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测试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测试
初二物理物态变化测试

初二物理阶段性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2.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我国江南地区冬季的最低气温

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D.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3。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问题,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一些严重缺水的国家,露水也是重要的水资源,露水的形成属于物态变化中的()

A。熔化?B。汽化C。液化D。升华4.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旦受伤,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具有较低的()

A.温度B。熔点C.沸点??D.凝固点

5.如图,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

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

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

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 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

6。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是( )

7。下列做法不能使水的蒸发加快的是 ( )

A.用电热吹风机将湿头发吹干?B.用扫帚把地面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C.把粮食拿到向阳的地方晒?

D.把水果用保鲜膜包好放在冷藏柜里

8.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凝固,后升华B.先液化,后汽化

C.先凝固,后蒸发 D。先凝华,后升华

9。下列现象发生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初春,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B。盛夏,湿地中水的蒸发

C.金秋,夜晚草叶上形成露珠D.寒冬,树枝上形成雾凇

10。小明在探究“水降温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的实验中,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根据表中信息可得出“水降温时温度随时间的增加降低得越来越慢”的结论,则从表中提取的能得出该结论的信息是()

A.温度与时间成反比

B.时间变化,温度也变化

C.时间逐渐增加,温度逐渐降低

D.时间的增加量相等,且温度的降低量越来越小

11.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

B.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

C.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

D。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

12.用滴管从瓶中吸取酒精,滴在手上,感觉凉凉的,小明就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两种猜想,猜想1:酒精的温度低于手的温度;猜想2:酒精蒸发时吸热,有致冷作用随后,他在烧杯中倒入适量酒精,用相同的温度计分别测量手的温度t1和烧杯中酒精的温度t2,并重复多次,均发现t1>t2,由此,他 ( )...感谢聆听...

A。只能验证猜想1?B.只能验证猜想2

C。既能验证猜想1,也能验证猜想2 D.既不能验证猜想1。也

不能验证猜想2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3.如图所示是人们常用的体温计,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_______规律制成的,图中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__℃.

14.做“水的沸腾”实验时,若实验时不小心被①沸水烫伤;②水蒸气烫伤,则_______(填“①”或“②”)的情况更严重,其道理是_______.

15.如图是某种物体熔化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假设在加热过程中物质的质量不变,单位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1)这种物质的固体属于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CD段时,此物质处于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16.小明发现,在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碘的升华实验时,很容易造成

碘的熔化.针对上述不足,小明与他的同学们讨论后将实验进行改进:

将装有固态碘的玻璃管放入沸水中,玻璃管中很快就有紫色的碘蒸气

产生,并排除了碘熔化的可能性.实验表明在碘升华和熔化时需

要_______热量,是什么因素影响碘的升华或熔化,你的猜想是:_______.

17.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

18.在东北,人们冬季里喜欢做“冻豆腐”,光滑细嫩的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会出现许多小孔.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先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下同)后_______而形成的.

19。北极和南极是冰雪的世界,虽然降水量很小,但那里的空气比北京的空气还要湿润,因为冰雪可以_______成水蒸气.

20。如图是反映某种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微观模型,图乙中的物质为_______态,某物质由图甲的状态直接变为图丙的状态时,发生的物态变化为_______,下列事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与这一过程相同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固体清香剂用了一段时间后变小;

②打开冰箱冷冻室的门,可看到有“白气”冒出;

③新鲜的蔬菜放置两天后就会变焉.

三、解答题(共44分)

21.在探究甲和乙两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琴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

表所示,请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解答下列问题:

(1)在甲和乙这两种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_______(填“甲"或“乙”)。

(2)该晶体的熔点为_______℃。

(3)该晶体在76℃时,它处于_______(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

(4)固体在熔化过程中需要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2.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相同。

23。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

(1)小明的操作如图甲所示,其中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

(2)他改正错误后,当水银温度计上升到81℃时,每隔

1min读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3 min后停止读数,

其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三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读数为_______℃。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吸收热量,温度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