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品质分析汇总

作物品质分析汇总
作物品质分析汇总

A 作物品质概念:是指人类所需要农作物目标产品的质量优劣.

作物品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它是由多个品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复 合体” B 作物的化学品质指作物产品的的化学特点, 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其平衡状 ^态0 D 作物营养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粮食作物子粒中蛋白质及必需氨基酸含量

2、 油料作物的含油量及脂肪酸组成

3、 蔬菜、果品的糖分及维生素含量

4、 饲料作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各种营养成分的消化率、利用率等

E 作物的蒸煮品质

作物的蒸煮品质表示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大米、小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出饭率、糊化温度等

2、 小麦粉蒸馒头、制面条、包饺子等的品质

F 品质性状:外观品质、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

以品质性状分类为依据有利于形成较为完整作物品质分析知识体系 品质性状分类 1、根据理化性质 物理品质(作物产品物理性状的好坏) 化学特点,包括营养物质的含量、成分及平衡状态。)

2、 根据结构特征 外观品质 内含品质

3、 根据产品用途 食用品品质:营养品质 (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成分结构 及其对对人畜的营养价值)、烹饪品质、蒸煮品质(米、面等制作各种主食品的适

4、 根据工艺流程一次加工品质二次加工品质

5、 根据贮藏保鲜特点 保鲜品质 贮藏品质 思考:作物品质分析课程设置的目的与意义。 作物品质分析的主要指标和分类。

第一部分大豆品质及分析

一、大豆籽粒外观品质

1.1大豆籽粒外观品质的组成 粒形、粒色、脐色、种皮光泽、整齐度、 饱满度、紫斑粒率、褐斑粒率、虫食粒率

基因型(栽培、野生)一内因

土壤、气候、病虫害、重迎茬一外因

C 作物营养品质主要是指目标器官营养成分的含量、

成分结构及其对人畜的营养价值

化学品质(作物产品的 宜性和其质量的好坏)、卫生品质 用品质

饮用品加工品质 工业用品质 商用品质 医 1.2大豆籽粒外观品质影响因素

主要分析方法目测测粒长、粒宽和粒厚

二、大豆籽粒营养品质

2.1大豆籽粒营养品质

2.1.1大豆营养品质的组成蛋白质、油分、氨基酸、异黄酮(0.12% —0.42% )、皂苷(0.62%-6.16% )、微量元素等

2.1.2大豆营养品质影响因素基因型一内因

土壤、气候、病虫害一外因

2.2大豆营养品质的分析方法蛋白质含量采用凯氏定氮仪、近红外测定

油分含量、组份采用近红外、气相色谱分析

氨基酸测定采用日立L—8500氨基酸分析仪

三、大豆籽粒食品加工品质

3.2大豆制品品质的影响因素

基因型加工条件一致时,不同品种加工出产品的品质差异较大

加工工艺加工工艺是作物加工品质形成的决定因素

3.3豆腐的加工工艺:原料、称重洗豆、浸泡、磨浆、煮浆、凝固剂、点浆、蹲脑、上脑、加压成形、出包与冷却

**豆腐加工品质的影响因素

1、原料:选择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新收获的大豆不宜加工豆腐,豆嫩出浆少,影响品质;

2、加水量:浸泡时加水量大豆重量的2-3倍,用水量太少不利于吸水膨胀,大豆蛋白提取效率下降;磨浆时用水量大豆原料重的8倍,加水量太少豆腐产量低,品质下降;

3、蹲脑过程中注意勿震动,震动不利于豆腐成型。

高油大豆油分含量大于等于21.5%

蛋白质大豆蛋白质含量大于等于45.0%

双咼大豆指咼蛋白、咼油大豆品种。蛋白质和粗脂含量大于等于63.0%且粗脂肪含量大于等于20.0%。

一、小麦外观品质及分析

(一)品质概念指小麦品种对某种特定最终用途、产品的适合和满足程度的评价。具有综合

性和相对性

(二)外观品质指小麦籽粒外部形态特征及对其的评价

(三)包含的内容

1、籽粒形状

2、整齐度

3、饱满度

4、籽粒颜色

5、胚乳质地(角质率和硬度)

