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一、单选题

题目1

题干

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 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解析:生态农业涉及了如何调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其流向对人更有利的方向,实现物质的反复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变原料---产品---废料的模式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题中还涉及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问题,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并不属于捕食食物链,不构成营养级关系。

正确答案是: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题目2

题干

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以()占的比重最大。

选择一项:

A. 地下芽植物

B. 地面芽植物

C. 高位芽植物

D. 一年生植物

解析:一年生植物是植物生活型的一种,指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的植物。此类植物皆为草本。

正确答案是:一年生植物

题目3

题干

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

A. 大力植树造林

B. 自然资源危机

C. 环境污染

D. 人口的急剧增长

解析:大力植树造林属于防治温室效应等环境危机的措施。

正确答案是:大力植树造林

题目4

题干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下列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生态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该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但并没有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对于生态农业而言,还必须有人力的投入。

正确答案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题目5

题干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

选择一项: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是:②③

题目6

题干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 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

C.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D. 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猎头鼠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是: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题目7

题干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在深海火山口附近存在的复杂生态系统,其生产者是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

B. 生物必须适应其生存环境,适应环境的过程就是基因频率定向变化的过程

C.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D. 生物的生命活动能影响其生存环境,对人类来说可能有利也有弊

解析:生物对于环境首先是要适应;环境可以选择生物;其三,生物可影响环境;生物和环境只有和谐相处并保持生物多样性,两者才能稳定处于一个平衡态,这也是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和谐、低碳的目标。

正确答案是:

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增加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种类肯定有利于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题目8

题干

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包括()。选择一项:

A. 流入到狐体内的能量

B. 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 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 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解析:兔子的同化量有三个去向:自身呼吸消耗;传递给下一营养级(狐)和被分解者分解。兔子粪便中的能量不是该营养级的同化的能量,而应该是上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的一部分,故B错误。

正确答案是: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题目9

题干

很多农村将农作物的秸秆、生活垃圾等经发酵处理制作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下列属于其生态工程的是()。

选择一项:

A. 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B. 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 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D.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解析:我们旅游的是它燃烧的能量,并且此能量是清洁可再生的。虽然也有物质循环利用,但不是沼渣肥田,与物质循环有关但不是本田要求作答。

正确答案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题目10

题干

为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施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提高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大光合作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

选择一项: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⑤

D. ③④⑤

解析:解决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以从控制人口、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开发新的粮食资源、利用新技术提高作物产量等角度着手。③中增施化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④中开荒辟地与围湖造田都会破坏原有植被,改变当地环境甚至影响气候,故①②⑤正确,③④错误,选择B。

正确答案是:①②⑤

题目11

题干

下列措施中,属于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事()。

选择一项:

A. 农作物秸秆的“过腹还田”

B. 矿山废弃地的恢复

C. 治坡、治沟、修梯田,发展林业

D. 利用废弃的糖蜜酒精

解析: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强调,在治理恢复小流域生态的基础上,可持续利用小流域自然资源,将治坡、治沟、修梯田与发展草业、牧业、林业结合起来。

正确答案是:治坡、治沟、修梯田,发展林业

题目12

题干

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主要利用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是()。

选择一项:

A. 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B. 间作、套种和轮种技术

C. 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D. 洁净可再生的新能源开发技术

解析:退耕还林还草的措施,主要利用了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正确答案是:种植业和畜牧业合理优化技术

题目13

题干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B. 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 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D. 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解析: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并不一定都有害外来物种的疯长是因为当地环境适宜,且没有天敌,不一定是该物种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喜光、喜阴没有绝对的关系植物之间因对阳光、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共同需求一定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信息文本

二、判断题

题目14

题干

在水稻生长期,必须在插秧前开挖鱼沟、鱼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于鱼类生长及种稻施

肥、洒药。

选择一项:

解析:在水稻生长期,为解决稻鱼用水矛盾,必须在插秧前开挖鱼沟、鱼凼,增加稻田容水量,以利于鱼类生长及种稻施肥、洒药。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5

题干

四川省的“山顶松柏戴帽,山间果竹缠腰,山下水稻鱼跃,田埂种桑放哨”模式属于丘陵山区立体开发利用模式。

选择一项:

解析:是依据当地的资源状况和农民长期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小流域综合利用立体模式。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6

题干

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型模拟不同种类生物群落的共生功能,包含分级利用和

各取所需的生物结构。

选择一项:

解析:此类系统可进行多种类型和多种途径的模拟,并可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7

题干

养殖业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8

题干

水陆交换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能够取得极好的经济效益。

选择一项:

解析:因为在这个系统中,通过水陆物质的交换,使桑、蚕、鱼、菜等各业得到协调发展,整个系统没有废弃物,处于一个良性循环之中。因而保证可以取得极好的经济效益。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9

题干

在养殖业生态工程中,它的组成是否合理与优劣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结构、生产和效益。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0

题干

鸡-猪-牛模式是用饲料喂鸡,鸡粪再生处理后喂猪,猪粪处理后喂牛,牛粪作农田肥料。

选择一项:

解析:因为这样可大大减少人、畜、粮的矛盾,有效地降低饲料成本。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1

题干

稻田养鱼是利用稻鱼互惠共生的原理,通过修建田间工程设施,在种植水稻的田中同时套养鱼类,从而获得稻、鱼双丰收的一种立体农业生产模式。

选择一项: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2

题干

昆虫病毒可以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选择一项:

解析:病毒是寄生在活体上的生物,而培养基是没有生命的有机物或无机物,病毒在上面不

能生存。所以昆虫病毒只能在寄主活体上培养,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3

题干

间套作时必须正确制定有关技术措施,才能发挥边行优势,减轻边行劣势,获得增产效果。选择一项:

解析:边行优势大小依种植方式、作物种类、品种的不同而不同。如玉米与大豆间作,一般认为在玉米带为4行时,由边行优势而导致的增产效果较为明显,超过四行时,增产效果逐渐减少,而超过6行时,增产效果大为降低。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4

