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

试析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
试析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2073305.html,

试析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

作者:刘潇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1期

(南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河南南阳 473061)

【摘要】柴可夫斯基的钢琴音乐作品表现出独特的风格,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悲剧性特征,民族性也相对较为明显,而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音乐风格的形成与当时俄罗斯的艺术氛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对柴可夫斯基的钢琴作品风格进行研究,应该从多角度进行深入分析。本文在简要分析柴可夫斯基音乐人生的基础上,从创作手法和演奏处理等角度研究其作品风格,希望为更好地演奏其钢琴作品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钢琴作品;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和音乐家之一,其不仅创作出大量的歌剧作品和交响乐作品,还在钢琴演奏方面有所成就,在俄罗斯音乐艺术领域具有较高的地位,国内对柴可夫斯基音乐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以“四季”为典型代表,所以要想在学习其音乐艺术的过程中对其作品形成系统的认识,还应该注意从多角度解读作品,把握钢琴作品风格,为更好地演奏作品奠定基础。

一、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人生

柴可夫斯基是19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也是音乐教育研究专家,被称之为俄罗斯音乐大师,其音乐艺术在俄罗斯文化艺术领域乃至世界音乐文化艺术领域都具有较高的地位,并且其音乐创作和演奏风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柴可夫斯基是浪漫派音乐作曲家之一,并且是民族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世界上被评判为最伟大的古典音乐作曲家[1]。柴可

夫斯基于1840年出生于俄罗斯维亚特卡省卡木斯克-沃特金斯克附近的村庄,并且从小表现出明显的音乐天赋,在1865年以优异的成绩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毕业作品为《欢乐颂》取得了第二名的成绩。在毕业后,柴可夫斯基接受邀请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并开始其音乐创作活动,在前后10年时间内写下了很多早期的成名作品,其中包含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的钢琴音乐在俄罗斯音乐艺术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丰富了音乐艺术的殿堂,还为后期钢琴曲创作和演奏提供了相应的支持和借鉴,极大促进了俄罗斯音乐艺术的发展。新时期,柴可夫斯基的钢琴音乐作品仍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能够为深入学习钢琴音乐艺术提供良好的支持,促使研究者对钢琴音乐创作和演奏形成更为深刻的认识。

二、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特点

柴可夫斯基作品列表

俄罗斯风格谐谑曲Scherzo à la russe 降e小调即兴曲Impromptu Op. 2哈普萨的回忆Souvenir de Hapsal, 3 pieces for piano (1867) Op. 3The Voyevoda, opera (1868) Op. 4随想圆舞曲Valse-caprice in D major, for piano (1868) Op. 5f小调浪漫曲Romance in F minor, for piano (1868) Op. 6 6 Romances (1869), including "None but the lonely heart" Op. 7谐谑圆舞曲Valse-scherzo in A, for piano (1870) Op. 8降G大调随想曲Capriccio in G-flat, for piano (1870) Op. 93首钢琴小品 3 Morceaux, for piano (1870) Op. 102首小品 2 Morceaux, for piano (1871) Op. 11第一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1 in D (1871) Op. 12The Snow Maiden(Snegurochka), incidental music (1873) Op. 13第一交响曲(冬日之梦) Symphony No. 1 in G minor Winter Daydreams(1866) Op. 14Vakula the Smith, (revised as Cherevichki), opera (1874) Op. 15Festival Overture in D on the Danish National Anthem, for orchestra (1866) Op. 166首浪漫曲 6 Songs (1872) No. 1Lullaby (Cradle Song) No. 2Wait! Op. 17第二交响曲(小俄罗斯) Symphony No. 2 in C minor little Russian(1872) Op. 18The Tempest, symphonic fantasia in F minor, after Shakespeare (1873) Op. 196首钢琴小品 6 Pieces, for piano (1873) 1. Rêverie du soir [Вечерние грезы] (G minor) 2. Scherzo humoristique [Юмористическое скерцо] (D major) 3. Feuillet d'album [Листок из альбом] (D major) 4. Nocturne [Ноктюрн] (C-sharp minor) 5. Capriccioso [Каприччиозо] (B-flat major) 6. Thème original et variations [Тема и вариации] (F major) Op. 20芭蕾舞剧《天鹅湖》Swan Lake, ballet (1876) Op. 216首单主题小品 6 Morceaux, for piano (1873) Op. 22第二弦乐四重奏String Quartet No. 2 in F (1874) Op. 23第一钢琴协奏曲Piano Concerto No. 1 in B-flat minor (1875) Op. 24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Eugene Onegin, opera (1878) Op. 25 6 Songs (1874) No. 2As When Upon Hot Ashes (Over Burning Ashes)

