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

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

彭志龙

ABSTRACT

In this paper,the author used a series of data to analyse the change in the proportion of China s tertiary industry,then explored the reason for the low proportion of the tertiary indus-try and measures against this status.

关键词:第三产业;结构;国际比较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偏低,与经济快速增长形成较大反差,这种状况受到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人士的普遍关注。本文通过国际比较,定量分析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与相近发展水平国家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从体制、政策、统计多方面寻找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提出逐步提高我国第三产业比重的建议。

一、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及国际比较

1 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变动的一般规律

实证研究表明,一般情况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分布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又向第三产业转移。社会资本分布的重心也逐步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和资本在三次产业间转移相适应,三次产业增加值的相对比重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由快速上升逐步转为下降,第三产业则经历上升、徘徊、再上升的发展过程,成为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

表1列示了中低收入阶段(人均收入300美元至1000美元)三次产业比重的一般变化,三种模式的测算结果基本一致。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

统计项目推荐的标准,如1~4人、5~9人、10 ~19人等。

(五)所有制类型:个人所有、住户所有、与其他住户的经营合作关系。

(六)与其他企业的关系:独立生产者、与其他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生产者。

国际劳工组织(I LO)的决议提出,各国在非正规部门调查的设计和实施中,应努力增加调查的回答率,取得尽可能精确的数据。并将本国收集非正规部门数据的经验介绍给I LO。ILO将根据各国非正规部门调查和住户经济活动调查的设计、实施方面的进展,在国际劳工统计大会上作出评估,制定有关的技术指南手册,必要时对概念和技术问题作进一步修订。

作者简介:叶世芳,女,现任职于国家统计局设计管理司。

(责任编辑:许亦频)

22 统计研究

S tatistical Research

2001年第3期

No.3 2001

表1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

库兹涅茨模式

人均GDP(1958年美元)

钱埃西模式

人均G DP(1964年美元)

赛钱模式

人均GDP(1980年美元)

300500100030060010003005001000第一产业26 519 410 930 421 818 639 431 722 8第二产业36 942 548 423 129 031 428 233 439 2第三产业36 638 140 746 549 250 032 434 637 8

注:钱埃西模式为钱纳里、埃尔金顿和西姆斯模式;赛钱模式为赛尔奎因和钱纳里模式。

表2国内生产总值的三次产业构成(%) 1980年1990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1996年1998年美国

一产业2 52 01 91 71 81 61 82 0

二产业33 428 126 126 126 626 926 827 0

三产业64 169 972 072 271 671 571 471 0英国

一产业2 21 91 91 81 81 91 82 0

二产业42 635 031 831 431 631 731 531 0

三产业55 263 166 366 866 666 466 767 0日本

一产业3 72 52 32 12 11 91 9

二产业41 9240 439 238 338 237 9

三产业54 456 357 458 759 659 960 2

资料来源: 国际统计年鉴 1999 。

比重上升,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进一步看高收入阶段,以美国、英国、日本为例(1980年,美国人均GNP为12850美元,英国为8580美元,日本为10390美元),其产业变化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也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见表2)。

2 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及其构成

反映一国经济所处发展阶段的常用指标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由于各国货币单位的差异,为进行国际比较,需要把不同国家的货币单位换算成统一的货币单位。本文以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人均GNP为主,结合平均汇率法的计算结果,选择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表3列示了所选国家及人均GNP水平)。

表3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国家及人均GNP水平

1997年按三年平均

汇率法计算的人均

GNP(美元)

1997年按购买力

平价法计算的人均

GNP(国际元)

中国7503220

印度尼西亚11103390

菲律宾12003670

斯里兰卡8002460

罗马尼亚14104270

乌克兰10402170

23

彭志龙: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

表4所选国家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及其变化(%)

1980年1998年1998年比1980年增减幅度

印度尼西亚34417

菲律宾365216

斯里兰卡43529

罗马尼亚304818

乌克兰304818

平均水平34 648 213 6

资料来源: 国际经济信息 总第240期;1980年罗马尼亚和乌克兰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资料来自 国际统计年鉴 1999年。

表3所选国家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情况如表4。

从表4数据看,80年代以来,这些国家第三产业比重都有显著提高,18年间,平均上升幅度为13 6个百分点。1998年第三产业比重平均水平达48 2%,接近GDP的一半。但不同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仍有较大差别,比重最低的国家(印度尼西亚)为41%,比重最高的国家(菲律宾、斯里兰卡)为52%,相差11个百分点。进一步观察这些国家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可以看到,第三产业的主要构成项目同样存在较大差别。其中商业、旅馆和饭店业的比重极差为31 3个百分点;运输仓储和邮电业的比重极差为18 5个百分点;金融保险、不动产和工商服务业的比重极差为25 9个百分点;社会团体和个人服务业及其他服务业的比重极差为45 6个百分点。这反映出不同国家因国情各异,所形成的服务需求结构差别显著。

3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积极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同时,更加重视了对第三产业的支持和发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日益提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很低,只有21 4%,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商业、饮食、居民服务、交通运输、邮电等传统产业领域。1978年,商业和运输邮电业增加值分别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30 9%和20 1%。经过20年来的发展,这种局面得到显著改善。在数量上,1999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2 9%,比改革开放初期提高10多个百分点。在内容上,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产业不断改进,商业饮食服务业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物资流通开始变革物流形式,与新型业态相配套的物流中心、商品配送中心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供不应求的局面得到缓解,初步形成了通达的交通网络。在传统第三产业持续发展的同时,旅游、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社区服务、金融保险、房地产、教育、文化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使第三产业中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产业逐步成为发展最快的产业。

