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评价及能源化利用分析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篇一: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 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二〇〇九年八月十四日目录 1. 前言调查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调查任务承担单位调查区域调查时间 2. 调查区域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征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状况种植业发展状况畜牧业发展状况交通运输状况 3. 调查过程 4. 样品采集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草谷比的测定 收集系数的测定可利用系数 5. 秸秆资源量评价 理论资源量可收集资源量可利用资源量 秸秆资源评价 6. 秸秆经济性评价 7. 秸秆资源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8. 不确定性分析 9. 结论和建议结论建议 1. 前言调查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根据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对**省农作物秸秆进行深入系统地调查与评价,获得**省主要农作物(水稻、玉米、油菜、小麦)秸秆资源总量、分布、利用途径等情况,对**省农作物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

以指导**省农作物秸秆的开发利用工作,为**省开展秸秆资源综合利用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秸秆综合利用规划提供可靠依据。 篇二: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意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全国农作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如下: 一、调查与评价工作目标 通过调查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集方式和利用途径等,对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摸清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资源总体评价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各级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评估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县为单位进行,逐级汇总。主要调查与评价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以及被调查区域的优势农作物品种。 (二)调查与评价内容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思路 摘要:大力推进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提高我们的行政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有利于转变职能,有利于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某种意义上,信息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国土资源管理的成败。没有国土资源信息化,国土资源管理的现代化就是空中楼阁,没有国土资源信息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就无法履行好对国土资源调查评价、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职能,无法担当起严格资源监管、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历史重任。 关键词:信息化建设目标措施 Development of land and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SijieJIN (Anyue County Bureau of land and resources,Sichuan province) Summary: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which will help improve our administrative capacity and the macro-control ability, is conducive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functions, and help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management level. Sense, the success of the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or not, determine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Land and resource information,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modernization is a castle in the air, land resources information, land and resources management departments will not be able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and assessment of the land and natural resources, planning, management, protection and rational use of functions, not be able to play a strict resources regulatory, hold the historical responsibility of the 18 million hectares of arable land red line. Keywords: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Target Measure 1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能源消费结构发展趋势与展望 当前全球能源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以清洁化、低碳化为特征的能源发展趋势愈发清晰,人类迎来第三次能源大转型。 能源系统是一个受政策、技术、经济发展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本次能源转型的广度和深度如何?各类能源发展将如何演进?有必要对全球能源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系统研判,从而为油气企业制定战略规划、进行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咨询以国际能源署(IEA)、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即欧佩克)、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能源局以及BP石油公司最新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为研究对象,对2040年前全球和中国能源发展态势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判。 一、世界能源消费现状 1、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增速创新高、中美印是主要贡献力量 根据2019年6月11号BP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显示,按照每单位百万吨油当量(百万toe)计算,2018年全球能源消费总量为13864.9单位,相比于2017年13474.6单位的能源消费总量,2018年的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9%,这是自2010年以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最快增速。 图1:2008-2018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情况(单位:百万toe) 图2所示为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2018年能源消费增长的2.9%总额中,有三分之二来自于中国、美国和印度。其中中国对这一数据的贡献最大,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2018年,美国的能源消费增长3.5%,相较于近期的历史平均水平,美国的增长令人惊叹,不同于以往十年的下行趋势,这一增速达近三十年来的最高水平。 图2:2018年各国或地区对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 引用自BP公司《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9|第68期)》 从能源消费的数量上来看,中国大陆地区总计消费32.7亿toe,居世界第一位,占全球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增加到23.6%;美国消费23亿toe,印度消费8.1亿toe,位居 二、三位,俄罗斯消费7.2亿toe,排名第四,具体见表1。 表1:2018年全球主要国家能源消费情况