柴可夫斯基

柴可夫斯基 第五交响曲 崔 昊 ? 彼得 伊里奇 柴科夫斯基,是俄罗斯浪漫乐派作曲家,也是俄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其风格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很多后来者。 ?柴科夫斯基几乎是全世界最受欢迎的 古典 作曲家。他在作品中流淌出的情感时而热情奔放,时而细腻婉转。他的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充满激情,乐章抒情又华丽,并带有强烈的管弦乐风格。这些都反映了作曲家极端情绪化、忧郁敏感的性格特征 会突然萎靡不振,又会在突然之间充满了乐观精神。 ?柴科夫斯基对过上 正常 家庭生活的渴望,与他的同性恋天性的矛盾,使他一生都充满了痛苦的挣扎,这亦反映在他的音乐里,尤其是晚期的交响乐作品中。在柴科夫斯基的大部分音乐里,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影响 他将民族文化与西方交响乐传统成功地融合在一起。尽管柴科夫斯基结识了 强力集团 ,但是他始终没有加入任何一个民族主义团体。柴科夫斯基曾写道: 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我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 关于第五交响曲 ? 小调第五交响曲,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作于 年。在本交响曲创作之前,柴可夫斯基曾长期移居西欧,所以此间他的作品也就显示出 西欧派 的色彩。此交响曲是他回到俄国定居后创作的,曲中融入了他对莫扎特音乐的思慕,全曲采用由贯穿始终的 命运 主题所构成的循环形式,这些对柴可夫斯基而言都是新的尝试。柴科夫斯基在原作的札记中指出: 这一作品是从完全听从命运,到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来克服悲惨的命运,表现的是肯定生活的思想。 年,柴可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指出: 我虽然还不很老,但已经开始感到年龄的威胁,身体极容易疲倦,精神不比往常。无论弹钢琴,还是夜里读书,都感到非常吃力。 可见这一作品是他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时候完成的,曲中所体现出来的 与命运斗争 的主题,或许与此有关。 第一乐章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 三月 五月 八月 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柴可夫斯基四季一月三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的曲式分析 在传统音乐作品结构内,重属增六和弦常进行到经过的主四六和弦,或置于两个相同形式的主和弦之间,形成辅助和弦而使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从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整体音乐作品来看,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是柴可夫斯基和声语言的灵魂。在钢琴套曲《四季》Op.37之一《一月——炉边》中,柴可夫斯基使用重属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这一特色和声进行,给音乐带来新奇的和声音响。 《一月——炉边》的曲式结构为复三部曲式,第一部分的音乐停留在第28小节E大调的属七和弦上,中部从第29小节的同主音小调(e小调)的VI级和弦(C大三和弦)上突然闯入,C大三和弦即是E大调的降VI级大三和弦,E大调的属七和弦解决到降VI级大三和弦时,第一部分形成阻碍终止的特殊形式,和声有意外进行的音响。第29小节的第3拍,当旋律声部分进行到#A音时,下方声部保持,和声转化为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该和弦没有解决到属和弦,而是到下一小节e小调的主和弦(e小三和弦),这里的和声进行为:tsVI -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用柱式和弦奏出,主和弦用大山型的琶音式旋律奏出,二者构成织体对比。力度设计为P到PP的循环进行,形成力度层次的对比。tsVI-b3DVII56/D -t的和声语汇被连续反复之后,第35-36小节,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交替进行。如果将德国增六和弦看成是II级和弦的附属七和弦(即C属七和弦)的等和弦,那么,这两小节即构成同根音大三和弦与属七和弦的交替,和声音响富有戏剧性变化。整个中部开始的和声使用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以及德国增六和弦与下中音和弦的连接,音乐柔和、抒情,和声具有变格进行的特点。第36小节,e小调的德国增六和弦各个声部以半音上行的方式进行到bA大调的下属和弦(bD大三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根音成小二度关系的大三和弦对置,和声色彩对比强烈。 第95小节,音乐在A 大调的主和弦上作完全终止,其后是由下中音和弦、德国增六和弦与主和弦交替进行构成的变格补充终止,其和声序进为: tsVIb3DVII56/D-T-tsVI-b3DVII56/D-T。德国增六和弦位于降VI级大三和弦与主和弦之间。降VI级大三和弦与其后的德国增六和弦相差一个音级,二者的转换就像同根音的大三和弦向大小七和弦转换一样平顺自然,这两个和弦用在音乐的结尾处形成协和的三和弦与不协和的七和弦的音响对比,而主和弦与降VI级大三和弦亦形成鲜明的对置。降VI级大三和弦之上漂浮着A旋律大调的旋律,与第99小节主和弦之上所附加的变化音级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随后,旋律以琶音进行的方式从低音区向高音区延伸,用PPP的力度演奏,音乐在柔和、梦幻般的音响中结束。德国增六和弦解决到主和弦作为变格进行用在该作品的结尾作为补充终止,增强了音乐作品中的浪漫气质。 二、主和弦中的附加音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各种形式的和弦外音点缀其中,附加音以留音和倚音方式出现在主和弦中是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重要手法之一,这种附加音主和弦既给音乐增添了神秘的和声音响,显现出柴可夫斯基大胆、别致的和声思维。 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有时可能被误当七和弦看待,不过,如果从前后和声进行的功能关系来推断,便可以清晰地判断其是否为附加六度音的三和弦。第7-9小节使用终止式建立和巩固E大调,在这3小节音乐中,每小节前两拍均为主四六和弦,其后接以属七和弦,低音声部为属持续音。这里的主和弦均含有附加六度音(c2音),第7小节为留音式的附加音,位于下属和弦与属七和弦之间,是含有附加六度音的终止四六和弦。第8-9小节中主

历史科_表格式教学设计

课题:必修(Ⅲ) 科目:历史必修(Ⅲ)教学对象:高三复习课 课时: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题来自人民出版社历史必修的专题八《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习价值体现在①世界文化时代性 和多元化,②各民族文化间的融合交流,③世纪年文学艺术、科技及人类发展的紧密结合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纪以来文学的主要成就,认识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影响,学生养成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欣赏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了解这些美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艺术价值学生养成文学艺术与政治经济的相互联系等方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列举世纪以来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理解这些音乐作品的时代性、多样性和民族性;、了解影视艺术产生与发展的历程,认识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生养成科技与生活的角度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历史比较:对比各类艺术流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利用互联网手段同学们收集相关图片、文字、视频等材料;学生加深对文学艺术的理解、教师整理利用收集到的经典材料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十九世纪以来世界文学、美术和音乐主要有哪些成就并了解他们产生的时代背景和影响;、利用表格的形式归纳文学艺术的成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依托必修一和必修二相关的政治和经济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理解人类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尊重各国、各地区、各民族文化传统 、感受体会文学艺术的魅力,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避免娱乐色彩掩盖历史教学目标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对本单元的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也能通过网络收集到资料。但大多仅停留在语文常识上的认识。本课题目的在于以历史眼光认识和理解文学艺术,如:利用政治和经济内容,强调文学艺术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关系

