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狄浦斯情结的心理学解读

俄狄浦斯情结的心理学解读
俄狄浦斯情结的心理学解读

开禧元年十二月乙卯务观东篱书。

文中追述了唐大中后诗风的变化,陆游以宽广的胸襟、客观的态度从历史流变中评说倚声的功过。

诗文、别集之后的评论是陆游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他的论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评思路,即对于任何一种文体,它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流行,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核心话语,那么它就总有了在那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特定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研究意义。附于经籍之后的短文,记录整理、收藏、校订的情况,颇具考证风格。如《跋老子道德古文》先叙述了版本流传的情况,接着简要说明了今世罕见的原因,并对自己二十年来的苦求终于得到收获,书籍得以保存感到欣慰。文章语言严谨,文风朴实。书画、法帖、碑铭之后的文字则或考证学术问题,或记录流传情况,或阐释艺术特征,或抒发复杂感情,信手拈来,别具风味,从中可看出宋代文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陆游此类题跋作品,能将多种艺术相结合,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如《跋兰亭序》云:“观兰亭者当如禅宗堪辨,入门便了”,将书法与佛法相结合,以禅宗的妙悟指明了书法欣赏的门径。而《跋临帖》:“此书用笔,霭霭多态度,如双钩钟王遗书,可宝藏也。”虽然只有二十字,却将笔法的神态活现出来,通过古今比较肯定了书的价值。

一种文学体裁的形成与确立,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与其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密不可分,但更基本、更直观也是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文体本身的体式特征。创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文章的指向,也是体式变化的主要因素。陆游的题跋文有的只是单纯性地记录,以做材料证据,如《跋Ν庵语》:“乾道庚寅十月入蜀,舟过公安二圣,见祖珠长老,得此书。珠自言南平军人,得法于庵云。”短短三十四字,交待了时间、地点、书的来历,叙事平实简单,如行云流水,未掺杂其他抒情、议论成份。此类只对载体记录而不生发的作品在陆游题跋文中并不多见,他大量的题跋作品都不限于对载体的解释、介绍,而是进行多面生发,力尽其变。如《跋吕侍讲岁时杂记》中将昔日与今夕对比,反

映战乱带来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仅在节物风俗,更在志气人心,“求新亭对泣者”不易,作者唯有抚卷嘘叹。对题跋文体制变化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作者的创作目的。陆游的题跋文有多种写作因缘,或忧念国家时事,或追忆故人旧事,或批评文坛风气,或指引、鼓励后进。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别:一类是自记,作者对所接触的载体进行叙述、记录或评说;一类是应他人请求而作,涉及到所托之人,为题跋文体式变化增添了新的因素。第一类在陆游的题跋文中占大多数,此类文章多是有感而作,议论、描写、抒情不拘于一处,内涵丰富,包容极广。如《跋文武两朝献替记》、

《跋云丘诗集后》、

《跋徐侍制诗稿》等。

陆游题跋文的表现手法多样,比喻、排比、对比等往往融于一体。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最见风神。大致可分为同一领域的比较和不同领域之间的比较两种。同一领域内还有横向与纵向比较的分别。如《跋乐毅论》中写道:“《乐毅论》横纵驰骋,不似小字;《瘗鹤铭》法度森严,不似大字。此后世作者所以不可仰望也。庚申重九日陆某书。”《乐毅论》世传系王羲之亲书于石,其突出特点是起笔收笔了无痕迹,宛如天来,既各具风姿,又左右顾盼,相映成趣。于古朴中有逸趣,风雅中不失凝重。而《瘗鹤铭》相传是王羲之悼鹤而作,他以鹤舞的神韵运笔,气势宏逸,神态飞动。陆游在此以二碑文作横向比较,虽同出一人之手,却笔韵各异,神态多姿。

题跋文领域的开拓与创新,促进了宋文的繁荣,而陆游的创作又代表了南宋题跋文发展的新高度。宋代散文对文体的回归,对自我的关注,对意义的追寻,对议论的爱好,都为题跋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宋代文化的全面繁荣,也为题跋文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宽广的领域。即使是在南宋偏安的状况下,文化的影响仍是巨大的。它不仅丰富了题跋的表现内容,而且赋予它深沉的时代深意。题跋文的价值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它与其他文体的相互影响,以及它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俄狄浦斯情结的心理学解读

安 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 100025)

精神分析学派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器期(大约3~6岁)的后期,将经历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罗斯的《俄狄浦斯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俄狄浦斯的王子,讲述了他没有逃脱预言而弑父娶母,最后落魄流浪的故事。而狭义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中心思想就是男性儿童(或成人)内心弑父娶母的欲望。

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是:“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是儿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欲望的心理组织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

?

62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构,即个体自身,所爱的客体对象,执法者(禁忌的制度)三者,伴随爱与恨,及恐惧等等冲突矛盾的情绪。它存在的外在条件是人类的两性差异和乱伦禁忌。”[1]下面我们将从不同的心理学角度理解俄狄浦斯情结。

一、弗洛伊德及古典精神分析———俄狄浦斯情结的提出

这种情结,是弗洛伊德在神经症患者身上发现的。

他发现对父母一方的强烈妒忌反映能够产生足够的破坏力。这种破坏力会产生恐惧,并因此对人格的形成和人际关系产生永久性的困扰和影响。

由于时常在神经症患者身上观察到这样的现象,因此弗洛伊德假定这样的现象是一种普遍现象,并认为这是神经症的核心。1913年,弗洛伊德在《图腾与禁忌》一书中提出,男孩早期的性追求对象是其母亲,他总想占据父亲的位置,以完全占有自己的母亲。

在人类发展的早期,父亲拥有对其姐妹和女儿独占的性权利。于是儿子进行反抗,杀掉父亲并吃掉。弗洛伊德认为,由于感到罪孽深重,儿子压抑了他对母亲、姐妹和他的女儿的性欲。乱伦禁忌和族外婚就是这样产生的。

弗洛伊德及古典精神分析家,在精神分析临床心理治疗经验总结中,认为儿童在3~6岁的早期成长———相对晚于口唇期和肛门期二期的性器期———过程中,与父母的爱恨冲突会形成最基础的人际关系,这一基础的人际关系,不同程度地影响到长大以后的各种人际关系。

那么很显然,古典精神分析家们认为儿童在早期就陷入了一种三角关系中,在这种关系中,儿童会体验到不同的冲突和和谐,进而产生了包括嫉妒、内疚、焦虑等在内的复杂的情绪。如果这种三角关系没有得到较好的处理,孩子所产生的嫉妒、内疚、焦虑等不良情绪没有得到及时的疏导,那么这就会对儿童未来的人际交往等产生不良的影响。而弗洛伊德认为这种童年期的不良经历是神经症的核心情结。

