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

2001-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
2001-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2个)

江苏省太仓市山东省泰安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8个)

1、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公园建设项目

2、上海市浦东新区碧云国际社区建设管理项目

3、上海市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项目

4、重庆市园博园建设项目

5、重庆市渝中半岛步行与北部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

6、河北省邢台市七里河水环境治理暨健身绿道建设项目

7、山西省晋中市污水多用途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

8、山西省侯马市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9、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爱民佳苑社区项目

10、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古城保护与建设项目

1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12、辽宁省沈阳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13、吉林省通化市暖房子建设工程

14、江苏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及实施项目

15、江苏省金坛市宜居工程建设项目

16、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生态宜居工程建设项目

17、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18、浙江省杭州市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

19、浙江省杭州市天子岭生活垃圾处理优化管理项目

20、浙江省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

21、浙江省桐庐县县城滨江区块综合改造项目

22、安徽省芜湖市老港区环境综合整治暨滨江公园建设项目

23、安徽省宣城市梅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4、安徽省潜山县燕窝村村庄环境整治工程

25、福建省福州市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程

26、福建省龙岩市莲花山栈道项目

27、山东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

28、山东省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29、山东省日照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

30、山东省荣成市乡村环境清洁行动工程

31、河南省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

32、湖南省株洲市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项目

33、广西省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改造城区风貌提升人居环境建设项目

34、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及社区建设项目

35、云南省昆明市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

36、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项目

37、青海省西宁市大南山绿色屏障建设工程

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奖(3个)

山东省潍坊市江苏省江阴市江苏省常熟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9个)

1.北京市城乡规划社区参与实践项目

2.北京市房山区龙门台整村翻建试点建设项目

3.天津市意式和德式风情区历史风貌建筑保护项目

4.上海市世博会新能源公交车示范应用项目

5.上海市普陀区苏州河(普陀段)两岸人居环境改善项目

6.重庆市绿色轨道交通建设项目

7.河北省邯郸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

8.河北省三河市泃河城区段综合整治工程

9.山西省大同市天然气集中发展利用项目

10.山西省长治市澳瑞特小区供热计量改革项目

11.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旧城改造项目

12.江苏省推进节约型城乡建设实践项目

13.江苏省昆山市花桥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14.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15.江苏省苏州市吴忠区旺山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16.江苏省扬州市城市管理与体制创新项目

17.浙江省杭州市区危旧房改善工程

18.浙江省杭州市老旧小区改造工程

19.浙江省衢州市环护城河城市公园改造工程

20.浙江省嘉兴市石臼漾水源生态湿地工程

21.福建省宁德市东侨区环东湖生态景观建设项目

22.山东省济南市泉城风貌恢复与保护项目

23.山东省青岛市李沧区李村河上游片区旧村改造项目

24.山东省临沂市屋顶绿化项目

25.山东省德州市太阳能利用项目

26.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旧村改造工程

27.湖北省鄂州市洋澜湖综合治理项目

28.湖北省神农架林区九湖乡城镇综合治理项目

29.湖南省长沙市社区公园建设工程

30.广东省珠三角绿道网建设项目

31.广东省广州市荔枝湾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32.广东省深圳市建科大楼建筑节能与宣传项目

33.四川省安县灾后城乡住房重建项目

34.云南省昆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建设项目

35.云南省昆明市盘龙江整治工程

36.云南省丽江古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7.云南省易门县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38.陕西省西安市大明宫遗址保护项目

39.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城市供热计量改造工程

中国人居环境奖(5个)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江苏省无锡市

安徽省黄山市江苏省吴江市山东省寿光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5个)

1、北京市通州区大运河公园建设项目

2、天津市大板楼节能改造工程

3、天津市天津大道绿化工程

4、天津市梅江风景区工程

5、上海市闵行区立体绿化建设和绿色交通项目

6、上海市闸北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建设项目

7、上海市农村村庄改造项目

8、重庆市公园大渡口项目

9、河北省唐山市中心区再生水回用项目

10、山西省大同市富乔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项目

11、山西省临汾市城市公厕项目

12、内蒙古自治区美丽草原宜居小镇项目

13、辽宁省大连市绿色低碳住宅小区项目

14、辽宁省锦州市东湖公园工程项目

15、吉林省通化县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项目

16、黑龙江省大庆油田乘风湖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17、黑龙江省海林农场生态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

18、江苏省可再生能源在江苏建筑上的推广应用项目

19、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古镇保护项目

20、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镇规划建设管理项目

21、江苏省太仓市居民住房改善项目

22、浙江省杭州市长桥溪水生态修复工程

23、浙江省奉化市生态滕头和谐家园项目

24、安徽省芜湖市保兴垾城市排涝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5、安徽省阜阳市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26、山东省胶南市海之韵住宅小区海水冲厕示范工程

27、山东省诸城市辛兴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项目

28、山东省临沂市临沂城区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9、山东省德州市旧城区改造与环境提升项目

30、河南省新安县仓头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31、湖北省随州市白云湖两岸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32、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商业文化中心区再生水、雨水综合利用项目

33、四川省长宁县城市绿化项目

34、青海省西宁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

35、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大道景观水系建设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奖(1个)

浙江省安吉县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4个)

1、北京市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环境整治项目

2、北京市门头沟区樱桃沟村新农村建设项目

3、天津市华明示范小城镇建设项目

4、天津市海河两岸宜居家园工程项目

5、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态环境改善项目

6、重庆市南岸区南山街道宜居城镇建设项目

7、重庆市湖广会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周边环境整治项目

8、河北省廊坊市绿色生态走廊建设项目

9、河北省迁安市三里河两岸环境整治建设项目

10、山西省晋城市煤层气综合利用工程

11、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弘扬民族文化塑造草原风情城市项目

12、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新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13、吉林省长春市棚户区改造工程

14、辽宁省铁岭市莲花湖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15、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古商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16、江苏省常州市公园绿地建设管理体制创新项目

17、江苏省镇江市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更新项目

18、安徽省合肥市西南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9、浙江省金华市改善居民住房项目

20、浙江省上虞市曹娥江两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21、福建省南安市西溪两岸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22、河南省嵩县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23、湖北省鄂州市居民住房改善项目

24、湖北省神农架木鱼镇特色小城镇建设项目

25、广东省梅州市龙丰垃圾填埋场CDM综合治理项目

26、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湿地生态保护与环境整治项目

27、广东省惠州市两江四岸人文与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28、广西柳州市柳江环境整治项目

29、广西北海市银滩改造与生态保护项目

30、云南省昆明市莲花池公园环境整治项目

31、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工程项目

32、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人居环境建设项目

33、宁夏中卫市开发保护黄河湿地资源项目

34、新疆沙湾县绿化建设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奖(2个)

江苏省南京市陕西省宝鸡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2个)

1、北京市奥林匹克公园环境建设项目

2、北京市西城区金融街片区绿化建设项目

3、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中华村村庄整治项目

4、上海市闵行区市容环境综合建设和管理项目

5、天津市桥园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6、天津市外环线绿化带建设项目

7、山西省晋城市城市东、南出入口生态修复工程

8、吉林省长白山二道白河生态景观工程

9、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环境整治项目

10、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校园环境建设项目

11、山东省莱芜市牟汶河城区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2、江苏省淮安市中心城区物业管理与社区服务项目

13、江苏省江阴市申港镇人居环境建设项目

14、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15、江西省赣州市村庄环境整治项目

16、安徽省芜湖市九莲塘地段棚户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7、安徽省合肥市清溪路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工程

18、安徽省池州市城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9、浙江省杭州市中山南路综合保护工程