然而,与相近发展水平的国家相比,我国第三产业仍存在两个明显不足。一是起点低,二是发展相对较慢。以1980年作为对比起点,当时相近发展水平国家第三产业的平均比重为34 6%,我国为21 4%,低于前者13 2个百分点。此后近20年的发展中,相近发展水平国家第三产业比重平均提高了13 6个百分点,我国第三产业比重提高了11 5个百分点,慢2 1个百分点。值得一提的是,我国目前核算金融业增加值采用的方法不同于联合国推荐的标准方法,如果按国际通行方法计算,我国第三产业比重的实际值还要低些。1997年,在编制中国投入产出表时,计算金融业增加值采用了联合国推荐的标准方法,由此计算的当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8 2%,比现行核算方法计算的第三产业比重低2 7个百分点。可见,我国目前第三产业比重较多地低于国际上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的水平。

二、为什么我国第三产业比重偏低

造成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低的因素很多,

24统计研究

归纳起来,大致有两大方面。一是我国特殊的管理体制和政策,二是统计方面的问题。

1 现行管理体制的种种制约

我国市场化改革起步较晚,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竞争不够充分,这种状况在第三产业表现的尤其突出。由于第三产业中的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人为地抑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一部分潜在的第三产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比如,金融业、保险证券业、电讯业、铁路和航空运输、教育、卫生、文化、信息媒体,还基本处于垄断经营、管制经营、限制经营的状态,由此形成的服务供给不能满足日益丰富的社会需求。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保险种类少、服务差;电讯和运输价格高;非义务教育限制多等众多不合理现象就是供给不适应需求的集中反映。户籍管理制度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负面效应也不可低估。我国特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影响了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998年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0 4%,比90年代初提高4个百分点,但与世界城市化水平相比,差距很大。1997年世界城市化水平为46%,其中低收入国家为28%,与我国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为48 7%。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只略高于低收入国家,而同年低收入国家人均GDP仅为350美元,我国则为730美元左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我国城市化水平明显偏低。此外,我国城市规模普遍较小,近90%的城市在15万人以下。由于第三产业与城市化水平、城市规模成正相关关系,因此,如果城市化水平低,城市规模小,势必抑制第三产业的发展。

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低的另一个影响因素是福利性住房政策。居民住房服务是第三产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居民住房服务增加值约占GDP的2%,这一比重大大低于其他国家水平。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长期实行福利性住房政策的影响。由于一半左右的城镇居民享受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的住房,而这些住房绝大部分是福利性住房,其租金价格大大低于市场房租价格。结果,按实际交纳住房租金计算的居民住房服务很低。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福利性住房将越来越少,现有公房一部分出售,剩下部分的住房租金也将市场化。因此,从趋势看,居民住房服务占GDP的比重会逐步提高。

2 统计方面的问题

第三产业具有服务内容复杂、涉及面广、服务单位规模小、数量多且新兴服务项目不断涌现等诸多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第三产业统计的难度大于其他产业统计。就我国情况而言,由于统计条件相对较差,可供投入的人力、财力有限,技术准备也不足,使得我国第三产业统计显得格外薄弱,增加值漏统和统计不全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在计算行政事业单位服务增加值和社会服务业增加值时,所用劳动者报酬(占本行业增加值的70%以上)资料绝大部分取自 工资统计年报 ,而工资报表中的劳动者报酬瞒报、少报现象严重,大量的不规范收入不在其中反映。结果,这些服务行业的劳动者报酬被低估了,相应的增加值也被低估了。又比如,近几年发展较快的社区服务业、文化和技术培训、信息、咨询服务、计算机应用服务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统和统计不全现象。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影响我国第三产业比重。一是第二产业中的工业增加值(主要是规模以下工业增加值)数据有些 水份 ,致使整个工业增加值,进而第二产业增加值被高估了。相应地,第二产业比重因 水份 上去了,而第三产业比重下来了。另一个因素是第三产业统计口径问题。虽然三次产业的大概念、大口径是清楚的,各自包含的主要行业也基本确定,但有些处于两个产业边界的子行业在产业归属上各国做法不尽相同,比如,有些国家把电、煤气、水供应业作为第三产业,而我国放在第二

25

彭志龙: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

产业。这些不很显著的统计口径差别也会影响到不同国家第三产业比重的可比性。

三、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是促进经济较快增长的现实选择

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速度回升困难。这种局面的形成有很复杂的原因,其中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较慢是主要原因之一。我国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不足30%,而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的贡献率在37%~ 68%之间,平均水平在50%左右。如果我国在今后几年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使其对GDP的贡献率逐年上升,那么,即使第一、第二产业维持目前的增长状态,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幅度将有一个新的提高。

从供求关系看, 九五 以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发生了一个历史性的变化,即出现了较为普遍的买方市场和有效需求不足。但如果进一步分产业观察,就会发现,供不应求的领域仍然存在,而且空间不小,这些领域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比如,城市公共交通方面,地铁、轻轨交通的供需矛盾比较突出;邮电通讯业竞争不充分,服务价格过高,制约了这方面需求的增长;金融保险业市场准入条件高,非国有、中小型金融机构少,业务面窄,服务跟不上,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房地产业近两年发展较快,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居民的住房需求将进入一个迅速扩张时期,房地产业仍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社会服务业的领域很宽,一是家庭服务相关的服务业,如医疗保健服务,家教等。二是信息、咨询服务业,包括会计、审计、法律、资产评估、科技咨询、管理咨询、统计咨询、市场调查等服务以及代理、代办、经纪、拍卖等中介服务。三是旅游业。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假期增多,旅游业的发展潜力很大,空前的假日旅游规模就是一个生动的说明;教育、文化、体育产业正在启动,尤其是非义务教育部分供需矛盾很突出,只要加快改革,打破传统的办学模式,鼓励社会办学,教育服务将会出现一个持续快速发展的繁荣局面。

