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青 精 饭”

释“青 精 饭”
释“青 精 饭”

释“青精饭”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江苏南京210097 闫艳

内容摘要:“青精饭”亦作“青 饭”,据文献记载,早在上古时代已为养生者所服食,至唐代王朝更成为追求长生的道家辟谷服食的方剂,并因此而受到民间的青睐,唐诗中“青精饭”屡屡出现,至今在南方部分地区仍有遗风。然而今各字典辞书对这种食品的解释缺乏系统的梳理,本文试作解释。一些详细

关键词:青精饭原料命名功能

皮日休《南阳广文欲于荆襄卜居因而有赠》:“青精饭熟云侵灶,白 裘成雪溅窗。”张贲《以青 饭分送袭美鲁望因成一绝》:“谁屑琼瑶事青 ,旧传名品出华阳。应宜仙子胡麻拌,因送刘郎与阮郎。”“青精饭”一词在古诗及其他文献中屡见提及。青精饭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期。如《岁时广记》卷15记载:“彭祖云:大宛有青精饭先生,青灵真人藿山道士邓伯元者,受青精饭法。”实际上,青精饭的制作方法最早见于梁·陶弘景《登真隐诀》所载的“用南烛草木叶”“取汁浸米蒸之”的“太极真人青精干石 饭法”[1],是当时道家辟谷服食的方剂。后来青精饭走向民间,成为很多人喜爱的一种食品。但长期以来,人们对这种食物的命名、原料、制作、用途缺乏系统的整理,今不揣浅陋,拟分五个方面试作爬梳。

何谓南烛

上引陶述青精饭是由南烛茎叶汁将米染成青色炊制成的饭,何谓南烛呢?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释“南烛”“亦名南天烛、南烛草木、男续、染菽、猴菽草、草木之王、惟那木、牛筋、乌饭草、墨饭草、杨桐、赤者名文烛。”南烛有如此多的异名,究其来源,李时珍云:“南烛诸名,多不可解。”但历来也有一些学者对其个别名称作过阐释。如唐·陈藏器曰“取汁渍米作乌饭,食之健如牛筋,故名牛筋。”[2]宋·苏颂《本草图经·木部下品》引陶弘景《登真隐绝》谓南烛“其种是木而似草,故号南烛草木。”此外,由于南烛别名众多,历来诸家甚至对南烛本身的解释一直没有定论。下文试对其中几个名称作出辨析,以探求南烛的名实。

第一:以南烛为“天竹”、“南天烛”说。

宋·苏颂《本草图经·木部下品》谓南烛“株高三五尺,叶类苦楝而小,凌冬不凋。冬生红子作穗,人家多植庭除间,俗谓之南天烛。”沈括《梦溪笔谈·药议》则言南烛草木“即今人谓之南天烛者是也。”“茎如朔藿,有节,高三四尺。庐山有盈丈者,叶微似楝而小,至秋则实赤如丹。”按:此二说均谓“南天烛”即南烛,其果实为红色。明代方以智也持此说,并谓南烛即“俗所谓天竹也”。[3]《清稗类钞·植物类》:“南天烛,亦称南烛,又称南天竺,为常绿灌木。”

笔者以为,将南烛与“天竹”或“南天烛”混同一物恐非。

按:“南天烛”、“天竹”,疑即今之“南天竹”。新《辞海》(1999年9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释“南天竹”(Nandina domestica thunb)“亦称‘天竺’,‘南天竺’,……果实球形,熟时鲜红色。”生态特征与沈、苏等所言南天烛的特点是相符的。今按:“竹、竺”同音,“竹、烛”音近,故“南天烛”“南天竹”、“南天竺”应指一物。

第二:以南烛为“乌饭树”说。

方以智曰:“东璧以南烛即乌饭树。”[4]今新《辞海》谓“南烛”(Vaccinium bracteatum)亦称“乌饭树”,“浆果球形,紫黑色,……果味甜,可食。江淮一带,每于寒食节采树叶煮成乌饭,故名。”今按:乌饭树非今南烛。

《中国高等植物图鉴》(以下简称《图鉴》)第三册第176页谓南烛(Lyonia ovalifolia wall Drude)属杜鹃花科,别名有“乌饭草、饱饭花、牛筋”,未列“乌饭树”之称。《图鉴》第三册209页又将“乌饭树”(V accinium bracteatum)单独列条诠释,与上引《辞海》对“南烛”的解释相同。因此从现代植物学分类角度而言,乌饭树与南烛非一物,但南烛与乌饭树同属杜鹃花科,形态相似,又均可用来制作青精饭,故易将二者混为一物。新《辞海》亦从是说,可谓误诂。

第三:以南烛为“黑饭草”、“乌饭草”说。

林洪《山家清供》:“青精饭”条下云:“按《本草》:南烛木,今名黑饭草。”郑樵《通志·昆虫草木》中更明确地指出:“南烛曰乌草……曰黑饭草,以其可染黑饭也。”言宋代南烛已有“黑饭草”之名。明·董斯张《吴兴备志》卷二十六曰:“夏至日,以南烛草染糯作乌饭,僧道尤尚此食。南烛草即今黑饭草也。”明·包汝楫《南中纪闻》言:“闽中产乌饭草,能缩米,一名瘦米,用以煮米,米粒坚细,每斗仅得升许,第色带黑耳。”清·赵予敏揖《本草纲目拾遗》“南天竹”条载:“乌饭草乃南烛,今山人寒食挑入市,卖与人家染乌饭者是也。”上述材料说明直到清代,浙江、江淮一带仍有寒食节食乌饭的习惯。

《古今韵会举要·虞韵》:“乌,黑色曰乌。”故“乌”、“黑”同义。上引《图鉴》提到“乌饭草”是南烛的别名。故“乌饭草”、“黑饭草”即南烛的说法是正确的,符合今天植物学的分类。

其实对南烛表述正确的不止此二家。梁·陶弘景谓南烛“其子如茱萸,九月熟,酸美可食。叶不相对,似茗而圆厚,味小酢,冬夏常青。”[5]宋·郑樵谓南烛“其实如梧桐子圆匀黑色,九月熟,儿童食之极美,今茅山道士采其嫩叶染饭谓之乌饭,甚甘香可以寄远。”

[6]李时珍《本草纲目·木部》亦谓南烛“结实如朴树子成簇,生青,九月熟则紫色,内有细子,其味甘酸,小儿食之。”郑、李二说所言南烛与今天的植物学著作中描述的南烛形态特征相符,应为确诂。

综上可知,南天烛、天烛、乌饭树均非南烛,由于它们在历史上均曾用以作青精饭的染色剂,故将其混淆之说甚多,“乌饭草”、“杨桐”才是真正植物学意义上的南烛。又因南烛属灌木,其在形态上似木又似草,古人对植物分类缺乏科学的概念,故又称其为“南烛草木。”[7]

制作青精饭之米

唐·陈藏器曰:“乌饭法:取南烛茎叶捣碎,渍汁浸粳米,九浸九蒸九曝,米粒紧小,黑如瑿珠,袋盛,可以适远方也。”[8]表明这种用粳米制成青精饭便于携带,适宜用来作人们长途旅行的食品。但从其它文献看,青精饭所用之米,并非一种。

皮日休《润卿遗青 饭,兼之一绝,聊用答谢》:“传是三元 饭名,大宛闻说有仙卿。分泉过屋舂青稻,拂雾彯衣折紫茎。蒸处不教双鹤见,服来惟怕五云生。草堂空坐无饥色,时把金津漱一声。”按:诗中“青稻”下注云:“此饭以青龙稻为之。”“紫茎”下注云:“南稻茎微紫色。”元稹《和乐天赠吴丹》:“万过《黄庭经》,一食青精稻。”据上文,此处青精稻疑即当时被人们认为可以长寿的青龙稻。今《汉语大词典》释青精稻即“青精饭”,恐非确诂。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食语》记载,广东西宁有类似青精饭的食法,“以青枫、乌桕嫩叶,浸之数宿,以其膠液和糯蒸为饭,色黑而香。”说明广东亦用糯米制青精饭。据上,制作青精饭的米既有一般的粳米,还有青龙稻、糯米等多个品种。