20、浙江省杭州市国家高新区(滨江)农村住房改善项目

21、河南省新安县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22、湖北省咸宁市淦河水环境治理项目

23、湖北省钟祥市莫愁湖水环境治理项目

24、湖南省长沙县城市管理与市容环境建设项目

25、广东省梅州市城市公厕可持续发展新模式项目

26、广东省湛江市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27、广东省中山市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建设项目

28、四川省双流县城镇改造综合整治工程

29、四川省遂宁市涪江(城区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30、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北武当生态建设项目

3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南市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布尔津县生态保护与城区绿化建设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奖(3个)

江苏省昆山市山东省日照市河北省廊坊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6个)

1、北京市北二环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2、上海市杨浦区鞍山四村旧住房改造项目

3、上海市宝山区炮台湾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4、天津市杨柳青民俗文化区保护项目

5、重庆市江津区长江滨江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6、辽宁省锦州市小凌河和女儿河(城区段)治理工程

7、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曙光村村庄环境整治工程

8、浙江省平湖市东湖城市公园改造工程

9、浙江省杭州市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

10、浙江省绍兴市镜湖城市湿地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

11、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城区河流水系综合整治工程

12、山东省济南市泉城公园(玉绣河区域)综合整治工程

13、山东省潍坊市人民公园改造项目

14、山东省寿光市弥河(城区段)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5、甘肃省兰州市黄河两岸环境综合整治项目

16、江苏省常熟市梅李镇规划建设管理项目

17、江苏省南京市南湖片区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项目

18、湖北省潜江市水环境治理项目

19、河南省桐柏县城市生态保护工程

20、广东省潮州市韩江潮州河段环境整治与滨江景观建设工程

21、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桃源社区公共管理项目

22、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

23、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综合改造工程

24、安徽省安庆市菱湖风景区综合整治工程

25、安徽省九华山风景名胜区九华街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6、江西省婺源县古村落保护工程

中国人居环境奖(2个)浙江省绍兴市江苏省张家港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41个)

1、天津市和平区社区公共管理与服务项目

2、天津市住宅建筑节能项目

3、天津市大港区小城镇建设工程

4、上海市青浦区青浦新城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5、河北省石家庄市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

6、山西省长治市黑水河综合治理工程

7、山西省晋城市市区东西两河综合治理工程

8、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太阳岛风景名胜区(东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9、吉林省长春市天嘉公园改造工程

10、辽宁省沈阳市清福陵、清昭陵保护与管理项目

11、辽宁省沈阳市浑河综合整治工程

12、辽宁省凤城市大梨树村村庄改造项目

13、山东省青岛市大村河综合治理工程

14、山东省东营市东城区生态绿化建设项目

15、山东省烟台市滨海路景观建设项目

16、山东省日照市海滨生态绿化建设项目

17、山东省临沂市沂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8、山东省荷泽市旧护城河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19、江苏省吴江市同里古镇保护工程

20、江苏省常熟市海虞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21、安徽省淮北市沉陷区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22、安徽省黄山市南滨江水景观综合整治项目

23、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综合保护工程

24、浙江省湖州市村庄整治项目

25、福建省莆田市村容村貌整治项目

26、福建省三明市沙溪两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

27、江西省南昌市象湖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8、江西省景德镇市城市空气综合治理工程

29、江西省吉安市城市生态综合改造工程

30、河南省济源市生态与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31、河南省固始县生态与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32、湖北省仙桃市仙下河水环境治理工程

33、湖北省宜都市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34、湖南省长沙市背街小巷综合改造工程

35、湖南省浏阳市城区居民住房改善项目

36、广东省广州大学城集约化、节约型教育社区项目

37、四川省德阳市旌湖两岸生态整治工程

38、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八一镇生态与绿化建设项目

39、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湖泊湿地恢复与保护项目

4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生态与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4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且末县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中国人居环境奖(1个)

山东省威海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4个)

1、北京市南中轴路生态保护和绿化建设工程

2、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

3、天津市再生水利用工程

4、天津市塘沽区碱渣山治理项目

5、上海市浦东新区生活固废处理项目

6、重庆市南岸区长江滨江路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工程

7、河北省秦皇岛市大汤河改造工程

8、黑龙江省大庆市“利民苑”外来务工人员居住工程

9、黑龙江省哈尔滨中央大街历史街区复兴项目

10、黑龙江省伊春市主城区生态保护及绿化建设项目

11、吉林省长春市中心城区空气污染治理项目

12、辽宁省阜新市细河城市中心段治理工程

13、辽宁省朝阳市大凌河城区段整治工程

14、山东省潍坊市张面河综合整治工程

15、山东省蓬莱市水城保护与综合整治工程

16、江苏省吴江市松陵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7、江苏省南通市濠河综合整治与历史风貌保护工程

18、江苏省张家港市塘桥镇规划建设管理项目

19、安徽省淮南市毛集镇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20、安徽省六安市淠河总干渠城区段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1、浙江省台州市永宁公园建设项目

22、福建省晋江市垃圾资源化处理项目

23、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船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24、江西省赣州市古城墙保护工程

25、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整治工程

26、河南省栾川县城区生态保护及绿化建设项目

27、河南省鹤壁市新区生态保护与绿化建设项目

28、湖北省黄石市磁湖水环境治理工程

29、湖南省长沙市湘江两岸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30、湖南省常德市城区绿化建设项目

31、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环城水系公园项目

32、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人居新村建设工程

33、甘肃省阿克塞县红柳湾镇规划建设管理项目

34、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唐徕渠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中国人居环境奖(3个)

海南省海口市山东省烟台市江苏省扬州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9个)

1、北京市海淀区生态环境建设

2、天津市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

3、天津市五大道近代历史建筑风貌保护项目

4、上海市浦东新区城市绿化建设

5、辽宁省大连市改善城市交通项目

6、吉林省通化市浑江综合治理项目

7、黑龙江省大庆市改善居民住房项目

8、山西省太原市城西水系综合治理

9、江苏省常州市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

10、江苏省南京市明城墙保护项目

11、安徽省合肥市环城水系综合治理

12、浙江省绍兴市小舜江区域供水工程

13、福建省福州市区闽江两岸生态环境建设

14、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村改社区”综合整治

15、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16、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市绿化建设项目

17、山东省德州市新湖综合整治

18、广东省广州市珠江滨水地区环境治理

19、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兴宁区东沟岭“棚户区”改造项目

20、河南省新县生态保护及绿化建设

21、河南省镇平县石佛寺镇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22、湖南省常德市改善居民住房项目

23、湖南省长沙县生态保护及城市绿化建设

24、陕西省宝鸡市区渭河生态环境建设项目

25、贵州省贵阳市南明河综合治理

26、四川省成都市沙河综合治理

27、四川省金堂县城市防洪综合整治工程

28、西南民族大学生态校园建设项目

29、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后藏风情步行街建设项目

2003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名单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7个)1.北京市海淀区元代土城遗址保护

2.上海市实施廉租住房制度工程

3.上海市松江区老城保护与新城生态环境建设4.上海市浦东新区张家浜景观河道综合整治5.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保护及污水资源化6.重庆市北碚区中心城区生态环境工程

7.河北省廊坊市双环绿带和生态环境建设项目8.河北省沧州市改水降氟工程

9.吉林省吉林市“清水绿带”生态工程

10.吉林省四平市社区管理及环境综合治理11.江苏省常州市水环境治理工程

12.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域环境综合整治

13.浙江省绍兴市环城河综合整治

14.福建省泉州市名城保护与建设

15.河南省偃师市环城绿化及城市绿网建设工程16.河南省洛阳市城市绿化建设工程

17.福建省漳州市华元住宅科技研究及成果转化18.山东省淄博市“还绿于民”工程

19.山东省烟台市旧居民区环境综合整治

20.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沿江地区环境综合整治21.湖北省兴山县古夫镇移民城镇规划建设管理22.广东省江门市蓬江河综合整治

