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分析报告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分析报告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分析报告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作者:————————————————————————————————日期: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对人类文明形态和国际秩序造成深层次冲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是世界潮流,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今年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建设低碳城市”,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赴镇江市开展为期两天的低碳城市建设调研,听取了镇江市发改委的情况汇报,并研阅了工作台账。通过考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一、镇江市概况

镇江地处苏南,区位优势独特,西距南京50公里,东距上海200公里,处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市域面积384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12万。下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和京口、润州、丹徒、新区四个区。镇江历史悠久,具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镇江以“城市山林”、“真山真水”自然条件著称,山体、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5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河流60余条,总长700余公里,

湿地总面积约4.2万公顷。镇江自然资源禀赋丰富,为低碳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碳汇生态基础。镇江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称号。《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镇江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旅游文化名城。2011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46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25元。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

二、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2011年1月12日,镇江市第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提出:“统筹利用好有限资源,积极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打造城市新名片,塑造城市新形象”。该市发改委多次向省、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领导汇报,提出镇江的请求。2012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在多个城市中筛选出三个城市(苏州、淮安、镇江)上报国家。2012年4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孙翠华副司长来苏专程听取三市汇报。2012年5月、6月,该市主要领导专程赴京向国家发改委领导专题汇报,召开专家研讨会,研究镇江低碳经济发展思路、重点任务等。2012年8月18-19日,国家发改委调研组来镇江考察,对镇江的思路、做法给予

了肯定。主要做法如下:

(一)明确组织领导和发展目标

成立了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市主要领导为组长,市相关部门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负责贯彻国家、省有关方针政策,协调各领域低碳工作的开展,统筹解决在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对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和评估。同时,做好低碳发展规划和试点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组织编制完成了《镇江市“十二五”低碳城市发展规划》以及《镇江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初步实施方案》,明确了镇江低碳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原则、目标和任务,确定了重点工程,统筹推进低碳城市建设各项工作。

(二)高度重视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

近年来,先后出台了《镇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意见》、《镇江市实施转型升级工程的意见》、《镇江现代化服务业两年(2011-2012)跨越发展指导意见》、《镇江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办法》、《关于加强节能评估审查从源头上强化能耗控制的通知》、《关于推进我市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从多方面、多层次为有效推进低碳城市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同时,认真贯彻落实省和国家相关政策。2011年起,所有投资项目,都必须开展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在全省率先推行了投资项目节能竣工验收制度,对未组织节能竣工验收或未

通过节能竣工验收的项目,实行不接电、不供水的硬性措施。

(三)构建低碳型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推动新兴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航空制造、海洋工程、电子信息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2011年实现销售1636亿元,同比增长54.5%。销售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比重达到32.8%。二是加快发展服务业。高端商贸、现代物流业、软件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速。2011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约950亿元,同比增长12.6%,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1.2%,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三是低碳生态农业发展较快。建成25家省、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7个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完成83个发酵床养殖技术推广工程,建成41家低碳生态养殖示范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97%,秸秆综合利用率95%以上。

(四)大力推进节能减排

“十一五”期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5%,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25个百分点。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期间,共关停小化工企业175家、关停小砖瓦窑210座。2011年,淘汰落后水泥产能65万吨,关停33家高能耗、高排放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该市以及下辖丹阳市都是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城市,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9家园区、企业是江苏省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试点企业。该市共有省、市级循环经济试点企业34家。近年来,该市积极申报创

建国家再制造试点、国家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国家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及省级“城市矿产”试点示范基地、企业,省级餐厨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等,工作成效明显。

(五)加快山水花园城市建设

近年来,该市全面实施了青山绿水、蓝天行动、生态修复、绿化造林、城乡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综合整治等一系列工程。集中整治了主城区内11座山体和3条通江河道,建设景观型、休憩型“步行绿道”近100公里,复垦整理土地近5.5万亩。2011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42.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6.5平方米,居全省前列。淘汰燃煤锅炉、茶水炉600多台。完成加油站、油库和油罐车的油气回收改造。全面开展村庄环境整治,目前已完成973个。建成城市绿化工程项目140项。全面推进智能公交系统建设,以智能公交项目为引领,推动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同进推进交通工具低碳化。目前全市CNG出租汽车占比已达96.2%。

(六)加强建设低碳城市宣传

该市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宣传普及低碳知识,使低碳理念逐步融入广大市民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逐步实现全民参与。

三、几点启示

(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组织保障体系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以****为组长、****为第一副组长的市低碳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市财政每年要安排****万元作为市低碳城市建设专项资金,主要用于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传统产业(行业)低碳化改造补助;低碳县(市、区)、低碳乡镇(街道)、低碳社区(小区)、低碳工业园区、低碳企业、低碳学校(医院)等工作突出奖励;低碳发展体制机制研究;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宣传等。三是强化规划引导。深入实施《**市发展低碳经济及应对气候变化“十二五”规划》、《**市循环经济“12555”行动计划》、《**市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科学开展低碳城市建设工作。四是强化政策支持。要制订出台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低碳城市的决定》,全面提出低碳城市建设任务。同时要制订出台“关于大力培育低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加强建筑节能、发展绿色交通、推进技术减碳、提升碳汇能力、倡导低碳生活,大力推进‘七大城市’(低碳活力城市、低碳能源城市、低碳建筑城市、低碳交通城市、低碳创新城市、低碳宜居城市、低碳健康城市)建设等七个具体实施意见”。深入实施《**市关于推进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政策意见》及以金融、商贸、物流、旅游、房地产等为配套的“1+19”服务业发展政策。

