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考数学第一道大题习题汇编

关于高考数学第一道大题习题汇编
关于高考数学第一道大题习题汇编

关于高考数学第一道大题

习题汇编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1. 17.已知0αβπ<<4,为()cos 2f x x π??=+ ?8??的最小正周期,1tan 14αβ????=+- ? ?????

,,a (cos 2)α=,b ,且?a b m =.求22cos sin 2()cos sin ααβαα

++-的值. 2. .在ABC △中,1tan 4A =,3tan 5

B =. (Ⅰ)求角

C 的大小;

(Ⅱ)若ABC △,求最小边的边长.

3.已知ABC △的面积为3,且满足06AB AC ≤≤,设AB 和AC 的夹角为θ.

(I )求θ的取值范围;(II )求函数2()2sin 24f θθθ??=+- ???

π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4.已知函数2π()2sin 24f x x x ??=+- ???,ππ42x ??∈????

,. (I )求()f 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II )若不等式()2f x m -<在ππ42x ??∈????

,上恒成立,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5.已知函数2πππ()12sin 2sin cos 888f x x x x ??????=-++++ ? ? ??????

?.求: (I )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II )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

6. 设函数f(x)=a ·b ,其中向量a =(2cos x ,1),b =(cos x , 3sin2x ),x ∈R. (Ⅰ)若f(x)=1-3且x ∈[-3π,3

π],求x ; (Ⅱ)若函数y=2sin2x 的图象按向量c=(m ,n)(|m|<

2π)平移后得到函数y=f(x)的图象,求实数m 、n 的值.

7.设锐角三角形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2sin a b A =. (Ⅰ)求B 的大小;

(Ⅱ)求cos sin A C +的取值范围.

8.在ABC △中,已知内角A π=3,边BC =B x =,周长为y .

(1)求函数()y f x =的解析式和定义域;

(2)求y 的最大值.

9.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tan a b c C =,,,

(1)求cos C ;

(2)若52

CB CA ?=,且9a b +=,求c . 10.设函数()f x =·a b ,其中向量(cos2)m x =,a ,(1sin 21)x =+,b ,x ∈R ,且()y f x =的图象经过点π24?? ???

,. (Ⅰ)求实数m 的值;

(Ⅱ)求函数()f x 的最小值及此时x 值的集合.

11.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个内角A B C ,,的对边.若4π,2==C a ,5

522cos =B ,求ABC △的面积S . 12.已知0,14

13)cos(,71

cos 且=

β-α=α<β<α<2π, (Ⅰ)求α2tan 的值.

(Ⅱ)求β. 13.已知函数()2cos (sin cos )1f x x x x x =-+∈R ,.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

(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π3π84??????

,上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14.在ABC △中,已知2AC =,3BC =,4cos 5

A =-. (Ⅰ)求sin

B 的值; (Ⅱ)求sin 26B π??+ ??

?的值.

15.已知ABC △1,且sin sin A B C +=.

(I )求边AB 的长;(II )若ABC △的面积为1sin 6

C ,求角C 的度数. 16.

设2()6cos 2f x x x =.

(Ⅰ)求()f x 的最大值及最小正周期;

(Ⅱ)若锐角α

满足()3f α=-4tan 5

α的值. 17.

已知函数π124()πsin 2x f x x ??+- ???=??+ ??

?. (Ⅰ)求()f x 的定义域;(Ⅱ)若角α在第一象限且3cos 5

α=

,求()f α. 18.在ABC △中,5cos 13B =-,4cos 5C =. (Ⅰ)求sin A 的值;(Ⅱ)设ABC △的面积332

ABC S =△,求BC 的长. 19.

已知函数2π()sin sin 2f x x x x ωωω??=+ ??

?(0ω>)的最小正周期为π. (Ⅰ)求ω的值;

(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2π03??????

,上的取值范围. 17. 求函数2474sin cos 4cos 4cos y x x x x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20.已知函数()cos(2)2sin()sin()344

f x x x x πππ=-+-+ (Ⅰ)求函数()f x 的最小正周期和图象的对称轴方程

(Ⅱ)求函数()f x 在区间[,]122ππ

-上的值域 21.已知函数22s (in cos s 1)2co f x x x x ωωω++=(,0x R ω∈>)的最小值正周期是2π. (Ⅰ)求ω的值;

(Ⅱ)求函数()f x 的最大值,并且求使()f x 取得最大值的x 的集合.

