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2016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2016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部分记忆内容总结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在医师考试中占相对重要地位,复习此科目时要注意对相关概念、中医辨证论治以及关键性字眼的把握,比如“首选”、“最重要”之类的字眼,这些字眼涉及到的相关知识点属于高频考点,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有助于切实提高考试成绩,因此特做了以下总结,希望对大家学习有所帮助。

定义

1、妊娠剧吐:妊娠早期,少数孕妇早孕反应严重,恶心呕吐频繁,不能进食,以致出现体液失衡及新陈代谢障碍,甚至危及生命者,称妊娠剧吐。

2、流产:不足28周,胎儿体重少于1000g而终止者称流产。其中发生在妊娠12周前者称早期流产;发生于妊娠12~28周者称晚期流产。

3、先兆流产: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流血,下腹痛或腰背痛。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子宫大小与停经周数相符。经治疗及休息后症状消失,可继续妊娠。中医称“胎漏”、“胎动不安”。若阴道流血量增多或下腹痛加剧,可发展为难免流产。

4、难免流产:一般由先兆流产发展而来,阴道流血增多,阵发性腹痛加重,或胎膜破裂出现阴道流水。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已扩张,有时宫颈口可见胚胎组织或羊膜囊堵塞,子宫与妊娠周数相符或略小。中医称“胎动欲堕”。

5、不全流产:由难免流产发展而来,部分妊娠物已排出体外,尚有部分残留在宫腔内或嵌顿于宫颈口处,影响子宫收缩,出血量多,甚至发生失血性休克。妇科检查:宫颈口已扩张,子宫颈口妊娠组织堵塞及持续性血液流出,一般子宫小于停经周数。中医称“堕胎”、“小产”。

6、完全流产:妊娠物已全部排出宫腔,阴道流血逐渐停止,腹痛逐渐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颈口关闭,子宫接近正常大小。属中医“堕胎”、“小产”或“暗产”范畴。

7、稽留流产: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在宫腔内未及时自然排出,又称过期流产。胚胎或胎儿死亡后子宫不再增大反而缩小,早孕反应消失,如至妊娠中期,孕妇腹部不见增大,胎动消失。妇科检查:子宫颈口闭,子宫明显小于停经周数,质地不软,未闻及胎心音。中医称“胎死不下”。

8、习惯性流产: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者称为习惯性流产。每次流产往往发生于同一妊娠月份,其流产过程与一般流产相同,中医称“滑胎”。近年国际上称为复发性流产。

9、流产合并感染:流产过程中,若阴道流血时间长,有组织残留于宫腔内或非法堕胎等,有可能引起宫腔感染,严重时感染可扩展到盆腔、腹腔甚至全身,并发盆腔炎、腹膜炎、败血症及感染性休克等。

10、宫外孕:凡受精卵在子宫体腔以外着床发育称为异位妊娠,习称宫外孕。

11、前置胎盘:指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宫颈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先露部。是妊娠期严重的并发症,是妊娠晚期阴道流血的主要原因。

12、胎盘早剥:指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本病是妊娠晚期严重的并发症。具有起病急、发病快的特点,如处理不及时可危及母儿生命。

13、尿路感染:又称泌尿系感染,是妊娠常见的合并症,可造成早产、败血症,甚至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中以急性肾盂肾炎最常见。本病属中医“子淋”范畴。

14、胎膜早破:指在临产前胎膜破裂。胎膜早破易导致早产、脐带脱垂及母儿感染等。中医称为“胎衣先破”。

15、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居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属于中医“产后血崩”、“产后血晕”、“胞衣不下”范畴。

16、羊水栓塞:指在分娩过程中羊水突然进入母体血循环引起急性肺栓塞、过敏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肾衰竭或猝死的严重分娩并发症。本病属中医“产后血晕”范畴。

17、产褥感染:指分娩及产褥期生殖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局部或全身的感染。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产褥感染、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子痫)之一。产褥感染属中医“产后发热”的范畴。

18、产褥期抑郁症:产妇在产褥期间出现抑郁症状,称为产褥期抑郁症。是产褥期精神综合征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多在产后2周内发病,4~6周症状明显。

19、月经先期是指月经周期提前1~2周,经期正常,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者;月经过多是指月经周期、经期正常,经量明显多于既往者;经期延长是指月经周期正常,经期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2周方净者;经间期出血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两次月经之间,即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阴道流血者。

20、闭经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前者系指年逾16岁第二性征已发育、月经尚未来潮,或年龄超过14岁,第二性征未发育者。后者则指已建立月经周期后,停经时间超过6个月,或按自身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止3个周期以上者。

首选

1、产后42日起应采取避孕措施,首选工具避孕。

2、产褥感染根据临床表现及临床经验选用广谱抗生素,首选青霉素类和头孢类药物,同时加用甲硝唑,青霉素过敏可选用林可霉素或红霉素。

3、垂体性闭经:垂体泌乳素肿瘤以溴隐亭治疗为首选,瘤体较大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减压,术后服用溴隐亭。

4、若卵巢肿块直径<5cm,疑为卵巢瘤样病变,可作短期观察。确诊为良性肿瘤或直径5cm 以上者,首选手术治疗。

5、氯米芬为首选促排卵药,适于体内有一定雌激素水平者。

最重要

1、滋养细胞呈不同程度增生,是葡萄胎最重要的组织学特征。

证型治法方药

胎漏、胎动不安、滑胎的辨证论治:

胎漏、胎动不安的辨证论治:

肾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固冲安胎;方药:寿胎丸加减。

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固肾安胎;方药;胎元饮加减。

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安胎;方药:保阴煎加苎麻根。

血瘀证--治法:活血消癥,补肾安胎;方药:桂枝茯苓丸加减。

滑苔的辨证论治:

肾气亏损证--治法:补肾益气,调固冲任;方药:补肾固冲丸。

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调固冲任;方药:泰山磐石散。

异位妊娠辨证论治:

未破损期

胎瘀阻络证--治法:活血祛瘀,杀胚消癥;方药:宫外孕Ⅱ号方加减。

已破损期

不稳定型:胎瘀阻络、气虚血瘀证(多见于输卵管妊娠流产)--治法:益气化瘀,消癥杀胚;方药:宫外孕Ⅰ号方加减。

休克型:气陷血脱证(多见于输卵管妊娠破裂)--治法:回阳救逆,益气固脱;方药: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减。

包块型:瘀结成癥证(指陈旧性宫外孕)--治法:活血化瘀,消癥散结;方药:理冲丸加减。外治法适用于未破损型或陈旧性宫外孕。

子肿、子晕、子痫的辨证论治:

脾肾两虚证--治法:健脾温肾,行水消肿;方药:白术散合五苓散加减。

气滞湿阻证--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方药:天仙藤散。

阴虚肝旺证--治法: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脾虚肝旺证--治法:健脾利湿,平肝潜阳;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肝风内动证--治法:滋阴清热,平肝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

痰火上扰证--治法:清热豁痰,息风开窍;方药:牛黄清心丸加减。

胎儿生长受限辨证论治:

肾气亏虚证--治法:补肾益气,填精养胎;方药:寿胎丸加减。

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养血,滋养胎元;方药:胎元饮加减。

阴虚内热证--治法:滋阴清热,养血育胎;方药:保阴煎加减。

胞宫虚寒证--治法:温肾扶阳,养血育胎;方药:长胎白术散加减。

母儿血型不合辨证论治:

