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型数控车床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经济型数控车床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经济型数控车床进给伺服系统设计

目录

设计总说明 ..................................................................................................... I GENERAL DESING INTRODUCTIO (Ⅲ)

目录 (Ⅵ)

第一章引言 (1)

1.1数控机床的发展 (1)

1.2数控机床的改造的必要性 (2)

1.3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其相关参数 (3)

第二章纵向进给系统总体方案的拟订和论证 (4)

2.1设计任务 (4)

2.2总体方案的论证 (4)

2.3总体方案的确定 (5)

第三章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 (6)

3.1切削力的计算 (6)

3.2滚珠丝杆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7)

3.3齿轮传动比的计算 (10)

3.4步进进电机的计算和选型 (11)

第四章数控系统硬件控制设计 (16)

4.1控制系统方案确定 (16)

4.1.1数控系统基本硬件组成 (16)

4.1.2总体组成 (16)

4.2总体组成及软硬件的分配 (16)

4.3主控部分的设计 (17)

4.3.1主控芯片选择 (17)

4.3.2MCS—51系列单片机介绍 (17)

4.3.3三总线结构 (19)

4.3.4存储器结构 (19)

- VI -

4.3.5时序 (19)

4.3.6中断功能 (20)

4.3.7MCS---51单片机常用系统扩展芯片 (21)

4.4存储器扩展设计 (22)

4.4.1芯片选择 (22)

4.4.2地址分配及译码 (23)

4.5接口电路及辅助电路具体设计 (26)

4.5.1.步进电机接口电路 (26)

4.5.2.键盘、显示接口 (27)

4.5.3其他辅助电路 (29)

第五章经济型数控系统软件设计 (30)

5.1软件的组成 (30)

5.2插补原理及其程序设计 (30)

5.2.1插补方法概述 (30)

5.2.2逐点比较法的直线插补及其程序设计 (31)

5.2.3逐点比较法的圆弧插补及其程序设计 (34)

5.3步进电机运行程序控制设计 (36)

5.4经济性数控系统的软件模型 (37)

5.4.1模块组成 (37)

5.4.2缓冲区设置 (37)

5.4.3中段处理器 (38)

5.4.4各模块说明及流程图 (38)

结论 (42)

参考文献 (43)

致谢及声明 (44)

- VII -

引言

1.1机床的发展

机床作为机械制造业的重要基础装备,它的发展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兴起,促使机床的控制信息出现了质的突破,导致了应用数字化技术进行柔性自动化控制的新一代机床-数控机床的诞生和发展。计算机的出现和应用,为人类提供了实现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自动化的理想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控机床也得到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同时使人们对传统的机床传动及结构的概念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数控机床以其优异的性能和精度、灵捷而多样化的功能引起世人瞩目,并开创机械产品向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先河。

数控机床是以数字化的信息实现机床控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它把刀具和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机床电机的启动和停止,主轴变速,工件松开和夹紧,刀具的选择,冷却泵的起停等各种操作和顺序动作等信息用代码化的数字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或计算机,经过译码,运算,发出各种指令控制机床伺服系统或其它的执行元件,加工出所需的工件。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其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1. 适应性强,适合加工单件或小批量的复杂工件;在数控机床上改变加工工件时,只需重新编制新工件的加工程序,就能实现新工件加工。

2. 加工精度高;

3. 生产效率高;

4. 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

5. 良好的经济效益;

6. 有利于生产管理的现代化。

数控机床已成为我国市场需求的主流产品,需求量逐年激增。我国数

- VIII -

控机床近几年在产业化和产品开发上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特别是在机床的高速化、多轴化、复合化、精密化方面进步很大。但是,国产数控机床与先进国家的同类产品相比,还存在差距,还不能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

1.2 数控机床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机床大国,有三百多万台普通机床。但机床的素质差,性能落后,单台机床的平均产值只有先进工业国家的1/10左右,差距太大,急待需要新的制造方法及技术。

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机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率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自动化是实现上述要求的最重要措施之一,它不仅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够大大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

我国是一个机床大国,有三百多万台普通机床。但机床的素质差,性能落后,单台机床的平均产值只有先进工业国家的1/10左右,差距太大,

全功能的数控系统虽然功能丰富,但成本高,我国一般的中小型企业购置困难,但是中小型企业为了发展生产,急待对原有机床进行改造。

随着数控机床越来越多的普及应用,数控机床的技术经济效益为大家所理解。在国内工厂的技术改造中,机床的微机数控化改造已成为重要方面。许多工厂

一面购置数控机床一面利用数控、数显、PC技术改造普通机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经济资源有限,国家大,机床需要量大,因此不可能拿出相

当大的资金去购买新型的数控机床,而我国的旧机床很多,用经济型数控系统

改造普通机床,在投资少的情况下,使其既能满足加工的需要,又能提高机床

的自动化程度,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1984年,我国开始生产经济型数控系统,并用于改造旧机床。到目前为止,已有很多厂家生产经济型数控系统。

可以预料,今后,机床的经济型数控化改造将迅速发展和普及。所以说,本毕业设计实例具有典型性和实用性。

- IX -

1.3本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其相关参数

根据以上分析,本设计选择对CA6140 普通车床地纵向进给系统进行数控改造。横向进给系统的改造与纵向类同。

相关参数:

加工最大直径:在床面上?400mm

在床鞍上: ?210mm

最大加工长度: 1000mm

溜板及刀架重力:纵向 800N

刀架快速速度:纵向 2.4 mm/min

最大进给速度:纵向 0.6mm/min

主电机功率 7.5kw

启动加速时间 30ms

机床定位精度 0.015mm

此机床进给伺服系统脉冲当量选择:

根据机床精度要求确定脉冲当量,纵向:0.01mm/step, 横向:0.005 mm/step (半径)。

第二章纵向进给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

2.1设计任务

本设计任务是对CA6140普通车床进行数控改造。利用微机对纵向进给系统进行开环控制,纵向(Z向)脉冲当量为0.01mm/脉冲,驱动元件采用步进电机,传动系统采用滚珠丝杠副。

- X -

2.2总体方案的论证

对于普通机床的经济型数控改造,在确定总体设计方案时,应考虑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对机床的改动应尽可能少,以降低成本。

(1)伺服进给系统的改造设计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有开环、半闭环和闭环之分。因为开环控制具有结构简单、设计制造容易、控制精度较好、容易调试、价格便宜、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所以,本设计决定采用开环控制系统。

(2)数控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任何一个数控系统都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硬件是数控系统的基础,性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体数控系统的工作性能。有了硬件,软件才能有效地运行。在设计的数控装置中,CPU 的选择是关键,选择CPU应考虑以下要素:

1. 时钟频率和字长与被控对象的运动速度和精度密切相关;

2. 可扩展存储器的容量与数控功能的强弱相关;

