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与设备配置上都就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就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都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流量模型从纵向流量转换成复杂的多维度混合的方式,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与处理能力,满足PB级别的数据处理请求,具备对突发流量的承受能力。

6、开放接口

为保证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能够被云平台良好的调度与管理,要求系统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能够通过API接口、命令行脚本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与策略下发。

7、绿色节能

节能减排就是目前网络建设的重要系统工程之一,从网络机房的整体能耗来瞧,IT设备运占到30%,空调等制冷系统约占45%,UPS、照明等辅助系统约占25%。所以作为IT设备的节能,不仅要考虑本身能耗比较低,而且要考虑其热量对空调散热系统的影响。应采用低功耗的绿色网络设备,采用多种方式降低系统功耗。

云平台建设目标

1、支持PB级数据存储,保障访问高速、安全

2、完善的容灾备份机制

3、提供完整的故障预警与处理机制

4、提供弹性计算、自动扩充存储空间功能

5、提供数据挖掘、数据分析与数据展现工具

6、部署CDN

云平台建设思路

云计算主要分为三种服务模式:SaaS、PaaS、IaaS。SaaS主要将应用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IaaS就是主要就是将虚拟机等资源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Paas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开发人员应用程序开发及部署平台。

1)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Saas就是最为成熟、最出名,也就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云计算。可以将它理解为一

种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软件安装在厂商或者服务供应商那里,用户可以通过某个网络来使用这些软件,通常使用的网络就是互联网。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随需应变(on demand)"软件,这就是最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已经证明可靠的支持服务、强大的可扩展性,因此能够降低客户的维护成本与投入,而且由于这种模式的多宗旨式的基础架构,运营成本也得以降低。

2)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PaaS提供了基础架构,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我们自主研发的App PaaS Structure 可以在此基础上很方便的扩展服务模块。

3)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通过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硬件与软件资源。IaaS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与/或信息资源。IaaS的主要用户就是系统管理员。最高端IaaS 的代表产品就是亚马逊的AWS(Elastic Compute Cloud),不过IBM、Vmware与惠普以及其她一些传统IT厂商也提供这类的服务。IaaS通常会按照"弹性云"的模式引入其她的使用与计价模式,也就就是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都只使用需要的服务,并且只为之付费。

鉴于云计算平台应用需求的满足就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云平台建设就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议云平台建设遵循长期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前期立足于满足IaaS层,后续根据实际需求逐步支持PaaS与SaaS的实现。

总体拓扑结构

云平台总体拓扑结构

云服务总体拓扑结构

云平台分层架构

云服务分层架构

基础架构即服务:包括硬件基础实施层、虚拟化&资源池化层、资源调度与管理自动化层。 硬件基础实施层:包括主机、存储、网络及其她硬件在内的硬件设备,她们就是实现云服务的最基础资源。

虚拟化&资源池化层:通过虚拟化技术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对外提供资源的池化管理(包括内存池、服务器池、存储池等),同时通过云管理平台,对外提供运行环境等基础服务。

资源调度层:在对资源(物理资源与虚拟资源)进行有效监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对服务模型的抽取,提供弹性计算、负载均衡、动态迁移、按需供给与自动化部署等功能,就是提供云服务的关键所在。

平台即服务:主要在IaaS 基础上提供统一的平台化系统软件支撑服务,包括统一身份认证服务、访问控制服务、工作量引擎服务、通用报表、决策支持等。这一层不同于传统方式的平台服务,这些平台服务也要满足云架构的部署方式,通过虚拟化、集群与负载均衡等技术提供云状态服务,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定制功能及相应的扩展。

软件即服务:对外提供终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服务与专业服务。基础服务提供统一门户、

公共认证、统一通讯等,专业服务主要指各种业务应用。通过应用部署模式底层的稍微变化,都可以在云计算架构下实现灵活的扩展与管理。

按需服务就是SaaS应用的核心理念,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如通过负载均衡满足大并发量用户服务访问等。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针对云计算平台建设以高性能高可靠的网络安全一体化防护体系、虚拟化为技术支撑的安全防护体系、集中的安全服务中心应对无边界的安全防护、利用云安全模式加强云端与用户端的关联耦合与采用非技术手段补充等保障云计算平台的安全。

运营管理体系,保障云计算平台的正常运行,提供故障管理、计费管理、性能管理、配置管理与安全管理等。

组网物理拓扑图

云服务

网络负载均衡设计

链路负载均衡器将多条互联网线路进行虚拟化处理,保障用户仍最好的线路访问内外部资源。任意一条ISP线路中断,都不会对服务造成仸何影响。通过链路负载均衡器可实现ISP

接入线路的无缝扩展。

1) OutBound流量负载均衡

访问互联网的流量到达链路负载均衡器时,将通过链路负载均衡器多种链路状态检测结果选择最佳出口链路,提升用户体验。

2) InBound流量负载均衡

为使用户通过不同互联网链路访问互联网接入区应用系统,链路负载均衡器的智能DNS 解析功能将不同用户访问的域名解析成不同的公网IP地址,加速应用访问,提升用户体验。

