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实验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设计报告
《通信原理》实验设计报告

中南大学《通信原理》

实验设计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时间:

目录

第一部分硬件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一: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1)

实验五: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6)

实验六:帧同步 (13)

实验七: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17)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部分

设计任务与要求 (22)

方案设计与论证 (22)

源程序与仿真结果 (24)

系统性能分析 (29)

程序调试 (29)

结论与心得 (30)

参考文献 (31)

第一部分硬件部分实验报告

实验一: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模拟锁相环的工作原理,以及环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同步带、捕捉带等基本概念。

2. 掌握用平方环法从2DPSK信号中提取相干载波的原理及模拟锁相环的设计方法。

3. 了解相干载波相位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模拟锁相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及捕捉过程。

2. 观察环路的捕捉带和同步带。

3. 用平方环法从2DPSK信号中提取载波同步信号,观察相位模糊现象。

三、基本原理

通信系统中常用平方环或同相正交环(科斯塔斯环)从2DPSK信号中提取相干载波。本实验系统的载波同步提取模块用平方环,原理方框图如图3-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3-2所示(见附录)。模块内部使用+5V、+12V、-12V电压,所需的2DPSK输入信号已在实验电路板上与数字调制单元2DPSK输出信号连在一起。

图3-1 载波同步方框图

本模块上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MU平方器输出测试点,VP-P>1V

? VCO VCO输出信号测试点,VP-P>0.2V

? Ud鉴相器输出信号测试点

? CAR-OUT 相干载波信号输出点/测试点

图3-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主要元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 平方器 U25:模拟乘法器MC1496

? 鉴相器 U23:模拟乘法器MC1496;U24:运放UA741

? 环路滤波器电阻R25、R68;电容C11

? 压控振荡器 CRY2:晶体;N3、N4:三极管3DG6

? 放大整形 N5、N6:3DG6;U26:A:74HC04

? ÷2 U27:D触发器7474

? 移相器 U28:单稳态触发器7474

? 滤波器电感L2;电容C30

下面介绍模拟锁相环原理及平方环载波同步原理。

锁相环由鉴相器(PD)、环路滤波器(LF)及压控振荡器(VCO)组成,如图3-3所示。

图3-3 锁相环方框图

模拟锁相环中,PD是一个模拟乘法器,LF是一个有源或无源低通滤波器。锁相环路是一个相位负反馈系统,PD检测ui(t)与uo(t)之间的相位误差并进行运算形成误差电压ud(t),LF用来滤除乘法器输出的高频分量(包括和频及其他的高频噪声)形成控制电压uc(t),在uc(t)的作用下、uo(t)的相位向ui(t)的相位靠近。设ui(t)=Uisin[ωit+θi(t)],uo(t)=Uocos[ωit+θo(t)],则ud(t)=Udsinθe(t),θe(t)=θi(t)-θo(t),故模拟锁相环的PD是一个正弦PD。设uc(t)=ud(t)F(P),F(P)为LF的传输算子,VCO的压控灵敏度为K o,则环路的数学模型如图3-4所示。

图3-5 环路线性化数学模型

由上述数学模型进行数学分析,可得到以下重要结论:

? 当ui(t)是固定频率正弦信号(θi(t)为常数)时,在环路的作用下,VCO输出信号频率可以由固有振荡频率ωo(即环路无输入信号、环路对VCO无控制作用时VCO的振荡频率),变化到输入信号频率ωi,此时θo(t)也是一个常数,ud(t)、uc(t)都为直流。我们称此为环路的锁定状态。定义Δωo=ωi-ωo为环路固有频差,Δωp表示环路的捕捉带,ΔωH表示环路的同步带,模拟锁相环中Δωp<ΔωH。当|Δωo|<ΔωP时,环路可以进入锁定状态。当|Δωo|<ΔωH时环路可以保持锁定状态。当|Δωo|>ΔωP时,环路不能进入锁定状态,环路锁定后若Δωo发生变化使|Δωo|>ΔωH,环路不能保持锁定状态。这两种情况下,环路都将处于失锁状态。失锁状态下ud(t)是一个上下不对称的差拍电压,当ωi>ωo,ud(t)是上宽下窄的差拍电压;反之ud(t)是一个下宽上窄的差拍电压。

? 环路对θi(t)呈低通特性,即环路可以将θi(t)中的低频成分传递到输出端,θi(t)中的高频成分被环路滤除。或者说,θo(t)中只含有θi(t)的低频成分,θi(t)中的高频成分变成了相位误差θe(t)。所以当ui(t)是调角信号时,环路对ui(t)等效为一个带通滤波器,离ωi较远的频率成分将被环路滤掉。

? 环路自然谐振频率ωn及阻尼系数ζ(具体公式在下文中给出)是两个重要参数。ωn越小,环路的低通特性截止频率越小、等效带通滤波器的带宽越窄;ζ越大,环路稳定性越好。

? 当环路输入端有噪声时,θi(t)将发生抖动,ωn越小,环路滤除噪声的能力越强。实验一中的电荷泵锁相环4046的性能与模拟环相似,所以它可以将一个周期不恒定的信号变为一个等周期信号。

有关锁相环理论的详细论述,请读者参阅文献[3]。

对2DPSK信号进行平方处理后得

此信号中只含有直流和2ωc频率成分,理论上对此信号再进行隔直流和二分频处理就可得到相干载波。锁相环似乎是多余的,当然并非如此。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下述问题必须用锁相环:

? 平方电路不理想,其输出信号幅度随数字基带信号变化,不是一个标准的二倍频正弦信号。即平方电路输出信号频谱中还有其它频率成分,必须滤除。

? 接收机收到的2DPSK信号中含有噪声(本实验系统为理想信道,无噪声),因而平方电路输出信号中也含有噪声,必须用一个窄带滤波器滤除噪声。

? 锁相环对输入电压信号和噪声相当于一个带通滤波器,我们可以选择适当的环路参数使带通滤波器带宽足够小。

对于本模拟环,ωn、ζ、环路等效噪声带宽BL及等效带通滤波器的品质因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设计环路时通过测量得到Kd、Ko,一般选ζ值为0.5~1,根据任务要求选定ωn后即可求得环路滤波器的元件值。

当固有频差为0时,模拟环输出信号的相位超前输入相位90 ,必须对除2电路输出信号进行移相才能得到相干载波。移相电路由两个单稳态触发器U28:A和U28:B构成。U28:A被设置为上升沿触发,U28:B为下降沿触发,故改变U28:A 输出信号的宽度即可改变U28:B输出信号的相位,从而改变相干载波的相位。此移相电路的移相范围小于90 。在锁定状态下微调C34也会改变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的相位关系(为什么,请思考)。

可对相干载波的相位模糊作如下解释。在数学上对cos2ωct进行除2运算的结果是cosωct或-cosωct。实际电路也决定了相干载波可能有两个相反的相位,因二分频器的初始状态可以为“0”也可以是“1”。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数字调制单元和载波同步单元。

1.熟悉载波同步单元的工作原理。接好电源线,打开实验箱电源开关。

2.检查数字信源单元和数字调制单元是否正常工作(用示波器观察NRZ(AK)和2DPSK信号有无,两者逻辑关系正确与否)。

3. 用示波器观察载波同步模块锁相环的锁定状态、失锁状态,测量环路的同步带、捕捉带。

环路锁定时ud为直流、环路输入信号频率等于反馈信号频率(此锁相环中即等于VCO信号频率)。环路失锁时ud为差拍电压,环路输入信号频率与反馈信号频率不相等。本环路输入信号频率等于2DPSK载频的两倍,即等于调制单元CAR信号频率的两倍。环路锁定时VCO信号频率等于CAR-OUT信号频率的两倍。所以环路锁定时调制单元的CAR和载波同步单元的CAR-OUT频率完全相等。

根据上述特点可判断环路的工作状态,具体实验步骤如下:

(1)观察锁定状态与失锁状态

打开电源后用示波器观察ud,若ud为直流,则调节载波同步模块上的可变电容C34,ud随C34减小而减小,随C34增大而增大(为什么?请思考),这说明环路处于锁定状态。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调制单元的CAR和载波同步单元的CAR-OUT,可以看到两个信号频率相等。若有频率计则可分别测量CAR和CAR-OUT频率。在锁定状态下,向某一方向变化C34,可使ud由直流变为交流,CAR和CAR-OUT频率不再相等,环路由锁定状态变为失锁。

接通电源后ud也可能是差拍信号,表示环路已处于失锁状态。失锁时ud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就是锁定状态下ud的变化范围(对应于环路的同步范围)。环路处于失锁状态时,CAR和CAR-OUT频率不相等。调节C34使ud的差拍频率降低,当频率降低到某一程度时ud会突然变成直流,环路由失锁状态变为锁定状态。(2)测量同步带与捕捉带

环路处于锁定状态后,慢慢增大C34,使ud增大到锁定状态下的最大值ud1(此值不大于+12V);继续增大C34,ud变为交流(上宽下窄的周期信号),环路失锁。再反向调节减小C34,ud的频率逐渐变低,不对称程度越来越大,直至变为直流。记环路刚刚由失锁状态进入锁定状态时鉴相器输出电压为ud2;继续减小C34,使ud减小到锁定状态下的最小值ud3;再继续减小C34,ud变为交流(下宽上窄的周期信号),环路再次失锁。然后反向增大C34,记环路刚刚由失锁状态进入锁定状态时鉴相器输出电压为ud4。