题干

在同一农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空间和时间上多层次地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称之为立体种植。

选择一项:

解析: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的立体利用资源进行种植的特点,都构成复合群体。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5

题干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与繁殖,促进了土壤中有机养料的加速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选择一项:

解析:由于覆盖地膜后,土壤疏松温度升高,水分适宜,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与繁殖,促进了土壤中有机养料的加速分解,提高了土壤供肥能力。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6

题干

玉米地膜覆盖栽培不但避免了挥发或流失,增强了土壤保肥能力。

选择一项:

解析:因为玉米地膜覆盖栽培实行沟施垄种,肥料集中施在地膜覆盖的垄内,不但避免了挥发或流失,增强了土壤保肥能力。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7

题干

在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中,投入某种鱼时,其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

选择一项:

解析: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在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中,投入某种鱼时,其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生态系统中的环境容纳量。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8

题干

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

选择一项:

解析:地膜覆盖的方式依当地自然条件、作物种类、生产季节及栽培习惯不同而异,主要方式有平畦覆盖、高垄覆盖、高畦覆盖、沟畦覆盖、沟种坡覆、穴坑覆盖等。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9

题干

番茄在盛果期气温高植株蒸腾量大,此时需水量较大。

选择一项:

解析:番茄具有半耐旱性,在盛果期气温高植株蒸腾量大,此时需水量较大。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0

题干

塑料大棚俗称冷棚,是一种简易实用的保护地栽培设施,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选择一项:

解析:塑料大棚由于其建造容易、使用方便、投资较少,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所以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

正确的答案是“对”。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admin@https://www.360docs.net/doc/211728215.html,

跳到主要内容

停靠面板湖南农民大学生

廖静廖静的头像

全部课程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个人主页我的课程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5-13平时作业二

开始时间2020年05月10日星期日16:55

状态完成

完成于2020年05月10日星期日17:00

耗时 4 分钟29 秒

分数 5.00/30.00

成绩 2.50/满分15.00 (17%)

信息文本

一、单选题

题目1

题干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选择一项:

A.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B.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C.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D.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A正确;鸭子吃红萍为初级消费者,鸭子又吃有害昆虫为次级消费者,故B正确;水稻和红萍占据不同空间,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故D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般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外,还应包括多种微生物等分解者,故错误。

正确答案是: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题目2

题干

“粮桑渔畜”农业生态系统是江浙平原水网地区典型的高效农业系统,如图表示这一农业生

态系统的基本模式。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这一生态工程模式主要适用于江浙平原而不适用于我国西北地区,这是因为在建立

B. 沼气池的建立既充分发挥了资源的生产潜力,又防止了环境污染

C. 上述农业生态系统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的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D. 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解析:沼气池的建立使物质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同时减少了环境污染;该生态农业调整食物链结构,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但没有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

正确答案是:通过巧接食物链使原本流向分解者的能量更多地流向了人,提高了能量的传递效率

题目3

题干

在大量使用1(化肥)2(农药)3(普通洗衣粉)4(石油)和5(高含硫煤炭)这几种物质中,能促使赤潮发生的是()。

选择一项:

A. 3和5

B. 1和2

C. 2和4

D. 3和1

解析:化肥和普通洗衣粉中富含氮和磷,氮磷是藻类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矿质元素,所以含氮磷的汗水会促进藻类植物的大量繁殖从而引起赤潮。

正确答案是:3和1

题目4

题干

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B. 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C.

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D.

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生态农业涉及了如何调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其流向对人更有利的

方向,实现物质的反复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变原料---产品---废料的模式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题中还涉及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问题,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并不属于捕食食物链,不构成营养级关系。

正确答案是: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题目5

题干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B. 猫头鹰和黄鼬都捕食田鼠,猎头鼠和黄鼬有竞争关系

C. 植物枝叶腐烂后其中的矿质元素归还土壤中,属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范畴

D. 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使大气中SO2过多,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之一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碳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碳酸盐的形式存在,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存在。

正确答案是: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题目6

题干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

选择一项:

A. ③④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②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是:②③

题目7

题干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下列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B. 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D.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生态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该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但并没有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对于生态农业而言,还必须有人力的投入。

正确答案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题目8

题干

根据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

B. 营养级越高的生物种群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越多,所获得的能量越少

C. “桑基鱼塘”生态系统与普通水稻生态系统相比实现了能量多级利用

D. 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解析: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不仅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还有人工投放的有机物中的能量等。

正确答案是: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题目9

题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越高

B. 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恢复这一地区的生物群落

C. 一个生态系统的营养级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 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三北”防护林

解析:生态恢复工程的第一步是恢复植被,A错误;人类可利用的能量多少取决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C错误;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位置的高低没有必然关系,D错误。

正确答案是:被誉为“世界生态工程之最”的是“三北”防护林

题目10

题干

下列关于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选择一项:

A. 该工程的主要目的是治理小流域的水土流失问题

B. 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

C. 该生态工程针对不同的地形采取不同的措施

D. 该生态工程做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

解析: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没有充分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正确答案是:该生态工程运用了整体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以及工程学原理

题目11

题干

某种植物原产于南美洲生性喜光、善于攀援、生长迅速后来引入我国某地导致入侵地许多植物被其覆盖后因缺少阳光而死亡。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 导致该植物在入侵地疯长的原因一定是其基因发生了突变

B. 引入外来生物一定是对当地生物有害的

C. 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D. 引入一个生性喜阴植物可以恢复入侵地原有的生态系统

解析:引入外来物种对当地生物并不一定都有害外来物种的疯长是因为当地环境适宜,且没有天敌,不一定是该物种发生了基因突变和喜光、喜阴没有绝对的关系植物之间因对阳光、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共同需求一定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正确答案是:该植物与被其覆盖的植物间一定是竞争关系

题目12

题干

为解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当前科学、有效的途径是()。

①合理开发海洋,寻找新的粮食资源

②控制人口增长,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③增施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④开荒辟地、围湖造田,提高粮食种植面积

