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制造厂商竞争力研究

中国手机制造厂商竞争力研究
中国手机制造厂商竞争力研究

谁在丧失竞争优势?

摘要:

●2003年上半年,国产手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

55%,市场占有率本身就是综合竞争优势的表现之

●通过对公开信息的研究,我们认为国产手机品牌

具备独特优势:

?渠道优势:资产流转快;

?本土开发优势:毛利率高;

?规模效益明显:成本降低空间大;

?宽广的产品线:更贴近用户

●国产手机的兴起是把握了历史的机遇:

?手机技术更新换代;

目录

一、让市场占有率来说话3

二、国产手机的竞争力4

1、国产品牌的渠道优势5

2、消费电子产品:本土化开发显现优势7

3、国际厂商丧失规模优势?9

4、宽广的产品线和灵活的策略11

三、历史的机遇11

1、CDMA的机遇12

2、手机从“通讯技术产品”转型到“消费电子”13

四、中国手机制造商在进步14

表:

表1:选取案例的基本情况比较5

表2:国产手机的进步15

表3:国产手机制造商的努力方向16

图:

图1:国内市场占有率比较3

图2: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6

图3:毛利率比较8

图4:市场份额的变化9

图5:每部手机分摊费用比较10

图6: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崛起示意图13

一、让市场占有率来说话

据信息产业部统计数字,到2003年上半年,国产品牌手

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5.28%,比去年提高16.21个

百分点,国内市场手机销量品牌占有率前五名依次为波导

(15.01%)、摩托罗拉(14.21%)、TCL(11.64%)、诺基亚

(9.72%)、康佳(6.65%),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在“国

产手机当自强”的口号之下,国产手机从1999年起奋发

图强,一路高歌猛进,收复失地,终于在国内市场占据了

半壁江山。

图1:国内市场占有率比较

资料来源:信息产业部,信中利研究

然而,对国产手机竞争能力的担心却有增无减,关心国产手机的人们纷纷询问:缺乏核心技术、库存暴涨、价格下跌、出口乏力是否正在侵蚀国产手机的竞争优势?国产手机的“危机”是否正在逼近?我们认为:顾客的选择就是最货真价实的竞争优势,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市场占有率本身就是综合竞争优势的表现之一。在下文中,将基于公开信息来进一步探讨国内手机制造行业的竞争态势。

二、国产手机的竞争力

根据2002年年报披露的手机业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我们选取了一家国际厂商,四家国内厂商进行对比,其中,

NOKIA是全球最大的手机厂商,其2003年上半年全球市场份额约39%。

另外,国内的厦新、科健由于进入手机领域比较晚,其2000年收入中手机业务的比例较小,总体财务数据难以反映手机业务情况。

表1:选取案例的基本情况比较

2002年手机业务收入占

总收入比例2002年于中国地区销量

(万部)

诺基亚76.61% 1,278

波导99.22% 679

TCL 94.00% 624

厦新82.49% 200

科健98.92% 211 资料来源:公司2002年年报

1、国产品牌的渠道优势

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国际著名手机厂家在中国市场主要依靠代理制,虽然其在渠道谈判上具有规模优势,但是,国产手机通过数量巨大的销售代表及驻店促销员介入手机

零售终端,一线促销力度极大,对零售店的影响相对也较大。

同时,销售代理制面临渠道经管等诸多问题,尽管国外厂商在此方面经验丰富,但是仍然需要付出高昂的渠道成本。从诺基亚、波导、TCL、厦新、科健流动资产周转情况的对比可以看出,随着国内厂商销售渠道的培育成熟,流动资产周转次数逐渐改善,并于2001年开始优于诺基亚的表现。相反诺基亚的资产流动性却逐年恶化。

出现上述结果,一方面是由于国内厂商的本土优势逐渐得到释放,另一方面是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全球性厂商在走过规模优势的历程后,将越来越明显地收到规模过大的负面影响。这提醒国际厂商:本土化的中国手机制造商在境内渠道发展、渠道经管、服务等方面显现出明显的优势。

图2:流动资产周转率比较

资料来源:公司2000-2002年年报

2、消费电子产品:本土化开发显现优势

随着手机逐步成为普及性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其产品的外观设计、时尚理念、产品定位、消费心理研究等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相比之下,国内厂商更能够贴近大陆消费者的需求,研发、设计出符合中国手机用户心理的消费电子产品。而这些是保持手机产品毛利率的一个重要因素。相反,国际品牌由于其全球化战略,绝大多数型号产品是面向全球手机用户,难以为中国用户量身定做,其毛利率的保持主要以快速地推出新机型和高端机型为主,而在这方面国产手机同国际对手的差距正逐渐缩小。

从2001年开始,波导、TCL的毛利率超过了诺基亚,厦新的毛利率也在2002年超过了诺基亚,虽然2002年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国内厂商的毛利率有所下降,但是可以看到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相应大幅上升,这种有限度降低价格和利润率夺取市场的攻击手段是凶猛而又有效的。

图3:毛利率比较

资料来源:公司2000-2002年年报

图4:市场份额的变化

资料来源:公司2000-2002年年报

3、国际厂商丧失规模优势?