3. I/O口扩展的能力与对外设控制的能力相关。

除此之外,还应根据数控系统的应用场合、控制对象以及各种性能、参数要求等,综合起来考虑以确定CPU。在我国,普通机床数控改造方面应用较普遍的是Z80CPU和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配套芯片便宜,普及性、通用性强,制造和维修方便,完全能满足经济型数控机床的改造需要。本设计中是以MCS-51系列单片机,51系列相对48系列指令更丰富,相对96系列价格更便宜,51系列中,是无ROM的8051,8751是用EPROM代替ROM的8051。目前,工控机中应用最多的是8031单片机。本设计以8031芯片为核心,增加存储器扩展电路、接口和面板操作开关组成的控制系统。

- XI -

- XII -

2.3 总体方案的确定

经总体设计方案的论证后,确定的CA6140车床经济型数控改造示意图如图所示。车床的纵向(Z 轴)进给运动采用步进电机驱动。由8031单片机组成微机作为数控装置的核心,由I/O 接口、环形分配器与功率放大器一起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经齿轮减速后带动滚珠丝杠转动,从而实现车床的纵向进给运动。 车床

变速箱步进电机

功率放大器

控制计算机

磁带

计算机手工输入数控程序编制加工工件图纸

第三章 机 械 部 分 设 计

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与计算

1、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 经济型数控车床的改造一般是步进电机经减速驱动丝杠,螺母固定在溜板箱上,带动刀架左右移动。步进电机的布置,可放在丝杠的任一端。对车床改造来说外观不必项产品设计要求的那么高,而从改造方便,使用方面来考虑。一般都把步进电机放在纵向丝杠的右端。

2、纵向进给系统的设计计算,已知条件:

加工最大直径:在床面上 ?400mm

在床鞍上: ?210mm

最大加工长度: 1000mm

溜板及刀架重力:纵向 800N

刀架快速速度:纵向 2.4 mm/min 最大进给速度:纵向 0.6mm/min

主电机功率 7.5kw

启动加速时间 30ms

机床定位精度 0.015mm

此机床进给伺服系统脉冲当量选择:

根据机床精度要求确定脉冲当量,纵向:0.01mm/step, 横向:0.005 mm/step (半径)

3.1计算切削力

纵车外圆

主切削力F

X

(N)按经验公式估算:

F

X =0.67D5.1

max

=0.67×4005.1=5360

车窗创身上加工最大直径,单位为mm 按切削力各分力比例:

F z:F

X :F

Y

=1:0.25:0.4

F

X

=5360×0.25=1340

F

Y

=5360×0.4=2144

- XIII -

- XIV -

F X ——走刀方向的切削分力(N );

F Y ——垂直走刀方向的切削分力(N )。

3.2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计算和选型

滚珠丝杠副传动低效率高,摩擦损失小;启动力矩小,运动平稳,无爬行现象,传动精度高,同步性好,磨损小,使用寿命长,精度保持型好等优点。在经济型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中,广泛采用滚珠丝杠副传动机构来实现精密进给运动。

纵向进给丝杠设计如下:

1.计算进给率引力F m (N)

纵向进给为综合性导轨F m =K+f '(Z F +G)

=1.15×1340+0.16(5360+800)=2530(N ) 式中 K-----考虑颠复力矩影响的实验系数,综合导轨为

1.15;

f '----滑动导轨摩擦系数:0.15~0.18

G------溜板及刀架重力 :800N

2.计算最大动负载c c=3L f w F m L=

61060T n ?? n=0

1000L v s ? 0L ---滚珠丝杠导程,初选为6mm ;

s v —最大切削力下的进给速度,可取最高进给速度的31~21,此处为0.6m/min;

T —使用寿命,按15000h;

w f —运转系数,按一般运转取 =1.2~1.5;

L —寿命,以610转为1单位。

- XV - n=

01000L v s ?=65.06.01000??=50r/min L=61060T n ??=6

1015005060??=45 c=3L f w F m =25302.1453??=10798.7N

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

查阅系列外循环滚珠丝杠副系列尺寸,可选用 4006外循环螺纹调整预紧的双螺母滚珠丝杠,1列2.5圈,其额定动负载为16400N 。等级精度选为3级。

4、传动效率计算

94.0)

10442(442)(''0'

0=+=+=tg tg tg tg ?γγη 式中γ—螺旋升角

?—摩擦角取10‘ 滚动摩擦系数0.003~0.004

5、刚度验算

(1)先画出此纵向进给滚珠丝杠支撑方式草图。最大牵引力为2530N 。支撑间距L=1500mm 丝杠螺母及轴承均进行预紧,预紧力为最大轴向负荷的1/3。

查滚珠丝杠轴向拉伸压缩变形图,根据P m =2530N,D 0=40mm ,查出L L δ=1.3×105-

1δ=L

L δ×L=1.3×105-×1500=1.95×102-(mm) 由于两端采用推力球轴承,且丝杠又进行了与拉伸,故其拉压刚度可以提高4倍,其实际变形量δ

1'(mm )为

δ1'=41 ×δ1=4

1×1.95×102-=0.4875×102-(mm)

- XVI - (2)滚珠丝杠与螺纹滚道之间接触变形

查w 系列2.5圈1列滚珠丝杠副滚珠和螺纹滚道接触变形图,得变形量

Q δ,因进行了预紧 2δ=21Q δ=21×6.4=3.2μm

(3)支撑滚珠丝杠的轴承的轴向接触变形3δ

采用51106型推力球轴承,d 1=30mm,滚动体直径d Q =8mm,滚动体数量z=8

c δ=0.002432.Z

d F Q m =0.00243238

35.6253?=0.012 公式中F m 单位未kgf

因施加预紧力,故3δ=

21c δ=0.006 根据以上计算:

δ=δ1+2δ+3δ=0.0045+0.0032+0.006=0.0137mm<定位精度

6.稳定性校核

滚珠丝杠两端推力球轴承,不会产生失稳现象,不需作稳定性校核。

- XVII -

3.3齿轮传动比计算

在伺服系统中起间隙主要来自驱动机构中的传动链,它主要有组成传动链的齿轮、丝杠螺母副以及支撑用的轴承制织造与装配误差所产生。丝杠螺母副采用双螺母预进来消除部分间隙,齿轮传动采用双片齿轮传动来消除间隙。

1、纵向进给齿轮箱传动比计算

已确定纵向进给脉冲当量p δ=0.01mm/step ,滚珠丝杠导程L 0

=6mm ,初选步进电动机步距角0.75 。可计算出传动比i:

i=0360L b p

?δ=6

75.001.0360??=0.8 2、可选定齿轮齿数为:

i=25

20403221或=Z Z z 1=32 ,2Z =40或z 1=20 ,2Z =25

- XVIII -

经过综合考虑,选第一组数据。

3.4步进电机的计算和选型

步进电机的选择原则:首先必须保证步进电机的输出转矩大于负载转矩。所以应先计算机械系统的负载转矩,并使所选电机的输出转矩有一定余量,以保证可靠运行。

其次应使步进电机的步矩角与机械系统匹配,已得到机床所需的脉冲当量。 最后应使被选电机能与机械系统的负载惯量及机床要球的启动频率相匹配,并有一定余量,还应使其最高工作频率能满足机床移动部件快速移动的要求