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较大光合作用效率的作物新品种

选择一项: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③④⑤

D. ①②③

解析:解决粮食生产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可以从控制人口、协调人与自然关系、开发新的粮食资源、利用新技术提高作物产量等角度着手。③中增施化肥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④中开荒辟地与围湖造田都会破坏原有植被,改变当地环境甚至影响气候,故①②⑤正确,

③④错误,选择B。

正确答案是:①②⑤

题目13

题干

很多农村将农作物的秸秆、生活垃圾等经发酵处理制作沼气作为清洁能源,下列属于其生态工程的是()。

选择一项:

A. 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B. 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

C. 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D. 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解析:我们旅游的是它燃烧的能量,并且此能量是清洁可再生的。虽然也有物质循环利用,但不是沼渣肥田,与物质循环有关但不是本田要求作答。

正确答案是: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信息文本

二、判断题

题目14

题干

鱼—桑—鸡模式是一种种、养、加复合模式。

选择一项:

解析: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及鸡粪作桑树肥料,蚕蛹及桑叶喂鸡,蚕粪喂鱼,使桑、鱼、鸡形成良好的生态循环。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5

题干

禁止对自然资源的开发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选择一项:

解析: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建设的布局不合理自然资源的利用不合理。建立自然保护区是进行自然保护的有效手段,但不是唯一的手段。强调环境保护,并不

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6

题干

“林一果一茶一草一牧一渔一沼气”类型属于农林立体结构类型。

选择一项:

解析:“林一果一茶一草一牧一渔一沼气”类型属于山区综合开发的复合生态系统型,该模式以畜牧业为主体结构。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17

题干

物质能量多层分级利用系统型可进行多种类型和多种途径的模拟,并可在短期内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选择一项:

解析:是模拟不同种类生物群落的共生功能,包含分级利用和各取所需的生物结构。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8

题干

种-养-加模式适用于从事传统农产品加工的农户,如做豆腐、磨粉等。

选择一项:

解析:做豆腐以加工的下脚料(如豆渣、粉渣)喂猪,猪粪入沼池,沼肥用于种植无公害水稻、蔬菜等;沼气用于烧饭、加工、照明。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19

题干

农林复合经营所讲的土地利用制度,是指某一种作物、树木或牧草单一经营的方式。

选择一项:

解析:农林复合经营所讲的土地利用制度,是把农、林(含草)、牧在同一土地经营单元上结合在一起的特殊形式,而不是指某一种作物、树木或牧草单一经营的方式。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0

题干

种、养、加复合模式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

选择一项:

解析:种、养、加复合模式是将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结合在一起,相互利用相互辅助,以达到互利共生,增产增值为目的的农业生态模式。种植业为养殖业提供饲料饲草,养殖业为种植业提供有机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加工业提供原料。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1

题干

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系统型在我国主要有间作与套种、稻田养鱼、稻田养蟹、鱼蚌共生、禽鱼蚌共生,稻一鱼一萍共生、苇一鱼一禽共生、稻鸭共生等多种类型。

选择一项:

解析:间作与套种是属于农林立体结构类型。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2

题干

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

选择一项:

解析:因为立体种植技术是在同一田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3

题干

节水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以较少的灌水量实现较高的产出效益。

选择一项:

解析:节水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以较少的灌水量实现较高的产出效益。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4

题干

稻田立体种养模式是一种相互促进的生物物种共生生态经济系统。

选择一项:

解析:稻田立体种养模式主要是运用了生态学上共生互惠的原理,包括稻田养鱼、稻萍鱼共生模式。在广大南方稻区较普遍。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5

题干

鸡-猪-鱼立体养殖模式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具有分层的现象。

选择一项:

解析:鱼塘中不同鱼类生活在不同水层,体现了生物群落在结构上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6

题干

番茄生育期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肥料三要素的搭配应用非常重要。

选择一项:

解析:因为氮肥可促进茎叶的生长和果实的发育,是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营养元素;磷的吸收量虽然不多,但对根系及果实的发育作用显著;果实膨大期钾的吸收量最多。所以肥料三要素的搭配应用非常重要。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7

题干

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无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

选择一项:

解析:轮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的轮换种植不同作物的种植方式。如在一年一熟条件下的大豆→小麦→玉米3年轮作,这是在年间进行的3年作物轮作。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28

题干

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

选择一项:

解析: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29

题干

节水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以较少的灌水量实现较高的产出效益。

选择一项:

解析:节水灌溉就是根据作物的需水要求,适时、适量进行灌溉,以较少的灌水量实现较高的产出效益。主要类型有畦灌、传统沟灌、膜下灌溉、微喷灌、滴灌、地下灌溉技术。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30

题干

日光温室的结构各地不尽相同,分类方法也比较多。按结构分主要有干打垒土温室,砖石结构温室,复合结构温室等。

选择一项:

解析:按分墙体材料分主要有干打垒土温室,砖石结构温室,复合结构温室等。

正确的答案是“错”。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跳到主要内容

停靠面板湖南农民大学生

廖静廖静的头像

全部课程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个人主页我的课程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5-13平时作业二

开始时间2020年05月10日星期日17:19

状态完成

完成于2020年05月10日星期日17:33

耗时14 分钟 6 秒

分数28.00/30.00

成绩14.00/满分15.00 (93%)

信息文本

一、单选题

题目1

题干

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以()占的比重最大。

选择一项:

A. 地下芽植物

B. 高位芽植物

C. 一年生植物

D. 地面芽植物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一年生植物是植物生活型的一种,指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的植物。此类植物皆为草本。

正确答案是:一年生植物

题目2

题干

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C)。

选择一项:

A. 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B. 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C. 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D. 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你的回答正确

解析: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A正确;鸭子吃红萍为初级消费者,鸭子又吃有害昆虫为次级消费者,故B正确;水稻和红萍占据不同空间,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故D正确;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一般应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外,还应包括多种微生物等分解者,故错误。

