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Ξ

程爱民 徐 劲 柯 可 唐晓忠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79)

摘 要: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同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课题组通过对我国50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外语院系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

(2002)01-0014-05

英美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

程之一,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面对新世纪、新局面,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总结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得失成败,积累经验,并尽快地解决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本课题组在国内多所高校的支持和协助下,进行了一项旨在了解我国英美文学教学历史和现状的调查。

11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据我们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就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必要性进行论证,也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对英美文学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作过调查。因此,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课时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是我们要调查的课题。我们的调查工作分两个部分进行: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地收集全国各大专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院校进行专访和面谈,作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总结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评估现有的英美文学教材,从而改革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为今后编写既有完备的科学体系又符合教学特点的新教材提供帮助。

我们首先选择了综合类和师范类大学发出了我们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涉及五个部分:1)

英美文学课概况;2)英美文学教材;3)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英美文学的课程设置;5)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方法。设计这份问卷的几位青年教师全部是英美文学专业硕士,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但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调查,在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上有不少差距,我们希望能在今后的调查工作中不断改进。尽管如此,这份调查问卷还是反映了我国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英美文学课的概况就我们收集到的问卷作一番剖析。

21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学校当中,开设英美文学课最早的时间是1953年,最晚是1984-1985年。参考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时间,我们注意到,大多数的院校在70年代以前已经有了这门课程,而文革期间只有三所大学的英美文学课受到了冲击而停课。由此可见,英美文学在相当一部分院校中保持了课程设置的一贯性。同时也充分表明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各个院校的普遍重视。

关于开设英美文学课的目的,所有的受调查人都选择了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92%的受调查人认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文总体水平,选择扩大学生知识面、扩大词汇量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人次相对较少,分别只有50%和42%。参见下表(表1,可重复选择;百分比四舍五入,下同):

?

41?Ξ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8SJB750.47-99001

)

2002年第1期总第71期外语研究

ForeignLan guagesResearch 2002,№1Serial №71

选择项目 百分比

扩大学生知识面、扩大词汇量 50

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67

帮助学生了解英美风俗文化 75

提高学生的英文总体水平 92

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 100

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42

课程设置:在我们的调查中,目前国内有一部分外语院系是将英美文学史和文学作品选读合为一门课的,有将近40%的教师也赞成在教学上把它们合在一起,英美文学教材也应将两者揉合起来;而60%的教师则认为应将英美文学课设置为“英美文学史”和“英美文学作品选读”两门课,这样有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我们认为,两种意见各有优势。前者注重连贯性,避免重复,适合理工科院校、外经外贸类院校或农林院校中的英文专业的学生;而后者注重系统性,先用文学史从宏观角度阐明英美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和规律,并对各个时期出现的主要文学现象、流派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和评价,使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总况和发展轨迹有较为清晰、完整的概念。而“文学作品选读”则是从微观的角度出发,讲述文学史中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将其置于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文学发展进程中加以考察,并对他们进行思想、形象和艺术以及写作手法等多方面分析和比较。这种课程设置体系具有完整性,适合综合型大学、外语院校和师范院校中的英文专业的学生。

课时问题:我们认为应适当增大英美文学课的学分数及每周的课时数。现在我国的外语类院校一般在本科生的三年级阶段开设英美文学课,学习一年时间,每周的课时数是2节课。但是,作为英文专业学生的必修课,英美文学课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涵盖了文学史和文学选读两个部分,因此要系统地学习文学知识,打下坚实的文学基础,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每周2课时是明显不够的。所以,有50%的教师认为课时不够用,并建议将每周的课时由2节课增至4节课,总学分增为10个学分左右。学习时间也由三年级的一年延长至四年级的上学期。而高等院校的其它文科专业及外经外贸类的学生,或是理工科院校的学生,他们选修英美文学并非为了系统地学习文学史,而是为了了解英美文化、增强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和欣赏水平。因此,对他们而言,我们认为2个学分是可以满足教学要求的。

教材问题:教材的重要性众所周知。根据我们的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各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在编撰水平上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突破,但仍有30%的老师觉得现在使用的教材在体系与观点上比较陈旧,新颖性及可读性不强。100%的老师认为,至少应配备两本教材:一本是国内专家编的,一本是国外专家编的。另外,80%的老师感到教材的每章之后有必要增加一些思考题,以培养学生对作家作品及相关文艺思潮的思考能力,并应附上参考书目,供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学习。

各院校曾经使用过的教材(表2):

各院校曾经使用过的教材

杨岂深:《英国文学选读》

杨岂深:《美国文学选读》

程爱民:《美国文学阅读教程》

NortonAntholo gyofAmericanLiterature

TheAmericanTraditioninLiterature

TheAmericanReader

ShakespearePla ys

100Fictions

刘炳善:《英国文学简史》

刘炳善:《美国文学简史》

陈 嘉:《英国文学史》

陈 嘉:《英国作品选读》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HighlightsofAmericanLiterature

上海译文出版社《英国文学选读》

孙 铢:《英国文学选读》

F?Medrick:AnIntroductiontoAmericanLit2 erature(河南大学出版社)

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秦小孟:《当代美国文学》

NortonAntholo gyofEn glishLiterature

程爱民:《美国文学入门》(自编)

瞿世钊:《美国文学选读》

上表统计的教材共有24种之多,难易度差异较大。由此可见,我国目前还没有比较统一的、为

?

51

?