高考数学大题经典习题(2020年九月整理).doc

1. 对于函数()3 2 1(2)(2)3 f x a x bx a x =-+-+-。 (1)若()f x 在13x x ==和处取得极值,且()f x 的图像上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均不超过 22sin cos t t t -+t 的取值范围; (2)若()f x 为实数集R 上的单调函数,设点P 的坐标为(),a b ,试求出点P 的轨迹所形成的图形的面积S 。 1. (1)由()3 2 1(2)(2)3 f x a x bx a x =-+-+-,则 ()2'(2)2(2)f x a x bx a =-+-+- 因为()13f x x x ==在和处取得极值,所以()13'0x x f x ===和是的两个根 22 1(2)121(2)02 (2)323(2)0a a b a b a b a ?=--+?-?+-=????=--+?-?+-=?? ()2 '43f x x x ∴=-+- 因为()f x 的图像上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不超过2 2sin cos t t t -+ 所以()2 '2sin cos f x t t t x R ≤-∈恒成立, 而()()2 '21f x x =--+,其最大值为1. 故2 2sin cos 1t t t -≥ 72sin 21,3412t k t k k Z πππππ? ??-≥?+≤≤+∈ ?? ? (2)当2a =-时,由()f x 在R 上单调,知0b = 当2a ≠-时,由()f x 在R 上单调()'0f x ?≥恒成立,或者()'0f x ≤恒成立. ∵()2 '(2)2(2)f x a x bx a =-+-+-, 2244(4)0b a ∴?=+-≤可得224a b +≤ 从而知满足条件的点(),P a b 在直角坐标平面aob 上形成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4S π= 2. 函数cx bx ax x f ++=2 3 )((0>a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ααf A 、)) (,(ββf B

全国名校高考数学经典复习题汇编(附详解)专题:可行域

全国名校高考数学经典复习题汇编(附详解)专题:可行域 1.(全国名校·沈阳四校联考)下列各点中,与点(1,2)位于直线x +y -1=0的同一侧的是( ) A .(0,0) B .(-1,1) C .(-1,3) D .(2,-3) 答案 C 解析 点(1,2)使x +y -1>0,点(-1,3)使x +y -1>0,所以此两点位于x +y -1=0的同一侧.故选C. 2.不等式(x +2y +1)(x -y +4)≤0表示的平面区域为( ) 答案 B 解析 方法一:可转化为①?????x +2y +1≥0,x -y +4≤0或②? ????x +2y +1≤0,x -y +4≥0. 由于(-2,0)满足②,所以排除A ,C ,D 选项. 方法二:原不等式可转化为③?????x +2y +1≥0,-x +y -4≥0或④? ??? ?x +2y +1≤0,-x +y -4≤0.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四个区域,分别为上下左右区域,③表示上面的区域,④表示下面的区域,故选B. 3.(全国名校·天津,理)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2x +y ≥0, x +2y -2≥0, x ≤0,y ≤3,则目标函数z =x +y 的 最大值为( ) A.2 3 B .1

C.32 D .3 答案 D 解析 作出约束条件所表示的可行域如图中阴影部分所示,由z =x +y 得y =-x +z ,作出直线y =-x ,平移使之经过可行域,观察可知,最大值在B(0,3)处取得,故z max =0+3=3,选项D 符合. 4.设关于x ,y 的不等式组???? ?2x -y +1>0,x +m<0,y -m>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存在点P(x 0,y 0),满足x 0-2y 0 =2,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4 3) B .(-∞,1 3) C .(-∞,-2 3) D .(-∞,-5 3 ) 答案 C 解析 作出可行域如图. 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可行域,要求可行域包含y =1 2x -1的上的点,只需要可行域的边界点(- m ,m)在y =12x -1下方,也就是m<-12m -1,即m<-2 3 . 5.(全国名校·北京,理)若x ,y 满足???? ?2x -y ≤0,x +y ≤3,x ≥0,则2x +y 的最大值为( ) A .0 B .3 C .4 D .5 答案 C

2019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之29:数学文化(含答案)

