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摘要:赵元任是中国20世纪科学界、语言学界、音乐界的先行者,他是融汇中西文化

的典范,中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是上个世纪中外人士关注的焦点。他是中国现代音乐的先驱者之一,“五、四”时期赵元任创作了大量的新音乐作品,他给新诗歌配以新音乐,使音乐作品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把中国音乐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赵元任是一位语言学大师,语言与音乐本来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使他的艺术歌曲创作有自己鲜明的特点。他的艺术歌曲得到音乐界的高度评价。

关键词:艺术艺术歌曲创作作曲文化作品

中国几千年悠久学术文化传统曾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学者,特别是时光进入20世纪,在中西方文化冲撞与交融的大背景下,更是涌现了一批学贯中西的大学者,他们才思横溢、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建树颇丰,从而又大大丰富了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使之独立于世界学术之林。赵元任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里培育长大的,留学美国后,文泛接触了“西学”。他学过数学、物理学、哲学、心理学、甚至正式学过音乐,之后才在欧美从事研习语言学理论和实验语言学。他还在艺术领域中,在音乐、戏剧,文学甚至摄影这许多方面都进行过卓有成效的实践。他在国外许多高等学校或特种训练班里教过许多有关学科,取得丰富的教学经验,从而充实了他的学术研究内容。正因为这样,作为一个专业语言文字工作者,赵元任才能够成为一个无可争辩的当代人文学者。

虽然赵元任的主要成就在语言方面,但伴随其一生的是音乐,习惯上人们都说赵元任先生业余出事音乐活动,或者换句话说,他的业

余爱好是音乐,一个人文学者、一个文艺复兴式的智者,无所谓业余和业内。音乐是他事业中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部分,音乐甚至是他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背景下,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一)伴随赵元任一生的是音乐

赵元任生于书香世家,母亲擅昆曲,父亲擅奏笛,可谓夫唱妇随。他自幼便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在音乐上也有天赋。他师从著名的音乐学家,在南京上中学时开绐学习钢琴,到了大学时代无论主修哪一门功课,他总要进修“和声学”、“对位学”、“作曲”、“声学”等课程。他还会摆弄多种乐器,毕生都与钢琴为伍。他教过音乐欣赏课程,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歌咏团,并担当过歌咏团指挥。

(二)“五、四”时期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

赵元任在艺术歌曲方面的创作是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分不开的,他在动荡的年代里生活了将近一个世纪,当时正是大的中西文化碰撞与结合的时期。当时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推动下产生发展了现代音乐,或者说“五.四”时期是中国现代音乐的新生时期。我国“五.四”以前的音乐,主要有两个大的系统:一个是长期作为宫廷音乐的雅乐;另一个就是活跃在民间的俗乐。不管是雅乐还是俗乐,都基本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艺术传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传统音乐几乎没有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鸦片战争以后,随着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侵入,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世纪初,一种完全

不同于中国原有的传统音乐的新型音乐,通过“学堂乐歌”这一主要途径,迅速的发展了起来。人们把这种音乐叫做“中国现代音乐”。中国现代音乐的产生和发展便有了基础。学堂乐歌歌词主要是自己创作的,谱是现成的,即采用日本或欧美的通俗歌调,如李叔同填词的著名的学堂著名的学堂乐歌《送别》,谱的美国奥德威《梦见家和母亲》的曲调。沈心工、李叔同在辛亥革命前也做了一些新型音乐创作的尝试。总之,在这个时期是现代音乐的酝酿期,为“五.四”时期中国新型音乐的产生打下了基础。赵元任在“五.四”爱国主义,民主主义思潮影响下,他热情洋溢的创作了一些富有时代精神的音乐作品,如《呜呼三月一十八》、《我们不买日本货》、《尽力中华》等具有强烈民主和爱国思想的歌曲,在《赵元任歌曲集》中,歌词是由许多现代知名作家或诗人刘大白、刘半农、徐志摩、施谊以及他自己创作的。在《卖布谣》、《劳动歌》两首歌里,他对当代中国工作阶级和善良质朴的小生产者的悲惨境地寄予无限同情。即使他所作的抒情歌曲,如《秋种》、《听语》、《海韵》也揭示了人民追求个性解放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二、分析《教我如何不想他》,浅谈赵元任的艺术歌曲创作技法

赵元任音乐作品中人们最喜欢的,也是音乐界评价最高的是他在“五.四”时期创作的《新诗歌集》。《教我如何不想他》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首。这首歌曲也是赵元任的艺术歌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当时他风华正茂,感情丰富,再加上所选的歌词内容好,两者相得益彰。歌词是他的好友刘半农写的。当时刘半农写于伦敦,诗歌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当时远离祖国的海外学子对祖国母亲的眷恋之情。这首曲子,作曲技巧熟练细腻,音调典雅流畅,富有抒情特点,是一首适合个人演唱的独唱歌曲。音乐共分为四段,第一段前奏,音乐平静、柔和。以后三段音乐随着歌词内容的变化,旋律和伴奏都紧紧扣住抒情性的节奏音型的特点,采用各种作曲手段,层层深入,逐渐把诗人和曲作者的内心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钢琴伴奏吸收了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特点,作者在处理这首歌的曲调与歌调上也有自已独特的创作性。

对专业作曲来说,他的词、曲、伴奏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首先词曲的本身都十分曲雅流畅而又细致,诗一般的抒情,并不是浅薄庸俗的口头语言,这是全曲的主要特点。它是词曲作者从自已感情深处自然流露出来的心声,这是艺术创作最可贵的地方。它是一首艺术歌曲。也许带着一点“洋”味,但最主要的还是在旋律上有中国民族特点,并与语言结合的十分密切,深刻的抒发了原诗的意境和情绪。也许可以说,抒发了刘半农、赵元任那个时期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特点。在旋律组织与发展中以及伴奏的手法上都抓住了一个抒情性的主要节奏型不放,采用各种和应、补充、模进,发展以及转调等等艺术手法,自然而又舒畅地发挥了诗人的感情,使无声的文字变成了有声的诗的音乐。在许多地方已经突破了传统和声的框框,特别是运用了调性表情岩石大扩充了音乐的表情范围,突破民房管科时乐很少转调的常规。中国民间音乐也存款额移调的手法,如西河大鼓、川江号子中有由原调移到上二度的调,然后又转回原调,

但一般说这种情况很少见。运用调性表情,是创造我国新的民族音乐的最重要的手段,赵元任先生在这首歌曲中的第三段便成功的运用了转调手法。

他从我国传统音韵学和戏曲中吸取了营养,谱曲时通常总是把字分成平仄,平声大多给予低音平音,仄音大多给予高音或者加以变化,使曲调多有典雅韵味。为了使曲调口调口语化,成为生活语言的升华,尽量使用音调音区接近于生活中的语言。为了正字,有时采用滑音、装饰音。更有趣的是,他四次点题的“教我如何不想他”,采用了京剧的西皮原板过门的腔调,再略加变化,使作品的民族风味醇厚而原始材料不露。赵元任的创作手法与成就,在我国现代专业音乐创作初期可以说道首屈一指的。也可以说是他将语言学研究的心得,巧妙地运用到歌曲创作中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独到见解与功力。

