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裂韧性基础

断裂韧性基础
断裂韧性基础

第六章 断裂韧性基础

第一节Griffith 断裂理论 第二节裂纹扩展的能量判据

能量释放率G

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时,系统所提供的弹性能量

U

A

??是裂纹扩展的动力,此力叫裂纹扩展力或称为裂纹扩展时的能量释放率。以1G 表示(1表示Ⅰ型裂纹扩展)。G 与外加应力,试样尺寸和裂纹有关,而裂纹扩展的阻力为

2()s p γγ+,随

1,a G σ↑→↑→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1G 能克服裂纹失稳扩展阻力,则裂纹使失稳扩

展而断裂,这个1G 的临界值它为1c G ,称为断裂韧性。表示材料组织裂纹试稳扩展时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量。 平面应力下: 2

211,C c

C a a

G G E

E

σπσπ=

=

平面应变下: 2

22211(1)(1),C c C a v v a

G G E E

σπσπ--==

G 的单位1

2

MPa m

-

?。

第三节 裂纹顶端的应力场

可看成线弹性体12005001000s s MPa MPa σσ??

=??=-???

玻璃,陶瓷高强钢

的横截面中强钢低温下的中低强度钢

6.3.1三种断裂类型

??

???

张开型断裂滑开型断裂撕开型断裂 最危险Ⅰ型

6.3.2Ⅰ型裂纹顶端的应力场

无限大平板中心含有一个长为2a 的穿透裂纹,受力如图

欧文(G 。R 。Irwin )等人对Ⅰ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力应变场的

数字解析式,由此引出了应变场强度因子

1

K的概念。并建立了裂纹失稳扩展的K判据和断

裂韧性

1C

K。

若用极坐标表达式表达,则有近似数字表达式:

当裂尖某点不确定,即,rθ一定后,应力大小均由1K决定———盈利强度因子1K

1

K大小反映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强弱,取决于应力大小,裂纹尺寸。

6.3.3 应力场强度因子及判据

将上面应力场方程写成:

()

ij ij

f

σθ

=

其中

1

K Y

=

Y:形状系数。对无限大板Y=1。

1

K:

1

2

MPa m-

?

1

1

1

,

,

a K

K a

a K

σ

σ

σ

?↑→↑

?

?

?

↑→↑

??

不变

是一个决定于和的复合物理量

不变

当此参量达到临界时,在裂纹尖端足够大的范围内,应力便会达到断裂强度,裂纹便沿着X

轴失稳扩展,从而使材料断裂。这个临界或失稳状态的

1

K值记为

1C

K→断裂韧性。

1C

K为平面应变的断裂韧性,表示在平面应变下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显然

1C

K Y

=

可见,材料的

1C

K越高,则裂纹体的断裂应力或临界断裂尺寸就越大,表明难以断裂。因此1C

K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11

1

S

C

s C

K

K

K

σ

σσ

σ

?

?

↑→

?

?

↑→

?

?→

?

和力学参量,且和载荷,试样尺寸有关,和材料无关

当临界时,材料屈服

当K临界时,材料断裂

和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且和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有关而和载荷及试样尺寸无关

断裂判据:

c

a

1C

Y K

裂纹体在受力时,只要满足上式条件,就会发生脆性断裂。反之,即使存在裂纹,若11C K K <,也不会断裂,这种情况称为破损安全。 应用这个关系,可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① 确定构件临界断裂尺寸:由材料的1C K 急构件的平均工作应力去估算其中允许的最大裂

纹尺寸(即已知K A ,σ求c a )为制定裂纹探伤标准提供依据

② 确定构件承载能力:由材料的1C K 及构件中的裂纹尺寸a,去估算其最大承载能力c σ,(已

知1C K ,a 求c σ)为载荷设计提供依据。

③ 确定构件安全性:据工作应力σ及裂纹尺寸a ,确定材料的断裂韧性(已知σ,a 求1C K )

为正确选用材料提供理论依据 3.1C K 和K α的区别在于:

① 相对于1C K 裂纹试样来说,CVN 或K α试样缺口根部都是相当钝的,应力集中数要小得多。

② K A 中包括了裂纹形成功和扩散功部分,而1C K 试样已预制了裂纹,不再需要裂纹形成功。

③ 1C K 试样必须满足平面应变条件,而一次冲击试样则不一定满足平面应变条件。 ④ K α是在应变速率高的冲击载荷下得到,而1C K 试验是在静载下进行的。

1K 与1G ,1C K 与1C G 的异同

1K 描述了裂纹前端内应力场的强弱,1G 是裂纹扩展单位长度或单位面积时,裂纹扩展力或

系统能量释放率,它们与裂纹及物体的大小形状,外加应力等参数有关。1C K 和1C G 都是裂纹失稳扩展时1K 和1G 的临界值。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是材料的力学性能,称为断裂韧性。并与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有关。尽管两种分析方法不同,但其结论是完全一至的

1

22112

1122

11,()a

G K a E K G E G E σπσπ?==??

?=

??

?=

??

平面应力:(1-v )K 平面应变: 2

1122

11C C C

K G E G E

?=????=??平面应力:(1-v )K 平面应变: 第四节 裂纹尖端塑区性及其修正

思路:塑性区尺寸←塑性区形状←屈服判据←主应力←应力分量(6-19)←(6-18)←(6-17)←(6-15)←(6-16)←(6-10)(γ,θ) (一) 裂纹前端屈服区大小 屈服区边界曲线方程

2

2212

22211cos (13sin )22213(12)cos sin 224s s K r K r v θθπσθθπ

σ??????=+ ????

??????????=-+ ??????

??

?

平面应力 (6-17)

平面应变

在X 轴上,θ=0,塑性区宽度

212211()21()(12)2o s o s K r K r v πσπσ?=????=-??

平面应力 平面应变

沿上述思路,由(6-10)所表达的裂纹尖端的应力分量代入(6-16)所表达的主应力。即可得到裂纹尖端附近任一点P (γ,θ)的主应力(6-16)表达试。

由屈服判据,即可得到(6-17)表达的塑性区边界曲线方程。也就得到6-8图所示的塑性区形状。在X 轴上θ=0,所以又可以得到塑性区的尺寸宽度(6-18)表达试。由此也可以看到平面应力的塑性区宽度比平面应变的大许多。这表明平面应变应力状态是最危险的应力状态。

第五节 应力强度因子的塑性区修正

应力松弛对塑性区尺寸的影响 通常把塑性区的最大主应力1δ叫做有效屈服应力,用ys δ表示,换句话说,ys δ就是在Y

方向发生屈服的应力。

我们在上面讨论推出,由于裂纹尖端集中,使应力场强度加大,当它超过材料的有效屈服应力ys δ时,裂纹前端就会屈服,产生塑性变形,并计算了塑性区尺寸。但是上面忽略了一个重要现象,即裂纹尖端一旦屈服,屈服区内的最大主应力恒等于有效屈服应力ys δ,也就是将原来的应力峰前移,屈服区多出来的那部分应力(图6-9影线P 分区和A )就要松弛掉。这部分松弛掉的应力传给了屈服区周围的区域,从而使这些区域内的应力值升高。若这些区域的应力y δ高于ys δ时,则也会发生屈服。这就是说,屈服区内应力松弛的结果。使屈服区进一步扩大。屈服区宽度由r0增加至R0。如图6-9所示。图中DBC 为裂纹尖端y δ的分布曲线。ABEF 为考虑到屈服区应力松弛后的*y δ分布曲线,ABE 线恒重于ys δ。根据能量分析,影线面积与矩形BGHE 相等。这样即得到(P81页)式。即盈利松弛后,平面应变塑性区的宽度R0。平面应力状态下ys δ=s δ。平面应变应力状态下ys δ=

12s v

δ-

由于平面应变状态下。板内裂纹尖端处于平面应变应力状态,而前面板面是平面应力状态,

所以ys δ并没这么大。一般取ys δs ,这样就可以得到平面应变状态下的0r 及0R 值。可是由于应力松弛的结果。均使塑性区扩大了一倍。书上将这类结果归纳了表4-2,大家可以仔细看。 (二) 塑性区修正

由于裂纹前断塑性区的存在,其应力场分布壮必然发生变化,这时应力场应如何来计算呢?大量实验论证,当材料的s δ值越高,而1K c 又较低时0R 值是很小的;或者0R 本身虽然不很小。但是由于试件的尺寸很大。相对来说R 仍可看做很小。这种情况下,裂纹前端大部分区域为弹性区,只是发生了小范围屈服。这种性质下,只要稍加修正线弹性断裂力学分析结果仍然适用。

修正的简单办法是引入“有效裂纹尺寸”的概念。基本思路是:把塑性区松弛应力的作用等效的看作是裂纹长度增加r ,而松弛了弹性应力场的作用,也就是说。塑性区的存在相当于裂纹长度增加。从而引入有效裂纹长度a r +来代替原有裂纹长度。就不再考虑塑性区的影响。原来推导出的线弹性应力场的公式仍然适用。

应用弹性塑性断裂力学裂纹,理论上远不及弹性断裂力学完善。只能采用几种近似方法,且前用及最广的有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与丁积分。

一.丁积分

1. 丁积分的定义 由1U

G a

?=-

? 及 U=Ue —W 对P111页的图4-9所示

(U :位势能 Ue :弹性应变能 W :外力功)

的单位厚试样。 dv bdA dA == 设ω为应变能密度(单为体积应变能) 则··dA dUe =ωdV= ω 于是 Ue dUe dA ==

=?????ωωdA

外力所做的功 W dW u T dS ==???