作曲家作品目录_柴可夫斯基_钢琴音乐作品

柴可夫斯基钢琴音乐作品目录 Pyotr Il'ich Tchaikovsky (1840-1893) Catalogue of Works Piano Music 安娜斯塔西-圆舞曲(1854年)(Anastasie-Valse (1854)) 在河边,在桥旁(1862年)(By the River, By the Bridge (1862)) f小调小快板(1863年-1864年)(Allegro in f minor (1863-64)) 主题和变奏(1863年-1864年)(Theme with Variations (1863-64)) b e小调即兴曲,作品第Op. 1号之2(1863年-1864年)(Impromptu in e flat minor, Op. 1, No. 2 (1863-64)) #c小调奏鸣曲,作品第Op. 80号(1865年)(Sonata in c sharp minor, Op. 80 (1865)) 俄罗斯风格谐谑曲,作品第Op. 1号之1(1867年)(曲Scherzo á la russe, Op. 1, No. 1 (1867)) 回忆哈普萨尔,作品第Op. 2号(1867年)(Souvenir de Hapsal, Op. 2 (1867)) 随想圆舞曲,作品第Op. 4号(1868年)(Valse-Caprice, Op. 4 (1868)) 浪漫曲,作品第Op. 5号(1868年)(Romance, Op. 5 (1868)) 歌剧《市长(又译“总督”、“司令官”)》中的集成曲(1854年)(Potpourri from the opera The Voyevoda (1867-68)) 谐谑圆舞曲,作品第Op. 7号(1870年)(Valse-Scherzo, Op. 7 (1870)) 随想曲,作品第Op. 8号(1870年)(Capriccio, Op. 8 (1870)) 小品3首,作品第Op. 9号(1870年)(Three Pieces, Op. 9 (1870)) 小品2首,作品第Op. 10号(1871年-1872年)(Two Pieces, Op. 10 (1871-72)) 小品6首,作品第Op. 80号(1873年)(Six Pieces, Op. 19 (1873))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风格

编号:82 浅谈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及其音乐风格 姓名:聂俊毅学号:20113576 学院:会计学院一、柴可夫斯基的生平 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 1878年到1885年,柴可夫斯基时而在俄国,时而在西欧,居无定所。作品《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庄严序曲》,以及两部歌剧《圣餐》和《晚祷》,使柴可夫斯基声名鹤起。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莫斯科或莫斯科附近度过的。 1891年他出访美国。同时,柴可夫斯基创作不辍,写下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五交响曲》,以及最后3部歌剧。当时的青年作曲家们争相仿效,其中塔内耶夫、阿斯基、易珀列道夫,以及后起的拉赫玛尼诺夫。1893年,《第六交响曲》首演,柴可夫斯基担任指挥。几天后,他感染了霍乱,于11月6日在圣彼得堡逝世。 柴可夫斯基曾经这样说过:“我的交响曲中的每个音符,都是出自我的内心深处。”他的创作之中洋溢着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他的音乐的基调是以民歌和民间音乐为基础的。柴可夫斯基还采用了不少俄国和其他国家的名著作为创作的题材,而且能够把原著的精髓发挥得淋漓尽致。 二、从芭蕾音乐《天鹅湖》看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 十九世纪末叶,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把芭蕾音

柴可夫斯基及其音乐创作风格僭述

柴可夫斯基及其音乐创作风格僭述 摘要:本文简述了柴可夫斯基及其音乐创作风格,分析了其作品影响、创作风格、代表作品《四季》以及其艺术魅力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本文无意与类似文献苟同附和,也不欲与同仁竞异争雄,篇中文字都是私人管见,以蠡指海,戋戋体会,所谓侧看成峰,横看成岭,皆为个人所见庐山真境,若益于同仁点滴,则是我之深幸。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风格,《四季》,艺术魅力 一、众口交誉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音乐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作品发自内心,热忱真挚、沁人肺腑,奔放热情,每一部作品都弥足珍贵,是那个时代的史诗,其艺术魅力超越时空,堪称不朽和永恒。柴可夫斯基的一生是在痛苦和折磨中度过,国家的兴亡,个人婚姻的不幸,始终牵扯着他的心。他为俄罗斯民族和世界创作了丰富而宝贵的艺术作品:十部歌剧,四首交响曲,十二首大型管弦乐曲,三部舞剧,六首交响曲,三首钢琴协奏曲,三首弦乐四重奏,一首提琴协奏曲,一首三重奏,一首七重奏,以及大量钢琴曲、合唱曲、和音乐评论,这是俄罗斯以及全世界音乐文化的宝贵遗产。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常演不衰,风靡至今,很多人听了以后都充满了乐观精神或者深沉的思索。 契科夫说:“倾听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我可以创作出更加优秀的小说。” 拉罗什说:“每次听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就似乎上了一堂道德课。” 托尔斯泰听到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时,异常激动,泪如泉涌,说:“我深深被感动,难以言表。” 二、创作风格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作品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其旋律属于俄罗斯风格,婉转悠长,凄艳绝美,兼有一抹淡淡的忧伤。柴可夫斯基生活的时代正处于俄国衰落的时期,他热爱祖国,关心国民命运。但他又觉得俄国前途渺茫、沙皇统治阶级腐败黑暗,他同情苦难的劳动人们,又维护沙皇统治。在这种矛盾中,柴可夫斯基产生激烈的思考,那是对祖国的牵挂,对民族前途的焦虑,他的思想全部融进了音乐创作,表现在乐曲的音符中。作品表现了对社会的关切,对生活的感受,对自然的讴歌,对真理的追求,对美好的期盼。就体裁而言,柴可夫斯基堪称多才多艺、创作广泛。他在歌剧、交响曲、序曲、舞剧、协奏曲、室内乐以及声乐浪漫曲等方面都丰富的作品,且每部都足以傲视天下,堪称不朽。 交响曲在柴可夫斯基作品中独占鳌头。他一生共写过六部交响曲和一部标题交响曲。1878年,f小调《第四交响曲》问世,他赋予这部交响曲的序奏主题以

