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实验

高频实验
高频实验

高频实验报告学年: 2009-2010学年

学期:第二学期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年级: 08 级

姓名: 邱丽媛

座号: 32号

指导老师:邱思杰

目录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 (3)

实验二通频带扩展电路 (6)

实验三LC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9)

实验四模拟乘法器调幅(AM、DSB、SSB) (12)

实验五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实验 (17)

实验六三极管混频器 (23)

实验一 小信号调谐放大

一、 实验目的

a) 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b) 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及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c) 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电路

仿真波形:

T1=5.051us T2=2.883us 五、实验结论

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是实现对微弱的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

2,、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一般工作在甲类状态,多用在接收机中做高频和中频放大。

六、实验问答题

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作用?

答:将微弱的有用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并滤除不需要的噪声和干扰信号。

2晶体管有没有选频作用?

答:没有。

3为什么要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

答: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即对靠近谐振频率附近的信号有较大的增益,对远离谐振频率附近的信号其增益迅速下降,即具有选频放大作用。

学生实验过程记录

实验二通频带扩展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合连接法展宽通频带的工作原理。

2、掌握负反馈法展宽通频带的工作原理。

3、比较上述两种电路对通频带扩展的性能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研究混合连接法展宽通频带的工作原理的优缺点。

2、

研究负反馈法展宽通频带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原理与电路

1、混合连接法展宽通频带原理

图3-1 共射-共基组合电路

共射-共基组合电路的电路图示见图3-1。在集成宽频带放大器中广泛采用共射-共基组合电路。

共射电路的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都较大, 是放大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态。 但它的上限截止频率较低, 使得带宽受到限制, 这主要是由于密勒效应的缘故。

由于集电结电容C b ′c 跨接在输入、输出端之间, 是双向传输元件, 因此使电路的分析更加复杂。为了简化电路, 可以把C b ′c 折合到输入端b ′、e 之间, 与电容C b ′e 并联, 其等效电容为

即把C b ′c 的作用等效到输入端, 这就是密勒效应。其中g m 是晶体管跨导, R L ′ 是考虑负载后的输出端总电阻, C M 称为密勒电容。 另外, 由于r ce 和r b ′c 较大, 一般可以将其开路,这样, 利用密勒效应后的简化高频混合π型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c

b L m M C R g C ''

)1(+=b

b b '

r

r

c

b

b b '

r c

从式 可以看到, 集电结电容C b ′c 等效到输入端以后, 电容值增加为原来的 (1+g m R L ′)倍。虽然C b ′c 数值很小, 一般仅几皮法, 但CM 一般却很大。密勒效应使共射电路输入电容增大, 容抗减小, 且随频率的增大容抗更加减小, 导致高频性能降低。

因为在共基电路和共集电路中, C b ′c 处于输出端, 或者处于输入端, 无密勒效应, 所以上限截止频率远高于共射电路。

利用共基电路输入阻抗小的特点, 可将它作为共射电路的负载, 使共射电路输出总电阻R L 大大减小, 进而使密勒电容CM 也减小, 这样会使高频性能有所改善, 从而有效地扩展了共射电路亦即整个组合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由于共射电路负载减小, 故电压增益减小, 但这可以由电压增益较大的共基电路进行补偿, 而共射电路的电流增益不会减小, 因此整个组合电路的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都较大。

2、负反馈法

调节负反馈电路中的某些元件参数, 可以改变反馈深度, 从而调节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和频带宽度。 如果以牺牲增益为代价, 可以扩展放大器的频带, 其类型可以是单级负反馈, 也可以是多级负反馈。

五 、实验结论

1、通频带是指放大的电压增益比中心频率增益下降3DB 时的上下限频率之间的频带,用BW0.7表示。

2、共射电路负载减小, 电压增益减小, 但这可以由电压增益较大的共基电路进行补偿, 而共射电路的电流增益不会减小, 因此整个组合电路的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都较大。

调节负反馈放大器的增益和频带宽度是通过改变元器件的参数。

六、问题

1、密勒效应对共射电路的各个器件有何影响?

答:共射电路输入电容增大, 容抗减小, 且随频率的增大容抗更加减小, 导致高频性能降低。

2、 Q 值对通频带有何影响? 答:Q 值越小,通频带越宽。

c

b L m M C R g C ''

)1(+=

学生实验过程记录

实验三LC振荡器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

电路参数计算。

2、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

荡幅度的影响。

3、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

响。

二、实验内容

1、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进行LC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研究LC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测试LC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基本原理

图2-1 正弦波振荡器

将插孔B接B2,C接2 ,由晶体管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

振荡器——西勒振荡器,调节可变电容C1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21

1020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 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F=

=20

13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0.01uF )加到由Q 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0.01uF 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Q 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V 0输出。 四 、结论分析

1、提高振荡回路标准性除了采用稳定性好和高Q 的回路电容和电感外,还可以采用与正温度系数电感作相反变化的具有负温度系数的电容,以实现温度补偿作用,或采用部分接入的方法以减小不稳定的晶体管极间电容和分布电容对振荡频率的影响。

2,、晶体管静态偏置点一般在小电流区,对于小功率管,集电极静态电流约为1-4MA.

五、问题回答

1什么是电容三点式,什么是电感三点式? 答:与发射极相连接的两个电抗元件同为电容时的三点式电路。与发射极相连接的两个电抗元件同为电感时的三点式电路。

2、振荡器与一般放大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振荡器是产生信号的,采用的是正反馈,频率输出的器件。

放大器是放大输入的信号,采用的是负反馈。

学生实验过程记录

实验四模拟乘法器调幅(AM、DSB、SSB)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音频信号

单边带调幅的方法。

2、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以及载波信号的关系。

3、掌握调幅系数的测量与计算方法。

4、通过实验对比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单边带调幅的波形。

5、了解模拟乘法器(MC1496)的工作原理,掌握调整与测量其特性参数的

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实现全载波调幅,改变调幅度,观察波形变化并计算调幅度。

2、实现抑止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

3、实现单边带调幅。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电路说明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包络)随调制信号的参数变化而变化。本实验中载波是由高频信号源产生的465KHz高频信号,1KHz的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振幅调制器即为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1、集成模拟乘法器的内部结构

集成模拟乘法器是完成两个模拟量(电压或电流)相乘的电子器件。在高频电子线路中,振幅调制、同步检波、混频、倍频、鉴频、鉴相等调制与解调的过程,均可视为两个信号相乘或包含相乘的过程。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上述功能比采用分离器件如二极管和三极管要简单得多,而且性能优越。所以目前无线通信、广播电视等方面应用较多。集成模拟乘法器常见产品有BG314、F1595、F1596、MC1495、MC1496、LM1595、LM1596等。

1)MC1496的内部结构

在本实验中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MC1496来完成调幅作用。MC1496是四象限模拟乘法器,其内部电路图和引脚图如图4-1所示。其中V1、V2与V3、V4组成双差分放大器,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V5与V6

