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污染等级划分

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污染等级划分
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污染等级划分

一第38卷第4期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Vol.38,No.4一一2014年8月GEOPHYSICAL&GEOCHEMICALEXPLORATIONAug.,2014一

doi:10.11720/wtyht.2014.4.29

张建新.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污染等级划分[J].物探与化探,2014,38(4):793-799.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4.4.29

ZhangJX.SoilgeochemicalbaselineandpollutionleveldivisioninDongtinglakearea[J].GeophysicalandGeochemicalExploration,2014,38(4):793-799.http://doi.org/10.11720/wtyht.2014.4.29

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污染等级划分

张一建一新

(湖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湖南长沙一410007)

摘要:通过洞庭湖平原与周边丘岗山地区深二表层土壤中54项指标的地球化学分析对比,研究成壤过程中元素的自然分异和人为叠加作用造成的土壤元素含量在垂向上的差异;以深层土壤为参照,求解区域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值和基准值,并以此为标准提出表层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的地球化学方法三

关键词:背景值;基线值;生态地球化学;污染分级;污染评价

中图分类号:P632一一一文献标识码:A一一一文章编号:1000-8918(2014)04-0793-07

一一科学建立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背景与基准是区域生态地球化学环境评价及相关工作的基础,但目前对其涵义的理解存在差异,如将背景值理解为未受或很少受到人为活动影响,土壤本身固有的化学组成和含量[1],强调的是无污染[2-3];基准值则是包含了少量人为活动影响的元素浓度[4],主要指表层环境中元素在95%置信区间内的浓度变化[5]三Agn?ieszka等[6]认为在未开发地区的基准值接近背景值,Lee等[7]将基准值解释为在研究或监测计划的某一特定时间内介质中元素的浓度三‘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DD2005?01)“(中国地质调查局,2004,以下简称‘规范“)则以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深层土壤样计算基准值,而以受人类活动影响相对较多的表层土壤样计算背景值三总之,不管如何定义,背景值和基准值的研究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土壤的自然背景,二是人为累积的程度,其中的关键的是在土壤中如何区分之,通常往往在非污染区采样分析,做必要检验,找出和剔除可能遭受污染的样品三Colizza等[8]二Convill等[9]二Abra?ham[10]二滕彦国等[11]和刘爱华等[12]认为地球化学基准值可据污染元素与惰性元素的相关性建立回归模型,建模时可先将落在95%置信区间以外的人为污染样品剔除三

另一方面,由于‘规范“规定的计算基准值的 深层土壤 与地表大多数植物作物密切相关的 表层土壤 之间存在着多种差异,无论是地球化学上的元素组成和存在形式,土壤学上的结构二养分二微生物,还是农业意义或生态效应,均有所不同三在丘岗山地区深层土壤往往即成土母质,而在平原区深表层土壤间可能是 兄弟关系 三因此,以深层土壤建立的标准或 基准 可否用于表层土壤的评价中,人们难免提出质疑三

笔者利用洞庭湖区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数据[13],分析不同地质地貌背景区表二深层土壤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垂向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建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值二基准值计算模型,提出区域土壤主要重金属及有关元素的背景值二基准值和污染等级划分标准,并通过对洞庭湖区土壤污染评价,检验建立的基准与标准的合理性三

1一研究区概况及采样与分析

本次研究的洞庭湖区指洞庭湖平原及其周边丘岗地区,包括了湘江下游的长株潭地区,面积3.96万km2三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土壤以红壤和水稻土为主,主要地质背景有河湖沉积物二花岗岩二板页岩二第四系红土二紫红色碎屑岩等,地貌上可为冲积河谷阶地丘岗地与冲湖积平原两大类型三区内人口密度大,土地利用程度高,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主,素称 鱼米之乡 ,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三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按‘规范“要求采用

收稿日期:2013-05-29

基金项目: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201111016)

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38卷一

双层网格化采样,表二深层土壤采样深度分别为0 0.20m和1.50 2.00m,采样密度分别为1个点/

km2和1个点/4km2(湖积物放稀4倍)三典型区土壤垂向剖面按土壤发生层采样,浅钻按深度等间距采样三表二深层样分别以4二16km2进行组合,以X荧光法为主多方法配套分析Ag等52种元素和pH二TOC共54项指标,测试方法的准确度二精密度和质

量检查措施严格按照‘规范“的相关要求执行[14],有效地控制了测试精度和系统误差三

2一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2.1一土壤元素的总体分布特征

全区表二深层土壤元素含量分析数据剔除异常样品后的平均值见表1三

表1一洞庭湖区表、深层土壤样54指标平均值及其比较

指标BTiLiMnCoWHgVCrBeNbUGeSnTFe2O3Y

Bi

As

C深70.25600241.1480417.252.380.0510781.362.2419.753.191.593.055.5627.50.3511.42C表72.45605339.55

538

17.212.360.09107

83.222.0919.893.2

1.533.315.1527.97

0.4611.93K1.761.401.371.341.331.321.311.301.251.241.231.231.221.221.211.201.151.14指标Sb

Th

Al2O3ZrPb

Rb

Ce

ZnTl

Se

SiO2ScLa

Ni

Ga

Ba

C深0.9114.0614.0827825.611078.9274.080.650.2269.5511.65

40.15022.2826.4517.24471C表1.2613.913.8527431.64107

87.0585.330.660.3568.9711.6639.75

5031.2126.5817.55452K1.141.131.121.111.111.101.101.091.081.071.071.06

1.061.051.031.021.010.94指标MoCu

CdAuK2OAgN

SClBr

MgOSrNa2OCaOTOC

TC

pHC深0.7522.410.081.262.230.0646236991.3638.071.520.7251.910.240.320.280.316.9C表0.8425.750.31.662.270.071616642306

52.431.930.6651.070.210.291.581.756.29

0.940.930.910.900.89

0.79

0.72

0.710.610.56

0.430.400.31

0.150.10一一注:C深二C表分别为深层二表层土壤反复剔除 平均值?2标准差 以外数据后的算术平均值,含量单位:氧化物二TOC二TC为%,Au为

?10-9,其余元素为?10-6;K=C深/全国平均值;按K值由大至小排列

一一将深层样平均值与全国土壤平均值[15]比较,本区W二Sn二Pb二Zn二As二Sb二Hg等含量高于全国平均值,与 有色金属之乡 特征吻合三从地球化学图得知,元素的分布与地质背景有关,如K在花岗岩区高,Cd沿湘江和沅江分布,Hg沿沅江分布,Sb沿资江分布三表层土壤中的元素总体特征一方面反映了流域的地质背景条件,同时也反映了人类活动,如湘

江上游的Cd二Hg二As二Au二Ag二Sb二Cu二Pb二Zn二W二Sn二B二P二Mn等即与中上游区的超大型Sn多金属矿分布有关,亦与区内的冶炼活动有关;资江下游的Sb二Hg二As及沅江下游的Hg二Cd等分别与锡矿山锑矿二湘中汞锑金矿带的分布有关三

表层样与深层样比较,比值大于1者为表层土壤相对富集元素,如C二N二S二Hg二P;比值小于1的表层土壤相对贫化的元素有I二Mn二Na二Mg二Be三长株潭3市区表层样的Cd含量是深层样的4 5倍,证明人为作用明显三

统计全区92条土壤剖面,土壤A与C层54项指标均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其相关系数r由大至小排列的顺序为:V二Ba二Se二Mo二Rb二Cd二Sb二Cr二Ti二Ag二

Zn二Mg二Sr二Sn二pH二U二Li二Th二Pb二Tl二F二W二Zr二K二Cu二Y二Ni二Si二Ga二Al二Sc二Nb二Ge二Fe二La二Br二As二Ce二Co二B二Be二Au二P二Bi二N二Hg二Na二TOC二TC二Mn二I二Ca二Cl二S三土壤C

与D层大部分元素亦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r?