正确答案是: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管理系统学原理A第2次作业

本次作业是本门课程本学期的第2次作业,注释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共26道小题) 1. 管理者在组织中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他这时扮演的角色是()。 (A) 人际角色 (B) 信息角色 (C) 决策角色 (D) 企业家角色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2. 公司经理正在同要终止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谈判,经理这时所扮演的角色是()。 (A) 企业家角色 (B) 干扰对付者角色 (C) 资源分配者角色 (D) 谈判者色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3. 公司老总在员工大会上宣布本公司一季度销售额突破一亿,望全体员工再接再厉,再创佳级。此时公司老总扮演的角色是( )。 (A) 监督者

(C) 发言人 (D) 联络者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B 解答参考: 4. 技术技能对于()管理层最为重要。 (A) 高层 (B) 中层 (C) 基层 (D) 所有层次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C 解答参考: 5. 道德在本质上是()。 (A) 个人的价值观 (B) 规则或原则 (C) 社会契约 (D) 不成文的法律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正确答案:B

6. 在商业道德方面,主张把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纳入道德讨论的是()。 (A) 道德的功利观 (B) 道德的权利观 (C) 公平理论 (D) 综合社会契约理论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D 解答参考: 7. 道德发展分为前惯例层次、惯例层次和()。 (A) 原则层次 (B) 中间层次 (C) 文化层次 (D) 信念层次 你选择的答案: [前面作业中已经做正确] [正确] 正确答案:A 解答参考: 8. 除了价值观、道德以外还有信念强度和()可以影响个人行为。 (A) 环境变化 (B) 问题强度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一、学习目的 1.知识技能目标 本节要能够简述生态工程兴起的原因,掌握生态工程的五个基本原理,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生态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掌握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搜集各种媒体的相关信息并加以分析。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初步形成物质循环利用、协调与平衡、多样性、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二、教学过程: 三、知识点解析 1.生态工程的五大原理

提醒①生态工程的建设应遵循以上五个原理,但不同的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可以不同。 ②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就是遵循自然物质循环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同步发展。 ③生态工程具有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特点。 2.整体性原理和系统整体性原理的比较 整体性原理指社会、经济、自然三方面协调统一,保障整个系统的稳定与平衡。如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社会与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即种树的同时考虑经济收入、粮食、燃料等问题。 系统整体性原理指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目的是保持系统有很高的生产力,具体的说指互利共生的生物体现系统整体性原理,如藻类和珊瑚虫、大豆和根瘤菌、地衣植物中藻类和 真菌等。

四、例题分析 例1.请仔细读图,然后指出该生态农业的优点: (1)生态农业设计的基本原理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农业的优越性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农作物→猪→农户”这条食物链中,若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产出300摩尔氧气,则农作物同时产出摩尔葡萄糖, 农户从猪中获取的能量最多相当于_____________摩尔的葡萄糖。 解析本题考查农村综合发展型生态工程建设遵循的原理和优势,以及应用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生态农业是运用生态学原理,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起来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农业体系。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是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食物链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渠道。这样,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人们可以利用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对生物种群进行人为调节;用天敌减轻生物危害,用生产农产品的废弃物做饲料和肥料,减轻农药和化肥对环境的污染。能量和物质在食物链中传递按10%~20%逐级递减。 答案(1)①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②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2)各种农产品的生产互相协调,互惠互利,实现了能量和物质的多级利用(3)50 2 例2.下列不属于生态工程建设目的的是() A.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B.防止环境污染 C.单纯追求粮食产量D.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解析】根据生态工程的概念可知,防止环境污染,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传统生产方式进行改善,促进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都是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只有C 项不正确,单纯追求粮食产量有可能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答案】C 例3.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兴起桑基鱼塘生产模式,实现了“原料——产品——原料一一产品”的循环生产模式,它不属于 ()C A.生态经济B.循环经济C.生态工程D.生态农业 【解析】本题原理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再生产下产生的生态农业中物质的多级利用,本题强调的是生产模式,生态工程与该模式有一定关系,但不属于同一概念范畴。【答案】C 例4.如图是“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和能量流动图,该图所体现的主要生态工程原理是()

川大《管理学原理(Ⅰ)》第二次作业答案

欢迎阅读《管理学原理(Ⅰ)》第二次作业答案 你的得分: 93.0 完成日期:2014年01月09日 17点16分 说明:每道小题括号里的答案是您最高分那次所选的答案,而选项旁的标识是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4.目标管理指导思想是以()为基础的。 ( B ) A.X理论 B.Y理论 C.双因素理论 D.Z理论 5.组织设计的四个主要依据不包括()。

( A ) A.产业状况 B.组织环境 C.组织战略 D.规模与组织所处的发展阶段 6.政策指导矩阵是由下列哪个单位创立的() () C..排他性 D.一贯性 10.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把控制分为三类。下列哪个不属于预 算的类型() ( B ) A.前馈控制 B.风险控制

C.同期控制 D.反馈控制 11.古典决策理论是基于()假设提出来的 ( D ) A.社会人 B.能动人 C.理性人 D.经济人 ( B ) A.组织结构 B.特殊环境 C.组织文化 D.宏观环境 16.()对一个组织来说,是各类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

A.信息资源 B.物质资源 C.财政资源 D.人力资源 17.设立和变革组织结构的工作叫做()。 ( B ) B.组织对晋升者的情况不能深入了解 C.会造成同事之间的紧张关系 D.会引起同事的不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4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有一项或多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组织中,分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

农业生态学原理

第一章 1、农业生态学:是用生态学和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将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作用、协同演变,以及社会经济环境对其的调节控制规律,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学科。 2、农业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农业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化:是在一定的空间内的全部生物赫尔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 4、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生物组分和环境组分。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包括辐射、水体、气体、土体。 5、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根据环境性质可分为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根据受人类干扰程度可分为自然、半自然、人工生态系统。 6、农业生态系统: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组分,受人类调控,以农业生产为主要目的的生态系统。生物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环境组分: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 7、农业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答:1、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是人工驯化培育的农业生物为主。

