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新版.pdf

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新版.pdf
新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新版.pdf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

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55相等

288相等

377相等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

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

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 = 10 。

2.记录数据:

物距u的大小成像情况

u1=30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u2=15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3.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0、11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温度计,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三、实验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5.估测冷水温度。

6.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器材:温度计的量程 -10~110 摄氏度,分度值 1 摄氏度。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估测温度实测温度

热55摄氏度50摄氏度

温38摄氏度37摄氏度

冷15摄氏度18摄氏度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8、22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一、实验目的

练习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长度,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练习估测到分度值的下

一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三角板(2块),物理课本,硬币,约30cm长细铜丝,铅笔。

三、实验原理: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2.用毫米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记录要求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用毫米刻度尺和三角板测硬币的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4.测细铜丝直径,记录要求同上。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刻度尺的量程 0~20 mm,刻度尺的分度值 1 mm,零刻线是否磨损否。

2.记录数据:

物理课本长 300 mm,宽 210 mm。硬币的直径 25 mm。细铜丝的线圈长度 20 mm,线圈圈数 10 ,细铜丝的直径 2.0 mm。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9、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原理:

速度=路程/时间(v=s/t)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物理量路程s/cm时间t/s平均速度/ (cm/s)

5第一次5010

6.7

第二次10015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越来越快。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2、26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

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托盘天平(已调平待用),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明烧杯和

盐水的总质量)。

三、实验原理:

密度=质量/体积(ρ=m/v)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记录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

(3)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盐水的体积。

(4)用天平称量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计算盐水的密度。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记录:天平的最大称量值为 200 g,游码标尺的分度值为 0.1 g,量筒的测量范围为 50 ml,量筒的分度值为 1 ml。

(2)实验记录:

烧杯和盐水

的总质量m/g 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V/cm3

烧杯和剩余

盐水的质量

m1/g

量筒中盐水

的质量m2/g

盐水的密度

ρ/(kg/m3)

1503011436 1.2x103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0~5 ,分度值0.1 ,指针是否指零刻线是。

2.记录数据:

手的拉力F/N 钩码受到的重力G/N A弹簧测力计示数

F1/N

B弹簧测力计示数

F2/N

4N 1N 1N 0.98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7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弹簧测力计,铁架台,相同的钩码5个(质量已知),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原理:

g= G/m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0--5 N,分度值为0.1 N。

实验次

1 2 3 4 5

物理量

质量m/kg 0.05 0.1 0.15 0.2 0.25

重力G/N 0.5 1 1.5 2 2.5

G/m 10 10 10 10 10

2.图像:画右边

(3)实验结论: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成正比。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3、20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实验目的

探究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毛巾。

三、实验原理:

二力平衡的条件(F=f)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2)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3)改变压力,将砝码放在木块上,测出木块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4)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将毛巾平铺在水平桌面上,测出压力F=G木块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为___0~5_____N,分度值为_____0.1___N。

(2)实验记录:

实验次数接触表面压力F滑动摩擦力 f /N

1 木—木F=G木块2N

2 木—木F>G木块3N

3 木—毛巾F=G木块 3.5N

(3)实验结论:

在接触面相同时,__压力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压力相等的情况下,接触表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___越大____。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6、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

量大小)。

三、实验原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F1×L1=F2×L2)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杠杆平衡后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杠杆平衡后再次测出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杠杆标尺上的分度值是30 cm,每一个钩码的重力是0.5 N。(2)数据记录:

实验次数动力

F1/N

动力臂

L1/cm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

F2/N

阻力

L2/cm

阻力×阻力臂

/(N·cm)

1 1 5 5

2 2.5 5

2 4 10 40 2 20 40

(3)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6、11地点:物理实验实验名称: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

一、实验目的: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是否有关?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毫米刻度尺,长木板,木块(附挂钩),弹簧测力计,细线、木垫(或塑料垫)。

三、实验原理:

η=W有/w总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测出木块所受重力。

3.组装斜面。

4.用弹簧测力计将木块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5.测出木块上升的高度h和木块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

6.计算有关物理量的数值,并得出结论。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木块所受重力N。

上升的高度h/cm 沿斜面的

距离s/cm

弹簧秤的

示数F/N

有用功W有

/J

总功W总/J

斜面的机械

效率η

10 20 2 0.3 0.4 75 实验结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有关。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连接串联电路

一、实验目的

会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两只小灯泡,一个开关,两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条。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

2.正确连接电路元件组成串联电路。

3.改变开关位置,观察并记录开关在电路中的作用。

4.整理器材。

5.分析填写实验结论。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2.串联电路里,开关的控制效果与开关位置无关。(选填:有关或无关)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4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连接并联电路