23.四川省广元市南河生态环境工程

24.海南省三亚市南山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管理25.云南省昆明市文明街历史街区保护

26.新疆区克拉玛依市生态建设及城市绿化工程27.新疆区奎屯市城市绿化工程

中国人居环境奖(3个)

山东省青岛市福建省厦门市海南省三亚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4个)

1、北京市菖蒲河改造──皇城保护

2、北京市北潞春小区环境建设

3、上海市多层住宅“平改坡”项目

4、天津市河道改造项目

5、重庆市大足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及环境治理

6、重庆市渝北区改善居民住房

7、河北省唐山市南部采煤下沉区生态建设项目

8、河北省邢台市栾卸村改善农村住房

9、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区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

10、辽宁省大连市泡涯住宅区开发建设

11、吉林省辽源市城市绿化建设

12、江苏省张家港市城市环境建设与管理

13、江苏省常熟市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14、浙江省宁波市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15、浙江省杭州金都住宅科技成果应用

16、浙江省安吉县村镇环境改善

17、安徽省芜湖市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18、安徽省铜陵市大通镇移民建镇

19、福建省漳州市城市垃圾综合治理与资源化利用

20、江西省三清山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与管理

21、山东省荣成市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22、山东省济南市城市节水及供水保障

23、河南省漯河市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24、河南省南阳市官庄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25、湖北省秭归县小城镇建设

26、湖南省常德市诗墙及沅江江岸环境改造

27、广东省惠州市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28、广东省梅州市梅江“一江两岸”改造项目

29、广东省深圳市推行物业管理

30、广西省北海市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31、四川省崇州市滨河路环境综合治理

32、陕西省西安市紫薇住宅科技示范小区

33、新疆库尔勒市城市绿化及生态环境建设

34、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城市绿化建设

中国人居环境特别奖(1个)

云南省昆明市世界园艺博览园

中国人居环境奖(5个)

广东省深圳市辽宁省大连市

浙江省杭州市新疆区石河子市广西区南宁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8个)

1、北京市——大气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整治

2、天津市——旧城改造

3、河北省石家庄市——民心河引水入市工程

4、河北省邯郸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

5、山西省太原市——汾河环境改造工程

6、内蒙古包头市——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

7、黑龙江省大庆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8、吉林省长春市——改善城市交通提高绿化水平

9、山东省青岛市——东海路香港路环境工程

10、山东省威海市——城市居住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1、江苏省苏州市——古城保护与更新

12、上海市闵行区——园林绿化与生态环境改善

13、上海市——苏州河、黄浦江污水治理二期工程

14、安徽省马鞍山市——雨山湖治理及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15、江西省——第一期移民建镇项目

16、福建省厦门市——城市生态环境改善工程

17、福建省泉州市——市区排洪排涝工程

18、河南省濮阳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园林绿化

19、河南省巩义市竹林镇——小城镇建设与管理

20、湖北省武汉市——百步亭花园住宅建设和管理

21、广东省广州市——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2、云南省个旧市——城市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

23、贵州省遵义市——旧城改造与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24、四川省都江堰市——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改善

25、四川省泸州市——滨江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26、重庆市铜梁县巴川镇——小城镇规划建设

27、西藏区昌都地区——昌庆街改造项目

28、新疆区阿克苏市——城市园林绿化与生态改善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 一等奖(文字消息)

第二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一等奖(文字消息) 利益面前,干部退一步 虹桥镇二次改制突出“公平共享”,干部退股、再次分配 本报讯(记者徐蒙实习生谢金晶)曾是集体资产改制“排头兵”的闵行区虹桥镇,又一次来到改革的当口。最近,虹桥镇先锋村、虹五村等10个村进行了“推倒重来”的第二次改制,并定下规则:所有干部退出当年的“岗位股”和受让的村民股权。 为何要推倒重来?上世纪90年代末,虹桥镇推行改制入股,十多年来,乡村变城市,农民并没有全数变股东。当年改制时,村里还有农田,商务楼才零星开建,村民意识不到股权的价值,宁可变现,纷纷将股权转让给村干部,加上当年为进行岗位激励、鼓励干部多持股而设的“岗位股”,村干部手里的股权渐渐多了。虹桥镇党委书记张有为告诉记者,当年改制最成功的先锋村,55%的村民手中没有或只有少量股份。 现在的虹桥镇,已是上海“黄金地段”。当年改制中,土地和物业都没有出让,酒店、写字楼等产权仍属集体资产,十多年中资产规模今非昔比。可是盘子越大,不公平的因素也放得越大:早年退光股权的村民,虽然社会保障不错,却享受不到资产增值红利,心里不是滋味。 “虽然当初转让是村民自愿,但这不等于公平。”张有为解释,改制后土地仍属于全体村民集体所有,而集体资产增值,说到底还是依托城镇化后的土地增值。村民为城镇化作出贡献,却得不到实惠,说明不公平;一大半村民享受不到发展的红利,说明没有共享。 二次改制,虹桥镇坚守“公平、共享”四字原则。而干部退股,就是要把虽说自由自愿,但也因当年信息不对称而多获的利益“让出来”。有些村干部心里有想法,或者说能不能“拖一拖”,或者说最好“别折腾”。 镇党委意识到,如果“拖一拖”,往后就更难改;要是“不折腾”,干群矛盾就会加深。 二次改制中,干部退股没有商量余地,以制度保证必须退出。最先完成的先锋村,没有一名干部不退股,共将538万股岗位股和200多万股受让股全部退还村民,占全部原始股37%。没想到,一些干部退股后反倒踏实了:“感觉一身轻了,再也不会被村民背后议论‘拿多了’。” 干部退股、再次分配只是一个开头。在此基础上,虹桥镇已拟定方案,年内将镇级集体资产也量化分配到每位村民。最近,还将进行全镇民主选举,选出55名村民股东代表,并建立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代表大会。当集体资产真正握在村民手中后,怎么管理资产,干部说了不算,镇长书记也无权动用,只有“三会”通过,才能真正拍板。

2004年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申报报告

2004年中国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申报报告 东沟岭社区旧城改造项目 一、概述 东沟岭位于广西南宁市东北部的东沟岭新区范围内。 社区旧城改造项目东起快速环道、西到邕武路、南接规划中的衡阳路延长线,北到南梧公路,占地面积0.72平方公里。 二、实施前的情况 东沟岭社区形成大约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时“文革”结束后,一些下放农村的居民陆续回城,由于没有房屋,位置偏僻、无人管理的城郊结合部东沟岭便成了他们的栖息地。1979年3月,为了加强对东沟岭地带的管理,兴宁区政府在此设立了东沟岭居委会(2001年下半年改设为社区居民委员会)。东沟岭居委会成立初期,当时仅有50多户居民,居民绝大部分居住在自己搭盖的油毡房。1980年以后,居民迁入开始急骤增加。 人口状况。东沟岭社区住户人员来源比较复杂,有当地居民、下放回城户、市内工程搬迁户、“两劳”释放人员和占大部分比例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主要来自广西玉林、隆安、横县、马山、武鸣等十多个广西区内县市。据1999年人口普查统计,东沟岭社区内共有住户2702户,总人口10093人,其中流动人口1958户,