?

所以 1()u

G dy T dS a

?=-

????

ω 线弹性条件下G1表达式。弹性条件下,等式右端和积分总是存在的。称订积分(丁积分是围绕裂纹尖端的任意积分回路的能量线积分)

2. 丁积分能量表达式 1()u

T dy T dS a

?=-

????ω ① 线性条件下:111!()u U

G T a B a ??==-=-??

② 弹塑性应变条件下:11()U u

T B a a

??=-=-??

这就是丁积分的能量表达式。

应当注意。塑变是不可逆的,卸载后仍存残余塑变。故不允许卸载。裂纹扩展意味着局部卸载。因此,在弹塑性条件下。1u

T a

?=-

?不能认为是裂纹扩展单位长度的系位势能下降率。而应当把它解释为裂纹相差单位长度的两个等同试样的势能差。 正因为如此,丁积分原则上不能处理裂纹扩展。

3. 丁积分特性

⑴ 丁积分与积分路径无关。即丁积分的守恒性。

⑵ 丁积分可以描写弹塑性状态下裂纹顶端的应力应变场及其奇异性。它相当于线弹性状态下的K1的作用。

4. 临界丁积分与弹塑性条件下的断裂判据。 线弹性条件下,丁积分等于裂纹扩展力G1,即

2

2

21

111(1)11K T G E v T G K E

?==???-?==??

平面应力 平面应变

在临界条件下,则有

22

111(1)c c c v T G K E

-== 平面应变

可以用试样测得1c T 后按此式算出1c K ,从而较方便地获得等中低强度钢的断裂韧性数据。 线弹性条件下存在丁积分的断裂判据 1T ≥1c T

弹塑性条件下,大量实验表明。如果裂纹开始扩展点如临界点,则当试样尺寸满足一定要求后。所测的1c T 是稳定的。是一个材料常数。因此,1c T 指的是裂纹开始扩展的开裂点。而不是裂纹失稳扩展点。因此只要满足1T ≥1c T ,构件就会开裂。

二.裂纹尖端张开位移COD

对于中低强度钢。由于塑性大,往往要在发生大范围屈服甚至全屈服后才发生断裂,在全屈服下,塑性区扩散到整个裂纹截面。如假定忽略形变无变化,则裂纹顶端附近的应力就几乎不再增加。这样,断裂条件就应该相当于裂纹顶端附近达到某一临界值时,裂纹开始扩展。裂纹顶端张开位移COD 就是这种关于裂纹顶端塑性应变的一种度量。用

临界张开位移c δ表示材料的断裂韧性。 ㈠ COD 概念

图4-12中,裂纹沿σ方向产生张开位移δ。即称为COD 。 ㈡ 断裂韧性c δ及断裂韧据

当断裂张开位移达到,某一临界值c δ时,裂纹就开始扩展。c δ即为断裂韧性。表示材料阻止裂纹开始扩展的能力。δ可看作一种推动裂纹扩展的能力。 c δ为材料的一种固有性能,只和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结构有关。 c δδ≥即为裂纹开列的断裂判据。 ㈢ 线弹性条件下的COD 表达式 图4-12裂纹顶端张开位移

212(1)cos 22v V K v E θθ+??

=

--????

用2

1(1/2)(/)y s r r k πδ==

θπ=代入得

211

4142S S

K G V E ππ?==??=???

V 为在正应力y σ作用下沿Y 方向的位移量,可由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应力场分析求出 临界状态下:14c c S

G π?=

?? ㈣ 弹塑性条件下的COD 表达式

2211S S s

G K a E E πσδσσσ=== 平面应力

临界条件下;22c c c c

c S S s s

a G K T E E πσδσσσσ==== 平面应力

(平面应力,断裂应力≤0.5S σ时)

1G R ≥

㈤ T ,COD ,K 及G 之间的关系 线弹性条件下:

2

1121E E K T G E

E

E v '=??

==

?=?-?

平面应力 平面应变 2

1

1s S

G K E δσσ== 平面应力

s T σδ=?

弹塑性条件下,上述关系仍然成立。 当断裂应力≤0.5s σ时;

22c c c c c

c s s s s

a K G T E E σπδσσσσ==== 平面应力

22111(1)c c c

c s s s

v K G T nE n n δσσσ-=== 平面应变

n-关系因子 1 1.5~2.0n ≤≤

裂纹尖端为平面应力状态时 n=1 裂纹尖端为平面应变状态时 n=2

T,COD,K 及G 的物理意义都是表示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散的能力。

㈥ 阻力曲线:(R 曲线)

222111K G Y a E E σ==''

1G :裂纹扩展的推动力

R :裂纹扩展的阻力,反映材料的性质;。在裂纹开始扩展时

22

11R G Y a E σ==

'

如果1G ≤ R ,裂纹不能扩展。如果1G R ≥,则裂纹扩展。

随着σ及a 的增加,裂纹扩展力也增加。

同时,由于裂纹尖端塑性区随之增大,使p U 增大,R 也随之增大。

材料的R 随裂纹长度a 而增大的变化曲线称为阻力曲线(R 曲线)它描述了裂纹体钝化饱和开裂和随后稳定的亚临界裂纹扩展以至失稳断裂的全过程。P109页 图4-7

裂纹的扩展可分为亚临界扩展和失稳扩展两个阶段。裂纹由开始扩展到失稳扩展阶段称为亚临界扩展。

裂纹推动临界扩展的条件就是R 曲线与G 曲线相切,此时

112222G R G R a a

=??

?=??

裂纹失稳扩展,切点即为临界点,对应切点处的裂纹长度就是临界裂纹长度,亚临界扩展的开始点为开裂点。

裂纹失稳扩展的条件为;

12222G R

a a

第六节 影响断裂韧性的因素

断裂韧性表征材料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是材料固有的力学性能指标,既然断裂韧性是材料的性能指标,当然它就能和其他力学性能指标一样。主要取决于材料的成分,组织和结构。因此,适当调整成分,通过各种的冶炼,加工及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最佳的组织,就可能大幅度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从而也就提高了含裂纹构件的承载能力。 一.断裂韧性与常规机械性能指标之间的关系 ㈠ 断裂韧性1C K 与其他性能的关系 1964年 Kraft 首先提出微孔聚焦韧性模型。

r d -第二相颗粒(夹杂)的平均距离。设裂纹顶端距最领近第二相粒子间的距离r=r d ,裂纹

顶端塑性区大小等于夹杂间的平均距离r d .塑性边界以外的区域是弹性区。沿裂纹延长线(X 轴)的应力为:

y σ=

在塑性区边界r=r d 处的应力:

y σ=

相应应变为:

1y

y E

E σρ=

=

假定塑性区内的应变变化规律和单向拉伸应变变化规律一样,即服从Hollomon 公式。由于平面应变1C K 试样裂纹尖端处欲三向拉应力状态。当外加拉应力增大,1K 随之增大。裂纹

顶端由于应力集中会使夹杂或第二相破裂,或沿夹杂与本体界面开裂。从而形成空洞。随1K 增大。空洞继续长大并会合。和单向拉伸实验一样。假定当塑性区内的应变达到单向拉伸发生紧缩时的真应变B e 时。裂纹与空洞相连。导致裂纹快速失稳扩展。即当

11,y B C e e n K K ===时

y B e e n ===

1C K =这就是Kraft 根据韧断模型导出的1C K 表达式。它把断裂韧性1C K 和强度矢量E 。塑性矢量n 及结构参量d 联系在一起。

1968年Hahn-Rosenfield 从另外的角度导出类似的关系式,即

15C K =f ε:真实延伸率

上面二式均得到实验证实,但二者都是根据韧断模型提出的均不适用于脆断情况。 1963年Tetlemen 等人提出了适用于脆断(沿晶断裂,介理断裂)的关系式。假定当裂纹顶端某一特征距离内的应力达到材料断裂强度c σ时,试样发生断裂。

1

1

2

2102.9exp(1)1c

C S s K σσρσ??=--?????

0ρ:裂纹顶端曲率半径

无论脆断还是韧断,1C K 都与材料的强度和塑性有关,因此1C K 是强度和塑性的综合表现。

㈡ 断裂韧性与冲击韧性之间的关系

裂纹断裂韧性1C K 和缺口冲击韧性K α(或CVN )都是材料的断裂韧性指标,因此,很多情况下,对提高冲击韧性的有效措施均能提高1C K 值。

Rolfe 亲手做了十一种钢号的性能数据,总结出1C K ,n ω和0.2δ三者之间的经验公式:

2

10.20.2

5

20C S K CVN σδδ????=- ?

????

??

