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 微观经济学分析

幸福感 微观经济学分析
幸福感 微观经济学分析

(2)这是一个走向富足的时代,却不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生活变好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幸福感,却越来越少?

“我们拥有的一切都在增多,唯独幸福除外。”

在《幸福为什么越来越少》一书中,美国学者格雷戈·伊斯特布鲁克有一个经典的比较:用铅笔和方格纸绘制一张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欧美民众生活变化的曲线图,你会发现,几乎每一项体现社会福利的客观指数,如人均收入、人均寿命、住房面积、汽车人均拥有量、每年旅行次数、智商分数等都在提高。然而,体现人们内心感受的幸福指数,近50年来几乎没有增长,认为自己“非常幸福”的人口比例,20世纪40年代以来一直在下降——几乎所有的一切都越来越好,人们却没有觉得更幸福。这一现象与时下的中国颇为相似:30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一切似乎都在越来越好。但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内心的幸福与安宁仿佛成了奢求。

显然,这是一个走向富足的时代,却不是一个幸福的时代。为什么,经济发展了,生活变好了,人们心灵深处的幸福感,却越来越少?

1.没有渴求就没有幸福。渴求被满足的过程越艰辛,越困难、越曲折,获得的幸福感就越大,同时也越令人感动。幸福从字面理解就是幸运的福气,也就是说,幸福是不容易获得的,是用金钱买不来的。人们获得的幸福感都是暂时性的,就像不幸一样,随着时间的流逝,幸福感以及不幸感都会逐渐淡化的,所以,我们如果想继续拥有幸福,想过幸福的生活,就必须去满足更多的渴求。一般情况下,快乐比幸福容易获得,幸福的获得比较难,因为幸福的获得往往要经历较长的时间,或有较大难度,或有较大的风险,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根据上述的幸福原理,我们知道幸福与物质财富是没有直接关系的,而与渴求却有直接的关系,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只要拥有渴求,并且渴求被得到满足,那么你就可以获得幸福。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大幅、不断地提高,大多数人许许多多以前贫穷时的渴求资源,现在已经不再成为渴求资源,比如渴求能吃上面包,能吃上糖果,孩子能上得起学,圣诞节上,孩子能穿上新衣服,能有圣诞礼物等等有许许多多的贫穷时代渴求资源,对现在的大多数人而言,已不再是渴求资源。所以,随着大多数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渴求资源却在不断的减少,同时渴求的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如渴求拥有豪华轿车,渴求拥有别墅甚至渴求到太空旅游等。所以现在欧美大多数人不但获得幸福成本增大了,同时获得幸福的资源(机会)也变少了。

2.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这些需求的满足,一般总是从低到高一层层实现的。缺乏基本生活条件的人,幸福感的体验往往较低。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出一个幸福方程式:幸福指数=满足程度/欲望(也即满足欲望的条件/欲望)判断一个人的幸福与否,从这个公式中就可以得到答案:以得数1为分界岭,等于1或者大于1大就会感觉到幸福,比1小就会不幸福。借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上一代人比我们幸福、农民的幸福感高于城里人。因为,他们的欲望更容易满足。

人的一生中,能够满足欲望的客观条件,尽管不断变动,却是相对有限的,而人的欲望常常是无止境的,欲望愈大,幸福感就愈小。所以,尽管绝大多数人的物质条件更充裕了,但欲望也增加了,反而常常感觉失落。

3.幸福是一种效用,是一种主观评价。经济发展能够提升人们对幸福的感觉,这种感觉来自于充足的食品、清洁的用水、便利的交通和通信、多彩的生活、对闲暇的享受等等。总而言之,发展比不发展让人们的幸福感要强一些。

既然经济发展可以从总体上提高人们对幸福的感觉,那么为什么还有人不满足呢?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

第一、经济发展虽然能提升人们对幸福的感觉,但经济发展对幸福的贡献却边际效用递减。即第一个经济发展单位,例如1000万GDP如果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觉是10的话,那么,第二个1000万GDP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觉是9,第三个1000万GDP

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觉就会是8……换言之,最初的经济发展带给人们的幸福感较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幸福感反而降低了。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情况呢?一个至为关键的原因是人们会自觉地、自动地调整和适应新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抱负或新的欲望。例如,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能够拥有一台黑白电视机、看到简单的电视节目就会觉得很幸福。然而,现在即使家家都有了彩电、甚至不止一台彩电,人们的幸福感也不会增加多少,人们对电视节目的抱怨反而更多了,期望值更高了。再如,长期的“大锅饭”使改革开放最初的奖金着实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感,然而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奖金带给人们的幸福感已经极大地边际效用递减了。

人们的欲望或抱负是在不断发展的,有了新的起点就会有新的期望和抱负,期望或抱负与现实情况的差距会降低幸福感。于是人们看到最初的收入增加会迅速地增加幸福感,但随后的收入增加带来的幸福感却并没有同收入同比例的增加、甚至有时反而会降低。

第二、即使持续发展经济,提高个人收入,也还会产生不幸福的感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个人收入的增加,人们会有新的抱负,那么持续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幸福水平,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但并不能完全解决。因为人们的目标不是单一的,除了追求物质财富之外,人们还追求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声誉、社会地位等非物质目标。拥有物质财富不等于拥有社会地位等非物质目标。于是我们看到当物质财富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物质财富对人们的幸福感觉的边际效用递减,人们有时会通过捐献等换取社会对自己的承认,以达到效用最大化。如果这些非物质目标不能得到满足,人们就会感到失望,就会降低幸福感。

