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作者:知远2011年09月22日15:29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在以往的报刊和杂志上,人们曾不止一次的就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但他们分析的战例大多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而对新世纪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却谈论得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试图弥补一下这个不足,战例就选自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吧。

战争筹备

2003年3月,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建立一个亲西方的伊拉克政府,美国及其盟国组成了强大的多国部队,发起了名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当时,联军出动了最精锐的海陆空部队,从地面和空中对伊拉克军队实施了猛烈的打击。在登台“亮相”的多种联军打击兵器中,美国的战略空军绝对算得上是一颗耀眼的“巨星”。无论是从战争伊始还是到战争结束,都能在伊拉克的上空看到美国战略轰炸机那庞大而又恐怖的身影。

在战争持续的整个过程中,美战略轰炸机既有对伊地面目标的大规模轰炸,也有“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打击,给伊地面部队、军事设施和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实际上,早在战争开始之前,联军司令部就已经将美战略轰炸机部队视为“摧毁敌有组织抵抗的最有效打击手段”。战后统计数据表明,美战略轰炸机部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而且是战功赫赫,“名列前茅”。

在战争筹备阶段,联军司令部制定了专门的战略轰炸机作战方案,要求战略轰炸机从“两点”同时向伊军发起进攻。这里提到的“两点”,一是指美军部署在海外的前沿空军基地(平时就驻有一定数量的战略轰炸机),二是指位于美国本土的常备空军基地(战略轰炸机中途不降落,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直接飞至作战区域)。

对伊战争一爆发,美军立即从前沿空军基地和常备空军基地派出了战略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位于印度洋英属查戈斯群岛)起飞的是B-52H和B-2A战略轰炸机,从英国费尔福德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52H战略轰炸机,从阿曼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1B战略轰炸机,从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位于美国密苏里州)起飞的是B-2A战略轰炸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从“两点”同时出动的作战模式只持续了20天(这里指的是在战争爆发后的头20天),而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长达2个月,在阿富汗战争中只运用在头3天里。

自2002年10月11日美国政府做出对伊动武的决策后,军方立即开始了战略轰炸机的兵力调动:第一,将第40空中远征联队部署到了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该联队组建于“持久自由”行动时期,主要用于反恐作战,下辖10架B-52H战略轰炸机。(注:这10架B-52H原先分别隶属于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第8航空军第2和第5轰炸机联队。)第二,2003年1月初,美军开始在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部署B-1B战略轰炸机,并特别组建了第405空中远征联队。第三,把原隶属于第509轰炸机联队(驻美密苏里州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的4架B-2A和原隶属于第2轰炸机联队(驻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8架B-52H派驻到了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第四,把原隶属于第5轰炸机联队(驻美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的14架B-52H部署到了英国的费尔福德前沿空军

基地,并组建了第457远征大队。所有的战略轰炸机调动工作都在战争爆发前的16天内予以完成,这同时也创下了美军战史上的一个纪录:在前线攻击兵力中首次出现了B-2A战略轰炸机的身影,原先该机只被部署于美国本土。

战争爆发

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为首的多国联军对伊拉克发起了攻击。从3月20日到4月13日,美战略轰炸机对伊拉克的重要设施和目标进行了空中打击,如国家指挥中枢、军事指挥中心、通信枢纽、空军基地、机场、防空火力系统、地面部队……在空中打击过程中,美战略轰炸机采用的是协同出击和轮番攻击的战法,或只出动一架单机执行作战任务,或是以编队的方式升空作战。

从3月20日到4月18日,美战略轰炸机共出动505架次(其中B-52H 250架次,B -1B 220架次,B-2A 35架次),一昼夜内的平均起飞架次B-52H和B-1B为各6架次,B-2A为3架次。据战后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美战略轰炸机平均一昼夜要出动10-30架次。

在20多天的空袭作战中,战略轰炸机的作战目标主要有三个:一是捣毁伊拉克的国家指挥体系和军事指挥体系;二是削弱伊军的作战实力,摧毁伊军的抵抗意志;三是破坏伊拉克军事后勤保障体系和重要的国家、军事、工业、交通等基础设施,如指挥中心、通信枢纽、部队集群、防空火力系统、空军基地、民用机场、军工企业、供电及供水设施等。

在战争开始的头几天里,考虑到伊军还有一定的防空作战能力,美战略轰炸机在前往作战区域执行空袭作战任务时大部分是采取夜间行动的方式,以这种方式起飞的战略轰炸机占到了战略轰炸机飞行总架次的80%以上。后来,在联军完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战略轰炸机才开始执行全昼夜连续轰炸任务。

除了对既定目标实施攻击外,战略轰炸机还对伊军的部分移动式目标进行了打击。同时,美B-52H和B-1B战略轰炸机还多次为美军特种部队和联军地面部队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在飞行过程中,制导/导航系统和联军前线航空引导员通过数据传输设备随时向战略轰炸机提供有关伊地面目标的方位坐标和位置信息,为战略轰炸机准确摧毁敌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战后数据统计,在整个战争期间,美战略轰炸机的出动架次只占美军战机总出动架次的3%,但其消耗的航空弹药却占到美空军航空弹药消耗总数的30%,摧毁的地面目标也占到空军总摧毁目标的50%。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战略轰炸机在这场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效能是相当高的。

在机载武器方面,战略轰炸机使用的大部分是高精度航空弹药。B-52H装备的弹药主要有:AGM-86C/D空射巡航导弹,AGM-154 JSOW制导导弹,WCMD系列集束炸弹(GBU-103、GBU-105和GBU-107),M117、Mk82A/SE和Mk84航空炸弹,JDAM 系列航空制导炸弹(GBU-31、GBU-32和GBU-35)。B-1B装备的弹药主要有:Mk82和Mk84航空炸弹,WCMD系列集束炸弹和JDAM系列航空制导炸弹。B-2A装备的弹药主要有:JDAM系列航空制导炸弹和EGBU-28航空制导炸弹。

AGM-86C空射巡航导弹在战争初期被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摧毁敌地面军事目标,特别是伊军的防空武器系统。EGBU-28航空制导炸弹安装有侵彻型战斗部,主要用于消灭敌坚固的地面固定目标和地下设施。JDAM高精度航空制导炸弹主要用于消灭离居民点很近的地面目标,或者直接在人口稠密的城区内使用,属于“点穴”式打击兵器。

B-52H战略轰炸机的作战使用

在伊拉克战争的第一阶段,B-52H战略轰炸机是联军空中突击集群第一梯队的重要成员。作战时,B-52H从两个前沿空军基地(迪戈加西亚和费尔福德)起飞,以编组的形式执行轰炸任务,每次出动1-2个编队,平均每个编队由2-3架B-52H组成。轰炸的目标主要是伊拉克的国家及军队指挥中心、大型基础设施、防空武器系统和伊军政领导人所在地。B-52H可携载多种弹药,可在一次飞行中执行打击多类目标的任务。B-52H通常在距预定目标400-600公里处发射巡航导弹,发射地点有多处,包括:土耳其东南部,约旦东部,波斯湾西北部,伊拉克北部、东南部和西南部。在整个战争期间,B-52H共向伊境内发射了153枚空射巡航导弹。