1. 等效转动惯量

传动系统折算到电机轴上的总的传动惯量J ∑ (kg.cm 2) 可由下列计算: J ∑=m J +1J +(21Z Z )2[(2J +S J )+20)2(π

L g G ] 式中 m J -----步进电机转子转动惯量 (kg.cm 2);

1J 、2J ------齿轮z 1,2Z 的转动惯量 (kg.cm 2);

S J ------滚珠丝杠转动惯量 (kg.cm 2)。

参考同类型机床,初选反映式步进电机150BF ,其转子转动惯量m J =10 kg.cm 2

- XIX -

1J =141311078.0L d ??-=0.78×103-×24.64?=2.62 kg.cm 2

2J =281078.01078.0432423???=???--L d =6.39 kg.cm 2

S J =15041078.043???-=29.952 kg.cm 2

G=800N

代入上式

J ∑=m J +1J +(21Z Z )2[(2J +S J )+20)2(π

L g G ] =10+2.62+2)4032(

[(6.39+29.952)+2)26.0(8.9800π] =36.355 kg.cm 2

考虑步进电机与传动系统惯量匹配问题,

m J / J ∑=10/36.355=0.275

基本满足惯量匹配的要求。

2. 电机力矩计算

机床在不同的工况下,其所需转距不同,下面分别按各阶段计算:

(1) 快速空载起动力矩起M

在快速空载起动阶段,加速力矩占的比例较大,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M 起=max a M +f M +0M

max a M =ε?∑J =a t n J *260max π

∑×210-=a t n J ????-∑601022

max π 360max

max b p v n θδ?=

将前面的数据代入,式中各符号意义同前。

360max

max b p v n θδ?==360

75.001.02400?=500r/min

- XX -

起动加速时间a t =30ms

max a M =a

t n J ????-∑601022max π=30.66×21003.0605002-???π=534.85N.cm 折核算到电机轴上的摩擦力矩f M :

当η=0.8,f '=0.16时

f M =25.18.026.0)8005360(16.02)(21

20'00???+=?+=ππηπηz z L G P f i L F Z =94N.cm 附加摩擦力矩0M

0M =1

20200023

1)1(2Z Z L F i L F m P πηηπη??=- =)(29.0125

.18.026.0253031-????π=805.3×0.19=153N.cm 0P F ------滚珠丝杠预加负荷,一般取m F 3

1 0η------滚珠丝杠未预紧时的传动效率,一般取0η≥0.9

上述三项合计:

M 起=max a M +f M +0M

=634.5+94+153=881.5

(2)快速移动时所需力矩快M

快M =f M +0M =94+153=247N.cm

(3)最大切削负载时所需力矩切M

切M =f M +0M +t M =f M +0M +25

.18.026.013401539420???++=ππηi L F x

- XXI - =94+153+127.96

=374.96N.cm

+x 方向进给一步.

(2) 偏差计算 偏差判别式的缺点是驻点进行平方计算,然后再作加

减运算,既麻烦又费时。为简化偏差判别式的计算,仍用递推法

来推算下一步的加工点的偏差。

现以逆圆弧加工情况为例。担任一时刻加工点在圆弧外或圆上,

坐标为),(1i i y x M 时,即F> 0或F <0,由上分析,应向-x 方向走

一步,移到新加工点 ),(11'i i y x M +那么有11-=+i i x x 。此新点的偏

差计算为:

22

222211)1(R y x R y x F i i i i -+-=-+=++

- XXII -

当任一时刻的加工点在圆内,坐标为),(21i i y x M 时,即F< 0,应向+Z 方向进给一步,移到新点,那么有11-=+i i y y 。此时新点的偏差计

算为:

12)1(22222121++=-++=-+=++i i i i i i y F R y x R y x F

上面二式中,i F 为进给的老偏差,i i y x 、为进给前那点的坐标值。

同样的分析方法,可获得顺圆加工情况下的递推公式,如下表。

(4)终点判断 圆弧插补的判别终点的方法,与直线插补的判别终点的方法一样,一是利用X 、Y 两个方向进给的总步数之和;二是利用二方向的总步数较大者作为判终点的依据。所不同的是总步数计算要取终始两点坐标值之差的绝对值。

2.圆弧插的程序设计 根据逐点比较法的特点和圆弧插补的规律,可概括出圆弧插补程序的流程图,如图纸6所示。

5.3步进电机运行程序控制设计

只要给步进电机各项绕组按规定的控制模型输出时序脉冲,步进电机就能按一定的方向转动。在数控技术中,经常要求步进电机工作时随时改变运动方向,才能满足机械加工的需要。步进电机运行控制程序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判断运动方向,按顺序送出控制脉冲,判断所要的脉冲是否送完。下面以三相六步步进电机为例,用单片机两种汇编语言说明步进电机运行控制程序的设计方法。

'

21(,)i i M x y +

2.单片机汇编程序设计根据图纸6上的步进电机控制程序框图程序图,编制单片机汇编语言程序如下:

ORG 2000

KZCX: PUSH AF ;

PUSH BC ;

MOV R2, #NH ;

LOOP0: MOV R3, #00H ;

MPVE DPTR, #POINT ;

JNB 00H, LOOP2 ;

LOOP1: MOVE A, R3 ;

MOVC A, A+DPTR ;

JZ LOOP0 ;

MOV P1, A ;

ACALL YANS ;

INC R3 ;

DHNZ R2, LOOP1 ;

POP BC ;

POP AF ;

RET ;

LOOP2: MOV A, R3 ;

ADD A, #7H ;

MOV R3, A ;

AJMP LOOP1 ;

POINT: DB 01H ;

DB 03H ;

DB 02H ;

DB 06H ;

DB 04H ;

DB 05H ;

DB 00H ;

DB 01H ;

DB 05H ;

DB 04H ;

DB 06H ;

DB 02H ;

DB 03H ;

DB 00H ;

POINT: EQU 150H ;

- XXIII -

YANS: (略)

经济型数控车床控制部分的软件设计采用模块化。

5.4经济型数控软件部分设计

5.4.1模块组成

同一硬件控制系统,可以采用不同的软件结构和编程方法。本控制软件决定采用模块化设计方法,本程序主要有如下模块组成:

●主模块,用于系统初始化和监控。

●子程序模块。

●实时修改显示缓冲区数据模块。

●键盘、显示定时扫描管理模块。

其中除了主模块和子程序模块外,其余均为中断执行方式模块。

5.4.2缓冲区设置

应设置两个缓冲区:键盘缓冲区和显示缓冲区。

1.键盘缓冲区

主要用于存放由键盘输入的命令,长度为4字节,地址为8031内部RAM 区20H ~23H。第一字可用于缓冲区空、满等标志,定义如下:(20H)=00H,缓冲区为空,(20H)=01H~03H,缓冲区未处理完的命令个数,显然(20H)=03H时即为满。其余3个字节内存放具体的命令码。为防止误操作,可以进一步规定:命令码若为00H,为无效命令。

从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及后面的软件框图可以看出,键盘缓冲区很少出现两个或两以上未处理命令码,一般情况只要出现一个命令码,马上会得到处理。

2.显示缓冲区

主要用于存放欲显示的具体数据,每一字节对应一显示位,共5个字节,

- XXIV -

地址为8031内部RAM25H~29H,分别对应百位、十位、个位(包括小数点)、10-1位和10-2。

除上述缓冲区外,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一些标志位,在具体碰到实在说明。

5.4.3中段处理器

所处理时间最为紧急的则其中段级别应为最高。根据本题实际情况,中段模块的优先级如下:

模块名级别

越界报警、急停处理模块0 高

实时修改显示缓冲期数据模块 1 ↓

键盘、显示定时扫描管理模块 2 低

5.4.4各模块说明及流程图

(1)主模块

主模块功能为:初始化、监控。其中初始化包括8155初始化、缓冲区清零、定时/技术常数的设置、开中断等处理;监控主要是否有命令按下,并根据命令调用相应的子程序模块。

主模块流程简图见图5-1。

(2)“↑”、“↓”、“←”、“→”子程序模块

根据键盘功能的设定,相应的字程序模块包括:“→”命令处理模块、“↑”、“↓”、“←”命令及暂停命令处理模块。这里设定一标志,其作用是反映工作台的当前运动方向。标志位为RAM区的2BH,其定义如下:

2BH单元当前运定方向

(2B)=01H “→” +Z

(2B)=02H “←” -Z

- XXV -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样本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题目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引教师 机电工程学院 12月

目录一课程设计设计目 二设计任务 三设计思想 四设计过程 五应用simulink进行动态仿真六设计总结 七参照文献

一、课程设计目: 通过课程设计,在掌握自动控制理论基本原理、普通电学系统自动控制办法基本上,用MATLAB实现系统仿真与调试。 二、设计任务: 速度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规定运用根轨迹法拟定测速反馈系数' k,以 t 使系统阻尼比等于0.5,并估算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 三、设计思想: 反馈校正: 在控制工程实践中,为改进控制系统性能,除可选用串联校正方式外,经常采用反馈校正方式。常用有被控量速度,加速度反馈,执行机构输出及其速度反馈,以及复杂系统中间变量反馈等。反馈校正采用局部反馈包围系统前向通道中一某些环节以实现校正,。从控制观点来看,采用反馈校正不但可以得到与串联校正同样校正效果,并且尚有许多串联校正不具备突出长处:第一,反馈校正能有效地变化

被包围环节动态构造和参数;第二,在一定条件下,反馈校正装置特性可以完全取代被包围环节特性,反馈校正系数方框图从而可大大削弱这某些环节由于特性参数变化及各种干扰带给系统不利影响。 该设计应用是微分负反馈校正: 如下图所示,微分负反馈校正包围振荡环节。其闭环传递函数为 B G s ()=00t G s 1G (s)K s +()=22t 1T s T K s ζ+(2+)+1 =22'1T s 21Ts ζ++ 试中,'ζ=ζ+t K 2T ,表白微分负反馈不变化被包围环节性质,但由于阻尼比增大,使得系统动态响应超调量减小,振荡次数减小,改进了系统平稳性。 微分负反馈校正系统方框图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1.1、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0.1r /min 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0.2s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1.2、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

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按其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闭环控制方式通常是具有位置反馈的伺服系统。根据位置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的不同,闭环系统又分为半闭环系统和全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具有将位置检测装置装在丝杠端头和装在电机轴端两种类型。前者把丝杠包括在位置环内,后者则完全置机械传动部件于位置环之外。全闭环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机械传动部件整个被包括在位置环之内。 开环系统的定位精度比闭环系统低,但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由于影响定位精度的机械传动装置的磨损、惯性及间隙的存在,故开环系统的精度和快速性较差。 全闭环系统控制精度高、快速性能好,但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在控制环内,所以系统的动态性能不仅取决于驱动装置的结构和参数,而且还与机械传动部件的刚度、阻尼特性、惯性、间隙和磨损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故必须对机电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全闭环系统对机床的要求比较高,且造价也较昂贵。闭环系统中采用的位置检测装置有:脉冲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磁尺、光栅尺和激光干涉仪等。 数控车床的进给伺服系统中常用的驱动装置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有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之分。交流伺服电机由于具有可靠性高、基本上不需要维护和造价低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 直流伺服电动机引入了机械换向装置。其成本高,故障多,维护困难,经常因碳刷产生的火花而影响生产,并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同时机械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电动机的容量和速度。电动机的电枢在转子上,使得电动机效率低,散热差。为了改善换向能力,减小电枢的漏感,转子变得短粗,影响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交流伺服已占据了机床进给伺服的主导地位,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功率驱动装置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向高频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功率模块得到普及与应用;二是基于微处理器嵌入式平台技术的成熟,将促进先进控制算法的应用;三是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推广及现场总线技术的成熟,将使基于网络的伺服控制成为可能。 1.3、主要设计任务参数 车床控制精度:0.01mm(即为脉冲当量);最大进给速度:V max=5m/min。最大加工直径为D =400mm,工作台及刀架重:110㎏;最大轴,向力=160㎏;导轨静摩擦系数=0.2; max 行程=1280mm;步进电机:110BF003;步距角:0.75°;电机转动惯量:J=1.8×10-2㎏.m2。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机床加工,大多是低速时进行切削,即在低速时进给驱动要有大的转矩输出。 二、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 如图所示为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双闭环系统,内环是速度环,外环是位置环。位置环的输入信号是计算机给出的指令信号和位置检测装置反馈的位置信号,这个反馈是一个负反馈,即与指令信号的相位相反。指令信号是向位置环送去加数,而反馈信号向位置环送去减数。位置检测装置通常有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光栅尺、感应同步器或磁栅尺等。它们或者直接对位移进行检测,或者间接对位移 进行检测。 开环伺服系统开环伺服系统是最简单的进给伺服系统,无位置反馈环节。如图所示,这种系统的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是步进电动机、功率步进电动机、电液脉冲电动机等。由数控系统发出的指令脉冲,经驱动电路控制和功率放大后,使步进电动机转动,通过齿轮副 与滚珠丝杠螺母副驱动执行部件。 闭环伺服系统 闭环伺服系统原理图如图所示。系统所用的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是直流或交流伺服电动机以及电液伺服阀—液压马达。与开环进给系统最主要的区别是:安装在执行部件上的位置检测装置,测量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移量并转换成电脉冲,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输人位置指令信号进行比较,求得误差,依此构成闭环位置控制。由于采用了位置检测反馈装置,所以闭环伺服系统的位移精度主要取决于检测装置的精度。闭环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一般可 达±0.01mm~±0.005 mm。