0.379由大到小排列为:V二Sb二Ag二W二B二Se二U二Cr二Mo二Sn二As二Rb二pH二Na二Ba二Ge二Be二Hg二Tl二K二TOC二Cu二Li二Y二Mg二Ga二Pb二TC二P二Al二F二Ti二Th二Zr二Si二La二Mn二Sr二Zn二Fe二Co;而B二Ni二Nb二Sc二N二Cd二Br仅在0.05水平上显著相关(r=0.379 0.305);Ca二Cl二Au二Ce二S二I不相关(r=0.241 0.01)三说明土壤表层与母质间元素含量密切相关,母质与母岩或异元母质间,除I二Cl二S二Ca等特易淋溶元素和Au等极不均匀元素外,其余元素均密切或较密切相关三

表2为土壤样品部分元素反复剔除异常数据后的非参数检验结果,除算术Hg和对数Sn外,其余指标显著性参数p?0.05,说明为正态分布,即既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又服从算术正态分布三相对而言Th二Tl二Sc二Zr二TI二Cr二Ni二As二W二Sn二Sb和N的算术显著性参数p大于对数p,可以看成其更服从算术正态分布三

表2一洞庭湖区土壤剔除异常后的Kolmogorov?Smirnov检验p值

数据预处理CuPbZnAsCdHgCrNiWSnBi不处理0.9190.3520.1030.9720.1380.0450.3820.6610.1970.1500.238取对数0.9580.6240.2470.4160.3470.3580.3220.5740.0770.0310.319数据预处理MoSbNPK2OThTlScZrAl2O3TI不处理0.0990.5540.7280.6210.4800.6020.5220.8750.6480.6310.344取对数

0.282

0.418

0.711

0.857

0.780

0.417

0.281

0.842

0.338

0.633

0.282

497四

一4期张建新: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污染等级划分2.2一土壤地球化学的分区特征

受母岩母质影响,洞庭湖区土壤可分为丘岗山地和平原两大地球化学区三各区土壤部分元素反复剔除异常数据后的平均值见表3三从表3可见,平

原区土壤元素与山地二丘陵区的丰度接近,而与岗(阶)地相距较远,证明在剔除人为因素后,平原区土壤元素主要来自山地丘陵区的风化剥蚀,可代表元素的自然背景三

表3一洞庭湖区不同地貌区土壤元素平均值

地貌区

层位Cu

Pb

Zn

As

CdHgCr

Ni

WSnBiMoSbNPK2O

丘岗山地区

山地

丘陵

岗阶地合计表27.1833.8286.2711.430.320.1181.0027.402.443.350.510.631.4217246512.19深22.3425.1976.0010.550.100.0678.2726.782.513.070.350.590.964693732.19表26.5232.9581.4813.110.300.1181.1025.532.633.200.520.751.5616826262.06深21.6324.9667.1912.110.100.0677.3124.592.572.900.340.690.944563612.05表24.8231.1174.11

12.610.210.0980.7126.852.733.440.450.871.3716246031.91深22.1925.6767.8112.800.070.0580.9826.632.663.270.350.790.944603761.96表25.7532.1780.2712.670.290.1181.6626.182.683.330.470.781.4316916262.04深22.0125.2968.8512.180.090.0579.2125.632.603.050.340.720.944593712.06

平原区

表38.7631.51105.112.030.370.1095.2839.201.873.420.451.011.1815667932.78深

35.4327.5694.3711.64

0.25

0.06

94.0238.58

1.82

3.16

0.37

1.03

0.95

673

688

2.69

一一注:K2O含量单位为%,其余元素为?10-6;平均值为各类中反复剔除 平均值?2标准差 以外数据后的几何平均值三

一一丘岗山地区比平原区存在明显富Si二K二Al,贫Ca二Mg二Na二Fe的特点,且随地形降低,土壤元素有规律变化:从山地二丘陵至岗(阶)区,表二深层土壤Cu二Pb二Zn二Cd二Hg二N二P含量递减三因中低山区土壤受到的人为污染相对较少,其元素含量应相对以自然含量为主三

丘岗山地区不同的母岩母质在湖南湿热气候长期作用下,盐基离子Na二Ca二Mg等大量淋溶流失,而Fe二Al等则残留于原地,形成地带性红壤,趋向于具相近常量元素组成;而土壤的微量元素分布受母岩

类型的影响较大,成土过程中微量元素的迁移情况不一,相对于母质而言,花岗岩红壤中易溶微量元素淋溶流失较严重;紫红色碎屑岩红壤因为母岩较缺乏微量元素,后期的风化成土对其迁移作用影响不大;变质砂岩板岩红壤Rb二F二Ba二Sr二Be富集,As二V贫化;第四系红土红壤除Cr二V二Mo二As外,其他微量元素均大量淋失,Mn的淋失率为94%[16]三

平原区河湖沉积母质主要为来源于中二上游区

的岩石二土壤[15]三从图1可以看出,河流季节性泛

滥造成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沉积物有明显的化学组成

图1一洞庭湖区平原区不同沉积母质区潮土的元素含量垂向变化

597四

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38卷一

差异,表现在垂向剖面上由表至深,元素含量变化趋势各异,有递增型二递减型二跳跃型等;As二Cd二Hg二Pb等由人为污染造成的元素富集,以及成壤过程中的自然分异造成的元素变化,在1.5m深度以下的变幅趋缓三总体而言,1.5 2m处的起伏属于自然波动范围三

3一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二基准值

3.1一背景值、基准值的建立

从理论分析知道,土壤中的自然元素是从成壤母质中继承下来,以原生二次生矿物形式存在于土壤颗粒中的,如Th二Tl二Sc二Zr二Ti等难溶易残余富集的元素含量,与土壤的矿物或常量元素组成具有很高的相关性,人为因素的影响相对这些元素的背景含量而言甚至可以忽略不计,其分布表征的就是土壤的自然组成特征三从图1可见,在土壤剖面的深部,Th二Tl二Sc二Zr二Ti等与重金属元素含量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可以作为判别土壤中其他化学元素含量分布状况的参比;在浅部,这些参比元素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人类影响下重金属的自然分量将与参比元素在一个相对较小范围内波动三因此,以较少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样本求出这种数量关系,可计算出人类影响样本中的自然(背景)含量,将实测数据与这种计算出的自然含量进行比较,多出部分即为人为叠加[12]三

由于表层样的人为污染,多次剔除法虽可获得少受人类影响的样本,结果亦具统计意义,但单一地对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因缺乏参照系统,仍无法检验异常值剔除量是否合理[12]三而深层样代表着较少受人为污染的样本,若所选参比元素与评价元素相关性显著,则建立的关系能有效地预测评价元素的自然分量三

以洞庭湖区Th二Tl二Sc二Zr二Ti二Al作为侯选参比元素,分别对其与16种评价元素(土壤中的8种重金属二5种湖南特色 有色金属 以及3种土壤常量养分)作相关分析,考虑到原始数据二剔除异常后的数据二对数正态分布二算术正态分布4种状况,故共有4种相关系数三结果显示,16种评价元素多与Th二Tl二Sc二Zr二Ti二Al侯选参比元素显著相关,尤其是剔除异常点后的相关系数更大三

以评价元素为因变量,相关性最大的参比元素为自变量,作回归分析

=ax

+b,或ln(y

评)=aln(x参)+b,式中,y

为评价元素,x

为参比元素,a二b为回归方程系数三结果见表4三

3.2一土壤背景值与基准值

由于上述回归值主要是对土壤元素含量中自然分量的预测,则其在表二深层土壤中的差值主要反映了垂向上的自然分异量,其次反映了人为叠加量(尤其在人类活动改变了参比元素的垂向含量时)三基于此,可对区域土壤元素的背景值二基准值作如下定义:区域土壤元素的地球化学基准值为土壤元素的原始自然浓度,可用深层土壤中该元素含量反复剔除异常后的平均值来估算;区域土壤元素的地球