各个院校所接受的英美文学教材。笔者对此持赞同态度。因为各院校使用自选教材,可以最大限度地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和爱好,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但是从另一个方面说,不同类型的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本科期间应当掌握多少相关的英美文学知识,还是应当有一个较为统一的尺度,对主要流派及主要作家要有基本的了解,要能通读一定数量的英文原著。根据我们的调查,有许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四年本科期间没有读完一本英文原著,其水平也可想而知。

各院校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表3):

选择项目

NortonAntholo gyofEn glishLiterature

NortonAntholo gyofAmericanLiterature

王佩兰:《英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读》

杨岂深:《美国文学选读》

常耀信:《美国文学简史》

程爱民:《美国文学阅读教程》

刘海平:《英美戏剧》

王守仁:《英美小说》

孙 铢:《英国文学选读》

瞿世钊:《美国文学选读》

陈 嘉:《英国文学史》

陈 嘉:《英国作品选读》

上海译文出版社《英国文学选读》

HighlightsofAmericanLiterature

吴伟仁:《英国文学史及选读》

吴伟仁:《美国文学史及选读》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新编的英美文学教材已经得到了大多数学校的认同和接受。新的教材层出不穷。比如,程爱民教授、王守仁教授和刘海平教授等在他们编写的教材中,都另辟蹊径在教材的选材、实用性、可读性等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在实际教学中效果较好。另外,外国出版的教材一如既往地受到广大学校的关注,特别是Norton的教材。几乎所有的受调查的院校都采用了Norton出版的教材。

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根据我们的调查,在教学方法上,超过60%的教师仍然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注重教师的讲解,对学生参与的要求不高。在讲一个作家或一部作品时,先从时代背景、作家生平讲起,接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这种四段论的程序化教学方法极易使课堂气氛变得较为沉闷,学生也只是被动地听。由于在课堂上没有什么兴趣,课后阅读也就不太积极。英美文学课要求选读的大部头作品多、分量重,加上有些同学过去对英美文学接触少,以及一些学校图书馆藏书不足,学生找不到原著等原因,这些不利因素毫无疑问地加大了英美文学教学的难度,使填鸭式的教学现象更加严重。造成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下降(参见表4)。根据我们对班上学生的调查,许多学生更喜欢看流行杂志、报纸,而不是大部头的英语文学作品。如果学生对英美文学课提不起兴趣,无论教师有着多么高的热情,都难以达到教学效果。

和以前相比,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喜爱程度(表4):

选择项目 百分比

增加了 35

减少了 31

没有变化 33

没有注意

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兴趣应当从学生一进入大学时就开始培养。这就牵涉到课程的设置问题。如上所述,大部分的院校在3年级时开设英美文学课,这容易引起一个问题———学生在大学的头两年里,学习的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本身。

在有关英美文学课考核方法上,表5和表6显示,大部分教师最常用的还是闭卷考试和写学期论文。考核方法说明,尽管学期论文要求老师花费大量的时间批改作业,但是教师仍将学期论文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英美文学课的一个重要方法,因为学期论文可以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水平,它不仅要求学生要有良好的英文功底和表达能力,还可以在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等方面给学生以锻炼。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写学期论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为将来的毕业论文打个基础。

曾经使用的英美文学课的考核方法(表5,注:可重复选择):

选择项目 百分比

平时作业和练习 42

闭卷考试 58

学期论文 40

?

61?

闭卷考试加学期论文 27

平时读书笔记,加论文和闭卷考试 42

目前使用的考核方法(表6,注:可重复选择):

选择项目 百分比

平时作业和练习 25

闭卷考试 42

学期论文 52

闭卷考试加学期论文 48

平时读书笔记,加论文和闭卷考试17

参看表7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教师这个层面上,绝大多数院校对英美文学课都是相当重视的。

各院校对英美文学课的重视程度(表7):

选择项目 百分比

重视 75

比较重视 17

不重视

无所谓 8

绝大多数的受调查人,认为应当加强英美文学课的教学,仅有的一位认为要保持现状的老师在回答上一题“各院校对英美文学课的重视程度”时选择的是“重视”,所以,除了一位没有回答此题的教师,应当说所有的受调查人都认为应当加强英美文学课的教学。

是否应当加强英美文学课的教学(表8):

选择项目 百分比

应当 83

不应当

无所谓

保持现状 17

认为学校对英美文学课重视程度增加和减少的教师人数相同—都是4位,其余的选择没有变化,这说明英美文学课的地位在总体范围上没有变化,只是个别院校根据自身情况作了一些相应的调整。当然,作为英语教师,大多数的人都希望加强英美文学的教学,而不是相反。

和以前相比,学校在英美文学课上的重视程度是(表9):

选择项目 百分比

增加了 17

减少了 17

没有变化 66

没有注意

此份调查问卷特别请受调查教师比较一下现在的英美文学课和他们学生时代的英美文学课有什么变化。

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某教授认为,现在的英美文学课以读原著为主,增加了当代文学理论思潮和英美文学与中国文学的比较等内容。对外经贸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现在的英美文学课更深入、更广泛,学校“更当回事”,同时师资力量更强。东北师范大学某教授则认为,现在的教学方式正从“教师的一言堂向学生参与过渡,学生课堂讨论占较大课堂时间比例”。安徽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现在“教学中增加了解读的民主性,吸收一些新的批评理论进行教学”。上海师范大学的一位教授认为,教材比以前有改进,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更丰富也更多样化。河南大学的王教授则指出,现在的教学“更重欣赏、更深入”。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如此乐观。复旦大学的朱教授感叹地说:“学生兴趣减弱,课后阅读量不大。”福州大学的陈教授则干脆明了地指出:“学生不爱学。”和其它几所大学的教师们的乐观态度相比,笔者觉得朱教授和陈教授的忧虑更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尽管我们在教材和课堂教学方面有了比较大的改进,但是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却在减弱,这让人觉得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教师们对英美文学课的热情和学生们的冷淡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综合回收的调查问卷,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问题值得英美文学课的教师们认真考虑:

1.英美文学课的目的是什么?

2.如何达到预期的目的?

这两个最基本的看似简单的问题解决不好,就会直接影响到英美文学的教学效果。笔者以为,英美文学课的首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而不仅仅是去提高学生欣赏水平或是英语水平。刻意去提高学生的水平,学生往往始终处在一个被动学习的角色,效果适得其反;而培养学生的兴趣,则可以使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向主动式的学习过渡,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则是水到渠成。明确了这个目的,采用何种方法就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

71

?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约略地回顾了我国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作为英美文学教学和研究工作者,我们希望这次的调查能引起学术界对这一领域的注目,为今后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提出一个思路;为课程设置、教材教法、师资培养等问题的改进,提供一些指导;为提高教学质量、开创英美文学教学的新局面,尽一份绵薄之力。

我们的调查还将继续,除了既定的对教师进行专访外,我们还准备对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和分析将在近期得出。我们希望我们的调查能为促进整体外语教学做出一定的贡献。

收稿日期:2001-10-08

作者简介:程爱民(1955- ),男,江苏句容人。南京师范大学英语教授,博士;国际文化教育学院院长,国际交流处处长;中国中美比较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江苏省政府省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带头人。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徐劲(1969-),男,浙江绍兴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柯可(1972-),男,江苏南京人。中国药科大学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唐晓忠(1974-),男,江苏无锡人。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作 者 须 知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通知,本刊对来稿参考文献的体例做如下规定:

一、专著[M]、论文集[C]、文集内选文章[A]、学位论文[D]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例:

[1]Leech,G.H.Meanin g and the En glish Verb[M].London:Lon gman,1971.

