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教学设计教学资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

《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教学设计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化学新课程着眼于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强调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关注化学发展的前沿,注重化学与生活、社会、技术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联系,高度重视实验与探究,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节课在内容安排上突破传统的物质中心模式,不再追求元素化合物知识系统(存在、组成、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完整,而是注重STS教育,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身边的常见物质,将物质性质的学习融入有关的生活现象和社会问题的分析解决活动中,体现其社会应用价值。这样的学习顺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2.教学内容分析

(1)主要内容

本课时位于化学必修1的第四章第一节,主要内容是二氧化硅和硅酸。本节课的主线是:

本节课重点介绍了硅酸凝胶的制取方法、硅胶的用途以及二氧化硅的重要性质和用途。

(2)地位与作用

硅及其化合物作为非金属元素知识的开端,是在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内容的基础上,继续进行关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方法的训练,本节教学采用主线为“硅酸盐──硅酸──二氧化硅(硅的亲氧性)──硅单质(应用)”的纵向学习方法,有别于第三章的横向对比学习法,丰富了元素族概念及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的形成,为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为以后学习选修模块2 “化学与技术”中的第三单元“化学与材料的发展”奠定了知识基础。

本节内容与生产生活、材料科学、信息技术等联系较为密切,知识面广,趣味性强,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全面地体现了化学学科的社会应用价值。通过本节的学习,有利于贯彻STS教育的观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

(3)教材处理

本节课从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入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进而主动接受学习任务;通过探究实验,体验硅酸的制取,进一步了解硅胶和变色硅胶;通过对比碳和硅原子结构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认识二氧化硅的结构,采用比较的方法学习SiO2的化学性质,并把硅及其化合物在信息技术、材料化学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融合在性质的介绍中,从而让生活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学生体会到常见硅及其化合物知识的价值,深刻理解硅成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的原因,激发学生对材料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全面体现化学课程的科学教育功能。

本节课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基础较弱的学生把重点放在课前的预习和课堂上的性质对比教学中,而学有余力的优秀学生可以在课后对课堂上没有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进行挖掘和拓展,如将硅及其化合物的结构理论知识、在材料领域中的应用等作为拓展性内容,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学生情况分析

(1)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已有知识和未知知识分析:

(2)学生学习本单元可能会遇到的障碍点

由于高一学生接触元素化合物的学习时间较短,又没有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理论为依据,因此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学习的化学思想,不太会运用对比的思想学习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制备等。因此,在前期的教学中力图每节课逐步渗透这些思想作为铺垫,本节课通过分析碳和硅元素的原子结构,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学习方法,分析推导二氧化硅及硅酸的性质,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使学生在元素化合物的学习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清晰的主线,从而建构元素化合物的知识体系。

4.教学目标设计

(1)基本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二氧化硅和硅酸的物理性质;认识二氧化硅的主要化学性质。

2.认识硅酸的制备原理。

3.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等在生产、生活、信息技术、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二氧化硅和硅酸性质的研究,学习利用实验和事实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

2.通过硅与碳的比较学习,进一步体验“比较”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的实用性和创造性。

2.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习化学的热情。

(2)发展性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归纳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存在、结构特点和性质以及相互关系。

2.能通过互联网或其它途径查阅有关资料并作归纳概述。

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认识物质的共性和个性,促进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能力的发展。

2.通过二氧化硅和硅酸盐的学习,总结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3.通过查阅资料,培养自主学习、分析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组成材料的物质性质与材料性能的密切关系,认识新材料的开发对社会、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

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和研究的热情,赞赏化学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3)教学重点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重点: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确定的理由:硅及其化合物在非金属材料和信息技术等领域,在建筑、光电技术及航空航天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广阔、地位重要。通过了解二氧化硅和硅酸的主要性质及二氧化硅和硅酸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可使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的联系,认识化学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学难点的分析与确定

教学难点: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

确定的理由:高一学生还没有系统的学习过非金属的性质,不太会采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制法等”的化学学科思想,因此,归纳和总结二氧化硅的化学性质是本节课的难点。

5.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流程图

(2)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选用和开发了下列教学资源:

①学生实验:硅酸凝胶的制取、认识变色硅胶

②二氧化硅的晶体模型

③视频:氢氟酸雕刻玻璃、小魔术“燃不着的纸”

④大量图片、实物等

本节课运用创设问题情景,采用“引导—探究”和对比推理的教学模式,经过“启发引导→自主学习→实验探究→对比归纳→讨论交流→拓展研究”的过程,达到情景激学,目标导学,实验促学的效果,课堂上应用了探究、讨论、阅读、分组实验和多媒体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对硅酸的认识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通过学生的亲历过程,对硅酸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认识二氧化硅的结构时,充分利用晶体模型,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二氧化硅和氢氟酸的反应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还没有进行卤素的系

统学习,在生活中也没有遇到过氢氟酸,因此,通过学生课前的调研及课堂中播放的氢氟酸雕刻玻璃视频等,有助于学生突破难点;此外,在教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图片、实物等资料,给学生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刺激,构架了一座从书本知识到生活实际的桥梁。同时,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大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有利于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创设了下列开放性的问题情境:

①装食品干燥剂的的成分是什么吗?