2、农业生态系统的环境组分多了人工环境组分。 3、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较 弱。4、农业生态系统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系统。5、农业生态系统的精生产力比较高。6、农业生态系统既服从自然生态规律,又服社会经济规律。7、农业生态系统目标是为了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是以人类需求为中心的。(生物构成、环境条件、稳定机制、开放程度、服从规律、系统运行目标)。 第二章 1、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小因素的营养元素。 2、耐性定律(谢福尔):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不足或过多,当这种不足或过多接近或到达某种生物的耐性上下限时,就会使该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下去。 3、种群: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是由生物个体组成的,它是具有可与个体相类比的特征。 4、种群内个体空间分布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聚集分布、嵌式分布。 5、种群间的相互作用:正相互作用:1、偏利如附在鲨鱼腹上的鱼。 2、原始合作如稻田养鱼

川大《管理学原理》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总分数:100.0分 本次作业你最多可以做三次,作业的最后分数以三次中最高那次为准。目前是你第1次做本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30.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被后人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 A.欧文 B.泰罗 C.法约尔 D.韦伯 2.下列不属于“学习型组织”组成部分的是:( ) A. 系统的思考 B. 超越自我 C. 建立共同愿望 D. 个人学习 3.计划对将来承诺得越多,主管人员定期的检查现状和预计前景,以及为保 证实现所要达到得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等工作越就重要,这体现了计划的哪项原则:( ) A.

灵活性原则 B. 承诺原则 C. 改变航道原则 D. 综合平衡原则 4.对某一管理活动的具体方案作出选择,往往与中短期计划相联系的决策类 型是:( ) A. 战略决策 B. 战术决策 C. 常规决策 D. 经验决策 5.在组织中,每个人只接受一个上级的命令和指挥,并对他负责,这一内容 体现了组织设计的哪项原则:( ) A. 目标一致原则

B. 统一指挥原则 C. 分工明晰原则 D. 责权一致原则 6.矩阵型组织结构的优点是:( ) A. 形式简单、权力集中、命令统一、责任与权限分明 B. 能充分发挥职能机构的专业管理作用,适应管理分工较细的特点 C. 组织的高层领导者摆脱了具体的日常管理事务,从而能够集中精力 做出战略决策和长远规划 D.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 7.属于按领导者的控制程度划分的组织变革类型是:( ) A. 以人为中心 B.

主动变革 C. 以技术为中心 D. 以组织为中心 8.对组织成员的行为进行引导和施加影响的活动过程,其目的是带领和指挥 组织的全体成员同心协力地执行组织的计划,实施组织目标的管理过程是:( ) A. 计划 B. 控制 C. 领导 D. 创新 9.管理者与下属之间越是有效地、准确地、及时地沟通联络,整个组织就越 是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这体现了领导的哪项原则:( ) A. 协调目标原则 B. 直接管理原则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1.生态农业的概念。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2.生态农业的内涵。一是在健康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化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3.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二)生物种群与群落 1.种群。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群落。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点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特点: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三)生态系统 1.概念。指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其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2.基本特征。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有一定的负荷力;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3.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水、土体。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分解者)。 (四)农业生态系统 1.概念。是指某一特定空间内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互相作用联结成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如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家蚕等,以及与这些生物有 密切联系的病虫害、杂草等。其中的大型消费者也包括人。环境组分:受到人类的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而有些环境如温室、禽舍等完全是人工环境。 3.特点。(1)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5)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差。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系统,氮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 (六)生态农业的模式 1.农、林、牧、渔、加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1)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 主要包括农林复合生态模式、林牧复合生态技术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和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4个基本类型。 (2)农、牧、渔、加复合生态模式 主要包括农、渔复合生态模式、农、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和农、牧、渔、加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模式3个基本类型。 2.种、养、加复合模式 主要包括鱼—桑—鸡模式、鸡—猪—鱼模式、牛—鱼模式、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鸡—猪模式、鸡—猪—牛模式。3.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4.设施生态栽培模式 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其典型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和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5.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6.草地生态恢复与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 (1)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2)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沟模式、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和生态果园模式。 (七)立体种养技术 1.立体种植技术。指在同一田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 (1)果园间套地膜马铃薯。(2)温室葡萄与蔬菜间作。(3)大蒜、黄瓜、菜豆间套栽培技术。(4)新蒜、春黄瓜、秋黄瓜温室蔬菜栽培技术。(5)旱地玉米间作马铃薯的立体种植技术。(6)麦套春棉地膜覆盖立体栽培技术。(7)麦套花生粮油型立体种植技术。 2.立体养殖技术。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 3.立体种养技术。(1)“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农牧结合模式。(2)粮、经、饲三元种结构,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农牧结合模式。(3)利用冬闲田种草,发展草食家畜的农牧结合模式。(4)草图轮作,以草养畜,治理盐碱沙荒地的农牧结合模式。(5)种养复合式农牧结合模式。(6)北方“养猪、养鸡、种菜、种果”庭院生产模式。(7)莲田养鱼模式 (八)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以虫治虫,即利用捕食性、寄生性的昆虫如蚜狮、草蛉、寄生蜂和瓢虫等防治害虫;(2)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防治害虫;(3)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即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抗生物质等)防治植物病原菌(包括土壤中的病原菌);(4)杂草的生物防治,即利用食草昆虫和专性寄生于杂草的病原菌防治杂草。 (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配方施肥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综合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气候条件,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制定合理的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中微适宜用量和比例、相应的施肥技术),实行无机与有机、氮肥与磷、钾肥,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2)作用。增肥增收效益明显;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提高品质;调控营养防治病害;有限肥源合理分配。 2.方法。地力分区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 3.流程。采集土样→土壤化验→确定配方→加工配方肥→按方购肥→科学用肥→田间监测→修订配方。 (十)设施农业技术 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地膜覆盖类型。(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3.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十一)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模式 模式的组成: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特点: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合理利用光热资源;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与卫生条件;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2)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3)施工技术:要想使“四位一体”工程取得良好运行效果,标准化施工是关键。 2.西北“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 模式的组成:是从西北丘陵旱作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具体形式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和一个看营房。详见下图。技术要点:沼气池是生态果园的核心;集水系统;滴灌系统 3.南方“猪—沼—果”生态家园模式。模式的组成:是以沼气池为纽带,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实用技术体系。 4.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稻—沼—蟹”模式,“莲—沼—鱼“模式。 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处理模式 模式组成:是根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沼气发酵为核心,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养殖场粪污的目的。 技术组成: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饲料清洁生产技术、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有机肥和复合肥生产技术。 (十二)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和生态循环关系,建立并优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地通过食物链和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以实现增值,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结构。