B-52H从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到伊拉克的飞行路线先后有三条:(1)2003年3月20-22日,B-52H沿英国——西班牙(途经毕尔巴鄂和巴塞罗那)——地中海东南海域——沙特——伊拉克,然后再原路返回。(2)2003年3月23-25日,沿英国——法国(途经迪耶普和土伦)——地中海东南海域——沙特——伊拉克,然后再原路返回。(3)2003年3月26日至战争结束,B-52H沿英国——北海——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罗马利亚——黑海——土耳其——伊拉克,然后再原路返回。

美国空军司令部之所以对B-52H的飞行路线进行不断调整,其目的就是为了尽量缩短B-52H的飞行航程和飞行时间。采用第1条路线,B-52H单程需飞行52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6.5小时,往返一次约需16小时,空中加油2次。使用第2条路线,B-52H单程需飞行47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6小时,往返一次约需15小时,空中加油2次。第3条路线途经部分东欧国家,B-52H单程需飞行42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5小时,往返一次约需12-13小时,空中加油1-2次。飞行航程和飞行时间的缩短,不但提高了轰炸效果,而且使B-52H的战场灵活反应性大为增强。

从英国费尔福德空军基地起飞的B-52H在执行一次轰炸任务时,通常需要空中加油2次。第一次是在去程上,加油地点大约在地中海西部海域或德国上空,由KC-135加油机(从英国的米尔德霍尔空军基地起飞)负责为其补充油料。第二次是在返程上,加油地点大概在地中海中部海域或黑海上空,由KC-135或KC-10加油机负责为其补充油料,加油机或从西班牙莫隆空军基地起飞,或从保加利亚的布尔加斯空军基地起飞,要么就是从罗马尼亚的康斯坦察空军基地起飞。据数据统计,第457远征大队的B-52H战略轰炸机的飞行强度为3-4架次/昼夜。

隶属第40空中远征联队的B-52H战略轰炸机(驻扎在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的飞行路线是沿印度洋——阿拉伯海——阿曼湾——波斯湾——伊拉克,待执行完任务后再原路返回。B-52H单程需飞行52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6-6.5小时,往返一次约需15-16小时,飞行速度820-850公里/时,空中加油2次(加油机也是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

军基地起飞)。战争期间,从该基地起飞的B-52H大多只执行白天轰炸任务,飞行强度为4-6架次/昼夜。2003年4月12日之后,随着联军的不断胜利和伊军抵抗逐渐减弱,B-52H的飞行强度也有所降低,改为1-2架次/昼夜,并且任务重心也发生了变化,由远程轰炸改为空中巡逻,只负责清除自身责任区内重新出现的敌军目标。

综上所述,B-52H战略轰炸机在整个伊拉克战争期间表现出了极高的作战效能,使用方式也十分灵活。美军方指出,B-52H的起飞架次占到所有战略轰炸机起飞架次总数的50%(B-1B是43%,B-2A是7%)。B-52H在美战略轰炸机中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B-1B战略轰炸机的作战使用

B-1B战略轰炸机从阿曼的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起飞,每天都要执行对伊作战任务,飞行强度达到5架次/昼夜,以单机或双机编队的方式进行飞行,主要用于摧毁伊拉克的国家及军队指挥中心、大型基础设施、防空武器系统和伊军政领导人所在地。

在战争初期,为了避免被伊防空火力击落,B-1B战略轰炸机主要执行夜间轰炸任务。后来,由于制空权被联军掌握,B-1B也开始执行白天轰炸任务。随着联军向伊拉克纵深推进,B-1B战略轰炸机开始承担起对联军地面部队给予火力支援的任务,对伊军的坚固工事和部队集群实施空中打击。从4月初开始,B-1B的作战任务发生了改变,工作重心从对地攻击变成了空中巡逻,负责摧毁自身责任区内的伊地面移动军事目标。

B-1B战略轰炸机从阿曼到伊拉克的飞行路线有两条:(1)沿阿曼——沙特——伊拉克东经46度地区,然后原路返回。(2)沿阿曼——阿联酋——波斯湾——伊拉克南部,然后原路返回。第1条路线是主要路线,有80%的B-1B走的是这条路线。

2003年3月20-21日,B-1B战略轰炸机单程需飞行2000公里,去程的飞行时间为2.5-3小时,往返一次约需9小时,空中加油1次。从3月22日开始,B-1B战略轰炸机单程需飞行1600公里,飞行速度790-850公里/时,去程的飞行时间为2-2.5小时,往返一次约需8-12小时,空中加油1次。加油时间一般是在飞机起飞后2-2.5小时,由KC -135加油机负责为其补充油料,加油机从阿曼的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起飞。

总而言之,B-1B战略轰炸机在这场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出了极高的作战效能和技术可靠性,其飞行架次占战略轰炸机总飞行架次的43%。美国空军司令部发表报告称,由于B -1B的载弹量有限,所以无法携带多种类型的高精度制导航空弹药,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B-1B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战斗成果。

B-2A战略轰炸机的作战使用

对伊战争爆发后,B-2A战略轰炸机从两个基地向伊军事设施发起攻击,这两个基地分别是美国密苏里州的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和印度洋上的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B-2A 战略轰炸机的主要任务是:对伊防空武器系统实施火力压制,摧毁伊拉克的国家及军队指挥中心,破坏伊部分工业设施。

B-2A战略轰炸机一次出航平均要消灭2-5个既定目标,机上配备JDAM系列航空制

导炸弹和EGBU-28航空制导炸弹。B-2A常在夜间执行作战任务,出动时通常是编队飞行,每队2-3架战机不等,飞行强度达到2-3架次/昼夜。隶属于第509轰炸机联队的12架B-2A参加了对伊作战,参战时间长达20天。(注:第509轰炸机联队共拥有16架B -2A。)

从美国本土起飞的B-2A战略轰炸机的飞行路线如下:美国——南大西洋——地中海——土耳其(或以色列,或约旦,或沙特)——伊拉克,然后原路返回。B-2A战略轰炸机单程需飞行12500公里,飞行速度900-980公里/时,去程的飞行时间为15-16小时,往返一次约需31-35小时,空中加油5次。加油地点分别是:美国东海岸(第一次),地中海西部(第二次),地中海中部(第三次和第四次),西班牙西海岸(第五次)。加油机是KC -135,分别从位于美国本土、欧洲和中东的空军基地以编组的方式起飞,每组2-3架KC -135。

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B-2A战略轰炸机的飞行路线与同驻该基地的B-52H战略轰炸机相同,飞行速度900-980公里/时,去程的飞行时间为15小时,空中加油1-2次,加油机也是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起飞。

在伊拉克战争期间,B-2A战略轰炸机表现十分出色,其作战效能和技术可靠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也是B-2A首次被部署在美国本土以外的空军基地。据战后数据统计,B-2A战略轰炸机在这场战争中共起飞35架次,占战略轰炸机总起飞架次的7%。

战略侦察机的作战使用

必须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联军之所以能迅速取得整场战争的胜利,战略侦察机绝对是“功不可没”,特别是RC-135和U-2S。(注:两机分别隶属于美国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第55联队和第9侦察机联队。)

