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度和纬度及气候doc

经度和纬度及气候doc
经度和纬度及气候doc

5.经度和纬度(见P6-P7)

例题1

1. 写出A、B的坐标(A:15°W,15°S B:75°E,0°)

解题方法:①确定经线、纬线:直线型经纬网中横纬竖经;其他经纬网看线条的相互关系,相交或最终会相交的线条为经线,始终平行的是纬线

②判断东、西经,南、北纬: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是N、以南是S;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注:判断的起点,要依据此图的经(纬)度间距来确定』

2. 判断A、B的半球位置(A:东半球、南半球B: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处)

①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既无N也无S即在赤道,位于南北半球的分界②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有两种方法:其一数轴法,画出半球划分数轴(如上),将要判断的点在数轴相应的位置标出,然后读出半球位置。其二数值法,大部分东经度在东半球,东经度>160°的在西半球;大部分西经度在西半球,西经度<20°的在东半球。此外,0°经线在东半球,180°经线在西半球,20°W和160°E在东西半球的分界处(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3. A在B的方向(A在B的西南方)

解题方法:①根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东经度大在东,西经度大在西(如:甲110°E乙10°E,则甲在东乙在西;丙110°W丁50°W,则丙在西丁在东;戊10°E己40°W,则戊在东己在西;两地一地在东经度一地在西经度时,要特别注意两地经度和是否超过180°,若超过180°则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如:庚100°W辛100°E,则庚在东辛在西)②根据纬度判断南北方向:北纬度大在北,南纬度大在南③综合①②判断结果即为所求方向

世界气候类型特点、分布

气候类型的分析判断: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主要根据气温、降水这两个主导要素进行,先根据气温、再根据降水的步骤来分析,简便易行。

一、判断方法和步骤

第一步:根据气温高低判断某气候所在的半球,如果7、8月份气温最高,为北半球;如果1、2月份气温最高,为南半球。

第二步:根据气温曲线中最冷月的气温值,判断气候类型的范围。

热带型:最冷月>15℃,终年高温。

亚热带型:最冷月在0℃以上,冬温夏热。

温带型:最冷月0℃以下(温带海洋气候除外,在0℃以上),冬冷夏热。

寒带型:最热月0℃以上——苔原气候,最热月0℃以下——冰原气候;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础上根据降水特点判断具体的气候类型

年雨型——终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热带雨林气候(>2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700mm左右,冬雨稍多)

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下);热带季风气候(>1500mm,最高月降水量4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800mm),温带季风气候(>400mm)

冬雨型——夏季干燥、冬季多雨——地中海气候(300-1000mm)

少雨型——终年降水稀少——热带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略集中在夏季):亚寒带与极地气候。

世界各地区由于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等因素的综合作用,气候特点各不相同。基本气候类型有13种,受气压带和风大的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3种: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只有地中海气候。

(完整word版)天气情景对话

天气情景对话 Beginner A: I went shopping without my umbrella yesterday morning. B: yesterday morning was beautiful I thought the sunning was going to continue. A: so did I. That's why I didn't take my umbrella. I got cold in the rain in the afternoon. It was raining cats and dogs. B: I know. I could not believe it when I got hit by that storm. It was pouring with rain all afternoon. A: we really have some my sable weather sometimes. I wish I would live somewhere which were sunning all year round. B: If it was sunning all year round there would be drought. You probably would not like it either. A: I guess you are right. Maybe I just wish the weather could be a little more predictable. B: the weather forecasters are not good at predicting the weather would be like. Our weather is so changeable. A: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city? B: In the summer it gets very hot. The temperature is between often 37 and 40 centigrade. When it is hot we often get rains. The winters are drier. A: The summer temperature often reaches about 20 or25 in my city. The rain falls mostly in the winter. And we often get snow. B: what are the temperatures in winter? In my city it is about 15 or 20 degrees. A: in winter temperature often falls to zero at night temperature can be below that. The streets are often icing in the morning. With high such temperatures you must get some thunderstorms. B: yeah, we do. In the middle of summer, there can be found storms every day, usually in the afternoon. I heard your city has a lot of fog, is that true? A: we do have a few fog days in winter. But I would not say we have a lot of fogs. The skies are usually clearly in your city, are they? B: yes, they are. Like I said we have thunderstorms. But each one usually last a few hours. Then the skies are clear again. A: have you ever had snow in your city? B: my grandmother said there was snow once when she was a child. But my parents and I never see it outside of my city. A: The river in my city sometimes freeze over. People go ice-skating on it. On summer people go boating on the river. But few people go swimming because it is not very clean. B: As you know, my city is on the coast. The water is also not clean. But people still go swimming all year around. I prefer to sand bath on the beach when the weather is hot in sunning. 天气表达短句 A:Isn't it comfortable? 真是舒服啊! B:You bet. 当然了。 It is so gray.

