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一、解释名词:

中国编辑出版史:顾名思义就是编辑出版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国编辑出版史是一门以中国编辑出版事业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研究内容的学科。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文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图书是人类记载事实、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由记录载体和表达一定知识内容的记录符号(主要是文字)组成。

编年体: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实录:实录是一种编年体大事记,记录各朝皇帝在位时的史事,作为编修国史的基本史料。

类书: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

总集:是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

唐代三大类书: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以及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三者合称为唐代三大类书

三通: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杜佑《通典》合称“三通”。

印刷:所谓印刷,是指用油墨把反体或翻转的文字或图形翻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表面上去的技术。

摹拓:所谓摹拓,就是把石碑或器物表面上刻写的文字或图形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方法。

官刻: 政府刻书的统称,指由中央政府机关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印刷出版活动。

家刻: 是指由私人出资校刻书籍的出版活动,所刻书籍称为“家刻本”或“家塾本”。

坊刻: 是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监本: 国子监是宋代中央政府主要的刻书发行机构,内设印书钱物所,主管刻印书籍和发行出售事务。后因名称近俗,改为书库监官。其所刻之书,史称“监本”。

套印: 是指用多种颜色印于一个版面的印刷技术,最早是在一块雕好的书版上,根据需要在不同部位分部涂上不同颜色进行印刷。

凸版印刷术:用图文部分高于空白部分的凸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皆属之。此处所讲的凸版印刷术,专指由西方传入的西方近代印刷术中的凸版印刷术。

平版印刷术:用图文与空白部分处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印版(平版)进行印刷的工艺技术,主要包括石印、珂罗版印刷和胶版三种印刷方式。中国发明并延用1000多年的传统印刷

凹版印刷术:指在平面利用雕刻或腐蚀的方法,使图文凹陷,着墨后将凹陷部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技术。根据制版方法的不同,可以分为雕刻凹版、蚀刻凹版和照相凹版三种。

二、基本知识:

我国早期形态的图书:

中国古代早期形态的图书,是指殷商和西周时期以甲骨、青铜为载体形成的文字记载,主要为甲骨卜辞和青铜铭文。

先秦古书编次和传播的特点,

先秦时期,由于长期处于战争状态,社会发展缓慢,书写材料笨重,加之各国文字存在差异,图书需求的市场一直未能形成,其图书文献的传播是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抄录的方式进行的。首先,当时的著述文字大多单篇或数篇抄录传世。其次,这种抄录具有随意性。

蔡伦对造纸术的贡献:一是扩大了造纸原料的范围,二是改进提高了造纸的工艺,三是提高了纸的质量。

秦汉时期图书传播的方式:

秦汉时期,书籍的载体以简帛为主,传播方式以抄录为主。

由于简帛贵重,传抄需要花费相当的财物,抄录书籍供阅读收藏,对普通人而言,仍然只是一种奢望而已。

两汉时期,书籍的传播流通不仅受到资费的影响,而且有着政治因素的限制。汉成帝时,东平王刘宇以叔父的身份上疏求诸子及《太史公书》,而汉廷不许。由于书籍不易得到,抄写又多费资财,于是就出现了仅从全书中抄录出自己喜欢或有用的一部分,以便诵读、收藏的抄录方式。这样的抄录方式,民间采用,朝廷王室亦往往用之。

北魏时期的三大名著:我国最早的一部完整的、有科学价值的农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具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地理著作——郦道元的《水经注》,记北魏洛阳佛寺兴废历史的史志类著作——杨衔之的《洛阳伽蓝记》。

南北朝时期出现的三大名注:裴松之的《三国志注》、郦道元的《水经注》、

刘孝标的《世说新语注》。

宋代的四部大书:

《文苑英华》:文章总集

《太平御览》: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翰林学士李昉奉诏主纂,扈蒙、王克贞、宋白等13人参与修撰。

《太平广记》:小说类图书,全书分为神仙、女仙、道术、方士、童仆、奴婢、幻术、妖妄、神、鬼、草木等92类、150多小类,保存了大量有关古代小说和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方面的宝贵资料。

《册府元龟》:是以部以历代君臣事迹为核心内容的类书,真宗赵恒又诏令编成反映政事历史的专门性类书。

两宋时期全国著名的三大图书出版中心: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蜀,以杭州为中心的两浙,以建阳为中心的福建。

北宋的四大刻书中心:开封、杭州、建阳和蜀地。

历史上两部最大的写本巨典:《永乐大典》《四库全书》

汲古阁:明代常熟文人毛晋创办的用于珍藏和刻印古籍善本的工场。

《新青年》: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文学。

《申报》:1872年,英国商人美查的中文商业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这是国内最早的日报。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成立于1897年。创办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凤池,集资3750元,购置印机数架,设址江西路北京路首德昌里末街3号,次年因房屋失火而迁北京路庆顺里。

印刷工场主要承印商业簿册和报表,故名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在我国近现代编辑出版史上具有独特的贡献。进入民国时期,能够跟

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握出版方向,紧密配合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创办新刊物,编刊大量反映新思想、新文化内容的书籍。

民国时期的大型知名出版物中,几乎在所有种类上都能看到商务的标记,如期刊中的《小说月报》、《东方杂志》等。

更为重要的是,商务印书馆为出版界培养了大批专业编辑出版人才,纵观民国时期知名出版机构的创办者或主持人,大多数有在商务印书馆工作的经历。

商务印书馆由初创时以经营印刷业为为主的小型企业,到民国时期逐步发展成为集编辑、出版、发行为一体的规模巨大的新式企业,张元济为商务印书馆的这一历时性发展建立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中华书局;

中华书局是我国现代重要的民营出版发行机构,1912年元旦成立于上海。书局的创办与教科书有关。1911年,面对革命风暴席卷全国的政治形势,商务印书馆在确定新学期教科材的编印问题上采取了保守的决策:照印符合清学部规定的旧本。而此时在商务工作的陆费逵却另有考虑,他认为反清革命的成功与时不会太远,应该抓住这个难得的时机,迅速编印一套革命胜利后适用的新教科书。于是,陆费逵秘密约请商务同人编写新教科书的各种具体问题,并逐步付诸实施。1911年10月武昌起义时,新教科书已印好十之八九。于是,新书局的诞生水到渠成。作为合资经营的出版企业,中华书局最初的资金为2.5万元,由陆费逵出任经理。民国新纪元的第一个春季,新学期开学时,中华书局的《新学制教科书》、《新编国民教育教科书》大量应市。它们以五色国旗为封面,一举占领了国内主要的教科书市场,以“教科书革命”为口号的中华书局赢得了首战的全胜。接着,中华书局采取积极扩张的策略,在北京、天津、广州、汉口、南京等大城市吸引投资,设立分局,兼并文明书局和民主图书公司,自办印刷所和发行所。至1916年,资本已经达到160万元,成为国内仅次于商务印书馆的第二大民营出版社。综观中华书局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总经理陆费逵的执掌之功不可没。

民国时期,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书籍和刊物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主要有:⑴教科书,共计编辑出版各科各级教科书400余种,在民国时期的出版界独占鳌头。

⑵社会科学类书籍,总计编辑出版数千种,几占民国时期出版书籍总数的一半。

⑶杂志,先后创办编刊20余种,其中的《大中华》、《中华教育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学生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妇女界》、《中华英文周报》、《中华儿童画报》,有中华八大杂志之称。⑷工具书,以1915年出版的《中华大字典》、1936年出版的《辞海》最为著名。⑸古籍整理,以1930年出版的《聚珍仿宋版二四十史》,1926年起先后排印出版的聚珍仿宋版《四部备要》线装本2500册、精装本100册和平装本280册最为著名。

三、简答论述题:

1.孔子的编辑思想与原则;

[1]. 去除重复[2]. 述而不作[3]. 无征不信、多闻阙疑

2.《史记》的体裁与体例;

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3.《史记》的地位与成就;