人口7922人,占总人口的78.5%,平均4个人中就有3人是流动人口,为南宁市流动人口比例最高、弱势群体人群最集中的区域。 居住状况。东沟岭社区房屋大部分是缺乏规划的违章建筑,搭盖物主主要为流动人口。据2001年的调查统计,社区内搭盖住所的2730多户中,持有本市户口的1044户,持有合法建筑手续的仅210余户,违章搭盖2500多宗,面积达19.5万平方米,搭盖物主要是油毡房和石棉瓦简易房。 设施状况。东沟岭为丘陵地带,区域内土地起伏不平。由于绝大部分的建筑物为违章搭盖,缺乏规划,区域内的道路、给水、排污、供电和通讯等设施严重匮乏,而且布设混乱。2001年底调查的资料表明,社区内6米以上宽度道路硬化率仅为2.3%,集中排污率不足2%;35%左右的住户没有使用自来水。区域配套设施匮乏,生活环境质量水平为本市最低。由于缺乏规划,公共设施极为匮乏,东沟岭防御灾害的能力极为脆弱,1983年到2001年间,共发生4次火灾,共烧毁了房屋366间;其中,1996年的火灾造成多人烧伤,3人丧生。 生活状况。社区内的人员就业技能水平较低,主要以收购废旧、作坊零星加工、贩卖禽畜等谋生。除了少数人生活有保障外,大多数居民生活在贫困之中,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费有93户339人,位于全市社区之首。特殊的居住环境、复杂的人员来源和生存压力,特别是来自区内外的流动人口,多以血缘关系结群而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城市规划原理结课论文

城市人居环境调研与分析 姓名:李婷 班级:11景观1 学号:1110643127

目录 摘要 (1) 第一章引言 (2) 1.1课题的选择 (2) 1.2调研地的选择与目的 (2) 1.3实地调研后 (2) 1.4调研与分析方法 (2) 第二章城市人居环境 (3) 2.1概念 (3) 2.2研究内容 (3) 第三章武汉市人居环境调研 (4) 3.1历史发展状况 (4) 3.2城市发展现状 (5) 第四章武汉市人居环境分析 (7) 4.1交通部分 (7) 4.2居住区部分 (7) 4.3绿化部分 (8) 4.4污染部分 (9) 4.5人文部分 (9) 4.6提出的一些建议 (10) 第五章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多地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建设已经引起全球范围的共同关注。一个国家的发展总是离不开城市地率先高速发展,城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作为首要议题被多次提出讨论。 城市人居环境是一个多学科、综合性的科研领域,许多问题尚在探索之中。本文主要是采用“从小见大”的方式,主要通过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调研,分析其人居环境建设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参考,从这一“小”的方面,找出城市在人居环境治理与建设方面需要着重注意的几个关键这一“大”的方面。 相对“城市人居环境”,可能“城市环境”这一词大家更熟悉,若从最基本的说离不开城市是什么、城市具备什么,城市环境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又是什么,城市人居环境研究内容是什么、研究的意义又何在?在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大背景下,因面临着住房紧张、生态环境恶化、空气污染、热岛效应等等城市问题,人们越来越关心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本文从一个具体实例出发,通过对武汉市的资料收集与实地考察,对武汉市的人居环境进行分析,从交通、居住区、绿化、污染、人文这些部分分别阐述问题和特点,并提出“屋顶花园”、“保护并开发旅游资源”、“城市多样性建设”等等建议。 通过这次调研和分析,我们不仅能看出武汉市的人居环境建设与发展问题,而且也能发现其他城市在某些方面出现与武汉类似的情况,比如:交通拥堵问题、噪音污染问题、空气污染问题···这些共同问题无疑是为我们的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敲响警钟,城市的发展应该以合理的城市规划与设计为指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原则,从长久利益出发才能逐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将城市建设地更美好、舒适。 关键词:城市、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多样性

2001-2012年中国人居环境奖获奖城市

中国人居环境奖(2个) 江苏省太仓市山东省泰安市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38个) 1、上海市宝山区顾村公园建设项目 2、上海市浦东新区碧云国际社区建设管理项目 3、上海市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原水工程项目 4、重庆市园博园建设项目 5、重庆市渝中半岛步行与北部新区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 6、河北省邢台市七里河水环境治理暨健身绿道建设项目 7、山西省晋中市污水多用途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 8、山西省侯马市再生能源综合利用项目 9、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乌达区煤矿棚户区搬迁改造爱民佳苑社区项目 10、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古城保护与建设项目 11、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阿荣旗那吉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12、辽宁省沈阳市蒲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 13、吉林省通化市暖房子建设工程 14、江苏省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规划及实施项目 15、江苏省金坛市宜居工程建设项目 16、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生态宜居工程建设项目 17、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小城镇建设项目 18、浙江省杭州市老旧住宅区物业管理改善工程 19、浙江省杭州市天子岭生活垃圾处理优化管理项目 20、浙江省杭州市数字化城市管理项目 21、浙江省桐庐县县城滨江区块综合改造项目 22、安徽省芜湖市老港区环境综合整治暨滨江公园建设项目 23、安徽省宣城市梅溪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 24、安徽省潜山县燕窝村村庄环境整治工程 25、福建省福州市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工程 26、福建省龙岩市莲花山栈道项目 27、山东省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 28、山东省青岛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 29、山东省日照市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工程 30、山东省荣成市乡村环境清洁行动工程 31、河南省许昌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 32、湖南省株洲市城市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建设项目 33、广西省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改造城区风貌提升人居环境建设项目 34、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城乡物业管理全覆盖及社区建设项目 35、云南省昆明市城市再生水利用项目 36、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市容环卫标准化管理项目 37、青海省西宁市大南山绿色屏障建设工程 38、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大容量快速公交系统建设项目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生态城市是21世纪人居环境理想模式之一 工业革命以来,城市的内容和形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带来了物质文明的空前繁荣,使城市的资源利用率大大提高,加强了城市的集聚力与辐射范围,构建了整洁有序的城市物质环境,同时也提供了完备的城市市政服务设施,极大改善了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复杂的矛盾,引起“城市病”在世界范围的流行。住房短缺,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使人们逐渐认识到物质文明不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根本手段,相反会加剧城市的环境恶化。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城市面临着早期工业化国家的环境污染和急剧膨胀的人口包袱双重危机,环境和发展之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尖锐矛盾。 人们怀念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向往回归自然,远离城市的喧嚣。但是社会发展到现在,人们已经离不开城市。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是国家经济的增长点。城市建设的本身不可能自发地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健康有序地发展,只有借助外部力量指引才能创造一个良好的人居环境。这外部力量是一种思想、一种共识,它既要符合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又要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要求。既然摈弃城市,回归自然不可能,为什么我们不能将自然引入城市,使城市自然化、生态化。国际上将这种自然化、生态化的城市称为“生态城市”。 1 生态城市的渊源 “生态城市”是在城市生态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人居环境模式,由前苏联城市生态学家1981年首次提出的,虽然是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学说,生态城市的历史渊源却很久远。早在3000 年前,中国人就已形成了一套人类生态理念体系,“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天下”。而在古代欧洲城镇和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人村落也能看到生态城市的雏形。 18世纪末到19世纪,工业革命给城市带来的人口拥挤、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弊端日益暴露出来。人们要求与大自然融和、恢复良好生态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如傅立叶的“法郎基”欧文的“新协和村”、霍华德的“明日的田园城”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美好愿望。限于当时的条件,这些愿望没有得到很好实施。后来人们又提出许多理论,如意大利嘎涅的“工业城”、法国柯布西埃的“光明城”、英国恩维的“卧城”(或卫星城)、赖特的“广亩城”等,其基本思想都体现了生态规划的原则,实现城市的生态良性循环。而真正进行有意识、有组织地系统性的研究始于近代20世纪20~30年代芝加哥学派的城市社会学的研究,复兴于60~70年代的环境和资源危机引起的系统生态学的研究,繁荣于80~90年代全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1981年前苏联科学家由此衍生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提出“生态城市”的理想居住模式。生态城市建设则开始真正走向其实施阶段。 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徘徊和停滞之后,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紧跟国际发展的趋势,自80年代初以来得到了迅猛复兴和发展,至1990年己经形成了一套以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为指导的建设理论与方法体系。我国的不少城市已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并积极采取步骤加以实施。如长沙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市,江西提出要建设生态经济区,云南提出要建绿色经济省,上海、大连、株洲等要建设生态城市。生态城市建设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并一步步向我们走来。 2 生态城市的含义 简单地说,生态城市的含义就是指生态上健康的城市。它是技术和自然地充分融合,创造力和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居民的身心健康和环境质量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这里的“生态”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协调,二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协调。换句话说,就是指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生态良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附件3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申报材料编制导则第一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2) 第二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编制导则 (15)