为衡量各个厂商规模经济效应,我们根据2001年至2002年的数据计算销量每增加100万部,每部手机分摊的费用(主要是销售、经管、研发费用)的变化,结果是诺基亚每部手机分摊费用下降4.87元,波导下降11.57元,TCL 下降61.76元,厦新下降356元,科健下降34.24元如果以2000年至2001年的数据计算,结果分别为0.71元,57.34

元和798.15元(厦新、科健的数据不适用)。可以看出,国有手机厂商正受益于规模经济带来的优势中,而由于国外品牌规模过于庞大,增加销量带来的优势并不明显。

这一比较优势,使得国内厂商在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降价空间,这一因素将在手机向二级及其以下城市、乡镇普及的进程中使国内厂商获益。因为那里的消费水平决定其需求对价格高度敏感。

图5:每部手机分摊费用比较

资料来源:公司2000-2002年年报

4、宽广的产品线和灵活的策略

国产品牌份额的增长首先得益于产品线宽,据统计,2002年12月GSM市场国产有21个品牌,222个型号;零售价格跨度从低档的四五百元至高档的六七千元;而洋品牌只有15个品牌,180个型号;在2002年国产品牌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战术是:单一型号的份额并不很高,依靠众多的型号数量去蚕食大份额的型号。随着中国移动电话市场逐步成熟,消费者需求差异化增强,愈加细分的市场要求更多的型号去满足日益增多的市场需求。

国产品牌的增长在于他们更了解中国市场,他们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在于他们灵活的运营机制,在于他们专注于中国的本土市场;国产品牌可以到韩国,去做ODM/OEM,而后向市场投放一款款符合国人审美角度式样漂亮的机型;折叠机流行也是助国产机型份额攀升的另一产品因素,折叠机在2002年1月的份额仅为25%左右,至年末已蹿升到40%,而国产手机中折叠机的比例高达近80%。

三、历史的机遇

1、CDMA的机遇

技术更新换代给手机制造商的竞争格局带来改变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模拟机时代,成就了一枝独秀的摩托罗拉;GSM时代,诺基亚、爱立信崛起与摩托罗拉三分天下;进入“CDMA”时代,韩日手机制造商的崛起在全球范围改写着手机制造格局。

在中国,CDMA对国产手机厂商意味着拉近了与诺基亚等国际巨头的竞争起点。虽然Motorola和Nokia等手机巨头能够自己提供GSM基带芯片,但CDMA基带芯片的大多数专利技术掌握在美国高通手中。这种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加剧和跨国专业化分工的发展,出现的IT制造中心和研发中心相分离的情况,对于以制造见长的中国手机厂商来说是全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政策的倾斜也显而易见,2001年,国产厂家在手机牌照的争夺中大获全胜,国家计委批准的19家CDMA手机生产企业中外国独资企业仅摩托罗拉一家入选。虽然业内有“每一家中国CDMA手机生产商背后都站着一个韩日合作伙伴”的说法,但国产厂商在这场决定手机制造格局未来的战役中终于没有落后。

2、手机从“通讯技术产品”转型到“消费电子” 中国本土电子、电器制造商的崛起已经形成了某种规律,从与家电和PC 行业的历史经验和手机行业的最新实践来看都多多少少印证了这样的观点:

图6:中国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崛起示意图

资料来源:信中利研究

高科技产品 奢侈品

消费电子产品

当产品还处于以技术革新为导向的阶段,属于“社会精英“方能享用的奢侈品时,国外厂商往往处于绝对的领导地位;但当技术逐步成熟,市场渐趋蓬勃,产品向着消费电子产品转型之际,国产厂商作为一个整体开始发力,凭借着对”消费“的理解和跟客户的贴近,往往能迅速扩大市场销售,在降低产品价格和行业平均利润率的情况下大幅收回失地,将国外品牌排挤到市场的高端。联想将自己在PC制造市场的成功经验归纳总结为”贸、工、技“,体现了一个国内品牌逐步熟悉产品、贴近客户、树立品牌、提供核心竞争力,从而由弱小走向成熟的奋斗历程。而国内的手机制造商的崛起,也正在经历着整机进口、半散件进口(SKD)、全散件进口(CKD)过渡到自主研发的过程。由此来看,虽然国内手机制造厂商还存有种种不足,它们已经在崛起之路上走过了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

四、中国手机制造商在进步

应当看到,国产手机制造商正在不断进步,它们的竞争态势要好于过去任何时期,有理由认为它们的竞争优势仍将保持。

表2:国产手机的进步

国产手机制造商在不断进步

信心随着市场份额的不断增加,国产手机厂商对竞争的信心空前高涨;而国内消费者对国产手机的信心也日益提高,在新浪调查的“下一部手机你会买国产手机吗”的调查中,4400位参与者中65.61%选择了“会”,仅有23.14%选择了“不会”

技术SIM卡、砷化镓开关电路、片式元器件、液晶显示屏、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片式阻容元件、片式电感、多层印制板等关键配套元器件开始批量供货;已经初步掌握手机结构和外观设计、应用层软件开发、射频模块的设计技术,在核心芯片和底层协议的开发方面也取得了较大进展。国产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已完成射频电路、基带电路、内置MP3、PDA及数码相机的研制生产。