1)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2)以人物为中心,视历史为整体

3)历史人物的活动都是有目的的,其起因,动力,过程,结果,都会表现彼此相连的历史环节。

4)成一家之言

5)始在书末各撰叙例,将著作完整的篇章结构明示于世,先秦古书编次不明的问题至此得到了有效解决,从而使古代书籍的编纂体例更趋完善,这在古代书籍编辑史上影响深远。

4.《汉书》对《史记》的继承与创新;

1)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继承史记的纪传史体,但是有所变更,如改书为志,撤世家入传,最重要的是变通史为断代史

2)刑法,五行,地理,艺文四志是班固的新创,《刑法志》《地理志》《五行志》开辟了司马迁没有涉足的史学研究领域。《汉书》十志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成功地展示了西汉一代的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最足以代表班固的创新能力,对后世纪传体史书书志部分的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

5.刘向父子编辑整理古籍的义例和程序;

<1>取本参校这里包括两项工作:收求一书的不同抄本;校勘文字。

<2>编次定名编订名次,是刘向整理活动中的编辑程序,包括删除重复篇目、编定篇目先后次序、确定书名三项内容。

<3>撰写叙录其内容一般包括校定本篇目、校勘编次情况、作者生平及书籍的基本内容等。

<4>杀青缮写这里的“杀青”,是指定稿并书于竹简。缮写,是指经皇帝审定后书于缣帛。<5>分类编目

6.刘氏父子编纂整理活动意义和影响;

是我国文化史上首次对先秦以来流传的文化典籍所进行的大规模整理、编校活动。其成果,从目录学上讲,造就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目录《七略》,创立了古代图书六分法分类体系和叙录体图书题解形式;从编纂学上讲,使先秦以来流传无序的古书得以新貌面世,并在编纂体例上给后世的编辑出版活动以极大的启示。《七略》的编纂,其意义和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现代史学家范文澜将其与《史记》并称为我国史学史上的辉煌成就是十分恰当的,因为二者都是西汉大一统时代的产物。

1)奠定古代目录学的基本框架和方法

2)开创古代书籍整理定著“新书”之例

7.两汉时期图书市场的萌芽;

两汉时期,朝廷在征书或鼓励民间献书的过程中,往往有赐以财物的措施,以确保献书活动的成效。以财物奖励献书之人,尚不具备商品交换的性质,但是其事说明当时人们对书籍具备交换的价值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由于统治者对书籍的重视,社会书籍生产量大增,这刺激了对书籍的社会需求,最终导致了提供书籍社会流通的中介场所——书肆的出现。由此观之,判定两汉时期图书市场已经萌芽的依据是成立的。

8.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籍传播扩大的具体表现。

1)佣书与书铺的图书贸易活动

2)私人藏书的繁荣

3)佛经的翻译与传播

9.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文化及技术条件;

就雕版印刷术的发明而言,纸作为书写材料得到广泛使用是一个最基本的物质条件,而要详细解析其具体过程,包括其中的文化技术因素,就必须追溯到战国时期的石印、摹拓技术和印章。

雕版印刷术就是拓石方法和印章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换言之,拓石方法和印章形式作为一种文化和技术的积淀,是雕版印刷术发明的基本条件。脱离这些条件,印刷术的发明是无从谈起的,这就是印刷术诞生在中国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

10.印刷术发明的意义;

印刷术的发明,宣告人类的文化知识传播活动进入了印刷新时代。印刷传播时代的标志就是印刷术的发明和广泛应用。进入印本时代,相对多的复本使宋代以来书籍亡佚情况大大改善。虽然今天宋代原刻本传世已经很少,但是宋刻原本的重刻本、翻刻本、影写本却大量存世,这正是得益于复制容易的雕版印刷技术。印刷术的推广应用,使图书生产进一步社会化、产业化,出版业逐渐形成,图书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由此带动了书籍编辑业务的进步、装帧样式的革新和图书广告的发展。可以说,唐五代以来古代书籍生产的发展,社会文化传播规模的扩大,都是以印刷术的应用为基础的。因此,印刷术的发明,无论对于书籍生产,还是对于文化传播,其意义都是十分巨大和深远的。

11.人类的传播活动的发展阶段;

人类的传播活动,从形式上讲,迄今共经历了口头传播、手写传播、印刷传播和电子传播四个历史阶段。

12.手写传播时代的特征;

在手写传播时代,书籍的生产只有人工抄写一种方式,费时耗力、差错率高是其基本特征。在这种状态下,书籍的复制量非常有限。图书复本稀少,首先难以形成大规模的社会传播潮流,不利于社会文化水品的整体提高;其次,造成图书流传保存的困难。

13.隋唐五代时期在编辑出版方面所发生的重大事件;

<1> 唐代民间书坊出现刻书业。

<2> 晚唐民间书坊业相对繁荣,直接导致了五代官刻和家刻的诞生

<3> 科举考试制度的确立,使编辑出版业侧重参考书。

14.《资治通鉴》的编纂体例、编辑方法及其重大影响;

1)编纂体例:严密周详,就记时、叙人、书事三大类内容的处理一一作出原则性规定。

2)编纂方法:《资治通鉴》的编写,大致分三个步骤:排列丛目;编写长编;删改定稿。编写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司马光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严格的选材、精心的考异、编制目录、完善史体、加工贯通、撰写附论。

3)重大影响:作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不但恢复了编年史体固有的历史地位,而且促进了其他史书体裁的发展。

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资治通鉴》已与《史记》一样,被人们并称为史学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而研究者代不乏人,使其成为一门专门学问,即“通鉴学”。

15.监本在古代出版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原因;

第一,国子监所刻,大多是经史类重要典籍,与宣扬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和政治文化政策直接有关,所以备受帝王的重视。几乎所有监本,都是皇帝直接下诏雕印的,而且经常成为皇帝赠书的来源。

第二,监本从校勘开始,就由馆阁学有专精的一流学者在文字上层层把关,先由负责校理的官员初校,再由覆勘官复校,然后送馆阁主管最后把关,三校官员的名衔最终一起刻印在全书卷末。在这种三校负责制下,参与者谁也不敢对皇命和自己的学术声誉掉以轻心。

第三,书法名家手写上板。雕版印刷首先要将文字书写在纸上,然后倒印上板,由工匠雕刻。监本自五代起,就由馆阁遴选书法名家担当此任,书法名家亲为监本写版,使览者有赏心悦目的美感。

16.宋代坊刻本的文化影响;

<1>与社会文化潮流互动

南宋以来,书坊刻书业应社会潮流而起,两者互动,规模不断扩大,坊刻本开始在社会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宋之建阳,就是坊刻本全面介入文化传播,与社会潮流互动的典型。

读书、讲学,需要的是儒家经典之作和科举讲习之书。南宋以刊行此类书籍得名的书坊不少,刻有九经的余仁仲万卷堂即是其中最著名者。这样的刻书风气一直影响到元代,叶德辉遗著《元私本考》就《四库全书》经部所录百余部元板书进行版本考录,其中1/4强属于坊刻,真所谓“五经四书泽满天下”。建阳书坊业的崛起,很快在当地形成了一个影响全国的书市。

<2>应社会民众需求而动

综观现存和见于著录的历代坊刻本,其中最多的是科举应试、日常生活和通俗文艺三大类。

唐宋以来,科举制度作为朝廷取士的主要手段,对社会具有深远的影响。社会围绕科举作出广泛反映,形成波及全社会的文化现象,成为“科举文化”。编纂大

量书籍,以备士子应试之需正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坊刻类书,还有一种属于民间生活日用百科全书型的。这类书籍切合家庭日常生活,流传广泛,翻刻频繁,与书坊大量刊行的医经方类书籍一起,充分体现了古代坊刻本适应社会需要的基本特色。

