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法硕复习计划-给准备稍晚的人

2011法硕复习计划-给准备稍晚的人
2011法硕复习计划-给准备稍晚的人

方法;

以下内容,是我在论坛上曾经看到的,可是现在找不到这个帖子,当时我觉得发这个贴的人简直和我是孪生的,方法几乎一摸一样,所以复制了下来。现在在这里引用。——以下内容为引用,并非原创,再次感谢以下内容的发帖者。

英语:

a)最重要的就是真题,真题最重要的是阅读。反复做,起码三遍以上,最好五遍以上,要求把每个选项都搞透(不管正确选项还是错误选项),这样足以让你60以上了。当然,最最好把近十年阅读的所有文章的每句话全部搞透,时间充裕的话最最最好把近十年阅读文章背出(年代越是近的文章越是重要),这样足以70甚至75了。

其次重要的是词汇,词汇是基础,每天都要背,前期可以背得慢一点,中期开始加快速度,争取以十天以内为一个轮回,快速多遍。当然,假如你已经如a)所言的做到背出近十年的阅读文章,那么事实上核心词汇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被你完全掌握了,单独的词汇背诵可以不要。

c)背10篇以上不同类型的作文范文,范文要自己选,文章一定要好,背得一定要熟。当然,假如如a)所言的把十年阅读背出的话,那么这步也可以省略。' n; E+

d)做到a)、b)、c)的要求的话,那么任何真题以外的阅读都可以不做,任何模拟题都可以不做,分数可以保证能上65,一般能上70。

5 总结一下:词汇是基础,阅读是关键,真题最重要,其他是鸡肋。

2)政治:

a)千万别看得太早,最早9月份开始看,时间也绰绰有余。

b)第一阶段,买一本比较权威的书(红宝书或者序列1),反复看几遍,做到看懂。

!

c)第二阶段,结合看书,做基础性的题(如陈先奎2000题或序列2)。第一遍可以做得慢一些,至最终考试前争取做过2到3遍,解决客观题部分。

d)第三阶段,背诵教育部考试中心的考试分析,很薄的一本书,而且不需要全背,只要背重点章节(哪些是重点章节,到后期你自然会清楚)。背完这个,完全可以轻松解决主观题部分。

10月份以后,随便买本时事政治的小书,或者网上下点资料,看熟。

f)做到以上几点,那么不需要做任何模拟题,不需要报任何班(但是推荐听一下法律硕士联盟论坛的录音,每个辅导班当年最新的录音他们都第一时间提供给自己的会员,只有几百就可以得到全部的辅导班录音全程,还要高分学长在线答疑服务和考前内部资料,每天去吃饭的路上用mp3听),不需要背任何其他的

20天20题之类的,政治即可轻松达到70+(以今年北京的阅卷尺度应该也可达65以上)。

总结一下:做熟一定的习题以解决客观题,背考试分析以解决主观题,闲暇时间听录音混个耳熟,不需报任何辅导班去浪费时间。

3)专业基础科:

7月开始复习绰绰有余。7月到9月就看指南(前一年的指南即可)+看或听辅导班录音(前一年的即可)。争取看3遍以上,最好5遍以上。

b)9月开始除却刑法分则部分外,可以全部抛开指南,只看分析。总的而言就是指南的刑法分则+考试分析的除刑法分则部分。反复看分析,至考试前起码看过5遍以上,最好10遍以上。

.

看考试分析的同时,可以结合做人大的配套练习的客观题部分(上面附有历年真题)。认真做每一道题,做过一遍即可,不需做第二遍,但是反复看做错的题是必要的。

d)11月开始可以考虑做人大的模拟题客观题部分,一套一套做,应该是做起来挺快的。

e)做过一遍配套练习后,应该可以对重点有了解,那么基于你的了解,从11

月份可以开始背诵分析和指南的刑法分则重点罪名,反复背,背重点。

主观题主要就是背,死的内容比较多,可以看看配套练习中给出的历年真题以及分析后所附真题的答案要点(辨析题要多看看),最好做少量的题,不做问题也不大。因为都是死的东西。

法硕所考的案例近几年都比较简单,在你把书搞透背熟后应该能够解答(其中可能需要简单的逻辑推理过程),至少拿到大部分分数是完全可以做到的。所以看不看案例都无所谓,推荐听一下主观题班的录音就可以了。