然而,如果单纯的把俄狄浦斯情结理解为“恋母”或者“恋父”则可以说是在很大程度上的曲解。比如,我们经常看到同性的亲子联合起来攻击异性的一方家长,这也会使得儿童未来对与异性的交往产生困难;又比如,我们还会看到异性亲子的联合,这样便会使得儿童的自我认同产生困难,性别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会对同性一方的家长产生强烈的内疚感(虽然这种内疚感与普通的恋父/母而产生的内疚有所不同)。

二、克莱因学派客体关系理论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

然而弗洛伊德及古典精神分析的这种观点却被各种随之而来的理论所攻击或否定。

如克莱因学派认为,俄狄浦斯情结存在于儿童一周岁以内。在儿童发展的“抑郁位置”(depressive position),会有一个婴儿本身与好客体和坏客体的三角关系,构成一个人生最早期的基本俄狄浦斯结构,与抑郁焦虑一起表现出来,同时与爱恋相关的性幻想也出现,试图修补原来的攻击(对坏客体的攻击)所造成的结果。克莱因认为这是儿童俄狄浦斯情结的基础关系,在这一阶段,害怕失落好客体是俄狄浦斯冲突的根源。婴儿由于担心好客体会毁灭,而使用了否定与全能的躁症机制来对抗愧疚、绝望及被消灭掉的感受。

至于这个好客体和坏客体,简单来说,是儿童在偏执-分裂位置(paranoid-schizoid position)和抑郁位置(de2 pressive position)所产生的能给其安全感或非安全感的客体(好乳房与坏乳房),而随着儿童的成长他将发现这个好客体和坏客体是同一个客体,因而会因自己原来对坏客体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内疚感并试图弥补。

三、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的解释

在俄狄浦斯情结的发生时间的解释上,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的新解释与古典精神分析几乎是一致的,也是3~6岁的性器期。在俄狄浦斯情结的基础结构方面,科胡特同样也是注重儿童以及双亲的三角关系结构的,甚至也认为神经症起源的基础是俄狄浦斯情结。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科胡特和古典精神分析对俄狄浦斯情结真正的差异是存在于起源学上的。在古典精神分析看来,俄狄浦斯情结的起源几乎是一种本能,是儿童在经历性器期时的必经阶段,科胡特却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是父母对孩子行为的结果。科胡特认为,俄狄浦斯情结本来是一种人类种系延续的健康喜悦之情,所以只有在父母不能以没有敌意的坚决和没有诱惑的深情去同理儿童对于种系延续的喜悦之情,或者过度放纵,或者令儿童创伤性的回应时,那么儿童的俄狄浦斯情结才会成为真正病态的俄狄浦斯情结,才会成为未来神经症状的源起。

四、其他

还有一些学者认为,在母系氏族社会中俄狄浦斯情结就不会发生。由于我对其他理论没有做仔细的研究,因此不敢妄论其正确性与可信度,但是我认为这种提法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狭隘地理解了俄狄浦斯情结,如同我在一开始讨论精神分析对俄狄浦斯情结的解释时说过,如果偏执地只将俄狄浦斯情结理解为“恋父”或者“恋母”,这将是对弗氏提出的概念的曲解,包括日本学者提出的东方的“阿奢王情结”等。理论的存在总有其道理,我想在日后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解读,希望那时候能给出不是这样一个略显浅薄暧昧的结论。

?

721

?

第10期 安安:俄狄浦斯情结的心理学解读

心灵捕手心理学分析

心灵捕手心理学分析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心灵捕手心理学分析 《心灵捕手》描绘了一位愤世嫉俗的青年威尔,透过与心理医生西恩的情感互动,逐渐自我揭露对人际互动、知识求问、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心理过程,走出童年受虐的阴影,并尝试与他人建立亲密及信任的关系。透过这部电影,我见证了威尔从行为到心理的点滴变化,也从中学会了要多与人交流并完善自我的心理弱点。 威尔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天才,他经常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并时常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他能轻易解决数学教授和同事用数年才解开的难题,却甘心当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其实,这种外部表征的分裂源于威尔内心的分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逻辑,我们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好我”,这些特质可以让自己维持并促进关系的发展,而自己某些特质的是“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一个关系的疏远甚至结束。威尔的逻辑是:“天才”是坏我,“平庸”是好我。他认为天才并不能换来关系中的亲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每当他展现天才时,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疏远乃至结束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聪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医生、“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等事情上。而尚恩却告诉他,他狂妄的聪明自信,不过是对痛苦的防御罢了。这种防御是一堵墙,令威尔只敢与书本建立关系,而不敢与外部世界直接建立关系。这深深刺痛并震撼了威尔多年以来封闭孤独的内心世界,并让他渐渐对教授建立信任,并向其袒露心声。 接下来,尚恩让他明白,有时候不完美的东西才是好的。威尔深爱着一个女孩,却始终不敢深入了解她。因为他认为对方太完美了,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或者,用威尔的话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也害怕通过与对方的深入了解,渐渐发现对方身上的种种缺点,从而影响甚至颠覆对方在自己心中的美好想象。为了让威尔看到这个逻辑的内在荒谬性,尚恩不动声色地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尚恩说,他的太太放起屁来特别厉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了,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问他,是不是你在放屁,尚恩说是,因为他不忍心告诉太太她被自己的屁臭醒了。尚恩讲这个故事时,威尔忍不住大笑起来,尚恩自己也忍不住狂笑起来。故事讲完后,尚恩解释说,真实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

恋爱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恋爱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浅谈我的爱情观

浅谈我的爱情观 内容摘要: 爱情这一自古至今永恒的话题,总存在于每个人的心中。它或如火一般激烈;或如水一般柔情;或如繁星一般灿烂。它可以给你带来甜蜜,可以给你带来温馨,但也会带给你一些或多或少的烦恼。所谓爱情,即尊重、理解、关心、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习,需要磨练。也希望每个人在爱情的历程中,以爱开始,以情相守。 关键词:浪漫、责任、成长 曾读过诗经中质朴的对爱情的描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曾读过泰戈尔的经典诗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曾读过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名言“每个恋爱中的人都是诗人。”曾看过经典爱情悲剧《罗密欧与茱丽叶》感受到爱是伟大的,爱是幸福的,有人说爱情是场冒险,赌注是一生的幸福。其实,爱情是每个人都必需经历的过程,在爱的过程中,学会承担一种责任,逐渐成长,逐渐找到自己人生的坐标。 一、学习《爱情心理学》之前 在学习《爱情心理学》这门课之前,我对爱情没有一种具体的了解,可能就单纯的很喜欢电影或电视剧里浪漫的情节,或者是里面帅气的明星;可能就是小说中那些幸福的情节描写或者是其所宣扬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可能就是看着身边一对一对小情侣们的甜蜜和温馨。于是,对那些美好的几乎纯粹的爱情十分向往。我一度认为在爱情中,我需要的男朋友就应该是一个接近于白马王子的人。他至少要关心我,宠我,包容我的坏脾气,他必需温柔体贴,懂得保护我,不能三心二意。同时,他要处处让着我,不能跟我吵架,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要听我的,