关于印发《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关于印发《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省直各有关单位,各市(州)发改委、能源办,长白山管委会经济发展局,长春新区管委会发改局,各县(市、区)发改局、能源办,有关能源企业: 《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吉林省能源局 2017年5月10日 吉林省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 前言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全面推进能源发展“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机遇期,也是全面深化能源改革的攻坚期。对于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保障吉林省“十三五”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国家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和《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主要阐述了我省能源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主要任务、重大项目和保障措施,是未来五年我省能源发展的行动指南。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省能源工业按照“转方式、调结构、保供给、惠民生”的总体要求,注重优化能源产业布局,创新能源发展方式,扎实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能需求,为促进全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基本现状 1.资源状况 我省能源资源种类较为齐全,传统化石能源储量不足,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较大。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炭资源储量27.5亿吨,其中基础储量9.8亿吨(储量7.27亿吨);原油累计探明储量16.38亿吨,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4910亿立方米;油砂资源储量4.8亿吨;油页岩已探明储量1086亿吨,占全国资源储量80%以上,位列全国第一;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约2亿千瓦,可装机容量约5400万千瓦;农作物秸秆产出量约4500万吨/年,可能源化利用的资源总量约1200万吨/年,林业剩余物资源量约1000万吨/年,可能源化利用量约400万吨/年;太阳能资源总体属二类地区;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574.4万千瓦;深部地热能量潜力相当于26亿吨标准煤。 2.主要成就 “十二五”期间,我省能源产业加快发展,供应能力平稳增长,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节能减排成效明显,装备水平稳步提高,能源消费总量得到控制。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一大批电源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截至2015年末,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2611.4万千瓦,年均增长5.1%,人均装机达到0.95千瓦。电网建设全面加强,全省50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11座,220千伏变电站增加到80座,初步构成分层分区运行的电网体系。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能力有较大提高,“气化吉林”全面实施,沈阳——长春天然气管道已通气运行,四平——白山天然气管道及长春高压外环工程进入收尾阶段,长春市2个5000立方米储气库投入运行,全省油气管道总里程达到4710公里。2015年,天然气产量19.7亿立方米,比2010年提高12.6%;原油产量481万吨,增储稳产成效明显;原油加工能力达到1290万吨,原油加工量901万吨,比2010年提高10.8%。 ——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清洁能源发展较快。丰满水电站重建工程、敦化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5个百万

智慧国土-环境资源信息化综合监管平台大数据整体建设方案

智慧国土-国土资源信息化综合大数据平台 建 设 方 案 北京XX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X月

目录 第1章概述 (5) 1.1 背景 (5) 1.2 项目依据 (10) 1.3 建设原则 (11) 1.4 现状与差距 (12) 1.5 项目目标 (15) 1.6 项目内容 (16) 1.7 项目建设必要性 (17) 1.7.1 增强国土资源信息掌控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的需要 (20) 1.7.2 提升行政水平、提高管理效率的需要 (21) 1.7.3 有利于政务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22) 1.7.4 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 (22) 1.7.5 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监管的需要 (22) 1.7.6 提升XX省地灾监测与防治水平的需要 (23) 1.8 项目经济社会效益 (24) 第2章总体设计 (25) 2.1 总体框架 (25) 2.1.1 “一张图” (27) 2.1.2 综合监管平台 (37) 2.2 设计原则 (38) 2.2.1 标准化与规范化原则 (38) 2.2.2 创新性与先进性原则 (39) 2.2.3 经济性与实用性原则 (39) 2.2.4 开放性与合作性原则 (39) 2.2.5 易用性与完整性原则 (40) 2.2.6 统一化与一体化原则 (40) 2.2.7 安全性与稳定性原则 (41) 2.2.8 整体性与渐进性原则 (41) 2.3 技术路线 (41) 2.4 技术特色 (43) 2.4.1 统一GIS平台 (43) 2.4.2 国土资源空间数据的一体化管理 (45) 2.4.3 基于共相式GIS的国土GIS应用 (48) 2.4.4 基于Intranet/Internet的系统体系架构 (50) 2.4.5 基于工作流技术的流程性业务处理 (53) 2.4.6 增强国土资源空间数据决策应用 (55) 2.4.7 可视化综合监管模式 (56) 2.4.8 采用面向服务的SOA架构 (56) 2.4.9 通过ESB实现服务的集成 (57) 2.4.10 构建全省国土GIS云雏形 (58) 2.4.11 采用插件技术便于集成和扩展 (58) 第3章建设内容 (60)