到2002年12月初为止,美军共在中东地区部署了7架战略侦察机,配置如下:沙特苏丹王子空军基地(1架RC-135和2架U-2S),阿联酋宰夫拉空军基地(3架U-2S),阿曼塞迈里特空军基地(1架RC-135)。

在战争筹备阶段,美军又向苏丹王子空军基地增派了3架RC-135,向宰夫拉空军基地增派了4架RC-135。此外,为了更好的完成对伊侦察任务,位于塞浦路斯阿科罗提利空军基地的U-2S侦察机和部署于土耳其因切里克空军基地的RC-135侦察机也加入到了“侦察大军”的行列。至战争爆发前两周,共有18架战略侦察机负责执行对伊侦察任务,分别部署在:苏丹王子空军基地(4架RC-135和2架U-2S),宰夫拉空军基地(8架U -2S),因切里克空军基地(1架RC-135),阿科罗提利空军基地(3架U-2S)。像如此规模的战略侦察机群只在1990-1991年的“沙漠风暴”军事行动中出现过。

战略侦察机每天都要执行空中侦察任务。在战争爆发前和战争爆发初期,这些战略侦察机都要沿着沙伊边境和土伊边境飞行。随着联军不断向伊拉克纵深挺进,战略侦察机也逐渐深入伊拉克境内。通常,RC-135的飞行时间为2-9小时,U-2S为3-7小时。

RC-135使用的侦察手段主要是无线电技术侦察,U-2S则使用的是综合侦察法,如

图像侦察和无线电电子侦察等等。侦察手段不同,侦察区域的大小也就相应不同:使用无线电技术侦察,飞机可探测500公里范围的区域;使用无线电电子侦察,飞机可探测900公里范围的区域;使用图像侦察,飞机可探测180公里范围的区域。

战略侦察机能近实时的使用无线电信道传输搜集到的情报数据,延迟时间不超过2分钟。数据首先被传输到地面指挥所的移动中心,待处理完毕后再提供给用户使用。

作者:阿纳托利?库利科夫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论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一、引言: 自战争产生以来,人类已经经历了游牧时期的徒手战争、农业时代的冷兵器战争,工业时代的热兵器和机械化战争。信息化战争则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及战争实践发展到又一新阶段的产物。信息化战争是信息起主导作用的战争,是使用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它突破了传统有限战场的时空概念,可利用计算机兵不血刃的控制敌方的信息系统,在敌国民众中制造恐慌,所以,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未来信息的主导。 二、下面将论述信息技术在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的影响(一)信息技术使作战空间多维化 1.物理空间超大无限:阿富汗战争的作战规模虽远不及海湾战争和 科索沃战争,但其作战空间范围要远比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大得多。美军在空中部署有各种侦察、预警飞机,全方位、全时段监视对方的所有行动。在外层空间利用多颗卫星组成太空侦测网,全面监视、搜寻塔利班和本拉登的动向。 2.信息空间多维广阔:电磁战场被称作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 五维战场”,是信息化战争的重要作战空间。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温和”的电磁脉冲炸弹。伊拉克战争中,萨拉姆的地下指挥控制设施、伊拉克军队的光纤通讯网络都是重点攻击对象。美军利用这种电磁脉冲弹与萨拉姆大巷战,很快破坏在城市建筑物中的伊军武装系统,但没有使城市建筑和平民住宅遭到巨大破坏。

(二)信息技术使作战力量一体化 1.武器装备系统一体化:各类武器装备系统经过信息化改造,相互 之间能够直接进行信息传输,实现信息共享,从而提高了整个武器装备系统的反应速度和作战效能。美军和伊军之间在第一次海湾战争中的坦克大战,美军取得了187:0的骄人战绩,就主要得益于美军坦克实现了数字化,展示了武器装备系统一体化的巨大成效。 2.作战单元一体化: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把参战的空军、海军航 空兵、陆军航空兵临时组合起来,统一划归空中作战司令部指挥,依赖的就是信息处理的高度一体化和物理结构上的“可拼装化”、“可剪裁化”。 3.作战要素一体化;只有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火力打 击、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实现了一体化,“发现即摧毁”才能从可能变成现实。一体化的作战要素是一体化作战能力最终形成的关键所在。 (三)信息技术使交战行动非接触化 1.打击效果上实现了精确毁伤:在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美 军以空中平台(B-52、B-1B、B-2型远程轰炸机)和海上平台相结合,在防区外发射中远程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和巡航导弹,对预定目标进行精确打击,取得了良好效果。 2.兵力运用上达成了灵活机动:在伊拉克战争中,B-2型隐身战略轰 炸机首次实现自主作战,B-1B战略轰炸机首次实现一次携带3种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摘要】以美军的新军事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及其重要意义,进而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军事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一、前言 过去12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一战争,三场战争前后递进,不断创新,不仅验证了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在三场战争的基础上,美军又于今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依托C4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 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 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同时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的来看,伊拉克战争实践并检验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把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二、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

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支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最终实现是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全面革命。没有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作战空间的网络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信息化和一体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争。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要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 1. C4ISR系统的作战运用 武器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支柱,没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建设信息化战场,主要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系统的建设,其主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指挥和控制,主要作用是粘合剂和力量倍增器,其核心是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作战。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使用了全球一体化指挥控制系统。C4ISR系统的全球化、网络化、一体化和实时化特征,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战略、战役和战术的区分概念。 发现目标就意味着打击目标,而打击目标就意味着摧毁目标。因此,及时准确地发现目标,是精确打击目标的基础和前提。发现目标,主要由侦察监视和预警系统实现。美军的侦察、监视和预警体系非常健全,基本覆盖了所有维度、所有空间、所有频段。对地面目标的侦察、监视和定位,主要是依靠空天一体的C4ISR系统。电了信息装备在作战中的运用效能,主要是看信息化和一体化程度的强弱。

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浅析

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浅析 信息化战争是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海湾战争之后,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多种类、多样式的信息化武器系统占据了高技术战争的舞台,敌对双方为达成政治、经济等目的,以信息化军队(数字化部队)为基本交战力量,大量运用信息技术,使用信息化的武器装备,在信息网络化的战场上,以信息化战争理论为指导,而进行的一种新形式的武装冲突。而且,它必需具备信息化时代、信息化军队、信息化装备、信息化战场和信息化作战理论五个要素。当前的伊拉克战争中,美英的信息化武器系统已构成战场的中坚力量。下边,我们从信息化方面肤浅地分析一下伊拉克战争。 一、伊拉克战争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洞悉信息化战争的窗口。 首先伊拉克战争己是一场初步形成的信息化战争。它己具备了军事家们认为构成信息化战争的五个要素:第一是战争爆发在人类社会由机械化时期进入信息化时期的开始阶段,可以说基本上具备了“信息化时代”这一基本要素;第二是美国士兵素质较高。他们普遍是大学毕业,己撑握电脑、网络等知识,而且都配备了单兵通信器材,分队还配有高性能,防雨水、防沙尘的网络电脑。另外,美国还有一支数字化机步四师。所以说美国己建成了一支“信息化军队”;第三是美军大量使用的侦察卫星、GPS定位仪 1