一、实验目的:会连接简单的并联电路。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只小灯泡,3个开关,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根据电路图(如图所示),连接成并联电路。

3.断开和闭合开关S,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4.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1,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

象。

5.闭合开关S后,只断开开关S2,观察它控制电路的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

6.断开开关S,拆除电路,并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干路开关S所控制的用电器是全部(①L2、、②L1、③全部用电器)。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1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①L1 (①L1和L2、、②L1、、③L2) 。在连通的并联电路里,支路开关S2所控制的用电器是、③L2 (①L1和L2、、②L1、、③L2) 。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9、26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串联电路不同位置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4.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A点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B点的电流。

6.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C点的电流。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电流表的量程有 0~0.6 和0~3 ,大量程的分度值是 0.1 ,小量程的分度值

是 0.02 。

2.记录数据:

流过A点的电流

I1/A 流过B点的电流

I2/A

流过C点的电流

I/A

0.10.10.1结论: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一、实验目的

知道滑动变阻器的构造,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电流表,小灯泡( 2.5V),

开关,导线若干根。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设计并画出实验电路图。

3.正确连接电路。

4.调节变阻器到电阻最大值,试触开关,检查电路是否正确。

5.移动变阻器的滑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记录小灯泡不同亮度时的电流值。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电流表连接入电路的量程 0~0.6 ,分度值 0.02 。

2.断开开关,整理记录。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测量

灯泡发暗光发较亮光发更亮光电流值I/A0.10.20.3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并联电路电流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流表,探究并联电路干路电流和各支路电流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3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流表(0-0.6A、0-3A),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为 2.5V 和3.8V),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开关状态正确。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正常发光。

(4)将电流表接入A点,测出L1灯的电流。

(5)将电流表接入B点,测出L2灯的电流。

(6)将电流表接入C点,测出干路的电流。

(7)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接入电路中电流表的量程是0-0.6A,分度值是0.02A。

2.记录数据:

流过灯泡L1的电流I1/A流过灯泡L2的电流I2/A流过干路的电流I/A

结论: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的和。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跟各部分电路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0~15V),小灯泡3个(灯泡规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的量程和分度值。

(2)连接串联电路(注意开关的正确状态)。

(3)闭合开关查看两灯是否发光。

(4)将电压表与L1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5)将电压表与L2灯并联,测出它两端的电压,记入表格中。

(6)将电压表与整个L1 L2串联电路并联,测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记入表格中。

(7)更换一只小灯泡,重复实验步骤(4)至(6)。

(8)断开开关,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实验记录:

1.接入电路中电压表的量程是,分度值是。

2.测量数据:

实验次数L1灯两端的电压U1/V L2灯两端的电压

U2/V

串联电路的总电压U/V

1

2

实验结论:串联电路的总电压。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用电压表测并联电路中的电压

一、实验目的

练习使用电压表,研究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量程:3V、15V),2个小灯泡(额定电压不同),1个开关,若干条导线。预接电路(按图1连接好部分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将电池和开关接入电路(注意开关正确状态)。

3.用电压表测出L1两端电压。

4.用电压表测出L2两端电压。

5.整理器材。

6.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灯泡L1两端电压

(V)灯泡L2两端电压

(V)

L1和L2两支路

电压的关系

结论:并联电路中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三个(5Ω、10Ω、15Ω),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10Ω)。预接电路(按实验电路图连接好电路,待用)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观察电压表、电流表指针是否指向零,并记录两表接入电路中的量程。(2)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

(3)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并记录电压、电流和电阻值。

(4)换接第二个电阻(记录电阻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量并记

录电流值。

(5)换接第三个电阻(记录电阻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压一定,测量并记

录电流值。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电压表接入电路的量程,电流表接入电路的量程。

2.数据记录(电压= V)

实验次数电阻R/Ω电流I/A

1

2

3

实验结论:电压一定时,。

年级:九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

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电压表(0-3V、0-15V),电流表(0-0.6A、0-3A),定值电阻一个,开关,导线若干,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滑动变阻器(20Ω)。

三、实验原理: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按图正确连接电路。

(3)检查电路,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其阻值最大。

(4)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测量电流和电压值并记录。

(5)保持R阻值不变,调节滑动变阻器三次,测出对应电流值并做记录。

(6)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电压表量程,电流表量程。

2.数据记录(电阻= Ω)

