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前景
中国传统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前景

行业经济

中国传统民族医药产业发展前景探究

李景东

(内蒙古财经学院商务学院010050)

摘要: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的传统药物当前已成为世界医药发展的重要趋向,随着人们对传统医药认识的不断深入,医药市场对中药和民族医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事业将逐渐走向产业化道路,并得以进一步发展和壮大。

关键词:传统医药西医药民族医药医药市场

一、中国传统医药与西医药优势对比分析

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致使医药国际交流和合作日益广泛和深入,传统医药目前已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国的传统医药就其学术体系的完整性和现代应用的广泛性而言,已成为世界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成为我国贸易增长最快的朝阳产业之一。中国传统医药主要包括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两大部分,与西医药相比,其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人体和疾病认识的角度不同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学认为人体是一个平衡体系,人体处于平衡状态则为健康;当人体受外界影响以及由外界影响而导致内伤,人体平衡就会被打破致使生病,传统药物则起到了调节平衡的作用。故传统医学主要是针对有病的人,将人放在第一位。西医药学虽然也承认人的整体性,但因其是从局部认识人体,总是将局部变化作为衡量健康与治疗疾病的依据,药物成为改变局部指标的物质。故西医药学总是针对人的病,将病放到第一位。

(二)药物理论表现和应用方面不同

传统药物的优势突出在理论方面,如蒙医药的辨证施治“六基症”理论,藏医药的“隆、赤巴、培根”三因素理论,维医药的“火、气、水、土”四大物质学说等,而西药的优势突出在物质方面。传统药物之所以能增进人体健康水平、防治疾病,乃在于其系统的医药学理论,在该理论范围内,增进健康,安全有效,是传统医药今天受到全世界重视的根本所在,这也是西医药学理论所缺乏的。此外,传统医药从科学角度占优势,其所依据的均为正面经验积累的知识,而西医药学则依据动物实验的结果,注重药物结构和功效关系等,并不完全得自临床经验,故从技术方面来看,西医药学明显处于优势。

(三)客观反映及临床用药不同

传统医药学将人体、药物及二者关系,放到宇宙大环境来考虑,如蒙医药以“阴阳五行学说”哲学思想为指导的整体观,所涉及的可变因素较多,更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由此而反映在临床用药方面,提高人体健康水平而不伤身体,即准确性和安全性高。但从微观方面来看,传统医药学未能运用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和病理等物质表述,反映在临床用药上,对局部病变的针对性即精确性较差。而西医药学对人体状况和药物功效以现代科学的生理、生化、病理等微观指标表述,反映在临床用药方面呈现较高的精确性;但从人的整体讲,则难保

障准确性,故药物对人体的毒副作用是很难避免的。

二、发展我国传统民族医药产业的基础条件

自20世纪80年代后,国家对传统民族医药采取了积极的发掘、保护和利用政策,促进我国民族医药事业有了较快的恢复与发展。在政策的推动下,民族医药的挖掘整理、资源保护、基础理论研究、医疗与科研机构、民族医药制造业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一)得天独厚的天然药物资源和开发潜力

我国西部地区疆域辽阔、气候多样,具有陆地生态系统的许多类型,成为野生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天然宝库。据统计,我国传统民族药物有12800种,其中,蒙、藏、维吾尔、傣4个民族医药体系使用的药物在6000种以上,其中有名贵的三七、冬虫夏草、雪莲、天麻、贝母、麝香、灵芝、肉苁蓉、麻黄等。民族医药材种类多,储量大。近年来,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为了防止野生药材品种退化和人为滥挖,依据地理、气候和生态等特点,因地制宜,利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大面积种植,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西部地区是多民族地区,民族医药各具特色,并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民族民间在识别、采集、应用天然药材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医疗知识。传统民族医药不仅用于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而且在抗癌、接骨、风湿病和精神病治疗等一些疑难病症有特殊的疗效,极具开发潜力。

(二)传统民族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硕果累累

在传统民族医药中,由于每个民族医药产生的文化背景、生产水平、生活习俗不同,故有其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藏、蒙、维吾尔、傣族通过本民族的文字把医药知识较为完整地记载下来,出版了医史、临床、药物方面的专著,使本民族医药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其中藏医药的文献整理和汉译成果最为显著,先后出版了《月王药诊》、《晶珠本草》、《四部医典》、《玉龙本草》和《四象诊疗医典》等,并译成汉文出版;蒙医药在进行古籍的搜集、整理和编译工作后,出版了《饮膳正要》、《碧光琉璃医鉴》、《蒙医金匮》等经典著作;维吾尔医在文献整理的基础上也相继出版了《医学之目的》、《维吾尔药志》、《维吾尔医药学》等多部著作。虽然传统民族医药的理论尚待进一步发展提高,但对传统医学“证”的现代科学基础和复方作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深入认识,传统医药对疑难杂症治疗的特殊疗效得到世界医学界的公认。