等构成了“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第四是在硝烟弥漫战场中,信息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主线,形成了随处可在的“信息化战场”;第五是美国为了争夺未来战争的制高点,于1998年就制定了《联合信息战条令》,进行信息化作战演习。 其次,美英在伊拉克战争中,作为拥有绝对信息优势的一方,实施了进攻性的联合信息化战争。伊拉克上空星罗棋布的卫星、预警机、侦察机、直升机,红海、波斯湾海上和水下的侦察舰船,沙特、约旦、土耳其等伊拉克周边国家部署的雷达和侦听设施,以及渗透到伊拉克的特种部队人员,构成了美英联军完备的信息侦察预警系统;陆基、海基、空基平台发射的导弹和制导炸弹,是美英在作战中直接杀伤、破坏敌方目标的重要手段——硬杀伤性信息化武器系统;软杀伤性信息化武器、心理战武器、高能量微波炸弹等在战争中的使用,都在不同程度上显示着信息化战争联合性的新特点,也让我们洞悉到息化战争较之机械化战争在作战理论等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二、作战理论得到新的发展。 伊拉克战争是发生在人类社会由工业时代进入信息时代初期,战争形态也不可逆转地由高技术战争向信息化战争转变,作战理论、思想观念也实现革命性突破,从不同角度发展丰富了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首先是丰富了信息化行动。专家们认为,信息化行动是在和平时期或者危机时、战争时、在保护己方信息和系统 2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讲稿 伊拉克战争以来,人们对这场战争的最后评价众说不一,这场战争给我们带来的思考也是多方面的,各个国家都从这场战争中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和启示,也吸取了不少的教训,现在由我为大家介绍伊拉克战争带来的启示与思考 这次交流包括伊战进程、胜负评定、军事理论和思考启示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伊战进程: 1、战争开始,美英联军从2阶段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时间)起向伊拉克发动代号为“斩首行动”和“震慑”行动的大规模空袭和地面攻势。布什在战争打响后向全国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战争开始,强调战争将“速战速决”。在这一阶段,美英联军先后向巴格达、巴士拉、纳杰夫、摩苏尔、基尔库克、乌姆盖斯尔等十余座城市和港口投掷了各类精确制导炸弹2000多枚,其中战斧巡航导弹500枚。与此同时,萨达姆也向全国发表讲话,号召伊人民抗击美国侵略,击败美英联军。 2、僵持阶段 由于供给线太长和伊拉克方面的抵抗,美英联军“速战速决”的目标未能实现,地面进攻曾一度受阻。伊军在伊中部的卡尔巴拉、希拉、欣迪耶等地与美英联军展开激战。与此同时,每天都有数百名伊拉克人从约旦等国家返回伊拉

克,加入与美英联军作战的行列。 3、转折阶段 美英联军凭借空中优势和机械化部队,兵分几路发起强大攻势,先后攻陷伊南部巴士拉等重要城市和战略要地,并对巴格达形成合围,从而使战事呈现一边倒的态势。2003年4月8日,美军从北部和南部两个方向推进到巴格达,并夺取了巴格达东南的拉希德军用机场。美国坦克开进巴格达,占领了萨达姆城。面对美军长驱直入巴格达和提克里特,伊拉克领导人号召军队和人民对美英联军采取“同归于尽”式的袭击行动。 4、收尾阶段 美军2003年4月15日宣布,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军事行动已结束,联军“已控制了伊拉克全境”。据美国官方公布,在伊拉克战争中死亡的美军人数为128人,其中110人阵亡,18人死于事故。英军士兵死亡31人。战争消耗了美国大约200亿美元。2003年3月美国开打伊拉克战争,迄今共有4400名美军阵亡。美国总统奥巴马21日在白宫宣布,将于今年12月31日前撤回全部驻伊拉克美军,正式终结持续近9年时间的伊拉克战争。 美国总统奥巴马12月14日在北卡罗来纳州布拉格堡军事基地发表讲演说伊拉克战争正在结束。 二、胜负评定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伊拉克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冷战后随着苏联的垮台,美国也几乎是筋疲力尽,所以九十年代是美国的战略收缩期,美国的主要目标是重振经济.这一时期也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二十一世纪,布什上台改变了对华的战略,911是一个转折点,美国利用这次事件在中国的周边大势扩展自己的影响力,但美国因为伊拉克战争消耗过大,现在的主要任务是重振经济,所以现在又重新进入战略收缩期.最近民意对中国的敌意有所增加也证明了美国的力量有所削弱,但伊拉克战争让美国对世界的控制又进了一步,美国现在主要是享受伊战对美国的战略利益.因为美国对中国的遏制采取的是釜底抽薪(控制石油) 的方式.所以现在的形势对中国是不利的,近年来我国军事实力迅速发展是为了防止美国在不久的将来占领伊朗而完全控制中东的石油.因为没有航空母舰,蕴藏丰富石油的南海被一些小国侵占也是近来加强军事发展步伐的最大原因. 因为欧洲人已经被美国捆住手脚,俄罗斯扮演坐山观虎斗的角色,而印度则一心要同我们竞争,所以中国必须发展强大的军事实力保护自己的战略资源不被美国控制. 911事件所带来的是全球的反恐高潮 如果911没有发生就不会那么快的有伊拉克战争 对中国也是有一定影响的 因为当时美国在911以后大幅度的增加了军事支出 而刺激了中国响应做出的军事力量提升以达到平衡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 其他象俄罗斯英国法国等国家也是一样的 1.中国不是未来面临,是现在就一直面临国防安全的问题. 而且现在美国在战略上已经非常重视中国啦. 所以中国的国防安全这个时期非常严峻. 虽然网上有一些爱国人士要打倒美国. 希望中国外交,以及国防上强硬一些. 如果这样实际上会更引起美国的注意. (暴露中国各方面的政策,美国可清晰的判断中国的发展方向.) 除了在经济上,政治上更加挟制中国. 在军事上对中国更加挟制. 所以我个人认为,中国的国防政策是对的. 从现实角度来说. 中国现在还不具备和美国对抗的实力. 中国虽然经济快速发展,但中国各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 美国打一次伊拉克战争花费几千亿美元. 我们中国有1.6万亿美元的储备. 但这些是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杠杆. 是战略上对美国进行一种非常有限的牵制作用. 现在美国救市又拿出7千亿美元. 所以在军事上,我们实力的确没办法比. 经济上又不能保证战略上的军事优势. 所以我们中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都要"暗渡陈仓"式的慢慢发展.等待时机.