生产积累了规模生产的宝贵经验,2002年TCL和波导的手机产量都超过了600万台;大幅降低了每台手机的平均费用,在保证市场份额高速成长的情况下保持了较

高的利润率。

品牌广告投入的累计效应开始显现,2002年仅在电视媒体的广告投放量就超过去年的3倍;开始重视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产品策略重视外观设计,为客户需求细分市场,关注日益流行的彩色双屏、和弦、彩信、多媒体等

资料来源:信中利研究

由于国产手机制造商所处的发展阶段,它们还存在种种不足,这些方面将成为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

表3:国产手机制造商的努力方向

国产手机制造商还需努力

技术力争在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等关键零部件和底层软件上取得突破,增强核心竞争力

生产合理控制库存和产量,迎接产品周期变短的挑战,稳步提供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保持利润率

质量和服务提高质量、保证售后服务,树立良好的品牌和口碑

出口今年上半年12家国产手机企业累计出口GSM 手机54.91万部,仅占全部手机出口的1.7%,

在夺取国内半壁江山后加强向周边国家出口手

机的攻势

资料来源:信中利研究

与此同时,国际巨头们也在全力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诺基亚二季度净利润下跌了27%,并预警第三季度的手机收入比去年要低15%到20%,当天诺基亚在赫尔辛基的股票价格就下跌超过10%;而诺基亚在CDMA上的进展缓慢也成为其软肋。对摩托罗拉来说,情况可能更糟,其二季度财报显示,本季度的收益却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0%,据说如果单纯从手机收入来看,甚至下降了20%至30%。在刚刚公布的2003年上半年中国手机品牌市场占有率中,摩托罗拉终于走下了市场第一的宝座,也许令他万分不甘心的是,取代他的竟然不是宿敌诺基亚,而是土生土长的波导。

每一家跨国手机巨头都清楚,在这个生产全球1/3手机的国度里的败退将意味着什么。然而,他们将发现,可以出的牌已经越来越少了。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

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理论模型与指标体系 借鉴国内外学者对企业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现有研究成果,根据全面性、系统性、本土性以及可测量性的原则,课题组设计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理论逻辑模型如图2.1所示: 图2.1 “四位一体”企业品牌竞争力指数理论模型 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品牌价值和品牌竞争力评价的综合研究,可以总结出品牌竞争力评价均是从财务指标、市场指标和消费者指标三个方面评价,如Interbrand着重财务指标测评品牌价值,Aaker从消费者支持层面构建十个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Landor机构基于市场表现构建品牌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模型各具优劣,均以简单可操作性为原则,目前国内各种品牌价值和竞争力评价机构和排行榜充斥大众眼帘,其系统性和全面性以及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广受质疑,这也正是本课题研究的价值所在。 综合以上关于品牌竞争力评价模型的对比,对于品牌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从品牌财务表现、市场表现和消费者支持的视角展开,或者是其中一个或两个方面,或者是其中两个组合的形式。本研究力图构建一套全面系统的评价体系,吸收现有研究成果,课题组认为竞争力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必须具有可持续性,因此在以上学术界、权威机构公认的三个指标基础上提出品牌发展潜力评价指标,这样保证了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性(企业内部如发展潜力、财务表现和市场表现指标,企业外部如消费者支持)、动态性(现状情况如市场表现、财务表现和消费者支持指标,未来状况如发展潜力指标)、科学性(定性指标如发展潜力和消费者支持指标,定量指标如市场表现、财务表现)。 经过两次论证会的专家修正,根据以上理论逻辑模型,课题组最终提出包含4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72个三级指标的指标体系,如表2-1所示: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论文 大专生毕业作业作业提纲 题目名称:《关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研究》 作业提纲: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在经济建设中的突出贡献已备受人们关注。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与那些新兴的中小企业息息相关。但同国有企业和跨国公司相比,中小企业有其自身的缺陷和障碍,而只有通过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增强国际竞争力,才能有效地克服这些障碍。本文在对中小企业及其国际竞争力进行论述后,对从中小企业自身和政府两个角度分析了中小企业现阶段的不足,提出了提高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及主要内容 19 世纪及20世纪上半期,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小规模生产只是工业化早期的特点,进入中后期,大型企业将占统治地位。然而,近几十年世界发展的事实是不但在发展中国家,而且在被大企业左右的发达国家,中小企业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它们与大企业一道成为国家经济发展快车上两个不可缺少的车轮。近几年来,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战略地位不断得以提升,如何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理论界与政府共同关注的焦点。如何培育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是理论界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从80年代中期开始,一些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并且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企业集群引起人们的关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已逐渐发展、壮大,不容我们忽视。所以本文以提高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中心,阐述了相关理论及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关于竞争力、企业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文章与书籍逐步多了起来。 林汉川、魏中奇在《中小企业存在与发展》一书中着重探索了中小企业的在理论、 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的共生模式与战略、中小企业的群落理论、中小企的产业与区域定位、中小企业的生命模型、中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与战略体系、小企业的核心能力培养、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以及中小企业的政府支持体系等题。史忠良在《小企业发展研究》中,从政策角度指出:在中小企业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是决定性的,这种决定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创环境、进行产业导向、提供政策扶持和形成服务体系上。严红、李青在《小企业经营宝典》中,针对小企业在经营中面临的冲突问题上进行了论述。如小企业的成长之路、小企业的经营战略、用人之道、营销策略理财战术、创新、全球化经营等专门作了阐述。 综上,国外学者对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研究得比较深入,但是他们的 研究背景大多以欧美国家的中小企业为主。针对中国中小企业国际竞争力问题研究得不多。 2 中小企业及国际竞争力概述 目前在中国,中小企业不仅仅是一个概念问题,而且是一个如何界定企业规模的实践问题:中小企业不是一个绝对的概念,而是一个相对大企业而言的概念。加入 WTO,为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同时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研究和探索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1 我国中小企业的界定、特点及发展现状 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中小企业的界定变得尤为重要。