[2]КарауловЮ.Н.(ред.)Русистикасегодня[C].Москва:Наука,1998.

[3]季羡林.对于当前学风的一些看法[A].张后尘(主编).外语名家论要[C].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1999.

二、期刊文章[J]

[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期).

例:

[1]Downes,W.Theim perativeand pra gmatics[J].JournalofLin guistics,1977,(13).

[2]王宗炎.喜看新秀满堂红[J].外语研究,1998,(1).

文献页码放在正文中被引用处之后,如:(王宗炎1998:1)。

今后凡不按照本刊体例撰写的文稿一律不予采用。

《外语研究》编辑部

Abstractsofma jor papersinthisissue

From prescri ptionanddescri ptiontointer pretation

———Applicationoftheco gnitivea pproachtothestudiesofEn glish grammarandrhetoric,b yHUANG Ren,p.1

The paperconsistsoftwoas pects:1)tooutlinetheshiftofem phasisinthestudiesofEn glish grammar andrhetoricfromthe prescriptivea pproachtothedescri ptiveandnowco gnitivea pproaches;and2)toa pply someofthestudiesofEn glish grammarandrhetoricsoastoim proveourteachin gandlearnin gofthetwo subjectsandtoac quirea goodcommandoftheEn glishlan guage.

A generalreviewand pros pectofthestud yofthetheor yofconversationalim plicature, byNIUBao-yi,p.6

Thetheor yofconversationalim plicature putforwardb yH.P.Gricein1967hasdevelo pedfromclassic Griceantheor yofconversationalim plicatureintoneo2Griceantheor yofconversationalim plicaturethrou gh establishment,revision,enrichmentandreconstruction.Thetheor yhaswidenedtheresearchfieldof pra g2 maticsandmadesomecontributionstothedevelo pmentandenrichmentofmodemlin guistictheor y.

Asurve yofteachin g“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inChinaπscolle gesanduniversi2 ties,byCHENGAi2ming,XUJin,KEKe&TANGXiao2zhong,p.14

“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isoneoftheke ycoursesforEn glishma jorstudentsinChineseuni2 versities,whichisnotonl ydesi gnedtohel pstudentslearnliterar yknowled ge,a ppreciateliterar yworks,but alsousedasausefulwa ytodevelo pall2roundeducation.Ourresearch grouphascarefull yselectedandsent out questionnairetoforei gnla guagede partmentsinmorethanfift ydifferentkindsofuniversitiesinChina. Itisduetothosede partmentsπs greathel pthatwecansummarizesoastoanal yzetheexistin g problemsin our“EnglishandAmericanliterature”teachin ginChina.

ChinaintheworksofHenriMichaux,byLIUYan g,p.39

Theauthorofthis paperdoeshisresearchontheima gesofChinaintheworksoftheFrench poet HernriMichaux.It proposesthatHenriMichauxdescribesinhisworkstheima geofChinaandtheChinese peoplewith greatinterest.Hisworks givesalotofvaluablereferencestowestern peoplewhoareea gerto knowandlearnChinaanditsculturalherita ge.

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了解我校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现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校数学教学现状得到切实的改变。 一、调查目的 在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教育评价体系,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学生自主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本身所具有的导向、质量监控和教育作用,对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学生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各方面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近十几年来,我国基础教育在学生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尝试。例如:关注学生发展的过程,提出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出综合学力考查、质量综合评定等;并尝试实行等级制的探索,部分地区还试行实验技能考查,加入口试、面试等超越于简单的纸笔考试的改革措施,这些有益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成果,对于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鉴于此,我们开展学校师生行为现状的调查,调查目的如下: 1、调查农村中学教师评价及学生学习现状,并做好调查分析:剖析教师评价及学生学习存在问题的原因,把握校内教师评价及学生学习的特点。 2、进一步掌握教师评价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促进教师评价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3、为进一步开展好课题研究活动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调查对象: 1、调查前勤任课教师的教育教学评价现状; 2、调查初一至初三12个汉族班320名学生的行为现状。

浅析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浅析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大学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美文学作为大学英语专业的一个主要核心组成部分,其课程教学显得极为重要。英美文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在英语专业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可以培养大学生提高文学赏析能力,还能陶冶性情,提高其自身的整体综合素养,因此,一直以来,大学英美文学取得的教学成果一直呈现着一片繁荣景象。但是,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了。很多大学生在上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感到兴趣不足,甚至对其反感、枯燥乏味等。学生为什会有这样的表现,究其原因是教师的教学方法有问题,还是学生自身出现问题。是的,在当今的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一直采用老套的教学模式,填鸭式、满堂灌等这样的教学方式,教师自己累的是满头大汗,学生学的是枯燥、乏味,不仅没有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影响了教学成果的提升。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改变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崭新的教学理念融合到一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教师也要采用新的教学理融合新的教学方式运用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培养大学生英语文学析能力,提高综合整体素质。另外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模式唤起学生对英美文学的求知欲望,在教学中以学生为该课程的教学主人,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以最大的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相信,这样的课程教学对于学生来说一定是轻松、愉悦的,从满激情的,对于教师来讲,在教学中不会感到吃累、疲倦。为此,文章根据目前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对其课程教学做了几点简单的分析论述。同时也给出了提高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建议出路,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分析研究,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大学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问题 1、教学手法比较单一 目前的大学英美文学师资队伍中,有的教师是刚毕业的学生,他们只是有着深厚的英美文学功底,在教学手法上比较落后、单一,给学生传授英美文学知识的过程中,一直采用着度独角戏、满堂灌以及填鸭式等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侧重于文本的语法和篇章的分析以及单一的独白式地对文本进行讲解,没有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对原著进行阅读、体验及欣赏,使学生欣赏及批评文学作品的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的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在英美文学课程学习中,没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对文学赏析的思考与分析,尤其是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生来说,由于刚接触到这些文学术语和作品中的一些生词以及表达法会产生抵触心理,这根本就不利于英美文学课程教学,最终导致学生对着门课程产生反感,不愿意主动参与到英美文学学习中来。可想而知,有教学手法的单一,导致学生在英美文学课程教学中感到无法呼吸,主观能动性受到压抑,使得整个课堂教学氛围死气沉沉。另外,有教师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缺少语言魅力,就是按照教材中的知识内容来按部就班的宣读给学生讲解,导致学生的大脑思维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教学模式中进行学习,可想而知,学生的积极性受到了制约。