云平台技术选型

硬件设备

主机: 刀片服务器/机架式服务器

存储: SAN存储、NAS存储、IP存储、虚拟带库、异构存储控制系统、SAN交换机

网络设备:路由器、光纤交换机、负载均衡、VPN网关

安全设备及配套:防火墙、入侵防御设备、运维安全审计系统、数据库安全审计系统、漏洞扫描系统

系统级软件

1、物理服务器与虚拟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

2、虚拟化软件:VMware

3、开放平台:J2EE

4、大型数据库:MySQL、PostgreSQL

5、云平台管理软件:包括网络管理、资源管理、用户管理、统计报表、监控、告警等

管理功能。

机房配套设备

1、配置UPS,保障电源持续可靠

2、空调设备,保障机房散热持续正常

3、标准机架,提供物理基础实施的放置与维护空间

云资源管理

整个复杂的计算机架构中,必项通过一个强大的管理平台来实现对硬件资源的整合与虚拟化对功能服务器的模板制作不部署,对计算机资源进行启动、停止、删除、回收等,对整个

计算机平台运行性能进行实时监控与日志报告等功能;同时还实现用户交换接口,用户可以方便地登录到计算机平台,申请各种硬件资源与中间件资源启动、停止自己功能服务器功能。这样打破了业务应用对资源的独占的方式,实现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统一部署、统一监控与统一备份。

云资源管理功能结构图

云资源管理系统架构需要实现功能:

1、设备管理

提供物理对物理设备接入与管理功能,包括设备发现展示、配置部署、告警上报等。

2、虚拟适配层

提供不同虚拟层(VMM), 的适配、集成能力。如VMware、Xen、KVM、Hyper-V等对上层屏蔽不同虚拟层差异,提供统一的虚拟化管理接口。

3、云适配层

提供对不同云资源的适应能力实现公有云与私有云资源的统一管理能力。

4、虚拟化资源池管理

实现计算、存储与网络的虚拟化与资源统一管理。

5、资源池调度

提供资源动态分配、动态耗能管理、调度策略管理、资源池高可用性与备份恢复等功能。

6、资源池服务

对外提供基础资源池服务能力,如动态伸缩、负载均衡等。

7、对外接口

对外提供标准的接口与能力,供上层业务或解决方案集成。

8、管理平台

云资源池的统一管理维护功能,如用户管理、日志管理、告警与性能监控。

视图实战云平台系统-建设方案

视图实战云平台系统 建设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4) 1.1 项目背景 (4) 1.2 总体目标 (6) 1.3 建设原则 (6) 1.4 设计依据 (10) 二、技术方案 (14) 2.1 系统总体设计 (14) 2.1.1 系统概述 (14) 2.1.2 总体设计 (23) 2.2 视图实战云数据中心 (33) 2.2.1 虚拟化云平台设计 (34) 2.2.2 高性能计算集群设计 (35) 2.2.3 云网虚拟融合设计 (42) 2.2.4 云管理平台设计 (49) 2.2.5 云安全设计 (57) 2.2.6 系统实现功能 (61) 2.3 视图云大数据平台 (65) 2.3.1 构架设计 (65) 2.3.2 大数据平台组成 (67) 2.3.3 海量数据检索服务 (72) 2.3.4 海量车辆特征分析 (73) 2.3.5 海量人脸特征分析 (75) 2.3.6 海量视频云摘要 (79) 2.4 视图云大数据应用 (86) 2.4.1 总体设计 (86) 2.4.2 视频联网平台建设 (89) 2.4.3 图侦实战应用系统 (107) 2.4.4 视频图像信息库系统 (123)

2.4.5 车辆大数据应用系统 (142) 2.4.6 人脸大数据应用系统 (154) 2.4.7 其它大数据功能应用 (155) 2.4.8 数据可视化展示方案 (161) 2.4.9 构建开放的应用中心 (170) 2.5 视图云存储系统 (171) 2.5.1 存储设计 (172) 2.5.2 容量设计 (173) 2.5.3 系统特性 (174) 2.5.4 系统接口 (182) 2.5.5 系统优势 (184) 2.6 视侦实战装备系统 (187) 2.6.1 建设内容 (187) 2.6.2 视频采集装备 (187) 2.7 视图业务运维系统 (195) 2.7.1 基础云平台运维方案设计 (195) 2.7.2 视频业务运维方案设计 (202) 2.8 系统资源共享 (215) 2.8.1 建设内容 (215) 2.8.2 建设目标 (215) 2.8.3 方案设计 (216) 2.8.4 云平台对外服务接口 (230) 2.9 系统安全建设 (235) 2.9.1 概述 (235) 2.9.2 物理安全 (237) 2.9.3 网络安全 (240) 2.9.4 跨网安全方案设计 (9) 2.9.5 应用安全 (13) 2.9.6 安全接入 (24) 2.9.7 安全实施与运维 (35)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目录 1背景 (1) 2方案设计 (1) 2.1建设目标 (1) 2.2方案概述 (2) 2.3设计原则 (2) 2.4总体设计 (3) 2.4.1总体架构 (3) 2.4.2拓扑架构 (4) 2.4.3逻辑架构 (4) 2.5系统关键技术 (5) 2.5.1Web P2P技术 (5) 2.5.2HDS技术 (7) 2.5.3实时转封装技术 (7) 2.5.4快速帧精确编辑技术 (8) 2.5.5高质量的集群转码技术 (8) 2.5.6大文件上传技术 (9) 2.6系统设计特点 (9) 3系统建设 (10) 3.1内容生产加工系统 (10) 3.1.1编码器 (10) 3.1.2收录系统 (12) 3.1.3云快编系统 (12) 3.1.4云转码中心 (15) 3.2流媒体内容分发系统 (16) 3.2.1系统概述 (16) 3.2.2整体架构 (17) 3.2.3系统组成 (17) 3.3管控系统 (21) 3.3.1视频播放控制 (22) 3.3.2视频资源管理 (23) 3.3.3视频统计分析 (25) 3.3.4系统运维监控 (26) 3.4播放器 (27) 3.4.1PC播放器 (27) 3.4.2移动APP (27) 4运行环境 (28) 4.1承载能力 (28) 4.1.1编码器 (28) 4.1.2流媒体服务器 (28) 4.1.3VMS服务器 (28) 4.1.4数据库服务器 (29) 4.1.5转码服务器 (29)