论述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精编版

论述美英联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摘要 自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信息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其发展可谓是井喷式增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信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愈加广泛,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伊拉克战争中,美英联军应用信息技术的可借鉴性策略,以及在战争中表现出的不足之处,以期为我国未来战争的信息技术应用提供正面经验与负面教训。 二、正面经验 (一)舆论宣传层面 击垮敌人的士气比消灭敌人的肉体更有效。古代军事先贤十分看重天时地利人和,又 将人和视为三者之首,可见士气某种程度上比武器还重要。美英联军在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交方面的即时性优势,缩小了时间与空间的约束作用,大量发送以丑化萨达姆政权为主要内容的电子邮件,发送对象主要包括高产阶级与作战军官。发送给高产阶级的邮件动摇了萨达姆政权的群众基础,削弱了它的经济来源,发送给军官的邮件则降低了敌方军队的战斗士气,进而直接对其军队的战斗力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可以从战后伊军军官接受采访时“他们的邮件让我们其中的一些人对总统先生产生厌恶甚至仇视心理,再想到家里的母亲的窘况,就更加觉得打仗没有意义了”的话语中得到印证。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其应用不仅体现在邮件发送,更体现在邮箱地址的获取,邮箱地址数量不计其数,使用者远在异国他乡,如果信息技术水平达不到一定高度,完成如此艰巨的任务可谓天方夜谭。通过大量搜集各方面的信息资料,笔者发现其主要是通过位于美国的AIT公司与位于英国的SMS公司实现的邮箱地址搜集,因为伊拉克所有的互联网服务都是本土的SCIS 公司提供的,而该公司的数据流在传输过程中都要经过以上两家公司的卫星设备。 (二)无生力量层面 与信息技术存在关联性的军队无生力量主要是信息传递系统。美英联军在此次战争中应用的信息传递设备种类繁多:PIII级别的计算机、六成立体传感器网络系统、网络中心战系统、卫星通信网络系统、武器平台通信网络系统。诸多的信息技术硬件与软件,便利了己方军队内部的作战指令与战场情况的上传下达,增加了友军之间沟通协作的有效性,使得敌方军队的各方面情况能够被迅速掌握,这些设施就像英美联军的千里眼与顺风耳,为伊拉克战争的胜利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另外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无生力量方面还体现在运用信息技术摧毁敌方的无生力量。美国派遣特种部队潜入伊拉克境内,破坏萨达姆总统与军官之间的信息沟通系统,一定程度上切断了他们的联系,最终迫使伊拉克军队各自为战,是运用信息技术破坏敌方无生力量的成功案例,与中国古代军事理论中的“擒贼王”思想不谋而合。 (三)有生力量层面 人类社会任何社会活动最终都必须依靠人来完成,战争也不例外。美英联军之所以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技术人才的数量极多,质量很高。因此从广义上来说,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与使用也是信息技术应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伊拉克战争中,敌对双方的热战与信息战几乎是同时进行,而在美英联军指挥部,负责信息战的军官就有十余名之多,美国攻击伊拉克信息系统与电力系统的居然是主要负责热战的特种部队,美英联军真可谓是人才济济,这也启示我国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决不能忽视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从伊拉克军队的角度来说,美英联军的信息战虽不能直接消灭伊军人肉体,却能对其精神心理产生巨大影响,美国开通了中通广播网与自由电视台,用阿拉伯语向伊拉克宣扬所谓的西方主流价值观,给伊拉克部分民众与军人带来了灵魂上的“触动”,动 摇了萨达姆政权的群众基础。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在兵力部署、战略投送、精确打击、快速机动、信息获取处理和决策、后勤保障和官兵素质等诸方面都表现出很高的水准,体现了其超级大国的军事实力,其诸军兵种之间的联合作战能力仍然是其他国家难以与之相比的。在实力悬殊的对比之下,伊拉克军事上的失败是必然的。但战争的胜利不仅取决于军事力量,还要取决于人民是否支持。由于美国发动入侵伊拉克战争的理由不成立,遭到伊拉克和世界人民的反对,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仍不能取胜。 1.美国战略决策和战略指导错误。美国政府高估了美军入侵伊拉克战争计划的可行性,高估了军事力量所能发挥的作用,对全球和中东地区人民的反美情绪估计不足,对军事占领后伊拉克人民的反抗斗争准备不足,美军在战后重建行动中遭到挫折时,也未能及时进行战略策略的调整,导致其被动,是伊拉克战争无法取胜的重要原因。美军重新犯了在越南战争中的战略错误。越南战争时期的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认为越南战争美军失败的原因是:对敌人的意图进行了错误的估计,用自己的经验模式看越南人民和领袖;低估了人民的力量、忽视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信仰;没有认识到高科技装备在非正规作战中的作用是有限的;实施军事行动之前和之后没有与国内公众进行深入讨论,没有认识到美国也不是万能的;没能组织一个高效的领导班子去处理战争中一系列复杂的政治和军事问题。 美军占领伊拉克的代价远远超过美国最初的估计,而且至今还没有结束。美国即将离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佩斯陆战队上将2007年9月14日说,自己在伊战初期错误估计形势,认为伊军和老百姓都会欢迎美军的“解放”,对形势估计过于乐观,导致驻伊美军数量不足,使伊拉克局势不断恶化。美国先发制人的战略已遭挫败,所依据的两个假设被伊拉克战争证明已不可行:一是美国能获得对手能力和意图的可靠情报;二是美军有技术优势使战争的代价显著减少。战争初期此一理由似乎还有说服力,但到了今天,证明其假设是错误的,拉姆斯菲尔德倡导的军队转型计划已遭到重挫。 2.美军的转型计划和一系列作战理论存在着局限性在战争中遭到挫败。美国切奇准将2006年6月在《陆军》杂志上指出:海湾战争后,一些时尚的概念抓住了国防部官员和公众的想像力,它们依次是:“震慑论”、“全球力量、全球到达”、“由海向陆的机动”、“快速决定性作战”和现在提出来的“基于效果作战”。尽管这些理论都包含着少许的智慧,并以新式武器技术带来的一些证据为支撑,但也包含着对对手的错误假设和对技术能力的实实在在的狂妄自大。这些花哨的概念都是工程师们为解决结构复杂的难题而设计的。他们依据的思维模式导致线性和确定性的预期结果。今天,这些过于片面的和基于技术的现代战争概念已失去吸引力,战争又被认为是在日益复杂的全球环境中人类集团间复杂、你死我活的斗争。 战争是否能达成目的是以军队所能达到的效果来划定的。应当放弃那些过于不切实际的先敌发现,并决定性地结束战斗的颂歌,以及诸如“信息优势”或“制信息权”等狂妄自大的术语。作战理论必须要强调对作战之初了解敌方的程度持怀疑态度。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的作战理论社“网络中心战”、“基于效果作战”、“快速决定性作战理论”,“震慑论”、“五环理论”在伊拉克战争中都不完全成功。这些理论在这场战争实践中尤其战后重建中效果有限。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情报系统,并对伊拉克进行了十多年的全面深入的情报分析,但战时美军的情报与实际情况之间仍然有巨大的差距,存在着严重的情报问题。美军靠卫星、无人侦察机、雷达预警机等技术手段难以全面搞清敌情。缺少中东问题研究专家和语言专家,无法在任何级别上最佳地使用传感器和接收系统。美军不具有查明建筑物内部藏有什么,里面的人在干什么和对建筑物进行目标定位的能力,美军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错误地确定了打击伊拉克领导人所在的地点,也夸大了打击伊拉克C4I系统的重要性。对伊拉克安全部队、非常规部队,对步兵及轻型装备的探测十分困难。美国对这些理论的局限性也进行了批评和检讨。“网络中心战”和“基于效果作战”可以改变作战的特征,但是不可能改变战