三、赵元任在艺术歌曲创作中关于语言与音乐方面的探讨

(一)、语言的声音高低及吟育方式与音乐的关系

普通话的四个声调可以采用一种相对高低的五级格式:低音,半低音,中音,半高音最后再加个冒号表示这些数字代表声调号的用法。第二声中持续的音比较短,第三声中最低时喉头有轻微的收缩等因素,一般情况虽然是次要因素,但在特定情况下例如在低音中它们可以转变为主要因素。

语调形式的种类和功能在不同语言或方言中是有差异的,如果能在一个字的声调中找到富有表现力的语调,就可以看出来语调有独立

于声调的,连不同的各种方言特点也不会影响到语调的作用。

吟诗基本上要据声调,但是并不完全固定。诗的语言有固定的一套声调,吟诵时要配上一个总调,因此声调多少要受到影响。中国的吟诵是大致根据字的声调来即兴的创作一个曲调,而不是严格的照着声调来产生一个丝毫不变的曲调。

(二)、词曲的配合

歌词的声调与音乐有很大的关系,它对曲子的创作起了一定的限制作用,产生了些固定的格式。作曲时不仅要考虑到怎么配歌词的声调,还要考虑到配的歌

词是普通话还是方言,看它们是古音系统的还是现代音系统的。(三)、歌词中语言的读音问题

歌词中语言的读音,声调是最重要的因素。还有国语以北方音为标准,但在艺术方面就不一定,如昆曲、皮簧以国音为标准人们就会听不惯。又如唱《教我如何不想他》,把清声母的‘教’‘不’等字唱成像国外音的浊声母字也是不合理的。歌唱过程中在语言的读音方面应该遵守的原则是:最自然的读音加上最自然的唱音。换句话说,唱歌的训练不可以因为唱音的音乐化而过分牺牲读音的自然。

四、赵元任创作作品的范围及分类

(一)、在《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中,收入赵元任一生创作的132首歌曲,他最早的音乐作品1913年编配的风琴曲《花八板和湘江浪》,最后的一个作品1962年根据梦中编成的《有个小兔子》。他创作了83首歌曲,编配了24首合唱曲,为民歌配了19首伴奏曲,创作了6

首器乐小品。这些音乐作品中,他自己作词的有16首,其中《风阳花鼓》作的是英文词,《有个弯腰驼背的人》和《鲜花》是翻译别人的词。

他创作的音乐作品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大小不拘。有为《义勇军进行曲》编的合唱,有《全国运动会会歌》,有《儿童节歌》,有横笛,钢琴二重奏的《无词歌》到也是为自己女儿们创作的《小中!小中!如兰、新娜、莱思在叫你》和《唱唱唱》。

(二)、根据歌词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爱国主义教育的歌词,如《尽力中华》、《中华,我爱中华》、《我们不买日本货》、《我是北方人》、《自卫》、《看,醒狮怒吼》等。(2)为新诗歌而谱写的歌曲,他为胡适和刘半农这两位“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大将各谱写了6首曲子。这些作品都收入1928年编成的《新诗歌集》(商务印书馆出版)。

(3)应劳苦大众生活以及情感的歌曲。如《卖布歌》、《织布》、《劳动歌》、《江上撑船歌》、《打夯歌》等。

(4)抨击社会黑暗腐败的歌曲。如《西洋镜歌》、《老天爷你年纪大》等。

(5)儿童教育歌,这些大都是他和陶行知合作的中小学歌曲教材。(6)校歌和社团歌,如《拟中国科学社社歌》《中华儿童教育社社歌》《明德华光团团歌》等。他谱写的十来所大中小学校的校歌,其中有《清华大学校歌》、《厦门大学校歌》、《云南大学校歌》、《台湾大学校歌》等。

(7)为推行国语而编写的学习拼音字母的歌曲。如《注音符号歌》、《韵母表歌》、《声母表歌》、《方音符号》等。

(8)家庭歌曲。如《睡吧睡吧小孩儿》。

五、赵元任艺术歌曲的创作特色与成就

赵元任创作手法与成就,在我国现代专业音乐操作初期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也可以说这是他将语言学研究的心得,巧妙地应用到歌曲创作中的结果。同时也体现了他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的独到见解与功力。他的艺术歌曲创作特色和成就有以下几点:(一)、他在作品的题材内容商注重结合现实生活,鲜明的体现“五四”时期所提倡的“科学”与“民主”精神,成功的体现了那个时代的知识青年迫切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感情。

(二)、重视大胆吸取欧洲传统和声功能经验的基础上对五声性音调为特点的中国式旋律作和声民族化的创作。

(三)、重视对歌词诗意的体现,注意词与曲的高度结合,注意歌曲旋律的流畅优美,较好的发挥这一特殊的艺术性。

(四)、在创作模式方面明显接受欧洲浪漫主义以德语为主艺术歌曲传统的影响,重视发挥钢琴在作品中的地位。

(五)、在艺术歌曲创作上注重灵活性的发挥,他的音乐语言比较开朗和富有激情。

(六)、重视对歌曲曲调的民族性和通俗性的追求,多方面吸取来自民间的音调素材。

主要参考文献

[1] 赵元任. 赵元任音乐论文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94

[2] 叶裴声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3] 苏金智赵元任学术思想评论[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

[4] 赵元任从家乡到美国——赵元任早年回忆[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7

[5] 向延生如何不想他,芳名千古存——作曲家赵元任[M]上海: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

[6] 赵如兰赵元任音乐作品全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7

[7] 黄延复一代学人赵元任[M]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

[8] 杨步伟杂记赵家[M]台湾:传记文艺出版社,1972

[9] 吴宗济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N]北京:清华大学学报,1996年3期58-63页