价格变动也反映了服务业需大于供的基本状况。1997~1999年,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了16 5%、10 1%和10 6%,而同期工业品出厂价格分别下降0 3%、4 1%和2 4%;农产品收购价格分别下降4 5%、8%和12%;商品零售价格分别上涨0 8%、下降2 6%和3%。服务价格居高不下,同时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反映了现阶段的服务业供求关系不同于社会商品供求关系,前者总体上是供不应求,后者总体上是供过于求。

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强。首先,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率高。据最新一次(1997年)投入产出调查,第三产业增加值率达50 3%,比工业增加值率高20个百分点。增加值率高意味着同等产出水平下增值部分多,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大。其次,第三产业与消费关联度高,发展第三产业有利于扩大消费。从我国投入产出表看,各产业总产出中,转化为最终消费的部分差异较大,第一产业用于消费的总产出比例为42%,比例最高,这是由农产品的特殊性决定的;第二产业比例较低,为12 5%;第三产业比例为41 2%,也处在较高水平。在第三产业中,产出用于消费的比例超过40%的子行业有:饮食业43 7%、房地产业58 0%、卫生体育和社会服务业96 8%、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26统计研究

85 9%、科学研究事业76 4%、综合技术服务业51 3%。可见,第三产业与消费关系密切。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能够起到积极扩大消费,提高消费占GDP比例,优化需求结构的多重作用。再次,第三产业可以吸纳大量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劳动力从第一、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990~1999年,全社会从业人员共增加667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减少3064万人,第二产业增加2581万人,第三产业增加7159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纳了部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随着我国第三产业的加快发展,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聚集的规模和速度还会加快。如果不考虑第三产业单位增加值吸纳劳动力数量的变化,则第三产业增长速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可多解决劳动就业人数200万人左右。

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的几点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作出简单概括,即与相近发展水平国家相比,与现阶段日益丰富的社会需求相比,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仍有明显差距,有待发展的领域还很多。从制约第三产业发展的因素看,主要是体制方面因素和政策方面因素。因此,应把深化改革,调整现行有关政策作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点。

第一,以加入W TO为契机,把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引入银行、证券、保险、铁道、民航、邮电通讯、外贸、教育、卫生等市场化程度较低的服务行业。这些服务行业在对外国投资者开放的同时,允许和鼓励国内非国有、非公有经济成份进入,培养多元化的竞争主体。通过公平竞争,大力促进这些行业的发展,达到缩小供需差距,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价格的目标。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在政策上积极扶持新兴服务行业。近年来,社会上对社区服务、房地产服务、旅游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教育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增长很快,供求矛盾比较突出。对此,有关部门应制定优惠鼓励政策,在资金、税收、用地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同时,要加强管理,制定统一标准,规范经营者行为,保护广大消费者利益。

第三,加快住房市场化进程。目前由于住房改革尚未到位,住房二级市场发展较慢,各地制定的房租价格水平与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水平还有不小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房地产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加快住房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住房市场化进程。

第四,加快城市化步伐。城市化滞后影响了有效需求,尤其是影响了服务需求的扩大。在我国,由于城市户籍管理制度的限制,使一些已经致富的农村人口无法城市化。为此,要逐步放松对农村人口城市化的政策限制,同时制定鼓励中小城市扩容的政策措施,形成以大城市为龙头,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依托的城市群。这是发展我国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最主要的途径。

此外,还要重视第三产业统计。通过加强统计调查和规范方法制度,着重解决第三产业统计缺口多,人为估算成份大等问题,使第三产业数据更接近于实际情况。

作者简介:彭志龙,男,现任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核算司副司长。

(责任编辑:许亦频)

27

彭志龙:从国际比较看我国第三产业比重

最新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加快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码: ___________) 摘要:第三产业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形式和主要推动力。第三产业目前也逐渐成为河南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但由于河南的第三产业起步较晚,目前还存在整体发展水平偏低、内部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必须进行相应的战略结构调整。本文通过分析河南省第三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河南第三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有效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第三产业;制约因素;对策 一、引言 第三产业(又称为“第三次产业”),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奥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1935年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首先提出来的。第三产业是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增加值同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增加值一起构成了最重要的经济总量GDP的来源。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重要标志,也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的第三产业在最近30年中发展迅猛,特别是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国策倡导以来,自1992年底到2005年底的13年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增加了近7倍。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把第三产业列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为第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前的良好时机。 经研究表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对数函数型相关关系。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促进结构优化升级、增加劳动就业、财政和国民收人的重要途径,对河南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多重效应,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指导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下,河南省的产业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第三产业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与东南沿海和其他发达省份相比,河南的第三产业发展仍有很大差距,存在一些制约因素,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进行探索和研究。 二、河南省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第一和第二产业发展对第三产业的巨大需求逐步显现并释放出来,有力地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使其在过去几年形成比较稳定的高增长趋势,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提高。近年来,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和人口大省,河南省第三产业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其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7.6%增长到30%;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也从1978年的249万人增加到1272万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服务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和衡量地区综合竞争力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市辖区优势,充分发挥服务业在城市经济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以膨胀规模总量、提升能级水平、优化产业结构为目标,突出项目载体带动,大力培育产业集聚区,促进城区服务业实现园区化布局、集约化发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积极加快全域城市化建设,服务业发展呈现了总量大、速度快、质量好的态势。当前,正是滨城区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服务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服务业发展在规模、总量、质量上仍需进一步提升,要创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政策措施,完善发展规划,全力推进服务业优化升级。 一、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总量规模不断扩大。2009年以来,全区服务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服务业总量不断膨胀, 2013年达到**亿元,是2009年的***倍;服务业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成效显著,服务业比重从2009年的**上升到2013年的***%,年均提升**个百分点;服务业促进消费的作用明显,2013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是2009年的1.96倍,服务业已成为我区推动经济增长、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主导产业。 (二)质量效益显著提升,产业贡献稳步加大。服务业素质稳步提升,逐步成为全区财税增长的重要支撑。2013年,实现地方税收***亿元,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对地税增长的贡献率