实验次数电压U/V电流I/A

1

2

3

4

3、图像

4、实验结论:电阻一定时,。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 记录数据 实验结论 (1) 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等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11、15 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 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凸透镜的焦距=10 。 2. 记录数据: 3. 实验结论: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943-1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 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将一饮料瓶底部扎几个细孔,再往饮料瓶中到入适量的水,此时会发现瓶底处有水流出,可以印证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继续迅速把饮料瓶中灌满水,然后拧紧瓶盖,这时可观察到饮料瓶底部并没有水流出。如果再拧松瓶盖,又发现水流了出来。这说明是大气压作用形成的这一现象。 二、另取一空饮料瓶灌满水后拧紧平盖,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一钢针。轻轻的在饮料瓶下部侧壁烫一细孔(注意烫孔时不要用力挤按饮料瓶)。当扎完小孔后会发现并没有水流出,在第一个孔的相同高度处,任意位置再烫一个细孔后发现依然没有水流出来。这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的结果,并且证明了大气压是各个方向都存在的,与液体压强特点形成对比。之后在前

两个细孔的上方再烫一细孔后,发现下面的细孔向外流水,而上面的细孔不向外流水,并且有空气从此处进入饮料瓶内上方。如果拧开饮料瓶的瓶盖会发现三孔都会流水。且小孔位置越靠近瓶底,水柱喷的越远。 三、再取一饮料瓶灌满水并拧紧瓶盖后,把它倒置在盛有足够多水的玻璃水槽中,在水中把瓶盖拧下来,抓住瓶子向上提,但不露出水面发现瓶里的水并不落回水槽中。(可以换更高的饮料瓶做“对比实验”,为托里拆利实验的引入打好基础。)还可以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在瓶底打孔,立刻发现瓶里的水流回水槽中。原因是瓶子内、外均有大气压相互抵消,水柱在本身重力的作用下流回水槽。 四、还可以选用易拉罐,拉盖不要全部拉开,开口尽量小一些。倒净饮料后用电吹风对罐体高温加热一段时间后,把拉口处用橡皮泥封好,确保不漏气。再用冷水浇在易拉罐上,一会听到易拉罐被压变形的声音,同时看到易拉罐上有的地方被压瘪。说明气体热胀冷缩、也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管理实验报告

重庆工商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组长: 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体验沟通的过程,观察领导者的产生,感受领导者的影响力,通过本次实验培养我们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人际影响力等能力。具体如下: (1)检测个人的沟通表达能力。语言表达准确简洁,清楚流畅。(2)培养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能力。 (3)分析问题时应全面透彻,做决定时果断认真,培养了分析界定,科学决策的能力。 (4)人际合作能否尊重他人,善于倾听,善于把众人意见引向一致,培养了有效调动人积极性的能力。 二、实验过程描述 实验课过程其实是一个无领导的讨论过程。首先每个人轮流进行发言了;其次是自由讨论,对别人观点进行点评交流;最后小组统一意见,选出代表对本组观点进行阐述。 我们小组首先确定了主持人,由主持人主持我们小组轮流发言,在发言前小组成员有几分钟思考时间把自己的顺序写下来后再发言,每个人发言后会有人提出意见或建议,经过所有成员的发言,由主持人综合一个答案,并询问大家意见,如无意见,主持人遍准备对本小组结论进行阐述。 题目如下:有一艘游艇,在海上遇难,现有9人得以乘上救生艇,

但是救生艇在漏气,现假设他们都不会游泳,掉进海里就会死,现在有一架直升飞机前去救援,但是一次只能就一个人到飞机,救生艇上的9个人。 (1)9岁的女儿童,是一位小学生; (2)第二位是18岁的高三男中学生,曾在全国物理竞赛拿过第一名; (3)第三位23岁的女运动员,曾为国家拿过奥运会金牌,并且现在处于事业的巅峰时期,有望在下届奥运会再次拿金牌; (4)第四位是36岁的律师,在律师界也是很有名气的人物,并且为人正直,同时她还是女儿童的爸爸; (5)第五位是38岁的男性职业经理人,曾在大型国营企业扭亏为盈。 (6)第六位是41岁医生,在全国也是知名的,技术非常好的医生,目前持一项重要医学课题。 (7)第七位是45岁男性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是某国际性学术的学科带头人。 (8)第八位是一位53岁的中学教师,深受学生爱戴。 (9)第九位是一位68岁老将军,曾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现已退休。 问题是:将这就个人进行救援排序。 三、实验结果描述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的范文 篇一:初中物理实验报告(921字) 器材 找一个底面很平的容器,让一个蜡烛头紧贴在容器底部,再往容器里倒水,蜡烛头并不会浮起来;轻轻地把蜡烛头拨倒,它立刻就会浮起来。 可见,当物体与容器底部紧密接触时,两个接触面间就没有液体渗入,物体的下表面不再受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强,液体对它就失去了向上托的力,浮力当然随之消失了。 现在,你能提出为潜艇摆脱困境的措施了吗? “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对“浮力就是液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和向下的压力之差”这一结论是可以理解的,但却难以相信,因此做好浮力消失的实验是攻克这一难点的关键,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方法。 [方法1] 器材:大小适当的玻璃漏斗(化学实验室有)一个、乒乓球一只、红水一杯。 步骤: (1)将乒乓球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乒乓球很快浮起。 (2)用手托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夹在中指和无名指之间),将乒乓球放入其中,以大拇指按住乒乓球,将水倒入漏斗