英语情景对话1谈论天气 (1)

天气 A A: Lovely weather, isn’t it? B: Yes, it is. The weather forecast says it will stay fine this week. A: That’s good. I think we’d better go to the country to get some fresh air this weekend. B: That’s a good idea. Where shall we meet? A: At this bus stop. Will that be all right? B OK. When? A: At 8 o’clock in the morning. B: See you then. A: See you then. B A: The weather is getting warm. Is it so, Mr Wang? B:Yes, I think so.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your country? A:In winter, it is extremely cold in the north, and in summer, it is very hot in the south. B:How is the weather in your hometown then? A:It’s always very hot in summer, but not too cold in winter. It seldom snows.

B: What are the temperatures in summer? A:Quite high. They can reach 40 degrees centigrade. If you go there, you’d better go in spring or autumn. The city is at its best then. The temperatures is just right. B:thank you for your good suggestions. A:You are welcome. C A:Oh, what a terrible day today! It’s so hot, i can hardly bear it. B:Yes, it’s very sultry[?s?ltri]湿热. There is hardly a breath of air. A:Do you know today’s temperature? The weatherman predicted that it would be 35oC today. B:But it seems much higher than that. What’s the weather forecast for tomorrow? A:They say that the temperature will climb to 37oC. B:Oh, what a terrible day! Why don’t we go swimming? A:That’s a good idea.

地球经纬度与球面距离

地球的经纬度与球面距离 [教学科目]数学(《立体几何》) [教学课题]地球的经纬度与球面距离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地球的经纬度和球面距离的概念,并能够熟练计算同纬度或同经度的球面上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理解既不纬度也不同经度的球面上任意两点球面距离的计算方法;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球面上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球面距离概念的理解与球面上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的计算。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 [教学工具]常规教学工具。 [教学时间]一课时(45分钟)。 [教学班级]北京四中99级数学B4班 [任课教师]北京四中李建华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研究了球的截面性质,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球的问题,研究球面上任意两点的球面距离及其计算。 二、新课 1.地球的经纬度 师:让我们首先回忆一下地球的经纬度的概念。 [学生回答。] 师:通过经纬度我们就能够确定地球球面上的任意一点。可以看到北京的经纬度大约是(N40°,E116°)、南京(N32°,E118°)、石家庄(N38°,E114°)、银川(N38°,E106°)、南昌(N28°,E116°)。 2.球面距离的概念 师:那么,球面上任意两点间的最短距离是什么?可以凭借直观感受来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回答,然后给出球面距离的定义。] 师:所谓球面上A、B两点的球面距离,就是指经过经过这两点的大圆的劣弧的长。实际上,这是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为什么最短呢? [学生回答。] 师:我们可以证明过这两点的小圆劣弧Array的长总是大于这两点的球面距离的,但一般 情形的证明却并不容易,我们暂时作为一个问 题留待将来讨论。 3.球面距离的计算 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球面距离的计算。 先从简单情形开始。 (1)同经度两点的球面距离的计算 例1.计算北京(N40°,E116°)、南昌 (N28°,E116°)之间的球面距离。 [参考答案:如果设地球半径为R=6378.137km,北京与南昌相差12°,∴ 北京与南昌之间的球面距离为

