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盐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

“酸碱盐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
“酸碱盐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公开课

“酸碱盐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利用酸、碱、盐的性质探究氢氧化钠的变质问题;

利用酸、碱、盐的性质揭秘一些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在应用中进一步理解酸、碱、盐的性质,建构酸碱盐性质知识导图;巩固化学基本操作,培养观察、表达和实验设计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趣味魔术和分组探究,在应用中回顾并提升对酸、碱、盐相关性质的认识;

初步尝试在物质鉴别过程中,渗透大概念的教学理念,感受提炼方法对解决问题的重要作用;

通过建构思维导图,加强对酸、碱、盐相互关系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验质疑的精神;

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协作学习的习惯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在应用中回顾酸、碱、盐的相关性质,加深对酸、碱、盐性质的认识

教学难点:在物质鉴别中提炼出具有举一反三作用的方法

【课型与教学方法】:

本节为单元复习课,拟采用“问题引导”、趣味活动加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NaOH溶液、稀HCl、BaCl2溶液、Ba(OH)2溶液、Ca(OH)2溶液、CaCl2溶液、Ba(NO3)2溶液、CuSO4溶液、KCL溶液、酚酞试液。【教学过程】:

1.引入:红梅怒放的小魔术。

学生观察并猜想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碱的两条性质

过渡:实验室中放置很久的氢氧化钠固体,瓶口出现了白色物质,很可能变质了。

2.探究氢氧化钠是否变质了?

教师: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方案,并选用合适的试剂进行实验,分组检验这瓶NaOH固体配成的溶液是否变质了。

供选用的试剂:NaOH溶液、稀HCl、BaCl2溶液、Ba(OH)2溶液、Ca(OH)2溶液、CaCl2溶液、Ba(NO3)2溶液、CuSO4溶液、KCl溶液、酚酞试液。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并完成任务单第1部分。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让完成实验的小组代表板演实验用到的化学方程式。

师生一起分析这些反应用到酸碱盐的哪些性质?逐步构建酸碱盐的思维导图。

回到方程式分析刚才实验时学生所选试剂的特点,总结得出试剂选择的方法。

学生:利用这种方法在任务单上勾选出可用的试剂。

3.魅力化学,可以创造魔法世界

教师:出示六支固定的试管,最上面的是无色溶液,下面五支分别盛有红黄蓝绿紫白五种物质。

教师:学习了化学知识后,老师又做了以下实验,可让这瓶溶液变成五彩缤纷的颜色。我是怎样办到的?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

师生分析得出酸的有关通性

4.建构酸碱盐的思维导图

教师:以上实验探究应用到了酸碱盐的部分性质,请大家再结合已学的知识把酸碱盐的知识网络图构建完成。

学生:一位同学到黑板补充完成酸碱盐思维导图,其他同学在任务单上完成。

4.学以致用:见任务单

粤教版化学九年《常用的盐》word教案二

粤教版化学九年《常用的盐》word 教案二 教学目的 1.了解食盐、纯碱、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 3.在回忆酸碱化学性质的基础上汇总盐的化学性质。 4.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会判定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5.增强对化学现象的探究欲,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摸索的科学精神。 6.结合我国食盐产地的广泛分布及纯碱的用途,简介为我国制碱工业做出庞大 奉献的侯德榜先生的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盐的化学性质。 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用品 氯化钠溶液、硝酸银溶液、氯化钡溶液、硫酸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硫酸、 稀硝酸、酚酞溶液。 试管。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学会判定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 教学重点 难点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听写化学方程式 金属 →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碱 → 盐 + 水 盐 → 新盐 + 新酸 非金属氧化物 → 盐 + 水 → 盐 + 水 盐 → 新盐 + 新碱 金属 → 新盐 + 新金属酸 → 新盐 + 新酸 碱 → 新盐 + 新碱 盐 → 新盐1 + 新盐2 [我们可看出酸、碱、 [讨论交流]NaCl 和KNO 3能否反应?

