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补充习题

第三章补充习题
第三章补充习题

1.Eddy current proximity switch may detect the proximity of ___________.

A. human body

B. water

C. metal component

D. plastic component

电涡流接近开关可以利用电涡流原理检测出____________的靠近程度。

A.人体B.水C.金属零件D.塑料零件

2.When eddy current coil approaches the metal board, the equivalent inductance L of the coil

__________, the frequency of the FM converting circuit f _______________.

A. keeps constant

B. increases

C. decreases

当电涡流线圈靠近金属板材后,线圈的等效电感L__________,调频转换电路的输出频率f_______________。

A.不变B.增大C.减小

3. To measure the rotate speed of a gear whose no. of teeth z=60, the measured frequency

f=400Hz, the rotate speed of the gear n=______ r/min.

用电涡流传感器测量齿数z=60的齿轮的转速,测得f=400Hz,则该齿轮的转速n=______ r/min。

4.In the interspace between two parallel plates, inserting _________ could obtain the maximal

capacity.

A. plastic film

B. dry paper

C. wet paper

D. glass slice

在两片间隙为1mm的两块平行极板的间隙中插入________,可测得的最大的电容量。

A.塑料薄膜B.干的纸C.湿的纸D.玻璃薄片

5.In the FM measurement circuit of capacity sensor, ___________.

A. the capacity and the inductance are variables

B. the capacity is variable, the inductance

is constant C. the capacity is constant, the inductance is variable D. the capacity and the inductance are constants

在电容传感器中,若采用调频法测量转换电路,则电路中__________。

A.电容和电感均为变量B.电容是变量,电感量保持不变

C.电容保持常数,电感为变量D.电容和电感均保持不变

6.The supplemental inflatable restraint system (SRS) in automobile uses ________ to measure

the bump.

A. gas sensor

B. humidity sensor

C. variable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 sensor

D. capacity accelerator sensor

轿车的保护气囊可用_________来测量。

A.气敏传感器B.湿敏传感器C.差动变压器D.电容式加速度传感器

7.In the measurement circuit to measure the light, the photosensitive diodes are _______ biased

connected while the photocells are usually _______ biased connected.

A. forward

B. backward

C. none

光敏二极管在测光电路应处于________偏置状态,而光电池通常处于_______偏置状态。

A.正向B.反向C.零

8.Photosensitive diode applies the ________ Effect while the photocell applies the

_______Effect.

A. External

B. Internal

C. Photovoltaic

光敏二极管属于________,光电池属于__________。

A.外光电效应B.内光电效应C.光生伏特效应

9.When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dark currents of the LDR, photosensitive diode and the

photosensitive transistor will _________.

A.increase

B. decrease

C. keep constant

温度上升,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和光敏晶体管的暗电流__________。

A.上升B.下降C.不变

10.To charge the mobile phone with photocell, the photocells should be ________ to increase the

voltage firstly, then ________ to increase the output current.

A. connected in series

B. connected in parallel

C. shorted connected

D. open connected

欲利用光电池为手机充电,需将几片光电池______起来,以提高输出电压,再将几组光电池_______起来,以提高输出电流。

A.串联B.并联C.短路D.开路

11.To precisely measure the illumination of weak light, the photocell should be connected with

____________.

A. voltage amplifier

B. A/D converter

C. charge amplifier

D. I/U converter

欲精密测量光的微弱照度,光电池应配接_____________。

A.电压放大器B.A/D转换器C.电荷放大器D.I/U转换器

12. Variable Gap Self-inductance Sensor adopts differential structure in order to (变隙式自感传感器采用差动结构是为了)_____________。

A.Add the length of the coil so that extend the scope of linearity (加长线圈的长度从而增加线性范围)

B.Improve the sensitivity and decrease temperature floating (提高灵敏度,减小温漂) C.Reduce the cost (降低成本)

D.Increase the magnetism of the coil to the ferromagnetic core (增加线圈对衔铁的吸引力)

13. Self-inductance Sensor or Differential Transformer adopts phase-sensitive detector circuit in order to (自感传感器或差动变压器采用相敏检波电路主要的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A.Improve sensitivity (提高灵敏度)

B.Convert the AC output signal into DC output signal (将输出的交流信号转换为直流信号) C.Reflect the phase and amplitude of the AC signal with the DC voltage output (使检波后的直流电压能反映检波前交流信号的相位和幅度)

14. A 2-wire 4-20mA Pressure Transmitter, the scope of scale is 0~1MPa, Please:

1) Give the expression between pressure p and current I.

2) Sketch the characteristic curve between pressure p and current I.

3) Calculate the current I when p equals to 0 MPa, 1 MPa and 0.5 MPa, respectively.

4) Calculate the load resistance R L to convert the output from current signal into voltage signal.

5) Calculate the pressure p when the current I is 5 mA.

