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中医自愈病的体会

自学中医自愈病的体会
自学中医自愈病的体会

自学中医,3年攻克乙肝,现身说法(精心原创)

乙肝, 现身说法, 中医, 自学, 攻克

自学中医,3年攻克乙肝,现身说法(精心原创)

如今国家卫生部,已经规定用人单位不可强制检查乙肝两对半,虽然社会歧视和误解在逐渐减少,但是这个病的治疗,还是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毕竟,中国还有3亿的乙肝人群,而且不可否认,我们这拨乙人的人生轨还是因为这个病而改变,比如:升学,婚恋,工作。于是,今日写下我的治疗经验,希望能够给更多患者带来启发,也算是为社会做了贡献。要感谢,互联网这个发明,我当初也是因为网络的便利,才能找众多相关宝贵的医学资料。

回首我的整个青少年时代,我从来就没有那一天,感受过做为一个青少年,而应该拥有的快乐特质,相反,如同一个老年病号一样的萎靡和孤独,不用笑,这真的是毫不夸张,从小就不敢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最后连正常的社交活动也不愿参加,不敢交女朋友怕传染别人,找工作不敢找正规单位怕查血,每天还要偷偷摸摸的吃药,不定期的要去抽血化验,这20年在医院放的血,都有一水桶那么多,但最让人受不了,还是家庭聚餐,让人使用公筷的这种“种族歧视”。每一个乙肝患者都是一部辛酸史。

从9岁得病到现在2009年,今年29岁,整整20年,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肉体和精神上的洗礼,但精神上的痛苦早已远远超过肉体痛苦。现在我是3个抗体阳性,2,4,5阳性。表面抗原血清转换,临床治

愈。如今终于“乙肝”摘帽,百感交集,感慨万千,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时光,已经被万恶的乙肝霸占去了,有时候对自己人生感到挺悲哀的,很可能这辈子就这个样子了,曾经有很多人都跟我传递过同样的一个信息,就是不要一天到晚想到这个事情,那些比乙肝严重的其他病人,还不是一样的过的很好,但是我真的不甘心啊。

2006年,我看到一篇文章,其中提到“做一个学习型的患者很重要”,真的要感谢这句话的因缘,就是这句话,彻底改变了我的被动治疗态度!这句话正真的触动了我,使我开始打算通过学习相关医学知识,攻克乙肝,但当时的情况这一想法,简直就是“痴心妄想”,人家专业的医生都没有把握治的好。而我就连起码的乙肝两对半的英语缩写,都还认不全,什么Hbs ,anti-Hbs这些代表什么意思,我当时都还没有整明白。于是从头学起,先后看了各种西医免疫学,中医,营养学的书,各种论坛上患者愈后经验帖子,可能几百万字的资料,毫不夸张,很长一个时期,几乎是所有业余时间,都用来看医书了。父母不太支持,觉得治疗意义不大,因为周围也有亲戚有乙肝的,对生活影响不大,没见过谁有我这么强烈的愿望,要短时间内治好的。我也想其实过不去管这个病,也不会死人,四十岁后也许会自然转阴。不过,现在看来,三年左右的时间能够攻克,还是很值得的!!因为能够有幸接触到了中医这个宝库,中医治疗方法和思维方式,也可以运用于其他疾病,而且中医和《易经》有太多的联系,思辨思维一旦形成,可触类旁,哲学的很多东西,都是放之四海皆准的。

对于治疗一旦自己搞清楚方向四两拨千斤,治疗成本可大大减少,治

愈时间也大大缩短,比起打干扰素,一年动辄6、7万的费用,中西医结合两家所长的治疗思维,治疗费用简直是九牛一毛,当然也有患者打干扰素3年好了的,但这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打,人生苦短,节约生命啊,时间太宝贵了。

对于西医的论坛人士,或者已经接受西医抗病毒治疗多年的很多人来说,乙肝的临床治愈是不太能信服的,也许我的这个帖子,一发上去直接就被删除,但是请你去看一看,一些优秀的中医论坛的精华帖,运用中医思维治疗乙肝成功的案例比比皆是。先不要这么快否定和怀疑我们,毕竟你现在还是乙肝。

废话说了这么多,开始我的经验:

1989年,开始我是大三阳,吃了半年中医,变成小三阳

1993年,打胸腺肽半年,无疗效,放弃

2002年,打胸腺肽半年,还是放弃

2006年,因为“做一个学习型的患者很重要”这句话的触动,开始重新学习

2007年,开始自行治疗,表面滴度开始减低,但表面抗体数字一直为“O”

2008年,一边治疗,一边结合锻炼,表面抗体开始出现数字

2009年,表面抗原血清转换

第一部分:西医免疫学(只是简单提几句)

人体免疫系统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两类:

非特异性免疫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包括:皮肤、粘膜、生理屏障,如的胃液,还有血液内的吞噬细胞等。

一旦乙肝病毒突破了我们的天然免疫的第一道天然屏障,在肝脏内站住脚并开始复制,那要想彻底清除乙肝病毒就要靠特异性免疫了。特异性免疫是最终将病毒清除的关键。特异性免疫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主要由B细胞产生的抗体实现,细胞免疫则由T细胞激活后产生。B细胞来源于骨髓,T细胞来源于胸腺。

非特异性免疫没有记忆功能,特异性免疫有记忆功能。特异性免疫细胞会把这次入侵的敌人的信息登记、存贮起来,当同类敌人再次来犯时,机体就会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阻止敌人的入侵。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后,就具备了预防乙肝病毒的免疫力。另外,对曾表面抗体阳性的人而言,即便表面抗体又转阴也问题不大,当再次接触到乙肝病毒时,具有记忆功能的B细胞还是会想起来的。所以打了乙肝疫苗形成表面抗原抗体,和自身感染过形成抗体,好了以后,就不会再得乙肝。

非特异性免疫在先,特异性免疫往往在后。非特异性免疫还起到辅助特异性免疫的作用。抗体的形成两者都离不开。共同协作才能完成血清转换。而治疗的最终的目的就要,使第二个阳早日形成(表面抗体阳性),即:特异性免疫抗体的形成是乙肝摘帽!

我用过的,基于西医免疫观的方法:

1.各种蜂产品,包括:蜂王浆蜂胶花粉蜂蜜,这些都富含有大量多酚类和黄酮类物质,能够同时增强机体的非特异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其中蜂胶的所含黄酮类比其他几种相对要高些,但也要贵一些。黄酮类物质还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也可用于癌症的治疗,所以其本身就对病毒就有一定“直接抑制”作用,而且纯天然,长期使用,无副作用。有些患者经济条件有限,就只吃蜂王浆几年,都有五项全部转阴的。这类产品,我一直吃了近三年,每月100左右,不是很贵,个人觉得效果很好,降低表面抗原来的很快,所以将其排在首位。

2.野生灵芝,本来准备放在中医部分再说的,但是这块和免疫学息息相关,就先在西医部分介绍了。灵芝中含有大量的多糖和“锗”可诱导T细胞增强,先说一下,现在有很多人迷信灵芝孢子粉,特别是肿瘤癌症患者,好像是找到了灵丹妙药。其实孢子,就是灵芝发育后期弹射释放出来的种子,孢子粉在自然环境下收集是非常困难,大约出产100公斤原木灵芝才能收集1公斤孢子粉。野生孢子粉根本就不可能收集,今年7月,记得看过CCTV的一个科教专题片,就讲到如今灵芝市场的混乱,在市面上大都数是人工种植的。破壁灵芝和灵芝孢子都来源于人工种植灵芝,比起野生灵芝来说,功效还是相差甚远,但是对于厂家来说,利用大家的迷信高科技心里,“孢子”的确成为