不能逼我做我不想的事情,在生活中必需有责任心,有担当,成熟稳重……总之我要的就是一种趋近于完美的爱情。当然,我还有对生活习惯的强烈要求,我需要我们的兴趣爱好也一样,行为习惯也不能相差太大,例如,我希望他不抽烟,不喝酒。如果他之前有这样的不良嗜好,我希望他能够改正,我想如果他很爱你就一定会为你改变。同时对待事情的看法也要相差不多,因为他毕竟是要和你共度一生的人,我想我苛刻的要求只是为了在爱情的长跑中能够不在中场退出,能够胜利到达终点,能够有被人羡慕的爱伴随着我们的一生直到永远。 二、在学习《爱情心理学》之后 在上完课后,我又重新认识了爱情,同时也渐渐发现在爱情的历程中,有太多的东西需要我们学习,所谓爱情,即尊重、理解、关心、责任。这四个词看似简单,却字字铿锵有力。这包涵了太多太多的东西,这使我对爱情又有了新的理解和感悟。在爱的过程中我其实考虑自己的部分实在太多了,我的种种要求近乎苛刻,种种希望近乎太完美,在现实的条件下,这种童话爱情是不可能存在的。在生活中,我们有太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克服,我们不是活在没有现实的真空中,爱情是需要相爱的人互相共同努力,共同创造的,你不能忽视这些问题,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但这一切都必需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脱离实际的爱情,是不会长久存在的。 在课堂上,老师为我们解答了爱的释义,Love这一单词的含义是这样的:L——Loyal——忠诚,O——Observant——用心,V——Valiant——勇敢,E——Enjoyment——喜悦。其实在整个爱的过程中,首先,我们要对爱情忠贞,在一起就代表一种责任,一个没有忠贞的爱情就是形同虚设,忠于爱情,才能有甜蜜而长久的相守。其次,我们需要用心面对这一感情,用心去爱,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创造,努力用心的营造属于只有你俩的爱情天堂。然后,我们还需要一颗勇敢的心。爱情需要勇敢,需要坚强,需要你勇敢的为自己的爱情打拼,勇敢的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7420140.html, 《俄狄浦斯王》中“俄狄浦斯情结”的反思 作者:卓壮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6年第30期 摘要:《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本文试通过对弗洛伊德认为戏剧中的悲剧效果是源于俄狄浦斯的恋母情结,对《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情结进行阐释、解读,由此对弗洛伊德给出的恋母情结是这部戏剧的主要悲剧根由做出一些反思。 关键词:俄狄浦斯王;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依德;反思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30--02 俄狄浦斯情结,我们也称之为“恋母情结”,它的首次出现是由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在1900年,他在《梦的解析》中对《俄狄浦斯王》这部悲剧进行了解析,并且提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个概念。他指出:索福克勒斯的悲剧《俄狄浦斯王》中的“恋母情结”是人类的一个共通点,俄狄浦斯是我们每个人的缩影,是一个有恋母情结的人。他认为《俄狄浦斯王》中的俄狄浦斯弑父娶母最主要的因素是他的恋母情结所致。 一、俄狄浦斯情结的解读 美国当代著名的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说过“在文化史上极少有东西像弗洛伊德的这个概念那样深入人心,哦,当然,这就是俄狄浦斯情结,我们全都熟悉它”。[1]对于“俄狄浦斯情结”是造成《俄狄浦斯王》悲剧根源来自于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认为,文学的创造和欣赏都得从无意识欲望——性本能这一根本动因去寻找。弗洛伊德从戏剧角度来解读的话,是倾向于《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效果来自于俄狄浦斯王的“恋母情结”。这种情感会让儿子在母亲身上有情感上的交流和体验,而这些会产生无意识的爱以及爱的假想敌。会让他对异性父母持占有的欲望,期待自己的竞争对手即同性父母死亡,这些都在表明他爱自己的同性父母,厌恨或是排斥自己的异性父母。在俄狄浦斯情结的症状中,这两个方面基本上会同时存在。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俄狄浦斯情结体验主要集中在儿童时期,之后会进入一段潜伏期。到青春期,俄狄浦斯情结又会再次显现出来,但每个人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克制和转移它。俄狄浦斯情结在人格的形成发展和爱的欲望倾向中有着很重要的推动作用。 弗洛伊德在他的另一本书《图腾与禁忌》里也有谈到俄狄浦斯情结。弗洛伊德在书中的第一章乱伦畏惧和第四章图腾崇拜在童年时期的再现里,想从人的本性出发来研究这些具有同一图腾氏族的、贫穷的、赤身裸体的食人生番是怎样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避免乱伦的出现。我们发现,所有存在着图腾现象的地方,几乎同时也会有这样的规定:把同一图腾当作信仰的氏族成员之间不能发生性关系,也不能通婚。而且这一定律执行的极为严格,男女一样,处罚一般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文档

关于拖延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论文关键词:拖延人格动机自尊 论文摘要:拖延是个体自愿做出的一种非理性的回避行为,它不仅导致成就低下,而且会降低人的主观幸福感。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两类,相应地,拖延行为的产生既有个体内部的原因,也有情境因素的作用。从个体角度来讲,低严谨性、低自尊、低能力和缺乏动机是主要因素,而任务厌恶和奖惩时限较长是影响拖延的情境因素。对拖延行为的干预应从主客观两方面着手。 拖延是一种十分普遍的行为,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习惯。Ferrari等指出,在普通人群中,25%的人将拖延报告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约40%的人曾因拖延而蒙受了经济上的损失。在学生中,拖延行为也十分常见,其发生比例约占学生日常生活事件的三分之一,并且这种比例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拖延的结果会令个体感到沮丧,长期的拖延会阻碍目标的达成、降低生活幸福感、导致低的学业成就,因此拖延行为被认为是一种非适应的,会对个体产生有害结果的行为[2]。为了弄清拖延的实质,帮助人们摆脱拖延带来的困扰,西方心理学家做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将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介绍,供对这一问题感兴趣的研究者参考,并希望借此带动国内的相关研究。 一、拖延的概念与类型 拖延一词的英文为procrastination,来源于拉丁文procrastinare, 意为推至明天(putting forward until tomorrow)。这个概念其实有正反两方面的含义,有时人们拖延实际上是一种策略,通过拖延可以争取机会、做好充分准备、避免冲动。当结果尚不确定时,等待而不是行动是更有价值的,但是当个体明知应该做的事情却拖延至最后一刻才做并因此导致负面结果时,拖延就是一种不良行为,本文所指的拖延就是这种负面意义上的概念。 拖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自愿、回避和非理性。首先,拖延是个体的自主决定,既不是受他人胁迫的不得已行为,也不是因为突发事件而导致的客观延误。其次,拖延带有回避性,拖延者不愿意开始或完成已经打算做的事情,这种回避与简单的回避决定(decision avoidance)不同,后者的最初意图就是延迟[3]。第三,拖延是个体的非理性行为[4],即尽管没有适当的理由、尽管延迟会造成不利的后果,个体还是选择了拖延。 拖延是个复杂的现象,按照拖延的性质可以把拖延分为特质拖延和状态拖延。特质拖延(trait procrastination)也称长期拖延(chronic procrastination),是一种人格特质。特质拖延者在任何情境中都会表现出一种拖延倾向,并报告有更多的拖延行为。特质拖延者又分为三类[5]:等到最后一刻才进行冲刺的唤醒型(arousal types);害怕失败、甚至害怕成功的回避者(avoiders);无法做出决定的拖延者(decisional procrastinators),状态拖延(state procrastination)是指在某种具体情境下发生的拖延行为,如大学生在写论文、考试复习时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3]。 有研究者认为拖延是个体对情绪反应的一种应对方式,并把拖延分为焦虑型拖延和放松型拖延[6]。焦虑型拖延也称紧张恐惧型拖延(tense-afraid type),这类拖延者害怕失败,也无法承受成功带来的压力,因此通过放松来暂时逃避压力,但享乐的同时也伴随着内疚和忧虑。放松型拖延也叫快乐寻求型拖延(pleasure seeking),这类拖延者在大学生中较为普遍,其特征是追求感官享乐、自我放纵,认为努力工作所得的回报小于付出,并擅长对自己的拖延行为找借口。 二、影响拖延的因素