**%,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吸纳劳动力作用突出。2009-2013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万人,第三产业不仅吸收了大量新增劳动力,而且吸收了部分农业和第二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从而使2013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达到***万人 (三)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以金融保险、旅游业、现代物流、社区服务业、楼宇经济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迅速发展,服务业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演变,从低端向高端挺进的良好态势。一是金融担保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备的金融体系,辖区内共有各类金融、保险机构56家,兴业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良好,德州银行滨州分行试营业,全区引进市外股份制银行达到7家;众成担保、银泰小额贷款等担保、投资公司快速成长。二是物流业快速膨胀。陆港物流园区达成框架协议;外环线周围物流企业集聚,银河物流、宇航物流发展成行业龙头企业;侨昌农药物流、金龙水泥物流等专业物流运营良好;顺丰、韵达等快递公司发展迅速。三是文化旅游业品牌化发展。中海风景区已成为市民假日休闲的旅游乐园;休闲小街、禾家风尚、绿色生态基地,形成示范带动效应;杜受田故居、三河湖等旅游景区影响力不断提升。四是社区服务业日臻完善。社区服务业网络逐步建全,“12343”民生综合服务平台启动运营,逐步搭建起居民日常生活服务项目配送体系。五是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崭露头角。滨州国际大厦、众城大厦企业集聚,国际金融中心、铂金时代加快建设。有“中国黄金首饰第一品牌”之称的老凤祥(山东)公司落户,成为我区引进的第一个中国五百强企业区域总部。 (四)投资力度逐年加大,发展后劲持续增强。项目带动投资、投资拉动发展的良性格局初步形成,服务业发展后劲进一步

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第三产业发展报告 一、2007年第三产业发展状况 2007年,我市第三产业总体上继续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势头,完成投资342.61亿元,同比增长21.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68.47%;完成增加值326.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2%,高于全市GDP增幅0.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到46.84%,三次产业结构为6.47:46.69:46.84,初步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但服务业增加值仅比二产增加值多1.03亿元,还未明显领先第二产业。 在第三产业的七大行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6.62亿元,同比增长6.8%;批发和零售业完成增加值58.44亿元,同比增长14.1%;住宿和餐饮业完成增加值14.08亿元,同比增长8.4%;金融业完成增加值39.08亿元,同比增长9.4%;房地产业完成增加值24.01亿元,同比增长7.8%;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58.15亿元,同比增长19.9%;非营利性服务业完成增加值95.8亿元,同比增长26.5%。 (一)第三产业仍是吸纳就业再就业的主要渠道 2007年,我市开展了“春风行动”、“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活动、就业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和首届创业项目洽谈推介会,就业再就业人数有所上升,全市共实现就业和再就业48866人,同比增长1%。其中服务业实现就业和再就业39061人,占全市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总数的79.9%,同比增长6.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总数的33.2%,城镇其他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占三产就业总数的66.8%。按行业划分,批发和零售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22.5%;住宿和餐饮业就业人数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24.2%;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30.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11.4%;其他行业占服务业就业人数的11.4%。 (二)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人数增长较快 随着“森林之城魅力贵阳——2007首届中国(贵阳)避暑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的举行,以及在国内外开展一系列旅游促销活动,极大地提升了贵阳“避暑之都、森林之城、魅力贵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有力地促进了贵阳旅游发展。2007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314.14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5.44%,旅游收入达120.8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8.36%;接待海外游客120879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35.56%,旅游创汇5872.28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0.41%。旅游总收入达125.28亿元,同比增长48.19%。其中接待乡村旅游游客763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的32.8%。 旅游项目进展情况良好。青岩古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并试运行,二期前期工作也已开始。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乌江景区息烽县红色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贵阳森林野生动物园二期、贵阳大地之舞艺术中心等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较好。位于贵阳市花溪区小碧乡的多彩贵州城项目已于今年4月27日经省发改委立项,占地面积2022亩,一期预计投资30亿元人民币,现已列入《贵州省“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2007年全省旅游业发展要办的主要实事》。 (三)城乡消费品市场呈快速增长态势,市场建设稳步推进 2007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9.39亿元,同比增长18.91%,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3.9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完成255.74亿元,同比增长19.25%;县完成12.12亿元,同比增长18.35%;县以下完成11.53亿元,同比增长12.38%。从居民消费情况看,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首次突破万元,达10182.77元,同比增长15.6%,比去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性支出比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1.7个百分点。在调查的城市居民8类消费性支出中,除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0.7%外,其余7类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交通和通信类增长增幅较大,达40.3%。 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继续保持较高增长。全市零售业完成193.85亿元,同比增长19.09%,比批发业高9.0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13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88%,同比增长21.69%,比批发业高6.44个百分点。成为拉动内需的主要力量。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国家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已完成450个农家店建设任务,其中160个通过了验收;南明春梅酿造有限公司获得“双百市场工程”95万元补助资金。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完成18个,到位补助