美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一、消费趋势 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比重排序依次是石油、天然气、煤炭、核能以及可再生能源。这5项能源为美国国内生产生活提供了绝大多数的动力。美国的能源消费总量在最近的几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自2007年达到峰值101.315Q Btu后,逐年下降到了2012年95Q Btu。美国国内能源生产总量在2007年至 2012年期间不断上升,但由于其国内能源出口量增加,进口量减少,最终使得美国国内能源消费总量在此时间段内下降了6.13%。 美国社会生产各个部门对能源的需求量各有偏重。根据2011年数据,交通运输业中石油是最大的能量供给来源,所占比重达到93%。

在工业生产领域,石油和天然气平分秋色。美国的居民能源消耗已经完成了煤改气的变革,天然气在居民能源消耗量中占据绝对多数地位达76%。发电领域煤炭仍然是最大供应来源,但天然气发电、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在迅速崛起,成为日后可取代煤炭的强劲对手。 制造业能源消耗数据表明2002至2010年制造业活动的能源消耗及能源强度(能源总耗/GDP)均有大幅下降 文献来源: Manufacturing Energy Consumption Data Show Large Reductions in Both Manufacturing Energy Use and the Energy Intensity of Manufacturing Activity between 2002 and 2010 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EIA)的制造业能源消费调查(MECS)的数据表明,制造业能源消费总量从2002年到2010年下降了17%(图1),而制造业同期产出总值仅下降3%。数据表明,单位产出值的所耗能源发生了显著下降。能源强度的大幅下降既反映出了能源效率的改善,同时也反映出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转变。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1)

吉林省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21) 第一条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保障公众健康,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生态环境保护及其监督管理活动。 第三条坚持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贯彻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预防为主、统筹规划、空间管控、系统治理、全民共治、损害担责的原则。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涉及生态环境的重大政策措施,应当实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公平竞争审查、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落实各类主体责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第五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生态环境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负责。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职责,确定承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机构和人员。村(居)民委员会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督促和引导村(居)民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协助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或派出机构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生产经营者应当防止、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对所造成的损害依法承担责任。 第六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自然保护地相关管理机构在职责范围内对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七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落实国家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要求,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财政投入和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支持生态环境保护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 第八条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倡导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组织动员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空间管控 第十条省人民政府应当构建以东部森林区、中部黑土区、西部草原湿地区和松花江、辽河、图们江、鸭绿江、绥芬河水系为生态基础,以自然保护地体系为支撑的生态安全屏障。 第十一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编制国土空间规划,综合人口分布、经济布局、国土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等因素,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布局,提升国土空间开发、保护