17.宋版书的文化价值;宋版书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宋版书是迄今存世最早的一批雕版印刷品,它们以实物的形式向后世昭示印刷时代初期图书编辑出版和社会文化传播的真实状况,具有不可替代性。其二,宋版书在书艺刀法、选纸用墨、版式行款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版刻艺术风格,为雕版印刷出版的发展创造了一个辉煌的起点。其三,宋版书近古,有的是直接从古写本转刻的,较好地保存了古书的原貌。随着印本书的普及,古写本逐渐湮没消亡,宋版书的学术价值不断得到凸现。以上三个方面,大致与善本书的标准——历史文物性、艺术代表性和学术资料性——相对应。以上是就宋版书的整体而言的,这并不否认少数宋版书在编辑出版时忽视质量、存在错漏的现象。所以,在使用中不能盲目崇信宋版书,而应该多作比勘。

18.元刻本的特点:

⑴书口多为黑口;⑵字体多用赵孟頫体;⑶多用简字、俗字。

19.明代刻书的特点:

1)文人与民间书业合作刻书。有的辑刻者为官宦或书坊主,有的则是与书坊有合作关系的江南文士。

2)随着通俗文艺类书籍的大量推出,刻书中版画插图成为时尚,开始出现结构复杂、形体美观的牌记。

20.《永乐大典》的价值:

1)保存了大量古书,引据材料皆直取全文,一字不易,全篇或全书抄录,所以,元代以前的书籍多赖以保存。

2)雅俗兼收,开编辑史上敕撰书籍绝无仅有之例。不但收录保存了很多古代科技类书籍,还打破传统儒家观念的束缚,大量辑录宋、元两代的小说,戏文和杂剧作品。

21.《四库全书》的编纂和流通的意义:

1.系统保存了古代重要的文化典籍,并扩大了这些典籍的传播流通。所收录的书都是从全国广泛征集的数万种图书中遴选出来的,并经当时的一流学者精心考订,自先秦至清乾隆间尚存和新版的重要典籍藉此得以以新的形式保存下来。江浙三阁向社会读者开放,读书人和藏书家纷纷入阁阅读、抄录各种平日难以寓目的善本,对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对传统学术作了全面的总结评价。在编修过程中,编纂官为每一种过目的书撰写提要,对作者生平、写作旨要、成书经过、内容篇章、学术价值等情况作出概述。提要原来粘贴在各书开卷副页右方,随书进呈。后来,各篇提要被分别辑出,汇编成200卷的《四库全书总目》,单行流传。

3.乾隆下令编修《四库全书》,是想通过大规模的征书和编修活动,完全禁除各类书籍中有碍满清统治的思想内容。

22. 民国时期民营出版机构及出版特色:

民国时期的民营出版机构: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世界书局,开明书店,良友图书公司。

出版特色: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国内出版业集中的上海出现了集编辑、印刷、发行于一体的、具有相当规模的现代出版企业。

商务印书馆:进入民国时期,能够跟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把握出版方向,紧密配合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创办新刊物,编刊大量反映新思想、新文化内容的书籍。更为出版界培养了大批专业编辑出版人才。

中华书局:编辑出版的书籍和刊物种类齐全,数量众多,主要有教科书、社会科学类书籍、杂志、工具书、古籍整理等等

世界书局:早期以小说为主,后来经陆谊高调整了以前只注重通俗小说的倾向,开始出版实用性图书,如工具书和文艺书刊等

开明书店:以广大青年为主要读者对象,大量出版文艺书籍,青年修养类图书,学生辅导读物,教科书和期刊等。它作为我国知识分子自行创办的出版社,首先考虑的是图书的社会效益。

良友图书公司:先后编辑出版了《良友画报》、《良友文学丛书》、《一角丛书》、《中国新文学大系》等书刊,在社会和学术界具有广泛的影响。

23. 新文学运动与编辑出版:

新文学运动以1917年1月1日《新青年》杂志第二卷第五号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同年2月1日第二卷第六号发表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自此以后,如大潮汹涌而来的新文学运动,孕育了大量文学报刊,文学报刊的出现又不断推进新文学运动的深入和发展。

1918年,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与1919年的《孔乙己》和《药》,这些控诉封建伦理道德吃人罪恶、揭发社会黑暗、暴露国民痼疾的现实主义小说,成为新文学运动最早的杰出成就。

新文学运动进入蓬勃发展的时代,在众多文学社团中,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和语丝社三家自成流派,而且在文学作品的编辑出版方面多有成就。

文学研究会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先后编辑出版了数种有影响的文学期刊和丛书,主要有《小说月报》和《文学研究会丛书》。

创造社与上海泰东图书局、光华书局合作,编辑出版了新文学运动中最早的新文学丛书《创造社丛书》,并编辑发行了一批文学期刊。

语丝社编辑出版《语丝》周刊

鲁迅的编辑活动鲁迅共担任过20种期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共编辑过11套丛书,编辑或参与编辑的各种书籍达76种,校阅的书籍有410余种,为我国现代编辑出版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4. 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过程:

20世纪初,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在介绍西欧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时,接触到了流传于欧洲大地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包括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及其学说。但基本上是片段的、零星的。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

必要的条件。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以李大钊为代表的一批长期在思考国家前途的先进知识分子很快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从十月革命胜利之际出现以《新青年》、《每周评论》为代表的宣传刊物到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恩格斯的部分著作在中国得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播。李大钊主编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号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专号,揭开了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历史新页。

1920年3月,李大钊倡导成立了“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夏天,上海成立了以陈独秀为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有关马克思主义的书籍的翻译和出版受到了重视。

1920年8月,上海“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发起人之一的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这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全译本,也是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单行本。该书的出版,在中国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出版传播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5. 1921-1927年大革命时期党的出版发行机构及其出版活动: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时期,先后设立了新青年社、人民出版社、上海书店和长江书店4个出版机构,出版发行了许多革命书刊。

新青年社:除了继续出版《新青年》杂志外,还出版过《新青年丛书》等。1921年底迁往广州,继续从事党的出版活动。

人民出版社:首先恢复了《共产党》月刊和《新青年》杂志,《新青年丛书》继续出版,并成立了人民出版社与新青年社分别在上海、广州编印书籍报刊。人民出版社主要出版马克思、列宁的著作。

上海书店:1923年,负责出版、发行党内所有的对外宣传刊物,如《向导》周刊、《中国青年》以及新青年社的出版物等。1924年,开始出版自己的新书,如瞿秋白的《社会科学讲义》、《国外游记汇刊》,恽代英等的《反对基督教运动》等。1925年五卅运动中,又建立了党的第一个印刷所——崇文堂印务局,承印《向导》、《中国青年》及上海总工会的宣传小册子和传单等,并出版《中国青年社丛书》6种,《向导》丛书4种。

长江书店:1926年11月在武汉成立,成为继承上海书店营业的党的公开出版发行机构,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新出和重版了《向导周报汇刊》、《中国青年汇刊》、《中国青年社丛书》、《马克思全书》、《列宁全书》以及毛泽东的《湖南农民革命》等著作50多种。

谈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

谈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作为北京印刷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在这学期我学习了王彦祥老师的《出版技能讲座》,通过聆听几位专业人士对出版现象的讲解,我在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学习上也有了自己一定的认识,对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应必备的知识结构也有了自己一定的了解。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掌握编辑出版学的基本理论知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学好出版学理论能规范我们对出版专业的认识,理论知识以思维逻辑和概念框架的形式向我们传达着出版学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让我们更好的去把握、描述和解释编辑出版中出现的现象。通过学习理论,我们能够拥有科学的思维方式,从而规范我们的出版实践活动。 其次掌握专业出版软件也是一名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所应必备的技能。在大三上半年,我们接触了indesign、pagemaker、dreamweaver、photoshop和方正飞翔等出版软件。我深刻认识到了网络科技对于编辑出版学的积极推动作用。“鼠标”大大的方便了编辑者的出版校对工作。通过各种相关软件,我们能有效的对版面进行设计,对图片进行美化加工处理,对文章能够实施快捷准确的校对。总之,我觉得精通这些相关软件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我们有义务也有必要加强自身对这些软件的学习。例如在大三的小学期,我们有设计模拟书的作业,通过indesign软件我们学会了排版,懂了了如何图文搭配,大致了解了一下出书的基本流程。我们可以知道新技术的应用为编辑扮演好自身角色提供了各种先进手段,同时,新技术成为编辑角色转变的推动力,技术创新带来的新领域要求广大编辑更加注重科学技术的伟大力量。 扎实的语言文化功底也是一个编辑出版专业学生所必备的技能。在处理作者稿件的过程中,如果一个编辑没有一定的文字功底,那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够较好的处理作者的作品。只有编辑自身的文化水平达到一定的程度,他才能够用理性的眼光去审读作者的作品,对稿件进行审核加工,使之能够达到编辑出版的要求。但是,我们也必须认清编辑和作者的关系。并不是所谓的能写好文章就能当一个好编辑,作者在感性思维和语言驾驭上可能有自己的特色,他们有自己的写作风格。因此,我们必须熟练运用出版知识,用理性的思维对稿件进行处理加工。 编辑出版学不是一门空洞的学问,它需要编辑涉猎多学科的知识。我们不仅