关于巩义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关于我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来源:统计局发布时间:2012-06-03 点击次数:9 课题负责人:周占龙 成员:焦承路路利卿邹君 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质量越来越迫切地成为巩义市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市第三产业发展存在着比重偏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严重滞后工业经济等现实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发展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因素之一。因此,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加快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对巩义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构建中原经济区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意义重大。 一、巩义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发展现状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其它各行业的总称,亦称服务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文化体育娱乐业、居民服务业、科教卫生和公共管理业等15个门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三产业发展成效显著,总量规模不断扩大,消费品市场结构不断升级换代,新兴业态层出不穷,多功能开放型的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形成。 交通运输邮政业稳步发展。交通运输邮政业是第三产业中起步较早的传统行业,基础设施和运营网络比较完善,近年来保持着平稳的发展态势。2011年,我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完成44.1亿元,是2000年的3.3倍,年均增长10%。 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十年来,消费品市场始终繁荣活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不断发展壮大,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以金好来、星月时代广场、格兰酒店等为代表的本土商业餐饮企业不断成长壮大。2011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45.5亿元,是2000年的4.8倍,年均增长15.3%;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7亿元、12.5亿元,分别是2000年的4.7倍、5.4倍,年均增速分别为10.8%、12.6%。 房地产业发展迅猛。我市房地产开发始于2000年,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和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住宅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商品房个人消费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发展。2011年,我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达29家,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已达37.3平方米,比2005年多13平方

国内总产值与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研究

国内总产值与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总产值呈快速增长趋势,国内总产值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就业人数是重要因素。国内总产值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了很大比重,也是发展最快前景最好,最有潜力和提升空间的经济组成部分。经过从国家统计局取数研究分析证实,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与国内总产值成正相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与国内总产值呈线性关系,两个产业人数相关性很小,可以根据总产值的增长变化趋势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达到人才的优化配置,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 关键字总产值就业人数显著性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omestic output and employment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research Summary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omestic output increase rapidly, by many factors affect domestic output and employment we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omestic output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 large proportion, it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est potential and promote economic components of space. The past from the state statistics bureau for sever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second and third industry employment and output are related to domestic the second indust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number of domestic output and employment ar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in a small number of relevance to the growth of output trends distribution of manpower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maximization, optimize distribution of the people, to speed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quitable economic growth. Balance Key words total employment in sexual the second industry the third industry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人口大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更好的调整就业人员的劳动资本结构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研究国内总产值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有特殊意义。而第一产业为农林牧副渔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边际劳动力收益几乎为零,大量的人力作业才带来经济的小幅增长。总产值是统计学名词时期指标(月、季、年),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物质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

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措施一、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目前存在问题晋城市自1985年建市以来,十分重视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别是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决定》之后,在大力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同时,根据新建城市的实际情况,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辐射能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入手,注重优先发展对国民经济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事业,积极发展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商业、饮食服务业、物供仓储业,特别是近几年在努力巩固提高传统第三产业的同时,注重培育、引导和发展中介服务业、信息服务业、社区服务业等新兴第三产业,呈现出传统第三产业迅猛发展,新兴第三产业势头高涨的喜人局面。2015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达129..44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由建市初的14.85%上升到31.1%,增长了2.09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人数的比重由1985年的21.97%上升到32.37%,总人数由17.5万人上升到 38.44万人。一产、二产较上年分别下降1.26、0.39个百分点,三产从业人员比重较上年增加8.77个百分点。晋城市的第三产业虽然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是与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速度,与兄弟城市及发达的沿海地区相比,与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促进第一、二产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相比,无论从总量上还是内部结构上都存在着很大差距,远远不能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对照比较,分析晋城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第三产业发展势头高涨,但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仍然偏低。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1%,比全省34.3%的平均水平低3.2个百分点,比全国39.1%平均水平更低了8个百分点;同期第一产业比重由21.36%下降到4.84%;第二产业比重与原来的63.78%基本持平,仍达64.1%,由建市初的“二、一、三”进入了“二、三、一”发展阶段。世界产业经济的发展史表明,产业结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递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升级和演进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比例失调的产业结构,将使经济效益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从而使经济发展失去扩张的基础。产业结构变动的一般规律是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增加值的主要构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化。九十年代初,全球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约60%,其中34个低收入国家平均为31%,48个中等收入国家为50%,22个发达国家平均约65%。目前,全球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60%以上,发达国家达到70%以上,发展中国家达到43%。虽然城区2015年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比重已经达到58.6%,略高于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但市本级的GDP也包含在城区的经济总量中,尚不及全市的20%,且有着市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就全市来讲,第三产业在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还偏低。 2.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发展迅速,但规模效益不高,新兴经营方式尚待开拓。建市以来,我市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社会批发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营业总额和社会商业点迅速增长,2015年批发零售贸易业和住宿餐饮业分别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23和18.18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3.86%。二是消费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在国家连续多年鼓励消费政策的引导下,2015年我市消费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潮,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GDP的比重达到2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批发零售贸易和住宿餐饮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的比重也由上年的19.9%提高到22.1%。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与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差距也呈现缩小态势,由上年的消费低于投资16.6个百分点缩小为9个百分点。三是所有制结构呈现多元化,形成了国营、集体、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等经济点并存发展的局面,极大地搞活了商品流通和销售。2015年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67.50亿元,同比增长35.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58.44%,比2015年占比提高了7.78个百分点。四是经营形式多样化,经营规模、档次也有了进一步提高。超级市场经营、连锁经营等经营方式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经过多年的经济