2019年全国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数学文化 一、选择题 1. (2019年乐山市)《九章算术》第七卷“盈不足”中记载:“今有共买物,人出八,盈三;人出七,不足四.问人数、物价各几何?”译为:“今有人合伙购物,每人出8钱,会多3钱;每人出7钱,又差4钱。问人数、物价各多少?”根据所学知识,计算出人数、物价分别是( ) ()A 1,11 ()B 7,53 ()C 7,61 ()D 6,50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解答】解:设人数人,物价y 钱. ? ??=+=-y x y x 4738 解得:?? ?==53 7 y x ,故选B. 2.(2019年重庆市)《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题:今有甲乙二人持钱不知其数.甲得乙半而钱五十,乙得甲太半而钱亦五十.问甲、乙持钱各几何?其意思为:今有甲乙二人,不如其钱包里有多少钱,若乙把其一半的钱给甲,则甲的数为50;而甲把其 的钱给乙, 则乙的钱数也为50,问甲、乙各有多少钱?设甲的钱数为,乙的钱数为y ,则可建立方程组为( ) A . B . C . D .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 【解答】解:设甲的钱数为,乙的钱数为y , 依题意,得:. 故选:A . 3. (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有木,不知长短.引绳度之,余绳四足五寸;屈绳量之,不足一尺.木长几何?”意思是:用一根绳子去量一根长木,绳子还剩余 4.5尺.将绳子对折再量长木,长木还剩余1尺,问木长多少尺,现设绳

长尺,木长y尺,则可列二元一次方程组为() A. B. C D 【考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与应用、数学文化 【解答】解:设绳长尺,长木为y尺, 依题意得, 故选:B. 4.(2019年湖北省襄阳市)《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卷七“盈不足”中有题译文如 下:今有人合伙买羊,每人出5钱,会差45钱;每人出7钱,会差3钱.问合伙人数、羊价各是多少?设合伙人数为人,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5﹣45=7﹣3 B.5+45=7+3 C.=D.=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解答】解:设合伙人数为人, 依题意,得:5+45=7+3. 故选:B. 5. (2019年湖北省宜昌市)古希腊几何学家海伦和我国宋代数学家秦九韶都曾提出利用三 角形的三边求面积的公式,称为海伦﹣秦九韶公式: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a,b,c,记p=,那么三角形的面积为S=.如图,在△ABC 中,∠A,∠B,∠C所对的边分别记为a,b,c,若a=5,b=6,c=7,则△ABC的面积为() A.6B.6C.18D. 【考点】二次根式的应用 【解答】解:∵a=7,b=5,c=6. ∴p==9, ∴△ABC的面积S==6; 故选:A. 6.(2019年福建省)《增删算法统宗》记载:“有个学生资性好,一部孟子三日了,每日增

新课标高考数学题型全归纳正余弦定理常见解题类型典型例题

正余弦定理常见解题类型 1.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常用于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两角和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②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及其他的边和角. 余弦定理常用于解决以下两类解斜三角形的问题:①已知三边,求三个角;②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例1 已知在ABC △中,4526A a c ∠===,,,解此三角形. 解:由余弦定理得22(6)26cos 454b b +-=, 从而有31b =±. 又222(6)222cos b b C =+-?, 得1cos 2 C =±,60C ∠=或120C ∠=. 75B ∴∠=或15B ∠=. 因此,31b =+,60C ∠=,75B ∠= 或31b =-,120C ∠=,15B ∠=. 注:此题运用正弦定理来做过程会更简便,同学们不妨试着做一做. 2. 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主要是将已知条件中的边、角关系转化为角的关系或

边的关系,一般的,利用正弦定理的公式2sin 2sin 2sin a R A b R B c R C ===,,,可将边转化为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然后利用三角函数恒等式进行化简,其中往往用到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A B C ++=π;利用余弦定理公式222222 cos cos 22b c a a c b A B bc ac +-+-==,, 222 cos 2a b c C ab ++=,可将有关三角形中的角的余弦转化为边的关系,然后充分利用代数知识来解决问题. 例2 在ABC △中,若2222sin sin 2cos cos b C c B bc B C +=,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解:由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为ABC △外接圆的半径, 可将原式化为22228sin sin 8sin sin cos cos R B C R B C B C =, sin sin 0B C ≠∵, sin sin cos cos B C B C ∴=,即cos()0B C +=. 90B C ∴+=,即90A =,故ABC △为直角三角形. 3. 求三角形中边或角的范围 例3 在ABC △中,若3C B ∠=∠,求c b 的取值范围. 解: A B C ∠+∠+∠=π,4A B ∴∠=π-∠. 04B π∴<∠<.可得210sin 2 B <<. 又2sin sin 334sin sin sin c C B B b B B ===-∵, 2134sin 3B ∴<-<.故13c b <<. 点评:此题的解答容易忽视隐含条件B ∠的范围,从而导致结果错误.因此,解此类问题应注意挖掘一切隐含条件. 4. 三角形中的恒等式证明 根据所证等式的结构,可以利用正、余弦定理化角为边或角的关系证得等式. 例4 在ABC △中,若2()a b b c =+,求证:2A B =. 证明:2222cos 2222a c b bc c b c a B ac ac a b +-++====∵, 222222 22222cos 22cos 1214222a a b b bc b c b B B b b b b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习题