(二)要进一步明确建设目标与任务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低碳理念为先导,以科技创新

为支撑,以制度完善为保障,探索一条以低碳产业为主导、以低碳金融为特色、以低碳生活为基础、以低碳社会为根本的特色低碳发展道路。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争取实现20%;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全市森林蓄积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62%,森林年固碳能力200万吨。2019年,力争实现**达到二氧化碳排放的稳定峰值,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不超过5400万吨。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至0.46吨标煤/万元以下,单位能源二氧化碳强度下降至1.72吨二氧化碳/吨标煤以下;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55%左右。主要任务:一是培育低碳产业,建设低碳活力城市。重点是:建设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全面推行“节约集约生产”;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落后用能设备;建立企业碳排放约束机制。二是优化能源结构,建设低碳能源城市。重点是: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提高天然气利用比重;优化发展电力工业;加快发展热电联产;加强节能技术开发应用。三是强化建筑节能,建设低碳建筑城市。重点是:继续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加快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加强民用建筑用能管理;大力推动绿色建筑发展。四是发展绿色交通,建设低碳交通城市。重点是: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实现绿色出行;推进交通管理智能化,提高道路畅通率;严格执行机动车低排放标准;积极推

进交通运输节能;构建城市慢行系统,鼓励低碳出行。五是推进技术减碳,建设低碳创新城市。重点是:推进低碳金融创新;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鼓励低碳技术研究开发;加快低碳技术推广应用;培育发展低碳技术中介服务。六是提升碳汇能力,建设低碳宜居城市。重点是:推进森林碳汇能力建设;推进绿化碳汇能力建设;推进海洋生物碳汇能力建设;推进湿地碳汇能力建设。七是倡导低碳生活,建设低碳健康城市。重点是:强化低碳生活理念;倡导低碳生活方式;开展低碳创建活动。

(三)要进一步落实试点建设责任制

要制订出台《**市低碳城市试点主要发展指标》和《**市低碳试点实施方案重点行动目标责任制》,按照各地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分别落实到相关单位;要出台《各县(市、区)低碳城市试点工作责任考评办法》,确保各分解任务落到实处。一要强化属地责任。各县(市、区)政府、功能区管委会是这次低碳城市建设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实行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要把低碳城市建设工作作为各地年终考绩排名的重要内容。二要落实部门责任。把市环保局、经信委等38个部门作为目标任务牵头责任单位,要求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通力协作,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三要落实企业责任。企业是低碳城市建设的主体,要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改造力度,加速淘汰落后设备、落后工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加大行业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总体规划方案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方案 (第三稿)

目录 第1部分总论 (4) 1.1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概况和现状分析 (4) 1.1.1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发展概况 (4) 1.1.2 社会现状 (5) 1.1.3 经济现状 (6) 1.1.4 资源环境现状 (6) 1.2 资兴市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7) 1.2.1 园区环境影响回顾性分析 (7) 1.2.2 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8) 1.2.3低碳产业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分析 (9) 1.2.4 生态工业园区建设的制约因素分析 (10) 1.3低碳产业园区建设总体设计 (10) 1.3.1 指导思想 (10) 1.3.2 规划原则 (11) 1.3.3 产业园区布局 (12) 1.3.4 规划范围 (12) 1.3.5 规划期限 (12) 1.3.6 规划依据 (13) 1.3.7 规划目标与指标 (13) 第2部分资兴市低碳产业园规划 (16) 2.1低碳生产功能区规划 (16) 2.1.1 低碳生产功能区规划思路 (16) 2.1.2 江北工业园低碳转型规划 (16) 2.1.3 罗围工业园区低碳转型规划 (25) 2.1.4资兴市补偿贸易加工区低碳转型规划 (28) 2.2低碳孵化区规划 (30) 2.2.1规划思路 (30) 2.2.2低碳产业孵化区规划设计 (30) 2.3低碳旅游区规划 (34) 2.3.1规划思路 (34) 2.3.2东江湖低碳生态旅游区规划 (34)

2.3.3程江口低碳旅游规划 (36) 2.3.4 基础与服务设施项目规划 (37) 2.4低碳产业园绿色物流规划 (39) 2.4.1 低碳产业园物流发展战略 (39) 2.4.2低碳产业园物流发展模式 (39) 2.5低碳产业园区低碳金融规划 (40) 2.5.1积极参与碳排放交易市场 (41) 2.5.2 充分利用碳交易和碳信用,为低碳产业园建设解决融资问题 (41) 第3部分保障措施 (43) 3.1政策保障 (43) 3.2 组织保障 (44) 3.3法律保障 (45) 3.4经济保障 (46) 3.5科技保障 (46) 3.6社会保障 (47)

