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中国电力需求的变化与供求状况分析

1 电力产业的历史与现状

1.1 发展历史

中国电力产业是随着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它的发展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⑴ 1882~1937年。1882年7月26日上海第一台12机组发电到1936年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全国共有461个发电厂,年发电量为17亿kW·h,初步形成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武汉、广州、南通等大、中城市的配电系统。

⑵ 1937~1949年。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江苏、浙江等沿海城市的发电厂被毁坏或拆迁到后方;西南地区的电力工业出于战争的需要,有一定的发展。日本帝国主义以东北为基地,为战争生产和提供军需物资,从而使东北电力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年发电量约43亿kW·h,居世界第25位。当时中国已形成的电力产业:①东北中部电力产业,②东北南部电力产业,③东北东部电力产业,④冀北电力产业。

⑶ 1949年以来,中国的电力工业有很大的发展。1996年中国大陆年发电量为11350亿kW·h,居世界第2位。从1993 年起,发电量每年平均以6.2% 的速度增长。但是,就人均用电量、电力产业自动化水平和发输配电的经济指标而言,我国的电力工业与世界先进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1.2 电力工业市场化改革历程

1978 年底,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经济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同时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也正式开始。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也为电力行业的改革指明了市场化的目标和轨道,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开始向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方向转变。对于1979年开始进行的改革,大致上可划分为三大阶段。

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从1978年至1997年是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一阶段。在这个时期为了促进电力发展,解决严重缺电问题,国家出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形式的集资办电政策,如利用外资、征收电力建设基金、还本付息定价等政策,成立了华能、新力等发电公司和长江三峡、清江、五陵等水电公司,在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成立五大电力集团公司,此外还成立了南方电力联营公司,全国除西藏和福建外,各省市、自治区都成立了省电力公司。但由于电力建设具有周期长的特点,这一期间,电力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到1986年,发电量缺口达600-700亿千瓦时,全国还有35%的农户没有用上电。由于电力缺口大,拉闸限电频繁,电力工业的“瓶颈”更为突出,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成为广泛共识。1987年9月,国务院提出“政企分开、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和“因地因网制宜”的方针。1997年底,我国电力工业基本实现供需平衡。1998年9月30日,《国务院批转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关于停止执行买用电权等有关规定的意见的通知》,决定停止执行若干限制用电的规定,标志着长达20多年的电力短缺局面基本结束,中国电力工业在取得电力供需基本平衡这一历史性成就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二、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阶段。从1997 年至2000 年为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第二阶段—深入阶段,实施政企分开,公司化改组和竞争上岗试点。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成立,中国电力行业开始走上政企分开,公司化改组,中国电力行业开始迈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轨道;1998 年 3 月电力工业部撤销,电力行政管理权移交国家经贸委,在中央全面开始实现政企分开,实现了我国电力工业管理体制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的历史性转折。1999 年,省、市、自治区政企分开工作开始,到2000 年底全国已有近2/3 的省级电力行业实现了政企分开。

三、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从2000年开始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引入竞争”为目标,改革任务主要是实施厂网分开,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实行竞价上网,建立电力市场运行规则和政府监管体系,初步建立竞争、开放的区域电力市场,实行新的电价机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电源发展的新机制;开展发电企业向大用户直接供电的试点工作,改变电网企业独家购买电力的格局;继续推进农村电力管理体制的改革。

1.3 电力工业现状

截至2013年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12.5 亿kW,其中,火电装机8.62亿kW,占总装机容量69.0%;水电装机2.8 亿kW,占22.4%;核电装机容量1461万kW,占1.2%;风电装机7548万kW,占6.0%。2013年,全国发电量为5.32万亿kW·h,火电为4.19万亿kW·h,水电为8963亿kW·h,核电为1121亿kW·h,风电为1401亿kW·h。根据国家有关部门预测,到本世纪中,全国总需求中煤炭需求约为54%,石油和天然气需求约为28%,核电和水电需求约为18%。从长期发展来看,火力发电将继续在电能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2 经济高速增长下电力需求的变化和主要影响因素