总结一下:最重要的是要背熟分析和指南的刑法分则部分。做一定量的题。听一定量录音(可采取前述政治的方法)。不需要看任何其他的书,不需要背法条,不需要报辅导班,不需要如上所述以外的任何的模拟题和压题。

4)专业综合课:

a)复习安排基本同专业基础课。但也略有不同,那就是对于综合课,在9月以后可以完全抛弃指南,只看分析的综合课部分。反复看,反复背,仅此而已。一定要看的细,真题很多直接出自分析原文。

专业综合课的重点分布与基础课不同。如这里的版主所言的,基础课重点恒重,而综合课的重点不好把握,尤其体现在简答题上,往往出的很偏,因此要求更全面的复习,但重点突出也是必要的。

总结一下:就是要背,背得越全越好,在全的基础上,背得越细越好。别无他法。除却狂背分析以外,综合课几乎可以不看任何以外的书,可以不做任何以外的事。就理解而言,再笨的脑子,只要背得多,自然也就理解了。

总的总结一下:

a)考法硕不难,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任何人不管其智商如何,不管其以前的学习如何,不管其逻辑思维能力如何(当然,我始终认为逻辑思维能力差的人不适合搞法律),不管其人生经历如何,只要肯努力,只要有半年多的恒心,都可以考法硕,并且都可以一次性地以高分(375以上)过法硕的初试。

b)只要做到以上几点,我认为完全可以轻松(我指的轻松是指考分上轻松,而不是过程轻松)地过中国大陆范围内任何一所大学的法律硕士初试。

c)考法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背!对每一门课都是如此。很多人对背嗤之以鼻,但是背确实是我认为的对付应试型考试最好、最可靠的方法(虽然性价比未必最高)。背得多自然就理解了,而且是深刻地理解。

我认为报法律硕士联盟论坛的vip会员是必要的!

e)由于时间关系,以上说得非常简单,而且缺乏详细论证,以后有时间的话我会大大地详加补充,但是大方向不会错。

法硕要考的科目:英语,政治,专业一(刑,民)专业二(法理,宪法,法制史)

法硕联考就是法硕考试啊,即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是全国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实行联考的选拔性考试。专业科目设置专业基础课(含刑法学、民法学)和综合课(含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学)两门,其目的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运用法律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法律硕士联考的种类

第一种是参加每年一月份全国39所高校联考的法律硕士,招生对象为非法律专业本科毕业生(含同等学力者),考试科目为政治、外语实行全国统考,专业基础课和综合课实行全国联考,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录取类别包括计划内非定向、计划内定向、计划外委培和计划外自费,学习方式有脱产学习和不脱产学习,毕业时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硕士学位证书。

第二种是参加每年十月份全国39所高校联考的在职法律硕士,招生对象为法律专业或非法律专业的在职法律工作者,考试科目除政治由各校自行命题外,外语和三门专业课实行全国联考,考试用书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

和《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录取后全部是委托培养,采取在职不脱产方式学习,毕业时只获硕士学位证书。

一、法律硕士(J.M)

(一)报考条件

2005年7月31日前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有学位证书)的法院、检察院、司法、政法委、公安等政法部门人员,人大系统干部以及有关部门从事法律实际工作者;报考中国政法大学与国家法官学院、国家检察官学院联合培养的考生,同时必须具备高级法官、高级检察官资格或具有处级(含)以上行政级别的法院、检察院行政管理人员,并经所在单位政治部门推荐。

符合报考条件的政法系统考生,持经本单位同意和省级主管部门审查盖章后的资格审查表进行资格审查;其它部门人员的资格审查表由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填写推荐意见。

非政法系统考生录取比例一般不超过本校当年招生限额的20%。

(二)考试科目

政治理论、外国语(英语、俄语、日语)、专业科目设置专业基础课(含刑法学、民法学)和综合课(含法理学、中国宪法学和中国法制学)两门,其目的的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所要求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在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的同时,侧重考查考生运用法律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和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中,政治理论由各招生单位单独组织,时间自行安排;其余2门全国联考。

外国语考试语种为俄语的考生,限报黑龙江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考试语种为日语的考生限报东北财经大学。

法律硕士联考共有四门,

政治外语

法律硕士联考专业基础(刑法学、民法学)

法律硕士联考综合考试(含法学基础理论、宪法学、中国法制史)

考试用书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大纲》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考考试指南》。