4.2客户端要求及带宽需求 (29) 4.3网络环境要求 (29)

1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加,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视频新媒体已逐渐称为中国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服务之一。 由于网络电视台集图片、影像、视频为一体的集成性、互动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推动下,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市广电单位都越来越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建设。网络电视台已不仅是和观众沟通、开展节目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广电部门广告等增值业务的网络延伸。 2方案设计 2.1建设目标 网络电视台建设不能仅仅定位为简单的广播节目的直播及录制节目的再点播,更要通过项目的建设以网络视频内容管理和运营为核心,以流媒体技术为基础,集采集、编辑、播控、管理、发布于一体,支持多屏合一和互动高清应用的多业务应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整个平台应全面涵盖从内容的生产、加工、管理、多屏分发到客户端应用的整套流程,具备管理功能强大、级别控制严格、高度安全稳定、操作简便易用等特点。 网络电视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能够实现网络电视台多种视频业务应用,包括网络视频直播、网络视频点播、时移 回看、虚拟直播、直播收录等多种应用。 ◆提供界面更友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的内容生产系统,能够满足网台基本快 速编辑、转码生产等业务需求; ◆采用先进的编转码技术,支持高清、标清等多种视频流的播放; ◆能够提供多码流视频,支持用户根据自身网络速度条件及屏幕大小选择合适的分辨 率进行收看,有效提升流畅度; ◆整个平台实现统一的在线视频的播控及管理,能够实现灵活的直播、点播、时移等 视频播出控制,并能有效地将站内所有视频系统架构统一,使得系统可以资源复用,易于管理。 ◆能够实现多屏合一,支持PC、TV、Phone等多终端接收。 ◆采用Flash P2P与CDN结合的先进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源站带宽费用; ◆提供高性能的、轻量型且极具表现力的客户端播放器,具备主流媒体播放器的所有 功能,包括多码率选择、智能预览、画质选择、画面大小调整等,给用户带来极致 的视听体验。 ◆提供基于运维需要的多个辅助支撑,如数据统计分析、系统监测报警等功能

灾备云建设方案

科力锐灾备云服务项目方案书 深圳市科力锐科技有限公司 2019年2月

目录 一、项目服务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项目服务特点 (4) 三、科力锐灾备云平台和服务简介 (6) 四、科力锐灾备云平台和服务特点 (12)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战略,即通过“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的形式,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改造传统的生产、办公、经营方式,提高各个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政府信息化全力推进,政府部门间、对企业、公民的政务全部以电子化开展,即用电子化、无纸化办公的形式取代传统的依靠纸质文档和人工流转办公的方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企、事业单位也将生产、办公系统化,为繁荣社会经济、扩大城乡就业、增加财政收入、推动自主创新和促进科学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部分企、事业单位依然存在着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管理滞后、信息化能力弱、产品和市场信息不畅、市场竞争力不足、互动渠道窄等问题,限制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在国家推动“互联网+”战略的大背景下,企事业单位信息化系统急需数字化转型,数据资产化趋势明显,同时业务系统已经成为各个组织单位的“生命线”,越来越多组织已认识到灾备的重要性。 然而,由于主机故障、系统故障、软件逻辑错误、人为操作失误和病毒攻击(例如勒索病毒)等众多风险高发引发灾难,极大的威胁了企事业单位的IT应用系统的安全和服务的连续性,需要能够提供灾备服务作为防范各类风险的最后一道屏障,帮助发生系统灾难的企事业单位快速的恢复IT应用系统保障生产经营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意义十分重大。 因此,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保障组织的核心数据资产不丢失,另一方面需要考虑如何保障组织的核心业务系统不停或者少停。 从灾备的角度而言,各企、事业单位将会面临以下几点挑战: 1、如何获取专业的灾备技术服务,降低数据丢失风险,满足数据保护需求。 2、如何能在降低灾备建设成本的基础上,让各单位都能够低成本使用成熟、可靠的 灾备技术方案,保障核心数据资产不丢失。 3、如何在缺乏专业的灾备运维管理人员,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下,确 保在核心业务系统出现问题而中断时能够快速进行恢复。 4、如何在IT架构混合化、多元化的大环境和趋势下,确保灾备技术方案能面向未来 的适应各单位数据中心的快速扩展。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1、配置满足当前(2014)年度,硬件投入需求 2、一定的扩展能力,10台4路,10台2路可迁移系统 3、应用包括(DB、中间件;开发、测试、验收和上线环境)移动平台 1、规则引擎数据库、 中间件 健康险平台2、统计分析中间件 能力提升年,提高信息系统支持能力;影像系统3、OA中间件、数据库 1、计算投资管理系统 2、存储稽核审计系统 3、网络GPS查勘调度系统 资金管理系统 方案对比:费控系统 硬件对比人力资源系统 软件对比:vmware、Huawei FusionCompute 河南农户电子 档案 非车险承保理赔系统改造 第一类系统(即短时间中断会造成重大社会影 响或影响保险机构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系统及相关子 系统。具体有:核心业务(含影像资料)、规 则引擎、农险电子档案、保协车险共享平台、 广域网络专线和96999客服专线。 第二类系统(即短时间中断会造成较大社会影 响或影响保险机构部分关键业务功能,并造成 较大经济损失的信息系统)包括核心业务系统 支撑平台。具体有:统计分析、精友车型数据、 保单自助查询、短信平台。 第三类系统(即间接支持关键业务功能或保险 机构对系统中断具有一定容忍度的信息系统) 包括OA办公自动化、邮件、网站、GIS系统、 移动查勘等。 云平台建设方案 (讨论稿) 信息化经历了T-S模式(终端-主机)、C-S模式(PC时代客户机-服务器)、B-S模式(互联网时代浏览器-服务器);新时代以服务的方式被发布和访问的“云计算”模式;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的号召,