第三、通常对于人们的幸福感影响最大的不是他的绝对收入水平,而是一个人与别人、特别是与身边的熟人、朋友相比的相对收入水平和相对地位。哲学家罗素曾经描述这种倾向:“拿破仑曾羡慕凯撒,凯撒曾羡慕亚历山大。我敢说,亚历山大曾羡慕过未曾存在过的赫克里斯。因而你不能通过成功的方式完全消除羡慕,因为在历史或传说中总会存在一位比你更成功的人士。”这就是说,即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由于提高的幅度不一样,提高幅度较小的人也会感到不公平、不幸福。过去大家都住的是茅草房,现在我虽然住上了瓦房,但你住的却是高楼,我的幸福感可能不但没有提升,反而降低了。

以上分析的现象通常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容易发生的,通过重新回到大家都住茅草房,都不吃肉的时代去解决这些问题,几乎任何人都不会同意,也不可能。在市场经济下,解决的途径:一是继续发展经济,把蛋糕做得更大。当社会总体上更富裕的时候,解决问题的空间和回旋余地就大得多了。二是努力实现社会公正,使大家机会均等,各得其所。三是加强宏观调控,使收入差距既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又能较为普遍地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四是使人们能够均等享受政府的服务。五是引导人们逐渐适应新体制的激励机制和评价标准,这不仅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积极正确的态度。

4.近年来,“幸福”已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常州市武进在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基于对区情的准确把握和对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提出了“推进科学发展,建设幸福武进”战略目标。这是针对武进后小康社会阶段特征,转变执政理念,实现科学执政的生动实践,意义重大。下面,笔者就如何提升武进居民的幸福感提出一些建议。

一、转变执政理念,突出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一)正确认识群众幸福的三个关系

1.经济发展与群众幸福的关系

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福祉。经济发展和群众幸福感存在着正相关关系,经济发展是群众幸福的物质基础。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这种相关性会减弱甚至消失。所以,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并不能完全代表群众的幸福水平。目前,居民的幸福感之所以成为民生焦点,折射的其实就是对过去盛行的“GDP崇拜”的反思,我们必须把民生幸福作为经济发展的落脚点。

2.丰富内涵与重要因素的关系

群众的幸福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一种追求,还有更多更人性化的需求。我们必须全面把握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因素。不仅要把握好影响居民幸福感的物质因素,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为幸福武进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要更多关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人文因素,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

3.政府主导与群众参与的关系

幸福感经历了外部因素影响到内部因素决定的发展轨迹。对构成群众幸福的客观要件,即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治安等群众最迫切最想解决的问题,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着重解决。同时,幸福武进建设还需要社会和群众积极作为、主动参与、自我调节,是“我要幸福”,而不是“我等幸福”,更不是“我被幸福”。

(二)转变执政理念,完善政府职能

要进一步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努力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社会管理型”政府转变,由“行政管理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在履行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职能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一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坚持刚性指标与感性指标相结合;坚持民主评定与群众公认相结合。二要强化政府的组织保证作用。要把幸福武进建设纳入干部绩效考核,推动各级干部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发展方式,以考核“突变”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渐变”。

二、加快经济发展,突出区强民富的物质基础作用

(一)推进经济转型升级

经济发展是提升人民群众福祉的物质基础。当前,幸福武进建设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要按照“盘活存量、拓展增量”的思路,积极鼓励和引导经济效益低、产品竞争力弱的企业“腾笼换鸟”、退低进高,寻找新的增长点。二是从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着力优化经济结构。要加快现有企业的转型升级,全力扶持发展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五大产业,突出招商选资工作,注重引进高科技型、产业成长型、专业配套型等项目。三是从资源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要积极发挥以市场为导向、利益为纽带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资源;要进一步加大“创新、创业”载体建设,设立科技投资基金,激励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

(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

调查发现,武进居民对收入水平提高状况的满意度明显低于对经济快速发展的满意度,并把增加收入作为幸福武进建设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这说明武进发展经济,在惠及老百姓利益方面还要有更多的政策考虑。今后,我们要坚持“做好…蛋糕?,体现智慧能力,分好…蛋糕?,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较好地处理做好“蛋糕”和分好“蛋糕”的辩证关系。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着眼于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基本形成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联动机制。一要鼓励劳动者通过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通过自主创业、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收入,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二要强化收入分配中的政府调控力度,努力缓解城乡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三、推进城乡一体化,突出农村发展重点领域

调查显示,幸福武进建设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所以,我们要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近年来,武进在实践中探索确立了城乡“六个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即在城乡规划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六个方面的一体化。今后的工作重点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新突破:一要在城乡规划的覆盖提升上取得新突破。要从武进的实际出发,以全域理念配置资源为切入点,切实加强城乡规划的统筹力度。二要在基础设施的完善延伸上取得新突破。要按照“做强城镇快延伸、无缝对接提水平”的总体要求,全面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的建设步伐。要大力提升城镇辐射力、设施对接率、环境优美度。三要在农民收入的持续增加上取得新突破。要出台优惠政策、落实扶持措施,拓展增收渠道,进一步优化农民创业就业的扶持机制和服务环境。四要在农村改革的积极探索上取得新突破。要大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集体经济股份合作改革等。五要在农村经济的培育振兴上取得新突破。要推动现代农业快发展、城乡产业快联动、集体经济快壮大。六要在公共服务的优质均等上取得新突破。要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完善配置公平、发展均衡、覆盖城乡、全民共享的城乡社会公共事业体系。七要在社会管理的有效组织上取得新突破。要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的