半闭环伺服系统 半闭环伺服系统如图所示。将检测元件安装在中间传动件上,间接测量执行部件位置的系统称为半闭环系统。闭坏系统可以消除机械传动机构的全部误差,而半闭环系统只能补偿系统环路内部分元件的误差,因此,半闭环系统的精度比闭环系统的精度要低一些, 但是它的结构与凋试都比较简单。 全数字伺服系统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经开始采用高速度、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应用数字PID算法,用PID程序来代替PID调节器的硬件,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结构 如图所示。

伺服系统设计.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目录 1、前言 (1) 1.1设计目的 (1) 1.2设计内容 (1) 2、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及电路设计 (2) 2.1伺服系统基本原理及系统框图 (2) 2.2 伺服系统的模拟PD+数字前馈控制 (4) 2.3 伺服系统的程序 (6) 3、仿真波形图 (9) 结论 (12) 心得与体会 (13) 参考文献 (14)

1、前言 1.1设计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基本掌握常用电子电路的一般设计方法,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和实验能力; 3、熟悉并学会选用电子元器件,为以后从事生产和科研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设计内容 1、分析和设计具有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用绘图软件(matlab)画原理图还有波形图; 2、分析并理解具有三环结构的伺服系统原理。

2、伺服系统的基本组成原理及电路设计 2.1伺服系统基本原理及系统框图 伺服系统三环的PID控制原理: 以转台伺服系统为例,其控制结构如图2-1所示,其中r为框架参考角位置输入信号, 为输出角位置信号. 图2-1 转台伺服系统框图 伺服系统执行机构为典型的直流电动驱动机构,电机输出轴直接与负载-转动轴相连,为使系统具有较好的速度和加速度性能,引入测速机信号作为系统的速度反馈,直接构成模拟式速度回路.由高精度圆感应同步器与数字变换装置构成数字式角位置伺服回路. 转台伺服系统单框的位置环,速度环和电流环框图如图2-2,图2-3和图2-4所示. 图2-2 伺服系统位置环框图 图2-3 伺服系统速度环框图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914-67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 与处理(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数控机床在工作时常出现由于进给伺服系统原因造成的机床故障,此类故障出现的常见形式有爬行、抖动、伺服电动机不转、过载、工件尺寸无规律偏差等。针对这些典型故障,采用一定的机床维修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排除此类故障。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是以数控机床的各坐标为控制对象,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位置随动系统、进给伺服机构或进给伺服单元。在数控机床中,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装置和机床本体的联系环节,它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位移、速度指令,经变换、放大后,由电动机经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或溜板沿某一坐标轴运动,通过轴的联动使刀具相对工件产生各种复杂的机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1.1、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0.1r /min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0.2s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1.2、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数控车床横向进给系统设计

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1.1 伺服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由伺服驱动电路、伺服驱动装置、机械传动机构和执行部件组成。它的作用是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进给速度和位移指令信号,由伺服驱动电路作转换和放大后,经伺服驱动装置(直流、交流伺服电动机,功率步进电机,电业脉冲马达等)和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主轴刀架等执行部件实现工作进给和快速移动。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与一般机床的进给系统有本质的差别,他能根据指令信号精确地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速度与位置,以及几个执行部件按一定运动规律所合成的运动轨迹。 1.2 伺服进给系统分类 数控私服进给系统按有无位置检测和反馈进行分类,有以下三种: (1)开环伺服系统 (2)半闭环伺服系统 (3)闭环伺服系统 1.3 伺服进给系统的基本要求 (1)精度要求 (2)响应速度 (3)调速范围 (4)低速、大转矩 2、运动设计 2.1传动方案拟定 数控机床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闭环、半闭环,由于采用直流式交流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方案,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调试和维修困难,造价也高。闭环控制可以达到很好的机床精度,能补偿机械传动系统中各种误差,消除间隙、干扰等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应用于要求高的数控设备中,由于数控车床加工精度不十分高,采用闭环系统的必要性不大。若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机的半闭环控制,精度较闭环控制的查,但是稳定性好,成本较低,调试维修较容易;但是对于经济型数控机床来说必要性不大。故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开环控制步进电机驱动。 确定设计任务后,初步拟定三种传动方案即1电机直接与丝杠相连;2电机通过同步带的传动带动丝杠转动;3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丝杠转动。 步进电机具有如下优点 :

伺服控制系统(设计)

第一章伺服系统概述 伺服系统是以机械参数为控制对象的自动控制系统。在伺服系统中,输出量能够自动、快速、准确地跟随输入量的变化,因此又称之为随动系统或自动跟踪系统。机械参数主要包括位移、角度、力、转矩、速度和加速度。 近年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现代控制技术、材料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机制造工艺水平的逐步提高,伺服技术已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伺服系统由传统的步进伺服、直流伺服发展到以永磁同步电机、感应电机为伺服电机的新一代交流伺服系统。 目前,伺服控制系统不仅在工农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在许多高科技领域,如激光加工、机器人、数控机床、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办公自动化设备、卫星姿态控制、雷达和各种军用武器随动系统、柔性制造系统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迅速发展。 1.1伺服系统的基本概念 1.1.1伺服系统的定义 “伺服系统”是指执行机构按照控制信号的要求而动作,即控制信号到来之前,被控对象时静止不动的;接收到控制信号后,被控对象则按要求动作;控制信号消失之后,被控对象应自行停止。 伺服系统的主要任务是按照控制命令要求,对信号进行变换、调控和功率放大等处理,使驱动装置输出的转矩、速度及位置都能灵活方便的控制。

1.1.2伺服系统的组成 伺服系统是具有反馈的闭环自动控制系统。它由检测部分、误差放大部分、部分及被控对象组成。 1.1.3伺服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1)精度高。伺服系统的精度是指输出量能复现出输入量的精确程度。 2)稳定性好。稳定是指系统在给定输入或外界干扰的作用下,能在短暂的调节过程后,达到新的或者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 3)快速响应。响应速度是伺服系统动态品质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系统的跟踪精度。 4)调速范围宽。调速范围是指生产机械要求电机能提供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之比。 5)低速大转矩。在伺服控制系统中,通常要求在低速时为恒转矩控制,电机能够提供较大的输出转矩;在高速时为恒功率控制,具有足够大的输出功率。 6)能够频繁的启动、制动以及正反转切换。 1.1.4 伺服系统的种类 伺服系统按照伺服驱动机的不同可分为电气式、液压式和气动式三种;按照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计量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模拟伺服和功率伺服系统,位置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 数控机床在工作时常出现由于进给伺服系统原因造成的机床故障,此类故障出现的常见形式有爬行、抖动、伺服电动机不转、过载、工件尺寸无规律偏差等。针对这些典型故障,采用一定的机床维修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排除此类故障。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是以数控机床的各坐标为控制对象,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位置随动系统、进给伺服机构或进给伺服单元。在数控机床中,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装置和机床本体的联系环节,它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位移、速度指令,经变换、放大后,由电动机经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或溜板沿某一坐标轴运动,通过轴的联动使刀具相对工件产生各种复杂的机械运动,从而加工出用户所要求的复杂形状的工件。 伺服进给系统常见故障形式 1.1爬行