军事理论课论文_从美军伊拉克战争中看信息技术

一、引言 当今的世界,到处都在谈论“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社会”、“信息革命”……人们生活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信息与人类的生存更加休戚相关,人们一时一刻都离不开信息。正当人类社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有力推动下,举步迈进信息时代之际,人类的战争形态也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进入21世纪以来,美军在阿富汗、伊拉克战争上所使用的信息化军事技术,给我们带来很多启示,强烈地冲击以传动的战争观为核心的军事理论体系。近年来,关于信息时代的战争问题的研究讨论如火如荼,“信息战”“网络战”“信息化战争”“数字化战争”等新名词层出不穷。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又一次历史性的大转型,即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的转变。 本文从伊拉克战争中所使用的信息武器入手,对信息技术对战争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本人才疏学浅,加之成文时间仓促,文中如有不妥之处,敬请读者原谅。 二、信息时代的战争 (一)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使用的最新武器 伊拉克战争只打了3个多星期,美国就几乎全面占领了伊拉克。美军速胜的原因很多,但有一点是大家所公认,那就是美军具有先进的军事信息技术。伊拉克战争是美国进行的一场现代化立体战争,在海、陆、空立体作战的同时,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用数字化设备将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电子对抗等网络系统联为一体,实现各兵种信息资源共享、作战信息及时交换。在这次伊拉克战争中,为了减少伤亡损失,美军利用其军事技术优势,投入以下高信息技术的攻坚武器。 1、能执行多种艰险任务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 在巴格达的城市攻坚作战中,为了减少伤亡,美军投入了一定数量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美军典型的地面无人作战系统有:海军陆战队的K8城市机器人,“旅鼠”无人地面车,陆军的MPR-800型多功能智能机器人,“巡逻兵”运输机器人,“罗伯特”扫雷机器人等。这些地面无人作战系统可在城市作战中执行侦察、搜索、警戒扫雷、伏击设障、排爆和攻击等多种任务。 2、新一代“战斧—4”舰射型巡航导弹 美军第一次使用舰射“战斧”巡航导弹是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2002年,美军新研制了新型“战斧—4”巡航导弹,该导弹最突出的优点是既能对预定目标进行攻击,又能在飞行中重新选择目标,并待机攻击。如果目标或任务发生变化,导弹能根据指令在飞行距离不超过400公里的战场上空盘旋2~3小时,等待新的任务分配,从卫星、飞机、无人机或海军陆战队的岸上探测器,接收重新瞄准和定位数据。在前方空中控制员发出指令后,导弹可迅速发起攻击。这样一来,战场上空随时可能有数枚飞行的导弹等待目标出现;使远程打击兵器实时和近实时打击成为可能,是高度机动的“时间关键性”目标的致命杀手。 3、“温和”的电磁脉冲炸弹 电磁脉冲炸弹是一种利用大功率微波束毁坏和干扰敌方武器系统、信息系统和通讯链路中敏感电子部件以及杀伤作战人员的定向能武器。在伊拉克战争中,萨达姆的地下指挥控制设施、伊拉克军队的光纤通讯网络都是重点攻击对象。美军利用这种电磁脉冲炸弹与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浅析美战略空军在伊拉克战争中的作战运用 作者:知远2011年09月22日15:29我来说两句(0) 复制链接打印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在以往的报刊和杂志上,人们曾不止一次的就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问题进行了讨论和分析,但他们分析的战例大多都是上世纪90年代的局部战争,而对新世纪美战略空军的作战使用却谈论得少之又少。鉴于此,本文试图弥补一下这个不足,战例就选自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吧。 战争筹备 2003年3月,为了推翻萨达姆政权并建立一个亲西方的伊拉克政府,美国及其盟国组成了强大的多国部队,发起了名为“伊拉克自由”的军事行动。当时,联军出动了最精锐的海陆空部队,从地面和空中对伊拉克军队实施了猛烈的打击。在登台“亮相”的多种联军打击兵器中,美国的战略空军绝对算得上是一颗耀眼的“巨星”。无论是从战争伊始还是到战争结束,都能在伊拉克的上空看到美国战略轰炸机那庞大而又恐怖的身影。 在战争持续的整个过程中,美战略轰炸机既有对伊地面目标的大规模轰炸,也有“外科手术”式的“点穴”打击,给伊地面部队、军事设施和重要的国家基础设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实际上,早在战争开始之前,联军司令部就已经将美战略轰炸机部队视为“摧毁敌有组织抵抗的最有效打击手段”。战后统计数据表明,美战略轰炸机部队不但出色的完成了既定作战任务,而且是战功赫赫,“名列前茅”。 在战争筹备阶段,联军司令部制定了专门的战略轰炸机作战方案,要求战略轰炸机从“两点”同时向伊军发起进攻。这里提到的“两点”,一是指美军部署在海外的前沿空军基地(平时就驻有一定数量的战略轰炸机),二是指位于美国本土的常备空军基地(战略轰炸机中途不降落,通过空中加油的方式直接飞至作战区域)。 对伊战争一爆发,美军立即从前沿空军基地和常备空军基地派出了战略轰炸机,从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位于印度洋英属查戈斯群岛)起飞的是B-52H和B-2A战略轰炸机,从英国费尔福德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52H战略轰炸机,从阿曼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起飞的是B-1B战略轰炸机,从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位于美国密苏里州)起飞的是B-2A战略轰炸机。需要指出的是,这种从“两点”同时出动的作战模式只持续了20天(这里指的是在战争爆发后的头20天),而在科索沃战争中这个时间长达2个月,在阿富汗战争中只运用在头3天里。 自2002年10月11日美国政府做出对伊动武的决策后,军方立即开始了战略轰炸机的兵力调动:第一,将第40空中远征联队部署到了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该联队组建于“持久自由”行动时期,主要用于反恐作战,下辖10架B-52H战略轰炸机。(注:这10架B-52H原先分别隶属于美空军空中作战司令部第8航空军第2和第5轰炸机联队。)第二,2003年1月初,美军开始在塞迈里特前沿空军基地部署B-1B战略轰炸机,并特别组建了第405空中远征联队。第三,把原隶属于第509轰炸机联队(驻美密苏里州怀特曼常备空军基地)的4架B-2A和原隶属于第2轰炸机联队(驻美路易斯安那州巴克斯代尔空军基地)的8架B-52H派驻到了迪戈加西亚前沿空军基地。第四,把原隶属于第5轰炸机联队(驻美北达科他州迈诺特空军基地)的14架B-52H部署到了英国的费尔福德前沿空军