6) Sketch the circuit diagram of the 2-wire 4-20 mA Pressure Transmitter. (The voltage of the power supply is 24 Volt DC)

(有一台两线制压力变送器,量程范围为0~1MPa,对应的输出电流为4~20mA。求:

1)压力p与输出电流I的关系表达式。(输入/输出方程)。

2)画出压力与输出电流间的输入/输出特性曲线。

3)当p为0 MPa,1 MPa 和 0.5 MPa 时变送器的输出电流。

4)如果希望在信号传输终端将电流信号转换为1~5V 电压,求负载电阻R L的阻值。

5)如果测得变送器的输出电流为5 mA,求此时的压力p。

6)画出该两线制压力变送器的接线电路图(电源电压为24伏)。)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第三章-第四章 一、填空题 1.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中的油液的(),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转换成机械能,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和额定()下由泵输出的流量。(转速、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奇数、偶数) 5.变量泵是指()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其中()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是通过改变斜盘倾角来实现变量。(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合的一侧是()腔。(吸油;压油)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使闭死容积由大变少时与()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腔相通。(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间隙和()间隙,此外还存在()间隙,其中()泄漏占总泄漏量的70%~80%。(端面、径向;啮合;端面) 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两段()及四段()组成,吸、压油窗口位于()段。(大半径圆弧、小半径圆弧、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为了减小()。(径向不平衡力)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量泵。(定、变) 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可以改变泵的排量。(斜盘的倾角)14.对于液压泵来说,实际流量总是()理论流量;实际

人工智能复习大纲

人工智能复习题提纲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人工智能?人工智能的意义和目标是什么? 人工智能是那些与人的思维决策问题求解和学习等有关活动的自动化。 近期研究目标:建造智能计算机以代替人类的某些智力活动。 远期目标:用自动机模仿人类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功能。 2.完整的物理符号系统的基本功能? 输入符号,输出符号,存储符号,复制符号 建立符号结构:通过找出各符号间的关系,在符号系统中形成符号结构 条件性迁移:根据已有符号,继续完成活动过程。 3.人工智能有哪些主要学派?他们的认知观分别是什么? 符号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数理逻辑 连接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仿生学,特别是人脑模型的研究。 行为主义认为人工智能源于控制论。

4.人工智能的研究领域包括哪些? 问题求解与博弈,逻辑推理与定理证明,计算智能,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 5.什么是图灵测试? 是指测试者在与被测试者(一个人和一台机器)隔开的情况下,通过一些装置(如键盘)向被测试者随意提问。进行多次测试后,如果有超过30%的测试者不能确定出被测试者是人还是机器,那么这台机器就通过了测试,并被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6.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 孕育时期 形成时期 暗淡时期 知识应用时期 集成发展时期 第二章知识表示 1.知识的层次及其概念? 噪声,数据,信息,知识,元知识 数据可以定义为:“客观事物的数量、属性、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等的抽象表示”。

信息:是数据的语义(即数据在特定场合下的具体含义) 知识:在长期的生活及社会实践中、在科学研究及实验中积累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经验。 元知识是有关知识的知识,是知识库中的高层知识。包括怎样使用规则、解释规则、校验规则、解释程序结构等知识。2.知识的属性及引起不确定性的因素? 相对正确性,不确定性(随机性,模糊性,经验,不完全性 引起的不确定性) 可表示性与可利用性 3.知识的分类? 按知识的作用范围:常识性知识,专业性知识。 按知识的作用及表示:事实性,过程性,控制性 按知识的结构及表现形式:逻辑性,形象性 按知识的确定性;确定性,不确定性 4.什么是知识表示?

计量经济学(庞浩)第五章练习题参考解答

第五章练习题参考解答 练习题 5.1 设消费函数为 i i i i u X X Y +++=33221βββ 式中,i Y 为消费支出;i X 2为个人可支配收入;i X 3为个人的流动资产;i u 为随机误差 项,并且2 22)(,0)(i i i X u Var u E σ==(其中2 σ为常数) 。试回答以下问题: (1)选用适当的变换修正异方差,要求写出变换过程; (2)写出修正异方差后的参数估计量的表达式。 5.2 根据本章第四节的对数变换,我们知道对变量取对数通常能降低异方差性,但须对这种模型的随机误差项的性质给予足够的关注。例如,设模型为u X Y 21β β=,对该模型中的变量取对数后得如下形式 u X Y ln ln ln ln 21++=ββ (1)如果u ln 要有零期望值,u 的分布应该是什么? (2)如果1)(=u E ,会不会0)(ln =u E ?为什么? (3)如果)(ln u E 不为零,怎样才能使它等于零? 5.3 由表中给出消费Y 与收入X 的数据,试根据所给数据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1)估计回归模型u X Y ++=21ββ中的未知参数1β和2β,并写出样本回归模型的书写格式; (2)试用Goldfeld-Quandt 法和White 法检验模型的异方差性; (3)选用合适的方法修正异方差。 Y X Y X Y X 55 80 152 220 95 140 65 100 144 210 108 145 70 85 175 245 113 150 80 110 180 260 110 160

79120135190125165 84115140205115180 98130178265130185 95140191270135190 90125137230120200 7590189250140205 741055580140210 1101607085152220 1131507590140225 12516565100137230 10814574105145240 11518080110175245 14022584115189250 12020079120180260 14524090125178265 13018598130191270 5.4由表中给出1985年我国北方几个省市农业总产值,农用化肥量、农用水利、农业劳动力、每日生产性固定生产原值以及农机动力数据,要求: (1)试建立我国北方地区农业产出线性模型; (2)选用适当的方法检验模型中是否存在异方差; (3)如果存在异方差,采用适当的方法加以修正。 地区农业总产值农业劳动力灌溉面积化肥用量户均固定农机动力(亿元)(万人)(万公顷)(万吨)资产(元)(万马力) 北京19.6490.133.847.5394.3435.3天津14.495.234.95 3.9567.5450.7河北149.91639 .0357.2692.4706.892712.6山西55.07562.6107.931.4856.371118.5内蒙古60.85462.996.4915.41282.81641.7辽宁87.48588.972.461.6844.741129.6吉林73.81399.769.6336.92576.81647.6黑龙江104.51425.367.9525.81237.161305.8山东276.552365.6456.55152.35812.023127.9河南200.022557.5318.99127.9754.782134.5陕西68.18884.2117.936.1607.41764 新疆49.12256.1260.4615.11143.67523.3 5.5表中的数据是美国1988研究与开发(R&D)支出费用(Y)与不同部门产品销售量