表4一洞庭湖区土壤评价元素与参比元素的回归分析结果

y评

表层样

abr预测Y实测Y

深层样

abr预测Y实测Y

CuSc?0.581.860.4926.5626.16Sc?0.671.490.5323.4022.85PbTl?0.283.580.3331.8831.88Al2O3?0.671.480.4226.2726.08ZnAl2O30.112.940.4786.5386.50Zr05.23-0.2176.4776.04AsTh0.041.990.1412.3712.34Th0.041.920.2712.0111.99CdZr0-0.48-0.210.310.31Zr-0.010.01-0.210.120.12HgTl0.50-2.640.340.100.10Al2O30.06-3.730.450.060.06CrAl2O30.063.650.4787.1786.26Sc?0.563.000.5381.6682.69NiSc0.052.740.4926.8727.07Sc?0.931.020.5327.8627.50WZr00.34-0.212.392.40Th?1.06-1.940.252.402.40SnTl?0.281.330.333.363.35Tl0.590.740.343.073.09BiTl0.81-1.290.340.470.47Al2O3?1.16-4.110.420.360.35MoTl0.62-0.520.340.890.89Zr00.36-0.210.830.84SbZr?0.35-1.70-0.221.331.33Al2O30.05-0.700.450.960.95NTh0.017.200.141647.731641.47Sc?0.455.060.53483.85482.77PZr06.95-0.21670.78668.87Zr07.12-0.21433.18434.45K2OZr01.72-0.212.252.26Zr01.68-0.212.262.27一一注:r为相关系数; 预测Y 为回归值;带?者系先将X和Y数据取自然对数后再作回归,结果返回真数; 实测Y 为剔除异常后的几何平均值三

四697四

一4期张建新: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污染等级划分化学背景值为区域土壤元素在原始地球化学背景上叠加了自然分异和少量人为作用后的浓度,可用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垂向分异量之和进行计算三公式表达为:

a区域

= Y深,

Yo区域=Ya区域

+?Y= Y深+?Y,式中,Y为评价元素含量;?Y=^Y

表-^Y深;上标 a 二 o 分别为基准值二背景值; Y 和 ^Y 分别为平均值(指剔除异常后的)和回归值;下标 区域 二

表 二 深 分别代表全区域二表层和深层土壤三据以上公式计算得洞庭湖区土壤16种元素的地球化学背景值二基准值于表5三

表5一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基准值

元素CuPbZnAsCdHgCrNiWSnBiMoSbNPK2O

基准值22.8526.0876.0411.990.120.0682.6927.5

2.43.090.350.840.95483

4342.27?Y

3.16

5.61

10.060.36

0.190.045.51-0.99-0.010.290.110.060.371164238-0.01背景值26.0131.6986.1

12.350.31

0.10

88.2

27.5

2.4

3.38

0.46

0.9

1.32

1647672

2.27

一一注:K2O含量为%,其余元素为n?10-6;?Y为垂向分异量,负的Ni二W二K2O区域土壤背景值用基准值代替

4一土壤污染分级标准与评价

4.1一区域污染分级标准的建立

以地累积指数法进行污染分级[17-19]:

Igeo=log2[C/(kB)],

式中,Igeo是地累积指数;C为实测元素含量;B为地

壳的岩石地球化学背景值;k为考虑各地岩石背景差异而取的系数三笔者以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作为B,k取1.5三以Igeo值等于0二1二3二4为上限,将土壤分为清洁二轻污染二中污染二重污染二特重污染5级三各级上限值见表6三

表6一洞庭湖区13种元素各级污染上限值

10-6

元素CuPbZnAsCdHgCrNiWSnBiMoSb背景值26.0131.6986.112.310.310.188.226.512.393.380.460.91.32清洁3948129190.50.15132413.65.10.71.42.0轻度污染7895258370.90.30265837.2101.42.74.0中度污染31238010331483.71.21058330294161116重污染

1248

1521

4133

593

15

4.8

4234

1320

115

162

22

43

63一一注:含量单位为n?10-6

4.2一污染分级评价结果

据表6标准对洞庭湖区表层土壤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见表7和图2三从表可见,本区出现污染的土壤元素总面积排名前五的是Sb二Cu二Bi二Cd二Hg,

重污染以上土壤元素的总面积排序是Cd二Sb二Bi二Sn二Mo二W二Hg二Pb二Zn二As二Cu二Ni二Cr三从图2可见,Cd二Hg污染主要沿湘江二沅江分布,相对而言,沅江流域的Hg污染重于Cd污染三

表7一洞庭湖区表层土壤各级污染面积百分比

%一

元素CuPbZnAsCdHgCrNiWSnBiMoSb

清洁74.7486.1592.4487.9778.4278.8995.9380.0087.9187.0678.1590.6774.38轻度污染24.9712.596.9310.5116.2418.014.0419.9610.398.7515.728.3519.88中度污染0.29

1.220.591.504.633.040.03

0.03

1.644.055.970.885.34重污染0.04

0.03

0.02

0.630.05

0.06

0.13

0.150.080.40

特重污染

0.06

0.01

0.01

797四

物一探一与一化一探38卷

图2一洞庭湖区表层土壤Cd、Hg各级污染区分布

5一结论

基于 基准值为元素的自然分量,背景值为特定时间介质中的背景与其他浓度复合 的思想,定义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为区域土壤元素的自然含量,可以用深层土壤中该元素反复剔除异常后的平均值计算;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为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加上其在土壤剖面上的垂向分异量,这种垂向分异量可以用表二深层土壤中参比元素对评价元素的回归值的差值予以估计三

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在不同地质地貌区,不同深度二不同层位土壤元素含量变化均具一定的相关性和演化性,尽管平原区表二深层土壤为

兄弟关系 ,但在浅部演化性依然明显,约1.5m以下的深层土壤多为自然背景起伏三在表层土壤受到污染的情况下,以少受人类影响的深层土壤为参照系,以区域内人为作用带入少,地表稳定,并与评价元素关系密切的元素为参比,运用相关分析二模型分析法可以有效地剔除干扰,估算出次生风化二成壤作用以及其他作用造成的垂向分异,并以此计算背景值,既避免了直接以深层样评价表层样,引起两种不同内涵介质的异议,又成功地解决了深层样的科学意义问题三对区域土壤评价而言,不宜分别对表二深

四897四

一4期张建新:洞庭湖区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污染等级划分

层土壤提出基准值二背景值4个概念,只宜有 区域土壤基准值二背景值 两个概念,表二深层土壤只是

区域土壤 统一体中的两个侧面三

鉴于目前国家‘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GB15618?1995)“的局限性,笔者以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值作为参照,据地累积指数法求得污染起始和各级标准值,得到的各级污染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说明有必要完善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如Cd的起始污染和中级污染标准可分别为0.5?10-6和1.0?10-6三建议在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基础上分区进行上述计算,为修改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提供依据三

鸣谢:笔者曾就相关问题于2008年4月在南京 土壤污染等级划分研讨会 上与夏家淇二骆永明二奚小环二陈国光等进行过交流,得到了他们的指正;骆检兰二邢旭东,郑巧云二吕焕哲,鲁江等参加了研究二作图和翻译工作,谨此一并致以诚挚感谢!

参考文献:

[1]一国家环境保护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图集[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2]一KarenC.Trace?ElementConcentrationinStreambedSedimentAcrosstheConterminousUnitedSlatesEnviron[J].SciTechno1,1999,33(15):2499-2504.

[3]一SalminenR,GregorauskieneV.Considerationsregardingthedefi?nitionofageochemicalbaselineofelementsinthesurficialmateri?alsinareasdifferinginbasicgeology[J].AppliedGeochemistry,2000,15(5):647-653.

[4]一滕彦国,倪师军.地球化学基线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5]一SalminenR,TarvainenT.Theproblemofdefininggeochemicalbaselines:AcasestudyofselectedelementsandgeologicalmaterialsinFinland[J].JournalofGeochemicalExploration,1997,60(1):91-98.[6]一AgnieszkaG.Areviewofgeochemicalbackgroundconceptsandan

exampleusingdatafromPoland[J].Environmentalgeology,2007,52(5):861-870.

[7]一LeeL,HelselD.Baselinemodelsoftraceelementsinmajoraqui?fersoftheUS[J].ApplGeochem,2005,20:1560-1570.[8]一ColizzaE,FontolanG,BrambatiA.Impactofacoastaldisposalsiteforinertwastesonthephysicalmarineenvironment,Barcola-Bovedo,Trieste,Italy[J].EnvironmentalGeology,1996,27(2):270-285.

