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世界五大高新科技园区简介

硅谷原是一个连名字也没有的果园,1891年美国参议员斯坦福在此建立了斯坦福大学。1951年,在该校一位校长提议下,在其周围创建了一个高科技工业园。由于斯坦福大学的技术资源、风险资本和创业精神为新兴的半导体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1955年著名的贝尔实验室将研制和生产晶体管的公司迁至帕拉奥托市,致使该市成为美国电子工业的发祥地。此后,大批创业人才从东部和中西部涌来,纷纷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很快以晶体管和硅片为主的半导体技术和产业迅速发展起来。1956年IBM公司在圣何塞市开设研究与开发中心,为半导体进入计算机创造了条件。到80年代,以斯坦福科学研究园为核心,形成了一个以研究生产电子工业、半导体工业为主的基地,高技术公司数量一度曾高达5000余家,成为袖珍计算器、电子玩具、家用电脑、无线电话、激光技术、微处理机、电子表等新型电子产品和技术的诞生地。近年来,几乎与电子工业沾边的所有新产品都出自硅谷,全区年营业额达2000亿美元。

硅谷成功的经验主要有:毗邻斯坦福大学及其研究机构;市场、厂房及设备等基础结构好;人才素质高,管理能力强;生活环境好。硅谷是多种因素的自然产物,并没有一个硅谷发展规划,政府只是一个间接的支持者。

2.高技术企业集中发展的代表——美国128公路高技术产业带:硅路

波士顿第128号公路始建于1915年,位于美国波士顿郊区,

是一条近90公里长的环城公路干线。由于公路沿线建立了一批高科技公司,特别是到了七十和八十年代,随着各种文字处理和微机公司在此的聚集,将马萨诸塞理工学院与128公路上的几百家私人公司的知识来源连接了起来,建立了一个科学综合体,其中包括美国无线电公司、阿杰克公司、波纳罗伊德公司和王安公司等一大批著名企业,成为世界第二个最大的微电子中心,仅次于硅谷。

128公路的历史比硅谷早得多。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128公路沿线就建立了几家高科技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是从马萨诸塞州理工学院的一些研究实验室分离出来的,其主要目的是将大学科研成果与企业相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商品,但这些高科技企业十分零散,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发展缓慢。直到1977年,该地区积极学习借鉴硅谷成功经验,成立了马萨诸塞州高技术委员会,联合了128号公路的高科技公司,高科技产业才得到快速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有700家与计算机有关的公司,三分之二的产业用地为研究与开发机构占用,每年投入研究与开发的经费大约20亿美元,成为信息来源最快、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高以及新产品不断涌现的科技与工业生产综合区域。与硅谷发展最大不同点:一是它的起点不是大学,其原动力也并不是来自著名的麻省理工学院。二是风险投资主要来自民间企业。三是军工研究为其提供了技术基础。硅路的成功经验最主要的是:高等院校与企业的结合;风险资本的支持;联邦政府拨款;率先

发展了某种新科技产业;高科技公司行动一致。

3.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引擎——法国索非亚科技园为加速科研成果转换为成品的过程,法国于1969年建立了索非亚?安德波利国际智慧、科学与技术园,简称索非亚科技园或尼斯科技园。它位于法国东南部尼斯市以西十五公里处,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地中海边,占地2300公顷。由于该园区便利的交通,且集产品生产、科研、技术开发和教学为一体,成为高技术交流及人才交流和新兴企业培植的高科技园区,而被世人称为欧洲的“硅谷”,与英国的剑桥、德国的巴伐利亚而齐名。

科技园创办初期规模很小,周围只有尼斯大学、国家科研中心、巴黎矿业学院、法国石油研究院、邮电学校、尼斯地区商会以及一些私营企业。到1980年园区总共才有13家企业。为了加快园区建设速度,984年园区成立了基金会,大力投入公共设施建设,积极促进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兴建了扶植科技企业创业的孵化中心。此后,法国政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扶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1990年园区成立了西噶公司,政府通过该企业每年提供1000万法郎专门帮助其他企业在该城“落户”。目前已有1000多家公司在此设立总部或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高科技的研究开发与高等教育以及技术咨询等商业活动中心。园区科技企业广泛涉及应用数学、微电子、新型材料、能源、信息自动化、遥控技术、精细化工、生物工程,乃至地理、考古与人文科学,还开展数学研究、人才培训等业务。法国政府

为将尼斯科技园办成富有特色的园区,而对进入该区的企业严格审查并提出了要求:凡进入该区的必须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以及大公司的高技术、无污染、专门从事研究和开发尖端产品的中小企业,并将企业建在半山腰上,且十分注意保护环境。园区的成长主要依靠:独特的科技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政府的大力扶植。

4.政府主导、出口导向、规划发展的杰作——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于1980年正式成立,地处台湾西北平原,地理位置优越,海、陆、空等交通都极便利。园区规划面积21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开发5.8平方公里,是台湾高技术产业和智囊团最集中的地区。1997年底,入区高技术企业累计245家,其中岛外企业43家,上市企业25家;累计吸收资本3800亿新台币;拥有员工6.8万人;年营业额4000亿新台币,是世界同类科技园区发展最快的园区之一。

园区始建于1976年,由于新竹临近台湾两个科学和技术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学——国立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台湾当局在此设立科技园区目的是想使其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源动力。70年代末,由于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岛内劳动力成本上升,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在轻工产品方面已经赶上台湾,台湾当局为促进台湾工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开始重视园区的发展。1980年台湾将机械和信息产业列为战略产业,并将信息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