对《心灵捕手》的心理分析

天才为什么自甘堕落——对《心灵捕手》的心理分析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蓝勃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他给上他课的大学生们留了一道难题,题目写在了楼道的黑板上,并称,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 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蓝勃教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我不相信你们有谁能给出答案,毕竟,作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他当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的。 但是,没两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但是,这个人并不愿露面,尽管露面可以享受难得的荣誉。 蓝勃教授再下战书,留了第二道难题,这道难题,他和伙伴花了整整两年才解开。 同样,没两天,那个“神秘数学天才”再次给出答案。这次,蓝勃教授看到了“神秘数学天才”的身影,发现他竟然是MIT这所顶尖学府的这栋大楼里的一位清洁工,但这位清洁工并不想被发现,他一边辱骂教授一边跑了。 这是著名的心理影片《心灵捕手》(又译名《骄阳似我》)一开始的情节。看到这种情节,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世界是分裂的。MIT的光辉,竟被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彻底盖住了。 他对天才说:你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 不过,外部世界的分裂,源自内心的分裂。这个落魄的男孩,他其实只是在工作之外的少数业余时间做一下解数学难题和读书这种“正确的事”,而多数业余

时间,他是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等。其中,他最拿手的是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 这个内心分裂的男孩叫威尔,等蓝勃找到威尔时,威尔已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而被关进监狱,但蓝勃申请作为威尔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威尔要与蓝勃配合解数学难题;二,威尔要看心理医生。 威尔不想看心理医生,但更不想蹲监狱。两害寻其轻,他不得已答应了做病人。 但是,作为天才的病人,威尔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最终,蓝勃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现在的心理学教授西恩来为威尔做治疗。 同样的,在第一次会面中,威尔也刺痛了西恩。他通过对西恩一幅画作的观察,而看出了西恩当时的心态。西恩的画作是一个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独自画船的人。对此,威尔看出了两个内容,他对西恩说,第一,你当时正在暴风雨中,第二,你娶了“错误的女人”。 西恩被激怒了,他警告威尔,不要侮辱他已死去的太太,而当威尔再次说“没错,你的确娶错了女人”时,西恩暴怒,他冲上去掐住威尔的脖子并威胁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 威尔震惊了。以前,他戏弄那些心理医生时,他们的方式先是惊惶,接着是掩饰自己的愤怒,而后是拒绝继续给他做治疗。但西恩不一样,他也被刺痛,但他直接表达愤怒。更不一样的是,这个被刺痛被激怒的男人,答应继续给他做治疗。 在心理治疗中,或者在一切亲密关系中,这都是很关键的一点。

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心得体会 导读:本文是关于心理学心得体会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心理学心得体会】 英国著名小说家莎士比亚说过:错误并非出自我们的星球,而是出自于我们自身。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其实,在我还没有学习心理学的时候,我一直对这个概念似懂非懂,本以为自己虽然对“心理”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但小小的心得体会还是有的,但经过老师的教导,才知道自己之前其实根本一点都不了解心理学,不过,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心理学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多了很多。 根据老师的教导,结合老师的原话,我对心理学的总结如下:(一)心理学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 (二)学习这门课程,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这门课程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

人。 经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有了许多体会,因此做下以下决定: (一)提高自控能力。可以看到,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实在很多,多到使很多人都没有去学习,整天只知道玩游戏打发时间,虽然我没那么严重,但也差不多,所以我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增强学习自觉性,否则再这么下去也是浪费时光,荒废学业。 (二)克服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我就是其中的一个。老师说过,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因此,我要的真正了解我自己,克服自卑。 (三)正确走好感情之路。这一学期的最后一讲,讲的就是大学生恋爱心理学,让我感到很震惊,没想到大学生恋爱有这么多学问。老师讲过,有同学们在恋爱过程中,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常有不同的表现。但由于气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故其表现也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各种气质类型的人都可能尝到爱情之果的酸甜苦辣。恋爱的不顺利,原因很复杂,但气质方面的消极因素无疑也起了作用。有的固然失之于古板迟滞,而有的却恰恰受害于过分的灵活通便。所以,拥有心理健康方面的心理知识,才能使自己走好自己的感情之路。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的课程已经结束了,但它能带给我很多东西。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