了一个很好的卖点。

野生灵芝其含成份的种类和配合比例被认为是天衣无缝的。人工栽培的药理活性弱,成份少,服用再多的人工栽培人参都无法达到野山参的效果。当然前提是能够买到真正野生的,但市面不到10%,而且相对来说价格比较高。为了防止买到假的野生灵芝,我是专门到“同X 堂”去买的灵芝成药,来打的粉,每天用野生灵芝粉冲水喝。但是喝了一个月,有点喝不起,比较贵。后来改成吃野生和人工混合的粉,效果差点,但是性价比高,如果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还是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辅助治疗,因为灵芝的作用是相当广泛的,它并不限于特定的脏器,而是整体,其他失眠,头疼,胃病等其他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几乎不需要辨证。

3.香菇,以及其他菌类、菇类,相信大家也喝过很多这类的中成药冲剂,这类所谓“增强免疫”增强的其实是“非特异性免疫”,虽然香菇等食物其实对乙肝没有直接作用,对于乙肝病毒并没有特异性,但是这类可以促使特异性免疫的早日产生。非特异性免疫是特异性免疫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特异性免疫所产生的免疫物质又能增强非特异性免疫的作用。因此,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对提高机体的整个免疫功能意义重大。

PS:特异性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大军是小米加步枪,是采用人海战术,而细胞免疫是高科技武器,能对受感染的细胞实施精准打击、定点清除,二者各有所长,乙肝炎病毒的消除,取决于体液免

疫和细胞免疫的协同作用。----引用于《李博士谈乙肝》

3.运动,适度锻炼可以使血液中白细胞增多,进而增强T细胞的活性,但是多年来“运动”一直被列为乙肝治疗的一大禁忌。我也是最近几年才逐渐改变这个有偏颇的认识,其实。适度的,运动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有权威机构研究,人体体温上升1度,免疫力增强5~6倍。以前,乙肝要求要静养完全不运动,简直是走另一个极端,等于放弃了运动这个重要的辅助恢复手段!~我开始治疗时,每天都小跑30分钟到1小时,但这一项要因人而异,每个人情况不同,自己掌握,以运动后不感觉的累为合适。千万要记得不能过劳,运动量过大,对气血又是一种消耗,得不偿失。

4.摩擦胸腺和腋窝,我们平时打的“胸腺肽”免疫增强剂,就是以小牛胸腺中提取的物质,胸腺肽具有兴奋细胞免疫与调节体液免疫的作用,一般被用于重肝与慢肝的治疗。人体前胸的胸腺是整个免疫系统最关键的部分,按摩前胸可间接的促进胸腺分泌出免疫活性肽物质,从而增强了身体的抵抗力,按摩时可以用手掌上下摩擦前胸(上至颈部下至心窝部)大约100~200次左右,达到局部皮肤发红发热,血管扩张,为胸骨后的胸腺组织提供更充足的血流灌注.腋窝,这是日常按摩比较容易忽视的部位,其实,腋窝是血管、淋巴、神经最丰富的地方,按摩此处可以让血液、淋巴“动起来”,促进循环。

慢性肝炎70%以上病例细胞免疫功能低于正常,T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者;人体胸腺能增强T细胞的数量及提高T淋巴细胞转化率。

我是在运动后,本身,身体已经产热基础上,再花半小时,把前胸和后背摩擦热。这样比从静态(身体是常温)开始摩擦,效果要好些。

5.积极良好的情绪,高昂的情绪是为免疫系统“鼓舞士气”,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这两大系统和免疫系统关系太密切了,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影响到机体的免疫力。因为所有的免疫细胞、免疫因子的产生和传递,以及最后形成足够的抗体都必须协同合作,这3大系统是一张网路。我每天在运动时,在心里都在喊,我受够了,我要打败病毒!我要开始新生活!可以说每天,都在激励每一个细胞和神经去作战!这一条是很重要,还有就是,个人的精神压力会直接影响到你的免疫力。可见,注重心理调节和保持好积极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

6.睡眠,让免疫系统“养精蓄锐”,千万不要过劳,和熬夜。这点不用多说每个乙人都熟知,这一条和前面的提倡运动,两者并不矛盾,而且安排得当,运动和休息是可相得益彰的。

第二部分:中医思维(核心)

乙肝病机最重要的两个病机:脾肾阳虚,正气虚衰,大部分有些患者还有伴有寒湿阻脾。治疗乙肝,保养正气是第一位的,《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是百

病之根源。正气的保持和产生,源于人体的两个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肾藏先天精气,脾运化水谷之气,构成了人体之”正气”,而正气就是人体的免疫力。

而且这两个本,很有意思,是互为因果!脾肾互济,补肾阳又可温运脾阳,脾阳足肾阳也足。脾阳虚多由于命门火衰,脾阳虚又会反过来引起肾阳不足,所以临床中往往脾肾阳虚共存,只不过偏重不同。

不要以为治疗乙肝不能用温热法,过去治疗一个大的方向性错误,其实乙肝患者本质虚寒者占多数,患者表面看似有湿热证,但本身阳虚这一点往往容易被忽略。肝炎的炎字有两个“火”,视乎有火就要灭火,这下好了,一律清热,祛湿热,原来中医对乙肝的治疗使用"清热解毒"的治法可以说是十有八九,完全是依西医的“肝炎”病名来使用中药,望文生义,如果中医也一律用清热之法治疗乙肝,则失去了中医的辨证灵魂。像我们这些本来就脾肾阳虚之人,还在继续清热解毒,大量使用苦寒之药,导致脾胃伤害的更深,胃气大伤,正气受损,杀人于无形之中,简直是比西医还可怕!要知道脾是后天气血生化无源,脾伤了,正气就难以恢复,这也是导致乙肝成年难愈、病史比较长久的原因。再加上,很多人平时的过食冷饮,凉茶,滥用滋阴,什么王老吉和六味地黄丸害人不浅,夏天过多使用空调,阳气都消耗完了,这些都在为病毒创造一个舒服的“寒湿”温床。

很多疾病不外乎元气的盈亏,任何慢性疾病的后期治疗,都是脾、肾,这两个本,元气根于肾,运于脾。

基于中医思维的方法:

1.补肾阳,肾阳又称之为“命门”是一身元阳之气的发源地,只有命门火旺,人才会温暖、脾胃才能得到温煦,若把脾胃比做家里做饭的锅,锅要把饭做熟,变成精微物质,靠的是炉子上的火。若火侯不足,食物半生不熟,不好消化,后天也就生化乏源了。命门就是脾胃的炉子,但若是命门受寒。

另外: 肾阳虚证的形成,不仅仅是天生的体质固有特征,更多的与饮食生冷、劳倦内伤、房室不节、滥用西药、过用寒凉中药等有关。一边生火,你一边又在灭火。当然效果差咯。

2.补脾阳,肝病实脾法是治疗肝的基本大法!!!你吃再好的营养品,再好的进口药物,最终都要脾胃来运化和吸收,脾胃厚则五脏皆厚,脾胃薄,则五脏皆薄。乙肝实际是脾脏之病,而不是肝病,治肝即治脾而不是治肝,胃气不足元气必虚。胃乃六腑之本,脾为五脏之源,胃气弱则百病生"脾胃一伤,则真元之气败坏“,经云:“四季脾旺不受邪”。

