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I 第一章原始资料.............................................................. - 1 -

1.1 设计题目 ............................................................... - 1 -

1.2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 - 1 -

1.3 具体要求 ................................................................. - 1 -第二章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 1 -

2.1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 1 -

2.1.1热负荷的计算........................................................ - 1 -

2.1.2流量的计算.......................................................... - 1 -

2.2热负荷图.................................................................. - 2 -

2.2.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 2 -

2.2.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3 -第三章集中供热系统.......................................................... - 5 -

3.1 供热系统原理的确定........................................................ - 5 -

3.2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 5 -第四章管网布置.............................................................. - 7 -

4.1热源位置.................................................................. - 7 -

4.2管网的走向................................................................ - 7 -

4.3管径的选择................................................................ - 7 -

4.4管道的敷设................................................................ - 7 -

4.5阀门的设计................................................................ - 7 -

4.6检查井的设置.............................................................. - 8 -

4.7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 8 -第五章水力计算 ................................................................ - 9 -

5.1水力计算的步骤............................................................ - 9 -

5.2水压图的绘制............................................................. - 12 -

5.2.1水压图的绘制原则................................................... - 12 -

5.2.2绘制水压图的步骤................................................... - 13 -第六章热力站的设计............................................................ - 13 -

集中供热系统的热力站是供热网路与热用户的链接场所。它的作用是根据热网工况和不同的条件,采用不同的连接方式,将热网输送的热媒加以调节、转换,向热用户系统分配热量以满足用户需求,并根据需要,进行集中计量、检测供热热媒的参数和数量。............................ - 13 -

6.1换热器的选择与计算................................................... - 13 -

6.2循环水泵的选择....................................................... - 15 -

6.3补水泵的选择......................................................... - 16 -

6.4软化水箱的选择....................................................... - 17 -

6.5除污器的选择......................................................... - 17 -

l、除污器的作用是用来清除和过滤管道中的杂质和污垢,以保证系统内水质的洁净,减少阻力和防止堵塞设备和管路,下列部位应设除污器: ....................................... - 17 -

(1)、采暖系统入口,装在调压装置之前; .......................................... - 17 -

(2)、换热站循环水泵吸入口;.................................................... - 17 -

(3)、各种小口径调压装置。...................................................... - 17 -

2、除污器分立式直通、卧式直通、角通除污器,按国标图制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用,除污器的型号应按接管管径确定。....................................................... - 17 -

3、当安装地点有困难时,以采用体积小、不占用使用面积的管道式过滤器。除污器或过滤器横断

m s..................................................... - 18 -面中水的流速亦取0.052/

其选型如下:................................................................... - 18 -类型........................................................................ - 18 -规格Dg(mm) .................................................................. - 18 -备注........................................................................ - 18 -立式直通式除污器............................................................... - 18 -150 ............................................................................ - 18 -工作压力为600~1200kpa ......................................................... - 18 -

综合课程设计方案

Y082231本科(自考)综合课程设计 任务书指导书 西南交通大学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2017年10月

目录 一、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目标和程序 二、综合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三、综合课程设计成果及格式要求 四、设计方法和要求 五、综合课程设计答辩要求及成绩评定附件1:综合课程设计成果格式

一、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目标和程序 (一)综合课程设计的意义 综合课程设计是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工程造价专业(独立本科段)考试计划的要求,通过综合 课程设计,可以培养考生用所学基础课及专业课知识和相关技能,解决具体的工程造价实际问题 的综合能力。本次综合课程设计要求考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地完成单项工程的造价的编制,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熟悉定额、手册、标准图以及工程实践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实践性、综合性强的显著特点。因而对培养考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其他教学环节 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 综合课程设计是考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学习、深化、拓宽、综合所学 知识的重要过程;是考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是考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 养效果的全面检验;是考生毕业及学位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高等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的重要评价内容。 (二)综合课程设计的目标 综合课程设计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深化与升华,初步形成经济、环境、市场、管理等大工程意识,培养考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使考生通过综合课程设计在具备工程师素质方面更快地得到提高。根据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工程造价(独立本科段)专业的培养目标,对综合课程设计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主要任务 本次任务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给定的设计任务,考生在完成任务后应编写出符合要求的设计说明书、提交综合课程设计计算书。 2.专业知识 考生应在综合课程设计工作中,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通过学习、研究和实践,使理论深化、知识拓宽、专业技能提高。 3.工作能力 考生应学会依据综合课程设计课题任务进行资料搜集、调查研究、方案论证、掌握有关工程设计程序、方法和技术规范。提高理论分析、言语表达、撰写技术文件以及独立解决专题问题等能力。