中,松开拇指,可见乒乓球不浮起,(这时漏斗柄下口有水向下流,这是因为乒乓球与漏斗间不太密合)。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见漏斗柄中水面逐渐上升,当水面升至乒乓球时,乒乓球迅即上浮。(若漏斗柄下口出水过快,可在乒乓球与漏斗接触处垫一圈棉花,这样可以从容地观察水在漏斗柄中上升的情况。) [方法2] 器材:透明平底塑料桶(深度10cm左右,口径宜大些,便于操作)一只、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块(如象棋子、积木、保温瓶塞等)一个、筷子一根、水一杯。 制作小孔桶:取一铁扦在酒精灯上烧红,在塑料桶底面中央穿一小孔、孔径1cm左右,用砂纸将孔边磨平即成一小孔桶。 步骤: (1)将木块有意揿入水中,松手后木块很快浮起。 (2)将木块平整的一面朝下放入小孔桶中并遮住小孔,用筷子按住木块,向桶中倒水。移去筷子,可见木块不浮起。(这时小孔处有水向下滴,这是因为木块与桶的接触面之间不很密合)。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块立即上浮。 上述两例针对实际中物体的表面不可能绝对平滑这一事实,巧妙地利用“小孔渗漏”使水不在物体下面存留,从而使物体失去液体的向上的压力,也就失去了浮力,结果本应浮在水面上的

洛阳市“争当小实验家”物理竞赛试题

第四届全国少年儿童“争当小实验家”科学体验活动 全国总决赛物理试题(小学高年级组样卷) (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题目基础知识实验设计综合拓展总分 填空题选择题实验操作实验报告 得分 【基础知识】(共30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5空共10分) 1.白炽灯泡的灯丝是用金属制作的。 2.在平面镜中可以看到大小相等、方向的正立虚像。 3.如图,橡皮筋秤没挂重物时底端在“1”处,挂2个相同 小螺帽时底端在“5”处,如果挂1个小螺帽,底端应 该在(“”)处。 4.每一个磁铁都有两极,分别叫S极和______极。 5.你心目中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他的伟大发明或发现是。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处,每题2分, 10题共20分) 1.200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得主是 A.阿尔贝·费尔B.格哈德-埃特尔C.马里奥-卡佩奇 2.相同的电池并联使用时 A.电压不变B.电压升高C.电压降低 3.动滑轮的作用是 A.改变用力的大小和方向B.只改变用力大小,不改变用力方向 C.改变用力方向,不改变用力大小 4.在冰面上滑动的冰壶会慢慢停下来,主要是因为冰壶受到了 A.大气压力B.地球引力C.与冰面之间的摩擦力 5.把一个平面镜竖直放置,一个人以2米/秒的速度垂直于平面镜走远,那么他在镜中的像 A.以4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B.以4米/秒的速度靠近平面镜 C.以2米/秒的速度远离平面镜 6.下列关于摆的说法中,是正确的 A.摆线越短摆动频率越快B.摆锤越轻摆动频率越快C.摆动的幅度越大摆动的频率越慢 7.下图中A点放个砝码杠杆两端会平衡A.2个B.3个C.4个 8.下面的物体中不容易导电的是。 A.铁丝B.塑料C.矿泉水D.铜片 9.电池的两极分别叫做。 A.南极、北极B.阴极、阳极C.正极、负极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完整版86599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 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 光的反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 5)两次。 (6)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系。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 1?记录数据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 等。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 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1、15地点:物理实验室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 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原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1。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松香、玻璃、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

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玻璃、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物理竞赛实验报告示范