但是1C K 与CVN (K α)的物理含义不同。冲击韧性反映裂纹形成和扩展全过程所消耗的总能量,而1C K 只是反映裂纹失稳扩展过程所消耗的能量。

例如40CrNiMo 钢经超高温淬火(奥氏体温度1200~1250o

C )0F 晶粒度0-1级。正常淬火(870o

C )后晶粒度为7-8级。前者的1C K 比后者搞出了一倍。但冲击值却大幅度下降。造成此差别的原因在于:

① 相对于1C K 裂纹试样来说,CVN 或K α试样的应力集中要小的多。

② K α中包括了裂纹形成和扩展功,而1C K 试样已预制了裂纹,不再需要裂纹形成功。 ③ 1C K 试样必须满足平面应变条件,而一次冲击试样不一定满足平面平面应变条件。 ④ 冲击韧性是在应变速度高的冲击载荷下得到的,而1C K 试验是在静载荷下进行的。 二.材料的成分组织结构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㈠化学成分的影响

1. 镁是最有效的韧化元素,它不仅改善钢的断裂韧性,还能有效地降低冷脆转化温度。 2. 钢中的P ,S 是难以避免的有害元素,对断裂韧性十分有害。 3. 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使1C K 提高。

4. 形成金属间化合物程第二相析出的各合金元素,使1C K 降低。因为硬化的作用提高强度,

降低塑性,有利于裂纹的扩展使1C K 降低。 5. 强烈固溶强化合金元素使1C K 降低。 ㈡ 晶粒尺寸对1C K 的影响。

1. 晶粒越细,1C K 越高。因为细化晶粒,裂纹扩展时所消耗的能量越多。 2. 细化晶粒,韧性提高,强度提高,脆性转化温度k T 降低,回火脆性降低。

3. 通过合金化,冷热加工(控制轧制),热处理等方法达到细化晶粒,提高钢的强韧性。 ㈢ 夹杂及第二相的影响

1. 钢中的夹杂物(如硫化物,氢化物)均使1C K 降低,且随夹杂物体积百分比的增加,1C

K 降低越多。因为它们的韧性均比基体材料差。称为脆性相。

2. 脆性相呈球型或颗粒细小并均匀分布,则1C K 增高。如球状渗碳体比线状渗碳体的韧性

高。

㈣ 组织结构对Q P 的影响

1. 位错板条M ,1C K M >>回火屈氏体回火;孪晶线状M ,1C K ↓

因为前者本身塑性好,且形成温度高,不易在形成过程中产生裂纹。后者本身韧性差,且易形成微裂纹。

2. 回火索氏体的1C K M >>回火屈氏体回火

3. 在强度水平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低碳M 的1C K >中碳M 的1C K 。

4. B 下的1C K 高于B 上,B 上的1C K 比回火M 差. B 上裂纹扩展阻力小, B 下裂纹扩展阻力大. 5. 奥氏体韧性大于M,钢中存在一定量的的残余奥氏体,可以为韧性相提高钢材韧性.

韧性相提高韧性的原因是:

① 裂纹扩展遇到韧性相时,由于韧性相产生塑变,使裂纹前端钝化,且韧性相变要有韧性

能量,使裂纹扩展受阻.

② 裂纹扩展遇到韧性相,使裂纹难以直线前进,而迫使裂纹改变方向或分岔,从而松弛了

能量提高了韧性.

③ 对奥氏体组织来说,在裂纹前端应力集中的作用下,可以诱发马氏体相变,这种局部相

变要消耗很大的能量,故对阻止裂纹扩展,提高1C K 有明显的好处.

如一些奥氏体钢,就可在应力诱发下产生相变,使1C K 提高.这类钢称为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是目前断裂韧性最好的强韧钢.

三. 变形热处理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变形热处理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强韧方法之一.它通过变形加相变的综合强化方法,可显著

改善材料的综合机械性能.如提高材料的强度,韧性,塑性疲劳强度,降低冷脆性.就转变温度及缺口敏感性,也是提高1C K 的有效方法.变形热处理强韧化的原因,一般认为是由于奥氏体形变形成了细小的亚结构,淬火后获得细小M,且减小了孪晶M,增加了板条M 的数量;另外,奥氏体形成后位错密度很高,遗传到转变产物中的位错密度也高,故强韧效果显著.

四.温度,加载速度对裂纹韧性的影响 ㈠ 温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大多数钢的断裂韧性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当T ↓,钢的1C K 开始缓慢下降,在某一范围内1C K 明显下降,这一T 区间为材料的冷脆转变温度区. ㈡ 加载速度的影响

一般来说,随加载速度的增加, 1C K 降低,P120图4-16

ε增加一个数量级,使1C K 下降10%.

第七节 断裂韧性的测试

包括1C K ,1C T ,C δ的测试,常用的1C K 测试 一. 1C K 测试原理

1()K Y p ==

Y:与裂纹试样的几何形状,加力方式有关.

如得证实验是在平面应变及小范围屈服条件下进行.则只需要测试样上裂纹失稳扩展时的临界力Q P ,即可测1C K . 二.试样(1C K 试验用)

1. 形状和尺寸

四种试样:三点弯曲,紧凑拉伸,C 形拉伸和圆形紧凑拉伸,常用前两种

测试前的两个基本特点①需预制疲劳裂纹②满足一定条件使其处于平面应变及小范围屈服

由平面应变小范围屈服时的塑性区尺寸

22110)0.11()C C y

y K K R σσ=

y σ:测验T 和加载速率与1C K 测试相同时的材料屈服强度

故试样尺寸需满足如下条件212.5C y B K a w a σ??

??

≥??

??

-??

()韧带宽度

这些尺寸比0R 大一个数量级可满足平面应变及小范围屈服 由此可见,为了确定试样尺寸,首先

② 要预先测定所测试样的y σ值和估计或参考相近材料的1C K 值 ③ 据上式确定试样的最小弯度B

④ 根据试样各尺寸方向的关系确定试样其他尺寸. 注意:① 已知所测试样材料1C K 值范围时,建议取偏高1C K 值

② 所试材料的1C K 值无法估计,可根据材料的/y E σ的值来确定. ③ 当确知212.5(

)C

y

K σ比表4-3推荐的尺寸小得多时,可采用尺寸较小的试样.

2. 试样的制备

试样毛坯→粗加工→热处理→磨削加工→开缺口→预制疲劳裂纹→在高频疲劳试验机床上进行

预制疲劳裂纹→(在线切割机上加工,裂纹尖端半径0.08-0.1mm,裂纹长度≥0.025wor 1.5mm,

0.45~0.55a

w

= 预制疲劳裂纹时,先在试样的两个侧面上垂直于裂纹扩展方向用铅笔或其他工具画两条标线(如图)其中标线AB 与0.5W 相对应,标线CD 在最近缺口一侧,两条标线间的距离应不小于缺口+疲劳裂纹总长度的2.5%,即0.0125w.

预制疲劳裂纹开始时载荷较大,但最大应变载荷需保证3/2

()Q Q P S K Y B W ?=??→?(max f K :

预制疲劳裂纹时的最大应力场强度因子) 交变载荷的最大值应使

1~0.1=-最小载荷

最大载荷

当疲劳裂纹长大到标线CD 位置时,应当减小最大载荷,在裂纹扩展的最后阶段(即在裂纹

总长度最后的2.5%的距离内)应使max 160%f C K K ≤且2

max /0.01f K E mm ≤,同时调整载

荷在-1~0.1之间预制疲劳裂纹过程中,要用放大镜或读数显微镜仔细监视裂纹的发展,遇到试样两侧裂纹发展深度相差较大时,可将试样调转方向继续加载

3. 试验装置

采用三点弯曲试料,其断裂试验点在万能材料试验机床上进行,通过X-Y 函数记录仪,获得(P-V).载荷与裂纹嘴张开位移曲线,从而可间接确定裂纹失稳扩展时的载荷Q P .