湿热内蕴证--治法:清热利湿,固冲安胎;方药:茵陈二黄汤。

热毒内结证--治法:清热解毒,利湿安胎;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瘀热互结证--治法:清热凉血,化瘀安胎;方药:二丹茜草汤。

阴虚血热证--治法:滋阴清热,养血安胎;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妊娠合并急性病毒性肝炎辨证论治:

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佐以安胎;方药:茵陈蒿汤加减。

湿邪困脾证--治法:健脾化湿,养血安胎;方药:胃苓汤加减。

肝郁脾虚证--治法:疏肝理气,健脾安胎;方药:逍遥散加减。

热毒内陷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妊娠合并糖尿病辨证论治:

肺热津伤证--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

胃热炽盛证--治法:清胃泻火,养阴生津;方药:玉女煎加减。

肾阴亏虚证--治法: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方药:六味地黄丸合生地黄饮子加减。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助阳;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

妊娠合并尿路感染中医辨证论治:

治疗以清润为主,勿过用苦寒通利药物,以免重耗阴液,伤动胎元。

阴虚火旺证--治法:养阴泻火通淋;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心火偏亢证--治法:清心泻火通淋;方药:导赤散加减。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方药:五淋散加减。

产后出血辨证论治:

气虚证--治法:补气固冲,摄血止崩;方药;升举大补汤加减。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血归经;方药:化瘀止崩汤。

晚期产后出血辨证论治:

气虚证--治法: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血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安冲止血;方药:保阴煎加减。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调冲止血;方药:生化汤合失笑散加减。

产褥感染辨证论治:

感染邪毒证--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加减。

热入营血证--治法:清营解毒,散瘀泄热;方药:清营汤加减。

热陷心包证--治法: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

产褥中暑辨证论治:

暑入阳明证--治法:清暑泄热,透邪外达;方药:白虎汤加减。

暑伤津气证--治法:清热解暑,益气生津;方药:清暑益气汤。

暑入心营证--治法:清营泻热,清心开窍;方药:清营汤送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或至宝丹。

产褥期抑郁症辨证论治:

心脾两虚证--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药: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

瘀阻气逆证--治法:活血化瘀,镇逆安神;方药:癫狂梦醒汤加减。

肝郁气结证--治法:疏肝解郁,镇静安神;方药:逍遥散加减。

产后缺乳辨证论治:

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佐以通乳;方药:通乳丹加减。

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通络下乳;方药:下乳涌泉散。

产后关节痛辨证论治:

血虚证--治法:养血益气,温经通络;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血瘀证--治法:养血活络,行瘀止痛;方药:生化汤加减。

外感证--治法:养血祛风,散寒除湿;方药:独活寄生汤。

产后排尿异常辨证论治:

产后尿潴留

气虚证--治法:益气生津,宣肺利水;方药:补气通脬饮。

肾虚证--治法:补肾温阳,化气利水;方药:济生肾气丸。

血瘀证--治法:养血活血,祛瘀利尿;方药:加味四物汤。

气滞证--治法:理气行滞,行水利尿;方药:木通散。

产后小便频数与失禁

气虚证--治法:益气固摄;方药:黄芪当归散加减。

肾虚证--治法:温阳化气,补肾固脬;方药:肾气丸加减。

外阴鳞状上皮增生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养血通络;方药;黑逍遥散去生姜,加川芎。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通络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木通。

外阴硬化性苔癣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证--治法:补益肝肾,养荣润燥;方药:归肾丸合二至丸。

血虚化燥证--治法:益气养血,润燥止痒;方药:人参养荣汤。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养血润燥;方药:右归丸加黄芪、白术。

外阴炎辨证论治: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湿毒浸渍证--治法:清热解毒,除湿止痒;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降火,调补肝肾;方药:知柏地黄汤加减。

阴痒的中医外治法:

塌痒汤:水煎熏洗,适用于湿虫滋生证。

蛇床子散:水煎,趁热先熏后坐浴。

苦参汤:水煎熏洗。

珍珠散:研细末外用。

阴道炎辨证论治:

肝经湿热证--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方药:龙胆泻肝汤加苦参、百部、蛇床子。滋生湿虫证--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杀虫;方药:萆薢渗湿汤加苦参、防风。

宫颈炎辨证论治:

热毒蕴结证--治法:清热解毒,燥湿止带;方药:止带方合五味消毒饮。

湿热下注证--治法:疏肝清热,利湿止带;方药:龙胆泻肝汤去木通。

脾虚湿盛证--治法:健脾益气,升阳除湿;方药:完带汤。

肾阳虚损证--治法:温肾助阳,涩精止带;方药:内补丸。

盆腔炎性疾病辨证论治:

热毒炽盛证--治法: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方药: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皮汤。

湿热瘀结证--治法:清热利湿,化瘀止痛;方药:仙方活命饮加薏苡仁、冬瓜仁。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辨证论治:

(1)无排卵性功血(崩漏)

①肾虚证

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固冲,止血调经;方药:右归丸加减。

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阴,调经止血;方药:左归丸去牛膝合二至丸。

②脾虚证--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方药:固本止崩汤合举元煎。

③血热证

虚热证--治法:滋阴清热,止血调经;方药:保阴煎合生脉散加阿胶。

实热证--治法: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方药:清热固经汤加沙参、麦冬。

④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止血调经;方药:逐瘀止血汤。

(2)排卵性月经失调

①排卵性月经过多(月经过多)

气虚证--治法:补气升提,固冲止血;方药:安冲汤加升麻。

血热证--治法:清热凉血,固冲止血;方药:保阴煎加炒地榆、槐花。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药:桃红四物汤加三七、茜草、蒲黄。

②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先期)

脾气虚弱证--治法:健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补中益气汤。

肾气不固证--治法:补肾益气,固冲调经;方药:固阴煎。

阳盛血热证--治法:清热降火,凉血调经;方药:清经散。

肝郁血热证--治法:疏肝解郁,清热调经;方药:丹栀逍遥散。

阴虚血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固冲调经;方药:两地汤。

③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经期延长)

气虚证--治法:补气摄血,固冲调经;方药:举元煎。

虚热证--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调经;方药:两地汤合二至丸。

湿热蕴结证--治法:清热利湿,止血调经;方药:固经丸。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调经;方药:桃红四物汤合失笑散。

④排卵期出血(经间期出血)

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阴,固冲止血;方药:加减一阴煎。

湿热证--治法:清热除湿,凉血止血;方药:清肝止淋汤加减。

脾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固冲摄血;方药:归脾汤。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理血归经;方药:逐瘀止血汤。

闭经辨证论治:

肝肾不足证--治法:滋补肝肾,养血调经;方药:归肾丸加减。

气血虚弱证--治法:益气健脾,养血调经;方药:人参养营汤。

阴虚血燥证--治法:养阴清热,养血调经;方药:加减一阴煎加减。

痰湿阻滞证--治法:燥湿化痰,活血通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通经;方药:血府逐瘀汤。

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经;方药:温经汤。

痛经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逐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寒湿凝滞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湿热瘀阻证--治法:清热除湿,化瘀止痛;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减。