2019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2019年低碳城市建设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1.碳排放下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同比下降3.7%以上,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上升率控制在6%以内。 2.非化石能源占比。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左右。 3.节能降耗。单位GDP能耗下降3.5%,完成省下达的节能降耗约束性指标。 4.主要污染物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4项污染物排放削减率达到0.1%以上,超额完成省下达的目标任务。 5.新兴产业发展水平。新兴产业销售占规模工业销售比重达到46%以上。 6.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6%。 7.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23.5%。 8.绿化水平。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36.5%。 9.空气质量。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天数比例达到66%,PM2.5浓度下降率达到3%以上。 10.水环境质量。地表水断面水质好于Ⅲ类的比例达到70%以上。 11.绿色建筑。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 二、主要工作 1.实施优化空间布局行动 一是贯彻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优化城镇布局结构;编制《中心城区多规合一规划》,推进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多规合一”;推进国家高新区建设,建成“科技创新一条街”;建设生态工业园区,高新区获得省级生态工业园命名,经济技术开发区、丹徒经济开发区通过省级生态工业园技术考核;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按照“三基地、三中心”的定位,推进中瑞生态产业园建设;严格按照《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规划导则》、《市低碳高校园区建设实施细则》要求,加快推进低碳高校园区建设;推进官塘APEC低碳示范城镇建设,达成中欧友好城市结对并推进项目合作。二是推进产业集中集聚集约发展。推进20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聚区建设,应税销售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应税营业收入增长15%,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推进30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值增长12%,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句容创建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狠抓“三集”园区配套和主导产业发展,抓成15个总投资30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和20个总投资20亿元以上现代服务业项目,产业集中度达60%以上。 2.实施发展低碳产业行动 一是大力发展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航空航天、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六大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销售同比增长15%以上。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20亿元,启动西津渡5A级景区创建,建成30个省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现代物流业完成增加值238亿元,增长12%;文化产业新增投资100亿元,实现营业收入550亿元,实现增加值180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3%。三是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改造。深入开展信息化和工业化“两化融合”示范试点,力争工业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设计、生产、管理的比例达到90%,应用电子商务的企业比例达到60%;组织实施燃煤锅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等节能改造工程30个以上,实现节能量10万吨标准煤以上;完成市区、丹阳市、句容市、扬中市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覆盖城市建成区面积80%以上。四是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淘汰38家企业落后产能,启动新一轮化工企业专项整治,关闭化工企业26家以上;开展铅蓄电池、电镀企业整治工作,对市内6家蓄电池企业集中整治,推进电镀集中区建设。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分析报告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作者:————————————————————————————————日期:

关于江苏省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考察报告 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环境与发展挑战,对人类文明形态和国际秩序造成深层次冲击。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态危机,是全人类共同的责任、共同的使命。建设低碳城市、倡导低碳绿色循环发展是世界潮流,是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载体,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今年市十一次党代会和市人大十二届一次会议提出“建设低碳城市”,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赴镇江市开展为期两天的低碳城市建设调研,听取了镇江市发改委的情况汇报,并研阅了工作台账。通过考察,给我们带来了启示。 一、镇江市概况 镇江地处苏南,区位优势独特,西距南京50公里,东距上海200公里,处于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交汇点。市域面积3843平方公里,常驻人口312万。下辖丹阳、句容、扬中三个县级市和京口、润州、丹徒、新区四个区。镇江历史悠久,具有三千多年的建城史。镇江以“城市山林”、“真山真水”自然条件著称,山体、森林、湿地资源丰富,水域面积526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13.7%,河流60余条,总长700余公里,

湿地总面积约4.2万公顷。镇江自然资源禀赋丰富,为低碳城市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碳汇生态基础。镇江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等称号。《国家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镇江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是先进制造业基地、区域物流中心和旅游文化名城。2011年,该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1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469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1.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637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2825元。进出口总额1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亿美元。 二、镇江市低碳城市建设的主要做法 2011年1月12日,镇江市第六届人大五次会议明确提出:“统筹利用好有限资源,积极申报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打造城市新名片,塑造城市新形象”。该市发改委多次向省、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领导汇报,提出镇江的请求。2012年3月,江苏省发改委在多个城市中筛选出三个城市(苏州、淮安、镇江)上报国家。2012年4月,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孙翠华副司长来苏专程听取三市汇报。2012年5月、6月,该市主要领导专程赴京向国家发改委领导专题汇报,召开专家研讨会,研究镇江低碳经济发展思路、重点任务等。2012年8月18-19日,国家发改委调研组来镇江考察,对镇江的思路、做法给予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合集(一)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合集(一) 人类社会自从有了城市,城市就承载了人类大多数梦想与灾难。城市形态的出现第一次把人类分散居住的状态集中到城市里,同时,城市也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家园,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从约旦河边最早的城市--耶利哥城,到现在正在建设的阿布扎比“零排放”生态城,时间跨度超过一万年。