脾脏系统还不是那么简单,脾虚不仅功能代谢降低,且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低下,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紊乱。脾虚,出现胃、肠消化、吸收功能紊乱,继之则影响于肾,出现肾虚见证。本身在西医中人体的脾,脾脏是体内最大的免疫器官,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产生

抗体的主要器官。中医治疗肝病早就有“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的古训,常用的健脾益气之类药,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加快T淋巴细胞的生长.以清除血液中乙肝病毒。

脾虚就要一定会引起“湿”,不管是“寒湿”还是“湿热”,而脾虚和湿阻又是一个互为因果的关系。同样重视脾阳,不要吃寒凉、雪糕、冰淇淋、凉茶、冰啤酒等灭火的东西。如果你过食寒凉之物就会伤及中阳,中阳伤则易见腹泻、腹胀、腹痛、食欲减退等症状。而且,中阳为人生后天之本。先天不足是父母给的,后天就完全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了。

一个精华帖曾说过“湿去脾自健,寒去阳自复,寒湿一去,肝病自愈。温热药,温脾散寒,醒脾开胃,回阳化气,寒气散尽,毒无物类聚,不杀自死。”一语中的!!!

所以,如果你本身的胃口好的话,那将占有很大的优势!

3.艾灸,今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发现了艾灸这个大法宝!!艾灸为扶阳第一要法,其次才是这几年很流行的“附子”。艾灸的温热刺激能直达经络深部,可扶持身体内的正气,艾灸是去除“寒湿”,恢复元气,最有效的手段。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所以“寒湿”引起的病症中应以艾灸疗法为主,事半功倍之效。

每天,或者一周2、3天,用艾灸灸命门,关元,神阙,中脘,足三

里,几个穴位,每个穴位10分钟。命门:在背后督脉上,与肚脐对应高度。中医谓之为生命之门,是因为它与肾气相通,经常灸治这里,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但是不能单独依赖艾灸,在艾灸的同时,要结合运动。艾条很便宜,一元一根,一盒10根,大药铺都有卖的。人体经络图,去买一张,各大二手书店都有买的。

我看网友有提到过,乙肝的“免疫耐受”可用艾灸来破除,因为艾叶为纯阳之品,性温通经络;艾火温热,可直达经络,对于以阳虚为主的病症,用艾灸治疗能温补阳气、升阳举陷,使火气助元气。元气就是免疫力啊!

4.戒除手淫,尽量少房事(女性也一样),否则前功尽弃。这一点是很多人忽略的,一边在补,一边又再漏,这样还不如不治,理论上肾精是不能补的,亏一分就少一分,而且是易耗难生,房事和手淫所消费的是“精”,也就是与骨髓、脑髓相通的肾所收藏的人体的奉生之本,造血之源。过度则伤肾阳,精中藏气,伤精即是损阳。而肾阳为一身根本之阳,一分阳气,即一分生机,熬夜更伤阳气。

5。单味的成药,比如:枸杞,山药,大枣,苡仁,黄芪等等可轮番使用,泡水,打粉,熬汤,炒菜都可以。

在这里重点推荐具有乙肝治疗针对性的枸杞,味甘平补,操作风险很小,枸杞可补肾生精,养肝。西医的角度,枸杞多糖对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有非常显著的免疫调节作用,可增强抗体早日生成。我是每天早饭和晚饭,饭后直接用口咀嚼几颗枸杞,比泡水吸收更好,而且早上出门很方便,不用喝太多水,再说水多也稀释了。山药,苡仁,大枣可打粉当早餐,可长期服用,三种药物性平,补益脾气可健脾燥湿,性质温柔。还可以可用白术、山药、苡仁熬汤或山药、苡仁、白扁豆炖肉做成菜。

另外:中成药比较方便,但缺点是“死方”不能加减其方,可以几个方搭配着用。

之前用过的一些中成药:

补肾阳:桂附地黄丸右归丸

补脾阳:附子理中丸

补脾气:补中益气丸香砂六味丸

PS:中成药的应用也要讲究辨证,千万不能用西医的思维来吃中医的中成药,电视上“双黄连”那个保治各类型感冒的广告,这种中成药的用药思维观是相当的害人的!!可恶的药商!

6.气功,我研究了很久气功,动功和入静,至今没有好大的进展,“气”是中医的核心,也是比较难理解的部分,但一旦搞懂,治疗潜力巨大。气功可以大大改善微循环,使细胞处于兴奋状态给细胞提供大量的氧份,从而激活经络。而且它的好处还远远不仅仅如此啊。有待开发。。

特别注意:

各人具体情况不同,最好先找有经验的中医仔细辨证,千万不可随便对号入座,以中医具体的四诊所得方证为凭。治疗的过程不是简单的补肾阳、脾阳、中气。中医不仅仅有“补益”,还有“泻实”,而且大多数人现在“虚实皆有”,特别是补脾阳和脾气,不宜过用一味的呆补,以免郁滞气机。因为脾虚也一般不会单一出现,往往和各种兼症一起出现,夹寒,热,气滞,消化不良等,所以一般没有固定的方剂,阳气也不能一味的补,温热药长期应用易耗损肾阴。不仅仅是补虚那么单一,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一定要随时辨证用方,随症换方和加减,先扶正后攻邪或攻补兼施。中医也没有那么简单,不然,人家医学院的学生为什么要7、8年。

虽然具体情况还要灵活运用,但是治疗的大方向,是我们众多过来人一致亲生试验证明过的!..................................................................................................................

综合起来:一切能够提高免疫力的食疗+运动+补肾阳+补脾阳+补中气+休息+必胜的斗志,最后一个很重要,不可小视精神的力量。

很多东西,只要有悟性,你可以找到更适合你自己情况的“组合拳”。我也是吸取其他人的经验,安排我的组合的。

也许有人说我是运气好,自愈的,但是脾肾阳虚,正气不足,这个是一个总的病机。乙肝的治疗最终都会走到这条路上,你如果不信,可以去问你的中医主治医生,多问几个,10个中9个都知道这一点,

只不过,你平时懒得去研究方子的组合和治疗思路而已。

一定记住:治“病体”永远比治“病毒”更重要!!!!!!!

一定时期,主动只做一件事情,效率就很高。人的精力,时间太有限,只做一件事情,都不一定搞的定,你还打打停停,再兼干点其他的,当然效率低。

我觉得通俗中医类书籍可以看看,简单易懂,而且看了后你会对疾病的治愈信心大增!干任何事情“有希望”这一点,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精神支柱!一个驱动力!就拍你,彻底的死心,彻底的认为这个病是绝症,是世界医学难题,那如果你甘愿定期到医院放血,那就去放吧,我们这些过来人,反正是好了,不用再戴乙肝这个帽子了。

记住,你的命运有70%是掌握在你自己手中的,如果你自己先就,放弃了努力,那你就永远都只有把你辛苦赚的钱交给医院,把自己的人生,毫无尊严的交给医生掌握,就跟孙子一样,他喊就去检查这样项目,买这样高价药物,你乖乖的听从,老子就不信这个邪!我向来都是不完全听从医生的思路,因为每一个医生都有自己的盲区和适合他们治疗类型的患者。我很长一段时间,是光挂号看病,不拿药的,跑到门诊部去偷学了,要的就是学各个医生的辨证思维和用药方向。我看过一些大学里教授导师的专家号,这些人头衔一长串,其中看不来病的大有人在啊!还有些昧良心的医生会给患者,推荐用进口药的,广大战友要逐渐抛弃这种任人摆布的习惯!