(三)传统民族医药医疗与科研机构快速设立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

196

现代营销

行业经济

展。目前我国的藏、蒙、维、傣、壮、苗、回、彝等共15个民族设置本民族医药的医院共203所,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五”期间,在重点中医医院建设、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中,中央财政共计安排专项资金7亿元支持35所地市级以上民族医院、79所县级民族医院基础设施建设1。随着投入不断加大,一批民族医医院、科研机构和民族医药高等院校相继建立,一些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设立民族医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目前共确定了13个重点民族医专科(专病),10家重点民族医医院建设单位,取得了较好成效。在国家发展民族医药政策的大力推动下,民族医药科研机构快速增加,许多民族建立起自己的民族医药科研机构。

(四)传统民族医药制造业蓬勃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和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医药受到广泛的重视,许多省区都把民族医药列为支柱产业和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批民族医药生产企业随之脱颖而出。如目前贵州省的中药、民族医药生产企业已达88家,生产中成药、民族药250多种,年产值50多亿元,列居全国各民族医药的首位;苗药的品牌效应日渐凸显,以益佰、百灵、神奇为代表的制药企业已进入全国中成药工业企业50强;藏药生产企业目前已培育出奇正、金珠、诺迪康等知名品牌,部分藏药产品远销日本、印度等10多个国家;蒙药生产企业在国内虽然为数不多,但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蒙药集团、亿利科技、双奇药业、奥特奇药业等一批现代化水平较高的大型中蒙药生产企业。其他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如新疆、青海、广西、云南等地的民族医药制造业也在快速发展。

三、中国传统民族医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国际医药行业开始重视天然药物的研究

进入21世纪,随着化学药品毒副作用、耐药性的日益显现,加之医源性、药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疾病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同时,为避免化学合成药品的毒副作用,人们也开始青睐传统医药和天然药物。为了寻求新的突破,国际上许多国家把研发重点转向了天然药物,各国研究中药及其他植物药的机构迅速增加,专利数量越来越多。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传统医疗机构,全球约有40亿人在使用传统药治病,占世界总人口的80%,传统药物的开发利用未来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有关专家预计,天然药物在世界药品市场容纳量可达400亿美元,这为我国传统民族医药的开发与产业化发展,带来了极佳的发展环境。

(二)新医改成为推进传统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动力

新医改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并提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作用。国务院对中医药和民族医药工作的高度重视,是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具体体现,是基于对传统医药“简、便、验、廉”特色优势的深刻认识,也是对2008年政府工作

报告中提出“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的进一步深化,完全符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和卫生事业、中医药工作的发展现状。毋庸置疑,传统民族医药是中国医疗卫生体系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将中医药、民族医药发扬光大是我国新医改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三)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为传统民族医药发展提供了巨大机遇

民族医药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既包括得天独厚的药材资源,也包括各族人民积累的卫生技术资源和文化资源,这些资源的有机结合,使民族医药完全有可能发展成为西部地区的支柱产业。温总理在去年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为龙头,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为基础,以重要经济区为发展引擎,加快西部新一轮大开发,这对传统民族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过去10年的西部大开发是投资拉动型的,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则进入了内生驱动型发展阶段,即主要依靠产业发展驱动。从民族医药产业发展的特点来看,民族医药具有投资规模小,回收资金快,科技附加值高,破坏环境程度小,便于综合开发等优势,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具有鲜明特色和资源优势的产业之一。

(四)“十二五规划”为民族医药现代化明确了方向

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对民族医药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位,作为天然药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族医药的地位得以提升。目前,藏药、维药和蒙药等已经被列入了《生物医药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对藏、维和蒙等各民族医药进行系统整理,重点开展具有民族医药理论特点、资源特色和治疗优势的民族新药的研发和生产,以促进民族医药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十二五”期间,我国将进一步加快民族医药标准化建设,拟在少数民族地区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民族医科和民族药房,筛选140项民族医药技术,进行分类、分层次推广,在全国遴选、建设一批民族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和实施推广示范单位,充分发挥民族医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优势和作用。在发展民族医药的大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医药在原材料种植、有效成分提取、制剂生产、安全性等方面将得到进一步提高,行业有望迎来规范发展的格局,传统民族医药产业也必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岳凤先.中西药优劣对比及未来药物的发展趋势[N].中国中医药报,2003.3.5