供暖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论文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1.此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地方外,本文不包含他人或其它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与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2.本人完全了解学校、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与学院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此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学院可以将此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文。 3.若在大学学院毕业论文审查小组复审中,发现本文有抄袭,一切后果均由本人承担,与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关。 4.本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论文中凡引用他人已经发布或未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成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已明确的方式标明。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年月

关于毕业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所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资料(包括图纸、实验记录、原始数据、实物照片、图片、录音带、设计手稿等),知识产权归属华北电力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有关保存,使用毕业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存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纸质版或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毕业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任何复制手段保存或编汇本毕业论文。如果发表相关成果,一定征得指导教师同意,且第一署名单位为大学。本人毕业后使用毕业论文或与该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大学。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如下各项内容: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采用影印、缩印、扫描、数字化或其它手段保存或汇编本学位论文;学校有权提供目录检索以及提供本学位论文全文或者部分的阅览服务;学校有权按有关规定向国家有关部门或者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学校有关数据库和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信息服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适当复制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用于学术活动。 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供暖系统毕业设计说明书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

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课程设计计算书 设计名称市花园小区采暖设计 学院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城市燃气工程 班级燃气122班 姓名牛传磊 学号 11 指导教师齐老师 设计时间2015.7.5

摘要 本次设计的是市某住宅采暖系统。本工程为市花园小区住宅楼采暖设计,建筑面积2800㎡,总高度17.4m。针对该住宅的要求和特点,以及该地区气象条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该楼的采暖系统进行方案设定、负荷计算和水力计算、设备选型。 关键词住宅;采暖;设计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概述 (3) 1.1设计概况 (3) 1.2设计依据 (3) 第二章设计方案确定及计算 (4) 2.1 室外气象参数 (4) 2.2 采暖设备要求和特殊要求 (4) 第三章散热器的选择 (7) 3.1 散热器的布置 (7) 3.2 散热器的安装尺寸应保证 (7) 3.3 散热器的计算 (7) 详细计算见散热器片数表。 (9) 第四章水力计算 (10) 第五章供热管道及附件 (15) 5.1保温管道的确定 (15) 5.2 保温材料的选择 (15) 5.3 管道保温施工 (15) 设计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概况 省市花园小区住宅楼采暖设计,建筑面积2800㎡,总高度17.4m共6层,层高2.9m。 1.2 设计依据 《供热设计手册》、《供热工程》(ISBN 978-7-112-02017-1)。

第二章设计方案确定及计算 2.1 室外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2.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0㎡/s,冬季室外最多风向平均风速1.9m/s冬季最多风向ENE,冬季室外大气压力102333pa。 2.2 采暖设备要求和特殊要求 散热器要求散热性能好,金属热强度大,承压能力高,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2.3 热负荷计算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1)、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是指在某一室外温度t′ w 下,为了达到要求的室温度 t n ,供暖系统在单位时间向建筑物供给的热量Q′。它是设计供暖系统的最基本依据。 冬季供暖通风系统的热负荷,应根据建筑物或房间的得失热量确定: 失热量有: a、围护结构传热耗热量Q 1 ; b、加热由门,窗缝隙渗入室的冷空气的耗热量Q 2 ,称冷风渗透耗热量; 得热量有: a、太阳辐射进入室的热量Q 10 。 Q=Q 1+Q 2 -Q 10 工程设计中,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一般分几部分进行计算: Q′=Q 1.j ′+Q 1.x ′+Q 2 ′+Q 3 式中 Q 1.j ′——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Q 1.x ′——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2)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表5-1 通过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按下式计算: (3)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表5-2 通过围护结构的附加耗热量

某小区供暖设计说明书

目录 第1章绪论 0 1.1 课程设计目的 0 1.2 工程概述 0 1.3 设计任务 0 第2章设计依据 (1) 2.1 主要参考资料 (1) 2.2 设计范围 (1) 2.3 设计参数 (1) 2.3.1 室外设计参数 (1) 2.3.2 室内设计参数 (1) 2.4 设计原始资料 (1) 2.4.1 土建资料 (2) 2.4.2 建筑结构 (2) 2.5 动力与能源资料 (2) 2.6 其他资料 (2)

2.7 朝向修正率 (3) 第3章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 (4) 3.1 热负荷组成 (4) 3.2 负荷计算 (4) 3.2.1 围护结构计算参数 (4) 3.2.2 主要计算公式 (4) 3.3热负荷计算 (5) 第4章热水供暖系统设计方案比较与确定 (6) 4.1 循环动力 (6) 4.2 供、回水方式 (6) 4.3 系统敷设方式 (7) 4.4 供、回水管布置方式 (7) 第5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8) 5.1散热器的选择 (8) 5.2 散热器的布置 (8) 5.3 散热器的安装 (8) 5.4 散热器的计算 (8) 设计总结 (11)