青精饭的制作方法及食用风俗

梁·陶弘景的《登真隐绝》最早介绍了“太极真人青精干石 饭法”的烹制流程,即将南烛草木叶与茎皮合煮后,取其汁浸米并上锅蒸制,“令饭作青色,高格曝干,当三蒸曝,每蒸辄以叶汁溲令浥之。”[9]经过五代到北宋和南宋,青精饭的制作越发精致讲究,并发展

出丰富的制作方法:

据苏颂《图经本草·木部下品·南烛》记载,宋代制作青精饭的米,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浸泡方法,四五月时,“可用十许斤熟舂,以斛二斗汤浸染得一斛也。”九月至三月“只以水渍一二宿,不必用汤,漉而饮之。初米正作绿色,蒸过便如绀色。若色不好,亦可淘去,更以新汁渍之。”当时道家一般用蒸食的方法食用青精饭。1

林洪在《山家清供》中指出民间食用“青精饭”及仙家服食的“青精石饭”在配方制法上的不同。2前者是先将上好粳米用南烛枝叶捣汁蒸熟后,晒干收藏,食用时,用热水煮一遍即可。后者将青石脂及青梁米在水中浸泡后捣为药丸,食用时如今人食用中药丸,用白水送服,并用以辟谷。

约从宋代开始,佛家开始将青精饭作为斋食。尤其是在四月八日浴佛节,各界人士都要吃青精饭。宋代诗人葛胜仲的《四月八日蒙文饷黑饭》诗描绘了当时浴佛节食用青精饭的情景:“热际初尝四月八,磨香灌佛晓泉寒。丞公忽致槃游饭,儿辈惊看欢喜丸。”另首云:“点漆饭蒙清净供,翻匙那敢配羊寒。独欣法味盈斋钵,尚欲诗辞看弹丸。”自此,佛道两教共尚青精饭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明清时期。[10]

此外,宋代上巳节(三月三)也要吃青精饭。据宋·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四十记载上巳节所食的青饭曰:“南烛木冬夏常青,取其叶,捣碎,渍米为饭,染成绀青之色,日进一合,可以延年……今上巳青饭……闽俗效之。”

元朝以后,寒食节也食青精饭,如吕城《寒食漫兴书所见三首》诗云:“加餐未厌青精饭,烂煮那无白石羊。”戴表元《寒食》诗云:“寒食清明却过了,故乡风物只依然。穷中有客分青饭,乱后谁坟挂白钱。”

明清以后,青精饭还成为南方许多地区过社日的节令食品,如明代广东一带社日食用的五色饭也是从青精饭派生而来的。3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三载:“今苏罗猺人每以社日为青精饭相饷。”说明汉族的风俗也感染了当地的少数民族。

现在江南一带清明节时常食用清明团子,明代郎瑛认为这也是从青精饭演化而来。他说:“古人寒食采桐杨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今变而为青白团子。”[11]除此外,由于用乌饭草煮出的米粒紧缩,易于携带,包汝楫谓“军行必备,此可以轻骑远出。”[12]总之,作为一种米类加工食物,青精饭曾深入到古代的日常饮食生活中,受到很多人的喜爱,至今遗风未泯。

“青精饭”之命名

制作青精饭较常见的方法是煮南烛枝叶取汁,浸米蒸制,使饭作青色。《荆楚岁时记》言青精饭是“寒食取杨桐叶染饭,其色青而有光”。此外,用于为青精饭之米染色的植物还有乌桕、枫4。用这些植物的汁液浸米煮成的饭,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均是颜色青碧或黑,这是“青精饭”之“青”的命名来源。

《说文·米部》:“精,择也。”段注:“择米也。”《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刘宝楠正义:“精者,善米也。”《楚辞·离骚》:“折琼枝以为羞兮,精琼糜以为粻。”王逸注:“精,鑿也。”王夫之通释:“精,舂之精鑿。”故“精”指经过精细加工过的米。我国古代很早就开始对米进行脱壳加工,并对谷壳和米的比例规定有具体的数据。《九章算术》

1宋·苏颂《图经本草·木部下品·南烛》云:“今茅山道士亦作此饭,或以寄远。重蒸过食之,甚香甘也。”2宋·林洪《山家清供》卷上:“青精饭,首以此重谷也。……采枝、叶,捣汁,浸上白好粳米,不拘多少,侯一、二时,蒸饭。曝干,坚而碧色,收贮。如用时,先用滚水量以米数,煮一滚,即成饭矣。用水不可多,亦不可少。久服,延年益颜。仙方又有青精石饭。世未知‘石’为何也。按《本草》:用青石脂三斤,青粱米一斗,水浸三日,捣为丸,如李大,白汤送服一、二丸,可不饥。是知石脂也。二法皆有据。第以山居供客,则当用前法,如欲效在房辟谷,当用后法。”

3明·魏浚《西事珥》载,其曰:“青精饭,用南天烛染饭作黑色,谓之乌饭。……今粤人以社日相馈送。然,又染有作青、黄、赤以相杂,谓之五色饭者。”

4明·方以智《通雅·饮食》“青 饭”条下:“青 饭,乌饭也。今释家四月八作,或以乌桕,或以枫。”

二:“今有粟二斗一升,欲为粺米。问得几何?”李籍音义:“粺米精于粝也。凡粟五斗得粺米二斗七升。”按:此处粺米即精米。制作青精饭的米,或如苏颂所云:“以生白粳米一斛五斗舂治淅取一斛二斗”(这种脱壳比例已相当可观)、“可用十许斤熟舂”(“熟舂”即多次舂过),[13]或如林洪所言“浸上白好粳米”(“上白好粳米”必是经多次脱壳才得到的),这些加工方法的共同特点是原料均为反复舂过的好米,“精”名由此得。又因其炊制及食用方法如米饭,故合称其为“青精饭”。

陆龟蒙《四月十五日道室书事寄袭美》:“乌饭新炊芼臛香,道家斋日以为常。”此处乌饭即指青精饭。“乌饭”之得名,是由于制作青精饭之米的颜色受南烛植物汁液的浸泡发黑之故。

青精饭又称“青精 饭”或“青 饭”。《三洞珠囊》记载:“王褒,字子登,汉王陵七世孙,服青精 饭。趋步峻峰如飞鸟。”[14]皮日休《江南道中怀茅山广文南阳博士》诗之一:“半日始斋青 饭,移时空印白檀香。”苏颂解释说:“ ,为之言飱也。谓以酒、蜜、药草辈飱溲而暴之也,亦作 。凡内、外诸书并无此字,惟施于今,饭之名耳。”[15]《永乐大典》卷8527记载云:“陶隐居《登真诀》有干石青精 饭法。 ,音迅,谓食也。”今按:飱本作“飧”,会意字,原义是指晚饭。但“飧”还有“熟食”义。5苏氏释 为飧,盖言青精饭是颜色发青的熟食。