2.廖育群.中国传统医药[M].五洲传播出版社,2006年

3.天然药物产业将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特色产业.中国医药报[N],2006.2.21

4.宦璐.医药“十二五”规划将力促民族药发展.上海证券报[N],2011.4.27

197

现代营销

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 一、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现象。中国在近现代虽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经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乃至有今日重振中华之契机。 第二,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曾经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在后期却迟滞不前,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产生出近代意义的自然科学,以至于中国长期没有摆脱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相对于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而言,中国传统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介绍

一、吹管乐器典型乐器: 笛子、箫、排箫、埙、笙、芦笙、巴乌、管子、唢呐。我国吹管乐器的发音体大多为竹制或木制。根据其振动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有箫、笛(曲笛和梆笛)等。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有唢呐、管子、双管等。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有笙、排箫、巴乌等。 二、弹拨乐器典型乐器: 柳琴、琵琶、阮、月琴、古琴、筝、杨琴、三弦、东不拉、热瓦甫。我国的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如:筝(古筝和转调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如: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冬不拉等。弹奏乐器音色明亮、清脆。右手有戴假指甲与拨子两种弹奏方法。 三、打击乐器典型乐器: 堂鼓(大鼓)、碰铃、定音缸鼓、铜鼓、大小锣、小鼓、排鼓、大钹。 我国民族打击乐器品种多,技巧丰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 1、响铜,如:大/小锣、云锣、大/小钹、碰铃等; 2、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 3、皮革,如:大小鼓、板鼓、排鼓等。我国打击乐器不仅是节奏性乐器,而且每组打击乐群都能独立演奏,对衬托音乐内容、戏剧情节和加重音乐的表现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打击乐可分为有固定音高和无固定音高的两种。无固定音高的如:大/小鼓、大/小锣、大/小钹、板、梆、铃等。有固定音高的如:定音缸鼓、排鼓、云锣等。 四、拉弦乐器典型乐器:

二胡、板胡、革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高胡。拉弦乐器主要指胡琴类乐器。拉弦乐器被广泛使用于独奏、重奏、合奏与伴奏。 古琴 阮 笛子 埙 扬琴 中国民族乐器概述 作者:舒泽池 一、八音分类法 中国乐器产生的历史非常久远。从新石器时代墓葬出土的河南舞阳骨笛与浙江河姆渡骨笛和埙来看,至少都可以上溯到七千至八千年之前。夏商之后直到周代,现有记载存留的乐器即已达七十多种,因而产生了主要以乐器材质分类的“八音分类法”,将乐器分为金(如钟、铎)、石(如磬)、丝(如琴、瑟)、竹(如箫、篪①)、匏②(如笙、竽)、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论新民乐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09548778.html, 论新民乐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作者:张蓓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3期 【摘要】文化是一个民族软实力的最佳体现,虽然受到经济、政治等发展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但并不总是和经济、政治发展亦步亦趋的,文化的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相对的独立性。民乐作为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直盛行在当代的社会中,随着时代的进步,民乐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发展成为当今备受瞩目的新民乐。本文通过对新民乐的演奏风格、商业包装、对传统民乐的继承和发展、对新民乐逐渐“西方化”等方面的研究,探讨一下新民乐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新民乐发展文化传承 文化虽不能决定经济上的发展、政治上的进步,却深深影响着国民的思想和意识,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整体精神风貌。在这个稳定中求发展的时代里,固步自封就等于自取灭亡,为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也就必须增强自己的民族文化,防止他国的文化渗透。就拿我国的民乐发展来说,在我国国际化的过程中,其他国家的摇滚乐、爵士乐等等新式乐曲风格不断冲击着民乐的地位,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创新,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成为万人瞩目的新民乐。 一、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继承和发展状况分析 1.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继承。传统的民乐在器材选择上都会使用中国传统的乐器,如箫,鼓,筝,唢呐、二胡、古琴、琵琶、三弦等等常见的乐器,这些乐器大都是有着悠久的历史,甚至某些还会有着引人入胜的故事传说。这些多种多样、制作精良的乐器不仅体现了我国的古代人民在音乐方面的追求和造诣,更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高尚情操;其次,传统民乐的乐曲大都是由诗歌或是一些对称押韵的典籍故事构成,而且有些民乐甚至会以古代知名的人物事迹改编而成,或是传播一种思想,或是赞扬一种美德,被人吟诵至今,广为流传。 2.新民乐对传统民乐的发展。在当今的时代,各国的文化交流和冲突不可避免,因此新民乐的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事。相比于传统的民乐,新民乐在乐器选择上不再单一使用中国传统的器材,而是选择“中西合璧”,引进西方的特色乐器,使之与中国乐器相互配合,得到水乳交融的理想效果,就像是西方的钢琴就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广泛喜爱;其次,新民乐的取词也变得越来越通俗化,更加适合现在直观明朗的生活态度,受到大家的赞赏。谱曲有的轻快、有的悠扬、有的感伤、有的哀婉动人,更加适合现在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这些变化都大大丰富了我国的新民乐,使得民乐的发展更加喜闻乐见。 二、新民乐的演奏风格的变化及未来发展预期探索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浅析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 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 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类型入手,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 (1)物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提到“物质文化”,人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表现在器物中的人类的创造和文化信息。在这些器物中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心理信息,因此它们虽然是物质、是器物,但又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浅谈民族音乐的发展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的特色及发展趋势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精华,其来源丰富多样,特点显着,风格各异,曲调绚丽,它是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有看自己明显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及强烈的心理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的音乐,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气质和民族精神,是我国古老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也是民族精神的象征【1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中以及近现代的流行音乐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中国民族音乐特色应用发展趋势 引言 中国的民族音乐是世界上一个非常独特的艺术形式。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文明,创造了许多良好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形成了一个深刻的含义和内容丰富的民间音乐系统。所以我们要了解中国音乐,不只是唱一些中国歌曲,听传统音乐段落,还必须从民族,历史,地理的角度来研究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的特色,了解中国音乐的真正意义【2 】。中国的民族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中华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情感、力量、意志和追求。在中国电影音乐的发展道路上,作为电影音乐中重要构成元素的民族音乐在电影音乐的运用上都是在不断地深入挖掘与加强利用的。而民族器乐又是为电影音