有效模式、优化民主法治的良好环境。

四、优化公共服务,突出民生问题关键环节

(一)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调查显示,社会保障是武进居民满意度最低,也是居社会公平之后最关注的社会问题。所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是提升武进居民幸福感的重中之重。在推进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我们要按照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思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接轨。一是继续做好失地农民保障工作,让失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二是深入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三是推行城乡低保一体化。四是逐年提高居民合作医疗标准,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卫生服务机制。五是加快社会保障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二)努力实现充分就业

研究显示,工作与人们经济上的安全感、职业上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相关,从而会影响人的幸福感水平。就业是老百姓的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我们要牢固树立“保就业就是保民生,保就业就是保稳定”理念,千方百计实现老百姓充分就业。一要增加就业岗位。要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及人力资源开发有机结合的促进就业机制,大力支持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二要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要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加快就业管理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公共就业服务队伍建设。三要多种形式促进就业。要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就业培训,以培训增强就业;优先安排困难人员就业,以帮扶促进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和劳务输出,以转移推动就业。

(三)大力加强社会安全

调查显示,社会安全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一要加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要进一步规范信访秩序,积极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三调联动”的大调解格局,认真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合理的诉求,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二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平安创建活动,进一步健全社会治安“大防控”体系,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维护社会稳定。三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要强化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督、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和整治,坚决遏制重大安全事故;继续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严格食品、药品、餐饮卫生日常监管,确保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五、加强教育引导,突出幸福观的内在决定作用

要提升人们的幸福感,除了要积极改善外部客观条件之外,还要从改造人们的主观世界入手,通过教育引导提高人们对幸福的认知,通过参与实践增加人们对幸福的体验。

(一)培育发展中的幸福观

幸福需要教育。发展中的幸福观是一种有限度实现和在社会巨变中感受的幸福观,是在积极进取、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充满变革中感受的幸福观,是应该与创业意识、和谐意识、关爱意识和节俭意识结合起来的个人体验。

(二)培养积极品质

积极品质是人们感受幸福的一种素质基础,是一种优秀的综合心理品质,它能促使一个人热爱自己、热爱他人、热爱社会,从而拥有快乐和幸福。我们要通过培训宣传,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引导人们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人格特质,提高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三)提高幸福能力

获得幸福是一种能力。人生就是一个追求幸福的历程,更是一个感知幸福的历程。如果我们能够坚持做到:常怀感恩之心,保持乐观心态,数念生活中美好事物,发挥特长助人快乐以及乐善好施,就一定能感到幸福。幸福总是相对的,正确认识幸福,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学会感知幸福、创造幸福,才能真正获得幸福。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微观经济学小论文范文

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 关于经济学的论文你知道要如何来写吗?以下是风林网络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学论文范文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查阅更多内容请关注风林网络! 篇一:微观经济学课程案例教学法 摘要: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 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 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考研资料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考研资料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西蒙菲莎大学 在西蒙菲沙大学位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省,创建于1802年,是加拿大享有盛名的大学之一,在教学质量、未来领导者、综合实力以及最具创新方面,被加拿大权威时事杂志《Maclean's Magazine》评为全加综合类大学第二。曾有“加拿大最有价值之综合性大学”的美誉。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湖首大学 加拿大湖首大学位于桑德贝市,该市临Lake Superior 湖。学校成立的37年中,努力服务于所在的社区,大力创新,在北部地区知名度很高。学校许多课程使湖畔大学非常出名,如林业,户外娱乐,生物,地理及地质专业。同时,学校凭借其对土着人研究课程赢得了名声。另外,其工程,商业等专业也吸引了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学生。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 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 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 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 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 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 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 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要 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这是 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 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 的消费者在价位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 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 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 于中国人来说,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 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 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 显示:与很多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百富勤公 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 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 应该是比较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2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二、终端消费者——政府官员? 大学生用一顿哈根达斯冰淇淋、工薪阶层用一瓶chanel香水来满足自己奢侈的梦想。但是,对于那些价格顶极的奢侈消费品来说,他们在中国的成功显然不能简单地用中国经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一题

案例:小安是个农村青年,今年22岁,高考落榜后,他决定到城里做生意闯一番事业。怀着雄心壮志的小安经过考察,决定开一家服装店。第一次进货,他找了个行家,精心挑选时尚流行的款式,谁知衣服挂出来十多天就只卖了二三件。小安一下急了,差不多款式我的价格还略低点怎么就销量不好呢后来在别人的指导下,他对服装店进行了重新装修,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服装店配上音响,制作大幅广告加以宣传,原来标价70的服装都变成了288,298。对外声称香港着名品牌服装独家代理,开业期间一律不打折。结果来他服装店的人络绎不绝,重新开张的第一天就卖了几十件,随后几天生意也是相当火爆。 为什么衣服便宜反尔不好卖,价格提高了去生意红火 分析: 70元一件的衣服,与取了英文名字,所有服装都挂上印有Made in HonKong生产的吊牌,价位在300左右的服装相比,在消费者眼中就是低档和中档两种层次的差别,服装价位品牌等同时是身份的象征,比如说,消费者喜欢某个品牌的产品,他觉得这个品牌的产品在设计能体现出自己的品味,能代表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和消费观。另外,它还可使自己感受到相应的身份、地位、荣誉和自信,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某种满足与体验,提升消费效用。这就是消费者对品牌的一种价值认同和文化认同,消费者最终在这种品牌上找到了归宿感。所以,即使这件物品的定价再高,他也会选择这种品牌的物品。很多服装消费者对看似高端的服装有强烈的消费偏好,消费服装的效用较高 所以,即使是质量一样的衣服,消费者很难判断它们质量是否相同,他们只能通过价格来衡量商品的好坏,通过高价来买到好的商品。这种并非由产品质量而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排斥现象,就被称为经济领域的歧视。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完整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 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 D 1 E 4 D 2 P 1 P 2 E 1 E 2 E 3 S 1 S 2