减少公司信息化硬件重复投资,增强数据中心的运维和安全管理,构建高可用的新一代数据中心,我们将云平台建设纳入议事日程。 201X年公司面临再一次的职场搬迁,有了2012年职场搬迁网络实现无缝切换的经验,我部将以新职场中心机房建设为契机,构建云计算架构的数据中心,在保障业务平滑迁移的基础上,以实现IT 资源的大整合、数据中心的大集中。 根据私有云建设的规律,我们将云平台建设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落地云设备,实现计算资源虚拟化、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建设周期2~3个月; 第二阶段:落地云平台,对现有业务环境进行梳理,在云平台上部署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环境,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迁移,建设周期1~2个月; 第三阶段:建设云平台的灾备系统,具体建设时间根据新职场搬迁计划等实际情况待定。 本次建设方案为第一二阶段。 第一阶段:落地云设备 实现计算资源虚拟化、存储资源虚拟化和网络资源虚拟化 第二阶段:落地云平台 对现有业务环境进行梳理,在云平台上部署轻量级数据库、中间件环境,实现部分业务系统的迁移

云平台运维建设方案

xxx区国土资源 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与运维保障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项目概述 (2) 1.1项目背景 (2) 1.2项目目标 (2) 1.3建设内容 (2) 2现状及需求分析 (3) 2.1信息化现状 (3) 2.2存在的问题 (4) 2.2.1运维保障面临主要问题 (4) 2.2.2现有保障手段不能满足需求 (4) 2.2.3管理运维问题 (5) 3方案总体设计 (6) 3.1设计原则 (6) 3.2总体架构设计 (7) 3.3实施思路 (7) 4虚拟桌面技术方案设计 (10) 5服务器虚拟化方案设计 (11) 6业务系统运维保障设计 (13) 6.1架构设计 (13) 6.2业务系统应急 (14) 6.3数据保障 (15) 6.4运维迁移 (15) 7项目实施计划 (16) 8项目组织保障 (17) 8.1工作领导小组 (17) 8.2项目专家小组 (17) 8.3项目技术小组 (17)

1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以下简称“一张图”工程)是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中的一项核心内容。 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运用现代科技信息手段规范和创新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81号)、《山东省国土资源系统‘一个平台、两个市场’建设方案的通知》(鲁国土资发〔2011〕33号)和《青岛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关于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青土资房发〔2012〕465号)等一系列文件的要求,青岛市国土房管局xxx 分局拟开展xxx区国土资源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建设,为一张图工程和服务平台系统搭建安全、可靠的基础设施环境,为全局信息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2项目目标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1)通过加强对业务内网、办公网、互联网的安全管理,实现生产数据和涉密信息的集中存放和管理,保证信息安全; (2)通过为32个乡镇国土所提供云端虚拟桌面服务,保障数据不在国土所用户的终端设备上落地的基础上,实现各项数据及业务应用的便捷接入,有效促进业务协 同; (3)通过运维保障平台的建设,为全区国土资源用户提供一致、高度可用、高度可扩展的服务,最大程度地减少系统停机,全面支持国土全系统的业务连续性; (4)通过云平台建设,充分整合已有资源,实现IT基础设施的集约化建设。 1.3建设内容 基础支撑平台及运维保证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建设内容:

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企业云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项目概况 1.1.平台网络愿景 平台网络以省级服务平台为中枢,统筹全省优势服务资源,合理布局综合服务窗口和重点产业服务窗口,建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服务协同、资源共享、供需对接快捷的省级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体系,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找得着、用得起、有保证的服务。 平台网络利用三年左右的时间,依托云计算服务中心,通过构建起稳固可持续发展的应用支撑(PaaS)平台,持续吸引中小企业优质服务资源对接进省平台体系,持续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政务、商务、中介以及企业信息化SaaS服务等优质服务。同时,平台网络预留与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接口,实现与国家平台的信息资源高度共享。 1.2.项目建设思路 1、统筹规划,分步建设 立足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服务平台网络,做好顶层设计,结合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分步建设窗口平台,按照成熟一批、联通一批的原则,逐步扩大窗口平台的联通范围,最终形成覆盖全省的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2、资源共享、协同服务 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由省平台和若干个窗口平台共同构成,建设目标是形成互联互通的服务平台网络,实现全省范围内的资源共享、功

能互补、服务协同,扩大资源的服务范围和服务能力。 3、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窗口平台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同时也要根据当地产业的优势和服务需求的差异化,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色和优势,建设规范统一、特色鲜明的窗口平台。 4、基于云计算,创新服务模式 以云计算为平台网络建设、资源整合和动态扩展的支撑环境,使众多中小企业按需从服务平台网络中获取服务,实现服务模式的创新。 5、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 加强政府规划和政策引导,对窗口平台建设给予扶持,引导服务资源与中小企业实现服务对接。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实现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1.3.具体建设目标 按照某某省中小企业发展和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理念,以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服务为方向,以服务中小企业为宗旨,发挥政策引导与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围绕某某省中小企业重点服务需求及特点,统筹全省服务资源,完善服务机制,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利用三年的时间,建成以省服务平台为枢纽,36个窗口服务平台为节点的资源共享、服务协同、功能完善、覆盖全省的可持续发展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项目总体目标如下: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整体方案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云平台 整体方案 二〇一五年九月