4.实验程序和方法

用三点弯曲试样测试断裂韧性的程序及方法如下。 ⑴测量试样尺寸:

在缺口附近至少三个位置上测量试样水平宽度W ,精确到0.025mm 或0.1%w ,然后

123

3

W W W W ++=

从疲劳裂纹顶端至试样的无缺口边,沿着预期的裂纹扩展线至少在三个垂直间隔位置上测量宽度B 。精确到0.025 mm 或0.1%W 。然后取123

3

B B B B ++=

⑵ 安装弯曲试样支座,使加力线通过跨距S 的中点。偏差在1%S 以内。放置试样时,应使裂纹顶端位于跨距的正中,偏差不得超过1%S 而且试样与支撑轮的轴线应成直角偏差2o ±以内。

⑶ 标定引伸计

用位移标定器进行标定。把引伸计装在标定器上,对引伸计工作量程的10个等分点进行标定,然后取下引伸计。再重新装上。做第二次标定。如此标定三次。引伸计的线性应当满足:每个位移读数与最小二乘法拟合直线间的最大偏差不超过0.0025mm ±。 ⑷ 在试样上用502胶水粘贴刀口,安装引伸计,使刀口与引伸计两臂前端的凹槽密切配合。 ⑸ 将压力传感器和夹式引伸计的接线分别按“全桥法”接入动态应变仪,并进行平衡调节。 ⑹ 开动试验机,对试样缓慢而均匀的加力。加力速率的选择应使应力场强度因子的增加在

3/2117.4~87.0/N mm S -?范围内。在加力的同时,记录P-V 曲线直至试样的所能承受的

最大应力后停止。

⑺ 试验结束后,取下引伸计,压断试样。将压断后的试样在工具显微镜或其他精密测量仪器下测量裂纹长度a 。由于裂纹前沿不垂直,在

14B ,12B ,3

4

B 的位置上测量裂纹长度234,,a a a ,取其平均长度2341

()3

a a a a =++作为裂纹长度。

5.试验结果分析和处理

⑴确定裂纹失稳扩展的条件临界力Q P 。

由于试样弯度与材料韧性不同,P-V 曲线的形状不同。基本类型有三种。如图4-19,从P-V 曲线上确定Q P 的方法是:先从原点O 作一条相对直线OA 部分斜率减小5%的割线。割线与曲线的交点的纵坐标点s P 即为裂纹扩展时相应的载荷,如果在s P 以前曲线上每一点的力

都低于s P 。则11C K Y K =≤。如果还有一个力超过s P 。则取此最大值为Q P 。 ⑵ 计算条件断裂韧性

将Q P 和a 代入1K 表达式称Q K 。对于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下式计算:

3/2

()Q Q P S a

K Y B W

W

?=

??

(

)a Y W ?可按照书上给的式子计算,

一般按a W 查手册即可。得到如a W =0.450→()a

Y W

=2.29 ⑶ 判断Q K 的有效性

当试验结果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时 1Q C K K =

max 2/ 1.10Q Q P K y σ≤????

?

?≥??

?

?① P ② B 和a 都 2.5() 否则试验结果无效,应该用加大尺寸的试样从新测定1c K 。 其试样尺寸只要为原试样的1.5倍。

三.判断韧性1C T 和C δ的测试

1C T 和C δ的测试方法有单试样法,多试样法,阻力曲线法等。常用的是单试样法。它们测试

的样均为三点弯曲试样,制备方法相同,仅是试样尺寸规定上有所不同,另外,还需借助于电位法辅助标定裂纹开列点。

关于断裂韧性在工程中的应用,主要是运用2

C a ≤这个定量关系式,主要取决三个方面的应用。

① 校核安全性或进行选材

11C K Y K =≤ ② 确定构件的承载能力

c σ≤

③ 建立质量验收标准

2

C a ≤

对带有宏观的裂纹的零件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对零件的寿命进行预测的步骤如下: 1) 确定裂纹或缺陷的大小、形状及分布、并将其简化; 2) 测定材料的屈服强度σs 及断裂韧性K IC ;

3) 计算或测定在工作状态下作用于裂纹上的应力;

4) 根据断裂力学原理计算出作用于裂纹上的K I 值或临界裂纹长度; 5) 根据安全判据进行安全评价。

断裂韧性实验报告

断裂韧性测试实验报告 随着断裂力学的发展,相继提出了材料的IC K 、()阻力曲线J J R 、)(阻力曲线CTOD R δ等一些新的力学性能指标,弥补了常规试验方法的不足,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断裂判据和设计依据。下面介绍下这几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三种断裂韧性参数的测试方法简介 1. 1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 K 的测试 对于线弹性或小范围的I 型裂纹试样,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由应力强度因子I K 所决定。I K 是外载荷P ,裂纹长度a 及试样几何形状的函数。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当P 和a 的某一组合使I K =IC K ,裂纹开始失稳扩展。I K 的临界值IC K 是一材料常数,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IC K 保持裂纹长度a 为定值,而令载荷逐渐增加使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此时的C P 、a 代入所用试样的I K 表达式即可求得IC K 。 IC K 的试验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的选择和准备(包括试样类型选择、试样尺寸确定、试样方位选择、试样加工及疲 劳预制裂纹等); (2) 断裂试验; (3) 试验结果的处理(包括裂纹长度a 的测量、条件临界荷载Q P 的确定、实验测试值Q K 的 计算及Q K 有效性的判断)。

1. 2 延性断裂韧度R J 的测试 J 积分延性断裂韧度是弹塑性裂纹试样受I 型载荷时,裂纹端点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力学参量J 积分的某些特征值。测试J 积分的根据是J 积分与形变功之间的关系: a B U J ??-= (1-1) 其中U 为外界对试样所作形变功,包括弹性功和塑性功两部分,a 为裂纹长度,B 为试样厚度。 J 积分测试有单试样法和多试验法之分,其中多试样法又分为柔度标定法和阻力曲线法。但无论是单试样法还是多试样柔度标定法,都须先确定启裂点,而困难正在于此。因此,我国GB2038-80标准中规定采用绘制R J 阻力曲线来确定金属材料的延性断裂韧度。这是一种多试样法,其优点是无须判定启裂点,且能达到较高的试验精度。这种方法能同时得到几个J 积分值,满足工程实际的不同需要。 所谓R J 阻力曲线,是指相应于某一裂纹真实扩展量的J 积分值与该真实裂纹扩展量的关系曲线。标准规定测定一条R J 阻力曲线至少需要5个有效试验点,故一般要58件试样。把按规定加工并预制裂纹的试样加载,记录?-P 曲线,并适当掌握停机点以使各试样产生不同的裂纹扩展量(但最大扩展量不超过0.5mm )。测试各试样裂纹扩展量a ?,计算相应的J 积分,对试验数据作回归处理得到R J 曲线。R J 阻力曲线的位置高低和斜率大小代表了材料对于启裂和亚临界扩展的抗力强弱。 R J 阻力曲线法测试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准备

断裂韧性

断裂韧性(fracture toughness) 带裂纹的金属材料及其构件抵抗裂纹开裂和扩展的能力。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欧文(G.R.Irwin)等的努力下,形成了线弹性断裂力学,随后又发展成弹塑性断裂力学。在用它们对断裂过程进行分析和不断完善实验技术的基础上, 逐步形成了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 、临界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G IC 、临界裂纹顶端 张开位移δ IC 、临界J积分J IC 等断裂韧性参数。其中下标I表示I型即张开型裂 纹,下标c表示临界值。这些参数可通过实验测定,其值越高,材料的断裂韧性越好,裂纹越不易扩展。 断裂韧性参数 (1)平面应变断裂韧性K IC 。欧文分析平面问题的I型裂纹尖端区域的各个应 力分量中都有一个共同的因子K I ,其值决定着各应力分量的大小,故称为应力强 度因子。K IC =yσ(πa)1/2,式中σ为外加拉应力;a为裂纹长度,y为与裂纹形状、 加载方式和试件几何因素有关的无量纲系数。K I 增大到临界值K IC ,K I ≥K IC 时,裂 纹失稳扩展,迅速脆断。 (2)临界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G IC 。裂纹扩展能量释放率G I =-(aμ/aA),式中 μ为弹性能,A为裂纹面积。平面应力条件下,G I=k I2/E;平面应变条件下, G I =(k I 2/E)(1-v2),式中E为弹性模量,v为泊松比。G I 是裂纹扩展的动力,G IC 增 大到临界值G。即G I ≥G IC 时,裂纹将失稳扩展。 (3)临界裂纹顶端张开位移δ C 。裂纹上、下表面在拉应力作用下,裂纹顶端 出现张开型的相对位移叫裂纹顶端张开位移δ,δ增大到临界值δ C ,裂纹开始扩展。 (4)临界J积分J IC 。弹塑性断裂力学中,一个与路径无关的能量线积分 叫做J积分。式中r为积分回路,由裂纹下边缘到上边缘,以逆时针方向为正,ds为弧元,ω为单位体积应变能,u为位移矢量,T是边界 条件决定的应力矢量。线弹性和弹塑性小应变条件下,I型裂纹的J积分J I =-B-1(a μ/aA),式中B为试样厚度,a为裂纹长度。J I增大到J IC临界值,m即当J I≥J IC 时,裂纹开始扩展。 断裂韧性参数还有动态断裂韧度K Id ,应力腐蚀临界强度因子K I scc 、疲劳裂 纹扩展速率da/dN(mm/周)等。各种参数中K Ic 应用最为普遍。 K Ic 的测定各国的测试标准基本上都参考美国ASTME399。中国是 GB4161—84。按GB7732—87金属板材表面裂纹断裂韧度K Ic 试验方法规定的标准试样是紧凑拉伸试样和弯曲试样的尺寸如图1所示。