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6-11-20 来源:调查报告 XX年9月13日至10月17日我到xx市xx三中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英语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英语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实际效果为达到但花去了大量的时间,从而影响教学进度。大部分学生喜欢那种上课幽默的,不爱批评学生的,能够和学生很好相处的老师,他们都希望老师能够多关注自己,即使是成绩差的学生也这样,这种愿望甚至比其他学生更加强烈。他们希望老师多了解他们的真实的想法,宽恕他们的叛逆心理,同他们做好朋友,而不是老师用一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去对待他们。而且,有的学生还喜欢关注老师,对老师的衣着,对老师日常工作中所发生的一些事情都感兴趣。看来我们做老师的要好好和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以便自己在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工作。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认为在今后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只有学生对他所学的科目提高兴趣了他们才有可能很快地提高成绩。老师可以多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叫学生在自己的参与中意识到学语文的重要性。上课时老师可以多举一些生动、形象的例子,让学生有个直观的感受,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枯燥理解。对课文的解析要深入浅出,例子最好能贴近生活,最好是当下发生的,人们关注的事情,这样能更好地让学生展开讨论,进而使学生兴趣更进一步。 二、正确对待现代多媒体技术。多媒体应用到现在的教学中去确实的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对教学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我认为在应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同时要把握一个度,过度地使用多媒体可能回引起学生的反感,这一点从上面的调查不难发现。对一些枯燥的课文,我建议最

(完整)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如下文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研目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得到全面推进,为进一步明确本校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本校科学学科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本校科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找出学校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教学和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对大城县第四小学的科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研时间

2013年5月 三、调研地点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第四小学 四、调查对象 大城县第四小学科学任课教师和三到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研内容 1.师资情况 2.教材情况 3.学校的重视程度 4.学生情况 六、调研方式

日常生活中观察记录、走访教师、与任 课教师进行座谈、对部分学生进行谈话 调查等 七、调研结果 1.师资情况 三、四年级 五、六年级 2.教材情况:不少任课老师反映,科学教材容量大,难度大,要求高。尽管教材 注意降低难度,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 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并且教材安排了大 量的实验、观察活动,其实验设备等都 是农村中小学难以达到的水平,学生受 环境限制难以完成。 3.学校的重视程度:

a. 重视的具体表现:学习的科学课程大多安排合理,每周有两课时的教学时间;教学部分设施齐全,如有专门的实验室。 b. 不重视的具体表现:科学教师一般为代课老师,没有专业的或专门的科学教 师任教;没有固定的时间来开展教研组 活动;学校配套资源缺乏;没有对教师 进行培训,教师没有相关专业的学习机会。 4.学生情况 尽管有小部分不喜欢或放弃科学学习, 但大部分学生对科学学习有浓厚的兴 趣,可是几乎所有学生在潜意识里认为 科学是副科。 兴趣浓厚的原因:觉得科学能够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使学生有了自豪感;科 学课有实验、活动等。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小学课堂教学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小学部是,支教教师多、学生基数大,为了全面提高我校小学课堂教学质量,针对小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调研。这次调研历时五周,教师们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上课教师都能认真地对待。使我们从理论和实践的层面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二、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1.努力追求真实的课堂教学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21节课,都是真真实实的原生态课。师生的一切活动都无事先安排的痕迹,无公开课那种因“反复雕琢”而“无可挑剔”的“秀”美。虽谈不上“清水出芙蓉”,但真实的课却给人一种朴实的自然美,为我们了解我校小学课堂教学现状提供了真实而可靠的依据。 2.尽力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 课改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平等的,即教师应把自己从“神坛”上请下来,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二十多节常态课都体现出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们看不到教师那种“唯我独尊”的样子,也听不到教师那种“发号施令”式的讲话。相反,课上洋溢着的是教师暖暖的笑容,回荡着的是教师亲切的话语,在这种平等对话的课堂中,学生自然能放松身心,自由自在地学,畅所欲言地说。 3.尝试变革传统的学习方式 传统教学中“师讲生听”“师写生抄”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逐步