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设方案

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实施方案 (此word文档下载后可自行修改编辑)

目录 一、项目概述 (2) 二、项目背景 (3)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4) 四、市场分析 (9) 五、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0) 六、项目定位和选址 (10) 七、项目建设目标和技术路线 (10) 八、项目建设内容及投资 (10) 九、资金筹措 (11) 十、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 (13) 十一、运行机制 (13) 十二、效益分析 (14) 十三、结论 (14)

一、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项目 2、建设单位: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委会 3、主管单位:xx市xxx区农业畜牧局 4、建设地点:xx市xxx区xxx镇双庙村 5、建设年限:2年 6、建设规模及内容 本项目总占地面积1000亩,建设内容概括为“四园一线”,“四园”即生态农业示范园、畜禽养殖园、农业科普园、农产品工业园;“一线”即休闲农业旅游线,项目以“绿色餐厅”为中心,通过田间路网,将各园区之间进行有机结合,构建“北部以自然生态和果蔬采摘为主线,中部以农业科普展示、苗木观赏为主线,南部以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为主线”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园区。 7、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其中争取政府扶持2000万元,自筹4000万元。按建设内容划分,生态农业示范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畜禽养殖园计划投资1800万元;农业科普园计划投资1200万元;农产品工业园计划投资1500万元;“绿色餐厅”计划投资500万元。 8、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年均销售收入可达到5000万元,年均利润可达到1300万元,投资利润率为22%。投资回收期为4.62年。可以看出投资风险小,回报率高,项目建设切实可行。 (2)社会效益分析