【秸秆】1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第22卷第6期2007年12月宿州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uzhou U n iversity V o l .22,N o .6D ec 12007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 曹稳根,高贵珍,方雪梅,钱玉梅,张兴桃,段红,王海潮 (宿州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本文对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年产量及质量等进行了详细分析,从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介绍了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及其利用现状,认为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可再生资源的需要,也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关键词:农作物秸秆资源;秸秆资源化利用 中图分类号:S 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006(2007)06-0110-04 收稿日期:2007204225 基金支持: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 2007A 131ZC )资助。 作者简介:曹稳根(1964-),男,安徽东至县人,硕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化学和资源生物学。 农作物秸秆是籽实收获后剩留下的含纤维成分很高的作物残留物,包括禾谷类、豆类、薯类、油料类、麻类、以及棉花、甘蔗、烟草、瓜果等多种作物的秸秆,是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是自然界中数量极大且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1,2]。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道,世界上种植的农作物每年可提供各类秸秆约20亿t ,我国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为7亿t 左右,列世界之首,折合标准煤量3.53亿t ,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我国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生物质资源量的近一半 [3,4] 。农作物秸秆是一 种宝贵的可再生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我国农村秸秆资源完全处于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状况,相当多的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弃置或者进行焚烧,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4]。因此,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对于节约资 源、保护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利用基础 1.1 农作物秸秆资源的分布、种类及产量 我国是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分布广,种类多且产量巨大。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年产量如表1所示[5]。目前仅主要的农作物秸秆就有近20种,而且产量巨大。1999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 总量约6.4亿t (表2)[3],其中稻秸、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约占秸秆资源总量的75.6%。随着科技的进步,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以及 农业高效化肥的使用,牲畜饲料的日益丰富,农村中电力、煤气等洁净能源的普及,不少造纸厂由于排放有害废液而被迫关闭等因素,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将逐年增加,专家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7.26亿t 。 表1 我国不同地区农作物秸秆年产量(万t ) 地 区年产量 地 区年产量 地 区年产量 北京 429上海179天津302河北4413山西1338内蒙古1698辽宁550吉林3371黑龙江3824江苏3549浙江1134安徽2924福建6643江西1304山东7191河南5650湖北3202湖南2074广东1405广西1525海南176陕西1334甘肃754新疆1463四川4464贵州1123云南1486西藏 50 宁夏 268 青海 205 表2 1999年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百万t ) 品种秸秆年产量所占比例 (%)品种秸秆年产量所占比例 (%)水稻 191.7329.23花生19.213.00小麦117.2918.31油菜30.414.75玉米175.4827.39芝麻0.480.07高粱4.670.73向日葵1.060.17谷子3.500.55棉花11.491.79大豆11.231.75麻类0.800.12薯类22.213.47甘蔗18.682.92其它 32.39 5.06 合计 640.63 100.00 1.2 农作物秸秆质量 农作物秸秆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首先,农作物秸秆热值高,大约相当于标准煤的1 2。经测定,秸秆热值约为15000KJ Kg ,各种秸秆的热值如表3。其次,农作物秸秆含有多种可被利用的有用成分,除 11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能源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我国目前的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对进口石油依存度过高,能源安全和环保问题日益严峻。本文通过对各种可再生性能源的利用状况进行比较,认为我国发展生物质资源产能潜力巨大,如麻风树、油桐等陆生植物制备的生物柴油在近期会有较大的发展,特别以微藻为主的水生植物制备生物柴油,将有可能成为最有竞争力的替代性能源,在我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比重。 关键词:能源安全;温室气体;可再生性能源;微藻;生物柴油1. 中国能源构成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的能源消费总量连续多年都位居世界前列。统计数据表明2001~2006年间,我国每年一次性能源的消费比重均在90%以上(见表1),而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利用率仍然很低。我国能源消费构成的特点:(1)煤炭的生产和消费比重偏高。近五年来煤炭年产量占能源总产量的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这一比重上升至76.7%。(2)石油的生产量低,消费量高,供需缺口需依赖进口石油满足。与煤炭资源相反,石油在能源总产量的比重逐年递减,2006年仅为11.9%,而其消费量的比重五年来均超过20%。(3)新能源利用率低,发展潜力大。目前对新能源的利用率不足10%,而我国地域辽阔,太阳能,风能,生物质等能源蕴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 2. 能源消费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石油短缺与能源安全

我国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自1993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到2002年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第七大石油进口国。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见表2),1995之后的十年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存度也基本呈逐年递增趋势,2006年,全国48.2%的石油消耗量需从国外进口。而2008年4月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08)》蓝皮书预计,2010年和2020年中国石油消费量将达4.07亿吨和5.63亿吨,分别比2006年提高17.42%和62.47%。BP世界能源统计(2008)的数据表明,全球石油探明储量约1.24万亿桶,以目前的开采速度仅够开采40多年。 石油资源的日益匮乏和中国对进口石油的过度依赖使我们不得不面 对能源安全问题,特别是全球已进入高油价时代,能源安全更成为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影响到中国整体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键性问题。 2.2 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煤炭产量占全世界的37%。作为中国的主要能源,在1995~2006十年间,煤炭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5%以上,并且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仍将保持煤炭占据主导地位的状况。大量煤炭的燃烧导致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逐年增大。据美国EIA(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统计,1990年世界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约为215.6亿吨,预计2010年将为277.2亿吨,2025年达到371.2亿吨,年均增长1.85%。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仅次于美国