柴可夫斯基 《六月船歌》

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 六月船歌作品曲式分析作品分析一、概述这是一首采用对比式插部,有引子,有尾声的复三部曲式二、音乐分析(一)呈式部(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引子A B A 〔+〔+〔+〔...... (注:图中的数字代表小节数)2 4+6 4+6 4+6 ①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Andante contabile)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由于在第8 小节形成了一个小高潮,因而延迟了之前一乐句相应部分音乐的下降,使得第二乐句成为一个扩充了的乐句,较第一乐句长度增加了三分之一,主题开始的前两小节是引子(采用“船歌”特点的固定律动,出现了本曲的基本的伴奏音型,为整曲做织体上的预备)例:(第1 小节——第12 小节) 开始乐段扩充了第二乐句,其结果是一个2 小节之后两个1 小节,形成了结构的分解,单继之以一个2 小节的片段来结束,从结构上看又恰恰是前面两个1 小节的综合,成为:↗分解↖ 6=2+1+1+2 ↘综合↙②中部中部是前面主题的展开,情绪显得较为明朗,但就整个中部来说,调性及音乐材料的处理都仍然是不稳定的,特别是调性随即转入属调,逐步酝酿再现部的进入。中部的结束是半终止,再现部的开始是以终止在主调上的解决,再现部分准确再现开始的乐段。例:(第12 小节——第24 小节)左手采用基本伴奏音型,右手是主题的展开。③再现部这是第一部分的完全重复(二)插部(在同名大调G 大调上进行。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中间部分是情绪的真正展开阶段,对比的新主题又更多发展的趋向,并逐渐引出另一个更积极的对比材料,调性转到同名大调,显得较为明朗、开阔。两个新主题材料的开始片段分别如下:例:(a)(第32 小节——第36 小节)(b)(第40 小节——第45 小节)在这一部分的开始,伴奏声部还继续保持基本伴奏织体,情绪逐渐发展到高潮,固定的节奏也配合着发生变化,第二个新主题的片段动机不断向上模进,转调,连续的琶音减七和弦仿佛水波汹涌,使音乐的发展骤然中断。例:(第50 小节——51 小节)高潮之后以反向的主要主题动机材料片段来衔接再现部。例(第52 小节)中间部分结构由于没有明确的终止式,因此显得不稳定,不完整。中间部分本身的速度变化也对结构的不稳定发生影响使得这一部分难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段落。(三)再现部再现部和第一部分没有显著的不同,只是加强了内声部的复调处理,在每个分句末尾加进了呼应的声部,把原来的“独唱”变成了“二重唱”,犹如两人在船上倾心对话,使有较深的情、景融合之感。(四)尾声(第83 小节——结束)连续的琶音和弦,“摇晃”的音响渐渐弱了下来,有如小船在水波轻微的拍击声中消逝。规模很大的结尾加强了再现部意图的体现,将整个曲式的对比主题材料加以适当的概括,进一步强调作品的主要乐思,给予作品更完满的结束。三、总结这首作品没有采用船歌特有的音乐节拍6/8 拍子,但4/4 拍子从强拍到弱拍一摇一摆的节拍,同样体现了轻舟荡漾的意境。音乐采用了旋律小调的形式,用平稳的节拍表现出俄罗斯平底船均匀滑行的节奏,悠长的旋律则象一首俄罗斯民歌那样带有淡淡忧郁的表情,刻划出辽阔国土上的人民宽厚,深沉而诚挚的性格。六月船歌是一首旋律非常优美的乐曲。船歌运用的是三生中部的负三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呈式部式部(第12 小节——第24 小节),这是一个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g 小调,旋律深情,委婉,略为伤感。它又分为。1 第一部分开始的行板如歌,这一抒情如歌、有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第二句以重复前一乐句的主题材料开始,2 中部这一句较前一句更为明朗,但在全曲的色彩来看,还是没有脱离小调的控制,之后,余缺回到了3 再现部,和主题大致相同。整个第一部分旋律深情婉转,略带忧伤歌唱性极强,最开始的旋律是一节上行,小调的赋予了这一主题黯淡的色彩,在小船在这一旋律中缓缓前行。乐曲在再现部和主部之间出现了插部,在同名大调G大调上进行。(第32 小节——第36 小节)(第40 小节——第45 小节)采用对比原则加以展开,从如歌的行板转入稍快的速度,简明轻快的旋律交替进行)。小船好像加快了行进的速度,音乐更具有流动性,

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什么

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什么 柴可夫斯基,19世纪俄国最黑暗时期的一盏音乐明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柴可夫斯基的美誉,希望对你有帮助。 柴可夫斯基被誉为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用自己悲怆的一生谱写了一部部旋律美妙的音乐,在他的音乐中,人们开始变得纯粹和纯洁。 有人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旋律优美,具备浪漫主义色彩,但柴可夫斯基仅仅是具备而已,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反应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人们生活的辛苦和无奈,但是也在陈述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在一遍遍的音乐撞击中揭示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也突现了人们内心里矛盾的想法,这种强烈的戏剧性心里冲突,却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俄罗斯的音乐之魂。他就像一盏明灯,在漆黑的夜空让人们可以辨别内心的想法和现实的差距。 不仅仅是在交响乐,在歌剧和舞剧方面,柴可夫斯基也取得了巨大突破,他打破传统,在歌剧舞剧音乐上进行了重大的变动和革新,他抛弃了以前程序是的歌剧舞剧表演方式,更多了引入了交响乐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更加凸显了歌舞剧的戏剧性,从来很大的提升了歌舞剧的舞台表现力。 柴可夫斯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在自己最黑暗的时候,