4。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5。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见下页说明。

6。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Q P dP dQ ?=OB AB AB CB ? =OB CB 7。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 8。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 P O Q S C A B e s <1 (b ) P O Q S C A B e s =1 (c ) P O Q S (C )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总结MU 与TU 的关系: 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 当MU =0是。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 图2-20 最高限价 S D P e O Q 1 P Q Q 图2 -21 最低限价 S D P e Q 1 O P Q 2 Q 2

微观经济学案例1

案例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人参与的集体狂欢。 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文

微观经济学期末论文 浅谈价格歧视对于社会福利的影响 摘要:本文从理论上对价格歧视的概念、分类及其福利效果进行了大致的分析,并以餐饮业、电力和民航业为例考察了价格歧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最后,从社会福利重新分配的角度阐述了价格歧视不仅可以使得厂商获利最多,而且可以使部分社会福利分配更加公平。 关键词:价格歧视福利分析

【案例】麦当劳经常以某种形式发放优惠券,例如,在麦当劳的网站上发放,顾客只要打印这张优惠券,就可以凭券到麦当劳以7-8折不等的优惠价格享受某种套餐。或者把优惠券夹在麦当劳的宣传报纸里,顾客只要看这张报纸就会得到优惠券,或者在路边免费发放。等等,事实上,不仅仅是麦当劳,许多餐厅也有类似的优惠券。 那么,为什么要发放优惠券呢? 一种容易想到的解释是:吸引更多的顾客,扩大销售量。但如果是这样的目的,那么为什么不直接降价呢?可见,这个解释不对。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倒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 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 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无论是谁都是要付出代价(成本)的。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那么我们就从价格歧视的一般性理论来探讨一下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价格歧视情况。 一、价格歧视的概念及其实现的三个条件 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就同一种商品或者服务,对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它不仅有利于垄断企业获取更多垄断利润,而且使条件相同的若干买主处于不公平的地位,妨碍了它们之间的正当竞争,具有限制竞争的危害。因而,世界各国的反垄断法规基本上都对它作出了限制。西方经济学中将价格

微观经济学小论文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 经济学论文 课程名称:西方经济学 论文题目:关于火车快餐价格问题的分析专业:新闻 姓名:韦梦 2012 年 4 月 20 日

关于火车快餐价格问题的分析 外出乘坐火车上学、商务、旅游等,经常要为火车快餐支付日常价格两倍甚至更多的钱,是什么导致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呢?从今经济学的角度可以这样分析: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除营利外,它也有公共服务的性质,我们暂且把火车运营垄断等因素除外,只从快餐本身分析,那么火车快餐价格的制定主要受供求理论的影响。人离不开吃饭,因此如果以市场价格供应,那么快餐的需求量会相当庞大,而车厢容量有限,沿途供给也有限,这就造成了火车快餐的供不应求,因此为了保持供求平衡,火车相关部门只得提高快餐价格,减少乘客需求。下面我们从相关理论具体分析。 关键字:火车快餐供给需求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 火车是人们长途旅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它为不同的消费群体提供不同档次的服务,制定不同的价格,如提供的软卧、硬卧、硬座等,因此火车一直是运送长途旅客最多的交通工具。火车旅行有众多的优点,如票价较合理,运送速度较快,安全度较高,运输量大等,但火车也有自己明显的缺点,如普通客运车停站多、运行慢,火车车厢较拥挤、特别是春节前后,火车买票难等。其中火车快餐价格较高也是旅客们遇到的一个难题。众所周知,火车快餐价格常常高出市场价数倍,那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火车快餐价格如此之高呢?我们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需求与供给理论来解释这一现象。 在西方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消费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种商品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数量,作为需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购买的欲望;第二,有购买的能力。而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厂商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对某中产品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数量。作为供给也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有出售愿望,第二,有供给能力。两者缺一不可。无论在火车还是其他地方,人们总是离不开吃饭的,因此旅客对火车快餐有一种天然的需求,而且在市场条件下,人们对火车快餐的需求量是于乘坐火车旅客的人数成正比的。火车是公共交通工具,在我们国家,火车是由政府控制的,分配额疏散旅客是它的公共服务性质,但火车服务在通常情况下,主要体现的是它的商品属性。提供快餐有利可图,因此基本上所有长途运行的火车都提供快餐。从火车安全稳定运行方面,火车运营商也不得不如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三 谁在消费昂贵?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使用范围:第二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决定消费者选择的因素;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偏好的改变与需求规律; 奢侈品消费与需求规律。 3.思考题: (1)就你目前的状况,对你自己来说,什么样的东西会是奢侈品?你用的是什么标准来定义奢侈品的? (2)你能否总结一下目前我国影响奢侈品消费的因素有哪些?其表现如何? (3)用你学习过的理论来分析奢侈品消费问题? (4)在我国目前情况下,人们奢侈品消费对经济发展有何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在女生张茜的想像中,一个标准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存在两种分裂的形象:平时穿着amarni中规中矩的套装、在北京CBD林立的高档写字楼中有一间自己的办公室、英语流利、每年去欧洲度假一个月;或者——另一种“可怕”的情况:穿着皮尔卡丹的西装、系着金利来皮带,用带有浓重乡音的普通话告诉香港的某位售货小姐“要买一块劳力士金表”。根据中国品牌战略协会杨清山秘书长的研究,中国目前的奢侈品消费人群已经达到总人口13%,并且还在迅速的增长中。迅速富起来的中国人正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实现着自己心目中的奢侈梦想。 一、奢侈品的消费增长与GDP增长