吉林大学2015年能耗水耗情况公示

吉林大学2015年能耗水耗情况公示 一、基本情况 2015年总用能人数84404人(其中:教工11036人,全日制学生69828人,其他人员3540人);公车数量11台;总耗电量为98382001 kWh,总耗水量为4052157 m3,总耗气量为2264 m3,总耗油量(汽油)为56800L。 吉林大学2015年被命名为第一批吉林省节水型单位。 二、2015年能耗情况 (一)能耗详细情况 2015年能源消耗中主要能源指标消耗情况如下:电消耗量为98382001kWh(12091.13tce),占能源消耗总量的15.523%;原煤消耗量为74054.42t(52897.07 tce),占能源消耗总量的67.913%;天然气消耗量为2264m3(2.49 tce),占能源消耗总量的0.003%;汽油消耗量为56800L(61.60 tce),占能源消耗总量的0.079%;其他能源消耗量为12837.01tce,占能源消耗总量的16.482%。

图2-1 2015年能源消耗比例 (二)各校区主要能源消耗情况 2015年学校总耗电量为98382001 kWh,总耗水量为4052157 m3,总耗气量 为2264 m3,总耗油量(汽油)为56800L,总耗煤量为74054.42t,总热力值为376452.05GJ(校区具体见附表2-2)。 2015年各校区主要能源消耗情况: 水电原煤天然气燃油集中供热m3占比kWh 占比t 占比m3占比(升)占比GJ 占比全校4843715 - 98382001 - 74054.42 - 2264 - 56800 - 376452.05 - 中心校区1696211 35.02% 51063573 51.90% 39869.79 53.84% - - - - 68747.006 18.26% 前卫北区281436 5.81% 7547360 7.67% - - - - - - 175904.97 46.73% 新民校区532980 11.00% 6214154 6.32% - - 1740 76.86% - - 99407.167 26.41% 朝阳校区527530 10.89% 5279014 5.37% 3524.69 4.76% - - - - 28007.672 7.44% 南岭校区753772 15.56% 17217434 17.50% 15550.57 21.00% - - - - 4143.656 1.10% 南湖校区260818 5.38% 4878785 4.96% 7054.77 9.53% - - - - 241.581 0.06% 和平校区790968 16.33% 6181681 6.28% 8054.6 10.88% 524 23.14% - - - - 表2-2 2015年各校区主要能源消耗占比情况表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综合治理与利用

文章编号:1002-1728(2003)01-0018-06 农作物秸秆治理与综合利用 刘 娅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中图分类号:S210.7 文献标识码:B 秸秆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在收获籽实后剩余的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有机质和氮、磷、钾、钙、镁、硫等多种养分,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可再生生物资源。农业产生的秸秆量相当惊人,1kg 稻米可产生1.5kg 稻草;1kg 小麦可产生1.5kg 麦秸;1kg 玉米可产生4kg 玉米秸秆。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统计,世界上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每年所产生的秸秆多达17亿t,其中大部分没有得到利用。 1 我国农作物秸秆资源情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稻草、小麦秸和玉米秸为三大农作物秸秆。据统计,1998年全国各种秸秆的产量达6.05亿t,折合标准煤量3.03亿t,见表1。我国秸秆产量约占全世界秸秆总量的30%左右。每年农作物秸秆资源量约占我国生物质能资源量的近一半。秸秆在我国农村生活用能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998年,我国可用作能源量的秸秆量为3.55亿t,占秸秆总产量的58.7%。 表1 1998年我国主要农作物秸秆产量 秸秆量(万t) 折合标准煤量(万t) 稻谷 11539.834950.59小麦13961.896980.95玉米 22398.0011848.54其他杂粮1669.00834.50豆类2681.251455.92薯类1631.00792.67油料4500.602380.82棉花1430.50776.71甘蔗654.17288.49合计 60466.14 30309.19 受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农村传统处理秸秆方法使相当部分的秸秆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据调查,目前我国秸秆利用率约为33%,其中大部分未加处理,经过技术处理后利用的仅约占2.6%。黑龙江省每年有近3000万t 的秸秆被焚烧,经测算,相当于烧掉了10多万t 尿素,近20万t 过磷酸钙,近20万t 硫酸钾。按现行市场价格折算,价值高达5.8亿元。 由于处置方法的不当,农作物秸秆还会对社会生活和生产的许多方面产生负面作用。例如,秸秆焚烧下的高温使得土壤中有益虫体(如蚯蚓)与微生物无法存活,严重影响土壤耕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再例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部分粮食主产区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焚烧秸秆污染。虽然各地区秸秆焚烧的严重程度不同,但每到夏秋收获之际,浓烟滚滚,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也造成了事故多发,对高速公路、铁路的交通安全及民航航班的起降安全等构成极大威胁。1997年在四川省双流机场、河北省石家庄机场附近,大量秸秆随地燃烧造成集中污染,大气能见度大大降低,致使上述两个机场飞机停飞,严重影响了航空运输。1998年5月18日,成都近万名球迷正在体育场观看球赛,突然间烟雾从天而降,观众看不见场内赛况,电视台随即中断了球赛转播。据环保部门测定,当时大气中的SO 2水平为0.200mg/m 3,高出成都初夏大气SO 2平均水平几倍之多,大气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 造成目前我国产生大量秸秆以及焚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由于我国人口增加、土地面积减少以及农业科技的迅速发展,促使农村种植方法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过去的单一种植形式向复 X 收稿日期:2002-08-15 辽宁农业科学 2003(1):18~23L iaoning A gricultural Sciences