令ΔV1=ud1- ud3,ΔV2=ud2- ud4,它们分别为同步范围内及捕捉范围内环路控制电压的变化范围,可以发现ΔV1>ΔV2。设VCO 的灵敏度为K0(HZ/V),则环路同步带ΔfH 及捕捉带ΔfP 分别为:ΔfH =K0ΔV1/2 ,ΔfP =K0ΔV2/2 。

应说明的是,由于VCO 是晶体压控振荡器,它的频率变化范围比较小,调节C34时环路可能只能从一个方向由锁定状态变化到失锁状态,此时可用ΔfH =K0(ud1-6)或ΔfH =K0(6-ud3)、ΔfP =K0(ud2-6)或ΔfP =K0(6-ud4)来计算同步带和捕捉带,式中6为ud 变化范围的中值(单位:V )。

作上述观察时应注意:

? ud 差拍频率低但幅度大,而CAR 和CAR-OUT 的频率高但幅度很小,用示波器观察这些信号时应注意幅度旋钮和频率旋钮的调整。

? 失锁时,CAR 和CAR-OUT 频率不相等,但当频差较大时,在鉴相器输出端电容的作用下,ud 幅度较小。此时向某一方向改变C34,可使ud 幅度逐步变大、频率逐步减小、最后变为直流,环路进入锁定状态。

? 环路锁定时,ud 不是一个纯净的直流信号,在直流电平上叠加有一个很小的交流信号。这种现象是由于环路输入信号不是一个纯净的正弦信号所造成的。

4. 观察环路的捕捉过程

先使环路处于失锁定状态,慢慢调节C34,使环路刚刚进入锁定状态后,关闭电源开关,然后再打开电源,用示波器观察ud ,可以发现ud 由差拍信号变为直流的变化瞬态过程。ud 的这种变化表示了环路的捕捉过程。

5. 观察相干载波相位模糊现象

使环路锁定,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调制单元的CAR 和载波同步单元的CAR-OUT 信号,调节电位器P1或微调电容C34使两者成为反相或同相。反复断开、接通电源可以发现这两个信号有时同相、有时反相。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总结锁相环锁定状态及失锁状态的特点。

答:模拟锁相环锁定的特点:输入信号频率与反馈信号的频率相等,鉴相器输出电压为直流。

模拟锁相环失锁的特点:鉴相器输出电压为不对称的差拍电压。

2. 设K0=18 HZ/V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环路同步带ΔfH 及捕捉带ΔfP 。 答:代入指导书“3式”计算得:112v = v ,则186108H f Hz =?= ;2

8v = v ,则18472p f Hz =?=

答:111n rad ω==;17.62n n f H z ωπ==远小于码速率170.5(波特);36510 2.210

1110.62ξ-???=?=

4. 总结用平方环提取相干载波的原理及相位模糊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平方运算输出信号中有2c f 离散谱,模拟环输出信号频率等于2c f ,二分频,滤波后

得到干扰波;2÷电路有两个初始状态,导致提取的相干载波有两种相反的相位状态。

5. 设VCO 固有振荡频率f0 不变,环路输入信号频率可以改变,试拟订测量环路同步带及捕捉带的步骤。

实验五: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一、 实验目的

1. 掌握数字锁相环工作原理以及触发式数字锁相环的快速捕获原理。

2. 掌握用数字环提取位同步信号的原理及对信息代码的要求。

3. 掌握位同步器的同步建立时间、同步保持时间、位同步信号同步抖动等概念。

二、 实验内容

1. 观察数字环的失锁状态、锁定状态。

2. 观察数字环锁定状态下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现象及相位抖动大小与固有频差、信息代码的关系。

3. 观察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同步保持时间与固有频差之间的关系。

三、 基本原理

可用窄带带通滤波器,锁相环来提取位同步信号。实验一中用模数混合锁相环(电荷泵锁相环)提取位同步信号,它要求输入信号是一个准周期数字信号。实验三中的模拟环也可以提取位同步信号,它要求输入准周期正弦信号。本实验使用数

字锁相环提取位同步信号,它不要求输入信号一定是周期信号或准周期信号,其

工作频率低于模数环和模拟环。

用于提取位同步信号的数字环有超前滞后型数字环和触发器型数字环,此实验系统中的位同步提取模块用的是触发器型数字环,它具有捕捉时间短、抗噪能力强等特点。位同步模块原理框图如图5-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5-2所示(见附录)。

其内部仅使用+5V电压。

图5-1位同步器方框图

位同步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S-IN 基带信号输入点/测试点(2个)

? BS-OUT 位同步信号输出点/测试点(3个)

图5-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 晶振 CRY3:晶体;U39:7404

? 控制器 U48:或门7432;U41:计数器74190

? 鉴相器 U40:D触发器7474

? 量化器 U45:可编程计数器8254

? 数字环路滤波器由软件完成

? 数控振荡 U46、U45:8254

? 脉冲展宽器 U47:单稳态触发器74123

位同步器由控制器、数字锁相环及脉冲展宽器组成,数字锁相环包括数字鉴相器、量化器、数字环路滤波器、数控振荡器等单元。

下面介绍位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数字锁相环是一个单片机系统,主要器件是单片机89C51及可编程计数器8254。环路中使用了两片8254,共六个计数器,分别表示为8254A0、8254A1、8254A2、8254B0、8254B1、8254B2。它们分别工作在M0、M1、M2三种工作模式。M0为计数中断方式,M1为单稳方式,M2为分频方式。除地址线、数据线外,每个8254芯片还有时钟输入端C、门控信号输入端G和输出端O。

数字鉴相器电原理图及波形图如图5-3(a)、图5-3(b)所示。输出信号宽度正比于信号ui及uo上升沿之间的相位差,最大值为ui的码元宽度。称此鉴相器为触发器型鉴相器,称包含有触发器型鉴相器的数字环路为触发器型数字锁相环。

图5-3 数字鉴相器

量化器把相位误差变为多进制数字信号,它由工作于M0方式、计数常数为N0的8254 B2完成(N0为量化级数,此处N0=52)。ud作为8254B2的门控信号,ud为高电平时8254B2进行减计数,ud为低电平时禁止计数,计数结束后从8254B2读得的数字为

Nd= N0-N’d

式中N’d为ud脉冲宽度的量化值(下面用量化值表示脉冲宽度和时间间隔),N0≥N’d,读数结束后再给8254B2写入计数常数N0。读数时刻由8254A2控制,它工作在M1模式,计数常数为N0,ui作为门控信号。一个ui脉冲使8254A2产生一个宽度为N0的负脉冲,倒相后变为正脉冲送到89C51的端,而89C51的外中断1被设置为负跳变中断申请方式。由于8254A2产生的脉冲宽度不小于ud脉冲宽度且它们的前沿处于同一时刻,所以可以确保中断申请后对8254B2读数时它已停止计数。

数字环路滤波器由软件完成。可采用许多种软件算法,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对一组N0作平均处理。设无噪声时环路锁定后ui与uo的相位差为N0/2,则在噪声的作用下,锁定时的相位误差可能大于N0/2也可能小于N0/2。这两种情况出现的概率相同,所以平均处理可以减小噪声的影响,m个Nd值的平均值为(5-2)

数字滤波器的输出为

Nc = No / 2 + Nd (5-3)

数控振荡器由四个8254计数器及一些门电路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5-4所示,图中已注明了各个计数器的工作方式和计数常数。

以下分析环路的锁定状态及捕捉过程,此时不考虑噪声的影响。

图5-4 数控振荡器

环路开始工作时,软件使8254B0和8254B1输出高电平,从而使8254A1处于计数工作状态、8254B1处于停止计数状态,G6处于开启状态,8254A1输出一个周期为N0的周期信号。若环路处于锁定状态,则N’d=N0/2,由式(5-1)及式(5-2)得Nd=N0/2。此时89c51的P1.4口不输出触发脉冲,8254A0输出端仍保持初始化时的高电平,从而使8254B0的门控端G保持低电平、输出端O 保持高电平。这样可保持8254A1、8254B1的工作状态不变、环路仍处于锁定状态。若环路失锁,则N’d≠N0/2,Nd≠N0/2,P1.4口输出一个正脉冲u2,在u2作用下,8254A0输出一个宽度为N0的负脉冲,倒相后变为正脉冲u3送给与门G2。G2的另一个输入信号u1来自8254A1。在G1输出的宽度为N 0的正脉冲持续时间内,8254A1一定有(也只有)一个负脉冲信号输入,此负脉冲经G4倒相后与G1输出的正脉冲相与后给8254B0的G端送一个触发信号u4。在u4的作用下,8254B0输出一个宽度为N0-2的负脉冲。在这段时间内,8254A1停止计数工作,8254B1进行减计数且在此时间内的最后一个时钟周期输出一个负脉冲。8254B0输出的负脉冲的后沿重新启动8254A1,使它重新作÷N0分频。设m=1,上述过程的有关波形如图5-5所示,图中u O为环路锁定状态下数控振荡器的输出信号。由图5-5可见,不管失锁时相位误差多少(不会大于N0),只要对数控振荡器作一次调整,就可使环路进入锁定状态,从而实现快速捕捉。程序流程如图5-6所示,输入信号ui使IE1置“1”,且使8254B2计数,对IE1进行位操作时又使之置“0”。由于量化误差,故当Nd为N0/2,N0/2+1或N0/2-1时,环路皆处于锁定状态,不对数控振荡器进行调整。程序中令m=16,进行16次鉴相后做一次平均运算,若发现环路失锁,则对数控振荡器进行一次调整。