集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计5×12=60分) 1.下列集合中,结果是空集的为() (A)(B) (C)(D) 2.设集合,,则() (A)(B) (C)(D) 3.下列表示①②③④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4.满足的集合的个数为() (A)6 (B) 7 (C) 8 (D)9 5.若集合、、,满足,,则与之间的关系为() (A)(B)(C)(D) 6.下列集合中,表示方程组的解集的是() (A)(B)(C)(D) 7.设,,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A)(B)(C)(D) 8.已知全集合,,,那么 是() (A)(B)(C)(D) 9.已知集合,则等于() (A)(B) (C)(D) 10.已知集合,,那么() (A)(B)(C)(D) 11.如图所示,,,是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

(A)(B) (C)(D) 12.设全集,若,,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且(B)且 (C)且(D)且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计4×4=16分) 13.已知集合,,则集合 14.用描述法表示平面内不在第一与第三象限的点的集合为 15.设全集,,,则的值为 16.若集合只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值为三、解答题(共计74分) 17.(本小题满分12分)若,求实数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合,, ,求,,, 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全集,集合与集合,且,求,

20.(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且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集合 , ,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2.(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集合 , ,若 ,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31{≤≤-=x x A ,},{2A x y x y B ∈==,},2{A x a x y y C ∈+==,若满足B C ?, 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 已知集合}71{<<=x x A ,集合}521{+<<+=a x a x B ,若满足 }73{<<=x x B A ,求 实数a 的值.

高考数学常见题型汇总(经典资料)

一、函数 1、求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 分母 ≠0 偶次根号≥0 对数log a x x>0,a>0且a ≠1 三角形中 060,最小角<60 2、求值域 判别式法 V ≥0 不等式法 222321111 33y x x x x x x x x =+ =++≥??= 导数法 特殊函数法 换元法 题型: 题型一: 1y x x =+ 法一: 111 (,222同号)或y x x x x x x y y =+ =+≥∴≥≤- 法二:图像法(对(0) b y ax ab x =+>有效 2 -2 -1 1

题型二: ()1 (1,9) y x x x =-∈ ()/ 2(1)(9)110 1 80,,0,9导数法:函数单调递增 即y x y x x y f f y =+>∴=-?? ∴∈∈ ? ?? 题型三: 2sin 1 1sin 1sin ,1, 2112化简变形又sin 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y y y y y y θθ θθ-= ++=≤-+∴ ≤- 题型四: 22 2 2sin 11cos 2sin 1(1cos ),2sin cos 114sin()1,sin()41sin()11 4化简变形得即又由知解不等式,求出,就是要求的答案 y y y y y y x y x y y x y y θθ θθθθθθθ-= +-=+-=++++=++= +++≤≤+ 题型五

222233 3(3),(3)30(3)430化简变形得由判别式解出x x y x x x y x x y x y y y y += -+=-+-+==--?≥V 反函数 1、反函数的定义域是原函数的值域 2、反函数的值域是原函数的定义域 3、原函数的图像与原函数关于直线y=x 对称 题型 1 ()(2)32,2322,2已知求解:直接令,解出就是答案 x x f f x x x x --=+-=+ 周期性 ()()()(2)()()(2)0 0(2,函数 -)式相减) 是一个周期是2t 的周期函数 x x t x t x t x x x t f f f f f f f +++++=+== 对称

全国名校高考数学经典复习题汇编(附详解)专题:众数、中位数

全国名校高考数学经典复习题汇编(附详解)专题:众数、中位数 1.(全国名校·云川贵百校联考)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从社会实践活动中调查了20户家庭某月的用电量,如下表所示: 则这20A .180,170 B .160,180 C .160,170 D .180,160 答案 A 解析 用电量为180度的家庭最多,有8户,故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众数是180,排除B ,C ; 将用电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160,180,故这20户家庭该月用电量的中位数是170.故选A. 2.在样本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共有9个小长方形,若中间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其他8个长方形的面积和的2 5,且样本容量为140,则中间一组的频数为( ) A .28 B .40 C .56 D .60 答案 B 解析 设中间一个小长方形面积为x ,其他8个长方形面积为52x ,因此x +52x =1,∴x =2 7. 所以中间一组的频数为140×2 7 =40.故选B. 3.(全国名校·山东)如图所示的茎叶图记录了甲、乙两组各5名工人某日的产量数据(单位:件).若这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相等,且平均值也相等,则x 和y 的值分别为( ) A .3,5 B .5,5 C .3,7 D .5,7 答案 A