②为什么硅胶能做干燥剂?

③怎么知道硅胶干燥剂还能否吸水?

④你知道硅和二氧化硅的结构吗?

⑤如何推测二氧化硅的性质?

⑥二氧化硅的用途有哪些?等等。

本节课采用问题设计的教学策略,通过一系列在逻辑上环环相扣,在知识上层层递进的问题,帮助学生构建研究非金属元素的思路和方法。

(4)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本节课设计和安排了下列开放性的学生活动:

①调查市场中小包装食品中的干燥剂并分类收集一部分,通过查看实物和说明分析其成分及作用。

②查阅资料并调查在玻璃上刻字雕花的方法和原理。如果可能,拍一小段视频。

③课外化学小组拍摄学生实验视频:小魔术“燃不着的纸”等。

④课前复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归纳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⑤课堂上采用了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对比归纳、讨论交流等方法学习新知识。

⑥课后通过看书、查阅资料,了解其它硅酸盐的性质。

开放性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

①依据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原则,课前安排学生进行干燥剂和玻璃刻字原理的调查,将化学知识放到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有益于提高学习兴趣,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②课堂中采用了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使学习方式的改变。

③自学讨论的方法给予了学有余力的同学广阔的发展空间,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自己的主动活动,包括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去自主构建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5)教学过程描述

教学用具:仪器:烧杯、试管、胶头滴管、玻璃棒;

试剂:Na2SiO3溶液、稀盐酸、酚酞溶液、变色硅胶、水;

二氧化硅晶体模型;多媒体

探究实验2:认识变色硅胶【板书】

Na2SiO3 +2HCl=

H2SiO3(胶体)

+2NaCl

【总结】

启发学生总结硅胶

的用途

【设问】怎么知道

硅胶干燥剂还能否

吸水呢?

【解释原因】

【总结】变色硅胶

遇水变红,失水变

蓝,可以通过它颜

色的变化反应周围

环境的湿度。当变

色硅胶的颜色变为

粉红色时,在烘箱

里干燥,又会失水

变为蓝色,能继续

使用。(可用于家

庭中照相机的干

燥)

【讲解】如果把硅

酸加热,完全失去

水,可以得到二氧

化硅。

【板书】

【学习新知】

【总结】硅胶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

的干燥剂。

(教师补充)也可以用作催化剂的载体。

【探究实验2】在试管里的变色硅胶上加少量水。观察

现象。

认识变色硅胶

【总结用途】晴雨表、干燥剂。

书写方程式:

再用胶

头滴管

逐滴加

入稀盐

酸,边

加边振

荡,至

溶液颜

色变浅

并接近

消失时

停止。

溶液颜色由色逐

渐变成

色,最后出

化学方程式:

酸性强弱:

盐酸硅酸

【总结】二氧化硅的用途

【投影】神奇的二氧化硅

你知道“信息高速公路”吗?

介绍“光纤之父”高锟

【总结】结你所获取的信息。

二氧化硅的用途:建筑材料、装饰品、石英坩埚、光

学仪器、精密仪器轴承、光导纤维等。

思考、回答

【反思】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认识化学在材料

科学中的重要地

位,理解硅成为

无机非金属材料

的主角的原因

环节五:知识迁移,学以致用(布置课后作业)【视频】学生实验

视频:小魔术“燃

不着的纸”

【问题】

1、为什么石棉网有

耐高温性?

2、消防员穿的棉布

衣服为什么比普通

棉布衣服不易着火

燃烧?

通过简单介绍硅酸

钠的性质,指导学

生课后学习其它硅

酸盐知识

【思考】为什么纸不会燃烧?

【作业】课后通过看书、查阅资料,总结其它硅酸盐

的性质和制法。

用实验激发学生

探究学习的兴趣

引导学生学会将

已有的化学知识

应用到生活中,

解决实际问题

附:板书设计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一、二氧化硅和硅酸

6.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对象

时间

教师学生

课前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教学设

计是否科学?

学生对教师前期安排的预习工作做得

怎样?

课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如何?设计的实施状

况是否满意?教师的导学作用是否恰当?