真实的反应了人们的内心想法,细腻的刻画了人们生活的矛盾心里。在某些方面,柴可夫斯基甚至对世界音乐的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柴可夫斯基的性格特点说起柴可夫斯基的性格,首先想到的就是他对音乐的那份坚决的态度,柴可夫斯基从小就受母亲的影响,很小就开始弹钢琴。搬家之后虽然选择了主修法律,但是还坚持选修音乐。 从此之后就一直没有放下过音乐,而且在音乐和职务不能同时兼顾的情况下,决然的选择了音乐并辞去了工作。就连之后心情十分痛苦顶着极大压力的时候也不忘了创作,在生活难以维持的情况下更是没有放弃。 柴可夫斯基的性格与他的作品是分不开的。柴可夫斯基从小就性格敏感,在他创作的第一个作品时,曾因为过度紧张差点导致精神崩溃。在他创作他的最伟大的音乐剧时,因为他的热衷追随者用自杀威胁他,无奈下跟米柳科娃结了婚。因为这场婚姻不是出于真心,注定他与米柳科娃的婚姻是不幸的。因为无法改变而只能无奈接受的婚姻,他曾经想过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但最终没有成功。 另外,柴可夫斯基的性格忧愁,多疑而且极其敏感,正因为这样,他和帮助他的夫人长达十三年的精神恋情并没有那么完美,曾经约定过的永远不见面,他们都遵守了那个约定。最终他们的结局还是一个悲剧的结局。然而,拥有敏感细心的性格让他的音乐创作更杰出。因为这样的性格让他在音乐方面的创作有足够清晰的思路和敏锐的感知,他更注重音乐情感的抒发,这让他表达的音乐比别人更细致。 柴可夫斯基一生的成就柴可夫斯基成就不单纯体现在对音乐剧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 柴可夫斯基(Pyotr liyich Tchaikovsky, 1840—1893),1840年5月7日,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俄国卡斯科—沃特金斯基镇一个没落贵族家庭,父亲是当地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母亲是法国流亡贵族的后裔。柴可夫斯基20岁以后才开始接受专业音乐教育,1865年彼得堡音乐学院毕业后便投身于音乐创作之中。柴可夫斯基表现着浪漫主义运动最后阶段的悲观主义。柴可夫斯基,一位彻头彻尾的俄罗斯人,他用整个身心浸润着俄罗斯民族的乐思、民族的情怀,为俄罗斯民族音乐艺术建立丁不朽的丰碑。 当时的俄罗斯刚刚废除了农奴制度,正在向资本主义过渡,思想界、知识界和文学艺术领域异常活跃,人们对未来充满了幻想。这种状况没有维持多久,社会发生了改变,满怀希望的人们很快就看到了现实生活中仍存在着阴影,人民仍处于沙皇残暴、腐朽的统治,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进步势力仍受到限制与摧残,知识界和文学艺术领域仍然笼罩着一种对现实的失望感。这种社会矛盾与冲突在柴可夫斯基的一生中不时有所表现,并占据了思想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地位。 在音乐创作上,柴可夫斯基的创作活动主要是在19世纪80—90年代,此时各类社会矛盾集中展现,沙皇的统治更为残暴,人们普遍悲观、失望,似看不到未来与方向。动荡纷乱的社会背景和此起彼伏的艺术思潮,使柴可夫斯基产生了困惑、忧虑和矛盾。他在音乐中对凶兆、威胁、令人绝望的心理描写都精确感人,他的作品就是用音乐的手法从人性的普遍意义上反映了这时人们的精神面貌,反映了城市人民的生活,刻画了他们的各种主观感受。他说:“我需要的题材中没有皇帝、皇后、人民暴动、战争、进行曲,……我要找的是:以我体验过的或见过的情况的冲突为基础,亲切而强烈的戏剧感。”在内容上,他的作品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以及由于黑暗的社会现实和个人的不幸所带来的一种忧郁、彷徨、压抑、苦闷,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柴可夫斯基曾这样解释自己的音乐创作:“对于我,作曲是灵魂的一种自白。” 19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叶是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第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俄罗斯文学艺术界思想活跃,人们还沉浸在刚刚废除了农奴制度和对社会未来的喜悦与憧憬之中。柴可夫斯基任教于莫斯科音乐学院,这种社会现实在他作品中表现为一种明朗、乐观的气氛,虽然并不强烈,但与后期作品风格确有明显的区别,如《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冬日的梦幻交响曲》(1866)、《乌克兰交响曲》(1872)等作品中所表现出的明朗与乐观,这种情绪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中并不占有主要地位,追求真理、歌颂纯真的爱情、战胜邪恶势力,是他音乐作品的主要内容。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1869)中强烈的爱情与家庭的世仇形成的尖锐矛盾,交响诗《弗兰切斯卡·达·里米尼》(1876)中爱情与邪恶势力的冲突,是柴可夫斯基一生音乐创作中重点之一。芭蕾舞剧《天鹅湖》(1876)则是对纯洁爱情的赞美。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作品还有交响幻想曲《暴风雨》(1873)、《D大调弦乐四重奏》(1869)、《F大调弦乐四重奏》(1873)、《波兰交响曲》(1875)等。总的来说,柴可夫斯基这一时期的创作多是反映俄罗斯的生活,他说:“我避免采用外国的题材,因为我只熟悉也只理解俄罗斯人、俄罗斯的姑娘、俄罗斯妇女。”幻想序曲《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此类题材成功的一例。在音乐风格方面,柴可夫斯基受民歌影响较为显著,表现出作曲家对民族音乐的关注,他改编了50首民歌为钢琴四手联弹。 柴可夫斯基在音乐创作里虽然主要反映了个人对社会的主观感受,但人民的