6、籽粒硬度

1、籽粒形状:长圆形、卵圆形、椭圆形、短圆形

(1)分级:一般分为4级,长圆、卵圆、椭圆、短圆

(2)对外观品质的影响:主要影响面粉的出粉率和人们的喜好越接近于圆形,出

粉率越高,特别是腹沟浅的

(3)测定方法:目测,或者千分尺测

(4)测定指标:粒长、粒宽、长宽比

2、整齐度

(1)概念:指籽粒形状和大小的均匀一致性。

(2)鉴定方法:用一定大小筛孔的分级筛

(3)分级:1级:同样形状和大小的籽粒占总籽粒的90% 2级:70- 90%

3级:低于70%

饱满度

(1)概念指籽粒内含物充实程度

(2)分级目测分级

1级胚乳充实、种皮光滑、腹沟浅

2级较充实、种皮略褶皱

3级不充实,种皮褶皱

4级极不充实,瘪粒

也有用千粒重来衡量

4、籽粒颜色

(1)概念:指小麦种皮的颜色

(2)分类:红色、琥珀色、白色、及介于红一白间的过渡颜色。现在已经培育出蓝粒和

紫粒小麦。

(3)鉴定:目测

(4)籽粒色泽的影响作用:白粒小麦出粉率较红粒高,白粒小麦面粉色泽较好

5、籽粒胚乳质地

(1)概念:指籽粒胚乳组织的紧密程度

(2)分类:角质、半角质、粉质

(3)测定指标:角质率

(4)测定方法:观察籽粒横切面,目测角质面积占横切面的比例

6籽粒硬度

(1)概念:籽粒的软硬程度

(2)测定方法:近红外法(NIR, SKCS)、研磨法、压力法、目测法

(3)籽粒硬度的重要性:国际小麦贸易、品质评价及分类的主要指标之一

主要影响面粉破损淀粉含量和吸水率。

二、小麦籽粒营养品质及分析

(一)营养品质概念指籽粒中蛋白质、淀粉、维生素、脂肪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及比例

1、蛋白质:(1)胚中含量较高,24.3-30%胚乳中含蛋白质量多,占整个籽粒的70%以上。

籽粒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3%左右,面粉蛋白质含量在11- 12%略低于籽粒。蛋白质含量不仅决定营养品质,也影响小麦的食品加工品质。

(2)小麦蛋白质组分

蛋白质组分比例分子量功能 _________ 部位___________ 肽链清蛋白9% 12-16kD 酶胚,糊粉层未知

前2种蛋白属于功能蛋白,后2种属于储藏蛋白,其含量、比例决定小麦食品加工品质,特别是谷蛋白的质与量。

蛋白质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影响营养品质的优劣,特别是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第一限制氨基酸),人体必须但无法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小麦中赖氨酸含量较低,其含量变化对营养品质影响显著。

(3)蛋白质测定分析方法

凯氏定氮法—最基本,最准确方法(凯道尔,丹麦,1883)

双缩脲法:蛋白质和双缩脲结合生成显色混合物,在特定波长下其吸光度与含量成正比。近红外法(NR):在近红外区域,蛋白质有特定的吸收峰,吸收程度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4)、面筋含量及强度分析方法

面筋含量:水洗法获得面筋,称其干重和湿重,便得干面筋含量和湿面筋含量

(干面筋含量大于13%为强筋粉,10—13%为中筋粉,低于10%为弱筋粉。) 面筋强度:SDS 沉降值:以SDS和乳酸为介质。

Zeleny沉降值:以异丙醇的弱酸溶液为介质。

粉质仪和和面仪:面筋形成过程中其强度变化。吹泡示功仪

2、碳水化合物

(1)组分:单糖(戊糖、己糖等)寡糖(双糖、三糖、四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等)