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法律硕士备考建议

1、用活考纲:不要忽视薄薄的考纲指针性与检验性作用

《指南》的黑体字部分单独抽出来就是一份完整的考纲!考纲的特点就是只有纲目而没有具体的内容,相当于一本“无字天书”,但它正式,因此而具有2个特点:可以用于检验自己对具体内容的掌握程度;可以从整体从体系这个宏观方面把握知识。所以建议大家买当年的新考纲,便于掌握大纲的变化,而用前一年的《指南》即可,变化的具体的内容可以通过科教园法硕培训网或科教园法硕辅导班等途径得到解决。

2010-8-18 11:48 回复

法硕考研ing

2位粉丝

2楼

2、精通教材:至少将教材――指南读4遍,由浅入深,由易入难;

《法硕联考指南》写的通俗易懂,非常适合大家是非法律专业毕业这个特征。可以说,所有的复习活动都是围绕更好的理解《指南》来展开的。预备阶段的打基础--通读阶段的熟悉全部内容--重点难点突破阶段的加深理解与运用分析知识点--模拟题阶段的强化《指南》跨章节运用--考前的系统看《指南》,目的只有一个:不断读懂,用活,领会《指南》的各个知识点。考生都是用前一年的《指南》--等当年的新书来不及,也没有必要。

3、选准资料:主要是人大版和法律/法院版的辅导与习题资料,质量有保证;

辅导书对于深化理解指南是一个关键,可以帮助你达到一下几个目的: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答题的方法技巧,习题的强化训练,法律思维的形成等等。人大是御用的法硕出版单位,法律出版社是法律考试书籍出版的基地,法院版因为苏号朋等人的书而出名。

4、信心毅力: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严格按每周复习计划严格执行;

考研很苦,考法硕更苦,这个道理谁都知道,在考前几天还退缩的大有人在,所以说坚持到最后本身就是胜利。要指定计划,只有自己每天都做完了自己的计划,心里才会安定,复习中也不会自乱阵脚。

5、打好基础:考试的难题部分相当少,但对考点掌握的细致程度要求非常高;

虽然法硕考生不允许法学本科生报考,但是各个考生的基础并不相同。有取得法学的双学位的,有利用周末辅修法律的,有一直在关注法律阅读法律报刊书籍的,有提前到大二就准备考法硕的,有因为兴趣而常常去听法学本科生的课的。没有基础,就如建房子没有地基,建房师傅的本事再高,也建设不了好楼高楼。所以大家要设计一个不限制时间的“常识预备阶段”,专门用来打基础,用来建立对法律的感性认识。

6、勤于归纳:要善于把厚书读薄,要养成自己整理知识的习惯,做成笔记;

有很强自学能力的,笔记可以自己做,参考一些网络的资讯;没有这个水平的,可以选择报科教园法硕辅导班,但是要记得结合《指南》一起学,并且要把授课老师讲解的大量东西理解并移植到《指南》上去。

7、多做习题:考试以常规题目为主,典型的案例必须加以记忆并理解;

题海战术固然不可取,但因为没有系统学过法律,大量的习题训练必不可少,但我们不是为了背题而做题,我们是为了更好的理解运用法律知识点,是为了把《指南》的各个知识点真正的理解消化,有个很有趣的现象:许多人看书好像什么都懂,什么都背诵下来了,但一做题就会卡壳!

8、模拟自测:只有考试能真正检测你的水平,而且是做套题,真题;

9、精通案例:大部分题目均是以案例形式出现的,要养成分析案例的思维模式;

案例是法律硕士考研出题的最大特色,也是其生命线,单选,多选,辨析,大型案例都涉及案例分析,也只有案例分析最能够真正看出你的法律素质。科教园法硕主观题班大量的案例题目,加上你在做题中不断总结答题规律技巧,案例拿高分是有希望的。

需要注意的是,要通过法理与宪法的案例题目(这是大量同学综合课不能考高分的失分点),不仅对《指南》要熟悉,还要求有一定的发散性思维与较为广博的宪法法理知识,要多看看者方面的书籍报刊小文章等。

10、突破重点:因为知识点太多,故要有针对性把握重点与易错点;

作为一门学科,它的重要知识点与知识体系是不会有什么变动的,学员们要花费较多的力气来突破重点知识,要借助《指南》,辅导书,模拟题,法学本科书,网络,辅导班,同学,老师等各种途径达到目的。

最后特别强调一点:法律硕士考试对案例分析能力要求极高,而这又是建立在知识点的强化记忆与理解以及大量的习题练习的基础上.