[10] 陈原我所敬仰的赵元任先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高中音乐教案--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 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 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哪个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 (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 (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魔王》、《鳟鱼》、会唱《鳟鱼》,了解歌曲内容,创作背景,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重要的代表作品。 3.通过对舒伯特作品的初步理解,了解我国的一些艺术歌曲。 二、教学重点: 1、《魔王》的欣赏。包括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歌曲的整体效果。 2.会唱《鳟鱼》。 三、教学难点:归纳《鳟鱼》的各段内容、体现的人物情感所运用的音乐语言及树立的音乐形象。 四、教学准备:音乐作品《鳟鱼》简谱、歌曲视频 五、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1 师:同学们好!有这样一首歌,同学们应该非常熟悉,(唱)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轻轻摇着你,…… 师:什么歌曲?(《摇篮曲》) 音乐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梦幻、甜美。 师:是谁的作品呢? 舒伯特的艺术歌曲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舒伯特的歌曲。 揭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2、介绍舒伯特(出示舒伯特肖像)(多媒体课件、板书) 2 师:弗朗茨·泽拉菲库斯·彼得·舒伯特(Franz Seraphicus Peter Schubert),1797年1月31日-1828年11月19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出生于维也纳郊外的教师家庭。自幼随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少年时既显示出他在音乐创作上的特殊才能。舒伯特的一生是在贫困中度过的,艰难的生活使他过早地离开人世。然而,舒伯特却为人类留下了大量的不朽名作。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舒伯特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了600多首艺术歌曲,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他作品,被称为“歌曲之王”。 3、作品《鳟鱼》。 1)出示歌词,播放《鳟鱼》(中文版)(多媒体出示)3 师:A.音乐的主题是围绕着哪些人和物呢?歌曲分为几段?3 B.交流体会:如情绪、感受、歌词内容等。(三段音乐各描述了什么内容?) 生:鳟鱼与渔夫的事。开始音乐轻松活泼,天真的鳟鱼自由自在的欢快的游着,后来音乐紧张表现鳟鱼遇到了危险。最后绝望了。 师:在第三段时旋律发生变化了吗? 2)分析歌曲情绪4 A.第三段音调变化后,表现什么情绪?音响色彩有何不同?探究作曲家在这里变化的用意。 师:前面音乐表现明朗,鳟鱼活泼自在;后面表现暗淡低沉,鳟鱼紧张绝望。前面是大调后面是小调,作者运用调式的转换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来预示鳟鱼的遭遇。 本首歌曲的内容仿佛一个寓言故事一般,在歌词的表象后面隐含着一定的象征意义。 师:我们能否说说作品本身包涵的寓意呢?生:…… 师补充:善良与单纯往往要被虚诈与邪恶所害。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一《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1.作者介绍 2.《我住长江头》创作背景 (1)《我住长江头》的产生 ( 2)《我住长江头》背景 二《我住长江头》的音乐艺术分析 1.古典诗词的独特韵味 2.《我住长江头》的音乐本体分析 ( 1)旋律流畅,富有歌唱性 (2)从和声,曲式上分析《我住长江头》 ( 3)钢琴伴奏烘托意境 三青主对近现代民族音乐发展的影响 1.《我住长江头》的艺术成就 2.青主先生对近代民族音乐的影响 从《我住长江头》论青主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 赵大刚,马骏飞 (西华师范大学四川南充 637009) 摘要:青主先生是我国近代著名的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在艺术歌曲创作上,为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他的艺术歌曲中,“中西”结合,学以至用的思想尤为明显,在旋律上他注重将西洋技法运用在中国传统古典诗词中,“中西”结合有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艺术魅力,《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

关键词:《我住长江头》;青主;艺术歌曲;音乐风格 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广东惠阳人,是我国近代著名作曲家和音乐理论家,从小喜欢音乐,1912年被选派到德国留学,进入柏林大学法学系学习,兼学哲学、社会学,还选修了钢琴、作曲等课程,1920年获柏林大学法学博士学位。青主是目前所知我国最早创作艺术歌曲的作曲家,写过许多艺术歌曲,较著名的有《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红满枝》和《赤日炎炎似火烧》等独唱歌曲,其作品艺术水平很高,得到业界一致公认。在音乐理论方面,青主也颇有成就,其出版的论著《乐话》和《音乐通论》,是我国近代较早的具有比较完整体系的音乐美学论著。另外,他还创作出版了《清歌集》、《音境》两本艺术歌曲集和诗集《诗琴响了》、外国文学家评传《歌德》等。 一《我住长江头》的创作背景 青主先生是我国艺术歌曲发展史上的一位重要的作曲家,其创作的《我住长江头》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歌曲中的经典之作,歌词选用了宋代著名词人李之仪的《卜算子》。歌词朴实生动,富有民歌的艺术特色,词作者以长江抒发感情,深切表达了作者对恋人的思念之情。下阕以滔滔不绝、连绵东流的长江水来喻自己日夜思君的心境,可谓深化题意,语意双关。全词构思巧妙,语言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朴素,言浅而意深,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青主青年时代留学德国,1922年回国后,历任广州国民政府大理院推事,黄埔军校校长办公室中校秘书,国民革命军政治部上校秘书等职。青主经常和进步师生一起参加游行、示威、集会、演讲、发表宣言等爱国运动。1927年广州起义失败后,作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的他被误当成共产党人遭到国民党通缉,只好隐姓埋名,潜至上海租界,从事音乐工作,开始了他七年亡命乐坛的生涯。在友人萧友梅的帮助和掩护下,青主担任了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校刊《音》及学术刊物《乐艺》的主编。这一时期,青主为《乐艺》、《音乐教育》等刊物撰写了《给

高中音乐《第九单元 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第十六节 艺术歌曲的成熟教学设计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并体验三首歌曲的不同情绪,能够随音乐哼唱,理解记忆音乐主题。 (二)能够对舒伯特的艺术歌曲感兴趣,乐于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三)初步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他对音乐的贡献,知道“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音乐知识。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感受其风格特征。 (二)难点:体验三首歌曲的音乐情绪和审美价值。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导入: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二)展开:感受艺术歌曲的魅力。 (三)深入:进一步了解艺术歌曲的与特点。 (四)拓展: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 四、教学资源 (一)教师: 1. 利用配套教学参考书和课件资源。 2. 自选一首舒伯特歌曲做范唱,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 (二)学生: 1. 自主学习查找舒伯特对相关资料,制成课件展示交流;同时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发展情况。 2. 学唱一首经典歌曲在课上演唱,汇报学习成果。 五、教学方法与指导策略 (一)学习鉴赏:认真聆听教材提供的三首作品,学唱《鳟鱼》,感受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魅力,了解其风格特征。 (二)聆听教师和个别学生的演唱,直观感受音乐作品的情绪与风格。 (三)观赏教师提供的影视资料,感受艺术家对舒伯特歌曲的解读。 (四)探究感悟:在充分聆听、鉴赏的基础上,探究舒伯特艺术歌曲所蕴含的深层内容,了解作者本人内心世界的情感。 (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了解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情况,拓展学生视野。 六、教学过程 本 进一步体会不同

点 氛围(五) (一)让学生将本课歌曲进行演唱,个人、分组、自由组合,形式均可。(二)引导学生对歌曲《魔王》进行即兴模仿表演。 (三)写一篇学习体会,对聆听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感想。 第九单元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单元标题为浪漫幻想的音乐世界,旨在引导学生聆听浪漫主义音乐中主要代表人物的作品,并在此基础上认识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如: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在音乐中追求民族民间的内容和情趣等。本课通过聆听、鉴赏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艺术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情感和音乐风格,体验并认识到浪漫主义音乐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及《小夜曲》,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艺术歌曲并对我国艺术歌曲的起源有所了解。 教学重点:

《魔王》的欣赏。包括其角色的划分、人物的形象;音乐所表现出的气氛与情感。 教学难点: 聆听《菩提树》、《小夜曲》,并了解音乐故事背景及体验音乐情绪。 教学方法:讲解法,聆听法。 备课时间:2013年3月13日 授课时间:2013年3月21日 授课班级:高一年级(1)班 授课教师:梁浩 教学过程: 一、互动环节: 播放舒伯特《摇篮曲》,让同学们听完后猜测出这首曲目的名字及曲作者是谁。 二、舒伯特简介: 弗朗茨·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他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他在短短31年的生命中,创作

了1000多部作品,其中有600多首歌曲,奠定了他“艺术歌曲之王”的美誉。他把音乐与诗歌紧密结合在一起。主要作品有《魔王》、《A 大调鳟鱼钢琴五重奏》、《菩提树》、《美丽的磨坊少女》等等,主要歌曲汇有3部歌曲集:《美丽的磨坊少女》、《冬之旅》和《天鹅之歌》。 三、介绍并欣赏艺术歌曲《魔王》: 这首脍炙人口的艺术歌曲是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曲而成。故事情节为:在一个狂风之夜,一位父亲怀抱儿子骑马飞奔,在此过程中,魔王不断诱惑儿子,试图夺去他的生命,而父亲则焦急的安慰儿子,但是孩子最终还是死在了他的怀中。马蹄停歇,父亲陷入悲痛的深渊。 全曲共有四个角色:叙述者、父亲、儿子和魔王。在音乐中,只有一个男声演唱,他需要用不同的嗓音、不同的语气唱出不同角色的不同情感:叙事者的旁观、父亲的焦急、儿子的恐惧和魔王的诱惑。 四、介绍并欣赏艺术歌曲《菩提树》: 《菩提树》是舒伯特创作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一首歌曲。由于这首作品的旋律优美动听,情感表达细腻,因此它成为舒伯特创作的大量艺术歌曲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声乐套曲《冬之旅》的歌词全部选自诗人缪勒所写的诗歌,《菩提树》是其中的一段。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6151013.html, 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作者:张红漫 来源:《戏剧之家》2018年第18期 【摘要】对于声乐品的赏析,要注意其创作思想和创作手法,体察其创作风格和特色, 估量其创作成就。青主鲜明的个人风格,是其成熟的标志。作曲家的风格不是单一的,但其中却有着主导思想。赵元任的优雅精美,黄自的温柔典雅,聂耳的雄壮刚劲等。多种风格交相辉映,才能显示艺术歌曲的丰富性。青主的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是一首质量颇高的歌曲艺术精品,也是我国艺术歌曲领域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之一。 【关键词】青主;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创作风格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18-0063-01 一、创作背景 关于曲作者青主(1893-1959),又名黎青主,是音乐理论家、作曲家。他是广东惠阳人,原名廖尚果。辛亥革命那年,他手提炸弹参与了攻打潮州府的战役,并亲手将潮州府姓陈的知县击毙。他因为“有功民国”,于1912年被派往德国学习军事。袁世凯篡权,不准广东人在外学习军事,廖尚果乃改学法律,业余学习钢琴和作曲理论。1922年回国,大革命时参加 北伐,任军政部主任等职。“四·一二”蒋介石背叛革命,杀害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廖尚果 被全国通缉。他辗转逃亡,1929年来到上海,在同学肖友梅的热心帮助下,廖尚果化名青 主,以作曲、著书、写音乐理论文章及编“音专”校刊《乐艺》为生,开始了为期数年的“亡命乐坛”生涯。作为音乐理论家,青主著有《乐话》和《音乐通论》二书,并写过大量的文章。作为作曲家,他写过一些声乐曲,大部分收入《音境》和《清歌集》中。《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都是他的代表性作品。 《我住长江头》的词取材于北宋诗人李之仪的名作,原来是写对恋人的思念和表现坚贞爱情的诗词。他用曲折的形式来表示自己的愤恨和寄托对难友的哀思,李之仪的词便成为他表达这种感情的最好载体。此首作品最大的特色在于青主运用欧洲近代的作曲技巧,鲜明地表现了这首中国古典诗词提供的意境,感情真挚、深刻;艺术手法优美、单纯,极具创造性。 二、青主的文化情怀 《我住长江头》除了作曲家自然地呈现出对诗歌的主观看法,更为重要的是,他留给世人的文化情怀。作为艺术歌曲,它的艺术性除了表现在其独特的体裁形式外,不可否认的则是它是一种高度浓缩的文化音乐小品,是诗歌赋予了它高层次的文化品质。比如它的诗词: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如此优美的诗句,发自内心,出乎自然,但艺术技巧颇高,非常讲究艺术的意境美。可以说,文化品格是衡量文学积极与否的精神尺度,高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说课稿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您们好! 我是号选手,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说教学方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六个方面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设置在《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之后,是学生在认识了解古典音乐的基础上逐步认知浪漫主义音乐的最自然顺延。共选有舒伯特艺术歌曲三首。歌曲《魔王》采用通谱歌的创作手法,一气呵成。曲中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分别体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其中,儿子三次叫“父亲”音乐都采用了不协和音来表现其紧张,恐惧的心理。钢琴伴奏以马蹄疾奔的节奏贯穿全曲,低声部一再出现风声,呈现出寒风呼啸,黑夜沉沉的景象,渲染出一种咄咄逼人的阴森气氛。最后马蹄停歇,奔驰终止,孩子已死在父亲的怀中。宣叙调似的旋律及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了父亲筋疲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鳟鱼》是根据舒巴尔特的同名诗创作的。诗中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受骗上当的小鳟鱼。歌曲为三段体(可视为带再现的二段体),有精心设计的伴奏。《菩提树》是包括24首艺术歌曲的声乐套曲《冬之旅》中的第五首。歌曲的引子用了一连串的三连音,给人以寒风呼啸、树叶沙沙的凄凉感觉。引子后歌曲在E大调上进行,表现流浪者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中间转e小调,回到痛苦的现实,最后部分转回E大调,表现心存一线希望,回到故乡找平安。整首作品是作者所处时代人们生活的悲剧性映照。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他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