国土资源信息化软件

北京安图公司作为资深国土资源信息系统建设服务商,为客户提供从整体解决方案到各类国土资源数据的建库,以及开发各类专业软件系统等全方位的信息化建设服务。 城镇地籍管理系统功能特点如下: 1、系统采用B/S与C/S相结合的结构模式,图形和属性数据采用一体化存储,存储在Oracle数据库中; 2、GIS系统可支持Arc/Info、GeoMedia、Geographics等多种平台; 3、空间和属性数据的录入建库主要基于C/S结构完成,系统提供了权属数据库录入、各类地籍图形数据的转换及扫描矢量化录入系统; 4、基于地籍数据库的各类业务办公采用B/S结构,系统可完成土地初始、变更登记 、抵押登记等各类业务办公自动化的处理,这些业务均可实现图文一体化的浏览和处理,并均在客户端浏览器上完成; 5、系统可打印输出各类标准的地籍业务所需要的表、卡、证; 6、系统还可进行各类图形和属性的相互查询、基于各项属性数据的统计、以及各类空间分析; 土地利用现状管理信息系统: 1、采用C/S和B/S相结合的模式实现数据的编辑入库及联网工作 2、提供多源空间数据采集、编辑功能,通过FME实现各类通用GIS数据的转换 3、提供属性数据的录入模块 4、采用大型商用数据库ORACLE实现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一体化及图形和属性数据的互访 5、提供现状数据库入库编辑的17个功能步骤: 线状地物打断处理、要素所属图幅处理、要素拓扑结构检查、田坎系数计算、线状地物所属图斑处理、面积平差、图斑净面积计算等,严格满足现状数据入库需求 6、提供任意组合查询,辖区及缓冲区查询、任意范围的条件查询 7、任意辖区、图幅的图形输出,专题图形的输出 8、提供按土地利用类别、权属性质、辖区范围的面积查询、统计和输出 9、土地统计台帐、各类土地统计簿的生成与输出 10、提供图斑合并、分割、图斑岛合成与打散、线分割图斑、面分割图斑等丰富的图斑数据变更操作 11、在符合国家标准的变更作业方式基础上,能够实现多个乡镇的日常联网变更并可实现全市范围的联网上报数据 12、提供变更操作历史回溯功能,将所有的修改动作和原始数据做完全记录 13、提供数据字典、权属代码、数据库、城市区县控制表等的编辑和维护,用户权限的维护等

关于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 院 (系) 工商管理学院 所在班级2012级工管(1)班 姓名金军霞 学号 20122057 日期2015年6月