公共课比较好的复习参考书:

《考研真相》(考研1号考研英语真题书)针对英语基础一般的同学编著,突出表现在词汇的系统注释和长难句的图示解析,超级实用。

《英语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要精细的阅读其要求和样题,最后可以阅读范文

《写作160篇》是目前考研英语写作里话题最全最广的写作书,这也是它连续四年命中作文题最主要的原因。

《考研英语词汇+词根+联想记忆》新东方俞敏洪

《阅读基础90篇》王建华张磊

《政治考试大纲解析》(教育司)

《任汝芬政治高分复习指导书》全

《启航20天20题》,这是在考前20天要做的。

月英语法律专业课政治

一轮复习3

熟悉真题,了解考研

第一阶段:正式复习之全面基础阶段:

读“懂”《指南》2遍,结合法条,笔记

等辅助资料理解,可以初步接触法硕习

题;

目的与任务:掌握考试内容的基础知

识,建立考试内容的基本体系

注意事项:不要求记忆,还未到记忆阶

段,不懂处可找我--但要努力自己解

决。

这个阶段特别需要沉下心来,不要去

想一些与看懂《指南》无关的东西,

比如收费,报名,复试,做题等,在此

阶段你们都不要去胡思乱想,要千方百计围绕“读懂”《法硕指南》这个唯一主题开展学习:此阶段对于后面的复习实在是太重要了!!

4月单词、语法、精读文章(星火+新概念4+新航道)

1新概念4part1

2胡敏text1~10

3.20pages单词

(单词1.5小时+做题1小时+新概念1.5小时)

5月单词、语法、精读文章总体目标:

1.背新概念4part1

2.读新概念4part2

3.完成胡敏80+60

每日具体目标:

单词100个(1.5h)

阅读4篇(1h)

新概念一篇(1h)

6月单词、语法、精读文章

总体目标:

1.背新概念4part2

2.完成胡敏40+20

每日具体目标:

单词100个(1.5h)

阅读4篇(1h)

新概念一篇(1h))

第二阶段:正式复习之突破重点阶段:

时间的安排:3个月左右

资料与活动:人大出版社的单元辅导

书、重点难点解析之类的书为主线,其

他资料为辅助

目的与任务:解决重点难点,开始系统

单元习题

须注意事项:不懂之处先找法条,再

找指南,再找笔记。

人大出版的系列辅导书较好,按照“看

书-做单元题目-再看书”的程序:踏踏实

实一步一个脚印,一个一个章节都要力

争弄透彻,逐渐指导怎么出题,怎么

答题,本章节什么是重点难点,什么知

识点经常出考题,什么知识点特别容易

混淆--主观题也要做,不要只是做简单

的选择题。

提醒:这个阶段经常被大家忽视,很多

人在这个阶段走了弯路,不是去一章一

章的吃透《指南》,一章一章的去做单

元习题,而是一味的看《指南》看

《指南》(不做题光看《指南》不会有

提高,理解也不会深刻。

二轮复习7

总体目标:总结真题,熟悉

考题思路。

1把真题按专项做一遍;

2抽时间继续背单词,不求快,

背就行。

3每周练习作文一篇,并背诵

经典范文一篇。

4每天一小时背诵单词。

8

9

哪个专项没把握就找本对应

的书练(在校生要学会利用图

书馆资源);阅读继续做,不

求快,但要认真分析。抽时间

继续背单词,不求快,背就行。

如果完成的早可以提前做模

拟题。目的:各个击破,全面

提高。

第三阶段:正式复习之模拟题强化阶

段:

时间的安排:2个月左右

资料与活动:模拟题与真题,案例习题

为主,其他书为辅

目的与任务:总结解题方法,强化知识

体系,掌握应试技巧

须注意事项:该记忆的东西这时候也

该记忆了

跨章节的模拟题训练,就像让你天天

都在参加一场法硕考试,天天都在检验

你的学习效果,而你天天都要查漏补

缺,逐渐对法硕指南整体的清楚的正确

的把握。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我这里才提到《案

例习题集》,并不是说你现在才开始做

案例习题,而是说你开始有针对性的较

为系统与深入的研究案例习题了,实

际上在前面阶段做单元习题的时候你

应该已经做了不少案例习题了,已经积

累了相当的检验与策略了。

9月1日开学:

买本今年的红宝

书看一遍(不用

占太长时间)。目

的:对考研政治

有个基本的了

解。

三轮复习10

任汝芬的序列一

较仔细地看一

遍。找个本子,

边看边记笔记。

缺点是速度慢,

优点是记忆深

刻;再买本今年

的习题书,对应

讲义一章一章跟

着做下来。目的:

掌握各知识点

(偏重理解,但个别名词的概念要背)。

11月做模拟题。一定要选适合自己

的。总的来说就是水平高的同

学可以选难一点的,水平低的

同学可以选简单一点的。抽时

间继续背单词,不求快,背就

行。目的:检验、提高考验

英语水平。

11月初——12

月初:讲义和习

题书再过一遍。

可以将每一章结

构用大括号形式

写出来,并在上

面加主要内容。

目的:建立框架

体系,掌握各知

识点。

四轮复习12

第四阶段:考前心态调整阶段:

时间的安排:18-30 天左右

资料与活动:看《指南》为主,兼看法

条以及新增加考点,完全建立知识体

系,掌握应试技巧

须注意事项:平和自信的心态准备参

考,把所有知识点轻松过一遍,记一遍

押题猜题报辅导班之类的想法在这个

阶段都是多余的,你的功夫下的如何

了,关键都在前面几个月大辛苦学习

了,这些天的工作可以说有点像是“打

扫战场”!!

需要注意的是:增加的知识点只是占

到总知识点的1%不到,不能因为有知

识点的增加减少就自乱阵脚,完全没有

必要,一个复习好的人甚至可以完全不

管新增加知识点--不要那几分我总分

一样过线--关键是你对《指南》整体复

习到了什么程度;而且对于新增加的重

要知识点,网络上会有很多类似的总

结,大家考前搜索一下看看就可以了,

要知道老的基础知识占了考试内容的

90%!!!

12月初——1月

初:做一遍精装

真题;12月中下

旬用几天时间看

看时政。目的:

和考研挂钩,探

寻历年出题规

律,提高考研分

数。

1

再做一遍真题(02年以前的阅

读可以不做),留一套到最后

一周做;背尽可能多的作文

(最后几天可以只背一篇自己

认为相当经典的,背到滚瓜烂

熟为止),总结自己与众不同

1月初——考

试:对照考研班

给出的重点,把

红宝书再看一

遍;买份今年的

模拟题(推荐任

的模版句;背一遍单词。目的: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状态,迎接考试。汝芬序列四)做一遍(留一套);买本全是大题的小册子(推荐启航的《20天20题》),每天背一两道;考前一周做一套模拟题,看一遍时政和其他以前做过、总结过的东西。目的:查漏补缺;选择题、大题迅速提高分数;保持良好状态,迎接考试。

关于看书的顺序,1、演绎思维:

法理学-宪法学-刑法学-民法学-法制史2、归纳思维:

刑法、民法、宪法-法理学-法制史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_2020年]_》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

2011高校创新计划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教技〔2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并对计划实施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意义 (一)实施“2011计划”,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总书记讲话的主线,创新能力是提高质量的灵魂。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 (二)实施“2011计划”,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迫切需要转变创新理念和模式,加快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知识、技术集成与转化,加快创新力量和资源整合与重组,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实施“2011计划”,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战略行动。长期以来,我国创新力量各成体系,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效率不高,迫切需要突破自主创新的机制体制障碍,促进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二、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紧密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通过协同创新,重点研究和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 全面开放。面向各类高等学校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广泛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等,形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与各类创新力量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创新要素有机融合的新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互动,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 创新引领。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四、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一批“2011

2011计划建设情况

[4]已经挂牌(已通过初审及已通过答辩名单见上表)的高校自主协同创新中心有:来自百度

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 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 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 心 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天津现代口岸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市口岸办公室[5] “绿色智慧岛”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6] 手性,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牵头、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7] 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 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 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 新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 联盟 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