观看所听写的复分解反应,看看生成物有何特点? [讲述]在酸与碱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中都有水生成,酸与盐发生的复分解反应中或有水和气体生成,或有沉淀生成,在碱与盐及盐与盐的复分解反应中都有沉淀生成。 [小结]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水。 [ [课堂练习]判定下列反应能否发生: ① H2SO4 + Cu(OH)2 ② NaNO3 + AgCl ③ Na2CO3 + Ca(OH)2 ④ HCl + BaSO4 ⑤ BaCO3 + HCl ⑥ KOH + HNO3 ⑦ BaCl2 + NaNO3 [阅读]P.149 附录一部分酸、碱、盐的溶解性表 [布置作业]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专题复习教案

酸、碱、盐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巩固有关酸、碱、盐化学性质及有关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并加深对某些化学反应的认识。 [复习重点] (1)酸的化学性质 ①酸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②酸+活泼金属→盐+氢气③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④酸+碱→盐+水⑤酸+(某些)盐→新酸+新盐 酸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④ (2)碱的化学性质 ①碱溶液与指示剂作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碱+酸→盐+水 ④碱+盐→新盐+新碱 碱相似的化学性质:①②③ (3)盐的化学性质

①盐+金属→新金属+金属②盐+酸→新酸+新盐 ③盐+碱→新碱+新盐④盐+盐→两种新盐 3、两个“表” ⑴金属活动顺序表. K Ca Na(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注明: K Ca Na 活动性太强不能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也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⑵酸碱盐溶解性表(概括): ①酸全溶 ②碱只溶钾、钠、铵(氨水NH3.H2O)、钡、钙(微溶看成溶) ③硝酸盐;硫酸盐只不溶钡;氯酸盐只不溶银;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其余不溶 4、八大沉淀. ⑴、AgCl(白色) ⑵、BaSO4(白色)⑶、BaCO3(白色)⑷、CaCO3(白色);⑸、Mg(OH) 2 (白色) ⑹、Al(OH)3 (白色) ⑺、Fe(OH)3 (红褐色) ⑻、Cu(OH) 2(蓝色)。 注意:AgCl 、BaSO4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练一练 判断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能反应的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反应的说明理由: ①铁和稀硫酸②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 ③碳酸钙和稀盐酸④硫酸锌溶液和硝酸钠溶液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授课人:梁文海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位于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节,是在上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的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验事实出发,采用对比的方法,引导学生亲自感受金属与氧气以及盐酸等反应的不同,加深学生对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用途关系的了解,认识到金属既有通性,又有各自的特性。 教材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如置换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认识均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活动与探究的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同时使他们获得新知识。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及金属活动性顺序是本课题的重点; 2)难点:将常见金属的化学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是本课题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金属的物理性质有所了解,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在之前已经学过镁、铁与氧气的反应,以镁、铁与氧气反应的条件和剧烈程度引出本课题,顺理成章,学生也比较容易在原有的基础上形成知识框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金属化学活动性顺序,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含义。会读、会写并熟记常见金属的化学方程式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金属镁、锌、铁、铜的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对金属的活动性的探究, 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感受探究物质奥秘的乐趣。 四、教材处理与学法指导 对于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教学,本人采取了复习回忆一些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实验,并展示相应的图片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和分析,从中得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们懂得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由此也可在一定意义上反映金属的活泼程度。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处理一些与

酸碱盐教案

【课题】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溶液的电离 3、了解电离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电离 2、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力 【教学疑点】 溶液的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看一看溶液是否能够导电。下面我们作以下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板书] 1、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 做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试验: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 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 [观察思考] (1)电灯泡是否亮? (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3)氯化钠是那种类型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演示实验] 把蒸馏水分别倒入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等中配成溶液。 {思考讨论} (1)电灯泡是否亮? (2)上述物质配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导电?有的物质 仍不能导电? [讨论] 物质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才能导电? [推论] 必须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的物质才能导电。

[结论] 电离: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讨论] 金属导电与上述溶液导电的相同、不同之处? [板书] 2、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KNO3 = K+ + NO3- NaOH = Na+ + OH- Na2SO4 = 2Na++ SO42- [讨论] (1)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与电离前他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 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 (2)在电离过程中离子拆不拆开? (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 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 (1)书写电离方程式注意事项: A: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阳离子; 负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阴离子。 B: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C:电离发生在正、负元素两者连接处 D:化合价数为电离后形成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在能够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 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所以整个溶液不显 电性。 [课后作业] 153页1、2、3、4、5 [教学后记]

化学《盐的性质》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盐的性质》教学设计 【课前热身】 【新知导学】 一、概念:盐是和的一类化合物,例如。 二、物理性质: 【随堂小练笔】