目录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一日本北九州.pdf1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二阿拉伯马斯达尔.pdf2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二阿拉伯马斯达尔1.pdf3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pdf4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弗赖堡.pdf5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三弗赖堡1.pdf6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pdf7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1.pdf8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四马尔默2.pdf9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pdf10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1.pdf11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2.pdf12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五英国生态城镇3.pdf13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pdf14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1.pdf15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2.pdf16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3.pdf17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六法国生态城镇4.pdf18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pdf19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1.pdf20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七巴西库里蒂巴2.pdf21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八芝加哥中心区脱碳.pdf22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九美国吉奥斯零耗能地.pdf23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pdf24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1.pdf25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瑞典哈马碧生态城建设2.pdf26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一布里斯班CitySmart项目的措施.pdf27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一布里斯班CitySmart项目的措施1.pdf28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二日本横滨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pdf29 低碳生态城市案例介绍十二日本横滨的气候变化行动计划1.pdf30

居民低碳消费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镇江市为例

Modern Management 现代管理, 2020, 10(3), 368-377 Published Online June 2020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869275.html,/journal/mm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2116869275.html,/10.12677/mm.2020.103045 Research on Resident’s Low-Carbon Consumption Choice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Take Zhenjiang as an Example Jing Zhou, Feng Li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angsu University, Zhenjiang Jiangsu Received: May 13th, 2020; accepted: May 27th, 2020; published: Jun. 3rd, 2020 Abstract As one of China’s low-carbon pilot cities, Zhenjiang City’s exploration of its residents’ low-carbon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ities.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literature, this paper selects six factors as demographic factors, individual psychological variables, knowledge related to low-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product factors, and external situation fac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the above six factors on residents’ low-carbon pur-chasing behavior, low-carbon usage behavior and waste disposal behavior is conducted, and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knowledge that affects residents’ low-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 the most is low-carbon consumption behavior-related knowledge. There is a certain impact. Keywords Low-Carbon Consumption, Correlation, Zhenjiang City 居民低碳消费选择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以镇江市为例 周静,李凤 江苏大学,财经学院,江苏镇江 收稿日期:2020年5月13日;录用日期:2020年5月27日;发布日期:2020年6月3日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发表时间:2019-10-10T13:21:14.83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13期作者:符康 [导读] 本文对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 符康 汇聚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河南安阳 456550 摘要:本文对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首先简要概述了加强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必要性,其次详细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接着笔者在结合自身多年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旨在更深层次的了解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情况,从而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希望本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的专业学者提供参考与借鉴,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批评指正。 关键词: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管理策略 1低碳建筑的内涵 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是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暖的又一个重要时刻,对中国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契机,是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最佳战略机遇期。建筑行业为了响应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号召,开始了低碳建筑的研究。低碳建筑主要所提倡的是一种建筑理念,而不是简单的屋顶花园和立体绿化。所谓低碳建筑,指的是在建设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使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 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蒸蒸日。对于城市发展而言,首先要具备一套完善的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战略,注重能源的充分利用,强化城市公共管理,全面配合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 2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一是坚持项目带动、责任落实,应该全面谋划一批示范性强、带动面广、关联度高的低碳项目,各个部门要明确工作目标和责任,重点发挥低碳环保项目的载体和示范作业;二是坚持区域统筹、特色示范,应在发展过程中紧密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强化互补互促互联,在整体目标统一的前提下推行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侧重的特色示范;三是坚持理念创新、技术引领,通过推广应用低碳技术来逐步提升碳生产力,还要将低碳环保城市发展理念与社会价值观念创新紧密结合;四是坚持资源整合、全民参与,要凝聚低碳城市建设合力,加强政府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引领作用;五是坚持科学谋划、重点突出,围绕转变发展方式的长期目标,重点解决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切实提高低碳环保的发展能力。 3当前我国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发展排放增加,产业结构不合理。许多城市内产业的发展虽然赢得了经济总量的上涨,但也造成了较高的碳排放量和长期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例如许多城市内的房地产开发市场的竞争存在盲目比价格、争市场等不良行业潜规,使得建筑业的绿色环保难以完全达标,并且重工业所占的比例远大于轻工业,多数高耗能产业以煤、火电等传统能源为支撑,使得节能减排工作更加艰巨。此外,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发展模式基本趋同,目前的低碳城市建设多半是通过发展新能源产业,尤其是光伏产业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但雷同的低碳城市发展定位会缺乏中央政府的引导与统筹规划,进而引发重复建设与恶性竞争,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与资金成本的损耗。 3.2低碳环保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的协调性不高。许多城市内的生态城现阶段是国内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焦点,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上缺乏科学精准的评价标准,许多地方政府只是过度着眼于新城区、新兴产业的建设,完全忽视了对传统工业的节能降耗问题,更甚至引入了新能源产业中的高污染、高能耗的生产环节,实际上是增加了碳排放。另外,城市规划与建筑不符合低碳城市理念,尤其是近几年各个城市的新区、大学园区、政务新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在大规模的建设高楼大厦,但模式缺乏创新性,与“低碳环保”理念背道而驰,而且许多从事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管理的人员自身并不具备丰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经验。 4促进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的有效对策 4.1推行特色试点工程,发展公共交通 各个城市应该积极争取国家低碳示范试点和各类国家级的低碳试点项目,扎實推进低碳城市发展的重点示范工程,可以采用地方申报、全市统筹的办法,明确试点方向,也可以健全各级财政投入机制,定期举办低碳环保试点交流研讨会,并建立低碳环保试点专项基金。此外,应尽快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城市交通体系,提高交通运输的能源效率,可以大力推进地铁、城际铁路等轨道交通发展,结合社区支路、景观支路、游步道等,加快建设城市绿道,同时推进智能化交通设施建设,鼓励购买小排量的环保节能型汽车等。 4.2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建设低碳产业集聚区 一是增加天然气对煤炭和石油的替代,逐步提高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大力发展水源热泵和地源热泵在城市中的比重,还要加强农村沼气池建设,积极推广秸秆气化燃料和固化成型燃料;二是坚决淘汰高碳产业的落后产能,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积极推广分布式能源利用系统,还要推进各个城市利用空气源空调技术;三是构建废旧汽车、废旧家电、废旧机电和垃圾回收四大静脉产业链,建立一批低碳产业载体平台。 4.3构建低碳生活载体,优化城市功能结构 首先,社区规划布局要注重住宅和交通的生态设计,积极提倡低碳环保物业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置工作,强调从科普宣传入手,以家庭为载体,构建低碳展示宣传体系,形成低碳社区建设氛围;其次,组织编写低碳生活家庭行为手册,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以新城建设引领城市有机更新,构筑以市区为中心、中心镇为节点等互通为骨架的市域网络化大都市;再者,新建建筑在设计、施工、监督到验收等环节都要实行低碳监管制度,加快规划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还要全面推进系统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4.4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应用,推进森林城市建设 一方面,鼓励企业加强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逐步推进低碳技术的标准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加强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领域的合作与贸易,还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中,促进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严格控制生态带内的建设开发内容与强度,完善环保基础设施,控制二氧化碳和污染物排放,还要完善城镇污水处理厂和管网布局,同时加强森林固碳能力的计量与监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 为指导园区编制实施方案,特制订本指南。 (一)坚持以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探索园区低碳发展模式、提升碳生产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结合园区产业特色和当地基础条件,明确创建国家低碳工业园区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编制可行性、可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确保低碳工业园区试点工作顺利推进,探索形成一批园区低碳发展模式。 (二)试点期限为2014-2016年,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实施方案编制以2012年为基准年。 二、基本原则 编制实施方案,应落实国家和园区所属地区低碳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园区现状和目标,坚持以下编制原则:一是突出重点。方案的编制应突出重点,以提高碳生产力为核心,以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为支撑,以提高碳管理能力为着力点,以政策综合集成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提出的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应基于园区自身现状,有所侧重。 二是突出创新。园区应充分发挥先行先试的作用,积极