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11] 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 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等[12] 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 协同创新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国科技大学 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 心 山东农业大学 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 中心 华侨大学牵头,暨南大学 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天津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贸大学、商务部[13] 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 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等[14]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一、2011计划出台背景和制定过程(出自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答记者问) 1998年5月4日,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985工程”。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刘延东国务委员多次指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抓紧提出落实方案。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决定启动实施“2011计划”。经反复研讨,不断梳理思路,多次修改细化方案,并先后听取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第21次咨询会议代表、地方教育部门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基金委、中国科协等11个部委和单位的意见。教育部多次召开部党组会、部长专题办公会审议文稿。 2011年12月27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对“2011计划(送审稿)”进行了审议,原则通过,建议尽快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后启动实施。2012年3月22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5月4日,又联合印发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教技〔2012〕7号)。5月7日,两部委联合召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2011计划”正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二、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 “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地归纳为“1148”,即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1)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既是“2011计划”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旨在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聚集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创造一流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模式,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2011计划”提出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目的是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加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其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3)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大力推进学校和学校、学校和科研院所、学校和行业企业以及学校和区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建成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4)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动高校深化机制体制改革,“2011计划”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要求,力争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在总结近年来高校改革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改革设计,

2011计划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称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体现国家意志的国家工程,针对新时期中国高校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的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该名称源自2011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该战略工程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 “2011计划”战略定位:国内急需,国际一流。 分析:211工程、985工程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并实施的高校提升计划。 “211工程高校”提出于1993年2月13日。主要精神是”未来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21世纪,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力量,分期分批建设地建设100所左右高校和重点学科和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211工程”高校有112所。 “985工程高校”是江泽民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的,“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985工程”高校有39所。 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布的“2011计划”第一批共14所协同创新中心,涉及牵头高校为11所。“2011计划”是动态的管理,实行淘汰制。 涉及“2011计划”牵头和重点参与的教育部直属高校12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注:清华大学本不在第一批牵头高校,但是在第一批14所协同创新中心中,清华大学重点参与3所) 涉及”2011计划“牵头的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高校4所: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 国家实验室计划:2000年启动。国家实验室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组织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创新活动(举全国之力创建,估计不会超过30所)。 国家实验室目前涉及的高等学校共10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独家承建国家实验室高校共7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分析:“211工程”、“985工程”学科建设,创建国际一流或国内一流高校为目标,概念比较虚化。20年来,国家在建设高等学校方面先后出台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以及“国家实验室”计划。战略定位,“211工程”是建设100所左右高校和重点学科和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985工程”是建设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2011计划”是建设一批”国家急需,国际一流“的创新中心。“2011计划”着眼于发挥整体优势,在科学研究中创建国际一流大学。“国家实验室”计划是举全国之力建设若干所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凝炼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开展原创性、系统性科学研究,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学研究中心。从四项工程的发展过程看,国家定位高等学校越来越注重向科学性、实用性、战略性、整体性方向发展。而淡化”国际一流大学“这样的模糊概念。 高校重点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上述四项工程若同时展开,国家资金将会力所不及。2013年财政部预算计划未提“211工程”建设。可以预计,“985工程”建设也会逐渐淡出。代之而来的是“2011计划”和“国家实验室”计划。即国家资金重点支持必须出战略性的、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成果,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创建“国际一流大学”。 而同时涉及第一批“2011计划”和“国家实验室” 计划的高校为6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注:轨道交

黑龙江大学2011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黑龙江大学: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培育协同创新中心全面提 升学校创新能力 2012-06-04 19:41:20 深化机制体制改革培育协同创新中心 全面提升学校创新能力 黑龙江大学校长张政文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文件,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即“2011计划”。黑龙江大学对此高度重视,认真学习、传达相关文件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精心设计了以全面加强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提升我国对外文化发展能力为目标的协同创新计划。 一、“2011计划”的精神实质 (一)充分认识实施“2011计划”的重大意义 实施“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效途径,是深化科研体制改革的战略行动,对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升高等学校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战

略意义。 (二)深刻理解实施“2011计划”的核心内涵 “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是实施“2011计划”的根本出发点,核心目标就是要提升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围绕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有效聚集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新型协同创新体,形成协同创新的新优势。进一步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培养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产出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创新成果,逐步成为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新型协同创新体。 (三)紧紧抓住实施“2011计划”的重要任务 实施“2011计划”的重点任务是构建协同创新平台与模式,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推进高校与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社会的深度合作,通过系统性、综合性的改革,探索建立在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三大领域中协同和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的新模式,形成切实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 二、黑龙江大学“2011计划”的整体考虑 黑龙江大学是我国最早培养俄语高级专门人才的红色大学。近几年,学校依托全方位对俄办学优势,努力在国家全球战略构架中,提升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品位和内