成形极限预测韧性断裂准则及屈服准则的影响

2006年8月第32卷第8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Journa l o f Be iji ng U nivers it y of A eronauti cs and A stronauti cs A ugust 2006V o.l 32 N o 8 收稿日期:2005 09 14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0006022) 作者简介:陈劼实(1979-),女,辽宁锦州人,博士生,chen jies h @i yah oo .co https://www.360docs.net/doc/2118702495.html,. 成形极限预测韧性断裂准则及屈服准则的影响 陈劼实 周贤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械工程及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83) 摘 要:将韧性断裂准则用于预测板材成形极限,通过数值模拟H S 钢、I F 钢和6111 T4铝合金3种板材在单向拉伸、平面应变和双向等拉等不同应变路径下的变形过程,获得试件中心区域主应变最大单元的应变历史,结合成形极限实验数据计算韧性断裂准则的材 料常数;通过对接近平面应变变形路径下的模拟结果与实验获得的网格应变相比较分析了H ill 48,H ill90和Barlat893种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对模拟获得的应变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Barlat89屈服准则可以较好地描述单元的应变路径;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几种韧性断裂准则用于预测板材断裂成形极限的计算结果,Cockcro ft Latha m 准则和总塑性功准则的计算结果比较理想,材料常数的确定也较为简单. 关 键 词:板料冲压;成形极限;韧性断裂准则;屈服准则;应变路径中图分类号:TG 3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5965(2006)08 0969 05 Suit ability of so me ductil e fracture crit eri a and yi e l d crit eri a in f or m i n g lm i it pred i c ti o n Chen Jiesh i Zhou X ianb i n (Schoo l ofM echan i calEng i neeri ng and Au to m ati on,Beiji ng Un i versity ofA eron auti cs and A stronau tics ,B eiji ng 100083,Ch i na) Abstr act :So m e ductile fract u re cr iteria w as applied to pred ict the for m i n g li m it of sheetm atels .The nu m erical si m u lation for defor m ation processes w ith uniax il tensil e ,plane strain ,equi b iax ial strain and so m e other stra i n paths w ere carried out forH S stee,l I F stee l and 6111 T4alum i n um alloy sheets .Ductil e fracture criter i a w as co m b i n ed w ith t h e finite e le m ent si m ulation.The constants i n t h e criteria w ere deter m ined by u si n g t h e calcu lated strain path and stress at t h e ele m ent w ith m ax i m a lm a j o r strain co mb i n ed w ith the critica l val u es of strai n obta i n ed in t h e tests .The effect o f y ield criteria H ill 48,H ill90and Barlat89on stra i n path i n nu m erical si m ulati o n w as co m pared and evaluated w ith t h e m easured stra i n path near the plane strain .Bar lat89can reasonab ly w e ll pred ict the strai n pat h s o f t h ree ki n ds o f sheetm ate ls .Further ca lculati o ns w ere car ried out f o r t h e for m ing li m it w ith severa l ductile fract u re criteria co mb i n ed w ith Barlat89.It is sho wn tha t Cockcro ft Latha m and the to tal plastic w ork criteri a g ive m ore reasonab le prediction and the m aterial constants i n the criter i a can be calcu lated easily . Key wor ds :sheetm etal for m ing ;fo r m i n g li m i;t ductile fracture ;yie l d criterion ;strain path 多年来,绝大多数关于成形极限曲线的理论研究都是建立在拉伸失稳理论或分叉理论基础上的,但是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发现每种准则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对板料的各种成形过程还没有一种能够普遍适用的准则.为了寻找一种能在更 大范围内预测板料成形极限的方法,鉴于在体积成形领域广泛使用韧性断裂准则,人们也将韧性断裂准则的概念引入到了板料成形领域,用于板料的成形极限预测 [1] .而且由于韧性断裂准则从 变形能量的角度出发判断断裂发生,相对于根据

文献整理(断裂准则)

题目:韧性断裂准则与阀值选取的理论及试验研究 作者:蒲思洪,温彤,吴维,侯模辉 关键词:ductile fracture criterion(韧性断裂准则) 文章重点摘抄: 现在用于描述材料韧性断裂行为的准则大都采用阀值(即临界值)控制的方法,即材料某处的破坏值超出阀值就认为该处材料发生起裂。由于金属的断裂与材料的性质(组成元素、微观组织、夹杂、表面条件及均匀性)、变形历史和工艺参数(温度、变形速度、摩擦与润滑)等因素有关,所以针对具体的冲切断裂过程,模拟时如何选择合理的韧性断裂准则与断裂阀值从而预测起裂的时间和位置并非易事。 韧性断裂理论与断裂准则: 现有韧性断裂理论认为塑性材料的断裂大多是由其内部空穴 的聚集和扩展引起的,这些空穴是由材料中的位错堆积、第二相粒子、缩松缩口、夹杂或其它缺陷产生的。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其内部的空穴在应变和三轴应力的作用下增长、扩大,直至一定数量的空穴聚集在一起形成裂纹。在外力的继续作用下大量空穴裂纹会不断聚集在一起造成裂纹的扩展延伸,当其扩展到材料的表面时,材料就产生断裂。 在1950年Freudenthal首先以综合能量观点提出以等效应力与 等效塑性应变的积分函数定义破坏的发生时机,认为当单位体积

之应变能量(即塑性变形功)达到阀值时,材料就产生宏观裂纹。该模型没有考虑静水应力及拉伸主应力的影响。 0f C d εσε=? 式中:f ε为材料断裂时的等效塑性应变;σ为等效应力;dε为等效应变增量;C 为材料的临界破坏值。 Cockcroft&Latham 则认为断裂主要与拉伸主应力有关,即对于给定的材料,在一定的温度和应变速率下,当最大拉应力-应变能达到材料的临界破坏值时材料产生断裂。 * 0f C d εσεσ=? 式中:σ*为材料断裂时的最大拉应力;σ1为材料断裂时最大主应力。当σ1≥0 时,σ*=σ1;当σ1<0 时,σ*=0。 McClintock 将空穴看成是变形体的内部缺陷,忽略空穴之间的交互作用,研究了轴对称下圆和椭圆形空穴的简单长大和聚合,提出了以下断裂准则: )13130122f n C d εσσσσεσσ???-+-?=+???????? ? 式中:σ3为材料断裂时的最小主应力;n 为材料的硬化系数。 Ayada 则认为静水应力和等效应变是影响空穴扩张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以下准则:

断裂韧性KIC的测定

材料力学性能实验报告 姓名:刘玲班级:材料91 学号:09021004 成绩: 的测定 实验名称断裂韧性K IC 实验目的了解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测试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实验设备 1.万能材料试验机一台(型号CSS-88100) 2.位移传感器及自动记录装置 3.游标卡尺一把 4.显微测试仪一台 5.三点弯曲试样四个 试样示意图

试样宏观断口示意图(韧断,脆断) 图1 20钢脆断 图2 40铬韧性断口

实验记录及Q P 的确定 表1 裂纹长度a 1a /mm 2a /mm 3a /mm 4a /mm 5a /mm a /mm 03 2.478 5.0085 5.5680 5.2430 3.1925 5.2432 09 2.757 3.9505 4.134 3.992 3.1790 4.0255 403 2.800 3.4065 3.7085 3.4915 2.9185 3.5355 407 1.986 2.6595 2.9970 2.5970 16810 2.7512 表2 试样各数据 试样编号 试样材料 屈服强度(MPa) 高度W(mm) 宽度B(mm) 03 40Cr800℃+ 100℃回火 1050 25.00 12.50 09 25.00 12.50 403 20#钢退火态 370 25.00 12.00 407 25.00 12.00 表3 各试样实验测得的Q P 值及max P 试样编号 Q P (N) max P (N) 03 13270.126 13270.126 09 26650.307 26650.307 403 407 14523.800 16479.500

断裂韧性的结果分布

断裂韧性 编辑词条参与讨论 所属分类:冶金术语化学各种化学名称机械机械工程机械零件金属加工 表征材料阻止裂纹扩展的能力,是度量材料的韧性好坏的一个定量指标。在加载速度和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对某种材料而言它是一个常数。当裂纹尺寸一定时,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愈大,其裂纹失稳扩展所需的临界应力就愈大;当给定外力时,若材料的断裂韧性值愈高,其裂纹达到失稳扩展时的临界尺寸就愈大。 目录 ?? 概述 ?? 规律与测试 ?? 论文 ?? 参考资料 断裂韧性-概述 构件经过大量变形后发生的断裂。主要特征是发生了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不包括压缩失稳),如杆件的过量伸长或弯曲、容器的过量鼓胀。断口的尺寸(如直径、厚度)比原始尺寸也明显变化。韧性断裂的断口一般能寻见纤维区和剪唇区。断口尺度较大时还出现放射形及人字形山脊状花纹。形成纤维区断口的断裂机制一般是“微孔聚合”,在电子显微镜中呈韧窝状花样。韧性断裂一般由超载引起,而材料的塑性与韧性又很优良。纤维区一般是断裂源区。剪切唇总是在断口的边缘,并与构件的表面约成45°夹角,是在平面应力受力条件下发生剪切撕裂而形成的断口,剪切唇表面较光滑,断裂时的名义应力高于材料的屈服强度。 断裂韧性-规律与测试 随着概率断裂力学工程应用的逐步深入,材料断裂韧性分散性问题,已成为影响含缺陷结构概率安全评定的关键因素之一。合理解决材料断裂韧性分散性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一方面巾于冶金过程等方面的偏差,造成材料断裂韧性的分散性;另一方面由于试样几何尺寸、裂纹长度测量等试验误差,亦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确定性,还有不同测试规范和标准对测试数据的处理也会导致测试结果的不

