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教育情景中学及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中学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中学中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及教之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师的教学心理,并据此创设适当的教育学情景,有效的促进中学生的学习及身心健康。

2、学及教的基本要素

①学生

在学及教的活动过程中,学生要素是所有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来起作用。而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及教的过程。首先是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等;其次是个体差异,包括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认知风格、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情感意志品质、气质及性格特点、家庭及文化背景等方面,不仅影响学,还制约教。这些是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学校教育要有效的实施教学、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教师起着关键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着学生的促进者、设计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经验中建构出新的知识经验,指导学生科学有效的学习,从学会学习到学会做事、学会做人。

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及学生学的对象,是教学过程中有意传

递的主要信息,如教学大纲、教材等。教学内容的选择包括顺序的安排、内容的选取等,如果选择不当,无论是过难还是过易、过多还是过少等,都会影响教学的的质量和效益,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用于传递旨在改变学习者心理和行为的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沟通教学信息和学习信息的工具。

古代教学的媒体主要有口头语言、黑板、教材等

现代媒体有非投影视觉辅助、投影视觉辅助、听觉辅助、视听辅助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的主要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

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的研究的所不能忽视的因素,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学习及教学的基本过程

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教学情景中通过及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新态度的过程。学习的特点是教学的依据,学习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学习心理一直是教育心理研究的主体和重点。

②教学过程

教育过程是指在学校教育情景中,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通过设计教学情景(如教学目标的选择、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设

计等),组织教学活动(如讲授、讨论、练习以及实验等),进行教学管理(组织教学、维持纪律、动机激发等),设计师生活动环节(如信息的呈现、课堂提问、课后辅导答疑等),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思考、发现及构建,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形成新的态度,实现教学目的的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它是指在学校教学情景中,学生通过对学习结果、教师通过对教学结果进行评估和反思,以及进一步改进学及教的过程。评价侧重考查教学及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反思侧重学及教的成败原因分析和改进设计。学及教的评价/反思过程是一个独立的过程,但不是一个固定的过程,它贯穿在教生整个教学及学习活动的始终。

4、1903年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被学术界公认为是教育心理学独立的标志,桑代克也被人们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5、当代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①研究转向认知范式,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认知加工、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过程是积极的,不是消极的;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

②注意对学习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在单纯的关注学习的特点及实质,而开始关注学习的认知加工过程研究,如奥苏伯尔系统的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作用、条件及过程。

③注重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促使教学心理学兴起

对实际教学实践的关注、对教学有效性的关注,使得教育心理学走出困境,焕发出生机。

④开展影响学及教过程的社会心理因素的研究

影响教及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外部的,有内部的,有认知方面的,有社会心理方面的。维纳的归因理论和班杜拉的社会学系理论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⑤重视对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中的心理学应用研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教育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的使用怎样有效地提高学及教的效益,及此有关的心理问题开始成为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领域。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一)初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1、青春期带来的心理变化(P18-P19)

成因:青春期的到来给初中生的心理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首先,初中生身体外形上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在心理上也在积极追求独立,然而独立的成人地位和角色的转变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另一方面,性机能的迅速成熟,使初中生对异性产生了好奇和兴趣,然后对性的渴望往往是不为自己的道德所允许的,因此产生强烈的冲突。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初中生心理的矛盾冲突性和不平衡性明显。

表现及对策:

a.反抗性及依赖性的矛盾。日常生活中常见初中生及家长教师发生冲突的情况,初中生的反抗性存在着复杂的原因,有时反抗是想向他人表明自己具有了独立的人格,有时是为了掩饰自己的软弱,有时是为了获得同伴的赞许。初中生对成人的感情是矛盾的,既具有反抗性又具有依赖性。

b.闭锁性及开放性的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内心生活更为丰富,却会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表露于外的减少了。一方面他们不轻易信任他人。另一方面,他们又时常感到孤独寂寞,希望别人来关心和理解他们,一旦他们认为值得信任,就会推心置腹,毫不设防。因此初中生的心理既具有闭锁性又具有开放性。

c.勇敢及怯懦的矛盾。初中生在某些情况下会表现得相当勇敢,在某些情况下又会表现得相当怯懦。初中生的勇敢往往具有莽撞和冒失的成分,而他们的怯懦主要是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以及不够自信等原因。

d.自负及自卑的矛盾。初中生还不能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己的潜能和性格特征,往往会导致骄傲自大和自卑两种看似矛盾的情绪状态交替出现于同一个初中生身上。

e.否定童年有眷恋童年的矛盾。一方面他们不再承认自己还是个孩子,另一方面,由于学习压力等又经常感叹生活复杂,对童年生活充满眷恋。

2、初中生的逆反心理(P20-P21)

原因:首先,自我意识的突然高涨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随着自我意识的高涨,他们倾向于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但现实中又屡屡

碰壁,于是就产生过激的想法,归因于成人,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其次,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过强导致初中生逆反心理的出现。中枢神经系统过分活跃,对一些小事暴跳如雷,表现出逆反的特点。

最后,独立意识的发展导致初中生产生逆反心理。初中生的独立意识空前发展,甚至过于极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独立感,他们对任何一种外在的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排斥倾向。

表现及对策:逆反心理是初中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初中生对家长教师等成人表现出过度的对抗情绪和反抗行为。

a.态度强硬,举止粗暴。这种反抗方式迅速而强烈,如激烈争吵、离家出走等。对待这种反抗形式,家长教师要尽量避免正面冲突,待事态平息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再及沟通。

b.漠不关心,冷淡相对。这种反抗形式多出现在内向的初中生身上,对待这种反抗形式要用温情感动他们,用行动感化他们,让他们理解成人的良好出发点和美好愿望。

c.“恨乌及屋”,反抗迁移。初中生的反抗行为具有迁移性,如某个初中生因为讨厌某个老师,进而认为所有老师都一样不可信任。(二)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P23-P24)

1、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思维形式。皮亚杰认为初中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的开始,该阶段主要思维特点是在头脑中把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分开,可以离开具体物体通过假设来进行逻辑推演。抽象逻辑思维是初中生的主要思维形式。

2、初中生思维品质表现出矛盾性特点。首先,思维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日益明显,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同时思维批判性也明显增长,一方面表现在不愿轻易接受别人的意见,另一方面开始严肃认真对待自己的思想和主张;其次,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依然存在,片面性主要表现在思想的偏激和极端方面,如思考问题时钻牛角尖,表面性反映在对人和对事的态度上,如“狂热追星”;最后,思维中的自我中心再度出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假想的观众”和“独特的自我”。

(三)中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中学生的各种人格特征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一些人人格特征甚至开始成熟,其中最突出的有以下三个方面:

1、自我意识的高涨。初中生身体的发展尤其是性机能的成熟使他们对自身的发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初中生的一部分注意力从关注外部世界转移到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于是初中生的内心世界越发丰富,内省能力显著提高,自我意识明显高涨。

2、自我同一性的发展。所谓自我同一性是一种关于自己是谁,在社会上应占什么样的地位,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同一性发展的核心是职业的同一性,将来要从事什么职业。从初中开始学生就开始探索同一性的发展问题了,到高中阶段,正常发展的学生都应该建立起关于职业的同一性,否则就会陷入“角色混乱”。

3、中学生价值观的确立。由于自我意识的觉醒,初中生开始关心自我的价值问题,价值观逐渐形成。高中阶段是个体价值观初步确立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