乐洒下的最好的肥料,同时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每种民族乐器都有自身丰富的表现形式,而我国的民族乐器主要分为弹拨、吹管、打击、拉弦四大类别。在这些各具特色的民族乐器中,又产生了风格各不相同的器乐类型【3 】。而且中国当代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流行音乐从各个方面学习、模仿、借鉴着民族音乐的某些因素使自己得到发展,并已经成为一个势不可当的趋势。而民族音乐紧跟时代步伐,在创新中存活。“民乐流行化”是一种值得关注的模式【4 】。 1民族音乐的形成我国民族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中发展起来的。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四域音乐、中原音乐、外国音乐是我国民族音乐形成的三大因素【5 1.四域音乐。指的是除中原华夏族为主所创造的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外的中华大地各民族的音乐文化。而中国音乐文化有三大发祥地,即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在前文中已经提到,黄河流域音乐文化以汉族音乐文化为主。而长江流域的音乐文化则以楚音乐文化为主。如江西民歌《打着山歌过横排》,以江西习惯用的方言“哎呀勒哎”做曲首衬腔,有唤起对方反映和序引的作用。四句用同一材料加以变化而成,质朴单纯,是楚音乐的代表作品之一。 2.中原音乐。指的是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发展起来的音乐。在黄河流域生活的大都是汉族人民,他们在漫长的历程中,经过自己的创作、修改、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民族音乐的现状及前景

一、民族音乐的现状科技的发展促使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为音乐的广泛流传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从这点上说,音乐处于上升的阶段。但是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民族音乐不为人所接受,有些人甚至持排斥态度。二、民族音乐存在的问题民族音乐基础环节薄弱。教育界不重视音乐教育;音乐教师的业务素质需要提高;音乐教学模式比较死板,学生的兴趣不高;音乐教育教学设施比较落后。外来音乐的冲击。外国的流行歌曲日益被青少年所接受,但他们对民族音乐表现得较为冷淡。民族音乐没有广泛普及,未被广大群众接受,影响范围较小。三、民族音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中国人喜欢国外的事物,对音乐也是如此。他们认为外国的歌曲要比中国的好听,许多国外的明星如迈克尔?杰克逊、后街男孩等被众人知晓。中国的少数流行歌曲还被部分人知道,而民族音乐则大多鲜为人知。大多数学校的领导只重视应试教育,不注重素质教育,他们对音乐教育比较轻视甚至忽视。有的学校不开音乐课程,有的开设音乐课程但是也是迫于形势,没有专门的教师与教室,上课就是随意让学生唱几首歌,没有真正带领学生领会到学音乐的乐趣以及其中的民族意义所在。四、针对问题提出几点可行性建议1将民族音乐引入课堂。学生是主要的接受者。学校要从师资培养、教材编写等多方面将民族音乐纳入课堂。要开设音乐课程,将音乐课程与文化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逐渐接受民族音乐,进而喜欢民族音乐。2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