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润滑状态不良、伺服系统增益过低及外 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和滚珠丝杠连接用的联轴器,由于连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磨损、断裂等,造成滚珠丝杠转动或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使进给忽快忽慢,产生爬行现象。 1.2抖动 在进给时出现抖动现象,其可能原因有:1、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如紧固的螺钉松动;2、位置控制信号受到干扰,如屏蔽不好等;3、测速信号不稳定,如测速装置故障、测速反馈信号干扰等。如果窜动发生在正、反向运动的瞬间,则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或者伺服系统增益过大引起。 1.3过载 当进给运动的负载过大、参数设定错误、频繁正、反向运动以及进给 传动链润滑状态不良时,均会引起过载的故障。此故障一般机床可以

自行诊断出来,并在CRT显示屏上显示过载、过热或过电流报警。同 时,在进给伺服模块上用指示灯或者数码管显示驱动单元过载、过电 流等报警信息。 1.4伺服电动机不转 当速度、位置控制信号未输出、或者使能信号(即伺服允许信号,一般为DC+24V继电器线圈电压)未接通以及进给驱动单元故障都会造成此故障。此时应查阅电气图纸,测量数控装置的指令输出端子的信号是否正常,通过CRT观察I/O状态,分析机床PLC梯形图,以确定进给轴的启动条件,观察如润滑、冷却等是否满足。如是进给驱动单元故障则用交换法,可判断出相应单元是否有故障。 进给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840系统的加工中心在自动加工过程中,Y轴有抖动现象,加工零件表面不光滑。 故障诊断与处理:为了判定故障原因,将机床操作方式置于手动方式,用手摇脉冲发生器控制Y轴进给,在JOG方式下,来回移动丫轴,发现丫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范文

数控机创进给系统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常用伺服进给系统来工作。 伺服进给系统的作用是根据数控系统传来的指令信息,进行放大以后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不仅控制进给运动的速度,同时还要精确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移动位置和轨迹。因此,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尤其是轮廓控制系统,必须对进给运动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两方面同时实现自动控制。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求除了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系统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一个典型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的进给系统组成:位置比较、放大元件、驱动单元、机械传动装置和检测反馈元件等几部分。 机械传动装置:是指将驱动源旋运动变为工作台直线运动的整个机械传动链,包括减速装置、丝杠螺母副等中间传动机构。 第一节概述 一、数控机床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 1.减少摩擦阻力: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 2.减少运动惯量 3.高的传动精度与定位精度设计中,通过在进给传动链中加入减速齿轮,以减小脉冲当量(即伺服系统接收一个指令脉冲驱动工作台移动的距离),预紧传动滚珠丝杠,消除齿轮、蜗轮等传动件的间隙等办法,可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目的。 4.宽的进给调速范围:伺服进给系统在承担全部工作负载的条件下,应具有很宽的调速范围,以适应各工件材料、尺寸和刀具等变化的需要,工作进给速度范围可达3~6000mm/min(调速范围1:2000)。 5.响应速度要快:所谓快响应特性是指进给系统对指令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及瞬态过程结束的迅速程度,即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定位速度和轮廓切削进给速度要满足要求;工作台应能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灵敏而精确地跟踪指令,进行单步或连续移动,在运行时不出现丢步或多步现象 6.无间隙传动:进给系统的传动间隙一般指反向间隙,即反向死区误差,它存在于整个传动链的各传动副中,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应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减小反向死区误差。设计中可采用消除间隙的联轴节及有消除间隙措施的传动副等方法。 7.稳定性好、寿命长:稳定性是伺服进给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特别是在低速进给情况下不产生爬行,并能适应外加负载的变化而不发生共振。所谓进给系统的寿命,主要指其保持数控机床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时间长短,即各传动部件保持其原来制造精度的能力。 8.使用维护方便 二、联轴器 联轴器是用来连接进给机构的两根轴使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转矩和运动的一种装置。机器运转时,被连接的两轴不能分离,只有停车后,将联轴器拆开,两轴才能脱开。 联轴器的类型:有液压式、电磁式和机械式;而机械式联轴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借助于机械构件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力来传递转矩,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示例

数控机床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设计内容 注:下面内容中所指:横向即为X轴方向,纵向即为Y轴方向 最大加工直径为400和500mm的设计方案确定计算内容和公式与320mm的一样,把各自的参数代入即可。 总体方案设计的内容 接到一个数控装置的设计任务以后,必须首先拟订总体方案,绘制系统总体框图,才能决定各种设计参数和结构,然后再分别对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进行设计计算。 机床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拟订包括以下内容: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伺服系统的的选择,执行机构的结构及传动方式的确定,计算系统的选择等内容。 一般应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提出数个总体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论证,最后确定一个可行的总体方案。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设计任务 用微机数控技术改造最大加工直径为320毫米普通车床的进给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加工直径(mm):在床身上:320 在床鞍上:175 最大加工长度(mm): 750 溜板及刀架重量(N):纵向:800 横向:400 刀架快移速度(m/min):纵向:2 横向:1 最大进给速度(m/min):纵向:0.8 横向:0.4 最小分辨率(mm) : 纵向:0.01 横向:0.005 定位精度(mm) : 0.02 主电机功率(KW):3 起动加速时间(ms):25 2.2.2 总体方案确定 (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的选择