第七章补充习题及解答

7.4 补充习题及解答 7.4.1 选择题 1.要想不使用Shift或Ctrl键就能在列表框中同时选中多个项目,则应把该列表框的MultiSelect属性设置为______。 A. 0 B. 1 C. 2 D. 其他 【解】答案是B。 2.删除列表框或组合框中指定的项目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__。 A. Move B. Remove C. Clear D. SetFocus 【解】答案是B。 3.当拖动滚动条中的滚动块时,将触发的滚动条的事件是______。 A. Move B. Change C. Scroll D. SetFocus 【解】答案是C。当鼠标拖动滚动块时触发Scroll事件,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滚动块位置发生变化(Value值改变)即触发Change事件。 4.用户在组合框中选择的数据项可以通过一个属性获得,这个属性是______。 A. List B. ListIndex C. Text D. ListCount 【解】答案是B。组合框中的第一项其ListIdex值为0,第二项为1,依次类推。 5.下列控件中,没有Caption属性的是______。 A. 框架 B. 列表框 C. 复选框 D. 单选按钮 【解】答案是B。 6.复选框的V alue属性为1时,表示______。 A. 复选框未被选中 B. 复选框被选中 C. 复选框被选中但呈灰色 D. 数据类型不匹配 【解】答案是B。复选框Value属性的意义是:0-Unchecked(未被选定,默认值);1-Checked (选定);2-Grayed(复选框变成灰色,禁止用户选择)。 7.将数据项“高等数学”添加到列表框(List1)中成为第一项应使用______语句。 A. List1.AddItem "高等数学",0 B. List1.AddItem "高等数学",1 C. List1.AddItem 0,"高等数学" D. List1.AddItem 1,"高等数学" 【解】答案是A。列表框中项目的ListIndex值从0开始。 8.假如窗体上添加了一个列表框,名称是默认值(List1),其中共添加了5项数据,则语句Print List1.ListCount的结果输出为_____。 A. 5 B. 4 C. 6 D. 以上都不正确 【解】答案是A。ListCount返回当前列表框或组合框中总的项目数。 9.假如窗体上添加了一个列表框,名称是默认值(List1),其中共添加了5项数据,则引用列表框最后一个数据项应使用______。 A. List1.List(List1.ListCount) B. List1.List(List1.ListCount-1) C. List1.List(ListCount) D. List1.List(ListCount-1) 【解】答案是B。见第8、9题解。答案D错误是因为遗漏了列表框的名称。 10.执行了下列程序后,列表框中的数据有______。 Private Sub Form_Click() For i = 1 To 6 List1.AddItem i

高一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第二章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 1.一本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桌面受到的压力实际就是书的重力 B.桌面受到的压力是由桌面形变形成的 C.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与书对桌面的压力一定大小相等,而且为同一性质的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关于接触处的弹力和摩擦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有弹力,但不一定有摩擦力 B.如果有弹力,则一定有摩擦力 C.如果有摩擦力,则一定有弹力 D.如果有摩擦力,则其大小一定与弹力成正比 3.一架梯子靠在光滑的竖直墙壁上,下端放在水平的粗糙地面上,有关梯子的受力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受两个竖直的力,一个水平的力B.受一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 C.受两个竖直的力,两个水平的力D.受三个竖直的力,三个水平的力 4.作用于O点的五个恒力的矢量图的末端跟O点恰好构成一个正六边形,如图所示。这五个恒力的合力是最大恒力的()A.2倍 B.3倍 C.4倍 D.5倍 5.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N、6N、7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A.17N、3N B.17N、0 C.9N、0 D.5N、3N

6.如图所示,一个重为5N的大砝码,用细线悬挂在O点,现在用力F拉法码,使悬线偏离竖直方向30°时处于静止状态,此时所用 拉力F的最小值为() A. B. C. D. 7.如图所示,用绳索将重球挂在墙上,不考虑墙的 摩擦。如果把绳的长度增加一些,则球对绳的拉 力F1和球对墙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 A.F1增大,F2减小 B.F1减小,F2增大 C.F1和F2都减小 D.F1和F2都增大 8.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若斜面倾角增大(物体仍静止),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变化情况是()A.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增大B.支持力增大,摩擦力减小 C.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 D.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减小 二、填空题 11.用弹簧秤称物块时,读数为,用弹簧秤拉着物块沿倾角为37°的斜面向上匀速滑动时,读数为6N,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2.作用于同一点的两个力F1、F2的合力F随F1、F2的夹角 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则F1= ,F2= 。 13.同一平面中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F1=6N、F2=7N、F3=8N,这 三个力沿不同方向作用于同一物体,该物体作匀速运动。 若撤消F3,这时物体所受F1、F2的合力大小等于N,合力的方向。14.用两根钢丝绳AB、BC将一根电线杆OB垂直固定在地面上, 且它们在同一个平面内,如图所示,设AO=5m,OC=9m, OB=12m,为使电线杆不发生倾斜,两根绳上的张力之比 为。