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榜样。学生具有可塑性和向师性的特点,教师的言谈举止、行为方式、为人之道、处事之道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领导要重视素质教育,在学校里的素质教育又主要是音体美教育,音乐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得到重视、完善与发展。这就不仅需要开设音乐课程,而且需要专门的音乐教师,更需要完整的设施设备。这样就会使学生越来越重视音乐,使民族音乐日益深入人心。3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学校要多邀请一些专家讲课,多与学生进行民族音乐的互动,讲一些关于民族音乐的历史、人物,让学生不仅了解音乐的表面形式,更从内心里接受民族音乐,热爱民族音乐,意识到这不仅仅是音乐,更是热爱民族的一种表现。4政府应在物质上给予大力支持,保障民族音乐发展。民族音乐的发展不是侃侃而谈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更需要雇佣专业的民族音乐教师,完善音乐设施设备、开办音乐课堂等。所以政府是否大力支持,直接影响民族音乐的发扬与发展。5运用法律的武器保护民族音乐的发展。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的特征,国家应大力发展并保护民族音乐。但是我国民族音乐存在着资金、设施设备不全,教师音乐专业性不强的问题,仅仅只靠宣传教育是无法保障民族音乐的顺利进行。因此,要想使民族音乐大力发展,还需要国家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保障。作者刘博单位宜宾学院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传统文化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境 世界已经进入全球化时代,全球化的过程方兴未艾。2l世纪是全球世纪,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兴起,将在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一切方面形成一场席卷全球的世界风暴。我们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超国家的、超国界的、全球性的力量在行动,全球性的问题在蔓延:环境污染的全球化,人口爆炸以及由之而来的移民问题的全球化,核武器以及其他大规模毁灭武器扩散所造成的对全人类的威胁,恶性传染病、毒品买卖与犯罪活动的全球化,甚虿垃圾处理都成了全球性的问题。同时,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资源、粮食、贫困等问题都带有了令球意味,然而,在众多的问题中,文化似乎始终牵动着人们最敏感的神经,因为文化是各民族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人们永远的情结。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昭示着以往那种各民族文化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时代的终结。一.全球化加速了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当前,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人们公认的历史现象与过程,但是,对于经济伞球化是否会带来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却成了迄今为止最具争议的概念之一。人们对此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相关的学术着作更是数不胜数,时至今日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实际上,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曾经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的过程。不是人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因此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伴随社会存在的变迁,迟早会发生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动。所以,只要我们承认经济生活中全球化的存在,我们就无法否认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可以说文化全球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的全球化一样,都是全球化这一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就是全球性民族文化的趋同,而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全球大规模的交流与互动。这种文化的交融,不是一个民族的文化融化到另一个民族的文化之中,导致这个或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传统文化资料 瓷器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发明瓷器的国家,为人类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瓷器的发明,堪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它在技术和艺术上的成就,传播到世界各国,并深刻影响了其陶瓷和文化的发展,为我国赢得“瓷器之国”的盛誉。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国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一词也有"中国"的意思。大约在公元前16世纪的商代中期,中国就出现了早期的瓷器。因为其无论在胎体上,还是在釉层的烧制工艺上都尚显粗糙,烧制温度也较低,表现出原始性和过渡性,所以一般称其为"原始瓷"。 “瓷器”的发明始于汉代,至唐、五代时渐趋成熟;至宋代为瓷业蓬勃发展时期,定、汝、官、哥、均等窑。名重千古;元代青花和釉里红等新品迭出;明代继承并发展了宋瓷传统,宣德。成化窑制品,尤为突出;清代风格古雅浑朴,比前时稍逊,却胜在精巧华丽、美妙绝伦,康熙、雍正、乾隆时所制器物,更是出类拔萃,令人叫绝。 瓷器脱胎于陶器,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逐步探索出来的。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原始瓷作为陶器向瓷器过渡时期的产物,与各种陶器相比,具有胎质致密、经久耐用、便于清洗、外观华美等特点,因此发展前景广阔。原始瓷烧造工艺水平和产量的不断提高,为后来瓷器逐渐取代陶器,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器奠定了基础。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瓷器"与"中国"在英文中同为一词,充分说明中国瓷器的精美绝伦完全可以作为中国的代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当代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现状与出路-民族音乐论文-文体论文