当然说了这么久中医,中医疗法也不是一下就能立杆见影,一撮而就,那是肯定是夸大了的。就算思路对了,也不是马上就有效果,多年形成或者天生带有的身体偏性的调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特别是“湿”重的患者(急性期是湿热,慢性多半有寒湿),祛除体内“湿”是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有些慢性肝炎的患者,连续用了3个月的药,舌苔才退干净。

一定要自主创新和思辨思维,毛泽东思想和哲学中的经典“方法论”,是完全可以用于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的,这句话看似跑题,其实不然

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

我学到的这些,也都还很肤浅,方案也还需要改进,你自己可以去尝试啊!去发散思维,学会用“方法”开发“新方法”,我们这个年龄已经不是学知识这么简单的要求了,是要用知识创造新的知识了,乙肝的治疗,只有通过【综合治疗】这条道路,这也是效率最高,时间最短的办法。同时这种理念,你也可以运用到其他疾病的治疗中去,比如胃病,鼻炎,前列腺炎,头痛等等,很多东西内在的规律是相识的,千万不要偷懒!如果继续这么被动,纵使你再有钱,再有社会地位,一辈子也只有跑在疾病的后面。

退一万步讲,即使你暂时,治不好乙肝,你的智慧开发出来了,你的意志品质增强了,你可以用于其他领域,知识不一定可以适用于每个领域,但是智慧是绝对是放之四海皆适用的,而且中医离开了悟性也将寸步难行。

中医,西医,藏药,蒙药,民间疗法,偏方,营养学,药膳,运动,自然疗法,瑜伽,任何方法都可以百花齐放,都可以取!

其实,有很多原计划今年要尝试的治疗材料和疗法,我都还没有尝试,比如:生萝卜,黄芪,蚂蚁,螺旋藻,气功,入静。针灸的针法。。等等

就象一个人要去北京,除了走京广线外,还有陆路,那水路,空路也都是路,方案却可以是多种的,而且最重要是各种组合可以同时齐下。

以前我看过一篇文章,当时就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其原文引用如下:“一个刮痧的教学片,一个肝炎病人在刮痧中出现累累的痧象,医生禁不住感叹,如果吃药,这要吃多少药才能把这些毒排出去?中医的疗法类型有很多,各有各的长处,汤剂、针、灸、刺血、刮痧、整脊、拔罐、药敷、食疗等都能独当一面的地方,有他者所望尘莫及之长,他们大多数时候是能够相互促进的。对这些治疗手段的合理组合运用,是提高疗效的一个很好出路。”

最后要说一句,本人不是医学人士,我只是把自己个人经验介绍给大家,对于各人具体治疗,还需要根据您个体差异,切记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要“思辨”运用。经验盲目的照搬是对经验的糟蹋,同样的,中医的灵魂也是讲究个体差异,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西医是流水线批量生产,而中医是针对性治疗,随症辨证。希望这些经验,对你的治疗有所启发,我的治疗心得,可以批判地参考和取用,大家少弯路,

人生太宝贵和短暂。

欢迎你们转发,因为还有很多盲目迷信西医抗病毒疗法,以及被中医误治的患者在迷茫中前行,中医界以前也多在错误理论的引导下走入了治疗的误区。以前对这个病的,病机判断的确有误,导致了很多人走了弯路。

一定要记住!!只有自助者才能天助也!只有充分调动你的主观能动性才就拯救你的人生!!!

我的始终都有一个信念,就是,我一定要证明,给那些认为我不可能办到的人看看!!!人活着是需要一种精神的。

我写该帖,或许仅仅只能给你有所启发。但希望从此唤起你的攻克疾病“希望”和“激情”!改变你的这些年消极的治疗态度,被动的治疗境遇,从而走上自救之路,就像是3年前的我一样。

请谅解,本人废话一向太多。。就辞打住

最后,战友!祝你好运!!

e-mail: kuaileyisheng@https://www.360docs.net/doc/2112949865.html,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陈明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

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在每个小组里大家除了可以一起学习外,也可以一起探讨临床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在处理疾病中的不同见解。在大家的交流中能了解更多人的想法,也学会从不同方面去理解同一个问题,也锻炼了我们的表达能力。因此希望这种制度能够延续下去,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古语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用心去和老师相处,相互尊重,提倡一些传统的好行为,日久自会见真情,老师定会将学问倾囊相授的。 关于中医跟师心得体会2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至嫁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供同道参考、借鉴。 、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