实验报告示范(注:仅供参考) 题目1: 金属扬氏弹性模量の测量 一.实验仪器: 扬氏模量测量仪、光杠杆镜尺系统、千分尺、直尺、待测金属丝、砝码等。 二. 实验原理 如图1所示,设金属丝长度为L ,截面积为S , 其上端固定,下端悬挂砝码,于是,金属丝受外力 F の作用而发生形变,伸长了ΔL ,比值F/S 是金属 丝单位截面积上の作用力;比值ΔL /L 是金属丝の 相对伸长。根据虎克定律,金属丝在弹性限度内有: L L E S F ?= (1) 比例系数E 就是该金属丝の杨氏弹性模量。 设金属丝の直径为d ,则S =πd 2/4,将此式代入 (1)式可得 L d FL E ?=24π (2) 由(2)式可知,只要通过实验测出式中各量即可测定出金属丝の扬氏模量E ,实验测定E の核心问题是如何测准ΔL ,因为ΔL 是一个微小の长度变化量。 为测准ΔL 我们使用の光杆镜尺系统如图2所示,是由光杠杆和包括一个竖直标尺并带有望远镜组成の镜尺组来完成の。假定开始时平面镜の法线在水平位置,通过望远镜观察由平面镜反射标尺の像,假设标尺(竖尺)在望远镜分划板(或叉丝)上の读数为n 0。当金属丝在拉力F の作用下伸长ΔL 时,光杠杆の后脚f 1、也随金属丝下降ΔL ,并带动平面镜M 转过θ 角到M '。同时平面镜の法线on 0也转过同一角度θ 至on 。根据光の反射定律可知,从n 0发出の光经平面 镜M '反射至n 1,且∠ n 0on =∠ n 1on =θ ,此时入射光和反射光线之间の夹角应为2θ。设D 是光杠杆平面镜到标尺の垂直距离,K 是光杠杆后脚f 1到前脚f 2、f 3连线の垂直距离。n 0、n 1分别为金属丝伸长前后反射光线在标尺上の刻度读数,则Δn 就是标尺上の刻度差。由图2可知 (3) 图2 ΔL K 光杠杆 θ D n tg K L tg /2/?=?=θθ图 1 L ?L F f 1 θ θ n 0 望远镜 M O M ' D n 1 Δn 竖尺 n f 2,f 3

初三物理实验报告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一、实验目的: 1.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2个(规格相同),钩码2个,铁架台。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实验器材。 2.测量手的拉力。 3.测量钩码所受的重力。 4.测两个弹簧测力计相互作用的拉力。 5.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分度值 。 2.记录数据: 五、反思拓展: 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什么? 学校 报名号 姓名 得分____

探究浮力的大小和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的关系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实验时间:年月日 实验预习: 1、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其公式是: 2、若已知排开液体的体积V和液体的密度ρ液,能否推导一个公式来计算浮力?若能,请写出推导过程。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 1、参照实验一,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G=N。 2、如图,在溢水杯中盛适量的水,(液面刚好到达溢水口),弹 簧测力计挂住物体,将物体放入溢水杯中。 3、待溢水杯中的液体不在溢出时,在量筒中直接读出物体排开 液体的体积 V排=mL=m3 4、计算物体排开测量桶和液体的重力G排=mg=ρ液g V排= N。 写出计算过程 4、液体受到的重力G液=N。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在物理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雨抽测的实验题目是“探究浮力的大小”.他的实验操作步骤如图所示,实验过程如下. A.用细线将橡皮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测出 橡皮的; B.将水倒入溢水杯中; C.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橡皮浸没水中, 让溢出的水全部流入小桶中,同

)同一滑轮组,所提升重物越重,机械效率越 (2)双滑轮组和单滑轮组,提 的物体,相同的高度, 组机械效率大。 (3)指出提高机械效率的方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6368-8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3(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探究课题: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是放大的还是缩小的像?所成的像的位置是在什么地方? 2.猜想与假设: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分别是在平面镜的两侧。 3.制定计划与设计方案:实验原理是光的反射规律。 所需器材;蜡烛(两只),平面镜(能透光的),刻度尺,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一.在桌面上平铺一张16开的白纸,在白纸的中线上用铅笔画上一条直线,把平面镜垂直立在这条直线上。

二.在平面镜的一侧点燃蜡烛,从这一侧可以看到平面镜中所成的点燃蜡烛的像,用不透光的纸遮挡平面镜的背面,发现像仍然存在,说明光线并没有透过平面镜,因而证明平面镜背后所成的像并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是虚像。 三.拿下遮光纸,在平面镜的背后放上一只未点燃的蜡烛,当所放蜡烛大小高度与点燃蜡烛的高度相等时,可以看到背后未点燃蜡烛也好像被点燃了.说明背后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四.用铅笔分别记下点燃蜡烛与未点燃蜡烛的位置,移开平面镜和蜡烛,用刻度尺分别量出白纸上所作的记号,量出点燃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和未点燃蜡烛(即像)到平面镜的距离。比较两个距离的大小,发现是相等的。 5.自我评估。 该实验过程是合理的,所得结论也是正确无误.做该实验时最好是在暗室进行,现象更加明显。误差方面应该是没有什么误差,关键在于实验者要认真仔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