第1章绪论 1.1 课程设计目的 综合课程设计(二)是学生在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专业课—《暖通空调》、《锅炉及锅炉房设计》、《供热工程》、《流体输配管网》等——所必须进行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通过多层建筑采暖设计,综合运用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独立分析、思考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受到基本的训练,为毕业设计作好准备。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是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2 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甘肃省兰州市某建筑小区,整个建筑物为7层,建筑总供暖面积约4730平方米。系统与室外管网连接,供水温度95℃,回水温度70℃。该工程采用接外热网下供下回式分户热水供暖系统,楼梯间不供热。热源由城市热网提供,引入口管径为DN70。 1.3 设计任务 本设计为整栋小区冬季热水供暖工程。设计主要内容为: (一)设计准备(收集和熟悉有关规范、标准并确定室内外设计参数)(二)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的计算 (三)散热设备选择计算 (四)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绘制设计草图 (五)管道水力计算 (六)平面布置图、系统原理图等绘制 (七)设计及施工说明的编制

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机电一体化系统课程设计 X-Y数控工作台设计说明书 学校名称:湖北文理学院 班级学号:2013279129 学生姓名:张亮 班级:机电1321 2015年11月

一、总体方案设计 1.1 设计任务 设计一个数控X-Y工作台及其控制系统。该工作台可用于铣床上坐标孔的加工和腊摸、塑料、铝合金零件的二维曲线加工,重复定位精度为±0.01mm,定位精度为0.025mm。 设计参数如下:负载重量G=150N;台面尺寸C×B×H=145mm ×160mm×12mm;底座外形尺寸C1×B1×H1=210mm×220mm×140mm;最大长度L=388mm;工作台加工范围X=55mm,Y=50mm;工作台最大快移速度为1m/min。 1.2 总体方案确定 (1)系统的运动方式及伺服系统 由于工件在移动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切削,故应用点位控制系统。定位方式采用增量坐标控制。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伺服系统驱动X-Y工作台。 (2)计算机系统 本设计采用了及MCS-51系列兼容的AT89S51单片机控制系统。它的主要特点是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有较高的性价比。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LED、I/O接口、光电偶合电路、步进电机、电磁铁功率放大器电路等组成。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LED显示数控工作台的状态。

(3)X-Y工作台的传动方式 为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又要求结构紧凑,所以选用丝杠螺母传动副。为提高传动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预加负荷的结构。 由于工作台的运动载荷不大,因此采用有预加载荷的双V形滚珠导轨。采用滚珠导轨可减少两个相对运动面的动、静摩擦系数之差,从而提高运动平稳性,减小振动。 考虑电机步距角和丝杆导程只能按标准选取,为达到分辨率的要求,需采用齿轮降速传动。 图1-1 系统总体框图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 摘要........................................................ .2 第1章设计概况................................................. .2第2章设计依据.. (3) 2.1设计参数 (3) 2.2采暖设备要求 (3) 2.3维护结构传热系数 (3) 2.4方案比较 (3) 第3章供暖热负荷计算 (4) 3.1 房间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 (4) 3.2 房间围护结构耗热量计算表 (6) 第4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6) 4.1 散热器的选择 (6) 4.2 散热器的布置 (6) 4.3散热器的安装尺寸要求 (6) 4.4散热器片数计算 (7) 第5章管道布置 (7) 5.1 采暖系统的选择 (7) 5.2 水力计算步骤 (7) 5.3 水力计算结果 (9) 第6章参考文献 (9) 附表...........................................................

摘要 本工程共六层,每层3单元。建筑总供暖面积约3050.64平方米。系统与室外管网连接,.该工程采用接外热网机械循环下供下回式热水供暖系统,楼梯间独立立管供热。参考有关文献资料对该楼的供热调系统进行系统负荷计算、规划、设计计算和设备选型。 第一章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的任务是布置楼内的采暖系统,具体设计的步骤有:负荷的计算,散热器的选择,散热器片数确定,散热器的布置,水力计算。

第2章设计依据 2.1设计参数 室外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为t w =-23℃,;室内温度为t n =18℃冬季室外平均风速为 v w =4.2m/s。 室内设计温度由《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中表4.1-1可以查得本设计所用到的民用建筑供暖室内计算温度,整理后列于下表中: 表2.1 不同房间供暖室内计算温度 2.2采暖设备要求 散热器要求散热性能好,金属热强度大,承压能力高,价格便宜,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2.3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围护结构概况:外墙为370厚承重型煤矸石多空砖,加20厚抹灰,内墙为240厚粘土实心砖。外墙外保温采用40厚聚苯乙烯板。防水等级为2级。 表2.1 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 2.4方案比较 这个系统作用范围比较大,,上供下回和下供下回的比较中,后者具有如下特点: 美观,房间内的管路数减少,可集中进行隐藏处理。