编辑出版论文选题参考

编辑出版基础理论研究 1.论编辑出版学科的特殊性 2.从传播学的“把关人”原理透视出版工作的若干环节 3.图书(期刊、报纸)发行与营销书目整理与分析 4.出版学的学科体系 5.编辑出版学书目整理研究 6.编辑与出版的关系研究 7.编辑出版史研究(选择一个角度) 8.编辑出版人物研究(编辑家、出版家等)研究 9.编辑出版机构(报社、杂志社、出版社等)的历史研究 10.编辑在文化建构中的功能研究 11.编辑的素质与精品培植 12.谈编辑的专业化 13.编辑审稿中的价值判断 14.创意在编辑实践中的作用 15.编辑思路与市场效应 16.网络时代的编辑特征 17.论编辑的创造性与前瞻性 18.编辑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 19.论编辑创造的特性 20.中外出版业比较研究(可细化角度,从图书、杂志、报纸等角度展开) 21.论选题与社会背景的关系 22.数字化环境下的读者研究 23.出版业与危机传播 24.易中天、于丹走红给出版业带来的启示 25.“盛世修典”理念探讨 26.论编辑组稿艺术 27.编辑与作者新型合作关系探索 图书编辑出版研究 28.编辑在图书营销管理中的定位 29.如何“做”好畅销书

30.从畅销书排行榜看市场走势 31.关于国家图书奖获奖情况的分析 32.中国人文类图书市场现状分析 33.影响图书成本的若干因素 34.图书发行业的改革与民营书店发展脉络 35.图书营销的外部环境分析 36.图书消费行为分析 37.图书市场调研策略 38.图书市场预测策略 39.图书营销策划与操作程序 40.图书营销的产品策略 41.图书营销的价格策略 42.图书营销的分销策略 43.图书营销的竞争定位策略 44.图书新产品的上市策略 45.图书营销的促销策略 46.图书营销的“势”战略 47.图书区域营销制度的建立与运作 48.图书营销计划的制订与运用 49.图书发行折扣的确定与运用 50.图书宣传炒作 51.图书直销研究 52.图书营销中的分销商辅助 53.参加图书订货会的策略 54.图书网络营销 55.图书品牌营销 56.图书营销中的出版服务 57.图书营销中的收款管理 58.图书俱乐部的管理与运作 59.图书连锁网络的建立与运作 60.图书营销的反盗版策略 61.图书营销的法律责任

编辑出版史复习笔记

编辑出版史复习笔记 一、填空 1、字书 《尔雅》:首创按容、性质分类释辞的体例,开古代词典之先河。 《说文解字》:我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编撰。 《方言》: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 2、《史记》和《汉书》 《史记》:第一部纪传体通史12本纪(帝王)、10表(大事记)、8书(天文、水利等)、30世家(贵族王侯)、70列传(不同阶层、职业) 《汉书》: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班固著。12帝纪、8表、10志、列传70 创新:1.变通史为断代史。2.改书为志。新创刑法、五行、地理和艺文四志,加上《食货志》一门,成功地展示了西汉一代的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 3、图书市场的萌芽:西汉已经形成自发的图书交换场所。1.槐市,汉长安市场名,在城东南,因其地多种槐树而得名,最初为官学学生进行书籍交换的综合市场,后被借用为官学的代名词。2.书肆,杂群书的书铺。3.书肆的出现,催生“佣书”——专职的抄书职业。后出现写经生:从佣书人中分化出一批专门抄写佛经的人。 4、初兴时期(晋南北朝) 政府主要的图书编纂机构是秘书监,设置有著作郎和秘书郎 《三国志》:晋初,著作郎寿著。 《文选》:现存最早的古代诗文选集型总集,南朝梁萧统所编。 《玉台新咏》:梁徐陵编。供皇宫后庭歌咏的诗歌总集。徐陵与郭茂倩并称“乐府双璧”,与庾信齐名。 韵书:古代最早的韵书是时期登所编的《声类》和西晋吕静所编的《韵集》。 《文心雕龙》: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勰撰,探讨文学创造与批评的原则方法等《诗品》:钟嵘撰,是一部专论五言诗创作的诗论专著,南朝 《齐民要术》:贾思勰撰,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 医学专著:西晋王叔和的《脉经》是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涓子鬼遗方》南北朝时期三大名注:裴松之《三国志注》,郦道元《水经注》,孝标《世说新语注》

《中外出版史》复习特别编辑

1.《说文》云:“牍,书版也。”所谓版,是指古代书写用的木简。 2.战国末期,吕不韦将《吕氏春秋》一书公布于咸阳门前,这就是一种早期的出版活动。 3.《熹平石经》是儒家经典最早的官定本。 4.1702年在英国创办了第一份日报,报名是《每日新闻》。 5.天一阁是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后来成了乾隆为藏《四库全书》而建七阁的范本。 6.清代康熙年间官私编修了多部大类书,影响最大、体例最完备的当数《古今图书集成》,被国外称之为《康熙百科全书》。 7.关于汉字的产生,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成书于战国时间的《世本·作篇》中就有:“黄帝使仓颉作书。”的记载,美国作为也将此“作书”人奉为12大文化圣人之一。 8.在陶器上刻画的符号和文字称为陶文,春秋战国和秦砖汉瓦上的这种文字,是研究我国书法艺术的重要资料。 9.《周易》包括本经和易传,是我国最古老最神秘的一本占筮书。 10.《说文解字》一书中提到,秦始皇时定书体有八种,称为“八体”,分别是大篆、小篆、虫书、隶书、刻符、摹印、署书、殳书。 11.《资治通鉴》在编辑上有两大创新点:一是编纂并非一步到位,而是分三个步骤;二是辅助之作:《资治通鉴目录》、《资治通鉴考异》等。 12.印章的优点是用阳文反字可以印成白纸黑字,阅读效果好。 13.宋代四部大书为《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 14.清朝禁书按照三种方法分类处理,即全毁、抽毁和改窜。 15.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直接起因是分封问题,而实质上它是专制的封建思想在文化上的必然反映。 16.史官的主要职任是记录本国大事、编纂史书、“君举必书”。这一传统是在春秋时期形成的。 17.宋代校书对工作量的规定,称为“校雠日刻”。 18.史官所职掌有秉笔、执简、掌书、守典、奉法、决狱、册祝等时期。 19.毕昇发明活字印刷的史料记载在沈括写的《梦溪笔谈》一书中。 20.冯道刻印《九经》,使我国图书形式主流开始由手写本转变为印刷本,我国古代图书出版活动由此开始进入一个全新阶段。 21.我国写本书发展的鼎盛时期是隋唐时期。 22.元朝初年,王祯创造了木活字,他把这些技术和经验写成了《造活字印书法》,附在《农书》之后。 23.宋代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史上的黄金时代,形成了官刻、私刻、坊刻、寺观刻书和书院刻书五大刻书系统。 24.《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分别是清朝前期两套比较大部头且影响深远的类书和丛书。 25.1995年7月,美国人贝佐斯(Jeffrey Bezos)创立了亚马逊网上书店。 26.171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安娜法令》是世界上第一部正式的版权法。 27.大都、建阳、平水、杭州为元代的四大刻书中心。 28.“甲骨四堂”是指甲骨四堂是指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董作宾、罗振玉和王国维。 29.《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30.《国语》《战国策》是国别体。 31.《说文解字》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编者是东汉学者许慎 32.《甘石星经》是现存最古的天文学著作。 33.《方言》全称《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是我国第一部方言字典。 34.《文心雕龙》使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 35.《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 36.《脉经》我国第一部脉学专著。西晋、王叔和 37.《水经》是我国第一部技术河道水系的专著。 38.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39.甲指龟甲,骨指四蹄兽(牛)的肩胛骨,将文字刻记在上面称甲骨文