论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及发展趋势

论述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及发展趋势2001年的阿富汗战争,首次尝试小规模联合作战,著重对“先发制人”战略理论进行了验证。主要特点:一是首次使用了侦察攻击型无人机、全球信息栅格,验证了网络中心战理论,首次实现了C4ISR系统为主的全球一体化作战模式;二是首次使用了单兵数字通信系统、掌上电脑、光电侦察设备、地面传感器和GPS接收机等信息系统,验证了信息化战争中的特种作战理论;三是首次使用了GBU-28钻地炸弹、BLU-82巨型炸弹、BLU-118B燃料空气炸弹、传感器引爆武器、风力修正子母弹、斯拉姆ER空地导弹等新型武器,验证了大规模毁伤性武器的可控性理论。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为验证“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专门设计的一场信息化战争。主要特点:一是依托C4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二是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全纵深精确打击和并行作战、以及震慑理论;三是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以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四是在总结以往三场战争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将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控制、快速、精确、震慑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从海湾战争以来,美军主导了世界新军事变革,打赢了四场战争,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打一仗、进一步,快速转换、不断创新,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认真研究和汲取。本文主要以信息化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运用为切入点,著重探讨装备运用对信息化作战的影响,寻找信息化战争与机械化战争的异同点,并试图对信息化战争发展趋势进行一些推导。 以下从三个方面来阐释信息技术的重要影响: 武器装备改头换面 武器装备是夺取战争胜利的重要物质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化武器装备的发展日新月异,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越来越深刻。伊拉克战争再次表明,信息化武器装备已经成为提高现代军队作战能力的关键。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的几点启示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的几点启示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的几点启示 伊拉克战争的几点启示 2008年6月20 日 伊拉克战争,是世界上两个军事强国对一个弱小国家所进行的一场力量悬殊的不对称战争,也是继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后又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纵观战争全程,城市始终是交战双方争夺的焦点,能否夺控城市成为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因此,认真分析研究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积极借鉴其有益经验,对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攻心为上”是美英联军城市进攻作战的明显特征,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在作战指导上既要注重强攻硬打,又要积极开展心理攻势,力求攻城攻心紧密结合分析伊拉克战争中的城市作战,美英联军除在巴士拉等南部城市遇到伊军有限的抵抗外,在包括巴格达、提克里特在内的其它大中城市,几乎没有遇到有规模的抵抗,不但防守城市外围的伊军精锐部队不战而散,就连巷战、破坏城市设施等行动也没有发生,甚至美军以1 个营的兵力就能直插巴格达市中心,战局进展之顺利,大大出乎军事专家的预料,连联军自己都没有想到。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心理攻势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城市作战中,美英联军把心理战摆到了突出的地位,采取战争准备期间,美英联军就采取在禁飞区”投撒传单、开设无线电广播及利用新闻媒体造势等手

段,展开对伊民众和军队的心理攻势;军事行动展开前,米取政府官员向记者发表谈话、向外界泄露部分作战计划”,利用隐蔽渠道收买、劝降和威胁伊高级官员,以及炫耀武力等手段,进行战前心理威慑;战争期间,每天以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大肆宣扬战果,散布萨达姆被炸死、伊军弃城投降等假消息,瓦解伊军斗志、涣散伊军军心,为顺利攻占伊大中城市创造了条件。伊拉克战争表明,高技术局部战争并没有改变人在战争中的主导地位,军心士气仍然是至关重要的战斗力;心理攻势与高强度的军事打击紧密结合、贯穿始终,已成为未来城市进攻作战的重要手段和事关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作战对手不仅综合作战能力远远高于伊军,而且还可能有强敌介入,加之其经过多年的苦心经营,形成了以坑道和掩蔽部等地下工事为骨干,钢筋混凝土碉堡等永备工事为主体,要点、要塞等坚固核心阵地为支撑,多种类、大密度障碍物为屏障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而我武器装备又没有明显的优势,有些还相对落后,如果一味强调强攻硬打,很难迅速实现攻城的目的。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心理攻势,力求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积极进行政治攻心。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几十年,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生活方式都有所不同,尤其是两岸长期处于敌对状态,加之台岛当局的反动宣传,我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将面临非常复杂的社会环境。因此,未来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必须把心理攻势摆到突出位置。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闻媒体、互联络等手段,广泛宣传我战争的正义性,使岛内军民认清这场战争的性质,消除因误解而产生的敌对情绪;采取投撒传单、开设无线电广播等手段,分化瓦解敌军,为我实施岛上城市进攻作战创造有利条件。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带来的思考与启示 伊拉克战争是一场在全世界引起强烈震动,产生广泛而深远影响的战争。在未能获得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在全世界人民的反战浪潮中,以查找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帮助伊拉克人民实现一个更好的未来”为由,美国公然挑起伊拉克战争。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飞今天,战争无疑是让大多数人讨厌的。在大部分民众的心目中还是希望,战争的结果能够最终消灭战争。但是,即使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伊拉克战争还是爆发了,这场战争给世纪上半叶的世界格局和世界秩序造成重大的影响。 历史需要沉淀,研究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清和应对未来。“只有通过审视过去,我们才能获得一种衡量的标准,即用来衡量我们今天经历的变化的速度和力量的标准。”'伊拉克战争能够带给我们多方面的启示,它不仅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人类社会的现实,而且对于我们研究各种复杂的问题和谋求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伊拉克战争是人类进入世纪以来离我们最近的一场战争。伊拉克战争又称美伊战争,是美国因怀疑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发动的全面战争,共有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波兰、以色列以及伊拉克等国参与作战。伊拉克战争本是一场局部战争,但美国发动战争的战略目的是全面控制欧亚大陆和世界油库,使美处于世界地缘战略中心,强化美国在世界上一超独霸的地位。它不可避免地加剧了世界安全形势的动荡与不安,使联合国权威受到挑战,导致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一.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背景及战略目标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美国企图建立其在中东乃至全世界的霸权地位。小布什上台时,正是美国实力强大,傲视全球之际。然而,“9·11”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布什政府对传统联盟中共同利益、安全、盟友等的看法极大改变。小布什当政后,美国的外交政策受新保守派的影响较多,从而使美国外交政策逐渐趋于追求国家利益至上、单边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受此影响,小布什开始调整美国战略思想,以新保守主义的“新帝国论”为指导。奉行强硬的、单边主义的外交政策。当时被小布什政府看成是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最大威胁的恐怖主义随即成为其军事打击的首选目标,美国决不允许世界任何地区存在威胁其主导作用的其他势力。尤其是在中东地区,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反美立场及其对海湾霸权的觊觎都是美国无法容忍的,伊拉克战争一触即发。 1.美国对中东地区的控制力受到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 在布什政府的国际战略中,很多大国与美国都存在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些国家的强大无疑是对美国全球战略的最大挑战。因此,美国控制了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就控制了这些潜在挑战者的经济命脉,使它们无法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威胁和挑战。 2.布什政府认为国际恐怖主义成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主要威胁 2001 年的“9·11”恐怖袭击给美国造成的损失惊人。在这次恐怖袭击中超过5500 人失踪和死亡,47 个国家的人民在死亡和失踪的名单上。世贸中心倒塌后,有300 多名消防员和警员失踪,直接物质损失超过2000 亿美元,对全球经济造成的损失达到1 万亿美元,美国的资本市场因为恐怖袭击而导致的损失超过了1000 亿美元自此之后,美国开始对其全球地缘战略和国家安全战略重点进行全面调整,开始将恐怖主义视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主要威胁。 3.美国国内社会矛盾凸显,政府急需转移民众的注意力 美国无视联合国的权威迅速发动了伊拉克战争,就美国自身的原因来看,小布什政府是由于当时美国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考虑的,包括对美国国内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考虑。长远利益考虑,美国是为了加强对中东产油国的影响力,从而控制世界能源的供应命脉。 4.伊拉克萨达姆政权的反美立场威胁到美国重整中东战略秩序 伊拉克处在中东地理位置的中心,不仅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是阿拉伯国家中战争验;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论伊拉克战争中的心理战 摘要:人类的战斗,不仅仅止于武力斗争,心理战也始终贯穿整个战争。自古以来,心理战与武力战如图鸟之两翼,车之双轮,互为作用,不可分离。随着战争的发展,攻城略地、扩张疆域已不再是战争仅有的目的,政治目的与心理目的渐渐成为军事行动的服务对象。2003年3月20日爆发的伊拉克战争即是如此。美国时任总统布什在第一时间签署了对伊拉克开展心理战的秘密授权命令,把心理战推向了一个重要的位置。本文将结合翔实的资料,以通俗易懂的笔触,客观介绍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心理战的战略考虑、具体实施及特点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美军心理战;战略考虑;具体实施及特点;国际影响。 The Psychological Warfare in the Iraq War Name:Shentu Jun-jie StudentNo:3120101541 Abstract:War is not only the contest of strength,but also the confrontation of psychology.With the high-speed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the psychological war is more than a phrase wriiten in the paper.On the battle feild,by using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psychology, psychological warfare aims to disintegrate the enemy troops combat from the spirit. It is also known as psychological warfare to influence a target audience's value systems, belief systems, emotions, motives, reasoning, or behavior。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the strategic consideration,implement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nternatioanal influence of American psychological warfare applied in the Iraq war deeply and detialedly. Key words: the Iraq War,American psychological warfare,strategic consideration,implementation,characteristics,the internatianal influence 正文:逆时间之长河追溯十年,曾孕育着古老文明的两河流域正经历着炮火的洗礼。从2003年3月20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到5月1日时任总统小布什宣布伊拉克境内主要作战任务结束短短40余天时间里,美国给世人展现了它“硬”的一手,以及更为惊人的“软”的一手。“硬”的一手,主要指美国在信息、装备、兵员素质、科技等方面占据绝对的优势;“软”的一手,主要指美国的心理战。 心理战,自古有之。孙子在其著的《军争》一书中明确提出“治气”、“治心”、“夺气”、“夺心”,阐述古代朴素的心理战理论。在当今世界,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军事思想的发展、战争目的的多样化,心理战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对伊拉克战争的浅析