采暖设计说明

采暖设计说明 一、工程概况 1、项目地址:资阳 2、根据甲方要求采暖区为所有包间。 3、采暖面积约为300m2,采暖热负荷为300×165W/ m2=49500W 。 二、设计依据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2、《建筑设备施工安装通用图集》91SBX1. 3、《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 三、设计参数 四、设计方案阐述 1、热负荷计算:详见附后《采暖数据表》。 2、本方案设计为“壁挂炉+散热器”采暖系统。 本系统采用同程式与异程式布管,各环路阻力基本平衡,系统开端与末端散热器效果接近,采暖供水和回水路程一样,避免出现热

度不均匀的现象。 五、产品选型 1、壁挂炉选型:本方案选用40KW燃气壁挂炉2台,该产品 是意大利冠霸集团生产的壁挂炉,具有以下特点: (1)具有创新的美学设计外观,简便且人性化的操作面板,使用维护简单,维修量小,具有多重安全保护功能。 (2)热水产率:在Δt=40℃的情况下为20L/min。 (3)智能型比例阀:使用冠霸和霍尼韦尔共同开发的燃气阀,调节范围更广,稳压性能更好。 (4)采用意大利技术制造的热交换器,使用高导材料无氧铜,换热效率高达98%,换热表面作特殊处理,能耐高温高 压,延长使用寿命。 (5)配备丹麦格兰富水泵,运转平稳,噪音低,内置热保护开关,防止过热及短路,使用寿命长。 (6)采用欧式燃烧器,用补助为转火苗的方式,避免了着火时的噪音,有利于燃气的充分燃烧,更节能。 壁挂炉技术参数如下:

2、管道系统:灵龙采暖专用管,具有耐温耐压性能优异、热 膨胀系数小、隔光阻氧等显著特性,是采暖和中央空调管道系统的理想选择。 (1)耐温耐压,适合高温热水领域 (2)内壁光滑,不结垢、不腐蚀 (3)热膨胀系数小(3×10-5m/m·℃,避免管材变形 (4)导热系数小(0.24 w / m.k) ,保温性能良好 (5)隔光阻氧,避免管材腐蚀堵塞 3、暖气片:本设计采用世界知名品牌欧瑞德(Eurorad),钢制板式结构,升温快,外观经高温喷漆(RAL9016)处理,美观大方。

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珠海学院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 适用专业: 2015级软件工程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制订时间:2017年6月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制

目录 1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2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模板) 3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

《计算机软件综合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计算机综合应用课程设计 课程学时:32学时 课程学分:2.0 适用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 先修课程: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设计是检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主干课程完成之后,为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前两年所学理论和应用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能力而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程。 通过本环节学生能够充分把前两年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到实际的编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到的理论。通过实现一个中等规模的应用软件,提高利用计算机系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毕业、进入社会打好基础;通过对程序的规范编写,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风格,包括程序结构形式,行文格式和程序正文格式等;并培养学生的上机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方式 1、课程设计题目的选定 采用指导教师提供参考题目与学生自主命题相结合的办法选定课程设计题目。要求不多于4个人一个小组,不得重复,所涉及数据库的基本表至少在5张表以上,在尽量满足数据库设计原则的前提下,允许适当冗余以提高检索的速度。其中学生自主命题需要指导教师严格的审核,看是否满足课程要求,检查是否为重复课题。 2、课程设计任务的完成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docx

目录 第一章概述 . (1) 1.1设计目的 . (1) 1.2设计任务 . (1) 1.3工程概况 . (1) 第二章设计依据 . (2) 2.1设计依据 . (2) 2.2设计范围 . (2) 2.3冬季室内外设计参数 . (2) 2.4建筑参数 . (2) 2.5动力参数 . (2) 第三章热负荷计算 . (3) 3.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3) 3.1.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 3.1.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3) 3.2冷风渗透耗热量 (4) 3.3房间热负荷计算: (5) 3.3.1休息室 101 热负荷计算 (5) 第四章方案确定 . (7) 4.1热水供暖的方式 . (7) 4.1.1供回水方式选择 (7) 4.1.2供回水敷设方式的选择 (7) 4.1.3热媒流经路程的选择 (7) 4.2工程方案确定 . (7) 第五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 (8) 5.1散热器的选择 (8) 5.2散热器的布置 . (8) 5.3散热器的安装 . (8) 5.4散热器的计算 . (9) 第六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 (11) 6.1供暖系统的确定 . (11) 6.2设计计算公式 . (11) 第七章管道保温及其附件 . (16) 7.1管道的选择 (16) 7.2附件的选择 (16) 7.3保温措施 (16) 参考资料 (17) 18致谢 .......................................................................