[9]一CovelliS,fontolanG.Applicationofanormalizatonprocedureindeterminingregionalgeochemicalbaseline[J].EnvironmentalGeol?ogy,1997,30(1):34-45.

[10]AbrahamJ.Spatialdistributionofmajorandtraceslememsinshal?lowreservoirsediments;anexamplefromLakeWaco.Trxas[J].EnvironmentalGeology,1998,36(3):349-363.

[11]滕彦国,倪师军,张成江,等.攀枝花地区土壤环境地球化学基线的影响因素研究[J].矿物岩石,2002,12(2):38-42.[12]刘爱华,杨忠芳,张本仁,等.生态地球化学评价中建立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方法研究:以太原盆地潮土中Hg二Cd二Pb二As为例[J].地学前缘,2005,12(1):273-280.

[13]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项目部.湖南省洞庭湖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评价报告[R].2008.

[14]中国地质调查局.区域性地球化学样品测试质量专家检查和验收办法(试行)2003-03.

[15]鄢明才,顾铁新,迟清华,等.中国土壤化学元素丰度与表生地球化学特征[J].物探与化探,1997,21(3):161-167.[16]张建新,申志军,顾海滨,等.2007.洞庭湖区第四纪环境地球化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59-163.

[17]Müller,G.IndexofgeoaccumulationinsedimentsoftheRhineRiver[J].Geojournal,1979,2:108-118.

[18]FrstnerU.Lecturesonenvironmentalaspectsofparticle?associ?atedchemicalsinaquaticsystems[J].LectureNotesinEarthSci?ences,1989,21:57-80.

[19]FrstnerU,AhlfW,CalmanoW,etal.Sedimentcriteriadevelop?ment?contributionsfromenvironmentalgeochemistrytowaterquali?tymanagement[G]//HelingD,RotheP,FrstnerU,etal.Sedi?mentsandenvironmentalgeochemistry.BerlinHeidelberg:Spring?er?Verlag,1990:311-338.

SoilgeochemicalbaselineandpollutionleveldivisioninDongtinglakearea

ZHANGJian?Xin

(HunanResearchAcademyofGeologicalSciences,Changsha一410007,China)

Abstract:Deepsoilanditsgeochemicalsignificanceinmulti?objectiveinvestigationarehottopicsamongenvironmentalscientists.Theauthorcompared54indexesandtheirgeochemicaldistributioncharacteristicsinsurfacesoilanddeepsoilofDongtingplainandhillockarea,andstudiedtheelementcontentvariationfromnaturaldifferentiationandanthropogenicinfluenceinthepedogenicprocess.Withdeepsoilasthereference,theauthorobtainedregionalsoilgeochemicalbackgroundvalueandbaselineandproposedamethodfortheclassificationofsurfacesoilpollutionlevels.

Keywords:backgroundvalue;baseline;eco?geochemistry;pollutiondivision;pollutionappraisal

作者简介:张建新(1958-),男,教授级高工,1981年武汉地质学院地球化学专业毕业,目前主要从事环境地球化学二勘查地球化学研究工作三

四997四

1 5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DZ/T 0145-94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G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1:50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测量),是以上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a.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有关资料; e.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4.2.2 设计前的技术试验 4.2.2.1 有前人工作过的测区或邻区,设计时其主要技术指标和方案可参照前人的工作成果。如果认为资料不足,可补作部分技术试验。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规定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 级管理规定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xxxx公司 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一、隐患的概念 1、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重大危险源是生产使用和储存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2、安全隐患是指控制、约束、管理这些危险物的装备、系统、设施、人员、管理制度和体制等方面可能出现漏洞使危险物质突变形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 二、隐患分级 1、按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程度分为一般事故隐患、重大事故隐患。 2、重大事故隐患分为三级: 重大事故隐患一级:危害相当严重、可能造成重大及以上事故或者治理难度相当大,需书面请示集团公司,停产停业,需要集团公司组织协调有关政府职能部门或相关专家共同解决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二级:危害严重、可能造成较大事故或者治理难度大,安排限期整改的或部室无能力整改,需书面请示公司,需要公司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组织协调有关职能部室帮助共同解决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三级:危害比较严重、可能造成一般事故或者有一定的工程量,安排限期整改的或部门无能力整改,需书面请示公司,需要公司分管领导组织协调有关业务职能科室安排解决的隐患。 3、一般事故隐患分为三级: 一般事故隐患一级: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需生产部室或会同职能部室安排解决或需一定整改期限整改的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二级:对安全生产有影响,需要工段安排或会同本部室整改的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三级:对安全生产影响不大,能够立即安排个人或班组进行整改的隐患。 三、督办验收及销号 (一)督办验收 1、重大事故隐患(一级)由董事长和总经理负责督办,并协调相关人员验收。 2、重大事故隐患(二级)由总经理会同安委会成员负责督办,并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3、重大事故隐患(三级)分管负责人会同相关部室和有关人员负责督办,并组织相关人员验收。 4、一般隐患(一级)由生产部室、业务职能部室自行排查认定的一般隐患一级,由本部室经理负责督办、验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剧毒化学品: 剧毒化学品是指,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中的化学品。一般是具有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和天然毒素,还包括具有急性毒性易造成公共安全危害的化学品。 释义: 根据2005年5月公安部公布的《剧毒化学品购买和公路运输许可证件管理办法》,“除个人购买农药、灭鼠药、灭虫药以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的,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剧毒化学品,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公安、环保、卫生、质检、交通部门确定并公布的剧毒化学品目录执行。”“国家对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行为实行许可管理制度。购买和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应当依照本办法申请取得《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未取得上述许可证件,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购买、通过公路运输剧毒化学品。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买卖、出借或者以其他方式转让《剧毒化学品购买凭证》《剧毒化学品准购证》和《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不得使用作废的上述许可证件。”

土壤侵蚀区划: 土壤侵蚀区划,亦称水土流失分区。是指根据土壤侵蚀成因、类型、强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对某一地区进行的地域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类型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以及实施步骤,并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2008年颁布的《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中,全国分为水力、风力、冻融3个一级侵蚀类型区。其中,水力侵蚀类型区包括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5个二级类型区;风力侵蚀类型区分为“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2个二级类型区;冻融侵蚀类型区分为北方冻融侵蚀区、青藏高原冰川冻土侵蚀区2个二级类型区。各大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在全国二级分区的基础上再细分为三级类型区和亚区。 根据土壤侵蚀的成因、类型、强度等在一定的区域内相似性和区域间的差异性所做出的低于划分。土壤侵蚀区划反映土壤侵蚀的地域分异规律,为不同地区的侵蚀指出治理途径、方向和应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及其实施步骤,为水土保持规划和分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侵蚀区划的基本内容为:拟定区划原则和分级系统;研究并查明各级分区的界限,编制土壤侵蚀区划图;按土壤侵蚀区域特征,探讨土壤侵蚀分区治理途径和关键性的水土保持措施;编写侵蚀区划报告。

全国城市土地等级划分表

全国城市土地等级划分表,看看大家都在哪个级别<18554>字节 中新网1月8日电国土资源部今日在其官方网站发布“关于调整部分地区土地等别”通知称,根据《土地管理法》和《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相关规定,部按照《城镇土地分等定级规程》(GB18507-2001)对各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状况、基准地价水平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评定,依据评定结果调整了部分地区的土地等别。调整后全国各县、市(区)的土地等别详见附件,此次调整中土地等别发生变化的以黑体标注。 通知还指出,2009年1月1日起,《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和《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按调整后的土地等别执行。 附件:土地等别 一等: 上海:长宁区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 二等: 北京:朝阳区崇文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西城区宣武区 上海:浦东新区 三等: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海珠区荔湾区萝岗区天河区越秀区) 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 四等: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 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 沈阳市(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 江苏:常州市(天宁区钟楼区) 南京市(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玄武区雨花台区) 苏州市(沧浪区虎丘区金阊区平江区) 无锡市(北塘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西湖区下城区) 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 厦门市(海沧区湖里区思明区集美区)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 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 湖北:武汉市(汉阳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青山区武昌区)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 广东: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 珠海市(金湾区香洲区) 深圳市宝安区 重庆: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中区 四川: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 五等: 北京:通州区 天津:塘沽区 河北:唐山市(路北区路南区) 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教程文件