解析 根据两组数据的中位数相等可得65=60+y ,解得y =5,又它们的平均值相等,所以 56+62+65+74+(70+x )5=59+61+67+65+78 5 ,解得x =3.故选A. 4.(全国名校·山西长治四校联考)某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数学测试,有一个班成绩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数据的分 组依次为[20,40),[40,60),[60,80),[80,100),若低于60分的人数是15,则该班的学生人数是( ) A .45 B .50 C .55 D .60 答案 B 解析 ∵[20,40),[40,60)的频率为(0.005+0.01)×20=0.3,∴该班的学生人数是15 0.3 =50. 5.(全国名校·陕西西安八校联考)如图所示的茎叶图是甲、乙两位同学在期末考试中的六科成绩,已知甲同学的平均成绩为85,乙同学的六科成绩的众数为84,则x ,y 的值为( ) A .2,4 B .4,4 C .5,6 D .6,4 答案 D 解析 x -甲=75+82+84+(80+x )+90+93 6=85,解得x =6,由图可知y =4,故选D. 6.(全国名校·河北邢台摸底)样本中共有五个个体,其值分别为0,1,2,3,m.若该样本的平均值为1,则其方差为( ) A. 10 5 B.305 C. 2 D .2 答案 D 解析 依题意得m =5×1-(0+1+2+3)=-1,样本方差s 2=1 5(12+02+12+22+22)=2,即 所求的样本方差为2. 7.将某选手的9个得分去掉1个最高分,去掉1个最低分,7个剩余分数的平均分为91.现场作的9个分数的茎叶图后来有1个数据模糊,无法辨认,在图中以x 表示:

高考集合知识点总结与典型例题

集合 一.【课标要求】 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2)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全集与空集的含义; 3.集合的基本运算 (1)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 (2)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个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 (3)能使用Venn图表达集合的关系及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二.【命题走向】 有关集合的高考试题,考查重点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近年试题加强了对集合的计算化简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注意运用Venn图解题方法的训练,注意利用特殊值法解题,加强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和化简的训练。考试形式多以一道选择题为主。 预测高考将继续体现本章知识的工具作用,多以小题形式出现,也会渗透在解答题的表达之中,相对独立。具体 三.【要点精讲】 1.集合: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成为集合 a∈;若b不是集合A的元素,(1)集合中的对象称元素,若a是集合A的元素,记作A b?; 记作A (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满足:确定性、互异性与无序性; 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 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无序性:集合中不同的元素之间没有地位差异,集合不同于元素的排列顺序无关; (3)表示一个集合可用列举法、描述法或图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 具体方法:在大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注意: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4)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 正整数集,记作N *或N +; 整数集,记作Z ; 有理数集,记作Q ; 实数集,记作R 。 2.集合的包含关系: (1)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或B 包含A ),记作A ?B (或B A ?); 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若A ?B 且B ?A ,则称A 等于B ,记作A =B ;若A ?B 且A ≠B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2)简单性质:1)A ?A ;2)Φ?A ;3)若A ?B ,B ?C ,则A ?C ;4)若集合A 是n 个元素的集合,则集合A 有2n 个子集(其中2n -1个真子集); 3.全集与补集: (1)包含了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的集合称为全集,记作U ; (2)若S 是一个集合,A ?S ,则,S C =}|{A x S x x ?∈且称S 中子集A 的补集; (3)简单性质:1)S C (S C )=A ;2)S C S=Φ,ΦS C =S 4.交集与并集:

高考数学经典选择题(含答案)