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V 7、V 8为差分放大器V 5与V6的恒流源。

图4-1 MC1496的内部电路及引脚图

2)静态工作点的设定 (1)静态偏置电压的设置

静态偏置电压的设置应保证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即晶体管的集-基极间的电压应大于或等于2V ,小于或等于最大允许工作电压。根据MC1496的特性参数,对于图4-1所示的内部电路,应用时,静态偏置电压(输入电压为0时)应满足下列关系,即

ν8=ν

10,

ν1=ν4, ν6=ν

12

15V ≥ν6 (ν12)-ν8 (ν10)≥2V

15V ≥ν8 (ν

10)-ν1

(ν4)≥2V

15V ≥ν

1

(ν4)-ν5≥2V

(2)静态偏置电流的确定

静态偏置电流主要由恒流源I 0的值来确定。

当器件为单电源工作时,引脚14接地,5脚通过一电阻VR 接正电源+VCC 由于I 0是I 5的镜像电流,所以改变V R 可以调节I 0的大小,即

500

7.050+-=

≈R CC V V

V I I

当器件为双电源工作时,引脚14接负电源-V ee ,5脚通过一电阻V R 接地,所以改变V R 可以调节I 0的大小,即

500

7.050+-=

≈R ee V V

V I I

根据MC1496的性能参数,器件的静态电流应小于4mA ,一般取

mA I I 150=≈。在本实验电路中V R 用6.8K 的电阻R 15代替. 2、实验电路说明

用MC1496集成电路构成的调幅器电路图如图4-2所示。

图中W2用来调节引出脚1、4之间的平衡,器件采用双电源方式供电(+12V ,-12V ),所以5脚偏置电阻R 15(10K )接地。电阻R 1、R 2、R 4、R 5、R 6为器件提供静态偏置电压,保证器件内部的各个晶体管工作在放大状态。载波信号加在引脚8、10之间;载波信号ωV 经高频耦合电容C 1(0.01uF )从10脚输入,C 2为高频旁路电容,使8脚交流接地。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 5、V 6的输入端,即引脚1、4之间,调制信号V Ω经低频偶合电容E 1从1脚输入。2、3脚外接1K 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当电阻增大,线性范围增大,但乘法器的增益随之减小。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电极(即引出脚6、12之间)输出。 四、实验步骤

1、静态工作点调测:使调制信号V Ω=0,载波V C =0,调节W 1使各引脚偏置电压接近下列参考值:

R 11、R 12 、R 13、R 14与电位器W 1组成平衡调节电路,改变W 1可以使乘法器实现抑止载波的振幅调制或有载波的振幅调制和单边带调幅波。

为了使MCl496各管脚的电压接近上表,只需要调节W 1使1、4脚的电压差接近0V 即可,方法是用万用表表笔分别接1、4脚,使得万用表读数接近于0V 。 2、抑止载波振幅调制:V 端输入载波信号V C (t),其频率f C =465KHz,峰-峰值V CP -P =500mV 。J5端输入调制信号V Ω(t),其频率f Ω=1KHz ,先使峰-峰值V ΩP -P =0,调节W 1,使输出V O =0(此时ν4=ν1),再逐渐增加V ΩP -P ,则输出信号V O (t )的幅度逐渐增大,于TP3测得。最后出现如图4-3所示的抑止载波的调幅信号。(将音频信号频率调至最大,即可测得清晰的抑制载波调幅波)

由于器件内部参数不可能完全对称,致使输出出现漏信号。脚1和4分别

接电阻R12和R14,可以较好地抑止载波漏信号和改善温度性能。

t

)

(t v c v

图4-3 抑止载波调幅波形

3、 全载波振幅调制min

max min

max m m m m V V V V m +-=

,J1端输入载波信号Vc(t) ,

fc=465KHz, V CP -P =500mV ,调节平衡电位器W1,使输出信号V O (t )中有载波输出(此时V 1与V 4不相等)。再从J2端输入调制信号,其f Ω=1KHz ,当V ΩP -

P 由零逐渐增大时,则输出信号

V O (t )的幅度发生变化,最后出现如图4-4所示

的有载波调幅信号的波形,记下AM 波对应V mmax 和V mmin ,并计算调幅度m 。

t

图4-4 普通调幅波波形

4、步骤同3,从J6处观察输出波形。

5、加大V Ω,观察波形变化,比较全载波调幅、抑止载波双边带调幅和抑止载波单边带调幅的波形。 五、实验结论:

1、AM 调制是将调制信号频谱不是真正地搬移到载频Wc 的两边,成为上、下边带。

2、单边带调幅信号的带宽与调制信号的带宽相同,是普通调幅和双边带调幅信号带宽的一半。

实验问答题

1 、为什么只能用包络检波器?

答:因为AM 信号的包络与调制信号成线性关系。

2、产生单边带调幅信号的方法有哪些?

答:产生单边带调幅信号的方法主要有滤波法和相移法。

学生实验过程记录

实验五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象,分析

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克服的方法。

4、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2、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

3、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器

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三、实验原理

检波过程是一个解调过程,它与调制过程正好相反。检波器的作用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还原所得的信号,与高频调幅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

假如输入信号是高频等幅信号,则输出就是直流电压。这是检波器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测量仪器中应用比较多。例如某些高频伏特计的探头,就是采用这种检波原理。

若输入信号是调幅波,则输出就是原调制信号。这种情况应用最广泛,如各种连续波工作的调幅接收机的检波器即属此类。

从频谱来看,检波就是将调幅信号频谱由高频搬移到低频,如图11-1所示(此图为单音频Ω调制的情况)。检波过程也是应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首先产生许多新频率,然后通过滤波器,滤除无用频率分量,取出所需要的原调

制信号。

常用的检波方法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种。全载波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直接反映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二极管包络检波的方法进行解调。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不能直接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无法用包络检波进行解调,所以采用同步检波方法。

图11-1 检波器检波前后的频谱

1、二极管包络检波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信号较大(大于0.5伏)时,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对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称为大信号检波。

大信号检波原理电路如图12-2(a )所示。检波的物理过程如下:在高频信号电压的正半周时,二极管正向导通并对电容器C 充电,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很小,所以充电电流i D 很大,使电容器上的电压V C 很快就接近高频电压的峰值。充电电流的方向如图12-2(a )图中所示。

V i

i 图12-2

(a)

(b)

t

t 1t 2t 3

这个电压建立后通过信号源电路,又反向地加到二极管D 的两端。这时二极管导通与否,由电容器C 上的电压V C 和输入信号电压V i 共同决定.当高频信号的瞬时值小于V C 时,二极管处于反向偏置,管子截止,电容器就会通过负载

