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板超厚剔凿置换混凝土施工方案

楼板超厚剔凿置换混凝土施工方案
楼板超厚剔凿置换混凝土施工方案

君邸B区项目楼板超厚处理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年月日

目录

一、编制依据 (3)

二、存在问题 (3)

三、产生原因 (3)

四、处理方案 (4)

一、编制依据

GB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550-201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CECS292011 房屋裂缝检测与处理技术规程

JGJ145-2013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

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技术规程

二、存在问题

1、我方承建的君邸B区项目工程,因浇筑混凝土时施工不当,造成下列楼板厚度超过设计要求:

①14#楼5层13-14/B-D轴西侧卫生间,设计板厚100mm,实际浇筑板厚120mm,板面钢筋保护层超过设计值20mm。

②14#楼5层15-16/A轴南阳台,设计板厚100mm,实际浇筑板厚120mm,板面钢筋保护层超过设计值20mm。

③14#楼5层21-22/A轴南阳台,设计板厚100mm,实际浇筑板厚120mm,板面钢筋保护层超过设计值20mm。

三、产生原因

1、通过对保护层检测部位楼板厚度的钻孔测量,部分

楼板板面钢筋保护层偏大,分析产生原因如下:

①楼层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施工作业人员将楼板板面钢筋踩塌下去,没有将其恢复拉正。

②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混凝土未按楼板设计要求控制,使楼板超厚导致板面钢筋保护层偏大。

③钢筋绑扎时错用马镫,造成上下层钢筋间距增大从而导致楼板厚度超过设计值。

四、处理方案

本工程中其他部位楼板构件也可按此方案处理

钢筋保护层超厚20mm及以内可直接使用地面研磨机进行打磨处理,打磨至设计要求后使用压力水清除浮浆。

钢筋保护层超厚20mm以上需按下列方案进行施工。

方案一(仅钢筋保护层超厚,板面钢筋没有超过设计标高、不需切断钢筋)

1、施工流程:清理、修正原结构、构件→界面处理→1:2水泥砂浆抹面→覆膜养护→监理验收

2、施工工艺:

①先弹线,使用花锤、砂轮机进行打毛,露出骨料新面,采用1.5kg~2.5kg的尖头錾石花锤,在混凝土粘合面上錾出麻点,形成点深约3mm、点数为600点/m2~800点/m2的

均匀分布;也可錾成点深4mm~5mm、间距约30mm的梅花形分布。

②使用钢丝刷等工具清除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松动的骨料、砂砾、浮渣和粉尘,并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干净。

③如剔凿过深露出钢筋则需针对剔凿露筋部位进行涂刷环氧树脂通用胶处理,防止钢筋返锈。环氧树脂通用胶为a,b两种组分,使用前应使两种组分正确配比,才能保证有效。

④本方案不涉及混凝土置换,故无需在旧混凝土表面涂刷界面胶。

⑤在旧混凝土表面抹1:2水泥砂浆找平内掺无醛型901建筑胶以保证水泥砂浆面层不开裂。

⑥水泥砂浆抹面完成后立即进行覆膜养护。

方案二(板面钢筋超过设计标高,需切断钢筋并进行局部混凝土置换)

1、施工流程:清理、修正原结构、构件→在楼板下方设置支撑措施→切除钢筋→重新钻孔植筋→在旧混凝土面涂刷结构界面胶→安装板面钢筋→监理验收→浇筑混凝土→养护

2、施工工艺

①先弹线,使用花锤、砂轮机进行打毛,打毛后楼板厚度为设计板厚的1/2,露出骨料新面,采用1.5kg~2.5kg的

尖头錾石花锤,在混凝土粘合面上錾出麻点,形成点深约3mm、点数为600点/m2~800点/m2的均匀分布;也可錾成点深4mm~5mm、间距约30mm的梅花形分布。

②在楼板下层设置立杆进行回顶,立杆采用48.3×3.6钢管,钢管顶部设置可调托撑和40×70方木,可调托撑伸出立杆长度不大于200mm,立杆间距1m×1m,立杆间使用两道水平杆纵横向进行拉结,以保证楼板抗弯强度满足施工荷载要求。

③使用角磨机切除高出设计标高的板面钢筋并将外露的钢筋打磨至与楼板侧边缘一平,而后对切断的钢筋端头涂刷防锈漆。

④在旧混凝土表面涂刷结构界面胶,由于既有旧混凝土已基本失去活性,此时新旧混凝土界面的粘合必须依靠具有良好渗透性和粘结能力的结构界面胶才能保证新旧混凝土协同工作,故在选用界面胶时必须十分谨慎,一定要选用优质、可信的产品,并要求厂家出具质量保证书,以保证工程使用的安全。

④按照图纸设计要求的间距进行植筋,如板跨及钢筋直径较小,可直接将钢筋两端锚入楼板内,无需绑扎搭接或焊接。如板跨或钢筋直径较大,则连接方式采用双面焊接,焊接接头构造及搭接长度需满足JGJ18-2012 钢筋焊接及验收

规程要求,植筋钻孔深度应满足GB50367-2013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中第15.3条相关规定。

⑤钢筋绑扎完成经监理验收合格后,浇筑混凝土,为考虑新旧混凝土协同工作,并避免在局部置换的部位产生“销栓效应”,故要求新置换的混凝土强度不宜过高,一般以提高一级为宜。根据本工程特点,预防置换部分的混凝土过薄产生开裂,故应选用比原构件混凝土标号提高一级的微膨胀混凝土浇筑。

⑥在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在12h以内开始浇水养护,并不得少于7d。

⑦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新增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应在监理工程师见证下,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留置试块应符合GB50550-2010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⑧待置换混凝土强度达到100%时方可拆去楼板下方支撑措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