青精饭的保健功能

青精饭轻身延年的功用很早就为人们所认识。晋·葛洪《神仙·王褒传》:“太极真人以太极青精饭上仙灵文授之,可按而合服,褒按方合炼,服之五年,色如少女。”到了狂热追求长生的唐代,青精饭首先是追求长生的道家修炼所推崇的食品,上引陆龟蒙诗中已说乌饭是道家常食的主食。普通人为了长寿,也以食用青精饭为一大享受,陆龟蒙《润卿遗青 饭兼之一绝,聊用答谢》:“旧闻香积金仙食,今见青精玉斧餐。自笑镜中无骨录,可能飞上紫云端。”许多隐士在饭中又加入了不少名贵的药物,使青精饭费钱费事,为常人所难办到。所以杜甫《赠李白》诗曰:“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青精饭为何有如此强身健体之功效?这主要是由于用来浸制青精饭的植物均有一定的药用功能。如南天竹的果实为镇咳药,根叶强筋活络,消炎解毒。南烛可以止泻,除风,强筋,益气力,久服轻身延年,令人不饥,变白,祛老。孙思邈方书曰:“南烛煎,益髭、发即容颜,兼补暖,又治一切风疾,久服轻身明目,黑发驻颜。”[16]枫树的嫩叶可代茶。乌桕的根皮及叶入药,有消肿解毒、利尿泻下,杀虫之效。”杨桐叶如上文所言“其色青而有光,食之资阳气”。

综上,古人认为青精饭可使人长生是有一定依据的。

参考文献:

[1] 仇兆鰲.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一册第33页

[2]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第2107页

[3] 明·方以智.方以智全书[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317页,

[4] 明·方以智.方以智全书[M],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思想史研究室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第1317页,

[5]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第2107页

[6] 宋·郑樵.通志[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第877页

[7] 宋·苏颂撰,胡乃长、王致谱辑注.图经本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第379页

5《古今韵会举要·魂韵》:“飧,《说文》:‘餔也。’谓晡时食也。本从夕食,言人旦则食饭,夕则食飧,飧为饭别名当作飧,今文作飱。《字林》云:‘水浇饭也。’一曰熟食曰飱。”

[8]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第1535页

[9] 仇兆鰲.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一册第33页

[10] 王赛时.古代的青精饭[J],中国烹饪,1998,(2):11—12

[11] 明·郎瑛.七修类稿[M],清乾隆四十年耕烟草堂木刊本,卷四十三。

[12] 明·包汝楫.南中纪闻[M],《丛书集成》初编本第3114册,第20页

[13] 宋·苏颂撰,胡乃长、王致谱辑注.图经本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第379页

[14] 仇兆鰲.杜诗详注[M],北京:中华书局,1979,第一册第33页

[15] 宋·苏颂撰,胡乃长、王致谱辑注. 图经本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第379页

[16]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第1535页

The Explaining of “Qingjingfan”

YanYan

(School of Literature ,Nanjing Univ.,Nanjing,China 210097) Abstract:“Qingjingfan”is also named Qingxunfan , According to the ancient literature , it was eaten by the ancient people who prefer to preserved their health . In Tang dynasty the “qingjyingfan”became a kind of received food that the Taoists thought the “qingjingfan”can make people have a long lives,so many people like it.“Qingjingfan”often appeared in Tang poems. Today some people who live in southward area still eat it.However now many dictionaries have no particular explaination,This article wants to settle this question.

Key words: qingjingfan raw material name function

作者简介:

闫艳:女,1970年6月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讲师,目前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人员,研究方向为古代文化词义学。

电话:025—3598758

电子信箱:1765yanyan@https://www.360docs.net/doc/2118884303.html,

生物化学经典题

计算一分子硬脂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ATP分子数,并计算每克硬脂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 [答] (1)一分子硬脂酸需要经过8轮β氧化,生成9个乙酰CoA,8个FADH2 和8NADH,9个乙酰CoA可生成ATP:10×9=90个;8个FADH2可生成ATP :1.5×8=12个;8个NADH可生成ATP:2.5×8=20个;以上总计为122个ATP,但是硬脂酸活化为硬脂酰CoA时消耗了两个高能磷酸键,一分子硬脂肪酸净生成120个ATP。(2)120个ATP水解的标准自由能为120×(- 30.54)KJ=-3664.8KJ,硬脂肪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6。故 1克硬脂肪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为-3664.8/256=- 13.5KJ。 详解: 硬脂酸活化为硬脂酰CoA时把一个ATP转化成为AMP,消耗了两个高能磷酸键,长链脂酰CoA和肉毒碱反应转移进线立体时没有耗能,在β-氧化的反应过程中第一步脱氢:脂酰CoA在脂酰基CoA脱氢酶的催化下,其烃链的α、β位碳上各脱去一个氢原子,生成α、β烯脂酰CoA(trans-y-enoyl CoA),脱下的两个氢原子由该酶的辅酶FAD接受生成FAD.2H.后者经电子传递链传递给氧而生成水,同时伴有两分子ATP的生成。第二步加水没有能量损失,c 再脱氢:β-羟脂酰CoA在β-羟脂酰CoA脱氢酶(L-βhydroxy acyl CoAdehydrogenase)催

化下,脱去β碳上的2个氢原子生成β-酮脂酰CoA,脱下的氢由该酶的辅酶NAD+接受,生成NADH+H+ .后者经电子传递链氧化生成水及3分子ATP. d 硫解:β-酮脂酰CoA在β-酮脂酰CoA在硫解酶中无能量损失,1分子软脂酸含16个碳原子,靠7次β氧化生成7分子NADH+H+,7分子FADH2,8分子乙酰CoA,而所有脂肪酸活化均需耗去2分子ATP.故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共生成:7×2+7×3+8×12-2=129分子 ⒏试说明“酮尿症”的生化机制。 泛指一个系统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和功能。机制一定是经过实践检验有效的方式方法,并进行一定的加工,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这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实践。泛指一个复杂的工作系统和某些自然现象的物理、化学规律等等。 生化机制:常常是指在某些生物体内的某些化学物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生成一定的化学物,这个过程使得完成某项生理功能或现象。 是在生物化学这个角度,各个元素相互作用的过程并行使其功能。 计算一分子硬脂酸彻底氧化成CO2和H2O,产生的ATP分子数,并计算每克硬脂酸彻底氧化产生的自由能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生物化学实验的答案 一、理论考试部分 1.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时,点样的一端应靠近电极的哪一端?为什么? 答:负极。因为血清中各种蛋白质在PH 为的环境中均带负电,根据同性相吸,异性相斥原理,点样端在负极时蛋白质向正极泳动从而实现蛋白质分离。 2.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物质含量时,设置空白对照管的意义是什么? 答:空白对照是为了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溶液的吸光度表示物质对光的吸收程度,但是作为溶剂也能吸收,反射和透射一部分的光,因此必须以相同的溶剂设置对照,排除溶剂对吸光度的影响。 3.简述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原理? 答:血清蛋白中各种蛋白质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着与自身电荷相反的方向涌动,而各种蛋白质等电点不同,且在PH为时所带电荷不同,分子大小不等,形状各有差异,所以在同一电泳下永动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4.xxR f 值?影响R f 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Rf是原点到层析中心的距离与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之比。Rf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有关, 5.什么是盐析?盐析会引起蛋白质变性吗?一般我们用什么试剂做盐析的实验? 答:盐析是指当溶液中的中性盐持续增加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下降,当中性盐的浓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蛋白质从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盐析不会引起蛋白质的变性。一般用饱和硫酸铵溶液进行盐析。 6?简述DNS法测定还原糖浓度的实验原理? 答:还原糖与DNS在碱性条件下加热被氧化成糖酸,而DNS被还原为棕红色的