专插本艺术概论资料共享第四章 艺术创作论

第四章术创作论 比例约占25%,比重很大,以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形式来考察。 第一节创作主体——艺术家 一、艺术家与社会 (一)社会生活对艺术家的影响 (二)艺术家要有为社会和人类的进步而献身的精神 二、艺术家的主体性 (一)艺术家是艺术生产过程的主宰者 (二)艺术生产和艺术产品的不可替代性 三、艺术家的修养和审美创造力(2010年论述题30) 艺术修养——在取得一定基础知识和一定艺术实践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提出进一步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理论修养和艺术创作技巧,以达到一定高度和水平,并熟练自如地创作出具有一定艺术意蕴和神韵的艺术作品。 (一)艺术家修养的几个方面(以下内容按照旧版书排版整理!) 1、进步的世界观和审美理想 2、深厚的文化素养(2011年简答26题,文化素养包括哪几方面) (文化素养大致分为三类:①一般文化,指非艺术类所涉及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相关学科及自然科学中的一些基础知识;②姊妹艺术文化。各门类艺术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③专业文化,指本专业所涉及的相关史论与技能知识。 3、丰富的生活积累 4、超常的艺术思维活动能力 (1)发现的目光与独到的感受力 (2)丰富的想象力 (3)独特的记忆力 5、卓越的创造力与精湛的技能技巧 以上这些方面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和相互完善,有机结合在一起,表现出艺术家独有的艺术创作才能。 (三)不断优化艺术心理定势是艺术修养的最高目标 1、“定势”概念的提出 1889年由德国缪勒和舒曼提出。 2、艺术心理定势(2011年,名词解释22。) 定义: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论青主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

---------------------------------------------------------------最新资料推荐------------------------------------------------------ 論青主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 1 論青主古詩詞藝術歌曲的演唱青主(1893―1959)原名廖尚果,又名黎青、黎青主,生於廣東惠州。 1912 年初,赴德國留學,1920 年獲得瞭法學博士學位,1922 年回國。 在國內的音樂創作主要以藝術歌曲為主。 其歌曲收錄於《清歌集》(1929 出版)和《音境》(與華麗絲合作,1931 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兩本歌集之中,共 26 首(青主自己創作的有 19 首)。 其中有《大江東去》(宋?蘇軾詞)、《我住長江頭》(宋?李之儀詞)、《紅滿枝》(南唐?馮延已詞)等為古詩詞譜曲的名篇。 如何演唱青主古詩詞藝術歌曲,筆者試從以下三個方面詮釋。 一、中西結合的演唱風格青主在古詩詞藝術歌曲的創作中既受到瞭西洋作曲技法的影響,同時又具有強烈的民族性。 為瞭符合這種創作特性,並且很好地將其展現出來,我們在演唱技術和歌唱風格上要將西洋美聲唱法與中國傳統民族唱法的特征結合起來,既體現出藝術歌曲的藝術性,又表達出古詩詞特有的中國韻味。 采用中西結合的演唱風格演唱青主的古詩詞作品,具體來看,就是一方面在歌唱的基本原理上采用美聲歌唱的方式,力求聲音圓潤甜美、字正腔圓、聲情並茂;而另一方面又要以傳統的以情帶聲、以聲 1 / 6