控制器的作用是保证每次对8254B2进行读操作之前鉴相器只输出一个正脉冲,它由或门7432(U5:B)及16分频器74190(U13)组成。

图5-5 捕获过程波形

当数字环输入信号的码速率与数控振荡器的固有频率完全相同时,环路锁定后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即位同步信号)的相位关系是固定的且符合抽样判决器的要求(当然开环时它们的相位误差也是固定的,但不符合抽样判决器的要求)。输入信号码速率决定于发送端的时钟频率,数控振荡器固有频率决定于位同步器的时钟频率和数控振荡器固有分频比。由于时钟信号频率稳定度是有限的,故这两个时钟信号的频率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锁相环输入信号码速率与数控振荡器固有频率不可能完全相等(即环路固有频差不为0)。数字环位同步器是一个离散同步器,只有当输入信号的电平发生跳变时才可能对输入信号的相位和反馈信号的相位进行比较从而调整反馈信号的相位,在两次相位调整的时间间隔内,反馈信号的相位相对于输入信号的相位是变化的,即数字环位同步器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是抖动的,即使输入信号无噪声也是如此。

图5-6 锁相环程序流程

显然,收发时钟频率稳定度越高,数字环的固有频差就越小,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范围越小。反之,对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要求越严格,则收发时钟的频率稳定度也应越高。

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还与数字位同步器输入信号的连“1”或“0”个数有关,连“1”或“0”个数越多,两次相位调整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越大。

对于NRZ码来说,允许其连“1”、连“0”的个数决定于数字环的同步保持时间tc。tc与收发时钟频率稳定度 、码速率RB、允许的同步误差最大值的关系为:

tC =η/(2RBε)

tC的定义是:位同步器输入信号断开后,收发位同步信号相位误差不超过的时间。

关于数字环位同步器的工作原理,可参考文献[3]、[4]、[5]。

用模拟环位同步器或模数环位同步器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的相位抖动与固有频差无关,但随信息码连“1”、连“0”的个数增多而增大。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和位同步单元。

1、熟悉位同步单元工作原理。将数字信源单元的NRZ-OUT连接到位同步单元的S-IN点,接通实验箱电源。调整信源模块的K1、K

2、K3开关,使NRZ-OUT 的连“0”和连“1”个数较少。

2、观察数字环的锁定状态和失锁状态。

将示波器的两个探头分别接数字信源单元的NRZ-OUT和位同步单元的BS-OUT,调节位同步单元上的可变电容C2,观察数字环的锁定状态和失锁状态。锁定时BS-OUT信号上升沿位于NRZ-OUT信号的码元中间且在很小范围内抖动;失锁

时,BS-OUT 的相位抖动很大,可能超出一个码元宽度范围,变得模糊混乱。

3、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与位同步器输入信号连“1”或连“0”个数的关系。 调节可变电容使环路锁定且BS-OUT 信号相位抖动范围最小(即固有频差最小),增大NRZ-OUT 信号的连“0”或连“1”个数,观察BS-OUT 信号的相位抖动变化情况。

4、观察位同步器的快速捕捉现象、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大小及同步保持时间与环路固有频差的关系。

先使BS-OUT 信号的相位抖动最小,按一下复位键,观察NRZ-OUT 与BS-OUT 信号的之间的相位关系变化快慢情况,再按一下复位键,观察快速捕捉现象(位同步信号BS-OUT 的相位一步调整到位)。再微调位同步单元上的可变电容(即增大固有频差)当BS-OUT 相位抖动增大时按一下复位键,观察NRZ-OUT 信号与BS-OUT 信号的相位关变化快慢情况并与固有频差最小时进行定性比较。

五、 实验报告要求

1、数字环位同步器输入NRZ 码连“1”或连“0”个数增加时,提取的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输入NRZ 码连“1”或连“0”个数增加时,鉴相器输出脉冲的平均周期增大,数字环路滤波器输出的控制信号平均周期增大,即需要经过更长的时间才对DCO 的相位调整一次。而DCO 输出的位同步信号重复频率与环路输入的NRZ 码的码速率之间有一定误差,当对DCO 不进行相位的调整时,其输出信号的上升沿与码元中心之间的偏差将不断增大,相位调节时间间隔越长这种偏差越大,即位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越大。

2、设数字环固有频差为Δf ,允许同步信号相位抖动范围为码元宽度TS 的η倍,求同步保持时间tC 及允许输入的NRZ 码的连“1”或“0”个数最大值。

答:c t 时间内有固有频差产生的相位误差为,

4c ft Ts πη 时间可等效为相位位值为2πη,故422c

c ft t f ηππη==∴ ;即在c t 时间内不对DCO 进行相位调节,位同步信号抖动范围小于c T π。设允许输入的NRZ 码的连“1”或连“0”最大个数为M ,

鉴相N 次后DLF 才有一个输出信号即对DCO 进行一次相位调节,则2s c m N T t f η== ,2s m N T f η

=

3、数字环同步器的同步抖动范围随固有频差增大而增大,试解释此现象。 答:固有频差越大,DCO 输出位同步信号与环路输入信号之间的相位误差增大的越快,而环路对DCO 的相位调节时间间隔,平均值是不变的(当输入信号一定时),故当固有频差增大时,位同步信号的同步抖动范围增大。

4、若将AMI 码或HDB3码整流后作为数字环位同步器的输入信号,能否提取出位同步信号?为什么?对这两种码的信息代码中连“1”个数有无限制?对

AMI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对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无限制?为什么?

答:能。因为将AMI码或HDB3码整流后得到的是一个单极性归零码,其上升沿使鉴相器输出高电平,从而使同步正常工作。对这种码的信息代码连“1”个数无限制,因为连“1”代码对应AMI码及HDB3码为宽度等于码元宽度一半的正脉冲或负脉冲,整流后全为占空比为0.5的正脉冲,脉冲上升沿的个数等于信息代码“1”码的个数;对AMI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有限制,因AMI码连“0”个数等于信息代码连“0”个数,不产生脉冲,也就没有上升沿;对HDB3码的信息代码中连“0”个数无限制,因为不管信息代码连“0”个数有多大,HDB3码中连“0”个数最多为3.即鉴相器在四个码元内至少工作一次。

5、试提出一种新的环路滤波器算法,使环路具有更好的抗噪能力。

6、试解释本实验使用的数字锁相环快速捕捉机理,并与超前滞后型数字环进行比较。

答:这个实验中可对DCO的分频比任意调节,一次调节就可以使环路锁定,而在超前滞后型数字环中每次调节只能使DCO的分频比增大1或者减1,需多次调节才能使环路锁定。

实验六:帧同步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巴克码识别原理。

2. 掌握同步保护原理。

3. 掌握假同步、漏同步、捕捉态、维持态概念。

二、实验内容

1. 观察帧同步码无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

2. 观察帧同步码有一位错误时帧同步器的维持态和捕捉态。

3. 观察同步器的假同步现象和同步保护作用。

三、基本原理

在时分复用通信系统中,为了正确地传输信息,必须在信息码流中插入一定数量的帧同步码,可以集中插入、也可以分散插入。本实验系统中帧同步识别码为7位巴克码,集中插入到每帧的第2至第8个码元位置上。帧同步模块的原理框图如图6-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6-2所示(见附录),其内部只使用+5V电压。

本模块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S-IN 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点(2个)

? BS-IN 位同步信号输入点(2个)

? GAL巴克码识别器输出信号测试点

? ÷24 24分频器输出信号测试点

? TH判决门限电平测试点

? FS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图6-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 ÷24分频器 U60、U61:计数器4017;U58:C、U58:E:或门4071

? 移位寄存器 U50、U51:四位移位寄存器74175

? 相加器 U52:可编程逻辑器件GAL20V8

? 判决器 U53:可编程逻辑器件GAL20V8

? 单稳 U59:单稳态触发器4528

? 与门1 U56:A:与门7408

? 与门2 U56:C:与门4708

? 与门3 U56:D:与门7408

? 与门4 U56:B:与门7408

? 或门 U58:A:或门4071

? ÷3分频器 U54:计数器4017

? 触发器 U55:JK触发器4027

图6-1 帧同步模块原理框图

从总体上看,本模块可分为巴克码识别器及同步保护两部分。巴克码识别器包括移位寄存器、相加器和判决器,图6-1中的其余部分完成同步保护功能。

移位寄存器由两片74175组成,移位时钟信号是位同步信号。当7位巴克码全部进入移位寄存器时,U50的Q1、Q2、Q3、Q4及U51的Q2、Q3、Q4都为1,它们输入到相加器U52的数据输入端D0~D6,U52的输出端Y0、Y1、Y2