第一章概述 1.1设计目的 本课程为《供热工程》,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通过课 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建筑物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原理 和方法,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我们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对建筑采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ACS、CAD等相关软件的运用。 1.2设计任务 本设计为长春市某二层多媒体教室热水供暖设计,设计包括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 的计算、散热设备选择计算、管道水力计算,掌握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的方法,供暖系 统的确定方案以及施工图的绘制并确保施工图的可实施性。本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方案。 1.3工程概况 整个建筑物共有两层,建筑面积为 1564.08 m 2,建筑总高 12.25m。一层与 二层的建筑布局完全相同,每层各有两间大阶梯教室,两间休息厅、四间门厅、两间公共厕所和两个楼梯间。

采暖方案设计说明

采暖方案设计说明 一、设计理念:尊重客户要求科学合理晚膳 二、设计依据:《采暖通风及空调调节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国家标准》 《燃气容积式热水器国家标准》 《采暖散热器散热量制定方法》 《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低温地板辐射采暖应用技术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JGJ142-2004》三、设计参数: 冬季室外温度:-4℃供暖进水温度:60℃ 冬季室内温度:20℃供暖回水温度:45℃ 地表蓄热温度:26-28℃蓄热层厚度:50mm 排管平均管间距:150-200mm 地暖盘管规格DN20 (外径20mm,内径16mm) 高密度挤塑板(厚:20mm,密度30-40kg/cm3 四、系统介绍 地暖系统: 热水地面采暖系统由壁挂炉、分集水器、地暖管及配件构成,以不超过60℃的低温热水为热媒,通过埋设在地面下地暖盘管把地板加热,均匀的向室内辐射热量,使房间达到舒适的温度。 优点: 1.舒适度高、室内空气洁净、有保健作用。 2.节省空间、干净大方。 3.操作简单、分户控制。 4.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 5.节约能源、运行费用低。

五、装潢配合说明 为保证整个系统安装准备无误,为阁下创造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我公司设计人员务必于装潢设计师良好沟通,以便为采暖、热水系统预留水电及煤气管路,并避免与家装设计冲突,请务必对此加以重视。 1)地暖施工步骤及安装前要求 一、装修设计施工图纸有关技术文件齐全。签约后业主预约我公司或业务经理,预约时间现场定位。 二、施工安装前要求 1、施工现场具有供水或供电条件,有储放材料的临时设施 2、内部墙体结构改动完毕。 3、厨房,卫生间应做完闭水实验并经过验收。 4、相关水电预埋工程已完毕。 5、如有地面局部抬高,应施工完毕。 6、需按我方提供的采暖炉管道接口示意图,排设水管及煤气管。如有温控装置的,需按我方提供的温控位置示意,预留86暗盒及线槽。 7、请将施工地面清理干净。 三、现场如具备安装采暖炉条件下,致电我公司,我公司会及时安排安装人员上门服务。 2)关于地暖混凝土浇筑的注意事项 一、混凝土的配料 1、用料:水泥、黄沙、豆石(俗称:瓜子片)配比:1:2.5:4 2、水泥标号:C25以上 3、豆石:直径最大不超过12mm 二、铺设厚度 地暖混凝土铺设厚度不低于30mm,最厚不高于50mm 1、同层公寓型:如果房间铺设地板(实木多层板--12mm、15mm)客厅选用抛光砖10mm,另需混凝土沙浆15mm--20mm厚度。铺设混凝土时房间为50mm,客厅为30mm。(防止客厅高于房间) 2、多层别墅或平层公寓的地面为同一种装饰层,混凝土皆为30mm。 3、房间如铺设实木多层板,需抹平,地面平整度为±5mm。 三、地板铺设

供热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68288电子教案

编号:采暖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某三层办公楼采暖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 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卢振斌 学号: 0121006230111 指导教师:文远高

2012年12 月30 日 目录 摘要 (3) 引言 (3) 1 设计任务、原始资料及设计依据 (4) 2 供暖系统的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7) 2.1 供暖系统设计热负荷 (7) 2.2 供暖设计热负荷计算 (11) 3 供暖系统散热器的选择 (16) 3.1 散热器的选择原则 (16) 3.2 散热器的计算 (17) 3.3 散热器的布置 (18) 4 系统选择、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9) 4.1 系统选择 (19) 4.2 供暖系统引入口的位置 (19) 5 水力计算以及附件选择 (19) 5.1 水力计算方法及步骤 (19) 5.2 水力计算 (21) 5.3 供暖系统的附件选择 (25) 6 结论 (2) 参考文献 (27)