实验原理: 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 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 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 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 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 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 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年级:八年级姓名:日期: 实验名称: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一、实验名称: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二、实验目的: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铝块(或铁块)、、直尺等。 四、实验步骤: 1、用直尺测出铝块1、铝块 2、铝块3的体积,将数据填入表格。 2、用已经调好的天平测出铝块1、铝块2、铝块3的质量,将数据填入表格。 3、实验完毕,整理器材。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放大法。 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平衡法。 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3)转换法。 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①线性关系:Y=a+bx ②反比关系:Y=a+b/x ③幂关系:Y=axb 改直:logy=loga+blogx ④指数关系: Y=aexp(bx) 改直:Iny=Ina+bx 以上各式中x为自变量,y为应变量,同时又是被测量,a、b为常数。 (2)两个被测量之间的变化特征具有较强的可观察性。

实验报告-光学测角仪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成绩: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08.03.03 18:00指导教师:批阅日期: 光学测角仪的调整与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光学测角仪的主要构造,正确掌握调整光学测角仪的要求和方法; 2.测定三棱镜的顶角,观察三棱镜对汞灯的色散现象; 3.测定玻璃三棱镜对各单色光的折射率 【实验原理】 1.三棱镜顶角的测量 (1)自准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自准法测三棱镜顶角 图2是自准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示意图.利用望远镜自身产生平行光,固定平台(或固定望远镜),转动望远镜光轴(或转动小平台),先使棱镜AB面反射的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准线上部的交点上(即望远镜光轴与三棱镜AB 面垂直),记下刻度盘对称游标的方位角读数θ1、θ 2.然后再转动望远镜(或小平台)使AC面反射的十字像与“╪”准线的上交点重合(即望远镜光轴与AC 面垂直),记下读数θ 1′和θ 2′(注意θ 1与θ1′为同一游标上读得的望远镜方位角,而θ 2与θ 2′则为另一游标上读得的方位角),两次读数相减即得顶角α的补角.α = 180°-? ,可以证明

(1) (2)反射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图3为反射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示意图.将三棱镜放在载物台上,使平行光管射出的光束投射到棱镜的两个折射面上,从棱镜左面反射的光可将望远镜转至Ⅰ处观察,使用望远镜微调螺丝,使“╪”准线的中心垂直线对准反射狭缝像,从两个游标读出方位角读数?1和?2,再将望远镜转至Ⅱ处观测从棱镜左面反射的狭缝像,又可分别读得方位角读数?1′和?2′.由图3可知,三棱镜的顶角 (2) 反射法测三棱镜顶角 2.由各单色光的最小偏向角求折射率: 通过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可以求得折射率n (3) 式中i1,i2,δmin分别为某一单色光的入射角、折射角和最小偏向角,α则为三棱镜的顶角.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doc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距离 速度 时间符号:v=t s 实验装置: 1、检查实验器材是否齐全、完好; 2、按上图组装器材; 3、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填入表格中; 4、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填入表格中; 5、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V1=S1/t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6、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2; 7、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8、记录数据表格。 实验数据: 距离/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t1=V1= S2=t2=V2=

实验2 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实验目的:观察沸腾现象,找出水沸腾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器材: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杯(50ml),火柴,中心有孔的纸板、水、秒表。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 1、按上图组装器材。在烧杯中加入30ml的水。 2、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当水沸腾,即水温接近90℃时,每隔0.5min在表格 中记录温度计的示数T,记录10次数据。 3、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4、冷却后再整理器材。 5、以温度T为横坐标,时间t为纵坐标,在下图中的方格纸上描点,再把这些 点连接起来,从而绘制成水沸腾时温度与时间关系的图像; 6、整理、分析实验数据及其图像,归纳出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时间t/min0 0.5 1 1.5 2 2.5 3 3.5 4 4.5 …温度T/℃ 水中气泡变化情况沸腾前:沸腾时: 数据处理: 实验结论: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_3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 The Short-Term Results Report By Individuals Or Institutions At Regular Or Irregular Times, Including Analysis, Synthesis, Innovation, Etc., Will Eventually Achieve Good Planning For The Future.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初中物理实验报告简易版 用验电器演示导体和绝缘体 【器材】 验电器(或自制验电器),有机玻璃或橡胶棒,丝绸或毛皮,被检验的物体:铁丝、铜丝等金属丝,陶瓷' 松香、玻璃' 橡胶等。 【操作】 (1)将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或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与验电器接触,使验电器带电,金箔张开一定的角度,然后用手接触一下验电器上的小球,金箔马上合拢。这表明手碰了小球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手和人体传给大地了,这证明人体是导体。 (2)用上述方法使验电器重新带电。手拿铁丝和

铜丝等金属丝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可以看到金箔也会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通过金属丝和人体传到地球上去了,金属丝是导体。当手拿陶瓷、玻璃、松香等用它们去跟带电的验电器小球接触,金箔仍张开并不合拢,表明验电器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陶瓷' 玻璃' 松香等传到地球上,说明陶瓷、玻璃松香等是绝缘体。 【注意事项】 被检验的绝缘体的表面要清洁干燥,以免表面漏电。 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沸腾。 实验步骤: ①在烧杯里放入适量水,将烧杯放在石棉 网上,然后把温度计插入水里。 ②把酒精灯点着,给烧杯加热。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编号:QC/RE-KA8189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