人工智能习题&答案-第4章-计算智能1-神经计算-模糊计算

第四章计算智能(1):神经计算模糊计算4-1 计算智能的含义是什么?它涉及哪些研究分支? 贝兹德克认为计算智能取决于制造者提供的数值数据,而不依赖于知识。计算智能是智力的低层认知。 主要的研究领域为神经计算,模糊计算,进化计算,人工生命。 4-2 试述计算智能(CI)、人工智能(AI)和生物智能(BI)的关系。 计算智能是智力的低层认知,主要取决于数值数据而不依赖于知识。人工智能是在计算智能的基础上引入知识而产生的智力中层认知。生物智能,尤其是人类智能,则是最高层的智能。即CI包含AI包含BI 4-3 人工神经网络为什么具有诱人的发展前景和潜在的广泛应用领域? 人工神经网络具有如下至关重要的特性: (1) 并行分布处理 适于实时和动态处理 (2)非线性映射 给处理非线性问题带来新的希望 (3) 通过训练进行学习 一个经过适当训练的神经网络具有归纳全部数据的能力,能够解决那些由数学模型或描述规则难以处理的问题 (4) 适应与集成 神经网络的强适应和信息融合能力使得它可以同时输入大量不同的控制信号,实现信息集成和融合,适于复杂,大规模和多变量系统 (5) 硬件实现 一些超大规模集成是电路实现硬件已经问世,使得神经网络成为具有快速和大规模处理能力的网络。 4-4 简述生物神经元及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和主要学习算法。

生物神经元 大多数神经元由一个细胞体(cell body或soma)和突(process)两部分组成。突分两类,即轴突(axon)和树突(dendrite),轴突是个突出部分,长度可达1m,把本神经元的输出发送至其它相连接的神经元。树突也是突出部分,但一般较短,且分枝很多,与其它神经元的轴突相连,以接收来自其它神经元的生物信号。 轴突的末端与树突进行信号传递的界面称为突触(synapse),通过突触向其它神经元发送信息。对某些突触的刺激促使神经元触发(fire)。只有神经元所有输入的总效应达到阈值电平,它才能开始工作。此时,神经元就产生一个全强度的输出窄脉冲,从细胞体经轴突进入轴突分枝。这时的神经元就称为被触发。突触把经过一个神经元轴突的脉冲转化为下一个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学习就发生在突触附近。 每个人脑大约含有10^11-10^12个神经元,每一神经元又约有10^3-10^4个突触。神经元通过突触形成的网络,传递神经元间的兴奋与抑制。大脑的全部神经元构成极其复杂的拓扑网络群体,用于实现记忆与思维。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 人工神经网络由神经元模型构成。每个神经元具有单一输出,并且能够与其它神经元连接,存在许多输出连接方法,每种连接方法对应于一个连接权系数。 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分为2类, (1)递归(反馈)网络 有些神经元的输出被反馈至同层或前层神经元。信号能够从正向和反向流通。Hopfield网络,Elmman网络和Jordan网络是代表。 (2) 前馈网络 具有递阶分层结构,由一些同层神经元间不存在互连的层级组成。从输入层至输出层的信号通过单向连接流通,神经元从一层连接至下一层,不存在同层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多层感知器(MLP),学习矢量量化网络(LVQ),小脑模型连接控制网络(CMAC)和数据处理方法网络(GMDH)是代表。 人工神经网络的主要学习算法 (1) 指导式(有师)学习 根据期望和实际的网络输出之间的差来调整神经元连接的强度或权。包括Delta规则,广义Delta规则,反向传播算法及LVQ算法。 (2) 非指导(无导师)学习 训练过程中,神经网络能自动地适应连接权,以便按相似特征把输入模式分组聚集。包括

高鸿业微观经济第五章 成本论补充习题

第五章 成本论 一、选择题 1.等成本线向右上平行移动表明( )。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 C.生产要素价格按相同比例上升了 D.以上任何一个都是 2.等成本曲线绕着它与纵轴(K)的交点逆时针旋转意味着( )。 A.生产要素K 的价格下降了 B.生产要素L 的价格上升了 C.生产要素L 的价格下降了 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 3.已知在等产量曲线的某一点上,以生产要素L 替代K 的边际替代率是2,这意味着( )。 A.L K MP MP /=2 B.K L MP MP /=2 C.2/ L K AP AP D.L K Q Q /=2 4.已知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既不相交也不相切,此时,要达到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出水平,应该( )。 A.增加投入 B.保持原投入不变 C.减少投入 D.A 与B 都可以 5.若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相交,这表明要生产等产量曲线所表示的产量水平( ) 。 A.还可以减少成本支出 B.不能再减少成本支出 C.应该再增加成本支出 D.上述都不正确