中国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2004年度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 ■立足现实,着眼以后,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关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进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进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竞争力研究差不多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治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要紧从事国不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治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治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养)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制造更多财宝的能力".不难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某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专门企业,制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某银行竞争力定义为:某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阻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宝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依照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 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威胁。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替代品的威胁。市场上可替代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会减少你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的收益率。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的利润。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及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进展的加速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跨国金融集团逐步入境的“狼群效应”,如何在以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原有的市场,维持并进展现有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银行的网络调查,就消费者对各大银行的中意度,需求类型等作了全面的综合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包涵了国内的各大银行以及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具有专门强的代表性和可参性。下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光顾的银行排名前四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9.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由此能够看出,在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尚未完全取消监管的前三年,国有银行凭借着在国内长久以来建立的营销网络和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用观念,在外资银行未完全适应中国市场之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年金融市场逐步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治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国有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消费者经常办理的业务决定着银行业以后进展的方向,同时对潜在需求的开发也是构成银行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图能够看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需求要紧集中在日常储蓄,生活费用的缴纳及异地汇款上,分不占到84.86%,39.74%和41.92%。这是传统国有银行建立在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但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市场发育日益成熟,需求结构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在银行的利润空间中所占比例将日趋缩水;相反,信用卡业务,投资性贷款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些业务的开展较传统业务需要更高的技术及人才储备,而这些恰恰是外资银行在全球扩张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长远的金融进展方向上去,做好与跨国金融集团同台竞争的预备。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客户对服务的中意度是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外资银行强调标准化服务的要紧缘故,下图是以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消费者服务评价的调查: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doc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管理理念的不断更新与深化,人的综合素质不断的提高,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企业面临的竞争异常激烈,企业的寿命也越来越短。我国加入WTO 以来,面对国外企业强劲涌入我国市场,我国企业的长期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面对现状,我国企业寻求长期生存与发展之路尤为紧迫。面对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我国企业有挑战,也有机遇。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国外先进的设备、技术和管理思想打造我国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去迎接挑战,成为我国企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也成为时代关注的焦点之一。 关键词:核心竞争力;创新 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这为中国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环境的变化,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加深,有越来越多的外国大企业入住本国,这些企业所带来的全球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管理方法与体制的革新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何才能确保企业在众强林立的市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发展,关键点就是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探讨和研究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一个热门话题,现代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归根结底就是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核心竞争力拥有五个特点,即:价值性、难以模仿性、独特性、难以替代性、可延展性。一个企业要想培育自身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从内部培养和外部获取两方面入手。内部培养这一块主要的就是要不断对企业内部职能各个领域的优势和劣势进行综合评价和整合,从而明确企业的竞争地位,进而帮助企

业管理者在生产和产品设计研发决策中提供相关的参考。核心竞争力可以帮助一个企业快速的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帮助企业迅速的整合相关资源,进而完成组织既定战略目标。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表现 “核心竞争力”的概念首次出现在1990年《哈佛商业评论》中,核心竞争力是一个组织累积性资源和学识,特别是那些灵活运用、整合这些资源的独特能力。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壮大之基就是核心竞争力,它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质。 首先,它具有异质性,它组织内独一无二,有别于其它的。核心竞争力的评价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表现和认定,如联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刷新理念,华为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优先,中集集团的核心竞争力是物美价廉等。而核心竞争力还表现为一个行业、一个企业内的独有性,它是其他行业、企业所买不到、偷不来、带不走的有形或无形的企业财富。 其次,它具有不易识别性。它可能是有形的,可度量的,也可能是无形的,不可度量的。通常核心竞争力比较容易从企业外部得到评价,常用的一种做法,称为“对标”,即企业将自己的产品及经营管理方式与先进的企业进行对比,通过一堆堆的数据分析,以帮助企业找出差距,精确获得核心竞争力,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而选定的一系列对比分析指标可以是公司规模、持续盈利能力、持续发展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国际化程度、抗风险能力等方面。 另外,它具有动态性。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不断发展、动态着的过程,同一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尤其在企业有一定的全方位积累之后,企业如何发展,如何培养其新的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涉及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水平、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网络高等教育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企业核心竞争力 学习中心: 层次:专科起点本科 专业: 年级:年春/秋季 学号: 学生: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年月日