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多因素分析学院:工商管理班级:12工管(1)姓名:金军霞学号20122057 内容摘要: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做好能源消费影响因素的分析, 为能源规划及政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对于保持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案例通过对影响我国能源消费的国内生产总值、工业产值、产业结构、人口增长等因素进行分析,对所建模型中存在异方差、序列相关等问题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在各因素中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主体,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因而产业结构的变动率很大程度上影响能源消费,并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本文在能源消费模型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能源消费工业生产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战略投入要素,在经济增长初期,能源的投入能够带动经济速增长。十八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煤炭的燃烧推动蒸汽机的普及,进而带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了工业化的起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石油的大量使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推动力量。可见,经济增长和能源投入之间形成了一定互动关系,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经济增长又拉动能源消费。 能源消费括两部分,一部分是由生产技术水平所决定的能源消费,一般这部分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的关系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明显变化;另一部分是由管理水平、市场环境产业结构等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即体制性因素决定的能源消费水平。这部分能源消费可变性较大,是引起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不稳定的主要因素。 二、研究目的 我国国民经在向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较长时间处于能源消费需求迅速增长而供不组的紧缺状态,20世纪末的“九五”期间发生了显著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总量均呈降的趋势,出现了难得的源供需基本基本平衡状况,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煤炭过于求与石油的供不应求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本文拟从我国的能源消费和生产入手,运用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的方法,研究影响我国能源消费与生产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能源消费的趋势。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 根据省厅《XX年国土资源系统政务公开和电子政务建设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以及省厅信息化工作总体部署,结合我州实际,XX年,我州信息化工作重点即:开展“三网一张图一网站”建设。“三网”,即推进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交易;“一张图”,即整合国土资源基础类数据库,形成国土资源管理一张图;“一网站”,即完成州局门户网站的改版,推进政务信息网上公开工作。围绕这一指导思想,中心全体人员齐心协力,共同推动和开展各项工作,现将前段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前段工作情况 (一)制定方案 中心结合省厅要求和我州实际,先后制定并印发了《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及电子政务工作实施方案》和《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数据库整合建库工作方案》。还根据我局信息工作实际情况,起草了湘西自治州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各项规章制度,经领导审定后汇编成册。同时还加强对县市信息化的工作的指导督查,对县局提出的全年的工作目标和制定下发年度考核表。 (二)具体工作进展 1、电子政务及政务大厅建设工作。一是结合州政府电

子政务流程梳理的要求,在总工程师李生岩、副局长彭英彪、副调研员杨仁颜三位领导的主抓下,由法规科牵头,信息中心做好技术支撑,全面完成了州局地政、矿政、测政等31项电子政务流程的梳理工作。二是积极与省信息中心和技术单位衍接,做好新电子政务流程开发工作。三是制作了政务大厅的规章制度和办事指南,安装完成整个大厅的办公网络和设备的调试工作。四是做好网上审批工作,已使用远程报件系统进行电子报件30余件,由中心制作上报的电子报件10件。五是积极督促检查县市电子政务使用情况,原未使用电子政务流程花垣、凤凰、泸溪三县已开始使用电子政务流程办公。 2、网上交易工作。为规范全州国土资源交易市场,实现土地和矿权市场招、拍、挂的网上交易,降低交易成本,增强交易的公平性,优化投资环境,州局现采用省厅网上交易系统,实现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网上招拍挂。针对此项工作,中心全力做好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工作,专门派了一名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开展网上交易工作。先后参与我州网上交易系统的技术方案以及采用平台的选择,完成对湘西州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的整个后台设置、与交易中心配合先后完成对系统的十数次测试。同时,在6月25日土地日活动上,中心人员全力配合完成对湘西州国土资源网上交易系统的演示工作。目前,全州网上交易系统已正式使用,现有