退出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在不少课堂上得到了有效运用,另外,不少教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了“变师教生”为“师生互教互学”的方式。 四、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教学目标不明确、不准确、不全面 从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及课后与教师交流反思中,我们发觉许多教师教学时并没有过多地考虑教学目标,而工整抄写在教案中的教学目标也大多是从教参上摘抄下来的,课堂教学仿佛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有的老师提问过多,学生没有静心读书的时间,没有咀嚼回味的思考,没有心与心的交流,知识如浮光掠影,训练似蜻蜓点水。 2.基础教学不扎实 在教学中,有个别老师教学目标不明确,基础抓的不扎实。教师对于字词的学习流于形式,只是读了,但抓的不透,低年级应注重解决“泡泡”中的问题,教师重点不明确。同时在引导学生评价时,让学生先说优点再说缺点,不至于让学生失去自信心。 四、应对策略 (一)、找准制定目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 全面、科学、恰当的教学目标,在制定上要遵循“三个基本依据、三个必要思考、三个维度目标”。“三个基本依据”,即依据课程标准对学段和知识领域的总体要求,依据教学资源特点和教师的理解,依据对学情的了解;“三个必要思考”,即思考知识学习的规律,思考学生的个体差异,思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Ξ 程爱民 徐 劲 柯 可 唐晓忠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79) 摘 要:英美文学课是我国高校英文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不仅能让学生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提高其文学欣赏水平,同时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能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本课题组通过对我国50多所不同类型的高校中外语院系的调查研究、分析,总结了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现状以及在认识观念、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现状;存在问题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7242 (2002)01-0014-05 英美文学课作为我国高校外语院系的主干课 程之一,在各类高校外语院系的教学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面对新世纪、新局面,我们有必要认真地总结英美文学教学中的得失成败,积累经验,并尽快地解决在课程设置、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以及师资培养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为此,本课题组在国内多所高校的支持和协助下,进行了一项旨在了解我国英美文学教学历史和现状的调查。 11调查的目的和方法据我们了解,我国大多数高校尚未就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必要性进行论证,也没有任何人或机构对英美文学在大学生的教育中起到的作用作过调查。因此,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合理性、科学性、课时安排、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是我们要调查的课题。我们的调查工作分两个部分进行:首先,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广泛地收集全国各大专院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历史和现状;然后,选择其中的一部分院校进行专访和面谈,作进一步的深入调查。我们希望通过我们的调查总结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经验教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正确地评估现有的英美文学教材,从而改革英美文学课程设置,为今后编写既有完备的科学体系又符合教学特点的新教材提供帮助。 我们首先选择了综合类和师范类大学发出了我们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共涉及五个部分:1) 英美文学课概况;2)英美文学教材;3)英美文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英美文学的课程设置;5)英美文学课的教学方法。设计这份问卷的几位青年教师全部是英美文学专业硕士,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但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这样的调查,在问卷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上有不少差距,我们希望能在今后的调查工作中不断改进。尽管如此,这份调查问卷还是反映了我国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将对我国英美文学课的概况就我们收集到的问卷作一番剖析。 21调查的结果与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学校当中,开设英美文学课最早的时间是1953年,最晚是1984-1985年。参考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时间,我们注意到,大多数的院校在70年代以前已经有了这门课程,而文革期间只有三所大学的英美文学课受到了冲击而停课。由此可见,英美文学在相当一部分院校中保持了课程设置的一贯性。同时也充分表明英美文学课在外语专业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而受到各个院校的普遍重视。 关于开设英美文学课的目的,所有的受调查人都选择了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水平,92%的受调查人认为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英文总体水平,选择扩大学生知识面、扩大词汇量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的人次相对较少,分别只有50%和42%。参见下表(表1,可重复选择;百分比四舍五入,下同): ? 41?Ξ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98SJB750.47-99001 ) 2002年第1期总第71期外语研究 ForeignLan guagesResearch 2002,№1Serial №71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1)

附录一: 农村英语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中小学已经全面展开。新课程改革对教育带来的冲击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更是如此。那么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什么样子呢? 让我们先来看看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情况,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发展以及综合国力的提高,国家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也不断的提高。新形势下,英语教学尤为大家所重视,而作为基础教育的小学英语普及也成为大势所趋。笔者了解到,在大城市,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英语,很多条件较好的学校都配有用于英语教学的多媒体教室和语音室,师资力量也比较雄厚。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孩子们打下了良好的英语基础。那么,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农村,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按照规定,学校应该从小学三年级开始英语教学,但是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多媒体设备支持英语教学,师资不够,教学环境有待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渠道非常有限,调查数据显示,有75%的学生表示仅仅靠课堂上老师教学习英语,85%的同学没有接触过英语类儿童报刊,仅有20%的学生偶尔会看英语影片,当问及是否会使用网络学习英语时,他们说根本就不懂怎样使用网络学习。而认为英语重要的学生仅占50%,对英语感兴趣的学生只占20%。通过对家长的调查显示,95%的家长表示自己不懂英语,大部分家长只有小学或初中文凭,并认为英语教学是学校和老师的事,自己无能力辅导孩子学习英语。不过,有50%家长认为孩子学习英语很重要,只是条件有限,无法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老师则表示,英语教学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责任,虽然,最近几年在小学有不少英语老师从教,但是很多教师都是非英语专业毕业,并且没有教学经验,没有机会与英语教学水平较好的学校进行经验交流或者到城市里进行专业的培训。学校条

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7394-36 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英语教学现状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XX年9月13日至10月17日我到xx市xx三中 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英语教学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 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 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 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英语这门课而言的。 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 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 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 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 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 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学方法对于该地区也较难普遍使用,因此,老师们仍然保持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调查中我还发现有经验的老师进行教学时,课堂气氛相对和谐。老师说本校的学生的记律较差,自觉性不足,如果气氛过于活跃,课堂就会乱哄哄,难以克制。而且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合作能力欠缺,

2021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如何?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学生 喜欢且富有实效的?带着这些问题,本人进行了长达两年半时间的调研,走遍了全县23所初中学校,听评课达25余节,积累了一些初步的思考。现将本人对我县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一些调查与思考报告如下 一、可喜的成绩 1、教师敬业精神明显增强。从听课的情况看,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准备比较充分,部分教师不仅能够精心设计课时教学方案,还能根据学生学习需要和教学内容特点编制学案,没有教案进课堂的教师极少,在所听的25余节课中,只有个别教师教学比较随意,教学预设不充分;绝大部分教师都有候课的自觉意识,能提前5分钟到达教室门前等待上课,没有候课意识或上课迟到的教师在所听的25余节课中只有1人。从访谈的情况看,部分学校开始实行集体备课制,少数学校的集体备课不仅落实较好,而且抓出了一定的成效,个别学校构建了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且落实较好;部分教师有着比较强烈的专业发展与提升的意识和愿望,其中城区和城郊的语文教师在自身专业发展与提升方面显得尤为迫切;部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和课堂效率意识明显增强,并能想方设法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所任学科的教学质量。 2、教师教学观念开始转变。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农民穿西装”,“满堂灌、满堂问”的倾向比较明显,但在少数教师和少数课堂上仍然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一是开始倡导使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二是开始使用学案教学;三是开始关注“方法”这一目标维度在教学过程中的渗透;四是有了初步的突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意识;五是能正确把握“工具性”这一语文学科的特点,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和语言的积累。 3、学科教学质量显著提高。尽管从整体上看,我县语文学科的教学质量在全市排名还比较靠后,但进步的幅度较大中考平均成绩与市平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且缩小的幅度较大;学科等级划分的分数线在逐年提高;县内各校的平均成绩分布逐年趋向均衡,差异系数逐年减小。尤其是211年中考,我县语文学科人均成绩取得重大突破在市直、五区、五市县等11个单位中排名第七;在五市县中排名第二,仅落后于攸县。 4、一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211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竞赛,世纪星实验学校青年教师曾利平获全市第一名;211年全市初中语文教师课堂教学素养大赛,下东中学组队参加,获得团体一等奖,单项一等奖2个、二等奖1个;211年和211年两年中考研讨会上的示范课都获得了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的高度评价。 二、严峻的问题 1、教学理念整体滞后,适应不了课改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主宰了课堂。课堂教学“讲风”太盛,教师独霸课堂话语权,学生的阅读、思考、交流、讨论、书写诸种权利被严重剥夺。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教师角色、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和教师课堂讲授限时政策没有从根本上落实到位,课堂教学中仍以讲析繁琐的“填鸭式”和提问琐碎的“满堂问”为主要教学方式。