傳情的美學要求為原則,運用中國民族唱法中咬字吐字的技巧,從歌曲的風格、意境出發, 2 將情、聲、字結合起來,準確到位地展現青主古詩詞藝術歌曲的真正內涵,展現中國古詩詞作品的藝術風韻二、情感處理的把握青主認為,不管是創作的音樂藝人,抑或演奏的音樂藝人,都應該把自己當作是藝術的一種工具,決不應該存在著一個我的概念在裡面[1]。 在青主看來藝術是無窮無盡的,如果有我的概念在裡面,就是有瞭一種自我滿足的虛榮心,或是要把藝術當作是用來同自己出風頭一樣的東西,便把自己宣佈瞭死刑,那麼即使再有天資,也不能夠取得好的成就。 青主明確地反對炫技表演,他提倡表演中的任何一個音符,都要從我們的靈魂出發,並且經過演奏者的手指,直達別人的靈魂裡面去,而不能做沒有靈魂的機械性表演。 這些觀點在我們當今音樂表演中同樣具有指導作用,與現在廣泛提倡的音樂表演的二度創作理論不謀而合演唱者在演繹某首作品的時候,首先應該把握二度創作中忠實原作與表演創作的統一,音樂的表演既要體現忠實於樂譜的真實性,又要體現二度創作的創造性,並使兩者協調統一起來。 其次,聲樂作品演唱中的二度創作中要註意歷史音樂風格和時代精神的統一。 再次,出色的表演技巧與完美的藝術表現在聲樂演唱的二度創作中是相輔相成、互不可少的兩個方面。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论艺术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已经掌握的艺术创造本领,将生活中得来的素材,围绕一定的主题倾向,进行艺术思维,从而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艺术意象,随机运用艺术语言和各种表现方法,把它物化为供人欣赏的艺术形象,即艺术作品的全部创作活动过程。 艺术创作活动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分别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艺术传达三个阶段。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的积淀。是一种瞬间性直觉,带有顿悟的特征、往往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和心理活动。艺术构思是指在艺术体验的基础上,艺术家对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提炼、组合、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通过提炼与概括,实现从生活到真实的转化。具体的方法有简化,夸张,变形,综合等。艺术传达是指在艺术体验和艺术构思的基础上。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语言运用艺术方法和艺术技巧,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转化为艺术作品。 在艺术创作时,不仅需要三个阶段。在创作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融合也同样显得重要。内容是指构成事物的诸要素,而形式是指这些要素的结构关系。从艺术作品的形成过程来看,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作为艺术作品自身,它并不能结构出一个可供观照的对象,它必须借助于某些物质材料才能体现自身。然而,这些物质材料(如石头、泥土等),对于那些“借助者”却是独立存在的,它自身就是一个既有内容又有形式的可供观照的“实体”。这就不能不使我们想到,当它成为某种“意象”的体现者而进入艺术的范畴之后,它到底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一些观点认为,它的存在就是艺术的存在,它的毁灭就是艺术的毁灭。笔者认为,在艺术作品中,作为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它们是相互借用的两种材料,即物质材料和感性材料有序和有机的融合。这两种材料,一个是艺术家的观念世界,一个是体现观念世界的物质构成形式。“意象”通过“物象”的绘声绘色方式显现为可供观照的艺术形象,从而使艺术成为一个个客观存在的“实体”。因此,这个转化过程对于“意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物质的形式,从而显现为艺术作品,对于“物象”来说,它因得到了一个形象的形式,从而使它以艺术面貌出现。于是,作为感性材料和物质材料的各种要素交融在一起,达到了同一。 我们从人对自然物质的加工改造方面看,如果艺术家凭借自己的手和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把物质(如:一块石头或一块画布等)改变一种形态,赋予它们一种新的结构、一种新的形式。那么,这些物质由于在形式上起了变化,它们在观照者的眼中就不再是它们自己,不再是石块和画布,而可能是一个动物、一组静物或者其他可视形象。这种由形式结构的改变所引起的“内容”的质变是惊人的,它们从无生命物质变成了有生命物质。当然,并非这些物质材料本身发生了质变,而仅仅是在观照者的心目中引起一种“质变”的幻觉。而从这种幻觉中,人类看到了自己,看到了自己创造的价值,看到了自己改造物质世界的能力,因此也就看到了美。然而,按形式主义的概念,造型艺术作品本身是由可触可视的形体和色彩构成的,认为形和色是艺术作品的血肉生命,这种“形式和结构”就是艺术的精髓,这种说法有悖于事物的一般规律,淡忘了艺术品的创造者的观念或意愿。笔者认为,物质材料作为艺术的物质基础,作为艺术产生的物质要素是不容忽视的。艺术生命只有靠这些物质材料的结构组合才能诞生,艺术的灵魂也只有“有体可附”的时候,才能成为可以感受到的活的灵魂。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论艺术创作中的灵感 灵感源于生活,这句话,已被千千万万人传诵,灵感不仅仅来源于生活,它还渗透到各个方面。首先从生活开始。 画家必须深入生活,随时留心观察自然景色、周围环境、各阶层人物、各民族风情、各种建筑、社会现象、特别是人情世故、风俗习惯、历史渊源等。将这些观察、感受、分析、研究的信息储存在脑海中,形成许多艺术显现,成为日后创作的积淀。伴随着创作思路,逐渐从已有的积累中迅速地搜索出有关信息,并将其范围逐渐缩小,向创作思维靠拢、逼近、诱出若干思想火花,当突然爆发出一个偶然的奇想时,点燃了整个思路而突然贯通,形成灵感。这就是灵感产生的过程,生活中看到的景物,有的当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有的是一时没悟出合适的表现形式。在冥思苦想进行创作的构思时,这些潜藏在脑海深处的东西,在翻阅速写的偶然启示下,会突然爆发出来。如果创作时没有真实甘受,就应该放下画笔去感受生活,等充实后再回到画架前。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也是灵感的源泉,一切灵感都是生活经验的产物。所以说生活的积累是产生灵感的基础源泉。 灵感源于文化底蕴:艺术各门类是相通的、交叉的、互动的,文学、诗歌、绘画、音乐、雕塑、舞蹈、建筑都有相互融通和渗透的界面。文学的美和境界有助于提高绘画的品味。诗歌与绘画更是关系密切。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的作品既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音乐中的标题音乐如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既是音画,以音乐语言表现田园风光。雕塑的表现手法也与绘画有许多相通之处。舞蹈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生动绚丽的舞姿是绘画的丰富素材。叶浅予的画表现舞姿最为传神。建筑艺术中的对称、高耸、曲线、直线的协调、凝重、流畅等要素对绘画都有借鉴价值。作为一个画家,要对文学、诗歌、音乐、舞蹈、建筑等学科都要涉猎,加深研究以拓宽自身的文化底蕴。 灵感源于勤奋:灵感只是创造性活动中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他只是提供了解决问题,取得成功的契机,起到催化的作用,并不能代替整个创作过程,还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画家的成长必须经过艰苦的学艺过程。齐白石画鱼虾经常每日观察鱼虾的动态。刘海粟曾遍游国内名山大川,在自然环境下作画,年逾九十仍上黄山。通过长期观察、临摹、体验、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掌握画法的奥秘,达到浑然天成,出手不凡。无论走到哪里我都喜欢手拿一个速写本,记录自己喜欢的人与物,在创作时也多了很多素材和灵感。俄国大画家列宾写到:“灵感是对艰苦劳动的奖赏”。柴可夫斯基也说过:“灵感是这样的一个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所以没有勤奋就难以产生创作灵感。 灵感源于独立思考:画家的作品所表现的是自己独特的思路、见识、表达和感受,是具有个性的产物。因此,不能止于摹仿名家、名作。要从大家的作品中吸取营养,经过消化吸收,依自身的人生观和艺术感触来进行创作,独立思考才能触发灵感。深藏的苦难岁月刻记跃然画上,是源于画家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想象的迸发,突出其个性;是源于心灵的再创作;是思想、理念、观察和情感结合后的升华;是超越自然物表层向提炼出来的更高层次的情感倾诉。 灵感源于个性:“个性,从广义讲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的、独特的、整体的特性。”它包括一个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画家的个性不同,他们对生活的兴趣、关注点也不同,对生活的感受、心理体验也不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也不一样,灵感的形成和产生也有很大差异。绘画创作灵感的激发和降临,因人而异,因个性不同而有别。一些画家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具个性的、

课题: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一、教学目的: 1.通过聆听舒伯特的《魔王》、《鳟鱼》及《菩提树》等三首艺术歌曲,使学生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初步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2.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础知识。 3.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知道形成其音乐风格的社会原因,从而更好地揭示歌曲所蕴涵的深层内涵。 二、教学任务分析: 1.教学重点:歌曲欣赏,理解何谓“艺术歌曲”。 2.教学难点:透过歌曲的表层更深层次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从而更好地感受、体验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了解当时作者的境遇和社会状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学生在舒伯特的《小夜曲》中进入教室。 2.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听到的这首作品名叫什么?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由此而导入艺术歌曲的欣赏教学。 (二)指导欣赏: 1.《魔王》: (1)简介作品:《魔王》是舒伯特十八岁(1815年)时,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谱写的一首叙事性的歌曲。设疑:这首歌曲是讲的怎样的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认真对照歌词先听一遍,注意: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人物?他们各自的形象是怎样的?请大家用心体会(播放录音)。 (2)分角色来朗读歌词,增强学生对歌曲的进一步认识理解。 2.《鳟鱼》: (1)简介作品:《鳟鱼》是舒伯特写的一首富有戏剧性的艺术歌曲。作于1817年,当时他才二十岁,歌词取材于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这首歌曲讲了一个什么故事?通过这个故事它揭示了什么?请同学们先轻轻地朗读一下歌词,体会在这首歌曲中一共有几个人物,他们各自的内心如何?(请学生讨论后回答) 师小结:它以叙述式的手法向人们揭示了善良和单纯往往被虚诈和邪恶所害,借以对小鳟鱼不幸遭遇的同情,抒发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迫害者的憎恶,是一首寓意深刻的作品。这首歌曲从表面看虽是写的小鳟鱼和鱼夫之间的故事,实质上歌曲有它独特的政治和历史背景:当时,由于政治的原因,词作者舒巴尔特遭坏人的陷害而被捕入狱,《鳟鱼》这首诗,把当时的统治者比作搅浑河水的渔夫,把群众比作上当受骗的小鳟鱼。所以,这首诗实际上是表达了作者对