气血虚弱证--治法:补气养血,调经止痛;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

肝肾亏损证--治法:滋肾养肝,调经止痛;方药:调肝汤加减。

多囊卵巢综合征辨证论治:

肾阴虚证--治法:滋阴补肾,调补冲任;方药:左归丸。

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助阳,调补冲任;方药:右归丸。

痰湿阻滞证--治法:燥湿除痰,通络调经;方药:苍附导痰丸合佛手散。肝经湿热证--治法:清肝解郁,除湿调经;方药:龙胆泻肝汤。

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通经;方药:膈下逐瘀汤。

经前期综合征辨证论治:

肝郁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药:柴胡疏肝散。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肾养肝,清热降火;方药:知柏地黄丸。

脾肾阳虚证--治法:健脾温肾;方药:健固汤合四神丸。

心脾气虚证--治法:健脾升阳,益气固表;方药:归脾汤。

瘀血阻滞证--治法:温经通络,活血散瘀;方药:趁痛散。

绝经综合征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育阴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肾虚肝郁证--治法:滋肾养阴,疏肝解郁;方药:一贯煎。

心肾不交证--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肾阴阳两虚证--治法:滋阴补肾,调补冲任;方药:二仙汤合二至丸。

子宫肌瘤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消癥;方药:膈下逐瘀汤。

寒湿凝滞证--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消癥;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

痰湿瘀阻证--治法:化痰除湿,活血消癥;方药:开郁二陈汤加减。

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活血,消癥散结;方药:金匮肾气丸合桂枝茯苓丸。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养血,消癥散结;方药:圣愈汤加减。

湿热瘀阻证--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癥;方药:大黄牡丹汤加减。

子宫内膜癌辨证论治:

痰湿结聚证--治法:化湿涤痰,软坚散结;方药:苍附导痰丸加减。

湿热瘀毒证--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肝肾阴虚证--治法:滋阴降火,清热解毒;方药:知柏地黄丸加减。

脾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健脾,益气化瘀;方药:固冲汤合肾气丸加三七。

子宫内膜异位症辨证论治:

气滞血瘀证--治法:理气活血,化瘀止痛;方药:膈下逐瘀汤。

寒凝血瘀证--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少腹逐瘀汤。

瘀热互结证--治法:清热凉血,活血祛瘀;方药:清热调血汤加减。

痰瘀互结证--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逐瘀;方药:苍附导痰汤合桃红四物汤。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化瘀散结;方药:理冲汤。

肾虚血瘀证--治法:补肾益气,活血化瘀;方药:归肾丸合桃红四物汤。

子宫脱垂中医辨证论治:

中气下陷证--治法:补益中气,升阳举陷;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肾气亏虚证--治法:补肾固脱,益气升提;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湿热下注证--治法:清热利湿;方药:龙胆泻肝汤合五味消毒饮。

不孕症辨证论治:

肾气虚弱证--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方药:毓麟珠。

肾阴虚证--治法:滋阴养血,调冲益精;方药:养精种玉汤合清骨滋肾汤。肾阳虚证--治法:温肾养血益气,调补冲任;方药:温胞饮。

肝郁证--治法:疏肝解郁,养血理脾;方药:开郁种玉汤。

痰湿证--治法:燥湿化痰,调理冲任;方药:启宫丸。

血瘀证--治法:活血化瘀,调理冲任;方药:少腹逐瘀汤。

湿热证--治法:清热除湿,活血调经;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节育措施致月经异常辨证论治:

肝郁血瘀证--治法:理气化瘀止血;方药:四草止血方。

阴虚血瘀证--治法:滋阴化瘀止血;方药:二至丸加减。

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化瘀止血;方药:举元煎合失笑散加减。瘀热互结证--治法:凉血化瘀止血;方药:清经散加减。

节育措施致流产术后出血辨证论治:

瘀阻子宫证--治法:活血化瘀,固冲止血;方药:生化汤加减。气血两虚证--治法:益气养血,固冲止血;方药:八珍汤加减。湿热壅滞证--治法:清利湿热,化瘀止血;方药:固经丸加减。

第八版妇产科学知识点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第二章生殖系统解剖 子宫峡部: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1cm,其上端因解剖上狭窄,称为解剖学内口。妊娠末期达7-10cm。 子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接处是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 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 输卵管:8-11,间质部(最窄、最厚、易出血)、峡部、壶腹部(受精常发生于此)、伞部(拾卵)。 邻近器官:尿道、膀胱、直肠、阑尾、输尿管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女性青春期第一性征变化是在促性腺激素作用下 女性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规律性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月经血呈暗红色,有血液、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粘稠,不凝血,但有血块。 卵巢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双重功能:即产生卵子并排卵、分泌性激素、孕激素(少量雄激素)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 雌激素1) 子宫肌:促进子宫肌细胞增生和肥大,使肌层增厚;增进血运,促使和维持子宫发育;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2) 子宫内膜:使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增生、修复。 3 )宫颈:使宫颈口松弛、扩张,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富有弹性,易拉成丝状。 4) 输卵管;促进输卵管肌层发育及上皮的分泌活动,井可加强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 阴道上皮:使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和角化,黏膜变厚,井增加细胞内糖原含量,使阴道维持酸性环境。6) 外生殖器:使阴唇发育、丰满、色素加深。 7 ) 第二性征:促使乳腺管增生,乳头、乳晕着色,促进其他第二性征的发育。 8) 卵巢:协同FSH促进卵泡发育。 9) 下丘脑、垂体:通过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 10) 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漪留;促进肝脏高密度脂蛋白合成,抑制低密度脂蛋白合成,降低循环中胆固醇水平;维持和促进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1)子宫肌: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其对缩宫素的敏感性,抑制子宫收缩,有利于胚胎及胎儿宫内生长发育。 2)子宫内膜:使增生期子宫内膜转化为分泌期内膜,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 3)宫颈:使宫口闭合,黏液分泌减少,性状变黏稠。 4) 输卵管:抑制输卵管肌节律性收缩的振幅。 5) 阴道上皮:加快阴道上皮细胞脱落。 6) 乳房: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7) 下丘脑、垂体:孕激素在月经中期具有增强雌激素对垂体LH排卵峰释放的正反馈作用;在黄体期对下丘脑、垂体有负反馈作用,抑制促佳膝激素分泌。 8) 体温: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可使基础体温在排卵后升高0.3-0. 5℃。临床上可以此作为判定排卵日期的标志之一, 9 ) 代谢作用:促进水钠排泄。 子宫内膜周期:增殖期(主要受E作用,月经周期第5-14日)、分泌期(E,P的共同作用,月经周期第15-28日)、月经期(月经周期第1-4日)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月经周期的调节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涉及下丘脑、垂体和卵巢。下丘脑分泌GnRH,通过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调控

超好的中医方剂学记忆口诀

1.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 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2.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甘遂大黄芒硝) 3.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细辛大黄附子) 4.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5.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6.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7.十枣汤--甘愿着急(甘遂芫花大枣大戟)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8.姜大枣桔梗) 3.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4.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女性外生殖器 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二、女性内生殖器 1.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2.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 ?①圆韧带:保持前倾。 ?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 ?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3.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宫外孕好发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4.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三、血管、淋巴与神经 1.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外侧2cm处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四、骨盆 1.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2.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五、骨盆底 1.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2.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六、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讲义