音乐欣赏曲目(mp3目录)1

音乐作品辨析曲目及音响 江苏版音响包——1 第一册 l 管弦乐合奏北京喜讯到边寨郑路词马洪业曲 童声齐唱卖报歌安娥词聂耳曲 (聂耳,1912~1935,云南人,代表作品还有义勇军进行曲,铁踢下的歌女,大路歌,毕业歌等) 2 弹拨乐合奏快乐的罗嗦李汴编曲 民族管弦乐合奏丰收锣鼓彭修文蔡惠泉曲 高音独唱我爱你,中国瞿综词郑秋枫曲 女中音独唱宝贝印尼民歌 女低音独唱黑娘娘美国歌曲 3 男高音独唱祖国,慈祥的母亲张鸿喜词陆在易曲 男中音独唱魔王 (德) 歌德词 (奥)舒伯特曲(舒伯特,1797--1828,代表作品还有野玫瑰,小夜曲,声乐套曲冬之旅,美丽的磨坊女等) 男低音独唱跳蚤之歌 (德)歌德词 (俄)穆索尔斯基曲 4 双簧管独奏牧羊姑娘荻帆词金砂曲 对唱什么秸子高又高选自歌舞剧(《刘三姐》) 5 二胡独奏阳关三叠古曲 小提琴独奏苗岭的早晨陈钢曲 女声重唱洪湖水,浪打浪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梅少山等词敬安等曲 6 管弦乐曲拉德茨基进行曲 合唱游击队之歌贺绿汀曲(1903一?,代表作品还有《嘉陵江上》,《晚会》,《牧童短笛》) 童声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王小龙词奚其明曲 领(合)唱在希望的田野上晓光词施光南曲 齐(轮)唱社会主义好希扬诃李焕之曲 7 小提琴独奏牧歌沙汉昆曲 无伴奏合唱牧歌东蒙民歌海默词瞿希贤编曲

8 管弦乐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由陕北民歌改编 女声独唱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9 歌曲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陕西民歌 合唱与管弦乐曲欢乐颂 (德)席勒词 (德)贝多芬曲(贝多芬,1770--1827,代表作品还有多部交响乐曲,《欢乐颂》选自第九交响曲“合唱”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热情》,《月光》及《悲怆》等32曹钢琴奏呜曲) 女声独唱南泥湾贺敬之词马可曲 (马可,1918—1976,徐州人,代表作品还有《咱们工人有力量》、《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等) 男声小合唱澧水船夫号子湖南民歌 10 民族管弦乐曲下山虎冼星海曲 (1905-1945,代表作品还有《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 男声独唱土地还家山西民歌 (小调) 女声独唱锈金匾山西民歌 (小调) Ll 琵琶独奏天山之春乌斯满江曲王范地改编 男声独唱嘎达梅林蒙古族民歌 男声独唱上去高山望平川回族民歌 女声独唱在北京的金山上藏族民歌 男声独唱手挽手维吾尔族民歌 12 女声小合唱打麦号子江苏靖江民歌 女声独唱唱唱扬州三把刀扬州民歌(小调) 女声独唱无锡景无锡民歌(小调) 女声独唱搭凉棚昆山民歌(山歌) 江苏版音响包——2(续第二册) 1 民族管弦乐合奏茉莉花扬州民歌 二胡独奏战马奔腾陈耀星曲 合唱乌苏里船歌郭颂、胡小石词汪云才郭颂曲瞿希贤改编 女声独唱太湖美任红举词龙飞曲 吹管乐与打击乐太阳出来喜洋洋张小夫编曲 2合唱伏尔加船夫曲俄罗斯民歌 男声独唱梭罗河印尼民歌 领(合)唱缆车 (意)丹查词曲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被称为什么

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被称为什么 柴可夫斯基是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那么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什么?下面是本人为你收集整理的柴可 夫斯基被誉为什么,希望对你有帮助! 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什么 柴可夫斯基,19世纪俄国最黑暗时期的一盏音乐明灯,俄罗斯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柴可夫斯基被誉为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俄罗斯音乐之魂。他用自己悲怆的一生谱写了一部部旋律美妙的音乐,在他的音乐中,人们开始变得纯粹和纯洁。 有人说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旋律优美,具备浪漫主义色彩,但柴可夫斯基仅仅是具备而已,他的作品更多的是反应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统治,人们生活的辛苦和无奈,但是也在陈述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期许。在一遍遍的音乐撞击中揭示着人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也突现了人们内心里矛盾的想法,这种强烈的戏剧性心里冲突,却是对生活的真实写照。所以柴可夫斯基被誉为俄罗斯的音乐之魂。他就像一盏明灯,在漆黑的夜空让人们可以辨别内心的想法和现实的差距。 不仅仅是在交响乐,在歌剧和舞剧方面,柴可夫斯基也取得了巨大突破,他打破传统,在歌剧舞剧音乐上进行了重大的变动和革新,他抛弃了以前程序是的歌剧舞剧表演方式,更多了引入了交响乐对整个剧情的发展,更加凸显了歌舞剧的戏剧性,从来很大的提升了歌舞剧的舞台表现力。 柴可夫斯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他在自己最黑暗的时候,真实的反应了人们的内心想法,细腻的刻画了人们生活的矛盾心里。在某些方面,柴可夫斯基甚至对世界音乐的