环境地球化学知识点

概念题 绪论(1/6) 环境问题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产生的影响。 环境容量人类生存和自然环境在不致受害的前提下,环境可能容纳污染物质的最大负荷量。 环境要素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演化规律的基本因素。 环境背景值在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情况下,各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光、热等)的物质组成或能量分布的正常值。 环境质量在一具体环境内,环境的某些要素或总体对人类或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说明、评定和预测。 第一章岩石圈环境地球化学(0/0) 第二章土壤环境地球化学(1/9) 土壤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水域底部,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物质表层。

土壤圈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及其相关的生态环境系统。 成土过程地壳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搬运的沉积体,受其所处环境因素的作用,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态和肥力特征的土壤的历程。 土壤酸度土壤酸性表现的强弱程度,以pH表示。 植物营养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 土壤污染进入土壤的污染物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下降、性质恶化的现象。 土壤净化污染物在土壤中,通过挥发、扩散、吸附、分解等作用,使土壤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毒性减少的过程。 土壤质量评价单一环境要素的环境现状评价,是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土壤是否污染及污染程度进行调查、评估的工作。土壤中微量元素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需要量很少的必需元素。 第三章水圈环境地球化学(2/11) 水圈地球表面或接近地球表面各类水体的总称。

隐患分级管理办法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1目的 为强化公司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明确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统一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内容和要求,提高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效果,逐步实现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各部门/生产事业部. 3职责 、安环部负责起草本制度 、安环部总监负责审核本制度 、总经理负责批准本制度 4内容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制度。 、事故隐患 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引自《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6号)、隐患分级 隐患的分级是以隐患的整改、治理和排除的难度及其影响范围为标准的,可以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其中: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重大隐患 ..1涉及“两重点一重大”企业的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仪表操作人员,未经考试考核合格或未持证上岗。 ..2发现在易燃易爆场所吸烟和脱岗、睡岗、酒后上岗的证据。 ..3新进、转岗员工未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并考核合格。 (1)常压和低压储罐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和高液位报警报警器; (2)压力储罐应设置液位计、温度计、压力表、低液位报警器、高液位报警器和高高液位自动连锁切断进料装置; (3)容量大于100m3的储罐应设液位测量远传仪表,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设高、低液位报警。、一般隐患 一般隐患评价法(LEC) 基本原理是根据危险源辨识确定的危害及影响程度与危害及影响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乘积确定隐患的大小。 定量计算每一种危险源所带来的隐患可采用如下方法: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设计说明书 1.1项目概况 1.1.1项目来源 (略) 1.1.2工作周期、成果提交时间 (略) 1.2 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1∶1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扫面,圈定并评价地球化学异常。通过综合分析,优选地球化学异常和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工作指出找矿方向和提供本区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1.3工作区概况 (略) ********矿区拐点坐标表表1

2、以往工作程度 2.1区域地质、物化探工作 (略) 2.2矿区化探工作程度 1991~1993年,***************在*************开展了1∶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 2.3以往工作存在的问题 通过以往化探工作,虽然在在矿区内圈定了T4号水系沉积物异常区。并在异常区内发现了5条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但限于投入少,工作程度低,因此对预查区的化探异常尚不能进行准确定位。急提高化探工作程度,准确圈定化探异常范围,为寻找金多金属矿床提供更准确的基础地球化学资料。 3、地质矿产及地球化学特征 3.1工作区地质概况 (略) 3.1.1矿区地质特征 (略) 3.1.2地层及岩性 (略)

3.1.3构造 (略) 3.1.4岩浆岩 (略) 3.1.5围岩蚀变 (略) 3.1.6矿体地质特征 (略) 3.2地球化学景观特征 土壤主要为黄壤、黄粘土。土壤发育,A、B、C层位清晰、明显,一般厚0.5~2.0米,B层较发育。综上所述,区内物理、化学风化较强烈,淋滤作用不明显,土壤层发育,适宜开展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 4 工作部署 4.1工作部署原则 根据本次土壤测量工作的目的和任务,从工作区实际出发,参照2003年1月1日颁布实施的《铜、铅、锌、银、镍、钼矿地质勘查规范》及其他有关规范和技术方法的要求,在前期地质工作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成矿理论,采用有效找矿手段在本区开展土壤测量工作。 本次土壤测量工作总体部署的基本原则主要以矿区已发现的5条(Ⅳ、Ⅷ、Ⅸ、Ⅹ、Ⅺ)含矿构造破碎蚀变带为重点目标,在综合分析已有的地质、物化探资料的基础上,遵循“由浅入深、由稀到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一)新规范和审查要点对此部分的要求 1、水土流失预测的基础 2、预测范围及单元 3、水土流失预测时段 4、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和方法 (1)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建设期) ①扰动地表面积 ②永久弃渣量 ③损坏水土保持设施的数量 ④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量 ⑤项目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新增量 ⑥水土流失危害预测 (2)水土流失预测的内容(运行期) ①运行期年排渣量和服务期总的弃渣量 ②弃渣场容量的复核

(3)水土流失预测主要方法 5、土壤侵蚀模数的确定 6、水土流失危害分析 7、预测结论及综合分析 (二)经常出现的问题 1、预测时段有误 (1)建设期概念不清,未将自然恢复期纳入建设期。 (2)同一点型工程各防治分区的自然恢复期长度不同。 (3)对所有单项工程都计列了施工准备期。 (4)对最不利条件理解有误,根据自己设定的雨季施工时段按占雨季长度的比例计算,对设定非雨季施工时段按占全年的比例计算等。 2、有的将“植被”作为主要影响因子,而不是将“林草覆盖率”作为主要影响因子。 3、对类比工程部说明资料取得的条件、时间,也不说明修正的原因、修正系数、甚至不进行修正,还有直接引用已批准方案取用值。 4、对超过半年的临时堆土未进行水土流失的预测。

5、有的单位错误地按《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的侵蚀强度等级反推扰动后的土壤侵蚀模数。 6、预测公式不准。 7、有的单位仍用流弃比进行临时堆土的预测。 8、预测结果的分析不完整,未完全说明扰动地表面积、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总的弃渣量、建设期的水土流失总量和新增量。未按照各分区的预测结果说明主要流失区域、防治措施布设和水土保持监测的重点。 根据最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第二十五条,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以及水土保持规划确定的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区域开办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产建设项目,生产建设单位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并按照经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采取水土流失预防和治理措施。没有能力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应当委托具备相应技术条件的机构编制。

隐患分级分类制度

制度会签表 制度编号版本编号 生效日期密级程度□普通■秘密□机密□绝密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管理,有效进行监控,维护工作的正常秩序,保证公司各项业务的正常开展,特制定本规定。 适用范围 版本优化 说明优化原 因 无 优化内 容 无 传达对象 应知应会一般了解 部门/区域岗位部门/区域岗位总公司总公司 分公司分公司 上级流程或制度 下级流程或制度 类型: □岗位职责□操作规程√管理规定□其他制订:财务中心拟稿:资金管理部

会签: √运营中心√人力资源中心√综合中心√企划中心 √财务中心√资讯科技中心√审计监察中心√培训中心 √中融信√客户服务中心√市场研发中心√企业发展中心 批准: □本中心副总裁√总裁□其他: 隐患分级分类制度 1目的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公司员工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加强隐患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事故,保障员工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根据安全生产法等法律、 行政法规,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新疆天富垃圾焚烧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各部门、各单位和外委施工单位。 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DL227-94 DL409-91 DL408-91 4 术语与定义: 本制度所称安全生产隐患(以下简称隐患),是指生产和辅助生产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基 建过程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5 隐患的分级分类 安全生产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一般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 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建设单位自 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隐患分级:按隐患的严重程度、解决难易程度不同,将隐患分为A、B、C三级。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附件)