电阻R 放电。由于放电时间常数RC 远大于调频电压的周期,故放电很慢。当电容器上的电压下降不多时,调频信号第二个正半周的电压又超过二极管上的负压,使二极管又导通。如图12-2(b )中的tl 至t2的时间为二极管导通的时间,在此时间内又对电容器充电,电容器的电压又迅速接近第二个高频电压的最大值。在图12-2(b )中的t2至t3时间为二极管截止的时间,在此时间内电容器又通过负载电阻R 放电。这样不断地循环反复,就得到图12-2(b )中电压c v 的波形。因此只要充电很快,即充电时间常数R d ·C 很小(R d 为二极管导通时的内阻):而放电时间常数足够慢,即放电时问常数R·C 很大,满足R d ·C<

本实验电路如图12-3所示,主要由二极管D 及RC 低通滤波器组成,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特性和检波负载RC 的充放电过程实现检波,所以RC 时间常数的选择很重要。RC 时间常数过大,则会产生对角切割失真又称惰性失真。RC 常数太小,高频分量会滤不干净。综合考虑要求满足下式: a

a

m m RC 2

max 1-<<

Ω

其中:m 为调幅系数,max Ω为调制信号最高角频率。

当检波器的直流负载电阻R 与交流音频负载电阻R Ω不相等,而且调幅度a m 又相当大时会产生负峰切割失真(又称底边切割失真),为了保证不产生负峰切割失真应满足R

R m a Ω

<

。 2、同步检波 (1)同步检波原理

同步检波器用于对载波被抑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信号进行解调。它的特点是必须外加一个频率和相位都与被抑止的载波相同的电压。同步检波器的名称由此而来。

外加载波信号电压加入同步检波器可以有两种方式:

(a)

υυ(b)

图11-4 同步检波器方框图

一种是将它与接收信号在检波器中相乘,经低通滤波器后检出原调制信号,如图11-4(a)所示;另一种是将它与接收信号相加,经包络检波器后取出原调制信号,如图11-4(b)所示。

本实验选用乘积型检波器。设输入的已调波为载波分量被抑止的双边带信号υ1,即

t t V v 111cos cos ωΩ=

本地载波电压

)cos(000?ω+=t V v

本地载波的角频率ω0准确的等于输入信号载波的角频率ω1,即ω1=ω0,但二者的相位可能不同;这里φ表示它们的相位差。

这时相乘输出(假定相乘器传输系数为1)

?ω?ω??ωω+Ω-++Ω++Ω=+Ω=t V V t V V t V V t t t V V v )2cos[(4

1

])2cos[(41

cos cos 21)

cos()cos (cos 1011010121012 低通滤波器滤除2ω1附近的频率分量后,就得到频率为Ω的低频信号

t V V v Ω=Ωcos cos 2

1

01?

由上式可见,低频信号的输出幅度与φ成正比。当φ=0时,低频信号电压

最大,随着相位差φ加大,输出电压减弱。因此,在理想情况下,除本地载波与输入信号载波的角频率必须相等外,希望二者的相位也相同。此时,乘积检波称为“同步检波”。 三 、实验电路(DSB )

实验电路如图11-5所示,采用MC1496集成电路构成解调器,载波信号加在8、10脚之间,调幅信号V i 经C 20(0.33uF )加在1、4脚之间,相乘后信号

1生物学实验常用技术

生物学实验常用技术一、分子方面 1、基因工程 1)PCR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二楼PCR仪器全部会用) 2)RT-PCR;Q-PCR 3)琼脂糖凝胶电泳;胶回收 4)酶切/链接 5)转化 6)固体/液体LB培养基配制 (高压蒸汽灭菌锅使用方法) 7)质粒大/小抽原理及步骤 (手提、溶液I、II、III作用) 8)基因组DNA抽提 9)RNA提取; 2、蛋白质工程 1)蛋白收集 (蛋白裂解液+PMSF; 1×Loading 裂解(推荐)) 2)SDS-PAGE(电泳胶的配制) 2)考马斯亮蓝染色,银染 3)Western blot 4)蛋白定量常用的方法及原理, 以及熟练操作Bradford法蛋 白定量 (TRIZOL法原理、注意事项及步骤) 二、细胞方面 1)细胞培养、传代 2)细胞冻存与复苏 冻存液配制: (1)DMSO:血清=1:9(推荐)

(2)DMSO:培养基:血清=1:3:6 均可 DMSO为细胞专用型;现用现配,效果最好;冻存时细胞在-80℃中不要超过一周,最好在24-48h内放入液氮罐中保存。 3)细胞培养基配制(过滤除菌)、胰酶配制(过滤除菌),PBS配制(灭菌);(不同培养基的区别;谷氨酰胺(提供氮源),2周补充一次) 4)转染 5)MTT原理及操作(检测细胞存活率或死亡率) 6)碱性磷酸酶实验(ALP,检测细胞分化) (5、6 需学会SPSS软件及graphpad prism5软件使用) 7)Hoechst染色 8)结晶紫染色(不推荐) 9)苏木精/伊红染色 (9可以替代8,以后实验推荐使用9,图片漂亮) 10)荧光显微镜的使用 11)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样品制备(细胞固定,染色,洗脱) (7、8、9、10、11需学会Photoshop常用工具处理数据) 12)流式细胞仪样品制备(包括:转染效率与细胞凋亡染色标记)以及仪器操作(需学会FlowJo软件分析流式结果) 三、动物实验 1)小鼠的定制: 常见的小鼠: ICR小鼠(正常),9元/只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 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负载变化对起振和振荡幅度的影 响。 3、 研究外界条件(温度、电源电压、负载变化)对振荡器频率稳定度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 熟悉振荡器模块各元件及其作用。 2、 进行LC 振荡器波段工作研究。 3、 研究LC 振荡器中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以及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 4、 测试LC 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三、实验仪器 1、模块 3 1块 2、频率计模块 1块 3、双踪示波器 1台 4、万用表 1块 四、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图见下页图1。 将开关S 1的1拨下2拨上, 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N1和C 3、C 10、C 11、C4、CC1、L1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14(121 0CC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计算振荡频率可调范围)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 32.0470 220220 3311≈+=+C 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5(10P )加到由N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5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经

N3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P1输出。 图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五、实验步骤 1、根据图1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将开关S1拨为“01”,S2拨为“00”,构成LC 振荡器。 (2)改变上偏置电位器W1,记下N1发射极电流I eo (=11 R V e ,R11=1K)(将万用表红 表笔接TP2,黑表笔接地测量V e ),并用示波测量对应点TP4的振荡幅度V P-P ,填于表1中,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测量值记于表2中。 3、测量振荡器输出频率范围 将频率计接于P1处,改变CC1,用示波器从TP8观察波形及输出频率的变化情况,记录最高频率和最低频率填于表3中。 六、实验结果 1、步骤2振荡幅度V P-P 见表1.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说明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 说明书