未来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研究综述_成爱芳

收稿日期收稿日期:2014-04-14;修订日期修订日期:2014-06-14 基金项目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类项目(KZZD-EW-04-05)资助。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成爱芳(1982-),女,陕西澄城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气候变化水文响应。E-mail:aifangc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2111884741.html, 未来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响应过程研究综述 成爱芳1,冯 起1,张健恺2,李宗省1,王 岗1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00;2.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摘要:气候变化将会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极端气候和人类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科学评估未来气候变化响应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前提。通过对当前研究成果的回顾,建立未来气候情景下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系统思路,并总结了研究所涉及的方法。系统论述了应用第5阶段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5)气候模式前进行适用性评价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降尺度方法尤其是统计降尺度的主要方法及进展;归纳了偏差校正过程中普遍使用的方法,最后,综合分析了整个研究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研究将为气候变化响应分析提供方法和思路指导。关键词:降尺度方法;偏差校正方法;气候变化响应;CMIP5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000-0690(2015)01-0084-07 1研究意义 IPCC 第5次评估报告(AR5)指出:自从19世纪后半期以来,全球尺度的平均气温在不断升高,过去的3个连续10a 的平均气温比有器测记录以来的任意一个10a 都高;冰川、格陵兰和南极冰盖等累积冰量的减少导致海平面上升速率由1993~2009年间的(1.0~1.4)mm/a 增加到2005~2009年间的(1.2~2.2)mm/a [1]。报告中还指出,1971~2010年间,海洋表层0~700m 海温呈现正的变化趋势,海洋热含量也在不断增加[2]。报告通过新的科学观测事实,更为完善的归因分析和气候系统模式模拟结果,进一步确认了近年来气候变暖的事实[3]。而气候变暖必然对水循环系统、农业及粮食安全、生态系统、异常气候、经济和人类社会等产生一定的影响[4~12],并且危及人类自身的安全。面对气候变暖的事实,作为受气候变化影响较为直接的利益相关群体,科学预估未来一段时期气候变化对各个自然环境要素及人类社会的响应,从而能够适时调整应对策略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合分析了未来情景下气候变化响应研究的一般思路,系统论述了整个响应研究过程中各个环节涉及的方法和内容,以便为气候变化响应分析提供研究框架和理论依据。 2气候模式及适用性评价 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 )耦合模式工作组(WGCM)联合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地球系统集成与建模项目以及世界上20多个知名的气候模拟机构共同组织实施了第5阶段耦合模式比较计划 (CMIP5)[13] 。参与CMIP5的气候模式在CMIP3基 础上做了很大的改进,许多新模式加入了该计划,并且建立了新的排放情景——代表性浓度路径 (RCP )[14],同时,模式的模拟结果也被IPCC AR5所 采用[1]。全球气候模式(GCM )是现阶段预测未来气候变化及其响应研究的主要途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气候模拟过程中,初始条件、边界条件、情景、观测、模型参数和结构均会导致模拟结果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区域尺度上[1,15~17],不确定性更为突出。因此,在运用GCM 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之前,首先要进行模拟结果的区域适应性评价[18,19]。 当前,GCM 适用性评价主要采用3种方法:定性的诊断学研究;定量的利用一定的数学度量标准;比较并评估前后两个时期模型性能的改进程度[1,20]。具体而言,在对模型模拟的整体性能进行评价时,最为直接的方法是将模型模拟的变量和同期相应的观测值的分位数进行比较[21,22];在对模型模拟的某一具体过程进行评价时,需要基于相 第35卷第1期2015年01月 V ol.35No.1Jan.,2015 地理科学 SCIENTIA GEOGRAPHICA SINICA

天气情景

天气情景 单元分析: 本单元设有“多姿多彩的天气”、“有趣的天气图标”两个课题。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天气的变化,搜集、了解天气图标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绘画、表演等艺术形式来表现天气变化,增强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信心和兴趣。 学情分析: 天气变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变化莫测的天空,给人们来了无限遐想。小学生对神奇的天空有着浓厚的兴趣,也渴望了解浩瀚天空的有关常识;各种有趣的气象常识和标识深受他们的喜爱。 课题1 多姿多彩的天气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知识目标:通过听过故事、绘画等艺术活动,引导学生观察、了解、表现大自然的天气情景。 能力目标:学习运用艺术手段表现和交流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天气的图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故事《稻草人报天气》 秋天,田里的稻谷已经收割完了,空荡荡的泥土里还站着一个稻草人,他手里有把扇子在摇啊摇。你们猜猜稻草人为什么还不回家呢? 原来,稻草人除了会保护庄稼,还会报天气呢!你们听,稻草人说话了:(录音):看,我的扇子向西北飘,东南风吹来,天就要下雨啦!如果我的扇子向东南,西北风快要呼呼吹来,天快晴了,天气要变冷了。 小朋友,你们觉得稻草人讲得有道理吗? 2、稻草人原来是这样报天气的,同学们,你们是怎样来报天气的呢?谁能来说一说一下今天的天气呢?(板书出示:天气) 二、认识天气: 1、你们知道在大自然当中有哪些天气现象吗? (学生回答:晴天、雨天、打雷天、下雪天……) (在黑板上展示图片) 2、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认识各种各样的天气吧! (课件显示片段)