当代传统民族音乐发展现状与出路-民族音乐论文-文体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摘要】民族音乐是中华文明的传统,在现代本该大力发展民族音乐的时期,却受到了很大的阻碍,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都陷入瓶颈,对此,我们需要告诉大众民族音乐存在的意义与它的音乐审美价值,需要让民族音乐结合这个时代的特征,也需要鼓励民族音乐的发展。本文对民族音乐的现状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对民族音乐的未来发展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民族音乐;发展现状;传承 一、什么是民族音乐以及民族音乐的特点

中华民族有一些基于本土而生根的音乐种类,如今还流传在民间及大众口中,民族音乐是一种能很好地表现不同地域的艺术形式,民族音乐包括歌曲、说唱、器乐和戏曲等。民族音乐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还具有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民族音乐在创作上还有一定的即兴性,它没有固定的演奏技巧,也没有固定的演唱方式,不论是谁演唱或者演奏,都会有其独特的特征。但是近几年来,民族音乐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 二、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 (一)民族音乐自身的特点不断消失1.国内。我国的民族音乐在历史上一直都在不断进步,不断发生着一系列的变化。民族音乐经历了中国历史上很多重大的改革,每一个阶段都在丢失一些我们曾经保存下来的乐谱。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内大门的打开,与国外加强了交流,又经过了长时间的交融,国外的流行音乐逐渐受到我国民众的喜爱。在本身就受到冲击的状况下,民族音乐又一次遇到了巨大的发展障碍,这也就使得民族音乐越来越不受大众的欢迎,甚至逐渐退

出大众的视线。2.国际。随着外来音乐逐渐进入大众的视线,爵士乐、摇滚乐被大众所熟知,人们也开始被这些外来音乐所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忽略民族音乐,这也给我们的民族音乐带来了很大的冲击。而就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外来音乐的发展速度超越了我国民族音乐很多,致使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去追捧外来音乐。我国民族音乐正逐渐被大众遗忘。但是我们在吸收外来音乐优点的同时,也吸收了外来音乐的一些缺点,外来音乐同样有着低俗、内容复杂等特点。 (二)国内民族音乐人才减少目前,我国与国外交流逐渐增多的情况下,我们不仅接受着外来文化,还在向外传送一些音乐人才,而随着国外吸引力的增强,很多人才流向了国外。在国内,音乐人才的重视程度较低,支持也较少。另外一个方面,人们对于音乐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喜欢外来音乐的人数增加,导致很多人都去学习西方的音乐,遗忘了本民族的音乐。到目前为止,民族音乐有很多内容已经逐渐消失在历史的进程中,虽然我们在不断创新和编写,可对于我国本民族的音乐热情还远远达不到能让它起死回生的地步,所以有些音乐人也开始因为看不到民族音乐的发展前景而开始放弃了对民族音乐的创作。国内的创作环境也无法吸引外国的音乐人才来我国研究和学习。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doc

文化产业概论论文

浅谈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保护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有日趋淡化、不断异化的趋势,这是目前我国传统文化节日亟需解决的问题。而本文将反思现状并提出保护传统节日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关键词:传统节日,问题,文化,传承,保护。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eritage Protectio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ccelerating, China'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as become the tendency of making light of alienation, and constantly, this is the holiday for our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is article will reflect on the status quo and put forward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protecting traditional festivals and the way, worthy of our careful study. Key words: 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heritage and protection. 传统节日是一项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而如今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社会正面临着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作为民族文化重要载体的传统节日,它的未来发展命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如何传承与保护我国传统节日文化,是社会许多研究学者一直不断探索研究的课题。 一、传统节日所面临的问题 1、传统节日日趋淡化 从社会发展历史角度来看,城镇化、城市化建设悄悄地改变了沿袭几千年的社会结构,改变了民众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和人际关系,很多与农业、农村,与那种熟人社会相关联的传统节日,也随之失去了以往依托的节日背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阡陌交通的充满田园气息的节味淡了。 而从过节形式来看,传统节日的许多习俗和活动仪式逐渐被人们所摒弃,许多已面临失传。尤其是在现代化高节奏生活压力下,特别是作为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许多讲究不甚了解。加之有的节日传统仪式复杂,无法满足他们对高效率的要求,所以这加速了传统节日淡化的趋势。虽然有时我们依然会在元宵节吃汤圆,端午节包粽子,但除了吃的形式不减,节日的文化内涵却越来越枯萎,人们参与的热情与日俱减,近乎名存实亡。 从过节的内容来看,文化总是要发展的,传统文化必须适应现代生活的发展,才能够得到延续和发展。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传统春节一些倾向于物质消费方面的习俗和功能已经不能和人们的现代社会生活相适应了。 2、传统节日不断被异化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