实验要求(电信111班) l.实验前必须充分预习,完成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 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估算。 2)完成各实验“预习要求”中指定的内容。 3)熟悉实验任务。 4)复习实验中所用各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2.使用仪器和学习机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在使用时应严格遵守。 3.实验时接线要认真,相互仔细检查,确定无误才能接通电源,初学或没有把握应经指导教师审查同意后再接通电源。 4.高频电路实验注意: 1)将实验板插入主机插座后,即已接通地线,但实验板所需的正负电源则要另外使用导线进行连接。 2)由于高频电路频率较高,分布参数及相互感应的影响较大。因此在接线时连接线要尽可能短。接地点必须接触良好。以减少干扰。 3)做放大器实验时如发现波形削顶失真甚至变成方波,应检查工作点设置是否正确,或输入信号是否过大。

5.实验时应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件冒烟、发烫或有异味)应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找出原因、排除故障,经指导教师同意再继续实验。 6.实验过程中需要改接线时,应关断电源后才能拆、接线。 7.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实验结果(数据、波形、现象)。所记录的实验结果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后再拆除实验线路。 8.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拔出电源插头,并将仪器、设备、工具、导线等按规定整理。 9.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一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一通频带与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双踪示波器 2、扫频仪 3、高频信号发生器 4、毫伏表 5、万用表 6、实验板1 三、预习要求 1、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2、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3、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 (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 f 0 。图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实验报告

基于Multisim的通信电路仿真实验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1 实验目的 1、掌握高频小信号谐振电压放大器的电路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2、熟悉谐振回路的调谐方法及测试方法。 3、掌握高频谐振放大器处于谐振时各项主要技术指标意义及测试技能。 1.2 实验内容 1.2.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仿真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1、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ωp=1/(L1*C3)^2=2936KHz fp=ωp/(2*pi)=467KHz 2、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v0。

下图中绿色为输入波形,蓝色为输出波形 Avo=Vo/Vi=1.06/0.252=4.206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图仪观察通频带,并计算矩形系数。 通频带BW=2Δf0.7=7.121MHz-28.631KHz=7.092MHz 矩形系数Kr0.1=(2Δf0.1)/( 2Δf0.7)= (14.278GHz-9.359KHz)/7.092MHz=2013.254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

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o(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o(mV ) 0.66 9 0.76 5 1 1.05 1.06 1.06 0.97 7 0.81 6 0.74 9 0.65 3 0.574 0.511 Av 2.65 5 3.03 6 3.96 8 4.16 7 4.20 6 4.20 6 3.87 7 3.23 8 2.97 2 2.59 1 2.278 2.028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2次谐波 4次谐波

高频实验指导书精简版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学会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调节谐振回路使谐振放大器谐振在10.7MHz。 2、测量谐振放大器的电压增益。 3、测量谐振放大器的通频带。 4、判断谐振放大器选择性的优劣。 三、实验仪器 1、BT-3(G)型频率特性测试仪(选项)一台 2、20MHz模拟示波器一台 3、数字万用表一块 4、调试工具一套 四、实验原理 图1-1所示电路为共发射极接法的晶体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它不仅要放大高频信号,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选频作用,因此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为LC并联谐振回路。在高频情况下,晶体管本身的极间电容及连接导线的分布参数等会影响放大器输出信号的频率或相位。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RB1,RB2及RE决定,其计算方法与低频单管放大器相同。 图1-1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五、实验步骤 本实验中,用到BT-3频率特性测试仪和频谱仪的地方可选做。 参考所附电路原理图G2。先调静态工作点,然后再调谐振回路。 1、按下开关KA1,则LEDA1亮。

2、调整晶体管QA1的静态工作点: 不加输入信号(u i =0),即将TTA1接地,用万用表直流电压档(20V 档)测量三极管QA1发射极对地的电压u EQ (即测P6与G 两焊点之间的电压),调节WA1使u EQ =3V 左右,根据实验参考电路计算此时的u BQ ,u CEQ ,u EQ 及I EQ 。 3、使放大器的谐振回路谐振在10.7MHz 方法是:BT-3频率特性测试仪的扫频电压输出端和检波探头,分别接电路的信号输入端INA1及测试端TTA2,通过调节y 轴,放大器的“增益”旋钮和“输出衰减”旋钮于合适位置,调节中心频率刻度盘,使荧光屏上显示出放大器的“幅频谐振特性曲线”,根据频标指示用绝缘起子慢慢旋动变压器的磁芯,使中心频率o f =10.7MHz 所对应的幅值最大。 如果没有频率特性测试仪,可用示波器来观察调谐过程,方法是:在TTA1处输入由高频信号源提供的频率为10.7MHz ,峰峰值Vp-p-=20~100mV 的信号,用示波器在TTA2处观察输出波形,调节TA1使TTA2处信号幅度最大。 4、电压增益A V0 使用BT-3频率特性测试仪测0v A 的方法如下: 在测量前,先要对测试仪的y 轴放大器进行校正,即零分贝校正,调节“输出衰减”和“y 轴增益”旋钮,使屏幕上显示的方框占有一定的高度,记下此时的高度和此时“输出衰减”的读数N 1dB ,然后接入被测放大器,在保持y 轴增益不变的前提下,改变扫频信号的“输出衰减”旋钮,使谐振曲线清晰可见。记下此时的“输出衰减”的值N 2dB ,则电压增益为 A V0=(N1-N2)dB 若用示波器测量,则为输出信号幅度大小与输入信号幅度大小之比。方法如下: 用示波器测输入信号的峰峰值,记为U i 。测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记为U 0。则小信号放大的电压放大倍数A V0=U 0/U i 。如果A V0较小,可以通过调节静态工作点来改善。 5、测量通频带BW 用BT-3频率特性测试仪测量BW : 先调节“频率偏移”(扫频宽度)旋钮,使相邻两个频标在横轴上占有适当的格数,然后接入被测放大器,调节“输出衰减”和y 轴增益,使谐振特性曲线在纵轴占有一定高度,测出其曲线下降3dB 处两对称点在横轴上占有的宽度(记为BW1),根据内频标就可以近似算出放大器的通频带BW= BW1=B 0.7。 6、放大器的选择性 放大器选择性的优劣可用放大器谐振曲线的矩形系数K r0.1表示 用步骤5中同样的方法测出B 0.1即可得: 7 .01.07.01.01.022f f B B K r ??== 由于处于高频区,存在分布参数的影响,放大器的各项技术指标满足设计要求后的元件参数值与设计计算值有一定的偏差,所以在调试时要反复仔细调整才能使谐振回路处于谐振状态。在测试要保证接地良好。