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本篇是从老师之授课讲稿、论文著作、毕业题词、带教面授等方面选录整理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哲理非常深刻,传道用心良苦。篇中有反映老师对祖国医学无比酷爱,及执着精神;有显示老师发扬祖国医学的抱负、构想,及发挥中西医之长,使中医学成为最完备医学的热诚期盼;有对《伤寒论》至高无上经典的学习体会;有对后之异军突起温病学说的研究心得;有对末学诲人不倦的"中医千万不能丢失辨证论治法宝"的谆谆教导;有毫不隐私的古方运用、药物研究的经验传授;有为初学者开辟门径、备勤学者临床参考、朗朗成诵、易于记忆、选方能尽左右逢源之妙的自创歌诀等等。 总之,吾等若认真研读,必将和医案一样获益匪浅! 中医焉可称为草药医生。中医和西医根本不同,有人把西医看作科学医生,而把中医视为草药医生。我们不否认西医之诊疗是以科学为基础.然将中医看作草药医生,是对中医根本没有认识。中国医学是中国固有之医学,和中华文化有关,有独立的学术体系,此种医学是由生活实践之经验积累而产生的。即循着积累之经验,不断地应用与体验,乃发现了其中的原理原则,而成为一种专门性的学问。如汉·张仲景综合前人治伤寒的经验,归纳起来,著《伤寒论》一书,将治伤寒分为六经,从表到里,从阳到阴,以比较推理之逻辑治学方法,显示出伤寒之学理,从而成为后世治伤寒的法则。是例证之一。 中医临床是以"证"为依据,因之历代许多医学名家,所著的浩如烟海的医书,可以咸视之为"证治学",即"辨证论治"。证治学为从病象研究治法,即从病象,分辨病证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然后处方,以取得疗效。这其间存在着盈虚消长之道理,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是基于一种哲理之学问。以理治学,即为科学。斯为例证之二。有人以中医不懂生理而诋毁之,殊不知,+中医之生理学.是研究脏腑功能的。虽对实质方面固然缺少确实性,是个缺陷,然基于中医学为独立的学术体系,中医之特殊性为辨证论治,因之,中医学屡经年移代革之经验、发展,而成为行之有效的专门学问,则充分表明:中医临床所本的是"证治学",不是从生理上求治法。同时,亦毫无疑义地表明:中医研究脏腑功能之生理,是完全正确的,及他对"证治学"建立之功勋是不容抹杀的。此为例证之三。于此可见,谓中医是草药医生,不是认识不够,即是排斥异己者,有心轻薄中医。 事实上已经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凡是一种有用学术,必有益于世人,决不会被排斥而磨灭的,中医也应无例外。辨证必须掌握三要诀1.辨主次一个证候有几个不同之症状,相同之症状可出现在不同证候之中,因之,要根据症状来辨别证候,就要抓住能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证。(1)患者比较突出的症状,最感痛苦、最严重的症状。例如:患者突然腹痛,要辨别腹痛属于什么证候,必须将其他兼证结合起来进行审辨,辨明他与主证有无联系。如腹痛的同时兼有反酸、呕吐、泄泻、胃脘拒按、泻后腹痛即减等证,那么,此腹痛即可断定为"饮食内伤"证。(2)要确诊一个证候,非有此不能成立诊断之症状。例如:患者头痛头晕,其一面赤耳鸣,怔忡不宁,证属肝阳上扰;其一胸满呕逆,食少苔腻,证属浊痰上泛。此两个证候,前证若无面赤,肝风证不能成立;后证若无苔腻,浊痰证亦不能成立。因为头痛头晕,由肾气上逆而致者,也可出现耳鸣;由心脾两虚而致者,也可出现怔忡不宁;由胃中寒饮上逆而致者,也可出现胸满呕逆等症。(3),在整个病情变化中,对一切症状之产生和消退,有决定性意义之症状。例如:温病病在气分,舌苔黄白相兼;病人血分,舌现绛色。在气分则证见壮热烦渴,大便秘结;入血分则证见夜热更甚,神昏惊厥。这些症状咸随舌苔转变而转变的,从此也可以说明以舌苔黄白,舌现绛色作为温病在气分、血分的主证是正确的。2.辨同异将要确定一个证候,发现其中一两个症状,一般是不应该在此证候出现,那么,就应当根据此一两个症状及其特点重新考虑,从"同中辨异"。同中辨异,不仅从多数相同的症状中,可以找出不同差别,就是一个症状,也有同异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的理论体系是十分复杂的。要想学好中医,要了解好了理论体系。下面是 带来的中医跟师的心得体会,欣赏。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我的老师李砚民主任是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的主任,现已从事中医事业30余年,在30余年的行医生涯中,她从未离开过病人,从未离开临床第一线,可谓名副其实的中医临床家。而我仅仅跟随不足2年,在这短暂的时间里,李砚民老师不仅在技术方面给我以指导、更是教导我何为医德。她认为“医乃仁术”, “为医者,应待患者如亲人,至精至诚,让饱受病痛的患者饮桔之甘泉,啖杏林之蜜果,摆脱困境,步入坦途。” 专攻疑难重症是李砚民临证的一大特点,经她治愈和挽救的重患究竟有多少,谁都很难数得清。 例如,一位久患心脏病的阿姨,在西医院已经宣判无药可医,患者阿姨抱着一线 希望找到李砚民主任,李砚民主任经过详细的检查后,觉得这种疑难重症治疗很棘手,但一个医生的责任感促使她一定要挽救这个病人。于是,她研究病情开出了第一个处方。以后根据病情变化,不断调整药方,并鼓励病人坚定信心。服药50多剂后,病人奇迹般地恢复了健康,可以正常生活。 又如一位脾肿大的患者,在多家医院都没有查找出病 1 / 12 精品文档 因,也是听到病友介绍,找到了专看疑难杂症的李砚民主任,在李砚民主任的详 细问诊及检查下,帮患者找到了病因——寄生虫!挽救了患者的生命!

再如,从新西兰乘飞机慕名而来的杰克?贝兰克,尻以代踵,脊以代头,步履蹒跚。国内外多种疗法几乎用尽,这次他要找李砚民主任碰碰运气,医好他的腰痛病。神奇的中医中药使他站稳了脚,直起了腰,迈开了坚实的步子。回国后,兴奋地用电报向他的恩人报喜,李砚民女士,万分感谢您用神奇的医术治好了我的腰痛病,一切感觉良好。虽然我已经6岁了,可是身体却象6岁少年一样充满活力。 李砚民主任精通中医内科、妇科、儿科,尤擅内科,对中医肾病、心病、脾胃病、风湿病、温热病、消渴病等均有较深的造诣,临床上独具特色,经验丰富,疗效卓著。 李砚民主任不但继承了前贤精湛的医术,同时也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医德医风,她以“大医精诚”之训,铸成“救死扶伤”之心。她崇拜仲景论证之精辟,更佩服仲景“下以救贫贱之厄”之至诚。她虽已久负盛名,但毫无名医架子。多年来,她废寝忘食地工作,耐心地接待每一个就诊者。一般来说,来请李砚民主任诊病的人,大都为重患或疑难病。人们常常看到,下班时间已经过了很久,她还在为“号外号”的病人悉心看病,特别是对那些慕名远道而来或一时挂不上号的农村病人,宁肯牺牲自己的休息,也要为他们诊治。有的病人跟 2 / 12 精品文档 到家中,或截在路上,她都是和颜悦色地接待,安排时间为他们耐心诊治,从不厌烦。对于一些来信、来电寻医问药的病人,她总是认真回复,或调剂药方,或鼓励病人增强信心。因此,许多患者不仅把她看作救病的医生,还把她当成自己的朋友,精神的寄托,康复的希望。 李砚民主任作为开封市中医院人,以其高超的医术,坚韧不拔的科研作风,带动了开封市中医院的发展,慕名前来诊治的患者众多,并于200年成立了开封市中医院风湿肾病科。李砚民主任扎实的中医理论功底,精确的辨证论治,丰富的临床经验,

中医规陪针灸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规陪針灸跟师心得体会 范伏元教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经验总结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以中轴关节和肌腱韧带骨附着点的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炎性腰背痛、肌腱端炎和不对称外周大关节炎为临床特点,主要累及骶髂关节和脊柱,最终发展为纤维性和骨性强直。我国的患病率约为 0.3%,男女患病比例为 2~3∶1,目前西医对本病的治疗尚缺乏有效根治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强直性脊柱炎在中医属“痹证”范畴,古人又称之为“历节”、“龟背风”、“竹节风”、“骨痹”、“肾痹”、“腰尻痛”、“腰痛”等,近年名中医焦树德教授提出了“大偻”之名,使本病的中医病名逐渐趋于统一,使中医临床研究得以广泛开展、深入。 范伏元教授从事风湿病临床诊治30余载,精于医理,专于实践,治学严谨,对治疗强直性脊柱炎颇有心得,我有幸跟师学习2年余,聆听教诲,受益匪浅,现将范伏元主任医师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及治疗披陈如下,以飨同道。 1 病因病机中医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认识最早见于《内经》,《素问》曰:“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腰痛不可以转摇”;“肾痹者,善胀,尻以代踵,脊以代头”,即详细描述了强直性脊柱炎是以腰骶部僵硬、疼痛、脊柱活动受限、驼背为主要临床特点。《素问》又云:“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腰者肾之府,转摇