关于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及对策思考

关于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分析及对策思考 摘要:湛江市作为改革开放14个港口城市之一有着其独特优越的地理位置,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处处彰显着其独有的文化,然而湛江发展的三大产业比例失调、发展水平无法满足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重近利轻长效、产业内部发展失衡等问题的存在依然制约着湛江经济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湛江市当局必须认清产业发展趋势、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改造传统商贸流通业、同步科技、教育、人才发展,以此支撑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湛江市、第三产业、发展、服务、科技、教育 绪论: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现在的社会早已不是当初依靠工业的振兴就可以崛起的社会。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城市要崛起,就必须要充分挖掘出其的第三产业的内在价值,迅速发展第三产业,进而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的迅猛发展。湛江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环境优美的港口城市,在如今天时、地利、人和条件下该如何捉住机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拉动经济的发展,迎头赶上,争做广东第五呢?本文通过对湛江第三产业现状的考察,借鉴国内其他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尝试为湛江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合理的对策! 一、背景概括: 我国加入了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湛江市与西南诸省市的经济合作交流提供了良机;省委提出广东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激励湛江市干部群众发奋图强,急起直追。

湛江作为当初改革开放的十四个港口城市之一,未能在80年代捉住机遇导致彻底的失败。在如今的新形势下,全国人大代表、湛江市委书记刘小华接受南方日报专访表示,湛江将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做大做优经济蛋糕,2016年GDP 将达到4000亿以上,在全省坐六争五,同时用15年左右建设成广东第三大城市。 (1)湛江市的第一次经济普查(2004年)到第二次经济普查(2008年),三大产业的比重已变为21.3:45.2:33.5,在湛江范围内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25517个,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增长42.5%;从事第二、三产业的个体经营户204744户,比第一次经济普查增长53.3%。湛江的发展将会在未来的十几年内有一个爆发期,然而在如今的背景下,经济的发展再单单依靠传统的工业制造也已经无法再获得取得决定性的成功,因此,湛江要发展,就必须正视第三产业的重要性,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更好夺得更为卓然的经济社会地位! 二、湛江第三产业发展特色 第三产业指的是在产品的在生产过程中,为产品提供生产和服务等各种服务的部门和行业。在中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 湛江作为一个地理位置优越的港口城市,应该充分利用湛江市交通和旅游资源优势,围绕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目标,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推动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

SPSS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唐 山 学 院 专题分析报告 题目:按三次产业分就业情况分析 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 训 名 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 导 教 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2年6月29日 经济管理系 10营销本第六组 任聪237王亚静213李坤128杨则君222 高爱青 边丽洁 SPSS 统计软件实训

【摘要】:全球约有25万家SPSS产品用户,它们分布于通讯、财会、银行、证券、保险、商业、市场研究、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和行业,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升,第三产业比重提高,新兴行业不断涌现。产业内的微观主体—企业也在不断变化。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个体私营企业数量增多、地位上升,发生了一系列结构性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必然会影响到劳动者的就业结构。而劳动者就业结构是否合理、劳动力的配置是否有效率,也会成为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因素,二者具有紧密的关联关系。 关键词:三次产业国内生产总值就业人数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一、我国三次产业就业情况分析 第一,第一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的专业统计软件。此软件对研究按三次产业分就业人员数有很大的作用。从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来看,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国的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大约落后60—100年,面对这种现状,我国三次产业结构提升的策略应该是:三次产业并重,加速发展乡镇企业,加速发展第三产业,而不能走先工业化再服务化、先城市化再服务化的道路。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产业结构也正处在战略性调整的历史阶段。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比重不断上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在大多数国家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直至70年代,在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和美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和劳动力所占比重下降的趋势开始减弱。 第二,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在60年代以前,大多数国家都是上升的。但进入60年代以后,美、英等发达国家工业部门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开始下降,其中传统工业的下降趋势更为明显。 第三,第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人数占国民生产总值和全部劳动力的比重各国都呈上升趋势。6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发展更为迅速,所占比重都超过了60%。 从三次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中可以看出,世界各国在工业化阶段,工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发达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逐步向“后工业化”阶段过渡,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日益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

精选中国服务业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分析资料

前言 改革开放后,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发生了根本转变,服务业日益受到重视,传统的服务业得到了恢复,新的服务业得到了发展。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79年的21.4%,增长到1988年的30.5%,2008年又增长到40.1%。①我国服务业尽管有了较大较快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比重偏低,质量较差和结构不合理的发展格局并没有根本改观,不但与发达国家相差甚远,而且明显落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水平。 一、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虽然反映服务业或第三产业发展状况的综合指标较多,但国际通行的衡量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主要有: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就业人数比例、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力和投资额比例。下面就根据这几个主要方面来分析一下中国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日益上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服务业得以迅速恢复,许多新兴服务业得到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平均每年增长10.9%,超过了同期GDP8.9%的增速。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速度有所减缓,增加值和增长率分别呈下降趋势,1990年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为27.1%,2000年只增长到33.4%。进人21世纪后,服务业发展相对于工业(第二产业)仍较慢,但到2005年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达40.1%(这一比重的提高与2005年全国经济普查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调整有一定关系),2006年则占40.0%,又有所下降,因为这一年第二产业比上一年增长13.0%,而第三产业只增长12.1%,所以出现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不升反降的情况。2007年与2008年服务业产值比重仍然在40%左右徘徊。总体上看,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还是逐步提高的。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员中的比例逐步上升。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为5 532万人,占总就业人口的13.1%,而到1995年,服务业从业人员达16 880万人,是1980年的3倍,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例上升为24.8%。到2000年,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总就业人口的27.5%,所占比重比1980年提高了1倍多,2005年又增加到23 771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提高到31.4%,2008年则达到25 717万人,比重也进一步提高33.2%。从就业分布看,主要包括国有单位(主要是政府部门、国有企业和公共事业单位等),城镇集体、城乡个体劳动者,乡镇企业、私营企业、外资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等,且这些行业及所有制企业从业人员比重都发生了较大变化。1978年,城镇和乡村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分别为23.7%和76.3%,其中,城镇就业人口中,国有单位占78.3%,集体单位占21.5%,个体劳动者占0.2%。到2008年,城镇和乡村就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1