有这么多天气现象,你们最喜欢哪一种天气呢?那你们最讨厌或者是最害怕怎样的天气呢? (学生回答) 其实,天气家族里的成员和小朋友一样,爱哭,爱笑,爱闹情绪,所以天气的变化就多姿多彩了。 (板书出示添加:多姿多彩) 3、画画天气表情(小练习): 把你最喜欢或最讨厌的天气表情画下来, 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你画的是什么样的天气? 4、说说为什么? (学生交流) 三、演演天气: 1、上黑板的学生介绍自己画的天气表情,并用脸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来表现。 2、下面的学生同桌互相表演互相猜天气。 四、创作: 根据自己画的天气表情,用你最熟练的方法来画一幅表现天气的图画,可以在刚才画的天气表情的基础上,继续添加完整。 提示: 1、例如:在雨天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2、在某一种天气情况下,人们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大自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展评: 结束语: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有关天气的知识,认识了许多有趣的天气现象,希望今后你们能对天气有更多更深的了解,能成为一名气象小博士,好吗? 课题2 绘制天气图标 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 彼得·施瓦兹和达哥·兰德尔 2003年 10月 前言 当大多数人想到气候变化的时候,他们想象的是温度的逐渐升高,仅仅是气候状况的微小变化,不确定地连续变化,甚至在将来的某一天会平稳下来。通常认为,无论我们面对任何天气条件,现代文明或者能够适应,气候变化的幅度不会超出社会的适应程度;或者我们的减缓措施,如京都议定书,已经足以减轻气候变化的影响。IPCC报告指出,渐进式气候变化的威胁及其对食品供应和其他重要资源的影响,将不会严重到对安全产生威胁。乐观主义者声称,技术革新的所带来的收益能够超过气候变化的负面效应。从气候角度来讲,持未来渐进式变化的观点认为,农业将会继续发展,生长期将会延长。北欧、俄罗斯和北美洲的农业将会繁荣,而南欧、非洲和中南美洲将会遭受增多的干旱、高温、水资源短缺和产量下降。总体来说,在许多典型的气候情景下全球食品生产都会增加。这种气候变化的看法可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十分危险的观点,因为我们正在面对世界范围的越来越多的天气灾害:更多的飓风、季风、洪涝和干旱。极端天气事件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因为它们影响到食品供应,城市和社区环境,以及洁净水源和能源的供应。例如,据澳大利亚气候行动网络(Climate Action Network of Australia)最近的报告预估,气候变化可能会减少牧场的降水,将导致牧草产量下降15%,从而可能导致牲畜的平均重量减少12%,特别是牛肉供应减少。在这种情形下,预估奶牛的牛奶产量将减少30%,新的害虫可能会在水果种植地区蔓延。此外,预估这种情形将导致饮用水减少 10%。基于模式的未来预估结果表明,如果这些变化在未来的15-30年内在世界几个食物生产地区同时发生,那么人类社会的适应能力能够管理气候变化的观点将遭到严重挑战。 目前,生活在副热带干旱区人口密集、经济落后的的居民已超过4个亿,气候变化及其影响对全球政治、经济与社会稳定都造成了严重威胁。在欠发达地区,对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分析

世界气候 一、气候形成因子 (一)、气温影响因素 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 (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 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 1、纬度 2、海陆分布 3、地形 4、洋流 (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 (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 (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 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型. 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一、纬线和纬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纬线的特征:所有纬线自成一个圆圈,被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看清纬度的标注方法和纬度的分布排列的规律: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代号是n;以南是南纬,代号是s,北纬90度是北极,南纬90度是南极。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 (3)特殊的纬线: 0度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度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度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5度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5度是北回归线,南纬 23.5度是南回归线。 66.5度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