3-氨基-5-硝基水杨酸。在一定范围内还原糖的量与3-氨基-5 硝基水杨酸颜色的深浅成正比,用分光光度计测出溶液的吸光度,通过查对标准曲线可计算出3-氨基-5 硝基水杨酸的浓度,从而得出还原糖的浓度。 7.依据我们所做的实验,说明影响蛋白质沉淀的因素是什么?影响蛋白质变 性的因素是什么?沉 xx 变性有何联系? 答:水溶液中的蛋白质分子由于表面形成水化层和双电层从而形成稳定的亲水胶体颗粒,在一定的理化因素影响下蛋白质颗粒因失去电荷和脱水而沉淀。这些因素包括溶液的酸碱度、盐溶液的浓度、温度、重金属离子以及有机溶剂等。变性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8.什么是碘值?脂肪的不饱和程度越大,碘值越大吗?在测定碘值的实验中,氯仿的作用是什么? 答:每100g 脂肪所吸收的碘的克数,即脂肪的碘值。脂肪的不饱和度越大,碘值就越大。氯仿作为溶剂,去溶解脂肪。 9.简述薄层层析法分离糖类的原理?答:薄层层析的实质就是吸附层析,也就 是在铺有吸附剂的薄层上,经过反 复地被吸附剂吸附以及被扩展剂扩展的过程。而吸附剂对不同的物质的吸附力不同,从而使糖在薄层上的泳动速度不同达到分离的目的。 10.等电点的定义?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有哪些特点? 答:当溶液的PH为一定数值时,其中的蛋白质正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 零,此时的PH值就是该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在等电点时的溶解度最小。 11.在蛋白质显色实验的黄色反应中,反应原理是什么?实验结果为什么会出现深浅不一的黄色?

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

附件4 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 一、许可范围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二)浓缩饲料是指主要由蛋白质、矿物质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精料补充料是指为补充草食动物的营养,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三)本要求适用于以下情形: 1.设立:指企业首次申请生产许可; 2.续展:指企业生产许可有效期满继续生产; 3.增加或更换生产线:增加生产线指企业在同一厂区增建已获得许可产品的生产线;更换生产线指企业对已有生产线的关键设备或生产工艺进行重大调整; 4.增加产品类别或产品系列:指企业申请增加生产许可范围以外的产品; 5.迁址:指企业迁移出原生产地址,搬迁至新的生产地址; 6.变更:指企业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注册地址或注册地址名称变更、生产地址名称变更。 二、申报材料格式要求 (一)企业应当按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一览表》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二)申报材料应当使用A4规格纸、小四号宋体打印,按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一览表》顺序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并标注页码。表格不足时可加续表。申报材料应当清晰、干净、整洁。 (三)申报材料中企业提供的工商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劳动合同、职业资格证书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应当加盖企业公章。 (四)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光盘),其中一份报送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承担受理工作的饲料管理部门留存一份。 (五)申报材料电子文档采用PDF格式,相关证明文件应为原件扫描件,文件名为企业全称。 (六)增加或更换生产线、增加产品类别或产品系列的,仅提供与申请事项相

生物化学经典解答题

12.扼要解释为什么大多数球状蛋白质在溶液中具有下列性质。 (1)在低pH时沉淀。 (2)当离子强度从零逐渐增加时,其溶解度开始增加,然后下降,最后出现沉淀。 (3)在一定的离子强度下,达到等电点pH值时,表现出最小的溶解度。 (4)加热时沉淀。 (5)加入一种可和水混溶的非极性溶剂减小其介质的介电常数,而导致溶解度的减小。 (6)如果加入一种非极性强的溶剂,使介电常数大大地下降会导致变性。 (1)在低pH时,羧基质子化,这样蛋白质分子带有大量的净正电荷,分子内正电荷相斥使许多蛋白质变性,并随着蛋白质分 子内部疏水基团向外暴露使蛋白质溶解度降低,因而产生沉 淀。 (2)加入少量盐时,对稳定带电基团有利,增加了蛋白质的溶解度。 但是随着盐离子 浓度的增加,盐离子夺取了与蛋白质结合的水分子,降低了蛋白质的水合程度,使蛋白质水化层破坏,而使蛋白质沉淀。 (3)在等电点时,蛋白质分子之间的静电斥力最小,所以其溶解度最小。 (4)加热会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内部的疏水基团被暴露,溶解度降低。从而引起蛋白质沉淀。 (5)非极性溶剂减少了表面极性基团的溶剂化作用,促使蛋白质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从而取代了蛋白质分子与水之间的氢键。(6)介电常数的下降对暴露在溶剂中的非极性基团有稳定作用,结果促使蛋白质肽链展开而导致变性。 22.何谓蛋白质的变性?哪些因素会导致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变性的机理是什么?变性蛋白质有何特征?举例说明蛋白质变性的应用。蛋白质变性作用是指天然的蛋白质在一些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影响下,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并伴随着其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使蛋白质变性的因素有: (1)物理因素:加热、剧烈的机械搅拌、辐射、超声波处理等;(2)化学因素:强酸、强碱、重金属、盐酸胍、尿素、表面活性剂等。 蛋白质变性的机理:维持蛋白质高级结构的次级键破坏,二级以上的结构破坏,蛋白质从天然的紧密有序的状态变成松散无序的状态,但一级结构保持不变。 蛋白质变性后会发生以下几方面的变化: (1)生物活性丧失;(2)理化性质的改变,包括:溶解度降低,结晶能力丧失;粘度增加;光学性质发生改变,如旋光性改变、紫外吸收增加;(3)侧链反应增强;(4)对酶作用敏感,易被蛋白酶水解。 蛋白质变性的应用: (1)加热煮熟食物时食物蛋白质变性既有利于食物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也可使食物中的致病菌中的蛋白质变性使其失去原有的生物学活性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使食物安全可靠; (2)酒精消毒也是微生物蛋白质在酒精作用下产生变性; (3)剧烈地搅打蛋清,蛋清变稠也是由于蛋清蛋白发生变性;(4)面团在搓揉过程中面筋蛋白质发生变性,体积增加,易混入气体使面团变得松软有弹性等。 试述磺胺类药物抗菌的作用原理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课程类型:制药工程专业必修 实验总学时:32课时 开设实验项目数:8个 适用对象:2017制药工程1、2班 实验教师:段志芳 一、实验目标及基本要求 生物化学实验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生物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实验数据处理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

三、成绩 包括实验时的表现(实验出勤、安全卫生、操作对错、损坏器皿情况等,占50%)及实验报告的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占50%),每个实验按总分为100分为满分进行打分,共8个实验,总评取平均值。 四、要求 (1)实验过程中同组人可以配合进行; (2)实验报告独立完成,同组人数据相同,不得抄袭他组数据;(3)实验过程若出现失误应向老师汇报后再进行重做; (4)对实验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实验一植物组织中可溶性总糖的提取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可溶性总糖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可溶性总糖提取的基本原理。

3.掌握溶解、过滤、洗涤、定容等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可溶性糖是指易溶于水的糖,包括绝大部分的单糖、寡糖,常见的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等。它们在植物体内可以充当能量的储存、转移的介质、结构物质和功能分子如糖蛋白的配基。总糖主要指具有还原性的葡萄糖、果糖、戊糖、乳糖和在测定条件下能水解为还原性的单糖的蔗糖、麦芽糖以及可能部分水解的淀粉。可溶性总糖提取方法包括:热水提取法、酶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等。其溶于热水,不溶于60%以上乙醇,所以用热水提取、乙醇沉淀除去部分醇溶性杂质。本实验利用可溶性糖溶于水的特性,将植物磨碎,用热水将组织中的可溶性糖提取出来,结合实验二得到总糖浓度,已知溶液体积和原料重量,可以求出总糖含量。 三、实验用品 1.仪器设备:电子天平(精确到0.0g,配称量纸若干);可控温电 加热板或电炉或电热套或水浴锅均可。可共用。 2.玻璃器皿:研钵1套;100mL锥形瓶1个;25mL量筒1个;玻 璃棒1根;100mL烧杯2个;胶头滴管1支;过滤装置1套(铁架台1台+铁圈1个+玻璃漏斗1个+100mL容量瓶1个+洗瓶1个); 不锈钢刮勺1个;剪刀1把。此部分为每组所用,集中到小框里,放置各实验台上。 3.药品试剂:新鲜植物叶片;蒸馏水。 4.其他:9cm滤纸若干(与玻璃漏斗配套);纸巾若干;标签纸若