2)淀粉含量:籽粒中:57 —67%面粉中:67%胚乳中:70%

淀粉组分:直链淀粉:占淀粉含量的25%,易溶于热水,形成的淀粉胶体粘性不大支链淀粉:占淀粉含量的75%,不易溶于水,但形成的水溶液较为粘稠。

两者的比例主要影响面粉的粘性和吸水性。

(4)、淀粉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淀粉含量测定:水洗法,近红外法

直/支淀粉含量测定:单波长法:620nm 双波长法:630nm/550nm

(5)淀粉特性测定及分析膨胀势:反映淀粉的吸水和持水能力

RVA粘度仪:反映淀粉糊化过程中粘度变化

这两个指标与面条品质密切相关

3、脂质

(1)含量:一般在2. 94%左右

(2)种类:磷脂、糖脂、固醇类、胡萝卜素和蜡质

(3)分布:胚:28. 5% 糊粉层:8. 0% 麸皮:5. 4% 胚乳:1.5% 果皮:1. 0%

(4)脂质的作用和影响:脂质中一些不饱和脂肪酸、胡萝卜素等有益于身体健康,但在面粉

中脂质易氧化变质,引起面粉劣变。

4、维生素

(1)种类:V D, Ve,泛酸,Va很少,不含VC和Vd

(2)分布:胚:水溶性Vb, Ve;糊粉层:Vb6,烟酸

(3)面粉中维生素含量很低,加工时加入维生素有利于提高营养品质

5、矿物质

(1)种类:铁、磷、镁、锰、锌、钼、锶

(2)分布:胚乳外层、胚中

(3)含量指标:灰分含量

(4)灰分含量与面粉等级特等粉:0.48% —等粉:0.86%低等粉1.93% 出粉率越高,灰分越高,等级越低。

三、小麦加工品质及分析

(一)、小麦磨粉品质及分析(一次加工)

1、加工品质及磨粉品质

磨粉工业、食品工业对小麦及其面粉提出的各种品质要求,统称为加工品质。小麦籽粒经碾磨、筛理变成面粉的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品质性状称为磨粉品质。由面粉加工成各种面食品

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关品质性状称为二次加工品质或食品加工品质。

2、磨粉品质分析及评价指标

(1)出粉率指单位重量籽粒磨出的磨粉与籽粒质量的比值,是磨粉品质的最重要的评价指标。

根据商业部测定结果,我国小麦最大的出粉率为87. 1%最低为79.0%全国平均为84.

6% (Bul ler磨生产的标准粉)

影响出粉率的因素:1)种皮的百分率2)容重3)籽粒硬度

1)种皮的百分率指种皮所占籽粒重量的百分比,即皮层的厚薄与出粉率密切相关。一般占9—11%。大而饱满的白粒品种,种皮较薄,出粉率高,受厂家的喜爱。

2)容重指一定容积内小麦籽粒的绝对重量。用容重器测量。综合反映了籽粒大小、形状、整齐度、密度、含水量等性状。

籽粒饱满、形状一致、密度高、含水量少的籽粒容重高。出粉率也相对较高。国际小麦贸易中,小麦容重一般为800g/L,高的可达820g/L。我国小麦容重较低,平均在770 —780g/ L之间。

重要的小麦评级指标,但不是很精确。

3)籽粒硬度

硬质小麦,磨粉时胚乳易于种皮分离,剥离较干净,出粉率高,麸星少。软质小麦,磨粉时麸皮中常粘有一定的胚乳,降低出粉率。

(4)面粉灰分各种矿物质、氧化物占籽粒或面粉的百分含量。衡量面粉精度的重要指标。(精米精面)

发达国家:小于0.5%

我国:富强粉小于0. 75%标准粉小于1.6%—以前

修订后:面包小麦小于0. 6% 面条、饺子粉小于0. 55% 影响灰分的因素:1)出粉率与加工精度

70?75% : 0.4?0.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