2.1 电力需求总量和结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电力需求与国民经济大致以相同的周期高速增长。1978年至今,我国的宏观经济状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1997年以前,由于人民各项需求得以释放,这期间属于短缺型经济,卖方处于主导地位;1997年到2001年,供给总量迅速增长,相比之下有效需求显得相对不足;2002 年以后,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状况。电力需求与宏观经济状况基本保持了一致,到2004年全国共有24个省、市出现了电力供应紧张的状况,电力需求快速增长是供不应求的主要原因。2013年,全国全社会用电实现5.32万亿kW·h,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第二产业用电量仍占绝对优势,达到总用电量的73.5%,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用电量分别占1.91%和11.79%。从各行业的电力消费分析,工业中的轻、重工业消费了绝大多数的电力能源,占总用电量分别为11.99%和60.30%。农村居民用电水平虽然提高较快,但仍然无法和城市居民用电量相比。

全社会用电结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一是居民生活用电比重持续增长,从1990年的7.5%上升为2013年的12.76%。二是第三产业用电比重有所上升。三是工业用电比重有所下降,从1990年的78.7%下降到2013年的72.28%。

总的来看,工业用电比重虽然呈现缓慢下降趋势,但仍在我国电力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第三产业用电和居民生活用电所占比重正逐步上升。

从发电水平看,2012年我国人均发电量3630kW·h,俄罗斯、美国、法国人均发电量为7546kW·h、13500kW·h 和8573kW·h。由此可见,我国的用电水平还很低,大约为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随着我国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市人口比例进一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还将大幅度提高,人均用电量水平必将会大幅度提高。

2.2 影响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

影响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

(1)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是另外一个决定电力需求的重要因素。当市场中的人口增长时,电力需求量也会相应增长。人口增长与电力需求之间应该是正相关的关系。

(2)宏观经济增长状况.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对外贸易水平不断增长,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世界经济的变化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增长产生冲击,加上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因此我国经济增长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电力需求与经济增长具有近似相同的趋势,随着宏观经济的波动也将出现需求的波动,见图2.1。

图2.1 1985年至2012年电力消费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电力需求与我国各个经济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连。因此,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被公认为是对电力消费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经济增长及其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促进电力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GDP与电力消费之间存在着显著且稳定的正相关关系已被实证所证明。

(3)科学技术进步。一方面随着发电、输电和配电技术水平的提高,如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电力损耗和发供电成本;同时,由于电力产品和家用电器的技术水平和效率的提高,节能技术的提高和推广,会节省电力,降低电力消耗量。另一方面,用电器具的发明会扩大电气化的领域,也会增加电力消费。

(4)国家政策。用电政策与节能减排政策、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环保政策结合, 对不符合产业政策与产业布局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等用电企业实施用电限制;实施季节性电价政策, 通过价格杠杆和经济手段, 调节电力供求。这些政策措施会通过影响电力供给和价格等方式影响电力需求。

3 经济高速增长下电力供应分析及电力供应不足的原因

3.1 电力供应的构成及不足

截止2013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2.5亿kw ,其中,火电达到8.62亿kw ,占总容量的69.0%;水电达到2.8 亿kw ,占总容量22.4%;核电1461万kw ,占容量 1.2%;风电装机达7548万kw ,占总容量的6.0%。而世界同期发电装机比重火电占总容量的70%;水电占总容量14.2%;核电占总容量10.9%;风电和其他新能源占4.9%。

同世界水平比较来看,中国电力生产比重在核电方面差别很大,从结构来看,核电装机水平同世界平均水平有较大差距。见图3.2 和图3.3。 70%22%1%7%

火电

水电

核电

风电及其他70%14%

11%5%火电水电核电风电及其他

图3.1 我国2013年电力装机比重 图3.2 2013年世界电力装机比重

在1997年,电力产品的供求矛盾得到了根本缓解。电力建设速度加快,1998年底已经开工而未建成投产的发电项目总规模超过八千万千瓦,相当于当时总容量的三分之一。供给的增加和需求增长减慢,出现了短暂的供应大于需求的局面。

基于电力需求增长缓慢,政府暂停批准常规火电项目。对电力投资占基础设施比例从上个世纪末逐年下降,建设投资的下降,直接导致了本世纪初的全国缺电局面。

3.2 电力供应紧张的原因

主要影响因素表现在:电力投资不足,新增电力投产速度明显与电力需求增长不匹配;发电用煤炭价格与供应造成的影响;高温干旱少雨造成水电出力不足;电网突发事故等。

(1)电力投资不足,新增电力投产速度明显与电力需求增长不相匹配。由于“九五”时期调整了电力建设规模,近年电力装机增速较低,2008年、 2009年、2010年和2011年的新装机增长率明显下降,分别为10.34% 、10.26% 、10.16% 、