都为1,表示输入端为7个1。若Y2Y1Y0=100时,表示输入端有4个1,依此类推,Y2Y1Y0的不同状态表示了U52输入端为1的个数。判决器U53有6个输入端。IN2、IN1、IN0分别与U52的Y2、Y1、Y0相连,L2、L1、L0与判决门限控制电压相连,L2、L1已设置为1,而L0由同步保护部分控制,可能为1也可能为0。在帧同步模块电路中有三个发光二极管指示灯P1、P2、P3与判决门限控制电压相对应,即从左到右与L2、L1、L0一一对应,灯亮对应1,灯熄对应0。判决电平测试点TH就是L0信号,它与最右边的指示灯P3状态相对应。当L2L1L0=111时门限为7,三个灯全亮,TH为高电平;当L2L1L0=110时门限为6,P1和P2亮,而P3熄,TH为低电平。当U52输入端为1的个数(即U53的IN2IN1IN0)大于或等于判决门限于L2L1L0,识别器就会输出一个脉冲信号。

当基带信号里的帧同步码无错误时(七位全对),把位同步信号和数字基带信号输入给移位寄存器,识别器就会有帧同步识别信号GAL输出,各种信号波形及时序关系如图6-3所示,GAL信号的上升沿与最后一位帧同步码的结束时刻对齐。图中还给出了÷24信号及帧同步器最终输出的帧同步信号FS-OUT,FS-OUT的上升沿稍迟后于GAL的上升沿。

图6-3 帧同步器信号波形

÷24信号是将位同步信号进行24分频得到的,其周期与帧同步信号的周期相同(因为一帧24位是确定的),但其相位不一定符合要求。当识别器输出一个GAL 脉冲信号时(即捕获到一组正确的帧同步码),在GAL信号和同步保护器的作用下,÷24电路置零,从而使输出的÷24信号下降沿与GAL信号的上升沿对齐。÷24信号再送给后级的单稳电路,单稳设置为下降沿触发,其输出信号的上升沿比÷24信号的下降沿稍有延迟。

同步器最终输出的帧同步信号FS是由同步保护器中的与门3对单稳输出的信号及状态触发器的Q端输出信号进行“与”运算得到的。

电路中同步保护器的作用是减小假同步和漏同步。

当无基带信号输入(或虽有基带信号输入但相加器输出低于门限值)时,识别器没有输出(即输出为0),与门1关闭、与门2打开,单稳输出信号通过与门2后输入到÷3电路,÷3电路的输出信号使状态触发器置“0”,从而关闭与门3,同步器无输出信号,此时Q的高电平把判决器的门限置为7(P3灯亮)、且关闭或门、打开与门1,同步器处于捕捉态。只要识别器输出一个GAL信号(因为判决门限比较高,这个GAL信号是正确的帧同步信号的概率很高),与门4就可以输出一个置零脉冲使÷24分频器置零,÷24分频器输出与GAL信号同频同相的的周期信号(见图6-3)。识别器输出的GAL脉冲信号通过与门1后使状

态触发器置“1”,从而打开与门3,输出帧同步信号FS-OUT,同时使判决器门限降为6(P3灯熄)、打开或门、同步器进入维持状态。在维持状态下,因为判决门限较低,故识别器的漏识别概率减小,假识别概率增加。但假识别信号与单稳输出信号不同步,故与门1、与门4不输出假识别信号,从而使假识别信号不影响÷24电路的工作状态,与门3输出的仍是正确的帧同步信号。实验中可根据判决门限指示灯P3判断同步器处于何种状态,P3亮为捕捉态,P3熄为同步态。在维持状态下,识别器也可能出现漏识别。但由于漏识别概率比较小,连续几帧出现漏识别的概率更小。只要识别器不连续出现三次漏识别,则÷3电路不输出脉冲信号,维持状态保持不变。若识别器连续出现三次漏识别,则÷3电路输出一个脉冲信号,使维持状态变为捕捉态,重新捕捉帧同步码。

不难看出,若识别器第一次输出的脉冲信号为假识别信号(即首次捕获到的是信息数据中与帧同步码完全相同的码元序列),则系统将进入错误的同步维持状态,由于本实验系统是连续传输以一帧为周期的周期信号,所以此状态将维持下去,但在实际的信息传输中不会连续传送这种周期信号,因此连续几帧都输出假识别信号的概率极小,所以这种错误的同步维持状态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

当然,同步保护器中的÷3电路的分频比也可以设置为其它值,此值越大,在维持状态下允许的识别器的漏识别概率也越大。

在维持态下对同步信号的保护措施称为前方保护,在捕捉态下的同步保护措施称后方保护。本同步器中捕捉态下的高门限属于后方保护措施之一,它可以减少假同步概率,当然还可以采取其它电路措施进行后方保护。低门限及÷3电路属于前方保护,它可以保护已建立起来的帧同步信号,避免识别器偶尔出现的漏识别造成帧同步器丢失帧同步信号即减少漏同步概率。同步器中的其它保护电路用来减少维持态下的假同步概率。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使用数字信源单元及帧同步单元。

1、熟悉帧同步单元的工作原理,将信源单元的NRZ-OUT、BS-OUT分别与帧同步单元的S-IN、BS-IN对应相连,接通实验箱电源。

2、观察同步器的维持态(同步态)

将数字信源单元的K1(左边的8位微动开关)置于×111 0010状态(110010为帧同步码,×是无定义位,可任意置“1”或置“0”),K2置为1000 0000状态、K3则置为全0状态,示波器CH1接信源单元的NRZ-OUT,CH2分别接帧同步单元的GAL、÷24、TH及FS,观察并纪录上述信号波形以及与NRZ-OUT的相位关系(注意:TH为0电平,帧同步模块的P3指示灯熄,P1、P2亮,表示识别门限为6)。使信源的帧同步码(注意是K1的第2位到第8位)中错一位,重新观察上述信号,此时GAL、÷24、TH、FS应不变。使信源帧同步码再错一位重作上述观察。(此时同步器应转入捕捉态,仅÷24波形不变,请根据原理框图分析思考此过程)。

3、观察同步器的捕捉态(失步态)

上步中电路已经由同步态变为捕捉态,示波器仍观察÷24信号,此时断开电源,再接通电源,可看到÷24波形的下降沿已不再对准第一个数据位(相位随机),观察其他信号可见TH为高电平,FS无输出。将信源K1从刚才错两位状态还原

为仅错一位状态,观察÷24信号相位是否变化。再将信源K1还原为正确的帧同步码(×1110010) ,观察÷24信号相位是否变化。分析÷24信号相位变化原因,从而理解同步器从失步态转为同步态的过程。

4、观察识别器假识别现象及同步保护器的保护作用。

上步中同步器转为同步状态后,使信源单元的K2或K3中出现1110010状态(与1110010状态有一位不同的状态也可),示波器CH1接NRZ-OUT,CH2分别接GAL和FS,观察识别器假识别现象,理解同步保护电路的保护作用。

五、实验报告要求

1. 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同步器处于同步状态及失步状态时同步器各点波形。

答:

2. 本实验中同步器由同步态转为捕捉态时÷24信号相位为什么不变?

答:因为判决器无输入,与门4无输出,故24分频电路无复位脉冲,其输出的24分频信号相位保持不变。

3. 同步保护电路是如何使假识别信号不形成假同步信号的?

答:假识别信号与或门输出信号不同步,与门1输出中无假识别信号。因而,假识别信号不能通过与门4,所以单稳输出信号仅与负同步码对应的识别信号有关,而与假识别无关,这样假识别信号就不能形成假同步信号。

4. 试设计一个后方保护电路,使识别器连续两帧有信号输出且这两个识别脉冲的时间间隔为一帧时,同步器由失步态转为同步态。

实验七: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及数字信号传输过程。

2.掌握位同步信号抖动、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掌握位同步信号、帧同步信号在数字分接中的作用。

二、实验内容

1.用数字信源模块、数字终端模块、位同步模块及帧同步模块连成一个理想信道时分复用数字基带通信系统,使系统正常工作。

2.观察位同步信号抖动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3.观察帧同步信号错位对数字信号传输的影响。

4.用示波器观察分接后的数据信号、用于数据分接的帧同步信号、位同步信号。

三、基本原理

本实验要使用数字终端模块。

1. 数字终端模块工作原理:

原理框图如图7-1所示,电原理图如图7-2所示(见附录)。它输入单极性非归零信号、位同步信号和帧同步信号,把两路数据信号从时分复用信号中分离出来,输出两路串行数据信号和两个8位的并行数据信号。两个并行信号驱动16个发光二极管,左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一路数据,右边8个发光二极管显示第二路数据,二极管亮状态表示“1”,熄灭状态表示“0”。两个串行数据信号码速率为数字源输出信号码速率的1/3。

在数字终端模块中,有以下测试点及输入输出点:

? S-IN 时分复用基带信号输入点

? SD抽样判后的时分复用信号测试点

? BD延迟后的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FD整形后的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 D1分接后的第一路数字信号测试点

? B1第一路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F1第一路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 D2分接后的第二路数字信号测试点

? B2第二路位同步信号测试点

? F2第二路帧同步信号测试点

图7-1 数字终端原理方框图

图7-1中各单元与电路板上元器件对的应关系如下:

? 延迟1 U63:单稳态多谐振荡器4528

? 延迟2 U62:A:D触发器4013

? 整形 U64:A:单稳态多谐振荡器4528;U62:B:D触发器4013

? 延迟3 U67、U68、U69:移位寄存器40174

? ÷3 U72:内藏译码器的二进制寄存器4017

光通信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光通信实验报告 篇一:光通信实验报告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姓学 级:名:号: 班内序号:17 日 期:20XX年5月 一、oTDR的使用与测量 1、实验原理 oTDR使用瑞利散射和菲涅尔反射来表征光纤的特性。瑞利散射是由于光信号沿着光纤产生无规律的散射而形成。oTDR就测量回到oTDR端口的一部分散射光。这些背向散射信号就表明了由光纤而导致的衰减(损耗/距离)程度。形成的轨迹是一条向下的曲线,它说明了背向散射的功率不断减小,这是由于经过一段距离的传输后发射和背向散射的信

号都有所损耗。 给定了光纤参数后,瑞利散射的功率就可以标明出来,如果波长已知,它就与信号的脉冲宽度成比例:脉冲宽度越长,背向散射功率就越强。瑞利散射的功率还与发射信号的波长有关,波长较短则功率较强。也就是说用1310nm信号产生的轨迹会比1550nm信号所产生的轨迹的瑞利背向散射要高。 在高波长区(超过1500nm),瑞利散射会持续减小,但另外一个叫红外线衰减(或吸收)的现象会出现,增加并导致了全部衰减值的增大。因此,1550nm是最低的衰减波长;这也说明了为什么它是作为长距离通信的波长。很自然,这些现象也会影响到oTDR。作为1550nm波长的oTDR,它也具有低的衰减性能,因此可以进行长距离的测试。而作为高衰减的1310nm或1625nm波长,oTDR的测试距离就必然受到限制,因为测试设备需要在oTDR轨迹中测出一个尖锋,而且这个尖锋的尾端会快速地落入到噪音中。 菲涅尔反射是离散的反射,它是由整条光纤中的个别点而引起的,这些点是由造成反向系数改变的因素组成,例如玻璃与空气的间隙。在这些点上,会有很强的背向散射光被反射回来。因此,oTDR就是利用菲涅尔反射的信息来定位连接点,光纤终端或断点。 oTDR的工作原理就类似于一个雷达。它先对光纤发出一

实验设计报告

创新思维实践 实验设计报告 实验名称萃取实验 实验报告人学号 13 班级 090233 同组人 实验日期年月日 室温大气压 指导老师 评分

实验名称:萃取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转盘萃取塔的结构和特点; 2.掌握液—液萃取塔的操作; 3.掌握传质单元高度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外加能量对液液萃取塔传质单元 高度和通量的影响。 二、基本原理 萃取是利用原料液中各组分在两个液相中的溶解度不同而使原料液混合物得以分离。将一定量萃取剂加入原料液中,然后加以搅拌使原料液与萃取剂充分混合,溶质通过相界面由原料液向萃取剂中扩散,所以萃取操作与精馏、吸收等过程一样,也属于两相间的传质过程。 与精馏,吸收过程类似,由于过程的复杂性,萃取过程也被分解为理论级和级效率;或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对于转盘塔,振动塔这类微分接触的萃取塔,一般采用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来处理。传质单元数表示过程分离难易的程度。 对于稀溶液,传质单元数可近似用下式表示: ?-=1 2 x x *OR x x dx N (1) 式中: N OR ——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单元数; X ——萃余相中的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 x*——与相应萃取浓度成平衡的萃余相中溶质的浓度,以摩尔分率表示。 x 1、x 2——分别表示两相进塔和出塔的萃余相浓度 传质单元高度表示设备传质性能的好坏,可由下式表示: OR OR N H H = (2) Ω =OR x H L a K (3) 式中: H OR ——以萃余相为基准的传质单元高度,m; H —— 萃取塔的有效接触高度,m; K x a ——萃余相为基准的总传质系数,kg/(m 3?h ?△x); L ——萃余相的质量流量,kg/h; Ω——塔的截面积,m 2 ; 已知塔高度H 和传质单元数N OR 可由上式取得H OR 的数值。H OR 反映萃取设备传质性 能的好坏,H OR 越大,设备效率越低。影响萃取设备传质性能H OR 的因素很多,主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PHTN 4661 Lab Report In this lab, we use C++ to simulate a square core waveguide. We explore the properties and the fundamental mode of it. We are provided some header files and a main function under C++ language. And also two PDF files to indicate the things we should do and the principles of the lab. Now I am going to answer the questions one by one and explain the steps of the lab. Preamble Firstly we are provided a library of functions called the …Light Numerical Recipes?(LNR) and a file called …square.dat? which contains the parameters of a waveguide. We do not need to change the file. In preamble, we just run the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0988177.html, file and type in …square.dat? to read the parameters of the waveguide. And then the program shows the Effective index of it.Just like the following figure. To keep the display of the result, we add “cin >> filename;” at the bottom. Problem1 With the given formula, we can calculate the V value easily by calculator. Here n co=1.450, n c1=1.447, ρ=5. When λ=1.55,V=1.89 and the waveguide is single-moded.When λ=1.3,V=2.25 and the waveguide is not single-moded. This result means a waveguide can be both single or multi-moded when the wavelength are different. Problem2 In this step, we only change the middle part of the main_https://www.360docs.net/doc/2110988177.html, file as follows We use a loop to calculate the some thing as we did in preamble. 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we calculate a series of wavelength and write the results in a file called …results.txt?. And we get results as follow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完整)

实验一:抽样定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TKCS—AS型通信系统原理实验装置; 2、熟悉用示波器观察信号波形、测量频率与幅度; 3、验证抽样定理; 二、实验预习要求 1、复习《通信系统原理》中有关抽样定理的内容; 2、阅读本实验的内容,熟悉实验的步骤; 三、实验原理和电路说明 1、概述 在通信技术中为了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就必须充分利用信道的传输能力,扩大通信容量。因此,采取多路化制式是极为重要的通信手段。最常用的多路复用体制是频分多路复用(FDM)通信系统和时分多路复用(TDM)通信系统。频分多路技术是利用不同频率的正弦载波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把各路基带信号频谱搬移到不同的频段上,在同一信道上传输。而时分多路系统中则是利用不同时序的脉冲对基带信号进行抽样,把抽样后的脉冲信号按时序排列起来,在同一信道中传输。 利用抽样脉冲把一个连续信号变为离散时间样值的过程称为“抽样”,抽样后的信号称为脉冲调幅(PAM)信号。在满足抽样定理的条件下,抽样信号保留了原信号的全部信息。并且,从抽样信号中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出原信号。 抽样定理在通信系统、信息传输理论方面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字通信系统是以此定理作为理论基础的。在工作设备中,抽样过程是模拟信号数字化的第一步。抽样性能的优劣关系到整个系统的性能指标。 作为例子,图1-1示意地画出了传输一路语音信号的PCM系统。从图中可以看出要实现对语音的PCM编码,首先就要对语音信号进行抽样,然后才能进行量化和编码。因此,抽样过程是语音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也是一切模拟信号数字化的重要环节。 图1-1 单路PCM系统示意图 为了让实验者形象地观察抽样过程,加深对抽样定理的理解,本实验提供了一种典型的抽样电路。除此,本实验还模拟了两路PAM通信系统,从而帮助实验者初步了解时分多路的通信方式。 2、抽样定理 抽样定理指出,一个频带受限信号m(t)如果它的最高频率为f H(即m(t)的频谱中没有f H以上的分量),可以唯一地由频率等于或大于2f H的样值序列所决定。因此,对于一个最高频率为3400Hz的语音信号m(t),可以用频率大于或等于6800Hz的样值序列来表示。抽样频率fs和语音信号m(t)的频谱如图1-2和图1-3所示。 由频谱可知,用截止频率为f H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可以无失真地恢复原始信号m(t),这就说明了抽样定理的正确性。 实际上,考虑到低通滤波器特性不可能理想,对最高频率为3400Hz的语音信号,通常采用8KHz抽样频率,这样可以留出1200Hz的防卫带,见图1-4。如果fs<2f H,就会出现频谱混迭的现象,如图1-5所示。 在验证抽样定理的实验中,我们用单一频率f H的正弦波来代替实际的语音信号,采用标准抽样频率fs=8KHz,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f H,分别观察不同频率时,抽样序列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体会抽样定理的正确性。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 年级/班级:2009级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 光纤通信 指导教师 李新源 本组成员 学号姓名 XXXXXX 实验地点 计算机楼501 实验时间 2012年4月6 日 项目名称 自动光功率控制电路 实验类型 硬件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二、实验内容: 1.学习自动功率控制电路的工作原理 2.测量相关特征测试点的参数 三、实验仪器: 1.示波器。 2.光纤通信实验系统。 3.光功率计。 4.万用表。 5.FC/PC 型光纤跳线2根。 四、实验原理: 激光器输出光功率与温度和老化效应密切相关。保持激光器输出光功率稳定,可以用光反馈来自动调整偏置电流,电路如下图所示: 1 A 3 A 2 A B I