第一部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 一、住房改善 1.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2.住房保障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基本满足中低收入家庭需要,建成区内基本 完成现有城镇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 3.住房保障机构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 障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4.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 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5.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6.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7.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 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8.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9.房地产交易、产权管理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10.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11.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整治改造,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 二、住宅科技 1.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 发展。 2.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 应用。

3.推广应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及其它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4.积极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5.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6.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7.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改善部品质量。 8.提高住宅全装修比例。 主题2:社区建设 1.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专业化物业管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 施了专业化物业管理。 2.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 丰富多彩、健康有益。15分钟社区便捷生活圈实现全覆盖。 3.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 效的协调和化解。 4.设立社区服务中心(家庭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居家养老服务。 5.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 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6.鼓励居民、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社区居委会定期公开居务、 财务、事务。 7.探索社区自治,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3:供水安全保障 1.全面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重视城市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3.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给;用水普及率高于全国平

2014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录

网络访谈80后独臂警探要做当代“保 尔” 赵琦瑶肖子 琦肖行刘 颜武竞立陈 程 华龙网国信办网 络局 视专题不能忘却的记忆——坦赞铁 路圆梦纪行 集体海口广播 电视台 海南记协 电视专题把粮食存到“银行”王敬仁周 娉刘志勇周 丹郭志光 宁乡广播 电视台 湖南记协 电视系列寻找可游泳的河集体浙江广播 电视集团 浙江记协 新闻论文报纸副刊:价值引领与文化担 当 刘玉琴刘琼人民日报副刊研究 会 新闻论文以“真、新、实”塑造党报新 文风 周跃敏李嘉卓新闻与写作江苏记协 新闻论文当前新闻文风存在问题及改 进对策 集体梁益畅中国记者新华社 新闻 论文 对《新快报》风波的反思王慧王文娟今传媒中国日报 新闻论文是粘合还是撕裂社会?— —《南方周末》“唐慧案” 报道引发的思考 刘鹏江海伦新闻记者上海记协 新闻论文央视新闻:台网融合的新媒 体先锋 梁建增新闻与写 作 广电协会 新闻论文新闻评论中数据的运用及分 析 刘文宁冷梅新闻战线专业报初 评委员会 新闻论文零距离,从物理空间到情感 心灵 高顺青任晓润吴长伟中国记者江苏记协 新闻论文春节报纸版面“中国元素” 的拓展与新视觉体验 马煊翟铮璇中国记者自荐

新闻论文多元舆论下党报评论如何传播 “正能量” 毛晓刚李蕾新闻与写作北京记协 新闻论文全媒体生态中党报副刊的突围策 略 祝芸生柳易江陈国权中国记者江西记协 新闻论文在“消亡论”与“繁荣论”之间 求索——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报 业转型的实践与思考 李启瑞甘毅陈芳中国记者广西记协 新闻论文“四个转变”促发展提升媒体影 响力 何东平顾祥胜光明日报光明日报 新闻 论文 21世纪的战地记者与公共外交许丽花吕怡然新闻记者上海记协 新闻 论文 对“全媒体”再造时代的冷思考徐爱龙武艳珍新闻战线甘肃记协 新闻论文强化大局观民生观提升关注度 表现力——四川日报一版的改 进创新 罗晓岗娄汝壮新闻界四川记协 新闻论文4G技术背景下报业移动新媒体转 型 刘先根邓瑜新闻战线湖南记协 新闻 论文 重大政治主题通俗化宣传探析王宏林朱金平军事记者总政宣传局 新闻 论文 论传统媒体的正能量传递郭长江刘园丁中国广播广电协会 新闻论文速度的较力现场的分量姜木(王红芯叶 梅) 杨芳秀新闻战线四川记协

浅谈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问题

浅谈城市与农村人居环境生态化的问题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理想聚居环境的向往和追求从未停止。在自然经济时代,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人类活动对自然界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界保持相对和谐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快速增长,人类经验与知识的积累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在工业经济时代之后,工业化进程加快了人化自然的步伐。加速了对人类赖以生存自然环境的破坏。研究城市与农村人居生态化的问题迫在眉睫,对于人类构建现代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是有现实而伟大的意义。一.人居环境生态化的内涵与特点 人居环境是由英文HumanSetdements转译而来的一个专业术语。它是指一个由人、建筑及其周围自然环境构成的系统,是人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后形成的一种人工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即城市公民生活周围的自然因素,如光照、温度、空气、动物、植物、水体、大地、自然景观等)、人工环境(即人工构成的部分,主要包括由人直接或间接参与创造而产生的建筑、城镇、风景、交通等物体、景观或空间)、社会环境(即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和心理环境(即自然、人工及社会环境的综合反映,是对各种居民群体及个体主观精神、心理感觉产生影响的外部综合性氛围)。人居环境应是人、建筑、环境、自然与社会之间处于可持续性的和谐状态的生态化人居环境。它强调和谐共生的生态观,同时融入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人类生存的理想模式。

人居环境具备以下特点: 1.崇尚自然: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并保护自然。 2.经济高效:对能源和资源实行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可持续性利用。3.乡土特色:根据生态性、民族性、地域性的差异,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进行分类利用。4.生态安全:居民日常生活安全和环境安全得到充分保证。 5.生活方便、环境舒适。6.适应发展;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7.人本关怀:贯穿着以人为本的理念,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 二.人居环境生态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在从事区域的经济和生态规划时,以着眼范畴和重点策略的不同,人居环境可以有农村人居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之别。 1.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问题及主要对策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城市环境问题的日渐突出,城市人居环境也成为人们重点研究的对象。城市人居环境生态化的主要问题如下:①空气污染严重②水体污染严重、缺水问题严重③“垃圾围城”问题严重④噪音污染、光污染明显⑤城市人口急剧增加⑥交通拥挤严重⑦工业化污染严重⑧城市生态系统整体脆弱等问题。主要对策如下:①建设生态社区:生态社区由绿色空间系统、水资源系统、废弃物处理系统、清洁能源系统、道路交通系统、文化活动系统和环境管理系统所构成,是满足居民方便、舒适、卫生、安全和景观环境优美要求的生态文明社区。建设生态社区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②发展绿色空间:绿色空间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

(环境管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居住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申报材料 ——哈尔滨道外区人居环境改善