发展具有深刻的意义。 柴可夫斯基是哪个世纪的人 柴可夫斯基生于沙皇黑暗专制制度的后期,人们长期受到压迫,当时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慢慢没落,人们期待西方文化的愿望很迫切。柴可夫斯基便是19世纪中叶崛起的一颗音乐巨星,他唤起了人们对自身感受的理解。 19世纪中叶,柴可夫斯基给当时俄国的黑夜带了了最为闪亮的一星灯火。很多人第一次听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就会被吸引,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带有的悲剧张力直接深入人们的心底,更是因为这种音乐是发自最底层的声音,即使不懂音乐的人都可以欣赏。19世纪后期,柴可夫斯基开始自己伟大的音乐之旅,他用自己敏锐的观察谱写了一曲曲优美的乐章,醉人的旋律下,是一种悲剧式的起伏跌宕,平静的音调里带着更多的波澜不惊,深刻将人们的心理变化刻画在音乐里,流淌在每一个音符里。 19世纪的柴可夫斯基不是时代的代言人,却真实的刻画了那个时候的社会状态,人们在沙俄的压迫下,极度需要一种声音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渴望,需要一种声音来理解心中的苦闷。神经质而又敏感的柴可夫斯基将自己对生活的感触融入到了每一章的乐谱里,也将音乐渲染了整个社会氛围。 柴可夫斯基的故事 柴可夫斯基的故事中需要提及到他的家庭。柴可夫斯基生活在一个工厂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工厂主,因此柴可夫斯基的家庭很富裕。柴可夫斯基从小有着优越的生活环境,因此接触到了音乐。柴可夫斯基的父亲与母亲经常带着柴可夫斯基去听音乐会。柴可夫斯基在听音乐会的过程中喜欢上了音乐。

柴可夫斯基简介

柴可夫斯基简介 (2006-01-07) 柴可夫斯基简介 1840年5月7日,才华横溢的俄国作曲家彼得.依里奇.柴可夫斯基出生于乌拉尔山脉附近的一个定居点。首次记录柴可夫斯基涉足音乐的是1844年的一封信,其中提到他帮助母亲创作了一首歌《妈妈在彼得堡》。小时候,他就有机会一直在家里听他母亲唱民歌、流行咏叹调和浪漫曲,还能听到管风琴演奏的乐曲,其中就有莫扎特的《唐.爵凡尼》(莫扎特是柴可夫斯基毕生最爱戴的作曲家),这一切在柴可夫斯基幼小的心灵中早早的播下了音乐的种子。柴可夫斯基5岁起学习钢琴,1848年赴圣彼得堡上寄宿学校,但他的钢琴课并未停止。1850年—1859年,他就读于法律学校,在校期间,他在由盖利.罗玛科执导的合唱团帮忙,师从鲁道尔夫.肯蒂居学钢琴,并向肯蒂居的哥哥学习和声。毕业后,柴可夫斯基被分配到司法部,但他仍然忘不了音乐。1861年,俄国音乐协会赞助开办了一个音乐讲习班,柴可夫斯基在讲习班任教。一年后,他辞去了在司法部的工作,就读于刚刚成立的圣彼得音乐学院。在安东.鲁宾斯坦和赞瑞巴的指导下,柴可夫斯基废寝忘食的钻研学习,1865年12月毕业时,以一曲根据席勒的作品改编的清唱剧而荣获银质奖章。 应尼古拉.鲁宾斯坦之邀,柴可夫斯基到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在音乐学院的11年中,他创作了《第一钢琴协奏曲》(1875年)、芭蕾剧《天鹅湖》(1876年)。4部歌剧、3部交响曲及众多篇幅较短的作品。他还与民族主义作曲家的“强力五人集团”(尤其是跟其中的巴拉基列夫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建立了密切联系。批评家弗拉基米尔.斯塔索夫称柴可夫斯基为“强力集团里的第六号成员”。 1875年,柴可夫斯基的精神出了问题,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疗养才算康复,但病根未断。 1877年7月,柴可夫斯基与米廖科娃的婚姻出现了危机,这次危机几乎把他送上自杀的绝路。在一片吵吵闹闹之中柴可夫斯基逃离了莫斯科,他妻子在1878年5月同意分居(他们一直没有离婚),但柴可夫斯基在这之前仍完成了3部杰作—《第四交响曲》、《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危机期间,他大病一场,幸亏梅克夫人每年向柴可夫斯基提供6000卢布(直至1890年),使他在1878年辞去教职后得以生活无虞。 柴可夫斯基与梅克夫人之间的友情被后人传为佳话,据说他俩几乎从来没有见过面,却是书信不断,而且持续了13年之久。梅克夫人的丈夫给她留下了一大笔遗产,她本人酷爱音乐,喜欢弹钢琴。在一次听了柴可夫斯基创作的乐曲之后,她不禁心醉神迷,对作曲家本人也心驰神往。但他俩却约定“永不见面”,而且确实从未违反。不过,梅克夫人每年提供的那笔钱对柴可夫斯基意义重大,使可以不必为生活担心操劳而专心至志地从事音乐创作。 1878年到1885年,柴可夫斯基时而在俄国,时而在西欧,居无定所。作品《意大利随想曲》、《1812年庄严序曲》,以及两部歌剧《圣餐》和《晚祷》,使柴可夫斯基声名鹤起。他生命的最后几年是在莫斯科或莫斯科附近度过的。 1888年,沙皇亚力山大三世授予他年俸。柴可夫斯基多次出访外国,使他名闻遐迩,圈内外人士都知道他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和作曲家。1891年他出访美国。同时,柴可夫斯基创作不辍,写下了芭蕾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第五交响曲》,以及最后3部歌剧。当时的青年作曲家们争相仿效,其中塔内耶夫、阿斯基、易珀列道夫,以及后起的拉赫玛尼诺夫。1893年,《第六交响曲》首演,柴可夫