中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实验一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集成模拟乘法器实现全载波调幅和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的方法与 过程,并研究已调波与二输入信号的关系。 2.掌握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3.通过实验中波形的变换,学会分析实验现象。 二、预习要求 1.预习幅度调制器有关知识。 2.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原理及内容,分析实验电路中用1496乘 法器调制的工作原理,并分析计算各引出脚的直流电压。 3.分析全载波调幅及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特点,并画出其频谱图。 三、实验仪器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SP1461型高频信号发生器。 3.万用表。 4.TPE-GP4高频综合实验箱(实 验区域:乘法器调幅电路) 四、实验电路说明 图 幅度调制就是载波的振幅受 调制信号的控制作周期性的变化。 变化的周期与调制信号周期相同。 即振幅变化与调制信 号的振幅成正比。通常称高频信号为载波5-1 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 信号,低频信号为调制信号,调幅器即为 产生调幅信号的装置。 本实验采用集成模拟乘法器1496来构成调幅器,图5-1为1496芯片内部电路图,它是一个四象限模拟乘法器的基本电路,电路采用了两组差动对由V1-V4组成,以反极性方式相连接,而且两组差分对的恒流源又组成一对差分电路,即V5与V6,因此恒流源的控制电压可正可负,以此实现了四象限工作。D、V7、V8为差动放大器V5、V6的恒流源。进行调幅时,载波信号加在V1-V4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⑧、⑩之间;调制信号加在差动放大器V5、V6的输入端,即引脚的①、④之间,②、③脚外接 1KΩ电阻,以扩大调制信号动态范围,已调制信号取自双差动放大器的两集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考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分配常数:又称分配系数,是指一种分析物在两种不相混合溶剂中的平衡常数。 2.多肽链的末端分析:确定多肽链的两末端可作为整条多肽链一级结构测定的标志,分为氨基端分析和羧基端分析。 3.连接酶:指能将双链DNA中一条单链上相邻两核苷酸连接成一条完整的分子的酶。 4.预杂交:在分子杂交实验之前对杂交膜上非样品区域进行封闭,用以降低探针在膜上的非特异性结合。 5.反转录PCR:是将反转录RNA与PCR结合起来建立的一种PCR技术。首先进行反转录产生cDNA,然后进行常规的PCR反应。 6.稳定表达:外源基因转染真核细胞并整合入基因组后的表达。 7.基因敲除:是指对一个结构已知但功能未知或未完全知道的基因,从分子水平上设计实验,将该基因从动物的原基因组中去除,或用其它无功能的DNA片断取代,然后从整体观察实验动物表型,推测相应基因的功能。 8.物理图谱:人类基因组的物理图是指以已知核苷酸序列的DNA片段为“路标”,以碱基对(bp,kb,Mb)作为基本测量单位(图距)的基因组图。 9.质谱图:不同质荷比的离子经质量分析器分开后,到检测器被检测并记录下来,经计算机处理后所表示出的图形。 10.侧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90度角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内部结构属性。 11.离子交换层析:是以离子交换剂为固定相,液体为流动相的系统中进行的层析。 12.Edman降解:从多肽链游离的N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 13.又称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restriction endonuclease):是能够特异识别双链DNA序列并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14.电转移:用电泳技术将凝胶中的蛋白质,DNA或RNA条带按原位转移到固体支持物,形成印迹。 15.多重PCR:是在一次反应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一份模板样品中不同序列的PCR 过程。 16.融合表达: 在表达载体的多克隆位点上连有一段融合表达标签(Tag),表达产物为融合蛋白(有分N端或者C端融合表达),方便后继的纯化步骤或者检测。 17.同源重组:发生在DNA同源序列之间,有相同或近似碱基序列的DNA分子之间的遗传交换。 18.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linkage map),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为图距的基因组图。 19.碎片离子:广义的碎片离子为由分子离子裂解产生的所有离子。 20.前向散射光:激光束照射细胞时,光以相对轴较小角度向前方散射的讯号用于检测细胞等离子的表面属性,信号强弱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 21.亲和层析: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或其他分子的一种层析法。(利用分子与其配体间特殊的、可逆性的亲和结合作用而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高频实验: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要点

实验一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结构。 2.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调试方法。 3.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各项技术参数(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矩形系数)的测试。 二、实验使用仪器 1.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板 2.200MH 泰克双踪示波器 3. FLUKE 万用表 4. 模拟扫频仪(安泰信) 5. 高频信号源 三、实验基本原理与电路 1、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原理 所谓“小信号”,通常指输入信号电压一般在微伏 毫伏数量级附近,放大这种信号的放大器工作在线性范围内。所谓“调谐”,主要是指放大器的集电极负载为调谐回路(如LC 调谐回路)。这种放大器对谐振频率0f 及附近频率的信号具有最强的放大作用,而对其它远离0f 的频率信号,放大作用很差,如图1-1所示。 图1.1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频率选择特性曲线 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技术参数如下: 1 0.707

1.增益:表示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放大微弱信号的能力 2.通频带和选择性:通常规定放大器的电压增益下降到最大值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范围为高频放大器的通频带,用B0.7表示。衡量放大器的频率选择性,通常引入参数——矩形系数K0.1。 2.实验电路 原理图分析: In1是高频信号输入端,当信号从In1输入时,需要将跳线TP1的上部连接起来。In2是从天线接收空间中的高频信号输入,电感L1和电容C1,C2组成选频网络,此时,需要将跳线TP1的下部连接起来。电容C3是隔直电容,滑动变阻器RW2和电阻R2,R3是晶体管基极的直流偏置电阻,用来决定晶体管基极的直流电压,电阻R1是射极直流负反馈电阻,决定了晶体管射极的直流电流Ie。晶体管需要设置一个合适的直流工作点,才能保证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正常工作,有一定的电压增益。 通常,适当的增加晶体管射极的直流电流Ie可以提高晶体管的交流放大倍数 ,增大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但Ie过大,输出波形容易失真。一般控制Ie在1-4mA之间。 电容C3是射极旁路电路,集电极回路由电容和电感组成,是一个并联的LC 谐振回路,起到选频的作用,其中有一个可变电容可以改变回路总的电容值。电

高频实验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报告 系别: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姓名:学号:20120511069 组别: 实验名称:振幅调制与解调仿真举例实验时间: 一、实验目的 (1)初步了解振幅调制与解调的仿真电路。 (2)学会使用振幅的调制与解。 二、实验原理 振幅调制: 常规双边带调幅(AM)、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幅(DSB-SC)、单边带调制(SSB)和残留边带调制(VSB)信号等。 从高频已调波中取出调制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解调是调制的反过程。 三、仿真电路及条件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其中,V1为调幅信号产生器,输出幅度为3V,载波频率为100kHz,调制频率为1kHz,调幅度m=0.7。XSC1为双路示波器,其中A路测试检波器输入电压,B路测试检波器输出电压。

图1 二极管包络检波器仿真实验电路 图2 负峰切割失真测试电路 四、仿真实验内容: (1)惰性失真测试“仿真电路如图1所示,负载R1(5kΩ50%)连续可调,改变R1的大小,观察输出电压波形的变化,正常检波时的输出波形如图1-1所示,产生惰性失真时的波形如图1-2所示。