第一章整体技术构架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整体架构基于“信息联网、资源共享、服务实战”的理念,为了完善当地政府(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结合当地政府各局委办的实际需求,把握立体化、动态化、信息化、社会化四个着力点建立全覆盖防控、基础设施支撑、实战应用、指挥调度、保障体系五个方面,打造具有当地特点的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起点、群众最满意的智慧安防”的目标。 根据广电针对全省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构想,智慧城市整体建设可以按照“感知、传输、管理、应用”的基本原则,将整个智慧城市的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整体结构如下: 图1:智慧城市整体结构图

********在智慧城市视频监控领域,提供了包括前端视频感知设备、网络传输设备、管理平台以及视频业务应用在的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视频监控系统总体架构图如下: 图2:整体解决方案 基础支持体系是整个系统的数据中心和传输中心,是其他体系的正常工作桥梁;全覆盖防控体系是整个系统数据信息的源泉,是其他体系的数据采集之源;实战应用体系利用采集的数据信息,结合实际业务应用流程,服务于实战应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体系。通过建立四大体系,加强安防信息化建设应用,助推治安防控提档升级,打造智慧安防的新目标。 视频监控系统是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社会治安防控的重要举措。 为了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更加科学、合理,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同时又能紧跟先进技术的前沿,本着顶层设计、统一规划的原则,依据“圈、块、格、点”的规划设计原则对省各地(区\市\县)视频监控系统未来三到五年的建设容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在详细调研已建系统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对未来的建设进行指导。 智慧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目标通常分为以下两个阶段实现:第一阶段(两年):本阶段主要是建设当地政府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需要建设的容包含了: 监控资源。主要是图像监控资源,扩充后的监控点要能基本覆盖全市各主要街道、各企业,做到全天候实时监控。主要包含高清视频系统、高清卡口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等。 传输网络。数字视频专网传输网络计划在原有的网络上基础上进行扩容,将所有监控资源接入。 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视频监控管理平台是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核心部分,通过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实现政府视频资源和社会单位视频资源的联网共享。同时基于现有视频监控管理平台功能单一的现状,对功能进行拓展,建成服务于公安实战的业务模块。 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城市视频监控系统及其基础支撑运行环境的可视、可控、可管理,从根本上提高城市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对已建成现有资源进行整合,对监控系统部分软硬件进行改造和升级,对各个监控区域进行整合,实现和市局平台的互联对接。 第二阶段(三年):高度整合,深度应用,服务创新,品牌效应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云平台建设方案简介 2015年11月

目录

云平台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方案 设计原则 ?先进性 云中心的建设采用业界主流的云计算理念,广泛采用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分布式计算等先进技术与应用模式,并与银行具体业务相结合,确保先进技术与模式应用的有效与适用。 ?可扩展性 云中心的计算、存储、网络等基础资源需要根据业务应用工作负荷的需求进行伸缩。在系统进行容量扩展时,只需增加相应数量的硬件设备,并在其上部署、配置相应的资源调度管理软件和业务应用软件,即可实现系统扩展。 ?成熟性 云中心建设,要考虑采用成熟各种技术手段,实现各种功能,保证云计算中心的良好运行,满足业务需要。 ?开放性与兼容性 云平台采用开放性架构体系,能够兼容业界通用的设备及主流的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应用程序,从而使得云平台大大降低开发、运营、维护等成本。 ?可靠性 云平台需提供可靠的计算、存储、网络等资源。系统需要在硬件、网络、软件等方面考虑适当冗余,避免单点故障,保证云平台的可靠运行。 ?安全性 云平台根据业务需求与多个网络分别连接,必须防范网络入侵攻击、病毒感染;同时,云平台资源共享给不同的系统使用,必须保证它们之间不会发生数据泄漏。因此,云平台应该在各个层面进行完善的安全防护,确保信息的安全和私密性。 ?多业务性 云平台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需要支撑多用户、多业务的特征,保证基础资源在不同的应用和用户间根据需求自动动态调度的同时,使得不同的业务能够彼此隔离,保证多种业务的同时良好运行。 ?自主可控 云平台建设在产品选型中,优先选择自主可控的软硬件产品,一方面保证整个云计算中心的安全,另一方面也能够促进本地信息化产业链的发展。 支撑平台技术架构设计 图支撑平台技术架构 支撑平台总体技术架构设计如上,整个架构从下往上包括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云计算平台资源层、云计算业务数据层、云计算管理层和云计算服务层。其中: ?云计算基础设施层:主要包括云计算中心的物理机房环境; ?云计算平台资源层:在云计算中心安全的物理环境基础上,采用虚拟化、分布 式存储等云计算技术,实现服务器、网络、存储的虚拟化,构建计算资源池、 存储资源池和网络资源池,实现基础设施即服务。

云平台建设方案v0.1

虚拟化项目解决方案 一、项目背景 随着“阳光司法”的不断建设,目前用户已经拥有十几台服务器,由此产生整体能耗高、服务器管理不统一且计算机资源使用效率不高、业务系统会因单台 服务器硬件的故障而中断服务等问题,鉴于以上种种的弊端,实现虚拟化和存储资源整合迫在眉睫。因此,用户拟利用当今先进技术对服务器资源进行整合和集约化开发利用,构建一套虚拟化运行和管理平台,从而实现单一控制点管理的虚拟基础架构,并能监控虚拟机及其主机的性能,减少人工对服务器干预,智能实现自动化的负载均衡以及自动进行IT资源动态分配。 需求分析 目前用户拥有的服务器数量、配置:

ML570 MP 2.83GHz 务器 8 HP ML570 1*XE0N MP 2.83GHz 4 300G Win XP 法庭 9 IBM X3850 2*E7420 8 135.9G+292.97GB+279.40G Win dows2008 OA 135.9G 一楼 10 HP DL380 1*X5650 2 137G LINX操作系 统 法庭 11 IBM X 3850 2*E7420 8 300G Win dows2008 法庭 12 戴尔服 务器: 4*E5620 24 500G LINX操作系 统 法庭 以上服务器均做RAID 1 存在的问题: 主要问题问题描述 1成本高 硬件成本较咼。 运营和维护成本高,包括数据中心空间、机柜、网线,耗电量,冷 气空调和人力成本等。 2可用性可用性低,因为每个服务器都是单机,如果都配置为双机模式成本 更咼。 系统维护和升级或者扩容时候需要停机进行,造成应用中断。 3缺乏可管理性数量太多难以管理,新服务器和应用的部署时间长,大大降低服务 器重建和应用加载时间。 硬件维护需要数天/周的变更管理准备和数小时的维护窗口。 4兼容性差系统和应用迁移到新的硬件需要和旧系统兼容的系统。 1、系统设计思路 在数据中心进行虚拟化整合时,往往涉及到利旧和重新建设两种建设思路。 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采用利旧的建设思路存在的问题是: 1、目前服务器共有13颗物理CPU购买非常多的VMwarelicenee,费用较 高; 系统设计

市级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市级视频云支撑平台 新媒体运营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二、项目背景及分析 (3) 三、项目总体规划设计 (4) (一)技术平台方案 (4) 1功能概要 (4) 2总体拓扑 (4) 3功能设计 (6) 3.1.内容采集及收录系统 (6) 3.2.在线视音频处理及管理系统 (7) 3.3.内容集成运营及管理系统 (10) 3.4.搜索引擎系统 (12) 3.5.用户管理及统一认证系统 (13) 3.6.技术运行及监控管理系统 (14) 3.7.基础运行及接入访问支撑系统 (15) 3.8.第三方系统对接系统 (17) 3.9.机柜及IDC相关资源 (18) (二)技术运行服务 (19)

一、项目概述 本项目旨在通过一整套完备的视频云业务支撑平台的支撑,实现XX市云计算中心视频云支撑平台基于PC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业务产品的运行支撑,同时具备向更多终端和服务平台扩展的能力。传统媒体内容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更加广泛和有效的传播,同时实现新媒体平台对传统媒体平台在内容、技术等全方面的反向辅助支撑,项目业务运行、运营具备通用的服务能力,具备面向基于视频业务的跨行业支撑服务能力。 XX市云计算中心视频云支撑平台新媒体业务方案项目主要包含了业务运营及技术支撑平台两大部分内容,业务运营主要是指产品策划设计、产品业务运行、技术运行支撑及业务运营等内容,技术支撑平台主要包括项目建设及日常运行所需的带宽、服务器等技术资源以及全面的平台系统,在完备的技术平台和技术资源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化的人员及制度等运营能力建设配备,实现从内容源采集、标准化处理、存储、产品化运营、多渠道发布的内容全流程运营,支撑起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电视、以及传统媒体的全媒体形态覆盖。 项目建设分为技术系统建设和业务体系建设两大部分,由于项目涉及的相关资源及规划与业务的发展规模紧密相关,故项目在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弹性可扩展,本次方案设计在支撑能力上的相关指标包括: 技术系统方面: (1)具备最高10000人直播视频并发支撑能力(需对接CDN) (2)具备每天10万视频浏览量(VV)的业务支撑能力 (3)具备每天20万页面浏览量(PV)的业务支撑能力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与设备配置上都就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就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案

视频云平台解决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视频云转码平台解决方案 1背景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网民规模的不断增加,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网络视频新媒体已逐渐称为中国应用最广泛的网络服务之一。 由于网络电视台集图片、影像、视频为一体的集成性、互动性和开发性的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弊端,在广电总局的大力推动下,从国家级媒体到地方市广电单位都越来越重视网络新媒体的建设。网络电视台已不但是和观众沟通、开展节目宣传的一种重要手段,而且也越来越多地成为广电部门广告等增值业务的网络延伸。 2方案设计 网络电视台建设不能仅仅定位为简单的广播节目的直播及录制节目的再点播,更要经过项目的建设以网络视频内容管理和运营为核心,以流媒体技术为基础,集采集、编辑、播控、管理、发布于一体,支持多屏合一和互动高清应用的多业务应用网络新媒体平台。整个平台应全面涵盖从内容的生产、加工、管理、多屏分发到客户端应用的整套流程,具备管理功能强大、级别控制严格、高度安全稳定、操作简便易用等特点。 网络电视台应具备以下功能:

◆能够实现网络电视台多种视频业务应用,包括网络视频直 播、网络视频点播、时移回看、虚拟直播、直播收录等多 种应用。 ◆提供界面更友好、功能更强大、操作更简便的内容生产系 统,能够满足网台基本快速编辑、转码生产等业务需求; ◆采用先进的编转码技术,支持高清、标清等多种视频流的 播放; ◆能够提供多码流视频,支持用户根据自身网络速度条件及 屏幕大小选择合适的分辨率进行收看,有效提升流畅度; ◆整个平台实现统一的在线视频的播控及管理,能够实现灵活 的直播、点播、时移等视频播出控制,并能有效地将站内所 有视频系统架构统一,使得系统能够资源复用,易于管理。 ◆能够实现多屏合一,支持 PC、TV、Phone 等多终端接收。 ◆采用 Flash P2P 与 CDN 结合的先进技术手段,有效降低源站 带宽费用; ◆提供高性能的、轻量型且极具表现力的客户端播放器,具 备主流媒体播放器的所有功能,包括多码率选择、智能预 览、画质选择、画面大小调整等,给用户带来极致的视听 体验。 ◆提供基于运维需要的多个辅助支撑,如数据统计分析、系统 监测报警等功能。

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最新版】

智慧政务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加强职能监管,使政府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智慧政务将以现有电子政务网为基础,推广智慧政务云平台建设;构建全市机关共享使用的信息资源平台,整合各部门延伸到区、社区和基层企事业单位的纵向网络;整合所有政府部门的电子政务工作,建立统一的数据交换和资源共享平台,全面推动电子政务应用、信息的大集中;完善人口基础信息库和法人基础信息库。在此基础上,打造“政务公开、联网审批、责任追溯、智慧决策”的智慧型、服务型政府。 方案概述 智慧政务是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通过监测、整合、分析、智能响应,实现各职能部门的各种资源的高度整合,提高政府的业务办理和管理效率;加强职能监

管,使政府更加廉洁、勤政、务实,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形成高效、敏捷、便民的新型政府,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企业和公众建立一个良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方案介绍 为满足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打造开放、融合、高效、透明、绿色、安全的服务型智慧政府的需求,通过在政府行业多年的辛勤耕耘,深刻理解政府行业所关注的重点需求,有针对性的推出智慧政务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不仅包括基础网络部署,更涵盖了立体安全规划、政务云计算建设、政府协同办公在内的方方面面。在整个新IT建设中,以云网融合为基础架构,支撑底层的数据接入传输、上层的业务互通及

业务平台的数据处理,能够同时保障海量业务数据的高效运行、网络资源和安全准则的平滑演进以及面向应用的可定义随需而变。 基础平台:政务云平台 传统政务项目,通常是政府各厅局委办自建、自用、自运营的模式,从基础设施、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到运营维护都有各厅局委办申请资金建设,供应商销售相应的软硬件产品。与传统项目不同,政务云平台建设采用的是云服务申请模式,各厅局委办不再关注基础设施软硬件平台的搭建,而是向云服务提供商租用云资源,直接在云资源上部署政务业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 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 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计算平台 解决方案建议书 北京时代凌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5年

目录 第1章项目概述和需求分析 (6) 1.1项目概述 (6) 1.2现有IT环境遭遇的挑战 (7) 1.2.1 IT规模增长导致传统IT模式建设和运维成本的增加 (7) 1.2.2庞大的系统使得管理难度增大p (9) 1.2.3业务不间断和灾难恢复越来越难 (9) 1.2.4传统的静态系统平台无法满足业务的快速变化需求 (10) 1.3建设云平台的意义 (10) 1.4需求分析 (11) 1.5建设目标 (12) 第2章云平台建设原则和总体方案 (13) 2.1建设原则和成果 (13) 2.1.1建设原则 (13) 2.1.2建成效果 (15) 2.2项目建设思路 (17) 2.3云平台系统整体方案 (18) 2.2.1系统总体架构图 (18) 2.2.2虚拟化层 (20) 2.2.3运营管理平台 (22)

2.2.4云数据中心系统整体拓扑设计 (23) 第3章系统方案详细介绍 (26) 3.1管理简便的层次化系统结构 (26) 3.1.1系统的层次化结构 (26) 3.1.2部署时层次化结构注意点 (29) 3.2强大的计算资源管理 (30) 3.2.1动态扩展的物理资源管理 (31) 3.2.2灵活实用的虚拟机管理功能 (33) 3.2.3智能的动态载荷管理 (36) 3.2.4个性化定制的计算服务类型 (37) 3.2.5高效便捷的模板、镜像和快照管理 (39) 3.3兼容全面的存储资源管理 (47) 3.3.1一级存储 (49) 3.3.2二级存储 (51) 3.3.3弹性块存储 (51) 3.4一体化的网络安全功能 (54) 3.4.1强大的VLAN功能 (55) 3.4.2高效的路由功能 (57) 3.4.3实用的NAT功能 (60) 3.4.4安全的防火墙功能 (61)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能够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能够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

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能够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都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流量模型从纵向流量转换成复杂的多维度混合的方式,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处理能力,满足PB级别的数据处理请求,具备对突发流量的承受能力。 6、开放接口 为保证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能够被云平台良好的调度与管理,要求系统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能够经过API接口、命令行脚本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与策略下发。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建设方案 云平台 云平台建设原则 1、标准化 当前云服务在整个信息产业中还不够成熟,相关的标准还没有完善。为保障方案的前瞻性,在设备选型上力求充分考虑对云服务相关标准的扩展支持能力,保证良好的先进性,以适应未来的信息产业化发展。 2、高可用 为保证数据业务网的核心业务的不中断运行,在网络整体设计和设备配置上都是按照双备份要求设计的。在网络连接上消除单点故障,提供关键设备的故障切换。关键设备之间的物理链路采用双路冗余连接,按照负载均衡方式或active-active方式工作。关键主机可采用双路网卡来增加可靠性。全冗余的方式使系统达到电信级可靠性。要求网络具有设备/链中故障毫秒的保护倒换能力。 具有良好扩展性,网络建设完毕并网后应可以进行大规模改造、服务器集群、软件功能模块应可以不断扩展。 良好的易用性。简化系统结构,降低维护量。对突发数据的吸附,缓解端口拥塞压力,能保证业务的流畅性等。 3、增强二级网络 云平台下,虚拟机迁移与集群式两种典型的应用模型,这两种模型均需要二层网络支持。随着云计算资源池的不断扩大,二层网络的范围正在 逐步扩大,甚至扩展到多个数据中心内,大规模部署二层网络则带来一个必然的问题就是二层环路问题。采用传统的STP+VRRP技术部署二层网络时会带来部署复杂、链路利用率低、网络收敛时间慢等诸多问题,因此网络方案的设计需要重点