目录 前言 (3) 一、道外区规划与建设背景 (3) 二、道外区规划建设的整体理念 (5) 三、道外区显著的规划实施效果 (6) 1、通过老工业基地改造,推动城市功能更新 (6) 2、通过住房建设,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7) 3、通过绿化和公共空间建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9) 4、通过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增强城市文化魅力 (9) 5、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载体功能 (10) 四、道外区规划建设经验和影响 (11) 附表1 道外区“十五”期间城市规划与建设所影响的人居环境系统变化一览表 (12) 附表2 道外区“十五”期间搬迁工业企业一览表 (13) 附表3 道外区“十五”期间改造危棚房一览表 (13) 附表4 道外区“十五”期间危棚房改造情况对比 (14) 附表5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居住小区统计表 (15) 附表6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建设各类绿地一览表 (16) 附表7 道外区“十五”期间绿化建设情况对比 (20) 附表8 道外区“十五”期间新增停车场一览表 (21) 附表9 道外区“十五”期间道路统计一览表 (22) 附表10 道外区“十五”期间人居环境改善情况对比表 (23) 附录道外区规划建设成果案例 (24)

前言 哈尔滨市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北方城市,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历史悠久的老城区之一,地处哈尔滨市的中北部,其范围北起松花江南岸,南至大方里以南坎下;西起景阳街,东至振江街,总面积为4.17平方公里。2006年总人口137400人,人口密度32950人/平方公里。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复杂,道外区已不适应城市整体快速发展的需求。为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为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针对道外区的更新改造进行了一系列实施工作。 一、道外区规划与建设背景 新世纪开始,党和国家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多项方针政策。按照国家总体部署,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确定了建设“适宜创业、适宜人居、适宜人的全面发展”现代文明城市的宏伟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紧紧围绕建设“三个适宜”现代文明城市的目标,以促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为主线,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居民生活质量,道外区进入全面更新改造的建设之中。道外区是是居住人口密集的老城区,在1999年以前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一直很缓慢,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城市职能跟不上城市发展的需要,很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

附件2 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指标说明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2) A、居住环境 (2) B、生态环境 (10) C、社会和谐 (13) D、公共安全 (16) E、经济发展 (18) F、资源节约 (19) 第二部分:城市实践案例编制导则 (25)

第一部分:基本指标体系 以下说明详细介绍了指标的基本含义和计算方法等,各申报单位在填报时,需详细注明各指标的计算过程和参考数据。 A、居住环境 A1住房与社区 1.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制定完善的常住人口住房保障政策且已贯彻实施。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2.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新开工(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量占目标任务量的百分比。到2020年前,连续三年目标任务完成率≥100%。 指标计算方法: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实际新开工(筹集)保障性安居工程量(户)/计划新开工(筹集)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户)×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3.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改造(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建成区内基本完成现有棚户区、城中村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小区环境综合整治,改造中综合推进建筑节能改造、新建与改造助老设施、提升小区和住宅配套基础设施等工作。居民得到妥善安置,实施专业化物业管理。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4.住宅街区化(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城市建成区新建住宅小区的街区规模适度,没有超大型封闭式小区。旧城改造中结合路网加密逐步推广住宅的街区化规划建设,并实现有效的物业管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5.社区便捷生活服务圈建设 指标解释:指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便民服务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在15分钟步行距离内形成便捷的生活服务圈。 数据来源:民政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A2市政基础设施 1.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城区公共用水人口占城区人口的百分比。公共用水人口指使用城市自来水厂通过管网供水的人口数。公共供水普及率≥95%。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城区公共用水人口(万人)/城区人口(万人)+城区暂住人口(万人)×100% 数据来源: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 2.城市供水水质(定性指标) 指标解释:指由卫生防疫部门依据《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479-2006)检测供水水质,符合相关标准。 数据来源:城市卫生防疫部门 3.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 指标解释:指城市公共供水漏损水量占城市公共供水总量的百分比。供水漏损率符合《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公共供水漏损水量是指城市公共供水总量与注册用户用水量之差。 指标计算方法: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城区公共供水漏损水量/城区公共供水总量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123

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特色及写作制作技巧 杜迈驰 中国新闻奖是经中央批准常设的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各新闻媒体和采编人员以获得此奖项为最高荣誉。为检阅我国新闻工作年度业绩,发挥优秀作品的示范作用,推动新闻媒体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多出精品、多出人才,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该奖每年评一次,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产业报协会负责初评和推荐。 根据中国记协的《中国新闻奖评选办法》,报纸参评项目包括消息、通讯、评论、系列(连续、组合)报道、新闻版面(不含摄影、漫画等专版、专刊版面)、副刊类作品、新闻摄影、新闻漫画、新闻名专栏、新闻论文等。这次交流的是消息、通讯、评论、版面、摄影五方面作品的特色、写作(拍摄)方法和技巧。 总标准1.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落实“三贴近”要求,社会效果好。2.内容真实,新闻性强,时效性强,主题鲜明,富于创新,语言文字生动,制作精良,感染力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3.在同等条件下,短小精炼的作品优先。 4.有错别字和标点符号错误的作品不得获一、二等奖,有病句、新闻要素不全的作品不得获奖。

5.报纸消息不超过1000字,评论不超过2000字,通讯不超过4000字,系列(连续、组合)报道类平均单篇作品不超过2000字;论文不超过6000字。 一、消息类作品 要求新闻性强、时效性强,语言文字简明扼要,表述准确,逻辑清晰,有完整的新闻要素。 1)主题重大,新闻性强,关注度高。(例子若干) 2)以小见大,反映政策,意义深远。(例子若干) 3)批评报道,尖锐深刻,反差强烈。(例子若干) 中新奖消息的写作技巧 1.导语精致,起句交代结果的一句话作为一段,简洁明快,第二段补充,作为副导语;或者开头一个小故事,然后引出消息主题。 2.导语后面展开部分基本按倒金字塔结构,但错落有致,背景穿插灵活,现场感强。 3.结尾要有回味。精彩的结尾可以深化主题,耐人寻味,发人深省。结尾可以预告新闻,引起关注和期待,也可点破意义,升华主题,还可提出问题,引人思考。 二、通讯类、新闻专题类作品 要求主题鲜明,选材典型,事实准确,结构合理,语言生动,评议、刻画到位,感染力强。 通讯类选题受青睐程度和消息类基本相同,不同的是人民日报、新华社写的事件重大、政论性强、时空跨越大的作品获奖层次高,如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生态学(ecology)一词是由希腊oikos(住所)加上logos(学科)组成okologie 衍生而来,意即研究环境中的生物。现代生态学概括为:研究决定生物分布及其量度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人居环境简言之是指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环境总和。其与生态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者在参与编写《乌鲁木齐市北郊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及《乌鲁木齐市南郊绿色长廊生态建设项目》中,将林业生态规划理念运用到人居环境中去,得到较好的评价。因此,特撰写此文,望能给从事林业咨询人员借鉴。 标签:人居环境、生态学 前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森林是自然生态的主体,是人与环境和谐的重要因子。认真研究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并在实践中予以应用,是林业科技工作者的重要工作。人居环境是以包括乡村、城镇、城市等所有人类聚居形式的环境为研究对象,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系统、综合地加以研究。目的是要了解、掌握人类聚居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而更好地建设符合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1 林业工作者关注“人居环境”的必要性 人居环境是20世纪中叶开始逐渐被理论和实践工作者广泛关注起来。它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政治、社会、文化、技术等各个方面,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从而使人类能更好地建设符合于人类理想的聚居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开始加速发展。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征是:建设规模大,动用资金多,发展速度快,城市建设涉及的专业领域与部门广。城市人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问题,以及人口与土地的矛盾等等,都已成为与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重大课题。而在生态建设项目中,往往涉及此领域,因此,这就要求林业工作者要在实践中迅速掌握人居环境的理论,在生态建设项目中,提高将生态理念与人居环境良好结合的能力。特别是人居及周边区域的生态建设项目中,更应该将二者和谐统一。 2 人居环境与生态学的关系 人居环境是以人为中心,以满足人的良好聚居环境为目的的。而生态学则是以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为目的的一门基础性科学,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也就是在一切的生产、生活活动中,要有生态的意识,要尊重自然,要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现在以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为例,说明生态学与人居环境的关系如下: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附件2: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评选主题及内容 主题1:住房条件改善 一、住房改善 1.住房供应体系完善,供应结构合理。 2.住房保障体系健全,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基本满足低收入家庭住房需要, 棚户区、旧住宅区得到有效改善和整治。 3.住房保障机构健全,保障性住房申请、审核、配租、配售制度完善,住房保 障管理和服务规范有序。 4.房地产市场有序、交易规则健全,增量市场、存量市场、租赁市场体系健全, 住宅供求总量基本平衡、结构基本合理、价格基本稳定。 5.住房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得到有效启动。 6.商品房空置量处于合理的区间。 7.住宅建设广泛采用无障碍、节能设计,注重养老设施建设,有效改善残疾人、 老年人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8.房屋产权、产籍档案管理科学规范。 9.房地产交易、产权登记程序合理、服务规范。 10.市场规则比较健全。 二、住宅科技 1.编制完成住宅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引进和开发关键技术,促进住宅产业化的 发展。 2.积极推行康居示范工程,引导住宅规划设计质量的提高和新技术、新材料的 应用。 3.推广应用先进的结构建造技术,增进居住功能。 4.积极推广新材料、新产品、新设备,促进住宅整体技术的进步。