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南宫市红庙中心学校张庆胜为了探索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我用一年时间对原吴村学区内的学校进行调查,对语文老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分析研究,现将分析结果汇报如下: 一、调查内容与方法 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学区部分教师及学生。 2.调查内容: 教师访谈调查的内容:教学理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 学生访谈调查的内容:学习理念;学习的情感趋向;学习的方法;能力状况。 3.调查方法:访谈法(教师访谈,学生访谈) ;听课。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教师调查结果与分析 1.教学理念 在国家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的教育观念有了一定的转变,但与现代教育理念仍有较大的差距。 课堂教学及个别访谈显示: (1)相当多教师对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九年义务教育中语文教育“总目标”表现出模糊认识。教师的教育视野不够开阔,不能从学生个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中去关照语文教育,不能从义务教育阶段的整体进程中估价学生个体语文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2)没能更好地体会到“教和学”共同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每一个孩子和谐全面地发展。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尚未被大多数教师作为理想的学习方式在学生中提倡和推广,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的教育教学亟待强化。 (3)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的开放体系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解和担忧。对课程结构的多元化、教材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向家庭、社会、自然延伸可能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顾虑重重,反映出教师已经适应了程式化、封闭式、静态的教学模式,对立体、开放、富有弹性、动态的语文课程思路新理念的引入和落实有畏难和惰性导致的抵触情绪。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 40%认为目前的语文课程“问题较多,必须改革” , 60%的教师“赞同改革, 但步子不要太大” 。教师们普遍对语文课程现状感到不满, 在教学的情感态度上,他们也想寻求变化,探索新的科学的课程结构和教学方法。 调查中, 90%的教师能“经常批改”作业, 95%的教师对待所谓“差生”能“视其情况,耐心引导”,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 (2)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各种途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情况分别是:“有趣的故事”占36%,“语文自身的魅力”占58%,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占69%,“教师的人格力量”占35%,综合运用上述方法的占24%。这一方面说明教师们都能采用一定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表明教师对语文自身丰富的人文内涵理解不深,未能充分运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潜力。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编号:FS-DY-20580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得到全面推进,为进一步明确本校小学科学教育存在的具体问题,及时了解本校科学学科教育的现状,进一步推进本校科学教育的改革,为课程改革持续性开展积累资料、提供科学依据,找出学校科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的教学和管理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我们对大城县第四小学的科学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时间 XX年5月 三、调查地点 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第四小学 四、调查对象 大城县第四小学科学任课教师和三到六年级部分学生

五、调查内容 1.师资情况 2.教材情况 3.学校的重视程度 4.学生情况 六、调查方式 日常生活中观察记录、走访教师、与任课教师进行座谈、对部分学生进行谈话调查等 七、调查结果 1.师资情况 三、四年级(本班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代课) 五、六年级(专门的科学任课教师,都为教务处主任,非科学专业教师) 2.教材情况:不少任课老师反映,科学教材容量大,难度大,要求高。尽管教材注意降低难度,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并且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实验、观察活动,其实验设备等都是农村中小学难以达到的水平,学生受环境限制难以完成。

最新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最新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课堂教学现状调研报告 天津市第六十六中学 最近,我们对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式、采取的或准备采取的举措进行了梳理,旨在寻求如何在减负增效的前提下改进课堂教学现状的有效方法。 -、我校的课堂教学面临的形势是什么? 1、学校提出了主流课堂教学模式。 关注当前,放眼未来,为了践行我校〃促进每一名学生、教

师主动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在深入分析学情、师情和学校历史沿革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推敲、论证,今年10月,我校正式提岀了〃导学、自学、求学、讲学、学思、学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明确了对课堂教学模式的定位, 即对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是当前我校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抓手,是我校教学管理的着力点和归宿,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2、学校教学面临着减负提效的重大课题。 随着学生减负工作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校学习、自习的时间较之以前明显缩短了,这也是所有国办中学面临的同样问题。这种变化,使得不少教师感到教学的压力陡增。如何在不增加教学时间、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如何让我们的每一节课学生学有所得、教师教有所成,这 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待 破解的难题。

3、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对课改的理念、方法和策略等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与实践,课堂教学中对学生主体参与、自主学习的贯彻力度远远不够,常态课教学以讲授为主的课还占有一定的比例。这些成为制约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瓶颈问题。 二、面对现实,我们做了什么? 1、从落实教学领导力的高度,努力提升教学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水平。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管理干部主动深入课堂。我校规定了中层以上干部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听课后将于相关教师进行评课,每周行政例会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干部汇报交流本周的听课评课情况。我们认为,课堂能反映出教与学的现状,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干部经常进入课堂,可以深入了解教师的教育理念、教学行为、教研文化、经验、困惑和困

中小学新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中小学新课程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程实施效果已成为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众所周知教学评估对课程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作用要达到相应的教学效果就需要对课程改革效果进行评估故而开展以学校为本的教学评估活动必不可少。教师和学生是课程改革的直接体验者教师作为专业工作者对所在学校教师教学整体状况的评价是适当的并有益于提供有价值的改进意见;学生作为教育的消费者有权利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另一方面学生作为教学对象他们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也应受到重视。为此我们于20__年12月至20__年1月对北京市8个区近180所中小学教学状况进行调查。依据此次调查的结果分析新课程实施后中小学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调查对象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按照各区教育发展的不同水平及特点选取北京市海淀区、西城区、宜武区、崇文区、朝阳区、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丰台区8个区近180所中小学作为调查抽样样本中小学学校比例接近1:1。调查对象涉及学生、教师两类群体其中学生样本为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及初中二三年级学生教师样本选择为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任课教师。 2.研究工具及研究方法的选择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学生和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评估的数据。将自编的学生问卷和教师问卷分别发放到上述8个区的部