摘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温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节能环保、安全性高等因素越发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供暖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一个建筑物或房间可能有各种得热和散失热量的途径。当建筑物或房间的失热量大于得热量时,为了保持室内在要求温度下的热平衡,需要由供暖通风系统补给热量,以保证室内要求的温度。为了满足现今社会的要求,对工程建筑进行供热采暖设计是更好的达到节能环保目的的重要前提。 本次课程设计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是以热水为热媒的建筑物集中供热系统。本文首先根据基本设计资料计算了某办公大楼的热负荷,然后根据热负荷及建筑物的形式等条件,提出了供暖系统设计方案,选择布置了供暖管网系统,绘制出了该系统的平面图和系统图,还对该系统进行了水力计算,选择管径和流速,使管网系统较好地符合了水力平衡要求。最后还计算了散热器的片数,并布置了散热器。 关键词:环保节能;供热设计;负荷计算 Abstract 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rising, the indoor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put forward higher request,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afety higher factors by more people's attention. Especially after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our country's heating undertakings have developed rapidly. A building or room may have various to heat and heat loss of the way. When building or room heat loss is greater than the heat gain, in order to keep indoor temperature in the requirements of heat balance, the heating ventilation system supply heat, in order to assure indoor temperature requirements. In order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society,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for heating design is the bett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saving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the object of study and the main content is hot water for heating medium building centralized heating system. This paper firstly on the basis of the basic design data to calculate the heat load of a certain office building, and then according to the thermal load and type of building conditions, puts forward the heating system design scheme, the choice to arrange the heating pipe network system, draw out the system plan and system diagram and the system of the hydraulic calculation, select the diameter and flow velocity, pipeline system i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hydraulic

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车辆工程综合课程设计 题目某轿车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蹄或钳及轮缸部分)——1 专业车辆工程姓名学号 主要内容及基本要求: 已知条件:总质量为2200kg;前轴负荷率为35%;质心高度为1m;轴距为3.05m。轮胎型号:225/60R16。制动性能要求:初速度为50km/h,制动距离为15m. 在以上条件下,完成制动器主要基本参数的选择、确定(与后轮制动器设计的同学共同完成);完成制动器主要零件的设计计算;完成前轮制动器主要零件设计的设计图纸。 工程图纸须规范化,计算说明书须用国际单位制量纲。 参考资料: [1]王望予.汽车设计(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王国权,龚国庆.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王丰元,马明星.汽车设计课程设计指导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4]陈家瑞.汽车构造(第3版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5]余志生.汽车理论(第5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6]张海青.耐高温的盘式制动片.非金属矿.2008

完成期限 2017.8.28至2017.9.22 指导教师 专业负责人 2014年 9月 18 日 目录 1设计要求 0 2制动器形式方案分析与选择 0 2.1鼓式制动器 0 2.2盘式制动器 (2) 3前轮制动器设计计算 (6) 3.1制动系统主要参数数值 (6) 3.1.1相关的汽车主要参数 (6) 汽车主要参数如表3-1所示。 (7) 表3-1 汽车相关参数 (7) 3.1.2同步附着系数的分析计算 (7) 分析表明,汽车在同步系数为 的路面上制动(前后轮同时抱死)时,其制动减速度g qg dt u 0d ?==,即q=,q 为制动强度。而在其他附着系数 的路面上制动时,达到前轮或者后轮即将抱死的制动强度q<,这表明只有 在=的路面上,地面的附着条件才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供热工程设计说明书模板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1.1 设计目的 (1) 1.2 设计任务 (1) 1.3 工程概况 (1) 第二章设计依据 (2) 2.1 设计依据 (2) 2.2 设计范围 (2) 2.3 冬季室内外设计参数 (2) 2.4 建筑参数 (2) 2.5 动力参数 (2) 第三章热负荷计算 (3) 3.1围护结构的耗热量 (3) 3.1.1围护结构的基本耗热量 (3) 3.1.2围护结构附加耗热量 (3) 3.2冷风渗透耗热量 (4) 3.3房间热负荷计算: (5) 3.3.1休息室101热负荷计算 (5) 第四章方案确定 (8) 4.1 热水供暖的方式 (8) 4.1.1供回水方式选择 (8) 4.1.2供回水敷设方式的选择 (8) 4.1.3热媒流经路程的选择 (8) 4.2 工程方案确定 (8) 第五章散热器的选型及安装形式 (9)