由于改造后的经济型数控车床应具有定位,直线插补,顺。逆圆,暂停,循环加工,公英制罗纹加工等功能,故应选择连续控制系统。考虑到属于经济型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 (2)数控系统 根据机床要求,采用8位微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51系列的80C51单片机扩展系统。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步进电机驱动器等组成,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 (3)机械传动方式 为实现机床所要求的分辨率,采用步进电机经齿轮减速再传动丝杠,为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尽量减少摩擦力,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同时,为提高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齿轮传动也要消除齿侧间隙的结构。 综上所述,系统总体方案框图见下图。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液压伺服系统设计 在液压伺服系统中采用液压伺服阀作为输入信号的转换与放大元件。液压伺服系统能以小功率的电信号输入,控制大功率的液压能(流量与压力)输出,并能获得很高的控制精度和很快的响应速度。位置控制、速度控制、力控制三类液压伺服系统一般的设计步骤如下: 1)明确设计要求:充分了解设计任务提出的工艺、结构及时系统各项性能的要求,并应详细分析负载条件。 2)拟定控制方案,画出系统原理图。 3)静态计算:确定动力元件参数,选择反馈元件及其它电气元件。 4)动态计算:确定系统的传递函数,绘制开环波德图,分析稳定性,计算动态性能指标。 5)校核精度和性能指标,选择校正方式和设计校正元件。 6)选择液压能源及相应的附属元件。 7)完成执行元件及液压能源施工设计。 本章的内容主要是依照上述设计步骤,进一步说明液压伺服系统的设计原则和介绍具体设计计算方法。由于位置控制系统是最基本和应用最广的系统,所以介绍将以阀控液压缸位置系统为主。 4.1 全面理解设计要求 4.1.1 全面了解被控对象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是被控对象—主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必须满足主机在工艺上和结构上对其提出的要求。例如轧钢机液压压下位置控制系统,除了应能够承受最大轧制负载,满足轧钢机轧辊辊缝调节最大行程,调节速度和控制精度等要求外,执行机构—压下液压缸在外形尺寸上还受轧钢机牌坊窗口尺寸的约束,结构上还必须保证满足更换轧辊方便等要求。要设计一个好的控制系统,必须充分重视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设计师应全面了解被控对象的工况,并综合运用电气、机械、液压、工艺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使设计的控制系统满足被控对象的各项要求。 4.1.2 明角设计系统的性能要求 1)被控对象的物理量:位置、速度或是力。 2)静态极限:最大行程、最大速度、最大力或力矩、最大功率。 3)要求的控制精度:由给定信号、负载力、干扰信号、伺服阀及电控系统零飘、非线性环节(如摩擦力、死区等)以及传感器引起的系统误差,定位精度,分辨率以及允许的飘移量等。 4)动态特性:相对稳定性可用相位裕量和增益裕量、谐振峰值和超调量等来规定,响应的快速性可用载止频率或阶跃响应的上升时间和调整时间来规定; 5)工作环境:主机的工作温度、工作介质的冷却、振动与冲击、电气的噪声干扰以及相应的耐高温、防水防腐蚀、防振等要求; 6)特殊要求;设备重量、安全保护、工作的可靠性以及其它工艺要求。 4.1.3 负载特性分析 正确确定系统的外负载是设计控制系统的一个基本问题。它直接影响系统的组成和动力元件参数的选择,所以分析负载特性应尽量反映客观实际。液压伺服系统的负载类型有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 计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 /min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按其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闭环控制方式通常是具有位置反馈的伺服系统。根据位置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的不同,闭环系统又分为半闭环系统和全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具有将位置检测装置装在丝杠端头和装在电机轴端两种类型。前者把丝杠包括在位置环内,后者则完全置机械传动部件于位置环之外。全闭环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机械传动部件整个被包括在位置环之内。 开环系统的定位精度比闭环系统低,但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由于影响定位精度的机械传动装置的磨损、惯性及间隙的存在,故开环系统的精度和快速性较差。全闭环系统控制精度高、快速性能好,但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在控制环内,所以系统的动态性能不仅取决于驱动装置的结构和参数,而且还与机械传动部件的刚度、阻尼特性、

伺服驱动系统方案设计

伺服驱动系统设计方案 伺服电机的原理: 伺服的基本概念是准确、精确、快速定位。与普通电机一样,交流伺服电机也由定子和转子构成。定子上有两个绕组,即励磁绕组和控制绕组,两个绕组在空间相差90°电角度。伺服电机内部的转子是永磁铁,驱动控制的u/V/W三相电形成电磁场转子在此磁场的作用下转动,同时电机自带的编码器反馈信号给驱动器,驱动器根据反馈值与目标值进行比较,调整转子转动的角度。伺服电机的精度决定于编码器的精度{线数)。 伺服电动机又称执行电动机,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用作执行元件,把所收到的电信号转换成电动机轴上的角位移或角速度输出。其主要特点是,当信号电压为零时无自转现象,转速随着转矩的增加而匀速下降作用:伺服电机,可使控制速度,位置精度非常准确。 交流伺服电机的工作原理和单相感应电动机无本质上的差异。但是,交流伺服电机必须具备一个性能,就是能克服交流伺服电机的所谓“自转”现象,即无控制信号时,它不应转动,特别是当它已在转动时,如果控制信号消失,它应能立即停止转动。而普通的感应电动机转动起来以后,如控制信号消失,往往仍在继续转动。 交流伺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与分相式单相异步电动机虽然相似,但前者的转子电阻比后者大得多,所以伺服电动机与单机异步电动机相比,有三个显著特点: 1、起动转矩大 由于转子电阻大,其转矩特性曲线如图3中曲线1所示,与普通异步电动机的转矩特性曲线2相比,有明显的区别。它可使临界转差率S0>1,这样不仅使转矩特性(机械特性)更接近于线性,而且具有较大的起动转矩。因此,当定子一有控制电压,转子立即转动,即具有起动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图3 伺服电动机的转矩特性

数控机床横向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

数控机床横向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毕业设计的目的 1.2 毕业设计的内容 1.2.1 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1.2.2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2.3 数控机床(直流、交流)伺服控制方案分析与计算 第二章数控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2.1 毕业设计任务书 2.2 总体方案的确定 2.2.1 概述 2.2.2 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第三章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3.1 系统切削力的确定 3.2 切削力的计算 3.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设计、计算、和选型 3.4进给伺服系统传动计算 3.5 伺服电机的计算和选型 第四章数控机床(直流、交流)伺服控制方案分析与计算 4.1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系统组成 4.2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驱动器的选型 4.3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驱动器主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与选型第五章毕业设计体会 第六章毕业设计感言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1.1毕业设计的目的 设计的目的是培养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受到本专业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使工程绘图、数据处理、外文文献阅读、程序编制、使用手册等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1.2 毕业设计的内容 1.2.1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1.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 2. 伺服系统的选择。 3.执行机构传动方式的确定。 4. 计算机的选择。 1.2.2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方案的确定。 2. 确定脉冲当量。 3.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 4. 滚动导轨的选型。 5. 进给伺服系统传动计算。 6. 步进电机的计算和选用。 7.设计绘制进给伺服系统一个坐标轴的机械装配图。 8. 设计绘制进给伺服系统的一张或两张零件图。 1.2.3 数控机床(直流、交流)伺服控制方案分析与计算 1.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系统组成。 2.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驱动器的选型 3.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驱动器主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与选型。 第二章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2.1 毕业设计任务书 1.题目: 《数控机床横向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 2.设计任务: (1)根据机床总体布局,分析应采用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案,确定横向进给系统的伺服控制方案; (2)进行机械伺服机构的设计计算,绘制机械传动图及相关装配图(1—2张); (3)进行数控机床伺服驱动器的主电路及辅助电路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4)绘制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5)攥写设计说明书一分(8000字以上)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