学生上课时的状态、实验效果、探

究、讨论、反思的情况

课后反思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了解学生在

知识和能力上的发展。

测试:学生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掌握

情况。

评价方式:访谈、纸笔测试、创新应用(完成研究项目等)

评价工具:调查表

附:学生评价指标系统

请你仔细阅读下列各题,根据题中所述内容和你自己的符合程度,按A、B、C三个等级加以评定。(带※的题另答)A、B、C的具体含义如下:A.很好 B.一般 C.不太好

7.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体现了元素化合物与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贯彻了STS教育的观点,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学设计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课的开头以生活中常见袋装食品中的小包装物入手,创设问题情景,使学生很快投身于学习的情景中,在教学中,采用了实验、科学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多让学生参与;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比”的学习方法,从二氧化碳的性质对比学习二氧化硅的性质,并从结构分析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让学生能更多地参予教学活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探究的能力;在突破本节课重难点(二氧化硅与氢氟酸的反应、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的反应、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时,采取“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分析→得出结论,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课前布置的学生开放性活动的实施来看,学生没有完成拍一小段“玻璃刻字”视频的任务,这个要求难度大点,但同时也说明学生没有深入生活寻求化学知识的方法。此外,由于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时间不长,在初中时也没有特别强调要求学生掌握物质反应的一些规律,因此,学生对“强酸制弱酸”这类规律、“晶体结构”等知识还没有较深刻的印象,阅读归纳的能力也较弱。此类知识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加强。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一年级语文:《我的家》教学设计(参考文 本) 之二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那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2.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时间 1教时 教学重点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按本次训练的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学生向家长询问有关情况(如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位等),然后抓住“你的家可爱在哪里”这个重点作好准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家,而且对家里的情况都十分了解,我们怎样才能把家里的情况介绍给人家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听说训练——我的家。板书:我的家 二、明确训练内容和要求。 1.介绍自己的家,要求做到什么? ①在介绍内容上,要体现“听说内容”中所提出的3个要点; ②尽言在表达上,要把事情说清楚,语句要完整前后意思连贯,家庭地址要说明确; ③对别人的介绍(包括录音中哪位同学的介绍)要认真听,吸取

查找信息教案

第六课查找信息 一.教学内容 本课是甘肃省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下)第二单元第六课《查找信息》。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搜索引擎并掌握使用全文搜索(“关键字”搜索)方式搜索网上信息的方法,学会使用收藏夹。但是教材对细节方面不够详细,比如搜索的选项,搜索的方法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搜索引擎; 2.熟练掌握关键词搜索的方法; 3.掌握收藏夹的使用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搜索引擎使用关键词搜索有关的网站和信息,使学生学会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网络世界的了解,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搜索和积累知识,正确运用网络资源。 四.教学重点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网上信息。 五.教学难点 搜索技巧的灵活运用。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运用演示法、探究式教学法、协作学习教学法、行为导向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设有讲练结合、互帮互学等

环节,既注重教师学生的直观演示,又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保证在整个教学中学生都有比较充分的时间进行实践操作,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重视学生学习方法与策略的引导,努力创设便于开展探究性学习、协作性学习、主动性学习的信息技术教学环境。 七.教学准备 PPT课件,电子教室。 八.教学过程 (一)打开网络世界的大门 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已经不再是一个打字、玩游戏的工具,更重要的是它是一个我们获取知识和信息,共享资源的门户,今天我就带领同学们一起来遨游网络世界,探索网络世界的奥秘。因特网上的信息浩如大海里的水一样多,我们想查找所需的资料简直如同大海捞针,这时,为了满足多种信息检索需求的搜索引擎便应运而生了。 (二)进入网络世界 1、提问:什么是搜索引擎? PPT展示:搜索引擎是因特网上查找信息的工具,它能按照用户的要求,自动从因特网检索信息,经过整理后向用户提供搜索范围以做进一步的查询。最早的搜索引擎出现在1994年4月,即是超级目录索引雅虎,并成功是搜索引擎的概念深入人心,从此,搜索引擎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提问:你见过的搜索引擎有哪些? PPT展示常见的搜索引擎网站: 百度: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谷歌: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雅虎: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搜狗: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网易: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思维教案参考资料

第六章:言语与思维 第一节:概述 一、教材分析 恩格斯说过“思维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思维有多远,人类就能走多远,创造的东西就能飞多远。思维在人类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节选取的是山东省五年制师范学校统编教材《心理学》第六章第一节概述,是在学习前面感知觉等认识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也是后面学习情绪、意志等心理过程的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掌握思维的概念及特征;掌握提高思维品质的方法。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探究、案例分析等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培养提高自身思维品质的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二、教法分析 根据教材分析,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的新课改理念,采用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演示)——激发思维兴趣(案例分析)——活动探究——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加以引导) 三、学法分析

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活跃时期,思维水平较高,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采用的学法设计 观察录相演示——呈现思维过程——诱发思维能力——小组合作探究——参与活动过程——提高思维品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出示一组网络图片,吸引学生兴趣,提出问题这些人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因为网络而走红)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 一、思维的定义:思维是人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对事物的性质及关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由此引出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间接性和概括性。 讲授新课: (一)思维的概括性 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下面我们从"日本人巧探大庆油田"的故事中来了解一下思维的概括性。 大庆油田是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勘探、开发的大油田,当时,绝大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大庆油田具体在哪里,但日本人却对大庆油田了如指掌。日本人首先从中国画报刊登的铁人王进喜的大幅相片上推断出大庆油田在东北三省偏北处,因为相片上王进喜身穿大棉袄,背景是遍地积雪。接着他们又从另一幅肩扛人推的照片上,推断出油田离铁路不远。他们从《人民日报》的一篇报导中看到一段话,这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大数据收集与整理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作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一………………………………………1课时 第1课时数据收集整理(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根据统计表的数据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及解决策略。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找到切实可行的解决统计问题的方法。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讨,师生互动,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