俄狄浦斯情结的心理学解读

开禧元年十二月乙卯务观东篱书。 文中追述了唐大中后诗风的变化,陆游以宽广的胸襟、客观的态度从历史流变中评说倚声的功过。 诗文、别集之后的评论是陆游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他的论说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批评思路,即对于任何一种文体,它能够在一定时期内流行,甚至成为一个时代的核心话语,那么它就总有了在那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特定的历史价值,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研究意义。附于经籍之后的短文,记录整理、收藏、校订的情况,颇具考证风格。如《跋老子道德古文》先叙述了版本流传的情况,接着简要说明了今世罕见的原因,并对自己二十年来的苦求终于得到收获,书籍得以保存感到欣慰。文章语言严谨,文风朴实。书画、法帖、碑铭之后的文字则或考证学术问题,或记录流传情况,或阐释艺术特征,或抒发复杂感情,信手拈来,别具风味,从中可看出宋代文人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丰富的精神世界。陆游此类题跋作品,能将多种艺术相结合,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如《跋兰亭序》云:“观兰亭者当如禅宗堪辨,入门便了”,将书法与佛法相结合,以禅宗的妙悟指明了书法欣赏的门径。而《跋临帖》:“此书用笔,霭霭多态度,如双钩钟王遗书,可宝藏也。”虽然只有二十字,却将笔法的神态活现出来,通过古今比较肯定了书的价值。 一种文学体裁的形成与确立,固然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与其题材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的特点密不可分,但更基本、更直观也是更重要的还是这种文体本身的体式特征。创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文章的指向,也是体式变化的主要因素。陆游的题跋文有的只是单纯性地记录,以做材料证据,如《跋Ν庵语》:“乾道庚寅十月入蜀,舟过公安二圣,见祖珠长老,得此书。珠自言南平军人,得法于庵云。”短短三十四字,交待了时间、地点、书的来历,叙事平实简单,如行云流水,未掺杂其他抒情、议论成份。此类只对载体记录而不生发的作品在陆游题跋文中并不多见,他大量的题跋作品都不限于对载体的解释、介绍,而是进行多面生发,力尽其变。如《跋吕侍讲岁时杂记》中将昔日与今夕对比,反 映战乱带来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不仅在节物风俗,更在志气人心,“求新亭对泣者”不易,作者唯有抚卷嘘叹。对题跋文体制变化的影响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是作者的创作目的。陆游的题跋文有多种写作因缘,或忧念国家时事,或追忆故人旧事,或批评文坛风气,或指引、鼓励后进。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别:一类是自记,作者对所接触的载体进行叙述、记录或评说;一类是应他人请求而作,涉及到所托之人,为题跋文体式变化增添了新的因素。第一类在陆游的题跋文中占大多数,此类文章多是有感而作,议论、描写、抒情不拘于一处,内涵丰富,包容极广。如《跋文武两朝献替记》、 《跋云丘诗集后》、 《跋徐侍制诗稿》等。 陆游题跋文的表现手法多样,比喻、排比、对比等往往融于一体。其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最见风神。大致可分为同一领域的比较和不同领域之间的比较两种。同一领域内还有横向与纵向比较的分别。如《跋乐毅论》中写道:“《乐毅论》横纵驰骋,不似小字;《瘗鹤铭》法度森严,不似大字。此后世作者所以不可仰望也。庚申重九日陆某书。”《乐毅论》世传系王羲之亲书于石,其突出特点是起笔收笔了无痕迹,宛如天来,既各具风姿,又左右顾盼,相映成趣。于古朴中有逸趣,风雅中不失凝重。而《瘗鹤铭》相传是王羲之悼鹤而作,他以鹤舞的神韵运笔,气势宏逸,神态飞动。陆游在此以二碑文作横向比较,虽同出一人之手,却笔韵各异,神态多姿。 题跋文领域的开拓与创新,促进了宋文的繁荣,而陆游的创作又代表了南宋题跋文发展的新高度。宋代散文对文体的回归,对自我的关注,对意义的追寻,对议论的爱好,都为题跋文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宋代文化的全面繁荣,也为题跋文的发展提供了素材和宽广的领域。即使是在南宋偏安的状况下,文化的影响仍是巨大的。它不仅丰富了题跋的表现内容,而且赋予它深沉的时代深意。题跋文的价值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它与其他文体的相互影响,以及它对文学创作、文学批评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俄狄浦斯情结的心理学解读 安 安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 100025) 精神分析学派有这样一个重要的概念,弗洛伊德认为,儿童在性器期(大约3~6岁)的后期,将经历俄狄浦斯情结。俄狄浦斯这个词来自于古希腊著名剧作家索福克罗斯的《俄狄浦斯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俄狄浦斯的王子,讲述了他没有逃脱预言而弑父娶母,最后落魄流浪的故事。而狭义的俄狄浦斯情结的中心思想就是男性儿童(或成人)内心弑父娶母的欲望。 一个比较全面的定义是:“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mplex),是儿童(或成人)对于养育双亲的爱与恨欲望的心理组织整体,它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为三角人际关系结 ? 621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就在下面,从学生到科学家,从秘书到总裁,从家庭主妇到销售员,拖延的问题几乎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相信大家也是有感呀!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1】 看完此书,对照自己,有两点发现:一是自己曾有很严重的拖延症,二是现在自己的拖延习惯少了很多。 这一改变并非是对拖延症采取了什么措施,只是因为自己的心态逐渐成熟罢了。 十七八岁或者更早一点的时候,我相信自己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 当时的状况大致是这样的:我刚经历高考,成绩不好也不差,进入了一所不是很出名的重点大学学着一个不是很热门的专业,总之一切都太普通不过。 但那时的我从来没有觉得自己普通过,每天都谋划着很多事情,并且坚信这些很快就会变为现实。 其中之一就是要在英语四六级上取得一个很高的分数,这个从一进大学就开始计划了,到最后的结果却是四级勉强通过,六级徘徊在通过的边缘。 考四六级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结果如此,原因很简单,考前几个月觉得时间还多,可以做点更重要的事情,考试前几个星期感觉再怎么准备也来不及了,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下一次上。 四六级只是其中比较低端的一个计划,还有很多高大上的计划,结局殊途同归。 现在看来,大学四年过得其实很不好,一直处于反省与自责之中,最后的两张证书毕业,显然与当初的梦想差距太大。 工作头几年是极其痛苦的,想成为的自己与实际的自己差距太大。

当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来观察自己的时候,生活才显示出它真实的样子:我其实太普通了,能力也一般,很多事情不是自己想做就可以做到的,过去是这样,现在是这样,将来很有可能还是这样。 这一发现至关重要:“因为,当我们按照自己真实的样子而不是按照自己希望的样子来接受自己的时候,我们才能以最有利于我们的方式来采取行动,而不是生活在拖延的无边阴影之下。” 三十而立,如今的我虽不能说成熟,但肯定没有太多的拖延症状。 每天早上七点之前,我会在小区跑两圈,如果下雨我就爬楼梯,从一楼爬到二十六楼,当年微不足道的小计划成了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两三年前,要求自己每月看一本书,现在基本达到了每月3本以上,如果某一周忘了看书,感觉就像缺了点什么。 虽然类似于信用卡到最后一天才还的事情还时而有之,但是只要不影响心情,拖延一点又何妨,谁没有点坏毛病呢。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范本【2】 在翻开之前,本人一直对自身在习惯养成、工作效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拖延深恶痛绝,并对自己是一名地地道道的“拖延症患者”深信不疑,且颇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意思,深恐将不断为此生以及此生中的若干年甚或几个星期的碌碌无为而追悔莫及,于是便一厢情愿地将治愈希望寄托在了广受推崇的这本书上。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细读之下,方知拖延这个问题竟然博大精深。 拖延心理学读后感。 它不只是一种简单的行为反映,更是心理和大脑共同作用力之下的产物。 正如书中所言:“拖延是由心理根源、生物因素和人生经验这三者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 ”倘若细究起各自拖延的根源,还会扯出诸如:早年记忆、对成功和失败的各种恐惧、模糊的自我认识以及家庭的态度等等,这些我们自己都不太愿意去触及的深层次感受仰或真相。