在政策措施、管理措施、技术措施等方面提出创新做法。鼓励园区以实现低碳发展为目标,突破限制,体现各相关方的努力,形成低碳工业园区创建的合力。 三是突出特色。结合园区各自的地域特色、产业特色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编制具有针对性、特色鲜明的实施方案。方案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应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四是突出落实。实施方案的编制应紧密结合园区的发展现状,提出的目标和措施要具有现实可操作性,避免盲目追求形式;提出的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应有明确的时间安排和效果预期。 三、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 试点实施方案框架一般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园区总体情况 1.园区基本情况 (1)园区概况:园区性质、行政区划、地理特点、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占地规模、空间布局、园区集约程度及规模效益,以及相比国内、国际同类园区的比较优势介绍等(附园区区位图和园区空间布局图)。 (2)经济发展和产业基础情况:近三年(2010-2012)园区经济发展情况(总产值、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等)、主导产业及骨干企业情况、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低碳环保城市建设及管理策略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促使工业经济、人们生产生活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与进步,进而致使环境污染现象相对严重,环保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的现实性问题。新时期,社会的发展,应处理好经济、人与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强调三者的有效协调,切记不可为了发展经济而忽视了环境保护,得不偿失。为了更为深度的了解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情况,必须对其进行深度的探究,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提供条件。 一、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近几年,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提升,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在不断增加,汽车尾气排放量在不断上升,尾气中含有大量CO2、甲烷、氧化亚氮等,这些气体会加剧温室效应的发生,全球变暖现象逐渐严重。大气污染现象越发严重,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各个国家都纷纷投入到环保工作中来,为缓解当前环境恶化的现状,必须加强低碳环保城市的有效建设,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私家车的出行量,我国就私家车出行限制方面实施单双号限行的政策,对城市的环境能具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必须从源头着手,是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有效途径。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其主要的关注点在于“低碳”,旨在减少“碳”的含量,如CO2、N2O、CH4、CFCS、PFS 等[1]。这些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导致现阶段温室效应严重的主要原因。面对以上问题,必须对温室气体的排放予以管制,强调对温室气