扫描隧道显微镜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扫描隧道显微镜 学院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时间

摘要:本实验我们将从了解扫描隧道显微镜原理出发,熟悉各部件的工作原理和功用,掌握描隧道显微镜的操作和调试过程,通过对隧道效应和样品表面的形貌观测初步体会描隧道显微镜在微观观测和操作领域的重要作用,学会用计算机软件处理原始图象数据。 关键词:工作原理工作模式仪器构成操作方法 0 引言: 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总伴随着工具的完善和革新。以显微镜来说吧,发展至今可以说是有了三代显微镜。这也使得人们对于微观世界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从微米级,亚微米级发展到纳米级乃至原子分辨率。1982年,IBM瑞士苏黎士实验室的葛·宾尼(G.Binning)和海·罗雷尔(H.Rohrer)研制出的世界上第一台扫描隧道显微镜(简称STM)已达纳米级别。STM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实时地观察单个原子在物质表面的排列状态和与表面电子行为有关的物化性质,在表面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研究中有着重大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国际科学界公认为20世纪80年代世界十大科技成就之一,因此荣获了学界最高荣誉诺贝尔奖。在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多种观测仪器,继承了其在微观测量领域的显著优势,逐步改进其缺陷。2002年,曾在浙江大学举办的暑期物理竞赛夏令营中初步领略扫描隧道显微镜的风采,我认为了解和掌握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原理和操作对了解当代科技和先进技术有很大的帮助。 1工作原理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电子的隧道贯穿,也就是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电子云占据在样品和探针尖之间。电子云是电子位置具有不确定性的结果,这是其波动性质决定的。导体的电子是“弥散”的,故有一定的几率位于表面边界之外,电子云的密度随距离的增加而指数式地衰减。这样,通过电子云的电子流就会在表面和探针间的距离变化极为灵敏。探针在表面上扫描时,有一套反馈装置去感受到这一电子流(叫做隧穿电流),并据此使探针尖保持在表面原子的恒定高度上(图1)或者使得电子流保持在一定数值下。探针尖即可以以这两种方式描过表面的轮廓。读出的针尖运动情况经计算机处理后,或在银幕上显示出来,或由绘图机表示出来。使针尖以一系列平行线段的方式扫描,使可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表面图像。 图1 隧道电流的变化曲线 2工作模式 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工作模式分为恒电流模式和恒高度模式。 恒电流模式以控制隧道电流的恒定为手段。此模式可用来观察表面形貌起伏较大的样品。恒高度模式在扫描过程中保持针尖的高度不变。这种模式通常用来测量表面形貌起伏不大的样品。 3 实验仪器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人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停表,带刻度的木板(或轨道小车),小车,弹簧片,木块,刻度尺。 三、实验原理:、速度=路程/时间(v=s/t) 四、实验步骤或内容:、1、检查器材。 2、将木板用木块组装成斜面(倾角控制在20o以内),将弹簧片固定在斜面底端。 3、将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并开始计时,小车到达斜面底端停止计时。 4、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 5、重复步骤2-4,进行第二次测量。 6、分别计算两次小车的平均速度。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五、实验记录与结论物理量路程s/cm时间t/s平均速度/ (cm/s)第一次50105第二次1001 56、7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铁夹、铁圈(或三脚架)、温度计、蜡、海波、大号试管两支、烧杯、石棉网、水、火柴等实验步骤:按课本组装器材,在试管中加入一些蜡,将温度计的上端悬挂在铁圈上,下端插入蜡中,试管放入盛

水的烧杯中,烧杯放在垫有石棉网的铁圈上;点燃酒精灯,对盛有水的烧杯加热,注意温度计的示数变化,当温度上升至4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示数,直到固体蜡完全熔化,再继续加热几分钟;将盛蜡的试管换成盛海波的试管重复上述操作,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实验原理:实验结论:1海波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2石蜡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实验名称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目的: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仪器和器材:激光笔,1/4圆的玻璃片和木板各2片,铁夹平面镜一小片,记号笔,刻字用的胶面纸,木块铰链(2个),金属棒。实验过程:闭合激光笔的开关,可以观察到入射光线。转动金属棒改变入射角,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得出:光在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实验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放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仪器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白纸一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原理:、光的反射规律

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

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 科技小论文有时也称“实验报告”~是学生对研究的问题~特定设计的方案~经过反复实验~对获取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综合得出结论而写出的文章。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科技小论文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初中物理科技小论文范文 科学思维方式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例如~光是找找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1.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2.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 它是利用凹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1 / 11 3.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还要看清路边持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