6.假设AB线代表的总成本为24元,则由等成本曲线AB可知生产要素X 和Y的价格分别为( )。 A.4元和3元 B.3元和4元 C.8元和6元 D.6元和8元 7.生产200单位产量的最低成本是( )。 A.24元 B.48元 C.12元 D.36元 8.生产200单位产量的最优生产要素组合是( )。 A.3单位x和4单位y B.4单位x和3单位y C.8单位X和6单位y D.6单位x和8单位y 9.等成本曲线从AB平行移至CD,表明总成本从24元增至( )。 A.32元 B.36元 C.48元 D.60元 10.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发生的( )。 A.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 B.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C.不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 D.上述都正确

初级会计学 第三章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科目是对(D)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经济业务 B.会计主体 C.会计对象 D.会计要素 2,总分类会计科目是根据(B)进行设置的。 A.企业管理的需要 B.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C.会计核算的需要 D.经济业务的种类不同3,会计账户是是根据(C)分别设置的。 A.会计对象 B.会计要素 C.会计科目 D.经济业务4,下列会计科目中,不属于资产类的是(C )。 A.应收账款 B.应收票据 C.应付职工薪酬 D.预付账款 5,下列会计科目中,属于损益类的是(D )。 A.生产成本 B.预收账款 C.制造费用 D.财务费用 6,会计科目与账户的本质区别在于( D )。 A.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 B.记录资产和权益的经济内容不同 C.记录资产和权益的方法不同 D.会计账户有结构,而会计科目无结构 7,在下列项目中,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的是( B )。

A.应收账款 B.预收账款 C.长期股权投资 D.实收资本 8,下列项目中,属于一级会计科目的是(B ) A.应交增值税 B.应付账款 C.房屋 D.专利权 9,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 B ) A.借方 B.贷方 C.借方和贷方 D.借方或贷方 10,下列各项中,用于反映企业的经济资源的账户是(A ) A.资产类账户 B.负债类账户 C.所有者权益类账户D.利润类账户 11,下列各项中,属于反映企业资本类的账户是(C ) A.银行存款 B.交易性金融资产 C.盈余公积 D.应收账款 12,收入类账户是用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C )的账户。 A.经营成果 B.留存收益 C.经济利益流入 D.利润形成 13,将会计账户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所依据的分类标志是( D ) A.结构 B.会计科目 C.流动性 D.详细程度 14,固定资产期末借方余额为200000元,累计折旧期末贷方余

操作系统第5章练习题

第5章设备管理 5.1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为什么要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缓冲? 答:①缓和CPU与I/O设备间速度不匹配的矛盾。 ②减少对CPU的中断频率,放宽对中断响应时间的限制。 ③提高CPU和I/O设备的并行性。 【例2】设备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设备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控制一个或多个I/O设备,以实现I/O设备和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交换。它是CPU和I/O设备之间的接口,它接收从CPU发出的命令,并控制I/O设备工作。 设备控制器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⑴接收和识别命令。接收从CPU发来的命令,并识别这些命令。 ⑵数据交换。指实现CPU与设备控制器之间、控制器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 ⑶地址识别。系统中每一个设备都有一个地址,设备控制器必须能够识别它所控制的每个设备的地址。 ⑷标识和报告设备的状态。控制器应记下设备的状态供CPU了解。 ⑸数据缓冲。由于I/O设备的速度较低而CPU和内存的速度较高,故在控制器中可以设置一缓冲。以缓和I/O设备和CPU、内存之间的速度矛盾。 ⑹差错控制。设备控制器还兼管对由I/O设备传来的数据进行差错检测。 【例3】什么是设备驱动程序?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答:设备驱动程序是I/O进程与设备控制器之间的通信程序。 设备驱动程序的主要功能如下: ①将接收到的抽象要求转换为具体要求。 ②检查用户I/O请求的合法性,了解I/O设备的状态,传递有关参数,设置设备的工作方式。 ③发出I/O命令,启动分配到的I/O设备,完成指定的I/O操作。 ④及时响应由控制器或通道发来的中断请求,并根据其中断类型(正常、异常结束的中断或其他类型中断)调用相应的中断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⑤对于设置有通道的计算机系统,驱动程序还应能够根据用户的I/O请求,自动地构成通道程序。 【例4】什么叫设备独立性?怎么实现设备独立性? 答:设备独立性的含义是:应用程序独立于具体使用的物理设备。为了实现设备的独立性,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逻辑设备名和物理设备名两个概念。在实现了设备独立性的系统中,I/O进程申请设备是以逻辑设备名申请的。 【例5】设备分配算法有哪些? 答:在设备管理中设备的分配算法比较简单,主要有两种算法: ①先来先服务算法。当有多个进程申请一个设备时,该算法根据进程申请设备的先后次序,将这些进程排列成一个设备请求队列,设备分配程序总是把设备首先分配给队首进程。

第7章补充习题

第7章 MCS-51的串行口 一、填空 1. MCS-51单片机的串行接口有种工作方式。其中方式为多机通信方式。 2. 串行口中断标志RI/TI由置位,清零。 3. MCS-51串行接口有4种工作方式,这可在初始化程序中用软件填写特殊 功能寄存器()加以选择. 4. 用串口扩并口时,串行接口工作方式应选为方式。 5. 串行通信按照数据传送方向可分为三种制式: 、 和 。 6. 波特率定义为 。串行通信对波特率的基本要求是互相通信 的甲乙双方必须具有的 波特率。 7. 多机通信时,主机向从机发送信息分地址帧和数据帧两类,以第9位可 编程TB8作区分标志。TB8=0,表示 ;TB8=1,表示 。 8. 当从机 时,只能接收主机发出的地址帧,对数据不予理睬。 9. 多机通信开始时,主机首先发送地址,各从机核对主机发送的地址与 本机地址是否相符,若相符,则置 。 二、判断 1. 要进行多机通信,MCS-51串行接口的工作方式应为方式1。() 2. MCS-51的串行接口是全双工的。() 3. MCS-51上电复位时,SBUF=00H。()。 三、简答 1. 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点? 2. 什么是串行异步通信,它有哪些作用?并简述串行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过程。 3. 简述MCS-51单片机多机通信的特点。 4. 若异步通信按方式2传送,每分钟传送3000个字符,其波特率是多少? 5. 什么是串行异步通信,它有哪些作用?并简述串行口接收和发送数据的过程。 6. 8051单片机四种工作方式的波特率应如何确定?