f《灯光》教学设计及反思

《灯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憧憬、璀璨、华灯、黑魆魆、豫皖、千钧一发、阻击、围歼”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主要容,理清文章表达顺序。 4、理解先烈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启迪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多好啊!”这一句子的含义以及他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课文表达顺序,启迪学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三、教具准备 课文插图、课文读录音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大钊的故事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个故事,一个关于灯光的故事。 2、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词语正音 1、学生自由读文,初步感知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课文,字词正音。 3、理解下列词语“憧憬、璀璨、华灯、黑魆魆、豫皖、千钧一

发”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 1、点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书,照亮了后续部队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胜利,而他自己则因被火光暴露英勇地牺牲了) 2、找出课文中关于那本书的的描写。看着着本书郝副营长说了些什么? “他并没有点烟,……‘多好啊!’他在自言自语。” (1)什么“多好啊”?(电灯) 教师:在今天看来,电灯已是普通的再不能普通的东西了,可在那个年代却是幸福生活的象征,几乎遥不可及。郝副营长再说这句话时,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指名回答 (2)多好啊——深感羡慕 3、郝副营长想不想让孩子们用上电灯?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他又划着一根火柴,……完全陷入了对未来的憧憬里。” 多好啊——美好憧憬 4、为了把这美好的憧憬变成现实,郝副营长是怎么做的? “后来才知道……他被敌人的机枪打中了。”郝副营长点燃的仅仅是那本书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5、教师:这边是关于灯光的动人故事,同学们,文章是从一开始就为我们讲述这个故事吗?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62951

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课程名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学院及系: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班级:06级教本二班 姓名:赵国杰 提交日期:2008年11月20日 题目:自己选择一节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依据系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过程模式对其进行教学设计。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 ? ? ?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五年级信息技术下册 第9课 查找资料 1教案 闽教版

第9课查找资料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掌握从网上收集资料的方法。 (2)学习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搜索资料。 2.知识目标: (1)培养同学们在网上迅速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协作学习、与人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 (1)让同学们从小养成正确的网络道德意识; (2)让同学们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环保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掌握在网上搜集信息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查找各种资料,因特网不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还提供方便快捷的查找方法。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网上收集资料的方法。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查找有关“恐龙”的科普知识 1.做一做,查找“恐龙”的科普知识 双击桌面上的“Internet Explorer”图标,打开IE游览器,在地址栏输入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按“Enter”键,打开“中国科普博览”网站的首页。 操作要点:在地址栏内输入网址,按回车键。 看到“中国科普博览”网站了吗?通过这个网站,你可以做些什么事呢? 一点通:显示在网站的的主页——相当于一本书的封面,从这主页我们可以知道这个网站上有哪些方面的内容。光标变为手形的位置即是“超级链接”,点击“超级链接”即可进入相关网页(不试一下吗?)。 任务完成了吗?瞧,你已经找到了恐龙的有关知识,不难吧!

2.试一试,查找有关“计算机”方面的科普知识。 活动二:查找有关“酸雨”的信息 1.做一做 信息的搜索(查找关于“酸雨”的资料) 如果我不知道有关“酸雨”的网址,怎么办? 许多的网站提供了网络信息搜索的功能——搜索引擎这样的网站有: 搜索引擎:百度: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搜狐: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新浪: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雅虎: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以“百度”为例:通过“百度”搜索引擎查找关于酸雨的资料。 操作要点: (1)在地址栏内输入百度网址:https://www.360docs.net/doc/20684844.html, (2)找到搜索引擎的位置输入关键词:酸雨 (3)按“搜索”按钮,即可进入关于酸雨的网站 你找到刚才我们游览过的“酸雨”网站了吗? 任务完成了吗?你真行,都会自己查找信息了,还想查找什么信息呢? 2.试一试 找开“百度搜索”网站,查找“蚯蚓”和成语“兵不厌诈”的有关资料。 三、总结 1.同学们今天学会了做什么啊?(学生回答自我总结) 2.回家后,考考爸爸妈妈。