仅仅在数年之前,全世界奢侈品牌关注的还不是中国,而是台湾、香港等亚洲的几条“小龙”,再往前追溯,日本人在欧美一度就是 有钱人的代名词。杨清山对此做出了解释:一个国家奢侈品的消费 增长大概应该是其GDP增长的两倍左右。因此,当亚洲人面对自己 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 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理需求。他谈到自己曾经到过的一个中国内地小城,那里的人们在不知道 “比萨”为何物的情况下,对奢侈的憧憬就是“等我有钱了,一定 要吃一顿比萨”。对于在上海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高小姐来说,她 的“比萨”是一个标价5700元的Ferragamo白色挎包,在买这个包 之前,她犹豫了很长时间。“毕竟我去年才从学校毕业,现在一个 月收入也不过4000左右,为了买这个包,我两个月没有买一件衣服,天天在公司吃盒饭。但是我们这种公司大家都很注意品牌,特别是 一些香港过来的女同事,眼睛好厉害,见面第一眼就看你穿什么鞋、背什么包。相比套装来说,一个包可以天天带、背好多年都不会过时,而且跨上后确实整个人的气质就不一样了,特显档次,我觉得 这是最划算的消费了。”高小姐这样停留在买品牌包阶段的女孩被 称为“包法利夫人”:因为收入不够,她们只能通过购买名牌相对 便宜的配件来暗示自己也是富裕阶层的一员。这样的消费者在价位 相对较低的奢侈品消费中占有很大比例。普华永道的分析师岳峥指出,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有两个不同点:第一,在中国购 买奢侈品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下的年轻人,而在发达国家,这个市场 的主导者是40~70岁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另外,对于中国人来说, 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 国家,房屋、汽车、合家旅游才是大家向往的奢侈品。这一方面说 明了中国仍然不够富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西不同的生活方式: 高密度人群助长了消费中的攀比之风。杨清山的调查显示:与很多 人想像的不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军实际上是中产阶级。巴黎 百富勤公司给他们的定义是:家庭资产30万以上、年收入10万以上。“当然,如果要经常性的消费奢侈品,标准应该再高一点”, 杨清山说:“我觉得月收入2万元到5万元的这部分人应该是比较 典型的奢侈品消费者。”据他估计,到2010年,这个人群将增长到2.5亿。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西方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 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用经济学原理来分析现实问题。在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今天,面对越来越复杂的社会环境,经济学理论对我们生活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 刚开始学习微观经济学时以为这又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老师只是讲些空洞的理论,可是在学习完这本书之后,却发现这门学科其实很实用,和现实生活联系的很紧密,虽然理论性很强,但是联系实际生活的话还是容易理解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实际的例子都可以用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解释。 下面用微观经济学的相关理论来分析一些现实问题。 从供需均衡来看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 众所周知,近几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形势越来越严峻,大学毕业生的人数与企业和政府的需求率和签约率成反比的走势,每年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相对而言,大学生的签约率却在不断下滑。我国的高校在不断的扩大招生的规模,导致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相对于企业和政府实际所需求的多很多,即劳动力相对过剩。

从微观经济学来分析,在就 业市场上,大学生是劳动的供给 方,企业和政府是需求方,大学 毕业生的增多导致供过于求,供 需不平衡。 对于需求方来说,企业会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综合企业的成本收益等多方面的因素,来决定所需要的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的人数,政府根据各级部门工作开展的需要和人事部的结构来招聘所需的毕业生,也就是说需求方都是根据自身利益来决定最后招聘所需要的人员数目。如果从西方经济学理论来看的话,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供给方就会通过降低价格等手段来夸大需求,以实现供求均衡,但在现实中肯定不可能,作为需求方的企业或者政府显然不会扩大需求量,因此,在大学生就业市场中,毕业生的供给与需求存在相对不平衡的状态,所以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就业形势很严峻。 虽然我国总体的劳动力相对过剩,处于富余的状态,但是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缺口仍然很大,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工科类的学生相对较少,一些第三产业仍然缺少大量的专业人才,因此作为供给方的大学毕业生也要考虑自身的实际情况,自己专业知识和能力是否能够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 由此可见,大学生不能只是去想就业的困难而对未来没有了憧憬,因为虽然我国总体的劳动力相对过剩,但我国专业技术人

微观经济学图示分析汇总 (2)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分析 1,需求的变动(教材P22)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 2,供给的变动(教材P21) 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的影响: P D 1 E 4 D 2 P 1 P 2 E 1 E 2 E 3 S 1 S 2

4。需求弧弹性的五种分类 5。需求点弹性的五种类型 在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中,上述分析的五种基本类型也同样存在。见下页说明。

6。供给弹性的几何测定: 供给的价格点弹性也可以用几何方法来求得。在此用图2-8以线性供给函数为例加以 在A 点的点弹性值: Esp = Q P dP dQ ?=OB AB AB CB ? =OB CB 7。供给价格弹性的分类及几何表示 8。支持价格的含义及影响 图2—21表示政府对某种产品实行最低限价的情形。政府实行最低限价所规定的市场价格为P 0。由图可见,最低限价P 0大于均衡价格P e ,在最低限价P 0的水平,市场供给量Q 2大于市场需求量Q 1,市场上出现产品过剩(过度供给)的情况。 A B e s >1 (a ) P O Q S C A B e s <1 (b ) P O Q S C A B e s =1 (c ) P O Q S (C )