1、下列生活中常见物质的主要成分,属于盐的是() A、醋酸 B、生石灰 C、纯碱 D、烧碱 2、下列俗称、名称、化学式对应正确的是() A、纯碱、碳酸钠、Na2CO3 B、生石灰、氢氧化钙、CaO C、苏打、碳酸氢钠、NaHCO3 D、烧碱、碳酸钠、NaOH 三、化学性质 ①② ③④

3 【拓展提高】 根据 Na 2CO 3 和HCl 的反应,如何检验 CO 2-呢? 【生活达人帮】 小明听说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含钙的化合物,他把鸡蛋壳捣碎放入水中, 发现不溶解,他猜测鸡蛋壳可能含碳酸钙,你能帮他证实一下吗? 【总结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① ② ③ ④ 【小试牛刀】 1、下列溶液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 ( ) A 、碳酸钠溶液 B 、氯化钠溶液 C 、稀盐酸 D 、水 2、盛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口时间长了有一些白色固体,这些白色固体的主要 成分是( )A .氢氧化钠 B .碳酸钠 C .氯化钠 D .碳酸钙 3、下列各组表示同一种物质的是 ( ) A 氢氧化钠、烧碱、火碱 B 氢氧化钙、消石灰、生石灰 C 盐酸、氯化氢、食盐 D 冰、干冰、水 4、欲鉴别澄清石灰水、盐酸和蒸馏水三瓶失去标签的无色液体,提供:①碳酸钠溶液 ②紫色石蕊试液 ③无色酚酞试液,只用一种试剂可直接将它们鉴别出

来的是()A. 只有① B. 只有③ C. ①或② D. ①或②或③ 5、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1)浓盐酸(2)浓硫酸(3)烧碱(4)食盐(5)生石灰(6)稀硫酸 A(1)(6)B(2)(3)(5)C(3)(5)D(2)(3)(4) 【随堂检测】 1、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涂下列物质中的() A 硼酸 B.氢氧化钠溶液 C.稀氨水或肥皂水 D.食用醋 2、混有水蒸气的下列气体,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固体氢氧化钠干燥的是()A.SO2 B.H2 C.CO2 D.HC1 3、实验表明,用碱性溶液浸泡新鲜的蔬菜,能有效除去蔬菜上的残留农药,从 而降低对人体的损害。根据上述原理,对刚买回来的蔬菜,你认为应浸泡在哪 种溶液中:()A.白酒B.食醋C.烧碱溶液D.碳酸钠溶液 4、鱼是一种美味食品,杀鱼时不小心弄破鱼胆后,会使鱼肉粘上一种胆汁(一种酸),使鱼肉变苦,要消除这种苦味,最适宜用下列何种溶液冲洗() A:食盐水B:醋酸C:Na2CO3 溶液D:NaOH 溶液 5、喷墨打印机的工作原理是:将溶解在打印墨水(pH7.5~9.0)中的染料喷

初中化学“酸碱盐”常考知识汇总

初中化学“酸碱盐”常考知识汇总 一、酸及酸的通性 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H+。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酸的通性: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 金属+酸→盐+氢气 Zn+2HCl=ZnCl2+H2↑ Zn+ H2SO4=ZnSO4+H2↑ 碱性氧化物+酸→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碱+酸→盐+水 NaOH+HCl=NaCl+H2O Cu(OH)2+H2SO4=CuSO4+2H2O 盐+酸→另一种盐+另一种酸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注意: (1)在‘金属+酸→盐+氢气’中,酸通常指的是稀硫酸和稀盐酸,不能是浓硫酸或硝酸。因为浓硫酸或硝酸都有强氧化性,与金属反应时不能生成氢气而生成了水;金属指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活泼金属,排在 ‘氢’后不能置换酸中的氢。 (2)通过金属跟酸的反应情况导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反应越剧烈,所需时间越短。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通常用它作为干燥剂。硫酸还具有脱水性,它对皮肤或衣服有很强的腐蚀性。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如果把水注入浓硫酸,水的密度较小,会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向四处飞溅,容易发生事故。 二、碱及碱的通性 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离子。碱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案例 一、教学设计思路 九年级的学生己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因此,在本课题中,我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采用实验探究──讨论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大量实验事实的观察、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在教师的层层诱导下,归纳总结出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特点。再通过练习,使学生学以致用,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从而完成对金属化学性质的认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会”。 虽然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见过几个置换反应,但是并不熟悉,运用也不熟练,因此我改变了教材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相关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要求,重点要求学生对反应能否进行,反应进行的剧烈程度等情况进行认真观察、比较即可。而将对置换反应特点和规律的总结放在最后,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和运用置换反应。 二、教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授课人李梅 学校尚文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反应能否发生进行简单的判断。 2、能力目标: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培养和结果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协作能力。能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②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③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讨论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应用。