生物化学经典例题

名词解释 增色效应减色效应DNA的熔解温度(Tm)核酸的变性与复性 判断题 1. DNA的Tm值随(A+T)/(G+C)比值的增加而减少。() 2.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许多mRNA都是多顺反子转录产物。() 3. 脱氧核糖核苷中的糖环3′位没有羟基。() 4. 若双链DNA中的一条链碱基顺序为:pCpTpGpGpApC,则另一条链的碱基顺序为:pGpApCpCpTpG。() 5. 若种属A的DNA Tm值低于种属B,则种属A的DNA比种属B含有更多的A-T碱基对。() 6. 生物体内,天然存在的DNA分子多为负超螺旋。() 7. tRNA的二级结构中的额外环是tRNA分类的重要指标。() 8. 目前为止发现的修饰核苷酸大多存在于tRNA中。() 9. 核酸变性或降解时,出现减色效应。() 选择题 1. 在右图中,哪一点代表双链DNA的Tm值? A.A B.B C.C D.D E.都不对 2. Watson和Crick的DNA双股螺旋中,螺旋每上升一圈的碱基对和距离分别是: A. 11bp, 2.8nm B. 10bp, 3.4nm C. 9.3bp, 3.1nm D. 12bp, 4.5nm 3. 含有稀有碱基比例较多的核酸是: A. 胞核DNA B. rRNA C. tRNA D. mRNA 4. DNA复性的重要标志是: A. 溶解度降低 B. 溶液粘度降低 C. 紫外吸收增大 D. 紫外吸收降低 填空题 1. 核酸的基本结构单元是__ 2. 核酸对紫外光有吸收,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是nm。 3.写出下列英文缩写符号的中文名称 mRNA;FAD;cAMP;dCMP

精料补充料配方设计教案.

《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技术》教案 教学内容任务2饲料配方设计-反刍动物精料 补充料配方设计 教学方式讲授 班级班授课学时 2 【教学内容目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定义。 2、掌握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配方的设计方法。 (二)技能目标 具备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设计的能力。 【主要知识点与能力点应达到的目标水平】 教学内容职业岗位知识点、能力 点与基本职业素养要 求 目标水平 识 记 理 解 熟 练 操 作 应 用 分 析 2.2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配方设计知识点: 1、掌握反刍动物精料 补充料定义。 2、掌握反刍动物精料 补充料配方的设计方 法。 能力点: 具备单胃动物全价饲 料配方设计的能力。 职业素养要求:理论指 导素质、综合运用能 √ √ √ √ √ √ √ √ √ √ √ √

力。 【教学策略】 1.采用质疑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提一些相关的启发性问题,供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科学史内容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精神的培养。 【教学过程组织】 知识点、技能点回顾: 根据养殖场各类动物生长发育、生理状态和生产目的不同,各类动物的营养需要亦不同,应采用合适的饲养标准和当地的饲料原料,学生能准确查找出猪、鸡、牛、羊的饲养标准,为今后养殖场增加效益、合理利用饲料、实现畜牧生产的高产高效打下坚实基础。 导入新课: 采用问题式教学形式引出本课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问题一:让学生看两张对比图片,4月龄只吃草的羊和吃全价饲料的羊谁大?为什么吃不同饲料羊生长速度不一样?——教师陈述“羊饲料配方......” 教学内容: 任务2饲料配方设计 2.2反刍动物精料补充料配方设计 案例法导入学习内容 案例:某乳牛场成年乳牛平均体重为500kg,日产奶量20kg,乳脂率3.5%,该场有东北羊草,玉米青贮、玉米、麸皮、骨粉和食盐等饲料,试调配平衡日粮。 2.2.1查饲养标准,计算乳牛营养需要量 2.2.2查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 2.2.3先满足牛青粗饲量需要,按乳牛体重的1%~2%计算,每日可给5~10kg干草或相当于一定数量的其他粗饲料,现取中等用量7.5kg,东北羊草2.5kg,(3kg青贮折合1kg干草),计算东北羊草、玉米青贮饲料的营养成分(略) 2.2.4将青粗饲料可供给的营养成分与总的营养需要量比较后,不足

生物化学试题3答案分解

2005年生物化学下册考试题(B) 一、名词解释(20) 1、乙醛酸循环(2分) 是某些植物,细菌和酵母中柠檬酸循环的修改形式,通过该循环可以收乙乙酰CoA经草酰乙酸净生成葡萄糖。乙醛酸循环绕过了柠檬酸循环中生成两个CO2的步骤。 2、无效循环(futile cycle)(2分) 也称为底物循环。一对酶催化的循环反应,该循环通过A TP的水解导致热能的释放。Eg葡萄糖+A TP=葡萄糖6-磷酸+ADP与葡萄糖6-磷酸+H2O=葡萄糖+P i反应组成的循环反应,其净反应实际上是ATP+H2O=ADP+Pi。 3、糖异生作用(2分) 由简单的非糖前体转变为糖的过程。糖异生不是糖酵解的简单逆转。虽然由丙酮酸开始的糖异生利用了糖酵解中的七步进似平衡反应的逆反应,但还必需利用另外四步酵解中不曾出现的酶促反应,绕过酵解过程中不可逆的三个反应 4、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syndrome)(2分) 也称为自毁容貌症,是由于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的遗传缺陷引起的。缺乏该酶使得次黄嘌呤和鸟嘌呤不能转换为IMP和GMP,而是降解为尿酸,过量尿酸将导致Lesch-Nyhan综合症。 5、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2分) E.coli DNA聚合酶I经部分水解生成的C末端605个氨基酸残基片段。该片段保留了DNA 聚合酶I的5ˊ-3ˊ聚合酶和3ˊ-5ˊ外切酶活性,但缺少完整酶的5ˊ-3ˊ外切酶活性。6、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2分) 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分子中,使正常核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这种修复方式的过程是:识别出下正确地链,切除掉不正确链的部分,然后通过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合成正确配对的双链DNA。 7、外显子(exon)(2分) 既存在于最初的转录产物中,也存在于成熟的RNA分子中的核苷酸序列。术语外显子也指编码相应RNA内含子的DNA中的区域。 8、(密码子)摆动(wobble)(2分) 处于密码子3ˊ端的碱基与之互补的反密码子5ˊ端的碱基(也称为摆动位置),例如I可

生物化学练习题(校)