9.25% 。但同期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却大幅回升,4年间电力消费增长速度分别为:

5.6%、7.2%、13.2%、12.1%。

(2)发电用煤炭价格与供应造成的影响。电力企业是煤炭的最主要需求主体,电煤消费量长期保持在煤炭消费总量的 50%以上。对于电力企业,煤炭成本占到发电成本的60%以上。对于煤炭企业,煤炭价格直接关乎企业利润,因此煤电之争主要是煤炭价格之争,也一直是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矛盾的焦点。煤炭行业早在1994年就开始市场化。电力价格由国家统一控制,煤炭价格则按照市场规律运行。煤电价格的矛盾实质上是电价的计划体制和煤价的市场体制之间的矛盾。对此电力企业感受更加明显。由于煤炭和电力两个紧密相连的行业改革没有同步进行,电力企业依赖政府对电价和煤炭价格的控制获得利润,自身加强管理的积极性不足。由于电煤矛盾的存在,多年来造成电力企业和煤炭企业难以在供需衔接上保持一致,电煤供给带来了极大的不确定性。随着政府退出干预煤价,

电厂在煤电博弈中处于更加被动的境地。煤炭企业和电力企业衔接不畅,直接会影响电力企业的发电能力。同时由于中国铁路运输处于独家垄断的地位,造成长期以来电煤运力紧张,更加加剧了煤炭稳定供应的困难程度。

(3)水电来水不足。2003年初是长江流域百年未遇的特枯水年。大中型水电出力下降,小水电减发,造成川渝电力供应紧张。近几年黄河来水持续偏枯,黄河上下游骨干水库蓄水量严重不足。2002年黄河上游创出来水最枯纪录,引黄入津及小浪底水库冲沙试验等消耗黄河水量20亿-30亿m3。由于黄河上游梯级电站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占西北电网上半年负荷40%的水力发电锐减三分之二,西北电网上半年出现了季节性的供电紧张。2013年11月份,国家电网内重点水电厂来水总体较常年同期偏枯2成;月末重点水电厂总可调水量为为1046.53亿m3,总蓄能值为201.25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减少122.02亿m3和35.61亿kw时。11月份,国家电网公司所属水电厂来水总体与常年同期偏枯1成。

(4)电网输配能力不足和突发事故,也是电力产业拉限电的原因之一。例如由于电网结构不尽合理、位于晋南的运城市没有足够的主力电源支撑,电压水平低,导致频繁拉闸限电。

4 本文小结

本章全面回顾了我国建国以来的电力工业发展沿革和电力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对我国电力供给和需求状况进行了简要分析,与国际电力工业发展水平进行了简要对比,对影响电力需求的因素和造成电力供给紧张的主要原因进行了详细分析,特别对电力供应紧张状况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中小企业招聘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

中小企业招聘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

毕业论文 课题:中小型企业招聘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姓名: 指导老师: 班级: 日期:

目录 摘要 (4) 一、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的现状 (5) (一)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不到位。 (5) (二)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5) (三)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 (5) (四)中小企业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5) 二、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的配置现状 (6) (一)员工流动性大 (6) (二)关键岗位人员短缺 (6) (三)人力资源配置主观性 (6) 三、改进中小企业人才招聘对策 (7) (一)建立完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 (7) (二)树立招聘思维新观念、做好招聘工作 (7) (三)不断的改善企业招聘制度、流程、完善招聘计划。 (8) (四)选择合适的招聘渠道 (8) (五)建立人才后备简历库 (9) (六)重视员工的培训与发展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中小型企业招聘现状分析及趋势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中国整体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它们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未来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也持续的推进创新、创业,通过简政放权、税收改革等政策推动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中小企业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中极其宝贵的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稀缺资源它体现着企业的实力决定着企业的兴亡。面对未来招聘工作的发展趋势,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将面临诸多挑战。中小企业要想要在现代市场中立足、壮大、成长,必须找到人才招聘的有效方法,知道整个市场人才招聘的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中小企业人才招聘现状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稳定贡献着重要力量。人才作为企业资源核心,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整个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今我国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存在着一些前天或者后天的缺陷与不足,尤其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的诸多问题,直接制约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所以人才招聘就显的极为的重要,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层及所有者正逐步的认识到人才招聘对企业发展的关键性;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电力行业分析报告 营销部电力行业办公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