附录A(规范性附录) 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 图幅名称(或地区):采样日期:年月日 记录:采样:审核:第页 22

记录卡填写说明1 地球化学普查水系沉积物测量记录卡填写说明 A 主标识符:C2。规定:岩石为1;水系沉积物为2;土壤为4。 B 样品号:N7。图幅名拼音代码+采样大格编号+小格代码+小格样号,如:MP234B1。该样品号中:MP-茅坪幅代码;234-大格号;B-小格号;1,B小格第一个样号)。 C 原始样号:被重复采样的样品号 D 图幅代号:N10。1:50000地形图图幅号,如H49E007008 E 横坐标: N8。统一确定为高斯6度带,记录带号+横坐标精确到m。如20428303 F 纵坐标: N7。高斯6度带精确到m。如3395158 G海拔高程:N4。采样点高程坐标,以米为单位。从地形图等高线或通过GPS直接读取。 H 水系级别:C1。记录:1 、一级水系;2、二级水系;3、三级水系。 I 采样部位:C1。采样点位于水系的位置,用代码表示:1:河底;2:水线附近;3:河漫滩上;4:水塘入口处 J 样品组分:C3。记录3位数:分别代表样品中粗砂(第1位)、细砂(第2位)和淤泥及有机物(第3位)含量。此三项为样品的沉积物组分,以编码方式分级填写,分为:0:无;1:少量(<30%);2:中量(30~70%);3:大量(>70%),三者之和不能超过100%。K 样品颜色:C2。1、灰黑色;2、灰色;3、褐色;4、灰黄色;5、红色;6、砖红色;7、灰绿色。 L 地质时代:C4。记录所控汇水域内地质时代。记录地质时代符号。沉积地层按出露情况适当并层;侵入岩记录主要侵入期。 M 岩石类型:C4。填写该点所控制汇水面积内占优势的基岩类型,参见“区域地球化学勘查规范”附录B表B2。 N 矿化蚀变:C1。记录矿化蚀变程度。0、无;1、弱;2、中等;3、强烈。 O 地貌类型:C1。1、平原-准平原;2、低山-丘陵;3、山地-峡谷;4、高山-深谷;5、高原;6、高寒山地;7、盆地;8、沼泽洼地;9、岩溶石山。 P 植被:C1。0,无;1,稀疏,浅薄,覆盖度<1/3;2,中等,覆盖度在1/3~2/3间;3,茂密,浓厚,覆盖度>2/3。 Q 岩溶类型:C1。指在岩溶区采样位置的岩溶类型(非岩溶区不填)。编码为:1:峰丛峰林洼地;2:峰丛峰林谷地;3:岩溶平原;4:岩溶穹窿盆地;5:岩溶石山及丘陵。 R 污染:C1。指采样点上游汇水域存在的污染源:0,无;1,矿山采冶;2,工业生产;3,居民生活。 S GPS文件号:N6。指采样点某GPS坐标数据转存入计算机内的批次文件。要求以GPS 手持机编号后四位数+录入的第n批数(n为两位数)。每批坐标存点宜在500个以内。 T GPS ID号:N3。GPS手持机对采样点自动定点形成的顺序号码。该号码与采样号一一对应,不可更改。如采样点上重复自动定点,宜自行保存不得删除;或采样点被遗忘自动定点,亦不得手动添加补充,均待转录计算机后再据记录资料做删除或添加补充处理。U 标记位置:记录书写采样点标记的具体位置。标记须清楚明显。

水土保持各种分级标准表及指标

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表(SL190-96) 土壤侵蚀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强度分级表*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风蚀沙漠化程度分级指标* * 注:在判别侵蚀程度时,根据风险最小原则,应将该评价单元判别为较高级别的侵蚀程度。 土壤盐渍化分级指标 石漠化程度评价表

降水酸度(酸雨)分级标准 注:降水酸度是用降水pH值的年平均值表示。降水酸度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每次降水的pH 值换算H+浓度后,再以雨量加权求其平均值,得到pH年均值。以氢离子浓度来划分降水酸度等级。 土壤侵蚀敏感性影响的分级 各因素权重确定专家调查表 注:Xi为影响因子i对土壤侵蚀的相对重要性,可通过专家调查方法得到。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比较重要时,Xi为1;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明显重要时,Xi为3;当因子i对土壤侵蚀重要性为绝对重要时,Xi为5。 沙漠化敏感性分级指标

临界水位深度 注:土地盐渍化敏感性是指旱地灌溉土壤发生盐渍化的可能性。在盐渍化敏感性评价中,首先应用地下水临界深度(即在一年中蒸发最强烈季节不致引起土壤表层开始积盐的最浅地下水埋藏深度),划分敏感与不敏感地区。 盐渍化敏感性评价 注:运用蒸发量、降雨量、地下水矿化度与地形指标划分等级。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指标 注:石漠化敏感性主要根据其是否为喀斯特地形及其坡度与植被覆盖度来确定的。 生态系统对酸沉降的相对敏感性分级指标

注:1、生态系统对酸雨的敏感性,是整个生态系统对酸雨的反应程度,是指生态系统对酸雨间接影响的相对敏感性,即酸雨的间接影响使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相对难易程度,它主要依赖于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变化有关的土壤物理化学特性,与地区的气候、土壤、母质、植被及土地利用方式等自然条件都有关系。生态系统的敏感性特征可由生态系统的气候特性、土壤特性、地质特性以及植被与土地利用特性来综合描述。本标准选用周修萍建立的等权指标体系,该体系反映了亚热带生态系统的特点,对我国酸雨区基本适用。 2、P为降水量,PE为最大可蒸发量。 3、A组岩石:花岗岩、正长岩、花岗片麻岩(及其变质岩)和其他硅质岩、粗砂岩、正石英砾岩、去钙砂岩、某些第四纪砂/漂积物;B组岩石:砂岩、页岩、碎屑岩、高度变质长英岩到中性火成岩、不含游离碳酸盐的钙硅片麻岩、含游离碳酸盐的沉积岩、煤系、弱钙质岩、轻度中性盐到超基性火山岩、玻璃体火山岩、基性和超基性岩石、石灰砂岩、多数湖相漂积沉积物、泥石岩、灰泥岩、含大量化石的沉积物(及其同质变质地层)、石灰岩、白云石。 4、A组土壤:砖红壤、褐色砖红壤、黄棕壤(黄褐土)、暗棕壤、暗色草甸土、红壤、黄壤、黄红壤、褐红壤、棕红壤;B组土壤:褐土、棕壤、草甸土、灰色草甸土、棕色针叶林土、沼泽土、白浆土、黑钙土、黑色土灰土、栗钙土、淡栗钙土、暗栗钙土、草甸碱土、棕钙土、灰钙土、淡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草甸盐土、沼泽盐土、干旱盐土、砂姜黑土、草甸黑土。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 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地区评价 性保护重要地区 生态系统水源涵养重要性分级表 注: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的生态重要性在于整个区域对评价地区水资源的依赖程度及洪水调节作用。可以根据评价地区在对区域城市流域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对整个流域水资源的贡献来评价。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标准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标准 一、通风 A级: 1、矿井通风能力不足 2、采面形不成全风压通风进行采煤的 3、开采边界三角煤柱的 B级: 1、通风系统不合理,风量不足的采区,工作地点强行组织生产的 2、巷道严重失修,进回风巷断面不足而未及时处理的 3、局扇安设位置不当喝循环风的 C级: 1、不按规定安装和使用局扇;随意停电、停风;随意撕开风筒,风筒距离超过规定;临时停风地点不立即撤人、断电;不设置栅栏提示警标的。 2、通风系统中出现单道风门或同时打开风门造成风流短路;通风设施质量低劣,跑漏风严重,主要进回风联络巷风门没有设联锁装置的。 3、局扇无上架,风筒破口漏风严重,吊挂弯曲不直,接口无反边的。 二、瓦斯 A级: 瓦斯涌出异常区域的 B级:

1、监控系统及断电装置不完善的 2、不按规定配齐瓦斯检查员的 3、各类通防仪器未按规定配齐的 C级: 1、采掘工作面及其它工作地点瓦斯超限或积聚不采取措施或采取措施不及时的 2、巷道停风24小时以上未按规定密闭,独头肓巷封闭不合格,无措施或不按规定封闭的。 3、瓦斯检查出现空班、漏检、假检、记录不全、不按规定现场交接班的 4、未按规定设置传感器及显示、报警、断电功能不齐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及监测探头不按规定悬挂的 5、各类通防仪器未按规定携带、使用、标校和计量鉴定的 6、排放瓦斯、巷道贯通不按规定执行的 三、煤尘 B级 1、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运输巷道未安设防尘管路的 2、综合防尘系统不完善,不按规定进行粉尘检测的 C级 1、煤尘堆积超过规定、防尘、隔爆设施安装使用不符合规定的 2、采掘工作面及主要运输巷道未采取降尘措施的 3、主要进回风巷不定期清扫和冲刷巷道的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标准

uz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nZ/T 0145一 94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规范 1995一01一27发布 1995一12一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1.1 本标准规定了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中主要方法、技术要求和规则. 1.2 本标准适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铀矿、地热、非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量工作也可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UB/T 14496 地质矿产地球化学勘查名词术语 DZ/T 0011 地球化学普查规范(比例尺 1:50 000) DZ/T 0075 地球化学勘查图图式,图例及用色标准 3 总则 3.1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简称土壤Nii量),是以土壤为采样对象所进行的地球化学勘查工作。 3.2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主要用于矿产地质勘查的详查阶段,也可用于在区域调查、普查阶段中水系沉积物测量无法进行的地区. 3.3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可用于找矿以及各类异常和矿化点的查证、评价,也可为地质填图提供信息。 3.4 区域调查和普查的土壤测量方法.其主要技术要求,按化探

区域调查和化探普查的规范执行。 3.5 用于金属矿产地质勘查的土壤测觉应选择在残坡积层发育地区进行。 4 工作设计 4.1 资料收集 编写土壤测量的工作设计前,一般应收集和分析以下资料 : a. 测区的地理和交通、生活情况以及测地资料; b. 测区及外围地质特征,矿产、矿床类型和成矿规律,矿床氧化淋失程度等特点; c. 测区及外围以往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等的工作程度和工作成果; d. 测区的地形、地貌、水文、气象,第四纪覆盖物(尤其是土壤)的类型植被特征,人工污染情况等 有关资料; e. 表生作用对指示元素的影响及表生赋存状态。 4.2 方法有效性与技术试验 4.2.1 野外踏勘 编写设计前应对测区进行必要的现场踏勘工作、取得第一手资料,以了解所收集资料方法技术的有效性,其内容包括: a. 检查核对所搜集资料的可靠程度; b. 确定试验地点和测区的有效范围; c. 实地考察工区的交通、生活及工作条件。

土地级别划分

一等: 上海:长宁区虹口区黄浦区静安区卢湾区普陀区徐汇区杨浦区闸北区 二等: 北京:朝阳区崇文区东城区丰台区海淀区石景山区 西城区宣武区上海:浦东新区 三等: 广东:广州市(白云区海珠区荔湾区萝岗区天河区越秀区)深圳市(福田区罗湖区南山区盐田区) 四等: 天津:和平区河东区河西区河北区红桥区南开区 重庆:大渡口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沙坪坝区渝中区 河北:石家庄市(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裕华区) 辽宁:大连市(甘井子区沙河口区西岗区中山区)沈阳市(大东区东陵区和平区皇姑区沈河区铁西区于洪区) 江苏:常州市(天宁区新北区钟楼区)南京市(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玄武区雨花台区)苏州市(沧浪区虎丘区金阊区平江区)无锡市(北塘区滨湖区崇安区南长区) 浙江:杭州市(滨江区拱墅区江干区上城区西湖区下城区)宁波市(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 福建:福州市(仓山区鼓楼区晋安区台江区)厦门市(海沧区湖里区思明区集美区) 山东:济南市(市中区历下区槐荫区天桥区)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崂山区李沧区) 湖北:武汉市(东西湖区汉阳区洪山区江岸区江汉区硚口区青山区武昌区) 湖南:长沙市(芙蓉区开福区天心区雨花区岳麓区) 广东:汕头市(金平区龙湖区)珠海市(金湾区香洲区)深圳市宝安区 四川:成都市(成华区锦江区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 五等: 北京:通州区

天津:塘沽区 河北:唐山市(路北区路南区开平区) 山西:太原市(万柏林区杏花岭区迎泽区) 辽宁:鞍山市(立山区千山区铁东区铁西区) 吉林:长春市(朝阳区二道区宽城区绿园区南关区) 黑龙江:哈尔滨市(道里区道外区南岗区香坊区) 江苏:徐州市(鼓楼区云龙区) 安徽:合肥市(包河区庐阳区蜀山区瑶海区) 江西:南昌市(东湖区西湖区青山湖区青云谱区) 河南:郑州市(二七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金水区中原区) 广东:东莞市佛山市禅城区惠州市惠城区中山市深圳市龙岗区广州市黄埔区 广西:南宁市(江南区良庆区青秀区西乡塘区兴宁区) 海南:海口市秀英区 云南:昆明市(官渡区盘龙区五华区) 陕西:西安市(灞桥区碑林区莲湖区未央区新城区雁塔区) 新疆:乌鲁木齐市(东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头屯河区天山区新市区) 六等: 北京:大兴区昌平区顺义区 天津:津南区西青区 河北:保定市(北市区南市区新市区)邯郸市(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 内蒙古:包头市(昆都仑区东河区青山区九原区) 辽宁:本溪市(平山区溪湖区明山区)抚顺市(东洲区顺城区新抚区望花区)盘锦市(兴隆台区双台子区)大连市(金

事故隐患分类规定

永煤公司化工企业事故隐患分类 (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对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永煤公司所属化工企业。 第三条事故隐患根据作业场所、工艺、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况,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可能导致事故损失的程度分为两级: 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第四条企业要建立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发现并排除存在的事故隐患,要制定事故紧急救援预案,组织模拟重大事故发生时应采取的紧急处置措施,随时掌握重大事故隐患的动态变化,保持消防器材、救护用品完好有效。 第五条各企业在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应当立即设法排除。 第六条在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生产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暂时停产或者停止使用。 第七条对存在重大事故隐患的企业或车间,由于条件所限,难以立即整改的,要限期完成整改,在整改过程中要采取防范、监控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条要定期对重大事故隐患进行登记建档、跟踪监控并逐级上报。单位主要领导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解决,并跟踪落实。 第九条对重大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致使发生重大事故,造成生命和财产损失的,根据事故性质和责任,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行政责任,或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十条重大事故隐患报告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事故隐患类别;影响范围;影响程度;整改措施;整改资金来源及其保障措施;整改目标;跟踪落实。 附件: 重大事故隐患的认定标准(试行);

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

农业土壤养分分级标准 土壤养分分级标准主要是针对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进行分级, 每种级别对不同成分的含量不同。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可以参照这个标准进行测试分析,以 了解土壤的真实肥力情况。 而土壤养分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包括碳(C)、氮(N)、氧(O)、 氢(H)、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锰(Mn)、铜(Cu)、锌 (Zn)、硼(B)、钼(Mo)、氯(Cl)等16种。在自然土壤中,除前三种外,土壤养分主要 来源于土壤矿物质和土壤有机质,其次是大气降水、破渗水和地下水。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标志性物质,其含有丰富的植物所需要的养分,调节土壤的理化性 状,是衡量土壤养分的重要指标。它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和植物的根、茎、叶的腐化变质及各 种微生物等,基本成分主要为纤维素、木质素、淀粉、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为植物提供 丰富的C、H、O、S及微量元素,可以直接被植物所吸收利用。其中有机质的分级可作为土 壤养分分级,土壤养分分级等级标准共六级,且六级为最低,一级为最高。 表1 土壤pH值分级 注:按:1水土比例浸拌土壤,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测定。 表2 有机质及大量元素养分含量分级 注:有机质测定为重铬酸钾氧化-容量法;碱解氮测定为碱解扩散法;速效磷测定为碳酸氢钠提取-钼锑抗比色法(Olsen法);速效钾测定为醋酸铵浸提-火焰光度计法。 表3 中量元素养分临界值(mg/kg)