政府实行最低限价的目的通常是为了扶植某些行业的发展。农产品的支持价格就是西方国家所普遍采取的政策,在实行这一政策时,政府通常收购市场上过剩的农产品。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 1.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关系 根据表3—1所绘制的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如图3—1所示。 图中的横轴表示商品的数量,纵轴表示效用量,TU 曲线和MU 曲线分别为总效用曲线和边际效用曲线。由于边际效用被定义为消费品的一单位变化量所带来的总效用的变化量,又由于图中的商品消费量是离散的,所以,MU 曲线上的每一个值都记在相应的两个消费数量的中点上。 在图中,MU 曲线因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而成为向右下方倾斜的,相应地,TU 曲线则随着MU 的变动而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动特点。总结MU 与TU 的关系: 当MU >0时,TU 上升 当MU <0时,TU 下降 当MU =0是。TU 达极大值。 从数学意义上讲,如果效用曲线是连续的,则每一消费量上的边际效用值就是总效用曲线上相应的点的斜率。这一点,也体现在边际效用的定义公式(3.3)式中。 2,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图形(Indifference Curve ) 图2-20 最高限价 S D P e O Q 1 P Q Q 图2-21 最低限价 S D P e Q 1 O P Q 2 Q 2

微观经济学论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 篇一:《微观经济学》论文 贵州大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 《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 姓名:丁超 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1020020010 任课老师:胡鸣 完稿时间:2011-6-11 目录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 (3)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1,事件发生背景................. 2,几种代表性观点............... 3,本人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 4,建议或处理措施............... 5,主要参考文献................. 5) 5) 5) 6) 7) 7)((((((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这对矛盾的方法。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说明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根据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需要(如爱情、归属感等);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欲望或需要的层次来考察,较低层次的欲望或需要一旦相对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或需要。 资源的有限性,是说明针对人类的欲望而言,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两种。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价格一数量”组合关系。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因此,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①有购买欲望;②有购买能力。例如,某个城镇有10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考研资料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四 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关于“超级女声”热潮的分析报告 1.使用范围:第三章消费者行为理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流行文化需求的因素;网络外部性与需求; 3.思考题: (1)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你能从中找出哪些经济学 理论(主要是消费行为与需求理论方面)的思考? (2)影响目前市场需求的因素有哪些? (3)如果你是一个市场营销专家,你准备利用目前的市场需求特 点从哪些方面来推广你的产品? (4)请你说说网络外部性对市场需求的影响? 2005年的盛夏也许注定是属于青少年的文化盛夏:一边是“芙 蓉姐姐”还没有淡出人们的视野和耳畔,另一边又迎来了“超级女声”全国总决赛的热播,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两种表现形 式不同、参与方式不同的文化现象,实际上有着共同的孕育背景, 同时也共同折射出当前我国青年文化的新特征,反映了我国青少年 发展面临的新问题。 一、“芙蓉姐姐”和“超级女声”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芙蓉姐姐”凭借“一张妖媚十足的脸和一副性感万分的身材”,以其露骨而极度自信抑或自我欣赏的文字和夸张而经典的“S”型照片,在集广泛性、快捷性、交互性于一体的互联网络空间(准确地说 是在清华北大的BBS)名声大噪,继而引起诸多媒体的高度关注。在2005年的初夏,“芙蓉姐姐”终于完成了由虚拟红人向现实明星的 转变,但随着“超级女声”比赛进程的推进,她“永远有多远,我