对伊拉克战争的浅析 学院:农学院 学号:20094011303 姓名:贺维璐

前言 中国在国际上一贯奉行的是不干涉别国内政原则,对战争保持中立态度,伊拉克战争是伊拉克本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中国一贯采用的是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所以中国对伊拉克战争不支持,这样对无辜的百姓来说也是种灾难,但战争既然爆发了,我国与伊拉克又是建交国家,所以对伊拉克的人道援助是应该的,并且要帮助伊拉克在战后尽快恢复,所以提供各种技术与资金上的支持 一、第一次伊拉克战争: 美国期望1991年海湾战争的好戏重演,但美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决定了它的算盘可能要落空。在经过上个世纪90年代长时间的增长之后,美国已经进入了生产能力过剩时代,普遍存在的消费不旺和通货紧缩问题在短期内难以得到解决。这也注定美国此次的战争行动不会重奏海湾战争的凯歌,其结果只能是伤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伊拉克战争已经进入第15天,却丝毫没有“速战速决”的意思。相反,如美国总统布什所言,“这将是一场比我们预想的要更为艰难和漫长的战争”。据说,美英联军的陆战部队正一步步向巴格达推进,但在我们看来,美国正在离自己预想的战争目标越来越远。从目前的迹象来看,美国打击欧元、捍卫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算盘很有可能落空,伊拉克之战将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二、美“石油梦”可能破灭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动因就是通过控制伊拉克及中东地区的石油来主导国际油价,从而打击欧洲经济对手。 美国想通过赢得战争来控制伊拉克的主要油田,再将油田转包给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获取高额利润。海湾战争以后,美国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巨大的石油利益。在战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石油价格比战前高出20多美元的背后是美国对石油开采牢牢的控制权,并以此拉动了美国近1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 但此次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包括法国道达尔公司和俄罗斯卢克石油公司在内的合同商都表示要紧紧抓住油田开采合同不放,宣称:即便发生政权更迭,根据国际法,开采合同依然有效。其他合同商也已经做了大量的技术性工作,以期在与战后新政权谈判时获得有利地位。因此,即便这次伊拉克之战美国获胜,美国想轻而易举地获得石油控制权并非易事。 退一步讲,就算美国获得了石油主宰权,由于伊拉克的油田设备在经历10多年的经济制裁后已相当陈旧,目前日产油量仅为200万桶,战后要维持目前产量更为不易,而要重新恢复正常运营则至少是两年以后的事情。这与1991年海湾战争后的“现炒现卖”大不相同。 更有甚者,萨达姆在孤注一掷的形势下,也不是没有可能下令军队放火焚烧所有油田。据最新报道,伊拉克军方已经点燃了位于伊拉克南部的几个油田,而由于沙尘暴天气,美方根本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扑灭油田大火。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伊拉克战争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考号:110209134053 姓名:杜崇明 摘要:该文以美军的新军事变革为背景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情况及 其重要意义,进而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伊拉克战争、信息化战争、军事变革、我军信息化建设 我是山东理工大学的一名在校国防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我拿到了人生以来第一篇论文《伊拉克战争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启示》。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去校图书馆查阅资料,向老师咨询。我个人比较喜欢关注军事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对近几年的战争又有一定了解,更加强了我对这个论文的兴趣。下面由我来阐述我对我军信息化建设的观点和建议。 过去12年间,美军先后发动了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一战争,三场战争前后递进,不断创新,不仅验证了新军事变革的阶段性成果,而且促使战争形态从机械化向信息化一步步逼近。在三场战争的基础上,美军又于今年3月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依托CaISR系统,验证网络中心战理论;依托信息化武器装备,验证精确闪击战、快速决定性作战;依托数字化改造后的新型地面作战力量,验证信息化战争中地面部队快速推进和越点突袭的新战法,同时确认地面部队在信息化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的来看,伊拉克战争实践并检验了“先发制人”战略和“震慑”理论,把作战理论和战法聚焦在联合、控制、精确、快速四个方面,从而为未来的信息化战争确定了新的模式。 一、伊拉克战争中信息化武器装备的使用 新军事变革的技术支撑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群,新军事变革的关键是系统集成、技术融合,新军事变革的最终实现是军事理论、武器装备和编制体制的全面革命。没有武器装备的数字化就没有信息化,没有作战空间的网络化就没有一体化,没有信息化和一体化也就没有信息化战争。所以,信息化武器装备是提高军队作战能力,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关键要素。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基础在于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作战空间的网络化。 1. CaISR系统的作战运用 武器装备是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基础和支柱,没有信息化武器装备,就不可能打赢信息化战争,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联合作战。建设信息化战场,主要是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侦察和监视(C4ISR)系统的建设,其主要功能是信息获取、处理、传递、指挥和控制,主要作用是粘合剂和力量倍增器,其核心是构建信息化作战体系,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一体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