2020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表

2020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一览 表 “编辑学”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引起注意的新兴学科,目前还不成熟,但社会对编辑人才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表明了它的发展势头是好的。编辑出版学更偏重文科(科技编辑专业除外),要求有扎实的文字、语言功底以及编辑数字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一起来了解一下编辑出版学专业大学排名吧! 编辑出版学专业 排名 高校名称 开此专业学校数 1武汉大学542中国传媒大学543四川大学544北京印刷学院545浙江大学546北京大学547华东师范大学548南京大学549陕西师范大学5410安徽大学5411上海理工大学5412合肥师范学院5413武汉理工大学5414上海师范大学5415湖南师范大学5416河北大学5417河南大学5418南开大学5419浙江工商大学5420济南大学54 本科教育 本科生教育应按"大出版"观念宽口径地培养复合型人才。随着通识教育、宽口径教育成为世界大学教育的潮流,中国教育部对高等教育的改革精神是要求压缩专业,强化素质教育、通才教

育。根据教育部的精神,中国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首先应进行专业整合,对分得太细的本科专业如编辑专业、出版管理专业、印刷专业、图书发行专业等,按照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的"编辑出版学"专业进行整合,以便明确教学重心,培养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其次是明确培养目标,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经济形势不断变化以及WTO规则框架下,编辑出版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符合出版物编印发一体化的宽口径要求,注重培养系统掌握编辑出版理论知识与业务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练运用计算机等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精神,能从事编辑、出版、发行业务与管理工作以及教学与科研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研究生教育 硕士学位在中国学位体系中是一级独立学位。华中师范大学早在2000年就在文学院设立编辑出版学方向招收研究生,现在则在新闻传播学院的传播学(编辑出版学)硕士点招生。在设有编辑出版学专业的高校中,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的是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编辑、出版、发行,学生毕业后的学位是传播学硕士学位;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招收的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也是编辑、出版、发行,但授予的学位却是管理学硕士学位。其他高校招收的硕士研究生因其专业挂靠的学科不同而被授予不同的学位。这种状况在编辑出版学专业教育的

中国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中国编辑出版史 一、名词解释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朝政治和经济的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 2,杀青:将竹简放在火上将水分烘干,以防蠹朽的工序,在烘烤的过程中,新鲜的竹条上有水分的渗出,类似人的出汗,且颜色由青变黄,故又称汗青。 3,帛书:是指写在缣帛上的书籍,缣帛是丝织品,包括帛,素,缯,缣等,故帛书又称为素书或缣书。 4,藩刻体:指明代各地藩王所刻的书。 5,馆阁制度:在宋代修史时正式形成。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三馆,秘阁,崇文院统称馆阁,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兼有国家典籍的编校和收藏功能。 6,史馆制度:太宗贞观三年,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专职撰修五代史。另设史馆于门下省,开我国设馆修史之例。史馆的主要职责是受命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典志等,即官修史书。7,史官制度: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8,宋初的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9,坊刻: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10,殿本:武英殿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所刻大多为皇帝钦点之书,然后通过赏赐,颁行,发卖等多种渠道流通天下,世称殿本。 11,活字印刷术:毕昇总结雕版印刷术的经验,发明出活字印刷术,即先制成单字的阳文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2,陈起:从事编著、出版、卖书和藏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流通古藉数万计。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 二、填空 1,铜器铭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具有历史内容的篇章,又称金文。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第一部篇幅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明代 3,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清代 4,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5,内廷四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 6,唐代的四大类书:欧阳修《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虞世南《北堂书钞》 7,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通典》 8,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9,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东魏贾思勰 10,上海为孤岛时期出版的两部书:《资本论》,《鲁迅全集》 11,陆费逵中央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印制的竞争,《中华大字典》,《辞海》,《四部备要》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七略》,刘向,刘歆父子开创图书六分法体系。13,我国最早的一部地理书《山海经》

编辑出版学职业生涯规划书

职业生涯规划书 院系:人文与艺术学院 班级:14编辑出版学 姓名:曹嵩 学号:2014103363 一序言 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进入大学已经接近一年的时间了,在大学校园中我学到了很多的知识,并且在学习专业知识和基础知识的同时,我也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同时积极关注行业资讯,为将来的工作就业做好准备。通过一段时间来自己的了解和与老师们的交流,我渐渐的对于本专业的就业和求职方向有了一定的了解。 然而由于没有完整科学的分析和计划,我对于自己未来职业的认知仍然知识停留在表层。只知道将来或许会从事哪一方面的职业,会有哪些性质的工作。并没有深入的去了解具体要从事什么职业,要掌握哪些具体的技和专业知识外的综合技能。 通过本学期所学习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这一门课程,我学习带了如何运用科学的方式来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分析和规划。对于求职和就业有了更多的了解。经过课堂学习和课后的认知,我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和目前的就业环境进行了分析,再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后,我制定出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看似遥远实则很快将会到来的职业生涯提前计划准备,为自己毕业后顺利的找到自己满意合适的工作铺好道路。 二认识自我-展现自我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家庭条件一般。虽然生活在尽管不富裕却很和睦的大家庭里,但我一直感觉被家里人的爱包围下很幸福的长大的。对于父母的辛苦我一直身怀愧疚和感激的,他们是我好好学习的资本和无限动力,想要学有所成让他们以我为豪,好好工作给他们安逸的生活。 家庭从小就给了我文化熏陶,很小的时候家人就开始培养我阅读的习惯,鼓励我广泛的读书,我也逐渐的开始喜欢读书这件事情,对于阅读充满了兴趣。 由于从小开始对于阅读的喜爱,我在之后的学习生涯中,始终偏爱文科类的学科,在高中时也选择了文科作为将来的学习方向。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非常关注当下的畅销书和流行文化,对于文化行业始终保持着关注和热情。 高中时我选择了就读文史类学科,但忙于高中学习且受到当时的限制所以并没有针对具体的专业进行准备,但因为平时喜欢看小说和各类文学作品,广泛的阅读让我认知了很多的事物,所以我已经决定要从事文化传媒行业,理想将来的职业有作家,编辑,记者等等典型的文科职业。 高考后我经过报考这一阶段,对于专业的划分和学习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综合考量后我最终选择了就读编辑出版学这一专业。我选择这一门专业最初基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做出的选择,并没有很多的考虑自己和行业的状况。现在当我通过科学的分析方法对自我进行了仔细分析。 自我分析 1、性格方面:我的性格虽然谈不上外向活泼,也算乐观开朗。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从容的和陌生人进行交流,虽然并不能很快的与人打成一片,但是却能做到良好的沟通。虽然平

编辑出版学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编辑出版学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编辑出版学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编辑出版学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编辑出版学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中国编辑出版史复习提纲(大题).doc