分中小学。回收学生问卷 12366份教师问卷2421份;学生问卷回收率约为 93%教师问卷回收率约75%。对所获取的数据使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采用频数分析、方差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方法得出调查的基本结论。 二、中小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结果及对比分析 小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主要由“老师上课生动有趣”等七项指标构成(参见表1)中学生的问卷增加了“8.老师上课准备得充分”。以上指标的赋值均为“是/否”。表1中给出了小学生和初中生对语文、数学、英语教师在各项指标上选择为“是”的百分比。“老师经常批评同学”为逆向题所以此题采用的是选择“否”的人数百分比。 表1 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 由表1可以发现在小学各项指标得分最高的是语文其次是数学最低的是英语说明小学英语教师在各项指标上有待加强。调查结果表明各科教师都能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布置作业考虑大多数同学的水平并且认真地批改作业语文和数学教师上课生动有趣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各科教师都较少使用多媒体教学尤其是英语教师其使用多媒体的认可率还不到50%。由表1可以看出在中学三门课程比较之下得分互有高低、不相上下说明在学生心目中中学教学水平没有严重的偏科。对各指标百分比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也证明(sig.=0.958 0.05)初中学生对三科教师教学的总体评价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即初中学生对三科教师教学的认

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英语教学情况调查报告 本学科教师总数3人,专职教师1人,兼职教师2人。两个大专学历,一个本科学历。两个小一职称,一个没有职称。身体健康、均为40岁以下。 教学现状:一、二、三及四2年级由韩春霞老师任教,同时兼职三年级科学;四1、六年级由今年新分配的支教老师石月老师任教;五年级两个班由孟小东老师任教,同时兼职学校美术教学。 通过教学集中体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无教学辅助材料,如教学卡片,教学挂图,四五年级没有教学用书。 二、单词教学效率低下 记单词是学习英语及其重要的环节,教师在进行单词教学时方法单一、巩固不到位,从而导致单词教学低效。 三、句型操练缺乏情景创设 句型操练和创设情景是分不开的。能够在单词教学时就引出句型的教师不多,即使能够用所学的单词进行句型操练,也大多是教师领着读一读,让同桌之间练一练,很少能够创设恰当的情景来进行句型教学。这样一味强调机械的操练,学生会觉得枯燥无味,而且难以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四、课堂上缺乏“写”的教学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小学阶段应达到分级目标中的二级目标。就“写”技能而言,小学毕业生应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能模仿范例写句子,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能基本正确的使用大小写和标点符号。 五、作业的设计没有实效性 作业的布置无疑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作业所起的作用是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赶在遗忘之前迅速地、及时地进行巩固、复习、重现和运用,更好地强化记忆和检验学习的效果。而我们的教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是比较欠缺的,一节课结束时都布置作业,但是作业的布置显得太随意。 对今后教学的思考和建议 一、处理好课本和教学之间的关系 课堂教学应当基于课本,但又不能局限于课本,新课程改革鼓励教师“用课本去教”(use the textbook to teach),而不是仅仅去“教课本”(teach the textbook)。教师应当培养驾驭教材的能力,就当前我市的教学实际,教师们可以适当对教材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调整。根据自己的教学进度或自己学生的学情,可以调整教材中教学内容的顺序,或提前或推后教学。例如字母教学可以提前进行,并且在字母教学中可以渗透语音教学。

最新小学一年级教学现状调查报告.(1)

小学一年级教学现状调查报告 为了解小学一年级教学状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小学生活后,其课堂学习常规、学习行为情况,包括听、说、读、写、坐立等行为情况;了解一年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调控情况,包括对学生的关注面、关注度以及所采取的调控方法、措施等。从2月中旬4月中旬,本人对全校一年级2个班级4位语数教师的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近距离观察了90多名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 二、好的方面 在调研中,我真切感受到一年级教师都能做到尽心、尽责,耐心细致地教育学生养成良好课堂学习习惯;也真切感受到学生学习静心、规范、高效。学生基本上能做到课堂的坐、立、看、听、举、说、写等学习常规;做到沉下心来,集中注意力,静心思考,倾听教师生讲课;做到静心上课,专心听讲,秩序井然。良好的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教师能够轻松上课,不重复教学内容,不打断教学环节处理常规问题和习惯问题,教学一直处于良好的状态,思维连续、活跃,学得轻松,高效低负。另外,课堂教学还具有以下亮点: 1. 2.师生关系民主和谐。首先,授课教师具亲和力。教师用语言、体态、表情、眼神、手势甚至包括人际距离等信息,在情感上与学生保持心灵上的交流,构建起课堂良好的教学情绪场,使学生处于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的心理状态中。其次,教师的倾听意识强。对话情境中未发现教师的话语霸权的倾向,大多老师都能认真地倾听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再次,师生合作意识非常鲜明。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在教学进程中,深入学生中间、伏下身子和学生一起交流问题、摆弄学具。 3. 4.教学方式悄然改变。一是情景的创设、游戏的运用、多媒体的辅助,给课堂带来了巨大活力,三维目标得到较好的整合,整堂课情趣盎然、浑然一体。二是教师在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上凸显了学生是学