对《心灵捕手》的心理分析.doc

重塑自我 ——对《心灵捕手》的心理分析《心灵捕手》的故事并不复杂,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尚恩教授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被童年经历困扰的天才少年威尔重新找回自我,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此部以人物主导的影片聚焦于男主角威尔心灵受创的自我揭露与重建过程,细腻而真实地开展了一场心灵角力的战争。 威尔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天才,他经常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并时常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他能轻易解决数学教授和同事用数年才解开的难题(顺便说一句,小黑板上写的那道关于排列的题和答案都是很基础的,不是那种能困扰菲尔茨奖获得者多年的难题),却甘心当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其实,这种外部表征的分裂源于威尔内心的分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逻辑,我们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好我”,这些特质可以让自己维持并促进关系的发展,而自己某些特质的是“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一个关系的疏远甚至结束。威尔的逻辑是:“天才”是坏我,“平庸”是好我。他认为天才并不能换来关系中的亲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每当他展现天才时,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疏远乃至结束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聪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医生、“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等事情上。而尚恩却告诉他,他狂妄的聪明自信,不过是对痛苦的防御罢了。这种防御是一堵墙,令威尔只敢与书本建立关系,而不敢与外部世界直接建立关系。这深

深刺痛并震撼了威尔多年以来封闭孤独的内心世界,并让他渐渐对教授建立信任,并向其袒露心声。 接下来,尚恩让他明白,有时候不完美的东西才是好的。威尔深爱着一个女孩,却始终不敢深入了解她。因为他认为对方太完美了,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或者,用威尔的话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也害怕通过与对方的深入了解,渐渐发现对方身上的种种缺点,从而影响甚至颠覆对方在自己心中的美好想象。为了让威尔看到这个逻辑的内在荒谬性,尚恩不动声色地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尚恩说,他的太太放起屁来特别厉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了,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问他,是不是你在放屁,尚恩说是,因为他不忍心告诉太太她被自己的屁臭醒了。尚恩讲这个故事时,威尔忍不住大笑起来,尚恩自己也忍不住狂笑起来。故事讲完后,尚恩解释说,真实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合适”。这次咨询结束后,威尔立即去见他钟爱的女孩——哈佛大学的史凯兰去了。 渐渐地,威尔与史凯兰的感情日渐深厚。史凯兰希望威尔跟自己去加州,证明他爱她。但在威尔的世界里,这种搬迁是最可怕的事情。他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四次被送人寄养,其中三次被严重虐待。所以,他内心深处认为,换一个家是可怕的事情。于是,在第一次爱到最深处的时候,他也遭遇了最严重的危机。同时,威尔的事业也陷入危机。数学教授正接二连三地给他介绍优裕的工作,但是,对威尔而

大学生爱情心理学心得体会-精品文档

大学生爱情心理学心得体会 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查字典范文网小编整理了大学生学习爱情心理学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大学生爱情心理学心得体会篇一 我也切合现在大学生的实际心里,确定了属于我自己正确的爱情观。爱情,这一千百年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事物,不仅是诗人和艺术家们讴歌的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钥匙。爱情会给人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莫大的喜悦和幸福,使人们充满巨大的内在力量。它能使陷入困境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的希望。正如费尔巴哈所说的:对于恋爱对象来说,最大的幸福就在于爱情以自身的存在而使他(她)感到快乐只消瞥一眼心爱的人,我们就会心醉。爱情还会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使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处于失恋中的人们常常因此而失态。如果谁还要因此而承受恋人离逝之痛,那更是一下子容颜憔悴,让人看了也心酸。就连莎士比亚也会问:告诉我爱情生长在何方?还是在脑海,还是在心房?它怎样发生,它怎样成长? 而如今的大学生确也存在着各个方面的压力,因此恋爱问题也随之出现。就我而言,爱情始终是纯洁高尚的代名词,并不是呼之而来,弃之而去的玩具。因此对于青年人特别是我们大学生来说培养健康的爱情观与恋爱行为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首先,我

们必须提倡志同道合的爱情,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坚不可摧牢固的爱情。有话可谈的爱情才会长久。其次,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我们仍要把建设祖国这一目标放在首位,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了。最后,我们还应懂得爱情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 爱情心理学,即研究爱情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既不同于一般心理学,又不同于社会学意义上的关于爱情研究的学问,而是侧重于爱情生活这个特定的领域,选取其心理的角度展开研究。因此,它不偏颇于爱情现象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亦不对爱情行为作一般性的现象描述,也较少涉及爱情的审美标准和道德价值判断问题。它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按照爱情的纵向发展和横向联系的层次结构,指出其心理活动的进行及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从中找出带有一定规律性本质性的东西。 然而,爱情无疑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最为关注`最为敏感的问题之一,我想这也是学院组织我们听讲座的原因之一吧。同时,爱情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特别是这些年来,恋爱之风在大学校园里愈加盛行,它所带来的问题也愈加突出,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虽然高等院校对大学生的恋爱态度,已由不准谈恋爱发展到不提倡`不反对,最后发展到承认显示,合理引导。但有时这种所谓的引导是苍白无力的。据网上调查表明,大学生对爱情的认识主演来源依次是同龄伙伴