生物化学 练习一 1、以下哪一种氨基酸不具备不对称碳原子 A、甘氨酸 B、丝氨酸 C、半胱氨酸 D、苏氨酸 2、侧链是环状结构的氨基酸是() A、Lys B、Tyr C、Val D、Ile E、Asp 3、天然蛋白质中不存在的氨基酸是[ ] A、半胱氧酸 B、瓜氨酸 C、蛋氨酸 D、丝氨酸 3、分离鉴定氨基酸的纸层析属于()。 A、亲和层析 B、吸附层析 C、离子交换层析 D、分配层析 4、有一混合蛋白质溶液,各种蛋白质的pI分别为4.6、5.0、5.3、6.7、7.3。电泳时欲使其中4种泳向正极,缓冲液的pH应该是:() A、5.0 B、4.0 C、6.0 D、7.0 E、8.0 5、某蛋白质PI为7.5,在PH=6.0的缓冲液中进行自由界面电泳,其泳动方向为() A、原点不动 B、向正极泳动 C、向负极泳动 6、某一氨基酸混合液含有四种氨基酸,成分如下,在PH=6.0时最容易析出氨基酸的是() A、谷氨酸(PI=3.22) B、丙氨酸(PI=6.0) C、赖氨酸(PI=9.74) D、脯氨酸(PI=6.30) 7、下列()侧链基团的pKa值最接近于生理pH值。 A 、半胱氨酸 B、谷氨酸 C、谷氨酰胺 D、组氨酸 8、某一种蛋白质在pH5.0时,向阴极移动,则其等电点是() A、>5.0 B、=5.0 C、<5.0 D、不确定 9、甘氨酸的 34 .2 = CO OH pK , 60 .9 2 = NH pK ,故它的pI为 A、11.94 B、7.26 C、5.97 D、3.63 E、2.34 10.赖氨酸的pK1为2.18,pK2为8.95,pK3为10.53,其pI是 [ ] A. 9.74 B. 8.35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糖类的性质实验 (一)糖类的颜色反应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糖类某些颜色反应的原理。 2、学习应用糖的颜色反应鉴别糖类的方法。 二、颜色反应 (一)α-萘酚反应 1、原理糖在浓无机酸(硫酸、盐酸)作用下,脱水生成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后 者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物质。因为糠醛及糠醛衍生物对此反应均呈阳性,故此反应不是糖类的特异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莫氏试剂:5%α-萘酚的酒精溶液1500mL.称取α-萘酚5g,溶于95%酒精中,总体积达100 mL,贮于棕色瓶内。用前配制。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1%淀粉溶液100 mL %糠醛溶液100 mL 浓硫酸 500 mL 4、实验操作 取5支试管,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果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糠醛溶液各1 mL。再向5支试管中各加入2滴莫氏试剂,充分混合。倾斜试管,小心地沿试管壁加入浓硫酸1 mL,慢慢立起试管,切勿摇动。 观察记录各管颜色。 (二)间苯二酚反应 1、原理 在酸作用下,酮醣脱水生成羟甲基糠醛,后者再与间苯二酚作用生成红色物质。此反应是酮醣的特异反应。醛糖在同样条件下呈色反应缓慢,只有在糖浓度较高或煮沸时间较长时,才呈微弱的阳性反应。实验条件下蔗醣有可能水解而呈阳性反应。 2、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滴管 3、试剂 塞氏试剂:%间苯二酚-盐酸溶液1000 mL,称取间苯二酚0.05 g溶于30 mL 浓盐酸中,再用蒸馏水稀至1000 mL。 1%葡萄糖溶液100 mL 1%果糖溶液100 mL 1%蔗糖溶液100 mL 4、实验操作

饲料添加剂指标

饲料、饲料添加剂卫生指标 序号卫生指标项 目 产品名称指标试验 方法 备注 1 砷(以总砷 计)的允许量 (每千克产 品中),mg 石粉 ≤2.0 GB/T 13079 不包括国家主管部门批准使 用的有机砷制剂中的砷含量硫酸亚铁、硫酸镁 磷酸盐≤20 沸石粉、膨润土、麦饭石≤10 硫酸铜、硫酸锰、硫酸锌、碘化 钾、碘酸钙、氯化钴 ≤5.0 氧化锌≤10.0 鱼粉、肉粉、肉骨粉≤10.0 家禽、猪配合饲料≤2.0 牛、羊精料补充料 ≤10.0 猪、家禽浓缩饲料 以在配合饲料中20%的添加 量计 猪、家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 以在配合饲料中1%的添加量 计 2铅(以Pb计) 的允许量(每 千克产品 中),mg 生长鸭、产蛋鸭、肉鸭配合饲料 ≤5 GB/T 13080 鸡配合饲料、猪配合饲料 奶牛、肉牛精料补充料≤8 产蛋鸡、肉用仔鸡浓缩饲料 ≤13 以在配合饲料中20%的添加 量计 仔猪、生长肥育猪浓缩饲料 骨粉、肉骨粉、鱼粉、石粉≤10 磷酸盐≤30 产蛋鸡、肉用仔鸡复合预混合饲 料 ≤40 以在配合饲料中1%的添加量 计 仔猪、生长肥育猪复合预混合饲 料 3氟(以F计) 的允许量(每 千克产品 中),mg 鱼粉≤500GB/T 13083 高氟饲料用HG2636–1994中 4.4条 石粉≤2000 磷酸盐≤1800HG 2636 肉用仔鸡、生长鸡配合饲料≤250 GB/T 13083 产蛋鸡配合饲料≤350 猪配合饲料≤100 骨粉、肉骨粉≤1800 生长鸭、肉鸭配合饲料≤200 产蛋鸭配合饲料≤250 牛(奶牛、肉牛)精料补充料≤50 猪、禽添加剂预混合饲料≤1000GB/T 以在配合饲料中1%的添加量

高中生物竞赛生物化学经典习题全集内含答案(供参考)

生物化学各章节习题集锦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B.赖氨酸C.甘氨酸D.色氨酸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B.疏水键C.肽键D.氢键E.二硫键 4.关于蛋白质分子三级结构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天然蛋白质分子均有的这种结构B.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具有生物学活性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主要是次级键维系D.亲水基团聚集在三级结构的表面biooo E.决定盘曲折叠的因素是氨基酸残基 5.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A.分子中必定含有辅基B.在两条或两条以上具有三级结构多肽链的基础上,肽链进一步折叠,盘曲形成C.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D.依赖肽键维系四级结构的稳定性 E.由两条或两条以上具在三级结构的多肽链组成 6.蛋白质所形成的胶体颗粒,在下列哪种条件下不稳定: A.溶液pH值大于pIB.溶液pH值小于pIC.溶液pH值等于pI D.溶液pH值等于7.4E.在水溶液中 7.蛋白质变性是由于:biooo A.氨基酸排列顺序的改变B.氨基酸组成的改变C.肽键的断裂D.蛋白质空间构象的破坏E.蛋白质的水解 8.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A.粘度下降B.溶解度增加C.不易被蛋白酶水解 D.生物学活性丧失E.容易被盐析出现沉淀 9.若用重金属沉淀pI为8的蛋白质时,该溶液的pH值应为: A.8B.>8C.<8D.≤8E.≥8 10.蛋白质分子组成中不含有下列哪种氨基酸? A.半胱氨酸B.蛋氨酸C.胱氨酸D.丝氨酸E.瓜氨酸 二、多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有二个或二个以上是正确的,错选或未选全的均不给分) 1.含硫氨基酸包括: A.蛋氨酸B.苏氨酸C.组氨酸D.半胖氨酸 2.下列哪些是碱性氨基酸: A.组氨酸B.蛋氨酸C.精氨酸D.赖氨酸 3.芳香族氨基酸是: A.苯丙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脯氨酸 4.关于α-螺旋正确的是: A.螺旋中每3.6个氨基酸残基为一周B.为右手螺旋结构 C.两螺旋之间借二硫键维持其稳定 D.氨基酸侧链R基团分布在螺旋外侧 5.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包括: A.α-螺旋B.β-片层C.β-转角D.无规卷曲 6.下列关于β-片层结构的论述哪些是正确的: A.是一种伸展的肽链结构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讲义 化学工程与技术学院 基础部

实验一酪蛋白的制备 一、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酪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 、离心机2、.抽滤装置 3、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4、电炉 5、烧杯 6、温度计. 四、试剂与材料 1、牛奶2500mL 2、95%乙醇1200mL 3、无水乙醚1200mL

4、0.2mol/L pH 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3000mL 5、.乙醇—乙醚混合液2000mL 五、操作 1、将100mL牛奶加热至40℃。在搅拌下慢慢加入 预热至40℃、pH 4.7的醋酸缓冲液100 mL。用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调pH至4.7。将上述悬浮液冷却至室温。离心15分钟(3 000r/min)。弃去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2、用水洗沉淀3次,离心10分钟(3000r/min), 弃去上清液。 3、在沉淀中加入30mL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 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洗沉淀2次。最后用乙醚洗沉淀2次,抽干。 4、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风干;得酪蛋白纯晶。 5、准确称重,计算含量和得率。 含量:酪蛋白g/100mL牛乳(g%)