5.注重住宅基础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和技术突破。 6.在住宅技术标准化工作、实施工业化成套技术方面有杰出贡献。 7.在住宅部品生产、运行和流通体制方面,努力实现通用化、系列化、标准化, 改善部品质量。 主题2:社区建设 1.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了物业管理,大多数的旧住宅小区经过整治后实施了 物业管理。 2.社区内生活、文化、卫生、教育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经常性群众文体活动 丰富多彩、健康有益。 3.社区居民团结互助、文明居住,重视开展社区的公益活动。 4.社区社会稳定,治安情况良好,各类矛盾得到有效的协调和化解。 5.重视失业或下岗人员的就业安排,社区里没有工作能力的老弱病残人员及其 子女得到有效的接济。 6.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尊重和保护,妇女参与社区公共服务及管理的程度较 高。 7.社区有居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正式程序,并得到认真实施。 8.重视社区之间的协作与交流。 主题3:供水安全保障 1.全面实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2.重视城市水源地保护,建立水源地水质报告制度。 3.加强城市供水设施建设,保证城市用水的有效供给;用水普及率高于全国平 均水平,公共供水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重视城市供水管网的技术改造,有效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达到《城市 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CJJ 92-2002)要求。 5.完善城市各类用水的区别水价和超额累进加价收费制度,有效促进水的节约 和优化配置。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

第十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名单 一等奖 题目作者编辑刊播单位推荐单位刊播日期 《走好全国一盘棋》 李泓冰、曹焕荣、吴焰、徐冲、汪晓东、王义堂、卢新宁、何刚张研农人民日报人民日报4月5日 上海要有更宽广的胸襟 凌河(申言)裘新解放日报上海记协 7月9日 跟城里人一样享受政府公共服务 齐淮东宋弢孙志山王冰张鸣雁大众日报山东记协 9月15日 171名矿工遇难两周年祭日临近 王冬梅兰海燕工人日报工人日报 9月18日 贫困县刮起奢侈风 李钧德陈芸、孙杰新华通讯社新华通讯社2007年2月27日 方永刚:真情传播真理 江胜信何建华缪克构文汇报上海记协 2007年4月3日 连续报道达尔富尔问题 苏强黎星中国日报中国日报 4月24日 《走进卢氏县委土坯房》系列报道 常法武等王亚明河南日报河南记协 誓师大会 张滨徐锋广州日报广东记协 12月20日

工人王洪军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鲍莹黄云鹤赵宝玲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吉林记协 2月27日 铜鼓县砍掉2亿元香菇产业 张吉昌、刘崇智邓季芳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江西记协 9月8日 和平的赛场需要更宽广的民族胸怀 唐征宇刘凌燕李晓晖福建广播影视集团福建记协 9月23日 中国“小土豆”打赢国际大官司 焦春溪任季玮牟维宁郎凯刘树国王岭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齐齐哈尔人民广播电台黑龙江记协2007年3月15日 穿越“三北”风沙源 集体集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4月2日 《毛泽东与尼克松:六天改变世界》 王蕾、林琳、Paul James 国际电台国际电台 2.21 “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特别报道 集体中央电台中央电台 10.24 10.19《新闻大视野》 集体辽宁电台辽宁记协 10.19 我们要什么样的世界第一 王勇谭一丁SMG电视新闻中心上海记协 12月29日 交警来开会高速路堵车 李立家王学亮高延君武一鹤段君凯周国梁任惠敏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记协8 月10日

人居环境与生态城市

浅议人居环境与生态城市 摘要:从人居环境概念入手,综述了人居环境研究中的相关问题,引出生态城市的概念,概述其内涵及特征,最后为创造适合人们生活的良好居住环境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科学;生态城市;建议 亚里士多德在2000 多年前说过,人们为了生存而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加美好而居留于城市。可见,人的生存和发展 是人类城市发展的一个永恒的追求。然而,这种追求的内涵随着人类的进步和时代的更迭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最高追求就是以人为本,满足人不断变化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求。在新的世纪,一个不适宜现代人生存的城市自然会被淘汰,一个窒息人的发展的城市必将衰落。因此,许多城市都在为改善各自的人居环境、创造适合现代人居住和创业的城市而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1人居环境的概念与内涵 人居环境科源于希腊学者道萨迪亚斯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类聚居学,他不拘泥于单纯的建筑与城市的概念,强调从整体上来考察整个人类的聚居环境问题。道氏将其划分为自然环境、人、社会结构、建筑与城市、交通与通信网络 5个基本构成要素,提出了研究人类 生产与城乡建设活动的规律,寻求实现理想、美好的人居环境的途径[1] 。 在我国,明确提出“人居环境”一词只有 10余年的时间,而后被社会各界所接受和运用。我国学者吴良镛在道氏人类聚居学的研究基础上,认为“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他认为人居环境科学是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所有人类聚居环境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群,提出要以“建筑、园林、城市规划的融合”为核心来建构人居环境科学的学术框架,拟定其研究领域有:①居住系统; ②支持系统;③人类系统;④社会系统;⑤自然系统;⑥跨系统研究[2] 。 近年来,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日益严重,人类聚居环境状况引起了广泛重视, 相关的理论成果也大量涌现。邹德慈认为应从人居环境科学的高度审视城乡规划问题 [3] 。吴良镛、毛其智提出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人居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促进人居环境的 发展[4]。刘平等对城市住区人居环境进行了生态设计方法的研究探讨[5] 。李长坡等建立数学 模型,探讨城市人居环境与城市竞争力的定量关系[6] 。熊鹰等进行了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发 展的协调性定量评价的研究[7] 。这些文献都是从不同学科领域探讨城市人居环境的相关问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实施方案

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申报联合国人居环 境奖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升我区城市人居环境水平,努力建设国内宜居城市,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以下简称“两申”),按照区委、区政府“四创两申”工作部署,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打造和谐社会为出发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打造国际精品旅游城市目标,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实施、全民参与的原则,以普及生态和谐的人居理念为基础,以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完善为抓手,以科技进步和经济结构调整为支撑,全面提高城市人居环境,增强城市环境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工作目标 按照国家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奖评价指标体系(实行)》标准,在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创建工作,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成功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最终成功申报“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三、组织领导