爱和乐《全能全脑教育音乐》曲目表

爱和乐《全能全脑教育音乐》曲目表: 第一辑:《全能全脑教育音乐精华篇》CD1:美乐1 1:幽默曲(德弗乍克) 2:小夜曲(海顿) 3:梦幻曲(舒曼) 4:泰伊思冥想曲(马斯内) 5:最缓板(韩德尔) 6:圣母颂(古诺) 7:圣母颂(舒伯特) 8:小夜曲(舒伯特) 9:美丽的梦仙(史提芬.拂斯特) 10:桑梓故人(史提芬.拂斯特) 11:摇篮曲(布拉姆斯) 12:天鹅(圣桑) 13:g大调第十三号小夜曲第二乐章(行板)(莫扎特) 14:那会响遍他拉大堂的竖琴(穆尔) 15:常常在静夜里(穆尔) 16:在修道院的花园里(凯泰比) CD2:美乐2 1:伊丽莎白小夜曲(宾基) 2:学生王子小夜曲(龙贝格) 3:叹息小夜曲(托赛里) 4:苏尔维格之歌(葛利格) 5:维莉亚之歌(雷哈尔) 6:春之歌(孟德尔颂) 7:F调旋律(安东.鲁宾斯坦) 8:降E大调夜曲(肖邦) 9:乘着歌声的翅膀(孟德尔颂) 10:金发的珍妮(史提芬佛斯特) 11:绚丽的家园(美国民歌) 12:绿袖子(美国民歌) 13:秋夜吟(伦敦德里歌调) 14:忆旧游(苏格兰民歌) 15:安妮罗莉(苏格兰民歌) 16:你的秋波使我陶醉(意格兰民歌) 17:归来苏澜多(意大利民歌) 18: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CD3:美乐3 1:降B大调竖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韩德尔) 2:降E大调第三号法国号协奏曲第二乐章(浪漫曲)(莫扎特) 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乐章(不太快的快板)(贝多芬) 4: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莫扎特) 5:C大调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行板)(莫扎特) 6: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慢板)(布拉姆斯) 7: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稍快些的慢板)(贝多芬) CD4:全能全脑教育亲子名歌集(陈功雄博士作曲) 1:小风铃2:大家欢笑3:欢乐歌4:美丽的春天5:珍惜好晨光6:老鼠嫁新娘7:花开大地8:爸爸的心9:给妈妈的歌10:生日礼物11:小宝贝做蛋糕12:小皮球13:爱上你 14:窗15:道情16:梦17:月夜船歌18:牧童情歌19:情书20:偶然21:你是一首情歌22:你的头发23:望郎24:小诗25:梦里的小河26:乌鸦27:慈母颂28:一支草仔一点露

论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表现特征

论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表现特征 孙兰鹃 (昆明学院,云南昆明650032) 摘 要: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善于把自己对社会、时代的深刻的内心体验和各种矛盾冲突,通过艺术化的提炼和加工,创作出个性鲜明,极富民族性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因此被称为“俄罗斯之魂”。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题材十分广泛,具有强烈的悲剧性和情感的宣泄性,具有震撼人心的抒情性和戏剧性。研究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表现特征,有助于更好地领略俄罗斯的这位音乐大师的音乐创作魅力。 关键词: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特征 中图分类号:J614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406(2010)05-0088-05 柴科可斯基(1840~1893)俄罗斯历史上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他自幼学习钢琴,并从他敏感、温柔、平和的性格中孕育着艺术的灵感,十四岁开始音乐创作,22岁入彼得堡音乐学院从安东?鲁宾斯坦学习作曲,开始了他漫长人生的音乐之旅。26岁在莫斯科音乐学院任教,同年创作了第一部名为《冬日的幻想》的交响曲,其后他与民族乐派“五人强力集团”的交往以及梅克夫人对他提供的财力援助和情感支持,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以内心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极高的音乐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出个性鲜明、旋律优美、委婉动听、扣人心弦的艺术作品。 一、柴可夫斯基音乐创作的民族性和作品题材的广泛性 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创作基调是建立在俄罗斯民族民间音乐和富有城市生活气息的浪漫曲音调的基础上,同时吸收了法国芭蕾舞、意大利歌剧、德国交响曲和艺术歌曲的音乐成就,成功地将其融合在一起,并打上了富有俄罗斯民族鲜明特性的烙印。他的音乐旋律极为感人,具有深刻的民族性内涵和现实主义精神,是建立在真实的生活和民族意识基础上的,并贯穿于他全部的音乐创作活动之中,显示了作曲家本人的个性气质和艺术魅力。例如,他创作的弦乐四重奏,就采用了一首地道的俄罗斯民歌,那是一位为他工作的木匠偶然哼出的一首叫名为《寂寞的凡尼亚》民歌,后来这首民歌就出现在他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的主题里,并标有《如歌的行板》 : 这首民歌成为他作品中最受人们喜爱的乐曲之一,甚至有人将它说成是柴可夫斯基的代名词。这一著名的富有民歌风味的主题,经过变奏手法的处理,在整部音乐作品中一再 第二十五卷第五期 楚 雄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Vol 125 No 15 2010年5月 JO URNAL O F CHUX I O NG N O R M AL UN I VERS I T Y M ay 12010 3收稿日期:2010-02-27 作者简介:孙兰鹃(1960—),女,云南昆明人,昆明学院音乐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主要从事 音乐教育学,科学声乐理论及教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