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 )。

A.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C.促进人类和平进步发展

D.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

2、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目标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一个精神上“缺钙”的人,不可能承担时代所赋予的历史重任。

A.人生观

B.理想信念

C.爱国主义

D.道德品质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 )。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C.人民利益为根本出发点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5、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著名的摘苹果理论,意思是说,一个渴望成功的人,应该永远努力去采摘那些需要奋力跳起来才能够得着的“苹果”。事实上,这样的人后来的成功,往往超过那些总是采摘伸手可及的苹果的人。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应及时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做大事

6、邓小平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马克思主义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仍然具有强大持久的生命活力。

A.新时代共产党执政规律

B.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C.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D.帝国主义发展规律

7、( )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D.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8、中国有句俗话,“望山跑死马”。期望自己一觉醒来发现理想已经实现,这种便宜事是不可能出现的。这说明,理想的实现具有()。

A.艰巨性

B.曲折性

C.未知性

D.长期性

9、“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2013年10月7日习近平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演讲中引用的汪国真这句诗说明,无论是国家发展还是青年人进步都需要()。

A.立志当高远

B.立志做大事

C.立志须躬行

D.立志需谨慎

10、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并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A.“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D.实现共产主义

11、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马克思的墓碑上,镌刻着马克思的一句名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

B.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C.马克思主义重视实践、以改造世界为己任

D.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12、在整个理想体系中,()是最根本、最重要。

A.个人理想

B.社会理想

C.道德理想

D.政治理想

13、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实质上是()的关系在理想层面的反映。

A.个人与他人

B.个人与社会

C.个人与自然

D.个人与集体

14、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它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

A.大同世界

B.小康社会

C.和谐社会

D.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5、信念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有机统一体,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信念是人们追求理想目标的强大动力,决定事业的成败。信念有不同的层次和类型,其中()。

A.各种信念没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

B.低层次的信念代表了一个人的基本信仰

C.相同社会环境中生活的人们的信念始终一致

D.高层次的信念决定低层次的信念

16、“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行动则是架在川上的桥梁。”这个比喻表达的是()。

A.理想来源于现实,等同于现实

B.理想要变成现实,必须经过人们的实践和辛勤劳动

C.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成为了现实的理想才是科学的理想

D.只要投身实践,任何美好想象都能成为现实

17、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称为()。

A.理想

B.信念

C.世界观

D.价值观

18、共产主义是一种理想、一种学说、一种制度,更是(),需要千百万人一代又一代不懈地努力。

A.一种方法

B.一种立场

C.一种观点

D.一种实践

19、理想与现实本来就是一对矛盾,它们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对立性体现在( )

A、理想是“应然”的,现实是“实然”的

B、理想是未来的现实,现实是理想的基础

C、理想包含现实,现实包含理想因素

D、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现实

20、下列关于信念和信仰的正确说法是()。

A.信仰是信念的一部分

B.信念是信仰的一部分

C.信仰对信念具有决定作用

D.信仰是客观的,信念则是主观的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中国梦是中华民族的振兴之梦,也是每一个大学生的成才之梦。中国梦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与祖国人民一起()。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

A.共同享有付出和回报的机会

B.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C.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D.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2、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

A.走中国道路

B.弘扬中国精神

C.涵养中国气质

D.凝聚中国力量

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 ),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A.有品味

B.有理想

C.有本领

D.有担当

4、下列名言警句说明“立志须躬行”的有( )。

A.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B.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由马克思主义()决定的,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A.严密的科学体系

B.对未来社会细节的描绘

C.鲜明的阶级立场

D.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6、中国共产党是( )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

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战胜各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

A.中国工人阶级

B.社会各阶级

C.中国人民

D.中华民族

7、科学的理想是( )的一致性的反映,是在正确把握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合乎社会发展要求、合乎人民利益的理想。

A.人的主观能动性

B.现实可能行

C.社会发展客观趋势

D.阶级意志性

8、爱因斯坦在《我的世界观》中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就在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生活目的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下列对理想表达正确的是( )。

A.理想带有时代的烙印

B.理想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

C.理想就是实现个人的一切愿望

D.理想是多方面多类型的

9、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邓小平说:“美好的前景如果没有切实的措施和工作去实现它,就有成为空话的危险。”这充分说明()。

A.实现理想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B.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C.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D.伟大出自平凡

10、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的,其主要表现在()。

A.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

B.个人理想决定、制约着社会理想

C.社会理想体现着个人理想

D.个人理想体现着社会理想

三、材料分析题

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最后一片叶子

琼西是位年轻的女画家,她在寒冷的冬天被肺炎击倒,更要命的是,她似乎失去了求生意志。主治医生对此一筹莫展,便把琼希的同屋女友苏找来,向她道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医生告诉苏,如果有信心,有强烈的求生意志,琼西活下来的几率会大大提高;相反,倘若她坚信自己活不成了,也就无药可治了。