我国各地区国民生产总值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基于多层线性模型分析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班级:09统计1班 姓名:王琳 学号:20091701310027 指导教师:刘殿国 日期:2012-04-14 中国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

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而金融业也是近年来发展迅速且很有潜力的行业,本文主要用多层统计分析来研究城市化率、金融业生产总值、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对第三产业生产总值的影响。 关键词:第三产业生产总值金融业城市化率从业人口数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其发展水平则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在“八五”时期和今后10年, 我国将面临发展市场经济、调整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资金积累、改善人民生活等一系列间题。我国第三产业目前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是第一、第二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扩大就业领域的迫切要求, 是提高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 也是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客观要求。为此, 我们必须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加大衬第三产业的资金投入, 枚宽一系列有关政策, 提高第三产业的社会化水平, 建立城乡社会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行业管理体系, 提高第三产业就业入员的素质, 等等。 一、问题提出: 第三产业是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服务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而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又是促进市场经济发育、优化社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配置、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效率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及去年中共中央关于“十五”国民经济发展的建议,再次提出了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指明了今后较长时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道路。深刻认识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现状,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带来的机遇,对加快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本文就是要研究影响第三产业发展的要素,在此选取了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和金融投资额为自变量做为第一层统计分析研究。然后用城市规划率来研究中国各个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及其比较。 二、研究假设 对该问题提出三个基本假设: 1、金融投资额与第三产业生产总值正向相关:城市往往是一个区域的商业、交通、通信、金融、文化、教育、科技、信息等方面的中心,第三产业相对集中;

关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农村发展第三产业的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中央连续出台政策,指导农业,发展农村,富裕农民,在全国各地取明显成效,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得到较快发展。而与之相矛盾的是,农村第三产业发展却不同程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从意识形态上来看,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性没有得到广大群众普遍的、高度的重视;二是从产业结构上来看,在农村第三产业与第一、二产业的相比处于弱势地位,不完善、不合理现象十分突出;三是从收入结构来看,农民第三产业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偏低;四是从政策上来看,专门针对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的政策相对较少。为此,对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服务农业,增强对农业产业化的服务职能 当前,我国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新农村第三产业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引领和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发展农村第三产业成为建设现代农业支撑服务体系的重要途径。为了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使农业逐步向商品型、集约型、开放型方向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服务体系。首先要加强农业生产的产前服务(为农户提供信息、咨询、资金、生产资料等方面的服务)、产中服务(生产过程中的

农机作业、灌溉、植保、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产后服务(产品贮运、保鲜、加工、销售、保险等方面的服务)等;其次要加强发展流通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重点发展各种专业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以及为企业服务的资金、劳务、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推动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再次要发展科技服务体系,兴办各种具有地方特色的科研生产联合体、科技企业、科技咨询业、法律咨询以及信息服务体系等;第四要建设保障服务体系,建立物资供应、保障制度等。 二、服务农村,增强对村办企业的服务职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要以生产发展为主线,按照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的要求,确定村庄经济的产业发展定位,根据村庄及周边的资源,寻求村庄潜在的经济发展优势,努力促进村庄产业结构的发展。在发展村办企业方面,要充分利用农村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拓展农村内部就业空间,调整乡镇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符合安全生产标准和环境的保护的要求下,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一、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 首先来看汇总得出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表 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三个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得到以下的表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做出三次产业变化的柱形图,如图所示

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从图形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大致比较平稳,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则在逐渐增加,甚至出现了追平第二产业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在迅速地发展。 我们再看三次产业近十年来的产值变化情况,对三次产业的产值进行纵向比较,如下图所示纵轴是三次产业的产值,以亿元为单位,横轴为年份。

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到三次产业部门都在不断发展。产值逐年增加,但是第一产业总体增长较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则较为迅速,且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飞速进步,而第一产业部门的发展速度的较慢,由于第一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其增长率要慢于GDP增速,第一产业在逐渐萎缩。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就业结构表