图1-1 正常检波时波形

图1-2 产生惰性失真时波形 (2)负峰切割失真测试:仿真电路如图2所示,直流负载电阻R2(5kΩ50%)连续可调,改变R2的大小,观察输出波形的变化,产生负峰切割失真时的波形,如图2-1所示,也可以改变调制度m的大小,来测试负峰切割失真。

图2-1 负峰切割失真时波形 图2-2 m=0.5时输出波形 图2-3 m=0.2时输出波形 (3)检波器电压传输系数的测试:仿真电路如图2所示,在没有失真的前提下,分别读取输入,输出的振幅,然后根据Kd的定义,计算出Kd。需要注意示波器幅度挡的标尺(v/div)。 解:在不失真的前提下,读得输出电压u(t)=1V,输入信号的幅度(包络)U(t)=3v。 Kd=u(t)/U(t)=1/3=0.33.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报告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电路结构。 2.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调试方法。 3.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各项技术参数(电压放大倍数,通频带,矩形系数)的测试方法。 4.熟练掌握multisim软件的使用方法,并能够通过仿真而了解到电路的一些特性以及各电路原件的作用 二、实验仿真 利用实验室计算机或者自己计算机上安装的Multisim9(10)软件,参照实验电路图,进行仿真 仿真电路图如下:

六、数据处理 () f MHz 7 8 9 9.7 9.8 9.9 10 10.1 10. 2 10. 3 () i u mV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 o u mV19 28 55 120 128 138 143 150 140 130 (/) u o i A u u 1.2 7 1.8 7 3.6 7 8.0 8.5 3 9.2 9.5 3 10.0 9.3 3 8.6 7 () f MHz10. 4 10. 5 10. 6 10. 7 11 12 13 14 15 16 () i u mV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 o u mV120 100 90 80 64 39 28 24 20 18 (/) u o i A u u8.0 0 6.6 7 6.0 5.3 3 4.2 7 2.6 1.8 7 1.6 1.3 3 1.2

7 8910111213141516 25 50 75 100 125 150 uo(mV) f(MHz) 二、实验仿真 利用实验室计算机或者自己计算机上安装的Multisim9(10)软件,参照实验电路图,进行仿真 仿真电路图如下: 使得晶体满足: 1.发射极正偏:b e V V >,且0.6be V V >

高频实验指导书2017

实验平台操作及注意事项 一、实验平台基本操作方法 在使用实验平台进行实验时,要按照标准的规范进行实验操作,一般的实验流程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将实验台面整理干净整洁,设备摆放到对应的位置开始进行实验; (2)打开实验箱箱盖,或取下箱盖放置到合适的位置;(不同的实验箱盖要注意不能混淆); (3)简单检查实验箱是否有明显的损坏;如有损坏,需告知老师,以便判断是否可以进行正常实验; (4)根据当前需要进行的实验内容,由老师或自行更换实验模块;更换模块需要专用的钥匙,请妥善保管; (5)为实验箱加电,并开启电源;开启电源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实验箱电源指示灯(每个模块均有电源指示),如果指示灯状态异常,需要关闭电源,检查原因; (6)实验箱开启过程需要大约20s时间,开启后可以开始进行实验; (7)实验内容等选择需用鼠标操作; (8)在实验过程中,可以打开置物槽,选择对应的配件完成实验; (9)实验完成后,关闭电源,整理实验配件并放置到置物槽中; (10)盖上箱盖,将实验箱还原到位。 二、实验平台系统功能介绍 实验平台系统分为八大功能板块,分别为实验入门、实验项目、低频信号源、高频信号源、频率计、扫频仪、高频故障(实验测评)、系统设置。

1.设备入门 设备入门分为四类,分别是平台基本操作、平台标识说明、实验注意事项、平台特点概述。 2.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是指实验箱支持的实验课程项目,可以完成的实验内容列表,分为高频原理实验和高频系统实验。 高频原理实验细分为八大实验分类,分别是小信号调谐放大电路实验、非线性丙类功率放大电路实验、振荡器实验、中频放大器实验、混频器实验、幅度解调实验、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鉴频器实验。如下图所示。

通信电路实验报告

实验十一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了解调幅波的原理,掌握调幅波的解调方法。 2、掌握二极管峰值包络检波的原理。 3、掌握包络检波器的主要质量指标,检波效率及各种波形失真的现 象,分析产生的原因并思考克服的方法。 4、掌握用集成电路实现同步检波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完成普通调幅波的解调。 2、观察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的解调。 3、观察普通调幅波解调中的对角切割失真,底部切割失真以及检波 器不加高频滤波时的现象。 三、实验仪器 1、信号源模块 1 块 2、频率计模块 1 块 3、4 号板 1 块 4、双踪示波器 1 台 5、万用表 1 块 三、实验原理 检波过程是一个解调过程,它与调制过程正好相反。检波器的作用是从振幅受调制的高频信号中还原出原调制的信号。还原所得的

信号,与高频调幅信号的包络变化规律一致,故又称为包络检波器。假如输入信号是高频等幅信号,则输出就是直流电压。这是检波器的一种特殊情况,在测量仪器中应用比较多。例如某些高频伏特计的探头,就是采用这种检波原理。 若输入信号是调幅波,则输出就是原调制信号。这种情况应用最广泛,如各种连续波工作的调幅接收机的检波器即属此类。从频谱来看,检波就是将调幅信号频谱由高频搬移到低频。检波过程也是应用非线性器件进行频率变换,首先产生许多新频率,然后通过滤波器,滤除无用频率分量,取出所需要的原调制信号。 常用的检波方法有包络检波和同步检波两种。全载波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直接反映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二极管包络检波的方法进行解调。而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或单边带振幅调制信号的包络不能直接反映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无法用包络检波进行解调,所以采用同步检波方法。 1、二极管包络检波的工作原理 当输入信号较大(大于0.5伏)时,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特性对振幅调制信号的解调,称为大信号检波。检波的物理过程如下:在高频信号电压的正半周时,二极管正向导通并对电容器 C 充电,由于二极管的正向导通电阻很小,所以充电电流iD 很大,使电容器上的电压VC 很快就接近高频电压的峰值。 这个电压建立后通过信号源电路,又反向地加到二极管 D 的两端。这时二极管导通与否,由电容器C 上的电压VC和输入信号电