体的合理化规范,提倡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原则,旨在降低“碳”的排放量,同时,还应加强对新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运用可替代型能源来代替高碳能源,可大大降低碳的消耗,进而达到低碳环保的目的。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其主要包含两个重要内容,一个是降低碳的排放量,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主张节能减排、节能降耗;一个是强化对环境的保护,优化经济产业结构,注重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友好协调。 二、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有效策略 在21世纪,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成为时下的重要目标,旨在提倡节能减排,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碳”的排放量,以达到低碳的目的。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是形势所迫,当前中国的大气污染在众多国家中屈指可数,且近几年过于重视发展经济,忽视对环保问题、能源利用问题等的关注,导致大气污染现象相对突出,为构建新型的低碳环保城市,加强城市的规范性建设成为当前的首要工作。 1.做到低碳理念的及时更新 低碳环保城市的构建是时代发展的主题,各个国家都纷纷予以践行,若想达到低碳环保城市建设的目的,必须对低碳的理念予以及时的更新,将低碳的实施落实到每个公民身上,以更好的应对全球变暖现象。因此,国家环保部门应强化生态环境建设,注重对气候变化的实时监测,维持与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的矛盾关系,注重对低碳环保城市相关定义、概念的宣传,让公民从心底重视环保问题。

镇江环境状况公报(2016)

镇江市环境状况公报(201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江苏省环境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现发布《镇江市2016年环境状况公报》。 镇江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刘正泰 2017年5月31日 2016年,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生态环保职责,以推动绿色转型、深化污染治理、改善环境质量、严格环境监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市政府颁布实施《镇江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明确“十三五”时期全市环境保护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及重点工程;制定实施年度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工作计划,完成G20峰会期间空气质量保障任务。环境质量明显提升,环境信访明显下降,顺利实现“十三五”良好开局。 一、环境质量 (一)空气环境 2016年,镇江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空气质量达标率较2015年上升11.4个百分点,空气中主要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或保持稳定,其中PM2.5年均浓度较2015年下降15.3%、较2013年下降30.6%,达到国家提出的“在2013年基

础上下降13%,同时比2015年下降3%”的目标要求。受颗粒物、臭氧和二氧化氮影响,7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二级标准要求。 1、城市空气 市区环境空气中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浓度分别为50微克/立方米、80微克/立方米、24微克/立方米和38微克/立方米;一氧化碳和臭氧(最大8小时)按年评价规定计算,浓度分别为0.878毫克/立方米和96微克/立方米。与2015年相比,PM2.5、PM10、臭氧(最大8小时)和二氧化氮浓度分别下降15.3%、2.4%、8.6%和9.5%,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浓度保持稳定。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行年评价,7个辖市区环境空气质量均未达标,超标污染物为PM2.5、PM10、臭氧。其中,7个辖市区PM2.5均超标;除丹阳以外,各辖市区PM10均超标。 按日评价,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6.4%,较2015年上升4.2个百分点,7个辖市区达标率范围为67.6%~80.9%。 2016年,市区共发生6次重污染天气过程,共发布预警快报5期,预警短信六十余条。 2、酸雨 全市酸雨平均发生率为5.9%,降水年均pH值为6.09。镇江市区、丹阳市、扬中市酸雨发生率分别为2.7%、10%、15%,句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作者简介:张敏(1976-),女,安徽亳州人,工程师,从事能源管理工作。 收稿日期:2012-09-10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张 敏 (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合肥卷烟厂设备科,安徽合肥230081) 摘要:城市是人类物质投资和智力创新的中心。把发展低碳经济贯穿于生态城市建设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城市发展 的主流方向。除发达国家以外,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中最有能力开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域之一,必须以节能减排来减少城市碳源、增加有效的城市碳汇和发展低碳经济做为发展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将是引领未来城市发展的新趋势。该文通过对中国低碳生态城市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的剖析,继而提出引导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健康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经济;城市建设中图分类号 F3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7-7731(2012)23-122-03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范围内经济水平的增长、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高能耗生活方式的不断蔓延,使得大气层中的CO 2以及各种有害气体的浓度不断升高,并带来了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全球气候的变暖及相应恶劣天气的增多,在对各国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发生 特大洪水,受灾面积2000万hm 2 ,直接经济损失达1600多 亿元。2004年12月26日, 印度洋发生的地震及海啸,对其中影响最大的印尼造成遇难人数超过10万人,流离失所的灾民更高达百万之巨。2008年初的我国南方的特大雪灾和2011年底到2012年初的云南省的持续干旱造成的损失更是无法估量。由于CO 2的过度排放导致的气候变暖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因此,如何有效限制和降低CO 2的排放,并且增加对CO 2的吸收,控制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7]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人口最多的国家,并且已成为世界上较大的碳排放国,在2009年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 的 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45%[3] 。这是中国作 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对全人类社会的承诺, 也是对我国如何合理的、有效的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提升竞争力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给我国的城市规划建设、城乡协调发展等提出了迫切的要求。城市既是碳排放的主体,也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载体 [7] 。如今我国城市化进程越来越快, 其聚集了全国经济总量的90%以上和全国人口的50%左右。所以,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是我们无法规避的现实选择 [7] 。 1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 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城市发展的根本特征是城市的 发展对能源的消耗和资源的占用越来越多,同时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目前在国内很少提及“低碳生态城市”这一概念,更多的是对低碳城市、园林城市、生态城市的研究。2009年,仇保兴博士在“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上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理念有机地结合起来,提出了“低碳生态城市”。低碳生态城市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初级阶段, 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础阶段,主要是以“减少碳源,增加碳汇”为主要出发点的生态城市类型 [4] 。低碳生态城市同时体现了低碳城 市的低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高效益、高效能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活宜居型、运行安全型及经济发展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是低碳理念在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运用。可以这样理解:将低碳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形成“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 [2] 。 2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 2.1 现阶段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的总体概况 根据中 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一项统计表明,截至2011年2月,中国287个地级以上城市中提出“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230个,提出“低碳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有133个,所占比重分别为为80.1%和46.3%;尤其是2003年以后,提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目标的城市数量增长较快(如图1) [3] 。中国低碳生态城市还处在起步摸索阶段,还需 要更多的人继续加以深化研究 。 图1 1996-2011年全国累计提出建设低碳生态城市数量 221安徽农学通报, Anhui Agri.Sci.Bull.2012,18(23)