酸碱盐教案

【课题】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1) 【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的导电性 2、了解溶液的电离 3、了解电离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渗透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1、电离 2、书写电离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力 【教学疑点】 溶液的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溶液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看一看溶液是否能够导电。下面我们作以下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观察实验现象。[板书] 1、溶液的导电性 [演示实验] 做下列物质的导电性试验: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 钠固 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 [观察思考] (1)电灯泡是否亮? (2)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3)氯化钠是那种类型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演示实验] 把蒸馏水分别倒入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等中配成溶液。 {思考讨论} (1)电灯泡是否亮? (2)上述物质配成溶液后,为什么有的物质能够导电?有的物质 仍不能导电?

[讨论] 物质同时具备哪两个条件,才能导电? [推论] 必须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的物质才能导电。 [结论] 电离: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讨论] 金属导电与上述溶液导电的相同、不同之处? [板书] 2、电离方程式 NaCl = Na+ + Cl- KNO3 = K+ + NO3- NaOH = Na+ + OH- Na2SO4 = 2Na++ SO42- [讨论] (1)离子所带电荷数和电性,与电离前他在化合物中的元素或 原子团的化合价数值及正负性有何关系? (2)在电离过程中离子拆不拆开? (3)电离出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 数有什么关系? [小结] (1)书写电离方程式注意事项: A:正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阳离子; 负价元素或原子团离解成阴离子。 B:在电离过程中原子团不拆开 C:电离发生在正、负元素两者连接处 D:化合价数为电离后形成的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2)在能够导电的溶液里,所有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 所有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所以整个溶液不显 电性。 [课后作业] 153页1、2、3、4、5 [教学后记] 22课时 【课题】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2) 【知识目标】 1、了解酸、碱、盐的初步概念及电离方程式 2、会写常见的、典型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3、培养学生的观察、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九年级化学《酸碱盐及其化学性质》教学设计范文 一、教学设计思路: “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也是初中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这部分知识系统性强,反应的规律突出,内容较多,历届中招考试中都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陕西20xx年中考试题中占22分(约占总分值的44%)。出题一般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因此很有必要对酸碱盐进行专题复习。 本节课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复习了“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之后,设计了一些与之有关的初步运用,针对性练习、拓展练习,通过创设一些问题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每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其中,使他们仿佛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②创设情景,让学生置身于中考,从亲身体验中巩固知识,提高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②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的。要求和条件,学会分析题意,掌握做

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讲题,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对科学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巩固酸的“化学性质、碱的.化学性质”。 2、教学难点: 创设情景,让学生通过具体题目要求和条件,会分析题意,掌握做题的方法,提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四、学情分析: 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有利于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的选择: 1、教法: 采用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多媒体辅助等,充分体现“教师为引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习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习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第一节主要讲物质的分类,同类物质可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这一课时的内容就从酸碱盐这三大类来了解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这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承接。初中时我们也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这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丰富与重构。我们所见过的在水溶液中的大部分反应,都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由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后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也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同学们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够很容易写出溶质电离后的离子的存在形式和书写方法。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因此,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以后所要学习的大部分反应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课时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关于这些内容的图式,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并用已有的图式去通化顺应新的知识,以达到新的图式的平衡。酸碱盐电离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教学。化学教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即宏观—微观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认识电离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导电的实质;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学会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溶液导电性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的实质以及电解质概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五、教法学法 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导电现象,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的插头,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从生活常识出发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一常识但不理解具体的缘由,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去思考,同时也能纠正他们以前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认识,达到概念转变的目的。 学生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的答案就是水能导电,有细心的同学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初中化学酸碱盐教案 【篇一: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酸碱盐复习教学设计 新鲁初中——胡秉建 复习目标 1、进一步巩固物质分类的方法,通过物质的分类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归纳酸碱盐的的化学性质,总结反应规律。 3、进一步理 解中和反应,及复分解反应特点及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规律 【重点难点】 重点: 1、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进一步掌握常见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难点: 酸碱盐中离子的检验。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复习,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的组成。 2、通过对酸碱盐中8大类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归纳总结反应规律 及复分解反应的类型。 3、通过学案中物质间是否能反应的判断, 进一步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4、通过教师的引导归纳、学 生对练习题的合作探讨,进一步掌握几种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意思,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培养 学生的认真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作风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是学生学习了有关酸碱盐的知识后的一个回顾和总结。酸碱 盐这部分教学内容的难点就在于相互间的化学变化,这一难点在整 个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也是个突出点。学生在学习完酸碱盐的内容,胡乱自编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课本在新课教学阶段并没有系统的对 酸碱盐化学性质进行归纳,学生对酸碱盐的一些化学反应的了解也 只停留在表面,及时让学生对酸碱盐知识进行复习归纳有利于学生 更深一步理解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反应;有利于学生更深一步理解复 分解反应以及发生条件;有利于学生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 【教学策略分析】