1、什么是古文经学?今文经学?古文经学和今文经学有什么不同? 定义: 西汉初年,汉代儒家经籍中有两种写本:一种是汉初学者根据前辈学者口传,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文字写定的写木,称今义经;一?种是景帝以后陆续从古旧屋壁中发现、从民间搜集到的用先秦古文字书写的写本,叫古文经。汉代经学中研究、阐发今文经经义的学派为今文经学,研究、阐发古文经经义的学派为古文经学。 区别: 1.对孔子的态度不同。今文学派十分尊崇孔子,把孔子抬到相当高的地位,认为他是受 命的素王,是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而古文经学视孔子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先师, 偏重训诂,是史学家。 2.经典顺序不同。巾于今文家把六经当作一次创作的教材,故而将六经由浅到深依次排列;古文经学家则是按照六经产生时间的早晚来排列。 3.对五经性质的认识不同。今文经学用阴阳五?行观点阐释经义,讲谶纬神学,搞繁琐哲学。古文经学则认为五经是制度之书和道德训诫之书,记载了王道理想的制度,特别注重伦理等级规范。 4.在对政治问题的观点上不同。今文经学家多体现现实,为大一统帝国及君王统治之需, 提出符合汉王朝利益的政策观点等。古文经学派则不主张变革,与汉代的政治、现实问题联系不多。 2、宋版书有那些特点?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什么意义价值? 特点: 1.从版式来看。宋代早期刻书多半是四周单栏,后逐渐演变为左右双栏或四周双栏。版式疏朗雅洁,多止于八行款式。版心中往往标出书名、卷次、页码及刻工姓名,有的还标出字数。官刻木卷末一般镌刻有校勘人衔名,坊刻本则多有书耳和牌记。 2.从字体来看。宋代刻书多仿欧、颜、柳三家,尤以颜体最为时尚; 3.从用纸看。宋刻用纸品类繁多,大致有竹纸和皮纸两类,不少地方还用麻纸印书,文理坚致有韧性。此外,宋代刻本中还有用作废的官府公文的背而印书的,它一般用于地方官府印书。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编辑出版学专业介绍

中国传媒大学2018年编辑出版学专业介绍 1.编辑出版理论方向 本方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核心研究领域之一,着重研究编辑出版的基础理论和前沿发展态势,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新闻出版政策理论水平、深厚的编辑出版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级理论型人才。 本方向综合现代新闻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媒介编辑业务的理论、实践以及发展趋势,研究媒介出版业务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趋势,探索媒介编辑出版业务各个环节的发展特点及一般规律。相关学科为哲学、文化学、历史学、新闻学、传播学等。为了强化理论研究密切联系实践,要求每位学生至少要参加两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全面了解出版流程和出版的各个环节。 本方向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出版政策理论水平,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了解国内外出版业最新态势,并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毕业后可进入报刊社、出版社、广播电视台以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相关工作。 本方向师资队伍雄厚,并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第二导师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每位学生入校后均配备一名第二导师,均为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业界专家。除开设编辑出版理论、编辑出版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出版政策与法规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开设了出版前沿问题研究、编辑出版流程、媒介经营与管理等专业核心课程。 本方向鼓励新闻、传播、法律、社会学等非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生跨专业报考。 2.出版经营与管理方向 本方向是编辑出版专业的新兴热点研究领域。进入后改制时代,我国出版业在面临大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出版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需走出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成为新型的现代企业,出版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理论工作者和经营管理者们的高度重视。本方向旨在为出版业培养具有坚实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并具有一定创造才能的高级出版经营与管理人才。 本方向重点研究现代出版业经营与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探讨出版业管理创新、经营创新的先进经验,探索出版业经营管理的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出版企业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并且强调理论研究要密切联系实际,要求每位学生至少参加两个学期的专业实习,全面了解出版流程和出版的各个环节。

中国编辑出版史各章重点整理

第一章思考题 1、试析甲骨文的内容和价值(图书的起源) 内容:少数为记事刻辞,多数为殷商王室的占卜记录。 价值: 1) 可真实地了解殷商社会的方方面面; 2) 可与古文献和其他文物资料相比较印证考证历史; 3) 保存许多珍贵的科学和艺术资料、历法气象、图书音乐等; 4) 与金文、篆字、隶书一脉相承,可检视汉字的演变发展规律; 5) 早期图书在竹木简牍无存的情况下,可了解原始编辑活动。 2、为什么说殷商、西周时期的史官是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从商周时期史官的职守来看 1) 商朝史官负有记录先公先王世系和商王行事、言论及国家大事的职责; 2) 史官典藏朝廷的文献档案; 3) 周初外史有“掌达书名于四方”之责。 从史官文化的特点来看 1) 学在王宫,贫民百姓没有文化; 2) 职在史官,史官之外的官吏无权记录; 3) 记载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国家大事的方方面面; 4) 史官记录的目的是档案保存和向执政者提供国情咨询。 殷商时期史官的活动完成了我国早期图书文献的积累、编次和纂集,形成了我国早期编辑 活动中最早的编辑体式——编年体,外史“掌达书名于四方”的职责已涉及传播和出版问题。(这一段是早期编辑出版活动的意义) 综上所述,商周时期的史官是我国早期编辑活动的开创者和推动者。 第二章思考题

一、孔子编订六经的思想与原则 1、广泛搜集材料,去除重复 ● 搜集诗3000余首,最后编定为305篇的《诗经》 ?删掉重复篇目,按乐曲的正确音调进行篇章上的调整 2、述而不作 对待古代文化只是阐述而不进行创作,旨在传述历史的时候做到实事求是、尊重事实,不去篡改、歪曲历史事实。 3、无征不信、多闻阙疑 ?没有经过验证的证据,决不轻率下笔 ?对阙文切忌独断妄改 4、排除虚妄 强调实事求是。在编辑过程中,孔子对于没有见过的超自然现象和他自己无从探究无法理解的事物,从不提及。 二、试论述先秦古籍概貌及其编辑特点 先秦图书文献的编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主要成果:儒家六经、历史书籍、诸子著述。 出现许多新创的编辑体例:编年体、国别体、纪事本末体、谱录,以及语录体、专题、汇编等。 一、编年体 编年体例早在殷商时期就出现,但当时史官缺乏时间意识。孔子编次春秋,首次严格将史事发生的时间按年月日排列开来,开创了以注意时间的准确性和连贯性为特色的编年体史书编纂体例。《春秋》《左传》《竹书纪年》(以时间为中心) 二、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从“语”和“策”字来看,都是以记言为主兼以记事的史书,采用以国别为纲的编辑体例编辑成书,是为其记载各国诸侯言行的著述内容所规定的。() 三、纪事本末体(《铎氏微》《虞氏春秋》)

编辑出版学考研攻略

从考研的方向选择而言,主要分为专业方向(编辑出版学方向)、非专业方向的两类。非专业方向的主要有:传播学、新闻学、文学等相关学科。如省内高校中,武大属于编辑出版专业方向,武汉理工大学、华科大属于传播学方向,华师大属于新闻学方向。下面结合我所了解的情况,主要谈下编辑出版学方向的学科特点和备考事项。 一、编辑出版学考研学科特点 1、新 编辑出版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从历年考研情况来看,由于一般考生不太熟悉该专业,不知道或不轻易选择报考该专业,这就为本专业学生报考提供了竞争优势。而文学、新闻、外语等老牌专业,每年的报考人满为患,竞争激烈。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事实上,现在每年非该专业学生报考会占较大的比例。这说明非专业考生越来越认同和选择编辑出版学专业,尽管未进行专业课知识学习,还是大胆跨专业报考。因此,专业学生考研的竞争对手呈现出逐年增加的态势。 2、高 首先,编辑出版考研的报考学校层次较高,如省内的武大、华科、武汉理工大等重点大学,省外也是以名牌大学为主,如北大、清华、复旦和南开等高校。 其次,每年考研考生的总分高(指考生第一名得分高)。比较而言,中文、新闻专业的考研分数高,且密集度大,而编辑出版学考研总分高,有时还会超过前面几个专业,而密集度小。也就是高分和低分差距大,两极分化。这要求考生要有精益求精的态度,力争考得高分。结合05级编辑出版学考研情况来看,有一个考取武汉理工大学的同学总分比较高,排名第7,且被公费录取。而其它有几个同学的考研初试成绩过了国家线,也参加了复试,但未被录取,主要原因是总分不高,其初试总分排名名次刚上线,在复试惨被淘汰。 最后,研究生学习完成后可继续向博士和博士后的方向发展,毕业后多会进入高校、大出版机构等单位高就。 3、专 编辑出版学作为一门专业,有其自身的学科属性。首先,各课程基础理论和概念要比较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要把握专业学科的特点。 其次,要将专业知识与出版业发展、改革实践联系起来。考研专业课是获取高分的决定条件,专业课试题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在出版业实际中的应用,学习与备考则要有的放矢,时刻关注出版业现实问题。 最后,要能够全面、思辨性的分析问题。从去年的考研情况看,图书营销学课试题中出现了一些分析类题目,也称之活题,其特点是考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放性、探索性的思考出版业的具体问题,这需要在学习中反复练习,不断尝试,养成创造性、多维度看问题的学