高考数学经典选择题(含答案) 1、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23OA OB OC O ++=,则AOB ?面积与AOC ?面积之比为 A 、 2 B 、 3 2 C 、 3 D 、 53 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3,04??- ???成中心对称图形,且满足 3()()2f x f x =-+,(1)1f -=,(0)2f =-则(1)(2)(2006)f f f ++???+的值为 A 、1 B 、2 C 、 1- D 、2- 3、椭圆1:C 22 143x y +=的左准线为l ,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抛物线2C 的准线为l ,焦点是 2F ,1C 与2C 的一个交点为P ,则2PF 的值为 A 、4 3 B 、83 C 、 4 D 、8 4、若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该球的体积为 A 、 16(12)- B 、 18π C 、 36π D 、 64(6)- 5、设32 ()f x x bx cx d =+++,又k 是一个常数,已知当0k <或4k >时,()0f x k -=只有一个实根;当04k <<时,()0f x k -=有三个相异实根,现给出下列命题: (1)()40f x -=和()0f x '=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2)()0f x =和()0f x '=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3)()30f x +=的任一实根大于()10f x -=的任一实根 (4)()50f x +=的任一实根小于()20f x -=的任一实根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A 、 4 B 、 3 C 、 2 D 、 1 6、已知实数x 、y 满足条件2040250x y x y x y -+≥??+-≥??--≤?则 24z x y =+-的最大值为 A 、 21 B 、 20 C 、 19 D 、 18 7、三棱锥P ABC -中,顶点P 在平面ABC 的射影为O ,满足0OA OB OC ++=,A 点在侧面PBC 上的射影H 是PBC ?的垂心,6PA =,则此三棱锥体积的最大值为 A 、 36 B 、 48 C 、 54 D 、 72 8、已知函数()f x 是R 上的奇函数,且 ()0,+∞在上递增,(1,2)A -、(4,2)B 是其图象上两点,则不等式(2)2f x +<的解集为 A 、 ()(),44,-∞-?+∞ B 、 ()(){}4,11,40--??

高考数学大题经典习题

1. 对于函数()32 1(2)(2)3 f x a x bx a x =- +-+-。 (1)若()f x 在13x x ==和处取得极值,且()f x 的图像上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均不超过 2 2sin cos t t t -+ t 的取值范围; (2)若()f x 为实数集R 上的单调函数,设点P 的坐标为(),a b ,试求出点P 的轨迹所形成的图形的面积S 。 1. (1)由()32 1(2)(2)3 f x a x bx a x =- +-+-,则 ()2 '(2)2(2)f x a x bx a =-+-+- 因为()13f x x x ==在和处取得极值,所以()13'0x x f x ===和是的两个根 22 1(2)121(2)02(2)323(2)0 a a b a b a b a ?=--+?-?+-=????=--+?-?+-=?? ()2 '43f x x x ∴=-+- 因为()f x 的图像上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不超过2 2sin cos t t t -+ 所以()2 '2sin cos f x t t t x R ≤-+ ∈恒成立, 而()()2 '21f x x =--+,其最大值为1. 故2 2sin cos 1t t t -+ ≥ 72sin 21,3412t k t k k Z πππππ? ??-≥?+≤≤+∈ ??? (2)当2a =-时,由()f x 在R 上单调,知0b = 当2a ≠-时,由()f x 在R 上单调()'0f x ?≥恒成立,或者()'0f x ≤恒成立. ∵()2 '(2)2(2)f x a x bx a =-+-+-, 2244(4)0b a ∴?=+-≤可得22 4a b +≤ 从而知满足条件的点(),P a b 在直角坐标平面aob 上形成的轨迹所围成的图形的面积为 4S π= 2. 函数cx bx ax x f ++=2 3)((0>a )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ααf A 、)) (,(ββf B

高中数学 典型例题 子集、全集、补集·典型例题 新课标

高中数学新课标典型例题:子集、全集、补集·典型例题 例1 判定以下关系是否正确 (1){a}{a}? (2){1,2,3}={3,2,1} (3){0}??≠ (4)0∈{0} (5){0}(6){0} ??∈= 分析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解 根据子集、真子集以及集合相等的概念知①②③④是正确的,后两个都是错误的. 说明:含元素0的集合非空. 例2 列举集合{1,2,3}的所有子集. 分析 子集中分别含1,2,3三个元素中的0个,1个,2个或者3个. 解含有个元素的子集有:; 0? 含有1个元素的子集有{1},{2},{3}; 含有2个元素的子集有{1,2},{1,3},{2,3}; 含有3个元素的子集有{1,2,3}.共有子集8个. 说明:对于集合,我们把和叫做它的平凡子集.A A ? 例已知,,,,,则满足条件集合的个数为≠3 {a b}A {a b c d}A ?? ________. 分析 A 中必含有元素a ,b ,又A 是{a ,b ,c ,d}真子集,所以满足条件的A 有:{a ,b},{a ,b ,c}{a ,b ,d}. 答 共3个. 说明:必须考虑A 中元素受到的所有约束. 例设为全集,集合、,且,则≠ 4 U M N U N M ?? [ ] 分析 作出4图形. 答 选C . 说明:考虑集合之间的关系,用图形解决比较方便.