确定性。若缺陷位厂焊接部位,影响因素将更加复杂。除上述原因外,还会有诸如焊接上艺、焊材、以及不同操作人员及焊后热处理等因素导致断裂韧性测试结果分散性更加严重。尽管分析和解决其分散性问题如此复杂,十分困难,然而,在对含缺陷焊接结构(尤其是工业锅炉、压力容器和管道)进行安全评定时,重点就是焊接接头区而不是母材。如何处理断裂韧性的分散忭问题已成为工程界不可回避的问题,也是概率安全评定应解决的基本问题之—。 对材料断裂韧性分散性规律的研究,在理论和实践上均已取得较大进展。 Wallin分别根据Weibuli统计模型和微结构分析模型,推得基于断裂韧性尺I(单位:MN·m-3/2)失效准则的累积失效概率 并从理论上得到Kl服从形状参数m:为4的Weibull分布,同时指山m1不等于4是由厂测试数据不够而造成的,并且认为延性撕裂和材料非均匀性对分散性只具有较轻微的影响。这一理论建立在裂尖小范围有效体积基础上。 Slatcher将裂尖等效为多个单元的串联模型,推导出基寸:断裂韧性,J(单位:N/inlTl)失效准则的累积失效概率 式中,a=B中,B为试样宽度,中为常数;B=2。 这一理沦基于如下假设: 1)裂纹体能被分成若干单元,任一单元的失效意味着整体失效,各单元强度彼此独立且同分布。 2)第一个失效单元的应力和应变与裂尖应力场强度,J和该单元到裂尖的垂直距离r有关,仅由r/J确定。 3)第一千失效单元必须位于r和O定义的区域内(r,O为该单元的柱坐标)对任何O均有Jg(O)≤r≤Jh(O)。g(O)和h(O))为o的函数,分别为该区域的内、外界限。 由式(5.2)可知,理论上断裂韧性/服从形状参数为2的双参数威布尔分布。对充分小的试验数据集,式(5.2)比对数正态分布和威布尔分布能更好地描述断裂韧性的分布规律。 Neville提出了另一种描述断裂韧性分布的模型,该模型不用作任何假设和近似处理。由断裂韧性构成一个样本u,样本u中的子样ui由g2,J2或K1确定,g2,J2或K1分别由CTOD、JIC和Kic的测试数据计算得到。累积失效概率由如下双参数分布函数表达 式中,a,b为分布参数。 Neville将该模型分别对几组断裂韧性的测试数据进行厂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应用方便,与实测数据分布吻合较好,并略偏保守。 Hauge和Thualow分别采用Weibull分布、Log—Normal分布、Slather模型以及Neville模型,对两组CTOD数据(86个母材和16个焊材)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主要结论如下: 1)两组CTOD数据并非服从形状参数为2的Weibull分布(或Slather模型);双参数Weibull分布、Log—Normal分布和Neville分布都适宜拟合这些数据。 2)90%置信限的中位期望值可较好地由I.og—Normal分布得到;对于只有三个子样时,能较好地等效于三个值十取最小值的方法;对大子样,Log—Normal 吻合更好。

断裂韧性基础

第六章 断裂韧性基础 第一节Griffith 断裂理论 第二节裂纹扩展的能量判据 能量释放率G 裂纹扩展单位面积时,系统所提供的弹性能量 U A ??是裂纹扩展的动力,此力叫裂纹扩展力或称为裂纹扩展时的能量释放率。以1G 表示(1表示Ⅰ型裂纹扩展)。G 与外加应力,试样尺寸和裂纹有关,而裂纹扩展的阻力为 2()s p γγ+,随 1,a G σ↑→↑→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1G 能克服裂纹失稳扩展阻力,则裂纹使失稳扩 展而断裂,这个1G 的临界值它为1c G ,称为断裂韧性。表示材料组织裂纹试稳扩展时单位面积所消耗的能量。 平面应力下: 2 211,C c C a a G G E E σπσπ= = 平面应变下: 2 22211(1)(1),C c C a v v a G G E E σπσπ--== G 的单位1 2 MPa m - ?。 第三节 裂纹顶端的应力场 可看成线弹性体12005001000s s MPa MPa σσ?? =??=-??? 玻璃,陶瓷高强钢 的横截面中强钢低温下的中低强度钢 6.3.1三种断裂类型 ?? ??? 张开型断裂滑开型断裂撕开型断裂 最危险Ⅰ型 6.3.2Ⅰ型裂纹顶端的应力场 无限大平板中心含有一个长为2a 的穿透裂纹,受力如图 欧文(G 。R 。Irwin )等人对Ⅰ型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进行了分析,提出应力应变场的

数字解析式,由此引出了应变场强度因子 1 K的概念。并建立了裂纹失稳扩展的K判据和断 裂韧性 1C K。 若用极坐标表达式表达,则有近似数字表达式: 当裂尖某点不确定,即,rθ一定后,应力大小均由1K决定———盈利强度因子1K 故 1 K大小反映了裂纹尖端应力场的强弱,取决于应力大小,裂纹尺寸。 6.3.3 应力场强度因子及判据 将上面应力场方程写成: () ij ij f σθ = 其中 1 K Y = Y:形状系数。对无限大板Y=1。 1 K: 1 2 MPa m- ? 1 1 1 , , a K K a a K σ σ σ ?↑→↑ ? ? ? ↑→↑ ?? 不变 是一个决定于和的复合物理量 不变 当此参量达到临界时,在裂纹尖端足够大的范围内,应力便会达到断裂强度,裂纹便沿着X 轴失稳扩展,从而使材料断裂。这个临界或失稳状态的 1 K值记为 1C K→断裂韧性。 1C K为平面应变的断裂韧性,表示在平面应变下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显然 1C K Y = 可见,材料的 1C K越高,则裂纹体的断裂应力或临界断裂尺寸就越大,表明难以断裂。因此1C K是材料抵抗断裂的能力 11 1 S C s C K K K σ σσ σ → ? ? ↑→ ? ? ↑→ ? ?→ ? 和力学参量,且和载荷,试样尺寸有关,和材料无关 当临界时,材料屈服 当K临界时,材料断裂 和材料的力学性能指标,且和材料成分,组织结构有关而和载荷及试样尺寸无关 断裂判据: c a 或 1C Y K ≥

abaqus损伤准则总结

ABAQUS中有四种初始断裂准则: 在高应变速率下变形时,有shear failure和tensile failure(旋压用不到,不再介绍) 对于断裂延性金属:可以选用A:韧性准则(ductile criteria)和B:剪切准则(shear criteria) 对于缩颈不稳定性可以使用(钣金):C:FLD、FLSD、M-K以及MSFLD 对于铝合金、镁合金以及高强钢在变形过程中会出现不同机制的断裂,可能会将以上准则联合起来进行使用。 损伤的感念如下图所示:

1.韧性断裂准则中提供的韧性断裂准则需要输入的参数为:1.1ABAQUS断裂应变;应力三轴度;应变速率 要测量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断裂应变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这是不可取的。Hooputra et al,2004通过实验和理论推导得到了在定应变速率下,断裂应变和应力三轴度的关系: 公式中::应力三轴度。即平均应力和屈服应力的比值; 为等双轴拉伸时的应力三:等双轴拉伸时,断裂时的等效塑性应变,轴度,其值为2/3;

为等双轴压缩时的应:等双轴压缩时,断裂时的等效塑性应变, 力三轴度,其值为-2/3; 因此,为了得到断裂时等效塑性应变和应力三轴度的关系,只需要求出 和参数三个参数即可。根据方程已得到不同应力三轴度下的断、裂应变。 、和在一个应变速率下只需要三组数据,就可以求出方程中的 。帮助文件中的建议:ABAQUS ==2/3方程一(是不是:例如在杯突试验中,应力三轴度为已知量杯突实验和等双轴拉伸的变形时等效的,杯突实验如何在高温下进行,能否用双向拉伸实验代替?) =此时,通过对进行杯突实验的板料印制网格,可以得

断裂韧性实验报告

断裂韧性测试实验报告 随着断裂力学得发展,相继提出了材料得、、等一些新得力学性能指标,弥补了常规试验方法得不足,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得断裂判据与设计依据。下面介绍下这几种方法得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三种断裂韧性参数得测试方法简介 1、1平面应变断裂韧度得测试 对于线弹性或小范围得型裂纹试样,裂纹尖端附近得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由应力强度因子所决定。就是外载荷,裂纹长度及试样几何形状得函数。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当与得某一组合使=,裂纹开始失稳扩展。得临界值就是一材料常数,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保持裂纹长度a为定值,而令载荷逐渐增加使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此时得、代入所用试样得表达式即可求得。 得试验步骤一般包括: (1)试样得选择与准备(包括试样类型选择、试样尺寸确定、试样方位选择、试样加工及疲劳预制裂纹等); (2)断裂试验; (3)试验结果得处理(包括裂纹长度得测量、条件临界荷载得确定、实验测试值得计算及有效性得判断)。 1、2延性断裂韧度得测试 积分延性断裂韧度就是弹塑性裂纹试样受型载荷时,裂纹端点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力学参量积分得某些特征值。测试积分得根据就是积分与形变功之间得关系: (1-1) 其中为外界对试样所作形变功,包括弹性功与塑性功两部分,为裂纹长度,为试样厚度。