《灯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灯光》公开课教案设计 《灯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读中引出课文的重点词语“憧憬、千钧一发、点燃”等词语,引导学生认识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2、抓住文中三个“多好啊!”让学生明白得郝副营长为理想而献身的美好品质。 3、读写结合,提升学生对“灯光”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抓住三个“多好啊",理解先烈的广阔胸怀与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2、从郝副营长在战斗中舍身为后续部队引路的壮举,理解先烈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读明白课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感受“灯光" 1、指着板书出来的课题“灯光"请同学们读齐课题,出示天安门广场上的灯光,讲讲看了这些灯光,您想讲些什么?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题为“灯光”的课文,相信您读后一定会对“灯光”有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掌握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由学生回答中的不同处引出本文的叙述顺序--倒叙、 三、抓“多好啊”,谈感悟 1、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多好啊”的句子,用笔勾画下来。 2、生汇报,围绕“多好啊!”品读句子、 第一处: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突然 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第二处:“多好啊!"她在自言自语。 第三处:赶明儿胜利了,咱们也能用上电灯,让小孩们都在那样亮的灯光底下看书,该多好啊! 3、品读描写第一处“多好啊”的句子,出示学习提示:(1)这句话是谁讲的?(2)她在讲——多好啊?(3)读一读,读出您的感受、 4、学生依照学习提示品悟句子。 5、全班交流汇报。 6、小结学习第一处“多好啊"学习方法。 7、学习第二处“多好啊”,引导学生读出“羡慕”之情、 8、看郝副营长看书插图,能够用什么词来形容?引导学生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郝副营长的爱学习精神、

最新综合实践-怎样查阅资料-教学设计教案资料

《怎样查阅资料》 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通过查阅资料获取信息。面对大量的信息和资料,如何有效快捷地查阅,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和探究。“问题与思考”部分通过一段文字和学生在图书室阅览书籍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查阅资料,引入新的探究课题。然后以三个问题——“资料有哪些类型?”“我们到哪里查阅资料?”“怎样查阅资料?”引发学生思考。“学习与探究”部分让学生了解资料的类型和查阅资料的一般步骤方法。“实践与体验”环节利用教材提供的中秋节话题,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家乡中秋节的相关活动,例如,中秋节的习俗、诗词鉴赏、趣味故事等内容,然后与同学交流。“总结与交流”部分,通过师生的总结交流,全面理解资料查阅法,包括查阅资料的不同途径及注意事项,查阅前的准备、查阅中的记录、查阅后的保存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交流实践中的体验与收获,引导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学会倾听和表达。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增强反思意识。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习,有了查阅资料的需求和能力。本课对资料的类型、查阅资料的方法、步骤等方面进行指导,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的基本方法,增强查阅资料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方式,了解资料的类型。 2、初步学会查阅资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并能查阅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3、激发问题意识,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初步养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勇于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 本课重难点: 重点:了解资料的类型;学会查阅资料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难点:激发问题意识,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勇

教学参考资料

教学参考资料 用第一人称爱国 作者:薛涌来源:浙江人民出版社《参与孩子的成长》 早春的一天,我到当地(美国某地——编者注)高中的运动场跑步。那天运动场上仅有几个当地居民在锻炼,看台上却坐着不少人。我心里奇怪:难道大家都来看我跑步吗?跑了几圈后我才发现,两个高中球队进场,马上要开始比赛。一场小小的比赛,100多号观众,还要先唱美国国歌,而且不是放录音,是请一个高中的歌手唱。他声音一起,全场肃立,大家手捂胸口,对着美国国旗跟着唱起来。操场上锻炼、散步的几个居民,包括一个修整场地的工人,都停下来对着国旗肃立。只有我一个人在那里吭哧吭哧地跑步,那份尴尬,至今记忆犹新。 这是我在美国生活的一个典型经历。美国人的爱国情怀之强烈、自觉,实在超出我的预料。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一天天地长大,她的经历使我有机会观察到美国是如何培养孩子对国家的认同的。 小女5岁上幼儿园那年,就在学校学会了对国旗宣誓,她知道要先把手放在心脏一侧的胸口,但是忘了心在哪边,便着急地问妈妈:“我的心在哪里?”我们一边笑一边摇头:“连自己的心都找不到,你怎么可能有爱国心呢?” 等小女上三年级时,情况就不一样了,她开始学习历史,而这种学习历史的方法,则是我们小时候闻所未闻的。一天,她拿回作业请妈妈帮忙。他们正在学习美国建国的历史,主角自然是那些建国之父。全班同学每个人都要介绍一个历史人物。办法是自己回去找资料,做读书笔记,然后把结果写成讲稿,面对全班同学和家长介绍这个人物,而最重要的一个规定是必须用第一人称。 女儿分配到的角色是华盛顿夫人。这不仅因为她是个女孩子,还因为美国的历史观念在最近几十年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过去的历史是男人的历史,美国建国,就是华盛顿、杰斐逊、亚当斯、富兰克林等人的故事。自女权运动和民权运动兴起之后,妇女和少数族裔的角色开始为人所注意。这种新的史学观念,也逐渐渗透到对孩子的教育中。女孩子以第一人称介绍一个女性历史人物,当然也更真实些。 这样复杂的操作不可能靠孩子独立完成,学校留这样的作业,也是鼓励家长参与对孩子的教育。于是,女儿跟着妈妈到了当地的公共图书馆,把有关华盛顿夫人的儿童图书全借回家。女儿的阅读能力很强,几本书很快就读完了。但是,写讲稿时才遇到了真正的挑战,这里的关键点在于“用第一人称”这个要求。用第一人称,“她”就变成了“我”,这就逼着孩子去思考:如果自己活在那个时代,将有什么感受。而且,用“我”来写历史,也避免了“揠苗助长”。一个不到9岁的孩