点击思维 例5 设集合A ={x|x =5-4a +a 2,a ∈R},B ={y|y =4b 2+4b +2,b ∈R},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A B B A B C A B D A B .=...≠≠ ??? 分析 问题转化为求两个二次函数的值域问题,事实上 x =5-4a +a 2=(2-a)2+1≥1, y =4b 2+4b +2=(2b +1)2+1≥1,所以它们的值域是相同的,因此A =B . 答 选A . 说明:要注意集合中谁是元素. M 与P 的关系是 [ ] A .M =U P B .M =P C M P D M P ..≠?? 分析 可以有多种方法来思考,一是利用逐个验证(排除 )的方法;二是利用补集的性质:M =U N =U (U P)=P ;三是利用画图的方法.

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经典试题+集锦

近年高考数学选择题经典试题集锦 1、点O 在ABC ?内部且满足23OA OB OC O ++=,则A O B ?面积与AOC ?面积之比为 A 、 2 B 、 32 C 、3 D 、 5 3 2、已知定义在R 上的函数()f x 的图象关于点3,04??- ???成中心对称图形,且满足 3()()2f x f x =-+,(1)1f -=,(0)2f =-则(1)(2)(2006)f f f ++???+的值为 A 、1 B 、2 C 、 1- D 、2- 3、椭圆1:C 22 143x y +=的左准线为l ,左右焦点分别为12,F F 。抛物线2C 的准线为l ,焦 点是2F ,1C 与2C 的一个交点为P ,则2PF 的值为 A 、43 B 、8 3 C 、 4 D 、8 4、若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且正四面体的高为4,则该球的体积为 A 、 16(12)- B 、 18π C 、 36π D 、 64(6)- 5、设32()f x x bx cx d =+++,又k 是一个常数,已知当0k <或4k >时,()0f x k -=只有一个实根;当04k <<时,()0f x k -=有三个相异实根,现给出下列命题: (1)()40f x -=和()0f x '=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2)()0f x =和()0f x '=有一个相同的实根 (3)()30f x +=的任一实根大于()10f x -=的任一实根 (4)()50f x +=的任一实根小于()20f x -=的任一实根 其中错误命题的个数是 A 、 4 B 、 3 C 、 2 D 、 1 6、已知实数x 、y 满足条件2040 250x y x y x y -+≥??+-≥??--≤?则24z x y =+-的最大值为

全国名校高三数学经典压轴题100例(人教版附详解)

好题速递1 1.已知P 是ABC ?内任一点,且满足AP xAB yAC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x 、y R ∈,则2y x +的取值范围是 ___ . 解法一:令1x y AQ AP AB AC x y x y x y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u u u r ,由系数和1x y x y x y +=++,知点Q 在线段 BC 上.从而1AP x y AQ +=>?? +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经典题型总结(高分必备)

慧诚教育2017年秋季高中数学讲义 必修一第一章复习 知识点一集合的概念 1.集合 一般地,把一些能够________________对象看成一个整体,就说这个整体是由这些对象________构成的集合(或集),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2.元素 构成集合的____________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 知识点二集合与元素的关系 1.属于 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a________A. 2.不属于 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________集合A,记作a________A. 知识点三集合的特性及分类 1.集合元素的特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________元素的集合. 3.常用数集及符号表示 名称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整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知识点四集合的表示方法 1.列举法 把集合的元素________________,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2.描述法 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知识点五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1.子集与真子集 定义符号语言图形语言(Venn图) 子集如果集合A中的________元素 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 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 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 ________(或 ________) 真子集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 ________,且________,我们 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________(或 ________) 2.子集的性质 (1)规定:空集是____________的子集,也就是说,对任意集合A,都有________. (2)任何一个集合A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________. (3)如果A?B,B?C,则________. (4)如果A?B,B?C,则________. 3.集合相等 定义符号语言图形图言(Venn图) 集合相等如果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A?B),且 ________________,此时, 集合A与集合B中的元素是 一样的,因此,集合A与集 合B相等 A=B 4.集合相等的性质 如果A?B,B?A,则A=B;反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高中数学函数与方程知识点总结、经典例题及解析、高考真题及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函数与方程 【知识梳理】 1、函数零点的定义 (1)对于函数)(x f y =,我们把方程0)(=x f 的实数根叫做函数)(x f y =的零点。 (2)方程0)(=x f 有实根?函数()y f x =的图像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因此判断一个函数是否有零点,有几个零点,就是判断方程0)(=x f 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函数零点的求法:解方程0)(=x f ,所得实数根就是()f x 的零点 (3)变号零点与不变号零点 ①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异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变号零点。 ②若函数()f x 在零点0x 左右两侧的函数值同号,则称该零点为函数()f x 的不变号零点。 ③若函数()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的曲线,则0)()(?)(x f y =有2个零点?0)(=x f 有两个不等实根; 0?=?)(x f y =有1个零点?0)(=x f 有两个相等实根; 0?