PPP项目成功案例分享-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区

PPP项目成功案例择抄 国家低碳工业园区典型案例-苏州工业园区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位于历史名城苏州古城区的东面,地处中国沿海经济开放区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带的交汇处,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重要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于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行政区划面积27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80.78万。目前园区基本形成以电子信息和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产业,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和云计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2+3”产业发展格局,且呈现主导产业高新化、服务产业现代化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良好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加速发展,促进了低碳经济与新兴产业的融合发展。 苏州工业园区参与试点以来,经济发展保持了较高的增速。2012年~2016年,园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7%,对苏州市GDP的年均贡献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园区能源消耗总量虽然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但碳排放总量的增长率却逐年下降。 二、园区低碳发展的战略与举措 苏州工业园区在低碳试点创建过程中,在产业低碳化、能源管理低碳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1、产业低碳化是园区低碳转型的主要抓手。园区以产业低碳化作为低碳建设的重点,通过不断提升转型升级的力度,加快工业企业低

碳转型。试点以来,累计关停41家不符合产业规划及高能耗的项目,为园区腾出用能空间,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持续推动商贸、服贸、旅游和文化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深入实施生物医药、纳米技术 应用和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发展计划,2016年共实现新兴产业产值238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0.2%。加快高端制造业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园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推动制造业的高端 发展。推动企业向国际同行业标杆看齐,实施低碳技术改造,全面提 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和环保的水平。实施工业减碳降耗行动,2016年,完成了园区制造业企业能效水平评估工作,包括对企业、行业和园区三个层面能效水平的综合性评估分析报告;新推动8家、累 计推动124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完成19家“万家企业”的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新增2家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审计及35家企业节能低碳化改造项目申报;首次推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制度,完成 首批12家企业培训及报告填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考核工作,制订相应的考核管理办法和相应的评分标准并完成全部重点用能企业 的考核。此外,两年累计新增200家企业接入能源需求侧管理平台, 电力需求侧管理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苏州独墅湖创新区月亮湾集中供热供冷中心项目定位绿色二星建筑,因地制宜融合围护结构保温隔热体系、雨水利用、分布式热电冷 联供、室内二氧化碳监测系统等绿色生态技术为一体。 2、能源管理低碳化是园区低碳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园区确定了 53家重点单位为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工作对象和主体,并组织对来自玻璃、

智慧、低碳城市建设原则(通用版)

项目投资条件及原则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原则) CSST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是指:在一定规模的区域内,运用先进的城市发展理念对城市进行合理规划设计,全面采用以物联网、云计算、低碳环保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解决各种城市弊病、优化城市环境,利用集成技术打破行业孤岛,实现城市资源的共享与调度,并大力发展智慧低碳产业,向市民提供充分的就业岗位和均等的社会服务,成为促进城镇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示范性区域。 CSST作为“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综合运营商,提供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的总体概念性规划、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智慧低碳系统解决方案,并由CSST及其旗下企业承担示范区的土地一级开发、规划设计和工程总包等总体建设和后续产业园区招商引资与企业孵化、园区运营管理等可持续运营。政府方委托CSST对示范区的土地进行一级开发并确认CSST作为项目的工程总承包商对示范区进行全面建设和开发。一、基本原则 (一)示范区选址 ● 距离省会城市或中心城市车程1小时范围内,或具有鲜明的国家级特色地域(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等);非省会城市周边20-30公里范围内亦可。 ● 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城市为佳(第一批90个,预计到今年年底总共批复可达200个)。

(二)项目区域: 智慧低碳产城融合示范区项目建设面积为3-15平方公里不等;备选项目区域应该有相当面积的水面、山脉,且风景优美。根据示范区区域大小,暂分类如下: ● 3-5平方公里:土地用途应基本为商业及住宅用地; ● 5-10平方公里:此面积范围最宜进行示范区项目建设,建设内容含产业园、商业、住宅、观光等; ● 10-15平方公里:有山、有水,建设内容含产业园、商业、住宅、农业观光、休闲旅游等。 (三)项目土地获取 ● 土地取得方式需合法:工业,商业和住宅等经营性用地的,通过招、拍、挂出让方式获得;属于非经营性用地的,通过采用协议或划拨方式获得土地使用权。 ● 土地用途搭配合理,通过顶层规划设计合理配置商服/居住/科研/工业用地/配套用地。 ● 每年取得的土地面积应当明确且能保证项目如期建设。 ● 土地价格基本原则:土地获得总价不超过CSST在项目地块内进行土地一级开发的投资本金和回报总额。 备注:中国安防技术有限公司(China Security & Surveillance Technology, Inc.英文简称:CSST)