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4.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5.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玻璃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国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汽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的~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2 / 11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取出来的时候~如果你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容易发生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和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它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比较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得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

物理竞赛高中三年安排

首先,物理竞赛成绩不取决于物理成绩,而是数学 高一 上学期 高中教材及配套练习册,两个月 更高更妙的物理,一个月(此书较简单实用) 任一本物理竞赛习题集、同时可以顺便准备一下期末考试 寒假去找物理实验培训或者讲座、顺便学微积分 下学期应该会有预赛,要去参加 大学教材及配套练习册一个月 程稼夫的力学、电磁学(一共4本,此两本必做) 一套竞赛习题集 200道、准备期末 暑假可以选择实验培训,或者去听讲座 高二假期参照高一 上学期 报名参加物理竞赛,考前可以有针对性的复习 考试后总结经验,查缺补漏,哪差补哪 准备期末 下学期 做练习册、做砖头吧 高三参加竞赛、考上了就准备决赛,省一准备保送自主,再惨就回去高考吧 高一新生如何准备高中物理竞赛 1.你先把高考物理课程的龙门专题做完。高一生首先要把基础课程学完,当时我们都是一年结束高中三年的物理课的,这里面龙门专题就要跟上你自学(或者是学校竞赛辅导讲的基础课)的进度。 一般到了你高二的时候,你就可以开始学习和做竞赛书了。如果你的龙门专题完成的比较快,那么早一点学习竞赛理论知识也是可以的。微积分用不上,但是小量分析必须会做!(其实就是微积分的推导过程)为什么说不要依赖于微积分呢?因为在IPHO以前的物理竞赛题解题思路与大学物理题是不一样的,如果你依靠微积分,那么高中物理竞赛书的思路你永远都学不会!所以,去学小量分析吧~当你弄明白了竞赛题的思路,可以适当的学一下微积分。

2.竞赛书首先是金牌之路,你要看的是讲解和例题,这些理论知识与高中课本非常不一样。如果你能看懂其中的80%,那就可以做后面的练习题了。当书后习题的80%你都会做的情况下,你可以同时进行下一本书。 3.然后是白皮(我忘记叫什么了,我们当年比较追捧旧版白皮,旧版好像是粉边白色的),这本书非常推荐,它的解题思路与金牌之路有很大不同,个人认为要比金牌灵活但是在理论上讲得更广一些(刚才百度了下好像是范晓辉写的?反正一般你去卖竞赛书的书店应该都知道)。 4.还有一本绿皮,我当年后做的,印象比较深刻。 5.程嫁夫的力学和电磁学,这好像是我最后阶段看的书(因为后来才弄到),印象很深,是非常好的书,讲的很清楚,但是对于初学阶段好像没什么大用。 6.难题集萃,恩,基本上你不进省队就不要看了,是一本又厚又难的书……如果你前面的书都看懂都做完了,闲暇时间可以做做难题集萃消遣下~但如果你的水平可以进入省队,那么在高三的时候就可以用很大块的时间来做难题集萃。想要进省队并且在全国决赛中取得好成绩,难题集萃是必须的——当然要不要努力进省队可以等到你高三再决定。 给你说下能进省队的一个衡量标准:你在高二时就要去报名参加物理竞赛,如果能进入复赛【决一等奖的,有实验考试】,就意味着你有机会进入省队。如果你在高二时你的分数就能获得一等奖【但正常情况下还是要给你算作二等将的,因为涉及到高三学生的保送前途】,那么你一定要向着省队努力。 还有很多书很多卷子我都不记得了,总之,理论部分做题是基础。我们当时金牌之路和白皮是必做书目,绿皮好像也是。历年竞赛题要最后做,掐时间,打分。属于模拟考试了~ 之后,你要是进入了全国复赛(只有进了复赛才有可能获得一等奖),你还需要准备实验部分……………………实验部分是由你所在地的大学出题和提供考试场所,一般来讲应该都会有培训的,要学会写实验报告,其他的没什么了。 进了参加决赛要看什么,这个我就爱莫能助了,反正真到了那个程度你自然会知道的。 -----------------------------我是竞赛过程的分割线----------------------------- 至于竞赛过程,可能不同省份不一样,但大体上是: 1.首先省内出题,选择参加预赛的学生; 2.然后全国预赛(全国竞赛委员会出题)选择三等奖的,更高成绩推荐参加复赛(看你们省每年怎么选了); 3.全国复赛笔试部分为竞赛委员会出题,实验部分为省内出题,笔试之后一定人数参加实验考试(看你们省每年定的人数),然后参加实验,两个成绩加起来排名,在参加实验考试的人当中取一等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