《数据收集整理》精品教案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内容 一、情境引入 教师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入学都要穿上我们学校的校服,你们喜欢我们校服的颜色吗? 师:有的同学喜欢这个颜色,有的同学不喜欢,如果我们学校要给一年级的新生订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请你们当参谋,给服装厂建议下该选哪种颜色合适。(课件出示红、黄、蓝、白) 二、互动新授 1、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 (1)教师提问:刚才我们确定了要在班级里进行调查,我们班级的人数也不少,应怎样调查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2)出示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 人数 2、从这张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知道些什么? (1)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样计算? (2)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那么这个班订做校服,选择该种颜色,那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3、教学例2。 (1)同学们,光明小学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某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参加比赛,他们也是用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参加比赛。 课件出示投票结果。 (2)填写统计表,分析数据。 姓名王明明陈小菲 票数15 22 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谁参加比赛? 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 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页“做一做”。 2、完成练习一的第1、2、5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搜索引擎》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小学信息技术《搜索引擎》 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中学□小学学科:信息技术 教学课题:《搜索引擎》 课时:1课时 授课班级:602 授课环境:机房,联网。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总结搜索经验 教材分析 1、这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搜索引擎的多样性以及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和技巧,为下一节课《文件的下载》进行基础的铺垫。 2、学习本节课使学生可以直接通过搜索引擎获取一些学习等等的资料。 学情分析 1、通过上节课的了解,发现一部分学生对搜索引擎有一定的了解和简单的使用。 2、这节课主要让学生对搜素引擎更深的认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搜索引擎让学生通过网络更容易查找资料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生,让学生能够使用搜索引擎的来查找需要的资料和软件等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上网习惯,教育学生查找健康、有益的知识资料,提高学生网络素养。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并掌握多种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 2、教学难点:能够利用专业的搜索引擎进行查找资料。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 行为 设计意 图

1、情境导入 教师讲述:徐路同学是在“中华民 俗文化”网络协会的会员,他正在写一 篇关于“东巴文化”的研究报告,但是 报告中需要引用一幅关于纳西人宗教信 仰的图片,可是他在网上花了很长时间 就是找不到。怎么办?(请前后两桌四 位同学组成一个小组为进行讨论(以下 讨论小组安排同)。 提问学生讨论得出的结果,可以用 “百度”搜索等工具进行查找 进行了激 烈的讨论。随 意抽选5个小 组到讲台写出 所在小组的讨 论结果。 吸引学生注 意力,提高学 生学习搜索 引擎的兴趣, 引出课题《搜 索引擎》 2、搜索引擎 从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搜索引擎室 指用于因特网信息查找的网络工具。它 可以划分为两个引擎。 以小组 为单位讨论, 派出代表举例 说明有什么样 的搜索引擎 让学生 回想平时搜 索资料的操 作,从而更深 一步了解搜 素引擎。让学 生体会到协 作学习的意 义。 (1)全文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观看 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2)目录索引类搜索引擎教师操作: 学生继续 观看图片网站 通过图 片网站的引 入直观说明 全文搜索引 擎。让学生直 观学习并掌 握

教学设计参考书籍

1.盛群力.教学设计的涵义与价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03). 2.林宪生.教学设计的概念、对象和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04). 3.高洁,杨改学.二十年来我国教学设计研究的回顾与反思[J].现代教育技术,2008(03). 4.李秉德.“教学设计”与教学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0 (10). 5.何克抗.也论教学设计与教学论——与李秉德先生商榷[J].电化教育研究,2001(04).

6. 盛群力,马兰.简论教学设计的重要理念[J].教育科学研究,2006(09). 7.盛群力.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及其特点[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7). 8. 余胜泉,杨晓娟,何克抗.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0(12 ). 9.岳欣云,董宏建.建构主义之后——功能语境论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1).

