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HYDJ-2011-028

XXXXD栋高层住宅楼

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审定:

审核:

项目负责:

参加人员:

XXXXXXXXXXXX

2011年X月

目录

页次

一、工程概况 1

二、检测依据 3

三、检测内容 3

四、检测方法 4

五、检测结果 6

六、结论7

[附表]:试验检测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汇总表

[附图]:试验检测桩Q-s曲线、s-lgt曲线

检测桩位平面布置图

[附照片]:检测现场及设备情况

XXXXXD栋高层住宅楼

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报告

XXXX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受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委托,对其在XXXXD栋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为此,我公司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分别于2011年5月4日~8日、6月24日~30日进行了现场试验检测。

现将试验检测情况与结果,分述如下:

一、工程概况

XXXXD栋高层住宅楼,主体结构为地上33层,地下2层,结构型式为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二级,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建筑物设计使用年限50年,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甲级,由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施工,XX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监理。

1.工程地质概况

XXXXD栋高层住宅楼,位于XX市南绕城路以南,原劳改局一处旧砖厂。该建设场地地貌单元属湟水河南岸III级阶地之上,场地内地形变化起伏较大,呈西高东低,最大高差12.45m。根据XX省地矿建筑勘察设计院于2008年4月提供的《XXXXA、B、C、D、E、F栋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可知,该场地地层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层杂填土,黄褐色、杂色、灰黑色,松散,以建筑垃圾为主,主要有

砖块、水泥块,夹有少量粉土及极少量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

②层黄土状土,褐黄色、褐红色,以粉土为主,次为粘粒,底部含少量卵石、圆砾,稍湿,稍密,摇振反应中等,无光泽反应,干强度低,韧性低。根据有无湿陷性可分为湿陷性黄土状土②-1和非湿陷性黄土状土②-2。

③层卵石,青灰色,其成份卵石粒占全重50.70~57.27%,粒径一般4~8cm,骨架颗粒间主要有圆砾、粗砂充填,其次为中砂、细砂、粉粘粒很少,充填程度及级配较好。野外鉴别密实度为松散。按N63.5分类,标准值为7.7,为稍密,卵石以亚圆形为主,母岩成分主要为石英石、花岗岩等硬质岩石,表面微风化,略呈定向排列。本层埋深在33.8~35.20m,厚度1.30~5.80m,顶板标高2237.00m左右。

依据区域资料,场地内有地下潜水。勘察期间,在勘察范围内未见地下水,但在D栋楼施工过程中在黄土状土层出现上层滞水,部分基桩在扩底过程中出现塌孔等影响成桩质量现象。

该建筑场地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等级III级,湿陷程度严重,桩顶标高处向下湿陷土层下限深度为3~5m。

2.基础概况

本工程基础采用人工成孔干作业挖孔混凝土灌注桩,设计总桩数为49根,设计要求以③卵石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进入③卵石层的深度不少于3.0m。桩底采用后压浆处理。该工程±0.000为2264.15m,设计桩顶标高为

-10.45~-12.05m。其它设计参数见下表:

二、检测依据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2.《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3.《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4.由XX省地矿建筑勘察设计院于2008年4月提供的《XXXXA、B、C、D、E、F栋高层住宅楼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

5.设计图纸及施工资料。

三、检测内容

对该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检测在天然状态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根据委托方要求及现场情况,本次对25号、41号、49号工程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最大加载量按设计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考虑,试验检测桩相关参数见下表,具体桩位见附图。

四、检测方法

本次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反力采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试验加载,采用4台500t千斤顶做为加压装置,试验过程中全程采用FDP204-JY静载仪自动加压,自动测读装置,荷载测量由维系在千斤顶油泵上的压力传感器控制。沉降观测,由正交直径方向对称安装4块大量程位移传感器测读沉降。试验时,桩顶标高。与工程桩相同。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的规定,实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荷载分级、测读沉降时间、各级荷载下的沉降稳定标准、终止加荷条件等情况。

(1)加载分级进行,采用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最大加载量按设计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的2倍考虑。

(2)慢速维持荷载法试验步骤: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当每一小时内的桩顶沉降量不超过0.1mm,并连续出现两次(从分级荷载施加后第

30min开始,按1.5h连续三次每30min的沉降观测值计算),即可加下级荷载。

(3)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终止试验:

①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

②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相对稳定标准;

③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

④已达到要求的最大加载量。

(4)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后,即可卸下一级荷载。卸载至零后,应测读桩顶残余沉降量,维持时间为3h,测读时间为第15、30min,以后每隔30 min测读一次。

(5)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的确定

①根据沉降随荷载变化的特征确定:对于陡降型Q-s曲线,取其发生明显陡降的起始点对应的荷载值。

②根据沉降随时间变化的特征确定:取s-lgt曲线尾部出现明显向下弯曲的前一级荷载值。

③出现终止试验前3种情况时,取终止试验荷载前一级荷载值。

④对于缓变型Q-s曲线可根据沉降量确定,取s=40mm对应的荷载值。

⑤当按上述四款判定桩的竖向抗压承载力未达到极限时,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应取最大试验荷载值。

五、检测结果

对XXXXD栋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的3根基桩进行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检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汇总表,见附表,单桩静载荷试验Q-s曲线、s-lgt曲线,见附图。

25号试验检测桩,桩长21.20m,桩径1.0m,扩底直径1.4m,试验最大加荷量为15200kN,相应总沉降量为25.86mm。Q-s曲线形态为缓变型曲线。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4.4.2条文规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试验荷载量15200kN。

41号试验检测桩,桩长21.20m,桩径1.0m,扩底直径1.3m,试验最大加荷量为13500kN,相应总沉降量为17.05mm。Q-s曲线形态为缓变型曲线。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4.4.2条文规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最大试验荷载量13500kN。

49号试验检测桩,桩长20.70m,桩径1.0m,扩底直径1.4m,试验最大加荷量为15200kN,相应总沉降量为50.92mm。Q-s曲线形态为缓变型曲线。根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4.4.2条文规定,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取沉降量为40mm对应的荷载,即为13680kN。

综合分析,该工程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结果,见下表。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检测结果表

注:上述各项承载力均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第4.4节的“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进行取值。

六、结论

XXXXD栋高层住宅楼人工挖孔混凝土灌注桩,静载荷试验检测的25号、41号、49号工程桩,在天然状态下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极限值分别可取为15200kN、13500kN、13680kN。

(以下无正文)

XXXX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2011年7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