《儿子与情人》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分析

韩阳 内容摘要: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体现了主人公保罗的俄狄浦斯情结,由于对母亲莫瑞尔太太有着俄狄浦斯情结,保罗无论是和米丽亚姆柏拉图式的恋爱,还是和克拉拉的激情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本文分析了保罗的俄狄浦斯情节。 关键词:《儿子与情人》劳伦斯俄狄浦斯情结 1. 《儿子与情人》的创作背景 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文学中最有争议的和最特殊的作家之一。他声称,小说是人可以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的完美工具。艺术的任务是揭示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他有足够的勇气打破常规的写作风格,在他独特的写作风格中表现人性本能的力量。 劳伦斯(1885-1930)出生于英格兰中部诺丁汉郡的伊斯特伍德。他的父亲是一个酗酒的矿工。而他的母亲以前是一名教师,在教育方面大大优于她的丈夫。劳伦斯的童年就是在贫穷和父母之间的摩擦之中度过的。劳伦斯曾经在一封信中写道:“他们的婚姻生活一直如同战斗,我一出生就憎恨我的父亲。我还记得,当他碰我的时候,我会因恐惧而颤抖,自我出生前起他就一直很糟糕。”劳伦斯和他的母亲有很深的情感纽带,在母亲的鼓励下,劳伦斯对艺术产生了兴趣。劳伦斯的母亲就是小说《儿子与情人》莫瑞尔太太的原型。劳伦斯的母亲死于1910年,是劳伦斯帮她过量服用安眠药而死的。这一幕在小说《儿子与情人》中被重现。现实主义是劳伦斯的著作的主要特征,他的许多小说有一种忧郁的基调。劳伦斯被认为是20世纪文学最多才多艺和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除了他最著名的小说以外,劳伦斯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诗人,散文家,评论家和旅行作家。 2. 《儿子与情人》的主要情结 《儿子与情人》是一部准自传性质的作品。这本书生动逼真的描述了劳伦斯早期生活的伊斯特伍德的情景。小说的主人公保罗·莫瑞尔,是以劳伦斯本人为原型;酗酒的矿工父亲和抗拒他的强大母亲是劳伦斯父母的写照;小说中早逝的哥哥威廉,取材于劳伦斯的哥哥欧内斯特。在小说中,母亲从她的大儿子威廉那里来获得代替他父亲的精神满足感。当威廉去世后,他的弟弟保罗成为了母亲眷恋的对象,最终,成为了她的受害者。保罗对米丽亚姆的真爱受到母亲的破坏,母亲不允许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年轻的女子产生真正的爱情;之后,他与有夫之妇克拉拉有了一段激情,这也许是小说中唯一的虚构部分。克拉拉的丈夫是一个酗酒的工人,在教育方面远逊于克拉拉,这和莫瑞尔一家的情况十分相似。虽然克拉拉希望从保罗身上得到更多,可保罗除了性的激情以外不愿做出任何的承诺。两人的恋情结束后,克拉拉回到了她的丈夫的身边。保罗虽然不能完全了解自己无意识的动机,但劳伦斯却在故事情节中默默地传达了一种信息,只有母亲的死才能解放保罗。在书的结尾,他终于能够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生命了,尽管我们仍然不确定他是否能最终战胜她的影响力。整个故事可以看作是劳伦斯自己的精神分析,一个年轻人如何竭力摆脱母亲的影响。 《儿子与情人》的成功,不仅因为它是劳伦斯的自传,还因为它是一部关于生活的本质的杰作。保罗是迷失于恋爱中的男人的代表。保罗不能全心全意爱一个女人,这源于他精神和肉体的分离。许多评论家分析了保罗的悲剧及其产生的原因。事实上,保罗的悲剧起因于很多原因。有些原因是外部的,来自于他人和社会; 有些原因是内部的。弗洛伊德提出的俄狄浦斯情结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3. 《儿子与情人》中体现的俄狄浦斯情结 俄狄浦斯情结或许是弗洛伊德最著名的性学理论。俄狄浦斯情结的名字来源于希腊故事。在故事中,俄狄浦斯被预言会谋杀他的父亲,并与他的母亲发生关系(结果确实是如此,虽然他并不知情)。弗洛伊德认为,这种被压抑的欲望存在于大多数年轻男孩心中。《儿子与情人》极大的受到了弗洛伊德心理分析理论的影响。弗洛伊德最著名的理论,即俄狄浦斯情结,其中儿子不自觉地渴望他的母亲,而憎恨他的父亲,在小说中得到体现。在小说中,莫瑞尔

心灵捕手心理学分析

心灵捕手心理学分析 《心灵捕手》描绘了一位愤世嫉俗的青年威尔,透过与心理医生西恩的情感互动,逐渐自我揭露对人际互动、知识求问、爱情探索、人生信念、以及亲情伤害等心理过程,走出童年受虐的阴影,并尝试与他人建立亲密及信任的关系。透过这部电影,我见证了威尔从行为到心理的点滴变化,也从中学会了要多与人交流并完善自我的心理弱点。 威尔是一个自甘堕落的天才,他经常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并时常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他能轻易解决数学教授和同事用数年才解开的难题,却甘心当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其实,这种外部表征的分裂源于威尔内心的分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逻辑,我们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好我”,这些特质可以让自己维持并促进关系的发展,而自己某些特质的是“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一个关系的疏远甚至结束。威尔的逻辑是:“天才”是坏我,“平庸”是好我。他认为天才并不能换来关系中的亲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每当他展现天才时,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疏远乃至结束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聪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医生、“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等事情上。而尚恩却告诉他,他狂妄的聪明自信,不过是对痛苦的防御罢了。这种防御是一堵墙,令威尔只敢与书本建立关系,而不敢与外部世界直接建立关系。这深深刺痛并震撼了威尔多年以来封闭孤独的内心世界,并让他渐渐对教授建立信任,并向其袒露心声。 接下来,尚恩让他明白,有时候不完美的东西才是好的。威尔深爱着一个女孩,却始终不敢深入了解她。因为他认为对方太完美了,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或者,用威尔的话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也害怕通过与对方的深入了解,渐渐发现对方身上的种种缺点,从而影响甚至颠覆对方在自己心中的美好想象。为了让威尔看到这个逻辑的内在荒谬性,尚恩不动声色地讲了一个自己的故事。尚恩说,他的太太放起屁来特别厉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了,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问他,是不是你在放屁,尚恩说是,因为他不忍心告诉太太她被自己的屁臭醒了。尚恩讲这个故事时,威尔忍不住大笑起来,尚恩自己也忍不住狂笑起来。故事讲完后,尚恩解释说,真实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合适”。这次咨询结束后,威尔立即去见他钟爱的女孩——哈佛大学的史凯兰去了。 渐渐地,威尔与史凯兰的感情日渐深厚。史凯兰希望威尔跟自己去加州,证明他爱她。

爱情心理学课后感

爱情心理学课后感---爱情是什么 机械工程学院机自093班宋飞 0908030234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执子之手,与子同眠.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诗经·邶风·击鼓》 爱情心理学的课程随着顾老师对爱情观变化趋势的讲述而收尾了。从主从关系到伙伴关系,从感性到理性,从道德婚姻到契约婚姻,从有性婚姻到无性婚姻,从终身婚姻到阶段性婚姻……人们对爱情的价值取向正逐渐的发生这样的变化。听完最后一节课我深有感触,如果说这是社会发展带来的男女普遍适用的爱情发展规律。那么当下男女关系的纠结不是“爱的纠结”,是男人不能成为成功人士的纠结,是女人不能忍受清贫的纠结。为了化解这样的纠结,男人就要先创业后相爱,不再承受爱与不爱的纠结了。 问世间情为何物?有人说:爱情是生理、心理和社会伦理的三位一体,爱情的特质是由爱情的结构决定的。当然,从学术的角度来讲,为爱情下这个定义不会引起任何争议,因为它涵盖了生理、心理和社会伦理的方方面面。但仔细品味发觉少了点儿什么。对于爱情是什么什么东西还是让人有点无法理理解。 一、什么是真正的爱情? 现代社会,将“爱情”这两个甜蜜字眼滥用得太多了,有时侯,我会想,到底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我直到现在还依然记得老师在课堂上说的一句话:“真正的爱情应当是优雅的,而不是做秀。”这句话给我印象很深,在大学校园里四处可以见到一对对的情侣,但是我并不羡慕那种整天扭捏作态的人们,因为在更多的时候看来,他们所谓的爱情好像只是摆给别人看的,而非真正彼此相爱,所以更根本谈不上优雅。