基于旅行低碳化的镇江市旅游出行交通工具选择调查论文

基于旅行低碳化的镇江市旅游出行交通工具选择调查 及对策建议 设计者:管理学院物流管理1101 刘欣王晨岚宋磊玲刘欢欢 摘要:在2009年5月的世界经济论坛“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的报告中,“低碳旅游”的概念第一次被明确提出,与此同时,该报告显示旅游业(包括与旅游业相关的运输业)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5%,其中运输业占2%,纯旅游业占3%。[1]因此,要实现“低碳旅游”的愿景,旅游低碳交通出行需要真正落到实处。 本文着重从影响游客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性因素出发,主要运用文献收集分析法、实证研究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和阐释。 文献收集分析的方法:通过书籍、网络、实地走访查阅了大量与本研究相关的国内外论著、文献,较为系统的梳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为本文的写作开阔了思路,形成了本文的研究基础。 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镇江市民旅游出行交通工具的选择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本文对低碳旅游、低碳交通出游侧重于定性研究,对游客出行交通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侧重于定量研究。 关键词:镇江市;旅游低碳化;交通工具 1、引言 1.1研究背景 近年来,温室效应导致气象灾害频发,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造成了诸多恶劣的影响。从1997 年的《京都议定书》到2007 年的《巴厘岛路线图》,再到2008 年7 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G8 峰会上提出的到2050 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一半的长期目标[2],

各国正积极寻求新的发展方式来代替以往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础上的粗犷式发展。 “低碳经济”一词首次出现在官方文件中是在2003 年2 月24 日由英国时任首相布莱尔发表的《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白皮书中, 其中指出:英国将在2050 年将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 的水平上减排60% , 从根本上把英国变成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 [3]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调整产业模式。国务院2009年12月1日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我国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 [4] 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为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契机,低碳旅游也成了旅游景区发展的新模式。而遵循低碳的出行方式特别是交通方式,是实现旅游景区低碳化的关键所在,前人大量调查研究已佐证旅游交通是旅游业最大的污染源。下表是2009 年江苏旅游业主要旅游行为能耗和碳排放占比情况,从中便可洞悉实现旅游出行交通低碳化的重要意义。 表1 2009江苏省主要旅游行为能耗、碳排量比重表 注:2009年江苏旅游业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总量分别为32. 56PJ 和3. 7Mt , 占江苏能源总消耗量和碳排放总量的比例分别为0. 53% 和0. 56%。[5] 1.2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研究目的 本次研究一方面旨在通过对镇江市民旅游交通行为的调查研究,寻找影响市民作出旅游交通方式选择的决策性因素,以此提出针对性强、操作性好、效果可期性佳的对策建议;另

低碳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精)

24 交流平台 Communication Platform 低碳理念在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谢华生1,赵翌晨1,包景岭1,刘凌2,史文斌1,闫佩1 (1.天津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天津 300191; 2.天津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发展与环境保护局,天津 300384 摘要:工业园区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应在规划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在评价过程中通过制定合理的对策措施,促进园区低碳发展。本文分析了低碳发展理念纳入工业园区规划环评的工作重点,建议规划环评完善评价内容,在原有评价体系中融入园区温室气体排放特征、设定低碳发展评价指标、优化设计能源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低碳发展替代方案以及碳排放跟踪评价等内容,以达到规划环评指导工业园区按低碳路径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低碳发展理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业园区 中图分类号:X8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008-0024-04 1 前言 由于工业园区具有易形成产业集群、易于开展循环经济、土地集约利用以及便于管理等优势,因此目前全国各地均大力开展省级、市级以及区县级工业园区的建设,将工业企业按行业类型向各类工业园区集中布局的趋势明显,未来工业园区将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是低碳发展的工作重点之一。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规划环评的目的是为规划决策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区域开发的可持

续发展。以往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关注的重点在于预防和减轻规划实施过程中及实施后产生的各类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低碳理念的提出、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工业园区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对工业园区规划环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依据低碳理念,在今后工业园区规划环评中不仅要注重治理环境污染,还应注重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在现有规划环评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将低碳发展理念融入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过程中,使园区低碳发展分析成为规划环评的工作重点之一。从低碳发展角度引导工业园区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指导园区节能及资源高效利用,从而减少工业园区温室气体排放。因此,低碳理念的引入是对规划环评的评价内容的补充与完善。 基金项目:天津市人民政府计划项目“滨海新区发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Low-carbon Development Concept Applied to Plan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in Industrial Park XIE Hua-sheng, ZHAO Yi-chen, BAO Jing-ling, LIU Ling, SHI Wen-bin, YAN Pei 25交流平台Communication Platform 2 低碳发展理念在规划环评中的技术程序 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规划环评的工作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规划分析;2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3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4 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5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6环境影响减缓措施;7环境影响跟踪评价;8公众参与;9评价结论。 规划环评可在现有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突出低碳发展领域相关内容,使低碳发展理念及相关评价工作融入规划环评工作过程,使规划环评在指导工业园区低碳发展方面发挥有效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