内容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中小企业也逐渐建立起来。在竞争力如此激烈的大环境中,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中占据一定的市场,就必须要有自己独特的竞争力。目前,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一个企业中,核心竞争力是这个企业能够胜过其它企业的最有利的优势。现如今,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逐渐的复杂起来,同时竞争的对手也逐渐的强大起来,显然怎样能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问题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去研究探索出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生存力

目录 引言 (5) 1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5) 1.1、核心竞争力的概念 (5) 1.2国外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6) 1.3国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7) 2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机制 (8) 2.1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要素 (8) 2.1.1人力资源 (8) 2.1.2管理体系 (8) 2.1.3企业的技术 (8) 2.1.4企业的外部环境 (8) 2.2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机制 (9) 3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发展现状 (9) 3.1企业核心竞争力比较低下 (9) 3.2中小企业对核心竞争力的内涵认识不准 (9) 3.3产品及市场竞争力 (10) 3.4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 (10) 4企业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4.1技术创新能力不够 (11) 4.2识别实际问题的能力差 (11) 4.3维护和提升不够 (12) 4.4企业文化建设不足 (12) 5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建议 (12) 5.1树立人本管理理念 (13) 5.2实现规模经营,优势互补 (13) 5.3优化人力资本投资方式 (13) 5.4规划员工职业生涯 (14)

银行业的竞争力研究报告(doc 6页)

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研究报告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对我国的经济增长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加入WTO之后的中国银行业,面对跨国金融集团逐步入境的“狼群效应”,如何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塑造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巩固原有的市场,维持并发展现有的地位,已成为国内各大银行的当务之急。 本报告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关于银行的网络调查,就消费者对各大银行的满意度,需求类型等作了全面的综合调查。 此次调查范围包涵了国内的各大银行以及所有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银行,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和可参性。下图为部分调查结果:

据调查显示,目前最常光顾的银行排名前四的均为国有商业银行,其中中国工商银行以69.65%的支持率排名第一。由此可以看出,在加入WTO后对外资银行尚未完全取消监管的前三年,国有银行凭借着在国内长久以来建立的营销网络和深入中国消费者心中的信用观念,在外资银行未完全适应中国市场之前具备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更应该看到的是,在今后的几年金融市场逐步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外资银行庞大的资金实力,成熟的经营模式,规范化的管理服务,以及遍及全球的营销网络对国有银行来讲将是强有力的竞争威胁。 消费者经常办理的业务决定着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同时对潜在需求的开发也是构成银行竞争力一个重要因素。 由上图可以看出,目前中国内地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日常储蓄,生活费用的缴纳及异地汇款上,分别占到84.86%,

39.74%和41.92%。这是传统国有银行建立在经营网点资源基础上的优势,但要看到的是,随着内地市场发育日益成熟,需求结构也在日益发生着变化,传统的金融服务项目在银行的利润空间中所占比例将日趋缩水;相反,信用卡业务,投资性贷款的需求将不断上升,这些业务的开展较传统业务需要更高的技术及人才储备,而这些恰恰是外资银行在全球扩张的竞争优势,作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应该在看到自身优势的同时,把眼光放到长远的金融发展方向上去,做好与跨国金融集团同台竞争的准备。 在银行业的竞争中,客户对服务的满意度是构成银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环节,这也是外资银行强调标准化服务的主要原因,下图是以中国工商银行和汇丰银行为例消费者服务评价的调查:

品牌竞争力研究开题报告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品牌竞争力研究 课题类型:科研□论文□模拟□实践□学生姓名:闫俨 学号: 3042103116 专业班级:工管041 系别:管理工程系 指导教师:何治国 (讲师) 开题时间: 2008年3月 9 日 2008 年 4 月 10 日