第6章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系统主要的子系统。如果说CNC 装置是数控系统的“大脑”,是发布“命 令”的“指挥所”,那么进给伺服系统则是数控系统的“四肢”,是一种“执行机构”。它忠实地 执行由CNC 装置发来的运动命令,精确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方向,进给速度与位移量。 第一节 概述 . 进给伺服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 定义:进给伺服系统(Feed Servo System)——以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 控制系统。 一、进给伺服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组成: 进给伺服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控制单元;速度控制单元;驱动元 件(电机);检测与反馈单元;机械执行部件。 3、进给伺服驱动系统由进给伺服系统中的 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装置组成。 4、驱动电机是进给系统的动力部件,它提供执行部分运动所需的动力,在数控机床上常用 的电机有: 步进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 交流伺服电机 直线电机。 5 、速度单元是上述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装置,通常驱动电机与速度控制单元是相 互配套供应的,其性能参数都是进行了相互匹配,这样才能获得高性能的系统指标。 6、速度控制单元主要作用:接受来自位置控制单元的速度指令信号,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 运算(目的是稳速),将其变换成电机转速的控制量(频率,电压等),再经功率放大部件将其 变换成电机的驱动电量,使驱动电机按要求运行。简言之:调节、变换、功放。 7、进给驱动系统的特点(与主运动(主轴)系统比较): ? 功率相对较小; ? 控制精度要求高; ? 控制性能要求高,尤其是动态性能。 二、NC 机床对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 1.调速范围要宽且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调速范围内) 调速范围: 一般要求: 稳定性:指输出速度的波动要少,尤其是在低速时的平稳性显得特别重要。 调速范围: 一般要求: 2.稳定性:指输出速度的波动要少,尤其是在低速时的平稳性显得特别重要。 输出位置精度要高 静态: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要高,即定位误差和重复定位误差要小。(尺寸精度) 动态:跟随精度,这是动态性能指标,用跟随误差表示。 (轮廓精度) 灵敏度要高,有足够高的分辩率。 3.负载特性要硬 在系统负载范围内,当负载变化时,输出速度应基本不变。即△F 尽可能小;当负载突变 时,要求速度的恢复时间短且无振荡。即△t 尽可能短; 应有足够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高速恒功率,低速恒转矩) 这是要求伺服系统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刚度。 4. 响应速度快且无超调 这是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即在无超调的前提下,执行部件的运动速度的建立时间 tp 应尽可能短。 通常要求从 0→Fmax (Fmax →0),其时间应小于200ms ,且不能有超调, min max F F R N =min 1min 1.010000min mm F mm R N <≤>且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645286135

摘要 本设计是把普通数控车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车床。经济型数控车床就是指价格低廉、操作使用方便、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动化的机床。采用数控机床,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一个人可以看管多台机床),减少工装,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在设计的时候具体进行了详细的各部件的选型和计算。比如:导轨的设计选型、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与计算。还进行了进给传动系统的刚度计算、进给传动系统的误差分析、驱动电机的选型计算、驱动电机与滚珠丝杠的联接、驱动电机与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等。 【关键词】车床、数控、传动系统

Abstract This project is to alter the common lathe into the economical lathe. The economical lathe is a advanced and roboticized lathe that has low pric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has installed cnc system. During the project we particularly dealt with the choice and calculation of every assembly. Such as:The choice and calculation of guideway, ballscrew nut pair and drive electromotor. Caculate the inflexibility of feed transmission system. Analyse the error of feed transmission system. Junction between drive electromotor and ballscrew. Dynamic analysis of drive electromotor and feed transmission system . 【Key words】Lathe;CNC;Transmission System

伺服系统的动力方法设计

伺服系统的动力方法设计 伺服系统的设计包括: 伺服系统的动力方法设计-静态设计 伺服电机型号和电机机械系统参数相互匹配。 控制理论方法设计-控制器参数和动态性能指标 一、惯量匹配: (一).等效负载惯量JL的计算 1.驱动回转体的转动惯量: 回转运动的动能: 根据能量守恒: 推广到对多轴系统: 2.直线运动物体的等效转动惯量: 以丝杠螺母带动工作台为例: 直线运动工作台的动能: 将此能量转换成电机轴回转运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 推广到对一般系统: 3.回转和直线联动装置的等效转动惯量:

(二). 惯量匹配原则 1.步进电机的惯量匹配条件: 带惯性负载时的最大启动频率: 2.交、直流伺服电机的惯量匹配原则: 对于采用惯量较小的直流伺服电机的伺服系统 对于采用大惯量直流伺服电机的伺服系统 二、容量匹配: (一). 等效转矩的计算 1.等效负载转矩[TL]的计算 根据能量守恒原理: 有些机械装置中有负载作用的轴不止一个,此时 2.等效摩擦转矩[Tf]的计算 由于机械装置大部分损失的功率是克服摩擦力做功,所以等效摩擦力矩根据机械效率做近似估算: 3.等效惯性力矩[Ta]的计算 电机在变速时,需要一定的加速力矩。

(二). 伺服电机容量匹配原则 1.步进电机的容量匹配 2.交直流伺服电机的容量匹配: 直流伺服电机的转矩-速度特性曲线分成连续工作区、断续工作区、加减速工作区,三个区用途不同,电机转矩的选择方法也不一样。工程上常根据电机发热条件的等效原则,将重复短时工作制等效于连续工作制的电机来选择。 三、速度匹配 同样功率的电机,额定转速高则电机尺寸小,重量轻;电机转速越高,传动比就会越大,这对于减小伺服电机等效转动惯量,提高电机负载能力有利。因此电机常工作在高转速低扭矩状态。但是机械装置工作在低转速高扭矩状态,所以要在伺服电机和机械装置之间需要减速器匹配。应该在对负载分析的基础上,合理选择减速器的减速比。 四、伺服电机选择实例: (一)步进电机选择实例 工作台(拖板)重量W=2000N,拖板导轨之间摩擦系数μ=0.06,车削是最大切削负载FZ=2150N,y向切削分力Fy=2FZ=4300N(垂直于导轨),要求刀具切削使得进给速度 v1=10-500mm/min,快速行程速度v2=3000mm/min,滚珠丝杠名义直径d0=32mm,导程tsp=6mm,丝杠总长l=1400mm,拖板最大行程为1150mm,定位精度±0.01mm,试选择合适的步进电机。 图4.18 步进电机带动工作台 1.脉冲当量的选择: 初选三相步进电机的步距角为0.75°/1.5°,当三相六拍运行时,步距角θ=0.75°,其每转脉冲数S=360°/θ=480。初选脉冲当量δ=0.01mm,根据脉冲当量的定义,可得中间齿轮传动比i为 选小齿轮齿数Z1=20,Z2=25。模数m=2 2.等效负载转矩的计算 (1)空载时的等效摩擦转矩T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