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骨盆 骨盆的组成: 1、骨骼:骶骨、尾骨及左右两块髋骨。 2、关节:耻骨联合、骶髂关节和骶尾关节 3、韧带:骶结节韧带、骶棘韧带。 骨盆的分界(以髂耻线为界) 假骨盆:又称大骨盆 真骨盆:又称小骨盆、骨产道。 内、外生殖器

外生殖器:即外阴,指生殖器的外露部分。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 外生殖器 内生殖器 指生殖器的内藏部分。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宫体与宫颈的比例:成人为2:1 婴儿期为1:2

(1)婴儿期(2)青春期及老年期(3)成年期 宫颈癌最好发的部位—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 子宫韧带:圆韧带、阔韧带、主韧带、宫骶韧带。作用是维持子宫的正常位置。输卵管分为4部分:间质部(或壁内部)、峡部、壶腹部、漏斗部(伞部)。 子宫韧带从前面看 从后面看

输卵管 从前面看—输卵管、卵巢 卵巢:功能是产生卵子及分泌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皮质:含有卵泡; 髓质:无卵泡,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

名称阴户阴道胞宫子门 别名四边子肠、产道、地道女子胞、子宫、子处、血脏、血室、子脏 子 户 西医外阴阴道子宫子宫颈外口 功能防御外邪入侵的第一 道门户,排月经、泌 带下、排恶露之出口, 合阴阳之入口,又是 娩出胎儿、胎盘之产 门。 排出月经、分泌带 下的通道,阴阳交 合的器官,娩出胎 儿的路径。 主行月经、分泌带液、种子育胎、 发动分娩、排泻恶露。 防 御 外 邪 入 侵 的 第 二 道 关 口 , 排 月 经 、 泌 带 液 、

娩出胎儿的通道。 其他 处女膜:玉门、龙门、 胞门 A1型题 行子宫全切及左附件切除时应离断哪些韧带() A.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左卵巢固有韧带 B.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双主韧带、左卵巢固有韧带 C.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左卵巢悬韧带、右卵巢固有韧带 D.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双主韧带、双宫骶韧带、左卵巢悬韧带、卵巢固有韧带 E.双圆韧带、双阔韧带、双宫骶韧带 [答疑编号700214010101: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D 关于子宫的解剖,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长约7~8cm,宽4~5cm,厚2~3cm B.子宫峡部下界为解剖学内口,上界为组织学内口 C.子宫内膜分为基底层和功能层 D.子宫前面腹膜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返折 E.子宫后面腹膜向下再折向直肠形成道格拉斯陷凹 [答疑编号700214010102:针对该题提问] 【正确答案】B 古籍中有关子宫的名称中错误的是() A.胞宫 B.女子胞 C.子处 D.子门 E.血室 [答疑编号700214010103:针对该题提问]

方剂快速记忆口诀

第一章解表剂 一、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伤寒论》:麻子炒杏仁。/干妈贵姓? 桂枝汤《伤寒论》:大芍炒姜汁。 九味羌活汤(《此事难知》引张元素方):秦皇尝百草,细心防枪刺穿胸。 小青龙汤《伤寒论》:麻子将要甘心下跪。/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加味香苏散《医学心悟》:臣子穿芳草,福将慢戒酒。 止嗽散《医学心悟》:百草园前臣敬接。 二、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温病条辨》:荷叶杏花,草根更俏。/荷花根,巧接杏桑果 银翘散《温病条辨》: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葱豉桔梗汤《通俗伤寒论》:猪吃草帘脖子更白。 升麻葛根汤《闫氏小儿方论》:麻哥要草。 竹叶柳蒡汤《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母牛早餐河东柳叶,哥姐馋。 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钦差高举枪,白要姜枣草根。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干妈姓石。 三、扶正解表剂 败毒散《小儿药证直诀》: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活熊身伏草埂,二虎只可强攻。 再造散《伤寒六书》:早起穿少干活,缝织人生幸福。 葱白七味饮《外台秘要》:麦地将割,白吃白睡。 加减葳蕤汤《通俗伤寒论》:为何猪吃红草更白。 第二章泻下剂

一、寒下剂 大承气汤《伤寒论》:小黄识谱。/皇后只是笑。 大黄牡丹汤《金匮要略》:二人笑大肚。 大陷胸汤《伤寒论》:大陷胸汤谁大笑。 二、温下剂 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皇子细心。 温脾汤《备急千金要方》:黄夫人炒姜。/为姜大人附子干杯。 三物备急丸《金匮要略》:三物备急黄豆浆。 三、润下剂 麻子仁丸《伤寒论》:布什妈要大白杏。/二人要小承气。 济川煎《景岳全书》: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四、逐水剂 十枣汤《伤寒论》:甘愿起早。/达古愿找谁。 舟车丸《景岳全书》:请陈将军轻骑花牛,干香槟。 疏凿饮子《济生方》:鞋匠上路吃槟榔,嚼姜皮,拎木桶。 五、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温病条辨》:猿人皇帝卖姜炒小海龟。 增液承气汤《温病条辨》:深冬皇帝忙。 第三章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伤寒论》:今夏大人走江湖。/生芹菜炒大虾仁。 大柴胡汤《金匮要略》:人炒大实药。:小柴胡汤减人草加大实药。

最新妇产科重点知识总结大汇总【给力版】

1、分娩:指妊娠满28周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早产:28周≤妊娠〈3周;足月产:37周≤妊娠〈42周;过期产:妊娠≥42周 2、决定分娩的因素:产力、产道、胎儿及精神心理因素。 3、产力主要包括:子宫收缩力、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肛提肌收缩力。 4、正常宫缩的特点:节律性、对称性、极性、缩腹作用。 5、骨盆平面分为:骨盆入口平面、中骨盆平面、骨盆出口平面。 6、软产道分为:子宫下段、宫颈、阴道、骨盆底软组织。 7、临产前宫颈的变化: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 8、生理缩复环:是由于子宫上下段的肌壁厚薄不同,在两者间的子宫内面形成一隆状突起。 9、双顶径:是两侧顶骨隆突间的距离,是胎头最大横径。平均约9.3cm。 10、矢状缝和囟门是确定胎位的重要标志。 11、分娩机制:是指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的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12、枕左前胎产式的分娩机制: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肩胎儿娩出。 13、衔接时,胎头以枕额径进入骨盆入口,矢状缝坐落在盆骨入口斜径。俯屈时,借肛提肌阻力用杠杆原理形成,此时,枕额径已变成枕囟前下径。 14、先兆流产包括: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 15、假临产的特点:1)宫缩持续时间短且不恒定,时间不规律,强度不增加;2)不适主要集中在下腹部,宫颈管不缩短,宫口不扩张;3)常在夜间出现,清晨消失;4)给予强镇静药物能抑制宫缩。 16.临产的诊断标准:1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宫缩;2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3宫口扩张;4胎先露下降. 17、总产程世指从开始出现规律宫缩直到胎儿胎盘娩出的过程。分为3个产程: 第一产程:临产开始直至宫口完全扩张为止。初产妇需11-12h,经产妇6-8h。 第二产程:从宫口完全扩张到胎儿娩出的过程。初产1-2h,经产小于1h。 第三产程:从胎儿娩出到胎盘娩出过程,需5-15分钟,不超过30分钟。 18、第一产程的临床表现:规律宫缩,宫口扩张,胎头下降,胎膜破裂(前羊水100ml) 19、第一产程可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潜伏期世指临产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需8h。活跃期是指宫口扩张3-10cm,需4h。活跃期又分为加速器,最大加速器,减速器。 20、坐骨棘平面是判断胎头高低的标志。 21、胎头拔露是指宫缩时胎头露出阴道口,露出部分不断增大,宫缩间歇期,胎头又缩回阴道内的过程。 胎头着冠是指当胎头双顶径越过骨盆出口,宫缩间歇时胎头不再缩回的过程。 22、新生儿阿普加评分内容及意义 appar score是用以判断有无新生儿窒息及窒息严重程度,决定抢救方法,并预测预后。评分内容: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每项0-2分,满分10分,属正常新生儿。总分7分以上,只要进行一般处理;4-7分为轻度窒息;4分以下为重度窒息。 23、胎盘剥离的征象包括; 1子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上升达脐上; 2外露的脐带自行延长; 3阴道少量流量; 4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24、若第三产程超过30分钟,胎盘仍未排出且出血不多时,应排空膀胱后,再轻轻按压子