不能,肾将惫矣。”说明腰为肾之府,肾主骨生髓,肾虚则腰痛,肾旺则骨健脊强。《难经·二十九难》云督脉“循背而行于身后,为阳脉之总督,督之为病,脊强而厥??贯脊属肾”。督脉为“阳脉之海”,循背而行于身后,与脊柱关系密切,督脉亏虚,则腰骶、脊柱易受邪为病,由此可见,肾及督脉亏虚是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内因。《素问》指出:“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阳气者,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说明风寒湿热等外邪为强直性脊柱炎发病的外因。综上所述,范老师认为强直性脊柱炎为本虚标实证,正如《医宗必读》云:“有寒、有湿、有风热、有挫闪、有瘀血、有滞气、有痰积,皆标也,肾虚其本也。”肾督亏虚、气血不足之人,或因饮食不节、冒雨涉水、久坐湿地、起居失调,而致督脉受邪,肝肾受累,痹阻经络,气血不通,邪气乘虚深入,留着于肌肉、关节、脊柱、经络,而致腰背部僵硬疼痛,脊背弯曲甚至强直。 2 辨证论治《内经》云:“治病必求于本”,“知标本者万事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范老师指出:肾亏督虚、外感风寒湿热邪是强直性脊柱炎的病机关键,治疗应遵循扶正祛邪的原则,分型辨证论治。 2.1 肾虚督寒证症见:腰骶部、背部、臀部、髋部疼痛,僵硬不适,晨起明显,活动后减轻,畏寒喜暖,得热则舒,腰腿部酸软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 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有关世界本原和发展变化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最 有影响的古代哲学思想,也是中医学的重要思维方法。这部分内容 深奥而且没有条理性,学好这部分知识需要的是有中医学独特的思 维方式,然而世界观是思维方式的基础,它为人们认识和把握外部 世界提供了思维背景和认识框架,从而决定了人们的四维空间和思 维内容。所以我们需要通过看更多的相关书籍从而去深入地了解中 国古人的世界观以及他们独特的思维方式,自己对内容的足够了解 和熟悉再加上老师生动的讲解,这看似深奥的中医哲学相信也不在 话下了。 想必学中医的我们知道精、气、血、津液、神在人体生命活动 中占有重要位置,而藏象学说中所说的五脏六腑以及奇恒之腑又是 人体不可或缺的内脏器官,所以针对这一部分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 个体,将每一个个体的基本概念、生理机能、生理特性以及个体之 间的关系都整理出来,这样就能够有清晰地条理,以便我们掌握。 我们学习医学无非就是想通过自己的双手救死扶伤,为人类出 去病痛,让世人都拥有健康的身体,幸福的生活。而疾病源于生活,是生活中一些因素引起的,病因的种类很多,如七情内伤、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均可导致发病而成为病因,而这些都是我们在生 活中常见的,或者有的不那么常见,但是这都不妨碍我们通过结合 生活实际来学习这部分内容,所以当我们将病因与生活一一对应的 时候我们会发现病因其实很好掌握。而病机部分需要我们在联系生 活实际的同时,再结合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以及精、气、血、津液、神,相信如果我们能将哲学、藏象部分学好,那么病机也不会有什 么问题了。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精)

尹华荣名老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 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名老中医,尹老师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他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对于现代医学,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尹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的心态,使他成为医学界经久不衰的长青树,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到了尹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3篇 篇一: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通过一年的跟师学习,我崔荣副主任医师默默地为我铺垫了一条开悟中医之路,当时自已并未明白,只是在刻苦钻研中医学。跟师学习患者比较多,常常白天跟老师看病,晚上自己钻研,到家九点多钟,看着满街的夜灯闪烁,川流不息的车辆,匆匆行走的路人,想着家中焦急等着吃饭的爱人,心中不免感叹,但一想到这一天跟师学习中我又明白了一个中医的道理,见识了一个新的疾病,加深了以前浅薄的看法,纠正了过去错误的认识,心中的欢喜及对老师的由衷感谢无以言表。如今2年的跟师学习结束,自始至终,我认为跟师学习并不在于老师一字一句的教,而是在无形中潜移默化中徒弟感受老师的思维和智慧的火花,思之又思再思,三思之后仍无法明白,我找其他同事探讨,仍无答案,找一合适机会请教于老师,此时老师字字是真言,无数次跟师学习中是病人的询问,老师的回答使我顿悟,回答病人的问题时老师用最朴实的语言而非专业术语,病人明白了道理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保健治病的常识,这一点使我受益终生。下面我把自己2年来跟师学医积累的心得体会写下来, 1 供同道参考、借鉴。 一、在跟师前,首先要对老师有一个全面了解,做到“两要”,这是跟师学习取得成功的必备条件。一要了解老师所在医院及所在学科的发展现状,其师从何人,是家传还是师承,对哪家医论有所精研,其医疗特色是什么,注重哪家理论等。掌握了这些情况,就能了解其学术源流及学术思想,其继承和发展了哪些理论与观点。这样,总结其经验时,就有所依据;二是要了解老师的学术特长和经验特色。并

围绕这方面问题,广泛收集资料,要积累和掌握详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我们将来进行学术经验整理的基本素材和依据。 为了做到上述“两要”,在日常跟师学习工作中,就要做到“六多”: 多发问:对于学习中遇到的一些关键性问题,要多向老师请教,深入提出问题,把问题尽量搞清楚。例如一个经验方,都有哪几位药组成,配伍特点是什么,用量变化如何,煎服法有什么要求,如何加减化裁,对什么情况适用,什么情况不适用,有何禁忌,根据什么制定的处方等。切忌想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多问是使问题深入的重要做法。老师虽有多年经验,但并不一定每次都将问题讲透。有些问题,老师自己认为是司空见惯的事,但对于其他人不一定知其中之妙。因此,我们要追根问底,深究其妙。在此过程中,学 2 习者还要经常向自己发问:掌握了老师哪些经验,临床上是否会用,要勤于向患者发问:患者服用药物后症状是否改善、有何变化、有无不适反应,这样才能细致地体会到老师治疗经验的精妙之处。 多聆听:在跟随老师临证或听其讲述时,要多听听老师对每个问题的看法和想法。从中掌握其思维方法、治学思想和学术观点,摸清辨证、用药规律,这是第一手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多阅读:对老师临证诊病,处方以及其论文、著述等,要多看,反复体会其学术思想在临床上的应用。同时,要根据其学术渊源,翻 阅对其影响较大的前贤的医论、医著,以溯本求源,掌握理论依据;阅读与本学科相关的的现代医学书籍,熟练掌握中西医理论,将知识进行融会贯通;阅读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各种文献材料,了解医学源流。 多记录:要将听到、看到的内容随时记录下来,这是搜集资料的重要手段,一种是即时记录,即随听、随看、随记录;另一种是追记,即将听到、看到的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第1篇: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心得体会 本篇是从老师之授课讲稿、论文著作、毕业题词、带教面授等方面选录整理而成,内容极其丰富,哲理非常深刻,传道用心良苦。篇中有反映老师对祖国医学无比酷爱,及执着精神;有显示老师发扬祖国医学的抱负、构想,及发挥中西医之长,使中医学成为最完备医学的热诚期盼;有对《伤寒论》至高无上经典的学习体会;有对后之异军突起温病学说的研究心得;有对末学诲人不倦的”中医千万不能丢失辨证论治法宝”的谆谆教导;有毫不隐私的古方运用、药物研究的经验传授;有为初学者开辟门径、备勤学者临床参考、朗朗成诵、易于记忆、选方能尽左右逢源之妙的自创歌诀等等。 总之,吾等若认真研读,必将和医案一样获益匪浅! 中医焉可称为草药医生。中医和西医根本不同,有人把西医看作科学医生,而把中医视为草药医生。我们不否认西医之诊疗是以科学为基础.然将中医看作草药医生,是对中医根本没有认识。中国医学是中国固有之医学,和中华文化有关,有独立的学术体系,此种医学是由生活实践之经验积累而产生的。即循着积累之经验,不断地应用与体验,乃发现了其中的原理原则,而成为一种专门性的学问。如汉·张仲景综合前人治伤寒的经验,归纳起来,著《伤寒论》一书,将治伤寒分为六经,从表到里,从阳到阴,以比较推理之逻辑治学方法,显示出伤寒之学理,从而成为后世治伤寒的法则。是例证之一。 中医临床是以”证”为依据,因之历代许多医学名家,所著的浩如烟海的医书,可以咸视之为”证治学”,即”辨证论治”。证