首先,PIN管监测背向光功率,经检出的光电流由A1放大,送入比较器A3的反向输入端,输入的数字信号和直流参考信号经A2比较放大,接到的A3同相输入端。A3和VT3组成恒流源,给激光器加上偏置电流IB的大小,其中信号参考电压是防止控制电路在无输入信号或长连“0”时,使偏流自动上升。这种电路在10°C~50°C温度范围内功率不稳定度ΔP/P可小于5%。 五、实验步骤: 1.关闭系统电源。按以下方式用连信号连接导线连接: 数字信号模块(数字信号输出一)P300—P100 1310数字光发模块 (数字光发信号输 入) 2.用光纤跳线连接1310nm光发模块和光功率计。 3.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00,两位都调到ON状态。 4.将1310nm光发模块的J101设置为“数字”。 5.打开系统电源,将数字信源模块第一路的拨码开关U311全拨到OFF状态。这时输入到1310nm数字光发模块的信号始终为“1”。 6.用万用表测量R124两端的电压。测量方法:先将万用表打到20V直流电 压档。然后,将红表笔插入1310nm数字发光模块的台阶插座TP101黑表笔插入TP102。读出万用表的读数U1,代入公式I1= U1/ R124(R124=51Ω)可得此时 自动光功率控制所补偿的电流。观察此时光功率计的读数P1。然后,将1310nm 的拨码开关的右边一位拨到OFF状态,记下光功率计的读数P2。 7.调整手调电位器RP100改变光功率的大小,再重复实验步骤5,将测的实 验数据填入下表。 8.关闭系统电源,拆除实验导线。将各实验仪器摆放整齐。 六、实验结果和心得: 1 2 3 4 5 6 7 16.31dB 16.17dB 11.90dB 7.62dB 6.62dB 4.59dB 3.40dB 37.31dB 25.58dB 11.88dB 7.62dB 6.63dB 4.59dB 3.42dB 3.14mA 5.88mA 8.43mA 12.75mA 1 4.51mA 19.80mA 24.12mA

mfc实验设计报告Word版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VC++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学生信息管理系统 学生学号:1007020304 学生姓名:刘正 学生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 学生班级:10级信计三班 指导老师:李建湘 制作时间:2011年12月14日

目录 一、前言 (2) 二、系统需求分析 (3) 三、程序设计思路 (3) 四、模块分析 (5) 五、主要功能图示及代码 (9) 六、创新内容 (17) 七、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17) 八、收获与感想 (18) 九、程序其它重要源代码 (19) 十、后记 (27) 十一、参考文献 (28)

前言 作为大二的一名学生,我们已经学习汇编语言快一年了,但是自己从来没有做过一个有实用价值的程序。总是怀疑我们学的c语言,c++以后会有用吗?几乎都是编写一些数学计算题。直到老是教我们MFC编程后,才知道应用程序的设计过程。说实话,在课程设计之前,我没有听过什么MFC编程,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每走一步都是相当艰难的。从开始设计到完成设计,我花了两个多星期,中间重做了无数次。真的难以想象爱迪生发明电灯时是怎么熬过来的。这个程序虽然不完美,但是花了我不少的心血。这将是我程序生涯的开始! 学习MFC编程,最重要的就是自学。刚开始,什么都不懂,为什么要这么做?好多函数都不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更不用说使用它们。因此,不得不借助图书馆和网络了解它们。MFC函数库很庞大,我这次用到的微乎其微,以后还得不断的学习和熟悉。一个那么庞大的函数库,我们该如何掌握它呢?通过这半个多月的学习,我个人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多练习,只有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它们的规律,帮助我们学好MFC函数库。 接下来,我将把这些天的成果在这里展现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来之不易的喜悦!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通信实验指导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实验一AM调制与解调实验 (1) 实验二FM调制与解调实验 (5) 实验三ASK调制与解调实验 (8) 实验四FSK调制与解调实验 (11) 实验五时分复用数字基带传输 (14) 实验六光纤传输实验 (19) 实验七模拟锁相环与载波同步 (27) 实验八数字锁相环与位同步 (32)

实验一 AM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A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AM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1.5V直流+1KHZ正弦交流信号,载波为20KHZ正弦交流信号,两者通过相乘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AM解调方法:非相干解调(包络检波法)。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 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A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实验一参考结果

实验二 FM调制与解调实验 一、实验目的 理解F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中FM调制方法:原始调制信号为2KHZ正弦交流信号,让其通过V/F (电压/频率转换,即VCO压控振荡器)实现调制过程。 本实验中FM解调方法:鉴频法(电容鉴频+包络检波+低通滤波) 三、实验所需部件 调制板、解调板、示波器、计算机(数据采集设备)。 四、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所需部件。 2.按下图接线。 3.用示波器(或计算机)分别测出上图所示的几个点的波形,并绘制于下面 各图中。 4.结合上述实验结果深入理解FM调制方法与解调方法。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2012301200003

武汉大学电工电子信息学院实验报告 电子信息学院通信工程专业2015年 9 月17日 实验名称光纤通信的光传输指导教师易本顺 姓名徐佑宇年级2012级学号2012301200003成绩 一、预习部分 1.实验目的 2.实验基本原理 3.主要仪器设备(含必要的元器件、工具)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光传输系统课程设计使学生熟悉常见的几种传输网络的特点及应用场 合; 2、了解ZXMP S325的具体硬件结构,加深对于光传输的理解; 3、掌握 ZXMP S325 的组网过程以及网管工具的使用,培养学生在传输组网工 程方面的实际应用技能。 二、实验设备 1、SDH设备:ZXMP S325; 2、实验用维护终端 三、实验原理 SDH技术是目前通信网络的主流技术,它以其突出的技术优势为网络提供优质、高效、可靠的通信业务,能够满足带宽数据及图像视频等多业务的传输需求,自愈功能强。 1、光传输原理及优势 SDH 全称同步数字体系(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 SDH 规范了数字信号的帧结构、复用方式、传输速率等级、接口码型特性,提供了一个国际支持框架,在此基础上发展并建成了一种灵活、可靠、便于管理的世界电信传输网。这种传输网易于扩展,适于新电信业务的开展,并且使不同厂家生产的设备互通成为可能,这正是网络建设者长期以来追求的目标。 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口方面 ·电接口:STM-1是SDH的第一个等级,又叫基本传输模块,比特率为155.520Mb/s,STM-N是SDH第N个等级的同步传送模块,比特率是STM-1的N倍(N=4n=1,4,16...)·光接口:仅对电信号扰码,光口信号码型是加扰的NRZ码,采用世界统一的7级扰码。 (2)复用方式 低速SDH信号以字节间插方式复用进高速SDH帧结构中,位置均匀、有规律,是可预见的

辉光盘实验报告设计

辉光盘实验报告设计 一、实验目的 观察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现象。 二、实验仪器 辉光盘演示仪 三、实验原理 闪电盘是在两层玻璃盘中密封了涂有荧光材料的玻璃珠,玻璃珠间充有稀薄的惰性气体(如氩气等)。控制器中有一块振荡电路板,通过电源变换器,将12V低压直流电转变为高压高频电压加在电极上。 通电后,振荡电路产生高频电压电场,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而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四、实验步骤 1.将闪电盘后控制器上的电位器调节到最小; 2.插上220V电源,打开开关; 3.调高电位器,观察闪电盘上图像变化,当电压超过一定域值后,盘上出现闪光; 4.用手触摸玻璃表面,观察闪光随手指移动变化; 5.缓慢调低电位器到闪光恰好消失,对闪电盘拍手或说话,观察辉光岁声音的变化。 五、注意事项 1.闪电盘为玻璃质地,注意轻拿轻放; 2.移动闪电盘时请勿在控制器上用力,避免控制器与盘面连接断裂; 3.闪电盘不可悬空吊挂。

实验报告要求: 学生在完成实验报告时,需要写出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实验感悟。 个人对演示实验的认识: 演示实验形象直观,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演示实验能激发学生对实验的思考。学生学习的特点就是好奇心强,所以作为老师应根据学生这一认知特点,在物理教学中恰当进行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兴趣。演示实验留下的印象远比单纯的讲解要深得多。比如这个辉光盘实验能使学生了解平板晶体中的高压辉光放电的原理,通电后,由于稀薄气体受到高频电场的电离作用二产生紫外辐射,玻璃珠上的荧光材料受到紫外辐射激发而发出可见光,其颜色由玻璃珠上涂敷的荧光材料决定,由于电极上电压很高,故所发生的光是一些辐射状的辉光,绚丽多彩,光芒四射,在黑暗中非常好看。

最新光纤通信调研报告

光纤通信调研报告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光纤通信综述报告第二篇:光纤通信第三篇:光纤通信第四篇:光纤通信第五篇:光纤通信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光纤通信综述报告光纤通信综述报告 前言:孙老师,您好!在您给我们从光纤的历史、光纤通信的特点、光纤通信的应用给我们介绍了光纤通信之后,我对光纤通信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光纤通信的兴趣,下面就是我结合您给我们讲的知识和我课外了解、收集的材料写的关于光纤通信的综述报告。 摘要:光纤通信技术(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从光通信中脱颖而出,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光纤通信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其近年来发展速度之快、应用面之广是通信史上罕见的,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和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的主要传送工具。 一、光纤通信的发展史