中国编辑出版史——历史发展的印记

中国编辑出版史——历史发展的印记 ——读《绪论》浅感 08编辑出版班何璐 谈到文化,总是不能不联系到书籍等出版物的发行与传播,在当代中国,编辑出版已经是一个发展日趋加快的行业,然而我国对于编辑出版历史的研究依然有待进一不的推进和完善。读过了《绪论》这一章,对于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有了一些浅薄的感想想一吐为快。 中国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成,从未中断,这是世界公认的事实,也是我们民族值得骄傲与自豪的历史。在中国编辑出版史上,可以看到文化的兴盛与衰弱不断交替出现,可以看到朝代的更替与变换的影子,它反映着时代的兴衰。所以我认为,编辑出版这一文化领域的上层建筑物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并鲜明的反映了社会不同时期发展的状况。 根据历史阶段来划分,中国编辑出版史可以划分为:上古至西周的萌芽时期,春秋战国的草创时期,秦汉的奠基时期,魏晋南北朝的初兴时期,隋唐五代的发展时期,宋辽金元的壮大时期,明清前期的壮大时期,清代后期的变革时期和中国民国的斗争时期共九个阶段。从各阶段的形容定位不难看出,这基本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走向。 举例来说,商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刚刚起步,编辑出版业也在这个时期悄然兴起;秦汉王朝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开始形成,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有力的支持编辑出版业的进一步规范,编辑出版也进入了有计划的奠基时期,并初步成为封建君主统治国家的有力工具;隋唐时期我国进入了中国文化交流的鼎盛时期,中华民族内部和外部各国之间的交流空前频繁,封建经济高度发展,对文化的需求也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这决定了我国编辑出版事业的空前发展,卷轴制度日益完善,并向册页制过度。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标志着我国图书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将产生新的飞跃,编辑出版工作跨入了一个新阶段;宋辽金元时期,虽然中国社会大多处于动乱和纷争,但是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古典文化的发展达到鼎盛,图书形态已完成由卷轴制向册页制的过度;明清时期是封建制度达到鼎盛并日渐衰落的阶段,可以更清楚的看到经济因素对于编辑出版事业的影响,能够明确的把编辑出版业氛围兴盛和变革两个时期。总之,中国编辑出版史深深的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深刻的反映着社会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等等的变革和发展,是中国历史发展一条漫长而曲折的印记。 改革开放的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经济飞速发展,这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无疑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编辑出版业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绩。所以,当代编辑出版业的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产物,是社会的需要,是历史的车轮留给后人的财富。

编辑出版史

一、秦统一后的文化措施 ? 1. 书同文——推行统一的文字 ? 2.废私学,恢复官学 ? 3.焚书坑儒 刻石记功 ?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本纪 ?二、两汉的文化政策 ? 1.废止秦代对私学的禁令。 ? 2.明确宣布取消“挟书律”。 ?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4.广开献书之路,收集编整图书。 一、两汉政府的图书编纂机构 ?1.西汉,丞相萧何在未央宫督建了石渠阁、天禄阁、麒麟阁,作为皇家藏书和图书编校场所。 ?2.东汉,兰台、东观、仁寿阁、石室、宣明殿等成为重要的藏书及校书之所。 ?3.桓帝延熹二年(159),东汉政府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主持图书编校工作的政府专门官职——秘书监。 二、两汉时期的图书编校活动 ?(一)西汉初期的编校活动 ?(二)西汉后期刘向、刘歆的编校活动 ?(三)东汉时期的熹平石经 ?(四)东汉时期的东观修史——《东观汉记》 (一)西汉前期的编校活动 ? 1.“令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 ? 2.武帝令杨仆作《兵录》。 ? 3.后苍在曲台校书,随手札记汇成《后氏曲台记》 ? 4.汉宣帝喜欢申不害《君臣篇》,“黄门郎张子乔正其事”。 刘向和刘歆的编辑出版活动 ? 1.生平 –刘向(公元前77年-前6年),本名更生,字子政,汉代皇族楚元王刘交四世孙。 –刘歆(公元前53年-23年)字子骏,刘向的小儿子。 ? 2. 校理群书的步骤 ?(和平3年-建平2年) ?分工 –(1)广辑众本,补缺去重 –(2)校雠全文,厘正文字 –(3)编订目次,确立书名 –(4)杀青定稿,缮写上素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

一、解释名词: 中国编辑出版史:顾名思义就是编辑出版工作发展和演变的历史。中国编辑出版史是一门以中国编辑出版事业产生、发展、演变历史为研究内容的学科。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他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著作制成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文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图书是人类记载事实、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由记录载体和表达一定知识内容的记录符号(主要是文字)组成。 编年体:编年体是以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为顺序,来编撰、记述历史的一种方式。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 实录:实录是一种编年体大事记,记录各朝皇帝在位时的史事,作为编修国史的基本史料。 类书:是一种根据一定的意图,辑录群书中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按类别或韵目编排,主要供寻检查考的图书品种。 总集:是指汇集二人以上作品编纂而成的出版物,可分为全集与选集两种。 唐代三大类书:欧阳询的《艺文类聚》、徐坚的《初学记》以及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三者合称为唐代三大类书 三通:南宋郑樵的《通志》和元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与杜佑《通典》合称“三通”。 印刷:所谓印刷,是指用油墨把反体或翻转的文字或图形翻印到纸张或其他材料表面上去的技术。 摹拓:所谓摹拓,就是把石碑或器物表面上刻写的文字或图形复印到纸张上的一种方法。 官刻: 政府刻书的统称,指由中央政府机关及地方各级行政文化机构出资或主办的印刷出版活动。