7. 某异步通信接口,其帧格式由1个起始位(0),7个数据位,1个偶校 验和1个停止位(1)组成。当该接口每分钟传送1800个字符时,试计算出传送波特率。 8. 串行口工作方式在方式1和方式3时,其波特率与fosc、定时器T1工作 模式2的初值及SNOD位的关系如何?设fosc=6MHz,现利用定时器T1模式2产生的波特率为110bps。试计算定时器初值。 9. 串行口接收/发送数据缓冲器都用SBUF,如果同时接受/发送数据时,是否会发生冲突?为什么? 10. 根据8031串行口工作方式1,编写一个A机和B机点对点的异步通信程序。 四、选择 1. 串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和特点有();并行通信的通信方式和特点有()。 A.各位同时传送; B。各位依次逐位传送; C。传送速度相对慢; D.传送速度相对快; E。便于长距离传送; F。不便于长距离传送; 2. 异步通信的通信方式和特点有() 同步通信的通信方式和特点有()。 A.依靠同步字符保持通信同步; B。依靠起始位、停止位保持通信同步; C.传送速度相对慢; D。传送速度相对快; E.对硬件要求较低; F。对硬件要求较高;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串行缓冲寄存器有两个; B。品德缓冲寄存器具有双缓冲结构; C.品德缓冲寄存器有两个寄存器名; D。串行寄存器只有一个单元地址; 4. 4种串行工作方式分别具有下列属性的有。 方式0:();方式1:();方式2:();方式3:(); A.异步通信方式; B.同步通信方式; C.帧格式8位; D.帧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第三章教育目的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要求,就是() A 教学目的 B 教育目的 C 培养目标 D 教学目标 2.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 教育目的 B 教育任务 C 教育规律 D 教育原则 3.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 A 控制作用 B 制约作用 C 促进作用 D 指导意义 4.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 A 主要方法 B 重要方法 C 唯一方法 D 特殊方法 5.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 A 教育方针 B 教育目的 C 教学目标 D 培养目标 6.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体现了() A 教育的性质 B 教育的任务 C 教育的内容 D 教育的规律 7.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 A 高水平的智力 B 实践能力 C 健康体魄 D 创新精神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 A 实践能力的培养 B 思维能力的培养 C 想象能力的培养 D 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填空题 1.狭义的教育目的是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____ 。 2.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____ ,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是教育活动的____ 3.培养目标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____ 。 4. ____ 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5.教育目的具有历史性、时代性、____ ,在阶级社会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6.教育目的是____ 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 7.马克思主义关于____ 是确定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8.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____ 相对而言的。 9.全面发展的人是____ 、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10. ____ 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11.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____ 的教育。 12.体育是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____ ,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13.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____ 的能力,培养他们高尚情操与文明素养的教育。 1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____ 的教育。 15.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____ ,是一种精神状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第七章练习题及答案

思考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是依据,()的有关数据计算的。 A.基本生产明细账 B.基本生产成本总账 C.基本生产成本二级账 D.都不是 2. 采用简化的分批法,在产品完工之前,产品成本明细帐 ( ) A. 不登记任何费用 B. 只登记直接费用和生产工时 C. 只登记原材料费用 D. 只登记间接费用,不登记直接费用 3. 在简化分批法下,累计间接费用分配率( ) A. 只是在各批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费用的依据 B. 只有在各批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费用的依据 C. 既是各批产品之间,也是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费用的依据 D 只是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间接费用的依据. 4. 如果是小批生产,批内产品一般都能同时完工,采用分批法在月末计算成本时,一般不存在( ) A. 各项间接费用的分配 B. 各项直接费用的分配 C.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D. 期间费用的分配 5. 简化的分批法之所以简化,是由于( ) A. 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B. 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C. 不分批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D. 采用累计的费用分配率分配各种费用 二、多项选择题 1.分批法的适用范围是 ( ) A. 小批生产 B. 新产品的试制 C. 产品经常变动的小规模制造厂 D. 单件生产 2. 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在批内产品跨月陆续完工的情况不多的情况下,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方法可以按 ( ) A. 计划单位成本计算 B. 定额单位成本计算 C. 近期同种产品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D. 实际单位成本计算 3. 在采用简化的分批法下( ) A. 只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B. 只对完工产品分配各项间接费用 C. 不分批计算在产品成本 D.不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费用 4. 在简化分批法下 ( ) A. 必须设立生产成本二级帐 B. 在生产成本明细帐中只登记直接费用