方剂快速记忆

一、感冒 感冒风寒荆防服,风热银翘湿香薷。 虚体阴虚加葳蕤,虚体气虚饮参苏。 1.风寒束表冒荆防(荆防败毒散) 2.风热犯表冒银翘(银翘散) 3.暑湿伤表冒香薷(新加香薷饮) 虚体感冒: 1.气虚感冒参苏饮(参苏饮) 2.阴虚感冒加葳蕤(加减葳蕤汤) 二、咳嗽 咳嗽风寒三止灵,风热桑菊燥桑杏。 肝火黛泻阴沙参,痰湿二三热清金。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嗽三止(三拗汤合止嗽散) 2.风热犯肺嗽桑菊(桑菊饮) 3.风燥伤肺嗽桑杏(桑杏汤) (二)内伤咳嗽 1.痰湿蕴肺嗽二三(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2.痰热郁肺嗽清金(清金化痰汤) 3.肝火犯肺嗽黛泻(黛蛤散合泻白散) 4.肺阴亏耗嗽沙参(沙参麦冬汤) 三、哮病 冷哮射干热哮定,寒包小石虚哮平。 风痰三子危回生,肺肾生金脾六君。 (一)发作期 1.冷哮射干麻(射干麻黄汤) 2.热哮定喘汤(定喘汤) 3.寒包热哮小青石(小青龙加石膏汤) 4.风痰哮三子(三子养亲汤) 5.虚哮平喘固(平喘固本汤) 附: 喘脱危证哮回生(回阳救急汤合生脉饮)(二)缓解期: 1.肺脾气虚哮六君(六君子汤) 2.肺肾两虚哮生金(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 四、喘证 寒喘麻盖表麻杏,痰浊二三热桑饮。 肺虚生补肺郁五,正虚附黑纳蛤金。 (一)实喘 1.风寒壅肺喘麻盖(麻黄汤合华盖散) 2.表寒肺热喘麻杏(麻杏石甘汤)

3.痰热郁肺喘桑白(桑白皮汤) 4.痰浊阻肺喘二三(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5.肺气郁痹喘五磨(五磨饮子) (二)虚喘 1.肺气虚耗喘生补(生脉散合补肺汤) 2.肾虚不纳喘金参(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 3.正虚喘脱喘参黑(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 五、肺痨 肺痨阴月华,虚火灼百秦。 气阴耗保真,阴阳虚补天。 1.肺阴亏损痨月华(月华丸) 2虚火灼肺痨百秦(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散) 3气阴耗伤痨保真(保真汤) 4阴阳虚损痨补天(补天大造丸) 六、心悸 心悸阴火天王朱,心阳桂参胆怯安。 瘀阻桃桂水饮苓,心血归脾痰温胆。 1.心虚胆怯悸安定(安神定志丸) 2.心血不足悸归脾(归脾汤) 3.阴虚火旺悸天朱(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 4.心阳不振悸桂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5.水饮凌心悸苓桂(苓桂术甘汤) 6.瘀阻心脉悸桃桂(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7.痰火扰心悸温胆(黄连温胆汤) 七、胸痹 胸痹寒凝栝当四,痰浊栝涤瘀阻府。 阴虚天炙阳参右,气阴生荣气滞柴。 1.心血瘀阻胸血府(血府逐瘀汤) 2.气滞心胸胸柴胡(柴胡疏肝散) 3.痰浊闭阻胸栝涤(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 4.寒凝心脉胸栝当(栝蒌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散) 5.气阴两虚胸生荣(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 6.心肾阴虚胸天炙(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 7.心肾阳虚胸参右(参附汤合右归饮) 八、不寐 不寐痰热连温胆,肝火龙胆泻肝汤。 心肾不交六味交,心胆安酸心脾归。 1.肝火扰心寐龙胆(龙胆泻肝汤) 2.痰热扰心寐温胆(黄连温胆汤)

妇产科知识点总结(终结版)

妇产科学知识点总结完全版(仅供参考!!!!!)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1、女性外生殖器: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球、前庭大腺、尿道外口、阴道口、处女膜) 2、女性内生殖器:阴道、子宫、输卵管、卵巢。 3、阴道 ●阴道复层扁平上皮,:没有腺体,受雌、孕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壁富有静脉丛,损伤后易形成血肿。 ●阴道后穹窿深12cm,顶端与子宫直肠陷窝相邻(腹腔最低点),可用于诊断穿刺(宫外孕)或引流。 ●自洁作用:月经前半期,鳞状上皮,受雌激素影响,增生,在生理正常菌阴道杆菌作用下分解糖原,乳酸增加, PH↓抑制致病菌. 月经后半期,孕激素↑,鳞状上皮脱落,PH↑, 自洁作用下降, 月经后易感染, 平时不要频繁清洗阴道。 4、子宫 ●子宫峡部(isthmus uteri):为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的部分,在非孕期长1cm,其下端与子宫颈内口相连,上端为解剖学内口,下端为组织学内口,孕期可长达7—lOcm。 ●子宫内膜: 基底层:内1/3,贴近子宫肌层,不受激素影响,不发生周期性变化,手术过度损伤后易导致闭经; 功能层:外2/3,靠近宫腔,受激素影响周期性变化,可剥脱、出血。(分为致密层和海绵层) ●子宫的4对韧带:①圆韧带:保持前倾。②宫骶韧带:拉向后方,维持前倾。③阔韧带:保持子宫呈中间位置。 ④主韧带: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5、输卵管:间质部;峡部(宫外孕好发部位);壶腹部(正常受精部位);伞部(拾卵作用) 6、卵巢功能:产生卵子,内分泌功能。 7、子宫动脉:髂内动脉前支,后外方走向前内方,在宫颈内口处2cm,跨越输尿管(桥下有水)至子宫侧缘,手术时应靠内,避免损伤输尿管。 8、骨盆的组成: ●髋骨2(髂骨、坐骨、耻骨),骶骨1、尾骨1。 ●关节3个:左、右骶髂关节;骶尾关节、耻骨联合 ●韧带2个:骶棘韧带、骶结节韧带(骶骨一坐骨结节) 9、骨盆分界:以骶骨岬,髂耻线,耻骨联合上缘分为大骨盆(假)、小骨盆(真) 10、会阴体(perineal body):肛门与阴道之间的契形软组织,厚约3-4cm, 由皮肤、皮下脂肪筋膜、会阴中心腱、提肛肌组成。分娩时变薄易撕伤,要注意保护。 11、肛提肌组成:耻尾肌、髂尾肌、坐尾肌 12、邻近器官: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1、月经(menstruation):青春期后,受卵巢周期性排卵和激素内分泌影响,产生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出血,规律的月经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前半期→卵泡成熟→雌激素。月经后半期→黄体形成→孕激素 ●卵泡的生长发育过程:卵泡发育与成熟→排卵→黄体形成→白体 ●排卵时间:下次月经前14天,不管卵泡期(月经周期多长),黄体期不变。 ●雌激素来源:颗粒细胞,卵泡内膜细胞 ●孕激素来源:颗粒黄体细胞 ●雄激素来源:卵泡外膜细胞、髓质 3、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5-14天)→排卵后,分泌期(15-28天)→月经期(1-4天) 4、性周期调节: ●月经前半期(排卵前):促FSH→FSH→卵泡→雌激素↑↑→内膜增生 ●月经后半期(排卵后):促LH→LH→黄体形成—孕激素↑↑,雌激素↑→内膜分泌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科学 第一单元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细目一:骨盆 要点: 1.骨盆的组成 2.骨盆的分界 3.骨盆的类型 细目二:内、外生殖器 要点: 1.外阴的范围和组成 2.内生殖器及其功能 3.中医对女性生殖器的认识 细目三:邻近器官 要点: 女性生殖器的邻近器官 细目四:骨盆底 要点: 1.骨盆底的解剖结构 2.会阴