5.1散热器的选择 (9) 5.2 散热器的布置 (9) 5.3 散热器的安装 (9) 5.4 散热器的计算 (10) 第六章热水供暖系统水力计算 (12) 6.1 供暖系统的确定 (12) 6.2 设计计算公式 (12) 第七章管道保温及其附件 (20) 7.1管道的选择 (20) 7.2附件的选择 (20) 7.3保温措施 (20) 参考资料 (21) 致谢 (22)

第一章概述 1.1 设计目的 本课程为《供热工程》,它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重要学科。通过课程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掌握建筑物供暖系统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工程设计原理和方法,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培养我们的设计思想和严谨的态度,让我们对建筑采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进一步加强ACS、CAD等相关软件的运用。 1.2 设计任务 本设计为长春市某二层多媒体教室热水供暖设计,设计包括采暖设计热负荷及热指标的计算、散热设备选择计算、管道水力计算,掌握布置管道和附属设备选择的方法,供暖系统的确定方案以及施工图的绘制并确保施工图的可实施性。本设计采用散热器采暖方案。1.3 工程概况 整个建筑物共有两层,建筑面积为1564.08m2,建筑总高12.25m。一层与二层的建筑布局完全相同,每层各有两间大阶梯教室,两间休息厅、四间门厅、两间公共厕所和两个楼梯间。

采暖工程施工设计说明

采暖工程施工设计说明 一、设计概况及设计内容 1、本工程为赤峰学院美术系学生公寓,建成年代为2000年,外墙为节能墙体,总计六层,楼的朝向为东西,每层的高度为3.5米。 2、设计内容:本设计内容为室内采暖系统设计。 二、设计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居住建筑节能65%设计标准》(DB23/1270-2008) 2、《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版)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4、《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JGJ26-95) 5、《住宅设计规范》 GB5096-1999(2003版) 6、《供热计量技术规程》(JGJ173-2009) 三、设计参数 1、室外设计参数:冬季采暖计算温度:-19度、冬季平均风速:1.6m/s。 2、室内设计参数:寝室20度,房厅、卫生间等16度。 3、主要设计指标:建筑面积5846平方米,热负荷Q=123KW,采暖面积热指标21W/平方米。 四、系统设计 1、采暖系统形式:散热器、上供下回式供热系统 2、一级网供回水温度85度/60度。 五、设备、管件和管道安装 1、各类设备、管材和阀门等到场后,应有专人检查并确定是否有合

格证以及符合本设计的技术要求,然后方可安装。 2、阀门:供、回水干管采用闸阀,立支管采用铜闸阀。 3、散热器:采用M132式暖气,工作压力为0.5MPa,单片散热量为131W。 4、管材采用焊接钢管 5、管道穿越墙壁均设0.5mm铁皮套管,其两端保持水平;穿越楼板处应配合土建施工预留孔洞,设钢制套管,其顶部应高出地面50毫米,底部应与楼板相平;所有管道穿越楼板、隔墙处均做密闭隔声设施。 6、钢管水平安装安装支架的最大间距按下表选用 六、管道冲洗、试压 1、二级网采暖管道试压为0.5MPa,一小时后压降不超过0.05为合格。 2、采暖系统试压合格后,应对系统反复注水、排水,直至排出水中不含泥沙、砖头、铁屑等杂质,并且水不浑浊才能合格。 七、管道防腐 1、所有管道、支架等,在涂刷底漆前必须清除表面杂物焊渣和锈斑。

《微机与单片机综合课程设计说明书》模板蔡才华

《微机与单片机综合课程设计》 说明书 课题名称:基于单片机和DS1302的时钟设计 学号: 02 班级: 13级过程自动化3班 姓名:蔡才华 成绩: 指导教师:陈裕国 课题工作时间: 2016-1-4 至 2016-1-15 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目录 1.系统分析 ds1302芯片 (6) 引脚图及寄存器 (6) 读写时序说明 (8) 内部电路图 (9) 数码管显示原理 (10) 2.程序设计 总体设计 (11) 分块程序设计 (12) ds1302初始化模块 (13) 数码管显示模块 (16) 主函数模块 (17) 仿真 电路图的搭建 (18) 元件库的选择 (18) 元件的布局 (19) 仿真运行 (21) keil软件的使用 (21) proteus运行效果图 (23) 4.总结 (24)

参考资料 (24) 附录一源程序清单 (25) 附录二电路原理图 (30)