高考数学选择经典试题集锦

高考数学选择经典试题集锦(二) 1、已知()1()()f x x a x b =---,并且,m n 是方程()0f x =的两根,则实数a 、b 、m 、n 的大小关系可能是 A. m a b n <<< B. a m n b <<< C. a m b n <<< D. m a n b <<< 2、已知{}n a 、{}n b 均为等差数列,其前n 项和分别为n S 、n T ,若223n n S n T n +=+,则109a b 的值为 A. 116 B. 2 C. 22 13 D. 无法确定 3、已知C 为线段AB 上一点,P 为直线AB 外一点,满足2PA PB -=,25PA PB -=PA PC PB PC PA PB ??=,I 为PC 上一点,且()(0) AC AP BI BA AC AP λλ=++>,则 BI BA BA ?的值为 A. 1 B. 2 C. 1 D. 4、 已知()f x 与()g x 都是定义在R 上的函数, ()0,()()()(),()()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a g x ''≠? B. W N < C. W N = D.无法确定

高中数学集合总结+题型分类+完美解析

集合 【知识清单】 1.性质:确定性、互易性、无序性. 2.元素和集合的关系:属于“∈”、不属于“?”. 3.集合和集合的关系:子集(包含于“?”)、真子集(真包含于“≠ ?”). 4.集合子集个数=n 2;真子集个数=12-n . 5.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 6.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题型一、集合概念 解决此类型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要时刻不忘运用集合的性质,用的最多的就是互易性; ②元素与集合的对应,如数对应数集,点对应点集. 【No.1 定义&性质】 1.下列命题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方程022=++-y x 的解集为{}2,2- ②集合{} R x x y y ∈-=,1|2 与{}R x x y y ∈-=,1|的公共元素所组成的集合是{}1,0 ③集合{}01|<-x x 与集合{}R a a x x ∈>,|没有公共元素 A.0 B.1 C.2 D.3 分析:①中的式子是方程但不是一个函数,所以我们要求的解集不是x 的值所构 成的集合,而是x 和y 的值的集合,也就是一个点. 答案:A

详解:在①中方程022=++-y x 等价于? ??=+=-020 2y x ,即???-==22y x 。因此解集应为 (){}2,2-,错误; 在②中,由于集合{} R x x y y ∈-=,1|2的元素是y ,所以当R x ∈时,112-≥-=x y .同理, {}R x x y y ∈-=,1|中R y ∈,错误; 在③中,集合{}01|<-x x 即1,|,画出数轴便可知这两个集合可能有公共的元素,错误.故选A. 2.下列命题中, (1)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则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 (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少于集合B 的元素; (3)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 (4)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和B 不可能相等. 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分析:首先大家要理解子集和真子集的概念,如果集合M 是集合N 的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或等于N 中元素的个数;如果集合M 是集合N 的真子集,那么M 中的元素个数要小于N 中元素的个数. 答案:C 详解:(1)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则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故(1)正确; (2)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少于或等于集合的B 元素,故(2)不 正确; (3)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的元素不多于集合B 的元素,故(3)正确; (4)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则集合A 和B 可能相等,故(4)不正确.故选C . 3.设P 、Q 为两个非空实数集,P 中含有0,2,5三个元素,Q 中含有1,2,6三个元素,定义集合Q P +中的元素是b a +,其中P a ∈,Q b ∈,则Q P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9 B.8 C.7 D.6 分析:因为P a ∈,Q b ∈,所以Q P +中的元素b a +是P 中的元素和Q 中元素两两相加而得出的,最后得出的集合还要考虑集合的互易性. 答案:B 详解:当0=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为1,2,6; 当2=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3,4,8; 当5=a 时,b 依次取1,2,6,得b a +的值分别6,7,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