细目五:血管、淋巴及神经 要点: 1.血管 2.淋巴 3.神经 第二单元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细目一: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分期 要点: 妇女一生各生理阶段分期 细目二:月经及月经期的临床表现 要点: 1.月经的概念 2.月经血的特征 3.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 细目三: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要点: 1.卵巢的功能 2.卵巢的周期性变化 3.卵巢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细目四:子宫内膜及生殖器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要点: 1.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

2.其他生殖器的周期性变化 细目五:月经周期的调节 要点: 1.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2.腺垂体对卵巢功能的调节 3.卵巢性激素的反馈作用 细目六:中医对月经、带下及其产生机理的认识要点: 1 中医有关月经的概念和认识 2 月经产生的机理 3 中医对月经周期调节的认识 4 带下的生理现象及其产生机理 第三单元妊娠生理 细目一:妊娠 要点: 妊娠的概念 细目二: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 要点: 1 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相关概念 2 受精与受精卵发育、输送及着床的机理 细目三: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和功能 要点:

1.胎儿附属物的形成 2.胎儿附属物的功能 细目四:妊娠期母体的变化 要点:妊娠期各系统变化特点细目五: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要点:中医对妊娠生理的认识细目六:妊娠诊断 要点: 1.早期妊娠的诊断 2.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3.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第四单元产前保健 细目一:围生医学 要点: 1.围生医学的概念 2.围生期的概念 细目二:孕妇监护 要点: 1.产前检查时间 2.预产期推算 3.产前检查的步骤及方法 细目三:评估胎儿健康的技术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 完整版

妇产科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漏斗部(拾卵)。 8.卵巢表面无腹膜,由生发上皮覆盖,上皮深面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故不易感染。 9.卵巢固有韧带(卵巢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不需要切除此韧带。卵巢悬韧带(骨盆漏斗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只切除子宫不需要切除此韧带。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检测孕妇尿中雌三醇含量可判断胎儿是否宫内死亡)。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23.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24.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5.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6.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27.自觉胎动:初产妇18~20周,经产妇16周末。 28.身长:前5个月=月数平方,后5个月=月数×5。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

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第二版)王满恩 向大家曾经推荐过的一本好书!现在手写录入,以飨列位考研同志。如果觉得好,请支持正版!购买正版图书,毕竟作者王满恩老师为之付出了巨大心血,又无私奉献给我们这些有幸看到的人,分享是一种美德,尊重知识是一种自爱。 ——yankunhan 他们能,你也能(代前言) 我是教中药学的老师,我创编了一套“中药功效快快记忆法”普通学生仅用十几个小时就能轻松愉快地记住三四百味中药的功效,而且不容易忘。十年来,我的近万名学生用此法通过了各种中药学考试,用了都说好。我相信,他们能,你也能。 请看几个例子,您就明白这种方法是怎么回事了。 例1:课堂实录——教学生记枳实的功效。 老师:(写板书:“掷石破气小鸡花坛出皮”)这是个小故事,掷石”——扔石头,石头打破气球——“破气”,从破气球里跑出一群“小鸡”——小鸡都跑进了“花坛”,——从花坛另一面出来就变成一群小皮球了——“出皮”。 学生:(笑) 老师:大家念一遍这句话。 学生:(念) 老师:好,把音调变一下——“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现在请大家说一下枳实的功效。 学生:(都能顺利说出,许多人是边笑边说的) 老师:(擦掉板书)再说一遍枳实功效,速度比刚才快点。 学生看着空黑板快速说出枳实功效。一星期后“突然袭击”地提问,大多数人仍记忆犹新。 亲爱的读者,你是不是也记住枳实的功效了?

上例用的是“完全谐音联想法”,更常用的是“化简谐音联想法”。例如记“苦参”功效。 例2:苦参清热燥湿,杀虫,利尿。(苦参清早撒尿) 是不是比机械记忆(死记硬背)更快更有趣 ? 一分钟记住,十天不复习也忘不了。所以叫“快快记忆法”——既“快速”,又快乐”。 或问:其他清热燥湿药都谐音成“清早”,不就混淆了吗? 答:混淆不了,相同的功效我们设计了不同的记法,不妨翻到 (16)页,看黄连、黄芩、黄柏、龙胆、白鲜皮、椿皮、秦皮(第一功效都是“清热燥湿”)的记忆方案。 例3:记麻黄、香薷、浮萍的功效一一用“合并同类项记忆法”(见3页)。 例4:记凉血止血药的功效一一用“提取公因式记忆法”(见57页)。 此外,还有“分组记忆法”、“对比记忆法”、“挂钩记忆法”、“奇特联想记忆法”、“数码代字记忆法”、“外语代字记忆法”、“链式记忆法”、“韵语记忆法”、“谱曲记忆法”、“对联记忆法”、“动作记忆法”等。如果你真的看了上面说的内容,相信你会说:你们能,我也能。 本书第一版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本次修订增加了“主治证的‘快快’记忆”,希望能对读者有更大的帮助。 如果你能从本书中受益,请跟我一起感谢我的指导者、支持者——北京中医药大学高学敏教授、钟赣生教授,我的合作者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薛建英副教授,以及化学工业出版社生物?医药分社的编辑。 王满恩 2010年3月于山西太原 不可不知的几个问题 (代凡例) 一、本书的中药功效原文,均录自高学敏主编的《中药学》(新世纪第二版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以下简称《中药学》。学其他教材的人也可用本书来帮助记忆。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最新资料推荐------------------------------------------------------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课程教案(供七年制中医学专业使用)教研室: 第二临床医学院妇科教研室二 OO 九年三月教研室主任签名: 王小云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学内容妊娠合并疾病教学对象 2005 级七年制中医学专业授课形式课堂讲授教学时数 2 学时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本次教学,使学生熟悉妊娠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阑尾炎、肺结核、子宫及卵巢肿瘤、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胎儿的影响。 了解妊娠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阑尾炎、肺结核、子宫及卵巢肿瘤、肝内胆汁淤积症的治疗原则、预后与转归、预防与调理。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归纳总结妊娠合并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糖尿病、急性肾盂肾炎、慢性肾炎、甲状腺功能亢进、急性阑尾炎、肺结核、子宫及卵巢肿瘤、肝内胆汁淤积症对母体、胎儿的影响。 难点: 1 / 14