艺术创作论文

艺术创作方法研究期末论文 ——关于艺术创作领域的随想 在学习这门课程以前,不管是对于电影、音乐、戏剧还是舞台剧等等一些有关于艺术方面的东西,我从来都是站着一个欣赏的角度来看的,标准也从来只有好以及不好。这门课给了我许多区别于好与不好之外的感受,也得到了许多关于艺术创作方面的道理。艺术不只是要单单为了一个好看,关键是要用心,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富的阅历与知识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一部分,但是蕴含的感情却是它能否得到共鸣的核心。 一种艺术,能够有人认同或者夸赞,它里面一定是有着优点的,这个优点,就是艺术成功的地方。大部分人说起小品,会想到赵本山;说起电影,会想到张艺谋;说起歌曲,会想到陈奕迅;说起作词,会想到林夕等等。这些人,可以说是在他们所属的这一个艺术创作领域里,一个不可或缺的人,一个可以代表的人。他们所擅长的这些东西,与其他人相比,往往有着过人之处。感情的流露与贴合现实的演绎,这让他们脱颖而出。 我有一个非常喜欢的音乐人,他的名字叫做林宥嘉。我喜欢他的每一首歌,即使是他的翻唱我也一直觉得比原唱更加震撼。他的特殊在于,他有着和别的音乐人区分开来的独特的嗓音,他在唱歌时的用心和真诚,你完全可以感受的到,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热爱着音乐的人。他曾经唱过一首叫做《你是我的眼》的歌曲,这首歌被他唱红,但是我觉得在听原唱的时候,比听他唱时,感触更深。有时候,一个人的心境,可以让艺术的感情得到一个升华。原唱萧煌奇自己作词作曲,而他本身,也正如歌词所说的无法轻易分辨白天以及黑夜。我想除了原唱自己,别人无法体会,正如林宥嘉也无法体会: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这句话吧。 看狼图腾这部影片时,老师有强调剧中所有的狼群都是真正的狼群来演绎的,我开始并不能理解导演这种行为,大家总所周知,狼是一种非常凶险的动物,一只狼对于平常人来说就已经算可怕了,一群狼,即使是一群被驯化过的狼,它们与生俱来的那种血性与凶残,真的不足为惧么?直到我欣赏了这部影片,我才知道导演的决定有多么正确。我想若是用各种高科技制作来完成影片中大部分的狼群镜头,那么这部影片也失去了它真正的精彩吧。也难怪,当我去观看那些影评时,往往就会有人评价出,人物逊于动物这些话了。不管演技多么的高超,对比于那些完完全全是真实的东西,在活灵活现上,就已经输了一筹了。 那些古今中外有名的艺术家们,他们说起艺术,基本都是围绕了一个中心——感情。有了感情,艺术才仿佛有了生命力。艺术的创作既是一种感情的宣泄,也是一种情感的传递。它包涵了一种底蕴,让那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深刻地扎入在你的心里。 国贸14301 1430410102 张瑾

音乐鉴赏教案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第十六节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的歌曲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菩提树》,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播放贝多芬的《第二十三钢琴奏鸣曲》(“热情”)音乐片段说出所属音乐历史时期和作者。小节: 古典主义者崇尚理性,音乐结构严谨。贝多芬是集大成者,并在作品中创造性的加进了人声(《第九交响乐》),正因为此,贝多芬不但成为古典主义音乐的最高锋,同时也成为浪漫主义的先行者。 舒伯特生活的年代与贝多芬的中、晚期相同,比贝多芬晚去世一年,他们也都生活在维也纳。今天请大家和我一起认识舒伯特,聆听舒伯特。 二、进入新课 (一)学生阅读第114页,了解西方浪漫主义时期的年代划分,简介舒伯特及其所处的时代:见教参第121页(了解浪漫乐派形成的原因)。 (二)欣赏 1、《魔王》 (1)、阅读教材第116页后提问: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歌德)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叙述者、父亲、孩子、魔王)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2)、聆听《魔王》 听前提问: 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不同的旋律音调表现不同的角色、钢琴伴奏的三连音表现逼人的气氛、两个特强的和弦表现父亲精辟力尽、悲痛欲绝的痛苦心情。) 2、《菩提树》 (1)简介《菩提树》,简单讲解“声乐套曲”。 (2)聆听中文版《菩提树》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缪勒) ②反应什么内容?(流浪汉的心情) ③什么乐器伴奏?(钢琴)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3、《鳟鱼》 (1)聆听中文版《鳟鱼》 ①表达什么内容?(表达作者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 ②歌词是谁的诗作?(舒巴尔特) (2)聆听原文《鳟鱼》 (3)请学生试唱第一句乐谱;集体唱第一句乐谱;给拓展部分“3”填词随音响跟唱或教师教唱第一句。 (三)、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艺术原理通论 第六章 艺术创作论

第六章艺术创作论 第一节艺术创作的主体 艺术创作的主体是个非常庞杂的存在,根据不同的视角与尺度,创作主体可以被划分为若干种类型、类别。 人们通常将成就卓越、影响巨大的艺术创作主体称之为艺术家,并将艺术家圈定为创作论研究的对象。这对于洞察艺术创作的奥秘,揭示艺术创作的规律,无疑是个合乎情理、事半功倍的选择。 拥有卓越的才华,具有非凡的创造力,可谓是艺术家最鲜明的特征。但艺术创作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主要由鉴赏力、洞察力、想象力和营造力组成。艺术家的特别之处,集中体现在他们通常具有超常的鉴赏力、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营造力上。换言之,要想成为一名艺术家,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实践,努力提高自己的鉴赏力、洞察力、想象力和营造力。 一、鉴赏力 艺术品的创造主体,永远是艺术品的第一受众。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作者自始至终具有双重身份——即是作品的创造者,又是作品的鉴赏者。(不合适的每一笔都在创作之初被及时删除。)因此,努力提高鉴赏水平,并非如某些人认为的那样,仅是鉴赏家、批评家的事。创作主体鉴赏力的高下,直接影响艺术创作的优劣与成败。 艺术品的创作过程,从某种角度来说,就是创作主体通过比较、鉴别以寻求最好、最佳、最恰当的过程。(例:“春风又绿江南岸”) 要想成为在艺术创作上卓有成就的艺术家,首先必须使自己成为鉴赏家。而要想成为鉴赏家,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开阔的视野、丰富的阅历和身体力行的实践。 二、洞察力 人类的创造活动,常常始于观察。(例: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1.洞察力,是看穿表象,发现问题的能力。 艺术家的使命之一,就在于看穿事物的表象、发现问题的存在,在多数人认为没有问题的地方发现问题,在问题成堆的领域发现主要的、真实的问题。(例:法.加缪.《局外人》;卡夫卡) 2.洞察力,是烛照历史、钩沉发微的能力。 历史是创作的富矿,蕴涵着取之不尽的创作资源。能否对这份资源进行别开生面的利用,决定着创作的成败,也决定着艺术家创作成就的高低。要想获得敏锐的洞察力,必须拥有人无我有的视角,而独特视角的获得,必须仰仗充分独立的人格。人云亦云、从众而为是不可能获得独此一份的发现的。(例:姜文《阳光灿烂的日子》)