2011国家法定假日安排

2011国家法定假日安排 中国2011年放假安排已经确定,具体的2011年放假计划如下:一、元旦节: 1月1日~1月3日放3天假。1月1日(星期六、新年)为法定节假日,1月2日(星期日)为公休日,1月1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1月3日(星期一); 二、春节: 2月2日~2月8日放7天假。2月2日(星期三、农历除夕)、2月3日(星期四、农历正月初一)、2月4日(星期五、农历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2月5日(星期六)、2月6日(星期日)照常公休.1月29日(星期六)、1月30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2月7日(星期一)、2月8日(星期二),1月29日、1月30日上班; 三、清明节: 4月3日~4月5日放3天假。4月5日(星期二、清明节当日)为法定节假日,4月3日(星期日)为公休日,4月2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4月4日(星期一),4月2日上班; 四、劳动节: 5月1日~5月3日放3天假。5月1日(星期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法定节假日,4月30日(星期六)、5月1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5月2日(星期一)、5月3日(星期二),4月30日上班;

五、端午节: 6月4日~6月6日放3天假。6月6日(星期一、农历端午当日)为法定节假日,6月4日(星期六)、6月5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六、中秋节: 9月10日~9月12日放3天假。9月12日(星期一、农历中秋当日)为法定节假日,9月10日(星期六)、9月11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七、国庆节: 10月1日~10月7日放7天假。10月1日(星期六)、10月2日(星期日)、10月3日(星期一)为法定国庆节假日,10月1日(星期六)、10月2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10月4日(星期二)、10月5日(星期三),10月8日(星期六)、10月9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10月6日(星期四)、10月7日(星期五),10月8日、10月9日上班。 备注:国家法定节假日共29天

2011计划71个协同创新中心范文

附:71个协同创新中心(“2011”计划)名单 1、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 2、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 3、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4、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5、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7、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9、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重庆交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10、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11、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 1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 13、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等 14、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15、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 16、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17、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8、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21、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22、“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 23、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24、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5、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新)广告2011计划

(新)广告2011计划

附件一: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学计划 (专业代码:670112)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学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地方区域经济及现代服务业发展需求,具备广告设计专业必备的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胜任广告及会展行业“创意策划”、“设计执行”、“项目实施”等岗位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岗位:各类广告及会展公司设计和策划岗位;图文制作公司制作输出岗位;企事业宣传部门宣传和管理岗位;媒体机构策划、发布代理岗位;出版社、报社美术编辑岗位等。 三、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维度表 项目具体内容 文化素质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 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体系 概论 形势政策教育实用英语(一)实用英语(二) 基础能力 体育(一)体育(二) 计算机应用基 础 职业生涯与发 展规划 创业教育军事理论简明商务知识礼仪与沟通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计算机辅助设 计(一) 计算机辅助设 计(二) 综合能力 创意形成及 设计表达 编排设计VI设计商业插画POP设计 综合设计制作实 训材料工艺及 管理 广告专业英语广告业务流程 广告材料与工 艺(硬材) 广告材料与工 艺(印媒) 分 方 向 进 阶 平面设 计方向 型录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图表设计 展示设 计方向 声光电控制技 术 展示制图 展柜及展架设 计 店面及空间展示 设计 素能拓展专业考察 广告摄影/网页 设计(二选一) 艺术类选修课/ 或校团委艺术 社团活动 全校公共选修 课 第二课堂项目 活动2、能力结构分解表