教学内容较多,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授课内容难以消化吸收。 解决办法: 尽量突出重点内容,让学生掌握要点。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多媒体,演板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第二版) 司徒仪主编,科学出版社参考书: (1)《妇产科学》(第六版)乐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中医妇科学》欧阳惠卿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案内页教学进程时间安排及教学方法一、妊娠合并贫血(10 分钟) 1. 概述: 通过讲授妊娠合并贫血的定义,使学生对本病有初步的了解。 2. 病因病机: 通过图示讲解,对比中西医关于本病病因病机的阐述,使学生了解本病发生的机制。 3. 贫血对妊娠的影响: 通过讲授,使学生对妊娠合并贫血的危害性有所了解。 4. 临床表现与诊断: 结合病史、体征、症状以及辅助检查,让学生学会归结本病的临床表现,以及进行诊断。 5. 治疗: 通过图表类比讲解,让学生学会从中西医两个方面对本病进行

最新-妇产科学(第八版)期末重点复习资料-知识点配选择题(带答案)

2017年妇产科学复习资料 使用指南: (1)妇产科学考试题型为:单选、多选、名词解释、问答,复习方法建议参照管理学 (2)答案附页码、来源可查 1、正常月经血的特点 P15 (1)月经血呈暗红色,除血液外,还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 (2)月经血中含有前列腺素及来自子宫内膜的大量纤溶酶。 (3)纤溶酶对纤维蛋白的溶解作用,故月经血不凝,只有出血多的情况下出现血凝块。 2、月经周期的计算? P15 月经具有周期性。出血的第1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日,每次月经持续时间称经期,一般为2-8日,平均4-6日。 3、卵泡的生长过程? P16 卵泡的生长过程分为始基卵泡、窦前卵泡、窦卵泡、排卵前卵泡四个阶段。 4、骨盆入口前后径的正常值是多少?(百度百科) 骨盆入口前后径又称真结合径。为耻骨联合上缘中点至骶岬上缘正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1cm。 5、胎儿出现胎毛的时间? P29 16周 6、早期妊娠的表现? P42 (1)停经:停经10日以上,应高度怀疑妊娠。若停经已达两个月以上,妊娠的可能性更大。停经是妊娠最早的症状,但不是妊娠所特有的症状。 (2)早孕反应:在停经6周左右出现畏寒、头晕、流涎、乏力、嗜睡、缺乏食欲、喜食酸物、厌恶油腻、恶心、晨起呕吐等症状,称早孕反应。多在停经12周左右自行消失。 (3)尿频:前倾子宫在盆腔内压迫膀胱所致,当子宫逐渐增大超出盆腔后,尿频症状自然消失。 (4)乳房变化:自觉乳房胀痛,检查发现乳房体积逐渐增大,有明显静脉显露,乳头增大,乳头乳晕着色加深,蒙氏结节增生。 (5)妇科检查:阴道粘膜和宫颈阴道充血呈紫蓝色。 7、流产的临床过程? P48 早期流产的临床过程表现为先阴道出血,后出现腹痛。晚期流产的临床过程表现为先出现腹痛(阵发性子宫收缩),后出现阴道流血。 具体为: (1)早期流产时,妊娠物排出前胚胎多已死亡。开始时绒毛与蜕膜剥离,血窦开放,出现阴道流血,剥离的胚胎和血液刺激子宫收缩,排除胚胎和其他妊娠物,产生阵发性下腹部疼痛。胚胎及其附属物完全排出后,子宫收缩,血窦闭合,出血停止。 (2)晚期流产时:胎儿排出前往往还有生机,其原因多为子宫解剖异常,其临床过程与早产相似,胎儿娩出后胎盘娩出,出血不多;也有少数流产前胎儿已死亡,其原因多为非解剖因素所致。 8、异位妊娠的症状 P53 主要症状为停经后腹痛和阴道流血 (1)停经 (2)腹痛