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篇一:英美文学教学方法】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对大学英美文学课程的教学提出了几点意见。在课程设置上打破文学史 + 选读的模式,按照文体分类,并进行课程重组;在教学策略中将教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学习阶段、讨论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并分别讨论了在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和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关键词:英美文学课程;课程设置;教学策略;教学方法160职业技术v ocationaltechnology 英美文学课程是目前大学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为培养检验学生英美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解鉴赏英美文学原著的能力而设计的一门专业理论课程。该课程涵盖范围广泛,涉及到历史、宗教、哲学、政治等内容,因而也是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一条重要途径,它还为学生的专业八级考试、本科论文的写作以及将来进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一、关于英美文学课程设置的建议目前,大多数学校的英美文学课采用文学史 + 选读的模式,以史为纲。然而,在作者看来,设置这门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使学生对英美两国文学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貌有一个大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使他们通过阅读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理解作品的内容,学会分析其中的艺术特色和掌握正确评价文学作品的标准和方法。以下是相关的几点建议:1. 可以打破按国别和年代进行文学史 + 选读的教学模式,以文体为纲,按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文学体材分类编写教材进行授课。以本科生为例,一般大学在三、四年级开设英美文学课,可按四个学期分别设置英美文学史 (第一学期)、英美小说 (第二学期)、英美散文和戏剧 (第三学期)、英美诗歌 (第四学期)等内容。可先由较易阅读理解的小说开始逐步过度到最抽象难懂的诗歌。这样做的优点在于首先使学生对英美文学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接下来按体材分类学习有助于打破静态的时间局限,突破地域的藩篱,为学生提供进入某一特定课程的角度和学习方法,使他们集中对某种体材具有较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更有助于对作品的欣赏。2. 对课程设置进行重组和交互式设计,可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将阅读课程和英美文学课程合并,一方面可以解决文学课时紧张的问题,避免蜻蜓点水式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优化教师资源,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科研水平。另一种方法是将文学教学和阅读、翻译、写作等语言课程教学联系起来,由教师共同备课,形成课程之间的交叉、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之间的交叉。二、关于英美文学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几点建议与大多数课程一样,英美文学的学习也是一种从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的认知过程。根据这一过程,英美文学的教学大体应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学习阶段、讨论阶段和总结评价阶段。每个阶段应根据教学任务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1. 准备阶段(教师充当组织者、设计者并组织学习任务的开展)文学教学的最初阶段应以教师为主体进行教学筹划 ,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要求学生作好预习工作。( 2 )教学重心应放在文本上,教师应具备这种观念:阅读文学文本不是一个直线性的理解意义的过程,而是一个包含了对历史、文化、传统、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综合的阅读理解的过程。( 3 )注意作品文本选择的标准和尺度。教师挑选的文本必须是让学生能够直接、立即产生反应的作品,选择时应把握的原则有:a. 语言学的层面:作品选择不仅要从语言学的角度,以词法和句法衡量,而且应考虑到文学本身的重要性。如海明威的作品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浅显易懂,但从文学理解的角度却有着深刻的含义。b. 文化的层面:不同层次和时期的文学作品对学习者而言,文化、社会的心理期待不同,因此选择的范围尽可能涵盖不同风格、不同背景的作品。c. 作品本身的层面:一是首选著名作家的短篇作品,尤其是能够体现其创作思想、写作特色的名篇(如霍桑《好人布朗》);对不得不选的长篇作品,可选重要作家重要作品的重要篇章、段落或其中最著名、最精彩的章节,在课堂上让学生分析、讨论和体会,把握其精髓(如:班扬《天路历程》中的《虚空城》一章),但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在课前完成对整个作品的阅读。只有认真读过整部作品,从整体上去感受体会,学生才能有所震动,有所启迪,才能切实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和评论。2. 学习阶段(教师充当信息源,师生互动,积极参与)学习阶段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一阶段中,教师可根据所选教学内容,介绍必要的文学常识、文学概念和术语等,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知识,并通过师生间共同的研究、讨论来理解各类文学体裁及文学流派的特点,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写作特色、文体风格以及作品中出现的英语语言现象(如诗歌韵律、修辞手法)等。教师对文本的介绍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 )导入法:戏剧性的引入与课文相关的背景材料,如作者生平轶事、创作趣文等,引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2 ) 默读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外阅读任务的复习,同时将文学教学与语言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通过上下文及注释理解难词的能力,抓住作品的大意。( 3 )个人或齐声朗读法:这一方面尤其适用于诗歌教学;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直接体会到英语诗歌韵律和节奏的美感,同时还可以体会到诗人在诗中运用的基调( tone )。( 4 )图表法:在黑板或多媒体课件上列出作品中的人物,通过图表表示出人物之间的关系。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清楚了解小说或戏剧中较为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故事的发展过程。( 5 )铺陈法:每次课提前安排志愿者或对相关作者、作品有兴趣的学生发言( oralpresentation ),在课上用自己的话陈述作品创作背景与内容,表述对原文语言的

中职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中职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2014年,我校申报的课题《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践研究》经层层审核,最终获得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为了更好地了解我校课堂教学的情况,获取第一手资料,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2014年5月,我们设计了“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情况调查问卷(学生卷)”、“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技能教学的调查(学生卷)”和“关于课堂教学方法及效果的调查问卷(教师卷)”,对我校的全体教学人员和部分学生做了问卷调查,现将相关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问卷制作与调查对象 调查所用的两份学生问卷和一份学生问卷都是由我校《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实践研究》课题组领题人穆超颖老师负责制作。 2014年5月,我们分别对全校113名教学人员和全校二、三年级的学生做了问卷调查。调查过程共发教师问卷113份,共收回有效问卷113份;学生问卷632份,涉及到“机电技术与应用”、“幼儿教育”、“旅游”、“汽车维修”“城市轨道交通”、“化学工艺”、“平面设计”等七个专业,11个班级,共收回有效问卷632份。 研究的第一阶段,我们设计了调查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问卷,为了使采集到的数据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较大的可信度,我们在设计的问卷时,采取了学生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注重询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用选择答案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出判断,尽量避免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做出直接评价,从而得到比较真实的数据。在对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的基础上,我们又对问卷中的相关因素进

行了归纳,并针对数据中反映的重要因素做了综合分析。我们希望通过对这些数据做出综合性的分析之后,能够比较全面的描绘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为第二阶段有效性教学方法的研究找到方向和提供依据,以便为我校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提供具有指导性的意见与建议。下面是我们对数据分析的归纳和总结。 二、问卷调查的数据与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在调查学生选择本专业的原因时,我们发现有35.6%的学生选择了就业前景,38.7%的学生是因为兴趣使然,还有18.2%;而在入学后对所学专业的兴趣比例下降为23.8%。通过数据不难发现,他们对自己认为有用的课程还是愿意学习的,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认识模糊,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学习的价值,这也给我们敲响警钟,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首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挖掘本专业的发展前景及价值所在。 2、关于上课形式,34.71%的学生选择小组合作、37.15%的学生选择师生互动,46.18%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38.43%学生认为应该让学生自由发挥。由此可见,在当前教育形势下,教师一味地集中讲授的方法已不足取;我们的课堂教学不但要做到所讲内容有价值,教学难度符合学生实际,还要以学生认可的教学组织形式。 3、对于课堂组织活动,67%的学生肯定了课堂上开展动手操作活动对学习的促进作用,60.8%的学生认为小组学习对自己有帮助。这些数据有力说明一个事实,那就是照本宣科早已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势,教学永远应该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中心;而以“组”的方式进行学习,既可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又可以保持“班级教学”的规模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