序号 一级能 力指标 二级能力指标支撑课程 1 基本素质政治修养与思想道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 势政策教育 造型能力设计素描、设计色彩 信息管理、软件操作能 力 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一)、计算机辅助设计(二) 英语运用能力实用英语(一)、实用英语(二)、广告专业英语 2 岗位技能创意能力商业插画、POP设计 管理能力礼仪与沟通、简明商务知识、广告业务流程、广告材料与工艺(硬材)、广告 材料与工艺(印媒) 实施操作能力编排设计、VI设计、型录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图表设计、声光电控制 技术、展示制图、展柜及展架设计、店面及空间展示设计、综合设计制作实训、毕 业设计 3 素能拓展励志创业能力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创业教育 挑战挫折能力专业实习、顶岗实习 岗位迁移能力社会实践、校团委艺术社团活动 能力名称考核内容考核方法考核标准 职业基本能力 鉴别能力 市场价值的估计、各类广告材料的 鉴别、质量检测能力 ①笔试、情景模拟考核 ②资格考试 ①理论熟知 ②鉴别、分析标准和方法使用得当 分析能力 对市场的预测、设计趋势分析、营 销策略 ①笔试、情景模拟考核 ②资格考试 ①理论熟知 ②对品牌及设计方案的市场分析具有 可行性 沟通能力倾听与表达,交流 ①笔试、情景模拟考核 ②资格考试 理论熟知,表达得体 岗位操作能力 设计软件运用、标志及应用设计、 版面设计、印刷排版、广告法规、 广告工程管理 ①笔试、情景模拟考核 ②资格考试 ①理论熟知、分析合理 ②取得广告设计师证书(国家职业资 格三级——高级工) ③取得PHOTOSHOP软件证书 专业方向能力平面设计方向 型录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装帧、 图表设计 ①方案设计 ②成品制作 ①设计方案具有创造力和市场价值 ②成品制作规范,标准 展示设计方向 声光电控制技术、展示制图、展柜 及展架设计、店面及空间展示设计 ①方案设计 ②成品制作 ①设计方案具有创造力和市场价值 ②成品制作规范,标准 四、课程模块设置 (一)基础素能模块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3、形势政策教育 4、实用英语(一) 5、实用英语(二) 6、体育(一)

2011国家法定假日安排

2011 国家法定假日安排 中国2011 年放假安排已经确定,具体的2011 年放假计划如下: 一、元旦节: 1 月1 日~1 月3 日放3 天假。1 月1 日(星期六、新年)为法定节 假日,1 月2 日(星期日)为公休日, 1 月1 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1 月3 日(星期一); 二、春节: 2 月2 日~2 月8 日放7 天假。2 月2 日(星期三、农历除夕)、2 月 3 日(星期四、农历正月初一)、2 月 4 日(星期五、农历正月初二)为法定节假日,2 月 5 日(星期六)、2 月 6 日(星期日)照常公休.1 月29 日(星期六)、1 月30 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 2 月 7 日(星期一)、2 月 8 日(星期二),1 月2 9 日、1 月30 日上班; 三、清明节: 4 月3 日~4 月 5 日放3 天假。4 月5 日(星期二、清明节当日)为 法定节假日, 4 月3 日(星期日)为公休日, 4 月2 日(星期六)公休日调至 4 月4 日(星期一),4 月2 日上班; 四、劳动节: 5 月1 日~5 月3 日放3 天假。5 月1 日(星期日、 “五一”国际劳动节)为法定节假日, 4 月30 日(星期六)、5 月1 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 5 月2 日(星期一)、5 月3 日(星期二),4 月30 日上班;

五、端午节: 6 月4 日~6 月6 日放3 天假。6 月6 日(星期一、农历端午当日) 为法定节假日, 6 月4 日(星期六)、6 月5 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六、中秋节: 9 月10 日~9 月12 日放3 天假。9 月12 日(星期一、农历中秋当日)为法定节假日,9 月10 日(星期六)、9 月11 日(星期日)照常公休; 七、国庆节: 10 月1 日~10 月7 日放7 天假。10 月1 日(星期六)、10 月2 日(星期日)、10 月3 日(星期一)为法定国庆节假日,10 月1 日(星期六)、10 月2 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10 月4 日(星期二)、10 月5 日(星期三),10 月8 日(星期六)、10 月9 日(星期日)两个公休日调至10 月6 日(星期四)、10 月7 日(星期五),10 月8 日、10 月9 日上班。 备注:国家法定节假日共29天

2011年—2015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五年,也是国家实 …

二郎口小学六五普法规划 2011年—2015是国家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五年,也是国家实施“六五”普法的五年。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和全县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等重点工作,坚持法制宣传与法制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校和依法治教,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依法治校和教育改革的任务目标,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大依法制校和依法治教的力度,注重德育和法制教育并重,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建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按照依法治校,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着力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不断适应社会对公民法律意识的增强和法律素质的提高的需要,结合学校的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学校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广泛、持久地在全校师生员工中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在“五五”普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全校师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进一步推进依法治校。 三、主要任务 1、按照教育局“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以学习和宣传《宪法》为核心,宣传国家的基本法律制度,在全校师生员工中深入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担责任”为内容的法制宣传教育,重点是“六五”普法规划的指导思想、工作任务和目标,《宪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信访条列》等法律法规,使全校师生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崇尚法律和依法办事成为自觉养成。 2、围绕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广泛深入学习和宣传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的《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