妇产科常见知识点

1.大阴唇外伤后最易形成血肿。 2.阴道后穹窿位置最深,可穿刺或引流。 3.子宫峡部上为解剖学内口,下为组织学内口。 4.子宫内膜表面2/3为功能层,1/3为基底层。 5.宫颈黏膜上皮为单层高柱状上皮,阴道黏膜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 6.子宫圆韧带起自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维持前倾位。 子宫阔韧带限制向两侧倾斜,有子宫动静脉和输尿管穿过。 子宫主韧带横行于宫颈两侧和骨盆侧壁之间,固定宫颈位置、防止子宫下垂。 宫骶韧带维持子宫前倾。 7.输卵管有间质部(最狭窄)、峡部、壶腹部和伞部(拾卵)。 8.卵巢表面有生发上皮,上有卵巢白膜(防御作用)。 9.卵巢固有韧带是子宫与卵巢之间,卵巢悬韧带是卵巢与骨盆之间,有卵巢动静脉穿过。 10.卵巢动脉起自腹主动脉,子宫、阴道、阴部内动脉起自髂内动脉。 11.阴道上段:子宫动脉。中段:阴道动脉。下段:阴部内动脉和痔中动脉。 12.右侧卵巢静脉→下腔静脉。左侧卵巢静脉→左肾静脉。 13.淋巴:阴道下段、宫体两侧→腹股沟浅。阴道上段→髂内、闭孔。宫体、宫底、输卵管、卵巢→腰。 14.乳房发育是第二性征最初特征,是青春期发动标志。月经初潮为青春期重要标志。 15.卵巢功能:生殖(产生卵子),内分泌(产生性激素)。 16.雌激素可正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垂体。 17.排卵发生于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18.黄体生命14天,排卵后7~8日高峰,9~10日退化。 19.雌激素在月经第7日(排卵前)卵泡分泌第1次高峰,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第2次高峰。 孕激素在排卵后7~8日黄体分泌达高峰。 20.性激素为甾体激素(类固醇),肝脏代谢。 21.雌三醇生物活性最低,为筛查项目。 22.雌激素:促子宫输卵管发育,增对缩宫素敏感性,宫颈黏液湿稀,阴道上皮增生角化,乳腺管增生,水钠潴留易肿,骨基质代谢。 孕激素:子宫黏膜增殖期转分泌期,宫颈黏液干黏,抑输卵管平滑肌节律性收缩频率振幅,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小叶及腺泡发育,基础体温排卵后升高0.3~0.5℃作排卵日期标志。 23.月经周期:月经期(1~4日),增殖期(早期5~7日,中期8~10日,晚期11~14日,腺上皮:低柱状→弯曲→高柱状),分泌期(早期15~19日,中期20~23日,晚期24~28日,糖原小泡→顶浆分泌→糖原溢出)。 24.宫颈黏液:瞳孔样,羊齿植物叶状结晶(雌),椭圆体(孕)。 25.精子获能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 卵子受精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26.着床在受精后第6~7日。受精后8周称胚胎,9周起称胎儿。 27.自觉胎动:初产妇18~20周,经产妇16周末。 28.身长:前5个月=月数平方,后5个月=月数×5。 体重=宫高×腹围+200g 29.甲状腺是胎儿最早发育的内分泌腺。 30.胎盘:羊膜(最内层),叶状绒毛膜,底蜕膜(母体部分)。 3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属蛋白激素,合体滋养细胞合成,8~10周达高峰。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大纲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9.075.0.1 课程名称: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 Gynecolog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Modern Medicine 开课(二级)学院:岳阳临床医学院 课程性质:必修课 学分:5学分 学时:70 学时,其中课堂讲授58学时,见习12学时。 前期课程:中医基础学、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授课对象:中西医专业(本科) 考核方式:考试(书面考试占总评分90%,平时成绩1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是运用中医及西医两套理论方法,认识和研究女性解剖、生理病理、病因病机、诊治规律,以防治女性特有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本门课内容分为总论、各论二部分。总论部分简要介绍中医妇科学发展史、中西医结合妇科学的发展现状;系统论述中西医学对女性生殖系统解剖、女性生理病理的特点、妇科常用特殊检查等;论述妇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诊断与辨证、治疗和预防的要点。各部分分别论述妊娠病、月经病、女性生殖系统炎症、产后病、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病、女性生殖器官损伤性疾病、不孕症、计划生育以及妇产科科手术。 Gynecolog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s one clinical subject of making use of two sets of theory method to know and study female anatomy ,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pathogenesis, the diagnose and cure rules, to prevenrt and cure female special disease. This subject including general introduction, respective introduction two parts. General introduction overview TCM gynecology phylogeny, gynecology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development situation; Systematically discussing combination of TCM with western medicine on female reproductive system dissection, femal characteristic physiology and pathology, gynecological special examination.; Discussing the points on etiologic fator and pathogenesis, diagnosis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of gynecological disease. Respective introduction discussing in part on the menopathy, leucorrhea disease, female inflammation, pregnancy disease, puerperal disease, female tumor, endometriosis, adenomyosis, femal injury disease, infertilitas, planned parenthood, gynecological operation. 大纲内容: ·1·

200种中药方剂速记歌诀

200种中药方剂速记歌诀 一、解表剂 1、麻黄汤--干妈贵姓 (炙甘草麻黄桂枝杏仁) 2、桂枝汤--大勺炒姜汁 (大枣芍药甘草生姜桂枝) 3、九味羌活汤--皇帝尝百草细心防穿胸枪 (黄芩生地黄苍术白芷甘草细辛防风川芎羌活) 4、香苏散--扶苏批草 (香附子紫苏叶陈皮甘草) 5、小青龙汤--少将为嘛甘心下跪 (芍药干姜五味子麻黄炙甘草细辛半夏桂枝) 6、止嗽散--陈庚借钱去百草园 (陈皮桔梗荆芥白前** 百部甘草紫箢) 7、银翘散--金牛和银猪吃草根更俏 (荆芥子牛蒡子薄荷银花竹叶豆豉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8、桑菊饮--荷叶杏花,草根更俏 (薄荷桑叶杏仁菊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 9、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组成与方名一样) 10、柴葛解肌汤--钦差抢劫时只要姜枣草根 (黄芩柴胡羌活桔梗石膏白芷芍药生姜大枣甘草葛根) 11、升麻葛根汤--麻哥要草 (升麻葛根芍药甘草) 12、败毒散--独身生活更幸福何止钱财少 (独活人参生姜羌活桔梗川芎茯苓薄荷枳壳前胡柴胡甘草) 13、参苏饮--目前只办富姐申诉陈根打姜草 (木香前胡枳壳半夏茯苓桔梗人参紫苏叶陈皮葛根大枣生姜甘草)14、加减崴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东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生葱白) 二、泻下剂 1、大承气汤--小黄识谱 (芒硝大黄枳实厚朴) 2、大黄牡丹汤--大人忙担冬瓜 (大黄桃仁芒硝牡丹皮冬瓜子) 3、大陷胸汤--大陷胸汤谁大笑 (甘遂大黄芒硝) 4、大黄附子汤--细心大夫 (细辛大黄附子) 5、温脾汤--黄夫人当家炒姜忙

(大黄附子人参当归** 甘草干姜芒硝) 6、麻子仁丸--朴实妈要黄杏蜜 (厚朴枳实麻子仁芍药大黄杏仁蜂蜜) 7、济川煎--智者骑马,从容西归 (枳壳泽泻** 升麻肉苁蓉牛膝当归) 8、十枣汤--甘愿着急 (甘遂芫花大枣大戟) 9、黄龙汤--肖大人识谱当炒姜枣根 (芒硝大黄人参枳实厚朴当归甘草生姜大枣桔梗) 三、和解剂 1、小柴胡汤--生芹菜炒大虾仁 (生姜黄芩柴胡甘草大枣半夏人参) 2、大柴胡汤--秦皇只要半壶枣酱 (黄芩大黄枳实芍药半夏柴胡大枣生姜) 3、蒿芩清胆汤--皇陵青竹,半壁植皮 (黄芩茯苓青蒿竹茹半夏碧玉散枳壳陈皮) 4、达原饮--后母要冰炒黄果仁 (厚朴知母芍药槟榔甘草黄芩草果仁) 5、四逆散--柴草制药 (柴胡甘草枳实芍药) 6、逍遥散--龄少才当干,逍遥逐江河 (茯苓白芍柴胡当归甘草** 白术烧生姜薄荷) 7、痛泻要方--猪皮少缝 (白术陈皮白芍防风) 8、半夏泻心汤--秦莲婶炒枣拌姜 (黄芩黄连人参甘草大枣半夏干姜) 四、清热剂 1、白虎汤--师母炒米 (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2、竹叶石膏汤--草人半夜卖米糕 (甘草人参半夏竹叶麦冬粳米石膏) 3、清营汤--瞧皇帝住西单卖银元 (连翘黄连生地竹叶犀角丹参麦冬银花元参) 4、犀角地黄汤--单脚扫地 (丹皮犀角芍药生地) 5、黄连解毒汤--百子练琴 (黄柏栀子黄连黄芩) 6、清瘟败毒饮-- 十母亲住西草原,接连巧生赤皮子 (石膏知母黄芩竹叶犀角甘草元参桔梗川连连翘生地赤芍丹皮栀子)7、凉膈散--住黄山大忙敲草核 (竹叶黄芩山栀子大黄芒硝连翘甘草薄荷) 8、普济消毒饮--黄牛白马联合巧耕陈草根,胜元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