10.张燕丽,周辉,谭敬德.教学设计的方法论反思及展望[J].现代教育技术,2008(01). 11.布兰特·G·威尔逊,沈艳,盛群力.教学设计与技术的未来[J],远程教育杂志,2007(01 ). 钱旭鸯.创感时代教学设计的德性维度——教学设计者的主体性追求[J].现代教育技术,2009(03). 王竹立,蒋莉.基于教育二重性的教学设计过程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技术,2009(02). 吴宁宁.David Merrill的教学设计分代理论和教学交易理论评述[J].电化教育研究,2009(02). 盛群力.贯通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的联系——赖格卢特论教学设计的学科性质与特征[J].远程教育杂志,2009(01). 齐媛,张生.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述评[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张豪锋,卜彩丽.从教育技术专业期刊分析国内教学设计发展现状[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盛群力,马兰,褚献华.论目标为本的教学设计[J].教育研究,2008(05). 曹贤中,何仁生,王锋,郑中梅,徐小双.基于认知弹性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08(01). 盛群力.掌握教学设计方法加快教师专业成长[J].当代教师教育,2008(01). 蔡奇杰.教学设计模式的定性及其要素构成的层次关系[J].现代教育技术,2007(01). 何晔,盛群力.为促进理解而教——掌握逆向设计[J].高校教育管理,2007(02). 王丽华.论迪克-凯瑞的系统教学设计模式[J].外国教育研究,2004(08). 李文光,何克抗.以知识建构与能力生成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理论中认知目标分类框架的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07). 张军征,刘志华.对我国当前教学设计模式分类观点的思考[J].中国电化教育,2004(03). David H. 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3(11). David H. Jonassen,钟志贤,谢榕琴.基于良构和劣构问题求解的教学设计模式(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3(10). 李文光,何志龙,何克抗.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设计理论与试验探索[J].中国电化教育,2002(10). 盛群力,马兰.试论系统设计教学中的备课程序[J].教育研究,2001(05). 陈青,乌美娜.从抛锚教学看情景学习观点对教学及教学设计的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1999(04).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备课人:德阳市第一小学马小琴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填写统计表时不会感到太困难,其关键在于引导学生学会收集信息,整理数据,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学生在生活中积累了较多的生活经验,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本单元教材选择了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生活场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学生的校服、讲故事比赛、春游的人数情况统计等,同时渗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识,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对统计数据的初步分析。在教学时,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经历统计活动的全过程,要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之中,在活动中不断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并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上网查找资料》教案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上网查找资料》教案设计

【百度图片】 image.baidu./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E4%AF%C0%C0 %C6%F7&in=18194&cl=2&lm=-1&st=-1&pn=7&rn=1&di=&ln=1994&fr=&fm=index&f mq=87_R&ic=&s=0&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2#pn7& -1&di&objURLhttp%3A%2F%2F.aiimg.%2Fpic%2Fpng%2F200901%2Fpng_576%2FAii mg__576_liulanqi_x.jpg&fromURLhttp%3A%2F%2F.aiimg.%2Fplus%2Fdownload. php%3Fopen%3D0%26aid%3D576%26cid%3D3&W425&H217&T9465&S60&TPjpg 【师】认识了浏览器,我们现在就一起遨游网络世界。 1、打开桌面的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搜索网址: .baidu.(百度) .google..hk(谷歌) ..(雅虎) .soso.(搜搜) 2、进入搜索: 3、在搜索栏输入搜索的内容。 (三)小组合作探讨如何使用搜索 【师】参照课本第3~6页,各小组探讨,如何利用搜索引擎更有效地找到我们需要的资料。

【学生活动】搜索内容: 植树节的由来; 中国植树节; 外国植树节的日期; 网络植树节; 植树节的标志。 【小组】各小组反馈探讨的结果,使用的方法。(关键字的提出) 【板书】关键字 【幻灯片】关键字的使用 1、表述准确。 2、查询词的主题关联与简练。 3、根据网页特征选择查询词。 【师】正确使用关键字,有效提高搜索的效率且更准确。 (四)收藏网址 【师】既然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资料和好的,为了我们下次更好地查找,我们得养成整理网址的好习惯。 【师演示】打开网址收藏添加收藏命名确定 【生】将刚才搜索到的好网址保存在收藏夹。 (五)设置主页 【师】刚我看到,很多同学都把自己找到的精美网址都存放到收藏夹。既然你们习惯都这么好,老师在这再为你们介绍一个便捷的方法。像百度一些我们经常使用到的,除了放到收藏夹,我们还可以把它设置成浏览器的主页,让我们一打开就自动打开这些。 【幻灯片】每次打开浏览器窗口后看到的网页也称为主页。 【师示X】 1、右击浏览器,打开快捷菜单。 2、选择“属性” 3、在主页里输入网址,例如:百度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教案资料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教育心理学》参考文献 1、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冯忠良等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陈琦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5、林崇德著:《品德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6、姜智编著:《教育心理学》,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版; 7、华国栋著:《差异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版; 8、(美)Robert J. Sternberg等著,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9、张春兴著:《教育心理学--三化取向的理论与实践》,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John B. Best著,黄希庭主译:《认知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11、[美]林格伦著,章志光等译:《课堂教育心理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 12、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编:《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13、曹南燕编:《认知学习理论》,河南教育出版社,1991; 14、[加]江绍伦著,邵瑞珍等译:《教与育的心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1985; 15、[美]罗伯特·M.加涅著,付统先等泽:《学习的条件》,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16、朱智贤主编:《儿童教育心理学讲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17、[美]J.M.索里和C.W.特尔福德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杜,1983; 18、温世颂著:《教育心理学》,台湾三民书局,1980; 19、冯忠良编著:《学习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20、邵瑞珍等编著:《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21、[英]罗伯特·汤姆生著,许卓松译:《思维心理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5; 22、[苏]K,H.沃尔科夫著,史民德译:《心理学家谈教育问题》,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及案例