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5度是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极圈。 (4)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经线和经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1)找出经线的特征: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是180度,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看清经度的标注方法和经度分布排列的规律: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只有一条。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3)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西经,以西为东经。 西经2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三、六条分界线: (1)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

气候科学名词解释

气候 狭义上,气候通常被定义为天气的平均状况,或更严格地表述为,在某个一时期内对相关量的均值和变率作出的统计描述,而一个时期的长度从几个月至几千年甚至几百万年不等。通常求各变量平均值的时期是世界气象组织(WMO)定义的30年期。这些相关量一般指地表变量,如温度、降水和风。更广义上,气候就是气候系统的状态,包括统计上的描述。在本报告的各章节中也使用了不同的平均期,如:20年期。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是指气候状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能够通过其特性的平均值和/或变率的变化予以判别(如:运用统计检验),气候变化将在延伸期内持续,通常为几十年或更长时期。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自然内部过程或外部强迫,或是由于大气成分和土地利用中持续的人为变化。注意《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 第一条将气候变化定义为“在可比时期内所观测到的在自然气候变率之外的直接或间接归因于人类活动改变全球大气成分所导致的气候变化”。因此,UNFCCC对可归因于人类活动而改变大气成分后的气候变化与可归因于自然原因的气候变率作出了明确的区分。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有效地吸收地球表面、大气自身(由于相同的气体)和云散射的热红外辐射。大气辐射朝所有方向散射,包括向地球表面的散射。温室气体将热量俘获在地表―对流层系统内。这称为“温室效应”。对流层中的热红外辐射与其散射高度上的大气温度强烈耦合。在对流层中,温度一般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从某一高度射向空间的红外辐射一般产生于平均温度为-19oC的高度,并通过射入的净太阳辐射达到平衡,从而使地球表面保持在高得多的平均为+14oC的温度上。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导致大气红外辐射浊度上升,从而导致有效辐射从温度较低但位势较高的高度上射入太空。这就形成了一种辐射强迫,因而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即所谓的增强的温室效应。 气候预估 对气候系统响应温室气体和气溶胶的排放情景或浓度情景或响应辐射强迫情景所作出的预估,通常基于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气候预估与气候预测不同,气候预估主要依赖于所采用排放/浓度/辐射强迫情景,而预估则基于相关的各种假设,例如:未来也许会或也许不会实现的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因此具有相当大的不

地球仪上经纬度如何划分 (1)