目录第一章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概况 二、我国电力行业走势分析 三、我国电力行业的现状分析 四、我国电力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力 第二章我国电力行业钢材产品市场需求分析 一、电力行业市场需求现状概况 二、电力行业未来需求市场分析 三、我公司产品在该行业所处的优劣势(SWOT)分析第三章我公司产品的定位与营销策略 一、产品定位及分年度营销目标(2009~2015年) 二、选择目标市场、目标客户以及开发数量 三、制定市场营销策略(4P) 四、营销策略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五、四季度工作计划 附表 我国年产1万吨以上铁塔厂

第一章我国电力行业现状分析 一、电力行业概况 1、电力行业定义 国家电监会(SERC)将电力系统划分为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四个环节,电力行业的感念覆盖了其中前三项。国家统计局将电力行业编目于电力与热力的生产和供应大类下,分为电力生产和电力供应两部分。国家统计局的电力生产与电监会发电部分相对应,电力供应与电监会的输电和供电两项相对应。 更为具体的说,电力行业就是把各种类型的一次能源通过对应的各种发电设备转换成电能,并且把电能输送到最终用户处,想最终用户提供不同电压等级和不同可靠性要求的电能及其他电力辅助服务的一个基础性的工业行业。 2、与电力行业相关的行业协会情况 (1)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简称中电联)是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电力行业企事业单位的联合组织,非盈利的社会经济团体。自成立至今,历经四届理事会。目前业务主管是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 中电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即:接受政府委托,为政府和社会服务;根据行规行约,实行行业管理,为全电力行业服务;按照会员要求,开展咨询服务。目前,中电联有团体会员1440家,设11个专业分会和9个专业委员会,受国资委等部门委托,代管6个全国性专业协会,全国30家省(自治区、直辖市)行业协会是中电联的理事单位。基本形成了功能齐全、分工协作、优势互补、规范有序、覆盖全行业的服务网络。 中电联成立以来,在政府电力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各会员单位的支持下,依据电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标题:中国发电设备制造业发展历史和现状 资料来源:机械工业信息中心 出版日期:2002-5-29 资料类型:免费资料 销售价格:0 资料信息: 加入WTO是一个关系到中国与世界经济的融入方式和程度、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选择和实施、中国国际地位和经济安全确立的战略问题。进入WTO以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潜在市场不仅由中国自己来开发,而且还必须有条件地开放给世界,让世界各国共同参与开发。分析"入世"影响,研究探讨加入WTO对中国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如何趋利避害,提出对策措施建议,是当前举国上下所关心的问题。 机械装备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体现综合实力的战略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起着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重要作用。发电设备产业,包括火电、水电、核电,是我国机械装备工业的重中之重,对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要求不断

发展的电力工业至关重要。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的技术实力,为装备我国电力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国际市场上也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同时,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差距,特别是在科技含量更高的高效、先进、大容量、高参数、环保性能好的发电设备方面更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企业也存在诸如产品结构不合理、技术创新能力弱、企业负担重等一系列问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相对不强。我国加入WTO以后,发电设备企业将面临新的竞争环境。如何正确分析、估量加入WTO对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影响及带来的发展机遇,国家和企业怎样主动采取措施,尽早防范,趋利避害,引导、促进我国发电设备制造民族工业健康成长,是一个十分重要而迫切的问题。 一、我国发电设备制造业现状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发电设备制造业已经形成相当规模,建立起实力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基本具备了向我国电力工业提供重大装备的能力,同时还能为军工、船舶、石化、环保等提供重大装备,为我国社会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发电设备制造业是我国机械行业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最新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研究分析