南京大学20春《管理原理》第2次作业

答案+我名字 首页> 课程作业 作业名称管理原理第2次作业作业总分100 起止时间2020-5-25至2020-6-15 23:59:00 通过分数60标准题总分100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describes the leadership style in which the leader generally gives the group complete freedom to make decisions and complete the work in whatever way it saw fit? A、cultural style B、autocratic style C、democratic style D、laissez-faire style 说明: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When we describe someone as "shy," "aggressive," "extroverted," or "loyal," we are talking about his or her ______________. A、attitude. B、behavior. C、personality. D、emotion. E、ability. 说明: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The power utilized when a boss threatens to dismiss an employee if he/she does not comply with a demand is ______________. A、legitimate power B、coercive power C、reward power D、expert power E、referent power 说明: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2 According to Herzberg, in order to provide employees with job satisfaction, managers should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2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 (一)生态农业的内涵与特征 1.生态农业的概念。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生态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设计、组装、调整和管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系统工程体系。 2.生态农业的内涵。一是在健康食物观念引导下,确保国家食物安全和人民健康;二是进一步依靠科技进步,以继承中国传统农业技术精华和吸收现代化高新科技相结合;三是以科技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为主,逐步发展成技术、资金密集型的农业现代化生产体系;四是注重保护资源和农村生态环境;五是重视提高农民素质和普及科技成果应用;六是切实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七是发展多种经营模式、多层次的农业经济结构,有利于引导集约化生产和农村适度规模经营;八是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促进农、牧、渔,种、养、加,贸、工、农有机结合,把农业和农村发展联系一起,推动农业向产业化、社会化、商品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 3.生态农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综合性,多样性,高效性,持续性。 (二)生物种群与群落 1.种群。种群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一群同种的有机体的总称,或者说一个种群就是在某一特定时间中占据某一特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集合体。 2.群落。定义: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点空间范围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它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各个物种的种群,共同组成生态系统中有生命的部分。特点: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具有特定的群落边界特征。 (三)生态系统 1.概念。指在生物群落与其生存环境之间,以其生物种群相互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 2.基本特征。有时空概念的复杂的大系统;有一定的负荷力;有明确功能和功益服务性能;有自维持、自调控功能;有动态的、生命的特征;有健康、可持续发展特性。 3.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态系统在结构上包括两大组分:环境组分和生物组分。 环境组分包括四方面:辐射、气体、水、土体。 生物组分包括生产者、大型消费者和小型消费者(分解者)。 (四)农业生态系统 1.概念。是指某一特定空间内农业生物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互相作用联结成进行能量转换和物质生产的有机综合体。 2.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 生物组分:农业生物如农作物、家畜、家禽、家鱼、家蚕等,以及与这些生物有密切联系的病虫害、杂草等。其中的大型消费者也包括人。环境组分:受到人类的不同程度的调节和影响。而有些环境如温室、禽舍等完全是人工环境。 3.特点。(1)人类强烈干预下的开放系统。(2)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农业生物具有较高的净生产力,较高的经济价值和较低的抗逆性。(3)农业生态系统受自然生态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双重制约。(4)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地区性。(5)系统自身的稳定性差。 (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碳循环系统,氮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 (六)生态农业的模式 1.农、林、牧、渔、加复合生态农业模式 (1)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 主要包括农林复合生态模式、林牧复合生态技术模式、农林牧复合生态模式和农林牧加复合生态模式4个基本类型。 (2)农、牧、渔、加复合生态模式 主要包括农、渔复合生态模式、农、牧、渔复合生态模式和农、牧、渔、加复合生态工程技术模式3个基本类型。 2.种、养、加复合模式 主要包括鱼—桑—鸡模式、鸡—猪—鱼模式、牛—鱼模式、牛—蘑菇—蚯蚓—鸡—猪—鱼模式、家畜—沼气—食用菌—蚯蚓—鸡—猪—鱼模式、鸡—猪模式、鸡—猪—牛模式。 3.观光生态农业模式 主要包括高科技生态农业园、精品型生态农业公园、生态观光村和生态农庄等4种模式。 4.设施生态栽培模式 是在设施工程的基础上通过以有机肥料全部或部分替代化学肥料(无机营养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为主要手段进行病虫害防治、以动、植物的共生互补良性循环等技术构成的新型高效生态农业模式。其典型模式主要包括设施清洁栽培模式、设施种养抓结合生态模式和设施立体生态栽培模式。 5.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 现代生态畜牧业根据规模和与环境的依赖关系分为复合型生态养殖场和规模化生态养殖场两种生产模式。 6.草地生态恢复与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 (1)草地生态恢复与持续利用模式。(2)丘陵山区综合治理利用模式。主要包括“围山转”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经济沟模式、西北地区“牧-沼-粮-草-果”五配套模式和生态果园模式。 (七)立体种养技术 1.立体种植技术。指在同一田地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作物从平面、时间上多层次利用空间的种植方式。凡是立体种植,都有多物种、多层次地立体利用资源的特点。 (1)果园间套地膜马铃薯。(2)温室葡萄与蔬菜间作。(3)大蒜、黄瓜、菜豆间套栽培技术。(4)新蒜、春黄瓜、秋黄瓜温室蔬菜栽培技术。(5)旱地玉米间作马铃薯的立体种植技术。(6)麦套春棉地膜覆盖立体栽培技术。(7)麦套花生粮油型立体种植技术。 2.立体养殖技术。鱼鸭混养生态养殖模式。 3.立体种养技术。(1)“农作物秸秆养牛、牛粪肥田”的农牧结合模式。(2)粮、经、饲三元种结构,以农养牧、以牧促农的农牧结合模式。(3)利用冬闲田种草,发展草食家畜的农牧结合模式。(4)草图轮作,以草养畜,治理盐碱沙荒地的农牧结合模式。(5)种养复合式农牧结合模式。(6)北方“养猪、养鸡、种菜、种果”庭院生产模式。(7)莲田养鱼模式(八)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 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及其代谢产物防治植物病原体、害虫和杂草的方法。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1)以虫治虫,即利用捕食性、寄生性的昆虫如蚜狮、草蛉、寄生蜂和瓢虫等防治害虫;(2)以微生物治虫,即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毒素等)防治害虫;(3)植物病原菌的生物防治,即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抗生物质等)防治植物病原菌(包括土壤中的病原菌);(4)杂草的生物防治,即利用食草昆虫和专性寄生于杂草的病原菌防治杂草。 (九)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配方施肥的概念及作用。 (1)概念。综合运用现代化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不同作物品种需肥特性、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气候条件,在有机肥为基础的条件下,产前制定合理的平衡施肥方案(氮磷钾中微适宜用量和比例、相应的施肥技术),实行无机与有机、氮肥与磷、钾肥,大量元素与中、微量元素平衡施用的一种科学施肥方法。(2)作用。增肥增收效益明显;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协调养分提高品质;调控营养防治病害;有限肥源合理分配。 2.方法。地力分区配方法;目标产量配方方法、肥料效应函数法。 3.流程。采集土样→土壤化验→确定配方→加工配方肥→按方购肥→科学用肥→田间监测→修订配方。 (十)设施农业技术 1.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1)地膜覆盖类型。(2)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2.日光温室栽培技术 3.塑料大棚栽培技术 (十一)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1.北方“四位一体”生态温室模式 模式的组成: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沼气为纽带,以沼渣、沼液为肥源,实现种植业(蔬菜)、养殖业(猪、鸡)相结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环系统,这是一种资源高效利用,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农业模式。 特点:多业结合、集约经营;合理利用光热资源;物质循环、相互转化、多级利用;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与卫生条件;提高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技术要点: (1)核心技术:沼气池建造及使用技术;猪舍温、湿度调控技术;猪舍管理和猪的饲养技术;温室覆盖与保温防寒技术;温室温、湿度调控技术;日光温室综合管理措施等。 (2)配套技术:无公害蔬菜、水果、花卉高产栽培技术;畜、禽科学饲养管理技术;食用菌生产技术等。 (3)施工技术:要想使“四位一体”工程取得良好运行效果,标准化施工是关键。 2.西北“五配套”生态果园模式 模式的组成:是从西北丘陵旱作农业地区的实际出发,以农户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形成以农带牧、以牧促果、果牧结合、配套发展的良性循环体系。具体形式是每户建一个沼气池、一个果园、一个暖圈、一个蓄水窖和和一个看营房。详见下图。技术要点:沼气池是生态果园的核心;集水系统;滴灌系统 3.南方“猪—沼—果”生态家园模式。模式的组成:是以沼气池为纽带,与现代农业技术有机结合的一种实用技术体系。 4.以沼气为纽带的种养结合模式。“稻—沼—蟹”模式,“莲—沼—鱼“模式。 5.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沼气处理模式 模式组成:是根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以沼气发酵为核心,通过畜禽粪便的多级循环利用,达到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养殖场粪污的目的。 技术组成:无公害饲料基地建设,饲料清洁生产技术、养殖及生物环境建设、固液分离技术和干清粪技术,沼气发酵技术,有机肥和复合肥生产技术。 (十二)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 留民营村生态农业模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以种植业为主的单一生产结构和生态循环关系,建立并优化农林牧复合生态系统,因地制宜地通过食物链和产品加工环节,提高物质循环、能量转化效率以实现增值,逐步形成物质和能量多层次循环利用的结构。 1.生态建设与主要做法。(1)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建设。原则: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正确处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注重可持续发展。(2)农业有机肥料综合利用。(3)新能源建设。 2.建设成效及经济效益。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十三)山东胜利油田生态农场 1.生态建设 (1)调整产业结构,强化经济建设;(2)农业生态工程建设;(3)沼气工程建设 2.成效分析。经济效益分析:生产产值大幅度增长;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人均收入大为提高;产业结构日益合理。生态效益分析:光能利用率显著提高;饲料报酬率大幅度提高;森林覆盖率显著提高。 (十四)辽宁大洼县西安生态养殖场 以生态养殖技术为依托,发展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多种经营,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1.主要做法。(1)系统结构的设计和确定。系统结构包括四个部分: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水生生态系统和有机污水净化系统。(2)污水的三段净化、四步利用。猪圈的污水通过猪舍两侧的排水沟排到水葫芦池、细绿萍地、鱼蚌混养池、水稻田,逐步完成三段净化、四步利用。 2.效益分析。生态效益: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效率大大提高;环境景观大为改善。 (十五)珠江三角洲的人工基塘系统 一种典型的农业生态工程模式。在塘基上种植经济作物(如桑、花、蔗等),将其副产品或废物饲喂塘中养殖的动物(如鱼、蟹等),用塘水浇灌、塘泥施肥于基上植物,从而使水陆两个不同的生态系统联结成一个互利共生、良性循环的复合系统。