一、论文的内容及研究意义 1、研究意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市场竞争出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一是由以供不应求为主要特征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在买方市场上,消费者的品牌意识不断增强,品牌成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重要依据;二是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与国际两大市场接轨,导致中国品牌不仅要在国内市场上与跨国公司品牌竞争,而且要在国际市场上与其竞争;三是跨国公司纷纷以直接投资和倾销产品的方式进入我国市场,凭借其资本、技术和品牌优势,对我国企业展开了强大的竞争攻势,从而使简单的商品竞争进入到品牌竞争,人们开始关注品牌。可以说中国已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中国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开始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制造业大国,很多工业品的产量已经位局世界前列,然而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一,中国还没有世界名牌。中国还没有一个品牌能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雀巢、万宝路、索尼、松下等国际名牌相抗衡,多年来,国际上权威的评估机构多次评估国际驰名商标,但没有一个是中国的;二,中国品牌的资产价值与外国品牌相比差距较大。从品牌价值来看,近年来,在世界最有价值品牌前十名中,中国依旧榜上无名。因此,研究如何提高中国产品的品牌竞争力,不断提高中国品牌的资产价值,使之成为世界品牌并在国际市场上争雄,就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论文的内容 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品牌竞争力概述,对一些基本概念如品牌、品牌竞争、品牌竞争力等进行界定,并阐述品牌效应。在第二部分里,对品牌竞争力的来源作具体分析.将品牌竞争力的研究植根于企业运作系统中,而企业的运作系统有企业内部系统和企业外部系统,因此,品牌竞争力有内部来源和外部来源,其中品牌竞争力的内部来源是关键。第三章说明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主要是品牌价值较低,与世界品牌相比有很大差距,缺乏科学的品牌运营观,管理体制僵化,技术创新能力较弱等.最后,针对我国企业品牌竞争力的现状, 对应品牌竞争力的内、外部来源,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分别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论文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内外关于品牌理论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国外主要以科特勒和凯勒为首在品牌的概念,特征和品牌战略等理论上做出巨大贡献。国内的研究中,对品牌竞争力的研究最为显著的是张世贤和李光斗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在对品牌竞争力的研究中,国内的研究比国外更为具体。国外的学者只是从竞争理论方面阐述了品牌竞争力,但是就其整个理论的框架没有形成,也没有成熟完善的关于品牌竞争力评价理论。就品牌理论整个现状而言,也存在着局限性,比如没有深入讨论网络时代的品牌问题;没有对品牌运作的具体环境和适用范围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主要讨论了个人消费品市场制造商品牌问题,而忽视了讨论中间商品牌问题。在对品牌竞争力的概念分析时,众说纷纭,没有统一。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权威的品牌竞争力的评价体系。 国外的研究动态 对企业的品牌竞争力,国外许多学者多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营销学家菲利普?柯特勒所下的定义: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和设计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区别于竞争者。而品牌的功能就是减少人们在选择产品时所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评述及展望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学术论文发表时间:2018-08-10 08:30论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205339177.html, 论文发表者:毕业论文网点击:84次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 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述及展望 【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the Enterprise's Core Competencies YU Qun-e, MENG Yu (1.Finance School,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Hangzhou 310012, China。2.Finance Study Center,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Chengdu 610074, China> 【标题注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2002年度重点工程<02JAZ790011) 【文章日期】2004-01-06 【作者】虞群娥/蒙宇 【作者简介】虞群娥,浙江财经学院金融学院,浙江杭州 310012;蒙宇,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四川成都610074 虞群娥<1964-),女,浙江宁波人,教授,博士生;蒙宇<1976- ),男,四川成都人,博士。 【内容提要】自美国学者普拉哈拉德与哈默尔提出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以来,日益引起了理论界与实践界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国内外大量的相关文献,系统地对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胜任能力模型

基于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力的胜任能力模型 王焕宁 新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将面临一系列的社会经济变化,公司的财富更加依赖于其员工所具备的胜任公司发展需要的能力,企业的不可模仿的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将来自于对员工胜任能力尤其是哪些具有很高专业技术和能力的员工能力的管理。可以说,新经济时代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员工胜任能力资源的管理。本文将对以公司战略与核心竞争优势为基础的胜任能力发展体系进行研究。 一、胜任能力的缘起与定义 胜任能力模型的应用起源于21世纪50年代初。当时,美国国务院感到以智力因素为基础选拔外交官的效果不理想。许多表面上很优秀的人才,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却令人非常失望。麦克里兰(McClelland) 博士应邀帮助美国国务院设计一种能够有效地预测实际工作业绩的人员选拔方法。在项目过程中,麦克里兰博士应用了奠定胜任素质方法基础的一些关键性的理论和技术。例如:抛弃对人才条件的预设前提,从第一手材料出发,通过对工作表现优秀与一般的外交官的具体行为特征的比较分析,识别能够真正区分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 1973年,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兰德教授提出了"胜任能力"概念,英文为competency,并建立了冰山胜任能力模型,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他认为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这些区别特征后来被称作胜任能力,认为胜任能力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例如,绩效出众者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即能够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经过多年的管理咨询实践,并结合国外管理咨询公司的经验,笔者认为:胜任能力是知识、能力及职业素养的整合,这些因素的整合引出的是可观察的和可测量的行为。 胜任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知识是指员工为了顺利完成自己的工作所需要的东西,如专业知识、技术知识或商业知识等,它包括员工通过学习、以往的经验所掌握的事实、信息、和对事物的看法。能力是指员工为实现工作目标、有效地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识而需要的能力,如手工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或社交能力。能力是可以通过重复性的培训或其他形式的体验来逐步建立。职业素养是指组织在员工个人素质方面的要求。职业素养是可以被教授、被学习或被加强的。 二、胜任能力与企业战略、核心竞争优势及企业文化的关系 首先依据企业的使命、远景、价值观和外部环境确定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依据企业战略规划确定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依据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导向确定企业倡导的文化氛围。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企业员工的核心能力与素质要求,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企业员工的胜任能力模型。 由企业战略得出企业应该具备的核心竞争能力是什么,再由核心竞争力推导出与之相应的核心人力资源的特点是什么,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与导出与之相应的核心人力资本的特点是什么,企业员工应该具备的核心技能与专长是什么,随后根据此特点和要求对企业人力资源进行分层分类,明确各类人员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与经验是什么,最后,再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源采取不同的开发与管理模式.假设上述过程可逆,则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根据四元价值观的核心理论,对企业核心价值观进行有效的层级分解,使企业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具体的能力素质与行为要求,形成基于企业文化的全员核心胜任能力模型,期望以此达致企业文化由虚入实、落地生根的效果。同时,核心价值观的素质要项的分解,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doc 9页)