就能红多远”的理想也在郁闷中破灭。“超级女声”吸引了上至89 岁下至4岁的15万“女生”共同角逐。据统计,在总决赛直播期间,全国约有十分之一的电视观众在周五晚锁定湖南卫视,创造了亿万 人参与的集体狂欢。面对“芙蓉姐姐”走红和“超级女声”热播, 各界的评论褒贬不一。不能否认的是,社会是个人发展的大舞台, 时代是塑造和成就英雄的大背景,“芙蓉姐姐”和“超女”们的产 生是“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的结果。对于这类青年文 化热点现象,不能只进行简单的是与非判断,更不能秉承所谓的 “存在即合理”的哲学理念,对其听之任之,而是要着力探究其背 后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1.市场经济的趋利性 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竞争性经济,个体独立性的经济,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自从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经济发展的市场化取向逐步得到国 人的认同。当代中国青少年既感受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 高度物质文明成果、个人独立性的增强,又目睹了市场经济大潮对 其父辈们洗礼的过程乃至产生的阵痛,利益取向成为他们价值观上 深深的印痕。如果说“芙蓉姐姐”坚持不懈地在网络空间书写文字、张贴自己的S型照片,还只是隐隐地表达着一种个人利益诉求的话,“超级女声”则是“超女”们、电视台、娱乐公司、短信服务商以 及网络等众多媒体分享的一份利益大餐。活动组织者、协办者以及 相关各方追逐利润的本质在整个活动的过程中有目共睹,仅每周数 百万条投票短信就足以让他们喜上眉梢。而随着比赛的推进,“超女”们为日见增长的“身价”、“人气”而日益陶醉也是不争的事实。 2.社会环境的开放性 发达的交通、通讯和传媒,使现代青少年的活动范围空前扩大、信息获取的途径空前增多。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全面开放的社会 环境之中,他们面对大量的、经常变化的人和事以及各种信息,不 仅视野、思维、心理得到扩充和丰富,而且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 价值标准和期望进行比较、评判和取舍,显示其对开放环境的适应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用经济学原理分析麦当劳折扣券 另一种解释是:麦当劳想借此进行价格歧视——把顾客分开。要获取麦当劳的优惠券,总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成本的,而不是随手可得——上麦当劳的网站浏览寻找优惠券,打印优惠券,或者阅读麦当劳的宣传报纸,或者到路边索取,都是需要花费少许成本,主要是时间成本。通常是什么人才愿意花费这些成本呢?是时间成本比较便宜的人。能上麦当劳的人中,什么人时间比较便宜呢?显然是一些收入偏低的人——工薪阶层。另外,优惠券能够购买的通常是某种指定的商品组合,而不是随意购买。也就是说,使用优惠券的顾客,是要付出代价——不能随意挑选商品的代价。这也是一种成本。总而言之,使用优惠券,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者成本也。 通过上述种种方式,麦当劳成功地把麦当劳的顾客中的富人和穷人分开,然后,对于富人——不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供给他们的商品就比较贵(没有优惠),而对于穷人——持有优惠券的人,麦当劳给他们打折。时间地点商品相同但价格不同,这就是典型的价格歧视。通过价格歧视,麦当劳向消费者榨取了更多的消费者剩余,增加了利润。 关于大学生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占座”这一现象在生活中时有发生,在大学校园里更是司空见惯。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当我们假设所有的人都是理性人时,理性人就要追求利益最大化,制度本身不涉及道德问题,一项制度的制定如果能够满足理性人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体现了普遍意义上的公平正义,它就是一项合理的制度。下面将运用经济学原理对占座行为的合理性予以分析。 (1)占座——理性人的选择.“占座”意味着你可以拥有令你满意的座位,当你和你的同学同样用心时,你比他们更容易集中精神,获得更好的听课效果,最终得到更优异的成绩。 当然,你需要为占座付出一定的低价,即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这里的关键在于机会成本与收益比较孰轻孰重。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取得好成绩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占座的机会成本,当你用积极的态度看待它们时完全可以被压缩到很小,甚至为负值——早起有益于身体健康,精力充沛,而把时间浪费在早饭上是没有必要的。这么看来,你为占座付出的机会成本是很小的,而得到的收益却大得多,因此占座无疑是理性人的最佳选择。 (2)替他人占座——理性人考虑边际量。如果你已经前赶到了教室,多占个座儿对你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因为你为此付出的边际成本几乎为零,但这一行为的边际收益则是显而易见的。首先你的室友可能会认为你很体贴,并因此提高对你的评价;其次,即便是你所服务的人不认为这是美德的表现,而将之视为一项投资,那么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适当的场合时,他也必定会为之付出某种方式的回报。这种情况,通俗地讲叫做“顺水人情”,本小利大,何乐而不为呢?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微观经济学论文范文 摘要:在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论文对微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案例式教学进行了分类,认为案例教学实践中现存的问题有案例教学法应用不当、案例质量不高、本土化的案例少、缺少师生互动等,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学校对案例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经济学案例教学团队经验不足、微观经济理论与现实案例的结合度不强等,提出可以从案例教学方式的选择和案例的编排这两方面入手提高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效果,最后探讨了发挥案例教学法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案例教学;微观经济学;探讨 一、问题的提出对于经济管理类学科的学生来说,微观经济学是学习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在经济学的学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非常重视这门课程的讲授,需要运用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融会贯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由于微观经济学本身的抽象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法,而案例教学法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这种教学手段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吸收。案例教学法是指把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例或历史事件带到课堂之中,并利用与本课程相关的原理分析生活事例和历史事件,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将某一问题抛给学生,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达到教学目的,从而把枯燥单调的理论章节,变成解

决真实问题的公开讨论[1]。案例教学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案例评审型,就是给出案例中的问题及问题评审的方案,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分析;二是讨论分析型,就是只提出问题而没有给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三是发展理论型,就是通过案例发现新的理论生长点,发展并不断完善理论体系。案例教学法对老师有很高的技能要求,对学生也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应成为积极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聆听者。比如在案例讨论中,老师要尽可能让更多学生参与进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形成一种师生互动、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环境。根据笔者自身在微观经济学教学中对于案例教学法的运用经验,总结了以下两种主要的微观经济学教学案例的形式。一种是现实性教学案例,即把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以及有关经济的时事热点进行总结归纳,和微观经济学理论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作为教学案例,让学生能够通过身边发生的事情及经济事件掌握经济学知识。另一种是历史性案例,即通过对历史上所发生过的经济学领域的事件进行学习和讨论,理解经济学原理,比如在讲完赋税的归宿问题之后,可以让学生讨论在1990年,美国国会针对游艇、私人飞机、皮衣、珠宝和豪华轿车这类物品通过了一项新的奢侈品税[2]。这两种教学案例应该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微观经济学中的作用。 二、案例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经过多年微观经济学教学经验总结以及与其他经济学专业老师的交流探讨,发现微观经济学案例教学中