注:有效钙和有效镁即交换性钙、镁,测定方法为醋酸铵提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或火焰光度计)测定;有效硫测定为磷酸盐-醋酸提取,硫酸钡比浊。 表4 有效微量元素含量分级(mg/kg) 注:铁、锰、铜、锌分析方法均为DTPA溶液浸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钼的分析方法为草酸-草酸铵浸提—极谱法;硼的分析方法为沸水浸提-姜黄素比色法。 表5 阳离子交换量分级(meq/100g土) 注:阳离子交换量测定方法为EDTA-铵盐浸提,蒸馏滴定法。 山西云大中天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

土壤侵蚀强度划分标准 “水”和“土”是水土流失的两个漉失主体,水土流失归根结底是土地表屡的侵蚀和水的流失。而评价水土流失程度的量化指标,即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同时包括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指标。我国目前采用的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做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不仅混淆丁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这两个不同的概念,而且也是片面的、不准确的和不严肃的,有必要进行修改和完善笔者认为:水土流失强度分级标准应该体现同时含有两个流失主体的强度分级标准,缺一不可。 我国一些人习惯上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把二者等同起来,混淆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为准确理解和认识水土流失的含义造成了混乱。因此,有必要弄清它们的区别和联系。水土流失的定义笔者在前面已阐述过了,那么什么是土壤侵蚀呢?土壤侵蚀是指在水力、风力、冻融、重力以及其它外营力作用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它地面组成物质如岩屑、松散岩层等,被破坏、剥蚀、运转、沉积的过程。 很显然,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是完垒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的区别不仅表现在字面含义上的不同,更重要的区别在于侵蚀或流失的主体不。水土流失的流失主体包括“水”和“土”两个主体,而土壤侵蚀仅指“土”一个主体。同样水土流失同土壤侵蚀之闻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土壤侵蚀是一种特定的水土流失形式,土壤侵蚀包括在其内。也可以说土壤侵蚀是狭义的水土流失。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可以做为相对独立的概念来使用,但决不可以将水土流失称为土壤侵蚀。

许多词汇和术语,随着时时的推移,人类文明程度、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的认识不断深化,其内涵在不断地外延、扩大、深化和演变,即广义化。广义化的词汇和术语与最初的本意已有了较大变化,甚至大相径庭。水土流失这个应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术语,随着水土保持事业的迅猛发展也广义化。因此,们应从广义的角度来认识理解它的内涵,如果仅从字面上咬文嚼字,或狭隘地理解它的含义,就会使人们误人死胡同而不能自拔,使本来非常明晰的概念变得复杂化。比如,对土壤侵蚀中“侵蚀”的理解,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为侵蚀破坏、侵蚀腐蚀,而应广义地理解为侵蚀破坏、剥离、转移、流失等,也就是说土壤侵蚀就是土壤流失。比如,对水土流失一词中的土”不能仅仅指生长植物的土壤,还应包括土壤母质、岩屑等地面其它组成物质和各种养分物质。再比如,对于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除了水力、风力、重力、温度等自然力外.人类的不台理的生产活动如开、修路、毁林开荒等行为,改变原地形地貌,损坏了地表植被,造成了新的水土流失或加剧了水土流失,那么人类不台理的生产活动也应该称为是引起水土流失的外力。还有许多用广义论来认识水土流失内涵的例子,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土壤元素地球化学背景 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局区调队朱礼学刘志祥陈斌邮编610213 国土资源部成都岩矿测试中心李小英邮编610081 摘要:本文扼要介绍了成都市辖区环境背景及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的调查方法,重点介绍了成都市土壤第一环境、第二环境地球化学元素的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地球化学分区,首次揭示本区土壤的地球化学背景。 关键词:成都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 成都市位处四川省中部,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腹地,地跨东经1020 55'—1050 53'北纬300 6'—310 26',东西长192km,南北宽148km,幅原12900多平方公里,境内有平原、台地、丘陵、山地等多种地貌,海拔387—5364m,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是四川省工农业、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资源与环境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土壤与水、大气、阳光一样是万物生长之源,其环境背景及现状倍受人们关注。由中国地调局部署,四川地勘局实施的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成都平原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首次揭示了成都市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值及元素分布特征。 一、成都市土壤环境背景 成都市辖区北西部为龙门山区,南东为龙泉山区,腹地为平原,平原与山地间分布有浅丘台地,龙门山区为浅覆盖深切割区或基岩裸露区. 龙泉山区为浅切割、浅覆盖地区,平原区为深覆盖地区,全区覆盖及切割特征见图1。 除龙门山基岩裸露区外,全市土壤是以第四系、第三系、侏罗系、白垩系母岩为基础发育而成的。主要有水稻土、紫色土、黄土、棕壤等主要土壤类型(图2)。 全市土地农业综合分区可划分为五大区: Ⅰ.近郊平原、浅丘粮、油副食品区;Ⅱ.中部平原农、牧、渔区;Ⅲ.中部丘陵粮、果(经作林、枚区);Ⅳ.远郊中低山林、土特产区,Ⅴ.远郊高山水源涵养区(图3)。 二、土壤环境元素地球化学背景调查方法 不同地球化学景观区,土壤成土母质、成土作用、覆盖厚度、农业土壤利用存在着较大差异。地球化学背景的影响因素亦较为复杂,用以确定本地区地球化学背景的样品的采集深度、层位、采集密度、样品分析介质的粒度等应力求一个科学的、经济可行的、易于实施的模式。经国土资源部物化探研究所(河北廊坊)周国华等人研究评估(2000年)认为:本地区土壤第二环境浅层采集深度0—0.2m ,第一环境(深层)深度在0.8m以下,分析样土壤粒度平原区过干筛-20目,低山丘陵区紫色土-40目,土壤样品中地球化学元素的分布能较好地反映采样区的土壤环境地球化学背景。 (一)采样方法技术 平原区采样深度1.50—1.80m,丘区紫色土地区采样深度0.40—0.80m,龙门山区0.80m以

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

6事故隐患分类和等级认定 事故隐患分类 事故隐患按检查内容和专业分为:工艺、设备、电气、仪表、标识、建构筑物、储运、劳动防护用品、文件记录、安全消防设施(含消防器材、应急装备)、其他现场问题及管理缺陷11类。 事故隐患等级 企业应该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依据事故隐患的定义,按事故隐患风险程度(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进行隐患等级认定。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需要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消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消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的评估认定 企业对重大事故隐患应结合自身的生产经营实际情况,采用风险评估(评价,以下同)方法对事故隐患后果进行定性分析,并根据风险等级标准和风险评估结果,确定事故隐患的风险等级。 具有重大及以上风险的事故隐患,应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此外,化工生产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按照重大事故隐患进行治理。 (1)甲、乙类火灾危险性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生产装置,仓库、罐区等储存设施,与周边居住区、人员密集区、厂外道路、相邻工矿企业生产储存设施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2)生产装置、储存设施、辅助生产装置、公用工程设施、运输装卸设施、电力线路、办公生活区等,相互之间的安全间距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3)危险化学品生产车间、储存仓库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座建筑物内,或与员工宿舍的安全距离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4)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甲、乙类厂房和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内设置休息室和非生产直接需要的办公室的。 (5)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的。 (6)生产或使用甲类气体或甲、乙A类液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可燃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生产或使用有毒气体的工艺装置和储运设施的区域内,未按规定设置有毒气体监测报警装置的。 (7)易燃易爆和有毒作业场所未按规定设置通风设施的;未按规定和生产工艺要求设置必要的自动报警和安全联锁装置的。 (8)建构筑物的耐火等级、泄压面积、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仓库的耐火等级、防火分区、安全疏散不符合有关标准、规定要求的。 (9)危险化学品的贮存不符合《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等规定要求的。包括: a)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危险物品露天贮存的;或在潮湿、易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的; b)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未隔离贮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