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研究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正在进入一个传媒深化改革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传媒产业正处在一个重大的社会发展和变化之中,它标志着我国传媒产业政策进入了一个创新时期。如何抓住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制定与现代传媒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支撑体系,这是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关键词]传媒产业经济趋势 一、我国传媒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传媒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正视现阶段我国传媒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加入WTO,市场化要求不断变革计划经济体制下长期形成的粗放型的传媒业结构,这便是当今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大背景。在这种发展背景下我国传媒业发展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整体发展水平低。以四大媒体中最强大的电视媒体为例,我国现有电视台3000多家,比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等11个国家电视台总和还多。尽管数量多,但规模小,竞争力弱。国内传媒业亟待产业整合与集中。 2.国际化程度低。一个影视企业的国际化程度,应包括国际扩张能力、利用国际文化资源能力与影视产品国内外市场占有率等。 电视企业国际化程度可从三个方面加以量化,即播出节目中进口节目与国产节目之比例;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影视产品国际贸易收入与总贸易收入之

比例。国际贸易收入在大多数情况下与国际主要收视市场占有份额成正比。我国影视业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国际化是企业竞争活力的保证,长期封闭式运作,企业难有竞争力。 3.政策法规不配套、管理机制僵硬。我国现行的传媒业政策和法规是与计划经济时期的政治经济体制相配套的。在实际执行中,比较有效地保证了执政党和政府对传媒特别是新闻传媒的控制。但这套政策和法规严重滞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阻碍了我国传媒业的成长。 5.缺乏训练有素的传媒经营管理人才。中国传媒业要发展,人才培养是关键。我们所需要的是懂经营与管理的综合型人才。有了人才,才会有中国传媒业的未来和希望。未来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目前,多数传媒从业人员对传媒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特殊规律及其实际应用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因此,从整体而言,我国传媒业缺乏训练有素的经营管理人才仍是传媒产业化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我国传媒业发展趋势 新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给传媒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传媒产业成为世界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与此同时,它也引发了传媒产业的变革和新一轮的竞争, 网络媒体的兴起和传媒企业之间的大规模购并、联合,正成为新一轮传媒竞争中的显著特点。如何抓住传媒产业目前尚存的发展机遇,快速壮大自身实力,迎接世界传媒巨头的挑战,已成为中国传媒产业的当务之急。传媒业经营需要大投入,这是业内的共识。国际传媒业的发展趋势给我们一个启示:中国传媒产业要生存和发展,最佳途径在于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的资源,运用资本运营等手段来进行资本积累,实现加速扩张。传媒产业是一种高投入、高垄断、高利润与激烈竞争并存的特殊行业。媒体产业集团将是我