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doc 9页)

2004年度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报告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中心 ■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客观评价和分析当下中国银行业的竞争力态势,分析具体竞争力的强弱,引导中国银行业抓住机遇,保证平稳过渡,并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居于有利地位,对于我们制定竞争策略、维护金融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也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具有全局性意义。 ■从综合竞争力看,招商、民生、浦发为第一档次;建行、中行、 兴业、华夏、交通、中信为第二档次;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依据 目前,竞争力研究已经受到各国政府的普遍重视,成为世界性的学术热点研究问题之一。其中关于竞争力最权威诠释是日内瓦的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y forum,WEF)和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开发学院(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management development,IMD)的竞争力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从事国别间的国际竞争力研究),提出了竞争力方程,涉及8个领域(国内经济实力、国际化程度、政府管理、金融环境、基础设施、管理程度、科学技术、人口素质)的近300个指标;其公布的年度国家竞争力报告,越来越得到经济学界和各国政府的认可,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 WEF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为"比其竞争对手创造更多财富的能力".不难 看出,企业竞争力的强弱最终要通过盈利来体现。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创造价值能力也应成为其竞争力表现的核心。 故此,我们将商业银行竞争力定义为:商业银行在特定的市场结构下,受供求关系、公共政策影响,进行设计、营销各项金融产品,并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财富的能力;是某一银行成功地将现有资产转换为提供更优质服务的能力。 根据WEF和IMD的竞争力方程: 竞争力=竞争力资产(存在)×竞争力过程 这里所谓资产说的是一种现实存在的概念,即竞争力现实的表现。由此可见,竞争力研究主要考察的是两个方面,一是竞争力的现实存在是什么样的,二是这一存在的进程是怎样实现的。其中存在着因果的分析的过程。我们据此来设计研究框架。 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要特别要强调与现有的银行信用评级以及银行绩 效评价相区别。 竞争力评价与银行信用评级区别:一是研究目的不一样,银行信用评级是减少投资人与债券发行人信息不对称,对象是投资人,目的是揭示风险、风险管理。竞争力评价是实现银行可持续发展,对象是银行,目的是帮银行找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也不一样。 竞争力评价与现有的银行绩效评价区别:银行业绩评估只是银行竞争力的外部表现,即银行基于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竞争资源,在过去和现在的市场竞争中的结果和地位。主要集中于银行财务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大类。然而,仅仅这两类指标不可能全面反映银行竞争力的真实内涵。因为财务指标反映的是银行过去和现在的竞争状况和业绩,可以用来分析和评估以前的行为和决策,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复习课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 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威胁。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替代品的威胁。市场上可替代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会减少你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的收益率。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的利润。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苹果公司

导言:在了解了苹果公司的前世今生、发展历程以及它的一些特色产品之后,让我们一起,运用五力模型来对它进行一个简单的分析。 首先我们从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开始, (一)苹果的老牌供应商主要包括:PortalPlayer 和欧胜电子,好几代IPod 都采用了它们的芯片。 (二)而在2006年4 月,三星电子接替PortalPlayer 为苹果公司的iPod 播放器提供解码芯片。此外,三星是iPad2 最重要的零部件供应商。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它的这两个策略了 1.大规模标准化战略大家都知道,苹果手机呢,屏幕只有一个尺寸, 他只有一个型号,甚至内存只有三个选择,所以所有的零配件都是一样的。以2011 年为例,他总共生产了9000 万台手机,规模效应的话,成本可想而知该有多低呀?这样的大规模优势使得他可以向他所谓的装配厂,比如富士康大幅压低价格,因此他给富士康多少利润呢?1.8% 他自己呢?58.5% 2.零部件协议垄断——严格控制零部件供应商 比如2007 年出产第一款iphone 手机的时候,它必须要有电容屏,这个电容屏是苹果的协议垄断,她的代工是三星,苹果为垄断零部件,有时候会出钱给代工商让他们进一些特殊的设备或建一些工厂,条件是6到 36个月内,不能外销,不能卖个别人。基于这个原因,苹果几乎完全垄断 了她的零部件供应商。 (三)其他还有,比如说台湾厂商宸鸿和胜华两家企业——主要生产iPad 的触摸屏。苏州联建科技有限公司(触屏生产),富士康公司(组装)大