编辑出版学专业调研报告

编辑出版学专业调研报告 一、简介 中国编辑出版学高等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经过二十年来的发展,在学科建设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教材建设与出版科研等方面取得了稳定的发展与长足的进步,为出版行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中国各高校设立的编辑出版学专业,侧重点不同,有的侧重于出版发行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学,有的侧重于编辑出版学,因此,中国的编辑出版学课程体系可分为图书出版发行学型、编辑学型、编辑出版学型三类。 二、课程体系 1、图书出版发行学型 图书出版发行学专业直接产生于图书发行业对专门人才的现实需要。随着书业行业的分工日益细密,印刷工艺、出版技术、营销和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的迅速更新,都需要具有专门能力的人才支持。 1983年,武汉大学和新华书店总店密切联系和相互合作,由国家教委批准,在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设立了图书发行学专业,专门为新华书店系统培养高层次人才。1987年该专业改名为出版发行学专业,不再局限于为新华书店系统培养人才,培养对象拓宽为出版发行行业培养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多分配到各出版社、出版物发行单位从事营销策划和市场管理等方面的工作。1998年,华中师范大学编辑学研究中心(出版科学研究中心)成立[1],从事编辑出版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后,1999年武汉大学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编辑学专业与出版发行学专业合并,改称编辑出版学专业。但在课程设置和学科体系方面仍强调突出书业企业经营管理的特色,注重学生经营管理能力的培养。在武汉大学设立图书发行学专业后,安徽大学也在图书馆学系设立了图书发行专业(曾经停办,后恢复招生)。 这一类型专业的课程体系,以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编辑出版学专业为代表,其核心课程有出版发行学基础、书业营销学、书业经济学、编辑理论、编辑实务、电子出版概论、书业企业管理学、书业财务管理、书业计算机应用、书业法律基础、图书学、期刊学、出版物市场管理、对外图书贸易、世界书业导论、中国出版史等。 为适应国家文化产业数字信息化的需要,2002年,武汉大学报请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电子与网络出版学专业,培养并输送数字出版方向的高级专门人才,该专业挂靠在信息管理学院出版科学系,招生对象为普通全日制本科生、全日制网络生和部分成人高等教育本科生。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系统的编辑出版学理论基础,掌握熟练的电子与网络出版技能,能在书报刊、音像、电子与网络出版发行单位从事出版策划、编辑制作、出版物营销与管理的高级专门人才。核心课程:政治、外语、高等数学、现代汉语与写作、出版学基础、编辑理论与实务、出版物市场营销、读者学、出版企业管理、出版企业财务管理、出版经济学、出版对外贸易、出版法规、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专业外语、国外出版导论、中国出版史、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电子出版导论、电子商务导论、编校软件应用、网络知识产权、操作系统原理、C语言、数据库及其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图象信息处理、多媒体信息合成、网页设计与网站建设、网络资源的组织与利用、网络信息安全、书业计算机应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2、编辑学型 编辑学型专业的发展是适应编辑理论与业务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一门新兴学科。1984年在胡乔木倡导下,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等几所高校开始试办编辑学本科专业。此后,清华大学、武汉大学、河南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上海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相继招收编辑学专业的本科生、第二学士生或者硕士生。据统计,在教育部1998年公布《普通高等教育本科专业目录》后,虽然有些高校的编辑学专业与出版发行学专业进行了

编辑出版史考试重点整理

编辑出版史重点整理 编辑:使用物质文明设施和手段,从事组织、采录、收集、整理、纂修、审定各式精神产品及其它文献资料等项工作,使之圆满进入出版程序者。 出版:出版是指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将着作制成各式的出版物,并使之进入流通领域,以保存和传播人类知识的社会专业化活动,包括排版、印刷、装帧和发售等环节。 图书: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图书的构成要素: (1)需要有被传播的知识信息 (2)记录知识的文字图像信号 (3)记载文字图像信号的物质载体 中国古代图书编辑出版史的特点 1.中国是文字和图书出现最早的国家之一,也是编辑出版活动最先发端的国家之一,而且一脉相承,从未中断 2.中国是文献载体材料众多,最先发明造纸术的国家,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扬长避短的创新精神 3.中国历朝政府重视包括编书、校书、刻书、藏书在内的图书事业,设立专门的编书机构,尤其重视图书作用的发挥——“皆务于治”,“重于教化”

4.中国古代的编辑活动具有编、着、校合一的特点,而且十分注重图书的质量,务实求真,辨伪、校勘、辑佚、版本等治书之学人才辈出,硕果累累 5.中国很早就编辑图书分类目录,建立起目录学,而且还具有“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 甲骨文的结构:叙辞、命辞、占辞、验辞 金文:刻铸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图书产生的条件: 1.有被传播的知识 2.有记录知识的符号 3.有物质载体 4.有必要的生产技术和工具 5.装帧形式 图书产生的时代:图书文献产生于夏代 原因: 1.夏代有文字 2.夏代有史官 编辑的主体及主要职责 主体: 夏代:太史令 殷商:史、太史、贞人、作册 周代: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

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编辑出版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编辑出版基础理论知识,系统掌握杂志、图书、网站、电子出版物和报纸的策划、编辑、制作、运营等业务技能;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杂志社、网络公司、出版社、报社、广电媒体、新闻宣传单位和文化企事业单位从事策划、编辑、制作、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编辑出版人才。 二、基本业务规格 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及政策,具有为社会、为公众服务的精神,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了解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等基本知识,并融会贯通至个人的学业中; 3.具有扎实的编辑出版理论知识基础,掌握编辑学、出版学、杂志学等核心课程所包含的编辑出版核心知识。在杂志、图书和网站的编辑出版方面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准,擅长于杂志、图书、网站的策划、编辑、制作、印刷与发行业务; 4.了解我国文化出版产业发展的相关方针、政策和出版法律法规,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熟练掌握纸质出版物和电子媒体的传播技巧; 5.具有较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达到CET-4水平; 6.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达到浙江省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水平。 三、基准学制四年 四、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编辑出版学 六、专业主干课程 编辑学、中国编辑出版史、全媒体出版、杂志学概论、杂志经营与管理、出版法规与版权贸易、书业经营与管理、数字出版理论与实务。 七、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最低学分为160学分,其中,普通教育课程31学分,基础教学课程46学分,专业教学课程35学分,公共选修课程11学分,实践教学环节27学分,素质拓展环节10学分。 编辑出版学专业教学安排表

编辑出版史复习资料(可打印修改)

中国编辑出版史 1、名词解释 1,甲骨文:甲骨文又称甲骨卜辞,记录和反映了商朝政治和经济的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文字。殷墟甲骨文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具 有完备体系的文字﹐殷墟甲骨刻辞是现今所见中国最早的时王记实文辞。 2,杀青:将竹简放在火上将水分烘干,以防蠹朽的工序,在烘烤的过程中,新鲜的竹条上有水分的渗出,类似人的出汗,且颜色由青变黄,故又称汗青。 3,帛书:是指写在缣帛上的书籍,缣帛是丝织品,包括帛,素,缯,缣等,故帛书又称为素书或缣书。 4,藩刻体:指明代各地藩王所刻的书。 5,馆阁制度:在宋代修史时正式形成。宋初,以史馆,昭文馆,集贤院为三馆,三馆,秘阁,崇文院统称馆阁,是国家的藏书机构,兼有国家典籍的编校和收藏功能。 6,史馆制度:太宗贞观三年,于中书省置秘书内省,专职撰修五代史。另设史馆于门下省,开我国设馆修史之例。史馆的主要职责是受命编修前代史书和本朝国史典志等,即官修史书。 7,史官制度:中国历代均设置专门记录和编撰历史的官职,统称史官。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 8,宋初的四部大书:《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册府元龟》 9,坊刻:指古代书坊的刻书活动,所刻图书称为“坊刻本”。 10,殿本:武英殿刻书始于康熙十九年,所刻大多为皇帝钦点之书,然后通过赏赐,颁行,发卖等多种渠道流通天下,世称殿本。 11,活字印刷术:毕昇总结雕版印刷术的经验,发明出活字印刷术,即先制成单字的阳文 反文字模,然后按照稿件把单字挑选出来,排列在字盘内,涂墨印刷,印完后再将字模拆出,留待下次排印时再次使用。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 12,陈起:从事编著、出版、卖书和藏书诸业,书铺所刻图书在当时负有盛名,流通古藉 数万计。以刻技精湛、字体俊丽、工料上乘,成为坊刻精品,为后世珍重。 2、填空 1,铜器铭文: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具有历史内容的篇章,又称金文。商代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第一部篇幅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明代 3,现存篇幅最大的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清代 4,古代规模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5,内廷四阁:北京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沈阳故宫文溯阁 6,唐代的四大类书:欧阳修《艺文类聚》,徐坚《初学记》,白居易《白氏六帖事类集》,虞世南《北堂书钞》 7,历史上第一部有关典章制度的通史:杜佑《通典》 8,现存最早的文学评论专著:《文心雕龙》南朝刘勰 9,现存最早的一部综合性农书:《齐民要术》东魏贾思勰 10,上海为孤岛时期出版的两部书:《资本论》,《鲁迅全集》 11,陆费逵中央书局和商务印书馆教科书印制的竞争,《中华大字典》,《辞海》, 《四部备要》 1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图书系统分类目录《七略》,刘向,刘歆父子开创图书六分法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