1、世界光纤通信发展史 光纤的发明,引起了通信技术的一场革命,是构成21世纪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一大要素。 1966年出生在中国上海的英籍华人高锟,发表论文《光频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石英玻璃纤维(光纤)传送光信号来进行通信,可实现长距离、大容量通信。 1970年损失为20db/km 的光纤研制出来了。据说康宁公司花费3000万美元,得到30米光纤样品,认为非常值得。这一突破,引起整个通信界的震动,世界发达国家开始投入巨大力量研究光纤通信。 197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在亚特兰大到华盛顿间建立了世界第一条实用化的光纤通信线路,速率为45mb/s。 在上世纪70年代末,大容量的单模光纤和长寿命的半导体激光器研制成功。光纤通信系统开始显示出长距离、大容量无比的优越性。 1996年技术取得突破,贝尔实验室发展了技术,美国mci公司在1997年开通了商用的线路。光纤通信系统的速率从单波长的2.5gb/s和10gb/s爆炸性地发展到多波长的

通信原理实验-抽样定理

学生实验报告

) 实际上,考虑到低通滤波器特性不可能理想,对最高频率为3400Hz的语言信号,通常采用8KHz 抽样频率,这样可以留出1200Hz的防卫带。见图4。如果fs<fH,就会出现频谱混迭的现象,如图5所示。 在验证抽样定理的实验中,我们用单一频率fH的正弦波来代替实际的语音信号。采用标准抽样频率fs=8KHZ。改变音频信号的频率fH,分别观察不同频率时,抽样序列和低通滤波器的输出信号,体会抽样定理的正确性。 验证抽样定理的实验方框图如图6所示。在图8中,连接(8)和(14),就构成了抽样定理实验电路。由图6可知。用一低通滤波器即可实现对模拟信号的恢复。为了便于观察,解调电路由射随、低通滤波器和放大器组成,低通滤波器的截止频率为3400HZ

2、多路脉冲调幅系统中的路际串话 ~ 多路脉冲调幅的实验方框图如图7所示。在图8中,连接(8)和(11)、(13)和(14)就构成了多路脉冲调幅实验电路。 分路抽样电路的作用是:将在时间上连续的语音信号经脉冲抽样形成时间上离散的脉冲调幅信号。N路抽样脉冲在时间上是互不交叉、顺序排列的。各路的抽样信号在多路汇接的公共负载上相加便形成合路的脉冲调幅信号。本实验设置了两路分路抽样电路。 多路脉冲调幅信号进入接收端后,由分路选通脉冲分离成n路,亦即还原出单路PAM信号。 图7 多路脉冲调幅实验框图 冲通过话路低通滤波器后,低通滤波器输出信号的幅度很小。这样大的衰减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但是,在分路选通后加入保持电容,可使分路后的PAM信号展宽到100%的占空比,从而解决信号幅度衰减大的问题。但我们知道平顶抽样将引起固有的频率失真。 PAM信号在时间上是离散的,但是幅度上趋势连续的。而在PAM系统里,PAM信只有在被量化和编码后才有传输的可能。本实验仅提供一个PAM系统的简单模式。 3、多路脉冲调幅系统中的路标串话 路际串话是衡量多路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路际串话是指在同一时分多路系统中,某一路或某几路的通话信号串扰到其它话路上去,这样就产生了同一端机中各路通话之间的串话。 在一个理想的传输系统中,各路PAM信号应是严格地限制在本路时隙中的矩形脉冲。但是如果传输PAM信号的通道频带是有限的,则PAM信号就会出现“拖尾”的现象。当“拖尾”严重,以至入侵邻路时隙时,就产生了路标串话。 在考虑通道频带高频谱时,可将整个通道简化为图9所示的低通网络,它的上截止频率为:f1=1/(2

6个单片机实验设计报告

实验一:流水灯 程序: #include sbit d0=P0^0; sbit d1=P0^1; sbit d2=P0^2; sbit d3=P0^3; sbit d4=P0^4; sbit d5=P0^5; sbit d6=P0^6; sbit d7=P0^7; void delay(unsigned int x); void main() { while(1) { d0=1; delay(250); d0=0; d1=1; delay(250); d1=0; d2=1; delay(250); d2=0; d3=0; delay(250); d3=1; d4=0; delay(250); d4=1; d5=0; delay(250); d5=1; d6=0; delay(250); d6=1; d7=0; delay(250); d7=1; } } void delay(unsigned int x) {

unsigned int y; for(;x>0;x--) for(y=500;y>0;y--); }

实验二:单个数码管显示0~9循环 #include unsigned int dulatable[]={0xc0,0xf9,0xa4,0xb0,0x99,0x92,0x82,0xf8,0x80,0x90}; void delay(unsigned int z); void main() { unsigned int x; while(1) { for(x=0;x<10;x++) { P1=dulatable[x]; delay(250); } } } void delay(unsigned int z) { unsigned int y; for(;z>0;z--) for(y=1000;y>0;y--); }

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161702

通 信 原 理 实 验 指 导 书 (2017版) 编者 张水英 汪泓 浙 江 理 工 大 学 2017年3月

目 录 实验一 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1) 实验二 模拟信号数字化传输系统的建模与分析 (6) 实验三 BPSK调制、解调实验 (9)

实验一 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设计及性能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各模块的设计; 2、研究常规双边带幅度调制系统的信号波形、信号频谱、信号带宽、输入信噪比、输出信噪比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 MATLAB 和SIMULINK 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 4、熟悉 Matlab 与Simulink 的交互使用。 二、实验仪器 带有MATLAB 和SIMULINK 开发平台的微机。 三、实验原理 AM 信号产生的原理图如图1所示。AM 信号调制器由加法器、乘法器和带通滤波器(BPF )组成。图中带通滤波器的作用是让处在该频带范围内的调幅信号顺利通过,同时抑制带外噪声和各次谐波分量进入下级系统。 图1 AM 信号的产生 3.1 AM 信号时域表达式及时域波形图 AM 信号时域表达式为 0()[()]cos AM c s t A m t t ω=+ 式中0A 为外加的直流分量;为输入调制信号,它的最高频率为 ()m t

m f ,无直流分量;c ω为载波的频率。为了实现线性调幅,必须要求 0max ()m t A ≤ 否则将会出现过调幅现象,在接收端采用包络检波法解调时,会产生严重的失真。如调制信号为单频信号时,常定义0(/)AM m A A β1=≤为调幅指数。 AM 信号的波形如图2所示,图中认为调制信号是单频正弦信号,可以清楚地看出AM 信号的包络完全反应了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t t t t ()m t 0(A m t +cos c t ω s ()AM t 图2 AM 信号波形 3.2 AM 信号频域表达式及频域波形图 对AM 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就可以得到AM 信号的频域表达式 ()ω如下: AM S 0()[(AM ()] 1 [)()][()()]2 AM c c c c S s t M M A ωωωωωπδωωδωω==++?+++?F 式中,()M ω是调制信号的频谱。 ()m t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汇总

南京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_________ 实验项目名称光纤通信实验_______ 实验学生班级通信(卓越)131_____ 实验学生姓名吴振飞_____ _____ 实验学生学号 208130429_________ 实验时间2016.6.15___ 实验地点信息楼C413_______ 实验成绩评定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6年 6月 19日

目录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1)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仪器 (1) 三、实验原理 (1) 四、实验内容 (2) 五、实验步骤 (2) 六、注意事项 (2) 七、思考题 (3) 实验二光电探测器特性测试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四、实验内容 (4) 五、实验步骤 (4) 六、注意事项 (4) 实验三电话光纤传输系统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5) 三、预备知识 (5) 四、实验仪器 (5) 五、实验原理 (5) 六、注意事项 (6) 七、实验步骤 (6) 九、思考题 (6)

实验一半导体激光器P-I特性测试实验 一、实验目的 学习半导体激光器发光原理和光纤通信中激光光源工作原理;了解半导体激光器平均输出光功率与注入驱动电流的关系;掌握半导体激光器 P(平均发送光功率) -I(注入电流) 曲线的测试方法。 二、实验仪器 1、ZYE4301G 型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 1 台 2、光功率计1 台 3、FC/PC-FC/PC 单模光跳线 1 根 4、万用表(自带) 1 台 5、连接导线 20 根 三、实验原理 半导体激光二极管(LD) 或简称半导体激光器,它通过受激辐射发光,(处于高能级E2的电子在光场的感应下发射一个和感应光子一模一样的光子,而跃迁到低能级E1,这个过程称为光的受激辐射,所谓一模一样,是指发射光子和感应光子不仅频率相同,而且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相同,它和感应光子是相干的。) 是一种阈值器件。由于受激辐射与自发辐射的本质不同,导致了半导体激光器不仅能产生高功率(≥10mW) 辐射,而且输出光发散角窄(垂直发散角为 30~50°,水平发散角为 0~30° ),与单模光纤的耦合效率高(约 30%~50%),辐射光谱线窄(Δλ =0.1~1.0nm),适用于高比特工作,载流子复合寿命短,能进行高速信号(>20GHz) 直接调制,非常适合于作高速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的光源。 对于线性度良好的半导体激光器,其输出功率可以表示为ηω (1-1) Pe=)(2thDIIq ?η其中intintaaamirmirD+=ηη,这里的量子效率ηint,表征注入电子通过受激辐射转化为光子的比例。在高于阈值区域,大多数半导体激光器的ηint接近于 1。 1-1 式表明,激光输出功率决定于内量子效率和光腔损耗,并随着电流而增大,当注入电流I>Ith时,输出功率与I成线性关系。其增大的速率即P-I曲线的斜率,称为斜率效率 dPη2DeqdIηω= (1-2) P-I特性是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重要依据。在选择时,应选阈值电流Ith尽可能小, Ith对应P值小,而且没有扭折点的半导体激光器,这样的激光器工作电流小,工作稳定性高,而且不易产生光信号失真。并且要求P-I曲线的斜率适当。斜率太小,则要求驱动信号太大,给驱动电路带来麻烦; 斜率太大,则会出现光反射噪声及使自动光功率控制环路调整困难。半导体激光器具有高功率密度和极高量子效率的特点,微小的电流变化会导致光功率输出变化,是光纤通信中最重要的一种光源,半导体激光器可以看作为一种光学振荡器,要形成光的振荡,就必须要有光放大机制,也即激活介质处于粒子数反转分布,而且产生的增益足以抵消所有的损耗。将开始出现净增益的条件称为阈值条件。一般用注入电流值来标定阈值条件,也即阈值电流Ith,当输入电流小于Ith时,其输出光为非相干的荧光,类似于LED发出的光,当电流大于Ith