低碳农业、循环农业与生态农业的关系

1.农业工业化过程伴随大量的资源消耗和碳排放过程,目前农业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在中国已经占到约17%,化肥使用已经出现过量,农药、饲料添加剂、兽药等存在着滥用。这不仅影响到资源消耗、生态环境保护,而且对食品安全构成重大威胁。 2.生态农业是反思工业化农业存在问题,利用生态方法,充分发挥自然界的调控力量,力争事半功倍地最大限度增加农业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协调好农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形态。 3.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包括:(1)农区的生态景观布局,(2)农业生态系统的循环体系设计,(3)农业生物多样性关系的利用。各地需要针对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起多样化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及与模式配套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态农业技术体系。 4.循环农业最重要的方法在于减量(reduce),再利用(reuse)和循环(recycle)。生态农业包容了循环农业的理念。低碳农业最重要的指标是减少农业过程的碳排放,增加农业体系的碳存储。生态农业能够实现低碳目标,是低碳农业的基本实现形式。 5.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转变是一场产业革命,从工业化农业向生态农业转变更是一场产业革命。中国从传统农业向工业化农业的过渡正处于开始阶段,中国的资源、环境、生态和食品安全压力已经显示此路不通。因此中国农业必须实现后发的超越战略,充分依托高新科技和民间智慧,在人均耕地水平和资源水平低的条件下,通过生态农业实现高产、高效、优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目标。 6.为此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政策措施,除了宣传、教育、推广以外,(1)建立适应各地的生态农业评估标准,引导农业发展方向,(2)政府的农业补贴政策从“高产”、“高效”补贴为主,向“优质”、“生态”、“安全”方向转变,因此应当改变补贴生产资料为主,转向补贴生态的生产方法和优质产品产出转变,(3)逐步试点和发展和更多依赖市场导向的优质农业产地认证、优质农产品认证、碳汇交易市场、农业污染排放权市场等。

管理学原理第二次作业答案

考生答题情况 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56 内容: All levels of management between the supervisory level and the top level of the organization are termed _______________ A、middle managers B、first-line managers C、supervisors D、foremen E、coaches 学员答案:A 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56 内容: Which of the follow ing is not an example of an orga ni zati on's missi on? A、We believe our first responsibility is to doctors,nurses and patients,to mothers and all others who use our products and services.(Joh nson & Joh nson) B、AMAX's pri ncipal products are molybde num, coal, ir on ore, copper, lead, zinc, petroleum and n atural gas, potash, phosphates, ni ckel, tun gste n, silver, gold, and magn esium C、We at Xere n want to in crease market share by 10% duri ng the n ext fiscal year. D、We are dedicated to the total success of Corning Glass Works as a worldwide competitor E、Hoover Uni versal is a diversified, multi-in dustry corporati on with stro ng man ufacturi ng capabilities, en trepre neurial policies, and in dividual bus in ess un it aut onomy 学员答案:D 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5.56 内容: _____________ con trol is an approach that emphasizes the use of exter nal mecha ni sms, such as price competiti on and market share to establish sta ndards. A、Market B、Traditional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生态农业原理与应用作业二 一、单选题 题目1 题干 下面是某生态农场生产流程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选择一项: A.能量经过多级利用,实现了生态系统能量的良性循环 B. 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当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三营养级流入第四营养级 解析:生态农业涉及了如何调整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其流向对人更有利的方向,实现物质的反复循环和能量的多级利用,变原料---产品---废料的模式为:原料---产品---原料---产品的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每一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题中还涉及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的问题,蚯蚓利用食用菌杂屑并将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并不属于捕食食物链,不构成营养级关系。 正确答案是:每一环节都获得产品,循环利用了农业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题目2 题干 在干燥炎热的沙漠地区和草原地区,以()占的比重最大。 选择一项: A. 地下芽植物 B. 地面芽植物 C. 高位芽植物 D. 一年生植物 解析:一年生植物是植物生活型的一种,指在一年期间发芽、生长、开花然后死亡的植物。此类植物皆为草本。 正确答案是:一年生植物 题目3 题干 下列不属于造成环境危机的原因是( )。 选择一项: A. 大力植树造林 B. 自然资源危机 C. 环境污染

D. 人口的急剧增长 解析:大力植树造林属于防治温室效应等环境危机的措施。 正确答案是:大力植树造林 题目4 题干 我国南方的桑基鱼塘是低洼稻田挖深做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下列对这种生态农业模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选择一项: A. 提高了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B. 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C. 实现了物质和能量在系统中的多级循环利用 D. 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投入 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生态农业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该过程提高了能量的利用效率,但并没有改变能量的传递效率;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总是与外界进行着物质、能量与信息的交流,不断有能量和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对于生态农业而言,还必须有人力的投入。 正确答案是:使整个生产过程进入了废物资源化的良性循环 题目5 题干 南方丘陵山区农业资源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是()。 ①发展鱼塘—台田模式②优势资源的系列开发③发展立体农业④小流域综合治理 选择一项: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④ 解析:鱼塘—台田模式主要是对治理低湿涝洼地有良好效果,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是:②③ 题目6 题干 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择一项: A. 碳在生态系统中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