第三章-第四章补充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都是能量转化装置, 液压泵将驱动电动机的机械能转换成液压系统 中的油液的( ), 供系统使用,液压马达是把输来的油液的( )转换成机械能, 使工作部件克服负载而对外做功。 (压力能、压力能) 2.液压泵是依靠密封工作腔的( )变化进行工作的,其输出流量的大小也由其大 小决定。(容积) 3.液压泵的额定流量是指在额定( )和额定( )下由泵输出的流量。 (转速、 压力) 4. 单作用叶片泵和双作用叶片泵的流量都存在脉动,为了减小脉动量,单作用叶片泵 叶片数通常选用( ), 而双作用叶片泵叶片数通常选用( )。(奇数、偶数) 5.变量泵是指( )可以改变的液压泵,常见的变量泵有 ( )、 ( ), 其中( )是通过改变转子和定子的偏心距来实现变量, ( ) 是通过改变斜盘倾 角来实现变量。 (排量;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单作用叶片泵;轴向柱塞泵) 15.齿轮泵中每一对齿完成一次啮合过程就排一次油, 的变化率每一瞬时是不均匀的,因此,会产生流量( 16.单作用叶片泵转子每转一周,完成吸、排油各 ( 变它的( )可以改变其排量。 (偏心距) 17. 液压泵和液压马达轴端一般不得承受( 接安装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轴上。径向力 18.液压缸输入的是液体的流量和压力,输出的是( )和( )。力、直线速度 19.双活塞杆液压缸可以采用不同的安装方式, 采用杆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 的( )倍,采用缸定式时最大活动范围是有效行程的( )倍。 2、 3 20.要求单活塞杆液压缸在左右两个方向上的速度和推力都相等时,无杆腔面积 A 1 与 第三章-第四章 6.液压泵的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 (小;大) 7.外啮合齿轮泵位于轮齿逐渐脱开啮合的一侧是( 合的一侧是( ) 腔。 (吸油;压油) 8.为了消除齿轮泵的困油现象,通常在两侧盖板上开 变少时与( ) 腔相通,闭死容积由小变大时与 (卸荷槽;压油;吸油) 9.齿轮泵产生泄漏的间隙为( 间隙,其中( )泄漏占总泄漏 量的 10.双作用叶片泵的定子曲线由两段( 成,吸、压油窗口位于( )段。 );而液压马达实际流量比理论流量 ( )间隙和( ) 70%?80%。(端面、 )、两段( )。 )腔,位于轮齿逐渐进入啮 ) ,使闭死容积由大 )腔相通。 间隙,此外还存在( 径向;啮合;端面) )及四段( )组 (大半径圆弧 、小半径圆弧、 过渡曲线;过渡曲线) 11.齿轮泵的吸油口制造的比压油口大,是 为了减小( 12.双作用叶片泵一般为( )量泵;单作用叶片泵一般为 13.轴向柱塞泵主要有驱动轴、斜盘、柱塞、缸体和配油盘五大部分组成,改变( 可以改变泵的排量。 (斜盘的倾角) 14.对于液压泵来说, 实际流量总是 ( 其理论上所需要的扭矩。 (小于、大于) )。(径向不平衡 力) )量泵。 定、 变) ), )理论流量; 实际输入扭矩总是 实际在这一过程中, 压油腔容积 )。(脉动) )次,同一转速的情况下,改 ),因此不得将带轮、齿轮等传动零件直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七章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补充习题答案:第七章总复习补充习题第50、51页——1. 数与代数-整数、小数的认识(1)答案1:⑴ 百分十五三 ⑵2个一百万2个一百2个百分之一 ⑶2 5 4 3 ⑷60.803 ⑸60000506003 600 50 6003 ⑹7000700.07 ⑺﹢40℃ ﹣10℃ ⑻0.17 2:0.405____5个千分之一 50.03____5个十 12.85____5个百分之一 0.577____5个十分之一 105.3____5个一 『即:①-----⑤ ②----①③----④ 4-----③ ⑤-----②』 3:⑴ 读作:六十三万 63 ⑵ 读作:三十二万二千 32.2 ⑶ 读作:一百万三千零二十 100.302 ⑷读作:一亿四千九百六十万 1.496 4:⑴ 国家

面积/平方千米 面积/万平方千米 中国 9600000 960 俄罗斯 17075400 1708 美国 9372614 937 加拿大 9970610 997 ⑵ (2)17075400>9970610>9600000>9372614 补充习题第51、52页——整数、小数的认识(2)答案1、(1)1、5、25 1、2、3、4、6、8、12、24 15、30、45、60...... 13、26、39 (2)36、82、90、100

55、75、90、100 21、36、75、90 90、100 36、90 75、90 90 (3)2、5、31 6、21、51 5、21、31、51 2、6 (4)2 4 2、(1)21 (2)12、60 (3)61 3、8个:450、405、540、50 4、570、507、750、705 4、13=2+11 15=2+13 16=3+13=5+11 答案不,如:20=2+5+13 答案不,如:43=2+41=5+7+31 30=7+23=11+19=13+17 5、39=3×13

普通化学第三章补充习题及答案#精选.