治学为从病象研究治法,即从病象,分辨病证的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然后处方,以取得疗效。这其间存在着盈虚消长之道理,充分体现出辨证论治是基于一种哲理之学问。以理治学,即为科学。斯为例证之二。有人以中医不懂生理而诋毁之,殊不知,+中医之生理学.是研究脏腑功能的。虽对实质方面固然缺少确实性,是个缺陷,然基于中医学为独立的学术体系,中医之特殊性为辨证论治,因之,中医学屡经年移代革之经验、发展,而成为行之有效的专门学问,则充分表明:中医临床所本的是”证治学”,不是从生理上求治法。同时,亦毫无疑义地表明:中医研究脏腑功能之生理,是完全正确的,及他对”证治学”建立之功勋是不容抹杀的。此为例证之三。于此可见,谓中医是草药医生,不是认识不够,即是排斥异己者,有心轻薄中医。 事实上已经证明,并将继续得到证明:凡是一种有用学术,必有益于世人,决不会被排斥而磨灭的,中医也应无例外。辨证必须掌握三要诀1.辨主次一个证候有几个不同之症状,相同之症状可出现在不同证候之中,因之,要根据症状来辨别证候,就要抓住能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证。 (1)患者比较突出的症状,最感痛苦、最严重的症状。例如:患者突然腹痛,要辨别腹痛属于什么证候,必须将其他兼证结合起来进行审辨,辨明他与主证有无联系。如腹痛的同时兼有反酸、呕吐、泄泻、胃脘拒按、泻后腹痛即减等证,那么,此腹痛即可断定为”饮食内伤”证。 (2)要确诊一个证候,非有此不能成立诊断之症状。例如:患者头痛头晕,其一面赤耳鸣,怔忡不宁,证属肝阳上扰;其一胸满呕逆,食少苔腻,证属浊痰上泛。此两个

【2018最新】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范文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 篇一: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跟师心得 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 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 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在一年的跟师过 程中,得到了胡剑波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 在跟师的第一天,胡剑波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 方面知识。由于胡剑波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 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 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 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 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 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 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 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 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 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 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 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 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 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 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 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 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 运用所学的知识。这个月又可以参加外科医师讨论会了,大家都分成了小组,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范文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_学习针灸个人心得体会 范文 针灸跟师学习心得篇一那么作为中医学院的一名学生,苦读数年的莘莘学子,刚刚踏入临床的实习医生,应该如何来学习呢? 1、先要明白,针灸只是中医的一部分。 中医体系庞大,如同一颗千年老树,枝蔓众多,而针灸,仅仅是其中的小小分支。所以,要想再针灸上面有所建树,光在这个小分支上 修修剪剪,装饰装饰,搞些表面文章是不行的,唯有在肥沃的土壤上把根扎深,才能日久弥香,长出属于自己的花朵。 肥沃的土壤就是中医理论。就是阴阳五行。从此入手,学中医,学针灸,方是正道。 本针灸专业奉之如珍宝的是《灵枢》(最好是看马莳的版本《灵枢注证发微》)是一定要熟读,经典条文要背诵;《针灸大成》中很多经典条文也要熟悉,后面的一些歌赋也是必背,如《玉龙赋》《标幽赋》等;如果有机缘的话,能够遇到真正懂子午流注的老师,一定要好好珍惜,认真学习。这个要是能有点感悟体会,《易经》是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这个也是我实习最大的遗憾,没有珍惜机会)。 在学校把基础打扎实,临床跟师,才能有所感悟,当老师随手起沉疴,我们认真总结,提问,老师的只字片语会定

让我们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否则,师徒无法共鸣,平白浪费时间,难道还指望天天忙于临床的老师回头来给我们讲最最基础的经文? 2、针刺手法的练习。一个虎背熊腰的北方大汉和一个小巧秀气的江南女子,谁的针刺手法好?这个问题很难回答。由此可见,针刺手法不是比力气,而是讲究巧劲。针刺手法的重要性到底有多大。这个话题值得进一步讨论。也许时下,很多针灸医生不信这个,扎上针后多是直接电针接上了事,我这么说并非是否定电针的治疗效果,说实话,有的时候我自己在是否应该用电针这个问题上也很犹豫。一方面,临床上我在治疗很多颈肩腰腿痛的患者时候喜欢用电针的,并且觉得用电针比不用电针效果好很多(没有严格的统计过,仅仅是凭一些病人治疗效果的反馈)。但另一方面,我又是非常相信手法。因为读书的时候,亲眼见到1个病人,都是老师的 VIP病人,一侧肢体的酸痛10多年,大关节处尤为明显,RF及HLA-B27,骶髂关节CT这些基本上无异常,基本排除了免疫系统相关疾病。多方治疗 (针刺也试过很多医生)效果不明显,老师针刺治疗上的核心 是一是缪刺;二是在手法上采用合谷刺,患者治疗1次后,疼痛明显减轻。当时这个病例给我的震撼太大。所以,如果有机会接触信奉针刺手法的老师,那么恭喜,请务必静下心,抓住机会,先模仿、学习。 3、不要过于偏执的学习针灸而忽视了中药、方剂。 临床上很多针灸大夫基本上只扎针不开中药,因为长

中药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中医是宏观医学,西医是微观医学,中医他承载了中国人的智慧,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发展,并使我们可站在更高的角度观察人类的繁衍生息。 在跟李冬黎中医学习之前我一直觉得,中医是一位老人,左手拿着《本草纲目》,右手给人号脉,并能用毛笔写出药方的文人,他的疗效并不怀疑,可他的治愈时间确是我回避的主要原因。中药我只知道是用一些特殊的花草和特殊的昆虫动物所制成的汤剂,疗效好。中药治病,但口感不好,使我更多地选择西药片。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中医、中药,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与疾病作斗争的智慧结晶,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又是世界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迄今仍然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他融入了我国古代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阴阳五行。阴阳之间的关系极其复杂,但也有规律可循。阴阳即对立又是统一的整体,他始终处于此消彼长或此长彼消的不断运动变化状态,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互为根基,且可相互转化。五行既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它们相生相克也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中医诊病则通过观察患者外在的局部的表现来推测内脏的变化,以确定病情,尽而就产生了四诊,望、闻、问、切四种诊察病情的基本方法。我国老中医之所以神奇,能治百病,就在于他结合中医的理论把四诊运用到了极至,如东汉的华佗、张仲景,明代的李时珍,他们为中医、中药的发展完善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有了中医的理论,中医的诊断就得有中药的治疗。谈到中药,他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其所有的药物大多数源于我国天然产的,但也有源于外国的,还有少数化学药品。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水土、气候、日照、温差、湿度生物分布等生态环境各异,各地所产的同一种药材,其质量优势不一,可见中药材具有明显的地域性,这就有了“道地药材”。如四川的黄连、附子,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甘肃的当归,湖南地黄,山东的阿胶,广西的肉桂等等。 近些年来,日本、韩国、加拿大等一些发达国家已把中药纳入其居民医疗保险体系中,欧美很多医药学家也将目光投向了植物制药,中医药在预防、养身、保健、康复等方面也显示出了其特有的优势,我相信中医药会像我国的经济发展一样引领世界。我会认真的跟李冬黎老中医学习,继续钻研刻苦学习中医药知识,掌握的更好更扎实。篇二: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中医药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几千年来,中医中药一直作为我国传统的医疗保健体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贡献。即使在现代医学高度发展的今天,中医中药仍然如同璀灿的明珠大放异彩。在全球抗击sars期间,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让世人再次把目光投向这块中华瑰宝。一直以来,中医中药的作用机理因无法用现代医学理论来诠释而阻碍其走向世界,为此我国的中医药行业人士一直在积极探索各种方法,规范中医药的管理以及建立行业标准,不断地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中医药现代化从何入手 实现中医药现代化,首先要从继承入手,要进行现代的继承,而现代的继承即指通过理解、描述与诠释,把历史认识变成我们现代人所能理解接受的认识,这是现代化的第一步,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继承。 中医药学继承的现代阐述应该包括三个组成部分,一是实验验证和临床验证。任何科学理论在没有完成严密的实验论证的情况下,它都是假设,所以中医理论也应该接受现代科学严密的科学论证。二是中医药必须要完成文化认同。歌德说过,最具有民族性的东西也最具