1、通过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和对物质进分类增强学生对酸碱盐在组成上的认识 2、通过学生动手书写化学方程式,纠正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 3、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相互关系。 4、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判断和动手书写一些有关反应的方程式引导学生复习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5、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归纳出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的制作、编辑复习学案,并分发到学生手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展示一个装过石灰水的试剂瓶问:瓶上的白膜是怎么形成的?如何清洗?请写出反应化学方程式。 (生)回答白膜形成的原因、回答清洗的方法,并书写化学方程式(个别学生到前台展示)。(师)对书写结果作出评价并过渡到酸 碱盐的有关知识,现在我们一起来对酸碱盐的知识进行回顾与归纳。ppt展示课题《酸碱盐复习》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生)观看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1、通过实验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兴趣,自然引 出课题。2、让学生明白本节课应达成什么目标。) 二、复习讲解 (师)我们可以怎样给物质进行分类?(生)讨论并回答问题。(师)ppt展示分类方法,并引出酸碱盐的概念板书其化学组成。 活动(一) (师)ppt展示:下列每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与其它三物物质不 同类别,请写出并说出分 类标准。 ①.食醋、牛奶、海水、冰水;②.甲烷、硫酸、氢氧化钠、纯碱;③.氢氧化铜、干冰、高锰酸钾、小苏打;④.二氧化锰、氯化钾、氢气、二氧化碳; ①.;②. ;③.;④. ; (生)在学案上按要求完成相关练习。 (师)点评、总结原因。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金河初中姬银龙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 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 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一些不法商贩就会利用这一点,以次充好,贩卖假黄金(实际就是黄铜)。你用什么方法来识别真假金饰品呢?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 2 ==== Fe 3O 4 2Cu + O 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Mg + 2HCl ==== MgCl 2 + H 2 Zn + 2HCl ==== ZnCl 2 + H 2 Fe + 2HCl ==== FeCl 2 + H 2 三、置换反应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 分解反应 AB ……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四.导学归纳 五反馈练习 课本13页1.4. 高温 高温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现象 金属 无明显现象 铜 Fe + 2HCl ==== FeCl 2 + H 2 有少量气泡产生 铁 Zn + 2HCl ==== ZnCl 2 + H 2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锌 Mg + 2HCl ==== MgCl 2 + H 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溶解,反应剧烈 镁 (A 组)稀盐酸 (A 组)稀盐酸

酸碱盐教案

酸碱盐复习课导学案 复习目标: 1、.掌握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掌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判断反应的发生,对物质进行鉴别、讨论离子共存问题。 复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一日三餐,我们离不开食盐;改良土壤酸性,少不了熟石灰;化学实验,常用到酸,碱,盐。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酸碱盐的广泛应用。 二、进入复习: 问题情境一: 现有:①铁钉、②铜丝、③稀盐酸、④氧化铜、⑤氢氧化钠溶液、⑥稀硫酸、⑦碳酸钠溶液、⑧石灰石、⑨酚酞溶液、⑩氧化铁、⑾石蕊溶液、⑿石灰水。实验老师让小华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指示剂进行分类整理。(溶液按溶质进行归类;混合物按主要成分进行归类)请你也来试着进行一次整理。(填序号) 单质:氧化物: 酸:碱: 盐:指示剂: 问题情境二:小华同学发现桌上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回想起应该是稀硫酸和石灰水,她想给这两瓶溶液贴上标签,请你帮助她,取用什么试剂采取什么方法可以把两瓶溶液区分开呢?【学生讨论解决方法】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方法四:

方法五: 方法六:等 【教师点拨】在这次物质鉴别中,你一定应用了酸、碱的多种化学性质,请你归纳一下。 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5)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5) 2、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性质有:[各举一例,(2)——(4)可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1) (2) (3) (4) 3、盐的化学性质?(可用方程式表示) (1) (2) (3) (4) 【提出问题】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都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吗?酸、碱、盐之间发生反应的规律是什么?请你快速判断下列物质间是否发生反应?说明理由。 (1)、氧化铜和稀硫酸(2)、碳酸钠和稀硫酸

九年级下册化学 盐的化学性质(教案)

第3课时盐的化学性质 李度一中陈海思 【灵师不挂怀,冒涉道转延。——韩愈《送灵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2)归纳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3)根据不同标准将物质分类。 2.过程与方法 (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 1. 盐的相似化学性质。 2. 物质的分类。 【教学难点】 盐的化学性质。 【教具准备】 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碳酸钠、碳酸氢钠、试管(若干)、澄清石灰水、带橡皮塞的导管、多媒体课件等。 【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生活中几种常见的盐及C03 2-(或HC03-)离子的检验,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盐的相关知识。 【活动与探究1】 请同学们按教材P75“探究”要求进行活动。 1. 归纳出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2. 按要求判断表中物质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归纳总结】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1. 溶于水的碱有五种:K0H、Na0H、NH3? H20、Ba( 0H) 2、Ca( 0H) 2。 2.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溶于水。 3.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有AgCl。 4. 硫酸盐中不溶于水的有:BaS04;微溶于水的有:CaS04、Ag2S〇4。 5. 碳酸盐大多数不溶于水。 【提出问题】 上一单元我们学习酸碱的化学性质时,发现并归纳出了酸、碱的通性,那么盐是否也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 【交流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并交流盐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总结】 师生互动,归纳盐的化学性质 1. 盐+金属→新盐+新金属 如:Fe + CuS04=Cu + FeS04 Cu + 2AgN03=2Ag+Cu(NO3)2 反应条件:①盐必须为可溶性盐;②“前换后”即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前面的金属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除K、Ca、Na外)。 2. 盐+酸→新盐+新酸条件:满足复分解反应条件即可。 3.盐+碱→新盐+新碱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条件:①满足复分解条件,②反应物均必须可溶。 【随堂巩固练习】 依据盐的化学性质及反应条件,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能的请完成化学方程式,并说明理由。

(完整)初中化学酸碱盐复习(超详细)

一、知识概述 在本周对第十单元酸和碱的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什么是溶液的酸碱性?怎样表示和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酸和碱是怎样的物质?它们都有哪些性质?什么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二、重点知识归纳及讲解 1、常见的酸 (1)酸碱指示剂: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可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酸碱指示剂,简称指示剂。常见的指示剂有石蕊、酚酞等。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醋酸(CH3COOH)等。 ①盐酸、硫酸的性质和用途 盐酸硫酸 物理性质无色液体、有挥发性、有刺激 性气味、在空气中会产生白雾无色、黏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 化学性质 和酸碱 指示剂 的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 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色 和金属 的反应 Zn+2HCl=ZnCl2+H2↑Zn+H2SO4=ZnSO4+H2↑ 和金属 氧化物 的反应Fe 2O3+6HCl=2FeCl3+3H2O CuO+H2SO4=CuSO4+H2O 用途 用于金属表面的除锈、制造氯 化物、药剂和试剂 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及冶 炼有色金属和金属除锈 ②二种常见酸的特性及主要用途 a.浓盐酸: 易挥发:打开浓盐酸的瓶盖,会看到白雾,这是由于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与空气中的水蒸气结合形成的盐酸小液滴。 长时间敞口放置浓盐酸,质量会减少,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 b.浓硫酸:

吸水性:浓H2SO4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因此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质量分数减小(发生物理变化),所以浓H2SO4一定要密封保存。利用这一性质,浓H2SO4可能做干燥剂。 脱水性:浓H2SO4能将纸张、木材、棉布、皮肤(含碳、氢、氧等元素的化合物)里的氢、氧元素按水的组成比脱去,这种作用叫做脱水作用,因而浓H2SO4能使皮肤脱水炭化造成严重的灼伤。浓H2SO4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如不慎将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干布擦净,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浓H2SO4的稀释:一定要把浓H2SO4沿器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H2SO4中。若将水倒进浓H2SO4里,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H2SO4的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液四处飞溅。 2、常见的碱 (1)常见的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2]、氢氧化钾(KOH)、氨水(NH3·H2O)等。 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性质及用途 ②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又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固体要密封保存。 利用固体氢氧化钠易潮解这一性质,可做干燥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金属的化学性质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已经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和《自然界的水》等知识,而金属在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都被广泛应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对前面内容的一种完善。在物质的分类中金属是非常重要的一类;金属制品的使用和保护与其化学性质密切相关;金属单质能转化为各种金属化合物;在金属的化学反应中涉及到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金属氧化物、酸、盐等不同类别的物质,所以本课题的学习将有助于学生建立物质的分类框架,有利于学生理解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起巩固深化作用。 2.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对本课题的学习学生有如下准备:(1)对人类生存所依赖的空气、水有了初步的了解;(2)对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中的金属有较丰富的经验积累;(3)对物质研究的程序和方法有了一定了解;(4)学习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5)在前面的章节中零碎地接触过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例如一些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镁与盐酸的反应,实验室用锌与硫酸反应制取氢气,镁、锌被酸雨腐蚀,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等。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 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金属和酸反应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 五、教学过程

盐的化学性质说课

《盐的化学性质》复习课的说课稿 《盐的化学性质》复习课的说课稿 一、教材与《考试说明》 根据我的教学计划,我刚刚结束盐和化肥的教学,并开始进入酸、碱、 盐内容的复习。盐的化学性质这部分内容新教材上没有,而《课标》和《考试说明》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和归纳出盐的化学性质,这样一方面掌握了盐的化学性质,也使《酸碱盐》的知识形成完整的体系,更重要的是培育学生分析归纳的学习能力,而且通过盐的化学性质的复习,进一步巩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盐的化学性质复习是初中化学复习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材中有很重要的地位,盐与现实生活联系密切,是中考中基础题(如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探究与开放性题、信息题型的知识区域,考查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与方法,实验探究能力,渗透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意识。 二、学生与学情。 学生学完酸碱的化学性质,学到盐,学生普遍反应很难学,这也是九年级学生学到元素化合物知识存在的普遍的问题。而我仔细分析了学生的情况之后发 现,除了少数厌学者之外,多数学生的问题在于长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学习习惯上:知识记住了,但一到具体的实践中,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另外经过近一年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特点和学习方法已经有所了解,具有一定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从学生年龄和生理特点上看,他们有好奇心,喜欢动手,在实验探究方法、学习方法和总结知识系统性、条理性等方面均有欠缺,再加上成绩上的分化,总体水平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必须构建一个共同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从各自的原有水平出发,对已有的知识、技能进行补充或整理并用之于实际情景中。 三、教法和学法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基于这样的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了解化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相互交流,自然产生了对知识进行回忆和整理的过程,对话式教学法,通过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构建一个共同的平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所收获”。 学习重点不在于识记,而在于知识形成过程中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科学的研究方式。对于技能的要求也

初中化学人教版教案设计(第八章酸碱盐)

第一节酸碱盐溶液的导电性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溶液的导电性。 2.电离。 3.常见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4.酸、碱、盐的初步概念。 (二)能力训练点 通过溶液导电性和电离概念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观察实验,对实验现象进行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进行抽象思维分析和逻辑推理,给予科学的解释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电离。 (2)书写常见的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2.难点 教会学生根据宏观现象,进行微观本质的分析方法和逻辑推理能力, 3.疑点 (1)酸、碱、盐溶液导电和金属导电的本质区别。 (2)NaHSO 4和Cu 2 (OH) 2 CO 3 属于哪一类化合物? 4.解决办法 采用的方法是边实验,边分析,边讨论,要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他们积极思考问题,用他们已知的知识通过思维和现象,推理去理解新的知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具准备 试验物质导电性的装置,干燥的氯化钠固体,硝酸钾固体,氢氧化钠固体,蔗糖固体,酒精,蒸馏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酒精溶液,蔗糖溶液,盐酸,硝酸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钾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硫酸镁溶液,氯化钡溶液。 五、学生活动设计 1.教师演示课本第149页[实验8—1]。 学生观察灯泡是否亮。 [目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 2.教师提问: (1)根据已有的物理知识回答,电流是怎么形成的?金属能导电的原因? (2)氯化钠是哪种类型的化合物?它的组成微粒是什么? [目的:启迪学生思维,引起疑问进一步激发兴趣。] 3.教师将上述实验物质加入蒸馏水配制溶液,再分别做导电性实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