部分iPhone 和iPad 而这些供应商的特点是:技术含量低劳动力廉价。由此可见,供应商的议价能力是较弱的。 其次是,购买者的议价能力说到购买者的议价能力,我觉得用一句俗语来描述苹果,再形象不过了。——那就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你如果嫌贵不买,它给你买个别人,中国消费者嫌贵不买,它还可以卖给其他国家的消费者。而事实上,我刚才说的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几乎很小。自从2001 年苹果公司推出第一款iPod 开始,其推出的每一款产品都获得了消费者的热捧,很多“果粉”为了得到第一批首发的产品,不惜通宵达旦排队几天几夜,还有传说中去卖肾买苹果的。那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皇帝的女儿她不愁嫁的资本在哪里?首先,苹果的购买者主要集中在中青年群体以及高收入阶层。这类人士的特点是什么?追求时尚、品牌和个性化吧,而苹果恰恰就具备这一点,购买者的品牌忠诚度高,产品有较强的竞争力,购买者讨价还价能力低。还有一个就是它具有统一的架构和风格,容易上手,强大的品牌号召力,消费者的狂热,优良的售后服务,让购买者几乎没有议价能力。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ppt 上把各个领域都罗列了一些,大家可以看一下。就这一点,我想以iPhone手机为例,,iphone 的出货量只占全球智能手机的6%。大家猜一下,它的销售量占了多少?43% 利润呢,惊人的77%。而其他所有手机加起来,其利润只是苹果的三分之一到一半。所以就有人说了,全中国的智能手机只有两种:一种叫做苹果,一种叫做非苹果。为什么呢?别的手机包括什么小米,三星,联想,你能想到的所有手机品牌或者HTC几乎全部都是在iPhone手机的夹击之下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doc 8页)

中国某银行竞争力研究分析(doc 8页)

工行、光大、深发展、农行为第三档次 广发为第四档次 从潜在竞争力看,三个等级较为明显,国有某银行竞争力提升任重道远。 招商、民生高居第一档次 浦发、建行、中行、兴业、华夏、交通、中信、工行、光大、深发展可划归为第二档次,其中浦发、华夏略显突出一些 农行、广发为第三档次(见图2) 国有某银行改革加速,建行、中行的现实竞争力提升 2003年12月31日国务院决定在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实施股份制改造试点,并拨出450亿美元国家外汇储备为银行补充资本金,这一重大决策体现出中国政府积极推动金融改革和打造"真正某银行"的坚定决心。本次国务院对某银行注资意味着我国银行管理方法和货币政策手段的重大变化。国务院向两家大型国有独资某银行进行注资,其意义不仅在于充实资本金,更重要的在于是一个重要的信号,表明中国某银行的改革将进入一个加速阶段。 根据银监会颁布的最新的资本充足率的核算方法计算,截至2004年9 月30日,建行的资本充足率高达8.19%,在16家全国性某银行中位列第二(恒丰第一,15.14%),在参评银行中位列第一。中行的资本充足率达7.39%,在 参评银行中位列第三。 2004年6月30日,中行、建行与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签署一个价值2787亿元的不良资产转让协议。这是继450亿美元的外汇注资以来,本届政府为先行股改的中建两家银行第二次提供免费的"最后晚餐".至2004年9月底,建行和中行按五级分类的不良贷款率为3.88%和4.55%,分别位列14家参评银行的第7位和第8位。甚至已经大大低于10家股份制银行的平均水平6.47%. 资本充足率迅速上升以及巨额不良资产的剥离,使得建行和中行的现实竞争力陡然跃升至14家参评银行的第3位和第4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建行和中行的潜在竞争力排名并不靠前,分别位列第7位和第11位。故此,我们认为,建行和中行当下的综合竞争力位势是否能得以延续,有赖于其银行潜在竞争力的增强,具体地说,公司治理方面是否会有一些重要改革措施出台,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是否正逐步向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靠拢。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对银行信贷资产实行分类管理,不同风险的资产要求不同的资本充足率。这些都是2005年中国银行业值得期待的。 上市股份制银行竞争力点评 资本充足比较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备课讲稿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 加人WTO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制造业中将近两百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1.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国国民经济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第二产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工业化中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2000年一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除2001年和2002年不到50%.其余均远高于50%,并且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制造业在第二产业GDP贡献率占90%以上.因此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2.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降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的优势产业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是低劳动成本。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逐渐上升。低附加值的工厂必然从中国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 3.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缺乏。虽然我国有200多种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在2008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则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上榜企业数量也只达到35家(内地25家、香港4家、台湾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的更是稀少。缺乏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必然降低,最终导致处于竞争劣势。4.制造业大部分企业被国外企业主导。在经济全球化下,大规模收购、兼并愈演愈烈。外国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有些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据统计,外资股份在传真机、摄影机市场分别占98%、99%。移动通信占80%。电脑占75%,汽车占70%及数字式程序控制开关占50%.可以说外资在很多企业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研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8家大型企业中。5家是中外合资企业。1家外商独资企业。而5家合资企业中,只有l家由中国企业控股;在工程机械业。126家合资企业中36%由国外控股,47%中国控股,17%对等控股。虽然FDI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无疑也会带来潜在的威胁。 二、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条件方面。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而在高级生产要素中高技术人才、知识资源、资金投入等起关键作用。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除了包括劳动力成本外,还包括劳动力熟练程度、高级专业化人才等方面。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大中型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为发达国家的l0%~16%.可见,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同时低劳动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很多企业把自动化的工艺化整为零.分解成工人可以简单操作的手工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