为确保“两申”活动顺利开展和取得实效,我局高度重视,成立申报中国人居环境奖和联合国人居环境奖领导工作小组,,由我局***局长任组长,***任副组长,各室、科负责人任领导小组成员,下设领导小组在局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四、工作措施 我局“两申”工作要紧紧围绕工作实际,围绕工作重点,结合全区开展的“四创两申工作”内容,落实好如下具体工作。 (一)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整合我局宣传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宣传栏、门户信息公开网、“法律六进”活动、基层司法所的法制宣传活动等平台,采取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广泛宣传“两申”活动,真正做到“两申”活动深入人心,家喻户晓。认真总结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先进个人和先进经验,引导、激励大家积极参与到“两申”活动中来。 (二)切实加强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工作。把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法律服务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理念、机制和手段,坚持以服务为主兼顾管理的工作思路,在体制创新、权益保障、政策激励、素质提升、组织融合等方面进行进一步探索。着眼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强化拓展权益保障,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工资发放,保障身体健康安全。近年,随着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对

浅谈人居环境

浅谈人居环境 发表时间:2010-01-08T08:56:07.763Z 来源:《赤子》2009年第20期供稿作者:郑磊冯立明 [导读] 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 郑磊冯立明(大连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大连 116000) 摘要:从人居环境学和建筑设计的生态策略的角度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的基本内涵,分析了人居环境及居住建筑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健康建筑体系是未来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模式,最后提出建筑师在推广居住建筑设计中的任务。 关键词:人居环境;居住建筑;基本内涵 人居环境,简而言之,是我们成为人类之本。这不只因为人类有能力营建气势磅礴的建筑——因为同样动物也能为自己搭建精巧复杂之栖息场所,还因为人类在为自身营造居住环境的过程中充斥着与土地和自然间若即若离的恩怨矛盾。对土地、自然的依附眷恋以及逃避是一对在人居环境史中反复出演的矛盾戏剧。而这样的矛盾,在二十世纪尤为突出:二十世纪在见证了人类与土地和自然之间的前所未有的融合的同时,也呈现出人类彻底逃避于人造环境之居住状态。其典型例子为大量无选择地使用透明玻璃,以及悬索轻型结构以企图逃离土地之重力束缚。但是我们似乎并不知道我们人类为何这样做,也不知是否体现了我们对土地自然的恩情与怨恨。基于此问题,才提出了居住建筑的人居环境问题。中国人居环境问题更值得我们去关注,不仅仅由于自己的身份,而更深切的是居和住本是人的重要的部分。 1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的范围及其要求 居住建筑主要是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如别墅、低层住宅、多层住宅、高层住宅以及大量性建造的宿舍、旅馆等。其人居环境的主要范围包括居室、个体建筑、建筑群和住宅小区。 人居环境应包括自然环境(包括生态环境、气候环境、物理环境等)和人文环境(包括艺术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等)两个方面。在进行规划与设计中,要求把这两方面的环境和谐的协调好,以达到居民所要的生活舒适、工作便利、邻里和睦、身心健康、环境美化的目的。 1.1自然环境方面: 首先,要注意建筑地域的生态环境。居住区的建设离不开土地,它与建筑基地地形、地貌、地物等密切相关,规划设计要充分注意保护环境,防止污染,防止见山就挖、逢水就填、逢树就砍,致使青山绿水不断地遭到破坏的行为。其次,要努力创造良好的物理环境。在现代化的城市里,人口高密度聚居,耗能量剧增,城市街道宛如蛛网,机动车来往频繁,绿地、水面严重不足,以致空气污浊,噪音干扰,温度高,较干燥,在这些人为因素的影响下的声、光、热和空气的环境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与身体的健康,所以在建筑规划与设计以及建筑的措施与构造方面更要加以注意。 1.2人文环境方面: 建筑要美观,环境要美化。衣食住行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而建筑就是为了解决人类“住”的问题的。建筑不仅只是满足人们物质方面的要求,而且还要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要求。建筑不仅是科学,也是艺术,在建筑形式的创作中,要认识到形式要追随功能、环境、材料、构造与技术、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意识与文化传统等因素而定。构成建筑形象的要素,包括建筑群体和单体的体形、内部和外部的空间组合、立面构图、细部处理、材料的色彩与质感以及光影和装饰的处理等等。建筑形象是反映建筑内容的建筑空间艺术形象和建筑外形构图。一个完善的建筑,其内容与形式应该是统一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映内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脱离内容的形式不是真正的建筑美,缺乏艺术表现力的内容也不能形成完美的建筑。 2 从人者有其居到花园小区和生态城市 二十世纪的最后20年,是我国的人居环境发生巨变的20年,也是人居观念不断更新的20年。改革开放后,社会进入转型阶段,但由于历史原因,城市基础设施欠账严重,人们的居住条件还相当不理想,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拥挤在环境恶劣的棚户中。于是,“人者有其居”成为一种理想,也成为各级政府的努力方向和政策的出发点。在此观念下,住房的增加是第一位的,而住房的舒适度及其周边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政策的主要考虑内容。尽管这个观念很传统,但在当时的背景下提出,还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对于解决群众的住房问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许多人因此有了属于自己的生活空间。 然而,人者有其居,只是解决了人的基本需求,并未反映出入们的全部愿望,与社会整体的需要也有相当的距离。伴随着改革的深入,物质积累的增加;也伴随着思想的解放,人们接受了诸如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等等广泛流行于当今时代的理念。于是在住宅问题上,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不仅住宅本身的设计要更人性化,更舒适合理,住宅之外的环境也变得重要起来,小区的设施要配套,环境要美好,交通要方便等等。进而言之,整个城市的环境也被与人居联系起来,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城市的环境要绿化美化,生态要平衡,城市要适宜人居住。 3 居住建筑人居环境创造与改善的对策和途径 认识上的偏差,能使人居环境建设遭遇困难。我国的人居环境建设成就巨大,这一点有目共睹,但同时也有许多遗憾,而造成遗憾的原因,相当一部分是观念认识上的问题。比如,城市中一幢幢高耸而相互间毫无关联的楼房,一个个大而无用的广场,一条条不断拓宽仍然拥堵的道路;再如,外观华美的建筑内里则简陋粗糙,居民众多的小区里缺水少电等等。良好的人居环境,在小环境上体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完美,每一处设施的适用;在大环境上要体现系统和综合的魅力,如果把建筑物、聚居区、城市群孤立看待,单独设计,而不与其他相联系,就会出现上述问题,这与人居环境的要求是不符合的。 4 建筑师在推广健康型居住建筑中应起的作用 健康型居住建筑及人居环境的规划与设计要有利于促进人造居住建筑环境及人居环境与大自然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形成自然环境的良性循环,一般要采取多学科(包括地理、生物、医学、植物、能源等)各专业人才共同探讨,由建筑师进行综合设计,这就意味着建筑设计要超越单一建筑设计的范围,走向设计整个环境。无庸置疑,建筑师在推广设计建设健康型住宅及规划、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规划与设计不能只偏重于空间形态、形式视觉等方面的研究,而应从自然生态的角度去研究探索问题。 二十世纪内这一深刻内涵仍未提上日程,由于我们一直忙于真实的建造,无暇反思。自二十世纪交替以来,我们习惯于敏锐地捕捉前卫新奇的先锋艺术,同时也为自己日新月异改造土地的技能挺进而感动。所有这些无疑强化了我们对改造土地、自然及真实建造的意识和能力,但这是否体现了人类“土地恩怨”爱恨之根本情结,惟有敏锐思辩方可赋予其意义。我们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观,就为今后城市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