第3章 水化学与水污染 重点内容概要 1. 溶液的通性 难挥发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ΔT bp = k bp m 凝固点下降——ΔT fp = k fp m 渗透压cRT =∏ 难挥发电解质溶液也具有蒸汽压下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等现象,由于电解这些稀溶液的依数性与浓度关系有一定偏差(引入i 值) 2. 酸碱的近代概念,酸碱的解离平衡和缓冲溶液的概念 (1)酸碱质子理论人为:凡能给出质子的物质都是酸;凡能与质子结合的物质都是碱。 酸碱共轭关系:共轭酸?质子+ 共轭碱 w b a K K K =? (2)一元酸碱的解离平衡 αα-= 12 c K a 2 α αc K a ≈很小时 c K a ≈ α c K H c a ?=+ )( α α-= 12 c K b 2 ααc K b ≈很小时 c K b ≈α c K OH c b ?=- )( 由于解离度与 c 成反比,与) (b a K 或成正比,所以c/Ka 越大,解离度越小。当 c/Ka>500时,可采用近似计算。 注意:上述计算公式只适用于水溶液中只有弱酸或弱碱的计算。若溶液中又添加了影响解离平衡的离子(如H + 、弱酸根离子则要考虑同离子效应,根据平衡具体分析计算。不要随便套公式。 (3)多元酸碱的解离平衡 分级解离 1a K 2a K + H 浓度近似按一级解离计算 注意:解离度和解离平衡常数都可以反应弱酸、碱的强弱, 但 a K b K 与浓度无关,α 与浓度有关。 (4)同离子效应与缓冲溶液 同离子效应——实质是平衡移动问题,导致弱酸、碱的解离度减低 缓冲溶液——由弱的共轭酸及其共轭碱或弱的共轭碱及其共轭酸组成;具有外加少量酸、碱或稀释时,pH 基本不变的性质。 缓冲溶液的pH 计算: 共轭碱) 共轭酸) ((lg eq eq a c c pK pH -= 共轭碱) 共轭酸) ((lg 00c c pK a -≈ 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c(共轭酸)=c(共轭碱),能力大。 c(共轭酸)、c(共轭碱)大时,能力大 c(共轭酸)大时对碱缓冲大,c(共轭碱)大时对酸缓冲大。 配一定pH 的缓冲溶液时,选择pH 接近pK a 的缓冲对。 (5)有关pH 值的计算 (见习题) 注意:计算溶液的pH 时,首先要分析溶液的组成,再考虑用哪个公式或直接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反应分析平衡时的浓度进行计算。根据平衡常数的大小判断平衡时离子浓度的大小,进而判断是否可以近似计算。 3.了解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及其移动 配离子的组成 配离子的解离平衡 解离平衡常数——不稳定常数(i K ) 配合平衡常数——稳定常数(f K ) f K = i K 1 注意:f K 可比较同类型配离子的稳定性。 4.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离子平衡 m n B A 难溶电解质 溶度积:m n eq n m eq s c B c c A c K }/)({}/)({θθ-+?= m n B A 难溶电解质 溶解度s (mol.dm -3) 注意:s 是溶解达到饱和即平衡时溶解难溶电解质 mol.dm -3; 离子浓度与s 的关系、s 与s K 关系都与电解质的类型有关

第四章 计算智能1 人工智能课程 北京大学

第四章计算智能(1) 教学内容:本章讨论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它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的区别。介绍人工神经网络的由来、特性、结构、模型和算法;神经网络的表示和推理。简要地介绍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模糊逻辑推理和模糊判决等。 教学重点:计算智能;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算法,以及表示和推理。 教学难点: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算法和推理;模糊数学的运算法则和模糊逻辑推理。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为主。适当提问,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教学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人工神经网络的结构、模型和算法,了解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了解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表示和推理,了解模糊数学的基本概念、运算法则、模糊逻辑推理和模糊判决等。 4.1概述 教学内容:本节介绍计算智能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其与传统人工智能的区别。贝兹德克提出的“ABC”,及它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计算智能的含义及其与传统的人工智能的区别。 教学难点:“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课堂教学。 教学要求:掌握计算智能的含义,了解计算智能与传统的人工智能有何区别。了解贝兹德克提出的“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信息科学与生命科学的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和相互促进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 计算智能涉及神经网络、模糊逻辑、进化计算和人工生命等领域,它的研究和发展正是反映了当代科学技术多学科交叉与集成的重要发展趋势。

把神经网络(NN)归类于人工智能(AI)可能不大合适,而归类于计算智能(CI)更能说明问题实质。进化计算、人工生命和模糊逻辑系统的某些课题,也都归类于计算智能。 计算智能取决于制造者(manufacturers)提供的数值数据,不依赖于知识;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应用知识精品(knowledge tidbits)。人工神经网络应当称为计算神经网络。 第一个对计算智能的定义是由贝兹德克(Bezdek)于1992年提出的。 尽管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界限并非十分明显,然而讨论它们的区别和关系是有益的。马克斯(Marks)在1993年提到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而贝兹德克则关心模式识别(PR与生物神经网络(BNN)、人工神经网络(ANN)和计算神经网络(CNN)的关系,以及模式识别与其它智能的关系。忽视ANN与CNN 的差别可能导致对模式识别中神经网络模型的混淆、误解、误表示和误用。 提问:计算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区别和关系如何。 贝兹德克对这些相关术语给予一定的符号和简要说明或定义。 他给出有趣的ABC: A-Artificial,表示人工的(非生物的),即人造的 B-Biological,表示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 C-Computational,表示数学+计算机 图4.1表示ABC及其与神经网络(NN)、模式识别(PR)和智能(I)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