1.系统分析 DS1302时钟芯片 DS1302时钟芯片,该芯片是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一种高性能、低功耗的实时时钟芯片,附加31字节静态RAM,采用SPI三线接口与CPU进行同步通信,并可采用突发方式一次传送多个字节的时钟信号和RAM数据。实时时钟可提供秒、分、时、日、星期、月和年,一个月小与31天时可以自动调整,且具有闰年补偿功能。工作电压宽达~。采用双电源供电(主电源和备用电源),可设置备用电源充电方式,提供了对后背电源进行涓细电流充电的能力。 DS1302用于数据记录,特别是对某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数据点的记录上,能实现数据与出现该数据的时间同时记录,因此广泛应用于测量系统中。 引脚图及寄存器 内部电路: 各引脚的功能为:

供热-热力站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I 第一章原始资料.............................................................. - 1 - 1.1 设计题目 ............................................................... - 1 - 1.2 设计地区气象资料 ....................................................... - 1 - 1.3 具体要求 ................................................................. - 1 -第二章供热系统的热负荷...................................................... - 1 - 2.1供暖设计热负荷的计算...................................................... - 1 - 2.1.1热负荷的计算........................................................ - 1 - 2.1.2流量的计算.......................................................... - 1 - 2.2热负荷图.................................................................. - 2 - 2.2.1供暖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曲线........................................ - 2 - 2.2.2热负荷延续时间图.................................................... - 3 -第三章集中供热系统.......................................................... - 5 - 3.1 供热系统原理的确定........................................................ - 5 - 3.2热水供热系统的调节及调节曲线的绘制........................................ - 5 -第四章管网布置.............................................................. - 7 - 4.1热源位置.................................................................. - 7 - 4.2管网的走向................................................................ - 7 - 4.3管径的选择................................................................ - 7 - 4.4管道的敷设................................................................ - 7 - 4.5阀门的设计................................................................ - 7 - 4.6检查井的设置.............................................................. - 8 - 4.7支架及补偿器的设置........................................................ - 8 -第五章水力计算 ................................................................ - 9 - 5.1水力计算的步骤............................................................ - 9 -

给排水及供暖设计说明

室外给水管道设计说明 1、本设计为某工程室外给水管网,本室外给水工程设计采用环形 管路设计。 2、给水管道选材: 管道采用公称压力为1.0MPa埋地给水用内外涂塑复合钢管给 水管道。连接方式采用卡箍连接,管道与阀门的连接采用法兰 连接,管道接口用的配件及法兰等应由管材生产厂配套供应。 阀门、管件等为法兰连接时,过渡件与其连接端必须采用相应 的法兰接头,其法兰螺栓孔位置及直径必须与连接端的法兰一 致。 3、管道上设置阀门、水表等附配件时,必须装置支墩。切支墩应 用插筋锚固在阀门井底板上,用于承受阀门关闭时产生的轴向 推力和配件的自身重量。 4、管道距热力管道和排水管道的净距不应小于1500mm,埋深 1.50m,并随地势找坡,管道基础采用平铺100mm厚粗砂垫层。 5、给水井S-1至S-11为室外洒水栓井,做法详见新02S2-27页, 其中井口采用保温井口,做法详见新02S2-11页,冬季木盖和 井盖之间加80mm厚岩棉毡保温。井内水表以后的管道采用镀 锌钢管,固定水带接口距木盖的距离为300mm。井的位置应靠 绿化带边沿的道路上设置。 6、室外消火栓采用地下式消火栓,做法详见新02S6-7页,甲型。 消火栓给水支管采用给水铸铁管法兰连接。

7、阀门井S-2,S-3内径为1400mm,做法详见新02S2-7页,S-1 的内径为1000mm,做法详见02S2-7页。 8、试压:管道安装完毕后进行0.8MPa水压试验,试压合格后, 方可回填土。 9、试压合格后,在竣工验收前应对管道进行冲洗消毒。 10、建筑物给水入户管径详见单体建筑工程设计。入户处应设置必 要的控制计量装置。若设计为明确要求时,各入口在入户检查井内设控制阀、止回阀和水表各一套,规格与管径相同。做法详见新02S2-14页。 11、未说明处应遵守《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室外供暖管网设计说明 1、本设计为某工程室外供暖管网,管道采用无沟直埋敷设,管道 必须敷设在原土层上,当管基情况不好时,需进行处理后方可敷设管道。当土质情况较好时,管沟放坡系数可适当缩小。2、热媒由小区热交换站提供95-70摄氏度低温热水,热媒设计流 量为300立方米每小时,资用压力为125KPa。 3、管道根据地形进行找坡,在系统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设置排气 和泄水装置。排气阀选用ZP-I型,DN20。泄水阀选用Z15-10型闸板阀,DN25。当管道入户支管标高与排水管道冲突时,采暖支管应上抬绕过排水管道。 4、各采暖建筑入口处管道做法详见单体建筑采暖设计图,若图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