我院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及其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院近年来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与科研队伍的构成及其特点,在此基础上,对我院科研工作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明确了科研工作在我院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并对我院科研队伍的培养和科研质量的提高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科研工作;现状分析;发展趋势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方法。1.课题研究背景建院25年来,我院的科研工作在院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各项科研指标均位于同类院校的前列,显示了我院的整体师资力量和较高的学术水平。回顾25年来的发展,特别是总结近10年的工作,我们认为,在经历了科研的初创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后,我院科研工作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这一发展阶段具有什么特点?科研骨干的基本状况如何?优势学科有哪些?进一步提高科研质量的“瓶颈”问题是什么?我们在科研管理和服务上还应做一些什么工作?这些都是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并研究的课题,只有认真研究并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性,实现与时俱进,使我院的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2.课题研究方法本着“结论产生于调查之后”的原理,本课题的前期工作重点放在实际调查上。自2oo2年秋起,我们先后实地走访了7所各类高校的科研部门,查询了10余家各类高校的科研网站,了解了他们的科研工作情况和科研管理办法,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差距,形成了本课题的第一份阶段性成果,现在我院实行的“院级科研课题评审指标体系”以及“建立学术论坛制度”均是向其他单位学习并在此基础上创新的结果。本课题研究的第二个步骤是详细回顾、整理、分析我院建院以来的科研资料,从中发现规律,寻找问题,明确思路。在这一阶段我们回顾了建院以来的主要阶段性工作,绘制了历年科研成果数量统计表,科研成果分类结构表、专职教师历年科研参与率表,科研经费投入表,科研队伍职称、学历、专业情况结构表,教师课时工作量分析表,历年科研成果院外主要获奖情况表等,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科研工作发展的一些规律和特点,找到了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潜在的科研能力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形成了第二个阶段性成果。课题研究的第三阶段是对现有科研管理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为了鼓励教职工积极参与重大课题研究,我们制定了《关于鼓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八— 1. 刖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 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 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 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 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 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 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 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 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 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 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 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 2.3%。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第三产业在各国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服务业,信息服务业成为21世纪的主导产业,这导致了电子商务的产生和发展,在全球信息化大势所驱的影响下,各国的电子商务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电子商务成为各个国家和各大公司争夺的焦点。研究探讨电子商务现状和制定实施恰当的电子商务的政策问题就十分迫切。而在我国,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发展,电子商务迅速崛起,众多的信息技术企业、风险投资公司、生产流通企业纷纷开展电子商务。本文从我国电子商务技术发展的环境,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三个方面,探讨分析了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 电子商务源于英文ELECTRONICCOMMERCE,简写为EC。顾名思义,其内容包含两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二是商贸活动。一般来说是指利用电子信息网络等电子化手段进行的商务活动,是指商务活动的电子化、网络化。广义而言,电子商务还包括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各种内部业务的电子化。电子商务可被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商业和行政作业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满足政府组织、厂商和消费者的降低成本的需求,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加快信息交流以支持决策。电子商务可以包括通过电子方式进行的各项社会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内涵和外延也在不断充实和扩展,并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开拓出更广阔的应用空间。 电子商务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信息世界的核心,也是网络应用的发展方向,具有无法预测的增长前景。电子商务还将构筑二十一世纪新型的经济贸易框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对于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电力行业发展现状及前 景分析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力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1.电力经济发展趋势综述 电力行业关系国计民生,社会对电力产业也是加倍关注。从以下几个方面我们可对近年电力产业经济发展状况做出宏观的基本了解和判断。 1)电价:电价上涨。面对煤价上调和排污费增加所导致的成本增加,国 家 发改委已意识到电力行业没有利润是不利于其稳定和发展的。但中央要求的电价上调在地方却可能未必完全执行。而上游的煤炭在电价上调的激励下可能会再抬高煤价,下游的耗电工业成本也会受很大影响。 2)电荒:毫无疑问,电荒在短期内仍将继续存在。但随着国家对协调发 展 的重视和对“惟GDP论”的抛弃,在宏观上电力需求的增速将有所下降。从供应端看,如果近年大江大河的来水正常,则水电出力一定比上年大增,同时大批新建电源开始并网发电,电力供应将比上年增加。从需求端看,由于侧管理逐渐推广,电价上涨使高耗能产业发展受限以及居民用电对价格的敏感,需求的增长也会理性些。因此,缺电未必会持续比上一年严重。电价上涨并不会激发电力投资过热,相反,电力“跑马圈地”会回归理性。 3)煤电联营:不论是煤强电弱,还是电强煤弱,也不论是以煤炭垄断对 付 电力垄断,还是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煤电之间的顶牛只能是两败俱伤。在多次呼吁政府部门协调而不可得的时候,各种形式的煤电联营将有利于减少中间环

节,稳定煤价,打造完整的电煤供应链。煤电联营将是最好的稳定电源安全的方式之一。 4)产权多元化:现在,电力企业无论是电厂还是电网基本上是国家资 本, 但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后,电力企业吸引战略投资者,吸引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产权多元化已是箭在弦上。同时,加快重组步伐,积极谋划集团一级上市也是各大集团心照不宣的计划。产权多元化必然带来投资、融资的多元化,更多的资金将源源不断流入电力领域,规范投资、加强立法已是刻不容缓,电力投资体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 5)年薪制:2004年起,国资委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实行年薪制,同年也是 国 资委对中央企业实施业绩考核的第一年。电力企业有成为国资委重点培养的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的雄心,年薪制将会激发电力企业间的竞争。 6)多种产业剥离:据悉,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已成为国资委推进国 有 企业改革和发展的两件大事之一。既然剥离不可避免,那么电力身上多出的这一根“筋”怎么剥离,就是考验各电力企业智慧的大问题了。既要减员增效做强主业,又不能甩包袱,漠视多种产业职工的电力情结,还要让企业好好地活下去,剥离后的多种产业和主业关系成为较大关注点。。 7)区域电力市场:2003年,东北、华东、华北、华中和西北5家区域电 网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跨境电商现状分析及发展趋势探讨—以敦煌网为例

摘要 在国内对外贸易总量增速放缓的情况下,跨境电商的快速发展,将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动力。在此大背景下,有必要针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总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瓶颈和问题,并对我国跨境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研究我国在贸易中电子商务应用问题,有利于我们充分了解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有利于更加深刻的认识电子商务应用中的现实问题,以及需要引起注意和改进的环节;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中电子商务的发展。本文以敦煌网为例,分析了该公司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其阻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希望可以抛砖引玉,对相关领域的研究有所贡献。 关键词: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现实问题