艺术歌曲的成熟教案

艺术歌曲的成熟教案 长安五中屈忠文 教学目标: 一、聆听《魔王》、《鳟鱼》、,感受、体验歌曲的音乐情绪,认识歌曲所表现的思想内容,感受、体验并理解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 二、掌握有关“艺术歌曲”、“声乐套曲”的.基本知识。 三、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教学重点: 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及其音乐创作,初步了解浪漫乐派的风格特点,基本掌握基础知识“艺术歌曲”和“声乐套曲”。 教学难点: 通过聆听体验,感受乐曲的风格并且初步感知舒伯特的表现技巧。 一、导入新课 直接导入,并提出自学任务。鼓励学生分组自学并且展示自学的结果,然后小组进行分工合作,教师进行必要的归纳与补充。 1 舒伯特的生平 2艺术歌曲的概念及特点

3声乐套曲的特点 欣赏 一鳟鱼 1 歌曲描绘了什么内容? 第一段叙述天真活泼的小鳟于在清亮的水中嬉戏; 第二段叙述渔夫要向小鳟鱼下毒手,作者期望河水清澈以免小鱼遭殃; 第三段转到小调性上,情绪有些暗淡,叙述渔夫把水搅浑,并且钓起了小鳟鱼;最后又回到大调上,表现作者对鳟鱼的同情及激动的心情 歌曲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拓展训练,让学生通过学唱主题,师生共同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聆听钢琴伴奏,尝试通过自学去填词! 配合教师的钢琴伴奏,学生试唱歌曲!要求在初唱的过程中,做到节奏的准确,与语言的连贯! 教师反馈小结,指出演唱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纠正错误的办法。歌曲情绪的处理! 当学生能比较熟练的演唱歌曲之后,要求学生聆听教师弹奏的钢琴伴奏和原唱中的钢琴伴奏有何异同,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见解!

引申归纳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作用, 二欣赏艺术歌曲《魔王》 欣赏之前可以让学生设计表现故事情节所需要的节奏型或者音乐情绪。 1 初听歌曲并完成以下教学任务: ①歌词是谁的诗作? ②反应什么内容?有几个人物? ③什么乐器伴奏? 、复听《魔王》 1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通过朗诵来获得相同的音乐体验。 2舒伯特怎样把歌德诗中的氛围和人物融入音乐中的? 讨论小节: 教师小节:舒伯特将钢琴演奏、歌曲和诗词融为一体,成就了音乐史上所谓的“艺术歌曲”。 、引导学生总结“艺术歌曲” 的特点: 歌词:根据文学家诗作而创作的歌曲; 演唱形式:多为独唱曲; 伴奏:一般都有精心编配的钢琴伴奏; 演唱水平:对演唱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目的:艺术歌曲是由作曲家为某种艺术表现的目的;

艺术作品论

第五章:艺术作品论 重点难点:了解艺术作品构成、属性,以及艺术作品的艺术美。 第一节艺术作品概述 一艺术作品的涵义 所谓艺术作品,就是指艺术家个体或群体的审美或反审美意识的创造性行为过程或成果。审美意识,就是传统美学中广义上讲的美感。 二艺术作品的特征 1 娱乐可玩性。 德国剧作家、诗人希勒曾说:“生活是严肃的,艺术却是和悦的。”黑格尔也认为“理想的艺术都不排斥严肃,但是就在这种严肃里,和悦还是基本的性格。” 艺术作品的娱乐可玩性特征,一方面是表现在,无论是具体的一件艺术作品创作,还是如行为艺术那样的创造行为展示过程,都应该是艺术家的真诚努力的首创行为。“玩”,多有散谈、游戏、轻松之意。另一方面,是指艺术作品在被人们鉴赏、品味的过程中,可帮助观赏者积极正面的休闲和娱乐。 2 整体性 艺术作品的整体性,是指艺术作品内在各要素的构成完整、意蕴饱含而丰富。艺术作品的意蕴饱含,是指艺术作品所诱导出来的刺激、影响欣赏者心灵的魅力。 3 艺术性 通常所称的艺术性是指如架上绘画艺术作品中所塑造的形象在反映客观存在和表现主体思想情感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其形式、结构、语言、表现技巧的完善程度。 4 历史性 艺术作品的历史性,是指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总是留存着该时代的特殊印迹。 5 艺术作品的永恒性 一位杰出的艺术家创作的优秀艺术作品,是不会因为人类社会历史的沧桑变化而失色的。 三艺术作品的内容 1 对艺术作品内容的理解 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细节等因素化合融会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现。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与人生、社会进行精神交往的中介。 从艺术欣赏的角度来看,艺术作品的内容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对于艺术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因人而异,就是说接受作品内容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 2 艺术作品内容的构成因素: (1)题材:概念有两种,一种是广义的,一种是狭义的 广义的题材含义:是指艺术作品中所表现、描绘的生活、情感的范围或性质。狭义的题材含义:指的是构成已被规定了的作品内容的基础的材料,既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生活形态和情感形态。

艺术歌曲的成熟说课稿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艺术歌曲的成熟--舒伯特艺术歌曲》是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教中的内容。这一章节介绍 了浪漫派音乐的不同题材与音乐特点。本课重点认识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尤其剖析了作为艺术歌曲中不可或缺的钢琴伴奏部分,本课时是接下来学生对浪漫派器乐体裁作品学习的前奏。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特制订如下三维目标: (1)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等,把握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 (2)通过教师演唱、启发、学生演唱、探究等过程与方法,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3)体会艺术歌曲中人声与钢琴伴奏的相互关系,初步理解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 根据如上阐述,我指定本课重难点如下: 本课重点是:学习演唱舒伯特艺术歌曲《鳟鱼》,欣赏艺术歌曲《魔王》,把握艺术歌曲的音乐特点与思想性。 本课难点是:体会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重要意义,增强学生对艺术歌曲欣赏、演唱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小学与初中的音乐学习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音乐理解力与感受力。他们正直青春期,这个年 龄段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社会道德、伦理等观念逐渐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情感需求强烈而不稳定,音乐教育恰恰是一种独特的审美性、情感性的教育,富有感染力的音响会丰富学生内心对美的理解,而音乐作品深层次的内涵与思想性也会随着音乐体验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生活态度。 三、教法分析:教师主要采用示范法、情境法等引导学生关注音乐要素。 四、学法分析:学生通过聆听、感受、体验、演唱等方法,理解音乐、表现音乐。 五、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