地球仪上,你可以看到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线,这就是经纬线。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和经线相垂直的线,叫纬线。纬线是一条条长度不等的圆圈。最长的纬线,就是赤道。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在地球上确定位置和方向,在地球仪和地图上画出来的,地面上并没有画着经纬线。不过,你想要看到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并不难:立一根竹竿在地上,当中午太阳升得最高的时候,竹竿的阴影就是你所在地方的经线。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以,经线又叫子午线。在地图上,通过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都能画出一条经线和一条与经线相垂直的纬线。这样,就能画出无数条经线和纬线来。怎么样才能够区别出这些经线和纬线呢?最好的办法是给每一条经线和纬线都起上一个名字,这就是经度和纬度。用经度表示各条经线的名称,用纬度表示各条纬线的名称。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叫做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0°经线向东叫东经;向西叫西经。由于地球是个球体,所以东、西经各有180°。东经180°和西经180°是在同一条经线上,那就是180°经线。最长的纬线圈——赤道,叫做0°纬线。从赤道向北度量的纬度叫北纬;向南的叫南纬。南、北纬各有90°。北极是北纬90°。由于经线连接南北两极,所以,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都表示南北方向。纬线都表示东西方向。经线和纬线互相垂直、互相交织,就构成了经纬网。我们在阅读地图的时候,就可以借助经纬网来辨别方向,也可以判断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经纬度位置。经线和纬线还可以把地球划分成几个不同的半球。象切西瓜一样,把地球沿赤道切开,赤道以北的半球,叫北半球;赤道以南的半球叫南半球。如沿西经20°和东经160°经线把地球切开,由西经20°向东到东经160°的半球叫东半球;以西的半球叫西半球。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在地球仪上每条纬线都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铅垂线与赤道平面夹角的度数,就是所在纬线的纬度。赤道的纬度为0°,自赤道向南、向北各有90°,南纬90°是南极,北纬90°是北极。通常人们把0°—30°称做低纬,30°—60°称做中纬,60°—90°称做高纬。在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的夹角,这样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一直往返于北纬23°26′和南纬23°26′之间,所以把北纬23°26′的纬线称做北回归线,把南纬23°26′的纬线称做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一次是一年的时间。每年3月21日(北半球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然后直射点北移,在6月22日(北半球夏至日),太阳光线直射点移到北回归线。而后太阳直射点向南返回,9月21日(北半球秋分日)再次回到赤道,12月22日(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到南回归线上。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直射点在北归回线上时,北半球66°34′以北地区全部为极昼时间,而南半球66°34′以南地区全部进入极夜。反之当直射点移到南回归线上时,南纬66°34′以南进入极昼,而北纬66°34′以北进入极夜。所以把北纬66°34′的纬线称做北极圈,把南纬66°34′的纬线称为南极圈。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经纬网,它是地球上最基本的坐标系统,并用以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一点的方向和位置,只有具备了经纬网,才有可能研究地球表面上一切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此外经纬网也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目录 中文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I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IV 1.旅游气候的概述 (1) 1.1旅游气候的涵义 (1) 1.2旅游与气候的关系 (1) 2、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 (1) 2.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1) 2.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2) 2.3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4) 3.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业的影响 (4) 3.1抚仙湖沿岸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4) 3.2各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的具体影响 (6) 4. 利用气候因素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8) 4.1政府部门调控措施 (8) 4.2微观企业针对气候影响的具体措施 (9) 5.结论语 (10) 参考文献 (12)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摘要 旅游是一项探求知识,开拓眼界,调节生活的一项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而旅游者有着各式各样的目的,气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同时气象和气候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和间接的育景作用;又是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子,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障碍因子,这就要求旅游者在安排游程时考虑气象、气候因素,以应付不测风云,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旅游项目和内容。本文就是要研究抚仙湖的基本气候规律和特征,分析气候优势和不足,为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也便于旅游者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旅游气候抚仙湖政府部门旅游企业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中国旅游业及其对策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中国旅游业及其对策 气候变化情景下的中国旅游业及其对策 □吴普 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整个世界。旅游业是一个对消费信心敏感的行业,首当其冲地受到了影响,经济危机削弱了旅游需求和供给,但现时的金融危机对旅游业的打击是阶段性和短期的。而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是长期的、渐进的,这种潜在危机对旅游业的影响或许不如金融危机表现的猛烈,但其经长时间影响的累积效应远大于现实危机的冲击,并且若及早应对可有效减缓负面影响,这或许可以解释为国家旅游局下发《意见》的背景。 旅游业是严重依赖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的产业,受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仅次于农业。以气候变暖和变暖趋势加快为主要特征的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是全球世界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现实性困难。UNWTO(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机构如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等已经注意到了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并于2003年和2007年召开两届国际气候变化和旅游会议,充分认识并评估气候变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影响,探讨旅游业如何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及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已经显露并有加剧态势,2008年世界旅游日主题为“旅游: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便是对这一形势最好的注解。 气候变化与旅游业的相互影响 1、气候变化对旅游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将改变旅游资源赋存状况,特别是对沿海和高山。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地区是世界著名的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夏季将因气候变暖变得更加炎热,极端高温天气和紫外线将削弱其旅游吸引力,到2050年地中海和加勒比海游客数量将分别下降1.11-1.98亿和800-1300万。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直接威胁到旅游目的地的存亡,马尔代夫总统表示将积累旅游业部分年收入以购买土地。气候变化导致雪线后退,直接影响中纬度地区滑雪旅游。 2、气候变化对旅游流的影响。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会产生不同影响,对目的地国/地区和客源国/地区的影响将直接决定世界范围内旅游流的重新分配,改变世界旅游格局。总体来看,欧洲以外大多数国家尤其是贫穷国度,受气候变化影响旅游业处于不利地位;而加拿大、新西兰和美国是欧洲以外因气候变化而有收益的国家。 3、气候变化对游客安全及决策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气候灾害、传染病传播对游客安全构成威胁,同时影响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 4、气候变化对旅游经济的影响。气候变化引起的经济衰退、国际旅游增长率的下降将直接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的总代价和风险将相当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GDP的5%。据国际旅游研究资料(TravelRe-searchInternational)显示,到2050年如果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地区旅游损失分别为640-1100亿美元及80-110亿美元。气候变暖引起海温的增加,导致珊瑚白化及死亡,将使每年能产生15亿美元的澳大利亚大堡礁旅游收入明显下降。极端气候事件直接损毁旅游基础设施或增加维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世界气候分布常用图表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 2、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太阳辐射(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洋流、人类活动等。各气候因子相互关联,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 3、判断气候类型的方法:口诀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 第一步:根据最热(冷)月气温定南北半球 第二步:根据月均温定所属热量带—以“温”定“带” 第三步:根据降水量的分配定雨型—以“水”定“型”