吉林省能源发展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吉林省能源发展和能源保障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在保障国民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确保我省“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能源发展取得的主要成绩 “十一五”是我省能源发展最快的时期,在此期间,我省坚持能源适度超前的发展战略,着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各项能源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一)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明显增强。 2010年,全省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4347万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67.41%,年均增长10.85%。其中:原煤产量4280万吨,比2005年增长57.64%,年均增长9.53%;原油产量632.53万吨,比2005年增长 14.89%,年均增长2.81%;天然气产量17.45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223.15%,年均增长26.44%。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2034.67万千瓦,是“十五”末的2倍;全口径发电量658亿千瓦时,比2005年增长51.81%,年均增长8.71%。 (二)能源结构不断优化。 “十一五”期间,我省清洁能源所占比重提高。到2010年底,新能源发电装机(不含水电)所占比重由2005年的0.84%提高到11.41%;天然气利用总量由2005年的5.4亿立方米提高到17.45亿立方米,是2005年的3.23倍;风电装机容量达到220.88万千瓦,是2005年的27.96倍;水电装机容量达到427.15万千瓦,比2005年增长14.79%;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1.2万千瓦,是2005年的18.67倍。 (三)重点项目建设力度加大。 “十一五”期间,能源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600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了5倍。煤矿建设取得较大进展。龙家堡煤矿、八连城煤矿、板石一矿等一批现代化矿井建成投产,新增生产能力720万吨/年。电力项目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白城电厂、九台电厂和长春三热、四热等一批电源项目建成投产,新增装机容量1018.17万千瓦,五年翻了一倍;风力发电已被列入国家千万千瓦风电基地,通榆、洮南、双辽等地区风电建设已初具规模;生物质发电项目加快推进;靖宇赤松核电项目已列入国家核电发展规划,吉林丰满水电站重建、敦化抽水蓄能电站新建项目列入国家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电网建设取得显著成就,500千伏骨干网架基本形成,建成500千伏变电站5座,变电容量875万千伏安,500千伏输变电线路1743 公里;建成220千伏变电站21座,变电容量615.6万千伏安,220千伏输变电线路2236.5公里。千万吨油气田建设扎实推进,2010年油气生产能力突破750万吨油气当量;千万吨炼油工程顺利推进,5套主要生产装置投入运行;长岭-长春-吉化、八屋-长春等天然气长输管线建成投运。 (四)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2010年,完成了全省全社会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2%的目标。煤矿更新大批老旧杂设备,降低了能耗,整顿关闭了小煤矿235处;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建成5座瓦斯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1.15万千瓦,到2010年末累计利用煤层气 1145万立方米;利用煤矸石生产建筑材料,减少了煤矸石直接堆积对环境的污染。电力“上大压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指标,关停小火电机组

农业部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全国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 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秸秆资源调查的意见,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现秸秆的资源化、商品化,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农民增收,特制定全国农作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工作方案如下: 一、调查与评价工作目标 通过调查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农作物秸秆资源的产量、分布、收集方式和利用途径等,对秸秆资源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摸清我国作物秸秆资源状况,并分析未来发展趋势,为开展秸秆综合利用和农业资源总体评价工作提供基础信息,同时为制定各级秸秆综合利用专项规划和秸秆利用项目评估提供依据。 二、调查对象和内容 (一)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以县为单位进行,逐级汇总。主要调查与评价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和棉花等大宗农作物以及被调查区域的优势农作物品种。 (二)调查与评价内容 1、秸秆资源产量调查:针对稻谷、小麦、玉米、薯类油料、棉花等主要农作物,调查各类秸秆资源产量和分布。 2、秸秆利用现状调查:调查秸秆作为燃料、饲料、肥料、工业原料和食用菌基料等利用方式的数量及比例。 3、秸秆利用经济性评价:调查各地秸秆的价格和运输距离、成本等。 4、秸秆资源利用潜力评价。分品种对秸秆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可利用潜力等。 5、未来农作物秸秆的变化趋势分析。对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数量、品种和利用等进行预测和分析,评估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的未来发展变化趋势。 三、调查方法 为了作好本次调查与评价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农业行业标准《农作物秸秆资源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报批稿)。本次调查将按照该标准的有关规定执行,以实地调查为主,并充分利用已有和正在执行的秸秆资源调查结果,鼓励利用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