积分测试有单试样法与多试验法之分,其中多试样法又分为柔度标定法与阻力曲线法。但无论就是单试样法还就是多试样柔度标定法,都须先确定启裂点,而困难正在于此。因此,我国GB2038-80标准中规定采用绘制阻力曲线来确定金属材料得延性断裂韧度。这就是一种多试样法,其优点就是无须判定启裂点,且能达到较高得试验精度。这种方法能同时得到几个积分值,满足工程实际得不同需要。 所谓阻力曲线,就是指相应于某一裂纹真实扩展量得积分值与该真实裂纹扩展量得关系曲线。标准规定测定一条阻力曲线至少需要5个有效试验点,故一般要5 8件试样。把按规定加工并预制裂纹得试样加载,记录曲线,并适当掌握停机点以使各试样产生不同得裂纹扩展量(但最大扩展量不超过0、5mm)。测试各试样裂纹扩展量,计算相应得积分,对试验数据作回归处理得到曲线。阻力曲线得位置高低与斜率大小代表了材料对于启裂与亚临界扩展得抗力强弱。 阻力曲线法测试步骤一般包括: (1)试样准备 ①试样尺寸得选择原则: 1)平面应变条件:标准规定 (1-2)其中 2)积分有效性条件 一般,当不易估计时,可用求出得估计值 ②疲劳预制裂纹:

断裂力学

断裂力学的发展史及其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 断裂力学的主要发展史: 1921年,Griffith(格里菲斯)用弹性体能量平衡的观点研究了玻璃、陶瓷等脆性材料中的裂纹扩展问题,提出了脆性材料裂纹扩展的能量准则。(线弹性断裂力学) 1949年E.Orowan (欧罗万)在分析了金属构件的断裂现象后对Griffith 公式提出了修正,他认为产生断裂所释放的应变能不仅能转化为表面能,也应转化为裂纹前沿的塑性应变功,而且由于塑性应变功比表面能大得多,以至于可以不考虑表面能的影响. (线弹性断裂力学) 1948年,Irwin 提出对Griffith 理论的修正,引进了裂纹能量释放率,从而提出了裂纹临界平衡状态的判据。1957年,Irwin 应用了H.M.Westergaard 在1939年提出的解平面问题的一个应力函数,求解了带穿透性裂纹的空间大平板两相拉伸的应力问题,并引入了应力强度因子K 的概念,随后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断裂韧性的概念,并建立起测量材料断裂韧性的试验技术,从而奠定了线弹性断裂力学的基础。(线弹性断裂力学) 1965年Wells(威尔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以裂纹尖端的张开位移描述其应力、应变场.裂纹尖端张开位移,即裂纹体受载后,在原裂纹尖端垂直裂纹方向上所产生的位移,一般用σ表示。威尔斯首先提出了弹塑性条件的断裂准则COD 准则:当裂纹尖端张开位移σ达到临界值σc 时,裂纹将开裂,即σ=σc 时,裂纹开裂. ( 弹塑性断裂力学) 1968年,Rice(赖斯)提出了J 积分理论.以J 积分为参数并建立断裂准则,J 积分是围绕 裂纹尖端作闭合曲线的积分.在线弹性情况下有: 211K J G E ==(平面应力), 2211(1)K J G v E ==-(平面应变) 进而建立J 积分断裂准则:当围绕裂纹尖端的J 积分达到临界值 时,即J=J c 时,裂纹开始扩展.( 弹塑性断裂力学) 7O 年代初,Sih 与Loeber(洛依伯)导出了外载随时间变化而裂纹是稳定的情况的渐近应力场与位移场,Rice 等多人先后导出了裂纹以等速传播情况的渐近应力场与位移场,并提出了裂纹稳定而外载随时间迅速变化情况下的裂纹开裂准则:1(,,)()Id K a t K σ=σ K Id 是表征材料动态断裂性能的常数,称为裂纹动态起始扩展问题的断裂韧性,它与加载速率σ有关。(断裂动力学)

(完整版)断裂韧性KIC测试试验.docx

实验五断裂韧性K IC测试试验 一、试样的材料、热处理工艺及该种钢材的σy 和KⅠC 的参考值 本实验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B)),材料为 40Cr,其热处理工艺如下: ①热处理工艺:860℃保温 1h,油淬; 220℃回火,保温0.5~1h ; ②缺口加疲劳裂纹总长:9~11mm (疲劳裂纹2~3.5mm) ③不导角,保留尖角。 样品实测 HRC50,从机械手册中关于40Cr 的热处理实验数据曲线上查得: σy=σ0.2=1650MPa,σb=1850MPa,δ5=9%,ψ=34%,KⅠ C=42MN·m-3/2。 二、试样的形状及尺寸 国家标准 GB/T 4161-1984《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度KⅠC试验方法》中规定了两种测 试断裂韧性的标准试样: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 B))和紧凑拉伸试样(代号C(T))。这两种试样的裂纹扩展方式都是Ⅰ型的。本实验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SE( B))。试样的形状及各尺寸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为了达到平面应变条件,试样厚度 B 必须满足下式: B≧ 2.5(KⅠC/ σ y)2 a≧ 2.5(KⅠC/ σ y)2 (W-a)≧ 2.5(KⅠC/ σ y)2 式中:σ y 0.2或 σ s 。 —屈服强度σ 因此,在确定试样尺寸时,要预先估计所测材料的KⅠC和σy值,再根据上式确定试样的最小厚度 B。若材料的KⅠC值无法估计,则可根据σy B 的大小,然后再确 /E 的值来确定 定试样的其他尺寸。试样可从机件实物上切去,或锻、铸试样毛坯。在轧制钢材取样时,应 注明裂纹面取向和裂纹扩展方向。 试样毛坯粗加工后,进行热处理和磨削,随后开缺口和预制裂纹。试样上的缺口一般在钼 丝电切割机床上进行切割。为了使引发的裂纹平直,缺口应尽可能地尖锐。 开好缺口的试样,在高频疲劳试验机上预制裂纹。 疲劳裂纹长度应不小于 2.5%W,且不小于 1.5mm 。 a/W 值应控制在 0.45~0.55 范围内。本试样采用标准三点弯曲试样(代号 SE(B)),其尺寸:宽 W=19.92mm ,厚 B=10.20mm 总长 100.03mm 。 三、实验装置 制备好的试样,在MTS810 材料力学试验机上进行断裂试验。对于三点弯曲试样,其试 验装置如图5-2 所示。可将采集的试验数据以文件形式(数据采集间隔0.1s)存储在计算机中,同时利用3086-11 型 X— Y 系列实验记录仪绘制P— V 曲线。本实验跨距S 为 80mm ,弯曲压头速率0.01mm/s 。用 15J 型工具显微镜测量试样的临界裂纹(半 )长度 a。

断裂韧性试验

断裂韧性试验 创建时间:2008-08-02 test for fracture toughness 在线弹性断裂力学及弹塑性断裂力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评定材料韧性的力学试验方法(见断裂力学)。 20世纪以来,曾发生过多起容器、桥梁、舰船、飞机等脆断事故;事故分析查明,断裂大多起源于小裂纹。为解决金属脆断问题,美国在1958年组成ASTM断裂试验专门委员会,目的是建立有关测定材料断裂特性的试验方法。于1967年首次制定了用带疲劳裂纹的三点弯曲试样(图1 [两种常用断裂韧性试 样])测定高强度金属材料平面应变断裂韧性操作规程草案,并于1970年颁发了世界第一个断裂韧性试验标准ASTME399-70T。此后,断裂韧性试验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并蓬勃发展。中国于1968年前后开始这方面的试验研究。 取样原则由于裂纹或类裂纹缺陷是导致工程结构断裂的主要原因,所以断裂韧性试验采用带尖锐裂纹的试样(图1[两种常用断

裂韧性试样]),用 直接观察或间接测量法连续监测裂纹的行为;如用夹式引伸计连续测量裂纹嘴张开位移随载荷的变化(图2[用夹式引伸计测裂纹嘴张开位移随载荷变化的曲线]随载荷变化的曲线" class=image>),以测定材料抗裂纹扩展的能力及裂纹在疲劳载荷或 应力腐蚀下的扩展速率;求得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动态断裂韧度[id]、裂纹临界张开位移,应力腐蚀临界强度因子[111-21] [kg2],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d(毫米/周)等断裂韧性参数。其中,角标Ⅰ代表张开型裂纹,或称Ⅰ型裂纹,角标c代表临界值。此外,尚有滑开型(Ⅱ型)裂纹,撕开型(Ⅲ型)裂纹(图3 [裂纹的扩展 类型示意图])。Ⅰ型裂纹最易引起脆断,所以目前断裂韧性试验多限于Ⅰ型加载。