得率: 测得含量 100 % 理论含量 思考题 1、制备高产率纯酪蛋白的关键是什么? 实验二小麦萌发前 后淀粉酶活力的比较 一、目的 1.学习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学习测定淀粉酶活力的方法。 3.了解小麦萌发前后淀粉酶活力的变化。 二、原理 种子中贮藏的糖类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2(C6H10O5)n +nH2O nC12H22O11 麦芽糖有还原性,能使3,5---二硝基水杨酸还原成棕色的3-氨基-5-硝基水扬酸。后者可用分光光度计测定。

各重点大学考研生物化学经典真题题集与答案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生物化学经典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属于下列哪种氨基酸?( A )。 A. L-α氨基酸 B. L-β氨基酸 C. D-α氨基酸 D. D-β氨基酸 A 组成人体蛋白质的编码氨基酸共有20种,均属L-α氨基酸(甘氨酸除外) 2. 280nm波长处有吸收峰的氨基酸为( B )。 A.精氨酸 B.色氨酸 C.丝氨酸 D.谷氨酸 B 根据氨基酸的吸收光谱,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80nm处。 3. 有关蛋白质三级结构描述,错误的是( A )。 A.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都有生物学活性 B.三级结构是单体蛋白质或亚基的空间结构 C.三级结构的稳定性由次级键维持 D.亲水基团多位于三级结构的表面 具有三级结构的单体蛋白质有生物学活性,而组成四级结构的亚基同样具有三级结构,当其单独存在时不具备生物学活性。 4. 关于蛋白质四级结构的正确叙述是( D )。 A.蛋白质四级结构的稳定性由二硫键维系 B.四级结构是蛋白质保持生物学活性的必要条件 C.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 D.蛋白质亚基间由非共价键聚合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指蛋白质分子中各亚基的空间排布及亚基的聚合和相互作用;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一些次级键,如氢键、

疏水键、盐键等。 二、多项选择题 1. 蛋白质结构域( A B C )。 A.都有特定的功能 B.折叠得较为紧密的区域 C.属于三级结构 D.存在每一种蛋白质中 结构域指有些肽链的某一部分折叠得很紧密,明显区别其他部位,并有一定的功能。 2. 空间构象包括( A B C D )。 A. β-折叠 B.结构域 C.亚基 D.模序 蛋白质分子结构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4个层次,后三者统称为高级结构或空间结构。β-折叠、模序属于二级结构;.结构域属于三级结构;亚基属于四级结构。 三、名词解释 1. 蛋白质等电点 2. 蛋白质三级结构 3. 蛋白质变性 4. 模序 蛋白质等电点:蛋白质净电荷等于零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三级结构:蛋白质三级结构指整条多肽链中全部氨基酸残基的相对空间位置。 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其特定的空间结构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的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称为蛋白质变性。模序:由二个或三个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结构称为模序。一个模序总有其特征性的氨基酸序列,并发挥特殊功能。

生物化学实验指导

生物化学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独立工作能力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2.学习基础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为今后的学习与研究准备更好的条件。 3.培养学生爱护国家财物、爱护集体、团结互助的优良道德品质。 4.培养学生的书面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实验的总要求 1.按教研室予先公布的实验进度表,了解各次实验的具体内容,并认真做好预习。弄清各步骤的意义,避免教条或机械式做实验。 2.进行实验不仅要求结果良好,而且要求敏捷高效。为达到此目的,实验者应注意:①一切步骤都按正规操作法进行;②样品与试剂勿过量取用;③宜粗者勿细(例如粗天平称量物品即足够准确时,不用分析天平,用量筒取液足够准确时,不用吸量管);④试剂、仪器防止污染及破损,保持实验环境的整洁。⑤注意力集中,避免差错。 3.实验中观察要仔细,记录要详尽、及时与客观,不得于实验后追记,应直接记在实验报告本中,而且无论实验成功与失败,都应记下。对于失败的实验,要分析其原因。 4.实验室是集体学习与工作的场所,实验时应保持肃静,不得大声喧哗,以免影响他人的工作与思考。对师长尊敬,对同学要团结友爱。实验后应清洗整理用过的仪器及清理自己的实验场所。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的书写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和科学作风的重要手段之一,实验者应该重视。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下列各项:实验名称、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计算(定量测定、解释)、讨论或小结。实验记录除应包括“实验总要求”的第3项要求外,还应包括原始记录。原始记录是随做随记的第一手记录,应由指导教师签字认可。书写实验报告要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书写工整的实验报告,是尊师的重要表现之一。 四、组织与分组 1.每一个班学习委员负责①实验报告的收集与分发;②安排清扫值日名单; ③反映同学学习情况及对教学工作的意见;④其它临时性的工作。 2.一般实验都为两个学生单独进行。有的实验要4人一组,由相邻两学生组成固定小组。小组的成员在指导教师的同意下,可作适当的调整。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867号 浓缩、配合、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要求

附件4 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 申报材料要求 一、许可范围 (一)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的企业(以下简称企业)。 (二)浓缩饲料是指主要由蛋白质、矿物质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养殖动物营养需要,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精料补充料是指为补充草食动物的营养,将多种饲料原料和饲料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配制的饲料。 (三)本要求适用于以下情形: 1.设立:指企业首次申请生产许可; 2.续展:指企业生产许可有效期满继续生产; 3.增加或更换生产线:增加生产线指企业在同一厂区增建已获得许可产品的生产线;更换生产线指企业对已有生产线的关键设备或生产工艺进行重大调整; 4.增加产品类别或产品系列:指企业申请增加生产许可范围以外的产品; 5.迁址:指企业迁移出原生产地址,搬迁至新的生产地址; 6.变更:指企业名称变更、法定代表人变更、注册地址或注册地址名称变更、生产地址名称变更。

二、申报材料格式要求 (一)企业应当按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一览表》的要求提供相关材料。 (二)申报材料应当使用A4规格纸、小四号宋体打印,按照《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报材料一览表》顺序编制目录、装订成册并标注页码。表格不足时可加续表。申报材料应当清晰、干净、整洁。 (三)申报材料中企业提供的工商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应当加盖企业公章。 (四)申报材料一式两份(应包括纸质文件和电子文档光盘),其中一份报送省级饲料管理部门,承担具体受理工作的机构留存一份(五)申报材料电子文档采用PDF格式,相关证明文件应为原件扫描件,文件名为企业全称。 (六)增加或更换生产线、增加产品类别或产品系列的,仅提供与申请事项相关的资料。 三、申报材料内容要求 (一)企业承诺书 (二)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生产许可申请书 1.封面 1.1生产许可证编号: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填写原生产许可 证编号,新设立的企业不填写。 1.2产品类别:根据企业申请生产的产品,在浓缩饲料、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后面的“□”中打“√”。

生物化学实验内容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本科临床学专业 课程总学时:实验学时:32 实验指导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 开课实验室名称:生化实验室 一、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的学科,也是一门重要的实验性较强的基础医学课程.随着医学的发展,该学科已渗透到医学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实验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和医学实验的研究工作。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理论教学既有联系,又是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系统。我们根据国家教委对医学生物化学课程基本技能的要求,开设了大分子物质的常用定量分析法、酶活性分析、电泳法、层析技术、离心技术及临床生化,使学生对生物化学实验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概念,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科学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过程中的操作和观察来验证和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学生对理论课内容的理解。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各种现象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3.通过对各类实验的操作和总结,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4.进行本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各种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的操作。 三、考试方法及成绩评定方法 四、说明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1.揭克敏主编: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教程(第2版)。科学出版社,2010 参考资料: 1..袁道强主编:生物化学实验(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五、实验项目数据表