说明:根据气温与降水的数据判定气候类型时,数据并不是绝对的,各本书的划分也会有一些差异,对于一些难于判定的气候类型应综合气温、降水量和降水的季节分配综合考虑。 4世界气候类型种类较多,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点、分布规律,如下表所示:

温带温带季 风气候 海陆热力性 质差异 冬季寒冷 干燥,夏 季高温多 雨 南北纬 35°~50° 之间的大 陆东岸 我国华 北、东 北,日本 和朝鲜 半岛 温带大 陆 性气候 终年受大陆 气团控制 冬寒夏 热,干旱 少雨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内部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内陆 地区 温带海 洋 性气候 终年受西风 带控制 全年温和 多雨 南北纬 40°~60° 之间的大 陆西岸 西欧 寒带苔原 气候 纬度高,太阳 辐射弱,受极 地气团或冰 洋气团控制 全年严 寒,降水 少 北半球极 地附近的 沿海 亚欧大 陆和北 美大陆 的北冰 洋沿岸 冰原 气候 纬度最高,太 阳辐射弱,受 冰洋气团控 制 全年酷 寒,降水 少 南北半球 极地附近 内陆 南极大 陆、格陵 兰岛 高原和高山气 候地势高,地形 起伏大 全年低 温,降水 少 高大的山 地、高原 青藏高 原、南美 安第斯 山脉 5、6、

地球地图经纬度

课时作业(一)(考察地球地图经纬度) 一、选择题 1、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0o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越来越小 B、经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 D、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 2、一架飞机从我国广州起飞,沿着北回归线自东向西绕地球飞行一周,请问这架飞机沿途依次经过了哪些大洲和大洋() A.亚洲、印度洋、非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 B.亚洲、太平洋、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 C.亚洲、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印度洋 D.亚洲、印度洋、大西洋、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3、某人从赤道以北40公里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行100公里,则最后回到() A.原出发地以北 B.原出发地以东 C.原出发地以西 D.出发地 4、借鉴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人们通常以0°、38°N为极点,将其所在半球称为“陆半球”(如图),另一半球称为“水半球”,“水半球”的极点应为() A. 180°,38°S B. 0°,38°N C. 180°,38°N D. 0°,38°S 5、关于右图下列经纬网中各点说法正确的是() A.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 B.C点位于B点的东南方向 C.C点位于A点的正北方向 D.D点位于B点的正东方向 下列四地所代表的实地面积最大的是如右图,完成6—7题 6、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甲地在乙地的( ) A.西北方向B.东北方向C.东南方