爱情,这一长久以来被人们普遍赞颂、普遍追求的美好感情,不仅是艺术家和诗人们讴歌的永恒主题,也是每个热爱生活的人所向往的美好感受。爱情会给人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莫名的喜悦和幸福,使人们充满巨大的内在力量。她能使陷入困境的人们勇于面对困难,鼓励他们重新站起来去获得生的希望。费尔巴哈说:"对于恋爱对象来说,最大的幸福就在于爱情以自身的存在而使他(她)感到快乐……只消瞥一眼心爱的人,我们就会心醉。"爱情还会带来什么?会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悲伤,使人们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失恋的痛苦不是用言语可以表达的。 爱情究竟是什么?既让人欢乐,又能让人悲伤,但永远都会被人们追随,真是奇妙! 我曾经读过到一段关于柏拉图和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关于爱情的讨论的描述,我觉得很有哲理,发人深思。爱情就正如穿越麦田和树林,只走一次,不能回头。要找到属于自己最好的麦穗和大树,你必须要有莫大的勇气和付出相当的努力。而且也应当具备一眼识佳人的智慧。 我还是相信爱情这种美好的感情的,上至王孙公子,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不能脱离爱情。爱情是两个人共同构建起来的,只有在双方不断的付出与获得中渐渐加深,在相互的宽容与体谅中得到升华。一旦有一方停止了关爱,不愿再付出了,那么爱情就会慢慢消逝。单方面投入的爱情是脆弱的,没有人能对长期的心理不平衡毫无怨言,这样的爱情注定充满悲剧,无法长久的。如果想要得到爱情,就要懂得付出真心,如果无法得到爱的回应,就应学会放弃。爱情是两个人互相爱慕,彼此吸引,没有丝毫勉强的感觉。 我期待这样的爱情:她应当是两个灵魂之间的交流,是两个人之间最亲密的

弗洛伊德和俄狄浦斯情结

弗洛伊德和俄狄浦斯情结 打印发给朋友发布者:玄轩 热度49票浏览2516次【共0条评论】【我要评论】时间:2007年1月10日 20:19 弗洛伊德和俄狄浦斯情结 来源:原创作者:玄轩 精神分析主义心理学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恋母情结”,指的是儿童依恋父母中异性的一方,即儿子依恋母亲,嫉妒父亲;女儿依恋父亲,嫉妒母亲。儿童三到六岁时,里比多(Libido,性本能)集中在自己的生殖器上,受里比多的驱使,男孩要占据父亲的位置,会有与父亲争夺母亲的表现;女孩要占据母亲的位置,会有和母亲争夺父亲的表现。这个时期弗洛伊德把它叫做性器期,也叫恋母情结的阶段。恋母情结也叫“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nplex),它源自于古希腊的一个神话故事。 故事说的是:渴望子嗣的底比斯国王拉依俄斯国王和他的妻子依俄卡斯特阿波罗的神谕说“你将有一子,但命运女神规定你将死在他之手。”拉依俄斯很震惊,于是在儿子刚出生时就把它的两脚踝刺穿,命牧羊人扔到森林里。好心的牧羊人于心不忍,就把婴儿交给为波吕波斯国王放牧的牧羊人,最终为波吕波斯的国王科任托斯收养,取名俄狄浦斯,意即“肿疼的脚”。 俄狄浦斯渐渐长大成人,一次偶然的事件使他得知自己非科任托斯亲生,他对此寝食不安,于是去请求太阳神阿波罗的神谕,阿波罗对他说:“你将杀死你父亲,娶你母亲为妻,并生下可恶的子孙留在世上。”俄狄浦斯唯恐预言实现,当即离开波吕波斯前往俾俄喜阿。路上一个驾车而过的男子盛气凌人地吆喝他让路,俄狄浦斯愤怒地杀死了他然后继续上路。他不知道这个男子就是他的亲生父亲。 来到底比斯城下,俄狄浦斯轻而易举地破除了威胁底比斯王国的人面狮身的怪物斯芬克司的关于“人”的谜语,赢得了底比斯王国和前国王的妻子依俄卡斯特为妻,他们一同治理底比斯,深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可是他一直也都不知道自己的妻子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 然而不幸的是,当他们的孩子长大成人之时,底比斯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可怕的瘟疫,全城都被病毒和饥荒所笼罩。阿波罗的神谕告诉他:“是杀害前国王拉依俄斯的血腥罪恶使得全国人民陷于沉沦。”于是俄狄浦斯请来最受人尊崇的盲者先知提瑞西阿斯帮忙缉凶调查。在百般恳求之下,先知终于无奈地说出真相:“俄狄浦斯,那正是你呀,你的罪恶使全城遭殃!你杀害国王,和你所爱的人在罪恶中一起生活!” 真相终于大白,既是母亲又是妻子的依俄卡斯特受不住这一打击吊死在卧房里,俄狄浦斯也因逃不脱自己杀父娶母的命运,悲痛万分地刺瞎了双眼,好让自己不再看见命运安排下自己所做的和所遭遇的一切。他离开了底比斯,带着狂乱的心情开始在世界各地盲目地流浪直至老态龙钟,以此作为对自己的惩罚,洗刷杀父娶母的罪恶,等待着命运女神的最后判决。俄狄浦斯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成了杀父娶母的第一悲剧性人物。 精神分析学的泰斗弗洛伊德引用这一神话故事,道出了俄狄浦斯情结这一概念,也即恋母情结。他陈述道:“儿子在幼年时就已经开始对母亲形成一种特殊的亲密情感,他认为母亲属于他一个人,因此感到父亲是争夺他个人财产的竞争对手。与此同时,小女孩认为母亲干扰了她与父亲之间的亲密关系,并认为母亲占据了她本应有的位置。观察表明,这种情感可以追溯到儿童早期,我们把它称之为‘俄狄浦斯情结’(Oedipus Conplex)。它在儿童的心理生活中扮演着一个固定的异常重要的角色。”不过弗洛伊德认为,有关俄狄浦斯的传说只是以稍为和缓的方式展示了源于儿子的两种极端的愿望,即杀父娶母,真正的亲子关系还远比作这个神话故事所揭示的复杂得多。 有人说,俄狄浦斯是在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杀父娶母的,弗洛伊德认为他是因恋母杀父,这就冤枉了一无所知的俄狄浦斯。其实不然,弗洛伊德正是通过俄狄浦斯这一形象揭示出恋母情结的无意识性。儿童最早接触的异性就是自己的父母,由于里比多的驱使依恋与自己异性的一方父母,嫉妒乃至怨恨另一方。然而社会道德规范并不支持这一亲密关系,儿童必须将这一情感压抑到潜意识里而不再提及。 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过低而非过高估计了它的影响。恋母情结如果不受控制而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很可能就是杀父娶母,这就是为何弗洛伊德要借用俄狄浦斯的故事来揭示这一情结。在弗洛伊德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