考虑增强二级网络技术(如IRF/VSS、TRILL等)的应用,以解决传统技术带来的问题。 4、虚拟化 虚拟资源池化是网络发展的重要趋势,将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运营成本。应有效开展服务器、存储的虚拟资源池技术建设,网络设备的虚拟化也应进行设计实现。服务器、存储器、网络及安全设备应具备虚拟化功能。 5、高性能 由于云服务网络中的流量模型发生了变化,随着整个云平台相关业务的开展,业务都分布在各个服务器上,流量模型从纵向流量转换成复杂的多维度混合的方式,整个系统具有较高的吞吐能力和处理能力,满足PB级别的数据处理请求,具备对突发流量的承受能力。 6、开放接口 为保证服务器、存储、网络等资源能够被云平台良好的调度与管理,要求系统提供开放的API接口,云计算运行管理平台能够通过API接口、命令行脚本实现对设备的配置与策略下发。 7、绿色节能 节能减排是目前网络建设的重要系统工程之一,从网络机房的整体能耗来看,IT设备运占到30%,空调等制冷系统约占45%,UPS、照明等辅 助系统约占25%。所以作为IT设备的节能,不仅要考虑本身能耗比较低,而且要考虑其热量对空调散热系统的影响。应采用低功耗的绿色网络设备,采用多种方式降低系统功耗。 云平台建设目标 1、支持PB级数据存储,保障访问高速、安全 2、完善的容灾备份机制

视频云存储平台建设方案

视频云存储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1 项目概述 (4) 1.1 项目概述 (4) 1.2 多种方案技术详细对比 (6) 1.3 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7) 1.4 原有系统架构 (7) 1.5 项目设计标准与依据 (8) 1.6 项目建设目标 (9) 1.7 系统优势 (10) 2 系统总体建设方案 (11) 2.1 项目系统总体网络架构 (11) 2.2 系统建设 (13) 2.3 系统需求 (15) 2.4 系统架构和模块描述 (15) 2.4.1 执法记录系统 (16) 2.4.2 云存储系统 (16) 2.4.3 云传输中心端 (17) 2.4.4 流媒体服务器集群 (17) 2.4.5 客户端 (17) 3 系统方案详细介绍 (18) 3.1 云存储方案 (18) 3.1.1 云存储系统简介 (18) 3.1.2 系统基本组成 (19) 3.1.2.1 cStor分布式文件系统 (20) 3.1.2.2 存储访问接口 (21) 3.1.2.3 管理监控中心 (21) 3.1.3 系统优势和特点 (26) 3.1.3.1 高度可靠 (26) 3.1.3.2 高度可靠 (27) 3.1.3.3 优异性能 (27) 3.1.3.4 无限容量 (27) 3.1.3.5 在线伸缩 (27) 3.1.3.6 通用易用 (28) 3.1.3.7 智能管理 (28) 3.1.4 关键技术 (28) 3.1.4.1 负载自动均衡技术 (28) 3.1.4.2 高速并发访问技术 (29) 3.1.4.3 高可靠性保证技术 (29) 3.1.4.4 高可用技术 (29) 3.1.4.5 低功耗存储技术 (30)

云平台建设方案目标

云平台建设侧重点不尽相同,因此其目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差异,中裕磐云的如下目标: 1、支持PB级数据存储,保障访问高速、安全 2、完善的容灾备份机制 3、提供完整的故障预警和处理机制 4、提供弹性计算、自动扩充存储空间功能 5、提供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和数据展现工具 6、部署CDN 云平台建设思路 云计算主要分为三种服务模式:SaaS、PaaS、IaaS。SaaS主要将应用作为服务提供给客户,IaaS是主要是将虚拟机等资源作为服务提供给用户,Paas以服务形式提供给开发人员应用程序开发及部署平台。 1)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 Saas是最为成熟、最出名,也是得到最广泛应用的一种云计算。可以将它理解为一种 软件分布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应用软件安装在厂商或者服务供应商那里,用户可以通过某个网络来使用这些软件,通常使用的网络是互联网。这种模式通常也被称为"随需应变(on demand)"软件,这是最成熟的云计算模式,因为这种模式具有高度的灵活性、中裕磐云已经证明可靠的支持服务、强大的可扩展性,因此能够降低客户的维护成本和投入,而且由于这种模式的多宗旨式的基础架构,运营成本也得以降低。 2)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 PaaS提供了基础架构,软件开发者可以在这个基础架构之上建设新的应用,或者扩展已有的应用,同时却不必购买开发、质量控制或生产服务器。中裕磐云研发的App PaaS Structure 可以在此基础上很方便的扩展服务模块。 3)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架构即服务) IaaS通过互联网提供了数据中心、基础架构硬件和软件资源。IaaS可以提供服务器、操作系统、磁盘存储、数据库和/或信息资源。IaaS的主要用户是系统管理员。 中裕磐云云平台总体拓扑结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