断裂力学与断裂韧性

断裂力学与断裂韧性 3.1 概述 断裂是工程构件最危险的一种失效方式,尤其是脆性断裂,它是突然发生的破坏,断裂前没有明显的征兆,这就常常引起灾难性的破坏事故。自从四五十年代之后,脆性断裂的事故明显地增加。例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巨型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就是在航行中遭遇到冰山撞击,船体发生突然断裂造成了旷世悲剧! 按照传统力学设计,只要求工作应力σ小于许用应力[σ],即σ<[σ],就 被认为是安全的了。而[σ],对塑性材料[σ]=σ s /n,对脆性材料[σ]=σ b /n, 其中n为安全系数。经典的强度理论无法解释为什么工作应力远低于材料屈服强度时会发生所谓低应力脆断的现象。原来,传统力学是把材料看成均匀的,没有缺陷的,没有裂纹的理想固体,但是实际的工程材料,在制备、加工及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各种宏观缺陷乃至宏观裂纹。 人们在随后的研究中发现低应力脆断总是和材料内部含有一定尺寸的裂纹相联系的,当裂纹在给定的作用应力下扩展到一临界尺寸时,就会突然破裂。因为传统力学或经典的强度理论解决不了带裂纹构件的断裂问题,断裂力学就应运而生。可以说断裂力学就是研究带裂纹体的力学,它给出了含裂纹体的断裂判据,并提出一个材料固有性能的指标——断裂韧性,用它来比较各种材料的抗断能力。 3.2 格里菲斯(Griffith)断裂理论 3.2.1 理论断裂强度 金属的理论断裂强度可由原子 间结合力的图形算出,如图3-1。 图中纵坐标表示原子间结合力,纵

轴上方为吸引力下方为斥力,当两原子间距为a即点阵常数时,原子处于平衡位置,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零。如金属受拉伸离开平衡位置,位移越大需克服的引力 时吸力最大以越大,引力和位移的关系如以正弦函数关系表示,当位移达到X m σc表示,拉力超过此值以后,引力逐渐减小,在位移达到正弦周期之半时,原子间的作用力为零,即原子的键合已完全破坏,达到完全分离的程度。可见理论断裂强度即相当于克服最大引力σ 。该力和位移的关系为 c 图中正弦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代表使金属原子完全分离所需的能量。分离后形成两个新表面,表面能为。 可得出。 若以=,=代入,可算出。 3.2.2 格里菲斯(Griffith)断裂理论 金属的实际断裂强度要比理论计算的断裂强度低得多,粗略言之,至少低一 陶瓷、玻璃的实际断裂强度则更低。 个数量级,即 。 实际断裂强度低的原因是因为材料内部存在有裂纹。玻璃结晶后,由于热应力产生固有的裂纹;陶瓷粉末在压制烧结时也不可避免地残存裂纹。金属结晶是紧密的,并不是先天性地就含有裂纹。金属中含有裂纹来自两方面:一是在制造工艺过程中产生,如锻压和焊接等;一是在受力时由于塑性变形不均匀,当变形受到阻碍(如晶界、第二相等)产生了很大的应力集中,当应力集中达到理论断裂强度,而材料又不能通过塑性变形使应力松弛,这样便开始萌生裂纹。

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优选材料)

实验陶瓷材料断裂韧性的测定 一、前言 脆性材料的破坏往往是破坏性的,即材料中裂纹一旦扩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立即达到失稳态,之后裂纹迅速扩展。材料的断裂韧性可以用来衡量它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亦即抵抗脆性破坏的能力。它是材料塑性优劣的一种体现,是材料的固有属性。裂纹扩展有三种形式:掰开型(I型)、错开型(II型)、撕开型(III型),其中掰开型是最为苛刻的一种形式,所以通常采用这种方式来测量材料的断裂韧性,此时的测量值称作K IC。在平面应变状态下材料K IC 值不受裂纹和几何形状的影响。因此,K IC值对了解陶瓷这一多裂纹材料的本质属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目前,断裂韧性的测试方法多种多样,如:单边切口梁法(SENB)、双扭法(DT)、山形切口劈裂法、压痕法、压痕断裂法等。其中,有些方法技术难度较高,不太容易实现大规模实用化;有些方法会出现较大测量误差,应用起来存在一定困难。相对而言,比较普遍采用的SENB法,该方法试样加工较简单,裂纹的引入也较容易。 本实验采用SENB法进行。但是,这种方法存在裂纹尖端钝化、预制裂纹宽度不易做得很窄等缺陷;另外,它适用于粗晶陶瓷材料,对细晶陶瓷其所测的K IC值偏大。 二、仪器 测试断裂韧性所需仪器如下: 1.材料实验机 对测试材料施加载荷,应保证一定的位移加载速度,国标规定断裂韧性测试加载速度为0.05mm/min。 2.内圆切割机 用于试样预制裂纹,金刚石锯片厚度不应超过0.20mm。 3.载荷输出记录仪 输出并记录材料破坏时的最大载荷,负荷示值相对误差不大于1。本实验在材料实验机上配置了量程为980N的称重传感器输出载荷,采用电子记录仪记录断裂载荷。 4.夹具 保证在规定的几何位置上对试样施加载荷,试样支座和压头在测试过程中不发生塑性变形,材料的弹性模量不低于200GPa。支座和压头应有与试样尺寸相配合的曲率半径,长度应大于试样的宽度,与试样接触部分的表面粗糙度R a(根据规定不大于1.6μm)。试样支座为两根二硅化钼发热体的小圆柱,置于底座两个凹槽上。压头固定在材料实验机的横梁上。 5.量具 测量试样的几何尺寸和预制裂纹深度,精度为0.0lmm,需使用游标卡尺和读数显微镜。 三、试样的要求 试样的形状是截面为矩形的长条,试样表面要经过磨平、抛光处理,对横截面垂直度有一定的要求,边棱应作倒角。在试样中部垂直引入裂纹,深度大约为试样高度的一半,宽度应小于0.2mm。试样尺寸比例为: c/W=0.4~0.6 L/W=4 B≈W/2 式中:c-裂纹深度;

断裂韧性实验报告

断裂韧性测试实验报告 随着断裂力学的发展,相继提出了材料的IC K 、()阻力曲线J J R 、)(阻力曲线CTOD R δ等一些新的力学性能指标,弥补了常规试验方法的不足,为工程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断裂判据和设计依据。下面介绍下这几种方法的测试原理及试验方法。 1、三种断裂韧性参数的测试方法简介 1. 1 平面应变断裂韧度IC K 的测试 对于线弹性或小范围的I 型裂纹试样,裂纹尖端附近的应力应变状态完全由应力强度因子I K 所决定。I K 是外载荷P ,裂纹长度a 及试样几何形状的函数。在平面应变状态下,当P 和a 的某一组合使I K =IC K ,裂纹开始失稳扩展。I K 的临界值IC K 是一材料常数,称为平面应变断裂韧度。测试IC K 保持裂纹长度a 为定值,而令载荷逐渐增加使裂纹达到临界状态,将此时的C P 、a 代入所用试样的I K 表达式即可求得IC K 。 IC K 的试验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的选择和准备(包括试样类型选择、试样尺寸确定、试样方位选择、试样加工及疲 劳预制裂纹等); (2) 断裂试验; (3) 试验结果的处理(包括裂纹长度a 的测量、条件临界荷载Q P 的确定、实验测试值Q K 的 计算及Q K 有效性的判断)。 1. 2 延性断裂韧度R J 的测试

J 积分延性断裂韧度是弹塑性裂纹试样受I 型载荷时,裂纹端点附近区域应力应变场强度力学参量J 积分的某些特征值。测试J 积分的根据是J 积分与形变功之间的关系: a B U J ??-= (1-1) 其中U 为外界对试样所作形变功,包括弹性功和塑性功两部分,a 为裂纹长度,B 为试样厚度。 J 积分测试有单试样法和多试验法之分,其中多试样法又分为柔度标定法和阻力曲线法。但无论是单试样法还是多试样柔度标定法,都须先确定启裂点,而困难正在于此。因此,我国GB2038-80标准中规定采用绘制R J 阻力曲线来确定金属材料的延性断裂韧度。这是一种多试样法,其优点是无须判定启裂点,且能达到较高的试验精度。这种方法能同时得到几个J 积分值,满足工程实际的不同需要。 所谓R J 阻力曲线,是指相应于某一裂纹真实扩展量的J 积分值与该真实裂纹扩展量的关系曲线。标准规定测定一条R J 阻力曲线至少需要5个有效试验点,故一般要5~8件试样。把按规定加工并预制裂纹的试样加载,记录?-P 曲线,并适当掌握停机点以使各试样产生不同的裂纹扩展量(但最大扩展量不超过0.5mm )。测试各试样裂纹扩展量a ?,计算相应的J 积分,对试验数据作回归处理得到R J 曲线。R J 阻力曲线的位置高低和斜率大小代表了材料对于启裂和亚临界扩展的抗力强弱。 R J 阻力曲线法测试步骤一般包括: (1) 试样准备 ①试样尺寸的选择原则: 1)平面应变条件:标准规定 )/(05.0s J B σα≥ (1-2) 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