然而,琼西似乎完全绝望了,她现在只关注窗外一根很老的常春藤。她看着窗外对面墙上的常春藤叶子不断被风吹落,她说,最后一片叶子代表她,它的飘落,代表自己的死亡。

终于,常春藤上只剩下最后一片叶子,而琼西也认为自己走到生命的尽头了。她对朋友说:我听见风在刮。今天,这片叶子会掉下来,同时我也要去了。

一个名叫贝尔曼的老画家,在听完苏讲述完同学琼西的故事后,在最后一片叶子飘落,下着暴雨的夜里,用心灵的画笔画出了一片永不凋落的长春藤叶,编造了一个善良且真实的谎言,而自己却从此患上肺炎,一病不起。

第二天早上,奇迹出现了,当琼西吩咐朋友拉开窗帘后,常春藤叶子还在。

奇迹的出现使琼西改变了生活态度,她求生的意志复苏了,她有勇气有信心和病魔抗争了。有了信心和勇气,琼西顺利脱离了危险。

人生如沙漠,而信念就是那泛青的叶子。

——摘编自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1905年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信念的含义是什么?

(2)如何正确理解理想和信念的关系?

2、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哲人、卓越的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的、真正伟大的人物……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

是为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12月材料2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进了历史博物馆的东西了。资本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有一部分进了博物馆(在苏联);其余部分,也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快进博物馆了。惟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中国自有科学的共产主义以来,人们的眼界是提高了,中国革命也改变了面目。中国的民主革命,没有共产主义去指导是决不能成功的,更不必说革命的后一阶段了。这也就是资产阶级顽固派为什么要那样叫嚣和要求“收起”它的原因。其实,这是“收起”不得的,一收起,中国就会亡国。现在的世界,依靠共产主义做救星;现在的中国,也正是这样。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86页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论述如何正确认识个人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

(2)马克思主义科学预见人类社会最终必然实现共产主义,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共产主义的认识。

3、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

1998年9月,徐海珊考进中南民族学院法律系,成了都市里的大学生。但是,他无法忘记生他养他的故乡——粤北农村,还有在那块土地上艰辛劳作的父老乡亲。于是,他开始关注中国农村问题。

在校期间,徐海珊创办了人口资源环境研究会,并设立了反贫困委员会,他在该会会报《关怀》的创刊词里这样写道:“贫困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隐藏着危机,甚至是灾难。回避与隐讳于事无补,悲观与绝望雪上加霜,我们要做的只能是也必须是——关怀:呐喊与实践。”

徐海珊在大学的4年间,他三进西部,三进大别山,北进中原,进行了扎扎实实的社会调查,行程4万多里,足迹遍及中西部11个省、自治区的51个县、市、区、旗(其中有2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记下的调查笔记有数十万字,拍下的照片有十多斤重。《苍生:一个青年学子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思索与呐喊》一书便是他的思考。他在书中对有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三农”问题、文化贫困、农村教育;生态环境、女童教育、社会公正、法治精神、道德衰退等社会发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积极关注农民工、乡村孤儿、残障人群等贫困群体。这本书是一部当代中国社会的调研报告。

通过对中国农村的考察,他认为,不经历农村,就不了解现在的中国,不体验贫困,就不了解中国的现在。他背着300本自费出版、还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扫盲读物《幸福课堂》,踏上了去西部的路。徐海珊去了国家级贫困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的云龙乡,还见到了坚持自费办学十几年的杨正富。

回到武汉后,他将刚刚拿到的专业奖学金全部寄往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在云龙乡安康小学设立了“立志助学基金”。徐海珊下定决心用最宝贵的学生时代去倡导、构建和实践中国校园慈善公益事业;几年里,徐海珊一直将它作为大学时代的社会理想,并为此竭心尽力。他说:“悯怀弱者就是责任担纲;黎民不饥不寒,你我同心同行。”

为此,从1999年开始,徐海珊就着手构建中国校园慈善公益事业体系。他发起大型公益捐赠活动、办主题影展、设专题论坛、建希望图书室、自费出版《大学生文化扶贫报》……他继续为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呐喊、呼吁。

如果说,当初徐海珊对农村的关注只是一个农家子弟挣不脱的农村情结,只是对农村父老乡亲的一种愧疚,那么后来,他已清醒地认识到,在我们这个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度,农村问题就是中国问题。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关注农村,就是关注中国的未来。

——据吴瑟雯:《一个大学生的反贫困之旅》,《中国青年》2002年第24期改编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实际对徐海珊事迹作简要评价。

(2)当代大学生应该如何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