《中国民族器乐曲欣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辨别各种常见的民族乐器,基本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能和其他同学一起认真欣赏器乐曲片段,并从中辨别出乐曲中主奏乐器的名称。 2.通过对民族器乐曲的欣赏与了解,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喜欢中国民族音乐,懂得继承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意义。 3.在欣赏中引导学生听、唱、思、议、记、看全方位开拓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形象艺术思维能力。 4.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个性自由和谐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喜欢和学习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理念: 这是一节感受和鉴赏民族器乐曲的欣赏课。感受与鉴赏是音乐中的重要学习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本课采用了交互合作教学策略、激励探究教学策略、情感陶冶教学策略、声像呈示行为教学策略等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允许学生对乐器音色,音乐作品,民族音乐的发展有各自的体验与不同的理解。从而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讲授与分析音乐的方式,体现了对学习者的尊重,而不是把教材,教师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感受,探究音乐。 教学重点: 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民族器乐曲片段,通过体会与感受,培养学生实际的辨别能力与形象艺术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不断接受音乐审美教育的动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 教学难点: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体会、分析与感受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系统CAI课件 学情分析: 中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参与意识和交往的愿望增强,获得知识和信息的途径增多,已掌握了初步的音乐知识和音乐表达方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分析能力,但欠缺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系统了解,音乐综合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与提高。另外,他们对音乐的学习热情很高,充满自信,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不满足简单重复的课堂教学方式,渴望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呈现方式的新颖性,感官刺激的多样性,组织形式的活泼性。中学生对音乐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表现欲,希望主动的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各种情感。 教学过程:

中国民族乐器教案演示教学

中国民族乐器教案

中国民族乐器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各种民族乐器,了解各类乐器的音色特征; 2、认识听赏民族乐器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重奏; 3、听赏民族乐器演奏,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特征。 教学重点:认识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及音色特征。 教学过程: 一、中国民族乐器简介 1、乐器是人类用来演奏音乐、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工具。全世界的古今乐器达一万多种,中国记载的乐器达千余种。中国民族乐器历史悠久,从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民间流行吹笙、吹芋、鼓瑟、弹琴等演奏形式;秦汉时的鼓吹乐,隋唐时的琵琶音乐;宋代的细乐、清乐;元明时的十番鼓乐等,演奏形式丰富多样。近代刘天华、聂耳等对民族音乐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工作得到进一步发展,并产生了大型民族管弦乐队,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了新的发展。 2、常见乐器演奏形式:独奏、齐奏、合奏、重奏。 二、初步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观看民乐合奏《光明行》片段 提问:你认识哪些乐器?你会演奏哪些乐器? 学生举手回答: 三、常见中国民族乐器分类 拉弦乐器:二胡、京胡、高胡、低胡 弹拨乐器:古筝、琵琶、三弦、柳琴 吹管乐器:笛子、唢呐、箫 打击乐器:锣、鼓、钹 四、中国民族乐器认识(课件显示) 分类认识各种乐器,听辨乐器音色特征(图片与音乐一一显示) 五、民族乐器演奏 要求:了解乐器的演奏形式,感受各种乐器的表现特征。作品欣赏: 1、二胡齐奏《战马奔腾》 感受音乐的热烈与激昂,体会二胡的表现力和音色。 2、笛子独奏《扬鞭催马送粮忙》 感受音乐欢快热闹的场面,听辨竹笛的音色与表现力。 3、琵琶独奏《十面埋伏》 体会音乐的深刻内涵,听辨琵琶的音色。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及其与民族精神之间的关系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联系紧密,中国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升华和创新,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行不悖。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积累和沉淀。民族精神的弘扬要以民族文化为载体,民族精神的培育要以先进的文化作支撑。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关系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107-03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民族精神并非孤立、片面的存在着,它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联,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渗透在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的各个方面,并借助优秀文化的传播得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依托,中华民族精神蕴藏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多年前,就产生了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 学说,以及其他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学说或流派。特别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可以说是人类文明尤其是东方文明的源头之一,它不仅在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发挥着作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大致可以从科学技艺层面和伦理价值层面两方面来加以 概述。从科学技艺层面看,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园林建筑文化、工艺美术文化、戏剧舞蹈相声等娱乐文化、武术健身养生等体育文化、天文历法、发明创造及中医理论等。从伦理价值层面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可以概括为君子文化、尚贤文化、谋略文化、耻感文化、礼仪文化、忠孝文化、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 君子文化融中国传统文化之修身养性、为人处世哲学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显示出独具特色的一面。对君子人格的崇尚与培养从古至今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 主题之一。君子人格反映出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义利观、道德观。众所周之,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做人先于做事,做人是做事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君子文化就是要教育人们做人要做君子而不要做小人。我们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以德育代替宗教的教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及发展新方向(一)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及发展新方向(一) 【摘要】中国的民族音乐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与生活中创造的,能够真实的反应中国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具有珍贵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是我国音乐文化的核心,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多元化的曲调。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具备了鲜明的民族个性与特征,早已将中华民族的气节与精神融为一体。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中国部分音乐界人士形成了“西方一元化”的音乐理念,推崇着当前的流行音乐,爵士音乐,黑人R&B曲风,而逐渐冷落了我国自身民族音乐,这让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面对着当前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状况,认真分析民族音乐所面临的严峻挑战,找出应对措施,对于推进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核心;历史积淀;应对措施 1.中国民族音乐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民族音乐是我国五年余年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有着丰富的文化与艺术价值,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劳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积淀了我国多民族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可以说民族音乐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一种具有独特精神文化内容与内涵的音乐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它是以在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西域音乐以及外来音乐逐渐融合形成的,一般歌曲以注意表现旋律为主。从夏商周开始,逐渐在旋律音阶上进行调整与改进,由原始间乐重视小三度音程的音调,到春秋战国强调宫、商、征、羽的上下方大3度的“曾”体系,以“三分损益法”相生五音、七声、十二律,使中国民族音乐的五声性音乐旋法初具雏形。在我国民族音乐中,一般都是以单旋律的形式来进行表现,运用的和声较少。从唐朝开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的提高,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民族音乐开始进行华丽的转变。首先在配乐的方面,逐渐取代原来粗糙的编钟等乐器,取而代之的是有着浪漫华丽气息的弹拨音乐,并且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高丽、胡人、西域等地音乐开始传入中原,让民族音乐开始大融合,丰富了乐曲的种类,为之后民族音乐发展奠定了基础。 2.中国民族音乐所呈现的特点 在我国民族音乐中,一般都是运用单旋律进行乐曲的表现,很少运用和声。在另一方面,中国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的,反映的是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因此旋律朗朗上口,用单声的旋律就能够表现歌曲内容,也因此我国的民族音乐在整体表现上具有着“线”型单声织体表现结构。除此之外,我国民族音乐还呈现以下一些特点: (1)民族性: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由于不同的风土人情而造就了不同的民族音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收录的民族歌曲有着30万首,民族乐曲类约400余种,也正因为各民族风格迥异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多元化的民族特点。而中国民族音乐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出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与性格特征,是民族精神的象征。 (2)联系性:民族音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文化有着相互交融,相互联系的特征。中国的诗词,声调音韵抑扬顿挫,在平仄中形成音乐的旋律之美,一般诗词都可以配上音乐,融为一体,例如《明月几时有》,歌词就是苏轼《水调歌头》原文,长短句与音乐的节奏之美完美融合。在民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上,歌曲一般都注意旋律的表现性,而在中国的书法艺术中书法家挥动笔的同时有着音乐的节奏与律动,而绘画中的“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思想,也显出音乐的律动,更是证明了民族音乐与传统文化的联系性。 (3)区域性:由于我国面积广大,也因此造就了民族音乐的区域性特点。由于各地方言不同,使得当地民族音乐地方性特点较为显著,许多歌曲中都会融入自己的方言。比如广西民歌对唱中,一般歌词都是自己的方言,体现出当地的民族特色。各地区受到性格,环境,人文习俗的影响,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比如东北以扭秧歌,二人转为主,西北人民则是信天游的山歌。在另一方面,南北人民性格使然,音乐风格类型差距较大,北方人性格豪爽粗犷,音乐风格较为豪迈,例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