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苗期需要肥较多,中后期需肥、肥较多。 5、在植物生活中,除了需要氮、、钾外,还需要、镁、硫、、硼、锰、铜、、钼等,多种无机盐,如苹果树缺会引起小叶病,油菜缺会造成只开花不结果。 6、肥料一般分为和,适宜作追肥。 三、连线题(5分) 玉米种子的下列各部分将来发育成什么器官或者具有哪些功能,请用直线相应的连接起来。 A胚乳a茎和叶 B胚芽b根 C胚根c连接根和茎 D胚轴d吸收转运营养物质 E子叶e贮藏营养物质 1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