Abstract In the case of slowdown in the total domestic foreign trade grow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lectricity providers will become China's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of new impetus. In this context, it is necessary for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development status, summed up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bottlenecks and problems, and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 analysis and research. By studying the application of e-commerce in trade, it is helpful for us to fully understand the important position and profound influence of e-commerc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practical problems in e-commerce applications and the need for attention and improvement. Link;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his paper takes Dunhuang network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platform of the company, and points out its obstacle factors.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hoping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research in related fields. Keywords:cross-border electricity business; international trade; real problem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分析

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分析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本科课程设计论文 统计软件课程设计 题目关于电力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分析系别统计系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7年6月24日 内容摘要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一项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当前我国的电力企业供求面临了一些新的问题,需要我们认清当前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在充分认识我国电力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找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我国电力的供求形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电力供给紧张的原因,最后分析了我国未来电力需求的发展趋势,希望可以对当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产格局、现状、发展

Abstract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s an important basic industry and pillar industry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It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and prerequisite for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The current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enterprises in China is facing some new problems,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power industry, in the foundation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status quo of power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find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optimizing the allocation of power resources, so as to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of enterprises and social benefits.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China's power supply and demand situation, on the basis of summarizing the causes of power supply in China nervous, finall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hina's future electricity demand,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in china. Key words: production pattern,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秦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内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

传媒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A5A59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A5A59←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咨询电话: Email: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产业现状 所谓传媒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广义的大众传媒包括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电影、图书、音像制品以及正在迅速崛起的互联网络。其中报刊、电视、广播与互联网是四种主要的新闻信息传播媒介。作为社会信息传播的媒介,传媒业涵盖了信息生产、加工、传播等领域,具有典型的信息服务业的特征;同时,传媒的信源(即各媒体所传播的内容)具有强烈的文化、人文特征,使得传媒业也属于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将传媒业归为信息服务业与文化产业交叉的一个边缘性产业。进入21世纪,通讯技术日新月异,卫星和电子传媒的使用压缩了时空距离,信息传播更多地表现为有中心的全球性传播。然而,全球化传播所带来的信息传播不平衡却越来越明显。国际传播的信息流主要呈从西方流向东方、从北方流向南方、从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流通状态。在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环境逐步优化,平面媒体政策相对宽松、广电媒体市场准入大门渐启、市场拓新先机开始显现、科技含量不断提高,传媒业正呈现出强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传媒产业雏形已经形成,并且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或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随着传媒产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传媒企业资本运作日趋频繁,渠道扩张日益加速,国内优秀的传媒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传媒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传媒产业中的翘楚。 市场容量

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众所周知,电力行业在能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同时也是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大户,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有重大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电力行业业的蓬勃发展,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对资源消耗和污染、破坏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立足我国的国情,探求适合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电力工业、可持续发展 1.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1]。截至2006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62200万千瓦。其中,火电48405万千瓦,占77.82%;水电12857万千瓦,占总容量的20.67%;核电685万千瓦,占总容量的1.1%;风力发电187万千瓦,占0.30%;生物质能等其他发电66万千瓦,占0.11%。我国发电结构以火电为主,全国供电标准煤耗366克/千瓦小时,但是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50克/千瓦小时,相当于一年多消耗1.6亿吨原煤,节能潜力很大。全国用煤的近50%用于发电,电力行业排放的二氧化硫占全国排放量的一半以上[2]。这说明我国粗放型增长方式和能源利用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改观,电力行业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电源结构不合理,电源电网建设不协调,资源浪费,利用率低,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等等。随着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国民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对电力的需求将不断增加,在今后较长的时间里,电力工业还要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在未来只能进一步加剧这些现存的问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解决资源与环境、资源与经济的冲突等重大现实课题。 2.制约我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2.1资源条件制约发展。我国水能、煤炭较丰富,油、气资源不足,且分布很不均衡。水能资源居世界首位,但3/4以上的水能资源分布在西部。我国煤炭探明保有储量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储量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5%。我国天然气和石油人均储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和4.5%[3]。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发电受技术因素限制,多为间歇性能源,短期内所占比重不可能太高,需要引导积极开发。 2.2电力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并强调把环境保护作为发展进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4]。但我国电力生产高度依赖煤炭,大量开发和燃烧煤炭引发环境生态问题,包括地面沉陷、地下水系遭到破坏,酸雨危害的地理面积逐年扩大,温室气体和固体废料的大量排放等。火