中医教师心得体会

中医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中医师带徒心得体会】 中医跟师体会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二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胡剑波 老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胡老师擅长运用 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在跟师学习 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 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 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 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从胡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 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 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 够发掘出新的功效。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又如令现 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 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胡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 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胡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 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 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 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 可言。而今,跟从胡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胡老师善 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是一门经验医学讲究的是辩证论治,目前的跟师模式恰好是印 证这个特点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弯路。作为一位中医,胡老师 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怀和高瞻远瞩的视野,主张扎根中医,西为中用,中西医结合。正是由于胡老师这种开明包容、与时俱进的积极向上 的心态,使他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胡老师常常教导我们“立业先 立德”,作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学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更领悟 到了胡老师高尚的医德和强大的人格魅力。 学生:胡美锋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师带徒跟师心得体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跟师心得 从2016年11月我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跟师过程中,我得到了徐珊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徐珊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由于徐珊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医学经典,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中医学是我国医学领域的一块瑰宝,它有着几千年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甚至现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学习中医四大名著能较好地了解到我国的中医发展﹑成就和中医在治疗疾病方面的基本方剂﹑成效。也可以说,学习中医四大名著是学习中医学的必读之书。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因此在跟师的

中医理论课程学习的心得

中医理论课程学习的心得 时间过的好快,一转眼,都已经跟老师学完了中医基础理论。已经好几年都没动过笔写过东西了。开始老师说让交作业,我都不知道如何写,如何下笔开始。考虑了许久决定写写中医相关的感想,主要是自己的感受。 学习中医,就要先学做人,医德很重要。这一点对我来说深有体会。刚开始讲课,老师就和我们讲解《大医精诚》,主要就说学中医要精,深入探究医理,专心勤奋;还有就是医德。文中说到“若有疾厄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这几句说的就是,有患者疾病痛苦来求治,不管是贫富贵贱,老幼美丑,是亲人还是普通朋友,不管什么样的人,都要一律同等对待。最后也说到不能依仗自己专长一心谋取财物,学医的目的是在于帮助救治别人,不能因为自己的私利,而忘记了最初学中医的那颗心。听着老师的教导,蓦然发现自己早已迷失在现实的生活中,忘却了原来自己学医的原因,在这次的课程中很庆幸自己能发现自己的过失,现在重新开始找回初心。 我国的中医中药经历数千年,通过历代无数医家的努力得以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而逐渐形成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中医的三大学说的哲学基础,来源于对宇宙不同层面的思考。精气学说着重于天地从哪里来的宏观思考,探求宇宙的本源为出发点:因为天地从精气来,而人从天地来,所以人的精气活动感应天地精气。精气足,身体抵抗力强。阴阳学说以研究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为重点,着重于考量事物的变化之规律。世界是物质的整体,世界本身是阴阳对立统一的结果,人体任何疾病状态都是阴邪和阳气相争的结果,只有阴阳平衡,也就是阴平阳密才是健康状态。五行学

说把宇宙的一切事物构成归类于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侧重于研究一种事物自身的发展变化及其变化对其他事物的影响,也就是牵一发如何动全身的考量。三大哲学基础研究都有所侧重,病人本身精气足吗?——精气学说;疾病目前处于一个什么状态?阴盛还是阳盛——阴阳学说;一个脏器的疾病会对其他脏器是产生什么作用?相乘还是相侮——五行学说。我们对同一疾病的判断应该三种方法并用,不能割裂开来,并融会贯通来判断人整体的健康状况。 中医的藏象理论以象识藏,就是通过分析人体对不同环境条件和外界不同刺激所作出的不同反映,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所以中医可以通过对象的认识,在西医学没有发现脏器有异常变化时,可提前介入,以防治疾病。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在不同哲学思想和思维方法的基础上,发展成不同的医学体系。两种医学体系对于人类的健康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医学是宏观整体医学,西医学是微观分析医学。对人体的认识上,西医学认为人体是各组织器官组合而成的,整体等于部分之和,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任何组织器官都不能脱离整体存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在诊断上,西医学重视局部改变,强调实验室指标变化,突出机器的作用;中医学重视整体反应,强调医患结合,突出四诊合参、无创诊断。在治疗上,西医学强调对抗;中医学重视“调和”,调整阴阳等等。虽然两者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服务的对象都是相同的病人,因此我们在诊疗行为中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不是能更好的服务于患者吗?现在有很多人片面强调西医的技术而忽视中医的优势,或者一味强调中医传统而抵

中医师承教育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医师承教育心得体会 篇一:中医师承教育论文 全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 结业论文 题目:基层医院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的心得 继承人:关红艳 指导老师:谢忠良学科专业:临床医学 带教单位:黄花卫生院 完成日期: 【摘要】目的:总结谢忠良老师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对高血压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论述,对为临床诊治高血压病提供有益帮助。方法:通过跟师学习、总结典型病例、查阅资料和搜集相关文献,以及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总结出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能更好的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尤其对恶性高血压效果显著。结论:结果表明谢忠良老师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高血压病的临床经验值得推广学习。,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高血压谢忠良 高血压是目前老年人群中十分普遍的疾病,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病患病率为18.8%,全国约有高血压患者1.6亿, 而且每年以新增600多万人的速度增加,严重的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高血压不仅仅可以造成心脏的损害,如冠心病、心力衰竭,还可以损伤肾脏,如尿毒症,此外还可以造成脑血管损伤,如中风和偏瘫,甚至眼底出血、视力下降、失明等情况,谢忠良老师认为在临床上单纯地用中医和用西医不能完全解决高血压病的复杂性病变;运用中西医结合防治高血压能更好的控制血压、降低并发症,尤其对长期服用降压药物,血压控制不理理想的病人,配合中药及中医实用技术耳尖放血疗法,效更为显著,我就将在临床跟师过程中学习到谢忠良老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经验及 心得体会介绍如下。 高血压病是指动脉收缩压和舒张压升高,多半有心脑肾及血管损害的一种全身性疾病.高血压病根据临床症状及体征可隶属于中医学中的“眩晕”、“头痛”等范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指导原则采用了1,2,3三级分类法;正常血压收缩压而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是高血压病的主要发病机制。例如:肝阳上亢型系阴虚阳盛,或气郁化火,肝阳上亢昕致,故用天麻钩藤饮平肝泄热,滋阴潜阳,柔肝熄风;肝肾阴虚型多由肝肾阴虚、阴不敛阳,肝阳偏亢所致,故用六味地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