2)要求:0:必修1选修 3)类型:0:演示1:验证2:综合3:设计 4)每组人数:指教学实验项目中一次实验在每套仪器设备上完成实验项目的人数。 六、各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实验一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预习要求】 预习四个小实验的具体实验原理和操作内容。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蛋白质胶体溶液稳定因素的认识; 2. 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 【实验内容】 (一)蛋白质的盐折 1. 原理 大量中性盐类如硫酸铵((NH4)2SO4)、硫酸钠(Na2SO4)和氯化钠(NaCl)等加入到蛋白质溶液后,可引起蛋白质颗粒因失去水化膜和电荷而沉淀。各种蛋白质分子的颗粒大小和电荷数量不同,用不同浓度中性盐可使各种蛋白质分段沉淀。例如血清中的球蛋白可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沉淀。当硫酸铵浓度达到饱和时血清中的白蛋白使沉淀下来。盐析沉淀蛋白质时能保持蛋白质不变性,加水稀释降低盐浓度,能使沉淀的蛋白质重新溶解,并保持其生物活性。因此,利用盐析法可达到分离提纯蛋白质的目的。 2. 操作步骤 ①取小试管1支、加入5%鸡蛋清溶液20滴,饱和硫酸铵溶液20滴,充分摇匀后静置5min,记录结果。

生物化学试题

答案 1 常用的ALP化学发光底物为 C.AMPPD 2 ELISA双抗体夹心法是 A. 酶标记特异抗体用于抗原 3 目前ELISA中应用最广泛的底物是 B. TMB 4 间接法荧光抗体染色与直接法相比,优点为E. 检测不同的抗原,只需制 5 最适合于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的荧光物质E.镧系稀土元素(Eu) 6 AIDS是由HIV侵犯下列哪种细胞引起的继发性A.CD4+T细胞 7 AIDS的免疫缺陷特征指标是 C.CD4+↓,CD8+不变,CD 8 AIDS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性接触、血液途径、母婴 9 AFP升高可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E.以上都是 10 下列哪项指标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最大 E. t-PSA/f-PSA 11 血清中IgE 含量升高,常见于下列哪种情况C.SLE 12 抗原抗体反应比例不合适出现的沉淀物减少C.带现象 13 由于抗原过量导致抗原抗体结合物减少的现B.后带 14 免疫应答反应的过程是 E.识别、活化和效应阶段

可非特异直接杀伤靶细胞的是 A.NK 细胞 16 介导ADCC的主要细胞是 C.NK 细胞 17 人类B细胞分化发育成熟的器官是 A.骨髓 18 较长时间(4-5年)保存抗体,通常采用E.真空干燥保存 19 第二次免疫接种后,免疫接种的间隔时间最好B.7~10 天 20 捕获法主要用于何种物质的测定 A. IgM 21 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电化学反应进行在C.电极表面上 22 活化的Th1细胞主要产生的细胞因子是A.IFN-r 23 正常血清中,补体含量最高的是 C. C3 24 由于Rh抗原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常见于D.Rh-孕妇第二次妊娠Rh+胎 25 下列哪种疾病与HLA-B27抗原相关性最明显 D. 强直性脊柱炎 26 NSE常作为何种肿瘤的标志物 A.小细胞肺癌 27 正常成人每日通过肾小球滤过的原尿约 D. 180L 28 正常情况下,能被肾小管几乎完全重吸收的 E. 葡萄糖 29 尿妊娠试验最佳标本是

奶牛精料补充料质量标准

1. 感官要求 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臭。 2. 水分 2.1 北方:不高于14.0%。 2.2 南方:不高于12.5%。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允许增加0.5%的含水量。 a.平均气温在10℃以下的季节; b.从出厂到饲喂期不超过10天者; c.精料补充料中添加有规定量的防霉剂者(标签中注明)。 3. 加工质量 3.1 成品粒度(粉料) 精料补充料99%通过2.80mm编织筛,1.40mm编织筛筛上物不得大于20%。 3.2 混合均匀度 精料补充料混合均匀,其变异系数(CV)应不大于10%。 3.3 营养成分指标 精料补充料的营养成分指标见下表。 表1 产品分级粗蛋白不 低于 粗纤维不 高于 粗灰分不 高于 钙不低于磷不低于 一级料22 9 9 0.7-0.8 0.5 二级料20 9 9 0.7-0.8 0.5 三级料16 12 10 0.7-0.8 0.5 注:精料补充料中若包括外加非蛋白氮物质,以尿素计,应不超过精料量的1%(高产奶牛和使用氨化秸秆的奶牛慎用)并在标签中注明。 表2 质量标准化 → 等级↓奶牛能量 单位 NND/kg ≥ (查表 值) 产奶净能(查表 值)≥粗蛋 白% ≥ 钙%磷% 粗纤 维% ≤ 粗灰 分% ≤Mcal/ kg MJ/kg 20kg/日产奶 以上2.4 1.80 7.5 18 0.7~ 1.2 0.5~ 1.2 9 9 20kg/日产奶 以下2.2 1.65 6.9 15 0.7~ 1.8 0.5~ 1.2 11 10 注:精料补充料中粗蛋白指标不包括外加非蛋白氮物质 1. 感官要求 色泽一致,无发酵霉变、结块及异味、异臭。 2. 水分

生物化学试题

生物化学试题(3) 一、名词解释(20) 1、回补反应(anaplerotic reaction) 2、无效循环(futile cycle) 3、P/O比(P/O ratio) 4、Lesch-Nyhan综合症(Lesch-Nyhan syndrome) 5、Klenow片段(Klenow fragment) 6、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 7、启动子(promoter) 8、(密码子)摆动(wobble) 9、亮氨酸拉链(leucine zipper) 10、Q循环 一、判断题(20) 1.三羧酸循环酶系全都位于线粒体基质。 2.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和氨基酸氧化生能的最终共同通路。 3.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总是先脱去氨基,非氧化脱氨基作用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中。 4.苯丙酮尿症是先天性氨基酸代谢缺陷病,患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或二氢喋定还原酶,造成血或尿中苯丙氨酸和苯丙酮酸增多。 5.哺乳动物无氧下不能存活,因为葡萄糖酵酶不能合成ATP。 6.氨基酸的碳骨架进行氧化分解时,先要形成能够进入三羧酸循环的化合物。 7.向线粒体悬浮液中加入琥珀酸,磷酸,DNP(二硝基苯酚)一起保温,若向悬液液中加入ADP,则耗氧量明显增加。 8.在大肠杆菌中,DNA连接酶催化的反应需要NAD+作为电子供体。 9.丙酮酸羧化酶的激活,意味着TCA循环中的一种或多种代谢物离开循环用于合成,或循环代谢能力增强。 10.脂肪酸合成所需的碳源完全来自乙酰CoA,它可以通过酰基载体蛋白穿过线粒体内膜而进入胞浆。 11.在一厌氧细菌的培养物中若添加F-,将导致细菌细胞中P~烯醇式丙酮酸/2-P-甘油酸的比率很快降低。 12.代谢物降解物基因活化蛋白(CAP)的作用是与cAMP形成复合物后,再与启动基因结合,促进转录过程。 13.在所有已知的DNA聚合酶中,只有RNA肿瘤病毒中依赖RNA的DNA聚合酶不需要引物。14.SSB(单链结合蛋白)能降低DNA的Tm值。 15.寡霉素抑制ATP的合成,同时意味着氧的利用被停止。 16.在大多数生物中,氨基酸的a-氨基转变成NH3是一个氧化过程,通常需要FAD或NA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