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二

经济学考研:微观经济学经典案例二 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 1.使用范围:第一章导论 2.要考核的知识点:供求理论; 影响需求的因素; 需求弹性及其与企业收入的关系。 3.思考题: (1)从这个案例中,为什么苏州公园通过降价就获取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2)为什么后来苏州公园不降价了?假若继续降价苏州公园还能盈利吗? (3)你对目前北京的许多公园的高票价现状持什么意见?为什么这些票价降不下来? (4)对于像公园这样的准公共用品,其价格应该由什么来决定?政府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2001年夏,苏州乐园门票从六十元降到十元。一时间,趋之者众,十天该园日均接待游客量创下历史之最,累计实现营业收入四百万元以上。 10元门票引来25万人盛夏的苏州乐园,十分过瘾地火了一把。 "火",是自7月20日傍晚5时点起来的。这是该园举办"2001年仲夏狂欢夜"的首日,门票从60元降至10元。是夜,到此一乐的游客竟达7万之多,大大出乎主办者"顶多3万人"的预测,这个数字,更是平时该园日均游客数的15至20倍,创下开园4年以来的历史之最。到7月29日,为期10天的"狂欢夜"活动落下了帷幕。园方坐下来一算,喜不自禁:这天累计接待游客25万余人,实现营业收入400万元以上,净利润250万余元…… 这些指标,均明显超过白天正常营业时间所得。正常情况下,苏州乐园的门票每人每张60元,每天的游客总数在3000-4000人之间,营业时间从上午9时到下午5时。而"狂欢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即从每天下午5时到晚上10时,门票却降到10元。就是说,"狂欢夜"这10天,这家乐园在不影响白天正常营业的情况下,每天延长了5小时的营业时间,营业额和利润就翻了一番以上。"狂欢夜"与该园举办的"第四届啤酒节"是同时进行的。42个相关厂家到乐园助兴--其实,厂家是乘机宣传和推销自己的产品。据园方介绍,以往搞啤酒节,乐园是要收取厂家一定的"机会"费用的,但是,这次却基本不收或少收些许,而厂家须向游客免费提供一些"小恩小惠"--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等。减免了货币的支付,厂家岂有不乐的?园方也承认,众厂家的参与,带来大笔场地费,降低了乐园搞"狂欢夜"活动的风险,不过,它并非这次活动最后成功的决定性因素。

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微观经济学案例 内蒙古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经济系编 2010年4月

目录 案例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向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1) 案例2:燃油税幕后利益博弈:中国逼近10元1升油价时代 (1) 案例3:公园门票降价或涨价的启示 (1) 案例4:雪天的杂货店 (1) 案例5:歌星的高收入合理吗? (1) 案例6:政府对鸡蛋的补贴弊端 (1) 案例7:“旧帽换新帽律八折” (1) 案例8:谁在消费昂贵? 奢侈品消费群调查 (1) 案例9:是穷人幸福还是富人幸福 (1) 案例10:吃三个面包的感觉 (1) 案例11:你所购买的东西值不值 (1) 案例12:把每1 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1) 案例13:从"芙蓉姐姐"到"超级女声" (1) 案例14:理性与风险难题 (1) 案例15:上大学值吗? (1) 案例16:大商场平时为什么不延长营业时间 (1) 案例17: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 (1) 案例18:中国人养活自己靠的农业技术进步 (1) 案例19:马尔萨斯人口论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1) 案例20: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 (1) 案例21:企业生产中的学习效应 (1) 案例22:有效金融市场的难题 (1) 案例23:加入WTO背景下的我国农业问题 (1) 案例24:新经济时代的微软反垄断案 (1) 案例25:价格歧视及其难题 (1) 案例26:垄断竞争下的差异化战略 (1) 案例27:广告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1) 案例28: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卡特尔的兴衰 (1) 案例29:汽油价格与小型汽车的需求 (1) 案例30:满意即最优 (1) 案例31:发生在空中的帕累托改良 (1) 案例32: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局限性 (1) 案例33:“从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 (1) 案例34:二手车市场的逆向选择 (1) 案例35:委托人给代理人带的“金手铐” (1) 参考文献 (1)

《微观经济学》论文

贵州大学2010-2011学年下学期《微观经济学》期末考查作业 姓名:丁超 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专业:财务管理 学号:1020020010

任课老师:胡鸣 完稿时间:2011-6-11 目录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 (3) 第二部分:微观经济学案例分析 (5) 1,事件发生背景 (5) 2,几种代表性观点 (5) 3,本人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分析 (6) 4,建议或处理措施 (7) 5,主要参考文献 (7)

第一部分:微观经济学内容小结 第一章:经济学导论 西方经济学研究的基本前提是人类欲望的无限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而西方经济学就是要找到最大限度缓解这对矛盾的方法。 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是说明人的欲望或需要是无穷的。欲望是指人们缺乏的

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是人们的一种心理感觉。根据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解释,人的欲望或需要可以分成五个层次,它们由低到高分别是: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保障需要;社会需要(如爱情、归属感等);被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从欲望或需要的层次来考察,较低层次的欲望或需要一旦相对地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高一个层次的欲望或需要。 资源的有限性,是说明针对人类的欲望而言,用来生产物品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是有限的。用来满足人类欲望的物品可分为自由取用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onomic goods)两种。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需求的定义: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和一定的条件下,在不同的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的数量,即价格与其需求量之间的“价格一数量”组合关系。根据定义,如果消费者对某种商品只有购买的欲望而没有购买的能力,就不能算作需求。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因此,构成需求有两个条件:①有购买欲望;②有购买能力。例如,某个城镇有10万户居民,居民对电冰箱的需要量是每户一台,但在一定的价格条件下,只有1/10的居民对电冰箱有支付能力,这样,该城市对电冰箱的有效需求就是1万台。 需求包括个别需求和市场需求。个别需求是指单个消费者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市场需求是指在每一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需求量的总和。 第三章:消费者行为分析 人们欲望的满足绝大多数依靠经济物品,而相对于人类的无限欲望来说,经济物品以及生产这些经济物品的资源总是有限的,这种有限就是稀缺性。稀缺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