教学设计模板(参考)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案例 《计算机硬件组成》教学设计 一、前端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 这节课是高中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基础知识中的一节,在教材中这一节叫“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对整个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的介绍,它是针对高中学生的知识接受能力,对计算机的本质进行介绍,使学生充分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简单的工作原理,以便在学习后续知识时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刻。本节课是其中的硬件系统这一部分,主要介绍计算机由哪些硬件组成,及其各部件的功能。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学生,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对计算机了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认识鼠标、键盘等硬件设备,还掌握了常用的应用软件操作。但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组成、计算机内部结构认识不是很清晰,经过本课学习之后,对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主机的外观及内部组成,及了解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有很大帮助。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电脑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并且对学习电脑有很大的兴趣。学生的计算机水平有差距,水平高的学生和一般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学生通过交流互相学习。教学实施规划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实物及动手实践的基础上使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系统有直观的认识,了解计算机的硬

件组成,并简单的了解其功能。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观察、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概念和实物的对接。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课件演示、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和概括表达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 1.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2.通过小组协作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竞争参与意识和研究探索的精神,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三、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由几大部分组成,分别包括哪些硬件,基本功能是什么? 确定依据:根据高中生现有的接受能力以及应考要求,当给出硬件实物或图片时学生能指出名称和它们的基本作用。 教学难点:存储设备和运算设备都包括那些硬件以及它们的功能。 确定依据:这两大部件包括的硬件较多,又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但由于这些部件大多集中于主机箱内部,学生平时很难见到学生主机箱内部部件,所以不太容易掌握,故为本节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学方法 1. 任务驱动法 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应掌握的知识点。本节课的教

雷雨前教案参考资料

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雷雨前》(2课时)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处理生字词。 2、收集有关茅盾的资料,了解茅盾的生平、创作。查阅本课写作背景。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2、体味作者对天气闷热的妥帖表达,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3、体会作者渴望革命风暴涤荡一切旧势力的火热激情和英勇无畏的革命乐 观主义精神 评价任务: 1、学生交流展示作者资料及写作背景。 2、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赏析文章对于雷雨前的闷热龌龊的描写。 3、再次朗读课文,探究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下雨天,真好》一文,感受到了琦君在绵绵细雨中对亲人、朋友的浓浓思念之情。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茅盾先生的一篇与雨有关的散文《雷雨前》,看看茅盾对于雷雨又有怎样的情感? 二、检查预习 1、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及本文写作背景。 (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展示,适当补充、强调。) 茅盾(1896-1981),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也是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本文创作于1934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已踏入中国,而国民党反动派却实行卖国投降政策,叫嚣“攘外必先安内”,对共产党进行大肆剿杀,封建军阀,贪官污吏则气焰嚣张,白色恐怖笼罩着祖国的天空,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整个中国暗无天日,正是黎明前最黑暗的前夜。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人民热切呼唤革命风暴的到来,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冲破压抑沉闷的空气,创造出一个新的世界。 2、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难读字,指名学生读准字音 呕.龌龊 ..瞥.过水门汀.揩.汗噤.声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数据收集整理》教学设计(第2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过程,会用自己的方式记录数据,并感知用“正”字记录数据的优点,继续用给定的统计表整理、呈现所收集的数据。 2.通过对数据简单的分析,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在预测和决策中的作用,初步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学会用“正”字记录数据。 教学难点: 感受数据中蕴含的信息,体会统计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我们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请想一想应该怎样选好呢? 【设计意图:积极创设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师:请想一想用什么办法选好呢?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们可以举手表决。 (2)我不同意你的方法,这样有时会伤害到他们的,我认为用投票选举最好。 师:对我也觉得这种方法比较好,请同学们在纸条上写好选票,我来收。 师:同学们票是选完了,怎样才能知道结果呢? 学生可能回答:我们来统计选票数。 师:怎么统计?应注意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老师我们向选三好生那样进行唱票,有2人在黑板上记录,1人唱票,1人监督,其他同学可在纸上记录。要注意的是每个同学都要认真统计,不能出现错误,数据不准的话,还得重新唱票,那很麻烦。 师:你的办法很好。请看我这有3个同学统计的结果。(课件示出书中第3页的记录结果) 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我发现第一位同学是写“正”字纪录的,第二位同学是画“√”记录的,第三位同学是画“○”记录的,而且他们都写得很整齐。 师:请大家看一看,你认为哪种记录方法好呢?为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互动点): (1)我喜欢画“√”记录的,这样记录快。 (2) 我喜欢画“○”记录的好数。 (3)我不同意你们的想法,我认为写“正”字记录的最好,因为一个“正”字是5笔,代表5票,5个5个地数又好数又不易错,而且占得地方少还节约纸。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你们都同意吗?好下面大家把他们记录的数据整理好,填入教材第3页的表中。 师:同学们看看表中数据,我们应该选谁参加比赛呢? 学生回答:陈小菲。 师: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书上第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