全球临床研究的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年12月第9卷第12期 Chin J Evid Based Cardiovasc Med,December,2017,Vol.9,No.12? 1409 ? ? 循证理论与实践 ? 全球临床研究的现状分析及趋势展望 曾宪涛1,李宾2,吕军3,田国祥4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基金(2016YFC0106300) 作者单位:1 430071 武汉,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大学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循证医学与临床流行病学教研室;2 100700 北京,希米科(北京)医药科技有限公司;3 710061 西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中心; 4 100700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医院干四科 共同第一作者:李宾 通讯作者:田国祥,E-mail:tian-gx@https://www.360docs.net/doc/2118798101.html, doi:10.3969/j.issn.1674-4055.2017.12.01 【摘要】伴随着科学技术及人类认知的发展,临床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到今天已日趋成熟,各种新方法新工具亦不断涌现。本文结合我国学界及政府对临床研究的日益重视的背景,对临床研究领域出现的新工具、专业发展的现状、新的指导原则、新的研究方法、人才现状及其原因、以及对医学教育与医疗机构的启示方面进行了介绍与分析。 【关键词】临床研究;真实世界研究;电子病例报告表;临床试验管理系统;基于风险的临床研究监查;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4-4055(2017)12-1409-06Analysis of clinical research current status and its development trend Zeng Xiantao *, Li Bin, Lv Jun, Tian Guoxiang.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 Center for Evidence-Based and Translational Medicine, Wuha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vidence-Based Medicine and Clinical Epidemiology, The Second Clinical College, Wuhan University, Wuhan 43007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Tian Guoxiang, E-mail: tian-gx@https://www.360docs.net/doc/2118798101.html, [Abstract ] Accompany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uman cognition, the principle and methods of clinical research are becoming more mature today, and various kinds new methods and tools constantly coming forth. In this article, we combined with the increasing attention of clinical research in our academic circles and government to analysis and introduce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about clinical research field, involving the new tools, status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new guiding principle, new research method, present situation and reasons of talent,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med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care settings. [Key words ] Clinical research; Real world study; Electronic case report form; Clinical trial management system; A risk-based approach to monitoring;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Harmonization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技术的应用、临床研究工作者和国家行政职能部门对循证医学[1]认识的不断深入,以及人们对健康和长寿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临床研究行业也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如何更高效、更稳妥、更高质地开展临床研究,如何将疗效和安全性确定、经济性好的干预措施更快地转化至临床,如何更有效地进行疾病病因的探索及开展疾病预防,一直都是临床研究人员所思考的问题。本系列文章前11篇已从政策、原则、方法、工具等方面[2-12]进行了介绍,本文将结合近些年来国外内临床研究的实际情况对临床研究的现状及趋势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参考。 1 中国学界及政府对临床研究的日益重视一直以来,国内专家学者如王辰院士、陈国强院士、马丁院士、王拥军教授、王行环教授、 魏万林教授等都在不同场合进行呼吁要重视临床研究[2,13-15]。王辰院士认为“医生注定就是研究者,医生可以不做基础研究,但不能不做临床研究”;马丁院士认为“不在临床应用中的科研没有意义”;陈国强院士认为“医学赶超一流,岂能忽视临床研究?”;王拥军教授认为“任何国家的医学之所以发达都是建立在研究的基础上,科研与临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研究改变医疗实践,医学需要研究,这是我们这一代人责无旁贷的责任”;王行环教授认为“大学附属医院在开展好临床工作的同时,必须将教学和科研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三足鼎立缺一不可。而在科研工作中,特别要重视开展临床研究,从而推动临床技术的进步,达到‘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临床疑难问题’”;魏万林教授认为“循证医学离不开好的临床研究,也是进行临床研究选题、实施和转化的重要指导方法,要传播临床研究方法、提升临床研究质量”。 国家政府机构的重视程度也在日益增加。自2016年以来,先后发布了系列文件。如2016年6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依托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协同研究网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