向 D.西南方向 7、关于经纬线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 8、下图中A点在B点的什么方向() A、正东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9、关于经纬线的正确说法是() A.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 B.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小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大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愈来愈小 10、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2、关于东西半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的范围都在东半球 B.20°W~0°~160°E的经度范围为东半球 C.180°经线在东半球 D.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是东西半球的界线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西半球的范围是20°W—10°W—160°E B.180°经线和赤道相交的点位于西半球 C.北回归线位于中纬度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1884741.html, 目录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IV 1.旅游气候的概述 (1) 1.1旅游气候的涵义 (1) 1.2旅游与气候的关系 (1) 2、气候因素对旅游业的影响 (1) 2.1影响景观的季相变化 (1) 2.2影响旅游流的时间和空间分布 (2) 2.3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 (4) 3.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业的影响 (4) 3.1抚仙湖沿岸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4) 3.2各气候因素对抚仙湖旅游的具体影响 (6) 4. 利用气候因素发展旅游业的措施 (8) 4.1政府部门调控措施 (8) 4.2微观企业针对气候影响的具体措施 (9) 5.结论语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气候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以抚仙湖沿岸旅游业为例 摘要 旅游是一项探求知识,开拓眼界,调节生活的一项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气候是一个地区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条件。而旅游者有着各式各样的目的,气候是人们外出旅游的重要动机之一。同时气象和气候既有直接的造景功能和间接的育景作用;又是开展旅游活动的有利因子,也是开展旅游活动的障碍因子,这就要求旅游者在安排游程时考虑气象、气候因素,以应付不测风云,趋利避害,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调整旅游项目和内容。本文就是要研究抚仙湖的基本气候规律和特征,分析气候优势和不足,为科学地开发旅游资源服务,也便于旅游者选择自己的旅游目的地。 关键词:旅游气候抚仙湖政府部门旅游企业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研究

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的水文响应研究 钟冬梅 南京河海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学院,南京 (210098) E-mail:zhongwen1919@https://www.360docs.net/doc/2111884741.html, 摘要:大多数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影响的研究通常以GCMs输出构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缺少对多种气候变化情景生成技术的综合考察。本文采用GCMs输出和随机天气模型两种技术生成未来气候变化情景,通过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型VIC,研究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汉江流域在气候变化环境下的水文响应。 关键词:气候变化情景;VIC模型;水文响应 1.引言 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生活,同时也影响水文和生态系统。在东亚季风的变异与变迁下,我国水资源呈现年际间的丰枯交替、年内洪涝、干旱频繁、空间分布严重不均等特点,导致我国水旱灾害、水资源短缺、水污染等多种问题并存[1]。目前,水资源问题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恶化的气候变化趋势将加大水资源供需矛盾。因此,气候变化对水文循环影响的研究也成为当前水文水资源研究领域的热点[2]。目前,众多学者研制了多种水文模型,结合气候模型,以气候变化情景生成技术为依托,研究未来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并建立了一系列评估模型。本章将以VIC模型为基础,构建气候变化对汉江上游流域径流影响的评估模型,通过选择并比较不同的气候变化情景,对气候变化环境下汉江上游流域的径流变化趋势进行预测。 2.流域地理介绍 选取汉江上游汉中水文站以上集水区域作为研究区域。该区域位于北纬32.5-34.5oN、东经106-107.5oE,内设7个水文站、50个雨量站及1个气象站。集水面积9 349km2,地形较为复杂,海拔高程为459-3 408m。该地区的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由于流域内山高地陡,洪水汇流速度很快,具有陡涨陡落、峰形尖瘦的特点。 3.VIC模型简介 评价气候变化影响的方法有三种:影响、相互作用和集成方法[3]。气候变化对区域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的研究通常采用影响方法,即探讨在气候变化情境之下,水文循环各个分量将随之发生怎样的变化。这种研究模式的关键之一,在于选择或建立适合研究区域的水文模型。通常采用概念性或者基于物理机制的水文模型来研究气候变化下的水文响应。 分布式陆面水文模型V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ies)用空间概率分布函数来描述计算栅格内变化的入渗能力,考虑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两种不同的产流机制,同时还考虑到次网格内土壤、降水、植被非均匀性对产流的影响以及积雪、融雪及土壤冻融过程,可同时进行陆-气间水分及能量平衡的模拟,弥补了传统水文模型对能量过程描述的不足[4],在世界上很多地区进行水文过程的模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参与了国际陆面参数化方案的比较计划项目[5]。基于以上特点,VIC模型也常用于研究气候变化对水文水循环的影响。现今主要使用的VIC-3L模型,该模型将土壤分成三层,Liang和Xie[6,7](2001,2003)在VIC-3L模型中进一步考虑网格单元内土壤特性的空间不均匀性对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的影响,以及考虑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加强了VIC-3L模型的水文过程模拟功能。如图1所示,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