根据以上数据做出多元环形图,如下所示 由内而外分别是2001年-2012年的数据 由此图可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增多,且第二产业人员的增加要快于第三产业,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在不断上升,且增加速度相似在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也在不断增长,预期在我国第二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或将超过第一产业。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作者:本站编辑更新时间:2008-3-5 百度推广广告 发生地方都是;离开;卢萨卡;离开发送到搜索色撒发送到发生地... 百度推广广告 发生地方都是;离开;卢萨卡;离开发送到搜索色撒发送到发生地... biaoti1 还是打开发生地方都是发生大幅度是否撒是非得失发生地方司法... 提要第三产业不仅发展潜力大,而且对社会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明显。本文从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其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促进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对策。 一、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回顾 (一)安徽第三产业发展历史回顾。表1是一个反映1978~2004年安徽生产总值、三次产业比重和就业人数比重的变化表,根据变化情况,可以把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产业迅速起步发展。在该阶段工业化处于从计划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商业、餐饮、物资、外贸、运输、邮电等流通和交通部门发展较快,第三产业在过去较低的技术上迅速增长。1981~199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际增长了5倍多,而生产总值实际增长只有3倍多,第三产业的年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生产总值的年增长速度。同时,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安徽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81年的17.3%提高到1990年的24.3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数比重由1980年的8.2%提高到1990年的15.02%。 第二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中期,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减慢。安徽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变化步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继续推进工业化的时期。在此阶段上,物质产品生产进一步扩张,推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上升: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1990年的15.02%增加到1997年的23.70%;1992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比重。但是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中深层次的体制矛盾问题逐渐呈现出来;同时由于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等原因,使得许多新兴服务行业发展乏力,造成安徽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有所减慢。 第三阶段:20世纪九十年代末至今,第三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服务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其所有制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其经济总量逐年增加。第三产业的比重已由1997年的27.90%增至2004年的35.54%;同时,第三产业从业人数比重由1997年的23.70%提高到2004年的28.80%。 (二)安徽第三产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安徽第三产业发展较快,并呈现出以下特点: 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从1990年到2004年,安徽第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的24.38%提高到2004年的35.54%,第三产业的增加值由1990

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加快拱墅区第三产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https://www.360docs.net/doc/209459959.html, 2003-10-31 [收藏][推荐][有奖纠错] [字号:大中小 ] [打印][关闭] 2003-10-31 第三产业是都市产业,我区要打造“四大品牌”,实现“商贸富区”,其实质和关键就是要大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着眼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区大都市中心城区的定位,围绕三产发展目标,如何进一步挖掘资源,抢占空间,构筑平台,加快三产发展,应当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经济发展的主题。现特在对全区有关镇、街道、部门和企业调研并座谈的基础上,就如何加快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作如下分析和思考: 一、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良好的态势,尤其是去年以来,取得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主要表现:一是产业比重逐步提高。2002年实现三产增加值10.21亿元,占全区GDP比重为43.08%,比2001年提高了1.8个百分点。今年1至6月份,三产占全区GDP比重达到了44.26%。二是三产招商引资力度明显加大。2002年,全区共引进三产项目533项,占全区总量的76.8%,实际引进资金14.72亿元,占全区总量的67.52%。同时,投入力度也不断加大,2002年共投入5.4亿元,占全区生产性投入的50%,同比增长138.48%。三是商贸业发展迅速。欧尚超市、百安居建材超市等世界五百强企业落户我区;康汽集团、海外海集团、中义汽车公司等汽车贸易企业发展壮大,汽车会展业知名度不断提高,影响面不断扩大。 从今年三产发展情况看,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1至6月份,三产实现销售收入87.98亿元,同比增长100.78%;利润7382万元,同比增长156.05%;市场成交额97.01亿元,同比增长96.79%。预计全年三产可实现销售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68%,利润1.6亿元,同比增长145%;市场成交额195亿元,同比增长50%。 (二)存在问题 1.发展意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一是对加快“商贸富区”的共识和发展第三产业重要性的认识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二是全局与长远意识在三产发展中没有很好地体现;三是抢抓机遇、自挖潜力、自拓空间、自我发展的办法还不多,自身发展三产的优势有待于进一步利用和发挥。 2.规划档次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对三产发展的整体布局起点还不高。在三产业态分布上发展不是很平衡,在三产地块上,商业热点主要集中在上塘、米市巷,其它区域还未形成商业积聚效应。同时,现有的一些产业发展早,档次低,已不适应当前的发展趋势,如专业市场有待调整优化。 3.政策扶持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近年来我区在第三产业发展上加大了扶持力度,但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税源经济意识的不断增强,如何引导和鼓励镇、街道自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实力;如何激励三产企业留住税源,都需要在政策上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二、我区第三产业的发展优势 1.区位发展优势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内容摘要: 第三产业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2008年GDP增速保持在9%左右,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第三产业也取得了巨大发展。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拓宽了就业渠道,增加了就业岗位,实现了经济增长与劳动就业的同步发展。本文重点就我国产业结构变动、第三产业发展与就业人口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和测算,量化第三产业及内部主要行业的就业吸纳能力,为调整产业结构,缓解就业压力提供相关决策依据。 关键词:第三产业就业 一、第三产业发展状况及对劳动就业的带动情况 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第三产业投资力度,调整投资结构,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投资建设成就显著。随着人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日益多样化,新兴服务行业应运而生。家政服务、职业介绍、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服务形式方兴未艾,房地产开发、商品房买卖迅猛发展。会计和审计咨询、科技咨询、法律咨询、市场调查等行业积极发展,加快了会计师、律师等专门人才的培养步伐。规范发展了典当、拍卖等商品市场中介服务方式,稳步发展证券、保险、房地产、劳动力市场中介服务,建立健全了保险经纪代理等中介人制度,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社会就业服务体系。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劳动就业提供了大量的机会,2008年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33.2%。2008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站GDP的比重为40.1% 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及第三产业情况 国内生产总值(GDP) 300670亿元 第三产业占GDP比重40.1% 就业人口77480万人 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5717万人 第三年产业从业人说占总就业人数比重33.2% 上述数据参照《中国统计年鉴(2009)》 对第三产业发展和就业情况的回归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