2018通信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1 CMI码型变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CMI码的编码规则。 2、观察输入全0码或全1码时各编码输出码型,了解是否含有直流分量。 3、观察CMI码经过码型反变换后的译码输出波形及译码输出后的时间延迟。 4、熟练掌握CMI与输入信号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 1、主控&信号源、2号、8号、13号模块各一块 2、双踪示波器一台 3、连接线若干 三、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框图 CMI/BPH编译码实验原理框图 2、实验框图说明 CMI编码规则是遇到0编码01,遇到1则交替编码11和00。由于1bit编码后变成2bit,输出时用时钟的1输出高bit,用时钟的0输出低bit,也就是选择器的功能。CMI译码首先也是需要找到分组的信号,才能正确译码。CMI码只要出现下降沿了,就表示分组的开始,找到分组信号后,对信号分组译码就可以得到译码的数据了。

四、实验步骤 概述:本项目通过改变输入数字信号的码型,分别观测编码输入输出波形与译码输出波形,测量CMI编译码延时,验证CMI编译码原理并验证CMI码是否存在直流分量。 1、关电,按表格所示进行连线。 2、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CMI码】→【无误码】。13号模块的开关S3置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3、此时系统初始状态为:PN为256K。 4、实验操作及波形观测。 (1)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和编码输出的数据:用示波器分别观测和记录TH38#和TH68#的波形,验证CMI编码规则。 (2)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和译码输出的数据:用示波器分别观测和记录TH38#和TH138#的波形,测量CMI码的时延。 (3)断开电源,更改连线及设置。 开电,设置主控菜单,选择【主菜单】→【通信原理】→【CMI码】→【无误码】。将模块13的开关S3置为0011即提取512K同步时钟。 将模块2的开关置为00000000 00000000 00000000 00000011,用示波器分别观测编码输入的数据和编码输出的数据,调节示波器,将信号耦合状况置为交流,观察记录波形。保持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OptiSystem实验 一、OptiSystem简介 OptiSystem是一款创新的光通讯系统模拟软件包,它集设计、测试和优化各种类型宽带光网络物理层的虚拟光连接等功能于一身,从长距离通讯系统到LANS 和MANS都适用。OptiSystem有一个基于实际光纤通讯系统模型的系统级模拟器,并具有强大的模拟环境和真实的器件和系统的分级定义。它的性能可以通过附加的用户器件库和完整的界面进行扩展,从而成为一系列广泛使用的工具。全面的图形用户界面提供光子器件设计、器件模型和演示。丰富的有源和无源器件库,包括实际的、波长相关的参数。参数扫描和优化允许用户研究特定的器件技术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OptiSystem满足了急速发展的光子市场对于一个强有力而易于使用的光系统设计工具的需求,深受系统设计者、光通信工程师、研究人员的青睐。 OptiSystem软件允许对物理层任何类型的虚拟光连接和宽带光网络的分析,从远距离通讯到MANS和LANS都适用。它可广泛应用下列场合: 1.物理层的器件级到系统级的光通讯系统设计; 2.CATV或者TDM?WDM网络设计; 3.SONET?SDH的环形设计; 4.传输装置、信道、放大器和接收器的设计; 5.色散图设计; 6.不同接受模式下误码率(BER)和系统代价(Penalty)的评估; 7.放大系统的BER和连接预算计算。 实验1 OptiSystem快速入门:以“激光外调制”为例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软件的简单操作 2、了解软件的元件库 3、掌握建立新的project(新的工作界面) 4、掌握搭建系统:将元件从元件库中拖入project、连线、搭建系统 5、掌握设置参数 6、掌握软件的运行、观察结果、导出数据 二、实验过程 1.建立一个新文件。(File>New) 2.将光学器件从数据库里拖入主窗口进行布局. 3.光标移至有锁链图标出现时,进行连线。(如图1所示) 4.设置连续波激光器参数。 (1)点击frequency>mode, 出现下拉菜单,选中script。 (2)在value中输入数据并作评估。 (3)点击单位,选择“THZ”,点击OK 回主窗口。(如图2所示)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验报告

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试验报告 正交试验设计 1.为了通过正交试验寻找从某矿物中提取稀土元素的最优工艺条件,使稀土元素提取率最高,选取的水平如下:

需要考虑交互作用有A×B,A×C,B×C,如果将A,B,C分别安排在正交表L8(2)的 1,2,4列上,试验结果(提取量/ml)依次是1.01,,1,33,1,13,1.06,,1.03,0.08,,0.76,0.56. 试用方差分析法(α=0.05)分析实验结果,确定较优工艺条件 解:(1)列出正交表L8(27)和实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试验号 A B A×B C A×C B×C 空号提取量(ml) 1 1 1 1 1 1 1 1 1.01 2 1 1 1 2 2 2 2 1.33 3 1 2 2 1 1 2 2 1.13 4 1 2 2 2 2 1 1 1.06 5 2 1 2 1 2 1 2 1.03 6 2 1 2 2 1 2 1 0.8 7 2 2 1 1 2 2 1 0.76 8 2 2 1 2 1 1 2 0.56 K1 4.53 4.17 3.66 3.93 3.5 3.66 3.63 K2 3.15 3.51 4.02 3.75 4.18 4.02 4.05 k1 2.265 2.085 1.83 1.965 1.75 1.83 1.815 k2 1.575 1.755 2.01 1.875 2.09 2.01 2.025 极差R 1.38 0.66 0.36 0.18 0.68 0.36 0.42 因素主次 A A×C B A×B B×C 优选方案 A1B1C1 SS J 0.23805 0.05445 0.0162 0.00405 0.0578 0.0162 0.02205 Q 7.7816 总和T 7.68 P=T^2/n 7.3728 SS T 0.4088 差异源SS df MS F 显著性 A 0.23805 1 0.23805 19.5925 9259 * B 0.05445 1 0.05445 4.48148 1481 A*B 0.0162 1 0.0162 1.33333 3333 C 0.00405 1 0.00405 0.33333 3333 A*C 0.0578 1 0.0578 4.75720 1646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光纤通信实验报告 班级:14050Z01 姓名:李傲 学号:1405024239

实验一光发射机的设计 一般光发送机由以下三个部分组成: 1)光源(Optical Source):一般为LED和LD。 2)脉冲驱动电路(Electrical Pulse Generator):提供数字量或模拟量的电信号。 3)光调制器(Optical Modulator):将电信号(数字或模拟量)“加载”到光波上。以 光源和调制器的关系来看,分为光源的内调制(图1.1)和光源的外调制(图1.2)。 采用外调制器,让调制信息加到光源的直流输出上,可获得更好的调制特性、更好的调制速率。目前常采用的外调制方法为晶体的电光、声光及磁光效应。图1.2的结构中,光源为频率193.1Thz 的激光二极管,同时我们使用一个Pseudo-Random Bit Sequence Generator模拟所需的数字信号序列,经过一个NRZ脉冲发生器(None-Return-to-Zero Generator)转换为所需要的电脉冲信号,该信号通过一个Mach-Zehnder调制器,通过电光效应加载到光波上,成为最后入纤所需的载有“信息”的光信号。 图1.1内调制光发射机图1.2外调制光发射机 对于直接强度调制状态下的单纵模激光器,其载流子浓度的变化是随注入电流的变化而变化。这样使有源区的折射率指数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激光器谐振腔的光通路长度相应变化,结果致使振荡波长随时间偏移,导致所谓的啁啾现象。啁啾是高速光通讯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物理量,因为它对整个系统的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有关键的影响。 内容:铌酸锂(LiNbO3)型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啁啾(Chirp)分析 1设计目的 对铌酸锂Mach-Zehnder调制器中的外加电压和调制器输出信号啁啾量的关系进行模拟和分析,从而决定具体应用中MZ调制器的外置偏压的分布和大小。 2设计布局图 外调制器由于激光光源处于窄带稳频模式,可以降低或者消除系统的啁啾量。典型的外调制器是由铌酸锂(LiNO3)晶体构成。本设计中,通过对该晶体外加电压的分析调整而最终减少该光发送机中的啁啾量,其模型的设计布局图如图1.3所示。

实验设计报告心得体会大全

实验设计报告心得 体会大全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可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

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经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而且用电脑显示输出。能够说是半自动化。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据,可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