高频实验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本科实验报告

2017年11月20日

实验项目列表

大连理工大学实验预习报告 学院(系):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 电子 1502 ______ 姓 名: 凌浩洋 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 201583130 ______ 组: ______ __^_ 实验时间: 2017.10.10 实验室: 创新园大厦C224 _________ 实验台: 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实验名称调频接收机模块设计实验 一总体要求: 1设计任务: (1) 根据实验室提供的电子元器件材料、工装焊接工具、测量调试仪器等,在考虑联 调和可联调的基础上,独立设计、搭建、调测高频小信号放大器、晶体振荡器(本地振 荡器)、晶体管混频器、中频信号放大器和正交鉴频器(包括低频放大和滤波)五个功 能模块,使之满足各自的指标要求。 (2) 将五个模块连接起来组成一个调频接收机,完成整机性能调测,达到预定的指标 要求。 (3) 调频接收机安装在测试架上,连接测试架上的辅助资源(基带处理单元、电源管 理单元),接受实验室自制发射台发射的各种调频信号,进一步检测整机和分模块性能< 调频接收机机框图及鉴频前的前端系统的增益分配如图 1所示 25dR 图1调频接收机组成框图 2设计要求 (1) 电源电压 VCC=12V VEE=-8V (2) 接收频率 1 6MHz 左右。 (3) 本振频率九肯14MHz 左右(为了与相邻试验台频率错开,以避免互相之间的干 扰,可考虑采用14MHZ 付近的多个频点中的一个频率值)。 16.455MHz 1,|ir H 2MHz 左右 鉴频 1 .VOLT

高频实验

高频实验报告学年: 2009-2010学年 学期:第二学期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年级: 08 级 姓名: 邱丽媛 座号: 32号 指导老师:邱思杰

目录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 (3) 实验二通频带扩展电路 (6) 实验三LC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 (9) 实验四模拟乘法器调幅(AM、DSB、SSB) (12) 实验五包络检波及同步检波实验 (17) 实验六三极管混频器 (23)

实验一 小信号调谐放大 一、 实验目的 a) 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b) 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及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c) 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电路 仿真波形: T1=5.051us T2=2.883us 五、实验结论 1、高频小信号放大器的功能是实现对微弱的高频信号进行不失真的放大,

2,、小信号谐振放大器,一般工作在甲类状态,多用在接收机中做高频和中频放大。 六、实验问答题 1,小信号谐振放大器的作用? 答:将微弱的有用信号进行线性放大并滤除不需要的噪声和干扰信号。 2晶体管有没有选频作用? 答:没有。 3为什么要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 答:采用谐振回路作负载,即对靠近谐振频率附近的信号有较大的增益,对远离谐振频率附近的信号其增益迅速下降,即具有选频放大作用。 学生实验过程记录

实验二通频带扩展电路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混合连接法展宽通频带的工作原理。 2、掌握负反馈法展宽通频带的工作原理。 3、比较上述两种电路对通频带扩展的性能分析。 二、实验内容

1、 研究混合连接法展宽通频带的工作原理的优缺点。 2、 研究负反馈法展宽通频带的工作原理。 三、实验原理与电路 1、混合连接法展宽通频带原理 图3-1 共射-共基组合电路 共射-共基组合电路的电路图示见图3-1。在集成宽频带放大器中广泛采用共射-共基组合电路。 共射电路的电流增益和电压增益都较大, 是放大器中最常用的一种组态。 但它的上限截止频率较低, 使得带宽受到限制, 这主要是由于密勒效应的缘故。 由于集电结电容C b ′c 跨接在输入、输出端之间, 是双向传输元件, 因此使电路的分析更加复杂。为了简化电路, 可以把C b ′c 折合到输入端b ′、e 之间, 与电容C b ′e 并联, 其等效电容为 即把C b ′c 的作用等效到输入端, 这就是密勒效应。其中g m 是晶体管跨导, R L ′ 是考虑负载后的输出端总电阻, C M 称为密勒电容。 另外, 由于r ce 和r b ′c 较大, 一般可以将其开路,这样, 利用密勒效应后的简化高频混合π型等效电路如下图所示。 c b L m M C R g C '' )1(+=b b b ' r r c b b b ' r c

生物实验技术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生物实验技术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生物实验技术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生物实验技术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生物实验技术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生物实验技术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收音机实验报告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SD-105 七管半导体收音机 学院(部)信息学院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2011240401 学生姓名张静 学号33 指导教师宋蓓蓓,利骏

目录 一、概括……………………………………页码 二、收音机工作原理……………………………………页码 三、各部分设计及原理分析……………………页码 四、实验仿真及结果……………………………页码 五、结论…………………………………………页码 六、心得体会……………………………………页码 七、参考文献……………………………………页码

调幅半导体收音机原理及其调试 一概述:收音机的发明人类自从发现能利用电波传递信息以来,就不断研究出不同的方法来增加通信的可靠性、通信的距离、设备的微形化、省电化、轻巧化等。接收信息所用的接收机,俗称为收音机。目前的无线电接收机不单只能收音,且还有可以接收影像的电视机、数字信息的电报机等。 随着广播技术的发展,收音机也在不断更新换代。自1920年开发了无线电广播的半个多世纪中,收音机经历了电子管收音机、晶体管收音机、集成电路收音机的三代变化,功能日趋增多,质量日益提高。20世纪80年代开始,收音机又朝着电路集成化、显示数字化、声音立体化、功能电脑化、结构小型化等方向发展。 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晶体管,从此以后.开始了收音机的晶体管时代.并且逐步结束了以矿石收音机、电子管收音机为代表的收音机的初级阶段。 调幅收音机:由输入回路、本振回路、混频电路、检波电路、自动增益控制电路(AGC)及音频功率放大电路组成输入回路由天线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回路由本振线圈和可变电容构成,本振信号经内部混频器,与输入信号相混合。混频信号经中周和455kHz陶瓷滤波器构成的中频选择回路得到中频信号。至此,电台的信号就变成了以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合集

实验名称: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系别:计算机系年级: 2015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任课教师: 2015年月日

实验一高频小信号放大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 3、了解高频小信号放大器动态范围的测试方法; 二、主要仪器设备 在计算机上用仿真软件模拟现实的效果, 通过采用仿真技术,虚拟构建一个直观、可视化的2D、3D 实验环境,从而达到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虚拟仿真以及对现实实验的操作,为处于不同时间、空间的实验者提供虚拟仿真的实验环境,使学习者仿佛置身其中,对仪器、设备、内容等实验项目进行互动操作和练习。 二、实验原理 二、实验步骤 1、绘制电路 利用Mulisim软件绘制如图1-1所示的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图1-1 单调谐高频小信号实验电路 2、用示波器观察输入和输出波形; 输入波形:

输出波形: 3、利用软件中的波特测试仪观察通频带。 5.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 根据电路中选频网络参数值,计算该电路的谐振频率ωp ; s rad CL w p /936.210 58010 2001 16 12 =???= = -- 通过仿真,观察示波器中的输入输出波形,计算电压增益A v0。 ,708.356uV V I = ,544.1mV V O = === 357 .0544 .10I O v V V A 4.325 4、改变信号源的频率(信号源幅值不变),通过示波器或着万用表测量输出电压的有效值,计算出输出电压的振幅值,完成下列表,并汇出f~A v 相应的图,根据图粗略计算出通频带。 f 0(KHz ) 65 75 165 265 365 465 1065 1665 2265 2865 3465 4065 U 0 (mv) 0.977 1.064 1.392 1.483 1.528 1.548 1.457 1.282 1.095 0479 0.840 0.747 A V 2.736 2.974 3.899 4.154 4.280 4.336 4.081 3.591 3.067 1.341 2.352 2.092 (5)在电路的输入端加入谐振频率的2、4、6次谐波,通过示波器观察图形,体会该电路的选频作用。

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内容

2006 年《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实验内容 RT-PCR (一)总 RNA的提取 实验安排:每两人抽提一管。为了使操作同步以节省时间,各组样品请一起离心。 操作步骤: TM(苯冰预冷的900μlLS -Biotragents液体样品加入 1.5ml Ep管中,再加入1、将100μ l 酚和异硫氰酸胍的混合物)。 2、将样品剧烈混合后,在室温放置5min。 3、加入200μl 氯仿,颠倒Ep 管混和两次,并剧烈振荡混和10s。 4、在4℃条件下,以10000×g 离心15min。 5、将上层水相转移到一个新的Ep 管中,加入等体积的异丙醇(Isopropanol)并混匀,然后在4℃放置至少10min。 6、在4℃条件下,以10000×g离心15min 后,小心并尽可能地去除全部上清夜。 7、用1ml 75%乙醇洗涤RNA 沉淀和管壁。 8、将RNA 沉淀进行干燥(不能完全干燥)处理后,用10μl 无RNase污染的水(RNase- Free Water)将RNA 溶解并于-20℃保存。 注意事项: 1、所有的玻璃器皿均应在使用前于180℃的高温下干烤6hr 或更长时间。 2、所用的塑料材料,如吸头、离心管等需用0.1% DEPC 水浸泡过夜。 3、配制的溶液应尽可能用0.1% DEPC,在37℃处理12hr 以上。然后用高压灭 菌除去残留的DEPC。不能高压灭菌的试剂,应当用DEPC 处理过的无菌双蒸水 配制,然后经0.22μm 滤膜过滤除菌。 4、操作人员需在超净工作台上操作,并戴一次性口罩、手套,实验过程中手套要勤换。 二)反转录 实验安排: 每人做一管反应体系(20μ l):按下列顺序加样 μl4 5× Buffer

2017高频实验讲义--

实验一 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模块1)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点式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基本原理,起振条件,振荡电路设计及电路参数计算。 2. 通过实验掌握晶体管静态工作点、反馈系数大小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TH1

图1-1 正弦波振荡器(4.5MHz ) 将开关S3拨上S4拨下, S1、S2全部断开,由晶体管Q 3和C 13、C 20、C 10、CCI 、L 2构成电容反馈三点式振荡器的改进型振荡器——西勒振荡器,电容CCI 可用来改变振荡频率。 ) (21 1020CCI C L f += π 振荡器的频率约为4.5MHz 振荡电路反馈系数: F=12.0470 56 2013≈=C C 振荡器输出通过耦合电容C 3(10P )加到由Q 2组成的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端,因C 3容量很小,再加上射随器的输入阻抗很高,可以减小负载对振荡器的影响。射随器输出信号Q 1调谐放大,再经变压器耦合从J1输出。 三、实验步骤 1. 根据图在实验板上找到振荡器各零件的位置并熟悉各元件的作用。 2. 研究振荡器静态工作点对振荡幅度的影响。 1) 将开关S3拨上S4拨下,S1、S2全拨下,构成LC 振荡器。 2) 改变上偏置电位器R A1,记下发射极电流10e e V I R =,并用示波器测量对应点的振荡幅度V P-P (峰—峰值)记下对应峰峰值以及停振时的静态 工作点电流值。 3. 分析输出振荡电压和振荡管静态工作点的关系,按以上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改变I eq ,并测量相应的()P P U -,且把数据记入下表。 S2全部拨下,由Q3、C13、C20、晶体CRY1与C10构成晶体振荡器(皮尔斯振荡电路),在振荡频率上晶体等效为电感。

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复习重点汇编详细

前言 1.本课程主要讲述了哪些实验技术,其中被称为生化实验室中三大实验技术的是? 答: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分光光度技术、免疫化学技术。其中层析技术、电泳技术、离心技术是生物学的三大实验技术。 第一章生物化学基本操作与要求 1.洗涤液的种类配置与应用 答:(1)铬酸洗液(称取5g重铬酸钾粉末置于250mL烧杯中,加水5mL,尽量使其溶解,慢慢加入浓硫酸100mL,边加边搅拌。冷却后贮存备用,若颜色变绿,表示洗液已失效。)用于洗涤玻璃器皿。(2)浓盐酸,洗去水垢或某些无机盐沉淀。(3)30%硝酸,洗涤CO2 测定仪器及微量滴管(4)45%尿素,洗涤蛋白制剂、血样(5)有机溶剂,洗涤油脂、脂溶性染料(6)去污粉,一般污染物 2.化学试剂的分级 答: 3.什么是准确度、精密度? 答:准确度表示实验分析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接近的程度。误差。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量结果互相吻合的程度,表现了测定结果的再现性。偏差。 4.如何提高实验的准确度、精密度? 答:准确度:减少系统误差1.仪器校正2.空白试验3.对照实验;精密度:减少偶然误差 1.平均取样 2.多次取样。 第二章层析技术 1.层析技术及其原理 答:层析技术是一种基于被分离物质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的不同,使它们在某种机制中移动速度不同而进行分离和分析的方法。 2.名词:固定相、流动相、分配系数 答:固定相:固定相是层析的一个基质。它可以是固体物质(如吸附剂、凝胶、离子交换剂等)也可以是液体物质(如固定在硅胶或纤维素上的溶液),这些基质能与待分离的化合物进行可逆的吸附、溶解、交换等作用。 流动相:在层析过程中,推动固定相上待分离的物质朝着一个方向移动的液体、气体等。 分配系数: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某种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含量的比值, Kd=固定相中的总量/流动相中的总量。 3.层析法的分类 答:按流动相的形式分:气相色谱法1.气固色谱法2.气液色谱法,液相色谱法1.液固色谱法2.液液色谱法;按固定相的形式分:1.柱层析法2.纸层析法3.薄层层析法。 4.几种主要凝胶的中英文名称、型号、及型号数字代表的含义 答:葡萄糖凝胶(dextran型号Sephadex G-10~200数字代表凝胶的吸水率) 聚丙烯酰胺凝胶(polyacrylamide主要型号有Bio-Gel P-2~300,数字代表它们的排阻极限的10-3)琼脂糖凝胶(agarose Sepharose,Bio-Gel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